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过敏反应范文

2024-08-09

皮肤过敏反应范文(精选10篇)

皮肤过敏反应 第1篇

1 病例资料

患者, 女, 48岁。发现左乳腺外上象限无痛性包块2个月余, 于2012年5月24日来我院门诊检查,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左乳腺外上象限实质性占位病变, 38 mm×32 mm, 左腋窝肿大淋巴结2枚, 直径2.0 cm, 相互粘连, 考虑左乳腺癌左腋窝淋巴结转移。当日入我院胸外科治疗, 经术前准备于2012年5月31日在我院胸外科行左乳腺癌根治术, 术后病理报告为:左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伴左腋窝淋巴结转移 (17/18) , ER (++) , PR (++) , HerⅡ (+) , P53 (-) , Ki67Li 20%, 手术切口愈合后于2012年6月13日转我院肿瘤科治疗。自发病以来, 患者一般情况尚可, 既往身体健康, 其家族成员无肿瘤病史。入肿瘤科时体检:一般情况较好, 自动体位, 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 巩膜不黄, 咽部微充血, 颈软, 气管居中, 胸廓对称, 左乳腺切除, 左胸壁手术切口瘢痕存在, 左腋窝肿大淋巴结被切除, 右乳腺无异常包块。双肺听诊无干湿啰音, 心音中等, 心率:70次/min, 各瓣膜听诊区无杂音, 腹平软, 肝脾肋下未触及, 肠鸣音正常, 双下肢不肿, 身高1.62m, 体重65 kg, 体表面积:1.75 m2, KPS评分90分。入科诊断:左乳腺癌Ⅲ期术后。患者入肿瘤科后查血象、肝肾功能、心电图均正常。2012年6月15日和7月6日以CAF方案化疗, 环磷酰胺 (CTX) :600 mg/m2, iv.d1, 阿霉素 (ADM) :40~50 mg/m2, iv.d1, 5-氟尿嘧啶 (5-Fu) :500 mg/m2, ivdrop, d1。2012年7月18日患者到武汉同济医院肿瘤科会诊, 该科多位教授会诊认为患者ER (++) , PR (++) , HerⅡ (+) , P53 (-) , Ki67Li 20%, 乳腺癌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 可考虑以DA方案 (DXL+ADM) 化疗。2012年7月30日患者以DA方案化疗, DXL:75 mg/m2, ivdrop, d1, ADM:40 mg/m2, iv.d1, 21 d重复。由于DXL的副作用较多, 如白细胞减少、肌痛、呼吸困难、咳嗽、心律失常, 黏膜炎, 皮肤潮红、皮疹、水肿、严重过敏反应, 表现为低血压、恶心、支气管痉挛, 弥散性荨麻疹和血管神经性水肿。要预防其过敏反应, 化疗前1 d及化疗当天, 化疗后3 d均要口服地塞米松片8~10 mg, 患者2012年7月29日晚19:00口服地塞米松片0.75 mg×12片, 服药后第2天早上, 全身皮疹、斑丘疹和风团, 瘙痒, 以四肢和腹部、背部明显, 请皮肤科会诊为药物过敏。2012年7月30日化疗当天让患者停服地塞米松片, 以地塞米松针剂脱敏, 地塞米松针5 mg, iv, Bid, 肌注非那根针剂25 mg, 化疗后护肝、护胃、止吐支持、水化、利尿对症治疗。2 d后全身皮疹、斑丘疹及风团消失, 1周后患者化疗后的副作用完全缓解。2012年8月20日行第2周期DA (DXL+ADM) 方案化疗, 2012年8月19日晚7时患者口服地塞米松片0.75 mg×12片, 次日又见全身皮肤广泛皮疹、斑丘疹和风团, 瘙痒, 全身不适, 又以非那根针剂和地塞米松针剂脱敏, 化疗后止吐护胃、护肝、水化、利尿支持治疗, 3 d后皮肤过敏反应消失, 1周后化疗副反应缓解。因此, 2012年9月12日的化疗, 在化疗前1天晚19:00给患者静注地塞米松针剂10 mg, 化疗当天及化疗后3天均静注地塞米松针剂5 mg, 2次/d, 结果患者无过敏反应。患者完成5周期 (CAF 2周期、DA 3周期) 化疗后, 行放疗, 现处放疗过程中, 患者一般情况较好。待放疗结束后按上述方法再以DA方案化疗1周期, 不再口服地塞米松片。

2 讨论

地塞米松为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 具有抗炎、抗过敏、抗风湿、免疫抑制作用[2], 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主要副作用为:库欣综合征面容、柯兴综合征、精神异常、并发感染、停药综合征, 发生过敏反应极少。该患者发生皮肤过敏的原因: (1) 患者所买药物过期或质量不过关, 地塞米松片为院外购买。 (2) 患者自身体质因素, 个别人对地塞米松过敏。 (3) 可能与患者饮食习惯有关, 或患者所进食的食物与地塞米松起了反应, 因饭后30 min口服地塞米松时, 食物在胃酸和消化酶作用下产生了某种反应。因此, 口服地塞米松片剂时, 也要留心观察其副作用。

参考文献

[1]孔琼, 余英莉, 刘细云, 等.护士应重视地塞米松过敏反应[J].中华护理杂志, 2000, 35 (11) :732-733.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过敏原分析 第2篇

方法 对2009~2010年我院皮肤科门诊收治的1342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采用皮肤点刺试验法进行过敏原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过敏原按其阳性率高低依次为粉尘螨、鸡蛋、尘螨、动物皮毛、花粉类等。结论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过敏原有一定的地域特征,治疗该病应结合当地过敏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

【关键词】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法

文章编号:1003-1383(2011)03-0313-03 中图分类号:R 758.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1.03.028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即过敏性皮肤病,是皮肤病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多发病和常见病,其发病机理最为复杂[1]。该病是由病人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等多种途径接触到敏感物质而引起的,通常该病包括荨麻疹、接触性皮炎、湿疹、异位性皮炎等各种皮肤疾病[2]。近年来,该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3],很多病人因找不到准确病因而经常反复发作,给其治疗和预防带来了很大困难。为了了解本地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过敏原的特征,我们对2009年~2010年我院皮肤科门诊收治的1342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进行了过敏原检测,现将其结果报道如下。

对象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均来自于2009年~2010年间我院皮肤科门诊,共计1342例,其中男性562例,女性780例;年龄7~68岁,平均34.2岁;病程5周~27年,平均病程6个月。所有患者均符合相关疾病的诊断标准[4],均为皮损泛发全身,患者中有712例为荨麻疹、386例为湿疹、187例为皮炎、29例为过敏性紫癜、28例为药疹。

2.检测方法 采用皮肤点刺试验法对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过敏源进行检测。选择患者前臂屈侧或上臂屈侧的皮肤作为试验部位,先用75%酒精消毒,待皮肤干燥后再在测试皮肤处滴一滴测试液,然后用点刺针刺入此处皮肤内1 mm深处,轻微上挑。以组胺作为阳性对照,以生理盐水作为阴性对照,点刺后20分钟左右观察结果。

3.结果判定标准

结果评定标准为:阴性:无风团或风团大小与阴性对照相同;阳性按照其程度分为四种,以“+”号表示,+为风团大小是阳性对照的1/4;++为风团大小是阳性对照的1/2;+++为风团大小与阳性对照相同;++++为风团大小是阳性对照的2倍。

结果

所有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的过敏原的阳性情况见表1,按照其阳性率高低依次排序,分别为:粉尘螨(59.0%)、鸡蛋(29.5%)、尘螨(27.2%)、动物皮毛(24.3%)、花粉类(22.8%)、调味品(22.2%)、草类混合物(20.4%)、香料(19.1%)、霉菌类(8.2%)、牛奶(4.5%)、海鲜(3.7%)、果糖(1.6%)、金属(1.3%)、纤维(1.1%)。

讨论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即过敏性皮肤病,是由变态反应所引起的一类炎症性皮肤病,它在各种变态反应性疾病中所占比例约为44.0%[5]。变态反应及过敏反应,是指机体对外界某种或某类物质发生的一种特异性免疫反应,这种反应可以导致机体的生理机能紊乱或机体组织损伤,其发病的诱因即过敏原。过敏原可通过吸入、食入或接触等各种途径引起机体发生过敏反应,但是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对于该病的治疗首要是确定过敏原,然后按过敏原进行脱敏处理。目前检测患者过敏原的方法有很多种,主要包括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皮肤点刺试验、生物共振技术等。本研究采用皮肤点刺试验法检测过敏原,该方法属于生物测定的范畴,是根据皮试的风团和红斑等反应来推测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的量,进而推测患者是否对该过敏原过敏[6]。该方法具有方便简单,短时间内出结果等优势,因而被大多数基层医院所接受。为了避免干扰,本组所有入选对象均在检测前2周之内未接受皮质类固醇或免疫制剂等药物治疗,且在检测前3天停用抗组胺药物。

不同地区、不同的生活习惯及环境存在着不同的过敏原。本研究对1342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进行了过敏原检测,结果显示吸入类过敏原较多的有粉尘螨、尘螨、花粉类、霉菌类等;其次是食入类的有鸡蛋、调味料、香料、牛奶、海鲜、果糖等;接触类较少,主要有动物皮毛、草类混合物、金属、纤维等。本文结果与以往临床报道的结果类似[7],这可能与近年来环境污染及食物多样性等有关。

研究结果揭示,预防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发生,要重视居住环境,及时清理粉尘,减少和防止室内尘螨及霉菌等的生长;在春秋植物开花最多的季节,可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减少变应原接触;时刻注意对过敏食物的关注,尽量减少其过敏反应的发生。除了远离过敏原之外,患者也要着眼于机体免疫状态,注意提高自身免疫力,更好地做好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1]王侠生,廖康煌,杨国亮.皮肤病学[M].3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388.

[2]虞满明,张美玲.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24(3):100-101.

[3]丰 亮,耿承芳,薛 玮,等.442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血清特异性IgE过敏原检测结果分析[J].江西医药,2008,43(1):34-36.

[4]Kruszewski J. Diagnosis of allergic diseases[J].Pol Merkur Lekarski,2003, 14(84):541-544.

[5]潘建国,韩 娜.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三级预防[J].中华临床新医学,2006,6(7):642.

[6]叶世泰.变态反应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19.

[7]方娴静,郑 岚,徐 翀,等.儿童体外过敏原的检测及其结果分析[J].检验医学,2009,24(10):708-710.

(收稿日期:2011-03-30 修回日期:2011-05-03)

(编辑:崔群飞)

皮肤过敏反应 第3篇

1材料

1.1 药物与试剂

绿原酸:购于四川广汉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系从杜仲叶中提取分离, 含量>98% (HPLC法) , 临用前以生理盐水溶解稀释, 调pH至4.0~4.5, 过滤除菌。人血白蛋白注射液:奥克特珐玛药剂生产有限公司产品, 规格:50ml (10g) , 批号:5110146332, 临用以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成10%浓度的溶液;伊文思蓝: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化学试剂公司进口分装, 批号:F20020913;0.9%氯化钠注射液: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 批号:050615, 规格:250ml/瓶。

1.2 动物及饲养环境

豚鼠, DHA品系, 体重250~350g, 购自无锡市惠山江南实验动物场, 动物许可证号:SCXK (苏) 2004-0003;饲养于本院动物房 (清洁级) , 温度18~24℃, 相对湿度60%~80%, 全价颗粒饲料来源于浙江省实验动物中心。

2方法

2.1 主动全身过敏试验

取健康豚鼠18只, 体重250~350g, 雌雄兼用, 随机分为3组, 每组6只, 分别腹腔注射0.5%、2.0%绿原酸供试液 (绿原酸高、低剂量组) 和10%人血白蛋白生理盐水溶液 (阳性对照组) 各0.5ml/只, 隔天注射1次, 连续3次致敏, 然后于首次注射后第14天和21天, 各组每次取3只豚鼠, 分别静脉注射0.5%、2.0%绿原酸供试液和10%人血白蛋白生理盐水溶液2ml/只攻击, 按全身过敏性反应评级标准 (表1) 观察并判定豚鼠过敏反应等级;另取健康豚鼠6只, 直接静脉注射2.0%绿原酸供试液作为空白对照组, 也按全身过敏性反应评级标准进行观察。

结果判定:评级≥2时, 为过敏试验阳性。

2.2 被动皮肤过敏试验

先取健康豚鼠24只, 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 阳性对照组, 绿原酸高、中、低剂量组, 每组6只, 雌雄各半, 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0.5ml/只, 阳性对照组腹腔注射1%人血白蛋白生理盐水溶液0.5ml/只, 绿原酸低剂量组腹腔注射0.5%绿原酸供试液0.5ml/只, 中剂量组腹腔注射1.0%绿原酸供试液0.5ml/只, 高剂量组腹腔注射2.0%绿原酸供试液0.5ml/只, 隔天注射1次, 连续5次, 然后于末次注射后第10天, 各组颈动脉采血, 2000r/min离心10分钟, 分离血清备用。另取正常豚鼠24只, 随机分为4组, 每组6只, 雌雄各半, 将上述抗血清用生理盐水稀释成1:2、1:8、1:32三种稀释度, 在预先剃毛的豚鼠背部两侧皮内注射各对应组的抗血清0.1ml, 每种稀释度注射两点, 点与点间隔2.5cm;24小时后, 各组耳缘静脉注射致敏剂量的相应药物0.5ml, 加1%伊文思蓝生理盐水溶液0.5ml共1.0ml, 30分钟后处死各组动物, 剪取背部皮肤, 测量皮肤内层蓝斑直径, 相同稀释度两点取平均值。

2.3 数据统计

计量数据均表示为均数±标准差undefined, 检验方法为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检验, 以P<0.05为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

3结果

3.1 主动全身过敏试验结果

致敏后14、21天绿原酸高剂量组豚鼠在静脉注射2.0%绿原酸供试液2ml攻击后均出现轻微颤抖、呼吸急促、竖毛等现象, 个别有抓鼻和几次咳嗽, 按全身过敏性反应评级标准评级为1~3级;而低剂量组豚鼠仅有个别出现轻微抓鼻、颤抖或竖毛, 按全身过敏性反应评级标准评级为0~1级 (见表2) 。空白对照组豚鼠在静脉注射2.0%绿原酸供试液2ml后均出现轻微颤抖、呼吸急促、竖毛等现象, 个别有抓鼻和几次咳嗽, 按全身过敏性反应评级标准评级为1~3级。人血白蛋白组致敏后14、21天攻击中所有豚鼠均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痉挛、抽搐、大小便失禁、休克死亡等过敏反应, 并均于注射攻击后5分钟内死亡, 按全身过敏性反应评级标准评级均为4级, 表明人血白蛋白注射液过敏反应阳性。

与空白组比较*P<0.05

由于绿原酸高剂量组攻击后出现的症状以及严重程度与未致敏的空白对照组豚鼠注射等量绿原酸后的表现相近, 而低剂量组出现症状及程度均明显较轻, 提示该现象可能是绿原酸静脉给药直接药理作用所致, 非绿原酸所致的过敏反应。

3.2 被动皮肤过敏试验结果

空白组、绿原酸高、中、低剂量组致敏豚鼠血清注射于正常豚鼠皮内, 再静脉注射给予相应的致敏药物以及伊文思蓝染料, 结果均不使正常豚鼠皮肤内层产生蓝斑 (蓝斑直径均为0) , 表明空白对照组、绿原酸三个剂量组被动皮肤过敏反应均为阴性;而人血白蛋白组6只豚鼠均出现明显的蓝斑, 其蓝斑直径 (平均值) 随稀释度增加而减少, 但三种稀释度蓝斑直径均大于0.5cm, 表明人血白蛋白组被动皮肤过敏反应阳性。

4讨论

绿原酸是植物体在有氧呼吸过程中经莽草酸途径产生的一种苯丙素类次生代谢化合物, 在植物界广泛分布, 清热解毒类中药中大多含有绿原酸, 因其为抗菌解毒、消炎利胆的有效成分, 通常被作为质控指标;有学者认为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静脉给药过敏反应发生率较高与绿原酸是致敏物质或半抗原物质有关[1], 但文献分析表明多数报道为首次用药即发生过敏, 即没有致敏过程, 且与每次使用剂量、浓度显著相关, 与经典过敏反应机制明显不同。

类过敏反应是指无免疫系统参与的, 由药物直接刺激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而释放大量组胺, 首次用药即表现出与过敏反应相似症状的临床反应[2];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 该类反应的发生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 已引起各发达国家的广泛重视, 可诱发类过敏反应症状的麻醉药物包括阿片类药、肌松药、硫喷妥钠、丙泊酚等, 事实上任何药物的使用都可能诱发;虽然此前少有报道提及中药注射剂的类过敏反应, 但由于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 制剂成型过程中又添加大量辅料, 因此短时间大量进入血管 (尤其在临床使用不当时) , 与主要存在于血液中的嗜碱性粒细胞直接接触, 很可能促使后者发生非免疫性的脱颗粒反应, 也即类过敏反应;如孙立等[3]报道, 在中药注射剂中广泛使用的吐温-80可引起Beagle犬或豚鼠发生类过敏反应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绿原酸被动皮肤过敏试验结果为阴性, 较高剂量静脉给药可使豚鼠出现轻微颤抖、呼吸急促、竖毛等现象, 个别有抓鼻和几次咳嗽, 与未致敏豚鼠注射等量绿原酸后的表现相似, 而低剂量组出现症状及程度均明显较轻, 提示该现象可能是绿原酸静脉给药后直接药理作用所致, 非绿原酸所致的过敏反应;我们前期研究结果也发现, Beagle犬静脉给予绿原酸出现与剂量相关的颤抖、流涎、流泪甚至呕吐等类似过敏症状, 其血浆组胺浓度也异常升高, 绿原酸体外可诱导豚鼠腹腔肥大细胞和大鼠嗜碱性粒细胞 (RBL-2H3细胞) 发生非免疫性脱颗粒, 因此推测绿原酸引发的可能是类过敏反应, 这可能也是绿原酸含量较高的中药注射剂静脉给药易发生过敏反应的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1]韩启明, 蒋玉风, 吴建华, 等.我院常用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文献分析.新疆中医药, 2003, 21 (5) :55.

[2]田玉科.麻醉期间的过敏反应及类过敏样反应.实用医学进修杂志, 2004, 32 (3) :129.

六招避开皮肤过敏 第4篇

第1招:食物宜忌管住嘴

食物是引发皮肤过敏的重要过敏原。许多人在食用海鱼,尤其是带鱼和大黄鱼后,會出现皮肤红肿、皮疹、瘙痒、风团等症状。其他食物,如麦类、蛋、牛奶、肉、番茄、巧克力以及一些夏季水果都可能引起过敏。但是每个过敏病人对食物反应不一样。因此,过敏者在保证饮食营养均衡的同时,要认真考虑“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对于明确引发皮肤过敏的食物一定要忌口,如果不能明确是什么食物引起,可以停吃某种食物进行观察和排除。要少吃油腻、甜食及刺激性食物,多吃维生素丰富的食物。以增强机体免疫力,加强皮肤的防御能力。

第2招:避免强光防久晒

光过敏性皮肤病发生于日光照射后,多出现在浅肤色人的暴露部位。此病预防为主,易感者不宜在强光下时间太久,外出时要采取避光措施,戴太阳帽或涂些遮光剂、防晒霜,以减低紫外线对肌肤造成伤害。最好选择一些成分简单的物理防晒霜,在擦好基础护肤品之后再涂,因为有些防晒的物质也会导致过敏。还可以采用缓步增加日照时间的方法,逐渐使皮肤色素增加,提高对日光的耐受性。

第3招:小心使用化妆品

化妆品中含有的乳化剂、香料、色素、杀菌剂等添加剂对很多人来说就是一种过敏原,会诱发皮肤过敏。因此,使用化妆品前一定要试擦。在面部不显眼的部位涂一小块,几小时后,若无异常再大面积涂用。当皮肤有炎症时,应及时停用。

第4招:保养皮肤不可省

必要的护理可以增强皮肤的抵抗力,预防过敏。夏季气温较高,皮脂腺分泌旺盛,一些人认为此时不必对皮肤进行保养。事实上,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无论酷暑严冬,过敏症患者都要十分小心地护理皮肤。保持每天3次温水洗脸。避免选用碱性过高或过分强效的洁面皂或洁面产品,让肌肤得以保留一层天然油脂的保护。此外,充足的睡眠和必不可少的运动锻炼同样重要。

第5招:少与饰品“套近乎”

夏季是与美丽、时尚紧密相联的季节。饰品不仅代表了时尚与潮流,还体现了佩戴者的特质和品位。饰品使用的材料五花八门,如棉、麻、木、石、皮革、镀金、银、橡胶等。这些材料在制作过程中可能添加了一些化学物质,会引起皮肤过敏。因此,夏季要勤洗首饰,不仅可保持首饰本身光洁如新,也对佩戴者的健康有益。一旦佩戴首饰部位出现皮肤过敏。要立即摘下首饰,去除病源。此外,夏天炎热汗多,汗液与饰品接触会引起接触性湿疹,这时也要立即停止佩戴。

第6招:空调好用要限时

长期处于空调干燥的环境中对敏感肌肤非常不利。空调上的吸尘过滤网,吸附着很多灰尘、粉状物、霉菌等。夏日酷热,空调房间极少开窗换气,这种环境成了细菌、霉菌的温床。特别是有人贪凉,喜欢站在空调正下方对着身体直接吹,细菌、霉菌很容易被吹到皮肤上,导致丘疹、红斑,抓破后引起感染化脓。专家建议:要想办法增加空调房间的空气湿度,同时多喝水。每月1~2次清洁空调过滤网,取下网罩,用清水洗净即可。避免站在空调风口下方,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最好每次开空调的时间不要超过3小时。

改进药物皮肤过敏试验用物设想 第5篇

1材料

1.1针头采用锋锐程度高的材质作原材料。

1.2双室瓶采用该药物使用的玻璃瓶和隔膜材料。

1.3药物皮肤过敏试验用盒采用该批号药物和稀释液。

2方法

2.1针头采用锋锐程度材质高做成斜面为45°的针头。

2.2无菌粉末采用双室瓶装入定量 (第五版《基础护理学》关于药物皮肤过敏试验液配制要求的剂量) 该批号的皮肤过敏试验用药物 (上室装稀释液, 下室装该药物) 配TB注射器和相应针头, 做成药物皮肤过敏试验用盒。

2.3药物注射液 (破伤风抗毒素、胸腺肽、鲑鱼降钙素注射液) , 按第五版《基础护理学》药物皮肤过敏试验液配制要求剂量, 将稀释液直接装入TB注射器且带有相应的针头, 做成药物皮肤过敏试验用盒。

3讨论

3.1针头锋锐, 斜面小, 进入表皮与真皮之间的阻力减小, 损伤降低, 疼痛减轻, 易于进针。药物皮肤过敏试验患者由传统药物皮肤过敏试验方法的轻疼感转为微疼感。

3.2注射用无菌粉末装入安瓿或适宜容器中, 临床用前用适当溶酶溶解。常用于水中不稳定的药品[2], 故采用双室瓶:药物皮肤过敏试验用盒保存方法及时间同该药物。

3.3药物皮肤过敏试验用盒的使用, 节省卫生资源, 减少医疗废物产生;在护理人力资源相对缺乏[3]的情况下, 为临床护士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使她们有更多的机会对患者进行观察、护理、交流思想, 以及加强业务学习等, 将护士还给患者, 减少及避免护理差错事故的隐患, 从而提高病区管理及护理质量。

3.4传统药物皮肤过敏试验液配制用物多, 需要用原药物稀释配制皮肤过敏试验液, 有些物品昂贵, 一旦患者皮肤过敏试验呈阳性, 造成药物浪费, 如鲑鱼降钙素注射液, 给患者经济造成损失。本方法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部分患者的医疗支出。

摘要:目的 减轻药物皮肤过敏试验患者痛苦, 节省卫生资源, 减少护士劳动强度, 减少医疗废物给环境造成的压力。方法 拟采用将定量皮肤过敏试验用药物装入双室瓶和/或注射器, 且带有用锋锐程度高材质做斜面适当的针头, 做成药物皮肤过敏试验用盒。结果 该方法可使药物皮肤过敏试验患者由传统皮肤过敏试验法的轻疼转为微疼, 节省人力、物力。结论 药物皮肤过敏试验用盒, 制作简单, 节省资源, 减轻护士压力, 值得推广。

关键词:药物皮肤过敏试验,注射,试验液配制

参考文献

[1]李小寒, 尚少梅.基础护理学 (第五版)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356-263.

[2]杨莘.静脉输液护理指南[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9:85.

万福液对皮肤刺激性和过敏试验 第6篇

1 材料

动物:大耳白家兔, 体重2.0~2.5kg, ♀♂兼用, 由武威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提供。

药品:万福液, 批号:090402, (武威市人民医院提供) ; 生理盐水。

2 方法与结果[1,2,3,4]

2.1 皮肤刺激性实验

2.1.1 方法

取体重相近的大耳白兔12只, 随机分为2组, 即样品组和空白对照组, 将大耳白兔背部两侧毛剪短后, 用10%Na2S脱毛约50 cm2左右, 选脱毛24h后无破损皮肤大耳白家兔。将其分为完整皮肤组Ⅰ和破损皮肤组Ⅱ, 每组6只。Ⅱ组大耳白家兔在消毒皮肤后, 用砂纸磨擦皮肤, 以渗血为度, 作为破损皮肤试验区。脱毛及破皮损皮肤后第2天, 分别在第Ⅰ和第Ⅱ组大耳白家兔左侧脱毛区涂药, 每次涂抹1.0ml;右侧涂抹生理盐1.0ml, 作为阴性对照, 每天2次, 连续7天。每只动物分笼饲养, 与末次涂药后24 h用无菌温水清洗药物, 在清洗后1, 24, 48, 72 h肉眼观察, 并记录涂抹部位有无皮肤红斑和水肿等情况, 并进行刺激强度的评价。

2.1.2 刺激强度的判定

按照《中药新药研究指南 (药学、药理、毒理) 》中皮肤刺激反应评分标准进行评价, 对涂抹部位有无红斑和水肿等情况进行评分, 并计算平均值, 按“皮肤刺激性强度”进行评价, 见表1。

2.2 皮肤过敏试验

2.2.1 方法

取体重相近健康大耳白家兔24只, 随机分为3组, 每组6只, 即样品组、空白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将大耳白家兔背部右侧毛剪短后, 用10%Na2S脱毛约25cm2左右, 选脱毛24 h后无破损皮肤大耳白家兔。样品组按每只1ml涂抹万福液;阴性对照组按每只1ml涂抹生理盐水;

阳性对照组按每只0.2ml涂抹1%二硝基氯苯溶液。各组动物涂抹完后, 用纱布、绷带包扎固定, 6h后, 用温水洗去残留物, 第7天、第14天以同样方法重复一次。末次涂药后第15天将大耳白家兔背部左侧毛剪短后, 用10%Na2S脱毛约25cm2左右, 选脱毛24 h后无破损皮肤大耳白家兔。以右侧给药方法、剂量于大耳白家兔左侧背部涂抹万福液、生理盐水和1%二硝基氯苯溶液, 于6h后用温水清洗残留物, 于24h、48h、72h观察动物皮肤过敏反应情况。

2.2.2 评价标准及实验结果

按照评价标准[4]中皮肤过敏反应程度和皮肤致敏性评价标准进行评分和皮肤致敏性评价, 同时观察各组动物皮肤、饮食、体重是否正常, 是否有异常精神状态、哮喘或休克等及全身中毒症状。

观察结果表明, 样品组和阴性对照组动物在涂抹药品部位皮肤反应正常, 无红斑、素沉着、出血点、皮肤粗糙或皮肤菲薄等情况, 无站立不稳、哮喘、休克等现象。致敏率为0%, 判定万福液中无致敏物质。阳性对照组动物在规定时间内, 均有明显的红斑、水肿, 反映率为100%。结果见表2。

3 讨论

万福液对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均无刺激性, 亦无皮肤过敏反应和全身过敏反应, 符合皮肤用药的安全性。该制剂为水溶液, 皮肤吸收较快, 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管理局.中药新药研究指南 (药学药理学、毒理学) [S].1993:211.

[2]叶其正, 罗宇慧, 胡春萍.六神软膏多次给药对家兔皮肤刺激性的实验研究[J].中成药, 2006, 28 (1) :86.

[3]金若敏, 黄坚, 符胜光.痔瘘.洗颗粒毒理学研究[J].中成药, 2006, 28 (1) :86.

皮肤过敏反应 第7篇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09年2月-2012年4月我院收治的过敏性皮肤损伤患者80例,入选标准:按照Pillsbury分类法符合II度和III度的过敏性皮肤损伤;年龄18~40岁,病程1个月至10年;治疗前1个月内未接受过抗过敏性皮肤损伤药物治疗;患者知情同意。其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20~39岁,平均(31.52±4.52)岁;病程2个月至4年,平均(2.18±0.05)年。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药物口服治疗:阿奇霉素胶囊(0.25g/粒),每日1次,每次2粒;非那雄胺片(10mg/片),每日1次,每日1片。治疗组采用药物外用治疗,涂敷抗生素软膏并湿敷生理盐水纱布,冰敷30min后涂敷上皮生长因子修复因子和美宝湿润烧伤膏,每隔3~4h涂抹一次,直至创面愈合。两组均治疗4周。炎性损害患者外用红霉素眼膏,早晚各1次,嘱患者忌食油炸、辛辣、甜食。

1.3观察指标

1.3.1 疗效标准

痊愈:皮损完全消退,临床主要症状消失;显效:皮损消退75%以上,临床主要症状明显减轻;有效:皮损消退30%以上,临床主要症状有所减轻;无效:皮损消退不足30%,临床主要症状无改善甚至恶化[5]。

1.3.2 评分标准

按照过敏性皮肤损伤评分标准(ESI)评分,对过敏性皮肤损伤临床严重度进行评估,左右两侧分别评分,同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计算,疗效与不良反应情况对比采用t检验,ESI评分对比采用t检验与方差分析,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疗效对比

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治疗组为95.0%,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体见表1。

2.2不良反应情况

两组受试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月经紊乱2例,头痛1例。治疗组出现皮肤干燥1例,瘙痒1例,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ESI评分对比

经过观察,两组治疗前ESI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明显下降(P<0.05),同时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果见表2。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美的追求也不断提高,过敏性皮肤损伤的治疗也愈发受重视。患者出现上下眼皮红肿、瘙痒等症状,甚至全身都出现大块的风团,主要原因是春天是气候转换的季节,由于空气中散布的细菌、孢子等致敏物质较多,一些有过敏性体质的人在接触了花粉、食品或污染的空气后,很容易患上花粉症、荨麻疹等过敏性皮肤病。过敏性皮肤损伤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主要将病因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皮脂腺功能亢进、毛囊皮脂腺导管过度角质化、过敏性皮肤损伤棒状杆菌繁殖扩散、炎症反应等[6]。每个人的抗病能力是不一样的,皮肤过敏反映每个人对外界的适应程度。皮肤过敏是身体的免疫系统对外界环境做出的一种过激反应。因此,皮肤过敏的治疗首先需要改变外界环境,然后再对内部进行治疗[7]。

过敏原是过敏发生的必要条件,离开了过敏原就可以避免过敏的发生,这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治疗办法,但不是对所有的过敏病人都有用。抗组胺药物暂时缓解了过敏症状,但是过敏发生的基础没有改变,患者免疫能力仍旧低下,大量自由基的氧化破坏作用仍旧存在。在过敏原的刺激下,过敏介质仍在不断释放,所以抗组胺药物治疗即使一时治好,病情还会反复发作。激素对过敏疾病的治疗效果非常明显,但副作用较大,不能常用,只能在病情严重时暂时控制病情。长期使用激素还会严重损伤肝脏、肾脏等内脏器官。运用机体抗药性的原理,使机体对某种过敏原逐渐适应,那么这种过敏原就不会再导致机体过敏。通常需先确认是何种过敏原导致机体过敏,然后将这种过敏原的抗原制剂植入体内,先小剂量、短时间,随后剂量逐渐增加,时间逐渐拉长,使机体对该抗原逐渐产生适应性,直到对该抗原完全适应[8]。

本文结果显示,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治疗组为95.0%,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ESI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都有明显下降(P<0.05),同时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两组受试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相对于药物口服治疗,药物外用治疗过敏性皮肤损伤有更加明显的疗效,能缓解症状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探讨药物外用治疗过敏性皮肤损伤的临床效果,为过敏性皮肤损伤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80例过敏性皮肤损伤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药物口服治疗,治疗组采用药物外用治疗。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治疗组为95.0%,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ESI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都有明显下降(P<0.05),同时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两组受试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差别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药物口服治疗,药物外用治疗过敏性皮肤损伤有更加明显的疗效,能改善病情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过敏性皮肤损伤,药物外用治疗,激素

参考文献

[1]贺晨霞.维胺酯胶囊联合丹参酮治疗痤疮疗效观察[J].宁夏医学杂志,2008,30(5):460-462.

[2]张洁尘,陈祥生,冯素英,等.2469女性皮肤老化特征及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1,44(2):94-98.

[3]周华.寻常痤疮和免疫[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1990(1):14-17.

[4]王娟琴.痤疮与雄激素关系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分册,2007,23(10):65-68.

[5]HANTASH B M,BEDI VP,CHAN KF,et al.Ex vivo his-t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ablative fractional resurfa-cing device[J].Lasers Surg Med,2007,39(2):87-95.

[6]ATTIA N,TAMBORLANE W,HEPTULLA TT,et al.Themetabol ic syndrome and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 regulationin adolescent obesity[J].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08,83(2):1467-1471.

[7]BEYLOT C.Ablative and fractional lasers[J].Ann Derma-tol Venereol,2008,135(3):189-194.

皮肤过敏反应 第8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59例患儿, 男108例, 女51例, 1~3岁38例, 4~14岁121例, 均符合2003年中华医学会制定的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2], 所有患儿均为非急性发作期。

1.2 材料来源

由上海医科大学螨类研究室提供, 吸入性致敏原有豚草花粉、艾蒿花粉、梧桐花粉、粉尘螨、户尘螨、霉菌、蟑螂、狗毛、猫毛、羽毛, 食入性过敏原有海虾、海蟹、鸡蛋清、牛奶、大豆、带鱼, 用生理盐水作阴性对照, 组胺作阳性对照, 点刺针为1mm长的针和防止刺入过深的肩。

1.3 点刺方法

取患儿前臂内侧皮肤, 用75%乙醇进行皮肤消毒后, 用笔在皮肤上做记号, 两点距离>2cm, 取上述标准化的过敏原试剂, 先滴阴性对照液, 后滴过敏原液和阳性对照液, 再用点刺针通过滴在皮肤的试液, 快速刺破表皮, 20min观察结果。

1.4 结果判断标准

过敏原风团反应与阴性对照相同为 (一) , 风团反应范围=阳性对照反应的1/4为 (+) , 风团反应范围=阳性对照反应的1/2为 (++) , 风团反应范围与阳性对照反应相等为 (+++) , 风团反应范围=阳性对照反应的2倍为 (++++) 。

2 结果

2.1本组哮喘患儿皮肤过敏原点刺试验结果见表1, 其中140例对吸入性过敏原出现阳性反应, 阳性率为88.0%, 112例对食入性过敏原出现阳性反应, 阳性率为70.4%, 在受试过程中, 患儿均无明显全身不良反应。从表1可以看出, 哮喘患儿对吸入性过敏原出现阳性反应最多见为粉尘螨、户尘螨、霉菌、梧桐花粉等, 对食入性过敏原出现阳性反应多见海蟹、海虾、鸡蛋清、牛奶等。

2.2同一患儿单种或同时多种过敏原阳性比较在140例对吸入性过敏原呈阳性反应的哮喘患儿中, 同一患儿单种过敏原阳性8例 (5.7%) , 2种过敏原阳性16例 (14.7%) , 3种过敏原阳性30例 (21.4%) , 4种过敏原阳性86例 (61.1%) , 多种过敏原阳性与单种过敏原阳性相比, 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1) 。

3 护理

3.1 点刺前宣教

受试前仔细询问患儿近一周内用药史, 告知患儿家属:停用长效组胺药物1周以上, 停用肾上腺皮质激素、β受体兴奋剂及茶碱类药物48h以上, 停用含有镇静类的感冒药物3d以上。

3.2 点刺时护理

当患儿手部异位皮炎发作时, 可能出现假阳性反应, 可在背部进行点刺试验, 或待手部皮炎缓解后进行点刺试验;点刺时注意用力均匀, 且深度一致, 不可用力过猛, 或刺入过深, 以破皮而不出血为适度。

3.2 点刺后护理

尽管皮试液反应中的含量极低, 但对于高敏患儿, 仍有局部或全身过敏症状发生, 因此, 除备好抗过敏药物外, 还应耐心听取患儿的主诉, 注意观察局部及全身反应, 局部皮肤瘙痒的患儿告知勿抓挠, 以免感染。本组患儿, 无一例发生过敏性休克, 发生局部反应者, 告知留观半小时, 未经特殊处理后自行改善。

4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改变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2002年我国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年内儿童哮喘患病率为0.5%~3.3%, 较10年前上升64.8%[3], 其发病与环境中许多过敏原的吸入、食入、接触均有直接关系, 因此, 明确过敏原并避免接触过敏原是治疗和防止哮喘的关键。

本研究结果显示:儿童哮喘发作以吸入性过敏原为主, 其中出现阳性反应最高为粉尘螨 (84.9%) 、户尘螨 (81.8%) , 结果与国内、国外报道一致[4];其次是霉菌、梧桐花粉;此外, 动物毛过敏阳性率高达42.1%、蟑螂高达35.2%, 海鲜过敏率也比较高, 如海蟹、海虾、蛋清均达40%以上。因此, 根据本文调查结果, 在日常生活中, 哮喘患儿要尽量避免接触上述过敏原, 预防措施为:①保持居室环境清洁、干燥, 定时通风;②床垫和枕头用棉布外套, 并经常对床上用品用60℃~100℃的水浸泡15~30min, 不用地毯、羽绒衣被及皮毛制品;③勿养宠物或让宠物进入卧室;④室内避免放置花草;⑤擦拭门窗、家居尽量使用湿布, 勿用干布或鸡毛掸子, 以免扬起灰尘;⑥减少海鲜等过敏食物摄入。哮喘患儿对单种吸入过敏为5.7%, 多种过敏为61.4%, 提示哮喘发作可能为多种因素共同诱发的结果, 要求在防治中积极寻找过敏原的共同存在, 从而减少过敏原的接触, 有利于哮喘的控制。

综上所述, 过敏原是哮喘儿童发作或加重的重要危险因素, 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在用于发现和确定引起支气管哮喘上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因此, 过敏原的监测至关重要, 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对皮肤刺激小, 极少出现假阳性, 操作简便、快速、安全、痛苦小, 且特异性高, 可作为哮喘患儿过敏原检测优先选用的方法, 查出过敏原, 积极采取防护措施, 是减少哮喘发作的关键。

摘要:目的 了解诱发儿童哮喘发作的过敏原并提出相关防护措施。方法 对159例支气管哮喘患儿进行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 过敏原阳性率中粉尘螨阳性率为84.9%, 户尘螨阳性率为81.8%, 吸入过敏原阳性率为88.0%, 食入过敏原阳性率为70.4%。结论 尘螨是本地区引起儿童哮喘的主要过敏原, 哮喘患儿同时存在多种过敏原阳性。通过皮肤点刺试验, 查出过敏原, 积极采取防护措施, 是减少哮喘发作的关键。

关键词: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哮喘,儿童,护理

参考文献

[1]厉家珍, 朱海英.260例哮喘儿童致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分析及护理.全科护理, 2009, 1 (7) :118-119.

[2]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 2003, 26 (2) :132-138.

[3]陈育智.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及治疗.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2.

春季皮肤过敏如何选药 第9篇

皮肤过敏分四类

一、吸入空气中的过敏原,引起皮肤过敏

尘螨、真菌孢子、花粉等致敏性很强,它们在空气中的数量非常多,尤其是在潮湿闷热的环境中。与我们一般理解的不同,那些具有鲜艳花朵的虫媒植物并不产生大量的气传花粉,而风媒植物即那些不起眼的小草、杂草、牧草和树木等反而会产生大量的花粉。当空气中的吸入性过敏原进入呼吸道后,与附着在肥大细胞表面的IgE抗体结合反应,启动一系列的病理反应,从而产生过敏。

二、接触性皮炎

引起接触性皮炎的过敏物质是来自于与外界环境的直接接触。春天户外活动增加,给皮肤接触外界过敏物质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的典型表现是颜面皮炎、湿疹。接触性皮炎常见的植物过敏原有漆树科植物、菊科植物、豚草、腰果、芒果、银杏树果肉(白果)、植物油脂、精油成分等。常见的化学过敏原是甲醛、对苯二胺、铜、汞、镍等在塑料、化妆品、服装、金属首饰、硬币、染发剂、皮革等中添加的化学物质。

三、阳光中的紫外线引起的皮肤反应

阳光的负面作用不仅是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皮肤色斑、皮肤肿瘤,加速皮肤老化,阳光中的紫外线还会引起皮肤的光毒性反应和光变态反应。例如精神病药物吩噻嗪类、某些抗生素磺胺类、喹诺酮类,以及含有利尿剂的高血压药物等可引起光毒性反应;植物中含有的焦油、补骨脂素、荧光香豆素可以引起光毒性反应或光过敏反应;还有我们外出游玩的防晒霜中的PABA、苯甲酮、肉桂酸、甲烷等都是最常见的诱发光过敏的物质;另外,香水也是诱发过敏、光过敏的常见原因。

四、昆虫叮咬或刺蛰反应

丘疹性荨麻疹可能是春季最常见的皮肤过敏。丘疹性荨麻疹就是民间所说的“水土不服”,它的诱发因素70%与“虫咬”有关(虫咬包括螨虫、蠓、蚊虫等)。郊游、住宾馆或是家里新买了被褥等,都可能引发“水土不服”。蜂蛰伤引起的局部疼痛红肿并不严重,严重的是诱发全身过敏反应,症状出现越快,问题越严重。最常见的症状是出现红斑、风团等荨麻疹样表现和血管性水肿,当出现喉头水肿或休克症状如不及时抢救,死亡率就很高。惊蛰后随着各种昆虫的活跃,皮肤过敏反应明显增加。

过敏用药需谨慎

皮肤过敏有轻有重,有局部有全身,用药各不相同。

1.颜面过敏

对于很轻的皮肤过敏,用炉甘石洗剂涂抹,可止痒镇静缓解症状。当颜面部发生皮炎,红斑、脱皮、瘙痒明显,需要快速控制病情,可以短期选糖皮质激素乳膏外用(如糠酸莫米松或丁酸氢化可的松),这类激素药副作用相对较轻。有的患者并不感到瘙痒,而是感到有些刺痛,甚至接触水都会感到刺痛,这提示皮肤屏障破坏,过敏反应并不严重。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做些冷喷(即冷水喷淋),同时应用医学护肤品保湿润肤。洗面奶也要改用特别温和的洗面奶。

2.局部躯体过敏

如果局部过敏发生在躯干或四肢,可选用卤米松、克廷肤、恩肤霜等这类作用相对较强的外用制剂。有些部位皮肤较薄(如颈部、腋下和腹股沟、外阴、阴囊等),还有些部位皮肤吸收药物作用较强(如头皮),外用激素制剂要特别当心,选择的激素强度一般与面部相当。外用糖皮质激素乳膏是抗炎药,而非单纯止痒药,涂上去并不会马上止痒。而有些外用制剂含有薄荷、樟脑,涂在皮肤上凉凉的,可以起到快速止痒的作用,但维持时间短暂,所以可以抗炎和止痒两者联合使用取长补短。大家熟悉的皮炎平,也称复方地塞米松,里面就含有激素和薄荷樟脑,可方便使用。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有些患者谈激素色变,避而远之;有些则不清楚激素的副作用,把它当日常护肤品长期使用。这两种情况都是不可取的,医生提倡合理地使用外用激素。有些患者皮炎好转后留下一些色素沉着以为是用激素的原因,其实多数情况下激素是被冤枉的,问题是出在皮肤过敏本身,局部的炎症反应诱发了黑素颗粒的增多。

3.全身过敏

当皮肤过敏是全身发作,如荨麻疹、泛发性皮炎或者局部皮肤损害严重者,则需要加系统用药。常用的抗过敏药物有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非索非那定、咪唑斯丁、依巴斯丁。这类抗过敏药的特点是半衰期长,一天服用1~2次,中枢镇静作用轻。如果通过这种简单的用药还是不能解决问题,那么就需要去医院皮肤科找医生了,而且越早越好。

4.急慢性皮炎用药有区别

皮肤过敏用药除了根据病情轻重、部位、年龄选择用药之外,还根据急慢性炎症来用。急性皮肤过敏渗出明显,这时千万不可以用软膏类制剂外涂,否则会加重。这时候要用水溶液药物来湿敷。具体的方法是将纱布折叠成4层厚,将药水浸湿纱布,盖在渗液明显皮损上半小时,一天至少3次。等渗液消失,皮损干燥后,方可使用外用乳膏或软膏。对于慢性过敏性皮肤损害,局部皮肤增厚明显,影响药物渗透,这是可以使用封包的方法来促进药物吸收。具体的做法就是将药物涂在皮损上之后,再用保鲜膜包起来,一般包1~2小时,这样会明显增强药物的作用。这就是所谓的“干对干、湿对湿用药法则”。

有很多患者担心面部皮肤过敏之后会不会“毁容”,会不会留下后遗症。一般来说面部皮肤过敏的炎症比较表浅,消退后是不会留下后遗症的。

生活细节避过敏

由于发生皮肤过敏的诱因不同,涉及到的过敏反应类型也不同,所以防治方法也各有特点。

对于气传过敏原,要避免花粉的吸入。既要减少外出,也要在大风天气紧闭门窗,避免花粉被吹入室内。

对于尘螨、真菌孢子、动物皮屑,则需要开窗通风,阳光暴晒被褥、枕头等,或用56℃以上的热水每周清洗,然后暴晒或烘干被单,对于减少尘螨的数量是有帮助的。

对于接触性皮炎、光毒性和光敏性皮炎患者,避免接触可疑物质、加强物理防晒、减少或停止化妆品使用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皮肤过敏反应 第10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3例患儿均为缓解期哮喘, 其中男57例, 女46例;年龄16个月至18岁, 平均年龄7岁, 其中幼儿4例 (3.9%) , 学龄前期儿童66例 (64.1%) , 学龄期儿童33例 (32.0%) 。哮喘诊断均符合全国儿科哮喘协作组制定的诊断标准。

1.2 皮肤点刺试验

(1) 选用由丹麦ALK公司提供的1 3种变应原液, 分别是:屋尘螨、粉尘螨、热带螨、艾蒿、狗毛、豚草、猫毛、花粉Ⅳ组、花粉Ⅰ组、霉菌Ⅰ组、德国小蠊、霉菌Ⅳ组、美洲大蠊。所有患儿进行过敏原测试前已停用抗组胺药物及糖皮质激素l周以上。 (2) 皮肤点刺部位选用左前臂屈侧, 采用75%乙醇消毒后, 在皮肤上每间隔2cm进行一种过敏原点刺, 用盐酸组胺作阳性对照, 生理盐水作阴性对照, 15min后观察点刺部位过敏原反应。 (3) 结果判断标准:皮肤指数 (SI) =过敏原直径/组胺直径。正常为阴性 (-) :SI=0;一级 (+) :SI<0.5;二级 (++) :0.5≤SI<1.0;三级 (+++) :1.0≤SI<2.0;四级 (++++) :SI≥2.0。

2 结果 (表1)

由表1可见, 本组患儿以螨的阳性率最高, 包括粉尘螨、屋尘螨、热带螨, 其次为动物毛, 包括狗毛和猫毛, 往下依次为蠊、霉菌, 植物和花粉阳性率较低。

3 讨论

过敏原点刺试验是将微量无害的可疑过敏原刺入皮肤, 与皮肤中致敏肥大细胞表面的特异性IgE相结合, 经一系列的酶激活, 使肥大细胞脱颗粒, 释放组胺等多种化学介质, 从而使点刺局部皮肤出现丘疹和红晕反应。因其操作简单、快速、花费低且敏感性高, 安全性好, 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哮喘特异性诊断。明确过敏原可使哮喘患儿尽可能地避免接触相关诱发物质, 避免病情加重和再次发病, 而且对常规治疗无效者可进一步做特异性免疫治疗。

本研究显示, 本地区儿童支气管哮喘患儿主要以屋尘螨、粉尘螨、热带螨过敏为主, 其后依次为狗毛、德国小蠊、猫毛、美洲大蠊、霉菌Ⅰ组、霉菌Ⅳ组, 花粉过敏较少。故尘螨可能是本地区儿童哮喘的最主要的吸入过敏原。尘螨也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潜在室内过敏原及诱发哮喘的主要病因。

上一篇:民营银行的十字路口下一篇:最美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