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生范文

2024-07-31

职业学生范文(精选10篇)

职业学生 第1篇

1、要以职业素质为中心开设课程,

围绕职业技能的培养进行课程设置。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民族文化素养、思想政治素养、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我们在教学计划中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体育”、“应用写作”、“形势政策教育”、“就业指导”、“毛概、邓论与三个代表”“大学语文”等课程, 培养学生从业所必备的思想品德、文化修养等基本职业素质;通过综合英语、英语口语、英语读写、英语听力、高级视听说、英美文化等课程的开设, 学生掌握了英语基础知识、英语国家社会文化知识, 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得到了培养。

2、实施实践课内教学和课外实践

活动相结合的职业素质教育培养模式。要建立“英语应用能力课堂实训——专业校内模拟实训——专业校外实训——毕业教学实习”这样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使之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 相互渗透。同时不断改革实践教学内容, 真正使学生增强职业技能, 分阶段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职业素质。

二、职业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1、学生入学后的军训、入学始业教育和专业介绍, 为培养职业素质教育打基础。

2、任课教师严谨治学、为人师表,

结合课程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素质教育, 将职业能力与素质的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和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结合专业教学进行职业素质教育。

3、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实训,

充分利用校内专业实训室和英语沙龙等实训设置进行模拟实训, 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校外实训基地以及其他企业的生产实践,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指导教师的正确指导, 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知识及能力, 来完成相应的实践教学任务, 这既提高了学生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 也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4、通过学院和分院学生会或团总

支组织的社团文化、科技活动、志愿者义务劳动、技能大赛、体育活动以及校园环境氛围的熏陶等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谦虚好学、团结合作等职业素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由院、系组织的大学生系列文化素质知识讲座, 如:艺术欣赏、心理健康、职业道德、企业文化等, 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职业素质教育改革创新要有措施、有力度、有成效

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 要做好职业指导工作。首先, 抓好入学第一步, 做好新生职业指导工作。每年新生一报到, 我们就召开了新生入学始业教育大会, 专业部主任对新生进行始业教育, 使他们一进校就对自己三年的学习和今后的职业定位, 就业方向和职业素质要求有明确的了解, 以便更快地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形成一股学习动力。其次, 结合职业生涯设计, 做好大二学生职业指导工作。为了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充分发挥高职学生的技能优势, 我们对本专业的学生进行分方向教学, 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英语语言基础, 分成外贸方向和翻译方向。通过分管学生工作的老师、辅导员、专业部主任以及班主任等多管齐下, 做好毕业班就业具体指导工作, 强化毕业生职业意识, 提升职业能力。

四、积极开展学生心理咨询工作, 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为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咨询工作, 学院建立了心理咨询和和“心海导航”心理健康中心, 创办了“心海导航报”, 有专职心理咨询教师和兼职咨询教师。举办“大学生人际交往训练”、“大学生自信心训练”等为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和心理素质拓展训练, 帮助有心理困扰的大学生重新认识自我, 克服自卑, 寻找自身资源积极面对和处理成长发展中的问题, 增进自我认识, 增加自我接纳、自我尊重和自信;纠正认知偏差, 挖掘个体的人际关系网络和社会支持资源;培养归属感。定期举办“心理健康宣传月”等系列宣传教育活动, 营造“关注心理卫生、维护心理健康、促进全面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

五、积极开展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素质教育讲座,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要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学院、分院组织的各种素质教育讲座。如书画艺术欣赏、中国文化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职业道德、大学生职业生涯策划等。学院、分院还邀请了学者、专家、企业家来院作素质教育讲座, 专业部都会安排本专业学生积极参与, 以提高人文素质和专业素质修养。

同时, 针对本专业学生的实际, 专业部每年都会组织各类讲座。每学年伊始, 我们就开展新生入学始业教育系列讲座, 始业教育讲座主要由专业部负责人主讲, 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 以及以后的职业生涯设计等, 使他们一进校就对自己三年的学习和今后的职业定位, 就业方向和职业素质要求有明确的了解, 以便更快地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形成一股学习动力。

参考文献

[1]《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

[2]《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课程建设与评价实施意见》

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内涵调查 第2篇

当前,尽管大多数高等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意识到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性,也采取了很多途径和手段进行培养,但实际效果不太理想。为了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内涵建设现状,笔者以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师生、校企合作企事业单位领导及企业一线班组长及学生家长作为调查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83份,有效回收率98.3%。调查结果发现,目前高职院校在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过程存在着对学生职业素质内涵认识不到位,职业素质的内涵素质点确定缺乏科学性等问题,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内涵建设亟待加强。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内涵发展现状

笔者选取的1000名调查对象覆盖了6类人群,其中包括:65名企事业领导、120名企业一线班组长、130名学生家长、35名高职院校领导、110名高职院校教师、540名高职生。调查内容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专业技能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四大方面。在统计调查数据时,根据被调查对象与学生职业素质关联程度,将调查对象在数据统计分析中比重分成两类,一类主要是学校领导、专业教师以及企事业单位领导和一线班组长,所占比重为1.5;另一类是学生和家长,所占比重设为1。同时针对参与调查主体,笔者对问卷中素质点排序及重要性选择理解不一致的问题,对数据进行正规化处理,将认为不重要因素从素质点的数据排序中剔除,标注为0,即该调查者认为此项不重要,不参与排序;将所有排序项目按自然数顺序重新排列。调查的数据采用标准 AHP 层次分析法,通过调查问卷的数据建立素质点的判断数据标准,最终得到各素质点的综合比重。

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研究分析,笔者发现6类调查对象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内涵认识存在一定差异,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工作仍然存在领导重视程度不够、校企文化衔接不够紧密等问题。

对学生职业素质内涵认识存在一定差异。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发现,6类被调查对象在问卷所列的50项学生职业素质内容时,均按照自身的理解进行了选择和排序,所选的素质内容多少不一,排序也各异。在各类调查对象所选排列在前10项职业素质中,只有健康状况、诚实守信、学习能力3项是完全一致的,一致性只有30%。另外,不同调查对象所选的排序为前3名的素质内容被认为是最关键的素质要求,但对比后只有“健康状况”这个素质点是所有调查对象一致选择的。由此可见,不同类型的调查对象,尤其是企事业单位领导、企业班组长与学校领导、学校教师、在校学生之间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内涵理解和认知还有一定差距。

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内涵理解较为片面。在对不同类型调查对象的问卷统计中发现,有35%的企事业单位领导,67%的企业班线长,29%的学生家长,37%的在校学生认为世界观、价值观、理想、信仰、政治立场等素质要求,不应纳入到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内涵中。但高职学生作为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在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中上述素质要求的培养是对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基础。作为企事业单位领导、企业班组长、家长和学生,他们在考虑职业素质内涵时,更多是从自身的认知和感受角度出发,没有考虑到职业素质的系统性和关联性,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内涵的界定缺乏科学依据。目前,职业素质内涵具体包括什么,不同调查对象对职业素质内涵理解和认知不同。此次问卷调查中,笔者充分考虑到不同类型调查对象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认知现状,将目前与职业素质相关的50余个职业素质点纳入到问卷调查范围内。通过统计发现,在6类调查对象中所选的职业素质点有多有少,排序有前有后,素质点选择一致性只有67%。如果只是通过简单的统计计算,显然无法科学地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内涵进行全面描述和界定,更无法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提供可靠依据。

提升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的建议

目前,国内的高等职业院校已经在注重学生高技能的培养同时,采取很多措施加强了对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但由于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内涵界定不明确、职业素质的内涵素质点确定缺乏科学性、培养模式陈旧等问题,实际取得的效果不尽如人意,距离用人单位和企业都对学生职业素质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为此,结合此次调查中发现的问题,笔者对于进一步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内涵建设提出如下对策。

正确理解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内涵。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直接影响我国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队伍的建设,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影响着所在家庭的安定和幸福。高职院校在落实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专业特点,定位学生职业素质内涵时,应注重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吸纳更多与高职教育有关的主体参与,听取不同声音,吸纳不同意见,充分考虑参与主体的代表性和覆盖面。另外,由于用人单位和企业将直接面对高职毕业生,对学生职业素质状况的反应和评价更为直接和实际,因此在对意见进行梳理和分析时,应更加注重他们意见和看法,在最大限度上确保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内涵确定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同时,在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内涵描述和界定上,在广泛征求不同群体的普遍意见的同时,还应考虑专业的特点和当前经济社会对职业素质要求,以保证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内涵更加全面,不出现明显的疏漏。

提高职业院校对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视程度。高职院校领是落实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推动者,他们重视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工作的程度,直接关系到此项工作的效果。学校领导应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旗帜鲜明地强化和带领全体教职工在课程体建设、教学组织实施、学生日常教育管理等方面落实和推进,使学校形成注重浓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氛围,为学校加强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创造良好条件。

积极转变教师职业素养教育理念。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有赖于职业院校教师言传身教。职业院校教师应自觉加强对有关高等职业教育理论的学习,加强学生职业素质内涵的认识,提高对高职院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理解,提升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能力和水平,在加强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训的同时,主动将职业素质内涵融入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学生对职业素质的认知。

促进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与行业文化的有效对接。行业、企业文化是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一种源泉,将行业、企业文化引入校园,与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进行对接,可使得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具真实性和针对性,使得学生在学习和实际过程中感触更深,理解更透彻,掌握更牢固,进一步缩小学校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的差距。

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精神现状调查 第3篇

一、调查对象

1. 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为无锡汽车工程中等专业学校一至四年级部分在校学生及实习生,涵盖了汽车维修类、汽车服务类、建筑装饰类、交通物流类等学校开设的四大专业群。问卷调查采取随机匿名的方式,共发放问卷1500份,收回1451份,有效问卷1398份,有效率为96.3%。样本客观、全面,具有代表性。

2. 对教师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为无锡汽车工程中等专业学校356位在校教职工,共发放问卷331份,收回312份,有效问卷299份,有效率为95.8%。接受问卷调查的教师包含在编在职教师、外聘在职教师、学校行政人员等,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3. 对用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为与无锡汽车工程中等专业学校长期合作的21家用人单位的部分员工,共发放问卷105份,收回99份,有效问卷95份,有效率为95.9%。调查对象包括:技术人员、销售人员、行政人员等。

二、调查方法

1. 问卷调查法。

首先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从对职业精神的认识、职业精神的内容、如何联系实际融入职业精神等方面进行设计,在预试与反复斟酌的基础上,设计出具体的题目,题型主要为选择题。其次对学校教职工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从学校对职业精神的重视度、培育职业精神的现状等几方面进行设计,问卷题型主要以选择题为主。最后对用人单位员工进行问卷调查。目的是为了解学校毕业生在企业工作中的现状、是否具备用人单位所需的职业精神,问卷题目同样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2. 访谈法。

通过对学生、教师以及用人单位的访谈,进一步了解学生在职业精神方面的自律情况,学校是如何有效培育学生职业精神,以及用人单位对学生职业精神的要求如何。

三、调查分析

1. 在校生职业精神的调查分析。

通过对1240名在校生的问卷调查,了解在校生对职业精神的认识与评价、在校生的职业精神现状,希望通过调查分析探寻培育职业精神的对策与措施。

(1)职业精神的概念。调查结果显示,有92%的四年级在校生对职业精神的概念有一定了解,这可能与学校开设职业指导课程及毕业班班主任重视就业宣传有关。

(2)职业精神的内容。调查结果显示,有51%的在校生初步了解职业精神的内容,能说出构成职业精神的多种要素,如职业道德、职业责任、职业态度等。具体表现为被调查的在校生能说出在工作中应维护公司的利益,讲信用,具备团结协作的能力,要有职业操守,对待工作应精益求精等。

(3)职业精神的践行。调查结果显示,82%的在校生认为在将来的工作中能具备较强的职业精神,能认同行业的价值规范,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认真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2. 实习生职业精神的调查分析。

本研究设定实习生的职业精神具体表现为职业道德、职业规范、职业态度、职业责任、沟通交往、诚信、团队协作等方面,对260名实习生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结果显示:85%的实习生认为职业精神与自身未来的职业发展关系重大,75%的实习生认为保持良好的职业精神可以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有2.1%的学生缺乏沟通交往与团队协作的正确认识。

3. 教职工对学生职业精神的调查分析。

通过对无锡汽车工程中等专业学校教职工的问卷调查,结果一致认为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可以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综合素养,但认为学校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力度不够,开设职业精神培育类课程的情况并不理想

4.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职业精神的调查分析。

本研究选取21家用人单位105名员工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职业精神对已就业学生在工作中的影响,表2为用人单位对职业学校毕业生的评价。调查内容力求体现职业精神,含吃苦耐劳、敬业守信、团结协作等方面。结果显示,职业学校毕业生的职业精神现状不容乐观,用人单位认为拥有良好职业精神的学生仅占到20.64%,有23.39%的用人单位认为职业学校毕业生的职业精神比较糟糕。表2中的数据说明,职业学校毕业生的职业精神令用人单位不太满意,与企业期望值存在较大的差距,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前景令人堪忧。

四、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精神的影响因素

职业学校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精神受多种因素影响,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归纳出有如下主要因素影响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精神。

1. 社会环境对职业精神培育存在不利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虽然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处于正在完善人格的职业学校学生容易受到腐败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的影响,在学习与工作中缺乏敬业精神、责任心、理想与激情等,社会环境中的不利面加大了培育职业学校学生良好职业精神的难度。

2. 学校对职业精神培育存在轻视现象。

研究发现,学校是否重视职业精神的培育与学生职业精神的高低有很大关系。但在职业学校技能大赛被提到相当高度的背景下,学校往往会出现重职业能力培养,而轻职业精神培育的现象,职业学校学生良好职业精神的养成,难度可想而知。

3. 职业学校学生自身素质参差不齐。

研究显示,部分职校生素质不高,不求进取,对职业精神缺乏正确的认识,严重影响在工作中践行职业精神,对自身的发展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内因在事物发展中往往起决定作用,所以职业学校学生应该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

五、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对策与措施

新时期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精神培育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因此如何培育职业学校学生良好职业精神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职业学校毕业生、实习生和在校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社会各方因素的影响,因此有效培育学生的职业精神,必须发挥全社会的作用,营造积极的社会风气,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

2. 职业学校需加强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

真正的职业人才不仅应拥有较强职业能力,还要拥有良好的职业精神。因此,职业学校应根据社会的需求、行业的特点、学校的特色制定并践行科学的职业人才培养方案,在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同时,要加强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

3. 职业学校学生应自觉加强自身修养。

职校生需树立适应社会发展的意识,不断转变角色,准确定位未来的发展。在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打牢基础的同时,应加强实践方面的锻炼,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职业精神的修养。

参考文献

[1]武春平.培养职业精神,打造高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J].素教教师.2011.(15).

职业学生 第4篇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二OO四年三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

一、自我盘点

1.自己兴趣爱好大盘点:

业余爱好 读书、听音乐、无线电维修、画画;

喜欢的文学作品 《红楼梦》、《战争与和平》、《老人与海》、《平凡的世界》;喜欢的歌曲 《爱拼才会赢》、《红日》、《流年》;

心中偶像 周恩来、比尔•盖茨。

2.自己优势盘点:学习成绩优秀,担任班干部,班级群众基础好,父母、亲人、班主任、任课老师关爱,动手能力较强。

3.自己劣势盘点:目前的手头经济状况较为窘迫,海拔高度不够,体质偏弱。

4.自己的优点盘点:做事仔细认真、踏实,友善待人,做事锲而不舍,勤于思考,考虑问题全面。

5.自己缺点盘点:性格偏内向,交际能力较差,过于执着偏固执,胆小,思想上属保守派,缺乏自信心和冒险精神,积极主动性不够,做事爱拖拉机,惰性较大。

6.生活中成功经验的盘点:成功竞选成为班支委一员,成功组织过学习研讨主题班会并获年级组评选第一名,个人学习成绩、综合积分均为班级第一,通过考核以较大优势加入系学生实验室,工作中全班同学的悉心支持是我最大的财富。

7.生活中失败的教训:高考失利打击较大,一位好朋友与我有误解而陌路,竞选系学习部长失利,老听别人侃侃而谈可接不上话,心里特难受。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

二、解决自我盘点中的劣势和缺点

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内向并非全是缺点,使我少一份张扬,多一点内敛,但可相应加强与他人的交流沟通,积极参加各种场合各项有益的活动,使自己多一份自信、激扬,少一份沉默、怯场。充分利用一直关心支持我的庞大的亲友团的优势,真心向同学、老师、朋友请教,及时指出自身存在的各种不足并制定出相应计划加以针对改正。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体育成绩,以弥补身高不足而带来的负面影响。积极争取条件,参加校内外的各项勤工俭学活动,以解决短期内的生活费问题并增强自身的社会工作阅历,为以后创造更多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打下坚实基础。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

三、职业取向分析测试

为了进一步认清自我属于何种类型的社会人,初步确定个人今后未来数年内更适宜从事的工作岗位究竟是什么,我查找了多种测试工具,最终主要选择了如下的霍兰德职业倾向测验量表,并对其中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认真的测验,从而初步得出了自己的未来职业取向。以下为测验内容: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霍兰德职业倾向测验量表

本测验量表将帮助您发现和确定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能力特长,从而更好地做出求职择业的决策。如果您已经考虑好或选择好了自己的职业,本测验将使您的这种考虑或选择具有理论基础,或向您展示其他合适的职业;如果您至今尚未确定职业方向,本测验将帮助您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个恰当的职业目标。本测验共有七个部分,每部分测验都没

有时间限制但请您尽快按要求完成。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第一部分 您心目中的理想职业(专业)

对于未来的职业(或升学进修的专业),您得早有考虑,它可能很抽象、很朦胧,也可能很具体、很清晰。不论是哪种情况,现在都请您把自己最想干的3种工作或最想读的3种专业,按顺序写下来。

1、公务员

2、科技工作者

3、医生

1、自我评价

也就是要全面了解自己。一个有效的职业生涯设计必须是在充分且正确认识自身条件与相关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要审视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做好自我评估,包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思维方式等。即要弄清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应该干什么、在众多的职业面前我会选择什么等问题。

2、确立目标

职业学生 第5篇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 提升; 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1-136-001

当前,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具有责任心、能吃苦、品学兼优的职校毕业生更是受到企业的欢迎。今天的中职生,只有具有深厚的职业素养,才能真正的立足于社会,获得一生的幸福。可以说职业素养是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这种形势下职业学校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体现鲜明的职教特色,在语文教学中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以下便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

一、利用口语交际教学提升职业素养

中职语文教材中的口语交际教学是按照听说活动的基本实践形式,以社会生活(兼具职业特点)为内容分编于4册教材之中。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听话、说话、说普通话、介绍、听广播、复述、推荐、即席发言、交谈、当主持人、采访、商洽、讨论、面试、演讲、辩论等。我结合中职学生特点,因势利导,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职业素养。比如学了《听话》《复述》后,我让学生听记然后复述以下内容:李素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徐虎甘当人民的勤务员;任长霞扫黑除恶,除暴安良,铁面无私,鞠躬尽瘁;华益慰高超的医术与完美人格的结合;霍英东民族大义高于一切,赤子之心胜于财富等感人事迹。复述练习完成后,接着让学生从事迹中总结出人物有哪些突出的职业思想、职业道德、职业行为习惯及对自己有何启发。学生认识到他们既是平凡之人,又是伟大之人,他们以不朽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人们的心灵,成为21世纪追求职业素养崇高境界的英雄,他们的精神和人格给人们留下了不尽的财富。总之,精心设计每一节口语交际课,利用这些活泼生动的口语训练形式,把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渗透到教学内容中,每次口语训练完成后做到“寓育于教”、“寓育于学”、“寓育于乐”,会显著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二、利用阅读教学提升职业素养

中职语文教材阅读教学坚持文质兼美的原则,同时也兼顾时代性和实用性。结合职业教育的实际,关注并积极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具有一定的实用性。阅读教学的德育内容相当丰富,可以说每一篇课文都有思想教育的因素。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宏观把握全套教材,有意识地去发现各册各篇课文的德育内容,和职业教育相结合,渗透职业素养教育。我在备课的同时着手于寻找教材内容与职业素养教育相渗透的最佳结合点,把它写进每一课的教案,有意地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教育。这对正处于成长和心理高速发育期的职业高中学生来说,是塑造他们健康的人格,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手段。如教学刘心武的散文《为你自己高兴》,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作为一个平凡的人,如何面对自己的现实,如何看待自己的人生。刘心武的这篇文章,能给学生一定的启发和指引,可以引导大多数普通的中职学生面对现实,摆脱自卑,正确看待自己的人生,找好自己的人生坐标,感悟自己的人格魅力与人生价值,做一个积极乐观,幸福快乐,对社会有益的人。阅读教学占语文教学的绝大部分,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把职业素养教育和语文教学相结合,持之以恒,日积月累,一定会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职业素养。

三、利用写作教学提升职业素养

根据中职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利教便学的原则,语文作文教学分为应用文写作和实用文写作,同时推进,贯穿全套教材。这里只谈谈实用文写作中如何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综观近年来中职作文,无论是给材料作文还是直接命题作文,都是在引导考生把命题所蕴涵的问题同生活、同社会联系起来,“文以载道”在作文命题中一直有较充分的体现,多年以来,中职作文都自觉不自觉地承担着树立主流价值观、鉴定思想品德、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职能。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对真、善、美的褒扬,对社会上丑恶现象的批判;对错误问题的引导,对生活中问题的正确认识;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更适合在作文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例如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所写内容必须在“诚信”的范围之内。面对作文,我先引导学生联系社会实际进行分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过程中,我们面临一场信用危机:假冒伪劣屡禁不止;虚假广告铺天盖地;股市上虚报利润现象层出不穷。人们不知道,哪块云彩是雨,哪块云彩是风。但有一条规律是不变的,诚实的企业经营终究会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欺诈的经营最终会落到无人问津的境地。然后和学生一起例举诚实守信成就一番事业的个人和企业,欺诈失信的个人和企业最终遭到社会的唾弃和惩罚。最后得出: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信用经济,“以质求信,以质求财”是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创业的成功定律。良好的个人信用,是人的第二张身份证。人无信,不立;企业无信,难以生存。通过这次作文练习,对学生进行了诚信教育,很大程度提升了学生的诚信意识。总之,我们可以通过审题、选材、评改等整个作文活动,使学生受到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教育,提升职业素养。

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学生成才立业的必要前提。我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发挥学科优势,不断探索,以教材为依据,充分挖掘语文学科中的德育素材,并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将提升学生职业素养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这样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职业素养,使语文教学突出职教特色,为实现“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的劳动者”这个中职教育的目标做出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1]叶卫青.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职业素质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01期

职业学生 第6篇

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了解支部书记开展工作的难处, 从而指导他们如何既艺术又灵活而且不失原则地处理问题。

3.培养不单以支部书记为主, 还要进一步发挥两委员的作用。宣传委员和组织委员也是基层党组织建设必不可少的力量。然而目前大部分支委会成员没有分工, 只有书记一人在辅导员或分管教师之间进行交流, 缺乏工作的合理分工与合作。因此, 要将宣传委员和组织和工作进行明确分工, 并明确其工作责任。

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建设, 最重要的就在于有一批政治素质高、党性原则强、热爱党务工作、业务能力过硬的同志, 对于这部分人的培养选拔要和低年级党员学生的思想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以“科学发展”的态度来看待学生的成长、成熟, 以学生为本, 全面协调地使我们的学生骨干德智体美都成为同学中的佼佼者。

三、以树立在同学当中的威信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

青年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和学习能力比较强, 获取信息的渠道比较广泛, 思想比较活跃优秀, 他们看人看事有自己敏感的态度和独特的方式。如果有党员作风不正, 甚至出现腐败等现象, 对于我党在青年学生中的光辉形象就有着恶劣的破坏作用。因此, 要以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为目标, 以树立在同学当中的威信为重点, 加强基层党组织成员的作风建设。

1. 加强党员在宿舍行为的监督作用。

现在有个说法:“5+2=0”, 也就是说大学生在教室和教师面前周一至周五表现得非常出色和优秀, 但在宿舍的周六周日两天却表现得比较散漫自由, 认为在宿舍里就可以放纵自己的言行和举止。因此学生党员在宿舍里的表现是我们更要努力监督的。可以采取党员宿舍挂牌等形式, 使党员宿舍区别于其他宿舍我校曾采取过“党员上墙”的形式, 也就是以宿舍楼为单位, 将所有此宿舍楼中所有党员学生的照片贴在一楼, 让学生知道哪些同学是身边的党员, 这个做法对于规范党员行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 可以适当采取以学生公寓为形式的支部活动。

学生党员日常主要的生活区域就是宿舍楼, 为了消除党的作风建设的“空白点”或“真空地带”, 可以开展以学生公寓为单位的支部活动, 比如以宿舍楼内的学生党员为主体, 配合部分入党积极分子, 形成“自治”组织, 进行定期值班, 配合楼委会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或问题。这一做法, 有效地把分散在公寓区的学生党员组织起来, 既为学生锻炼提供了舞台, 也有力地推动了公寓区内的校园文化建设。

为一种无奈的茫然的选择, 并由此产生了学习上的懈怠心理。尤其是初中毕业后的学生, 他们对生活、对职业还处于一种懵懂的状态, 更有人认为职业学校是“末流学校”, 职业教育是“末流教育”, 到职业学校学习就是学个技能, 找个工作, 将职业教育等同于职业培训。从当前职业学校开展职业生涯指导工作的实践来看, 职业生涯指导的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从学校角度 (短期目标) :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一是从学生角度 (长期目标) :着眼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这两者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的, 本文仅就第二个目标进行讨论。

3. 解决基层党组织的“作风建设”问题。

从源头上来说, 就是要“严把”发展关, 真正将能够在日常表现中体现出“先进性”的学生发展为中共党员, 既要从学习上、学生工作上考查, 更要从人际关系上、日常生活上看他是否能够在学生当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对于表现不好的学生不予发展或延期发展。

4. 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部分基层党组织开展“民主生活会”的机会越来越少, 或者是开会流于形式, 不能够将真实的想法和评价开诚布公地交流, 从而使这个很好的交流平台没有发挥作用。笔者认为应该以基层党支部为单位, 尤其是高年级党支部, 吸纳部分积极分子和群众参加党内的批评与自我批评, 支部书记带头, 将工作、学习、生活方面等存在的缺点、不足彼此进行深入的交流, 以批评促团结, 以批评促进步。

对于高校基层党组织来说, 基层党组织的干部和党员的表现如果不好, 或者不够优秀, 负面影响极大。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 不断树立和提高在普通学生当中的威信, 继承优良传统, 弘扬新风正气, 以优良的党风促班风带学风, 这样的作风才是我们高校基层党组织成员所应该具有的。

大学生在校的时间只有四年左右, 只有抓早、抓好基层学生党组织的建设, 才能提升青年学生党员的思想觉悟, 塑造出最优秀的人才。加强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建设, 是保证党对高等教育坚强领导的重要举措, 是维护高校稳定、构建和谐校园的根本保障, 是加强高校党的先进性建设和保持学生共产党员先进性的现实需要, 也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培养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2007.10.

[2]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见.教党[2007]11号, 2007.5.25.

[3]高耀鸿.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3, (11) .

[4]姚志平.高校党建工作方法创新.南通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5, (3) .

[5]李焕生.关于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4.6.

[6]龚跃.努力探索高校党建工作的新机制———关于党组织共建的实践与思考.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0.4.

一、职业生涯指导对学生职业素养养成的现实意义

1.帮助学生自主选择职业方向

职业生涯指导是西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根据人的生理、心理、职业, 以及社会发展的环境背景, 从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 提高对自身、对职业生涯的认识, 到引导其正确择业, 进行从业的准备、规划职业成长和发展, 促进实现人生目标的教育活动。而职业学校的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具有很大的盲目性, 多数是听从家长的意见, 缺乏对所学专业的足够认识和了解, 基本上没有思考过自己的职业兴趣, 其行为缺乏职业准备行为的思想根基, 对职业素养的养成非常不利。职业素养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 包括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则包括职业行为习惯、专业基本知识和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包括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可见职业素养是一个综合的职业素质的形成过程, 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 更不是学生一毕业就可以自动获得的, 必须经过长期的有意识的培养和训练。如果学生没有很好的专业认同感, 就很难在学习和训练中有主动性。

2.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长期且不断修正或调整的过程, 职业学校的职业生涯指导更强调学生在校期间职业素养的获得, 除了知识和技能外, 职业学校的学生还需要加强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态度的培养, 而这些往往是学生自己甚至是教师经常忘记的一点。据我们的企业调研, 除技术性极强的部门将职业技能放在第一位外, 绝大部分的部门都将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态度放在了前三位, 仅仅是顺序有所不同而已, 由此提醒我们学习面除了知识与技能外, 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也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职业生涯指导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 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 同时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职业态度、职业动机、职业理念, 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二、目前职业生涯指导存在的不足

1.缺乏连贯性

国外的职业生涯指导可以说都是从娃娃抓起, 特别是德国, 在幼儿园教师就开始观察孩子的特点, 给家长提供建议, 培养孩子的兴趣, 发展孩子的特长, 当然这时的指导面对的对象是孩子的家长, 孩子进入小学、中学甚至大学, 这样的指导也一直延续, 而且都配有专门的职业生涯指导教师,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 学生参与的程度逐渐加深, 指导的内容及范围不断拓展。在我国1994年颁布的《职业教育法》、1995年颁布的《普通中学职业指导纲要 (试行) 》, 都明确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必须开展职业指导。目前, 教育行政部门正着手制定颁发《关于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若干意见》, 进一步指导推动和规范中等职业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从相关政策的出台可以看出国家对职业指导的重视, 但同时也可以看出, 我国的职业生涯教育是从初中开始的, 且不说实施的效果如何, 仅从连贯性来看初中之前还是空白。

2.重视程度不够

职业生涯指导对普通教育的重要性暂且不论, 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却是显而易见的, 但实际上职业生涯指导在我们的职业教育中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主要有职业生涯指导的缺失或滞后, 很多学校都没有专门的职业指导教师, 有的至今尚未开设专门的职业生涯指导课程, 或者将就业指导等同于职业生涯指导;有的学校职业生涯指导仍停留在就业指导的层面上, 注重就业教育, 忽略前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或者认为职业生涯是将来的事;甚至有的教师认为职业生涯指导只是一时之需, 对学生的困惑和需求不甚了解, 由此产生了教师教学与学生需求之间的矛盾, 给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造成了直接影响。

3.缺少立体环境

大部分的职业学校开设的职业指导课程都是由德育课教师以授课的形式进行讲授的, 首先, 从信息传播的角度看这是一种单项的灌输方式, 学生的参与程度不高;其次, 内容单一, 缺乏现身说法的影响力, 我们能够传授的仅仅是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 虽然可以借助案例, 但会让学生产生距离感, 觉得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 实际提供的也是一种平面化的信息;再次, 缺少家庭支持, 职业生涯指导需要学生、指导教师和学生家长的广泛参与, 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 学生家庭对职业的理解是:什么好就业就学什么, 根本不管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和条件, 以至于学生调专业的现象在刚开学的一段时间内特别频繁。

三、职业生涯指导的实施建议

职业生涯指导是一个长期持续的教育过程, 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关注, 单从学校教育角度来说, 只有根据学生的不同时期、不同心理和不同需要, 在教育时机、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上做出科学合理的选择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1.时机选择

(1) 入学时。树立职业意识, 规划学习生活, 入学是学生人生一个重要的新起点, 也是成长的关键期。职业学校的学生刚入学时, 由于到了一个新的环境, 虽然中考失利, 但大部分学生还是希望和过去告别, 开始新的学习生活。先入为主地实施教育, 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每个跨入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 职业生涯指导与学生即将开始的学习生活和他们个体未来的发展密切相关。如果在入学初期及时让他们在职业生涯教育中获得有益的帮助, 引导他们从职业生涯发展的视角认识即将开始的新生活, 在人生的进程中认真对待职业学校的学习, 他们便能由此生成积极的心理暗示, 以良好的状态进入学习, 对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以充分的准备迎接职业的挑战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2) 学习中。职业学校的职业指导课一般都是以正规课程的形式开设的, 时间在实习前的一学期, 大部分是以教师教授理论知识为主, 这样的教学达不到职业生涯指导的应有效果。学生在稳定之后, 职业生涯指导的重点就应该转移到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上, 这时的教育需要全体教职员工的参与, 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3) 就业前。这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实用型的教育, 很多学生对未来的职业生涯都充满了不切合实际的幻想, 需要由专门的职业指导教师来做好职业咨询工作, 使学生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自我和职业, 了解社会就业的新形势和社会对人力资源的要求, 帮助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 多方权衡,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最终做出合理的职业选择, 使学生找到适合其发展的职业岗位。

2.内容选择

(1) 入学时。职业生涯指导的内容:一是介绍职业生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念, 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方法与技巧;二是专业介绍, 提供专业发展方向, 帮助学生增进对职业的适应性, 树立职业意识, 使学生做好职业准备。将专业与职业挂钩, 将职业与学生将要开始的学习结合起来, 跟他们未来的生活联系起来;巩固他们的专业思想, 懂得现在的选择就是在为将来奠基, 只有入校后认真学习, 以后才能顺利地登上职业生涯的理想阶梯。从树立职业意识开始, 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学习中。职业生涯指导的内容是将职业指导与专业学习相结合, 通过职业能力的获得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提高他们的岗位竞争力, 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以职业技能为主线, 改革课程模式, 采用项目教学法, 将知识附着于工作任务, 以工作任务为载体,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 将企业的一些前期培训内容引进来, 缩短学生和员工之间的差距, 增强他们的岗位竞争力, 所有教师及教学辅助人员都广泛参与这一过程, 身体力行地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什么是职业素养, 因为学校里的每一位教职员工都是职业生涯的指导者, 更是职业素养的示范者。

(3) 就业前。学生毕业前夕的指导侧重于技巧性和实用性, 重点放在求职技巧和职业信息的提供上。

3.方法选择

从和谐社会角度审视并探索

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

杜志丽

(西安财经学院, 陕西西安

摘要:本文从构建和谐社会视界阐述了对贫困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理念与路径, 以及为取得良好教育效果对如何构建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谐发展的运行体系进行了探讨, 以期提高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 构建和谐社会的和谐音符。

关键词:和谐社会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我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课题。和谐社会视界的强大张力, 为加强和改进当前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新的方向, 促使我们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审视并探索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

一、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以和谐社会观为指导

贫困使许多大学生承受着巨大的经济负荷, 这种物质上的压力在得不到有效缓释时, 往往导致贫困大学生在思想认识和心理方面发生一些消极变化, 处理不好, 就会产生一些错误认识, 严重时在行为上就会出现消极、激变、对抗、仇视等表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题中应有之意包括对贫困大学生这一弱势群体的关照。贫困大学生思想“贫困”, 其成长和发展难谈和谐。因此, 要以和谐观指导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1.加强和改进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应当以服务和谐社会建设为重要目标之一。

以往, 我们在认识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时, 比较多地强调其政治功能,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很少谈及。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 应当把服务和谐社会建设也作为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 纳入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总体规划, 深入开展和谐社会教育, 引导贫困大学生树立和谐发展的思想观念, 促进贫困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为建设和谐社会增添新力量。

2.加强和改进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和谐社会, 带给我们的一个重要新认识、新理念, 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 对于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 就是从贫困大学生的实际出发, 满足他们的需要, 关心贫困学生,

(1) 主题活动。每学期都可以安排一些和职业生涯指导教育相关的主题活动, 如职业生涯设计征文活动、关于职业理想的诗歌朗诵、成功校友的经验推介会、职场热点讨论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生动活泼地寓教于乐, 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进来, 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增强学生的自觉性。

(2) 教学渗透。除专门的职业生涯指导教师外, 每一位任课教师都应该在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指导, 因为教师的成长同样离不开职业生涯的规划, 教学中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不仅要讲授知识, 传授技能, 还需要渗透对职业态度、职业规范的培养, 如实验工具的摆放、环境卫生的打扫、工作流程的执行等, 使学生形成稳定的职业习惯。

(3) 环境建设。这一点现在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 特别是

解决贫困学生的实际问题。过去我们对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 视界多在学生、在手段, 缺乏理念和思路上的创新。从“以人为本”这一新理念、新认识出发, 有助于满足贫困大学生不同的精神需求, 提高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助于发挥贫困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 形成教育、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合力, 从而把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到和谐社会这个更高的层次上。

3.加强和改进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必须重视校园文化的培育。

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 对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就促使我们加强校园先进文化建设, 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和助人功能。从校园文化概念本身来看, 它属于文化建设的一部分, 但校园文化不是脱离贫困大学生生活的, 而是贫困大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和谐相融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特点, 就决定了它是促进贫困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背景。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 应成为加强和改进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努力方向。

4.加强和改进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应把动员全社会力量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作为重点内容抓好。

在一个和谐的社会里, 并不是说没有矛盾、没有问题, 而是说构成社会的各要素处于外部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状态中, 会互相包容、协调有序、良性转化。这就要求我们在做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时, 应动员全社会力量尽可能多地帮助其妥善解决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困难, 为他们的全面和谐发展创造条件。

5. 加强和改进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必须把思想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人们只有处在和谐的心理状态下, 才乐于接受教育。而贫困大学生有些不良思想和行为, 就是心理障碍或心理不和谐的结果。心理问题不能简单地施以大道理, 而需进行耐心的心理辅导来加以解决。但是, 在实际工作中,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却往往容易被忽视, 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脱离受教育者当

生产型实训基地的建设要求, 使得学生和员工的距离越来越近, 课程改革要求课程内容来自于实际的工作任务, 实验实训场所要变成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 在一个近似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生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转换角色, 所以职业学校的环境布置应该有职业学校的特点, 体现职业性, 让环境也成为职业指导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赵国亮.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的核心任务与方法[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5, (16) .

[2]刘德恩.职业教育心理学[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职业学生 第7篇

英语属于一种交流的工具, 而职业学院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使用英语的能力。根据相关要求, 职业学院学生通过英语学习, 需要具备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专业英语技能和能力。学生需要能够使用英语资料或者词典, 在职业活动中进行简单的书面或者口头交流, 进而为后续的综合英语能力提升打好基础。

一、当前职业院校职业英语教学的现状分析

职业院校都是首先开展基础英语教学, 而后安排相应的职业英语课程, 一般来说学时比较少, 而且开设一个学期。授课教师一般都是基础英语教师兼职的, 一般不是专业课教师进行授课。对于这种安排方式, 存在较为明显的问题:基础英语教师兼职职业英语的教学, 因为他们没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 所以并不了解具体的教学内容, 不清楚其中的重点, 这会严重影响到课堂的交流, 进而降低教学的实效性。同时, 专业教师基本的具备充足的专业知识, 但是他们的英语语言能力有效并且不了解英语教学的方式, 所以由他们来讲解职业英语课程, 也难以保证教学的效果。当前的教学中一些学校使用的是自编的讲义、一些学校使用的是专门的职业英语教材。但是因为学时的限制, 教师只能就讲解其中的一部分。同时, 教材本身往往存在较多缺陷, 而且教师自编讲义缺乏实用性、科学性以及系统性。所以, 当前许多学生在毕业后, 看不懂操作规程以及说明书等资料, 职业英语能力较差。

二、当前职业学院学生职业英语能力培养的问题分析

1.教学模式单一化。教学模式指的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组成部分, 指的是在相关教学理念和教育思想的指导下, 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开展的教学活动。许多职业学校的教学模式较为单一, 在开展职业英语教学的过程中, 采用说教式以及传统教学模式。职业学校的英语课程往往以教师为中心, 教师通过多媒体、板书以及讲授的形式为学生讲解关于职业英语的相关知识, 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学生难以产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并且容易出现疲劳感。长此以往, 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兴趣就会快速下降, 情况严重的甚至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 这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果。

2.教学方法缺乏实效性。英语教学属于一种语言教学, 其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全方面的英语能力, 使其掌握英语语言的特征, 并且使用英语进行自由的交流。在当前的英语教学中, 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学习往往是一个无趣和枯燥的过程中。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过于传统, 学生和教师之间很少有互动, 并且没有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 比如情景模拟法、案例教学法等等。这种单一和落后的教学方法限制了职业英语教学质量以及效果的提升, 和当前的职业教育观不相符, 难以满足当前社会对于职业教育的要求, 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3.教学目标模糊。在当前职业英语教学中, 职业英语的教学目标往往不明确。在我国当前的职业英语教学中, 学生的学习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都较为模糊。究其原因, 是因为我国大部分的职业院校仍然关注公共英语的考试部分, 重点关注学生对于词汇以及相关语法的掌握, 没有重视对于学生职业英语语言运用、听力以及口语的教学。职业学校的职业英语教学缺乏实践性, 而且这种教学目标的错位也不利于职业院校学习综合素质的发展。

4.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当前许多职业院校缺乏必要的师资力量, 主要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第一, 在当前市场经济背景下, 新建设的职业院校薪资待遇比较差, 这种条件难以吸引优秀的职业英语教学, 所以他们纷纷辞职或者申请调职, 这导致了严重的志愿院校教师流失的问题。与此同时, 我国的职业教育最近几年来发展迅速, 优秀教师的质量以及数量都达不到相应的发展要求, 这在较大程度上限制了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英语能力的发展。第三, 对于许多的职业学校英语教师来说, 承担了较多的教学负担, 他们兼任公共课程以及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 一些英语教师独自承担多个英语科目的教学工作, 所以他们在较大的工作压力下难以优秀的完成相应的教学工作。

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英语能力的培养方法

1.使用或者编写适合职业学校教学的职业英语教材。在改革课程结构的过程中, 需要关注课程教学的多元化以及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通过针对性的措施来发展学生的职业英语能力。在职业英语教材中, 需要直观的体现出教学内容, 所以在编写相关教材的过程中, 需要充分考虑教材的针对性以及实用性, 充分结合职业英语教学内容以及职业要求, 让学生把相应的从职业英语学习内容中学习到需要的知识技能。在职业英语教材中还需要突出职业教学的目标, 用实用和专业的职业英语知识来武装学生, 让学生发展职业能力以及语言应用能力, 提升他们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就业能力。如果学校没有编写教材的条件, 则需要尽可能的整合和改动当前的职业英语教材内容, 提升其实用性和合理性, 在教学中突出重点内容。

2.优化职业英语课程结构。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都是以就业为导向的, 所以说英语课程教学不能只关注对于职业英语知识的灌输, 还需要充分优化当前的课程结构, 让课程教学面向就业, 面向学生将来会从事的具体岗位。所以对于职业英语课程教学, 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 基础英语教学部分。第二, 基础英语和职业英语融合的部分。第三, 专业素质经以及基础英语的拓展部分。在基础英语教学阶段, 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这个阶段中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英语能力水平考试 (A级和B级) , 后面的高阶的两个阶段关注对学生词汇记忆能力以及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 注重英语会话以及英语基础知识的融合, 通过对于职业场景的模拟, 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职业英语能力。同时, 学校还可以开设一些职业英语的选修课程, 或者是职业英语等级证书考试的培训班, 对于有具体就业方面的学生, 可以选修这方面的课程, 在接受培训之后, 他们在商务英语BEC、托福考试、外语导游资格培训中都能够获得良好的成绩。

3.加强优质师资队伍的培养。第一, 职业学校需要关注对于年轻教师的培养。青年教师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参加工作的时间比较短, 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有着较多的不足之处。所以, 职业学校需要建设必要的青年教师培训机制, 定期的开展公开课程, 促进年轻教师和老教师的合作和经验交流, 鼓励各个级别教师的共同进步和学习。同时, 职业学校需要指派表现优秀的教师参加相关的学术会议或者出国进行深造, 为教师i创造短期培训的机会等, 把国外较为先进的教学经验和理念引入当前的职业教学中, 通过国内和国际的交流, 开拓教师的事业, 让教师重充分增长见闻, 进而提升教师的能力和素质。职业院校需要为学生和教师创建一个公平和公开的学术交流平台, 并且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要求知名学者到学校进行职业英语学术方面的交流, 让广大的教师了解当前行业的最新发展情况, 并且实时的调整实际教学的内容和侧重点。

4.加强对于校外资源的利用。一方面, 职业学校的教师需要加强对校外资源的充分利用, 利用仿真的场景来开展职业英语教学活动。另一方面, 职业学校需要重视对于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加强和相关企业单位的联系, 充分的落实校企合作的模式,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能够获得校外实训的机会, 让他们在练习的过程中切实提升自身职业英语能力。学生通过在实际岗位上的实训, 可以实际的应用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内容, 并且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 并且给予改进和反思。

5.增加综合实践课程的比例。综合实践课程是关注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训练, 通过特定的方式, 把专业内容整合到一起, 让学生能够更为全面和清晰的认识职业能力的发展要求。比如对于商贸专业, 可以通过实际的商贸项目来综合训练学生的能力, 开设具有职业特点以及社会性的课程。比如《商务礼仪》《外贸电函书写》《贸易谈判》等课程, 其中的实训项目可以是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具体项目, 比如寻你商务活动 (学生们自发组成不同的公司、签订合同、出口并且推销自行生产的商品) , 社会主体调研 (把学生职员化、班级公司化, 调查北京最受欢迎的几个电器品牌) , 再比如模拟网络交流寻找客户等, 如果学校的条件比较好, 还可以和实际的企业进行合作, 共同完成一些符合学生能力的项目。在开展课程教学的过程中, 学生需要根据相应的项目任务, 合理分工相应的职责内容。学生们根据自己的职责积极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 通过这种实践活动, 学生能够体验不同的岗位, 并且产生学习的主动性, 不仅提升了自身的职业英语能力, 而且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夯实了基础。

6.应用有效的职业英语教学考核体系。在职业英语教学考核过程中, 需要关注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根据课程的作用、地位以及行者, 综合多角度的评价学生掌握的实践技能以及知识, 加强对于学生实际能力的考核。第一, 考核的范围需要多元化。评价的准则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英语应用能力。除了对于职业英语语言基础的考核, 还需关注学生在实训和学习过程中业务操作能力的考核。第二, 应用多样化的考核手段。比如结果评价以及过程评选等。结果评价中包括项目方法、实践方法以及试卷测试法等。对于结果性评价学校可以把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结构当作考核的标准, 鼓励学生参与相关的职业资格考试。当然, 这种结果性评价只能平面的了解学生的能力。学校还需要应用过程性评价的方式来考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学校可以建立学生的个人成绩档案, 保存学生在实践学习和校外实训中的成果、经验和实践结果。毕业考核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部分, 学校需要安排学生进行岗位实习, 让学生提前接触实际的工作内容, 并且指导学生通过报告的形式来展示自己的工作成果, 实习单位需要给出实习评价等, 依据这些内容来评价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水平。

四、结论

综上所述, 职业英语教学是当前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中的重要部分, 学校需要协调好基础英语教学和职业英语教学之间的关系。加强对于职业英语教学改革和研究的力度, 让教师充分重视对于职业英语教学的实践和教学改进, 进而促使学生的职业英语能力的快速提升, 持续的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

摘要:职业英语能力培养指的是培养学生在职业场景中使用应用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能力。高职学校学生的职业英语能力, 是指在职业学校层次上, 综合使用各专业相关知识以及专业英语的知识, 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在当前信息化的社会背景下, 外语的应用型、实用性和工具性逐渐凸显出来, 怎样培养学生的职业英语能力已经成了当前职业学校英语教育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探讨了当前职业学院学生职业英语能力培养问题以及相关的有效培养对策, 希望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职业学院,职业英语能力,培养思路

参考文献

[1]崔秀敏, 项新宇, 赵金晶, 刘海斌.高职高专学生职业英语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 (01) :68-69.

[2]徐小贞, 周玉林.论职业英语真实性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02) :49-50.

[3]武晓燕, 陈玲敏.浅议高职院校公共英语和职业英语教学的衔接[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 (05) :76-77.

[4]刘非洲.基于专业需求的职业英语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信息.2009 (12) 84-85.

[5]王莲芳, 徐悦.职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学方法探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 (06) :12-13.

[6]项新宇.高职学生职业英语能力培养研究[J].世纪桥.2009 (15) :34-35.

职业学生 第8篇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职业价值观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对职业的选择和评价, 所以农类高职学生就业的顺利与否, 与他们的职业价值观有着必然的联系。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座谈讨论、文献研究的方法来调查研究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职业价值观, 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 探讨引导农类高职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的途径, 以此能帮助农类高职学生在就业择业中清晰定位, 实现社会用人要求与学生就业期望达成一致的双赢局面。

1.2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调查分析的方法。在调查老师的指导和征得学生本人同意的情况下, 以班为单位进行集体测试, 测验前先向学生说明来意, 然后宣读指导语, 接着进行正式测试。测试时使用统一的指导语、采用统一发放、当场回收的方式。测验时间大约为20 min。于2013年4月对选取的样本进行正式问卷的施测。将测试数据输入计算机后, 应用SPSS11.5 for Windows对数据进行处理。

1.3 被试的构成

本研究选择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调查点, 在学校随机抽取 (整群抽样) 学生作为样本, 共发放问卷900份, 回收有效问卷852份, 其中男生441人, 女生368人。一年级487, 二年级338, 三年级14;汉族516, 壮族, 268, 瑶族24, 苗族19;党员32, 团员687, 群众138;城镇183, 农村636;学生干部263, 非学生干部540;独生子女117, 非独生子女685;家庭富裕34, 一般343, 贫困466。专业分布涉及工科、农科、商科, 包括:动物科学技术系、商贸管理系、园艺系、电子系、生物技术系、机电系。

2 调查结果基本情况

本文采用的是凌文辁所下的定义, 其把职业价值观界定为:人们对待职业的信念和态度, 或是人们在职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价值倾向, 它是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上的体现。凌文辁 (1999) 编制了职业价值观量表, 该量表根据我国国情编制, 信度较高, 共22个项目, 包含有三个要素:一是与工资收入、福利待遇等物质利益有关的薪资要素;二是与权力名声有关的名誉地位要素;三是与个人能力、才干的培养和发挥相关的发展要素。

2.1 农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基本情况

从基本情况上看, 农类高职院校学生第一注重的是个人发展要素, 有超过60%的被调查者较看重单位是否能给个人有足够的发展空间, 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培训、学习进修等提升个人职业素养的机会。学生们更希望到能发挥自己个人才干和个人能力, 有更好地环境和条件让他们能实现自我价值的单位工作。第二注重的是薪资要素, 有30%左右的被调查者在选择工作时首先考虑的是收入高、福利待遇好、工作环境轻松, 单位是否帮买五险一金等保险以及是否能帮员工解决住房、交通等实际困难。而农业高职学生对名誉地位要素相对来说, 不太注重, 被调查者中, 有不到10%的工作单位首选是政府机关、国企等事业单位。对于农业高职生来说, 公务员、国企事业单位门槛高、竞争力不强, 把这类型单位作为就业首选不现实。所以, 总体而言, 农业高职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还是比较务实的, 重视个人发展和薪资待遇, 而不是看中社会名誉和地位, 只要可以体现自我价值, 发展前途广阔, 较好的工资福利待遇, 他们也不介意到小企业或基层去工作。

2.2 农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中存在的问题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价值观是农类高职院校重点和难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社会分工不断深入, 农类高职院校为“三农”的建设发展培养了不少人才, 但相当部分农类高职院校学生未能树立良好的职业价值观, 存在着一些问题,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未来就业和对社会的贡献。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第一, 缺乏远见, 急功近利。相当部分农类毕业生价值观变得功利, 甚至不惜丢弃所长的农业, 心浮气躁, 唯利是图, 盲目攀比, 偏于职业收入和工作地域, 据调查结果显示, 有90%以上的同学是选择到大城市或中小城市工作的, 选择农村的只有不到10%。当前就业不容乐观, 尤其是大城市, 造成就业岗位的短缺和大量学生的积压, 大学生就业存在困难是肯定的。而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大批人才,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三农”的发展, 急需大量专业人才到广大基层特别是边远农村工作, 但却招不到人。社会需求与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存在着极大的矛盾。

第二, 存在自卑心理, 得过且过。相对其它高等院校, 基础差, 不少农类高职院校学生有自卑心理。可对于未来, 可谓前景渺茫, 不愿到农村就业, 服务“三农”, 这样未能认真学好农业专业知识, 得过且过, 正所谓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只求混到毕业, 而未能学精农业专业知识。

第三, 责任心不强, 服务意识差, 创新精神不够。由于不少农类高职院校学生未能认识自身价值, 以错误思想引导自我, 责任心不强, 理论和实务不强, 难以谈上良好的服务, 基础工作都没有做好, 谈创新无疑是空谈, 而创新是事业强劲生命力的促进剂。

3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职业价值观的途径探析

3.1 大学生树立正确职业价值观意义

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对引导大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知识结构, 及时调整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养成以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求有着非常现实的价值意义。同时, 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还对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就业观念、职业规划、择业途径以及将来个人职业发展都具有极其重大的影响。它能帮助引导大学生的择业行为, 帮助大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养成;能改善大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 培养他们爱岗敬业的精神。

3.2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职业价值观的方法

(1) 发挥新生入学教育的启迪作用。

在新生入学教育中, 设置“入学就业方向教育”的内容。在专业介绍环节, 把学生在校三年学习的知识和毕业后个人发展的问题, 专业培养什么人才, 毕业后将从事什么领域的工作, 相关专业的发展前景等向新生做全面介绍, 让新生在开启自己的大学生活前就清楚自己今后就业的定位, 以便能合理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

(2) 发挥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的主导作用。

在《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教学中重点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及人生价值实现教育方面的引导。

一方面, 职业生涯规划能帮助大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和就业的质量, 激发大学生个人学习与提升得动力, 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大学生活和学习, 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降低就业求职成本, 提高就业满意度。另一方面, 人生价值的实现教育也非常重要, 它不仅能力提升大学生个人的职业素养和培养大学生的职业道德, 从顺应社会需求的角度来说, 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 也能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将个人发展与社会需求相结合, 更好地在社会上立足。在课程教学过程中, 重点培养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和爱岗敬业的精神。

(3)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作用。

针对农类高职院校学生在职业价值观上出现的问题, 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应着重加强学生的艰苦奋斗教育、政策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新农村的情感养成教育。辅导员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 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通过主题教育, 让大学生们从中感受、体验、思考, 如果能在主题教育活动中融入一些大学生在边远基层或农村艰苦创业的成功例子, 更饿、能让他们感受在基层和农村就业、服务三农更能体现农业高职生的个人价值, 个人的理想和抱负也更容易实现。

(4) 发挥社团、第二课堂活动的辅助作用。

可结合专业, 在大学里面创建一些涉农的社团, 例如:“三农”问题研究协会、种子种苗协会、动物养殖协会、花卉协会等社团, 学生们可以通过参加社团活动, 从中感受到服务于农村、农民、农业的乐趣和人生价值。此外, 学院可以组织一些增强同学们热爱农业、增强服务意识的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 例如, 举办一些农业专业的技能比赛、组织大学生“三下乡”活动等。

(5) 发挥校园文化的影响作用。

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 对于构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 在学生活动中要以多种形式来增加各种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内容, 让职业价值观渗透到校园文化中去, 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教育氛围, 可通过专题讲座、邀请成功校友回校作报告、模拟面试等形式, 强化吃苦耐劳、艰苦创业、做一行爱一行的职业道德教育, 营造一个高尚精神风貌的职业价值观教育文化环境。

(6) 发挥认识自我的主动作用。

引导大学生实事求是地认识自己, 不自轻自贱, 也不自高自大, 帮助他们合理的定位自己, 把自己的个人的职业能力、兴趣、爱好与社会需求、职业价值体现等结合起来, 合理的确定职业方向和目标。最终在择业时形成正确的态度和动机, 不盲目, 不跟从, 只是根据自身条件和社会的客观条件来定位自己的职业选择, 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就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黄炜, 董芬, 代馨.培养大学生正确职业价值观意义及途径[J].科技信息, 2009 (25) :530.

[2]王金梅, 王飞, 李德波.农业院校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探析——以云南农业大学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 2010 (4) :25-28.

职业学生 第9篇

一、把清醒认识转化为推进职业道德建设的不竭动力

职业道德直接决定人的工作态度和职业行为, 是职业生涯的灵魂。目前, 医护队伍的整体素质较好, 但也应该看到, 在一些医护人员身上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服务意识淡化、事业心与责任感不强、工作作风不够严谨细致、医疗检查和用药施治等环节不规范、廉洁自律意识淡化等现象, 因此, 大力推进医护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刻不容缓。全面推进卫生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的根本目的, 就是要为着力解决这些突出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提高卫生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使学生在掌握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重职业道德的养成, 将职业道德贯穿于学生整个教育的全过程。

目前, 卫生职业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整体较好, 但也应该看到, 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 从整体层面看, 存在认识不足、投入不够, 没有建立起相应的全程培训教育运行体系和长效机制, 没有调动起各方的积极性;从理论教育层面看, 职业道德教育教师多由马列课教师兼任, 由于对医学知识的相对欠缺, 易导致理论与实际脱节, 教育的形式单一、手段落后;从实践教学层面看, 存在抓而不紧、时有时无、零敲碎打、未成体系的情况, 这些会削弱卫生职业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质量。实践证明, 只要保持清醒的认识, 把解决问题当成前进的动力, 不断探索适合我国特点的卫生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道德养成教育的途径, 就能从多个层面, 运用多种方法和途径, 循序渐进、有力有效地推进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二、把常态化的教育培训作为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战略要求

总结多年教育培训的经验不难发现, 如果欠缺持续和常态, 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用战略的眼光来看, 必须推进卫生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常态化, 一以贯之、持之以恒, 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增强专业本领、加强作风建设。卫生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 必须靠经常性的培训和教育实践活动作载体、作支撑, 通过丰富多彩、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职业道德教育培训, 内化于心, 外践于行。

把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 确保教育活动不断线, 必须建立长效机制, 协调推进, 长期坚持。首先要明确组织机构, 由校级职业道德教育主管部门牵头抓总, 相关部门密切配合, 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 将与职业道德教育活动有关的职能部门联接和组合到一起, 优势互补, 密切配合, 形成合力。二是要明确实施方案, 不仅把活动写入学院年度工作报告, 下发职业道德教育活动通知, 而且要加强督促检查, 及时解决问题, 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典型, 保证活动常态化要求落到实处。三要发挥职业道德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充实教学内容,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理论的层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信念, 在实践的层面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要求的能力。四是要和当前抓的几项大的活动结合起来, 如学雷锋活动、公民道德教育活动、创先争优活动、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等, 建设职业道德教育馆和弘扬职业道德精神网站, 广泛开展各类职业道德主题实践活动, 如职业道德主题班日、主题团日、主题演讲、报告座谈、读书征文、诗歌朗诵、展览展示、文艺演出、网上互动等活动。开展政治性的学生社团组织活动, 如马列读书小组、哲学学习小组、邓小平理论研究会等, 开展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和纪律教育,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践证明, 积极推动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常态化, 成为日常工作、成为自觉行动, 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

三、把专业教学和职业道德教育有机地融为一体, 作为强化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支撑

职业道德教育是医护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医护学生成为一名合格医务护理工作者的必备条件。在专业课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职业道德教育, 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医护工作的神圣性和崇高性, 养成刻苦学习的态度, 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 不断提高职业道德素养。

首先要把职业道德教育纳入专业教学和实习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 建立一套多层次、便于操作的职业道德教育评估指标体系, 编写专业课的医德实习大纲和案例教材, 研究在专业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加强督导检查, 进行专题讲评。二是提高专业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通过邀请相关专家教授进行职业道德知识的系列讲座、不同专业教师间相互听课、专业教师到临床进修积累素材、专业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专题研究、研讨交流会等多种形式, 对专业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技能和素养进行强化, 做到爱护学生, 德才并育;为人师表, 言身并教;精深教业, 鱼渔并授;带好实习, 生患并爱;转变模式, 身心并重;学校文明, 师生共建。三是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融职业道德教育于专业课教学的各个环节。如在案例教学中, 强调耐心、细心、爱心、责任心的重要性, 讲解如何贯穿到医护工作的全过程, 通过正反两方面的案例引发学生思考;在情景教学中, 模拟实际临床的场景, 让学生回答应如何做和说;在角色扮演教学中, 进行换位思考, 回答设定情况下医护人员的行为是否恰当;在分组讨论教学中, 布置病例, 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 进行面对面的讨论交流, 不仅讨论专业知识和技能上怎么办, 而且要回答在工作作风上应怎么办;在实验教学中, 要应该及时制止嬉戏、玩闹, 不爱动手, 嫌脏怕吃苦, 态度不严谨等现象,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热爱学习的优秀品质;在临床见习中, 及时跟踪, 及时讲评, 在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和临床技能的同时, 逐步培养他们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品德。实践证明, 经过统筹计划、督促指导、协调推进, 就能将专业教学和职业道德教育有机地融为一体, 形成相互支撑、相辅相成、互促双赢的局面。

四、将建设专业特色文化氛围作为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用专业特色文化芬芳校园, 滋润学生心田, 已成为共识。通过有意识地营造卫生职业院校人文文化, 处处体现医学特色文化, 使学生自踏入校园的那一刻起, 就被浓郁的医学专业人文文化所包围, 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美好心灵, 应是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及职业适应论析 第10篇

一、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本质要求

大学生职业素养是在职业行为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以及职业技能等。其中,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精神是职业素养的根基,是职业者的内在品质;职业技能是支撑职业人生的外在表现,是职业者通过接受教育、培训等途径所获取到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换言之,用人单位对其诚实、守信、忠诚、关爱他人、尊重他人、承担责任等等方面的要求就是职业素养内涵的真实体现。因而,如何培育出符合用人单位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人才是高校所必须要担负起的社会责任。

针对大学生所进行的职业素养教育的内容是广泛的。除了传授给学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应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形象、团队合作、奉献意识、服务意识、诚信意识、责任意识、竞争意识、抗挫折意识、组织管理、解决问题、学习与创新等诸多内容的培养和锻造。如果说知识和技能这些显性的素养主要是通过课堂学习与培训获得到的,其他则是潜移默化、逐步施加引导和规范的过程。所以,高校对大学生所进行的职业素养教育,就是帮助大学生形成和发展在未来职业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内在品质和外在行为方式为主要教育内容的全方位教育实践过程。

二、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不足的成因

1)职业素养教育结构的偏失。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包括显形教育和隐形教育两个方面,占有大部比例的隐性部分支撑和决定着显性部分的存在及其效绩的优劣。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教育要注重培养其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这也是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核心要求所在。但由于受教育理念惯性和实用主义的影响,高校更过关注的是专业技能的传授和培养,忽视了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造成了相应配套实施和师资力量投入上的差强人意。重理论而轻实践,把对学生优劣的认知和评价往往体现在一纸成绩上,弱化了对其整体素养的关注。

2)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间的脱节。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高等教育大众化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在现实中许多高校盲目攀高扩大和追求所谓高就业率,不仅失去了自身的办学特色,而且培养出的学生职业素养不足。即使是因符合用人单位专业需要而找到工作的大学生,也难免留下对其眼高手低的评价,这也说明高校当前众多高校人才培养结果与社会需求间的不合拍。

3)教育价值的功利性。高等教育必须注重受教育者整体素质的提升,但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由于受到功利主义的影响,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带有十足的功利性,致使教与学的目的非常直接而简单——功名利禄。就是在这种教育价值观的挟持下,大学的教学内容和教育模式贫乏而单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空虚而乏味,而这些又无不严重障碍着大学生人格的完善。

三、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对策

1)从宏观层面看,高等教育要紧紧扭住培养什么人和为谁培养人这一核心问题。为此,就要紧密结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人为本,转变不合时宜的教育理念,改革不合时宜的教育体制,唯有如此才能实现高校自身的科学发展,才能培养出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人才,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等教育与现实需求间的矛盾。

2)从微观层面看,高等教育应努力把握好如何培养人这一主旨问题。首先应以构建合理有效的职业素养教育体系为核心,要通过系统教育,使学生拥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具有强烈的职业意识,掌握较强的职业技能;其次是创建职业素养的科学考评体系,把定量与定性紧密结合起来,通过量化标准的测评大学生能够真切体会到职业素养具体的内在要求,能够清晰认识自我,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再次要把握不同年级阶段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因需施教,使学生在不同时段对职业素养教育及其本质要求入其耳、入其脑、入其心。

在教育实施过程中,要深刻把握课堂教学、职业规划和社会实践作为开展职业素养教育主渠道的作用与意义。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强教学内容的专业性和职业性,兼顾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结构的培养;要增强应用性和实用性知识的学习与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要改变以往只重分数高低不看实际能力的评判标准,侧重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职业规划是大学生基于对自己的性格、气质、兴趣、特长、能力以及价值追求等了解的基础上所制定的关于职业生涯乃至人生的整体计划,目的在于筹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和人生发展的方向与目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而有无职业生涯规划及其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影响到其未来职业生涯的成败。

在开展职业素养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到实践中锻炼。通过实验教学、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勤工俭学等多种途径,使学生逐步熟悉职业环境,了解职业特性和职业前景。在此基础上,不断强化职业意识,磨砺职业意志,养成良好职业习惯,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大学生要努力提升自身职业素养。在导致大学生职业素养不足这一问题上,大学生自身忽视职业素养的提升也是重要根源之一。不认真学习专业知识,不主动掌握专业技能,最终导致专业基本知识匮乏专业能力底下;职业目标和职业理想不明确,;即使有了较为明确的目标和理想,但又缺少正确的就业观念,好高骛远,脱离实际,使自身陷入就业困境;缺乏礼貌,不懂得自尊,更不懂得尊重他人。如此这些在职业素养方面的欠缺与不足,必将严重制约大学生的未来发展。而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对于大学生来说,能否提升职业素养以适应职业需求最终还得靠自身的努力。

摘要: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当前的焦点,而大学生自身职业素养的高低又成为其能否找到工作以及能否找到令其满意工作的关键所在。本文从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本质要求入手,分析了导致现今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不足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基本对策。大学生努力提升自身职业素养也是增强职业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

上一篇:中国人的创新精神下一篇:外周血管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