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政治生态环境

2024-07-18

良好政治生态环境(精选12篇)

良好政治生态环境 第1篇

一、着力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

良好的培养机制是人才发展和提高的前提。人才不会自然形成, 只有在科学、有效、不懈地培养提高的基础上, 经评价选拔, 才能使人才得以显现。

1.建立健全干部教育培训机制。一是要丰富培训内容, 要把培训内容由业务型、普及型向综合型、提高型转变, 从注重数量积累向注重质量和效益转变, 由单一型干部培训向复合型干部培训转变, 由显能培训向潜能培训转变。二是创新培训方式方法, 可以采取领导干部带头讲课, 带头走上讲台的形式, 调动干部参与培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采取开展研讨式、模拟式、案例式等培训方式, 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加强实践锻炼, 加强岗位技能培训, 多开展岗位练兵和各种业务的技能竞赛, 制定“跨岗”及“AB岗”等制度, 注重在职培训、在岗培训, 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四是科学运用培训成果, 将培训学习的结果作为年度考核和晋升的重要依据之一。

2.形成有利于干部成长的岗位锻炼机制。历史和现实证明, 实践不仅是人们获得知识和经验的主要源泉, 而且是人们把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内化成职业素质和工作技能的根本途径。干部岗位锻炼有四种不同形式:一是上派锻炼。选派机关干部到上级机关挂职锻炼, 让他们在新的环境、更高的层次、更广阔的舞台上接受锻炼和考验, 有利于其开阔视野, 更新观念, 增长能力。二是外派锻炼。外派锻炼主要是选派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挂职锻炼, 与其他学习形式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挂职锻炼更为具体、深入, 是对经济发达地区先进理念、领导方式、工作方法、工作作风的全面学习体验。三是下派锻炼。要把他们培养成为党的优秀领导干部, 就必须让他们到实践中经受一段时间的磨炼, 充实自己。四是参与急难险重锻炼。只有在“急、难、险、苦”的环境中磨炼, 才能炼就一身“硬功夫”。

二、着力建立健全合理、有序的竞争机制

1.树立正确的竞争观。要让参与者正确认识竞争, 妥善对待竞争, 积极参与竞争, 力争实现合作中竞争, 竞争中合作, 营造共赢的工作环境。在竞争目标上, 要倡导“事业重于生命, 奉献高于一切”的精神, 在竞争方式上, 要坚持依法、有序的进行, 注重规则和程序。

2.完善竞争的规则要求。制定严明的竞争规则, 规范竞争行为, 是构建良性竞争秩序的重要保证。要体现“公开、平等”的精神, 完善竞争基本规则、基本程序和配套措施, 通过硬性约束, 规范组织人事部门和竞争者的行为, 形成竞争有序、人才辈出的人才发展态势。

3.建立制度化、常态化的竞争机制。从实践看, 定期开展竞争、竞赛活动, 有助于激发干部队伍的活力, 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为此, 要建立制度化、常态化的竞争机制, 要深入研究竞争竞赛活动的经验, 并融入于日常工作中。

三、着力建立健全公平、公正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

1.明确的干部标准。正确的干部标准, 具有时代的烙印, 是根据时代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确定的正确的选人用人路线和原则。“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20字是新时期好干部的标准。要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 坚持任人唯贤、公道正派, 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干部选拔出来, 就是要旗帜鲜明地坚持把“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作为选人用人的基本导向。只有让好干部都感到有干头、有奔头, 才能引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共同为事业贡献智慧和才干, 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形成强大的合力。

2.健全的制度体系。选人用人必须有制度做作保证, 坚持以制度为保证, 以民主为基本原则, 贯穿干部选拔任用的全过程, 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体系。这需要我们建立科学规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 形成有效管用、简便易行、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 建立健全科学的荐举机制、测评机制、研决机制, 逐步理顺关系, 进而营造良好的干部选拔任用环境。

3.规范的选用程序。制定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程序, 并切实按程序办事, 是能否选拔出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建立规范的干部选任程序, 一是科学制定目标, 确定在什么范围内选拔具备什么素质的人来担任什么样的职务;二是建立良好的选拔通道, 扩大选拔范围, 采用自荐、个别推荐、群众举荐等多种形式的结合, 将符合条件的干部纳入考察范围, 扩大干部任用的视野;三是深入进行调查, 对参加选拔的人选进行充分的调查, 尤其是对其政治品德、领导才能等方面进行重点调查;四是分析评估, 对初步人选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不仅分析现状, 而且预测未来的发展潜力;五是决策形成, 按照目标要求, 根据调查分析得来的情况, 确定最后的人选。

4.公开透明的监督机制。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考察, 每一个程序、每一项考察工作都要有详细的记录, 每一个结论都要有具体的事实依据, 做到环环有人把关, 事事有人负责。要建立和完善用人失察失误追究制, 组织人事部门要强化自觉接受监督意识, 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 定期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 形成科学有效的监督体系。

四、着力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

1.制定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设定一要充分体现工作特点, 体现地区特色和实际情况;二要避免一刀切, 注重结合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特点合理设定指标体系, 要区别对待;三要更加注重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考核, 而不是唯数论成败;四要从干部的角度出发, 让其参与指标体系制定过程的始终, 由干部通过自己的思考和交流制定出考核自己的指标。

2.建立完善、有效的考核评价模式。考核评价一要注重当前和长远的结合, 既要看指标的现实成果, 又要看指标结果能否致力于事业的长远发展;二要注重对客观条件与主观努力程度的考核, 既要看个人的主观努力、工作态度、创新精神等, 也要结合外因条件来评定;三要大量引入群众评议、民主测评等因素。

3.科学运用考核结果。根据考核结果正确实施奖优罚劣, 能鼓励优秀者, 教育失误者, 鞭策后进者, 惩处违法乱纪者。将考核结果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成员的评优评先、与干部的选拔使用、与干部职工的奖金挂钩。同时, 进一步完善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 使绩效考核运用措施具体化、规范化、制度化。

五、着力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

1.弘扬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大力弘扬实干精神, 下大力气干、下真功夫干、脚踏实地干, 真正让实干的氛围热起来, 把实干的形象树起来。坚决反对工作浮躁之风、好高骛远之风、急功近利之风。广大领导干部要能够把改革创新作为责任担当, 让工作上干得多、干得好的人心无负担, 得到组织的认可, 真正形成“老实人不吃亏、有为的人有位”的干事创业导向。

2.加强人文关怀、强化干部队伍组织归属感。加强人文关怀, 有助于干部在情感和心理上对组织产生归属和认同, 使其形成组织归属感。组织归属感一旦形成, 便具有一定的长久性, 会产生强烈的组织责任感和自我约束力。一要建立有效的沟通及诉求表达机制。职工通过单位内部的有效沟通, 既能够使各种不同的情感得到释放和表达, 也能够实现信息共享, 促使职工之间、职工与领导之间的思维得到碰撞, 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二要为职工制定职业发展规划。职业发展规划的形成是个人与单位之间相互选择、相互支持的过程, 有赖于组织的支持、培养和发展。一个单位只有积极的帮助职工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估, 使其认识到自身的优缺点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才能使职工做好自身的职业发展计划。

3.构建独特的组织文化。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 形成科学、合理、有序的竞争机制, 健全公平、公正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 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 以及单位内部、领导与职工之间, 职工与职工之间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彼此扶持的一种干事创业氛围, 都是优秀的组织文化的体现, 正是这种独特的组织文化, 激励着干部队伍, 感染着干部队伍, 为干部队伍的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生存土壤。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20字好干部标准。好干部成长需要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 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是干部能够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外部条件。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 关键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 建立健全合理、有序的竞争机制, 建立健全公平、公正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 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 努力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

构建良好政治生态环境调研报告 第2篇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的新要求,提升了“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通过不懈努力换来政治生态的新境界。近年来,我镇坚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持续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使党内政治生态持续向好。同时,从执纪问责查处的违反四风问题和腐败案件来看,政治生态治理的形势依然严峻,从严治党任重道远。

一、基本情况

我镇共有各类党组织xx个,其中党委x个,联合党委x个,党总支xx个,党支部xx个(非公和社会组织党支部x个,党总支下辖党支部xx个),党小组xx个。全镇共有党员xxx名,其中男性党员xxx名,女性党员xxx名,流动党员xxx名。镇领导班子现有x人(正科级x人),镇机关在岗人员xx人,其中党员xx人。全镇现有村干部(含监委会)xx人,其中党员xx人。

近年来,我镇党委能够较好地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党政班子能抢抓发展机遇、克难奋进,着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取得新成效。具体表现如下:

(一)压紧压实,细化工作。

全面落实“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副组长,各分管领导为成员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研究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重大事项。逐制定党风廉政建设及反腐败工作意见,及时分解责任,做到人员、任务、要求“三个明确”。通过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廉政承诺等形式,强化“一岗双责”意识,形成主要负责人负总责,分管负责人各负其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着眼大局,提升效能。

通过深入开展“机关作风效能建设”教育活动,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等为民服务制度,机关服务质量得到明显提高,杜绝了“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现象。完善各项监督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不良行为常态监管机制,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强化明查暗访。镇纪委对镇村干部定期不定期进行明查暗访,并对存在问题实施提醒谈话,有效改变了镇村干部存在的思想上“懒”、作风上“散”、工作上“拖”的不良现象。

(三)运用“四种形态”,始终保持高压态势

全力聚焦基层反映强烈的腐败问题,紧盯问题多发易发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坚持有案必查、违纪必究、查究必严。通过信访调查、审计移送、巡察移交,不断加大对涉农违规、工作失职、职务侵占、阻拦工程等方面的执纪问责力

度。2016年以来,镇纪委共立案查处党员干部违纪违规案件xx件,党政纪轻处分xx人,重处分x人。通过查案办案维护了党纪政纪的严肃性,纯洁了党的队伍,发挥了案件查办的威慑作用,教育了广大党员干部。

二、存在问题

(一)政治生活欠严肃。

一些党员干部对党的政治理论不学习不研究、不领会,对民主议事的规定、规则执行不自觉、不认真组织生活、民主生活少之又少、有的甚至流于形式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利器钝化生锈,使得有些村级书记、主任的权力得不到有效制衡和监督,容不下不同声音,听不得半点意见,在重大事项的决策上独断专行,虽属少数个别但却如滴墨入清水,混浊了最基层的政治生态环境。

(二)作风建设欠持久。

当前部分党员干部在作风建设上主要存在“九大问题”。即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坐而论道,自说自话欺上瞒下,弄虚作假急功近利,好大喜功重权轻责,胡乱作为心浮气躁,虎头蛇尾慵懒散漫,不思进取安于现状,得过且过贪图享乐,挥霍浪费。这些问题具体表现为,对上吹吹拍拍、曲意奉承,对下官气十足、“玩空手道”“练假把式”,宏观布局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等等。虽进行了多轮整治但时有回潮反弹,仍是影响政治生态的主要问题。

(三)履职尽责欠担当。

少数党员干部遇事“难字当头、“退”字当先,遇到矛盾和问题,上推下卸、左躲右闪,能推则推。有的八面玲珑、四处讨好,当“老好人”,把“不表态”当法宝,把“打哈哈”当护身符。在民主生活上说的头头是道,在落实执行上处处敷衍,总而言之,就是在履职尽责不够,担当精神欠佳,在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环境中“关键少数”的表率引领作用发挥不够。

三、多管齐下,努力构建我镇良好政治生态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祛除顽疾非一日之功。要彻底根除“政治雾霾”,切断“污染源构建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须多管齐下。

(一)把牢思想开关。

一是强化理想信念,补精神之钙。净化政治生态,必须把思想引领摆在首位。因为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从近年来我镇查办的案件来看,最根本的问题都是没有拧紧思想“总开关”。因此,我们应紧紧抓住思想建设这一根本,以主题教育为抓手,时刻为党员干部清神醒脑不断强化党性教育这一核心,砥砺锤炼党员干部品格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基础,切实为党员干部“充电、补钙”。进一步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自觉筑牢思想上的“防腐墙,增强政治上的“免疫力”,从而营造思想意识范畴的良好政治生态。二是严肃党内生活,以推动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使“三会一课”、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落在实处,确保组织生活起到“除尘”“过滤”作用,及时阻隔不良风气侵蚀。切实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既“真刀真枪”,“红脸出汗”,又出以公心,帮助同志内省改过、成长进步,从而为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好的“气候”环境。三是增强法治思维,净思想之源。净化政治生态,必须把加强法治建设作为根本点和着力点,我们要提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刻理解和把握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部署,自觉学法、尊法、守法、护法,坚守法治理念,树立法治信仰,增强法治意识,营造法治氛围。做到依法办事、照章行事、按程序决策,以法治保障构建良好政治生态安全。

(二)推进从严治党。

一是施严教,固化纪律规矩铁观念。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党员活动日、学习强国等活动载体,狠抓作风教育突出法纪学习这个关键点,狠抓警示教育入脑入心这个薄弱点,狠抓廉政文化渗透教育。以领导引学,考试促学,专家送学等多种形式使纪律规矩教育全覆盖。并通过严纪明规教育,让遵纪守规观念落地生根,使党员干部坚守“底线”、不碰“红线”,自然而然练就过硬作风、养出浩然正气,形成良好政治生态。二是立严规,构建常治常严新常态。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将“严”字贯穿立规建制,常治常管始终,形成从严治党管党的长效机制。并结合实际,进一步锁紧关键环节、堵住关键漏洞,把制度的笼子扎得更紧、更密、更牢。始终坚持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不留“暗门”、不开“天窗”,对那些罔顾制度、规定,顶风违纪的人,坚决查处,不搞“下不为例”,以严规严制促进政治生态进一步优化。三是强严管,提高遵纪守规自觉性。党员干部在守纪律、讲规矩上既要严于律己、管好自己,要勇于担当、敢抓敢管,做到亲自抓、主动抓、严格抓、经常抓,不当“老好人”。要加强教育管理力度,做到早提醒、早纠正,及时“拉袖子、扯腿子”真切的关心和保护党员干部。同时,对出现问题不制止、不查处、不报告的党员干部严肃追究责任,真正发挥严抓严管的威力,促使党员干部自觉遵纪守规,做良好政治生态的坚守者、维护者、建设者。

浅谈营造良好的政治课堂气氛 第3篇

一、态度和蔼自然,师生和谐融洽

在政治课教学中,授课者和听课者是教师和学生,两者在年龄、经历、学识和认知水平等方面都有所差别,但都是课堂上的主角。因此,教师要自觉地把自己和学生融为一体,以和言悦色、耐心细致的态度进行教学,而不能以传道者严肃的面目出现。态度要和蔼自然,就不能板着面孔说教,更不能动辄讲师道尊严、以教训人的口气授课。只有教师讲课和颜悦色,学生听课如沐春风,才能形成生动活泼、师生和谐融洽的良好课堂气氛。

二、开场别开生面,导语引人入胜

一堂政治课气氛如何,开场相当重要。“开场十分钟决定着一堂政治课的成败”,这是我们政治教师的共识。因此,每堂政治课一定要精心设计开场白,或以引人入胜的案例导入,或以发人深省的设问展开,或将公众关注的社会现象加以剖析,先声夺人,营造精彩的开场气氛,才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讲授内容上来。

在讲“我国对外贸易”一课时,首先讲述了当前中美贸易摩擦,表面现象是中国的巨额顺差,造成巨额顺差原因是什么?中美贸易谈判的热点在哪儿?与人民币的升值有没有关系?……紧密的联系生活中的一些经济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出与课堂知识有关的感念:进口、出口、关税、世贸组织……

这种开场方式,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

三、句式灵活多变,促进互动交流

在课堂上,如果教师与学生能互相交流,形成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使台上台下融为一体,讲课的效果就会非常明显。融洽的气氛从何而来呢?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授课者要善于设问,特别要注意一堂课不要全用陈述句或祈使句,避免过多使用说教语气,否则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实践表明,同样一个道理或观点,以陈述的语调表达出来往往不如以设问的语调表达出来更具吸引力;用陈述句或祈使句不如用设问句或反问句更能启迪学生思维,让学生产生深刻的记忆。

比如讲授“树立正确消费观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这部分内容时,首先就可以给学生提供“天价酒席现身饭店”与“一个亿万富翁的简朴家庭生活”这样两则材料,组织学生结合自己或家庭消费的实际展开讨论,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在小组合作时,教师可适时地呈现如下问题以引起互动:为什么会产生挥霍浪费的现象?浪费现象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会产生怎样的危害?扩大内需和家庭消费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提出这一举措?这样的问题会有效的引领学生的合作互动方向。当学生由于认知失衡,出现片面理解时,教师又应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预期消费与超前消费”、“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与过苦日子、奢侈挥霍的关系”的辩论,以此构建适度消费、科学消费、艰苦奋斗的意义。同时推出扩展性问题:饭店推出“打包”措施有什么意义?这样更能启迪学生们的思维,让学生产生深刻的记忆痕迹有时,也可以故意提出一些常识性的问题,激发学生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如果适时地提出一些常识性问题,促使学生踊跃作答;提出一些思考性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提出一些结论性观点,牢牢的抓住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举一反三,不仅有助于融洽的课堂气氛的形成,同时也能促进教师拓宽知识面。

四、语言幽默自然,措词活泼生动

一堂政治课,短则几十分钟,长则两个小时,要在较长时间里保持良好的课堂气氛,还要求教师用好幽默这支“兴奋剂”,善于抓住学生们的注意力,以调节学生易于疲倦的大脑神经细胞,使之始终保持兴奋状态。

例如,在讲授“社会保障”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先设置这样一个情境:有这样一条银行广告:“家无储蓄,如履薄冰。”然后问学生,这则广告对你有什么启示?教师可先动员学生独立思考,然后互相讨论、争辩,使学生进入问题情境之中。同时采取成果展示的方法,让学生汇报他们的看法,教师进行点评与引导。这样就会使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使思维最大限度的活跃起来,课堂教学也会因此而深刻起来。当然,幽默的语言要与讲课主题紧密相关,做到幽默而不做作、自然流露而不哗众取宠,否则就会弄巧成拙。每个老师可以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恰当地利用幽默,但切不可伤及学生的自尊。

政治课教学,说到底是学生精神世界的成长过程,是其生命价值的成长过程,是人作为万物之灵的本性得以逐渐展开的过程。同时,政治课也是社会现象的总结,与时事政治的结合。学生疑团的同时,更好的理解课堂内容,从而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有用性、和前瞻性。

试论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思考 第4篇

一、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必要性

政治生态是一定政治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政治系统与其他社会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所形成的生态联动,是一个地方或一个领域政治生活现状以及政治发展环境的集中反映。政治生态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反映,影响着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和为政行为。政治生态好,人心就顺,正气就足;政治生态不好,就会人心涣散、弊病丛生。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关系人心向背,关系事业兴衰。目前,我们党在带领全国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凝聚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迫切需要通过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解决好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风险”问题。

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是共产党人执政的一个特点和优点。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使命,都决定了我们党在执掌全国政权、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既要同旧的所有制关系作斗争,又要与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封建残余思想作决裂,树立起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确保党和国家各级领导权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手中,形成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这是党长期执政永葆活力的保障。

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党是以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经过90 多年血与火的考验,尤其是改革开放大潮的洗礼与锤炼,党内政治生态总体上说是健康向上的,涌现出了焦裕禄、谷文昌、史来贺、牛玉儒等一大批模范英雄人物。但也不可否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上至周永康、薄熙来、令计划、徐才厚、郭伯雄、苏荣等一批“党内巨蠹”,下至省市县乡甚至村一些老虎和苍蝇,严重违纪违法,以权谋私,恃权腐败,严重玷污了党的形象。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制定实施八项规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打虎拍蝇,严惩腐败,使政治生态得到净化,人民拍手称快。但是,作风问题时有反弹,顶风违纪现象时有发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所指出的:“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主要是在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上还没有取得压倒性胜利,腐败活动减少了但并没有绝迹,反腐败体制机制建立了但还不够完善,思想教育加强了但思想防线还没有筑牢,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重构政治生态的工作艰巨繁重。习近平总书记这一论断,振聋发聩,令人警醒,我们要认识到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特殊重要性,坚持重在建设,立破并举,严守规矩和纪律,重构政治生态,实现政治生态“山清水秀”,党员干部必须严肃担当起这一重大政治责任。

二、政治生态存在的主要问题

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称兄道弟,我行我素的自由主义盛行。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主要领导干部,拉帮结派,大肆搞人身依附的宗派主义,把干部视为个人驯服工具,垒山头,拉拢一部分人,打击一部分人,搞得人心涣散。“家长制”作风严重,用人一句话,花钱一支笔,独断专行,排斥异己,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

为政不廉,滥用职权,违法违纪严重。一些地方领导干部法纪意识淡薄,个人主义严重,以权谋私,贪赃枉法。突出表现在政治上蜕变,经济上贪婪,生活上腐化,权钱、权色、权权交易纠缠在一起。腐败在一些重要领域、关键岗位呈易发多发态势,屡禁不止,屡禁不绝,甚至还有前腐后继,竞相奔腐的现象发生。尤其党的十八大后,仍不收手,在土地审批出让、矿产资源开发、公共工程建设、企业重组改制、金融司法等领域易发多发。上至国家领导人,中至省市委书记、省长、市长;下至县乡领导人。查处的大案、要案、窝案明显增多。

为官不为,人浮于事,官僚主义严重。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实施后,一些地方领导干部消极对抗,美其名曰“门好进,脸好看。”但“事不办,不担当,不负责”,公文旅行,相互推诿,以致官气十足,动辄训人,打击报复,压制民主,层层作假,欺上瞒下,严重损害政府的公信力。

买官卖官,严重损害正确的干部路线和用人导向。一些地方干部认为,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只跑不送,暂缓待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已成为一些地方干部升迁的潜规则。在这种潜规则支配下,卖官者权力寻租,明码标价;买官者投其所好,钱贿、色贿、雅贿无奇不有。于是大肆拉关系,走后门,经营圈子关系现象盛行,大到拉帮结派,小到“老乡圈、同学圈、麻将圈”,形成各种各样的利益关系网,导致有的带病在岗,有的带病提拔,有的边腐边升现象频现。

奉行“多栽花少栽刺”的好人主义处世哲学。由于存在片面的以票取人问题,一些干部奉行“多栽花少栽刺”的处世哲学,把“圆滑”视为成熟,把“世故”当成稳重,滋长庸俗的坏风气。一则放弃积极的思想斗争,“批评上级放礼炮,批评同级放哑炮,批评下级放空炮”,即使提点意见也是隔靴搔痒,不能触及问题,否则会被认为不团结、不成熟。二则讨巧卖乖,通过不正当手段联络感情,增加选票。对上级拍好,百般献媚,投其所好;对下级哄好,不讲原则,护着顺着;对同级敷衍好,拉拉扯扯。三则回避矛盾,是非面前不开口,遇到矛盾绕着走。

投机钻营,琢磨人不琢磨事,正不压邪的反常现象时常出现。一些人专琢磨领导软肋,投其所好,攻其不备,四处讨好,八面玲珑,琢磨自己,忽视缺点,放大优点,盲目攀比。有的同志埋头苦干,不混不贿,非但不能成为榜样,反倒成为被挖苦嘲讽的“另类”;有的同志注重学习,学有所成,结果不被重用。有的地方只怕出事,不怕犯事,导致助长违法犯罪的侥幸心理,更有甚者攻守同盟抱团对抗,有案不查,形成滋长腐败的政治生态。政治生态出现问题的原因,也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比如党性修养弱化,缺乏有效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民主集中制得不到有效运行,法治观念缺失,以权压法,迷信权力盛行等等。

三、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路径

政治生态是一个全面性问题,覆盖党的建设的方方面面,涉及作风建设、反腐倡廉、选人用人、制度完善等等,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需要健全的体制机制予以保障。

1、坚持从严党内政治生活,提高思想觉悟的自觉性

良好的政治生态从哪里来,首先从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中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班子强不强、有没有战斗力,同有没有严格的党内生活密切相关。一个领导干部强不强、威信高不高,也同是否经受过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密切相关。”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有高质量的党内政治生活,就会有优良的党风政风,就一定能形成好的政治生态。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因此,要运用法治思维,从思想教育、制度执行、监督管理上下功夫,严起来、实起来,推动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严格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锐利武器。党员干部要自觉经受严格的党性锻炼,在党言党、在党为党、在党忧党、在党护党,坚决防范和抵制思想灰尘和“政治微生物”,唤醒党员的党章党规意识,讲规矩守纪律,让守规者得到应有的尊重,认真学习党纪党规,明文禁止的,党员干部决不可为,但纪律规矩没有明文规定或明文禁止的,也要掂量是否符合党的宗旨,是否符合党的纪律原则,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期盼和要求,做到遵纪守法,心有戒尺。

2、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从严从实选人用人

为政之要,首在得人。“欲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选人用人不正之风就必须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重操守,严纪律,不谋私,重团结。一要彰显以德为先的用人导向。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强化干部德的考核评价,正确把握考察德的途径方法,选拔任用政治坚定、原则性强、清正廉洁、品德高尚、情趣健康的干部。努力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良好用人氛围。二要彰显科学发展的用人导向。当前,河南正处于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需要一大批善于促进科学发展、善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善于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优秀干部。要着力选拔在转方式、调结构上有效举措,在谋长远、打基础上有新思路,在抓改革、促开放上有新突破,在惠民生保稳定上有好办法的干部,把党员干部的精力集中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上来。三要彰显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干部的德才好不好,实绩怎样。群众看得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引导党员干部争当百姓喜爱的好官。如何引导?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通过民主公开,让广大群众参与到干部选拔中来,着力提高民主测评、民主推荐的科学性,真心实意听取群众的意见,选拔一心为民、群众公认的好干部。

3、坚持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筑牢良好从政环境屏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纪律,越要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确保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列宁提出,党需要铁一般的纪律,铁一般的组织。毛泽东同志强调“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入党誓词做过多次修改,但遵守纪律是一直不变的关键词。党员干部作为党组织的一分子,遵守党的纪律,确保有令必行,有禁必止,绝不能含糊,左右摇摆,更不能把纪律作为一个软约束或束之高阁的一纸空文。

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是严肃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重要基础。政治纪律包括坚定的政治立场、鲜明的政治原则、正确的言论观点、规范的行为准则、严格的整治规矩。党员干部必须对组织绝对忠诚、对宗旨绝对履行、对党章绝对遵从,在思想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时刻牢记自己是党组织一员,时刻绷紧纪律规矩这根弦,弄清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坚守党员干部的政治原则和行为准则。

制定纪律重要,遵守纪律、执行纪律更重要。要坚持党纪严于国法,领导干部严于一般党员干部,使纪律和规矩真正成为不可能碰的红线。要坚持有纪必执、执纪必严,对违反党的纪律和规矩的,严格问责,严肃处理,不能法不责众,不搞下不为例,切实维护纪律规矩的权威性和严肃性,通过强化纪律的刚性约束,推动政治生态不断改善。

4、坚持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反腐倡廉、惩防并举是关键。腐败是危害良好政治生态的大敌。科学有效预防腐败,坚定不移惩治腐败,既是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内容,也是有力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党内腐败的坚决查处,尤其对高层领导干部严重违纪违法案件的严肃查处,向世人证明,中国共产党是敢于直面问题、纠正错误,勇于从严治党、捍卫党纪,善于自我净化、自我革新的先进政党,十八大以来严惩腐败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也要看到,反腐倡廉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面对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的客观实际,我们必须保持高压态势不放松,坚持零容忍态度不动摇,继续以猛药去疴的决心和刮骨疗毒的勇气,坚决查处腐败,下力气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才能做到病树前头万木春,使政治生态山清水秀。

5、坚持建立健全完备的制度,为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作保障

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靠制度规范和约束权力是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治本之策。因此,要科学规范权力的边界,让权力清单明明白白,让权力进入制度的笼子。要规范权力的执行、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杜绝中间地带,打擦边球行为。要规范权力失职的追责,使违规者有畏惧之心,负惩戒之责。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必须从制度、纪律、规矩三个方面共同用力,形成相互支撑、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良好政治生态。

6、坚持抓住“关键少数”,尽到责任,做出表率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作为领导干部,以什么样的形象、影响力出现在干部群众面前,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而且是关系到一种风气的孕育、一种环境的形成。要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人人有责,人人是环境,人人是生态。党员干部人人都身处其中,人人都要把党和人民置于最高位置,人人都要敬畏手中权力,端正人生价值追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三严三实”为标准,把严和实的精神立起来,做到心中有党不忘恩,心中有民不忘本,心中有责不懈怠,心中有戒不妄为,洁身自好,防微杜渐,拒腐蚀永不沾,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做到不正之风不沾,不义之财不贪,不法之事不干,认认真真守本分,洁洁白白保本色,牢记党的根本宗旨,想万家灯火,念百姓之忧乐,胸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增进同群众的感情,以优良党风引领社会民风,引导党员干部在精神上强起来,多一些责任担当,少一些等待观望,始终保持蓬勃向上、昂扬奋发的精气神。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发展上的开路人,群众的贴心人。

摘要:政治生态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反映,影响着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和为政行为。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针对目前存在的种种政治生态不良倾向,必须采取有针对性措施,坚持从严党内政治生活,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坚持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坚持反腐倡廉,坚持建立健全完备的制度,坚持抓住“关键少数”,尽到责任,作出表率。

关键词:政治生态,政治生活,政治纪律,作风建设

参考文献

[1]刘云山:努力营造良好政治生态[J].学习与研究,2015(5).

[2]包心鉴:营造良好政治生态[N].人民日报,2015-01-26.

[3]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讲话[N].人民日报,2015-01-14.

[4]习近平:在指导河北省委常委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上讲话[N].光明日报,2014-09-11.

[5]赵勇:党员干部要争当百姓喜爱的好官[N].河北日报,2014-09-02.

[6]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讲话[N].人民日报,2013-01-23.

[7]陶新民: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有铁的纪律——学习列宁关于党的纪律建设论述的体会[J].理论探讨,1986(3).

关于良好政治生态发言稿 第5篇

【篇二】

抓好党建是各级党组织的最大政绩。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强党内民主监督,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执行党纪党规,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一是从严教育引导,厚植“不忘初心”的理想信念。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认真组织学习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历次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扎实开展法纪教育,深入学习党章党规和国家法律法规,增强法治观念,做到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常态开展警示教育,通过组织参观警示教育基地、观看警示教育片、旁听职务犯罪庭审等活动,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引导党员干部汲取典型腐败案件教训,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让“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执着信仰和坚定追求。

二是从严选拔管理,打造“忠诚担当”的干部队伍。

事业成败的核心在人、关键在干部。持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范干部考察、识别、培养、选拔、管理等制度和程序,匡正选人用人风气,增强干部队伍活力。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的政治定力和发展能力。强化干部教育管理,突出抓好理论武装、党性教育、能力培训和知识更新,健全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和监督问责机制,强化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引进、培育,优化用才留才环境,真正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着力打造一支堪当大任的骨干队伍。

三是从严规范提升,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

基层党政组织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求,统筹推进各领域党建工作,进一步提升各级党组织引领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着力建设有限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服务政府。完善乡村经费保障制度,加强乡镇办公条件改善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服务设施建设,营造拴心留人的工作环境;探索推行艰苦边远地区乡镇干部差异化津贴补贴制度,建立村干部报酬正常增长机制,引导优秀干部向基层流动,增强基层干部队伍活力。

四是从严正风肃纪,建立“常抓长管”的工作机制。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为此,应持续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以领导机关、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为重点,从组织领导、制度保障、督促检查等方面完善监管措施,着力健全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体制机制。驰而不息纠正“四风”,进一步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严格落实厉行节约、公务开支、公务用车、公务接待等各项纪律作风规定,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不断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持续深入开展干部作风大整顿活动,建立健全一抓到底、跟踪问效的督查落实机制,坚决整治推诿掣肘、庸懒散奢和不作为、慢作为等不良风气,着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五是从严惩治腐败,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惩治腐败、端正党风,是事业所需、民心所向。必须从严落实“两个责任”,围绕“3783”主体责任体系建设,对照“866”衡量检验标尺,细化“111”督查落实细则,紧盯“关键少数”,强化压力传导,从严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全面贯彻落实《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党内监督条例》,推动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加大责任追究力度,严格执行《问责条例》和省委《实施办法》,综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紧盯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聚集、监管薄弱的重点部门和重要岗位,严肃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健全完善防控体系,延伸反腐触角,推进源头治腐,深化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创新监督检查工作机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确保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

【篇三】

在xx振兴发展正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中共辽宁省委十一届十四次全会在沈阳隆重举行。全会深入学习贯彻了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审议通过了《中共辽宁省委关于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 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决定》。各地区、各部门要迅速行动、抓紧安排,第一时间把全会精神传达下去,将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到振兴发展的各项工作之中,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辽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六中全会全面分析了党的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系统总结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和实践,就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作出新的重大部署。一个重大历史贡献是确立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全党的核心地位,正式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个突出主题是专题研究全面从严治党重大问题;一个重要成果是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一个鲜明特色是突出了党的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对高级干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一个重要决定是审议通过了 《关于召开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全省上下要充分认识六中全会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自觉用全会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省委十一届十四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是我省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具体行动,是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具体体现,对于解决一个时期辽宁管党治党突出问题,净化和修复政治生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决定》以党章党规为依据,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精神,坚持问题导向,紧扣辽宁实际,注重标本兼治,主题鲜明、思路清晰,内容丰富、重点突出,措施有力、务实管用,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指导性,只要转化为全省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就一定会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在辽宁落到实处,营造并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是辽宁最紧迫最现实的重大政治任务。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深化对讲话精神的理解和把握,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要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思想上要无比信赖核心,政治上要绝对忠诚核心,行动上要坚决维护核心,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切实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各级党委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加强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集中精力议大事、抓大事。

要把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作为全面从严治党、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抓手,认真抓好《准则》的贯彻执行,切实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要把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最根本、最重要的纪律,强化组织观念,做到“五个必须”,坚决防止“七个有之”问题发生,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要全面落实党内监督责任,着力构建党内监督新格局,使其成为规范党员干部言行的硬约束。

历史使命越光荣,前进道路越宽广。当前,辽宁正处于新一轮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严峻复杂,净化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任务十分艰巨。能否打赢从严治党、正风肃纪、修复政治生态这场攻坚战,事关全省振兴发展大局。我们一定要把握大局大势,紧密结合辽宁实际,切实把六中全会精神转化成推动各项工作的信心和动力,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相结合,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相结合,与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相结合,与深入做好中央巡视“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工作相结合,与深入开展辽宁拉票贿选案警示教育相结合,与推动辽宁新一轮振兴发展相结合,坚定信心、抢抓机遇,齐心协力、狠抓落实,确保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落地见效。

良好政治生态环境 第6篇

关键字:教师;政治;课堂;氛围

中图分类号:G424.21

“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这是一个经典的辩论论题。从这个辩题中就可以看出环境对人成长的重要性。在政治教学中也是一样,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够让学生在積极、愉快、竞争中获得知识,追求真理。但是,当下许多政治课堂的氛围存在着“两极”化。课堂要么过于死寂,课堂完全是教师的“独角戏”,要么过于亢奋,似乎成了“集市”。

一、传统中学政治课堂教学氛围中存在的问题

1.在我国素质教育虽然早在上世纪末就被提出,但在具体的贯彻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考验,其中一个就是根深蒂固的传统应试教育的存在,这种现象在政治课程中尤为严重。政治课程由于自身的时效性和严肃性,加上一些饱受应试教育理念毒害的政治教师,不了解当代学生的特点,不关心时事政治,只唯上,只唯书,不唯实,其结果是政治课程在基础教育中地位低下,饱受诟病。在这种一味地追求知识目标,忽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师,如何奢望他们能够创新教育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呢?

2.“满堂灌”和“填鸭式”等落后教学方式的存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良好的政治课堂教学氛围的形成。僵化落后的教育理念,产出的必然是僵化落后的教育方式,现今在中小学的政治课堂中依然广泛存在着单一枯燥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育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的存在严重制约了良好的政治课堂氛围的形成。如果说教学理念的转变需要经过政策的调整和带动、社会的呼吁以及教学者自身的教学实践,相比之下,教学方式的转变就显得简便易行,切实有效。即便是在应试教育理念仍然广泛存在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要能创新教学方式,改僵化枯燥为生动活泼,必然能够化腐朽为神奇,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1)政治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是在能够有效、准确地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不是忽视课堂教学的基本功能,一味的追求形式表面的新和奇;(2)创新政治课程教学方式的直接目的是取代落后的教学方式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最终目的是实现政治课程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

二、如何营造良好的政治课堂教学氛围

笔者认为,课堂氛围应该包括环境氛围以及人文氛围两个方面。政治课堂也不例外。

1.营造政治课堂环境氛围。

课堂环境氛围就是指学生学习的教室环境的设计、布局、设施等给人的感受,关键在于硬件设施方面。政治课堂有与其他课堂相同的一般课堂环境氛围特点,也有属于自己的特征。

政治课堂需要具备的一般的环境氛围的特征是:符合现代课堂所具备的相应的基本的设施。除此之外,教室的布局要美观、整洁、宽敞。学生可以为自己的教室进行大胆的设计,装饰。设置不同的版块(如图书角、板报、各种各样的专栏等),创造属于自己的合适的、舒适的、有文化气息的教室。政治课堂独特的课堂环境氛围就是指,为了更好地进行组织教学,有相应的属于政治课的各种资料,便于课堂学习时使用这些资料进行教学和学习。各种资料的创造、开发、以及使用都需要符合各个教学单位的实际情况。从以实际出发的条件下,能动的发挥老师和学生的创造性,最大限度的使用教学资源进行组织教学和指导学生学习。

2.营造政治课堂人文氛围

课堂人文氛围是课堂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相互关系形成的可以被感知和认同的气氛或环境。

(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创造良好的政治课堂氛围的基础。新课程的课堂倡导的是新型的师生关系,政治课堂也不例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自我内在动机的推动下通过合作或者独立自主的学习解决问题。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教师要学会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恰当教学方法展开政治课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师生关系中特别要注意“课堂安全”,这里所说的“课堂安全”不是指人身安全,而是指心理安全。就是说,当进行政治课教学的时候,要让学生有一种心理安全感,不能处于焦虑、紧张的心理状态下。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积极发言,主动提问。鼓励教师,用恰当的方式处理学生的错误。只有这样,政治课堂的氛围才能保持在良好的状态之中。

(2)学生与学生之间思维的碰撞,相互之间的帮助、合作、竞争都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影响着政治课堂的氛围,良好的学生关系有助于良好政治课堂氛围的形成。政治课程包括程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内容,涉及广泛。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任务去完成,而不能成为合作学习的看客。注意引导合作小组中各个成员都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在轻松、热烈的合作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这个合作过程加以把握和调控,使学生们的合作处于良好的状态之中。

良好政治生态环境 第7篇

一个地方要实现科学发展的目标, 必须要有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 即团结和谐、风气正、作风实、干事创业的环境。团结和谐的环境, 要求干部不仅要有干事的精神和本领, 还要有共事的意识和水平, 领导班子要团结、相互支持;政者正也, 风气正才能事业兴旺、发展快;作风实的环境, 就是倡导广大干部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尊重民意, 既大胆工作又不盲目蛮干;干事创业的环境, 强调干部要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可以说, 一个地方的发展与这个地方的风气是息息相关的, 最重要的就是营造“发展要快、风气要正、作

一、营造“发展要快、风气要正、作风要实、干部要干”的良好政治生态环境的必要性

政治生态事关贵州发展全局、引领贵州和谐, 对这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环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 政治生态环境不好, 那个地方的社会矛盾就大;经济社会发展就慢;干群矛盾就尤为突出;人民的生活就很难得到改善, 进而会成为影响那个地方快速发展的最大障碍。因此, 必须从各个方面采取具体措施来营造"发展要快、风气要正、作风要实、干部要干"的良好政治生态环境, 从而推动贵州经济跨越发展。

二、营造“发展要快、风气要正、作风要实、干部要干”良好政治生态环境的具体措施

(一) 切实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

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 选好人、用好人至关重要, 即选准、用好干部。首先, 对于工作有激情、对群众有感情、对发展有贡献的干部, 要采取一些手段真正把这批人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其次, 要全面实施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考核评价体系。

(二) 切实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事业观

权力观、事业观不仅直接影响到领导干部自身的成长进步, 而且还直接影响到党和人民的事业。首先, 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因此, 要完善权力制约,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各级领导一定要谨慎从事。其次, 领导干部还要树立正确的事业观, 有为党和人民不懈奋斗的事业追求这三点, 从而走出一条好路, 干出新的事业。

(三) 正确对待自己、对待群众

领导干部只有正确对待自己, 才能正确对待群众, 进而正确对待工作。首先, 正确对待自己, 就是要树立一个正确的政治立场。其次, 正确对待群众, 这就涉及到一个态度问题和感情问题。因此, 要抓好各个部门的领导干部, 深入做好群众工作, 使全省有一个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 使各项工作都呈现新的气象。

(四) 保持清正廉洁

这是领导干部做人做事的底线, 也是群众对领导干部最高的褒奖, 真正做一个群众可以信赖的干部。并且带头认真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全面履行自身职责, 带好队伍。

(五) 切实转变作风

这就要求做到四点:一要顺其气。特别注意做好疏导群众心理、理顺群众情绪的工作, 把交心沟通、释疑解惑与排忧解难结合起来。二要维其权。保障好群众正当的、合法的权益。三要解其难。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解决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四要聚其力。要用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引导及凝聚群众, 团结带领群众前进。在全省构建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协同化解体系。总之, 领导干部要带头转变作风、带头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带头深入基层、服务群众, 带头及时主动的解决实际问题, 以此来带动群众。

(六) 做到严格管理、有效监督

有了监督, 领导干部就可以在自律的同时再设一道关, 这也可以说是对领导干部的一种关心和保护。首先, 要认真贯彻“教育为主、预防为主、事前监督为主”的原则, 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日常管理监督, 重点加强对主要领导、人财务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其次, 要切实规范领导干部的决策行为、管理行为和执法行为, 强化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经常性监督, 防止和克服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切实做到严格管理、有效监督。

另外, 还要完善法制。因为法律可以保证人的基本权利, 司法体系能够成为制约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的力量, 同时完善的法制可以给人们提供可以凭借的标准,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腐败的发生。

结束语

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 要以民为本, 执政理念正确, 自上而下, 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带好头, 不论是作风、为人等方面, 要能够做到让人信服, 而且能真抓实干, 有开拓创新精神, 群众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生活环境不断改善, 能主动支持政府工作, 社会稳定、发展。有这样的政治生态环境, 才能够推动科学发展。为此, 营造一个团结和谐、风气正、作风实、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环境, 应该是各级政府不断努力的一个方向。

摘要:政治生态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活现状以及政治发展环境的集中反映, 本文结合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栗战书的有关讲话指示, 推动贵州跨越发展。

关键词:良好政治生态环境,必要性,跨越发展,具体措施

参考文献

[1]杜季哲.全国人大代表、中共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提出:要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努力实现贵州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A].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1, (3)

[2]张维炜.栗战书:不能总垫底, 要奋力爬高[A].代表访谈, 2011, (3)

[3]栗战书.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J].当代贵州, 2011, (3) .

论中学政治良好教学氛围的创设 第8篇

一、民主、平等交流

传统的师生观念仍束缚着师生关系的发展, 以为只有拉大与学生的距离, 才能树立教师威信与地位的思想普遍存在, 形成了教师在课堂上严肃有加、下面学生鸦雀无声的局面。教师与学生明显缺乏沟通, 学生不会对老师在课堂上的问题提出质疑, 他们的非智力因素被限制, 以至于教师教得累, 学生学得苦, 但教学效果并不好。

为此,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敢于承认自己在某些问题上不如学生。充分认可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分辨能力, 相信他们在某些问题的认识上有超过自己的思考, 主动与学生交流, 虚心接受学生意见, 与学生平等沟通, 共同提高。学生要消除对教师、对家长的依赖思想, 真正认识到自己是个人生活的主体, 以对本人负责的态度和责任感, 主动进行学习, 自觉磨炼意志, 积极投身实践。以一种积极进取自觉成长的生活观, 与教师相互探讨, 共同思考, 日渐成熟。在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的经验与认知水平, 让学生大胆提问、主动探究, 发动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对问题的探讨与解决之中;教师应灵活变换角色, 用“童眼”看问题, 怀“童心”想问题, 以“童趣”解问题, 共同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 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学习伙伴。

二、兴趣、寓教于乐

趣味是激起学生求知欲望、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前提。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内容贴近学生实际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保证。学生学习、生活中出现的成功与失败、愉快与困惑, 与学生距离较近, 课堂引进这些问题, 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产生“聚焦思维”, 使学生很快进入问题情境, 促进学生参与。

配合教学, 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 提高学生的自我教

育能力, 从而促进教学, 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要组织学生适当开展一些“第二课堂”活动,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如组织讨论课、报告会, 搞一些与教材内容有关的社会调查活动, 并结合学生所学知识加以分析, 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 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还可通过组织辩论会、演讲会、哲学小漫画创作展评等活动, 专门学习讨论学生中感兴趣的话题。同学们在活动中不仅可以增长知识、才干, 而且能够感受到无比乐趣。通过一系列活动, 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三、注重基础、启发思辨, 改革教学内容

孔子言“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主张启发式教育, 不直接将结论告之学生, 而是营造出“疑”的环境, 当学生处于“悱”关键点上才加引导。采用这样的方法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 由“要我学习”转变为“我要学习”。我们的青少年正处于思维活跃期, 而政治课本身就是关于社会、经济、世界的大道理, 因此, 侧重于思辨成了良好教学氛围的又一方面。思辨极大地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点, 通过思考和辩论, 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使他们清楚的认识到自身的优势。

在讲共性和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时, 我们可利用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命题, “白马非马真的不是马吗?”此问题初听令人发笑, 再思让人意味盎然。白马的确不等于一般的马, 但由此得出“白马非马”未免唐突, 它割裂了一般和个别的联系, 是一种诡辩。个别的存在离不开一般, 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白马”因其颜色, 其它颜色的马有区别, 使之作为个别而存在。但它又与其它颜色的马一样, 都是马, 都是作为一般的马。“白马非马”实质割裂了白马与马之间的联系, 割裂了个别和一般的联系。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在于, 通过教育实现人的和谐而自由的发展, 塑造完美的人格和人性, 使人的智慧才能与创造力得到无限的拓展。思辨正是实现教育价值的有效手段, 它强调了思考和个人选择在教学中的作用, 满足了学生的个人需要, 充分地发掘了个人的潜能和价值。思辨的具体形式多种多样, 学有所思, 学有所疑, 才能学有所得, 通过思辩把抽象复杂的东西形象化、具体化, 这样, 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 他们看学习不再是一种任务而是兴趣。在此限于篇幅, 不作多言。他们都有相同的作用, 启发学生的兴趣, 督促他们思考, 最后在愉快、有趣的环境中完成对知识的学习。

良好政治生态环境 第9篇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气氛,营造方式

课堂气氛是指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所表现的一种心理与精神状态, 它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和高中生的学习效率。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时, 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 课堂气氛在一定意义上是由教师决定的。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都会影响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气氛。 那么, 如何营造愉悦、轻松、和谐的思想政治课堂气氛呢? 下面我结合近几年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经验, 对如何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课堂气氛谈谈见解和体会。

一、教师的教态促成良好的课堂气氛

教态是教师讲课时情绪的外在表现, 如:讲课时的心情、表情、体态动作和神态等, 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时一种重要辅助手段。高中生在课堂上会通过教学语言“察其容”, 而且会通过教态“观其色”。教师的教态在无形中会形成一种教学气氛, 高中生也会在无形中感受到这种课堂气氛。因此, 教学态度将直接影响课堂气氛。

教态有先入为主的作用。当走进教室的那一刻, 教师的教态会直接影响高中生上课的情绪, 这种先入为主的作用常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 我们要用祥和、自然的教态面对高中生, 并及时调整好心态与精神面貌。具体来讲, 就是要做到:

1.用微笑面对高中生

微笑是与高中生交流中的一种最好方式, 微笑让高中生对教师没有惧怕感, 课堂气氛愉悦。如果我们总是板着面孔, 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 就会让高中生感到压抑, 学习就会有紧张感, 课堂气氛就会生硬、死气沉沉, 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

2.给予高中生充分鼓励

课堂教学中, 我们不能戴着有色眼镜对待高中生之间的差别, 让每一个高中生都发现他们的长处, 进而获得成功, 体验成功带来的欢乐。我们要放下身价, 少批评, 多鼓励, 及时发现高中生学习的闪光点,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教师的语言和表情对高中生的刺激应该是积极的, 绝不能是消极的。

3.多给高中生肯定和鼓励的目光

我们要尽量多夸奖高中生, 采用口头表扬如“好极了”、“这样更好”等, 还可奖励一定的物质, 这样就会使课堂气氛活跃, 让学生在轻松、和谐、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只有这样, 高中生才能不断进取, 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以游戏活跃课堂气氛

孩子们天性好玩、贪玩, 高中生也不例外, 对游戏有浓厚的学习兴趣。高中生有了兴趣, 就会全身心地做事。因此, 我们要把学习与游戏紧密结合起来, 高中生对喜欢的知识学得很快, 会在“游戏”中学, 在学中“游戏”。这样游戏活跃了课堂气氛, 调动了高中生学习的情感, 实现愉悦、有效地学习思想政治。

游戏改变了以往高中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不是以说教教育高中生, 高中生也不再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游戏能够充分发挥高中生的主体性, 高中生在游戏过程中受到有效启迪, 并且获得亲身体验, 让课堂教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完美结合。

教师在课堂选择游戏时, 要立足教学内容和高中生的学习情况, 采用多样化形式、恰当的方式表现出来, 让高中生真正体验到游戏的乐趣。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采用的游戏有:第一种找朋友。我们用卡片制作成相对的知识点等, 让高中生拿着其中的一张找相对应的一张。第二种逛超市。我们让高 中生把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和卡片放在课桌上, 然后分组逛超市, 看看谁的收获多。游戏要求我们正确掌握相关材料, 这个游戏能够检查高中生对课外知识的掌握情况, 让高中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第三种猜猜猜。让高中生看动作猜知识, 猜谜语等。

三、动手操作, 活跃课堂气氛

高中生多动手操作会促进他们智力的提高。高中生动手操作的过程, 能够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有机结合, 实现手脑并用。高中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 动手操作是创新的源泉, 提高的起点, 可激发高中生对操作活动的浓厚兴趣。

动手操作能够建立高中生的表象思维, 是他们的直观学习, 能够把教学内容生动化, 让高中生学习思想政治更有趣、更简单, 课堂学习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讲和听。

四、创设情境, 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由于高中教师长期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 某些教师始终不肯活跃课堂气氛, 害怕一放而不能收, 时间长了就形成灌输式的教学模式, 学生认真地听老师讲课, 很少发言。课堂上教师一个人表演, 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 只知道被动地接受知识, 缺少课堂互动, 致使教和学变成两张皮, 课堂效果可想而知。因此, 我们必须摒弃以往的陈旧教育观念, 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让学生做课堂的真正主人。我们还可以创设一些有趣味性和挑战性教学情境, 调动高中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课堂气氛更愉悦、和谐。高中生在教学情境下对课堂探究会更深刻, 积极主动地思考。我们让高中生积极发言, 有效开展讨论学习, 这样能够使课堂更活跃, 促进高中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营造大教研观的良好教研生态环境 第10篇

关键词:大教研观,教研文化,教研形式,运行机制,引领机制

作为以教研为己任的教研室 (教科所) , 应千方百计营造一种良好的教研生态环境, 构建新型的教研室研究文化。这是新课程实施中实现教研员、教研室、教学一线的校本教研及教学工作的和谐共振, 是引领新课程向纵深推进的保证;能促使校本教研最有效地发挥教师的教学潜能, 极大地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的持续不断发展。

一、基层教研缺乏“大教研观”

(一) 基层教研的现状是教研文化氛围不浓

教师的教学潜能之所以得不到充分发挥, 其主要原因是校本教研的文化氛围不浓。氛围虽然无形, 良好的氛围却能如春天“细无声”的“小雨”一般, 点点滴滴渗透到“大地”之中, 滋润万千物种生息、成长。目前, 基层教研似乎越来越缺少某种内涵, 并已慢慢地背离了它原来应有的宗旨:基层教研虚化、教师继续教育形式化、课题研究功利化;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已基本处于被动、顺应而非主动参与的境地, 他们既不是为了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需要, 也不是为了满足自身专业成长的需要, 而仅仅是为了参加而参加, 或者是为了完成某种任务不得已而为之, 或是仅仅为了某种功利需求而参加校本教研活动。校本教研缺失了“教研文化”, 即“大教研观”。

(二) “大教研观”的内涵

“大教研观”就是把校本教研“想大”、“做大”。教师要实现“教、学、研”合一, 而最有效、最直接的发展途径就是把学校的课堂教学作为主阵地, 科学开展“观课议课”、“主题教研”、“集体备课”等多种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 为所有教师提供展示、交流、快速成长的平台。

基础教育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证明, 教研文化具有三种内涵:其一, 教研文化是参加教研活动的全体教师共有的行为规范体系, 它表明了日常教研活动中的教师应以何种规范性要求为基础, 如何共同备课、观课、议课, 以及如何共同研究教学问题;其二, 教研文化是参加教研的全体教师的自觉参与精神和价值观念体系;其三, 参加教研活动成员的职场生活方式, 即参加教研活动的全体教师在日常化的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中, 是怎样思考和行动的。这三个内涵都显性地呈现出来, 而在“大教研观”指导下的校本教研还要营造一种良好的隐性状态:一要充分利用学校骨干教师这一资源;二要全面盘活学校的教研资源, 如财务、时空、信息等各种方面的资源;三要千方百计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教研风气和人际环境, 这种氛围就是一种文化。良好的教研文化在显性与隐形两个方面构成一种氛围, 无时不对教师产生着影响。这种稳定的教研文化一旦形成, 它一方面对置于教研文化之中的个体教师的职业生存具有决定性的制约作用;另一方面因它构成了校本教研运行发展的内在机理, 能从深层制约校本教研发展的方向。

二、辛集市营造“大教研观”良好教研生态环境的做法

(一) 深入研究全市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及分布特征, 完善校本教研工作的组织运行机制

辛集市中小学教师结构与分布的特征之一是学校间师资力量严重不均。表现在农村与城区教师年龄结构和教师执教水平不平衡, 缺乏学科专职教师, 特别是骨干教师分布不均, 致使校本教研活动难以开展, 层次和水平得不到提高, 教师的专业成长缺乏必要的教研环境支持。特征之二是语、数、英以外的其他小学科同年级、同学科教师严重缺员, 尤其是一些规模小的农村学校, 往往只由一个小学科教师担任各小学科的教学任务, 因此, 这些小学科的校本教研在校内更难以开展。我们只有创设一个良好的教研生态环境, 搭建一个大教研平台, 使校际间的教师能以强带弱, 合作互补, 共同研讨, 共同发展, 共同提高。于是, 一种由“学校———学区———学片———全市”构成的“四级教研网络”的联动运行机制在全市形成:15个小学学区组建成五个小学校本教研片, 中学以教学、教研水平较高的四所学校为龙头, 将29所构建为4个中学校本教研基地, 以这5个小学校本教研基地和4个中学校本教研基地为单位组建了各学科教研组, 从而形成了跨校区的大教研环境, 有效地推动了全市的校本教研工作, 促进了全市的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借助这个平台, 教师们在市教研员、学科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下, 研究教学难题, 交流教学体会, 锤炼教学策略;研究典型课例, 构建教学模式, 提炼教学思想;反思教学过程, 变革教学实践, 历练教学基本功。从而达到了提升教学水平、实现专业发展的目标。

(二) 依据不同层次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建立适合于各层次教师发展的教研活动形式

校本教研必须切实接近教师的教学实践, 才能有效地引导教师把自己的课堂作为研究的关注点, 按照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深入思考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感觉到的实际教学问题。我们利用“四级校本教研网络”这一平台, 提出了全市“一年合格、三年成才、五年骨干、十年名师”的师资队伍建设和发展目标, 着力培养四支队伍:年轻干部队伍、优秀班主任队伍、教学骨干队伍和教学科研队伍, 造就精良优质的教师阵营。开展了多层次以课堂为研究对象、互动互补的多层次教研课观摩活动:针对教学水平、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的教师, 以教学诊断研究课为载体, 组织了课堂教学诊断、指导、提高研讨活动;为提高本区域的新课程教学水平, 邀请外区、外校名师来本区、本校上学科教学引领课, 组织全区、全校教师观摩学习;开展以课堂教学问题为引导的主题教学研究课活动;组织由学科骨干教师和省、市优秀课选手的示范展示课观摩活动。从而使不同层次的教师在不同层次的教研活动中都得到专业的发展, 使不同层次教师都勇做主动变革教学的实践者, 真正落实了教师即研究者的角色定位。

(三) 研究新课程下教研人员的特点, 构建合理专业引领机制

在全市“四级研训网络”的实施中, 教研人员的专业引领重心放在了小学校本教研片、中学教研基地这一层面, 对其教研活动实行了专人承包、督导, 开展了“点、线、面”三结合的教研员包“点”包“线”、引领教研片或教研基地的日常教研活动, 其中, 教研员还要引领其主管的本学科教研活动。从而形成了以“片中心小学或中学教研基地为点”, 以“学科教学研究活动为线”, 以“全市教育教学研究为面”的点、线、面教研链条, 以线促点, 以点带面, 一“点”有事, 多“线”支援, 充分发挥教研员的引领作用, 共同推进全市的新课程教学改革工作。

教研工作的专业引领首先是方法引领。基层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 对教育科研表现出一定的热情并渴望参与, 但他们缺乏的是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方法。因此, 教研员应帮助、引领基层教研组织和教师研习相关的研究和实施方法:如何制定研究方案, 如何开展教学实验, 如何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如何分析说明问题, 如何思考解决问题, 最终如何写出教研报告, 提炼结论等。教研人员在实践中, 通过对教师的具体问题的分析、解决, 教师才会有真实的教学研究体验, 并能自觉地成为课程改革的实践者。

长寿基因需良好环境 第11篇

长寿基因有很多种,例如能反控糖尿病、癌症等疾病的基因。一种长寿基因通常只能反控一种疾病。老人体内这种长寿基因越多,长寿的概率就越大。每个人获得多种长寿基因或主要长寿基因的机会较小,所以即便在百岁寿星最多的美国,平均在3300名老人中也只有一名老人超过百岁。

即便一个人的体内具有全套的长寿基因,但也不一定会长寿。原因是短寿致病基因的综合作用强于长寿基因。因此许多具有长寿基因的人没有达到百岁高龄便去世了。

无论是对一个特定物种还是某一物种中的特定个体,长寿基因不仅会与其他基因相互作用,还会受环境因素的制约。或者说,环境因素对长寿基因具有不容低估的影响。已知的有利于长寿的环境因素为:

1. 环境清洁。环境污染是一个主要的折寿因素。而长寿村多处于远离环境污染地区的“世外桃源”。世界最著名的长寿村,如我国的广西巴马县、巴基斯坦的罕萨山谷、俄罗斯的外高加索阿布卡则山区、秘鲁的维尔卡巴山谷、意大利的卡姆波蒂迈莱镇、日本的冲绳岛和希腊的锡米岛等,不是在两侧面临山谷和人迹罕至的乡野,就是在四面环海的岛屿。

2. 饮食习惯“四多两少”。四多,即素食多、蔬果多、粗粮多、鲜品多。两少,即口味少(油少、盐少、糖少)、食量少(食量不超过身体的需要,只吃八分饱)。迄今已被证实能有效延长动物寿命的唯一干预措施是使其长期保持轻度的饥饿状态。

3. 经常保持体力活动。长寿村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是,那里的人终年、终身保持着劳动的习惯。城市的百岁寿星同样有爱活动、肯运动的习惯。

4. 经常保持良好的心态。有人专门分析了长寿者一生的经历,发现他们并不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比其他人坎坷少。其实,他们与其他人的最大区别在于性格稳定,善处人生遭遇。

良好政治生态环境 第12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教学氛围;情感教学

课堂气氛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创设的一种教学氛围, 是抓好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课堂气氛既可表现为健康活泼, 生动有趣, 也可表现为呆板凝滞, 郁闷低沉。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毫不例外地受到它的影响。如何才能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呢?

一、注重语言艺术, 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多为抽象的、理性的概括, 与其他学科相比缺乏直观性和能动性, 学生就很难产生直观的认识, 这也是思想政治教学课堂所具有的普遍特性。这就要求教师更要注重语言艺术, 教学用语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 教师的语言要力求做到直观、简练、生动、形象, 具有科学性和逻辑性;学会运用风趣、幽默、机智的语言去吸引学生, 以自然的具有亲和力的教态和柔和的语言、丰富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创设出宽松的和谐的课堂气氛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更好地接受和理解所学的知识。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知识的渴望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能否达到最佳的效果, 关键的问题是看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引起学生较大的兴趣。对于内容比较抽象、枯燥的思想政治而言, 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教学氛围尤为重要。通过创设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 使学生融入教学情境, 融入课堂, 使他们能主动地质疑、析疑、大胆地猜想, 引导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探求知识的过程, 以调动起学生饱满的学生热情、求知的渴望, 激发他们的情感, 启迪智慧, 使学生的情感、智力、品德、素质在宽松融洽的气氛中得到促进和发展。

(1) 再现生活, 融入表演场景, 创设互动教学的氛围。在教学中我们围绕教学目标, 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场景, 并针对学生思维的疑点、难点设计问题,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发动学生充分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小故事, 让学生自己设计, 自己表演, 从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在学习《我和父母》这一课时, 我让学生回想自己曾经历过的家庭冲突, 然后设计成小品表演, 并思考:“当时是怎么解决的?”“现在我们学了这一课后又该怎样解决?”同学们积极性很高。一同学把自己因考试不理想而被父母责骂的事作为素材, 还有同学把自己第一次做饭做糊了而被父母埋怨的事表演出来。在小品表演中, 演家长的一方越训越生气, 演孩子的一方越辩越委屈, 都明白了争执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课后有的同学表示:“如果我当时认真聆听, 虚心接受批评, 冲突就不会发生了。”

(2) 利用教学图片、漫画, 创设直观课堂教学的氛围。利用教学图片或漫画的可欣赏性, 能激发学习兴趣。教学图片或漫画的可读性, 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直观化, 使欣赏印象深刻。在学习《我和父母》这一课时, 利用“妈妈的手套”和“考场”两幅漫画让同学们感知父母无私的爱, 接着又播放《烛光里的妈妈》这首歌曲, 来烘托课堂教学气氛。

(3) 以多媒体为手段, 创设身临其境而又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在讲八年级《胸怀天下》一课的第三框题《放眼世界》时, 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世界各国的文化习俗和风土人情, 并配以优美动听的解说, 让学生在欣赏中, 犹如身临其境, 乐而忘返感觉, 使学生们感受到了不同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正因为有了这些形形色色、林林总总的文化, 把大千世界装扮成一个百花盛开的大花园。有了这样情境氛围, 学生们既掌握了知识, 又愉悦心灵。

(4) 通过播放歌曲、音乐, 创设渲染的课堂教学的氛围。歌曲、音乐以其特有感人的节奏和旋律, 易于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能引起学生深远的记忆和联想, 令人心驰神往。如在学习《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时, 播放一曲《春天的故事》。充满感情的旋律, 既引发了学生们对一代伟人邓小平的无比怀念和崇敬之情, 又对祖国的改革开放成就无限赞叹。

(5) 引入时政“热点”“焦点”新闻, 创设新鲜的课堂教学氛围。心理学家研究显示, 新颖、奇特的对象会使人脑神经系统兴奋, 激发强烈的注意力。将新信息、新知识引入课堂, 既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使学生及时了解国内外发生的大事, 又可以让思想政治课贴近生活, 产生极强的吸引力, 从而更具说服力。教学中巧妙地运用时政“热点”“焦点”, 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 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在讲《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时引入震惊全国的“三鹿奶粉事件”、震惊世界的“神舟七号”发射成功;在讲《共建美好和谐社会》中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时, 就举我们刚刚结束的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 我们见证了各国健儿的出色表现, 精彩纷呈的竞技表演、屡破世界记录的辉煌传奇。北京奥运会还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那就是奥运史上前所未有的170万名志愿者以及志愿者精神。

(6)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创设更加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尊重自己的学生, 与他们平等相处, 以自己的真情感染他们, 加强与他们的合作与交流, 并且在处理与他们的关系时要注意公平公正, 不能偏爱某个学生, 更不能冷落某些学生。使他们都有被重视、尊重的感觉, 以树立他们的信心。良好的师生关系, 宽松的和谐的课堂氛围可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材。

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下, 更应该注重良好课堂气氛的形成, 教学不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 重要的是能够一起分享、理解。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质疑, 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在教师的指导下, 让学生以发现者的心态去探索、求新, 去寻觅独创性的答案, 创造一种“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的新环境。

(深圳市福田区翰林学校)

摘要: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下, 良好课堂氛围的形成, 是保证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条件, 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不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 重要的是能够一起分享、理解。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质疑, 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在教师的指导下, 让学生以发现者的心态去探索、求新, 去寻觅独创性的答案。

上一篇:水电站建设期安全生产下一篇:高职动漫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