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加工范文

2024-07-15

整合加工范文(精选4篇)

整合加工 第1篇

作为农业人口大国, 解决好“三农”问题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目标的实现。农业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我国农业的发展出现了农产品销售难、价格下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新问题。我国农业生产整体状况也不容乐观, 各地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农业基础设施和技术设备落后;农业发展方式属粗放型, 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健全, 农产品以初级加工为主, 附加值与科技含量低, 总体生产效益较低。当前, 我国已进入建设现代农业的关键时期, 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实体, 继续加大力度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实现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 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国际上将农产品加工业分为五大类:即食品、饮料及烟草业, 纺织、服装、皮革业, 印刷纸及纸制品木材产品和橡胶产品。目前, 在我国的农产品加工科技成果中, 初级加工的成果所占比重大, 而精加工的成果明显不足, 农产品加工企业研究开发力量薄弱, 自主开发创新能力低, 所需的技术基础性工作十分缺乏。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多数企业规模小, 技术装备落后, 基础薄弱。加工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与发达国家或地区比较差距还比较大。生产出来的农产品还处于初级加工生产上游阶段, 没有能力进行附加值比较高的农产品深加工, 创造的产品附加值较低。农产品加工企业集合了当今先进科学技术, 科技含量高成为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显著特点, 但是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在人才方面的紧缺、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能力弱, 在引进国外先进设备时.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不够, 技术开发投入不足, 产品缺乏自己的特色;产品结构不合理且调整缓慢, 大型设备且技术含量高的设备少, 低附加值、低水平的产品多, 设备稳定性及耐用性与国际先进产品有差距;精度要求较高的农产品加工与包装机械及零部件仍大量依赖国外进口。

2 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知识整合的含义

国内外很多学者对知识整合下了定义, 谢洪敏等认为知识整合是组织应用知识创造价值的能力。任皓和邓三鸿先生认为“知识整合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不同来源、不同层次、不同结构、不满内容的知识送行综合和集成.实施知识的再建构, 使单一知识、零散知识、新旧知识、明言知识和难言知识经过整合提升形成新的知识体系。”吉米认为:知识整合就是通过组织成员的社会交往实施对已成形的信念的构建, 系统化的集成过程。Cohen&Levinthal认为知识整合是指企业识别新的外部知识的价值, 消化、吸收并将其运用到商业的能力。伊恩 (Inkpen) 把知识整合定义为“知识的联结”, 即个人与组织间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关系促进知识的分享与沟通, 并使个人知识转变为组织知识。提斯 (Teese) 和格兰特 (Gmnt) 从组织能力的角度研究知识整合, 认为知识整合是组织的基本职能和组织能力的本质。Grant的知识整合理论认为:“公司的主要角色, 组织能力的核心是知识整合”, 而组织的知识整合能力由两种重要的机制决定, 这两种机制是指南和组织惯例。本文认为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知识整合就是对知识的重构和综合, 在学习过程中, 通过知识的流动和扩散, 使知识相互结合并有效利用知识, 最终使其成为企业创新能力的基础。

3 农产品加工企业知识整合的路径

农产品加工企业对知识整合的路径有以下几条:现有知识和新知识的整合、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整合、个人学习和组织学习的整合以及外部学习和内部学习的整合。

3.1 现有知识和新知识的整合

农产品加工企业新知识的获取一般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之上, 现有知识为新知识的获取提供一个平台, 有意义的新知识将被纳入其中, 没有意义或者暂时看不到价值的知识将被摒弃, 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学习掌握现有知识的基础上, 把现有知识和新知识进行系统地结合, 不断补充、完善和更新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知识体系, 从而使农产品加工企业新获取的知识成为企业知识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2 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整合

农产品加工企业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整合主要是指整理、合并企业的知识, 把隐性知识编码化形成显性知识, 同时显性知识不断内部化时产生新的隐性知识。Cecilia Enberg (2006) 等认为只有经过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不断转化和整合, 公司的知识才能最终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显性知识整合, 即第一, 把农产品加工企业不同部门的显性知识整合为农产品加工企业的集体知识, 形成企业的知识体系。第二, 把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知识分享给个人, 让个人能有效的利用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知识高效的完成企业制定的任务。

隐性知识整合, 对于隐性知识来说, 由于不易表达, 难于识别, 应先将其进行显性化, 再进行组合和分享。

3.3 个人学习和组织学习的整合

个体由于其认知能力的有限, 集中于有限的知识领域.而分工和专业化将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而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各种知识和个人的知识是紧密联系的, 不能脱离个人知识而独立存在, 但又不是简单的相加, 必须将个人的知识发展到组织层次, 使个人知识和组织的知识融为一体, 并且个人也要迅速吸收组织的知识。通过两者的整合, 使得彼此的知识量不断的增加, 品质不断提升, 从而为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科技创新、提高技术储备、增强市场竞争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3.4 外部学习和内部学习的整合

农产品加工企业是连接市场和农户的桥梁, 企业不仅要敏锐地掌握市场信息, 还要与农产品的提供者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国外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为农户提供技术服务, 建立长期互惠互利的双赢关系。而我国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农户和企业建立的只是一种松散的买卖关系, 制约了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因此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 仅仅依靠内部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应该把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内部的各种知识与企业外部的农户、消费者等的信息互动、融合。通过这种整合作用, 农产品加工企业从外部吸收的信息不断转化为公司内部的信息与知识, 从而使企业的知识积累不断增加。内部整合与外部整合构成了企业能力的基础, 它们联系紧密, 外部整合是内部整合的条件, 内部整合是外部整合的基础, 为农产品加工企业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提供一臂之力。

4 结语

知识整合是农产品加工企业增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知识整合遵循其特有的路径, 只有基于农产品加工企业独特的知识整合路径才能为农产品加工企业带来持续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伍忠贤, 王建彬.知识管理策略与实务[M].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5.

[2]幕继丰, 陈方丽.基于知识的企业理论[J].经济管理, 2002.

[3]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出版社, 1999.

[4]赵修卫.组织学习与知识整台[J].科研管理, 2003.

[5]吕飞杰, 文学.国农产品加工的发展方向[J].农业工程学报, 1999.

[6]齐景发.中国农产品加工发展战略基本构想[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 200l.

[7]陈国权, 马萌.组织学习现状与展望[J].中国管理科学, 2000 (01) .

整合加工 第2篇

废钢铁综合利用是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污染排放、推动钢铁工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措施。2012年,工信部发布《废钢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以下简称《准入条件》),目前已公告四批符合《准入条件》的企业名单。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工信部通知要求,要严格按照《准入条件》,对已公告企业动态开展监督检查。对企业废钢铁加工建设项目的建设手续、规模、工艺和装备、产品质量、能源消耗和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人员培训、安全生产、职业健康和社会责任等准入要求的保持、变更和改进提升情况,以及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增值税优惠政策执行等方面情况进行逐项检查,形成检查报告。

通知还要求于2016年12月15日前完成现有已公告企业的监督检查,并将监督检查结果报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此后每年4月底前将已公告企业年度监督检查结果报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工信部将组织相关机构和行业专家,对监督检查报告进行审查,并抽取部分企业进行现场复核。

完善行业信息管理

通知要求,要加快推进废钢铁加工行业信息服务平台(http://www.Chinascrap.org.cn,以下简称平台)的应用,通过信息管理和公示公开,不断完善企业主体、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信息服务体系。

已公告企业应按照要求,按时填报月度生产经营数据、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享受情况及年度审查等相关信息,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主动接受监督。

各地工信主管部门要指导已公告企业认真做好平台各项信息的报送工作,并及时对信息进行跟踪汇总;要加快推进平台共享共用和信息公示公开,发挥好公众舆论的监督作用。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负责协助工信部进行平台的建设和维护。鼓励相关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中介组织加强引导,严格行业自律。

加强政策协调配合

通知要求,要统筹推进废钢铁加工行业规范管理工作,主动开展协调和服务,加强与财政、税务以及发改、国土、环保、安监、金融等部门的沟通配合,做好政策衔接,形成部门合力。加快推进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增值税优惠政策的落地实施,保障符合条件的已公告企业合理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积极协助税务部门查处违法和违规行为。

在土地供应、备案核准、贷款融资等方面,对已公告企业给予适当政策倾斜,积极营造有利行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通知指出,《准入条件》是促进废钢铁加工行业转型升级、提升行业发展质量的重要措施,要把已公告企业的规范管理作为一项常态工作,建立健全废钢铁加工行业规范管理长效机制,对已公告企业实施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

通知要求,督促现有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改进生产条件,尽快达到《准入条件》的各项标准要求;对申请公告企业严格把关,做好材料审核工作,确保符合条件;做好日常监督检查,定期开展现场核查,对已公告企业变更、整改和撤销资格等方面进行管理;加强对企业规划布局、技术工艺、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指导,提升产业集中度,促进废钢行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加强管理事出有因

某业内人士向易再生网透露,此次工信部下发通知,要求对废钢铁加工已公告企业加强管理,与近期“地条钢”问题突出不无关系。

据了解,国务院调查组近日对江苏的违法违规“地条钢”进行调查发现,苏北地区仍发现违规生产低劣“地条钢”现象。有的企业已进行停业整顿,但有的企业和地方政府仍存迟疑。个别乡镇在“地条钢”方面监管不到位,企业还是有侥幸心理。

“即便是化学成分合格了,但物理性能还是可能存在问题。仍属于国家要淘汰的‘地条钢’。”调查组成员、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司处长刘明称,由于缺乏氧化环节,仅将废旧钢铁在中频炉中熔化,无法有效进行成分和质量控制,所以生产出的钢筋或盘条韧性和抗拉强度均不合格,产品质量不稳定,如果用于建筑,会埋下严重安全隐患。

调查组成员、宝钢股份设备部专家陈贤波感慨地说:“真不知道有的企业安全检查是怎么通过的。如果发生事故,一定是群死群伤。比如有的钢水吊运路线和人员行走路线高度重合,连铸平台钢包直接对着中频炉操作平台的楼梯,一旦发生钢水泄漏,后果不堪设想,这种布局在钢厂是十分忌讳的。”

调查组组长、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说,通过走访企业发现,无论生产装备、工艺布局、安全生产还是环保设施,都存在很大问题。任何一个执法部门严格执法,就不会让企业一直在违法生产。辛国斌表示,从根本上说是一些地方基层政府在认识上存在偏差,不能从全局的高度看问题,对落后产能违法生产依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另一方面,企业也心存侥幸,尤其是在钢铁价格回暖的情况下,存在较强的生产冲动。

据悉,为帮助地方摸清情况,2016年10月中旬,国家发改委、工信部曾组织行业专家赴江苏13个地市进行了长达十余天的暗访调查,共排查出29家涉钢企业,并已交由省主管部门会同地方进行甄别分类,其中不乏利用中频炉冶炼“地条钢”的企业。

这次调查,也引起了江苏有关方面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已经迅速采取行动。江苏省政府11月28日下午召开紧急会议,传达调查组调查情况和发现的问题;同时部署整改措施,要求各市当天搞清所有生产地条钢的工频炉、中频炉等违法违规产能情况。江苏省副省长马秋林要求,从11月29日开始对所有上述违法违规产能做到彻底断水断电、拆除生产设备、清理厂房、没收生产资料、没收产品。对此,江苏省政府派出两个调查组立即到各市进行督查。

行业或将迎来整合快速期

近年来,废钢铁行业在政府相关部门及行业协会的监管和指导下,正在朝着规模化、规范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大型废钢铁基地在全国各地先后落地运营。时至今日,随着大宗商品的大幅波动,大型废钢铁基地运营压力大增,大型钢铁企业由于亏损频发,结款速度明显放缓,整个资金流动性迟滞,造成多数废钢铁基地的资金压力大幅增加,对于中小散户结款速度大幅放缓。在此情况下,中小散户废钢流向小型钢铁企业,此次“地条钢”事件则是一个缩影。

该人士向易再生网介绍说,废钢铁行业一些问题之所以屡禁不止,与生产地条钢类型钢铁企业数量庞大,生产经营不规范有很大关系。单从废钢价格角度来看,小型钢铁企业通常以现金结算为主,结款方式灵活,结款速度快;送货方式灵活,既可以上门取货,也可以送货上门;两头不开票的方式,使得散户产品拥有较明显价格优势。上述优势使得散户尽管规模很小,却拥有顽强生命力,具备与大中型企业抗衡的能力。综上所述,地条钢企业废钢铁收购价格明显高于正规钢铁企业,普遍价差在50~80元不等。并且定价机制灵活多变,市场反应迅速结款速度较快,极其适应当前废钢中小散户的需求。

从税收角度来看,尽管再生资源行业退税政策已于2015年7月1日起正式执行,但废钢仅退税30%,属于退税额度最少的产品,与废钢行业期待的50%退税幅度仍有差距。反观小钢铁企业,普遍采取现金不带票的模式进行运作,各地政府缺乏有效监管,造成正规企业与小钢厂之间竞争不在同一起跑线,这一模式造成各大废钢铁基地在前端收货环节难以与小钢铁企业竞争。但是随着各地后期各项优惠政策向大企业倾斜,加之废钢行业税票检查逐渐趋严,有理由相信小钢厂竞争力将大打折扣。

伴随着工信部此次通知下发,各地工信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对废钢铁加工已公告企业管理工作将不断规范,以及行业企业自律意识的不断加强,废钢铁行业将进入整合加速期,发展将日益趋向规范。

整合加工 第3篇

这种跨地区的并购行为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抢占奶源市场、扩大销售渠道, 但能否达到事先所预期的规模经济效益还是一个未知数。并购完成后如何实现有效的资源整合是企业面临的最大的难点。并购企业与被并购企业在观念、文化、经营管理、人员安置等方面均存在分歧, 这些分歧会导致并购后产生的协同效应大打折扣。因此, 乳品企业在实现并购扩张时, 必须高度关注资源整合尤其是人力资源整合。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企业文化的重塑

众所周知,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经营过程中形成的, 影响员工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每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都是独一无二的。企业的并购使具有不同企业文化背景的人走到一起, 面对可能完全不同的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 不同的企业文化之间需要经过不断地碰撞和相互磨合。

对于并购的乳品企业来说, 尤其区域跨度较大的企业间的合并, 应认真评估两企业已有的文化, 突破地域文化的限制, 找出其中的差距与共融之处, 把二者优秀的文化重新组合后, 进行有效地交流与传播, 使之成为新的凝聚力的源泉。

二、人力资源政策的调整

人力资源的整合必须依托于人力资源的相关政策。而人事政策也备受员工的关注。对于刚接受合并的企业员工来说, 他们关心与自己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人事制度更甚于企业的策略, 如工资的安排、晋升的通道、考核的标准、福利的安排等。因此, 重组后的公司管理层应尽快制订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流程以及新的更适合全体员工的人力资源政策。并通过培训或其它沟通渠道让员工清楚地了解这些政策, 从而达到稳定人心之功效。

三、关键人才的保留

有调查报告显示, 世界多数国家的高级经理们, 75%以上的人认为, 留住人才是企业并购成功的关键所在。企业并购后经常会出现核心人员流失现象, 因此, 留住和稳定核心人才, 就成了并购整合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乳品加工企业来说, 在并购中有四类人员企业要高度重视:

(一) 中高层管理者。

乳品加工企业的并购多是为了争夺奶源或销售渠道, 因此多发生在不同地区。跨地区并购所带来的经营模式多为分权管理。分权即意味着企业对中高层管理人员需求的增加。作为稀缺资源的中高层管理人员的获取难度较大, 因此, 锁定被并购目标企业中的管理对象是企业可以考虑的最佳途径。从另一方面看, 这些被并购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对所在企业的经营状况非常熟悉, 可以轻车熟路地打开新的工作局面。如果让他们离开企业, 不仅会增加新的招聘成本, 同时也会削弱企业自身力量, 而增强竞争对手的实力, 因此, 在并购实施过程中应尽早留住所需的中高层管理人员。

(二) 技术人员。

目前乳品企业存在着定位水平化、产品竞争同质化、发展战略趋同化的局面。要想打破这一局面, 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 企业就必须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加快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的速度。目前, 我国乳品企业整体的技术创新能力还较弱, 一个关键的原因就在于缺乏研发技术人员。这些人才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在并购过程中, 要高度关注研发技术人员的流失, 尤其对高、精、尖技术学科带头人要不惜一切代价加以挽留。长期以来, 我国的原料奶生产是以户为单位的分散饲养为主, 农户是奶业生产中的主体。农户的经营理念及粗放式生产方式极大地阻碍了中国乳业向优质、高产方向顺利推进, 也使中国乳品产业遭遇极大的奶源“瓶颈”问题。目前, 大多数乳品企业已经充分认识该问题, 纷纷建立奶牛综合服务站 (提供奶牛的品种改良、繁殖育种、疫苗防治和机械挤奶及质量检测、贮运等服务) , 这种后向的服务指导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因此, 对于掌握原料奶生产技术的人员也不能忽视。

(三) 国际化人才。

伴随着信息化、网络化及技术跨越, 国际化经营将成为全球众多乳品加工业选择实施的战略。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先后吸引了世界排名前23强中超过半数以上的跨国乳品公司进入内地。借鉴外国跨国公司的成功经验, 我国乳品加工业也将站在战略的高度, 积极走向世界, 成为乳品行业的跨国公司。为实现这一宏伟蓝图, 企业应提前储备熟悉国际惯例的外经、外贸及外籍人才。

四、艺术性地裁员

企业在并购之后, 为改善被并购企业的经营效率必然会进行裁员。裁员问题处理的好与坏也将影响并购的成功与否。裁员的负面影响涉及范围较广, 不仅涉及可能被裁撤的人员, 同时对留任的员工也会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如果处理不当, 会使企业内部成员因丧失对企业的信心而离职, 这是并购企业所不愿意看见的。因此, 对于实施并购的乳品加工企业来说, 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人员裁减工作, 尽快消除被并购企业全体员工的惶恐, 使之尽快进入工作状态。为了获取被裁减人员和被保留人员对裁员政策的认同, 企业应建立清晰的衡量去留的标准, 并在裁员过程中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 消除员工不满与抵触情绪。对于被裁减的人员要严格遵守劳动法的规定, 给予相应的补偿, 以维护企业的社会形象。

五、人才的培养与开发

虽然巨大的消费需求和大企业的规模效应使乳品行业面临较好的市场前景, 但在发展过程中, 产业内依然存在着改进技术和工艺的压力。作为传统产业的乳品工业, 要想成为朝阳产业, 最有力的措施就是提高产业的技术装备水平, 立足于主动接纳国际现有乳业专业技术及其它一切高新技术, 进行产业技术创新。要想跟随技术创新同步发展, 企业除了有选择性地吸引和保留核心人才外, 还必须加快培养人才的步伐, 为技术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六、人才的激励

企业总是希望获得员工对自己的忠诚, 希望员工与企业之间成为命运的共同体。但是, 现代人的价值观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工作中, 人们更多地忠于自己的职业, 将工作视为自己人生价值的体现, 追求职业生涯的发展。这是任何企业无法改变的事实。因此, 在乳品企业并购中, 我们应遵循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给我们的经验启示, 即在并购的第一年内, 要让两个企业中管理队伍的大批人员都受到跨越界限的重大晋升, 使之相信并购为他们提供了个人机会。当然, 物质激励也是不能抛弃的重要手段。

七、有效的沟通

人力资源整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整合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许多误解与对抗。乳品加工企业的并购也将如此。有的人对并购持有怀疑的观点, 认为并购会带来自己利益的受损;有的人对并购抱有较高的期望, 认为并购后企业的管理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经济效益会有较大改变, 工资也会大幅度增长。不论消极与积极, 企业都应积极面对, 通过建立正式的沟通渠道, 及时传递各类相关信息, 使员工清楚、正确认识整个并购的情形, 保持正确、合理的心态。

整合加工 第4篇

1 产权配置角度分析

“西方产权理论所研究的产权制度是指特定的产权规则。”[1]当然, 产权也是经济所有制的一种法律表现形式, 包括所有权、转让权、使用权、收益权等, 产权与物权不同, 产权表现的是人与人的关系, 而物权表现的是人与物的关系。这里企业采取不同的原材料采购与加工组织形式, 也是一种不同的产权配置。对于海鲜馆来讲, 原材料采购与加工分开独立经营, 体现的是两种产权之间的关系, 而对于北京济安堂成药公司来说, 是将原材料采购的产权一方内化到自身的企业当中, 形成统一的一种产权。那么, 造成这种不同产权配置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1.1 信息不对称程度

信息不对称指交易中的各人拥有的信息不同。在社会政治、经济等活动中, 一些成员拥有其他成员无法拥有的信息, 由此造成信息的不对称。在市场经济活动中, 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 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 而信息贫乏的人员, 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

对于北京济安堂成药公司而言, 面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更大一些, 种植原材料的药农比公司更能清楚原材料的品质, 北京济安堂成药公司要对原材料品质进行考核, 则需要付出比较大的成本, 并且在搜集信息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外部性与不确定性。所以, 将原材料采购与加工整合在一起, 内化到自身企业中, 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的程度。

而对于海鲜馆来讲, 海鲜买卖的市场比较成熟与健全, 从而面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比北京济安堂成药公司更弱一些, 在市场中搜集信息比较容易, 不确定性与外部性显然没有那么高的程度, 所以没有必要将原材料采购与加工整合到一起。

1.2 资源的稀缺程度

资源的稀缺程度也是影响产权的形成因素。“我们可以把产权理解为资源稀缺条件下人们使用资源的权利, 或者说人们使用资源时的规则。”[2]或者可以说, 一种资源的稀缺程度越高, 那么对于这种资源的产权就越容易或者更有必要形成, 对于像空气这种稀缺程度不高的资源, 产权不易形成, 或者说产权的界定会带来很高的成本。

对于北京济安堂成药公司而言, 药材即原材料有一定的稀缺性, 并且不同药材之间的差异很大, 如果原材料采购与加工分开, 独立经营, 则会带来很高的外部成本, 相反, 把原材料采购与加工整合在一起, 实现对药材的产权, 就能有效降低成本, 这也符合巴泽尔的纵向一体化理论, 即当交易者承担的费用会超过买卖双方联合最大化时的费用, 就会产生将产权内化到自身企业的行为, 这里的体现就是北京济安堂成药公司整合了原材料采购与加工。

而对于海鲜馆来讲, 原材料即海鲜没有那么高的稀缺程度, 并且在这一市场上一般都是买方市场, 可供海鲜馆的选择很多, 没有必要去界定产权, 即把原材料采购与加工整合在一起。

2 交易费用角度分析

交易费用主要指的是交易成本, 张五常解释交易成本是一系列制度成本, 其中包括信息成本、谈判成本、起草和实施合约的成本、界定和实施产权的成本、监督管理的成本和改变制度安排的成本。简言之, 交易成本包括一切不直接发生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科斯指出“为了进行市场交易, 有必要发现谁希望进行交易, 有必要告诉人们交易的愿望和方式, 以及通过讨价还价的谈判缔结契约, 督促契约条款的严格履行, 等等。这些工作常常是花费成本的。”威廉姆森认为交易费用分为事前的与事后的, 交易前的包括信息搜寻费用、起草契约的费用、谈判签约费用等;交易后的包括维护、执行与解决各种纠纷的费用、退出费用以及各种不能确定的风险费用。科斯第二定理认为, 一旦考虑市场交易的成本, 合法权利的初始界定以及经济组织形式的选择将会对资源配置效率产生影响。由于受交易费用的制约, 企业在市场中会选择不同的合约, 做出不同的行为与决策。

这里的交易费用不是指的生产费用, 交易费用或成本是仅与交换有关的成本, 是在交易过程中所损耗的资源, 这种耗费既不创造产品, 也不增加产品的效用。生产费用的支出主要是购买利用各种生产要素的直接费用。形成交易费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信息不对称 (客观与主观) 、有限理性、不确定性与风险、机会主义行为倾向、产权不清晰。

这里恰恰是因为海鲜馆与北京济安堂成药公司对交易费用不同的考量, 才采取了不同的原材料采购与加工的产权组织形式。

对于北京济安堂成药公司而言, 如果原材料采购与加工分开, 各自独立经营, 会比将原材料采购与加工整合在一起付出更多的交易费用, 所以采取了整合原材料采购与加工这一合约。

首先, 由于资源即药材有一定的稀缺性, 搜集信息有一定的成本, 药材市场很多时候属于卖方市场, 将原材料采购与加工整合在一起, 内化到自身企业的产权中, 可以降低这方面的费用或成本。

其次, 由于药材的特殊性, 对药材品质进行鉴定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 如果原材料采购与加工分开, 独立经营, 会产生多次鉴定, 这样就会付出较大的成本。

最后, 药材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较大, 制药企业在原材料信息获取这方面处于劣势, 存在较大的外部性与不确定性, 将原材料采购与加工整合到一起, 可以减少外部性与不确定性, 那么就可以减少这方面的成本。

而对于海鲜馆来讲, 没有整合原材料采购与加工的必要, 分开独立经营可以付出较少的交易费用。

首先, 对于海鲜这种资源, 资源稀缺程度不高, 搜集信息成本不高, 基本上属于买方市场, 可供海鲜馆的选择很多, 并且具备讨价还价的机会与能力。

其次, 海鲜馆对于海鲜的鉴定比较容易, 基本上就是海鲜的新鲜程度, 不需要付出过高的成本, 所以没有必要内化产权以减少成本。

再次, 海鲜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较小, 海鲜馆在原材料信息获取方面没有明显的劣势, 外部性与不确定性较小。

最后, 如果海鲜馆整合原材料采购与加工, 则需要付出更多的管理费用等交易费用, 远远要高于分开独立经营的交易费用, 所以海鲜馆原材料采购与加工分开独立经营, 可以付出较少的交易费用。

3 品质考核角度分析

企业在交易过程中需要对产品的品质进行考核, 有些时候仅仅依靠价格并不能真正并且完整地反映出产品的品质。考核品质的方式有:重复购买、代表性考核、专家考核、品牌、纵向一体化、分享契约、产品质量保证等, 如何以恰当的考核代价, 最大限度避免考核出错, 促成市场交易是制度安排的关键着眼点。

海鲜和中药材这两种作为原料的商品具有不同的特点。对于普通的消费者和海鲜馆来讲, 鉴别海鲜的品质比考核中药材的品质要容易得多。对于中药材而言, 除非具有专业的知识, 否则一般消费者是难以对中药材的品质优劣做出判断的;相比较海鲜, 虽然一般消费者不如专业养殖人员或厨师能够精确鉴别其品质高低, 但大体上可以把握海鲜品质的优劣。因此, 海鲜馆与北京济安堂成药公司有不同的合约与企业边界选择, 为了自身的品牌效应, 保证产品的质量, 北京济安堂成药公司更倾向于整合原材料采购与加工。

摘要:原材料采购与加工是物流中的两个重要环节, 原材料采购与加工直接关系着产品的成本与品质, 所以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可以发现在市场中, 有些企业是把原材料采购与加工两个流程分开, 各自独立经营, 但是也有企业是将原材料采购与加工整合起来, 纳入自身企业的生产体系中。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造成了这样的区别?本文以海鲜馆和北京济安堂成药公司为例, 从产权配置、交易费用、品质考核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原材料采购与加工,产权配置,交易费用,品质考核

参考文献

[1]唐振龙.论国有企业产权模式的理性选择[D].湘潭大学, 2001.

上一篇:舞蹈啦啦下一篇:塑性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