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项目范文

2024-07-20

公共卫生项目范文(精选12篇)

公共卫生项目 第1篇

1 基本情况

阜新市地处辽宁西北部, 辖两县五区, 全市总人口为192.05万。现有妇幼保健机构8家, 其中市级保健机构1所、县 (区) 妇幼保健机构7所, 乡镇卫生院 (防保站) 65所、村卫生室808个, 共有1200多名妇幼保健专 (兼) 职人员履行对全市妇幼卫生工作的指导、管理职责。基本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妇幼卫生保健网络。

2 主要做法

2.1 强化组织领导, 明确职责任务, 健全工作网络。多年来, 市卫生行政部门积极争取政府对妇幼卫生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为做好妇幼卫生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建立了有效的质量控制制度, 加强对项目工作的监管。一是成立市级项目领导小组, 还相应成立了项目技术专家组。具体负责全市妇幼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技术指导、质量控制等相关工作。每年组织专家组成员开展至少2次的督导检查, 形成半年考评通报、全年综合评比的工作机制, 确保妇幼卫生项目工作质量。二是根据项目内容要求, 明确任务, 实行目标考核管理。每年与县区和市直相关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 就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分解量化。三是制定印发重大公共卫生妇幼项目督导评估工作方案, 进一步明确了督查指导工作的职责任务;四是层层落实责任。各县区也与乡镇签订责任书夯实责任, 村级由承担防保工作的乡村医师具体负责, 全市上下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妇幼保健工作框架, 建立了一级抓一级, 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责任体系。

2.2 加大宣传力度, 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为提高群众参与度, 我们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来普及项目内容。一是充分利用《阜新日报》制作宣传专题、上街集中宣传、义诊咨询形式, 县区利用县报、电视台专栏、致广大农村妇女一封信等形式宣传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妇幼项目的相关政策、健康教育知识等。二是印发宣传资料。制作下发免费住院分娩、增补叶酸等宣传材料60000余份宣传项目知识。三是层层深入动员。充分发挥乡村医师的网底作用, 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项目宣传材料送到每个家庭。

2.3 强化督导检查和效果评估。我市每半年组织一次技术专家组深入两县五区对项目的实施进行督导检查。检查采取听取汇报、查看档案材料、实地抽查机构和走访或电话回访受益对象等方式进行, 重点对项目管理、宣传培训、项目实施和效果评估四个部分进行督导, 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指导意见, 并将检查结果在全市范围内予以通报。通过检查, 有效推动了项目的规范化管理和实施。

3 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3.1 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的实施, 强化了项目资金管理, 各助产机构严格执行限价规定, 有效控制了剖宫产率, 使这项政策真正惠利于民。2012年~2014年农村住院分院补助率85.14%、90.35%和96.18%。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100%。

3.2 增补叶酸项目。各级妇保人员熟练掌握增补叶酸相关政策和知识, 积极宣传发动, 提高目标人群对该项目的主动性、积极性和依从性;有效拓宽发放渠道, 利用婚前保健、产科门诊都进行叶酸的发放与登记。2012年~2014叶酸服务率分别为75.82%、86.46%和96.97%。

4 取得的成效

项目的有效实施, 进一步缩小城乡妇女儿童主要健康指标的差距。孕产妇病死率2012年为8.37/10万, 2014年为0/10万;婴儿病死率2012年为5.86‰, 2014年为3.35‰。出生缺陷发生率2012年为77.46/万, 2014年为65.34/万。各县区将农村住院分娩补助政策与新农合政策有机结合, 统筹资源, 明确限价标准, 基本实现了农村孕产妇在乡镇免费分娩[1]。加强产科质量管理, 基层产科服务能力得到一定提升。有效降低了农村孕产妇剖宫产率。通过增补叶酸, 提高了广大服务对象对出生缺陷防治的意识和能力, 降低神经管缺陷发生率。

5 存在问题

5.1 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存在的问题。一是部分医院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率普遍超标。二是分娩费用控制不很理想。一些助产机构对住院分娩作出限价规定, 但是在具体工作中个别机构受利益驱动仍存过度医疗现象, 三是流动人口和非婚分娩的不能得到及时补助;四是个别县区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配套经费落实不到位。

5.2 增服叶酸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认识率低, 普服难度大, 致使目标人群叶酸发放困难;二是未婚先孕和流动人口使叶酸服用率低;三是高危待孕妇女叶酸发放不规范和部分追访记录不完善等问题。

6 今后对策建议

6.1 加强专项培训, 提高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各级妇幼保健机构要技术指导和培训的职能, 加强对乡、村妇幼保健人员重大妇幼卫生工作的专项培训。农村住院分娩项目应规范项目管理流程, 加强产科质量培训, 重点降低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率[2]。增补叶酸项目培训工作要落实到村级, 进一步健全村级妇幼保健网络, 让每一位村医都能够掌握项目核心信息, 排查服用人群, 及时发放叶酸, 加强叶酸服用随访力度[3]。

6.2 规范项目实施, 加快项目执行力度。各县 (区) 要按妇幼重大卫生项目实施方案要求开展工作, 提高基层实施重大项目的能力。切实落实住院分娩限价服务规定, 努力降低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率, 实行住院分娩实时补助。进一步规范叶酸发放和随访工作。

6.3 加强督导检查, 确保项目实施效果。重点检查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薄弱环节, 针对县 (区) 检查中问题提出有效解决办法, 及时跟踪整改效果, 提高项目的实施质量, 确保医改惠民政策落实好。

6.4 加强健康教育和宣传, 扩大受益范围。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保健机构要重视重大妇幼卫生项目的健康教育和宣传, 通过多种渠道将国家的优惠政策告知于民, 加强目标人群补服叶酸的知识宣教, 提高目标人群的知晓率, 通过规范的服务, 提升群众对项目工作的依从性, 确保实施效果。

参考文献

[1]路金毅, 刘红霞, 文荣, 等.固原市实施2 0 0 9年~2 011年度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妇幼卫生项目做法和成效[J].中国妇幼保健, 2013, 28 (15) :2344-2345.

[2]2011年度妇幼保健机构资源与运营情况调查分析报告——第三部分妇幼保健机构差异分析及讨论建议[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2013 (6) :1-4.

公共卫生项目 第2篇

一、卫生院

1、组织管理材料健全:实施方案、服务规范、绩效考核方案、资金管理办法、公共卫生办公室人员分工表、培训乡村医生相关材料,督导、考核、指导村卫生室的相关材料,资料齐全。

2、健康教育

1)健康教育场地:健康教育室、门诊大厅或输液观察室配备电视机、VCD,正常播放。

2)印刷材料种类及要求:至少12种以上健康宣传材料(包含4种中医药),门诊大厅设臵摆放架。

3)宣传栏设臵及要求:面积不少于2平面米、2块,有6期更换图片和记录,图片符合要求。

4)健康教育讲座:12次讲座,每次有通知、照片、内容、健康教育活动记录表、签到表,内容、照片等相符。

5)健康教育活动:9次活动,每次有宣传材料、活动记录、图片、日期,内容与图片相符。

3、预防接种工作:与幼儿园联系,开展查验接种证和麻疹疫苗接种工作,幼儿园查验登记与卫生院相符。

4、儿童保健:收取辖区儿童保健手册和保健卡,完善微机内档案,内容齐全,电话能联系到。

5、孕产妇保健:收取辖区内孕产妇保健手册和保健卡,完善微机内健康档案,补齐产后访视纸质记录表,电话能联系到。

6、精神病人档案处臵:掌握镇办精神病人总数及分布。

7、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与处臵:2011年6月份后的门诊日志、传染病报告本、网络登记一致;整理卫生应急的相关资料,有报告管理制度、工作记录。

8、卫生监督协管服务:由卫生监督工作制度、人员职责,每月定期收集村卫生室上报的巡查登记、信息报告表。

9、中医药服务利用情况:设臵中医科,有开展中医药服务的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重点人群健康管理的工作记录和宣传材料。整理好中医药工作的相关材料。

二、村卫生室

1、环境卫生及宣传材料要求:室内外环境整洁,治疗室分区明确,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营造公共卫生服务氛围,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展板、流程、工作制度上墙。

2、健康教育资料:有6次宣传栏更换记录、图片,宣传栏1块,面积不低于2平方米,6次健康教育讲座记录、图片,电视机、VCD等播放音像设备和光碟,诊断室摆放12种以上健康教育处方(4种中医药),重点人群手中有相应的健康教育处方。

3、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与处理:2011年6月份后门诊日志与传染病登记报告卡相符,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制度。

4、卫生监督协管:有卫生监督协管信息报告登记表、卫生监督协管巡查登记表,并有相关的工作记录。

5、档案要求:

1)花名册有服务人群(辖区服务人口)、建档人群(实际建档人员)、重点人群,登记要详实,电话可靠。以户为单位,整理健康档案,用颜色管理重点人群,蓝色代表老年人、红色代表高血压、绿色代表糖尿病,将标签或颜色条粘贴在档案封面的中线下方,便于查找档案,内容齐全、真实。2)档案封面符合要求。3)个人基本信息内容齐全。

6、重点人群档案:

1)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表书写规范,无缺项目,符合逻辑;辅助检查项目达到7项,所缺项目全部补齐。

2)高血压病人:高血压2011年度随访表,自2011年6月份后随访的两次,在原随访表的下方写上“体制指数、摄盐情况”,填上数值;2012年第一季度随访完,项目齐全,符合逻辑。3)糖尿病病人:2011年随访表全部换成2011新版,2012年第一季度随访完,项目齐全、符合逻辑。

公共卫生项目 第3篇

富平县第二人民医院承担着城关街道办8万多居民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香港“关怀行动”在西北地区惟一进行扶贫助残的十个活动点之一及残疾人康复中心。近几年来,为了进一步做好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他们在居民健康档案、慢病管理、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等项目工作上,狠抓落实,从而保证了项目工作的顺利进展。截至目前,城关街道办村级建立居民档案38275份,电子录入38275份,建档率和电子录入率均达到100%,2015年共登记管理高血压病患者1949名,规范管理率达到90%以上。在开展的14次公众咨询活动中,惠及群众1300余人,发放18种宣传资料54000余份,共开展健康知识讲座12期,项目培训4期,按要求完成了8学时的培训,覆盖群众及基层人员1000余人,还制作宣传栏7期,村级宣传栏229期。2015年,医院对辖区7岁以下儿童保健服务人数达到305人,覆盖率达到99%,其中三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人数1580人,管理率达到99.7%,特别是重性精神病管理,中医药健康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免疫规划、卫生协管监督等项目,也按照要求,全部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

在落实“关怀行动”,帮助贫困患者工作中,他们的医疗技术人员和“关怀行动”人员,在省、市、县残联的帮助下,到安康市进行了多次的病人筛查,累计筛查病人100多名。梁秉中教授携香港“关怀行动”爱心人士也在医院为54名贫困患者进行了免费手术,减免费用13.5万元。医院利用向医院捐赠的价值10万元的康复器材,对全区的广大贫困残疾患者进行了及时、全面的康复治疗,共计减免费用25万余元,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公共卫生项目 第4篇

1 领导重视程度不够,重医轻防思想尚未转变。

部分单位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实施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没有正确理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重大意义和内涵。对上级政策与本地实际结合不够,项目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没有及时研究解决。镇、村职责分工不明确,人员不到位,责任不落实,流于形式[2]。对村卫生站管理滞后,村卫生站普遍存在重医疗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态度、工作质量和工作效果较差。

2 健康档案质量不高。

一是健康档案信息填写不规范,存在不全、不准、不实现象,缺项、漏项较多,部分档案仍然出现有常识性(或逻辑)错误。二是部分单位的健康体检项目内容未按要求完成,三是个别单位将居民建档工作全部下沉乡村医生进行,而对乡村医生缺乏系统培训、指导、考核,致使档案信息缺乏真实性及严肃性,有的单位将乡村医生工作包揽,加大工作量,工作难以落实[3]。四是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儿童、孕产妇、重型精神病等重点人群基数不准,漏建情况较为突出[4]。

3 资料不规范。

一是档案整理不符合要求,利用不够,归档较混乱,不利于查找和使用。二是许多单位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注意资料收集,镇村工作人员开展的工作无痕迹,没有按照1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分类整理收集各项资料。

4 镇对村绩效考核不严。

检查发现个别单位公共卫生服务情况与绩效考核没有挂钩,镇对村的考核指标不明确、不具体、操作性不强,考核流于形式,难以提高乡村医生的工作积极性[5]。

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既有主观的因素,也有客观的因素。针对项目单位存在的问题,必须强化项目管理,充分发挥国家项目资金的有效作用。

4.1 对人员进行系统培训

实践表明,培训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笔者多次参加省市基本公共卫生培训,认真总结各地先进经验,制定一系列系统、完整的培训制度,提高基层培训述评。期望经过专业的培训,可强化人员的业务技能,并且经常性的举办培训。此外,管理部门应当采用对口支援、脱产进修等措施提高基层卫生人员的技能,培养实用性的卫生人员。于此同时,管理部门应当强化考核参与培训的人员。

4.2 规范各级的管理

县级的卫生管理部门应当成立对象的指导中心,由妇幼保健院、卫生监督执法大队、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治院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组成,负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方案的制定,项目技术人员培训、督查和绩效考核、评估等工作。(1)明确各个卫生部门的工作职责:依据国家的相关标准,我县工设置20个公共生生科室,还有妇幼保健室、卫生监督室、健康教育等科室,并且配备对应的基础设施,推动公卫工作,在全市制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台账并认真贯彻执行。(2)提高对管理办法的知晓率:按照我省公卫规范,指导中心印制统一的电子表格,并且要求相关卫生部门统一使用。此外,管理部门对全部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使其全面领会项目的内容、目标等,尽量让参与培训的人员都看得懂,提高培训质量。(3)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将卫生项目作为着手点,完善服务网络,加快卫生均等化的速度。完善各级公卫管理机制。镇对县,村对镇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按照责任分工,在全部县域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技能测试大比拼,比赛分为笔试和面试组成,县指导中心抽调公共卫生专家,组成评估小组,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乡村医生竞争上岗,积极调动了村级公共卫生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4.3 规范各级监督

重视对各级绩效考评,明确公卫工作的考评内容,制定相关的标准,改变过去的服务模式,更加侧重社会效益,并且主动上门服务,提倡群众参与考评过程。考核小组成员有县级卫生部门、财政部门、相关领域的专家等,主要指标包括工作落实质量、服务人数等,并且考核群众对服务的满意率以及知晓率。此外,对人员实施绩效工资,对年度绩效考核后三名的单位,进行通报并问责。通过近年来的努力,我县的基本公共卫生工作整体推进,再上新台阶。

摘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内容,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我国政府针对当前城乡居民主要健康问题,面向城乡居民免费提供的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笔者为县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指导中心人员,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多年,对基本公共卫生面临的问题和强化管理服务,颇有感触。

关键词:基本公共卫生,存在问题,项目管理

参考文献

[1]蒋日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优先出版[J].卫生经济研究,2014,6(5):73—74.

[2]孙亚梅,杨小丽,封欣蔚.重庆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情况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5,3(1):93—95.

[3]黄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4,6(9):93—95.

[4]韦余东,孟强,张人杰,等.张新卫疾控机构参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情况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4,6(5):37—38.

公共卫生项目 第5篇

xxxxx

(2011年12月23日)

根据省卫生厅、财政厅《关于做好2011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卫妇社秘〔2011〕 411号〕要求,2011我巿共执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11项,区级(区卫生局)负责组织实施8项。2011上级财政下拨我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共计xxx万元。现就项目执行情况及项目资金使用情况汇报如下:

一、项目执行情况

2011,我区负责组织实施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保健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健康管理、糖尿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卫生监督协管等8项,截至目前,各项工作均已完成或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区卫生局于11月28曰至12月7日组织实施考核工作,由区卫生局牵头,组织10名专业技术人员成立联合考核组,对全区所有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医疗机构项目执行进行严格考核,并分项打出分数,作为项目资金发放依据(详见方案)。

二、资金总体情况

12月5日,上级财政拨至区财政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xxx万元,全部为我区承担的8项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其中中央和省基本公共卫生补助xxx万元,市配套资金xxxx万元。区卫生局依据考核结果,对项目资金发放制定了详细方案,共需发放项目资金xxx万元,节余资金约xxx万元,《方案》于12月20曰报区医改领导小组会议研究。

三、节余资金情况说明

根据我区项目实际执行情况,共需拨付各基层医疗机构项目资金xxxx万元,仍然节余资金约xxxx万。节余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项目资金比去年大幅增加。今年项目资金拨付依据全区人口数(467385人,每人25元)核定,比去年实际增加492.1万元(去年依据人口数32.7万人,每人15元,共拨资金381.34万元:)。

二是项目执行时间存在误差。上级财政拨付项目资金时间段为2011年4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但国家项目实施方案下达时间为2011年5月下旬,时间上有1个月的误差。另外,区卫生局组织考核时间为2011年11月底与年底最终时间有近1个月的误差。

三是实际资金数与任务数存在差距。比如居民健康档案我区已分别超额完成省下达的任务数(城市建档率60%、农村建档率50%),但上级财政经费则是依据实际人口数拨付,所以项目资金会产生一定节余。

四是坚持严格考核工作原则。因我区多数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为民营性质(主要为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确保全区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区卫生局考核工作相对较为严格,对资金下拨产生一定控制作用。

政府公共事业项目管理探讨 第6篇

关键词:政府;公共事业;项目管理

引言:政府公共事业项目管理过程可以看成是一个由不同阶段组成的系统流程。政府公共事业管理按项目的生命周期分成几个阶段:项目立项与启动阶段、项目计划与实施控制阶段、项目绩效评价与收尾阶段、项目维护和项目经营阶段。每个阶段均有其特定的内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项目立项与启动阶段的管理

这个阶段的工作是为顺利地开展公共事业管理打下基础。项目正式立项后,进入启动阶段。公共事业项目的启动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建立项目管理组织以开展项目的管理工作,解决的是项目管理组织的构建问题。

1.建立项目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的建立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制定启动战略,确定下属管理小组和各个工作小组的职责和任务,制定衡量公共事业项目的业绩标准,以评估项目是否成功。其次是对政府公共事业管理工作提供战略和政策方面的指导。第三是在项目管理中起协调作用。部门领导的职位和地位对公共事业项目管理成功起非常关键的作用。通过部门领导之间的协调,项目管理工作中的个人或部门之间的沟通障碍或冲突比较容易克服,矛盾容易被化解。

2.建立项目管理小组

管理小组建立的目的是编制项目计划,制定衡量工作业绩的标准,以评估项目进展过程是否成功。控制项目工作按既定的日程进行,并提供日常指导和决策。领导小组要指派一名来自项目承包商的小组成员作为项目经理,对项目的进展负总责。同时,来自政府职能部门的成员要对其进行监督。管理小组对领导小组负责,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管理小组协调和处理下属各工作小组提出的方案。

3.建立项目工作小组

工作小组可能不止一个,各个小组负责资源、技术等方面的问题,如财务,采购小组,他们执行管理小组的指令,解决项目过程中一些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供管理小组决策,对管理小组负责。

二、项目计划与实施控制阶段的管理

1.项目计划阶段

这个阶段的工作是根据政府公共事业管理项目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制定一个完整、系统的项目进度计划。以保证公共事业项目按期完成。计划阶段还需要重新考察公共事业项目的风险,如果发现新的风险,需要在评估报告中进行说明,并制定应急计划和对策,以控制这些风险。

但是事先制定出的计划往往很难反映出实际项目进度,许多项目计划随着进度的深入,需要对原计划进行频繁的、重大的调整是常见的事情。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利用关键链项目管理(CCPM)方法。CCPM步骤是形成项目网络图,因为某些资源的量是有限的,关键路径上的工序的工期可能因为资源的有限而延长,所以项目的工期一般都要长于通过CPM法或PERT法得到的关键路径。在此时形成的项目网络图中,就可以识别该项目的瓶颈,它是网络图中最长的那一条工序链,该链的长度就是整个项目的完成时间。

2.项目实施控制阶段

这个阶段的工作是追踪公共事业管理项目的进展,根据项目计划的要求提出具体的改进对策,工作特点是诊断、分析和调整。项目管理小组要经常将实际进展与计划进度相比较,监控项目工作的日程和预算执行情况,以便发现进度的偏差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当某项工作进展显示出可能延期时,要找出公共事业项目实施的关键路线,采取积极的应变措施,保证关键活动按时完成。进展情况报告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应当实行严格的执行,各个工作小组的组长要及时提交他们的最新报告。

三、项目收尾与评价阶段的管理

收尾阶段的内容是项目管理组织向相应的项目业主交接项目。收尾阶段的工作包括项目竣工验收,评估工作质量,分析项目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以确定在今后的公共事业管理的内容;形成项目验收或终止报告,及时结算资金。

公共事业项目实施评价属于公共事业项目管理后评估,它以项目竣工验收和项目效益后评估为基础,结合其他相关资料,项目整个生命周期中各阶段管理工作进行评估。首先界定地方政府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职能和工作目标,然后运用项目管理工作结构分析方式层层分解关键成功要素,在此基础上设计各模块的具体指标。在确定了指标体系后,应当立即收集数据,着手对指标进行权重确定和消除指标间差异的量化工作,然后代入相应的数学评价模型中进行计算,并取得计算结果。用这个计算结果同原有系统的相应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就可以得出系统改进的具体量化值。

四、项目经营和维护阶段的管理

项目维护和经营的内容是项目业主委托项目管理组织维护和经营项目。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经营或维护项目的过程中,公司要建立相对固定的管理队伍。必要时政府要进行跟踪检查或参加管理队伍。

公共事业项目可以考虑政府向社会招标产生项目投资业主,再由业主组建项目管理公司,项目管理公司负责项目融资建设、经营和维护,项目业主偿还建设项目所需贷款本息。政府授予项目业主一定期限的特许专营权,在一定的经营期内政府给予固定的投资回报,经营期满后,业主将项目设施无偿转让给政府。项目经营一段时间后,应该进行公共事业项目后评估。后评估将项目前期所确定的目标和各方面指标与项目实际结果进行对比,即以实际情况为基础,对项目建设、运营现实存在的情况、产生的数据进行评价。项目后评价涉及到项目生命周期的各阶段。政府作为评价的主体,对公共项目后评估主要注意在新的投资体制下项目评价的内容。

结语: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只是项目管理在工程建设项目中的具体应用。公共事业可以视为一个项目,当然也可以用项目管理的方法来管理。因此,在公共事业管理中引入项目管理方式有助于政府对公共事业实行有效管理。

公共卫生项目 第7篇

1 研究步骤

1.1 初拟指标体系框架

课题组通过查阅美国、澳大利亚、瑞士、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文献资料[1,2],结合有关专家论证意见。按照指标体系建立原则,即重要性、有效性、特异性、敏感性、可得性、简易性和普适性,初步确定从效果、经济性和社会性等方面来拟定公共卫生基本项目优先重点评价的初选指标,并构建指标体系框架。

1.2 遴选专家

有学者认为,挑选专家是Delphi法成败的一个重要问题[4]。一般认为,要从与研究主题相关的各个分支领域中选择有经验的专家。本研究经课题组商议,认为所选专家既应对我国公共卫生现状有深刻认识,还应非常熟悉国际公共卫生的先进理念和发展趋势,且具有副高级以上技术职称。在专家数量方面,有关研究表明,专家人数以15~50人左右较适宜[5]。讨论后确定拟选30位符合以上条件的专家进行咨询。

1.3 开展Delphi专家咨询活动

本研究共开展3轮Delphi专家咨询。第一轮咨询,筛选候选指标。函询时向专家提供咨询说明函、咨询一览表以及相关背景资料,一览表要求专家对候选指标是否纳入做出判断,并提出意见和修改建议。同时附上专家自我评价表。请专家对指标的熟悉程度及判断依据进行自我评价。第二轮咨询,指标的权重赋值。课题组根据第一轮专家咨询结果确定体系指标。在第二轮中,请专家结合专业知识、工作经验和对公共卫生工作的理解,通过“权重直接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两种方法分别对各项指标权重赋值。权重直接打分法,给出指标在整套指标体系中所占的百分比,数值越高表示其在整套指标体系中的重要性越高。层次分析法:进行评估指标的两两相对比较。第三轮咨询,指标权重的再赋值。向专家反馈第二轮函询的统计结果,请专家在参考第二轮结果的基础上对权重进行再赋值或确认。

1.4 统计分析

将函询结果用Excel 2007软件录入,利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指标主要有各项指标的算术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协调系数和专家权威系数等。专家意见协调性的显著性检验采用非参数检验中的等级一致性检验,计算χ2值。层次分析法的各指标权重计算,应用Yaahp0.4.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专家的基本情况

课题组依据选择条件共邀请30位专家进行专家咨询,在第一轮的专家咨询中,能够完成专家咨询的有22位,第二、三轮中分别有1位专家退出。以下对专家信息的分析根据第一轮专家回复结果。专家基本情况见表1。

2.2 专家积极程度

三轮Delphi专家咨询一览表有效回收率分别为73.33%、70.00%和95.24%,见表2。由于第三轮是对第二轮结果的反馈及再评分,所以,第三轮仅对第二轮回复的21位专家发送了问卷。

2.3 专家权威程度

权威程度Cr一般由两个因素决定,一个是专家判断系数,即专家对方案做出判断的依据,用Ca表示;另一个是专家熟悉系数,即专家对问题的熟悉程度,用Cs表示。权威系数Cr的计算公式为:Cr=(Ca+Cs)/2。经过统计计算,本研究的专家判断系数Ca=0.940 9,专家熟悉系数Cs=0.795 5,权威系数Cr=0.868 2。

2.4 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

第二轮专家咨询(直接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第三轮专家咨询的协调系数见表3。专家意见的协调系数显著提高。

2.5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根据Delphi专家咨询第一轮的统计结果及专家的建议,课题组对各项指标的名称及其含义进行了修改与调整,确定了5项指标。

在Delphi专家咨询第二轮,通过“权重直接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两种方法分别对各项指标权重赋值,5个指标权重的排序存在一定的差别,见表4。

Delphi专家咨询第三轮专家对第二轮咨询确定各项指标权重进行最后的确认,最终的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见表5。

公共卫生基本项目优先重点评价指标体系,包括5项指标,分别为:项目针对疾病的严重程度、项目的效果、项目的经济性、项目的支持条件(人力、设施、资金及政策)和项目的社会效应;相应的权重分别是26.00%、24.00%、19.00%、15.00%和16.00%。

3 讨论

3.1 发展公共卫生项目优先重点排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通常,优先重点排序的方法往往比较模糊,基本上是建立在个人经验或者基于供方、政府部门、购买方和病人的各种压力下形成的主观判断。因此,只有应用更明确的方法进行优先重点排序,比如经常提到的成本-效果分析方法,才能对资源配置进行指导,使之能够最大程度地达到和健康有关的社会目标。因此,在课题设计阶段,课题组就努力利用国际和国内的资源收集有关的成本效果方面的“证据”。但是,关键问题在于这样的设计忽视了优先重点排序其他方面的标准,包括医学和非医学的标准。

课题组通过文献研究发现了一些主要的评价标准。首先,确定干预项目的功效和数据质量。其次,重要的是确定干预项目能够减少的疾病负担。第三,需要考虑干预项目的非健康效益。最后,也许是最重要的一点,需要根据干预项目对医疗市场失灵和不公平的纠正程度对其进行优先重点的排序。

基于上述的理解,课题组提出了多维度评价的方法进行公共卫生项目优先重点排序。

3.2 确立多维度的公共卫生项目优先重点的评价指标体系

影响公共卫生基本项目优先重点评估拟考虑的因素是多维和复杂的,大致可分为内部因素和环境因素两类。内部因素主要是项目的效果、经济性和项目针对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及社会效应;而外部因素则包括项目的支持条件等。这些因素既能单独发挥作用,又会交叉影响和制约公共卫生基本项目优先重点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目前,国内对公共卫生基本项目的指标体系研究大多倾向于服务能力或绩效评估等单一因素,且评价体系内涵丰富、结构较庞大,不易对公共卫生全方位的综合性评价。本研究力图建立一套具有普适性的指标体系,综合多维因素对公共卫生基本项目进行评价,进而得出优先重点发展的决策依据。本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考虑了公共卫生综合效益的各个方面,且简便易行,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3.3 尝试不同方法进行指标的权重赋值

在第二轮Delphi分析中,课题组用直接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两种方法来获得5项标准各自的权重,这主要是为了检验同一位专家利用不同方法所得到的指标权重的差异。赋权重所使用的两种方法都是以专家的个人意见和经验为主要判断依据,而不是所谓的“证据”。因此,课题组请专家们分析了两种方法的结果差异,这主要是为了减少专家在赋予权重的随意性,提高权重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直接打分法是专家经过系统思考后对指标权重的直接赋值,赋值的高低体现了专家对各项指标重要程度的主观判断;层次分析法是专家对各指标相对重要性的测评,是建立在各评价指标相互比较的基础上,并未对指标权重直接赋值,权重值是经对判断矩阵计算间接得到的。

幸运的是,两种赋予权重方法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仅有细小的差别。但是,课题组和专家们都无法明确哪个方法的结果各接近“真实情况”,一些专家比较倾向于直接打分法的结果,而另外一些支持层次分析法的结果。

3.4 局限性

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由于课题时间结点的要求比较紧迫,给予专家应答的时间并不十分充足,结果就导致了研究失去了一些专家的应答。

课题组尽管提出5个评价维度,但是,如何对具体的公共卫生项目进行评判,还是存在信息不充分、主观性较强的问题。

摘要:目的 建立一套适宜于公共卫生基本项目优先重点评价的指标。方法 应用层次分析法和Delphi法进行3轮咨询。结果 3轮咨询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87,专家意见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330、0.390和0.664。经专家评议,初步建立的公共卫生基本项目优先重点评价指标有5项,分别是项目针对疾病的严重程度、效果、经济性、支持条件和社会效应,其相应的权重分别是26.00%、24.00%、19.00%、15.00%和16.00%。结论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考虑了公共卫生综合效益的各个方面,且简便易行,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公共卫生基本项目,评价指标,德尔菲法(Delphi),层次分析法

参考文献

[1]R Baltussen,A H A ten Asbroek,X Koolman,et al.Priority setting using multiple criteria:should a lung health programme be imple-mented in Nepal[J].Health Policy and Planning2007(22):178,185.

[2]R Baltussen.Priority setting of public spending in developing countries:Do not try to do everything for everybody[J].Health Policy,2006(78):149-156.

[3]Brovn B.Delphi processs:a method by used for the elicitation of opinions of experts[J].The Rand Corporation,1987(9):3925.

公共卫生项目 第8篇

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情况

1.1 针对全体人群的项目

1.1.1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截止2010年6月20日, 汤汪乡共建立居民健康档案21148份, 占汤汪乡31332总人口的67.50%, 其中60周岁以上老人建档人数是4342人, 占汤汪乡60岁以上老人4431人数的97.50%。所建档案按村 (社区) 、组、门牌到人进行编号, 按区统一格式录入信息管理系统, 并逐一核对, 对新建档案、孕产妇的系统管理、0~36个月儿童的系统管理、慢性病患者增添、管理及死亡后的撤档等都做到实时更新, 随时做到个人档案、信息系统、统计表的动态一致。

1.1.2 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1.1.2. 1 提供健康教育资料

中心在儿童保健室、门诊大厅、医师诊室、输液室等醒目位置常年摆放健康教育处方架, 为患者免费提供健康教育处方、健康报、各种健康知识宣传画册, 按春夏秋冬不同季节及时更换、增添防病知识材料。上半年共发放各种宣传资料30000份。通过慢病随访、新生儿访视、孕产妇产后访视等方式入户为居民提供健康知识材料和咨询活动。

1.1.2. 2 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

中心在病区走廊设有2平方米的标准健康教育宣传栏2处, 有计划的每月更新, 进行宣传的主题包括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烟草的危害、传染病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配合各种宣传日活动设置宣传主题, 3月有妇女保健知识, 4月有计划免疫, 5月有结核病、血吸虫病防治, 6月份有儿童保健知识等主题。

1.1.2. 3 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

中心取得乡、村的支持和配合, 在4月7日世界卫生日开展“关爱女性健康, 促进和谐社会”为主题的健康社区行活动1次;6月份在东升社区开展以“提供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主题的健康社区行活动2次;7月份为糖尿病患者开展了一次“糖尿病的防治”的健康社区行活动, 活动期间摆放各种展板12块, 内容包括上级专家对口支援政策、药品目录政策、新农合政策、中心专科特色等, 发放健康教育处方5000张, 为居民提供各种健康知识的咨询并进行义诊。

1.1.2. 4 举办健康知识讲座

中心和乡、村共同制定计划, 要求每个村居民健康教育讲座不少于2次, 在村有重大活动的时候适时为居民提供健康教育讲座。现在健康教育讲座已经普及到了居民家中, 当医师到某个村组居民家中做慢病随访时, 将组里的慢病患者集中在一起, 随访医师开展有针对性的防病、治病等健康知识宣传讲解。

中心的健康教育工作, 留下痕迹是一种习惯, 及时整理、总结是一项操作规程。

1.2 针对重点人群的项目

1.2.1 儿童保健

儿童系统管理率低一直是儿童保健中工作的难点, 原因如下: (1) 新生儿信息掌握不全; (2) 家长对基层儿保医师不信任; (3) 家长对儿童保健工作不重视。我们针对这些情况有的放矢开展工作, 通过多途径及时掌握新生儿信息, 在儿童计划免疫门诊建卡时适时宣传儿童保健工作重要性, 把儿童保健预约的时间附贴在预防接种本上, 并把计划免疫门诊时间和儿童体检时间放在同一天, 这样减少了家长往返次数, 在儿保门诊室增添新生力量, 将新进的一名研究生医师充实进来, 增加了家长的信任度, 对到期未检儿童, 进行电话随访, 督促家长重视儿童保健工作。通过以上的举措, 中心的儿童保健管理率从以前的不到20%上升到现在的52.2%。

1.2.2 妇女保健

1.2.2. 1 中心的妇保医师每月参加乡召开的各村妇女主任会议, 和村妇女主任们零距离接触, 第一时间对接每月计生信息, 掌握本年、本月新婚夫妇、孕妇、产妇名册。

1.2.2. 2 开展孕产妇增补叶酸的专项工作, 对照花名册为准备怀孕妇女、早孕妇女上门或打电话预约到门诊增补叶酸, 流程为:签叶酸增补知情同意书→发放叶酸→增补后随访→统计汇总。在门诊医师的努力和各村妇女主任的配合下, 2010年上半年叶酸增补工作管理率本地孕产妇达82.9%, 流动孕产妇达78.3%。

1.2.2. 3 孕产妇早孕建卡一直是孕产妇保健管理中的一个难题, 通过以上2个举措的开展, 2010年上半年孕产妇早孕建卡工作有了很大起色, 我们将坚持不懈使这项工作更加完善。

1.2.2. 4 产妇和新生儿产后访视工作2010年上半年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经过中心的妇保医师对女乡村医师的一次次培训和现场督导, 现在不论是本院分娩的还是外院分娩的产妇, 都能做到按时访视、按规程访视, 未发生一例投诉。

1.2.2. 5 我们在得到卫生局的支持和妇幼保健院的指导下, 今年常规开展了包括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选择在内的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和咨询工作, 工作做得实在, 台帐得到规范。

1.2.3 老年人保健

2010年上半年我们完善了汤汪乡60岁以上老人花名册。配合区新农合政策, 2009年我们的60岁以上老人的体检率已经达到了60%以上, 今年下半年我们将对余下的汤汪乡的6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一次体检, 从建档、各项体格检查、慢病卡的建立到信息系统的录入, 在2009年的基础上将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1.3 针对疾病预防控制的项目

1.3.1 预防接种

我们为适龄儿童开展建卡、一类疫苗接种、强化免疫接种、重点人群的疫苗查漏补种等工作, 各项指标都达到考核标准, 2010年未发现一例疑似的异常反应。

1.3.2 传染病防治

2010年中心登记报告的传染病病例是5例, 疑似病例4例, 开展了包括肺结核、菌痢、乙型肝炎在内的疫点处理9起, 查螺面积达到22.995万平方米, 督导肺结核患者18次。传染病防治的各项指标都达到了相关要求。

1.3.3 慢性病管理

上半年, 除横沟、龙泉、宦桥3个已拆迁村是采用电话随访的方式, 效果不是很好, 很多的固定电话已经拆除, 其他村的慢病患者, 92.10%都能得到我们社区医师规范化管理。随着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我们的各团队会更熟悉所在村组的情况, 会更熟悉他们的慢病患者和村民, 健康教育工作普及到村民家中也已成定局。

1.3.4 重症精神疾病管理

坚持项目建设, 推动中心的发展。

1.3.4. 1“项目推进, 典型引路”, 今年我中心向区卫生局申报了“社区重症精神病规范化管理”项目, 这也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九项之一, 是全区的弱项也是难题。我中心全体员工同力协作, 克难求进, 项目有了突破性进展。

1.3.4. 2 中心主任挂帅, 成立了重症精神病社区规范化管理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 科室单独挂牌, 建立健全科室工作职责和制度, 制定重症精神病社区规范化管理日常工作考核评价体系, 争取残联和上级专科医院专家的支持。

1.3.4. 3 以“安全、有效、方便、热情”为标准, 调度人力资源, 培训职工队伍, 激发创新思维。召开了重症精神疾病社区规范化管理培训会议2次, 邀请五台山精神病院专家讲解, 并对职工进行了培训的考核。

1.3.4. 4 每个村建立了由精防医师、精防护士、村主任、村治安主任、精防心理医师、患者家属组成的精防康复监护小组网络。

1.3.4. 5 完善精神患者管理档案, 日常动态管理。广陵区残联的数据显示, 汤汪乡共有重症精神患者47人。根据此线索, 我们走村入户展开了汤汪乡重症精神病线索调查, 已核实本乡重症精神疾病患者37人。将37名重症精神病患者分散到5个精防康复监护小组中, 为每个重症精神病患者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建立包括监护工作小组名单、门诊病历、参加重症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知情同意书、个案管理服务记录手册等在内的健康档案。精防康复监护小组根据所管辖的重症精神病患者的管理分级, 制定患者的康复、监护计划和工作流程。今年上半年, 精防康复监护小组已经累计随访重症精神病患者74人次。

2 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的体会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的意义重大, 但是遇到的困难也很多, 感受最深的是慢性病管理工作一直是花费时间最多的重要工作之一, 我们一直努力将这项工作做到实处。

中心的慢病随访工作, 全部是在用晚上加班来完成的;中心成立10个以全科医师为主, 全科护士、公卫医师、医技人员为辅的2人随访团队。2010年上半年共下村3轮, 每轮连续20d, 每天3h, 共3600h;加上相同时日的信息系统的录入工作, 半年的时间我们的职工共加班7200h。

采用“各个击破”的方式, 某个时间集中到某个村, 每个团队组长有他们固定的随访组的村组长联系方式, 先联系好时间、地点, 由村组长带领按组内慢病患者名单进行随访, 工作能很顺利的完成。

在做随访的同时, 我们也穿插开展其他人群 (35岁以上) 健康管理工作。

中心和各村保持很融洽的关系是做好村组工作的基础, 多年以来中心每年为村委会成员免费体检一次、聚会一次;今年专门召开了一次各村包括支部书记、主任、妇女主任在内的会议, 会上讲解了中心的社区卫生工作, 得到了各村的进一步信任和支持;我们还一次次下村对接工作, 宣传社区卫生中心, 宣传国家的政策, 特别是新医改政策、新农合政策、药品目录政策、对口支援政策等。

通过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实践, 中心职工已经很清楚我们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是什么, 平时应该怎么做, 也养成了一种吃苦耐劳的习惯;整个中心以社区需求为导向, 在扎扎实实开展多元化社区卫生服务, 努力建设成为包括 (健康教育、儿童保健及防疫、妇女保健、计划生育、康复医疗、老年保健、慢性病的防治) 等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上对得起国家财政的每一分钱投入, 下对得起基层的老百姓和自己的良心[2]。

参考文献

[1]马小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系统的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硕士论文, 2010.

公共卫生项目 第9篇

一、补助资金的具体内涵

1、项目支出纳入基本支出管理

国家所实行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补助,在业务管理上属于项目管理的范畴,支出管理要纳入到基本的支出管理当中,并且和与之相关的重大公共卫生服务支出规范均被纳入到支出管理的范畴中。我国的财政补助已经非常明显地反映了这一资金支出管理,从财政补助的收治明细表就可以看出这一思路,另外,通过观察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本职能,也能够很快确认这一思路。基本支出是保障基层医疗机构能够正常运转并维持的最基本资金,任何机构的运行都需要资金支持,最基层的卫生站也不例外。基本支出包含了日常办公费用和人员费用两个主要方面,直接支出只是其中的一种,另外还有间接支出,例如分摊的公用支出等。项目支出则是为了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够完成特定的发展目标而划拨的资金,作为基本支出之外使用,必须专款专用,并单独核算和结报,不能用作分摊公用支出。

2、项目支出范围与资金保障的服务内容匹配

根据我国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的管理规定,补助资金必须用于基层的医疗卫生建设,以及为居民提供统一规定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而使用。也就是说,此项资金必须只能用于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补助上,绝不可以用于其它任何领域。

3、项目补助资金不保障服务利润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补助资金在发放前必须核准此单位的服务规模、服务质量和人员成本等,服务项目资金必须以满足机构的日常运作为前提,只是为服务成本而提供,不能保障此机构服务的利润以及此机构的未来发展需要。这种资金不同于政府购买的服务,政府购买的服务是要考虑长期利润和机构发展的,而这笔资金只能提供服务机构最基本的资金要求。

4、项目补助标准遵循平均成本的规律

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均服务成本有两大类: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这两项成本均符合平均成本的经济学规律。基层的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一般要服务大量的常住人口,而我国的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在配备上却存在缺陷:对于服务常住人口较少的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来说,它们的服务数量很少,但为了保证人员在数量和配置上的最低要求,不得不付出相对较高的成本;但对于服务常住人口较多的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来说,情况则完全相反。根据我国的相关管理办法,在制定成本补偿的标准时,要适当考虑人均服务成本的因素。

二、明确补助资金的支出途径

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支出分类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担负起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的主要职责,而其医疗结构在业务支出上分为医疗卫生支出和公共卫生支出,在这之中,公共卫生支出由基本公共卫生支出和重大公共卫生支出两方面组成。目前,我国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支出纳入到了基本支出管理的范畴,将重大公共卫生支出纳入到了项目支出管理的范畴,如此一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就包含了直接和间接支出。

业务支出=医疗卫生支出+公共卫生支出;

公共卫生支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直接支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间接支出+重大公共卫生服务直接支出。

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直接支出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补助资金保障范畴在我国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中都有相应的规定,在除去了那些其它款项的服务项目和地方政府另增的服务项目后,剩下的就是公共卫生服务的直接支出。公共卫生服务的工作人员以及其机构的业务支出都应纳入到公共卫生服务的直接支出中:主要职员的工资及相关器械的支出为直接支出;兼职或外聘职员要根据其在机构内所承担的工作量占比来确定相应支出。

3、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间接支出

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在日常运行及维持过程中,往往难以对公共卫生支出和医疗卫生支出的间接费用加以区分,这些费用包括了机构后勤工作人员、行政人员的人员支出,还包括了水、电、煤、物业、邮、印刷等办公运行费用。正确的做法为: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每月底将这些费用全部归纳到待分摊支出费用这一类别,然后再按照职工数及办公面积等进行合理的费用分摊,最终将其计算并分摊至医疗卫生支出和公共卫生支出中。如果按照人员的比例进行分摊,那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比例就是其所占总业务人员数的比例:

表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项目分配表

4、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际支出水平计算

对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真实支出标准,应作为当地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的补助标准依据,当地在进行资金补助时,应补齐地方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实际支出。以浙江杭州余杭区为例,为方便计算,该区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在其记账系统中增添了项目管理的内容,将其划分为基本公共卫生和重大公共卫生两方面。但凡需要记录,只要选择相应的部分即可,而最后的分摊比例也会自动结转为待分摊支出。

以某县为例,该县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项目分配如表1所示。

三、结语

基本卫生公共服务项目是关系到我国社会民生的重要项目,完善对它的补助资金的管理,不仅有利于国民的健康,也不会使国家因此而白白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参考文献

[1]蒋日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卫生经济研究,2014,(10):94-95.

[2]王永新,郑凤春,刘妍苏等.规范公共卫生项目经费管理行为提高补助资金使用效益[J].中国卫生经济,2014,33(9):76-78.

[3]张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管理体会[J].中国卫生经济,2013,32(3):89-90.

[4]刘加英,隋宏勋,张琪等.日照市东港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管理与核算探讨[J].社区医学杂志,2014,12(3):19-20.

[5]窦国琴.探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的管理和专项核算[J].经济研究导刊,2014,(21):130-131.

[6]丁炜华.公共卫生项目资金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会计,2015,(5):24-25.

[7]徐桂春.关于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中应用的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80):151-152.

[8]张晓秀.有关企业专项补助资金管理的审计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4,(18):265-266.

[9]广东省林业厅计划财务处.加强制度建设规范项目评审切实做好林业补助资金管理工作[J].绿色财会,2014,(12):26-29.

公共卫生项目 第10篇

关键词:农村,公共卫生,投入标准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 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体系的需要

2003年,SARS疫情暴露出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的薄弱,并告诫我们,政府提供基本“公共产品”对保护人民健康是十分重要的。为了重塑我国的公共卫生保健系统,必须确定公共产品的范围,不再依靠市场驱动激励机制,改变目前政府投资不足的状况[1]。据世界卫生组织(2003年)报道,从实际出发、实现由政府提供资金的公共产品,可分成三个阶段来走。第一阶段,卫生公共产品“层面”的设计、筹资和建立,核心是对公共卫生机构的全额拨款,同时逐步取消利用服务收费筹资的做法;第二阶段,扩大政府作用范围,确保病人能享有为预防和控制有流行倾向的疾病所必需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服务,该阶段应设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总体计划,按成本计算资源底线;第三阶段,综合性社区卫生服务,为中国农村和城市地区的健康保障筹资,应依靠公共和私营筹资的适当结合和配合,满足人们对卫生的多层次需求[2]。

因而,界定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测算其投入标准是重塑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阶段性任务之一,可为政府承担公共卫生职能提供科学依据。

1.2 缩小城乡差距,体现卫生服务公平性的需要

长期以来,占全国人口2/3的农村居民只拥有不到1/4的卫生资源,一些集中于大城市、大医院的高精尖医疗设备的数量已经达到或超过了发达国家水平,而农村基层卫生资源的薄弱和匮乏却是毋庸置疑的客观现实[3]。从政府财政投入来看,农村卫生投入比例逐年下降,投入不足。1998年全国卫生总费用3 776亿,其中政府投入587.2亿,用于农村92.5亿,仅占政府投入的15.9%[4];2000年,政府财政用于农村公共卫生方面的资金总额还不到20亿元,平均每个农民每年只有2.5元[5]。另据卫生部2004年的统计,我国财政支出中卫生支出的比例是1.6%~1.7%,其中用于农村的只占这部分财政支出的30.0%[6]。可见,借鉴成本测算方法测算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投入标准,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改善卫生服务公平性现状。

1.3 解决农村地区“看病贵”问题的需要

过去十几年来,日益增长的医疗支出使得许多家庭面临着经济困扰,如负债累累,廉价出售生产工具,削减孩子教育经费(即削减未来生产力投资)等,“看病贵”已经逐渐成为百姓关注的话题,对于卫生服务和利用处于劣势的农村居民来说,“看病贵”问题显得更加严重[7]。1991—2006年,农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由708.6元增加到3 587.7元,提高了5.1倍;同期卫生部门统计的每人次平均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分别由8.7元和300.0元增加到94.8元和3 406.0元,提高了10.6倍和11.3倍。次均医疗费用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人均收入,医药卫生消费支出已经成为家庭食物、教育支出后的第三大消费支出。

据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数据显示,2003年,农村居民次均就诊费用为91.0元,次均住院费用为2 649.0元,分别比1998年提高了103.0%和73.0%[8],远远超过同期农村居民年均收入水平的增长率2.4%。2003年,农村居民两周应就诊而未就诊率达到45.5%,对未就诊原因分析发现,在所有原因如“自感病轻”、“经济困难”、“无有效措施”、“无时间”、“交通不方便”等中,经济困难占到了38.6%;应住院未住院率达到30.3%,经济原因占到了75.4%[9]。总之,当前医疗费用过高,即“看病贵”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居民利用门诊与住院卫生服务的主要原因。就像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说的那样,“看病贵、看病难”等医疗卫生问题已成为中国国内从普通老百姓到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10]。

为加强对农村居民这一社会建设进程中的弱势群体的保护,保证其具有公平享有卫生资源和卫生服务的权利,有效解决农村居民“看病贵、看病难”等问题,需要明确政府在农村卫生事业中的地位与职能,对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行界定,清晰界定出农村卫生服务中哪些是公共卫生服务产品,哪些服务是需要政府为广大农民埋单的,为政府行使其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职能提供政策依据。为此,本研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家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卫生部科研基金、“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项目基金和复旦大学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基金的资助下,在研制的一揽子能够确保农村地区所必需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等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基础上,对项目进行成本核算,明确与服务项目对应的成本底线,明确政府投入力度,为政府承担公共卫生职能,量化投入标准提供科学依据,为强化政府的公共卫生和准公共卫生服务职责奠定基础。

2 研究目标和内容

(1)根据卫生服务的经济学特点及其特征,以提供公共卫生和准公共卫生产品作为政府不可推卸的职责为前提,以我国农村卫生服务功能定位为指导,研制一系列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此基础上,运用文献归纳分析方法,系统查阅与项目有关的政府文件、期刊文献、法律法规、制度、条例、操作手册和政府网站等,归纳整理出界定我国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服务内容、项目服务目标群体及其衡量单位、服务对象单位的服务数量和频率要求,为进行成本消耗调查和单位成本测算奠定基础;(2)在项目界定基础上,运用经济学有关成本测算的原理、思路和方法,结合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及其服务项目的特殊性,进行项目投入标准测算研究,为各级政府根据服务人口、服务项目和数量、质量及其相关成本,核定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建立稳定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筹资和投入机制,加大对农村卫生服务投入力度提供科学依据。

3 主要研究方法

研究主要采用文献归纳分析和专家咨询论证等方法界定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利用机构调查和常规报表资料,获取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成本相关数据;使用成本测算的思路、原理和方法,对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行成本测算,明确投入标准。详见《农村公共卫生项目投入标准的测算思路与方法》。

研究采用Exce1 2003建立录入库,进行数据录入和整理;利用SPSS 12.0建立分析库,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4 研究结果简介

4.1 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界定

在卫生部农村卫生管理司和规划财务司领导组织下,以我国农村卫生服务机构功能定位为指导,借鉴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范围,根据卫生服务的经济学特点,经过国内相关研究领域专家多轮反复的咨询与论证,最终形成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共包括疾病监测与报告,疾病预防与控制,妇幼保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监督,基本医疗,爱国卫生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8大职能;传染病监测与报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地方病、寄生虫病监测与报告,妇幼卫生监测与报告,疫情调查,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的综合管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地方病、寄生虫病、职业病预防与控制,免疫规划实施及预防接种安全管理,妇女保健,儿童保健,生殖保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处理,卫生行政许可,食品、生活饮用水及健康相关产品,公共场所、职业、放射、学校卫生监督,医疗卫生监督,疾病诊治,住院分娩服务,计划生育有关临床医疗服务,危急重症病人的紧急救护,特殊困难群体的医疗救治,巡回医疗,农村卫生环境改造,健康教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等23个服务项目类别;对每一服务类别进行细分,得到59个农村公共卫生具体服务项目,从而完成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界定,明确了在我国农村地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提供的服务中,何谓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其内涵和外延,为进行项目成本调查和测算奠定基础。

具体项目见《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职能、类别和项目界定》一文。

4.2 我国农村公共卫生项目投入标准测算思路与方法

借鉴经济学中成本核算的理论与方法,在吸收国内外研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农村地区卫生机构的特殊性及其服务项目完成情况,研制了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投入标准的一整套测算思路与方法:

4.2.1 界定公共卫生项目提供的“农村”范围。

为明确“农村”这一研究范围,本研究将县(或区)作为研究样本地区,服务项目的界定及其投入标准的测算包含县(或区)、乡、村三级所有卫生服务机构,即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明确了何谓农村地区,农村地区的范围及其应该包括哪些服务机构,奠定了投入标准测算,乃至成本测算的基础。

4.2.2 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界定。

在农村范围及其服务机构明确的基础上,围绕服务项目,运用文献归纳分析,系统查阅、全面收集国内外与项目有关的政府文件、期刊论文、法律法规、制度、条例、操作手册和政府网站等,归纳整理出我国农村地区项目内涵;再运用专家咨询法,反复多次完善已整理出的服务项目及其界定解释,形成可以用来进行成本数据调查的项目定义。

4.2.3 样本地区服务项目实际成本的测算。

在农村地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及其内涵明确的基础上,明确项目成本核算的范围,运用经济学有关成本核算的原理和思路,以机构为单位系统收集劳务费、公务费、业务费、卫生材料和其他材料消耗、低值易耗品和固定资产折旧及维修等资源消耗数据,选择合适的费用分摊方法及分摊系数,汇总在一个项目上所消耗的相关资源,进行机构服务项目成本核算,继而把不同级别机构同一卫生服务项目成本相加得到样本地区服务项目实际测算成本。

4.2.4 样本地区单位服务项目实际成本的测算。

明确每一服务项目的服务对象及服务完成要求,结合样本地区服务项目总成本、样本地区实际服务对象(目标群体)数量,核算出样本地区单位服务目标群体的成本,如单位服务人口、每孕产妇成本等。

4.2.5 样本地区项目任务全部完成所需要的投入标准的测算。

明确项目服务目标群体及其衡量单位指标,以及单位服务数量和频率要求,结合样本地区项目现实单位服务数量和频率与其存在的差距,进行单位服务项目成本标准的调整,形成单位标准成本。继而明确样本地区实际服务目标群体(服务对象)数量和应服务目标群体数量,测算样本地区应服务目标群体的完成程度,以达到项目服务数量和频率要求的成本水平为基础,测算出服务目标群体全部完成需要的成本消耗,即标准成本,从而确定工作任务全部完成所需要的投入。

4.2.6 全国农村公共卫生项目投入标准的测算。

分析探讨样本地区达到项目服务要求水平的单位项目成本水平与经济水平之间的关系,在样本地区单位成本水平上,模拟出全国平均以及某一经济水平地区的达到项目服务要求的单位项目成本。在此基础上,结合某一地区各项目应服务对象(目标群体)数量,模拟测算出该地区农村基层公共卫生项目总投入;以及结合全国应服务目标群体总数,测算全国农村公共卫生项目总投入。

4.3 我国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投入标准

鉴于我国当前国情,国家财政投入力度有限,研究从保障公共卫生和最基本的医疗服务及其项目入手,测算政府投入标准。然而,由于投入标准以项目服务成本为依据,农村地区包括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机构,提供项目的机构级别不同将直接影响着成本的高低,也带来测算投入标准的差异。本研究咨询专家们一致认为,研究测算项目应涵盖县、乡、村三级,但是对于基本医疗服务的补偿则持有不同看法,不少专家认为最基本的医疗服务项目投入标准应只包涵乡和村两级机构的成本,县级机构提供的疑难杂症等较高层次的医疗服务,不应纳入基本医疗服务范围。当然,今后的若干年内,随着国力的增强,财政投入力度的加大,可考虑把县级机构医疗服务成本纳入政府基本公共医疗卫生的投入范围。

此外,由于成本测算是基于机构提供服务的现状,如果机构提供的服务没有完全到位,例如只完成了40%,那么依据该成本消耗测算得到的投入标准必然不能满足服务项目全部完成所消耗的成本。基于此,须在明确各项目实际成本消耗和完成程度的基础上,推算出100%完成项目所需要的投入标准。

4.3.1 县级医疗成本列入财政补助范围的投入标准。

按实际消耗成本且包括县级医疗成本计,全国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际消耗成本为每农业人口98.43元,全国86 935.34万农业人口需要总投入855.74亿元。不同项目中,基本医疗服务投入最高,达到了人均67.70元,其次是疾病预防与控制,为6.75元,最低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为人均1.68元。

如果考虑到作为测算依据的现有项目工作的实际落实程度,要求百分之百落实现有项目工作任务,则需要在此基础上增加299.13亿元,达到人均132.84元。也就是说为,保证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完全落实,投入标准是人均132.84元,(见表1)。由于各项目完成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不同项目的理想投入标准序位发生了改变,其中,基本医疗服务投入仍然最高,达到了人均82.31元,其次是妇幼保健,为14.90元,最低的仍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为人均2.27元。

4.3.2 县级医疗成本不列入财政补助范围的投入标准。

如果考虑到只把乡级和村卫生室的基本医疗服务项目列为国家财政支持范围,而对于县级卫生机构提供的属于个人消费品的医疗服务不列入国家补偿范围,则需在现有基本医疗服务成本中剔除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费325.35亿元,以及正常分娩的接产、妊娠合并症的诊治,避孕和节育的医学检查,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和计划生育药具不良反应的诊断、处理,实施避孕、节育、不育手术和输卵(精)管复通手术等相关临床服务费25.14亿元,而保留重点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职业病的诊治费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救护、危急重症病人的院前急救,无主病人、社会贫困病人、残疾病人等医疗救治,巡回医疗和业务培训等属于准公共卫生服务的项目成本。得到:按照目前实际消耗水平计算,全国31个省86 935.3万农业人口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现有投入需要505.25亿元,人均58.12元;如果考虑到现有项目的落实程度,要求百分之百落实,则需要732.84亿元,达到人均84.30元(见表2)。也就是说为保证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完全落实,投入标准是人均84.30元。

与将县级医疗成本列入财政补助范围的投入标准相比,该测算水平下,按实际消耗计人均可减少40.31元,全国共减少250.49亿元,减少40.96%;按项目任务100%完成计,人均可减少36.54元,全国共减少422.03亿元,减少36.54%。

4.3.3 基本医疗成本不列入国家财政补助范围的全国投入标准测算。

考虑当前经济水平下,有限的国力水平难以支撑财政保障基本医疗的支出。因而,本文也进行了剔除基本医疗服务职能的全国投入标准测算。测算结果显示,现有国力水平下,如果基本医疗,包括县、乡、村三级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均不纳入国家财政补助范围,则按照实际消耗成本水平计,全国31个省86 935.34万农业人口(2006年数据)公共卫生项目需要投入267.16亿元,人均30.73元;如果考虑到现有项目工作的落实程度,要求百分之百落实现有项目工作任务,则需要在此基础上增加439.32亿元,达到人均50.53元,也就是说为保证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完全落实,投入标准是人均50.53元。同理,该推算依据的是全国农业人口数,并不包括县辖区内城镇人口数。

参考文献

[1]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研究课题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研究报告—问题与对策[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4.

[2]The Office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Representative in China.Public Health Options for China:Using the lessons learned from SARS.2003:27.

[3]邵念.关于缩小我国城乡卫生差距的几点思考[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6,20(1):17-20.

[4]李长明.中国农村卫生发展现状与策略思考[J].中国卫生资源,2001,4(4):3-5.

[5]张元红.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供给与筹资[J].中国农村观察,2004(5):50-59.

[6]第一财经日报—编者按.公立医院在道义与营利之间徘徊[M/OL].(2005-8-25).htttp//news.Enorth.com.cn/system001103009.shtm1.

[7]Wang H,Zhang LCH,Hsiao W.Ill health and its potential influence on household consumptions in rural China[J].Health Policy,2006,78(2):167–177.

[8]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J].中国医院,2005,9(1):3-11.

[9]Center for Health Statistics and Information,Ministry of Health in China(2004).Health Services:An Analysis Report of the National Health Services Survey in2003,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Press,Beijing,2004.

公共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体系初探 第11篇

关键词:公共投资项目

绩效审计评价体系

0引言

建立公共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是一项难度很大的系统工程,又是推进绩效审计必须面对、不能绕开的一项艰巨工作。当前,从国内公共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工作开展情况看,还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绩效审计评价体系。

1公共投资项目的含义

公共投资项目是指由财政性资金、社会公共资金和其他政府资源投资的建设项目。公共技资项目与公共投资项目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交叉。一般来说,政府技资项目,是指全部由政府投资或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其中,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分为以下两种情形:一是政府投资额占50%以上的项目;二是政府投资虽不足50%,但政府投资者实际拥有建设和运营控制权的项目。政府投资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即直接投资基本建设项目和注入资本金。而公共投资项目的外延则比公共投资项目的范围大,除上述两类项目外,还包括各级政府以其他方式,如补助、转贷和贴息投入的项目,以及通过依法享有的一些优惠政策,如豁免土地出让金、税收、特许经营权等建设的项目。

公共投资项目绩效审计就是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接受委托后,以公共投资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为基础,对公共投资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的审查和评价。

这一含义中的中心内容仍然是“三E”,但与一般绩效审计概念相比,其更具针对性,具体性:

1.1经济性。就是指以最低的支出和耗费进行工程设计、施工和维护,尽量节约,避免浪费。具体说是指投资项目立项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工程建设成本的节约性和建设资金筹集成本与使用成本的节约性。

1.2效率性。是指项目建设与其所用的资源{如土地、建筑材料、机械、人工等)之间的关系,即一定的投入所能得到的最大产出,或一定的产出所需的最少投入,即支出合理。

1.3效果性。主要是关注工程投资目标的实现情况,是否达到预定的标准,是否取得预定的效益,这里的效益不仅包括经济效益,还包括微观经济效益、宏观经济效益、环境保护、社会效益等相关内容。

2公共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总体框架构建

一般情况下,绩效应当包括行为过程和行为结果两个方面。行为过程包括投入是否满足经济性要求,过程是否合规、合理。行为结果包括投入与产出之比是否有效果,行为的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以及产生中长期影响。投资活动需要决策控制、过程监管以及结果评价。由此,公共投资项目绩效审计可以包括程序审计、过程审计、结果审计三个组成部分。同时,按照项目实施的时间安排,我们又可将项目的绩效审计评价过程分为四部分,即投资决策评价、资金筹集与使用评价、项目组织管理评价、项目投资效益评价。因为具体项目的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特征,故很难形成一个千遍一律的适合于每个项目的评价指标体系,但是本文据此形成的公共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总体框架,见表1,将为每一个具体的评价项目提供评价体系的建立思路和借鉴。

3完善公共投资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路径选择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是实施公共投资项目绩效审计的必备条件,也是审计人员作出正确评价的客观依据和质量保证。目前,公共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尚未完全确立,审计实践中经常遇到诸多具体操作问题,特别是投资项目千差万别,其可比性较差,指标体系亦不能以偏盖全。为此,本文建议,在设计和应用评价指标体系时,应作如下路径选择。

3.1科学合理选项选择什么项目进行绩效审计评价至关重要。我们要选择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项目作为评价对象,人大、政府和社会普遍关注,受关注程度较高;主体建筑对彰显现代城市形象和历史文化品位作用突出;财政资金投入量大,如因管理不善造成损失浪费,将对政府决策产生负面影响。对这样的项目实施绩效评价,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3.2明晰设计理念在设计评价指标时应坚持四个统一:一是直接经济效益与间接经济效益相统一,既注重评价项目本身直接取得的经济效益,也要重视项目通过投资、建设及运行所带动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价;二是微观效益与宏观效益相统一,评价指标应全面反映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及影响,而不能片面强调经济指标;三是近期经济效益与长期经济效益相统一,既要重视反映经济增长的短期效益指标,又要重视起主导作用的长期指标,并注重挖掘其效益的可持续性;四是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统一,既要做到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同时兼备,以反映投资效益与影响的全貌,又要把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从而得出广泛而深刻的评价结论。

3.3合理修正指标在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后,为使评价指标体系更科学、合理,可通过测定指标效度和信度对指标体系进行检查和修正。简单地说,效度就是指标的准确性程度;信度就是测试数据和结论的可靠性程度。如果测试数据不准确,就不可能产生可靠的评价结论:如果未取得可靠的数据,也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在公共投资项目绩效审计中,如果设立的指标不能完全反映项目的效益和效果,则该指标体系不具有较高的效度和信度,需要适度修正。一般情况下,对指标体系的检查和修正,应请这方面的专家通过经验对指标效度和信度进行判断后才能实施。

3.4强化制度保障审计规章制度是审计法律法规的延伸和补充,对规范审计行为、提高审计质量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为促进绩效审计工作的规范运行,审计机关应逐步建立健全绩效审计管理制度,如《绩效审计操作规程》、《重点项目跟踪审计实施办法》、《绩效审计后续检查制度》等一整套规章制度,以保证公共投资项目绩效审计工作的有序运行。

3.5加强后续检查后续检查在公共投资项目绩效审计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如果项目单位或其主管部门对审计建议不予重视,或将审计报告束之高阁,绩效审计也就失去了应有之义。只有强化对审计建议落实情况的跟踪检查,才能促进有关单位和部门认真执行绩效审计结论,确保公共投资项目绩效审计成效得以充分发挥。

公共卫生项目 第12篇

1 卫生监督协管的内容

依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2011年版) 》由各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协助基层卫生监督机构开展食品安全、职业卫生、饮用水卫生、学校卫生、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等方面的巡查、信息收集、信息报告并协助调查。

2 卫生监督协管的实施方法

2.1 成立领导小组

成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卫生监督协管项目实施领导小组, 下设实施办公室, 建立以县卫生监督所为指导中心, 乡镇卫生监督站为枢纽, 村卫生室为前哨的三级卫生监督协管网络体系。细化各级的职责和任务, 制定符合实际的工作流程和各项工作制度。

2.2 开展培训

由县卫生局组织, 卫生监督所承办, 对乡、村两级卫生监督协管员进行培训, 培训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卫生监督协管项目规范》为要求, 以卫生法律法规和相应的工作规范为内容, 培训完毕进行考核, 考核合格后发放卫生监督协管证书。

2.3 卫生监督协管的实施

2.3.1 制定考核标准

制定卫生监督协管服务绩效考核标准, 将协管内容进行分解细化, 提出具体的指标要求, 分年中、终进行考核。

2.3.2 开展督查指导

县卫生监督所定期不定期对乡、村两级卫生监督协管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督查指导, 并要求做好督查记录, 供年中、终考核时参考。

2.3.3 明确职责

按照职责分工, 乡镇卫生监督站建立本辖区内公共卫生类本底资料, 制订协管工作计划, 负责村卫生协管信息的收集和向上级的报告, 并经常性地开展卫生监督检查和村级协管工作的指导和巡查。村卫生室负责本辖区协管信息的收集和报告。

2.3.4 工作要求

县对乡督导1次/2月, 乡对村1次/月。

3 卫生监督协管的作用

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基本实现了“重心下沉、关口前移”的初衷, 达到了改善基层特别是农村卫生监督执法薄弱状态的目的, 实现了网格化管理, 提高了卫生监督效能, 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1]。

4 存在的问题

协管工作对于村级卫生室来说是一项新的工作, 工作内容和人员的知识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乡镇卫生监督站既承担卫生监督检查任务又承担卫生监督协管工作, 工作的制度和流程还需进一步规范。

5 卫生监督协管工作的思考

卫生监督协管服务的目标是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卫生监督协管服务, 解决基层卫生监督相对薄弱的问题。目前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共计十一项内容, 除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外均由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 卫生监督协管工作是否可明确由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一方面便于管理, 另一方面让监督机构集中精力充分发挥卫生监督职能, 会同县卫生监督所加强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级协管工作的监督指导, 进一步提高协管工作的质量。借助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项目的实施, 将卫生监督协管工作的内容融入健康教育范围, 在城乡大力宣传食品安全、职业卫生、饮用水卫生等知识, 提高群众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和疾病防控意识, 采取不同的模式, 加强对乡、村两级人员协管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 尽快适应工作的开展, 切实为广大群众提供卫生健康保障。

参考文献

上一篇:民族古村落下一篇:一年级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