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制作和制作技术

2024-06-07

节目制作和制作技术(精选12篇)

节目制作和制作技术 第1篇

1. 电视节目的制作技术在当前主要有三种方式

1.1 ENG方式

ENG, 即“电子新闻采集” (Electronic News Gathering) 。这种方式, 是人们经常采用的, 指的是:使用便携式的摄像、录像设备, 来制作电视新闻。最简单的设备就是一台摄像机和一条编辑线。在ENG制作方式中, 一般使用便携式摄录机, 需要时再加上一名记者就可以构成一个流动新闻采访组, 可以方便灵活地深入街头巷尾、村庄山区进行实地拍摄采访。

1.2 EFP方式

EFP, 即电子现场制作 (Electronic Field Production) 。它是以一整套设备连结为一个拍摄和编辑系统, 进行现场拍摄和现场编辑的节目制作方式。它必须具备的技术条件是一整套设备系统, 包括两台以上的摄像机, 一台以上的视频信号 (图像) 切换台, 一个音响操作台、一套字幕叠加系统及其它辅助设备 (灯光、话筒、录像机运载工具等) 。利用EFP方式, 可以在大型活动现场制作电视节目, 进行现场直播或录播。如果电视节目是同时播出, 我们称之为现场直播;如果电视节目是在录制后, 进行剪辑播出, 我们称之为现场录像、实况转播。

不论是现场直播还是现场录像, 摄录过程与活动现场发展同步进行, 因此, 现场感特别强烈。这是EFP方式最突出的优点。因此, EFP也可称“即时制作方式”, 它是一种最具有电视特点、最能发挥电视独特优势的制作方式, 因此, 每一个成熟的电视台都将EFP制作视为必须具备的能力, 广泛应用于文艺、专题、体育等类节目的制作。

1.3 ESP方式

ESP, 即“电子演播室制作” (Electronic studio Production) 。电子演播室制作, 主要是指在演播室里录像制作。

演播室在设计和建造时要充分考虑到节目录制、播出的技术要求:具有高保真的音响效果;完备的灯光照明系统和自动化调光系统;布景中心;录制设备和控制设备等。使用质量最好的固定式摄像系统如高清晰度、数字化的广播级摄像系统, 摄像机的体积和重量不受某些条件的限制, 并可架设于有移动轮的液压支撑设备上, 使摄像机的操作移动平稳可靠;应用特技功能较多的高级多功能型特技切换系统等等。因此, ESP制作方式技术质量高、特技手段丰富, 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制作方式。

2. 电视节目的制作流程

电视节目的前期制作和后期制作是一个相互衔接的系统程序, 一般有一个大体的流程。首先由进行电视节目的策划和编导们确定制作节目的主题和主要内容, 并且在时间和环境、以及资金等条件的允许下, 最好能拿出目标制作节目的的文字剧本和分镜头的具体拍摄计划, 先进行前期素材拍摄, 在素材拍摄要注意三个方面问题:

(1) 前期音视频拍摄录制主要设备是由CCD、COMS为成像装置的数字摄像机, 数字摄像机一般情况下有广播级、专业级、家用级三种设备。广播层级摄像机所拍出来图像, 色彩还原度以及质量都很高, 唯一的缺点就是价格比较昂贵, 比较适合大型的电视台和节目制作公司。专业级摄像机所拍摄出来的图像质量略低于广播级的设备, 主要用于小型电视台新闻的制作以及工厂、医疗、学校等。家用级设备的像素比较低, 价格适中, 而且方便。主要适合家庭使用。

(2) 在摄像机准备好以后, 后面就是拍摄过程中的摄像技术准备, 这个过程中, 首先要熟悉自己手中摄像机, 熟悉和掌握数字摄像机的具体使用方法, 要求画面稳定并保持水平, 防止倾斜、颠倒;取景、调焦、曝光要准确;在拍摄运动画面不能忽快忽慢, 应当匀速进行, 镜头的起、落幅不能太快, 中间必须保持速度均匀;做到焦点清晰, 这样才能保持画面主体清晰。

(3) 音频素材收集

大家都知道在电视节目的制作中, 除了视频素材还有音频素材, 这两个因素是电视节目制作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在音频录制之前一定要认真检查自己的设备是否能正常运行, 确保话筒能正常使用, 本人觉得在素材采集之前有必要先进行尝试性的音频录制, 并回放检查;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录制同期声的时候一定要留足够的素材, 以保证后期制作时有选择的余地。

素材拍摄完毕之后, 将所采集的素材上载到非线性编辑系统, 通过视频、音频、字幕、特技等多种元素的叠加, 将节目按播放需要的格式进行合成输出, 通过数字有线电视、网络等不同的播出手段, 最后还原成光信号让观众欣赏, 这就是电视节目制作的整个流程了。

摘要:一般意义上的电视节目的制作技术可分为前期技术制作和后期技术制作。以下本文将从多年来的工作实践和对电视技术认识出发, 对我国目前电视台的节目制作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电视,节目制作,技术,流程

参考文献

[1][美]赫伯特·泽特尔.电视制作手册[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3.

广播电台制作播出网络技术和 第2篇

摘要:本文介绍广播电台制作播出网络结构,网络技术和网络功能特点。结合目前广播数字化实际,探讨广播网络化技术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广播制播网技术,网络化技术,发展趋势

◎ 人民广播电台

1.引言

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给广播电台技术建设带来了巨大变革。从节目录制、编排 存储到播出等功能的实现形式由过去单工设备、人工衔接的模式.发展到现在由相对独立的广播制作播出网的网络化模式来替代.从而促进了广播节目质量的提高.改善了广播节目的制作方式和工艺加强了广播节目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提高了广播节目制作的效率和播出安全的可靠性。

目前.正处在数字化 信息化、网络化不断深化.各种技术相互不断渗透与融合的新时期,为广播电台建设高质量的制作播出网(简称制播网)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根据统计,全国市级以上广播电台都建设和安装了网络化音频工作站系统。广电总局也于2007年2月6日审定通过了《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2006)》.值此.深入探讨广播电台制作播出网的构建、功能实现方式以及网络化发展趋势.对于广播电台的事业建设和发展十分必要。下面以一种较为实用的广播电台制作播出网络为例.阐述制作播出网络的结构 主要技术和网络特点。并结合目前广播数字化发展实际.探讨网络化发展趋势。

2.广播电台制作播出网主要技术

广播电台制作播出网是以音频工作站为主体,完成多渠道音源采集、节目编辑制作、节目播出申请、播出内容审核、节目编排,多形式节目播出 资料管理以及过程监控等一系列业务活动的网络。

2.1制播网络系统构建

广播电台制作播出网的系统构建主要涉及网络 服务器、存储、终端和系统管理与应用,【1)网络链接普遍采用以太网技术构建,应用IP/CIP协议管理。远距离以千兆光纤为主干,同时采用光纤布线到楼层.百兆光纤或超五类线上桌面的计算机以太网。其中主干网交 远换机采用负载均衡、全冗余主备方式,以保证高可靠性。

(2)网络结构制作播出网由播出服务器、备份服务器、和工作站等构成。对于主要直接参与节目制作、播出的重要服务器一般都采用群集方式进行冗余备份。服务器操作系统一般采用WINDOWS系统,以域的方式对广播制播网进行管理和监控。

(3)网络的主要功能:广播制播网以音频工作站为主体,涵盖整个广播内容生产业务流程,是节目生产且安全级别较高的主要功能网。可完成多渠道音源采集、节目编辑制作、节目播出申请、播出内容审核、播出单编排、多形式节目播出、1

资料管理及过程监控等一系列业务生产活动。采用安全的技术手段和其他功能网互联互通.有效整合台网资源,拓展广播制播网自身的业务范围。

(4)终端设备:制作工作站、编审工作站、播出工作站及其他一些管理工作站.通过它们完成广播电台节目生产的整个流程。它们将本地系统相结合.并配备网络检测手段.以形成安全的应用操作环境.既能方便用户对应用系统各功能的操作.同时又能保证制作播出网的系统安全。

2.2制播网络技术

广播电台制作播出网络所涉及的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系统功能的设计,另一方面是设备的合理使用。下面主要从系统功能的设计方面进行探讨。

(1)节目源的存储技术

节目存储方式:制作播出网普遍采用在线、近线、离线方式实现数字内容的存储。在线存储方式一般使用磁盘阵列柜作为存储设备.即资料服务器,主要存储频繁访问的数字内容。近线存储方式一般使用磁带机、光盘塔等作为存储设备,主要存储较少访问的数字内容。离线存储方式一般使用磁带、光盘等媒介.主要存储很少访问的数字内容。节目源存储技术:广播制播网使用的磁盘阵列按照存放内容安全级别的高低,采用不同级别的RAID技术进行数据存储。对直接参与播出的音频文件的保存,一般采用RAID10方式。对于素材资料等需要长期保存的音频文件 一般采用RAID5方式. 同时再配以冗余存储系统进行数据保存.以保证素材资料的安全。节目源版权保护技术:对数字音频信号嵌入数字水印技术,保证被嵌入的信息能保持可被读出.而且即使经过诸如MP3压缩/解压过程或模拟传输过程等处理后仍然可读。加密的地址数据包含在数字音频节目之中.既不会丢失,也不会轻易地被破译。

(2)信源采录技术

实现数字、模拟或文件等格式广播素材的采集。信源采录通过电信、光缆、卫星、移动通信网、互联网等多种途径,采访机、多轨录音机、机顶盒、CD、MD、FLASH MEMORY等多种设备和媒介实现素材的采集。多样化的采集途径和多类别的采集设备拓展了信源采录的范围。数字音频格式采用W AV、MP3居多。

(3)节目制编技术

实现对广播素材的录音、剪辑、特效、合成等节目制作。节目制编是播出前的重要环节,利用各种音频工作站上的编辑软件对节目素材进行剪辑,也可使用特效进行处理,最终合成为节目音频文件,完成节目的编辑制作,编好地址信息条后存入音频服务器里。节目播出前,需将制作完成的节目提交播出申请,经栏目监制者对节目进行内容和质量审核后,编入播出节目单或即点即播单(JINGLE单),以便节目播出时调用。

(4)播出分发技术

节目的播出:可分为录播和直播,其形式有定时播出、链接播出和手动播出。定时播出是指,播出工作站在指定时间自动播放播出单上的节目,这种播出方式一般用于录播节目和直播时的频率呼号、报时语、片头、广告等节目。链接播出是指,两个节目之间的自动连续播出,一般用于批量节目的顺延播出。手动播出是

指,主持人手动点击播出节目单或即点即播单(JINGLE单)上的节目,一般用于直播节目。由此来配置设备、设计系统。节目的分发技术:播出分发是以音频服务器为核心,利用数据库技术进行管理,通过计算机网络传输播出节目和管理控制信息,实现广播电台节目的播出及分发。

(5)音频节目传输技术

格式转换:通过网内各类格式转换设备,可实现从单一模拟或数字音频到网内多路数字音频流问的双向转换。还可实现模拟音频、数字音频的双向转换和分配。数字音频格式采用WAV、MP3、居多,便于剪辑、储存、管理和传输等。交换调配:交换调配是播控传输最基本的功能,通过播控控制面板或终端控制软件,可便捷地把任何音频输入信号切换到任何指定的输出通道,实现在机房间、设备间信号路由的调配。音频处理:音频处理是音频信号传输的核心,此功能基于播控网各类设备的DSP(数字处理)芯片,完成对播控传输网内任意一路或多路音频信号的处理,包括合成、均衡、限幅、增益控制等功能。信号传输:播控传输网内多路数字音频流传数,近距离采用五类线传输,远距离发送或接收通过光纤传输,通过网络交换机实现多节点的双向多路传输。监测控制:实现播控传输网内信号及设备状态的监测和控制,通过采集播控网内各类状态信息,完成对系统的监测。监测控制以软件或者硬件的方式,根据相关要求对设备进行系统配置或对设备进行指定操作。

(6)网络系统的容灾技术

音频服务器采用多块scsI硬盘,构成RAID-5级阵列,资料库备份,传输网组成闭环型结构等。异地备份远程容灾,例如.将备份音频服务器放在发射台机房等。

2.3制播网络功能特点

(1)安全可靠:安全播出是广播电台的生命线,广播制播网承担了广播电台节目制作、播出的重要任务。应具备极高的安全性、可靠性,同时应具有完善的应急预案。

(2)实时高效:实时性是广播节目制作和播出的特点,广播制播网在多个方面提供了大量技术手段,以满足广播节目(特别是新闻类节目)实时高效的要求。如现场直播、主持人主持节目等。

(3)运行可控运行可控是对网内生产业务的运行状态、异态故障等过程进行监测、分析、控制,是实现广播制作播出安全的必要条件。

(4)资源共享:音频资料是广播电台业务生产的重要资源.通过音频服务器和资料库节目管理工作站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共享,提高了资源的使用率,有利于挖掘素材的利用和节目生产的潜力。

(5)并发处理:采用了千兆以太网的联结方式,保证了广播的共享要求网络及服务器等设备具有较高的并发处理能力,以满足不同用户对资源的同时访问和使用。

(6)流程化操作:广播制播网贯穿了素材采集、节目制作、播出申请、质量审核、节目编排、节目播出、资料管理等的全过程,是由多个环节构成,多个岗位协同实现的流程化操作。另外,编制工作层次清晰、上下游分工明确的流程化操作警示程序,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责任明确。

3网络化发展趋势

广播制播网可采用安全技术手段与其他功能网实现互联互通,有效整合资源,拓展广播制播业务范围。这仅仅是制播网络化的雏形。随着信息产业技术和数字广播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制播形式的不断创新,未来广播电台将突破传统的模式,呈现出适应内容信息化、服务现代化、发布多元化的技术发展趋势。

3.1 内容信息化技术发展趋势

为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需要,广播电台将大力发展信息化、标准化、个性化的数字内容,建立从信息采集、内容生产、资源共享到分发服务的数字内容产业链技术系统。

(1)逐步发展数据、图片,视频等全方位的多媒体技术。根据市场需求,向受众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内容服务,实现广播电台业务的多元化发展。

(2)建立高效率的资源使用机制的技术保障系统。对内容资源进行集中管理、高效利用内容资源,避免内容资源的重复生产无为丢失,确保内容资源的保值升值。

(3)积极推进信息化管理的技术建设。实现市场预测、内容设计、资源整合、技术实现、内容生产、过程监控、内容交易和发布的全信息化处理.构建和完善各类业务管理和决策的全流程信息化管理系统。

3.2发布多元化技术发展趋势

传统广播的发布主要通过地面调幅、调频广播实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广播的发布渠道日趋多元化.广播电台网络化建设应与这种变化相适应。广播可发展的发布渠道主要包括:

(1)数字地面广播:是指以数字调制的方式.通过地面覆盖手段发送和传播数字内容的广播方式。广电总局已颁布了我国的数字地面广播标准。它具有频率利用率高.抗干扰性强.可高速移动接收等诸多优越性。借助数字编码、调制技术.数字地面广播除了可以承载音频.还可承载数据、图片及视频,拓展了广播的业务空间。

(2)数字卫星广播:是指通过卫星传输数字内容的广播方式。卫星通信具有传输距离远、传输容量大、覆盖区域广、不受地理障碍限制、传输质量好等优点,是现代通信的重要手段。我国幅员辽阔,借助卫星广播.可以有效地提高广播信号的覆盖面。

(3)有线数字音频广播:是指通过有线网络传输数字音频的广播方式。随着数字有线网络的普及和发展.有线数字音频广播将成为室内获取高质量数字音频广播内容的有效途径。

(4)互联网广播:是指利用流媒体等技术在互联网上提供数字内容服务的广播方式。互联网应用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的生活、工作等许多方面,是人们获取各类信

息的重要途径。广播电台可以利用互联网.用音频、数据、图片、视频等形式,提供个性化、大众化、互动化的内容服务。

(5)移动通信网广播:是指借助移动通信网络传输内容服务的广播方式。随着3G、W imax(World InteroperabiIity for Microwave Access即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等新型移动数字技术的成熟和普及.各种广播多媒体数据可以通过移动通信网络进行传输、覆盖和实时点播业务。

4结束语

生物反应堆及其制作方法和使用技术 第3篇

一、生物反应堆的概念

生物反应堆又称缓释富氧秸秆发酵技术、暖床技术等,它是在一定的温度、湿度及空气流通的条件下,通过有益微生物(有机物料腐熟剂)的作用,把农作物秸秆、牛粪等有机物料转化成优质的有机肥料,同时释放出热量及二氧化碳气体的生物反应过程。生物反应堆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地温,增加棚内二氧化碳浓度,防治土传病害,进而使棚内种植的蔬菜产量增加,品质改善,经济效益提高。

二、生物反应堆的使用效果

1. 对棚内环境产生影响。一是发酵释放热量,提高地温。一般提高1~3℃,有的能提高7~8℃。二是提高棚内二氧化碳浓度。生物反应堆使用6~8个月,二氧化碳浓度提高3~4倍,为蔬菜进行光合作用、生产有机物提供了原料。三是给土壤接种了大量的有益菌,并扩大繁殖,促进土壤腐殖质的矿化,增加土壤营养含量。检测结果显示,有机质提高0.29个百分点,有效氮、有效磷和有效钾分别提高61.5%、135.5%和402.7%。

2. 对蔬菜生长及产量产生影响。一是促进生长。使用生物反应堆的蔬菜根系发达,植株生长繁茂,叶片肥大,叶色浓绿。如黄瓜秧(茎)节数达49~51节,比对照30节提高63.3%~70%,花打顶现象明显减少。二是提早成熟。如大棚香瓜提早上市15天。三是防治土传病害特别是根结线虫病效果好。防效一般达90%以上,解决了长期困扰大棚蔬菜生产的技术难题。四是增加产量,改善品质。检测结果显示,黄瓜、番茄和香瓜均增产30%以上,有的大棚增产50%以上,且品质好,能卖出好价钱。

三、生物反应堆的制作方法及使用技术

生物反应堆制作分为内置式和外置式两种。前者是把有机物料埋在土壤里,后者是把有机物料架在地面上。本文仅介绍生物反应堆内置式的制作及使用技术。

1. 备料。1亩大棚需要玉米秸2500千克,辅料麦麸或米糠80~100千克,有机物料腐熟剂的数量按使用菌剂种类的说明书确定,如使用酵素菌每亩需用8~10千克。

2. 挖沟。顺种植行挖沟,沟宽65~80厘米,深20~25厘米,长度根据地形及作物田垄的长短确定。挖出的土放在沟旁,留作还原用。

3. 菌种扩繁。把有机物料腐熟剂(如酵素菌8~10千克)与麦麸(80~100千克)混合、干拌、掺混均匀,而后喷清洁的水(不含清毒剂),使混合物手握能成团且手指缝间有水而不下滴(含水量达60%左右),即说明菌种混合物湿度恰到好处。接着在棚内将菌种混合物堆积成馒头形,上面覆盖麻袋片,以保温、保湿、遮挡阳光,促其发酵。经过24~48小时即发酵结束。如发酵期间温度达45℃以上时,可翻堆1次。发酵好的菌种混合物,用于给填在沟内的玉米秸接菌。

4. 填料、接菌。往挖好的沟内先填玉米秸,而后撒1层酵素菌混合物,再铺1层玉米秸,再撒1层酵母菌混合物,依此类推,放2~3层,直至把沟填满,轻拍均匀后覆土25~30厘米厚(略高于地面,下沉后与地面持平),踩实。

5. 浇水调湿,做畦覆膜。在沟内填料、接菌和覆土后,进行浇水。浇水在使土壤含水量增加的同时,也使玉米秸湿润了,这样可为秸秆发酵创造良好的条件。浇水后晾地1周,即可做畦覆膜。

6. 扎孔通气,促其发酵。栽苗后,在两棵苗之间,用圆木棒扎孔(可扎透玉米秸)。扎孔的作用是排放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使空气及氧气能进入反应堆进行气体交换,保持持续发酵。

四、应注意的问题

1. 应照常施肥。使用生物反应堆后,棚内二氧化碳气体浓度大幅度提高,玉米秸也转化成优质的有机肥料,但其氮磷钾总含量只有4%左右。有的有机物料腐熟剂生产公司介绍说,可以减施化肥量50%以上,甚至可以“以秸秆替代化肥”,这是不可能的。生物反应堆虽然有机肥料营养成分齐全,肥效持久,但毕竟其营养含量低,肥力不足,因此,应照常施肥,特别是使用生物反应堆的第一年,不可大量减施化肥,以免给生产造成损失。

2. 注意防治病虫害。生产实践表明,生物反应堆防治土传病害特别是根结线虫病效果特别好,因此使用生物反应堆后即可控制根结线虫病为害,但是,对其他气传病害,如黄瓜霜霉病、番茄晚疫病等并没有直接的杀虫灭病作用,而是通过作物强身健体“增加一些防治效果”。有的公司介绍,该技术可以“以植物疫苗替代农药”,这是不可能的,因为生物反应堆不产生“疫苗”,所以必须及时用药防治气传病害。

浅谈数字电视节目制作技术和发展 第4篇

关键词:电视节目制作,数字化,网络化,高清化

由于计算机、微电子、信息处理、通信以及激光等技术的迅速发展, 伴随着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集图像与声音处理于一体的多媒体技术开始越来越广泛参与到电视节目制作的各个方面。数字化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的广泛应用, 不仅使得电视图像和声音质量达到了以往模拟设备和模拟技术难以达到的高指标;同时它也改变了传统电视节目制作的生产方式, 给电视节目制作带来了全新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它给电视节目创作思想带来了全新的理念。

一、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的现状

1. 努力提高节目制播效率

新闻、制作、数字内容管理、播出等单个业务板块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出现了“大新闻”、“大媒资”、“大播出”、“制作群”、“演播群”的概念, 实现资源整合和流程再造, 通过大规模、集约化的网络模式提供低成本的节目制作能力, 通过流水线式生产作业提高节目制播效率。

2. 全台网建设成为新的热点

电视台多个业务板块间如果不进行互联互通, 就难以实现节目资源在全台范围内的共享, 难以提高节目制播能力, 严重削弱了网络化的优势。在此背景下, 全台网络化节目制播体系的建设和应用逐步成为趋势。目前已经有相当数量的电视台通过整合或新建, 完成了全台业务一体化网络系统的建设, 省级电视台大多通过全新规划建设或旧网整合改造, 实现了两个以上异构业务板块的互联互通, 有效解决了台内信息孤岛问题。

3. 各台更加重视节目生产管理系统的建设

面对激烈竞争的局面, 电视台必须引进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 降低成本, 提高效率。节目生产管理系统以网络化节目生产流程为核心, 强调的是信息化对网络化生产流程的支持, 重点关注的是整个网络化节目生产体系的控制以及资源组织分配的合理性。

此外, 随着高清技术的成熟、高清设备的降价以及北京奥运高清转播的推动, 省级以上电视台新建的转播车、演播室大量采用高清系统, 一些电视台还采购了高清后期编辑设备, 并着手高清制作网络的建设。

二、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的发展展望

科学技术进步的车轮滚滚向前, 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的发展也不会停下。随着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以及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在广电领域不断的推广应用, 电视节目制作技术也进入新的跨越发展期, 总的来说有以下一些发展趋势:

1. 全台网建设继续成为台内网络化的发展方向

数字化的节目载体和网络化的制作环境将极大地改变现有的节目生产方式, 计算机网络化的节目制作手段、数字化的节目载体形式以及信息化的流程管理, 将取代原来业务形态, 成为主流。已经建成全台网的将进一步优化台内网络化制播环境, 进一步实现全台的内容资源整合、业务流程再造、管控模式适配、使用模式创新和商业模式拓展。

2. 向高清和立体声节目制作方向发展

高清电视是广播电视技术进步的必然趋势, 随着技术的发展、高清电视制作能力的提升、传输通道的扩展、存储成本的降低、终端消费市场的成熟, 我国发展高清电视的时机与基础条件已经具备。2009年9月28日, 央视一套、北京卫视等九个高标清同播频道开播, 国庆60周年阅兵式也通过高清直播。可以预见, 高清节目将很快走入千家万户, 电视台节目制作也将向高清和立体声节目制作方向发展。为此, 总局已经设立项目, 对高标清同播的工艺流程、技术策略进行研究。

3. 向多媒介业务融合方向发展

随着数字、网络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网络电视、IP电视、手机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等新媒体已经兴起, 成为广电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电视节目生产及管理方式很难匹配新媒体市场这种海量生产、海量内容管理、高时效发布的内容生产处理需求。因此要求根据新媒体的业务特点, 建立多媒体业态的节目生产架构, 面向多终端、多媒体进行内容采集、生产、集成、管理、发布, 从而提升集团化和跨媒体背景下的舆论引导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进入多媒体整合传播、整合营销的全媒体时代。

4. 向通过广域网实现台际联网发展

全球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正在呈现一种总体发展趋势, 就是媒体跨平台化、产业多样化以及不断产生新的媒体形式和产业形式。随着电视台产业链的延伸, 随着三网融合进程的推进, 台与台、台与网、台与其他运营商之间的资源和业务交互越来越多, 台内节目生产也必然向通过广域网实现台际联网发展, 实现分布式资源共享、远程协同节目制作、跨地域节目交易发布。

三、结束语

数字化电视节目制作技术已经进入电视节目制作的各个领域, 在一定程度上正在改变着电视节目的艺术形态和生产方式。因为电视节目制作技术是电视节目艺术的表现手设, 它的发展为电视艺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表现空间。目前, 只有使电视节目制作人员在掌握了数字化的制作手段并在了解节目艺术表现作用的基础上, 才能够开拓新思路、掌握新技术、使用新手法、产生新样式, 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电视节目产品。■

参考文献

[1]刘宁生:《数字电视节目制作与播控技术》,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年8月

节目制作和制作技术 第5篇

(1)、申报人员请登陆河南职称网点击“软件下载”,进入后免费下载“个人版”安装程序,使用“个人版”录入本人信息(注意:在“个人版”中选取“录入其他评价信息”,录入本人信息时,取得资格方式一栏,选取“初聘”;;“主管单位”里的“代码”项输入“11304”,“名称”项输入“许昌市”;“工作单位”里的“代码”项输入“11304178”,“名称”项输入“许昌开普电气研究院”);

(2)将个人信息和要求准确无误逐项录入完后保存,然后点击“返回”按钮返回“个人版”主界面;

(3)在“个人版”主界面点击“上报申报信息”生成“*.txt”文档保存到U盘(*为申报人姓名);点击“打印评审简表”按钮打印出《河南省初聘专业技术职务呈报表》一式三份(A4纸双面打印)。

节目制作和制作技术 第6篇

[关键词]教玩具;自制

幼儿园由于诸多原因要求教师注重玩教具的自制,自制玩教具对幼儿园办学水平、教学质量、促进幼儿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提倡创新教育的今天,自制玩教具的作用也有待更进一步的提升。但在幼儿园教师教玩具制作也存在这一定的问题。

一、自制玩教具存在的问题

首先,现如今幼儿园自制玩具活动有普遍性,要追求自制玩具的多种教育功能。一物所承载的功能过多,结果导致内容不吸引幼儿,不是幼儿的兴趣点;而且操作难度太高,不适合幼儿,种种原因都使幼儿排斥教师自制的玩教具。

其次,自制玩教具是教师和幼儿共同发挥智慧去创造一个合适教学和娱乐的玩教具。单纯的模仿成品玩具并不能适用于幼儿园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没有做到切实服务于幼儿园开展游戏活动和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和弥补市场上商业玩具的不足。

再次,幼儿园自制玩教具小学化。自制玩教具过于死板,没有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不适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和生理年龄。

第四,由于幼儿园有限的资金难以改变玩具数量不足的状况,所以用废旧物品来弥补幼儿园游戏材料不足,但这些废旧物品大多有残留物和细菌,没有经过严格消毒处理。而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身体抵抗能力较差,这时细菌就开始肆虐,一些传染病在幼儿园出现的频率也就很高。

最后,幼儿园在自制玩教具时,应避免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假如教师为了参加评比自制玩具全由教师包办代替,不仅不能满足幼儿的操作需要,还会占用教师大量的业余时间。

二、自制玩教具的设计原则

1.教育性。教师可以通过自制玩教具可以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这样有益于幼儿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教师在制作前要根据课程教材考虑自制玩教具适宜的“用途”,把“做”和“用”相结合才能发挥自制教玩具的真实价值。

2.科学性。教师在设计构思自制玩教具时,应注意知识,概念与原理的正确性。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水平。这样设计出的自制玩教具才会科学合理,适合幼儿的成长与发展。

3.趣味性。学习的第一步是兴趣,这要求自制玩教具要符合幼儿的审美情趣,來源于幼儿的生活,能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这样幼儿才能积极配合,有助于教学过程的进展。

4.创新性。自制教玩具是为了弥补成品玩具的不足而设计的,单纯的模仿只会让自制玩教具变成一种摆设。那就要求自制玩教具构思要新颖,外形要独特,这样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和创造。

5.简易性。教师就应注意就地取材,成本低廉。以最低的成本制作成最适合教学的玩教具。而且制作方法应简单,不能浪费过多的精力,这样也会耽误其他的正常工作。至于使用方面,应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制作方便、可操作的实用性玩教具。

6.安全性。由于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与教玩具接触机会很多,可能会使幼儿受到伤害,还可能成为传播疾病的媒介。所以一定要符合安全标准和卫生要求。

三、自制玩教具的基本方法

自制玩教具最重要的就是选材,那就要求教师有充分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生活中的“废垃圾”变成人见人爱的玩教具。选材虽然重要,但是堆了好多材料后,教师就应区分这些收集的材料,并分类,根据材料来研究制作的方法了。

1.自然类材料。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有许多,例如:沙土、水、树叶、果蔬皮、壳、树叶、树枝、花瓣、菜根等,教师可以根据它们各自的特性,稍加制作,就可以分别运用于不同的教学活动中了。例如:幼儿可以制作树叶书签;贝壳和石子上可以作画,也可以做粘贴的壁画;菜根也可以做成印章,既可以运用于教学,也可以适用于游戏活动中,都是很好的选择。

2.纸制品类材料。教师可以在生活中收集的纸盒、礼品包装盒、报纸、纸箱、纸质手提袋等。这也便于自制玩教具的制作和运用。例如:在语言领域,多选用图片类的玩教具,教师在自制过程中应做到尺寸适宜、形象逼真、色彩鲜艳。制作方法可以运用纸张来绘画,然后裁剪或粘贴等。图片类玩教具种类多样,根据页数分类分为:单幅单张和多幅连续两种。利用废旧的纸盒可以制作单幅单张的字卡,可以帮助幼儿学习单词和生字;也可以制作多幅连续的图片,这样适合幼儿进行故事欣赏、句型练习、对话练习、讲述复述等。这样既丰富了活动,也增加了教学和生活的趣味性。

3.布、线类材料。作为幼儿园搜集这类材料比较困难,但是教师可以留意搜集一些旧衣、旧床单、旧毛线、旧T恤、孩子的小白鞋等材料。教师可以运用这些素材,使各个教学领域的活动环节变得顺畅和有趣味性。例如:在社会领域教学时可能因为玩教具的缺乏,导致课堂教学难以理解,教师应自制一些符合教学题材的玩教具,就可以使抽象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教师可以利用布、线制作成玩偶类的玩教具。玩偶具有可爱、生动、操作性强的特点。这样可以是乏味的道理充满趣味性。

4.塑料类材料。生活中塑料制品比较容易搜集到,塑料杯、塑料瓶、塑料盆、筐篓、塑料袋等也比较常见。教师可以根据塑料的防水和可塑等特性,将其制作为具有特色的玩教具。例如:在科学领域教师利用自制的科学玩具,可以让幼儿在玩中感知身边的科学。例如:讲述空气这个抽象的名词,教师可以用铁丝、塑料瓶、细线、纸做的小鸟等,通过实验使幼儿了解空气的存在。

参考文献:

[1] 李季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出版社,2002,(4):58-112.

[2] 苏婷.让自制玩教具成为“常青树”[N].中国教育报,2004,(6).

[3] 鲍小如.徽州地区举办自制玩具展览[J].安徽教育,1980,(4):40-43.

[4] 谢宁.基于游戏共同体的幼儿园自制玩教具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9).

[5] 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3.

[6] 沈晓燕.幼儿园活动区自制玩学具及其效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5).

节目制作和制作技术 第7篇

如图1可以看到3D的市场占有率在持续增长, 部分电视台已经推出了3D频道;美国家用市场3D素材有很大增长, 今天的市场有24万蓝光播放器;每年上映的3D立体电影也在逐年递增, 估计国内的市场情况也是同样发展趋势。

二调机及同步问题

通过一些调查了解, 有些观众比较抗拒看3D节目, 觉得看久了会头晕, 眼睛也会疲劳, 针对此问题, 在这里简单地给大家说明一下3D拍摄的原理, 大家在下一次看3D电视头晕的时候就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了。

垂直校准误差:如果图像垂直方向没有调得很准, 看时间久就会很累, 看3D节目时觉得头晕, 就先把3D眼镜拿下来, 看看水平是不是一致, 再看看素材有没有问题;

Zoom匹配错误:当摄像机是在不同的焦距时, 它导致左右眼图像之间缩放/大小不匹配:缩放不匹配的图像无法在脑中整合, 变成扭曲/变形, 甚至无法被理解为3D图像;

焦点不匹配:当摄像机的焦点不匹配时, 一只眼睛会模糊。影像是不好的3D影像, 无法还原;

旋转误差:只有几个像素旋转误差, 会做成在整个Zoom范围的错误;

光圈误差:光圈会影响影像质量, 调到同样位置也不等于出来的结果完全一样, 这个误差可能五分钟不算什么, 看电影两个小时, 看足球3个小时之后, 大部分人就会觉得很不舒服;

视轴距太狭窄:视轴分离度到底要多少?3D为了图像结果调整视觉中心的距离, 如果调整得太接近, 左右眼看同样的东西就好像看平面一样, 一点感觉没有了, 如果看电影觉得没有什么立体感, 就把眼镜拿下来看, 感觉跟平面一样, 就是轴距调得太靠近了。如果两台摄像机位置调太开, 比较近的地方偏离度太强, 看起来也会头疼;

边缘犯规。如图2, 这是一个典型的过肩拍摄, 使用S3D拍摄技术, 前景对象在屏幕前面, 由于主题有部分靠近边缘, 两个眼睛看的话会不一致, 所以产生了一个浮动的画面和一个不完整的身体, 使整个影像没有意义。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修理边缘犯规。我们要重塑镜头, 不要把主题切掉, 让它整个在屏幕里。如图3所示, 这样就成为一个好的3D影像。

三常见的错误观念

要拍3D, 您所需要只是两个摄像头和一个3D架子;

3D摄像机系统必须 (或应该) 模仿人体生理。如果看3D有747飞机从屏幕里跑出来, 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可能有些人说拍这样的场面不合理, 不应该有飞机从屏幕里飞出来, 不管是否合理, 好看就可以接受;

所有3D拍摄时的错误都可以在后期修正回来。3D不应该把问题丢给后期制作, 后期本身是用来带创意的;

3D只是适合用来拍体育片和动作片。

四最新的3D技术

3ality公司最新的3D技术, 可以帮助提高生产和制作3D影像的效率。

1.IntelleCal

一个按键全自动调整;

自动匹配的图像大小;

对齐系统5轴——XYZ/Pitch/Yaw;

对齐整个变焦范围, 修复镜头反弹“Backlash”和镜头呼吸“lens breathing”;

如果需要, 完全可用的曲线, 可再由手动精确细调。

这个技术在五年前两台3D摄像机架起来要两天才能调准确, 去年该技术容许三到四个小时就可以调精确 (当然三到四个小时要很熟练的技术人员才能做到) 。这个技术还含有对误差的分析和对误差的修正, 五分钟就可以把整个过程做完。传统做法是有十个人做调整, 会有很大的花费。

2.IntelleCam

实时虚拟会聚和轴距控制助理;

管理会聚和轴距设置, 以保持你的深度预算;

一旦设置了参数, 系统会在拍摄过程中维持有效的几何结果, 让你的精力集中在创意上;

没有正面或负面的空间过度偏离的风险;

不是需要专人负责每台机位的会聚助理convergence puller;

在您建立的范围下专注做创意的工作。

3.IntelleMatte

实时真3D深度设计工具;

生成准确的深度结果, 供3D图形复合;

允许在拍摄时不用担心屏幕图形会因与球员互动而产生错误隐藏或错误屏蔽等情况;

允许调整屏幕深度, 但保持舒适有趣的场景和图像。

4.IntelleMatch

实时的S3D的自动化管理;

实时的重新对齐摄像机或源材料的错误;

维护深度预算参数;

输入坏的3D, 输出的好3D。

如要让一个场面有3D的深度感觉, 就是要包含如下几点的综合结果:

Perspective;

颜色;

隐藏判定Occlusion;

颜色渐变;

纹理渐变;

照明和阴影;

焦点;

已知的大小;

相对大小;

水平视差;

Vergence双目运动视觉补偿;

运动视差。

五3D支架的应用

1.3D支架的应用对3D节目的制作质量起到关键作用

如果摄像机和3D支架的调校操作不正确, 必将导致在现场的3D拍摄的制作时间发生延误, 同时后期制作也将面对严峻的问题。两台摄像机需要互相配对调整对齐, 即使在调整中只有很细微的差别, 生成的立体图像也会引起人眼的视觉疲劳, 而这些素材如果必须利用就需要通过昂贵的后期制作进行修复, 但是也许某些素材已经根本无法使用了。在这种情况下, 这些拍摄的镜头片段只能重新通过后期制作将2D图像转换成3D图像。可能导致类似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摄像机和镜头之间出现细微的差异或某种缺陷, 或者配对的镜头在变焦和聚焦时相对彼此不一致。

2.3D支架的应用在电视领域的重要意义

在电视制作应用中, 3D支架的调整比它在3D电影拍摄中面临更大的问题。电视制作要求很高的制作效率, 根据电视节目类型和场景的不同, 摄像机位经常会发生调整, 这时要做的就是在移动摄像机位后, 对拍摄机位上的3D支架进行重新调校。快节奏的节目制作使摄像机位总处于移动、增减的状态, 而3D支架的工作人员的调整工作时间有限, 3D支架调整发生错位的机会大大增加。同时电视制作往往只有很少的预算和时间再去投入到后期制作和图像修复。这样尽量减少花费在3D支架上的调整时间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它将影响节目制作的时间表和整体预算。

3.3ality ET系列3D支架

完全的模块化和通用性设计, ET系列提供8个轴的控制, 具备Over/Thru、SXS、Under/Thru和配置T-adapter的全部变形装配模式, 而且配件丰富, 适合多种镜头和摄像机的拍摄需求。3ality的ET支架在国内很多电视台的3D拍摄中应用, 如CCTV 3D春晚, 北京台3D春晚, 天津台3D节目、SMG 3D节目拍摄等, 如图4。

4.Helix&SIP 3D拍摄支架及3D处理器

Helix是3ality最新的支架, 是ET和TS的升级系列, 支持双摄像机同时的、电动水平间距、汇聚调整, 支持马达的FIZ (Focus, Iris, and Zoom) , 两个摄像机可以做到同步的FIZ、IA、CV (IA=Inter Axial, CV=Convergenc) , 3ality rig是唯一一款能够支持同步的zoom size match的支架系统;在数据参数方面支持3D&FIZ数据, 支持预算参数进行3D支架控制。其SIP 3D处理器支持实时控制, 如图5。

六与3ality共同努力

把一个节目变成3D不会让节目更精彩, 还是要看节目内容, 如果推出的素材本身的趣味不是很大, 观众看一会儿可能就不看了, 所以先要注意节目的内容, 之后再考虑其他方面需要进行怎样的改良。英国BskyB有大量3D播出的电视频道, 他们有三个高清车不断地拍摄新的素材, 现在用户已经足够运营了。但美国目前的状态不怎么好, 电视市场没有新的推动力, 以至于3D频道运营得不是很好。另外素材也不合规格, 好像脚指头碰到一下水就说会游泳, 其实他不会游泳。但现在中国的情况不一样, 国外有很多的参考经验, 可以参照一下, 不要犯同样的错误。3ality公司参与了很多电影里的拍摄与制作, 接触到拍摄3D会碰到什么样的问题, 怎么样调整3D素材, 已经见证过路是怎么走的了, 出现了什么错误, 他们非常期待跟国内合作, 可以提供专业的建议, 希望国内的合作伙伴能够走出新的路, 在美国有一句谚语是China time, 就是说步伐非常快的意思。

节目制作和制作技术 第8篇

(一) 从应用内容出发

电视节目的制作技术思维和视觉定位主要包含了对相关内容的剪辑和编排, 以录制好的内容为主要对象, 结合实际的播放需求, 对相关内容进行剪辑和编排, 以获得一定的节目效果。这样做是为了更好地摘选出适合观众观看的内容, 为今后节目的收视率打下良好基础。

(二) 从基本含义出发

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和技术定位, 不仅是对影像视频进行加工和处理, 同时还需要有相关的技术思维、视觉定位, 以此来体现更高水平的视频制作, 揭示某种深刻的内容。从这个角度不难发现, 节目的后期制作与节目制作人的水平有着密切关系。在进行电视后期制作时, 制作人要充分认识到自身思维发散的意义, 审视自己的创造思维在节目中的积极、实质性作用。制作人要有明确的工作目标, 要明确达到某种制作效果的要求, 从根本上打造优秀的节目效果。

二、电视节目后期制作技术思维和视觉定位的相关要求

(一) 人性化思维模式

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效果如何会直接影响到节目的播出效果, 所以重视节目后期制作的作用, 以人性化的角度去思考, 十分有必要。采用人性化的思维模式可以有效地提升观众对于节目的注意力。节目宣传的时候, 通过后期制作将一些本来没有关联的画面结合起来, 从后期制作人员的角度来精简排序, 制作出精良的宣传片, 这样可以得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好的宣传片可以有效地提升观众对节目的期待。不仅如此, 选择良好的角度、视角同样也可以为节目增加色彩。这需要后期人员准备许多步骤, 画面切换的时间、画面的顺序、信息的摘选和字幕的安排。在人性化工作思路下, 要切实贴合观众的需求, 增加节目的播出效果, 从而有效地达到提升收视率的作用。

过于人性化的思维模式也会带来一定的不利之处。例如, 一些节目在后期制作中一味地博取观众的眼球, 在宣传片上做太多手脚, 到了正片当中, 观众发现只是一个很无聊的故事, 那么观众就会有一定的失落感, 对节目越来越失望, 这样就会影响到节目的收视率。所以, 利用人性化的思维模式抓住观众的关注度, 首先要基于节目本身的内容, 通过后期来表达出不同的形式, 不要让节目的性质片面追求浮夸。节目制作要避免出现引导不良、消极思想的趋势, 一个良好的电视节目制作需要有这样的意识。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技术思维和视觉定位, 需要相关人员有较强的专业素养, 拥有较好的心理状态。后期人员既要有丰富的经验, 同时也要了解自身节目的特点, 对于人性化要有一套自身的理解。在人员管理上, 电视台的管理阶层要加大对人才的筛选, 不仅需要专业素质过硬的人员, 同时还需要其拥有一定的思维定位意识。在工作中, 要懂得和他人交流, 定期到外学习, 不断了解观众的需求。

电视节目日新月异, 节目与节目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激烈的竞争也会激发节目制作水平不断地提高。

(二) 合适的解说方法

电视节目在拍摄过程中会积累大量的素材, 这样在后期处理时, 就会有很多摘选的工作。后期制作人员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关作业。电视节目和文字不同, 它结合声音、文字、画面三种形式来表达。在一定单位时间内, 有太多的信息需要去传达。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 所以观众在观看节目时, 对节目的理解也有不同。一些特定镜头, 如果不加上一些解说, 观众无法理解其中的乐趣和内涵。所以在这个时候, 就需要后期制作人员加上自己的解说, 让观众便于去发现其中的奥妙。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 简单来说, 就是对视频、画面的编辑组合, 但是在细节上要加以一些描述性文字搭配。

(三) 提高创新思维

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在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中是必备的两大思维。电视节目想要获得较高的收视率, 需要有一定的逻辑思维来做支撑。电视节目制作的逻辑思维, 旨在让各个画面可以按照内在逻辑串联起来, 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脉络。让观众在这样的剪辑下, 可以轻松地看懂节目。尤其遇到一些比较难懂的镜头, 需要用逻辑思维的构造能力加强观众理解能力的构造。不能让观众在看完节目之后, 完全没有看懂节目的意思。所以, 逻辑思维虽然很刻板, 但是在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中十分有必要。这要求后期制作人有缜密的思维能力。将独立的镜头链接起来成为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 这是后期制作人必备的制作功底。在此基础之上, 制作人加上一定的创新思维, 为节目增添色彩, 就可以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 从工作内容上来说, 较为复杂, 任务繁重, 对一个工作人员的要求十分高, 但是如果想要制作出高质量的电视节目, 就需要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好的电视节目懂得埋下伏笔, 在满足观众审美的同时, 也可以给观众一定的思考空间。这就需要运用多重的思维模式对节目进行润色加工。

(四) 过硬的计算机编辑技术

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技术思维和视觉定位的实现, 主要还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所以说, 如果想在电视节目中获得较好的后期质量, 就需要认识到计算机编辑技术的重要性。要不断加强自身队伍的后期制作能力的训练, 注重提升计算机编辑的水平与能力。提升节目剪辑的逻辑思维与创造思维。电视节目可以有较强的发散性, 它在有一定独立性的同时, 还要拥有关联性。需要不同内容之间相互做支撑, 从而让观众有想要了解和认知的愿望。在后期制作的过程中。制作人要结合具体的电视节目, 让节目的链接深入不同内涵, 并给予恰当的暗示给观众。让观众获得某种共鸣之后, 达到愉悦观众的播出效果。

三、结语

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技术思维和视觉定位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 它需要制作人有较为活跃创作能力, 同时也对制作人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针对这项工作, 制作人需要有较强的制作思维、视觉定位思维, 利用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水平, 实现良好的节目后期制作。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技术思维和视觉定位的应用价值, 并进一步阐述了对电视节目后期制作技术思维和视觉定位的相关要求。

关键词:电视节目,后期制作,技术思维,视觉定位

参考文献

[1]逯明宇, 刘龙姣.浅析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第二季字幕包装效果[J].影视制作, 2014 (11) :82-87.

节目制作和制作技术 第9篇

课件制作流程

1.媒体与素材

在课件制作中, 最关键的就是媒体和素材。其中, 媒体是各种信息的载体, 而素材则主要是指以媒体形式存在, 但是没有经过修改和处理的教学和学习资料。作为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的基本单元, 素材大量存在于课件制作的过程中, 现在所广泛采用的素材主要有文本、声音、图像、图形和动画素材等多种形式。

2.课件构成

现在采用的课件, 其构成主要包括: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程等。其中, 电子教案可以理解为一种根据教学策略的几何, 具备独立或者辅助完成各种信息的表达能力, 可以替代或者部分替代传统教学过程中的板书过程, 是现代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信息传播手段, 其关注的要点则主要体现在“教”;再就是多媒体课件, 可以理解为一种根据相关教学策略将素材进行整合的集合, 也是一种能对知识点进行相对完整教学的计算机应用软件, 其侧重的要点则是对学习者的“学”;最后就是网络课程, 其可以具体地理解为相关素材、电子教案和多媒体课件在某种教学策略下的几何, 也是一种利用网络进行某门课程相关教学内容和教学实施活动的具体表现, 在网络交流的基础上, 其侧重的要点主要是整个课程过程的“交互”功能。从课件的基本构成中可以看出, 在具体的课件设计和制作中, 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来对课件进行合理确定。

3.基于多媒体的课件开发体系

要制作高质量课件, 首先就应该对所收集的素材进行处理, 在不断地锻炼过程中熟练掌握各种技能, 特别是多媒体开发系统的使用。构成多媒体开发系统的工具主要包含:制作工具、集成工具和数据库等。其中, 媒体制作工具主要为对各种媒体文件进行制作和处理的工具软件, 比如常用的Office、Wave Studio、Photoshop、Ulead Cool3D、After Effects等;媒体制作工具的作用就是将各种媒体文件合成到一个界面或者应用程序中, 从而构建起不同媒体文件之间的相互关系, 常见的媒体制作工具比如微软的Power Point、Authorware和Director等;常用的网络课程集成工具主要有Dreamweaver和Frontpage等;对于数据库关系系统则比较多了, 比如Access、SQL Server和Oracle等, 需要在具体的应用中加以选择。

4.课件制作流程

在课件制作中, 不可避免地要经过素材准备阶段, 然后再根据所制订的教学策略来进行课件的制作, 同时, 还应该结合具体的课件评价标准, 将质量较好的课件打造成精品客家。在此过程中, 多涉及到的具体过程如图1中所示。

基于Photoshop的图像加工和制作实例

1.图像加工

由于数字图像的方式多种多样, 使得所得到的图像可能不适合应用的要求。所以, 就需要对图像进行加工。比如, 通过扫描方式所得到的图像, 需要对其特定部位进行标记, 还可能需要对其上的污渍进行清除等。下面说明对图像进行架构的几个步骤。

(1) 污渍去除。在Photoshop环境中, 选用套索或者魔杖工具来套取图像中的污渍, 再通过擦除工具将其擦除, 最后, 在通过颜料桶或者喷枪工具根据周边色彩对擦除区域进行修补, 使图像看起来更加自然。

(2) 色彩调整。不同图像在拍摄过程中由于角度和亮度的不同, 使得图像的颜色和对比度存在一些差异。所以, 就需要利用Photoshop对图像进行调节, 实现对图像亮度、对比度和色彩等的调整和平衡控制, 可以对图像的颜色匹配进行控制和调节, 还可以对图像的色彩平衡进行调整, 使图像达到更好的显示效果。

(3) 几何变化。有些情况下, 某原理的示意图可能给出的是左眼的, 而实际得到的图像却是右眼的, 所以, 就可以利用Photoshop平台所提供的几何变换来对图像进行处理。可以直接将右眼图像进行左右翻转, 也就相当于得到了左眼图像, 使得示意图能够很好的吻合。

(4) 标记和字字幕添加。通过加箭头指示的方式, 可以在图像的感兴趣部位进行标记, 进而增强课件的教学效果, 当然, 还可以在在图像上增加字幕。

2.课件制作实例

通过多媒体技术, 可以将多种媒体形式进行融合, 为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提供有效途径。本节以医学图像教学中的肺循环为例, 进行教学课件的实例说明。

(1) 初始过程。在启动Photoshop的基础上, 导入原始图片, 如图2中所示。

(2) 将动脉血液流动过程进行分解。将肺循环图中的动脉血液位置进行一次选取, 并分别用红色进行填充。不同的是, 所有新填充颜色都作为新的单独图层来使用, 并依次命名为动1、动2和动3, 以此类推。

(3) 静脉血液分解。同样, 将肺循环中的静脉血液位置进行依次选取, 再用蓝色进行填充。跟步骤 (2) 中一样, 新填充颜色都作为单独层来使用, 并将其命名为静1、静2等, 以此类推。将所有的图层制作完成后, 图层面板中的内容如图3中所示。

(4) 进行动画合成。在“窗口”菜单中选择“动画”项, 在出现的动画面板上, 可以看到第一帧, 通过单击下方箭头, 选择0.1秒, 这样, 就可以完成动画的第一个画面;接下来, 选中第1帧, 单击工具栏中的“复制所选项”按钮, 自动生成从2-12帧。

然后, 为每一帧添加相应的内容, 将第1帧设置为背景层, 再将动1层设置为可见;将第2帧设置背景层, 并将动1、动2层设置为可见, 以此类推。完成制作后, 点击控制面板中的播放按钮, 就可以看到相应的动画效果。

(5) 文件保存。将GIF动画完成制作后, 将其保存为适用“WEB和设备的所有格式”, 因为这种格式的文件所占空间较小, 便于使用。在现代课堂授课中所采用的多媒体教学, 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突破, 能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好的交互途径, 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1]侯友谊, 姜树民编.现代教育技术学[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5.

[2]苏畅.Photoshop在课件制作中的应用[J].电脑学习, 2010 (6) :101-102.

[3]王涛.多媒体课件的制作[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 2010 (2) :120-121.

[4]曾小宝, 王平.浅谈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9 (5) :5811-5812.

节目制作和制作技术 第10篇

一、数字化影视制作技术对艺术具有重要影响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 给影视作品的节目效果和发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也反映出国内影视制作具有很宽阔的发展空间。数字化技术是一种新的制作方法和制作工具, 它可以实现最大化的虚构和设计, 具有无穷的可能性。因此, 数字化技术在影视市场上深受观众的欢迎, 也为影视艺术的发展插上了梦想的翅膀。

第一, 数字化影视制作技术的发展使得影视制作朝着数字化方向发展。一方面, 数字电影拍摄与工作流程将成为主流。并不是所有的电影摄影师都做好了这样的准备, 但是方便快捷的数字媒体意味着数字电影时代很快就要到来了。可能在五年之内, 数字技术将取代胶片成为电影制作的主流。但目前来说, 启动一个完全基于终端用户的流水线对大多数的公司来说成本是一个重要问题。另一方面, 高清数字化技术成为主流。高清影视的发展是近年来广电行业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作为制作产业链后端的后期制作业在高清时代同样酝酿着巨大的变革。高清素材带来的超大数据量处理对后期剪辑与合成系统的速度与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每一个做长远发展计划的制作公司来说, 设备的更新换代与生产流程的进一步合理化都成为一个巨大的挑战——如何寻求性价比最高的后期解决方案?

第二, 影视制作的数字化技术能够实现深受广大观众欢迎的拍摄效果, 在拍摄机器上可以安装由计算机控制的智能摄像机, 使拍摄画面更加科学。拍摄者可以设置计算机的拍摄指令, 使得计算机的拍摄方式和成果更符合拍摄者的要求, 可以使摄像机重复移动, 能够适应摄像机画面的拍摄速度, 达到构图艺术的完美境界。目前, 数字化制作技术中的多轨录音、分时录制音乐组成元素、后期混合录制等影视制作的效果都可以分别实现, 音乐录音师在实现创作想法的过程中更加游刃有余。另外, 影视节目的后期编辑工作也迎来了数字化的发展, 非线性编辑技术的使用使得编辑工作更加智能和简单, 影视制作的产品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

二、影视制作数字化技术与艺术相融合的策略

得益于技术的发展, 动画特效让影视制作实现了质的飞跃, 从事特效制作的公司则成为幕后的英雄。但是, 即使数字媒体技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每年都重复上演着票房神话, 但有一点非常明确, 数字技术并不是核心内容, 它是辅助人类艺术创作的工具。例如, 《速度与激情7》 这部在国内外都是票房奇迹的电影, 由于男主角保罗沃克在拍摄过程中的意外去世而面临困境。为了使得电影继续下去, 制片方用数字技术将替身演员的脸换成了男主角保罗沃克, 电影如期拍摄完成并上映。但是这次数字技术制作的资金投入是巨大的。正是因为用数字技术代替人的表演, 《速度与激情7》 引来了无数的争论。导演冯小刚携妻子徐帆捧场 《速度与激情7》, 还未等影片结束就失望离场, 徐帆表示: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虚拟人物仿真性极高, 但是一眼看过去, 男主角只是空洞的技术, 却失去了表演的根本。即使因为这次数字技术制作引来了无数的不满,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 由于数字技术的发展, 观众可以看到更多意想不到的事物, 技术是不能取代电影艺术的。

第一, 为了使影视作品更加深入人心, 最重要的一点是提高影视制作技术人员技术能力的同时, 更要让他们加强对审美艺术等美学方面知识的学习。细数古今中外的经典电影, 以前的老电影虽然没有酷炫的数字技术效果, 没有令人称赞的特技和精美绝伦的画面, 却带给观众许多启迪, 让我们永远难忘, 正是因为这些电影闪烁着艺术和思想的光芒, 这些是数字技术无法实现的。国外的许多电影就是艺术与思想重要性的案例, 一部电影最根本的是镜头语言、故事情节、真实的人物形象, 如果这些因素配合得天衣无缝, 必定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经典佳作。在电影刚刚兴起的20 世纪上半叶, 黑白电影是非常原始的。人们刚刚开始摸索电影, 但是却诞生了很多质朴又经典的电影, 如《淘金记》、《罗马假日》、《飘》等等。这就说明:电影制作的相关人员要加强基本审美能力的学习, 努力钻研电影的艺术。

第二, 在培养影视制作专业技术人才的过程中, 应注重技术人员的美术功底, 也就是对于艺术有一定的感知, 更应该掌握基本的二维、三维动画制作和非线性编辑等基本的技术。从事音乐领域的制作技术人员应该有音乐行业的相关知识, 从事电影方面的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较强的审美能力。同时英语素质和计算机素质也是需要努力的一方面, 因为目前的影视操作软件都是英文版本的, 为了更高质量的效果的实现, 必须具备英语和计算机能力。

结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性能的不断发展, 影视制作正在由原先昂贵的专业设备转移到计算机上, 影视制作的专业软件正在慢慢升级并不断地适应计算机, 成本也日渐下降。另外影视制作并不仅仅在电影领域使用, 更多的走进了计算机游戏、多媒体、家庭娱乐等等领域。数字化影视制作中的技术和艺术融合具有重要意义。文化艺术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和艺术两个方面的进步, 酷炫的数字技术效果带来的视觉盛宴也是电影的一种表现形式, 背后无数电影制作人员的辛苦努力和创新应该受到尊重。特别需要注意的一点是, 文艺的核心应该是艺术, 应该以人为本, 技术是艺术的附庸而不是主导, 文艺应该让观众沉浸在思想和艺术的氛围里, 而不是陶醉于夸张的特效和酷炫的画面, 这是电影的没落。技术和艺术是可以兼得的, 数字技术主要是靠技术人员实现的, 技术人员应该加强艺术理论和审美能力的学习;而文艺的创作者应该使作品富有思想的魅力, 潜心研究生活的艺术, 而不能养成依赖数字技术的习惯, 这样才能创作出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 充满震撼的视觉效果和艺术的感染力。

参考文献

[1]李媛.数字化影视制作中艺术与技术的融合[J].新闻研究导刊, 2015, (14) :87.

[2]王绍辉, 李建平, 王青亦, 等.广西文化产业新业态新增长点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 2012, (6) :80-81.

[3]郝梦岩.浅谈数字技术在影视制作中的影响[J].中国科技博览, 2015, (8) :10-11.

生化饲料制作技术 第11篇

一、生化饲料的制作(按配制100公斤粉料计)

1.原料粉碎:将农作物秸秆、野草、树叶等粉碎,以粒度小于1.5毫米为宜。称取混合粉料100公斤。

2.生化液的配制:取1公斤生化精加入1公斤60~70℃的温水中,搅拌使其溶解。溶解后再倒入100公斤水中,搅拌均匀,用试纸测pH值,以12.5~13.0为宜,若pH值不够时,可加入一定数量的生石灰水调整。生化液要现配现用,不要储存。

3.拌料装袋(或桶、缸、池均可):在100公斤粉料中加入适量的生化液,边拌边加使粉料含水量达到以手捏成团、落地即散为宜。生化液不够时加水调制。将拌好的粉料装在塑料袋或桶、陶瓷缸、水泥地内,分层压实(在粉料中用直径2~3厘米的木棒打孔,且将孔打到底,孔距5~10厘米,效果更好)。

4.密封发酵:粉料压实后将塑料袋口捆紧或用塑料薄膜盖好塑料桶、陶瓷缸、水泥池,覆盖要严实密封。用塑料桶装料要盖紧塑料盖,用陶瓷缸装料要用松紧带捆紧缸口,用水泥池装料要在塑料薄膜上用泥或湿土封压20厘米厚。一定要密不透气,让其自然发酵。经3天(夏天)或7天(春秋)或14天(冬天),pH值达到4.5以下、有浓郁的酒香味时,即发酵成生化饲料。如用作商品饲料还必须烘干或晒干。

二、生化配合饲料的配制

根据畜禽饲养标准和生化饲料的营养检测结果,制定生化配合饲料配方(参考配方见下表)。按配方干料计算,将各种饲料混合均匀,即可饲喂畜禽。

三、注意事项:

1. 秸秆可一次粉碎多次使用,要求原料无毒、不涩、不霉,选配原料最少要三种以上,这样营养全面。

2.使用生化饲料配制生化配合饲料时要根据畜禽需要量配制,根据气温1~3天内用完。

3.生化饲料启用后剩余的要盖好密封,以免变质。

节目制作和制作技术 第12篇

1 广播电台制作播出的现状

20世纪80年代,网络技术运用到广播电台制作中。“十一五”期间,广播电台制作网络化进程得到迅速发展。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改进,广播电台制作播出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传统的制作播出方式被网络化的制作播出方式所取代。广播电台制作播出网络的构建,提高了节目的质量,提高了节目制作的速度。广播电台制作播出网络化正处于初期建构的阶段,许多技术还要不断的完善和发展。

2 广播电台制作播出的网络技术

2.1 节目内容制定依据听众特殊性技术

越来越高的生活水平使得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呈现多样性的特点,电视和电脑成为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主要形式。收听广播电台的人群一般只有老年人,边远地区的人和出租车司机们。依据这些听众的特殊性,运用网络技术来调整节目的内容是必要的,适应这些听众的真正需求。

2.2 节目源的储存技术

数据矩阵排列形式是储存信息的主要方式,节目信息的储存主要有在线储存、近线储存和离线储存等方式。在线储存是利用本地储存设备的方式储存信息,这种形式普遍采用大规模的数据储存设备,储存的容量较大。近线储存方式是通过磁带机、光盘塔等设备来储存信息量较小的信息,离线储存方式是通过比较方便携带的磁带、光盘和U盘等设备进行储存信息。

2.3 信源采录技术

信源采录技术是利用数字和模拟等方法搜集和记载信息源的技术。录音机、数码产品、闪存设备的运用为信源的采录提供了技术支持,光纤等传输方式的应用也为信源采录传送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2.4 节目制作编辑技术

节目制作编辑技术顾名思义,是通过网络技术对搜集到的信息资料进行制作编辑的技术。这项技术是广播电台节目制作的重要一步,通过网络合成和特效技术对广播节目进行制作编辑,为节目的播出奠定基础。

2.5 播放分发技术

广播的播放分发技术是以音频服务器为中心,利用网络技术播出节目的技术。直播和重播是节目播放方式,通过定点播放、连续播放和手动播放来实现。定点播放是播放工作站设定播放时间点播的节目,这种方式主要用于重播的节目,还可以用于节目预告和广告节目。连续播放是设置几个节目之间的自动连续播放,这种方式主要用于大量节目的顺序连续播放。手动播放是主持人手动点击播出节目单上的节目,这种方式主要用于直播节目。

2.6 音频节目传输技术

音频节目传输技术通过转换格式来实现,运用网络技术把现有的音频材料转换成节目需要音频数据,也可以实现模拟音频和数字音频之间互相转换。网络技术的利用有利于数字音频格式管理和传输的编辑储存,有利于音频节目传输和音频输入信号之间切换更通畅。

2.7 广播电台制作播出的网络系统安全技术

广播电台制作播出的网络系统安全技术是运用网络防火墙和杀毒软件等方式来确保节目播出安全,广播电台制作播出的网络系统安全技术要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更新。

3 网络化发展的方向

广播制作播出对网络技术的运用还处于初期阶段,随着技网络技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制作播出方式的不断更新,未来广播电台会超越传统模式,向节目内容信息化、服务现代化和播出多元化的技术方向发展。

3.1 节目内容信息化技术发展方向

全面发展多种类型的多媒体技术,适应听众多样性的需求。提高管理系统信息化的水平,对市场的科学预测,合理设计内容,信息资源收集整合,技术提升等方面都要运用到信息化管理。对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也是信息化发展的需要,为避免内容的重复出现,必须建立资源的有效利用机制。为跟随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步伐,广播电台要大力发展信息化和特色化的节目内容,信息资源收集、内容制作等方面都向信息化发展。

3.2 服务现代化技术发展方向

技术支撑是广播服务现代化的实现的必备条件。数字版权和用户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可以保障广播服务现代化的顺利进行。为了防止节目内容被未授权用户的访问和使用,可以通过加密和授权认证技术对节目内容的版权进行保护,保证广播电台节目来源的合法权益。由于用户需求渐渐趋于个性化,因此,广播电台可设置付费内容,按照用户的需求进行节目的选择,为广播电台开展一条宽阔的经营道路。对于用户的管理是广播电台实现服务现代化的重点。因为用户需求的不同,广播电台要根据用户的选择,分析出用户的选择趋向,从而制定相应的节目内容,以促进广播电台产业的发展。

3.3 发布多元化技术发展方向

随着网络技术在广播电台制作播出中的全面应用,广播的发布渠道也向多元化发展。其发布渠道主要有数字地面广播、数字卫星广播、有线数字音频广播、互联网广播。

数字地面广播是通过地面覆盖的方式发布和传播数字内容的广播方式,它具有很多优点,比如 :抗干扰的能力强。数字地面广播可以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不但传输音频,还可以传输视频等,开阔广播电台的业务范围。数字卫星广播是通过卫星发布和传播数字内容的广播方式,卫星可以远距离地传输数据,不受地域限制,覆盖面积广,广播电台通过卫星广播提高了广播信号的覆盖面。有线数字音频广播是通过有线网络发布和传播数字音频的广播方式。数字有线网络的发展是有线数字音频广播运用的技术支持。互联网广播是通过主流媒体在互联网上提供数字内容服务的广播方式。广播电台要有效利用互联网,用多种形式来提供特色的服务内容。

4 结语

上一篇:广播电视传输下一篇:麦茬绿豆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