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中的德育渗透

2024-09-15

数学课堂中的德育渗透(精选12篇)

数学课堂中的德育渗透 第1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德育渗透,提高素质

学生的学习主要在课堂上进行, 课堂教学理所当然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 同时也是进行德育渗透的最佳途径, 对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怎样结合内容进行德育渗透, 以期更好地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呢?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 笔者认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 感染学生

德育是情感陶冶、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精神面貌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也是直接的。教师优美整齐的板书、生动流畅的语言、端庄大方的仪表都可以在无形中给学生以美的感染。如为了上好一堂好课, 教师做了大量的准备,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 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 并从教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 这样对学生的学习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 教师的言行举止, 小学生都在细心观察, 有意无意地加以仿效。所以, 教师要端正自己的“身教”、“言传”、世界观等, 以对孩子们起着正向的潜移默化作用。因此, 教师的品德、精神、举止都应以“榜样”标准自律。

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所以在教学中,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十分重要的。如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认真按时完成作业、作业整洁, 形成自觉学习的习惯、亲自动手操作的习惯等, 都应在教师的精心引导下, 使学生逐步养成, 进而内化为自觉自律的学习态度, 以及克服困难的精神、有条不紊的学习习惯。

当然, 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征, 光靠老师的工作是不够的, 家长的力量不可忽视。所以, 我会向家长渗透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让他们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并和家长交流一些辅导学生学习的方法, 争取家庭辅导与自身教学达到和谐统一。

三、在导入课题中渗透

笔者发觉, 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 导入新课、情境创设环节中的德育渗透效果极佳。

导入新课、情境创设中渗透德育意识, 可以通过问题故事化、数学信息情境化和开展数学活动来进行。如我在“花园”导入新课时, 先向学生介绍美丽的风景图片;在欣赏图片的情境时, 让他们描述图片的风景;在他们感受到自然世界的美之后, 再灌输给他们爱护环境的环保意识。在“青蛙吃害虫”的教学中, 创设情境让学生了解田野庄稼的好帮手———青蛙, 知晓青蛙对人类的作用, 灌输给他们爱护环境、保护动物的思想。“东南西北”的教学中, 为学生创设游戏活动竞赛的情境, 让他们真正感受生活方向、体会集体精神等。作为人民教师, 把数学知识和德育巧妙结合起来, 在学习、知识竞赛等数学活动中, 既要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得, 也应关注学生学会尊重、谦让、倾听及团结协作和关心他人等品德的培养。

四、讲授新课内容时渗透

当今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德育内涵可谓十分丰富, 这需要教师在教学新知识时, 注重挖掘教材本身的德育功能, 不失时机地进行渗透, 把德育贯穿于新知的教学中。如教学小学二年级“读数、写数”时, 可以有选择地介绍一些本地的有教育意义的数据, 还可以介绍我国的地形概况———我国地域广大, 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我国境内有世界著名的大河长江, 长6300千米;有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高为8848米, 等等。解决“应用题”时, 可以根据应用题中所反映的日常生活、工业、农业、卫生、交通、教育、科技等方面有说服力的数据, 经过比较、分析, 进行爱家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又如教学“时、分、秒”时, 我在学生初步建立了时、分、秒的概念后, 通过让学生数心跳、读书、写字、拍皮球等, 使其感受1分、1秒有多长, 到底可做多少事情及一节课40分钟里有多少个1分钟, 从而适时地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做时间的主人。

五、在活动、讨论中渗透

活动中, 学生的体验和感受最为丰富, 教育效果也是最直接的, 并且可以马上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因此, 教师应积极将德育因素渗透于活动讨论中。如在教学“比一比”中, 我先利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的大量数据, 让学生感受数据的大小, 然后再通过猜一猜活动, 让学生在玩中学, 关注他们的学习情感, 充分地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若适时在活动中展开组与组之间的竞赛, 更能提高学生的积极参与能力及在活动中的团队精神。又如, 一位老师在“交通与数学”的教学中, 在学生模拟“小明上学去”的情境中, 从计时上, 渗透珍惜时间的观念和按时上学的习惯等道德因素;从路线方面, 渗透合理的行为和科学的态度等德育因素;然后再从交通出发, 渗透交通规则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等德育因素。可以说, 活动中渗透的德育因素更全面、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所以, 在数学课堂里, 引导学生通过活动、讨论, 共同思考、总结。这样, 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 潜移默化地对其进行德育渗透。

六、在应用、拓展中渗透

数学来源于生活, 又服务于生活。所以, 在数学教学中, 要注意引导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要充分将德育因素渗透于应用中。如学习“时分秒”后, 学生学会了安排作息时间表, 那么, 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学习、休息情况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习惯, 养成了上学不迟到、做事有分寸的良好习惯。又如一年级数学课本有这样一道题目:“在2001年北京举办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 获得金牌数的前三名的国家是:中国54枚, 美国21枚, 俄罗斯14枚。”对于这道题, 我先让学生大声读题, 接着让学生说说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待学生发表完后, 我再介绍一下我们国家的体育事业在国际上影响很大, 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应感到无比的光荣, 鼓励学生像运动员那样为祖国争光;我还介绍了201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深圳龙岗举办的情况, 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 但是通过努力, 深圳做到了, 学生都受到了很大的鼓舞, 课堂效率因此而提高了。

七、在评价中渗透

评价的导向作用对学生的道德行为的建立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而, 在课堂教学中将德育因素渗透于评价中, 让评价承载德育的功能, 效果将会出乎意料之外。

在我任教的二年级的班里, 有一位女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特别积极, 可以说是达到了“每题必争”的程度。一开始我很头痛, 不知道如何让她不要那么积极, 留点机会给其他学生, 但是又不能打击这位女生的自尊心。我斟酌了一段时间, 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一次, 在课堂上我对她说了一句话:“如果先让同学说完, 你再发言, 将会更好!”简单的一句话, 让这学生得到了很大的启发, 慢慢地, 她的“缺点“也改正过来了。所以, 我们老师如果用各种方法评价学生:“如果你能让同学先来, 会显得更有礼貌!”“懂得爱护小动物, 你真棒!”“你越来越会关心帮助同学了!”“你真会替别人着想。”“你的字写得越来越遒劲有力了, 很快就赶上老师的了。”……学生将会朝着你所期望的方向努力和发展, 德育效果自然是水到渠成。

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 需要我们去琢磨、思考、挖掘, 把教材、学生和当前的教育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 勇于探索、创新、实践, 寓德育于课堂教学之中, “随风潜入, 育人无声”, 以达到德育之目的。

参考文献

[1]马康华.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工作的渗透[J].读写算 (教育教学研究) , 2011 (08) .

[2]赵雄辉.数学教育改革论[M].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3.

德育教育在数学课堂中的渗透 第2篇

新荣区第三中学

安卫东

现代学校教育立足于完整生命的塑造和健全人格的培养,道德教育是主宰,凝聚和支撑整个生命的成长进而获得幸福人生的决定性因素。倘若缺失了德性的生长,那么人生命的其他部分的发展都会受到限制。教育中人生命的完整性规定了道德教育的统摄性,居于统摄地位的道德教育必然是通过渗透的方式而非依赖于独立时空展开的。

真正的道德教育更多地只能借助于各种复杂的渗透的方式完成,由此产生的影响最终将变成人的内在稳定的心性品质。当今的数学课堂开始注重德育的渗透,在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同时也关注学生人格培养,这是每位数学教师的责任。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1.充分发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寓德育于情感教育中。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从先生的话中,我们不难领会,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包括数学教育。可以说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如果我们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适时以感情赢得感情,以心灵感受心灵,就能使整个数学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情理互动的愉快过程,同时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也是巨大的、直接的。除了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以美的感受,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一堂好的数学课前,教师充分的准备,课堂上采用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幽默的数学教学语言,既能使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又能让学生在心里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教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学生以后的工作学习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2.挖掘数学中的美育素材,重视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数学本身也有无穷的美妙。”别林斯基也曾说过:“美育和德育是密切联系着的,它能陶冶健康的情感,培养崇高的情操,鼓舞人们为建设美好的未来去战斗。”人们常说数学是万花筒,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在数学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美育因素——许多几何图像就充满着无穷无尽的美,闪烁着美的风采。数学中还有更深层的美——数学概念的简单性、概括性、典型性和普遍性以及对称与和谐、简单与明快、奇异与突变。众所周知的黄金数0.618是现实世界中美的表现,许多著名的建筑,广泛采用0.618的比例,好给人以舒适的感觉;生理学家认为,当气温23摄氏度时,人感到最舒服,这时人的体温(37度)与气温之比正好是1∶0.618;一些名画的主题大都在画面的0.618位置;乐曲中较长的一段等于总长度的0.618„„音乐,绘画是美的,因为她能给人以感官上愉悅乃至心灵上的震憾。数学其实也有如此特质。有一本由霍夫斯塔特写的《GEB——一条永恒的金线》的书,第一次让人们领略了数学的魅力。GEB是三个人名的起首字母,分别代表数学家歌德尔(K.Godel)、画家埃舍尔(M.C.Escher)和音乐家巴赫(J.S.Bach)。人们通常认为数学和美术、音乐是天壤相别的不同领域,但作者却找到了一条贯穿哥德尔数学、埃舍尔绘画和巴赫音乐的“金带”,从而揭示出绘画、音乐与数学之间的“惊人一致性”。正是音乐、美术与数学的这种联姻,使得美术作品的高雅风格,音乐作品的优美节奏,交融于数学的对称美与和谐美之中。因此,数学教育应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美的审美能力,这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爱好,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

另外,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其策略性,切忌喧宾夺主,在我们的教学中,如果能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逐步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就能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二、研究渗透的方法 1.情感诱导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满腔热情、精神饱满地出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并以自身的工作态度和情感去感染和影响学生。教师要通过对一个个问题的导语、一个个环节的安排、一句句情真意切的话语,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爱,从而使学生对这门课产生兴趣。

2.背景介绍法。

数学教材中的很多道理、数据都是我国劳动人民最先发现或计算出来的。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进行介绍。

3.课堂渗透法。

小学数学教材中体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内容很多,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紧紧抓住“渗透点”进行教学。这个“渗透点”可以是一词一句、一题一例,也可以是一个教学过程。

数学课上,教师和学生的示范作用以及老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方法。教师的示范作用体现在,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例如:上课时,教师着装要朴素大方,讲普通话,语言要清楚、明白、有逻辑性。板书要整齐,书写要规范,辅导“后进生”要耐心、细致,使学生在教师的表率作用下,潜移默化地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教育。学生的示范作用体现在,课上教师要注意发现有突出表现的学生,用实例来激励其他同学。例如:对上课认真听讲,学习认真刻苦,作业正确、整洁,思考问题机智灵活等方面的同学,教师要及时表扬,为其他同学树立学习的榜样。

教学时,教师还要针对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例如:要求低年级学生在听课、写字时要有正确的姿势,回答问题要说完整话,写作业时字、运算符号要写工整,计算要正确等。中年级要求学生听课要专心,分析题意时重点字、句要用笔画出来,作业要干净、正确,要求验算的要列式验算等。高年级不仅要求学生听课专心,而且要手脑并用作好笔记,解应用题时要借助线段图分析题意、理解数量关系,计算时要选择简便方法,要自觉检验等。总之,不论是师、生的示范还是教师的要求,教师都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计算仔细、书写工整以及自觉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4.美感启迪法。

“数学,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数学的美充满了整个数学世界,不但有数的美、式的美、形的美,更有对称的美、和谐的美。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运用符号、色彩、线条、图形等因素,通过精炼的数学语言、巧妙的解题方法、整洁的板书设计,展示出数学的外形美和内在美,并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使学生从抽象的符号中看到美的形象,从逻辑推理中领略到美的神韵,从表面的形式中体味到内蕴的那种特有的内在美,从而把学生引入到美的意境中去。

5.习题引伸法

把反映祖国建设成就、家乡变化的数据和学生日常生活中有意义的事例编成相应的习题,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6.竞赛强化法。

利用儿童争强好胜、荣誉心强的特点,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适时地引入竞争机制,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和兴趣。让学生在竞赛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提高自觉性和自制力。

三、掌握渗透的原则

1.情感性原则

教师要创设情感氛围,借助情感动力,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使之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广阔的胸怀,和谐地发展各方面的素质。

2.科学性原则。

进行思想教育,必须做到旗帜鲜明、观点正确、说理明白。教师要站在育人的高度给学生以正确的认识引导,使学生信服地接受教育,并指导自己的行为。

3.层次性原则。

思想品德教育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必须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体现德育渗透的梯度。

4.随机性原则。

即教师要抓住时机,把握分寸,注意德育与知识、技能的有机结合,适时、适量地进行随机渗透,切忌穿靴戴帽、牵强附会。

5.延伸性原则。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德育渗透 第3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德育渗透

现代学校教育立足于完整生命的塑造和健全人格的培养,道德教育是主宰,凝聚和支撑整个生命的成长进而获得幸福人生的决定性因素。倘若缺失了德性的生长,那么人生命的其他部分的发展都会受到限制。教育中人生命的完整性规定了道德教育的统摄性,居于统摄地位的道德教育必然是通过渗透的方式而非依赖于独立时空展开的。

一、善于挖掘数学教程中内在的美,陶冶学生的美好心灵和高尚情操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许多内容可以成为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载体.如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就为数学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内容,使它处处充满美的情绪,美的感受,美的表现,美的创造。如对称美、统一美、简洁美、奇异美、曲线美等。在教完了比和比例的知识后,我就向学生介绍了著名的“黄金分割”知识,从而揭示了一种审美的线段比例关系,然后让学生到日常生活中去寻找按黄金分割构造的事物。

二、把握教材的德育渗透点,让学生受到启发

数学是用数据和统计材料来说明问题的,利用教材中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有说服力的统计材料可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和爱科学的教育。如教“时、分、秒”时可进行守时惜时教育;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中,结合“植树造林”事例,培养学生绿化祖国意识,以及结合诸如节约用煤,粮食增产,统计学雷锋做好事件数,给菜地拔草的人数,计算人造地球卫星运行的时间,山地、高原和丘陵占全国总面积的大小,南京长江大桥的长度等类似上述内容的题目,已内在显示为人处世的美德,科技兴业的应用,祖国河山的壮美,人类征服自然的伟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能受到多种思想教育。解答好这样的题目,学生的道德情感在潜移默化中民生活与日常建设离不开数学,从而不断激发学习兴趣,逐渐养成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志趣。 另外,在低年级的教科书上,还印有许多精美的插图,可加以利用。如通过第32页小朋友打扫卫生等插图和,对学生进行爱劳动,讲卫生等方面的思想教育。通过59页小朋友踢足球的图,可对学生进行团结友爱,同心协力的团队精神教育。在新教材中,还非常重视让学生自己“摆一摆”、“拼一拼”、“分一分”、“想一想”、“说一说”、“练一练”等实践活动,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可受到“实践第一”、“对立统一”、“运动统一”、“運动变化”等辨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启发。

三、利用数学的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

数学这一学科本身具有很强的严谨性,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自身必须要有严谨、认真的治学精神。在对数学中的概念进行讲解时,要尽量运用专业的数学语言进行准确描述;对数学公式的具体作用,要进行确切的讲解;板书的书写要有一定的条理,推理一定准确。一定要给小学生们做好严谨认真的带头作用。其次,在小学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进行启发式教学,在教师的启发下是学生自己得出新的知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对数学的热爱。从而,还能进一步培养学生不惧困难、追求真理,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

四、利用数学课后的其他方式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向课下延伸。作为一名普通的数学任课教师,与孩子们在一起的时间毕竟非常少,一直非常向往一种比较理想化的课堂,课堂上撒满快乐的阳光,师生亲切的交谈,气氛民主而又和谐,而这一切必须构件在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之上。根据我的任课情况于是我决定从作业批改做起。让作业成为联系我与孩子们情感的桥梁和纽带。经过一年的实践,我的作业批改由开始时的评定对错,画符号,由简单的评语“加油”“你真一定棒”“好孩子”逐渐转化为数学日记的形式,成为我与孩子们倾心交流谈心的园地。在这里,孩子们可以向我敞开心扉,在我们精心的呵护下我们的园地五彩缤纷,生机勃勃。有的学生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五、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进行活动渗透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还可以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我们可以鼓励和指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社会调查等途径搜集资料,从中让学生受到教育。如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统计知识后,组织一次“我是小小统计员”的数学调查活动,到统计局进行采访,对采访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动手制作统计图,动脑编应用题。这样学生的实践能力不仅有了提高,学生还感受到我们生活中的巨大变化和社会的发展,从而寓教育于学习之中,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另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数学知识竞赛、数学家小故事比赛、数学趣味问答等活动。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在活动中进行德育渗透。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有其必要性、当然我们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可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刍议数学课堂中的德育渗透 第4篇

一、找准时机,不放过每一个可以渗透德育的机会

记得有一位七年级数学教师的公开课,他在黑板上写了五道题让一名学生上来做.3+(-9)=-6,4×(-9)=-36,(-5)×9=-45,(-6)×9=-54,(-7)×9=63.

当学生写完63时,台下多数同学都大声叫喊起来:“教师,她错了,最后一题错了.”

我当时的第一反应也是指出她的最后一题错了.

本以为那位教师会马上帮助纠正这名学生的错误,没想到他却说了一段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的话.他说:“她前四道题都做对了,可大家为什么只说她错的这题,而不说她前面四道都做对了呢?看来,我们是多么容易发现别人的错误而忽略了别人的正确,当我们面对一个人时,更多要看其优点,要宽容地对待别人.”

二、联系实际,在实例中渗透德育.

在我们备课的时候,我们在教学目标里常有这样一句话: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其实,不光我们的数学教学需要联系生活实际,我们在渗透德育教育的时候更需要联系生活实际,用事实说话最有说服力.如果我们在德育教育中能联系到学生身边的人或事,效果往往会事半功倍.

在教学中,有这样一道题:某项工作甲单独完成需要6小时,乙单独完成需要8小时,甲乙两人合做需要多少小时?在做完这道题目后,我让学生们回家问问自己的父母每天做家务需要多少时间,如果你再能帮忙做家务,只需多少时间?通过这道习题让学生体会到父母做家务艰辛,要在回家后多帮父母做点家务事,减轻父母的负担.

生活世界是蕴含丰富价值和意义的世界,是道德根植于其中的深沃土壤.我们要想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只有直面学生的现实生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才能使学生在生活中得到具体的、丰富的德育训练,并在这种训练中发展学生的道德智慧.通过活生生的社会生活,教育、启迪学生,并使学生自觉用科学的方法思考生活、创新生活、享受生活,在生活中内化道德规范,最终实现我们的德育目标.

三、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渗透德育

数学教材中有很多插图和应用题,教学时可以选择富有教育意义、形象生动的插图,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以及数学史料等内容,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例如,苏科版九年级数学第二章第三节《用计算器求标准差和方差》中的情境是与射击有关的问题,在讲解本节时,我先让学生回忆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在射击项目共夺得几枚金牌?通过本问题,让学生要关心国家大事,要爱国.

四、利用教材的辩证因素,进行渗透德育

正确的思想品德观念的形成,离不开环境情感的熏陶,而且必须经过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充分挖掘数学知识中内含的辩证因素,以数学知识为载体,渗透辩证唯物论基本观点,为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奠定基础.1.在具体感知中渗透“实践第一”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又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不断实践的过程,这是学生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把数、形、式和应用题的概念从实践中引入,问题从实践中提出,创设条件,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通过摆、画、量、算等具体感知,形成表象,逐步建立概念.2.在分析综合中渗透运动变化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以为:“运动变化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人的思维也是如此,儿童由动作直观思维发展为具体的形象思维,再发展为抽象的逻辑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克服孤立静止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组织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发挥原有知识的正迁移作用,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认识客观事物是运动变化的,从而树立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处理问题的科学思想方法.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是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若能巧妙和智慧地运用,就会使学科教育与德育相得益彰,使学生各方面和谐发展.

摘要:德育在学校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不少人认为,德育是班主任、团队、思想品德教师应该做的事情,与数学教师无关.其实,在数学课堂上也可以渗透德育,这不仅能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更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德育,数学课堂,渗透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6月第2版.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 第5篇

钟祥市石牌镇贺集小学 苏小菊《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要从一年级起贯穿在各年级的教学中去”。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而真正的道德教育更多地只能借助于各种复杂的渗透的方式完成,由此产生的影响最终将变成人的内在稳定的心性品质。当今的数学课堂开始注重德育的渗透,在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要关注学生人格培养,这是每位数学教师的责任。那么,在数学高效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渗透德育呢?通过一些学习,我对高效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在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有效备课精选教学素材,是构建和谐高效数学课堂的前提,也是渗透德育内涵的必备条件。

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那么备课“备”什么?教师备课的重要指导思想不仅要备教师怎样“教”,备学生怎样“学”,更要备如何在精心设计的学习过程中,怎样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为了完成知识教学,能力培养的任务,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运用一定的方法、技巧,同时也要根据教材内容,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其实不光我们的数学教学

需要联系生活实际,我们在渗透德育教育的时候更需要联系生活实际,用事实说话最有说服力。如:在教学2、5、3的倍数特征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认识奇数偶数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想生活中奇数偶数的运用,让学生体会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做一个有心人。

再如:学习“分数的意义”,理解“长江干流约五分之三的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中五分之三的意义时,我从中贯穿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由此可见,一幅图片、一个数字所包含的思想内涵是非常深广的。作为教师应该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不失时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二、挖掘数学自身内在的美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鉴赏能力,陶冶学生的美好心灵和高尚情操。

数学与艺术的关系为数学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内容,使它处处充满美的情绪,美的感受,美的表现,美的创造,正是这些构成了数学的美:对称美、统一美、简洁美、奇异美、曲线美等。在教完了《图形的变换》后,我就向学生介绍了艺术家们利用几何学中的旋转、平移和对称的变换,设计出了许多美丽的镶嵌图案,使学生从中得到了美的享受。我还经常让学生用哲学的眼光从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中去发现、感悟一些人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列夫托尔斯泰也曾做过这样一个比喻:一个人的实际价值好比分

子,他对自己的评价好比分母,分母越大,分数值越小。让学生从这样浅显的数学知识和纷繁复杂的社会中阐述出这样深刻的做人道理,才是我们数学教学追求的终极目标。我觉得,只有让学生在美的情境中愉悦地学习数学、鉴赏数学的美、感悟人生真谛,才能陶冶出学生高尚的情操。

三、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渗透德育。

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新课标要求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不能认为让教材再现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必须经过再加工重新创造,使教材“新鲜出炉”,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态度、能力的过程之中。而数学教材中有很多插图和应用题,教学时可以选择富有教育意义、形象生动的插图,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以及数学史料等内容,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的统计例2:第9——14届亚运会中国和韩国获奖金牌情况的复式统计图时,通过学生的充分讨论和交流汇报,可以看出中国获得金牌的数量呈上升趋势,韩国则趋于平稳,并让学生体会到祖国的不断强盛,从而激发爱国情感。

再如:教学分数的产生时,数学在我国历史悠久,相当丰富的史料也尽可供我们利用,为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数学家的重大贡献,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祖先以高度智慧所创造的价值.比如在学习分数时,让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经历了一

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早在三千多年古埃及的纸草书中就有关分数的记载。我国大约在两千年钱的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已经记载有一年(以天为单位)比365天还多一点,多出来的接近天,出现了分数的运算及用分数表示一年的天数等内容。可见,分数及运算在我国出现也很早。从而使同学们知道我国不愧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国人民是最聪明的,最有智慧的。告诉学生,他们是祖国的希望,还有许多科学的奥秘等着他们去探索去揭开,鼓励他们从小好好学习,长大才能攀登科学的高峰。我还用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和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的幅度,感受祖国发展的时代脉膊,从而激发学生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热情。

四、结合数学知识的应用,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养成。

小学数学教学特别是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紧密结合应用题的教学,通过对实际问题的研究解决,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分析问题结构,处理数据资料和进行抽象推理的能力时,充分运用教材德育因素的基础将它们适当加以拓宽、加深。例如在解决小数应用题“学校食堂每周要用掉1200双一次性的筷子,每双筷子0.03元,每周用掉的筷子一共多少钱?一个月呢?”这个问题时,结合应用数学知识

来解决生产生活中节约原料、节省时间、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数学问题,帮助学生从小养成勤劳简朴、快捷高效的行为习惯,为他们将来能成为具有高度责任感和优良道德品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在解决“1公顷松柏林每天分泌杀菌素30千克,24.5公顷松柏林31天分泌杀菌素多少千克?”时,我对学生进行了环保教育,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做一个植树护林的小卫士。

五、合作学习,渗透德育教育。

教师在教学教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通过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方式。如:在教学“找次品”一课时,我采用小组合作探讨方案并总结出方法,然后组长在小组成员的共同参与下书写出一种优良的方案。通过这种学习方法让学生明白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讨论,既可听别人的想法,又能说出自己的见解,通过讨论还可以总结出更全面的方案或知识,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又能取别人之长。

数学课堂中如何渗透德育 第6篇

一、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渗透德育

根据初中数学的知识分布我们可以初步体会到,很多的思想教育内容是隐藏在数学知识的背后的,数学教师需要在充分挖掘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德育因素的渗透,使德育教育在潜移默化中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中。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科技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联系实际,阐明所学知识的用处,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深入浅出地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数学教材中有很多插图和应用题,教学时可以选择富有教育意义、形象生动的插图,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以及数学史料等内容,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另外,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介绍一些我国的发明创造,如“勾股定理”的发现,我国历史上祖冲之的辉煌成就,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伟大数学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树立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作贡献的雄心壮志。

二、在课堂中利用数学史渗透德育

我国现代化的科技发展及其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能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紧迫感与使命感,我国古代数学在历史长河中的光辉璀璨的成就,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数学研究的困难和数学家不畏艰辛、勇攀高峰的例子可教育学生克服困难,勇于探索、创新,数学家在真理面前坚贞不屈的事迹,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客观精神等,这些都能有效地教育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新课标中指出:“在德育工作中爱国主义教育要与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相结合,渗透、贯穿在各科教材中及学校各项活动中,并力求生动和形象化”。教学中,可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讲述我国数学发展的历史,我国古代数学家对圆周率的研究,最早由魏晋时期的刘徽开始,到南北朝时祖冲之对圆周率的准确计算大大早于欧洲;从上古的结绳记数到中古的《九章算术》都是最早问世的数学成就,这些我国数学史上典型的数学故事不仅使学生强烈的爱国自豪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学习初中数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在解析数论、自守函数论、偏微分方程、积分等广泛数学领域中都做出了卓越贡献。通过介绍我国的数学史,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求知欲被激发起来了,课堂上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德育落到了实处。

三、利用数学应用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渗透德育

加强数学知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现在已逐渐成为人们的普遍追求,这就对我们在数学课堂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学应用教学如何贴近学生实际和课堂教学实际,才能够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以及应用能力,并且需要进一步利用数学应用教学对学生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教育。数学的应用形成了一大批新的应用数学学科,数学社会化的倾向展示了数学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伟大作用。所以,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数学知识本身的知识体系向各个领域推延而自然派生的德育意义。例如,我们实际生活中的资源问题、人口问题等都和数学有着紧密的联系。比如我在进行初中数学有关勾股定理以及直角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教学时,向学生进行了数学故事的渗透教学:我国远古时期治水英雄大禹早在四千多年以前,为了对地势进行测量,就已经在实际的生产中无意识的对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有了认识和应用,使当时的治水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而勾股定理在西方则是几千年之后才被慢慢地发现和认识。课后我又针对性地给学生布置了实际性的操作,如根据教师的提示让学生亲自去测量学校旗杆到底有多高,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制作测角器,自己去应用自己制作的教具解决实际的问题。在进行课本知识传授的同时,必须及时增加渗透生活、生产常识、市场竞争常识等,以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作者单位:新疆巴州博湖县博湖中学)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第7篇

一、展现教师的人格魅力熏陶学生

数学知识的学习普遍具有枯燥的特点, 不像其他学科那样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 因此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带来一定的困难。然而德育需要理论观点的渗透, 更需要高尚行为的影响和感染, 老师的敬业和奉献精神正是对学生进行强烈感召的有力武器。教学中老师的规范语言、文明举止、娟秀工整的板书、仪容仪表无不感染和影响着学生, 甚至教师精湛的教学艺术都会影响学生一生的成长。这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内容, 也是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的隐性德育目标。

二、在数学历史的认知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古老的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五千年历史, 其中绚丽的数学文化瑰宝如同夜空的明星, 熠熠生辉, 照耀着我们后人学习数学的道路。我国悠久的数学史,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为人类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为华夏民族在世界数学史中涂上了重重的几笔。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是中国人为世界数学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让学生了解这些文明史, 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国精神,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进取精神。

三、在数学教学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学校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德育和智育, 这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在初中数学中, 教材内容有很多都可以进行德育素材的挖掘, 数学中存在着严密的逻辑推理, 同时也存在许多富有哲理的东西, 应注意挖掘这方面的素材, 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我在讲授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时候, 联想到每个人都是这个象限中的一个点, 找准自己的人生位置, 适应社会中那些无形的坐标, 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人生位置的确定有两点, 一个是先天因素, 一个是后天因素, 后天的努力更重要, 是一个人真正成功的关键因素。

确定正确的人生目标, 在人生的旅途中不断努力、前进。数学教材中能够挖掘的隐性德育因素很多, 教师一定要做个有心人, 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浅谈中学数学课堂中的德育“渗透” 第8篇

这些年来, 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改革发展, 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入而又十分艰苦的探索过程.改革重心先是放在“加强双基”上, 进而重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 以及如何教学生“学会学习”.本文就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些探讨.

一、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意义

数学教学的目的常常被简单地理解为传授数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或者再加上三大能力.实际上, 中学数学和中学其他学科一起共同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的重要任务.因而, 我们要从育人的角度全面理解数学教学的目的.数学学科教学要和其他学科一样, 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 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 并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 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健康发展, 全面完成数学教学的任务.再者, 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 才能促进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学习习惯.因而在数学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是中学数学教学的必要且重要任务.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其基本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理论知识, 发展学生的能力.在传授知识和培养基本能力的过程中, 我们必须不断加强思想教育.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贯彻落实这一要求呢?

二、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措施

(一) 结合教学内容及生产生活实际,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并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

巨大的动力来自伟大的目的.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 如果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 那么这样的学习就是被动学习, 是造成学习落后的主要原因.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首先要结合教材, 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 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 介绍我国数学发展的历史, 介绍我国古代科学家的杰出成就,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例如, 讲到勾股定理时, 可以介绍《周髀算经》中周公与商高的对话:“此为勾广三, 股修四, 径隅五”, 说明勾股定理最早见于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利用“弦图”证明勾股定理并给出了有关的几十种命题, 说明对勾股定理的研究中国早已深于外国;讲到线段的黄金分割时, 可简介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依据“黄金分割律”研究并推广的优选法等.再加上我国九十年代更是人才辈出, 我国中学生在世界奥林匹克竞赛中几乎囊括了数、理、化、计算机项目的全部金牌, 令全世界惊叹.以此来教育学生,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责任心,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而又明确的学习目的, 鼓舞他们树立为四化建设勇攀科学高峰的远大理想.其次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科技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 联系实际, 阐明所学知识的用处, 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 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深入浅出地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如在学习“平行线与相交线”时, 可以介绍平行线与相交线的特征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建设中的应用.通过教师简明扼要地介绍, 使学生把学新知识同现实生活、今后的学习和国家的建设逐步联系起来, 明确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另外, 还可以借助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提供的材料, 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广泛应用, 使学生开阔眼界, 增强学习的动力, 逐步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和人生观.

(二) 循序渐进, 勾通联系, 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数学教材中各部分知识之间存在着纵向和横向的紧密联系, 这些都充满着唯物主义思想和辩证法,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 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例如: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在知识的纵向发展方面, 可以通过数学知识的产生, 揭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产、生活的关系, 知道知识来源于实践, 服务于实际, 渗透一些“实践第一”的观点.在知识的横向联系方面, 可以围绕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 通过“加与减的互逆, 乘与除的互逆, 性质与判定的互逆, 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等内容, 渗透一些对立统一运动变化的观点.还可以通过一些应用题的改编练习, 应用题的一题多解, 以及几何初步知识等内容, 渗透一些辩证统一的观念, 使学生在知识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中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三) 示范导行, 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数学课堂上, 教师和学生的示范作用以及老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 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方法.教师的示范作用体现在, 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 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例如:上课时, 教师着装要朴素大方, 讲普通话, 语言要清楚、明白、有逻辑性.板书要整齐, 书写要规范, 辅导“后进生”要耐心、细致, 使学生在教师的表率作用下, 潜移默化地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教育.学生的示范作用体现在, 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发现有突出表现的学生, 用实例来激励其他同学.例如:对上课认真听讲, 学习认真刻苦, 作业正确、整洁, 思考问题机智灵活等的同学, 教师要及时表扬, 为其他同学树立学习的榜样.教学时, 教师还要针对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例如:不仅要求学生听课专心, 而且要手脑并用做好笔记, 解应用题时要借助示意图分析题意、理解数量关系, 计算时要选择简便方法, 要自觉检验等.总之, 不论是师、生的示范, 还是教师的要求, 教师都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严谨的学习态度, 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总之, 德育教育应贯穿于整个数学教育当中, 这不仅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 也是数学教学实践的需要.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挖掘教材, 使德育教育融于教学过程中, 既可提高教学效果, 又可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也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 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奠定基础.

摘要:数学科是基础学科之一, 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 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 并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有机地在数学课堂中渗透思想教育, 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健康发展.要做到:①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②联系实际,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学习观;③结合教学内容,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探索数学课堂的德育渗透 第9篇

一、数学中渗透的哲学思想

用哲学思想来指导教学, 可以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而哲学思想的渗透时机几乎随处可觅, 关键是教师要做渗透哲学思想的有心人.

对复合函数概念教学时, 单纯就定义到定义来讲解不易于掌握概念的实质.若能从生活中大家都熟悉的具体例子出发归纳抽象出复合函数的概念来, 就能温故而知新, 化陌生为熟悉.例如, 细胞分裂的个数Y与分裂次数n有这样的函数关系:Y=2n, 而细胞分裂的次数n是每分钟10次, 则n=10t, 把二者结合起来考虑就有Y=2n=20t, 即Y (个数) 是时间t (分钟) 的复合函数, 其中n是中间变量, t是自变量, Y是函数.这就是运用哲学中的从具体到抽象的思想.

数学中的有限与无限、常量与变量等无不充满着矛盾, 但它们又是对立统一, 互为条件, 互相依存的, 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数学归纳法的初步应用, 是从特殊的示例总结出数学命题, 让学生逐步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的思想方法;而曲线在其上某一点的切线的斜率和变速运动某一点的速度和导数概念的产生和发展, 都体现了事物间的普遍联系性;在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演变过程中, 椭圆定义中的定长如果等于焦距, 椭圆则变成了线段, 这体现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反证法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运用;古典概率中, 随机地掷一枚硬币出现正面或背面的现象完全是偶然的, 但在大量重复同一试验中就会呈现这样一条规律:出现正面或背面的次数大致相等, 并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多而趋于稳定, 这也是哲学中的偶然性与必然性相统一的思想;定积分对曲边梯形面积的计算则体现了宏观和微观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对立统一关系.通过以上列举的一些例子, 可见数学哲学思想的体现.教学时, 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内蕴涵的极其丰富的哲学思想, 并用其去阐述教学内容, 通过概念、定理、公式的引入和论证, 培养学生辩证思维方法, 运用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来培养学生全面考虑问题的思想, 并注重知识的发展性, 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用变化的观点揭示知识的实质, 从而培养沉重的辩证观点.

二、数学中蕴藏的美学思想

美育是德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数学审美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之一.古希腊的哲学家、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断言:“哪里有数, 哪里就有美.”数学美是数学科学的本质力量的感性和理性的显现, 是一种人的本质力量通过宜人的数学思维结构的呈现.它是自然美的客观反映, 是科学美的核心.美学思想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被人们认识和重视, 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对美育的地位和作用进行研究.

例如, 二项式定理 (a+b) n=an+nan-1b+…+nabn-1+bn导数的运算法则 (u+v) ′=u′+v′, (uv) ′=u′v+uv′, 几何中具有的对称性 (中心对称、轴对称、镜象对称等) 的图形很多, 都给我们一种舒适优美的感觉.几何变换也具有对称性, 杨辉三角更组成美丽的对称图案, 这些都体现的是数学中的对称美.

在数学中有些数及其运算只有用符号表示, 才能更精确、更完美.例如, 圆周率是一个常数, 1737年欧拉首先倡导用希腊字母π来表示它, 且通用全世界;也是欧拉用e表示特殊的无理常数——欧拉常数, 如果要具体写出圆周率或欧拉常数根本不可能, 然而用数学符号却能精确地表示它们.欧拉给出的公式:V-E+F=2, 堪称“简单美”的典范.世间的多面体有多少没有人能说清楚, 但它们的顶点数V、棱数E、面数F都必须服从欧拉给出的公式, 一个如此简单的公式概括了无数种多面体的共同特性, 令人惊叹不已.

三、数学中蕴藏的爱国主义思想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 在我们现行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人教A版) 中, 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 在教学中适时地、自然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 在学习“算法”时介绍割圆术、秦九韶算法, “解三角形”中已知三角形三边求三角形面积时介绍秦九韶推出的“三斜求积”公式, 空间立体几何中的祖暅原理, 还有二项式定理中的杨辉三角, 等等, 告诉学生, 我国自古在数学研究应用方面就有辉煌的成就, 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令世人瞩目.

其次还可以利用古代数学趣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学习数列跟学生一起玩中国的一种古老智力游戏“九连环”, 另外介绍中国古代数学趣题, 例如“白鸡问题”“韩信点兵”“李白买酒”等等, 通过对这些趣味数学题的解答、分析, 学生们不仅从中获得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领, 也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甚至有学生能模仿编制问题.从而丰富了课余生活, 激发了学生对中国数学历史的兴趣和学习探究数学问题的热情.

另外, 现代我国科学的丰硕成果同样也令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自豪.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发起、推广的优选法, 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科学试验, 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陈景润成功地证明了数论中“ (1+2) ”定理, 被誉为“陈氏定理”;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因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就而荣获诺贝尔奖等.这些真实典型的数学史实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和民族自豪感, 而且可以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

当然, 我们也应该让学生看到, 近几个世纪以来我们在数学上滞后的表现, 我们在学习微积分、概率统计、线性规划时, 出现的总是国外的数学家的名字, 因此我们也应该有危机感和紧迫感.

刍议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 第10篇

一、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 进行德育教育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 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 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 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 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比如在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 有许多导入的情境图和插图, 教学时可以选择富有教育意义、形象生动的插图,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年级数学上册《时分秒》教学中, 教材中有一幅天安门广场升国旗的情境图, 这时可提问学生:“咱们周一升国旗的时候都是怎么表现的啊?”学生会很全面的把自己的当时的姿势很全面的说出来:“带红领巾, 立正, 敬礼。”这时老师要给予积极的评价:“同学们以前表现的非常好, 你们知道吗?你们这种表现是对国旗的一种尊重, 也是对祖国的一种尊重。你们都是热爱祖国的好孩子, 以后在别的地方遇见升国旗的场合也要立正, 站好。老师希望看到你们更好的表现。”

三年级上册《三位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教学中, 教材中有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插图, 向学生介绍:我国幅员辽阔, 气候适宜, 脊椎动物约占世界总数的十分之一。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祖国的伟大, 从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精心创设教学情境, 进行德育教育

良好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的牢固。正因如此, 精心创设德育教育的情境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年级上册《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中, 教材中有一道火车上下乘客的应用题, 现在好多孩子没有坐过火车, 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乘坐公共汽车入手, 既讲清了题意又进行了遵守公共秩序的德育教育。如:“同学们, 你们坐过公交车吗?上下车是什么样的秩序?”让他们联系生活经验知道乘车时应该先下后上, 对于如何列式加或者减的顺序有了一定的了解, 同时也可以教育学生平时要遵守交通秩序。

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中, 有这样一个情景:21张画片分给5个小朋友, 应该怎样分?学习新课后学生都知道平均每人分4张还剩下1张。当时我又追问:“剩下的一张画片怎么办?”“我要喽”“给别人吧”“给了我的新朋友”……最后给别的小朋友玩的呼声越来越大。最后我总结:“对呀!我们应该让给别的小朋友玩, 谦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希望我们班的小朋友都懂得谦让。”

三、巧妙运用教学突发事件, 进行德育教育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非预见性的意外情况, 比如说当学生问到了意想不到的问题, 或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不尽如人意等。如果我们能抓住这些意外情况也能很好的渗透德育教育。

数学课堂上经常有学生展示的环节, 现在带的一班的学生有几个孩子总是有点自以为是, 每当别人作品展示的时候他们几个总是不屑一顾的发出一声:“切~~~”。刚开始的时候我只是简单的说几句, 说这样不好, 可是这种现象仍然没有改变。后来请教有经验的老师, 才知道要在行动上进行引导。以后上课的时候如果有作品展示的环节, 我都先不说他的题做得对还是错, 先问学生:“你觉得他的这种解法、书写等方面哪好?有没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慢慢地学生已经习惯了先看别人的优点。久而久之学生也就学会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并且学会了谦虚。

当然教学中的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 留给老师思考、判断、解决的时间比较短。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平时勤记录、多反思。

四、合理设计课下作业, 进行德育教育

现在的学生和家长交流越来越少, 在学校发生的事情有的时候不告诉父母;不能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只考虑自己不能和父母分享。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亲子沟通的作业, 加强学生和父母的交流, 体会父母的艰辛, 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

二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第一课时, 最后临下课时我问:“如果家里有四个苹果分给爸爸、妈妈和你自己, 你会怎么分呢?”这时学生迫不及待的发表自己的想法, 我什么也没有说, 只是在打下课铃的时候说:“回家拿四个苹果让你的爸爸或者妈妈分一下, 看看他们是怎么分的。”第二天上课的时候发表父母的分发和做法, 使学生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从而进行孝敬老人的教育。

总之

只要我们擅于发掘、擅于捕捉、擅于创新, 就能积极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学习氛围与教育环境。数学课堂的德育渗透是对传统教育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 因此需要我们精心设计。我相信只要在数学教学中, 结合学生实际, 慢慢渗透, 耳濡目染, 就能达到德育、教育的双重目的。

摘要:传统的德育教育都是在思品课上进行的, 本文以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渗透德育教育, 运用六个具体实例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本文从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巧妙运用教学突发事件、合理设计课下作业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以达到对学生进行德育熏陶, 提高学生德育素质的目的。

小学数学课堂渗透德育之我见 第11篇

一、结合教材内容,介绍有关科学家的事迹和我国数学事业的伟大成就

数学事业的伟大成就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备课,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也可结合教材,通过介绍有关科学家的事迹和我国数学事业的伟大成就,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如,我在教小学数学第一册《准备课》一节时,向刚刚入学的小学生讲有关数学的一些小故事。如圆周率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小数的人。并穿插讲述了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通过介绍数学家的生平及光辉事迹,不仅可以激励学生学习数学家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的精神;学习他们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同时他们为我国的科学事业所取得的成绩,也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又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激发其求知欲。

二、编写故事例题

教材中的一些例题虽也具有德育教育思想,但不明显。因此,我就在不改变题型模式的情况下,把它改编成一个个趣味小故事,使学生在趣味中动脑思考,乐中求知,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德育。如,我在教学生学习《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时,我把例题改编成这样的形式:爸爸要砌一个长3米,宽2米的长方形花坛,可爸爸对长方形的知识知道得比较少,你能帮爸爸算一算修这样一个长方形花坛需要多少砖吗?通过这道例题的教学,不仅使学生明白该怎样做,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助人为乐品质,同时又使学生明白从现在起就应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才能为祖国、为家乡作出贡献。再比如,在教学求两步计算应用题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道例题:在三月文明礼貌月活动中,附小学校四年级同学做了45件好事,而我们三年级同学做了60件好事,请算一算,两个年级的同学共做多少件好事?把学生生活中的事编成一道道有关的数学故事题,呈现给学生,学生的惊喜程度自然不言而喻,学习兴趣自然高涨,教学效率也就随着提高,同时又使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情进一步得到升华。

三、进行审美教育

美学素质是形成一个人良好的思想修养、道德行为的极重要的因素。在德育大纲中明文指出:“美学素质是形成一个人良好的思想修养、道德行为的极重要因素,结合有关学科和各种课外活动进行审美教育。”在数学教学中,根据课的特点恰当地使用教具,既有利于帮助教师讲授,同时也是对学生的一次审美教育,同时还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教一年级“5的认识”“10的认识”时,用插图为媒体,将画面编成数学小故事,通过对画面的处理,使它由静变动,由无声变有声,让学生感受到画面的美丽,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学校、爱解放军、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教育。如,在教学数学第一册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等都可以通过教具的演示,使学生感受美。再如,老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老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以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此外,在学生进行课堂作业时,放一些比较悦耳动听的轻音乐,渲染烘托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情绪,同样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情的感染,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情感教育方法。

四、示范导行,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

数学课上,老师和学生的示范作用以及老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方法。老师的示范作用体现在,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例如,上课时,老师着装要朴素大方,讲普通话,语言要清楚、明白、有逻辑性。板书要整齐,书写要规范,辅导“后進生”要耐心、细致,使学生在老师的表率作用下,潜移默化地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教育。学生的示范作用体现在,课上要注意发现有突出表现的学生,用实例来激励其他同学。例如,对上课认真听讲,学习认真刻苦,作业正确、整洁,思考问题机智灵活等方面的学生要及时表扬,为其他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教学时,还要针对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例如,要求低年级学生在听课、写字时要有正确的姿势,回答问题要说完整话,写作业时字、运算符号要写工整,计算要正确等。中年级要求学生听课要专心,分析题意时重点字、句要用笔画出来,作业要干净、正确,要求验算的要列式验算等。因此,不论是师、生的示范还是老师的要求,都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计算仔细、书写工整以及自觉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总之,数学教学和其他各科的教学中都具有丰富的德育内容,只要我们教师端正教育思想,认清教师不能只是教书匠,而应该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既教书又育人。明确教学目的,认真钻研教材,在教学中有目的、恰如其分地对学生进行德育,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该学科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投身于祖国社会主义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第12篇

1. 利用数学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我们现行教材中,有丰富的爱国主义素材,在教学中适时地自然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几何的一些知识》、《中国最早使用负数》、《勾股定理》、《关于圆周率》、《我国古代的一元二次方程》等阅读教材后,告诉学生我国自古在数学研究应用方面就有很多辉煌成就,如祖氏定理的发现早于世界其他国家1000多年等。现代我国数学领域的丰硕成果同样令炎黄子孙自豪,如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发起、推广的优选法,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科学试验,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陈景润的“陈氏定理”;美籍华人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因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就而荣获诺贝尔奖,等等,这些典型事例不但能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而且能使他们的数学兴趣显著提高,数学素养得到长足发展。

2. 利用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作风

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是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

在讲解《直角三角应用》时,我向学生讲述了这样的事实:早在公元前两千年,我国的治水英雄大禹,为了解决在治水中的地势测量问题,就巧妙地运用了数学知识,依据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解决了不少治水工程的难题。这个故事,不仅让学生看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而且深切感受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以后的三角形教学中,我进一步启发学生,将数学知识同实践相结合,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实用价值。另外,为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布置了一些实习作业,如:自己制作测量器材,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或建议学生到农村、工厂、工地参观学习,了解数学的应用。总之,在书本知识渗透的同时,指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

3. 利用数学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

数学不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它实际包含许多美学因素,数学美的特征表现在和谐、对称、统一等方面。

圆是平面图形中最完美的图形,它的美不仅在于它的完全对称性(轴对称、中心对称),而且在于它体现一种伟大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这是因为圆本身就是由无数零散的点有秩序地、对称地、和谐地按统一的规律(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排列而成的封闭图形,就像一个和美的大家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作用,同时也遵循集体的纪律。由此我启迪学生:你们每个人就像圆上的一个个点,你们所处的班集体乃至社会好比一个圆,集体的形象与荣誉与你们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若个人不遵守集体的纪律,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就得不到集体的温暖。这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集体主义的思想自然渗透到学生的心里。

4. 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函数图像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

数学中存在严密的逻辑推理,同时也存在许多富有哲理的东西,教师要注意挖掘这方面的素材,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

比如我在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时,首先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一种划定点位置的工具,它把几何研究的基本对象“点”和代数的研究对象“数”联系起来,通过平面内点与有序数对的对应关系,将一个点的位置,由它的横纵坐标确定下来。由此加以引申,我们所处的社会是一个无形的坐标系,每个人都像平面内的一点一样,都在寻找自己的位置。一般来说,个人的定位参数有两个,即个人的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在这两个因素中确定定位高低、好坏的唯一能动因素是后天因素,那就说明个人在社会上的定位,在某种程度上与自己的后天努力是密切相关的。因而告诫学生,在初中这个人生的十字路口,每个学生都应正确认识自己和社会,确定正确的人生目标,端正人生态度,为以后长大成人而努力学习。另外,在学完函数图像后,通过对各类函数图像特征的总结,如:有的是直线、有的是抛物线、有的是双曲线、有的是折线等。启发学生,人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就如同函数图像一样,有时平坦,有时崎岖;有时高潮迭起,有时低潮绵延,应始终保持冷静向上的人生态度,去经受成与败的考验。

5. 结合教学实际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辩证思想,它较其他学科更具体和广泛,这是数学学科的一大特点。

如角的推广、函数的定义、轨迹的概念都体现着运动和变化的思想;数学的对立统一(正和负、整与分、实与虚、有理与无理)运算法则的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反映;一些定理、定义、公式、法则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依赖,都反映了普遍联系的规律;还有反证法的思想,实际上是矛盾中否定规律的体现。在讲课时,我适时地恰当地进行渗透,不仅使学生深刻理解了数学知识,熟练掌握了数学方法,而且使学生基本形成了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的世界观。

上一篇:餐饮文化下一篇:中学英语兴趣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