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

2024-09-20

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精选11篇)

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4月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心肌梗死患者62例, 参考患者的入院时间、个人意愿划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每组各31例。其中, 对照组男19例, 女12例, 年龄55岁~76岁, 平均年龄 (60.0±8.7) 岁;研究组男20例, 女11例, 年龄57岁~77岁, 平均年龄 (60.9±8.4) 岁。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吸氧, 强心止痛药物, 心电监护, 生命体征检测, 抗心律失常治疗, 利尿剂等。

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比索洛尔治疗:比索洛尔 (扬子江药业股分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9990049) , 每天2次, 每次6.25 mg;以4 d为间隔, 增加剂量, 增加范围控制在6.25~12.5 mg之间, 结合患者实际病情, 达到25~50 mg为止[2]。

1.3 观察指标

记录并对比2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左室射血分数 (LVEF) 、左室舒张末期容量 (LVEDV) 以及左室收缩末期容量 (LVESV) 。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血压、心率、LVEF、LVESV、LVEDV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血压、心率、LVEF、LVESV、LVEDV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与金友利[3]的研究结果一致。

比索洛尔为第二代β受体阻滞剂, 具有较高的选择性, 作用于β1肾上腺素受体, 心脏选择性较强。而且其作用于β1受体时, 可以大幅度降低患者心率, 有效抑制肾素释放, 降低心肌耗氧量, 改善心肌缺血状态, 促使斑块稳定, 缩小心肌梗死范围, 缓解心绞痛症状, 为提高患者预后创造良好的条件。除此之外, 该药物早期使用还能降低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概率, 例如早搏、室颤等。

分析本次试验结果可知, 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心肌梗死临床治疗中, 比索洛尔的作用机制共有以下几方面: (1) 可以有效抑制心肌收缩情况, 减低患者心率, 降低心脏指数与心肌耗氧量, 缓解患者的呼吸困难等症状。 (2) 患者体内的儿茶酚胺浓度相对较高, 基于高浓度儿茶酚胺的作用, 心肌会出现直接性损伤, 而比索洛尔在抵抗儿茶酚胺损伤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可以保护患者心肌。 (3) 比索洛尔具有显著的儿茶酚胺拮抗作用, 可以弱化儿茶酚胺对患者心脏的损伤程度, 上调β受体密度, 改善β受体在交感神经方面的敏感性, 优化左室舒缩功能, 降低外周血管阻力, 强化心肌反应性, 增加冠脉血流量、心输出量, 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 比索洛尔治疗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心肌梗死疗效确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比索洛尔治疗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4月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心肌梗死患者62例, 参考患者的入院时间、个人意愿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每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 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比索洛尔治疗, 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血压、心率、LVEF、LVESV、LVEDV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比索洛尔治疗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心肌梗死效果显著, 且安全性较高,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心肌梗死,比索洛尔,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赵小鹏.86例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 2014, 33 (27) :35-36.

[2]李蕾芳.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比索洛尔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价[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 7 (2) :65-66.

慢性肾功能不全护理业务学习 第2篇

时间:2016年11月 地点:内二科护士办公室 参加人员:

一、慢性肾功能不全概念

是发生在各种慢性肾脏疾病的基础上,缓慢出现肾功能进行性减退,最终以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为主要变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二、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 1.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2.各系统症状和呼吸系统表现

(1)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表现:高血压和左心室

大;心力衰竭;心包炎;动脉粥样硬化;呼吸系统症状(尿毒症性支气管炎、肺炎、胸膜炎等

(2)血液系统表现:贫血;出血倾向;白细胞异常;

(3)神经、肌肉系统表现:中枢和外周神经病变

(4)胃肠道表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上消化道出血

(5)皮肤表现:皮肤瘙痒,面色深而萎黄(6)肾性股营养不良(肾性骨病):纤维

性骨炎、尿毒症骨软化症、骨质疏松

症和骨硬化症(7)内分泌失调(8)感染(9)代谢失调

三、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应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1.气体交换受损:与胸腔积液、左心衰致气促有关

保持呼吸道通畅,促进痰液排出,指导并协助病人进行

有效的咳嗽、咳痰,1-2小时按时予以翻身,观察并记录痰液的颜色、性质和量的变化。

2.心输出量减少:与急性左心衰有关

以休息为主,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劳累,协助日常生活护理,根据心功能情况指导活动,避免长期卧床发生静脉血栓、体位性低血压。指导患者应保持平和心态,避免情绪紧张诱发心衰,遵医嘱使用抗心衰药。

3.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心脏骤停

应卧床休息,发急性左心衰时,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过度劳累。4.感染:与尿毒症肺炎、胸膜炎有关

做好皮肤及口腔护理,指导病人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内衣、勤剪指(趾)甲,保护好水肿部位的皮肤;皮肤瘙痒时遵医嘱应用止痒剂,嘱病人切勿用力搔抓,以免被抓破或擦伤而引起皮肤感染;尿毒症病人口中常有尿素臭味,且易发生牙龈肿胀、口腔炎,进食后必须漱口,防止口腔及咽喉感染,避免感冒受凉。5.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

严密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准确记录24h尿量,每日定时测量体重;观察有无液体量过多的表现;有无各系统症状;有无电解质代谢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表现;有无感染的征象 6.体液过多:与胸腔积液、水肿有关

使病人了解控制水钠摄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记录24H尿量,指导患者经常测体重。7.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给予优质蛋白质、足够热量、高维生素及易消化饮食,保证足够热量的供给。尽量少摄入植物蛋白,以减少体内氮代谢产物的积聚及体内蛋白质的分解,维持氮平衡,增强机体抵抗力,缓解尿毒症症状和延缓病情发展等。

8.活动无耐力:与营养不足有关

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加强营养,定期检测红细胞,血红蛋白,肌酐等指标,遵医嘱用药,纠正贫血。协助生活护理,防止患者跌倒坠床,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促进睡眠。9.焦虑、恐惧

护理人员应以热情、关切的态度去接近病人,使其感受到真诚和温暖。与病人及家属建立有效的沟通,鼓励家属理解并接受病人的改变,介绍本病的治疗进展,耐心解答病人的疑问,积极为病人排忧解难,使他们能正确对待疾病,保持乐观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生活质量,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10.有受伤的危险:与乏力、头晕有关

要病人家属24h留陪护,加强巡视,反复与病人及家属讲解防跌倒、坠床的知识,服用降压药、利尿剂等特殊药,要跟病人强调卧床休息的重要性,避免体位性低血压,防止头晕、乏力引起摔伤,多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用药知识及安全知识的宣教。11.皮肤完整性受损:与长期卧床有关

按时予以涂百多邦,生长因子外喷,每1-2小时翻身,避免局部再受压,防止摩擦力和剪切力,保持皮肤和床单位清洁干燥,防止潮湿。

12知识缺乏:缺乏疾病相关知识

要循序渐进宣教有关保健知识及疾病相关知识,鼓励同病室病人进行有效沟通。

(十)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卧床休息,准确记录每日的尿量、血压、体重,定期复查肾功能、血电解质。

2.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不可擅自用药、停药、改剂量等。

3.给患者解释接受血液透析的重要性以及尿毒症对慢性肾衰竭的危害性,使患者积极接受治疗。患者已行造瘘或置管的,要指导患者如何护理、保护好管道,以方便行血液透析。

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 第3篇

【关键词】康复;心室功能障碍;运动疗法

【中图分类号】R54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331-01

心功能不全是威胁人类健康,影响患者及其家庭生活的主要疾病之一。虽然许多治疗方法如溶栓、经皮冠状动脉成型术等的广泛应用,为患者提供了更大的生存空间,但仍有不少的患者存在复发,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差等问题。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运动和危险因素的控制,可以降低冠心病人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心脏康复运动治疗可以使患者运动耐力增加15%~25%[1]。本研究通过对74例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康复运动的观察,发现通过康复运动,患者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均明显改善,现将临床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5年至2007年在我院内科住院治疗的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74例,男53例,女21例,年龄49~74,平均(70.63±12.09)岁。冠心病73例[稳定型心绞痛60 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支架植入术后4例、陈旧性心梗5例、缺血性心肌病4例]、扩张型心肌病1例。纳入标准:纽约心功能分级为2~3级的心功能不全患者[心脏彩超显示左室射血分数(LVEF)<50%]。

1.2 方法: (1)运动锻炼方法及内容:在康复治疗室进行运动治疗。全部受检对象在安静状态下测心率、血压并进行心电监测。运动方式为慢跑、踏车、摇臂运动和划船。医生根据患者体力的不同、运动形式的不同予以运动处方,并根据运动情况适时调整。运动频率每周2~3次,运动康复治疗周期为8~12周。运动治疗过程中以心身舒适为度;(2)运动强度:运动强度设计为,运动中脉率=最大摄氧量百分比(VO2 max%)×60%,靶脉率=170-年龄,或者用Karvonen方法。康复训练过程中运动量增加:通常RPE数值在训练后降低时,运动强度可以增加,加量的目标是增加最大心率的5%~10%。踏车运动的心率比活动平板时心率低6次/min,摇臂运动时低12次/min,且持续20~30 min。每次运动前进行5~10 min的预热活动,运动结束时有5~10 min的缓慢减速期;(3)停止运动指标:运动时出现心绞痛、心悸、胸闷;频发室性早搏(10次/min);缺血性ST-T下移≥0.2 mV或较安静时下移≥0.1 mV[1,2]。

2 结 果

在康复训练治疗过程中,有两位患者因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胸闷加重,监测心电图见ST-T缺血性下移0.1~0.15 mV而中断治疗。有5位患者因未能坚持完成康复训练全过程而退出,2例因膝关节疼痛不能坚持训练退出,有67例患者完成本研究训练。

在康复治疗预热期,少数患者会出现一过性血压明显增加,部分收缩压增加幅度≥30 mmHg,对无不适的患者,仍然继续进行治疗,这些患者血压约在5~8 min后逐渐下降,少数患者出现轻微头昏,此时需减慢运动速度,延长预热活动时间,患者症状均可缓解。表1 本研究康复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

锻炼治疗后的心率小于锻炼前的心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收缩压乘积指标均显著低于运动锻炼前的数值(P<0.01),运动耐力显著增加(P<0.01)。

3 讨 论

心功能不全被定义 由不同病因引起的心脏舒缩功能障碍,发展到使心排血量在循环血量与血管舒缩功能正常时不能满足全身代谢对血流的需要,从而导致具有血流动力异常和神经激素系统激活两方面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有心功能不全综合征或心力衰竭综合征之称。泵衰竭原指急性心肌梗塞时的左心衰竭,现对不同病因引起的心脏泵血功能障碍,有人统称之为泵衰竭,传统概念认为心功能不全患者均有器官瘀血的症状,因而又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新概念认为心功能不全可分为无症状与有症状两 阶段, 者有心室功能障碍的客观证据(如心左室射血分 降低),但无典型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症状,心功能尚属NYHA(纽约心脏病学会)I级,是有症状心力衰竭的前期,如不进行有效治疗,迟早会发展成有症状心功能不全。据心功能不全发生的缓急,循环系统代偿程度的差别,临床还有急性心功能不全、慢性心功能不全和代偿性心功能不全等不同表现。近年来心室舒张功能测定技术发展,有可能区别心室收缩功能障碍为主和心室舒张功能障碍为主所致的心功能不全,因而还将心功能不全分为收缩性心功能不全和舒张性心功能不全。慢性原发性心肌病变和心室长期压力或容量负荷过重,可分别引起原发性或继发性心肌舒缩功能受损。在早期,通过代偿调节,尚能使心室每搏排血量(心搏量)和每分排血量(心排血量),满足休息和活动时组织代谢的需要;在后期,即使通过充分代偿调节已不能维持足够的心搏量和心排血量。前者称为慢性心功能不全(chronic Cardiac insufficiency)的代偿期,亦称潜在性、代偿性或无症状性心功能不全;后者称为慢性心功能不全的失代偿期,亦称失代偿性心功能不全。由于慢性心功能不全的失代偿期 有各器官阻性充血(或瘀血)的表现,因而通常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亦称有症状性心力衰竭。

运动训练是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科学训练可增加心功能不全患者运动耐量。Humphrey等[3]认为,慢性心衰患者进行高强度有氧训练、间断性训练和抗阻训练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况,提高运动耐力,改善心脏功能和骨骼肌功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外周血流,改善神经控制,提高生活质量,并且安全性已经得到证实。因为运动耐量取决于骨骼肌和外周组织状况[1],故而,心功能不全患者经过分级运动可以改善骨骼肌和外周循环的异常状况而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发现心功能不全患者经过有氧训练,自身体力状况和心功能状况有所提高,心悸胸闷发作明显减少,生活乐趣和自信心增加,说明心脏康复治疗对心功能的改善与恢复是积极有效和安全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要严格掌握适应症,老年患者训练前的预热阶段和运动结束前减速时间应适当延长,运动过程中出现头晕者应减慢运动速度,以患者心身舒适为度,对心功能稳定患者,可在社区开展此项服务。

参考文献

[1]洪华山,林 岚,董现峰,等.长期运动训练使慢性稳定型心力衰竭患者标准药物治疗疗效更佳[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8,17(1):1-4.

[2]刘江生.心脏康复//陈在嘉,高润霖.冠心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1年5月~2013年5月期间患有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的患者112例,其中男性患者62例,女性患者50例,年龄范围在62~85岁,平均年龄(68±7.8)岁。且所有患者均符合老年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的诊断标准,并经检查排除脑梗死。此外,合并患有高血压88例,糖尿病79例,高脂血症44例。

1.2 入选标准

(1)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上;(2)患者存在头晕、头沉症状,且均由脑循环障碍所引起的,其中重度为:每日持续症状8 h以上,给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严重依赖药物治疗;中度为:每日持续时间在4~8 h之间,患者可自理部分生活起居,经常需要依靠药物来治疗;轻度为:所有症状呈现阵发性,持续时间低于4 h,患者不需用药,注意休息就可好转;(3)在经过颅脑CT检查对急性脑梗死或脑出血及占位病变给予排除;(4)脑部无局灶性定位体征;(5)无严重的内科或心脑肾肝肺功能障碍的。(6)对于有其他疾病所引起的上述症状均给予排除[2]。

1.3 治疗方法

给予所有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原发病,例如:降糖治疗、高血压降压治疗、血脂异常降脂治疗等基础性治疗,在此基础上施加尼麦角林辅助治疗,其方法为:服用3次/d,10 mg/次,连续使用12周,在服用该药物的同时禁止服用其他扩张血管类药物[3]。

1.4 观察指标

在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的症状好转情况加以观察,使用经颅多普勒对治疗前后大脑中动脉、椎动脉的收缩期血流速度及舒张期血流速度进行测定,脉动指数的计算方法为:(脑动脉收缩峰血流速度-脑动脉舒张期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4]。其疗效判定标准为:症状体征改善明显或消失的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的视为有效;所有症状均无变化的则视为无效。

1.5 统计学方法

文中所有数据均采取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以标准差±平均数(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4周后的总有效率为59.82%,治疗8周的总有效率为75.89%,12周后的总有效率为86.61%,由此可见治疗8、12周后患者的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治疗4周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结果见表1。此外,采用尼麦角林进行治疗前后患者的各项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3 讨论

相关研究表明老年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主要是由于代谢障碍、葡萄糖的利用减少、蛋白质合成出现异常、神经递质发生改变、神经元缺失以及脑白质受到损害所造成的。尼麦角林是一种半合成的麦角衍生物,对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有着显著的效果,同时其可以有效的阻断α-受体,使脑部的血流量得到增加,从而改善脑细胞能量的代谢,提升血氧和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与此同时,其在促成脑细胞新陈代谢和蛋白合成,增长神经营养因子及神经生长方都有显著的效果[5]。

本文试验表明,治疗时间越长,效果就越明显,且并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且在治疗12周后,大脑动脉及椎动脉的收缩期血流速度及舒张期血流速度也有着显著的增加,动脉指数也随之而改善。因此,尼麦角林在治疗老年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上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是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摘要:目的&nbsp;对尼麦角林治疗老年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CCVI)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nbsp;选取112例老年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基础性治疗,并在此基础上施加尼麦角林连续使用12周,并在治疗后的4、8、12周对患者进行效果观察,使用经颅多普勒对大脑中动脉进行观察,并对治疗前后12周的椎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以及舒张末期血流速度进行观察,计算得出脉动指数。结果&nbsp;经过尼麦角林治疗8周和12周后的有效率明显高于治疗4周后的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脑中动脉在治疗后收缩期血流速度以及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均高于治疗前,脉动指数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椎动脉的两项指标也均高于治疗前,动脉指数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bsp;在治疗老年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时使用尼麦角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使老年人头晕、头沉等症状以及脑血流得到显著改善。

关键词:尼麦角林,老年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丁欣,赵雷,陈晓敏,等.尼麦角林在老年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治疗中的应用.山东医药,2011,51(11):95-96.

[2]王芳,王清.尼麦角林片对慢性脑功能不全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陕西医学杂志,2009(10):1407-1408.

[3]顾翠,李洁.尼麦角林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疗效观察.中国医药导刊,2008,10(9):1391-1392.

[4]蔡鸣,马强,孙瑞坦.尼麦角林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观察.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5):34-35.

慢性肾炎合并肾功能不全治疗 第5篇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不全 治疗 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692.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9-1072-02

通常来说慢性肾小球肾炎又称慢性肾炎,在临床治疗中属于常见病,其病理类型多样,发病原因较多,根据研究证明患者发病源于肾小球。患者一旦发病治疗缓慢,病程时间长,治疗后效果不明显,容易产生高血压。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此病的早期检查与治疗,笔者结合多年临床经验,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在2009年4月到2011年6月共收治患者90例,其中,男性患者为60例,女性患者为30例,年龄在20-73岁之间,患者临床表现为:经常性水肿、腰痛,经化验检查血液生化检查、尿常规、血RBC、血脂、血Ca,其中一部分患者进行血尿定位,腹部超声检查,一部分患者进行尿蛋白定量检查,均符合慢性肾小球肾炎,其中,有36例患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有9例患者合并肾性骨病,90例患者中排除了药物中毒与中毒性肾小管坏死的可能。

1.2 治疗方法让患者服用黄葵胶囊(江苏苏中药业集团生产),每天3次,每次口服5片,配合服用海昆肾喜胶囊(吉林省辉南长龙生化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每天3次,每次2片,加快患者体内新陈代谢,使患者符合透析标准,应用腹膜透析或股静脉插管血液透析治疗。

2 治疗结果

经过患者口服药物加透析治疗,患者临床表现为血压下降,体征好转,瘙痒消失,心衰纠正,肾性骨病明显改善,水肿消退,体力增强,,食欲增进等相关各项指标趋于好转。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90例患者中,患者血压正常,没有发热现象,无一例肝功能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在日常医疗工作和教学中,患者经常会产生腰痛、水肿、尿量减少等症状,在对慢性肾炎及并发症做出诊断前,需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鉴别确诊,还要尽可能的排除其他相关疾病。有很多种因素能够导致诊断错误,这就要求醫生细致检查。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体征、症状及相关辅助检查,进行临床确诊后,为慢性肾炎患者服用黄葵胶囊。此类患者通常血尿,蛋白尿,腰痛,浮肿,舌苔黄腻。患者服用黄葵胶囊后能够见效明显。在饭后一个小时服用海昆肾喜胶囊,对苔厚腻,浮肿,尿少,身重困倦,腹胀,恶心纳差等症状有着显著地治疗效果。当患者是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症时,适当更加注视日常饮食,切勿食用高磷食品,尽量避免骨折现象的发生,及减少尿路感染的可能。医生需根据不同的合并症,为患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法,建立血液透析通路和静脉插管是治疗过程中经常食用的方法。在治疗过程中,为患者实施必要的心电监护,通过血透清除小分子物质。通过升高的钾离子、促进患者新陈代谢、脱水等方法,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心力衰竭。总而言之,90例患者在服用黄葵胶囊治疗性肾炎的肾小球原性血尿和蛋白尿,通过服用海昆肾喜胶囊降低血肌酐,腹透或血透对尿毒症合并心力衰竭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此外,还有部分学者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治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慢性肾功能不全可合并心功能不全,Nayak等已证实尿毒症毒素对心脏的毒性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血管疾病(CVD)发生率较普通人群高20-30倍,是导致死亡的首位原因,占总死亡的50%。治疗方案需个体化,股静脉插管及时建立血液透析通路十分必要。心电监护、预充、放血速度减慢等,血透对小分子物质清除良好。可以通过脱水、迅速排除体内代谢产物、升高的钾离子等作用,在慢性肾衰竭尿毒症合并心力衰竭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血液透析能发挥部分替代肾脏的排泻功能。腹透设备简单,方法易行,可在基层单位广泛开展,由于不需要抗凝,不会引起出血,尤其是对于尿毒症合并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患者不涉及血液分流,对心血管方面腹透影响极小,同时补充能量,脱水,排除代谢产物,纠正代谢紊乱。

笔者认为患者出现蛋白潜血症状的发生标志着肾脏损伤的存在,肾功能不全表现为肾功能进行性降低或有效肾单位逐渐丧失,因此,患者体内毒素积蓄,影响正常的肾脏排毒功能,患者进行化验检查时,尿素氮、肌酐等指标高于正常值,容易产生肾性高血压、贫血、尿酸增高等症状。针对慢性肾炎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进行治疗,将治疗重点放在修复受损过程中的病理损伤上,应当对残损的肾脏进行保护,防止肾脏纤维化的蔓延趋势,从根本上抑制病情发展,希望患者了解自身病症的根本原因,按照医生的方法进行治疗,使病症得以根治。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注意的几点:第一,严格控制饮食习惯,严禁多吃多脂、多盐的食品。第二,患者需积极进行抗感染治疗,防止病情恶化。第三,在工作生活中,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波动,尽量避免感染、感冒的发生,避免诱发的可能。第四,患者一旦发现患病,需及时治疗,避免病情恶化。

参考文献

[1]时军,陈芳,赵清,陈宝平.慢性肾炎患者血、尿表皮生长因子的检测及意义[J].海南医学,2006,(11)

[2]杨博宇,赵文光,宋惠彬,等.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尿路感染尿毒症患者合并皮下血肿和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诊断与治疗[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8):1866.

[3]虞建达,孙树本,孙灵军.输尿管结石致梗阻性肾功能不全的输尿管镜下治疗[J].浙江医学,2006,(06)

[4]朱慧,谈树宾,徐钱,刘先艮.腔内钬激光碎石治疗双侧输尿管结石合并肾功能不全27例临床分析[J].交通医学,2009,(01)

[5]杨立明,王晓明,刘晓明,等.气候因素对寒冷性荨麻疹与膀胱炎的影响与意义[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5):1100.

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解放军总医院2005年10月~2010年10月因慢性心力衰竭首次住院的老年患者436例,年龄60~98岁,中位年龄79岁,其中男322例(73.9%),女114例(26.1%)。根据肾小球滤过率(e GFR)结果将入选的436例患者分为3组,肾功能正常组(n=176):e GFR≥90 m L/(min·1.73m2),即慢性肾脏疾病(CKD)1期;肾功能轻度下降组(n=141):e GFR 60~89 m L/(min·1.73m2),即CKD 2期;肾功能中、重度下降组(n=119):e GFR<60 m L/(min·1.73m2),即CKD 3~5期。三组患者性别、体重指数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注:与肾功能正常组比较,aP<0.05,bP<0.01;与肾功能轻度下降组比较,cP<0.05

1.2 入选标准与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1)年龄>60岁;(2)慢性心力衰竭均符合Framingham心力衰竭诊断标准[5];(3)纽约心功能分级Ⅱ~Ⅳ级。排除标准:(1)年龄<60岁;(2)其他原因(如感染、药物)引起的肾功能异常;(3)既往患有肾小球肾炎等原发性肾脏疾病,入院时肌酐>707μmol/L及规律透析者;(4)肾功能生理性下降者,即e GFR每年下降速度在1 m L/(min·1.73m2);(5)恶性肿瘤晚期以及血液系统疾病导致贫血者;(6)入院时存在严重外伤或进行手术者。

1.3 方法

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发病原因、化验指标、超声心动图结果。根据入院时血肌酐水平计算估计e GFR,采用我国改良后的简化MDRD公式[6]计算:e GFR[m L/(min·1.73m2)]=186×肌酐-1.154×年龄-0.203×1.233(女性×0.742),公式中肌酐单位采用mg/d L(1 mg/d L=88.402μmol/L)。

1.4 观察指标

统计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入院时合并不同程度肾功能下降的发生率,分析比较患者入院一般情况、发病原因、化验结果、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等临床特征。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9.0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中位数(M)及四分位数(P25、P25)表示,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肾功能不全发生率

436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入院时肾功能轻度下降发生率为32.3%(141/436),肾功能中、重度下降发生率为27.3%(119/436)。

2.2 三组研究对象心功能分级及发病原因比较

肾功能轻度下降组及肾功能中、重度下降组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功能Ⅳ级比例高于肾功能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2。

2.3 三组化验指标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比较

肾功能轻度下降组及肾功能中、重度下降组e GFR低于肾功能正常组,肾功能轻度下降组及肾功能中、重度下降组脑利钠肽、尿素氮、肌酐水平高于肾功能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3。

3 讨论

目前,老年人中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发病率逐渐升高,因此,对于它的研究也成为了大家关注的重点。本研究入选患者的肾功能由我国改良后的简化肾脏病膳食改良试验(MDRD)公式进行估算。入选患者中入院时有260例(59.6%)存在不同程度的肾功能下降,其中肾功能轻度下降141例(32.3%),肾功能中、重度下降119例(27.3%)。Smith等[7]对国外多个研究进行了Meta分析,结果提示,在慢性心力衰竭中并发不同程度肾功能下降的发生率是63%,其中并发肾功能不全的为29%。据Amsalem等[8]及Hillege等[9]报道的国外试验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为36%~57%。Dries等[10]研究结果提示,1/3~1/2慢性心力衰竭患者e GFR<60 m L/(min·1.73m2)。本研究中,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与以上国外报道的结果相近。

本研究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年龄多偏大。高龄被认为是肾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在多项关于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中,已经证实高龄是导致肾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11]。Kohli等[12]报道的结果,年龄>65岁的老年人群中肌酐清除率下降约75%,其肾功能不全发病率显著增加。在人类正常的衰老过程中,肾脏功能的衰退在全身各系统器官的老年期退化中最为突出。80岁以后,肾小球硬化率通常可达到10%~30%,肾小球滤过率明显下降,仅为年轻时的50%~60%,肾脏功能逐渐减退。对于正常的老年人,一般情况下这种退行性变化对于肾脏维持体内的内环境稳定不会有太大影响。但当合并某些全身性疾病时,如慢性心力衰竭,肾脏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有害因子敏感性将会增加,会导致肾脏仅存的健全的功能性肾单位突然减少,从而使老年人肾功能急剧恶化,甚至从此发展为不可逆的肾功能衰竭。

注:与肾功能正常组比较,bP<0.01;与肾功能轻度下降组比较,c P<0.05,d P<0.01

注:与肾功能正常组比较,bP<0.05;与肾功能轻度下降组比较,d P<0.01;e GFR:肾小球滤过率

慢性心力衰竭与肾功能不全常有着一些共同的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这些基础疾病导致心脏和肾逐渐发生结构改变和功能变化。除此之外,血流动力学异常,神经内分泌异常,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和交感神经系统激活,慢性心力衰竭和肾功能不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13]。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由于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减退,心排血量明显减少,低排血量所导致的低灌注状态使肾脏血流减少,导致肾功能受损;同时慢性心力衰竭导致的体循环淤血也会导致肾脏淤血,引起肾功能不全。慢性心力衰竭导致的肾脏低灌注状态,及肾功能不全时出现的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均可激活RAAS,RAAS系统的激活会使血压升高,并导致心肌肥厚、间质纤维化,使心脏收缩、舒张功能减退。同时,肾功能不全引起的贫血、代谢性酸中毒,以及到肾功能不全后期尿毒症时代谢产生的有害物质,均会对心肌产生损害,抑制心脏收缩、舒张功能。Ezekowitz等[14]提出,肾功能不全在慢性心力衰竭和缺血性心脏病中很常见,原因可能与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有关。

脑利钠肽主要在心脏压力负荷改变的时候开始分泌,即在心肌细胞受到拉伸等刺激时释放。心力衰竭时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障碍,导致心室容积和心室前负荷增大,触发BNP分泌增加,然后释放入血液[15]。脑利钠肽的主要分解代谢途径是肾脏代谢,目前尚不清楚其他的代谢途径,所以,脑利钠肽的血浓度受肾功能的影响比较大。Nomura等[16]研究结果提示,脑利钠肽和血肌酐呈正相关。本研究结果提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较肾功能正常者,脑利钠肽升高明显。

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了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身体健康的老年人70例作为对照组(A组),其中男性37例,女性33例年龄为62~82岁;老年无症状性的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68例(B组),其中男性36例,女性32例,年龄为59~81岁;另选有症状的心功能不全老年患者205例,其中68例患者为Ⅱ级心功能不全(C组),男性38例,女性30例,年龄为61~80岁;69例患者为Ⅲ级心功能不全(D组),男性37例,女性32例,年龄为59~82岁;68例患者为Ⅳ级心功能不全(E组)男性33例,女性35例,年龄为62~81岁。本文中所选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其他相关因素方面存在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检测前禁食禁饮12h,次日清晨空腹在肘静脉处抽取5mL血液,使用明德QMT8000免疫定量分析仪通过免疫层析法对血浆N前端脑钠肽进行测定,使用罗氏501生化仪采用免疫比浊法对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进行测定。

1.3 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15.0进行统计学方面的分析,所有组间数据应用χ2检验,相关数据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以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各组的血浆N前端脑钠肽水平和D-二聚体含量均出现显著增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心功能不全组中患者疾病等级的增加,其血浆N前端脑钠肽水平和D-二聚体含量也有明显上升,各组相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浆N前端脑钠肽与D-二聚体呈正相关。见表1。

3 讨论

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指的是患者在有可以满足需要的静脉回流的前提下,由于心脏排除的血液量少而导致的血液循环功能性障碍,从而对身体代谢产生一系列影响的临床症状,该病患者5年的存活率与恶性肿瘤基本相同。由于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通常存在心肌梗死、糖尿病或高血压等疾病史,十分容易产生心房纤颤,甚至猝死等严重并发症而导致死亡,若未能及早诊断,并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往往会出现预后不良的情况[1]。

N前端脑钠肽属于多肽类神经激素,由32个氨基酸的残基组成,其主要为心室肌细胞所合成及分解,有相关研究显示,其主要功能在于拮抗肾素与血管紧张素以及醛固酮系统的一系列不良作用,其中保钠排钾可以起到抑制血管收缩与交感神经反应的作用,调节室壁的张力与心室内的压力,进而改善血容量与血压[2]。

D-二聚体是位于活化因子XIII和纤维蛋白单体和之间的一种聚合体交联,之后再通过纤溶酶作用所产生的特异性降解产物,属于一类具有特异性的纤溶过程的标记物,能够体现出凝血酶于纤溶酶出现的变化,可以将患者体内出现的继发性纤溶活性加强及血液的高凝环境[3]。血浆中D-二聚体的浓度出现升高现象表明体内存在微小血栓,可将其作为观察无创伤性的体内是否有血栓形成的标志物[4]。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和对照组相比,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各组的血浆N前端脑钠肽水平和D-二聚体含量均出现显著增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心功能不全组中患者疾病等级的增加,其血浆N前端脑钠肽水平和D-二聚体含量也有明显上升,各组相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浆N前端脑钠肽与D-二聚体呈正相关。从中可看出,在老年心功不全患者中,这两个指标的表达呈明显上升的趋势,二者间的变化成正比。患者通过对外周血中的N前端脑钠肽与D-二聚体的浓度的测量,可以将其作为对老年心功不全患者体内的凝血状态及心室肌的变化的评估标准。

总之,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随着病情程度的加重,血浆N前端脑钠肽与D-二聚体以及NYHA分级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对患者的临床病情和预后分析十分有帮助。

摘要:目的 观察与研究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与N前端脑钠肽及D-二聚体的相关性。方法 本文选择了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 身体健康的老年人70例作为对照组 (A组) ;老年无症状性的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68例 (B组) ;另选有症状的心功能不全老年患者205例, 其中68例患者为Ⅱ级心功能不全 (C组) ;69例患者为Ⅲ级心功能不全 (D组) ;68例患者为Ⅳ级心功能不全 (E组) ;通过干式免疫层析法对血浆N前端脑钠肽进行测定, 用免疫比浊法对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进行测定, 对各组之间的血浆N前端脑钠肽水平及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予以比较, 并用统计学方法对其予以相关性分析。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 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各组的血浆N前端脑钠肽水平和D-二聚体含量均出现显著增高, 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随着心功能不全组中患者疾病等级的增加, 其血浆N前端脑钠肽水平和D-二聚体含量也有明显上升, 各组相比较, 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且血浆N前端脑钠肽与D-二聚体呈正相关。结论 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随着病情程度的加重, 血浆N前端脑钠肽与D-二聚体以及NYHA分级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对患者的临床病情和预后分析十分有帮助。

关键词: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N前端脑钠肽,D-二聚体,相关性

参考文献

[1]Gibbs CR, Blann AD, Watson RD, et al.Abnormalities of hemorheological, endothelial, and platelet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heart failure in sinus rhythm:Effects of angiotension convertingenzyme inhibitor and bête blocker therapy[J].Circulation, 2009, 103 (13) :1746.

[2]乔延国, 刘辉, 韩盈, 等.卡维地洛治疗心衰脑利钠的动态变化[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8, 27 (3) :273.

[3]方媛, 刘治全, 王波涛.健康人群血浆纤维蛋白原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9, 26 (15) :1404.

浅谈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护理模式 第8篇

1 病情观察

①注意观察有无早期心衰临床表现, 劳力性或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如发现患者心率增快、乏力、尿量减少、心尖部闻及舒张期奔马律时, 应及时与医师联系, 一旦出现急性肺水肿征兆, 应立即准备配合抢救;②定时测量心率、血压、呼吸, 一般为30~60 min1次, 危重患者应予连续监测。在使用血管扩张剂过程中需15~30 min测血压1次, 必要时行漂浮导管进行血液动力学变化监测;③输液过程中应根据患者血压、心率、呼吸情况, 随时调整药物的浓度和滴速, 严格控制补液滴速, 20~30滴/min, 急性肺水肿者应控制在15~16滴/min, 有条件情况下可采用微量输液泵来控制滴速;④观察并记录24 h出入液量, 并定期作尿比重测定。

2 一般护理

①休息:根据心功能受损程度而定。心功能互级, 患者应适当休息, 保证睡眠, 注意劳逸结合。心功能H级, 应增加休息, 但能起床活动。心功能Ill级, 限制活动, 增加卧床休息时间。心功能IV级, 绝对卧床休息, 原则上以不出现症状为限;②饮食:以高维生素、低热量、少盐、少油、富有钾、镁及适量纤维素的食物, 宜少量多餐避免刺激性食物, 对少尿患者应根据血钾水平决定食物中含钾量;③皮肤及口腔重度水肿患者, 应定时翻身, 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 防止褥疮的发生。呼吸困难者易发生口干和口臭, 应加强口腔护理。

3 对症护理

①呼吸道感染注意保暖,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定时翻身、拍背, 鼓励患者咳痰;②栓塞鼓励患者作床上肢体活动或被动运动, 当患者肢体远端出现肿胀时, 应及时检查及早诊断处理;③急性肺水肿的抢救配合及护理:立即通知医师, 安置患者于监护室, 并安慰患者;给患者半卧位或两下肢下垂坐位;30%~50%乙醇湿化吸氧 (与无菌水湿化交替) ;及早、准确使用镇静、强心、利尿及血管扩张剂;观察记录患者神志、面色、心率、心律、呼吸、血压、尿量、药物反应情况。

4 药物治疗的护理

4.1 洋地黄类药物:

可增强心肌收缩力, 减慢心率, 增加心排量。用药护理:①给药前询问患者有无恶心、呕吐、乏力、色视等, 听心率、心律, 若心率过快、过慢、节 律变为不规则或不规则心律突然变为规则, 为洋地黄中毒表现, 应立即描记心电图并报告医 师处理;②洋地黄的治疗量和中毒量很接近, 且用量的个体差异较大, 故给药应随时调整 ;③不宜与奎尼丁、心痛定、抗甲状腺药物合用, 以免增强毒性;④定期测定血中地高辛浓度;⑤静脉推注速度要慢。

4.2 利尿类药物

能抑制钠和水的重吸收, 使体内过多液体排出, 减轻消除水肿, 减少 回心血量, 改善心功能。用药护理:①观察利尿剂不良反应, 查血电解质, 注意脉搏和 血压的变化。及时发现低钠、低钾、低镁、高钾血症的临床表现, 报告医师处理;②定期测体重, 记录出入液量, 了解利尿效果。

4.3 血管扩张类药物

可减轻心脏前、后负荷, 改善心功能。用药护理:①密 切观察血压与心率, 避免低血压发生。如血压下降超过原有血压的20%或心率增加20次/min, 应及时停药报告医师;②患者起床, 动作宜慢, 并有护士协助, 以防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 。

5 出院护理

使患者全面了解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病因、诱发因素、临床 表现、治疗与护理的有关内容。强调合理饮食, 保持大便通畅、适度活动与休息的重要性。说明情绪与健康的关系, 加强恬心健身的修养, 使病情不反复、不发展。

6 讨论

新旧医学模式的更替, 为护理模式的转变提供了支持, 在新旧工作方式交接之际、“护理工作互助组”是一种有效的, 节省资源的可行尝试, 通过这种方式, 使得临床责任护士的理论 水平和本科护士的操作技能达到了同步提高的目的。

心内科工作的特点是:工作量大、病情变化快、危险程度高、专业性强。为了保证科内护理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 她常常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 主动承担病区内的各种日常护理岗位, 加班加点, 完成好各类护理工作。

目前, 心内科临床护理的中坚力量多是有着丰富临床经验的护士, 而新入科的本科护士虽具 备扎实的护理理论基础, 却缺乏相关的心血管疾病护理经验及实践技能。郜玉珍护士长 为此提出了一种特殊的工作方法, 成立临床护理工作互助组, 由一对一 (一名责 任护士带一名本科护士) 的形式开展工作。通过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一对一的互 助关系, 不仅有利于护士间的相互合作, 更有利于护患间的沟通, 从了解患者的需求到护理 病例的书写;从入院后的护理到出院后的指导;从护理评估到护理措施实施情况的评价。围 绕患者达到护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动态发展, 深入扩展。

参考文献

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中医药防治 第9篇

急性心功能不全是心排血量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 甚至丧失排血功能。由急性弥漫性心肌损害、急性心脏流出道机械性阻塞、急起的心脏容量负荷加重、急起的心室舒张受限制、严重的心律失常等引起。临床表现为晕厥、休克、急性肺水肿、心脏骤停等。急性心功能不全一般由西医急诊处理。慢性心功能不全是各种病因所致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主要特点为呼吸困难、水肿和乏力。临床表现为胸闷心悸、动则气短, 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颜面及四肢水肿, 颜面发绀, 烦躁不安, 脘痞腹胀, 形寒肢冷, 大便溏泻, 小便短少, 舌质淡或淡暗、苔白, 脉沉细无力或结代等。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有很好的效果。

中医很早就有关于心力衰竭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的记载。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心脏门》说:“心衰则伏。”宋代赵佶《圣济总录·心脏门》中首提心力衰竭:“心力衰竭则健忘, 心热则多汗, 不足则胸腹胁下与腰背引痛, 惊悸恍惚, 少颜色, 舌体强”。慢性心功能不全属中医学中“心悸”、“喘证”、“怔忡”、“水肿”、“肺胀”、“痰饮”、“心水”等范畴。

1 病因与诱因

先天性或获得性心肌、心瓣膜、心包或大血管、冠脉结构异常, 导致血流动力功能不全是慢性心功能不全的基础病因。

成人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病因主要是冠心病、高血压、瓣膜病和扩张性心肌病。其他较常见的病因有心肌炎、肾炎和先天性心脏病。较少见的易被忽视的病因有心包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与减退、贫血、脚气病、动静脉瘘、心房粘液瘤和其他心脏肿瘤、结缔组织病、高原病及少见的内分泌病等。

心力衰竭的住院患者约93%有心力衰竭的诱因。如感染;心律失常;水电解质紊乱, 钠盐过多, 输液过多过速;体力过劳, 精神压力过重, 情绪激动;环境、气候的急剧变化;心脏负荷加重:如妊娠、分娩等, 以及合并有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肺栓塞;治疗不当:如洋地黄过量, 心脏抑制药物等。

2 病理生理

心力衰竭是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在心力衰竭发生和发展过程中, 可出现一系列代偿过程, 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对心力衰竭的血流动力学有益, 但过度代偿却是有害。细胞因子与神经内分泌的过度启动, 相互作用可以加速心功能抑制, 导致心功能不全的恶化。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启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启动;血管加压素、心钠素、脑钠素、内皮素增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分泌减少;肿瘤坏死因子 (TNF-α) 、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 的过度表达参与了心力衰竭的发生和发展。心肌肥厚、心肌重构、心室重构、血流动力学、心舒缩功能的变化, 则是上述诸多因素共同参与作用的结果。

3 中医病机

心功能不全病机的研究, 早在《内经》中就指出为“五脏阳以竭”, 用“开鬼门, 洁净府”的方法治疗水肿。张仲景《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中提出的“心水病”与现代医学的心力衰竭类同。

心功能不全始动因素是气虚, 无力鼓动血脉, 从而使血脉瘀阻。认为心气 (阳) 虚是心力衰竭的基本病理核心, 早期心力衰竭常有交感神经兴奋而致代偿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表现, 以气阴两虚为主, 晚期重度心力衰竭以阳气虚竭为主, 合并水湿、痰饮、血瘀。心气、心阴、心阳虚为本, 血瘀、痰饮、水湿为标, 病位以心为主, 并涉及肺、肾、脾、肝等其他脏腑, 证属本虚标实。

心主血脉, 心气虚损, 鼓动无力则心血瘀滞, 致脏腑经脉失养, 功能失调;血瘀不畅, 肝气失疏, 加重血瘀, 血瘀不利又加重水肿;肺气虚损则肺失宣降, 喘证由生;脾虚不化则痰湿内生;肾阳不足, 气化不利, 则水湿内。心力衰竭始于心, 进而累及肺、肝、脾、肾, 最后酿成虚实夹杂的复杂证候, 终将阴竭阳脱乃至死亡。

心力衰竭每因感受外邪、劳倦过度、情志所伤等诱发。

4 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症状

4.1 左心力衰竭

主要表现为肺循环淤血:劳力性呼吸困难,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端坐呼吸, 急性肺水肿, 及咳嗽、咯痰和咯血, 严重者出现胸水等。

心排血量降低综合征:倦怠、乏力、运动耐量下降, 严重者出现陈-施呼吸, 嗜睡、烦躁, 神志错乱, 发绀等。

体征:心脏增大、奔马律、肺罗音 (包括湿罗音、哮鸣音和干罗音) , 部分病人有交替脉、原有心脏病的体征等。

4.2 右心力衰竭

主要表现为体循环淤血为主的综合征:长期消化道瘀血引起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便秘等;肝瘀血引起上腹上腹饱胀, 甚至剧烈腹痛, 黄疸, 心源性肝硬化等;肾脏瘀血引起少尿、夜尿、蛋白尿和肾功能减退等。

体征:①颈静脉充盈或怒张, 肝颈返流征阳性;②充血性肝肿大和压痛;③水肿;④胸水、腹水、心包积液;⑤其它:心脏增大、奔马律、三尖瓣收缩期杂音、紫绀等。

4.3 全心衰竭

左、右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同时存在。当右心力衰竭出现时反而使左心力衰竭的症状减轻。

5 实验室检查

超声心动图:测定各腔室大小, 并可测定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 尤其是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 ;X线检查;心电图;放射性核素和磁共振显像;运动试验 (6min步行试验) ;创伤性血液动力学检查;心钠素、脑钠素、内源性洋地黄因子、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测定等。

6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 呼吸困难和心源性水肿的特点, 结合实验室检查, 一般不难作出诊断。诊断时还应包括基本心脏病的病因、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诊断以及心功能分级。左心力衰竭注意与肺部疾病相鉴别, 右心力衰竭注意与肾性水肿和肝性水肿相鉴别。

6.1 NYHA分级 (1964年修订)

Ⅰ级:体力活动不受限制。日常活动不引起乏力、心悸或呼吸困难等症状。II级:体力活动轻度受限制。休息时无症状, 日常活动即可引起乏力、心悸或呼吸困难。III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休息时无症状, 轻于日常的活动即可引起上述症状。Ⅳ级: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时亦有症状, 体力活动后加重。

6.2 美国ACC/AHA公布的心力衰竭分期 (2001, 2005)

A期:心力衰竭高危, 但是没有器质性心脏病或心力衰竭症状 (如有高血压、冠心病、使用心脏毒性药物、酗酒、风湿热史等) 。B期:有器质性心脏病, 但是没有心力衰竭症状 (如左室肥厚或纤维化、左心室舒张或收缩力降低、无症状的心瓣膜病, 有心肌梗死史等) 。C期:有器质性心脏病, 并且既往或目前有心力衰竭症状。D期:需要特殊干预治疗的难治性心力衰竭 (因心力衰竭频繁住院治疗且不能从医院安全出院者、等待心脏移植者、在家中接受静脉支持治疗者、正在使用机械循环辅助装置者、在重症病房接受心力衰竭治疗者等) 。

7 治疗

7.1 与时俱进的治疗模式

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治疗模式与时俱进, 疗效不断提高。心肌收缩力降低 (心、肾机制) :20世纪40~60年代用洋地黄, 利尿剂;心室负荷过重 (心脏周围循环机制) :20世纪70~80年代用血管扩张剂, 正性肌力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RAAS) 及交感神经启动 (神经内分泌紊乱机制) :20世纪90年代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I) 及β-受体阻滞剂;心室重构, 心室扩张, 肌细胞凋亡:在过去10~15年间, 随着循证医学证据不断积累, 心力衰竭治疗模式发生巨大变革, 治疗目标已从“改善血流动力学”转变为“阻断神经内分泌过度启动和心脏重塑, 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 有关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的指南也不断更新;心室重构是慢性心力衰竭的基本发病机制, 能否抑制神经内分泌、心室重塑、细胞凋亡也是中医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研究新的着眼点;如何提高中医远期疗效、降低病死率和心血管事件的思考日益重视;近年来, 动物实验或临床证明大量单味中药, 复方制剂, 中药注射剂及各种治疗方法, 可预防或逆转心室重构的作用。

7.2 治疗心力衰竭相关中药

强心作用中药可按传统功效分为:补养药类如人参、黄芪、白术、甘草、灵芝、刺五加、黄精、熟地、女贞子、玉竹、何首乌、麦冬、天冬、沙参、杜仲、补骨脂、鹿茸、锁阳、仙茅、益智仁等;理血药类如三七、川芎、益母草、丹参、山楂、仙鹤草、泽兰、小蓟、牛膝等。清热药类如万年青、生地、玄参、连翘、葶苈子、夏枯草、紫草、知母、牛黄、犀角、白头翁等。温里、祛风湿药类如附子、络石藤、防己、桑寄生、海风藤、伸筋草、北五加皮等。理气药、平肝熄风药类如陈皮、青皮、枳实、香附、木香、柿蒂、乌药、罗布麻、蜈蚣等。解表药类如:麻黄、桂枝、浮萍等。其它类如:五味子、大戟、露蜂房、莲子心、蟾蜍、麝香、茯苓、木通、夹竹桃、福寿草、铃兰、羊角拗、冰凉花、见血封喉、白屈菜等。

7.3 辨证治疗

心力衰竭的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尚不统一, 大多数临床研究采用《中药新药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分以下七型。

心肺气虚:主症:心悸, 气短, 乏力, 活动后加重。次症:神疲咳喘, 面色苍白。舌脉:舌质淡或边有齿痕, 脉沉细或虚数。治则:益气养心。方药:养心汤合补肺汤加减。

气阴两虚:主症:心悸, 气短, 乏力, 动则汗出, 自汗或盗汗。次症:头晕心烦, 口干, 面颧暗红。舌脉:舌红少苔, 脉细数无力或结代。治则:益气养阴。方药:生脉散合炙甘草汤加减。气虚血瘀:主症:心悸气短, 胸胁作痛, 颈部青筋暴露, 胁下痞块, 下肢浮肿。次症:面色晦暗, 唇甲青紫。舌脉:舌质紫暗或有瘀点, 瘀斑, 脉涩或结代。治则:益气活血。方药:保元汤合桃红四物汤, 人参养荣汤合桃红四物汤, 补阳还五汤加减;下肢水肿者, 可加服五苓散。

心肾阳虚:主症:心悸, 短气乏力, 动则气喘, 身寒肢冷。次症:尿少浮肿, 腹胀便溏, 面色灰青。舌脉:舌淡胖或有齿印, 脉沉细或迟。治则:温补心肾。方药: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加减, 或附子汤加丹参、桃仁、葶苈子、车前子。

阳虚水泛:主症:心悸气喘或不得卧, 咯吐泡沫痰, 面肢浮肿, 畏寒肢冷。次症:烦躁出汗, 颜面灰白, 口唇青紫, 尿少腹胀, 或伴胸水、腹水。舌脉:舌暗淡或暗红, 苔白滑, 脉细促或结代。治则:温阳利水。方药:真武汤, 苓桂术甘汤, 五苓散, 参附汤加减, 痰喘明显者, 可合用葶苈大枣泻肺汤。

痰饮阻肺:主症:心悸气急, 咳嗽喘促, 不能平卧, 咯白痰或痰黄粘稠, 胸脘痞闷。次症:头晕目眩, 尿少浮肿, 或伴痰鸣, 或发热口渴。舌脉:舌暗淡或绛紫, 苔白腻或黄腻, 脉弦滑或滑数。治则:泻肺化痰。方药:葶苈大枣泻肺汤或清金化痰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减。

阴竭阳脱:主症:心悸喘憋不得卧, 呼吸气促, 张口抬肩, 烦躁不安, 大汗淋漓, 四肢厥冷。次症:精神萎靡, 颜面发绀, 唇甲青紫, 尿少或无尿。舌脉:舌淡胖而紫, 脉沉细欲绝。治则:回阳救逆。方药:参附汤合生脉散, 四逆汤。

7.4 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治疗

国内研究表明左室舒张功能不全与中医的“心气虚”证有密切的关系。如王硕仁等证实“心气虚”患者可有单纯性心脏收缩或舒张功能异常, 并认为左室舒张功能指针较收缩性指针更敏感。应用益气为主的中药治疗左室舒张功能不全也取得一些苗头。党参提取液对冠心病伴心绞痛及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证实心脏舒张的时间、流速和压力指标均有良好作用, 含红参、黄芪的益气合剂能改善心气虚证患者心脏的异常收缩和舒张功能, 并且在实验狗急性心肌缺血模型中观察到与临床一致的结果。参麦注射液、百合口服液、四逆汤、补气强心汤、地奥心血康、复方丹参滴丸、补心气口服液、通冠胶囊、康心力胶囊、灯盏细辛注射液对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治疗有作用。

中医药研究已经从细胞、分子生物学等多个水平上阐明中药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及其机制。中医药可通过抑制心肌重构、抗氧化应激、调控神经内分泌、调控细胞因子、调控凋亡基因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改善血液流变性和血流动力学、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机制而改善心功能, 防止心力衰竭恶化。随着研究的深入, 中医药防治心力衰竭的疗效一定会进一步提高。

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 第10篇

蛋白质与慢性肾功能不全

蛋白质是维持机体各种生理功能的物质基础。当肾脏功能减退时,过多摄入蛋白质易导致含氮的代谢废物在体内蓄积,进一步加重肾功能衰竭。因此,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应限制饮食中蛋白质的摄入量。然而,过度减少蛋白质摄入会导致蛋白质性营养不良,使机体代谢功能受到影响,也将严重损害肾脏。

由此可见,正确认知蛋白质与慢性肾功能不全之间的矛盾,科学合理地控制蛋白质摄入量,是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饮食治疗的关键。

磷与慢性肾功能不全

磷是人体重要元素之一。通过饮食摄入的磷主要从肾脏排出体外,当肾功能减退时,人体排泄磷的能力也随之减弱,导致磷在体内蓄积,造成高磷血症。高磷血症对机体可造成严重危害,增加患者的伤残率和死亡率。因此,肾功能不全患者应将血磷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钾与慢性肾功能不全

肾脏可将饮食中摄入的钾元素排出体外。肾功能减退时,人体排钾能力下降或排钾速度减慢。此时,若钾摄入过多、过快,很容易引起高钾血症。

肾功能不全患者饮食不当易造成高钾血症,它可在短时间内引起心律失常甚至心脏停搏。因此,肾功能不全患者及其家属应熟知常见食物中的钾含量,严格进行饮食调控。

饮食治疗与肾功能不全

综上所述,适度低蛋白质、限制磷和钾的摄入量,是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饮食治疗中最重要的三方面。理论上,控制饮食似乎并不难,但实际操作中,绝大多数患者都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我国多数地区以米饭为主食。然而,普通米饭中所含的营养成分并不适合肾功能不全患者。若患者每天吃200克米饭,每天从米饭中摄入的蛋白质为10克以上,若患者因此选择少吃米饭,又容易引起每日所需能量摄入不足,导致蛋白质性营养不良。

鉴于此,目前我国引进了低蛋白米饭的生产技术,该产品去除了大米中大部分磷、钾和蛋白质,每100克大米中蛋白质含量仅为0.3克。患者食用这种米饭时,无需担心不必要的蛋白质、磷和钾离子摄入,并可以将从主食中“节省”下来的这部分蛋白质用副食中的牛肉或鸡蛋来替代。广大慢性肾脏病患者宜做到:从主食中摄取充分的热量,从副食中摄入足量的优质蛋白质,保证营养,延缓肾病进展。

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 第11篇

1 对象和方法

①研究对象选择本院2007年10月~2009年3月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者62例并跟踪随访。男性33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61±10.8)岁。其中冠心病36例,高血压心脏病22例,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4例。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38例,Ⅲ级24例。所有入选病人均无未纠正的瓣膜性心脏病,Ⅱ度及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未控制的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严重肝、肾损害等疾病。

②方法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年龄,性别,病因,心功能分级均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予ACEI±β-阻滞剂±利尿剂±洋地黄类药物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每日3次,每次10粒口服,疗程8周,出院病人作跟踪随访。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分别评估病人心功能情况,利用百胜AU4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用微粒酶免疫法测量血浆脑钠肽(BNP)浓度。

③疗效评价根据卫生部颁发的《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关“心血管药物临床指导原则”进行评定:心功能改善Ⅱ级或达到心功能Ⅰ级,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为显效;心功能改善Ⅰ级或未达到心功能Ⅰ级,症状和体征有所改善为有效;心功能达不到上述标准为无效。显效数+有效数=总有效数。

④统计学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有效率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有提高,有显著差异。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见表1。

注,表示两组分别与治疗前比较户<〇.〇5。A表示两组治疗后比较PC0.05。

两组分别与治疗前比较,脑钠肽(BNP)均有下降,有显著差异。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表2。

注:*表示两组分别与治疗前比较P<0.05。△表示两组治疗后比较P<0.05

治疗组改善心功能总有效率为90.6%,对照组为80%,有显著性差异,见表3。

注:*表示P<0.05

3 讨论

根据WHO统计,人群中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为1.3%~5.6%,且这一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高而不断增加。中医目前执行的CHF辩证分型标准仅从主证、次证、舌脉象方面作出诊断,主要分为心肺气虚、气虚血瘀等型。这样诊断缺乏客观的、量化的标准,难以反映心功能的实际状况。而大多数心功能不全病人的症状是由于左心室功能受损所致,而主要表现为收缩功能障碍的重要指标是左室射血分数下降。近年来对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因而治疗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对于心力衰竭的诊断及疗效的评估仍缺乏有效的客观指标。BNP因具有重要的病理生理学意义,可作为心力衰竭的血浆标志物,用于心力衰竭的诊断、危险度分层并指导治疗与判定预后。另有文献报道[3],应用ACEI治疗心力衰竭后显示剂量依赖性血浆BNP水平降低;长期应用β-阻滞剂,血浆BNP水平亦降低,而且与LVEF改善相关。由此可见,血浆BNP水平随心功能改善而下降,提示动态监测BNP水平可用于心力衰竭疗效监测,可作为指导心力衰竭治疗的客观指标。

目前的心力衰竭基础治疗(利尿剂,洋地黄,ACEI,β-阻滞剂)均可控制临床症状[4]。其中阻断和抑制RAAS及交感神经系统的药物,如ACEI,β-阻滞剂的地位尤为重要。在长期应用中能改善心肌的生物学功能,改善临床症状和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增加,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死亡和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1]。心力衰竭中医证属“惊悸”、“怔忡”、“胸痹”等范畴,其机理为血瘀心脉,痹阻不通。复方丹参滴丸是以水溶性丹参素,三七皂苷为君臣药的一种纯中药制剂,具有活血化瘀,通痹止痛之功效。同时冰片作为佐使药不是通过直接扩张冠脉而起作用,其作用可能在于促进丹参、三七的吸收,增加丹参、三七血药浓度[5]。心肌缺血,细胞内钙超载是心肌细胞死亡的主要原因,最终导致CHF。李全凤等[6]在缺氧或复氧状态研究复方丹参滴丸对心肌细胞内钙离子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心肌细胞缺氧前加入复方丹参滴丸,细胞内钙离子荧光强度明显下降,证明复方丹参滴丸有拮抗心肌细胞钙超载,保护心肌细胞,改善心功能的作用。

此外,严重而持续的慢性心肌缺血可减少心肌氧和能量代谢底物供给,使心肌收缩功能下降,心排血量减少,致使全身组织和器官血液供应不足,临床表现为CHF。目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基础用药对很多患者其疗效仍欠满意。而复方丹参滴丸可以从保护心肌,保护血管,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等方面发挥多靶点药理作用,从而可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这为现代中药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提出了新的思路。

摘要: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方法:62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2例,对照组予ACEI±β-阻滞剂±利尿剂±洋地黄类药物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予复方丹参滴丸,每日3次,每次10粒口服,疗程8周。结果:治疗组改善心功能总有效率为90.6%,对照组为80%,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与治疗前比较,左室射血分数均有提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在提高左室射血分数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与治疗前比较,脑钠肽均有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在降低脑钠肽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对慢性心功能不全有良好疗效,是现代中药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复方丹参滴丸,慢性心功能不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30(1) :7

[2] 贺宪武.心脑血管急症.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219

[3] Jourdain P, Jondeau G, Funck F, et al. Plasma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_guided therapy to improve outcome in heart failure:the STARS_BNP Multicenter Study[J]. J Am Coll Cardiol, 2007,49(16) :1733~1739

[4] 吴彦(翻译).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学会成人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60~61

[5] 李玉红,徐强,胡利民,等.冰片对大鼠离体心脏冠脉流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23) :3864~3865

上一篇:强制认证下一篇: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