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压力范文

2024-05-11

思想压力范文(精选9篇)

思想压力 第1篇

(一)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 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 越来越多的职场人士感受到空前的工作压力, 产生紧张焦虑, 抑郁不安, 愤怒烦躁等不良情绪。长期的心理压力可以导致身心疾病的发生甚至致命, 同时也会引起工作绩效的下降和职业倦怠的产生, 从而影响到组织的效率, 加大人力资源的成本。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上个世纪初, 伴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的信息化浪潮, 西方工业化飞速发展, 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 由此带来的工作压力问题也日益显著, 受到了西方心理学, 社会学和管理学的重视, 成为发展较快的一个领域。关于工作压力的研究在西方已经进行了近100年, 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经验和理论成果, 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 不过随着改革开放和全球一体化的不断深入, 工作压力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据统计, 对于工作压力的研究在近20年中就增加了50倍, 但大多数是基于西方理论的研究, 对工作压力应对的本土化研究相对较少。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使得应对策略也有所不同。众所周知, 儒家思想在我国文化中占据着主体地位, 人们的思维和应对方式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因而对工作压力应对的跨文化研究显得格外重要。

(三)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工作压力对个体和组织都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而对工作压力应对的跨文化研究, 把社会、文化、工作、组织等因素融入其中, 把压力应对和儒家思想结合起来, 从更广阔的文化视野中看待工作压力应对问题, 从而为压力管理提出了新思路和建设性意见, 有利于减少工作压力对员工身心健康和工作绩效的不利影响, 充分发挥人的潜力, 提高企业的生产业绩, 节省人力资源的成本。

二、相关概念及思想

(一) 工作压力

关于工作压力的概念, 国内外有很多种解释, 弗雷德·鲁森斯在其著作《组织行为学》一书把工作压力定义为“对外部情境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它导致了组织成员生理、心理或行为上的变化”, 同时指出压力“不是简单的焦虑和神经紧张, 不一定是破坏性的、不良的或需要避免的”, 因而人们需正确地对待工作中产生的压力。

(二) 应对方式

应对方式是个体评估内在或外在的要求超过自身的资源后, 所持续进行的控制内在或外在要求的认知和行为努力。从该定义中可以看出, 应对方式可以分成两个部分:认知评估和应对方式。认知评估是指个人对压力的反应及对自己能否应对压力的判断, 而应对行为是个体面对具体压力情境所采取的具体的行为措施。

(三) 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认为苦难有利于个人的成长, 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人不经过一定的苦难和挫折是难以成功的, 因此, 儒家对压力的认知并不是负面的, 而是积极的。儒家学者认为, 应该正确地认识压力本身, 不要把它看成是前进的障碍, 而是锻炼和提升自己的一个重要因素。

虽然儒家认为困苦和挫折能造就成功, 但在一些重大的压力面前, 人们有时候也是无能为力的, 由此, 儒家引入命的概念, 把压力和挫折的发生看成是天命, 而天命是一种外在的, 不由个人左右的力量。个人遇到困难, 面临压力, 并不一定是自己的原因, 而是外在机遇不是时候, 把对命运的认识作为压力应对的一种方式, 同时也要勇于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儒家在强调认知在压力应对中的作用同时, 也强调积极行动的作用。在命运不济的时候发展自身的能力, 培养意志力, 等到外部条件成熟后积极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追求。由此可见, 儒家对压力的应对主要分为两种行为:一是内在的修身, 二是外在的“学”与“行”。

三、如何运用儒家思想来应对工作中的压力

(一) 正确认识工作压力

儒家式应对的一个重要思想是亲挫折。在儒家文化中, 困苦挫折并非都是坏事, 很多时候, 它们是通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孟子有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从中我们可以看到, 苦难和挫折是对个人的考验, 其过程虽然痛苦, 但只有那些经受住考验的人, 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在职场中, 员工遇到工作压力是在所难免的, 关键是如何去认知。工作压力具有双重性, 适度的压力能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只有过度的压力, 且没有正确应对, 才会影响员工的身心健康和组织的绩效。因而, 在工作中, 我们不应该把压力看成是前进的阻力, 而是获得工作成就的重要因素与战胜困难从而自我实现的途径。当代许多的成功人士, 如马云、俞敏洪等, 哪个不曾在职业生涯中遇到压力, 受到挫折?只有正确地认识和接受压力, 把压力化成前进的动力, 不断地发展自己, 才能在工作中有所作为。

(二) “信命”但保持责任感

虽然儒家认为困难和挫折能成就人, 但在某些重大压力面前, 仅靠坚定的信念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因而儒家也强调天命, 并认为, 个人之所以会遇到压力和困难, 并不一定是自己的原因, 而是因为压力和困境的发生有时是外在的, 人所不能左右, 是天命决定的。儒家的这种命运观看似消极, 却有着积极的意义, 它客观得看到了人的有限性, 但同时强调人们在压力面前, 应接受其存在, 不要自我放弃, 要意识到自己所承担的个人、家庭和社会责任。当外在条件不成熟时, 可以先发展自己, 保持乐观, 并不忘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职场中的工作压力来自于方方面面, 有时候是自己所不能控制的, 如超负荷的工作量和工作时间, 角色冲突与模糊, 组织内部人际关系, 工作与其他角色的冲突等, 都会引起员工的工作压力。员工应认识到并非所有的工作压力都来源于自身, 有时人的能力在这些压力面前是有限的, 这样才能避免挫败感的产生和习得性无助的形成。虽然我们要认识到工作压力的客观存在, 但不能认为自己就是无能为力的, 从而忘记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儒家的责任思想告诉我们, 人不能孤立地只考虑自己, 而是广泛地联系身边的人和社会, 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这样社会中才能少一些富士康事件。如果这些跳楼的员工能正确地看待工作中的压力, 不忘记周边的亲朋好友和自己肩负的责任, 就不会轻生, 职场中就会少一些这样的悲剧。

(三) 内外兼修, 积极应对

儒家思想虽然把困难和挫折看成是成功的必经之路, 而且也相信命运的存在, 但也强调积极行动在压力应对中的作用。儒家式应对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个人内在修养为主, 另一种则是以外在行动为主。

《礼记·大学》有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儒家的一个核心思想。修身需要个人进行自我反省, 自我控制, 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进行调整以达到最高的境界。从压力应对的角度来看, 修身可以重组个人认知来接受生活的苦难和自身的不足, 并发展自己的品质和能力, 增加个人的应对资源, 从而缓解压力。

同样, 员工在面对工作压力时, 也应重视修身的作用。切忌手足无措, 应冷静地分析工作压力的来源, 自身存在的问题, 考虑恰当的应对策略。论语曰:“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省也。”个人在遇到压力和挫折时, 要与其他员工作比较, 看到他人身上的优点, 自己与他人的差距和不足, 做到有则改之, 无则加勉。同时, 继续积累工作知识和经验, 提升职业和道德素养, 为未来的成功做准备。

儒家式应对除了内在的修身, 更注重外在的行动——学与行。“学”所得到的知识能够提升个人的能力和处世经验, 避免导致同样的压力或困境的产生。“行”是对个人内在修养的行为体现, 是对“知”的实践。虽然人们能认识到困苦可以磨炼人的意志, 提升个人的能力, 但关键还要付诸于具体积极的行为。

职场人士也可以运用“学”与“行”来应对工作压力, 即在面临压力时, 除了要有正确的认识外, 也要通过外在的行为来克服困难, 缓解压力。这些积极的外在行为可从工作和生活两方面出发。在工作中, 员工应积极面对遇到的问题, 主动与同事和领导共同讨论解决方案, 同时对工作压力的调整做出计划, 分出轻重缓急, 自主管理和改善时间安排。当然, 也可以寻求组织的帮助, 如企业中的EAP计划;在生活中, 员工应尽可能地参与锻炼, 注意饮食规律, 保证充足的睡眠, 调节好身体状况, 同时掌握一定的压力自主调适技巧, 进行压力放松练习, 提高自身的心理耐受力, 增强抗压能力。

四、结语

儒家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 其智慧和精髓可以应用到工作压力的应对中去。在工作压力非常普遍的时代, 一味地向西方寻求应对方式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应结合中国的文化与国情, 合理地把儒家思想运用到职场中去, 正确地认识工作压力本身, “信命”但不忘承担自己的责任, 内外兼修积极行动, 从而更好地应对工作压力, 提升工作满意度, 提高组织绩效, 进而降低人力资源的成本。

摘要:现代社会是压力剧增的时代, 越来越多的员工体验到了工作压力, 而如何应对工作压力, 防止身心疾病的发生和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主流, 儒家对压力的认识是积极的, 其承认天命的存在, 但不忘承担自己的责任, 并通过内外兼修积极行动来应对压力。把儒家思想应用到工作压力的应对中去, 符合中国的文化和国情, 指导人们以合适的应对方式来处理工作压力,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有助于组织绩效的增长和人力资源成本的下降。

关键词:儒家思想,工作压力,应对方式

参考文献

[1]李廷睿, 侯玉波.儒家式应对的心理结构及其验证[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2, 11:16-17.

思想压力 第2篇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正确压力实施策略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实施正确压力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措施和有效方法,文章论述正确压力实施的多种方法,如心理震慑、表扬、奖惩、处罚、法律等,并科学地加以应用,使之产生新的教育力量,使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

作 者:陶霁月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湖北,武汉,430074 刊 名:科技创业月刊 英文刊名:PIONEERING WITH SCIENCE & TECHNOLOGY MONTHLY 年,卷(期): 23(7) 分类号:G647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工作   压力   实施  

思想压力 第3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员工 压力;管理

一、员工压力的来源

当前,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新媒体、自媒体的产生,人们获取信息的媒介以及相互交流的渠道不断增多。对于一些热点问题,如房子、车子、子女教育及就业、职业瓶颈等,常常会有比较和评论。一些人不能够正确看待和理解,由于心理落差导致心态失衡,进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压力。与此同时,按照马斯洛划分的五种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些需要尤其是较高层次的需要也制造了一定的压力,成为员工压力的来源。

具体而言,企业员工压力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

1.环境方面,包括个人对社会发展与变革的适应度,对生活方式改变、生活水平差异的接受度等。

2.工作方面,包括个人的职业选择、职业瓶颈、职业声誉、组织认同、同事评价、岗位胜任等。

3.个人方面,包括经济负担、身体疾病、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子女教育、子女就业等。

二、员工压力的特点和影响

适当的压力可能产生动力,起到激励作用,但如果压力过大且处理不当,则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1.员工压力的特点

(1)隐蔽性,很多压力并不是短期产生的,而且没有明显表现,经过日积月累,积聚成较大的压力。

(2)破坏性,压力的突然爆发,可能会对员工自身、同事以及整个组织都造成破坏性的影响。

(3)顽固性,压力管理并不能立竿见影,需要一个逐步的过程进行干预和控制。

(4)普遍性,很多员工的压力来源及表现形式都具有相同的特征,在相同的群体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2.对员工的影响

(1)最直接的危害是使人消极,甚至产生各类疾病,不利于个人的身心健康。

(2)巨大的心理压力对员工的工作、学习、生活都产生一系列负面效应。

(3)在压力没有疏导之前,员工在组织中的信任度会暂时降低。

3.对组织与工作的影响

(1)压力导致员工的工作能力受到干扰,影响正常的岗位胜任度,进而对组织绩效产生不良影响。

(2)由于压力对心理状态的影响,使员工的判断、耐性等出现波动,容易导致安全与质量事故。

(3)负面情绪传导会传递负能量,影响整体的士气。

三、思想政治工作在压力管理中的做法

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和核心是人,本着以人为本、关爱员工的理念,做好员工的压力管理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始终。

1.提前化解,提早介入。倾听是最好的释放,理解是最好的回应。管理者通过经常性的谈心、座谈,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建立员工异常情况报告机制,党工团组织联动,提前着手,将员工压力化解在初始阶段,避免压力积聚的不良后果。

2.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巧。在帮助员工进行压力管理时,能够正确辨析压力的根源,并因人而异采取适当的措施。情况较轻的,通过谈心等方式进行初步的疏导;情况较重的,应该及时与家人联系,进行充分的沟通,及早到医疗机构治疗

3.组织活动转移焦点和注意力。经常性的组织一些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一方面转移员工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是释放压力很好的途径。

4.举办心理讲座,进行心理辅导。通过专家授课等方式,答疑解惑,使员工掌握对待压力的正确方法,树立乐观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懂得责任和担当,从自身开始进行积极的调节。

5.组织与个人、家庭密切配合,无缝衔接。通过组织的关心与疏导、个人心态的调节、家庭成员的关心和理解,形成三方合力,共同做好员工的压力管理。

四、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注意的事项

1.注意干预方式,掌握一定技巧。在企业管理中,可以说人人都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参与者,每个管理者都应该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识和一套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能够及时发现员工的压力,并根据员工群体的差异和压力来源的不同采取合适的措施,使员工愿意配合、乐于倾诉,要杜绝简单粗暴、强加命令,避免当事人的逆反心理和情况的进一步恶化。

2.注意公平公正。在日常管理中,个别员工可能会因自身认识的差异感到不公,从而对前途消极,对制度与规则的公正性产生质疑,进而导致压力的产生,因此在管理中要高度重视公平公正,营造阳光、坦诚、和谐的工作氛围。

3.及时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提前化解压力。很多压力都是从一点一点积聚的,如果能够在平时及时了解、提前化解,就会提起避免许多不可预见的事件。

4.注意为员工保密,员工很多的压力来源都涉及到个人隐私,可能仅仅愿意向最信任的领导或同事倾诉,严格为员工保密,当事人会心存感激,从心态上愿意接受疏导,从而有利于压力的化解。

在企业管理和员工队伍建设中,如何利用思想政治工作有效帮助员工进行压力管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本着以人为本、关爱员工、促进和谐的理念,组织和管理者需要逐步摸索和提高,找到一套适合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与员工及员工家属共同做好压力管理工作,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提升组织绩效。

参考文献:

[1]李焰,于文宏,《压力管理实务》(第2版)2012

[2]舒晓兵,《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与工作效率研究》,2007

思想压力 第4篇

自1999年我国高等院校扩招以来, 全国高等院校毕业生迅速增多, 仅2000年就比1998年增加了一倍。根据国家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 近年来我国处于失业状态的毕业生占年度毕业生的20%到30%。请看两组数据:

2006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为413万, 07年495万, 到10年则是650万。2006年毕业生待业人数为103万, 07年122万, 而到10年则达到了160万。这组数据的对比可以看到, 近年来我国的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多, 增幅比例逐年扩大, 10年的毕业生比06年增加了57.38%, 待就业人数增加了55.33%, 两者基本都增加了50%多, 这说明我国的高校扩招带来的毕业生急剧扩大, 对我国的就业产生了巨大了压力, 就业岗位的不变, 甚至在金融危机下急剧减少的趋势, 使我国高校毕业生面临着毕业就失业的严重挑战。

二、高校毕业生在压力下的思想现状

在以上严峻的就业压力下,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失业现象可想而知。有句话叫做“毕业就失业”, 并不是没有道理。然而除了上述客观的经济发展现状, 毕业生增多等原因外。高校学生的思想现状更进一步加剧了就业困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在应试教育下, 高校学生在学校期间较多的把注意力放在专业知识上, 缺乏对社会就业的充分认识, 对社会实践能力的关注较少, 在求职时主动性不足, 依赖自己的亲戚, 家人, 老师的现象较多。其次, 现在高校学生普遍的“眼高手低”就业期望值过高, 对自己认识不清, 功利心急切, 一味的追求热门行业, 高薪行业和职位, 而不考虑个人的能力兴趣爱好和社会的需求。第三, 就业时缺乏正确的职业规划和自我认知。高校学生在择业时, 没有良好的自我认识, 不能对自己的职业、岗位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而是盲目的进入社会, 甚至人云亦云, 随大流, 缺乏正确的, 理智的人生规划。第四, 现在高校学生多是独生子女, 温室的花朵, 对困难, 压力没有足够的承受能力。他们的人生阅历比较简单, 没有吃苦耐劳的经历和经验教训, 在求职受挫后变一蹶不振, 对未来失去信心。

三、对高校毕业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探究

由此可以看到, 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困境是多方面的原因, 除了客观的社会背景, 主观的个人因素外, 社会的浮躁环境, 教育的应试化也与高校学生的就业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在一个不容乐观的就业经济背景, 社会环境下, 如何解决高校学生的就业思想问题, 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仅是对高校学生的积极救助, 也有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国家的稳定建设。

1、学校加强就业指导, 职业规划和社会实践

学校应当坚持以学生为主的就业指导, 鼓励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注重学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围绕市场需求, 结合学生专业设置, 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和课程实践。学生的岗位实习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学校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 把学生送去实习可以让学生提前对未来的职业岗位有一个初步认识, 在实习中锻炼自己的交流沟通能力, 适应性能力, 协调组织能力。最重要的是在实习中结合自己的专业框架好岗位特质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进行适当的调整, 使其更适合自己的情况, 这就更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发展。

2、加强就业形势教育, 树立学生的正确的就业意识

目前多数学生实在毕业的前一年意识到就业的严重性, 由于对就业形式的不了解, 就业意识薄弱。就业时, 一时适应不了而变得焦虑、茫然、恐惧等心理状态。所以学校尽早的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学校可以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师、大企业的高层给学生做就业指导, 求职技巧, 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积极拓宽就业渠道, 发布就业信息, 让学生对就业现状社会需求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提高自己的求职意识和技能, 避免出现茫然失措的心理。

3、调整学生就业态度, 端正就业期望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式, 越来越多的毕业生以及大量的优秀人才的竞争压力, 高校学生不应该气馁, 要积极的调整自己的心态, 时刻保持乐观的, 积极向上的心态。迎接挑战, 不畏惧, 追求更高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 在各个方面加强自己的能力。同时也要调整自己“眼高手低, 好高骛远”一些不切实际的和严峻的现实不符的想法, 很多高校学生都想去大城市、大企业、大单位工作, 而这些城市、企业需要的人才基本饱和。在大学生思想教育这一块, 应该向学生灌输从基层做起, 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去, 到中小企业, 并鼓励学生自主创业。要“先就业”积攒经验、人生阅历、不断成长, 然后再不断的向前进。

4、转变就业观念, 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

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业精神, 目前高校学生中无疑是存在一些有创新精神, 积极胆大, 沟通协调能力强, 组织参与积极性高, 有着经济头脑的优秀学生。学校应该鼓励他们创业, 培养他们的经营管理意识。同时, 也让其了解国家对于高校学生创业的支持鼓励政策, 学校和社会为期提供一些平台。

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下, 鼓励学生创业不仅可以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还可以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根据国家目前的形势, 扩招不会停止, 而很多行业人员处于饱和状态, 要鼓励学生在新兴行业的发展, 比如动漫, 网游等。

四、小结

高校扩招, 就业岗位没有增加, 高校学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棘手, 使得很多学生认为“读书无用”。据了解, 目前很多省市的高考学生呈减少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校毕业也不会找到好的工作, 上学的显性、隐性成本太高。这无疑对我国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是一个很大威胁。同时, 这也显示出学生极其家长对社会的失望和不信任。所以高校学生的思想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这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有利于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有利于提高社会底层学生极其家长对社会、政府的信心;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游永慧.就业压力背景下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 2010 (20) .[1]游永慧.就业压力背景下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 2010 (20) .

[2]张艳红.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方法[J].消费导刊, 2009 (7) .[2]张艳红.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方法[J].消费导刊, 2009 (7) .

压力山大:压力让你吃的如山大 第5篇

全美四届最佳医生得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人类营养学研究中心主任,康宝莱营养咨询委员会主席大卫·赫伯博士认为,用“吃”的方式应对压力有遗传上的原因:自古以来,人类面对的最大压力就是食物不足,一旦能吃饱,所有的问题得以解决。但如今社会,压力则源于工作、婚姻、人际关系等等。面对这些新出现的压力种类,我们的基因无法快速地辨别,而依旧把它划为“缺乏食物”的范畴。但事实就是,无论怎么吃压力都还在,除了让你发胖,它无法解决你的任何烦恼。

如何区别真饿还是假饿?

压力性进食通常突然发生,比如在非饭点时间,你突然急切地渴望一些特别具体的美食,比如某牌子的辣鸡翅、谁做的芝士蛋糕之类的。因为这些高糖、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会让你的大脑分泌一种物质,使你感到轻松愉快。但当大脑给予的愉快过去后,你又将为摄入如此多的卡路里而内疚懊恼。

而生理饥饿往往是逐步产生的:你开始感觉到逐步的饥饿,但并非不能忍受,你还能保有足够的理智去挑选健康的晚餐。而且当你吃饱了,你只会觉得满足而不会有愧疚感。

如何应对压力性进食

为饥饿打分?抽空记录一下你的饥饿程度,从1到10进行打分:1是有严重的饥饿感,感觉能吃下一头牛;10是非常饱,得松松裤腰带。然后详细记录你每一个程度的感受。以此可以对比你是否需要进食。通常情况下,第3、4阶段是比较适合的吃饭时机——你既不会饿的暴饮暴食,也不会因为饱胀而浪费食物。而当吃到7和8阶段时就是放下筷子的最好时机。

寻找合适的替代品?这里说的替代品,一是指用其他方式替代美食成为宣泄压力的出口。如散步、听音乐、冥想、读书,或者干脆打电话跟朋友吐槽。这些都比额外的食物更健康。

而当你一时半会还无法放弃美食这个宣泄口的时候,可以用一些健康的食物来替代。例如坚果、水果之类有一定饱腹感的食物。但最好的办法还是“拖延”。压力性进食者的食欲通常来得快去的也快,当你被其他事情拖住而暂时忘记进食,不久后你也会彻底失去对这项食物的兴趣。

拟定健康下午茶?大部分来势汹汹的压力性饥饿都会在下午发生:因为此时你已经干了大半天的活、又累又烦躁。为自己拟定一份健康的下午茶是放松压力的好方法,也能避免下班后受到垃圾食物的引诱。如前文所说,水果、坚果、酸奶等都是非常好的饱腹食物。但你也可以来一点新式的,在公司里放一些蛋白混合饮料,下午时冲泡一份美味简单的营养奶昔,也可以达到低热量的饱腹目的。

思想压力 第6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心理压力,压力源,压力调适

大学阶段是个体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和性格形成的重要阶段。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辅导员是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他们承担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就业指导、安全稳定等重要任务, 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高校辅导员是与学生联系密切的教育工作者之一, 伴随学生大学生活的各个阶段, 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他们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高校辅导员心理压力过大的危害

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工作性质的特殊性造成了辅导员的角色冲突强、工作压力大、成就感低、社会认可度低等职业焦虑, 损害了辅导员的心理健康。辅导员平常谈论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健康, 却往往忽视了自身的心理健康。辅导员的心理素质并不乐观。在第一届全国高校班主任辅导员培训班上, 清华大学李焰教授说道:“辅导员就像一个垃圾桶, 谁有不顺心的事情都往里倒。很多时候, 在开导学生的同时, 辅导员的心里更渴望有人对其进行开导, 因为辅导员的压力真的有点大, 辅导员有时是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

心理压力已对高校辅导员的健康产生了不良影响。一项对全国72所高校教师的调查显示:有94.6%的教师感到有心理压力, 其中35.6%的教师表示压力很大。巨大的心理压力使高校教师有81.7%感到身心劳累不堪。高校应重视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服务工作, 遵循心理健康的服务性原则、发展性原则、预防性原则、主体性原则, 建立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服务模式。否则, 辅导员很有可能和心理工作者一样, 应验了网上盛行的一句话:“不在沉默中爆发, 就在沉默中变态”, 成为心理高危人群。

二、压力

从心理学和管理学的角度来看, 压力是指在动态的环境中, 个体受到压力源长期的、持续的作用, 在个体特征的影响下, 产生一系列生理、心理和行为反应的过程。压力是心理压力源和心理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

压力源 (stressor) 是指引起压力反应的因素, 包括生物性压力源、精神性压力源、社会环境性压力源。生物性压力源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生存与种族延续, 包括躯体创伤、疾病、饥饿、性剥夺、睡眠剥夺、感染、噪声、气温变化等。精神性压力源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正常精神需求的内在和外在事件, 包括错误的认知结构, 个体不良经验, 道德冲突, 以及长期生活经历造成的不良个性心理特点 (易受暗示、多疑、嫉妒、处责、悔恨、怨恨等) 。社会性压力源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社会需求, 包括纯社会性的 (重大社会变革、重要人际关系破裂等) 和由自身状况造成的人际适应问题 (如社会交往不良) 。

三、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压力源

1. 事务性工作。

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改革使辅导员实际承担的工作职责远超出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 涉及学生日常事务管理, 校园文化活动, 党团员发展, 班集体建设, 各种评优推优、奖助学金的评比与发放, 院系行政工作, 以及各种临时性突发事件。

辅导员工作在实际中界定不明确造成辅导员的本职工作不被认可。从国务院教育部第4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的文件精神来看, 辅导员的工作应该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主, 但在实践中辅导员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繁重的学生日常管理事务性工作中, 几乎就是学校各部门与学生之间的传声筒, 学校相关部门还常常将以上工作作为辅导员考评的依据。学生出现问题, 辅导员要永远保持微笑耐心地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 但责任只能自己承担, 委屈只能放在心里。工作的繁琐, 工作成绩没有被有效肯定等方面使辅导员身心疲惫。

2. 在高压工作中辅导员的心理问题没有受重视。

教育部规定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不超过1∶200, 但事实上, 随着高校的扩招, 几乎每个高校的辅导员与学生比都超过这个比例, 有的甚至远远超过这个比例, 严重影响到辅导员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大学生作为社会生活中一个高学历的群体, 总体上看, 是心理健康的群体, 大多数大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的。正是由于大学生属于高智商和思维活跃型的群体, 他们争强好胜, 追求完美, 思想活跃, 但心智发展尚未成熟, 心理素质较脆弱, 自制力缺乏, 在学习竞争、择业竞争、恋爱苦恼、经济条件限制、人际关系难处、家长期望值过高, 以及因社会变革加快而带来的多方面压力冲击下, 忧患意识强烈, 心理负荷过重, 因此相当部分的大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任何一个辅导员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认真学习、平安顺利地度过大学生活, 但突发事件不是辅导员能预料到的。一旦学生在校期间发生意外突发事件, 第一责任人就是辅导员, 学生家长会怨恨辅导员工作不负责, 学校方面也会顾及学生家长而非辅导员。家庭与学校支持的缺失, 加大了辅导员的心理压力。

3. 个人职业发展的局限使辅导员心理失衡。

高校辅导员虽然是高校教师的重要成员, 但在各项优惠政策都向教学倾斜的高校, 辅导员属于教师中不被重视的群体, 待遇普遍比不上专任教师。另外, 随着辅导员工作职责的不断拓宽, 无论在责任风险, 还是个人素质能力方面都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

辅导员队伍日趋年轻化, 但辅导员的工作却日益艰巨。由于对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发展空间没有进行有效、准确的定位, 年轻的辅导员为了让自己在工作上更优秀, 要克服工作经验不足的劣势, 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在自身成长方面, 辅导员不仅要搞科研发论文, 还要利用业余时间学习, 考取心理咨询师、就业指导师、生涯规划师等职业资格证书。在工作中, 辅导员既要搞科研发论文来晋升职称, 又要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 处理家庭与工作的关系;既要高质量地完成工作, 又要创造性地开展学生活动, 这无形中给辅导员带来了压力。

4. 缺乏专业的心理培训致使辅导员心理承受能力不高。

高校辅导员普遍年轻, 缺乏工作经验和管理能力, 抗打击能力差, 工作中遇到的一些挫折容易加重心理负荷。调查反映, 有53.2%的辅导员认为工作压力过大, 无法排释的原因是缺乏专家或有经验人士的指导。目前高校未建立有效的辅导员心理互助机制, 对辅导员心理健康的指导工作还处在创建论证阶段, 大部分辅导员自身也未接受过专业的心理技能培训, 缺乏专业的心理自救能力, 导致出现心理问题时只能靠“自我消化”。

综上, 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中的特殊群体, 因其工作职能、工作性质的特殊性, 他们的职业倦怠现象比较普遍。2005年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发布的“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报告”显示, 在15个行业的倦怠指数调查中, 高校教师的倦怠程度仅低于公务员和物流从业人员, 位居第3位。

四、当前高校辅导员心理压力的主要表现

1. 工作热情逐渐下降。

由于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 辅导员出现情绪衰竭、个性化缺乏、成就感降低等, 对本职工作缺乏兴趣, 对前途悲观失望, 对学生失去爱心和耐心, 缺乏宽容, 这样就容易出现过激反应;对工作精力投入不足、讨厌甚至排斥工作, 责任心不强甚至缺失, 缺乏创新意识, 出现职业倦怠。

2. 人际关系失调。

辅导员在人际交往中容易出现人际关系不佳的情况:缺乏必要的人际交往小技巧, 不能很好地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 易与同事发生争执, 与学生产生对立, 与领导关系紧张, 久而久之形成孤独、无助、偏激、焦虑、消沉等不良情绪, 进而引发自卑、嫉妒、埋怨等不良心理。

3. 个人心理失衡。

有些辅导员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不能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遇到挫折容易心理失衡, 诱发不良情绪, 形成嫉妒、愤懑、抑郁、焦虑等消极、恶性情绪, 有的甚至出现思维迟滞、反应迟钝、记忆力衰退等心理机能性失调现象, 长期处于紧张、忧郁的状态, 不能控制自己的基本情绪, 性格反复无常, 令学生无法适应。

4. 生理健康失衡。

辅导员面对压力事件或者压力情境时, 神经系统和腺体会进行一系列活动来对抗或者逃避, 如呼吸加速、血压上升、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增多等, 身体各器官进入应激状态。如果压力过大或持续过久, 个体难以承受, 就容易导致身心俱疲, 如精力缺乏、身体虚弱、抵抗力低, 容易出现头痛、胃肠不适、失眠、幻听等身心疾病。

五、缓解高校辅导员心理压力的主要方法———自我心理调适

调适是一个社会学概念。它是维持正常秩序的一种社会互动方式, 是人与人、群体与群体、文化与文化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适应的过程。经过调适, 彼此之间产生和谐关系。对辅导员心理压力的解决方法, 除要营造良好的外界环境外, 调查发现, 84.8%的高校辅导员认为解决心理问题的主要途径应内求———通过对自我心态的调整, 排解内心压力, 从而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1. 正确认识自我, 合理宣泄不良情绪。

辅导员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就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 全面了解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发展潜力, 肯定并接纳自我, 对事业发展有一个较为准确的定位, 减少和避免与他人比较所产生的心理失衡。同时要承认自己在压力情境中存在的消极、冲突、痛苦反应, 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可采用合理有效的方法宣泄, 如忘却引起不良情绪的事件;在情绪激动时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缓减心理压力;学会适当地倾诉、释放心里的积郁, 寻求他人的理解和支持;通过正当的消遣娱乐、旅游、体育运动和音乐欣赏、阅读等方式, 达到排解不良情绪的目的。

2. 改变角色认知, 增强事业归属感。

要让辅导员在工作中保持积极、乐观、向上、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 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工作中, 就应改变辅导员的角色认知, 让辅导员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工作虽有不利的一面, 但也有许多有利的方面。正确的角色认知能让辅导员恰当地认识自己所从事的职业, 从而愉快地接受相应的职业角色。只有愉快地接受职业角色, 辅导员才能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信心, 才会热爱自己的工作, 才能对辅导员这个职业有认同感和事业归属感, 正确地面对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不断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

3. 提高心理素养, 增强抗压能力。

首先辅导员要接受一定的专业心理学培训, 参照科学的心理健康标准, 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这是本职工作的要求, 也是自我心理教育的需要;其次, 辅导员要博览群书, 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和复杂问题的能力;第三, 辅导员要注重培养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克服懒惰、恐惧、紧张、愤怒和失望等不良情绪的干扰;第四, 辅导员要增强自我适应能力, 调节好自己的心理状态, 主动适应学生特点的变化, 接受社会发展带来的挑战;第五, 辅导员应树立正确的压力观, 辩证地看待压力, 努力控制和减少压力, 勇敢面对和有效应对压力。

4. 改变对挫折情境的认知, 调整为适度的期望水平。

真正认知客观现实并非易事, 因为客观现实并不一定符合人的主观愿望和想法, 有的时候甚至事与愿违。所以, 辅导员要从实际出发, 客观地看待现实, 在现实的基础上明确自我期望。当不尽如人意的事情发生时, 要学会面对它, 不能回避。另外, 确立自我期望不能片面地从自我出发。辅导员要对自己有一个基本的正确认识, 自我评价要适当, 要看清主观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之间的差别, 这样才容易把握自己。要摆脱压力的重负, 辅导员就要正视压力、接受事实, 采取适当的措施, 包括有意识地观察自己的工作环境, 反省自己的失误, 及时处理问题, 必要时寻求他人的帮助等。

六、结语

高校辅导员具有良好的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对个体和群体成长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心理调适应从源头抓起, 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在工作实践中培养和锻炼自己, 经受住各种考验, 坚定信念, 在困难和挫折面前百折不挠, 并掌握和具备一定的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和方法, 这样, 才有利于高校辅导员的健康成长。

在辅导员实际工作中, 心理压力的形成不是单方面原因引起的, 而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新形势下, 只有通过社会、高校和辅导员自身各方面协调发挥作用, 辅导员才能缓解心理压力, 才能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权标.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压力及调适[J].新闻爱好者, 2010, (14) .

[2]周源源.高校辅导员心理压力分析及其调适[J].江苏高教, 2010, (04) .

[3]肖晓哲.高校辅导员心理压力及其调适[J].高校辅导员学刊, 2010, (03) .

[4]陈静, 黄月胜.高校辅导员心理压力与工作倦怠的统计分析[J].高教探索, 2010, (03) .

[5]赵娟, 邹霞.浅谈高校政治辅导员的心理健康问题[J].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4, (05) .

卧式压力容器压力试验 第7篇

液化气储罐因其介质、压力、温度、耐蚀性要求较高。特别是其盛装的介质易燃、易爆、或有毒、有害。这就要求不但进行水压试验, 还要进行气密性试验。因为制造厂家必须对该设备的可靠性、安全性负责, 所以压力试验、致密性试验这道工序更显得至关重要。通过卧式压力容器储罐的试压过程来论述对压力容器的试压过程、方法、要点。

2 设备结构

这是一台卧式压力容器设备。筒体Φ2600, 全长9123mm、筒体厚度20mm、封头厚度22mm、材质:16Mn R。

4 技术要求

本设备的设计、制造及检验、验收按GB150-98《钢制压力容器》、《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焊接材料及焊接要求按JB/T4709-92《压力容器焊接规程》规定执行。焊缝坡口形式及尺寸按GB985-88及GB986-88的规定。容器的A、B类焊缝按JB4730-94进行100%射线探伤, 照相质量应不低于AB级, Ⅱ级为合格。D类焊逢表面应平滑圆弧过渡。受《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监察。

5 水压试验

压力试验是检查压力容器强度、焊接质量的重要手段, 同时亦可消除制造过程中的产生的残余应力。因此试验工作必须严格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5.1 设备制造完毕后,

经外观和无损检测探伤合格后 (如果是焊后热处理的容器必须是在热处理合格后) , 方可进行强度试验。容器在压力试验后若需进行返修及补焊, 则必须重新进行压力试验。

5.2 容器的开孔补强圈应在压力试验以前

通入0.4~0.5Mpa的压缩空气, 然后用洗衣粉水涂刷焊道来检查焊接接头的质量。

5.3 压力试验必须用两个量程相同的并经

过校正的压力表。压力表的量程在试验压力的2倍左右为宜, 但不应低于1.5倍和高于3倍的试验压力。

5.4 容器上的所有接管孔和管箍,

只能用相同于或大于工作压力的盲板和客塞封闭, 装配盲板时还必须按规定的数量、规格、材料等选用螺栓、螺母。

5.5 试验用的液体一般采用洁净的水, 当壳体的壁厚超过20mm时,

水的温度不得低于15℃, 这是为了防止试压时发生脆裂, 同时应避免因水冷导致容器表面有结晶水气, 妨碍检查试验效果。

5.6 容器在灌水时,

应考虑气体排出的可能性, 只有在容器内部的空气全部排出后, 才允许开动试压泵。

5.7 严禁装安全阀进行水压试验。

5.8 试验工作,

应有专人负责试压用的压力表及专用的工具, 在试验时, 应注意试验的安全, 禁止非试压人员进入试压场地。

5.9 水压试验时,

充满水后应停留一段时间, 观察有无渗漏、变形等异常现象, 然后再均匀而缓慢地升至工作压力, 停留足够时间, 检查各焊缝有无渗漏。然后再缓慢地升至试验压力。禁止用泵来维持压力不变, 严禁超出规定的试验压力值, 尤其在试验压力时

禁止敲击容器或拧紧螺母。试验时压力应缓慢上升, 至规定试验压力后, 并保压30分钟以上, 然后将压力降至规定试验压力的80%, 并保持足够长的时间以对所有的焊接接头和连接部位进行检查, 合格后方可卸压, 卸压也应缓慢进行。

a.压力容器耐压试验符合下列情况为合格:容器和各部焊缝无渗漏, 容器无可见的异常变形。

b.压力试验时, 如果密封处和焊接处漏水应先卸压后, 并将水放至焊接处以下, 然后再拧紧螺母或进行补焊, 补焊后必须进行水压试验, 严禁带压进行补焊。

c.水压试验后, 应将容器内的水及时排净, 并将内用压缩空气吹干, 以防止生锈;冷裂而影向产品的质量。

d.压力试验时, 如果发现有异常响声, 压力下降或加压装置发往故障, 压力表失常等不正常现象时, 应立即停止试验, 待查明原因, 并排除故障后, 再继续进行。

在打压前向车间、班组下发容器液压试验工艺卡稳压后经检查合格, 无异常现象发生, 然后进行气密性试验。

6 气密性试验

压力容器气密性试验的要求如下:

6.1 气密性试验应在压力试验合格后进行。

6.2 介质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危害或设计上不允许有微量渗漏的压力容器, 必须进行气密性试验。

6.3 低合金钢试验用的气体温度应不低于

5℃。

6.4 用干燥洁净的空气作试验介质。

6.5 试验压力为1.77MPa。

6.6 压力容器进行气密性试验时, 一般应将安全附件装配齐全。

6.7 压力容器气密性试验经检查无渗漏, 保压不少于30分钟即为合格。

6.8 试验现场准备了灭火器、防毒面具等

基于压力拱理论的围岩压力计算 第8篇

围岩压力是指地下洞室开挖后, 作用于围岩与支护结构接触面之间的作用力。它主要包括由围岩自身重力引起的松动压力和围岩变形受阻而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形变压力。因此, 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围岩压力。从广义上来说, 既包括有支护的情况, 即作用在支护上的松动压力和形变压力;也包括无支护情况下的情况, 即围岩自身承载的压力。从狭义来理解, 围岩压力是指围岩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压力。在工程中, 一般只研究狭义围岩压力对隧道稳定性的影响。

2 压力拱理论

岩体经过开挖, 经重新分布的应力往往由于初始应力的作用或者岩体强度的低下, 使洞壁周边的应力超出岩体的屈服强度, 从而进入塑性状态, 形成一定范围的塑性区, 在经过一定的扩展之后, 岩体会逐渐恢复到原先的初始应力状态, 形成塑性区、弹性区和原岩应力区。此时压力拱的内边界在塑性区与弹性区的交界面处, 而压力拱拱体即为塑性区和弹性区内的围岩应力升高区, 如图1 所示。

3 围岩压力计算

(1) 塑性松动压力。在隧道的开挖过程中, 对周边的围岩会产生一定的扰动, 使岩体的应力状态发生改变, 若超过了岩体的弹性应力极限, 围岩便会进入塑性应力状态, 如果产生进一步的破坏, 则二次应力就会超过岩体的屈服极限, 此时, 围岩将产生松动、掉块等破坏现象, 从而在隧道周围形成一定范围的松动圈, 此时需要进行支护。而这些松动、掉落的岩石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压力就被称作松动围岩压力。

1) 假设条件。在求解塑性松动压力的整个计算过程中作了如下的假设:a. 当洞室开挖后, 洞周围岩的二次应力呈弹塑性分布。塑性圈充分发展后, 塑性圈内的岩体自重为作用在支护上的围岩压力;b. 在λ=1的情况下, 取洞顶的单元体为计算单元, 分析其受力条件, 并考虑洞室围岩压力的最不利状态;c. 塑性圈内的岩体服从莫尔—库伦强度理论。2) 计算公式推导。洞室开挖后, 洞室周围的岩体产生塑性区。在塑性区内的洞顶部位取一单元体, 单元体的受力情况如图2 所示。

考察单元体的受力情况, 根据其静力平衡条件可得到以下方程:

略去等式中的高级无穷小量dσr, 同时由于θ角足够小, 则可令, 整理后得到下式:

式中, γ为塑性区内岩体重力密度。

由假设条件可知, 塑性区内的应力满足莫尔—库伦强度理论, 极坐标下的莫尔—库伦准则可写为:

改变上述强度理论表达式可得:

将等式 (2-2) 代入 (2-1) , 解得:

由压力拱理论可知, 在压力拱的内边界上, 开挖后的切向应力等于洞室开挖前的初始切向应力, 因此可根据内边界的应力状态得到求解等式 (3) 积分常数的边界条件为:

根据边界条件确定积分常数为:

此时, 令r ra, 代入到公式 (3) , 即可得到作用在支护上的塑性松动压力Pa的表达式为:

式中, ——围岩的初始切向应力; c——粘聚力;——内摩擦角。

(2) 形变压力。对于形变压力, 是由于洞室开挖引起的二次应力状态而产生的。岩体开挖之后, 围岩内的岩体进行应力调整, 在此过程中会产生变形, 进行了支护作用之后, 支护结构将会限制这种变形而产生压力, 这种压力即为形变压力。

1) 假设条件。根据计算原理, 计算塑性形变压力时作了如下的假定:满足λ=1时, 圆形洞室开挖后周边围岩处于弹塑性应力状态;塑性区内的岩体服从莫尔—库伦强度准则;计算简图同如图2。

2) 计算公式推导。对于塑性形变压力公式的推导, 其计算简图与塑性松动压力计算情况下相同, 根据弹塑性应力状态的分布特征, 建立满足静力平衡条件的微分方程为:

在塑性松动压力的计算时曾推得塑性圈内的强度理论同样适用于塑性形变压力的计算, 可解微分方程为:

根据由压力拱理论确定的积分边界:r=R内, , 可求得积分常数为:

将r=ra代入公式 (2-4) 则可得到作用在洞壁上的塑性形变压力为:

式中, ——围岩的初始切向应力;c——粘聚力;——内摩擦角。

4 计算结果分析

埋深较小时, 隧道在Ⅲ、Ⅳ级围岩条件下开挖, 洞周处于弹性应力状态, 但随着埋深的逐渐增加, 二次应力状态逐渐发生了改变, 当Ⅲ级围岩下埋深达到400m、Ⅳ级围岩达到350m时, 洞周出现了明显的内边界, 可用公式 (5) 进行形变压力的计算。Ⅰ级围岩由于围岩条件较好, 开挖后并未产生围岩松动区, 即没有明显的内边界, 因此并不适用公式 (5) 。

由于实际情况的限制, Ⅴ级围岩的最大埋深只能取到450 m, 因此, 为了比较形变压力值的大小, Ⅲ、Ⅳ的埋深也取为450m, 进行塑性形变压力的计算, 根据数值模拟得到的各围岩下的内边界值, 可计算出各级围岩下的形变压力值, 见表1。

5 小结

本文通过对压力拱理论的分析, 采用压力拱理论中的应力条件作为边界条件, 推导出塑性应力状态下松动压力和形变压力的计算公式, 并通过运用公式计算, 界定了各级围岩下的最大形变压力值。

摘要:压力拱是隧道工程开挖后围岩的自承载现象, 对隧道稳定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压力拱理论的分析, 采用压力拱理论中的应力条件作为边界条件, 推导出塑性应力状态下松动压力和形变压力的计算公式, 并通过运用公式计算, 界定了各级围岩下的最大形变压力值。

关键词:隧道,围岩,压力拱,围岩压力

参考文献

[1]夏志成, 凡甘.卸荷拱承载力计算研究[J].西部探矿工程, 2006, 23 (06) :55-58.

[2]苏晓堃.隧道开挖数值模拟的围岩边界取值范围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 2012, 3 (06) :32-39.

[3]侯龙, 刘东燕, 徐磊等.引水隧洞应力重分布及内水压力影响范围探讨[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2007, 24 (04) :419-422.

[4]曲世韡.深埋城市地铁隧道对地层变形的影响及压力拱形成规律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学院, 2009.

[5]朱永全, 宋玉香.隧道工程[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11.

压力容器内实际氮气压力的计算 第9篇

关键词:氮气,实际压力,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范德瓦尔方程,R-K状态方程

氮气是工业和民用中广泛应用的气体, 消防领域内, 氮气也通常作为气体灭火剂或驱动介质使用。例如, 国际标准ISO 14520和国家标准GB 25972-2010《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中规定的IG100气体灭火系统就是指氮气灭火系统, 是以氮气为灭火介质, 通过将氮气释放至保护区内稀释保护区内氧浓度达到灭火的目的, 是一种洁净、对环境无破坏的灭火剂, 目前在日本、欧洲等地被广泛使用。氮气作为驱动介质的应用更为广泛, 如气体灭火系统、干粉灭火系统、细水雾灭火系统、油浸变压器排油注氮灭火装置、泡沫喷雾灭火装置和气体顶压供水装置中均采用氮气作为驱动介质, 一部分应用是驱动阀门或其他部件动作, 另一部分应用是驱动其他灭火介质如干粉、泡沫、水等流动。

消防领域内使用的氮气大部分是以高压无缝钢瓶贮存的, 贮存压力 (通常指20 ℃时) 按各系统或装置的使用要求具体计算, 这一点设计人员均能做出准确的计算。然而, 特定灭火系统或装置均有一定的使用温度范围, 灭火系统或装置工作温度范围达到上限或下限时, 很多设计人员对钢瓶内氮气的压力不会计算或采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公式计算, 计算结果与实际测量结果存在较大误差, 往往导致阀门的设计压力、灭火介质贮存容器设计压力或减压阀公称工作压力等选取不当, 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笔者就实际状态下氮气的计算做一介绍。

1 氮气在实际状态下的变化特点

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无腐蚀性的气体, 它是空气的主要成分。标准大气压下, 当氮气冷却至-195.8℃时, 会变成无色液体, 当冷却至-209.9 ℃ 时, 液态氮会变成雪状固体。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常温下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通常称之为惰性气体, 但在高温、高能量条件下也可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氮气为可压缩气体, 在各个不同温度下, 实际氮气的定温压缩过程曲线如图1所示。当实际温度较高, 氮气进行定温压缩时, 其状态变化和理想气体的情况比较接近, 如图1中的曲线AB所示, 定温压缩曲线基本接近于等边双曲线。当定温压缩过程的温度降低时, 实际氮气的状态特性已与理想气体的特性有了较大的区别, 如图1中曲线EF为氮气在低温压缩时的曲线, 该曲线已完全不同于理想气体形成的等边双曲线。当定温压缩过程的温度再逐渐降低时, 压缩过程中实际氮气将发生相变, 如图1中曲线MN所示。图1中在点1的状态下, 有部分氮气开始发生相变生成液体。随着压缩过程的逐步深入, 当氮气被进一步压缩时, 不断有氮气凝结成液体, 但温度和压力均保持不变, 即气体和液体本身的状态未变, 直到点2时气体全部变成液体。在点1和点2间的状态为饱和状态, 即气相物质和液相物质共存且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处于饱和状态的气体和液体分别称为饱和蒸气及饱和液体, 它们的压力和温度分别称为饱和压力和饱和温度。实验表明, 对应一定的饱和温度, 有一定的饱和压力、一定的饱和蒸气的比体积和饱和液体的比体积。

根据压缩过程, 图1中提供了更多的定温压缩曲线。由图1可知, 对应于较低的温度, 氮气饱和压力较低, 饱和蒸气的比体积较大而饱和液体的比体积较小。反之, 对应于较高的温度, 氮气饱和压力较高, 饱和蒸气的比体积减小而饱和液体的比体积增大。在较高温度下, 氮气饱和蒸气和饱和液体的比体积相同, 如图1中C点所示。这时, 氮气饱和蒸气和饱和液体的状态完全相同, 实际上两种物相间没有明显的区别, 这一状态称为临界点或临界状态。临界点 (临界状态) 的温度、压力、比体积称为临界温度、临界压力、临界比体积, 分别用Tc、Pc及Vc表示。临界点 (临界状态) 有两个重要的结论: (1) 临界点 (状态) 是气、液达到平衡, 相互共存的状态, 而且气、液状态的参数值均相同, 如具有相同的比体积、密度等。 (2) 对于每一种气体, 临界参数是唯一确定的。临界参数是实际氮气的重要参数。通常, 当实际氮气的温度高于临界温度时, 实际氮气只存在气体状态。当实际氮气的压力高于临界压力时, 若温度高于临界温度则实际氮气为气体状态, 若温度低于临界温度则实际氮气为液体状态;若由较高的温度逐渐降至临界温度以下而发生气态到液态的转变, 则不会出现气液共存的状态。

2 实际氮气的状态方程

如上所述, 当实际氮气的温度高于临界温度很多, 或虽低于临界温度但压力很低时, 气体所处的状态离液体状态较远, 实际氮气的性质就较接近于理想气体的性质。但当气体所处的状态离液态不远时, 实际氮气就和理想气体有很大偏差。为了正确反映实际氮气的性质, 很多研究者做了大量工作, 提出了许多经验的或半经验的气体状态方程式, 如范德瓦尔方程式、R-K (Redlich-Kwong) 状态方程、伯特络 (Berthelot) 方程、狄特里奇 (Di-eterici) 方程和马丁-侯方程等。这些状态方程都为计算实际状态下氮气压力提供了依据, 但有的状态方程形式简单, 有的状态方程形式复杂。整体来讲, 形式简单的方程精确度低, 精确度高的方程形式复杂;每一个状态方程均有其一定的适用范围和精度。工程上已根据各种实际氮气的实验数据并利用某种状态方程式, 制成各种计算用的图和表。按照图和表所给出的各种实际氮气在不同状态下各状态参数的数据, 可以方便地对实际氮气的状态变化进行分析和计算, 这一点也为消防产品设计人员在设计消防产品时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在实际氮气的状态方程式中, 范德瓦尔方程式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方程式, 它为各种实际氮气状态方程式确立了一个重要的基础。范德瓦尔方程式是针对理想气体的假设和实际氮气之间的差别, 考虑了实际氮气分子本身的体积以及分子之间的引力的影响, 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进行修正而得到的, 如公式 (1) 和公式 (2) 所示。

式中:为考虑实际氮气分子之间存在一定的引力而引入的压力的修正;b为考虑实际氮气分子占有一定的体积, 其分子运动的空间减少而引入的修正, 相关数据如表1所示。

将范德瓦尔方程式展开, 也可表示为式 (3) 。

式中:a、b称为范德瓦尔常数。

由临界点的数学特征, 可以求得a、b、R, 如式 (4) ~式 (6) 所示。

上述公式说明, 范德瓦尔方程式在反映实际氮气的性质方面具有很大的价值。但该方程没有考虑到接近液态时分子的结合和分解的现象及系数a、b随温度和压力而变化的关系, 因而当用于计算接近液态时的实际氮气的性质时, 尚有相当大的误差。但在计算离液态比较远的状态时却可以取得比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要准确得多的结果。

范德瓦尔状态方程可以较好地定性描述实际氮气的基本特性, 但是在定量上还不够准确, 不宜作为定量计算的基础。后人在此基础上经过不断改进和发展, 提出了许多种派生的状态方程, 其中有很大实用价值的是R-K (Redlich-Kwong) 状态方程, 如式 (7) 所示。

该方程对于气—液相平衡和混合物的计算较理想, 因而在化学工程中被广泛地应用。笔者选用R-K方程对贮存压力为15MPa的IG100灭火系统氮气在50℃和0 ℃时的实际压力进行计算。由表1可知, N2的临界参数Pc=3.4 MPa, Tc=126.2K, 15 MPa下氮气的密度为0.174 8kg/L, 即1kmol所占的体积为0.16m3, 按公式 (4) ~式 (7) 分别计算可得:

50℃时的实际压力为:

0℃时的实际压力为:

3 计算误差

国际标准ISO 14520和GB 25972-2010中规定的贮存压力 (20 ℃) 为15 MPa的IG100气体灭火系统最大工作压力 (50 ℃) 为17.2 MPa, 最小工作压力 (0 ℃) 为13.6 MPa, 笔者分别采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R-K状态方程对50 ℃和0 ℃时的氮气压力进行计算, 并对计算结果与标准提供值的误差进行了计算。

(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计算结果与标准提供值的计算误差。按照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计算的50 ℃和0 ℃氮气压力分别为:

结果与标准提供值的计算误差:

(2) R-K状态方程计算结果与标准提供值的计算误差。即δ50= (17.27-17.2) /17.2×100% =0.4%;δ0= (13.89-13.6) /13.6×100%=2.1%。

由此可见, 采用R-K状态方程的计算误差明显低于采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计算误差。

4 实际气体与理想气体性质的差异

实际计算结果表明, R-K状态方程比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计算结果更精确, 这主要是实际气体与理想气体在性质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理想气体无论如何压缩, 不会有相变过程, 而实际气体则存在相变过程。热力学中将相同压力和温度下, 实际气体与理想气体的比体积比值定义为气体压缩因子, 用z表示, 压缩因子说明了理想气体偏离实际气体的程度, 压缩因子可用式 (8) 来表示。

当z=1时, 为理想气体;当z<1或z>1时, 均为实际气体。

(1) z>1时, 说明实际气体可压缩性小, 实际气体难于压缩。

(2) z<1时, 说明实际气体可压缩性大, 实际气体易于压缩。

参考文献

[1]GB 25972-2010, 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S].

[2]董海斌, 刘连喜, 盛彦锋, 等.排油注氮灭火装置与电力控制中心的网络接入[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1, 30 (2) :129-131.

[3]董海斌, 刘欣, 刘连喜, 等.惰性气体灭火系统喷嘴流量特性的实验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0, 29 (3) :223-226.

[4]卢红祥, 邓红, 俞颖飞, 等.IG541气体灭火系统工程设计计算[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7, 26 (6) :665-668.

[5]陈泽民, 刘连喜, 张丽梅, 等.气体灭火系统技术的发展及现状[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5, 24 (6) :721-724.

上一篇:档案馆编研下一篇:利益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