继电保护的要求

2024-08-21

继电保护的要求(精选3篇)

继电保护的要求 第1篇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建设发展,继电保护,新要求

随着电网智能化的理念的日益深入, 建设智能变电站成为了我国电网建设工作的重点内容。智能变电站作为电网运行数据的采集源头和命令执行单元, 是我国电网建设的重要组成。促进智能变电站的发展, 已经成为我国电力事业新的发展要求。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已经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的高度, 在这一过程中, 还需要各个方面综合协调发展。

1 智能变电站的概念

智能变电站建设发展与继电保护智能变电站, 以全站的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的网络化、信息共享的标准化作为基本要求, 通过采用先进可靠的低碳环保等智能设备, 并利用计算机来达到自动实现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和检测等基本功能, 同时还能够实现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电网调度互动等高级功能。智能变电站是一个为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 应运而生的新技术, 为我国的电网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给我国带来了更大的发展动力。

2 智能变电站的特点

随着我国智能电网的发展, 智能变电站的发展具有广泛的利用价值, 这主要取决于智能变电站具有的特点, 智能变电站具有如下五大特点。

2.1 一次设备智能化

一次设备智能化是智能变电站建设的基础要素, 然而, 时至今日, 一次设备智能化还没有真正投入运行。目前我国的一次智能设备主要是常规的一次设备加入智能组件来组成的。如智能断路器、智能变压器等。一次智能化设备, 采用了数字化的电子互感器及光纤网络, 能够实现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 同时有效促进智能变电站数字化发展, 从而保证了数据的高速流通。

2.2 二次设备网络化

在智能变电站的建设中, 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的通信将全部采用具有高速传播速率的光纤来实现连接, 这一进程实现了二次设备的数据资源的共享。传统的二次回路概念被极大地弱化, 电缆和连接导线也已经被数字化的信号网络所取代。这一进程大大节省了电缆、导线、导体等材料的损耗。同时, 人工操作中不可接触的数字信号, 也使继电器保护系统的可靠性大大提升。变电站的控制功能保证了变电站的智能化进程。

2.3 信息交互过程标准化

智能变电站电气设备的数据通讯往往基于统一的制约和规定。厂家的设备严格遵循这种统一的标准模式, 这样就可避免因规格不同而引起的数据通讯问题, 有效地简化了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等过程。标准化的进程, 使我国变电站安装维护工作能有效开展。这一过程, 给我国的信息交互工作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空间, 保证了信息交互的高效性。

2.4 运行控制智能化

智能变电站的最大特点就是智能化, 能够实现变电站的自动化控制。在智能变电站建设中, 会应用大量的智能化模块, 智能变电站能够接收调度中心发出的控制命令从而自动执行工作, 并可以自动的校核。与此同时, 智能在线监测模块不仅能够检测并评估变电站中电气设备的运行的状态, 还实时将检测的数据上传到调度中心, 从而进行下一步的工作安排。运行控制智能化不仅仅是简单的执行命令、实时监测并返回数据, 还能够参与对变电站内设备的分析决策。

2.5 功能应用互动化

相比较传统变电站作为电能变换和输送的中间节点, 智能变电站功能更具多样化, 还是一个独立的决策和分析操作的智能处理单元。智能变电站之间以及智能变电站调度中心和设备终端, 能够依据其功能进行互动, 从而保证数据的正常交换。这一流程大大提升了电网的智能化发展进程。

3 智能变电站建设发展

新一代的智能变电站, 将“合理的结构布局, 高度集成的系统, 先进的装备技术以及环保节约的经济”作为建设的主要特征, 严格遵循节约能源、功能集成强大的智能化设计原则, 在可靠的智能化设备的支撑下, 应用互动测控技术, 实现了电网的智能化。智能变电站能满足人们对可靠性和智能性的建设要求, 全面支撑调控一体, 有助于电网的智能化发展。

首先, 智能变电站的结构布局非常合理, 主要是以电网的结构和变电站的功能作为基础, 运用电气主接线设计, 从而实现电网结构与主线的协调设计发展, 优化了总平面布置方案, 节约了建筑面积。其次, 这一环节保证了系统的高度集成, 将信息数字化和功能互动化作为基础, 将信息和功能进行集成, 提高了整个设备的一体化水平, 有效提高了设备的集成度。通过系统的继承作用, 提升了变电站与调度中心信息的互动化交流, 提升了电网运行过程中的调度决策能力。再次, 需要保证设备和技术的先进, 加快关键设备的研制和应用, 主要通过利用传感器、嵌入式处理器及数字化通信技术, 对变电站进行实时监控操作, 提高了变电站设备的可观测性和自动化水平。通过科技的结合, 实现了站内站间以及用户等调度的协调互动发展。最后, 需要考虑经济的合理性, 采用低碳的新型能源进行节能设计, 延长了全站的寿命周期, 实现了优化作用。

在我国智能电网“十二五”规划期间, 2015年, 新建智能变电站达5182座左右, 其中, 新建750k V智能变电站约19座, 500k V智能变电站约182座, 330k V智能变电站约60座, 220k V智能变电站约1198座, 110 (66) k V智能变电站约3710座;改造64座500k V、18座330k V、320座220k V、630座110 (66) k V变电站。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 我国对智能化变电站建设高度重视, 我国智能变电站建设正在稳步前行。

4 智能变电站对继电保护新要求

随着我国智能变电站的稳步发展, 智能变电站投入运行也越来越多, 我国的电网智能化发展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智能变电站维护工作成为了我国电网运行过程中的新问题。尤其是继电的保护工作, 面临着全新的发展要求。

4.1 对技术工作内容的新要求

在传统变电站中, 对变电站进行二次系统的维护和调试工作是继电保护工作人员一直以来的主要任务。其中由于二次回路采用的模拟量电路构建, 使得二次回路的维护成为继电保护的工作重心。如排除回路故障, 检查各类交流回路有无断线工作等是主要的工作任务。但是随着智能变电站的建设, 二次回路已被网络信号所取代, 工作人员就不需要面对复杂的二次回路, 让工作处于网络环境中, 可以有效地保证了工作人员的安全, 但是也对工作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 比如如何去发现智能设备的特点和运行情况。这一新要求, 使原本已经延续了几十年的继电保护工作任务和流程发生了本质上的转变。为了适应这一新的要求, 工作人员就需要了解最详细的技术资料, 并在实践中善于去发现设备运行的特点, 从中归纳出设备运行的特征, 以利于新规定和新标准的制定。

4.2 对专人员工的新要求

由于智能变电站的要求, 二次设备网络化, 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之间都是通过数字信号进行连接, 并进行信息的交互工作。这一现状使继电保护工作人员需要掌握熟练继电保护工作的原理及所使用的通信技术。这就需要对继电保护工作的员工, 进行更加专业的培养, 培养电气、通信及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当前, 我国继电保护工作人员对非传统的保护知识了解不多, 因此, 还需要依据智能化电网的发展特点, 制定相关的技能, 使员工在日常的工作中予以掌握。同时, 平时也要对员工辅以专门的讲座和培训, 使员工充分掌握新技能。当然, 各高校也应该强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 重点加强对这一方面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 从而适应智能变电站建设的需要。

4.3 继电保护管理工作的变化

在智能变电站发展中, 运行控制智能化是智能电网的标志性特征。因此, 需要及时开发智能化变电站的保护系统, 加强智能化的决策管理工作。只有结合智能变电站的特点和发展要求, 正确设计出合理的继电保护管理模式, 才能有效管理和保护智能变电站, 因此, 对继电保护工作的建设成了新的研究方向, 不仅需要开发智能化的决策支持系统, 还需要继电保护人员能结合实际工作的要求, 探索出新的管理模式。这就需要有一个好的继电保护工作思路, 确保清晰合理。其次, 在面对新生事物时, 继电保护工作人员能冷静分析和解决遇到的新问题, 积极应对工作中的困难, 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具有超前的意识, 结合智能电网和智能变电站的建设发展做出基本的设定, 同时制定合理的计划, 以便提前进行准备工作, 积极借鉴国内外的先进发展技术和发展理念, 找到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

5 结语

在我国的智能化电网和智能变电站的建设中, 继电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 智能化变电站已经从传统的发展模式转变为当今的数字化、网络化模式。但仍然需要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研究, 并在实践中探索发现最适合我国智能变电站建设发展方式。同时, 我国继电保护工作既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的协调来确保专业性和操作可行性, 也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培养更加专业的人才。针对这一现状, 我国继电保护工作人员需要适应全新的发展模式, 根据最新的要求, 做出相应的完善。

参考文献

[1]潘国伟.浅谈智能变电站的继电保护[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 (31) .

[2]陈翔, 张靓.基于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研究[J].电源技术应用, 2013 (6) .

[3]周超敏.智能化变电站技术及继电保护技术的应用研究[J].科学中国人, 2015 (30) .

电力系统对继电保护的要求 第2篇

一、选择性

选择性是指保护装置动作时,仅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使停电范围尽量缩小,以保证系统中的无故障部分仍能继续安全运行。

主保护:能有选择性地快速切除全线故障的保护。

后备保护:当故障线路的主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时用以切除故障的保护。

近后备保护:作为本线路主保护的后备保护。

远后备保护:作为下一条相邻线路主保护或开关拒跳后备保护。

二、速动性

速动性是指尽可能快地切除故障

短路时快速切除故障,可以缩小故障范围,减轻短路引起的破坏程度,减小对用户工作的影响,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三、灵敏性

灵敏性是指对保护范围内发生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的反应能力。保护装置的灵敏性,通常用灵敏系数来衡量,灵敏系数越大,则保护的灵敏度就越高,反之就越低。

四、可靠性

可靠性是指在规定的保护范围内发生了属于它应该动作的故障时,它不应该拒绝动作,而在其他不属于它应该动作的情况下,则不应该误动作。

以上四个基本要求之间,有的相辅相成,有的相互制约,需要针对不同的使用条件,分别地进行协调。

继电保护的要求 第3篇

1专用收发信机采用载频信号一次直接调制,调制方式包括:

a.断续键控制(ON/OFF);

b.移频键控制(FSK),

2专用载波收发信机可实现的保护方式有:

a.方向比较式保护;

b.相位比较式保护;

c.直接跳闸式保护。

3专用载波收发信机的载波信号作用方式可选择:

a.闭锁式;

b.允许式;

c.解除闭锁式;

d.直跳式;

e.混合式。

4专用载波收发信机具有与同类载波通信机相同的外特性,可以按5.9.6条规定的技术条件同相或邻相并机运行,

5移频键控(FSK)收发信机发命令信号(频率为fT)时的发信电平为额定输出电平,发监护信号(频率为fG)时的发信电平比额定输出电平低6~10dB。

6发信机功率放大器应采用经稳压的低压直流供电方式。

7应设有远方启动发信回路和相应的解环回路(ON/OFF)。

8应设有外部(来自其它保护)控制发信机发信或停信的回路,以便本侧保护动作后使对端保护加速动作跳开断路器(ON/OFF)。

9应设有保护装置控制发信和收信机向保护装置输出信号的自保持信号指示,并起动中央信号,手动复归。

10应设有开环或闭环进行通道检查的回路和相应的逻辑回路。

11应设有收信电平监视回路,当正常收信电平低于整定的报警电平时,便发出报警信号或在人工通道检查试验中显示电平过低。

12应设有和各种类型保护灵活联接的接口回路。接口回路应使用与保护装置在电气上相互隔离的专用电源。接口回路技术数据如表所示。

上一篇:设计下一篇:幼儿膳食营养供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