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流行唱法范文

2024-07-04

音乐流行唱法范文(精选8篇)

音乐流行唱法 第1篇

一、流行音乐的特点

流行音乐既非同于艺术歌曲一样来源于特定的历史时期或意识形态化的主题, 也不同于民歌来源于某个地区或民族的文化, 即使在发展过程中借鉴了这两者的某些经验和成果, 但它依然形成了自己鲜明的风格:私人化的情感抒发是流行音乐最主要的题材, 平民化是其最主要的特点。流行音乐的歌词一般描写爱情过程、日常生活, 或在此之上加上联想。浅显易懂、与时代和生活密切相关、体现当代人的思想、情感和情绪是其歌词的主要特征;旋律上一般只用上十度左右的音域, 没有复杂的配乐为背景, 便以普通人演唱。通俗、易于掌握是其旋律的特点。即使是处理重大题材, 也是采用平民化的角度, 歌词是个人化的, 音乐是抒情性的, 这是它跟其他音乐形式的重要区别。

流行音乐的制作者和表演者不要求一定要受过深厚音乐教育或文化教育, 即使是普通人, 也可以在通晓一点音乐知识的前提下作词作曲或演唱。演出的场所也没有特定的要求, 不局限于剧院内或音乐厅。同时, 由于流行歌曲产生和发展处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迅速, 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 这也构成了其另一特点, 即是跟商业紧密挂钩在一起。可以说唱片的销售量能够直接说明其成功与否。这三个方面决定了流行音乐从制作到流传, 都不可能只针对一部分人存在, 而必须要面对大众。

与古典艺术歌曲和民歌一样, 流行歌曲也是由人声和乐器构成。乐器的使用, 常见的有吉他、打击乐器、键盘乐器, 还有铜管乐器和其他的乐器, 丰富的电子配乐是其主要特点, 人声在音乐中则占据主体地位。音乐进行过程中, 即兴是一大特点, 流行音乐的演唱和乐器演奏都可以随心所欲地表现, 他们不需要按照哪种固定的形式表现, 更多的是强调舞台效果。除此之外, 舞蹈等身体的表现被大量运用于流行音乐中, 特别是摇滚乐或演唱会中。有时为了加强表现力度, 歌手必须载歌载舞。

歌手大多数没有经过系统的音乐教育, 年轻化是歌手的主要特点。无论从演唱方式、衣着、行为都喜欢独树一格, 符合时代和当代人的审美要求。因而无论从音乐风格、外在形象、甚至是言行举止都经过商业包装, 以期让更多的人能够接受。追随者除音乐外, 更多是对歌手个性的迷恋和追求。青少年是流行音乐的主体对象, 除了青少年本身就是流行文化的主要倡导者和追随者, 这个时期的人类感情更容易受到影响也是主要原因。

二、流行唱法的特点

流行音乐中的歌唱方法, 我们统称为流行唱法, 流行唱法中也存在“方法”, 但不像古典美声唱法有一套完整的发声体系, 也不像民歌一样有比较固定的方法和强烈的地域文化特点, 它是一种更接近人说话声音的演唱方式。流行演唱不需要特定的发声方法和特定的声音位置或状态, 歌唱时, 运用质朴、接近说话时的声音。多数流行歌手并没有受过正统的声乐教育, 通常他们的声音指导老师就是其音乐制作人。演唱过程中技巧是次要的, 声音的表现力才是最重要的。有时我们会听到同一首曲子, 唱功一般的歌手唱得很有味道, 换了一个唱功更好的歌手反倒没那个味道了, 这就是声音表现力的问题。

由于多数流行音乐歌手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声音训练, 大部分歌手具有一些常见的发声问题, 如:

1、喉咙过于紧张, 喉结不够稳定, 过多运用本嗓或有颤音在喉咙里;

2、鼻音过重;

3、声音位置不统一;

4、声带漏气;

5、高音嘶喊;

尽管如此, 流行唱法作为一种更适应广大群众的模仿和传唱的方法, 还是受到多数人的追捧, 成为人们生活中最常见运用最多的歌唱形式。

三、客观看待流行音乐及其唱法

常见传统的音乐学习者对流行音乐充满排斥, 认为流行音乐是靡靡之音, 不及传统音乐高雅, 登不得大雅之堂。笔者在从事声乐学习和声乐教学的过程中也常见有老师和学生, 认为学习了声乐就不应该再听再唱流行歌曲。对于这种现象, 笔者认为:“客观对待, 科学认识”是关键。

首先, 我们应该承认流行音乐的存在, 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流行音乐更贴近生活, 更能直接快速地表达一个人的情感, 通俗易懂。其音乐形式比传统音乐更为丰富, 包涵了流行、摇滚乐、爵士乐以及国际范围的民谣民调, 更有介于传统和通俗之间的音乐剧等等, 满足了不同层次的人们对音乐的需求。

其次, 流行音乐也是一门艺术;流行音乐中也有一些经典的、具有艺术价值的音乐, 不但音乐词曲好, 对演唱者的唱功也有考究。比如欧美的流行音乐中就有很多这样的音乐和歌手, 好的歌曲比如“WE ARE THE WORLD”, “HAND IN HAND”等, 不仅音乐的感染力强, 思想内容也到了一定的境界, 这是其它音乐作品无法替代的。云尼休斯顿、席琳狄翁、史翠珊芭芭拉等一批优秀歌手更是唱功了得。这些音乐和音乐人都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成为经典, 成为艺术。

唱法上, 正是因为没有固定方法, 不重视方法, 无论是声音上还是音乐表现力上, 流行歌手有十分明显的个人特色, 而这方面正是传统声乐学习者在逐渐遗忘和消失的。我们时常看到, 声乐学习者由于学习的理论过多, 发声方法过于严谨, 导致了歌唱时过多地考虑声音而忽略作品的处理, 唱什么作品都是一个味道。吐字上, 流行唱法的吐字更接近生活, 它没有西洋传统唱法那样要求在共鸣的基础上去吐字;也不像中国民族唱法那样过分强调字正腔圆, 因而最能直接真实的地表达歌唱者的感情世界, 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声乐的研究无非是三个方面的着重, 即乐感的体现、嗓音特色的发挥、技巧的控制, 通过这三方面的综合来达到准确表达作品的目的。这也是传统声乐、民族唱法和流行唱法所共同追求的。尽管传统美声唱法在理论研究方面大大超过民族唱法和流行唱法, 但这不能说明美声唱法就一定高于后两者, 我们可以用传统唱法中的生理, 物理学上的理论来解释和阐述后两者中存在的发声原理, 但不能就此认为传统唱法可以代替后两者。其次唱法的正确与否, 应该看它的实践, 而任何一种唱法的实践和理论, 都是为它自身的美学效果服务。如果我们非要用传统眼光去界定唱法的区别, 这无疑又会把我们导向另一误区, 正如程志先生所说的:“没有什么唱法界限, 只有科学不科学的界限”。而这恰恰是我们所应谨记的。

摘要:任何艺术的形式都有它内在的魅力和藉以发展的生命力, 流行音乐在今天已成为普及性最高, 流传性最广的一种音乐形式。无论是其音乐形式还是演唱方法, 都有一个属于它自己的美学范畴。

关键词:流行音乐,流行唱法,普遍,通俗,借鉴

参考文献

[1]潘乃宪:《流行歌曲演唱的探讨与研究》[M]世界图书出版社 (1999, 01)

[2]亨利·斯科夫·托而蒂著:《 (法) 流行音乐) [M]商务印书馆出版1997年9月第一版

[3]付林著:《流行声乐演唱新概念》[M]中国文联出版公司2003, 01

声乐流行唱法论文 第2篇

关键词:十七世纪;欧洲;声乐艺术;美声唱法

美声唱法作为欧洲17世纪声乐艺术发展的一种新的歌唱方法,揭开了声乐演唱方法的新纪元,为世界声乐教育艺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歌剧的发展和需要提供了表演技艺和发声技巧的新理念、新思维。

一、美声唱法声乐艺术产生的原因

欧洲声乐史料中表明:美声唱法正式形成的直接原因是歌剧的诞生。歌剧17世纪兴起,是文艺复兴时期音乐艺术在各个领域长期发展并取得一系列实践经验之后的必然结果。歌剧的诞生不仅是为声乐艺术增添了一新品种,还为音乐艺术增添了一种新体裁。由于歌剧演唱方法与剧情的需要,美声唱法与之诞生,从此美声唱法与歌剧紧密相连,共同携手走向了一个辉煌的新世纪。其具体原因分析如下:美声唱法得益于歌剧在意大利诞生,并且因为早在16世纪大批歌唱家在意大利的诞生奠定的得天独厚的声乐艺术教育环境和传播平台,为17世纪歌剧与美声唱法的同时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歌剧是以运用美声唱法演唱单声部独唱的歌唱家作为舞台声乐表演的先决条件。歌剧艺术把歌唱家推到了一个显赫的重要位置,是歌剧培养了歌唱家,歌唱家繁荣了歌剧的文化,并成为歌剧的主宰者,共同开启了用美声的演唱方法。歌剧的兴旺发达,歌唱家的风起云涌,歌剧院的不断兴建,为歌唱家创造了展示声音艺术的平台,提供了显示歌唱技巧、嗓音色彩和表演才华的机会,掀起了崇拜歌唱家的狂热,推动了美声唱法的全球效应。歌剧的繁荣,人们娱乐的喜爱,歌剧演出市场形成规模和产业化,催生了相关行业的诞生。比如:研究声乐理论和教授美声唱法的学校、团体、机构等。逐步使歌唱家由业余转变为专业化和职业化,开始了声乐唱法的专门训练和教育机制,促进了职业竞争,推动了美声唱法进一步的完善。歌剧的音乐风格与过去的世俗歌曲和宗教歌曲的音乐风格截然不同,它们在演唱方法上发生了明显的差异。歌剧中的宣叙调和咏叹调有显著的戏剧性和演唱难度,对歌唱家的演唱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严格的标准,需要一种新的演唱方法来代替。美声唱法和歌唱教学应运而生,并迅速成为新时期声乐艺术的唯一的演唱方法。进入18世纪这种美声唱法波及全球,世界各国声乐教育深受意大利歌剧的影响,到处掀起意大利歌剧热和意大利美声唱法热。尤其是近现代对中国声乐的发展影响很大。

二、美声唱法声乐艺术的风格和特点

在欧洲的很多声乐史料记载中很少谈及美声唱法的风格和特点,则侧重在于谈论歌剧的流派、歌剧的表现形式和歌剧在发展过程中的演变,以及歌唱家们对不同风格歌剧采用什么唱法,摒弃复调音乐,主张单声部主旋律的演唱形式,认为这样易于表达歌剧的思想和情感。突出了意大利歌唱家们的高超的演唱技巧在歌剧中表达出来的美妙,强调用声音的色彩、声音的共鸣、声音的强弱变化等技巧对歌剧中故事情节的渲染和人物个性的`塑造。显然,17世纪的美声唱法声乐艺术的风格与特点与歌剧创作的风格与特点是紧密联系的,尤其是歌剧中人物角色的定位(男性、女性、老人、小孩、妇人、少女等)对美声歌唱的技巧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歌唱音色的讲究提出严格的标准;再就是歌剧剧情中故事情节的起承转合也对歌唱家们的美声唱法提出音色和共鸣的要求,故事的情节要求美声唱法散发出的美妙多变的音色和共鸣渲染和烘托。美声唱法在这里显示的特点就是一个发声技巧和歌剧情节相融相通的风格问题,突出了美声唱法在这个时代对于歌剧演唱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歌剧作为戏剧性比较强的歌唱表演艺术,它包括文学、诗歌、音乐、舞蹈、戏剧等综合要素,对于歌唱方法就像是一场新的革命一样,要求有一个新的适合歌剧创作和表现的与之相适应的声音表达方式,这就为美声唱法的存在和发展找到了嫁衣。美声唱法是一种强调声音华彩优美、具有咏叹性风格、体现高难度技巧的发生唱法,突出单声主调音乐和和声相结合的风格。

三、美声唱法声乐艺术的成就

浅析流行唱法中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 第3篇

( 一) 美声唱法。美声唱法源于17 世纪的意大利, 其音色充满着变化, 声音严格区分着声部, 重视和谐统一、科学完善的方法, 高度一致的声音和气息。美声唱法在五四运动之后进入中国, 其推动了我国声乐艺术的发展。要想真正唱好美声唱法, 需要不断进行努力, 将这一科学的发声与我国语言特点很好地结合, 真正服务于我国的听众, 必须做好下列几点:保持统一的音色与声区;统一的母音位置, 清晰的吐字;还要保持声情并茂;表演大气自然。

( 二) 民族唱法。我国各个民族人民根据自己的爱好与习惯, 结合美声唱法的技术特点创造与发展了一种民族唱法艺术, 也称中国唱法。南方民歌体现出委婉灵巧的演唱风格, 北方民歌则更加粗犷, 平原民歌表现得舒展自然, 而高原地区民歌则越加嘹亮。我国是由56 个民族组成, 拥有不同的民族语言和习惯, 因此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格语言, 也形成了特有的歌曲系列。

( 三) 流行唱法。流行唱法, 其声音集中在中低音区, 类似于用真声说话, 在高亢的高音部分使用假声, 很少会用到共振, 因此体积不大。通常演唱过程中采用乐队演奏, 也会出现部分自我的动作。流行唱法是全世界性、当前还在持续融合发展、最具感染性、最大化普及的唱法, 其群众基础十分广泛。

综合分析, 上述三种唱法虽然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但都是利用发声器官通过合理的方式向听众传递最美妙的旋律, 充分表现内心情感。其中, 体现显著时代特性的流行音乐,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人们的要求在不断的进行着创新。音乐中存在的流行元素, 包括了体现古典欧洲风格的音乐元素与表达传统韵味的中国元素。在大量的音乐元素中, 最为显著的就是民族音乐元素在流行唱法中的应用。由于我国拥有不同的民族文化历史, 所以在表达音乐的过程中, 也会出现差异, 产生了各种形式的音乐体裁, 例如民族歌曲、民间歌舞、民间戏曲、民间说唱艺术等。这些民族音乐元素, 丰富和推动了流行音乐的发展。

二、流行唱法运用民族元素的方法

( 一) 融合戏曲演唱和表演。李玉刚演绎的《新贵妃醉酒》备受瞩目, 其表现出很强舞台能力, 演唱时穿梭于男女之间的角色。这一表演形式非常新颖, 对中国戏曲、古典舞、民歌等元素进行了很好地借鉴。音乐专辑新贵妃醉酒, 巧妙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与时尚, 不但体现出传统的中国音乐元素, 也完美融合了R & B等时尚流派, 使整个专辑体现了现代气息。还有玖月奇迹, 他们巧妙融合了双排键表演和各种风格, 开启了全新的舞台表演模式。王小玮新颖独特的双排键表演, 被称为琴键上的舞蹈。而《中国美》原创专辑, 集合了说唱、蓝调、流行、民族等各种音乐元素。

( 二) 流行唱法融合少数民族音乐及唱腔。这些年来, 随着流行音乐地不断发展, 其逐渐向少数民族地区蔓延并且引起了少数民族音乐爱好者的浓厚兴趣, 他们将本地民族曲调完美地融入流行音乐中, 产生了很多特点显著的民族组合。比如《彝人制造》专辑地推出, 其在中国流行音乐中快速崛起, 收获了很多奖项, 这一作品表达了音乐的灵性与天赋, 它们体现出山歌特有的淳朴, 并且产生了大量的声部;歌曲与五声调式不同, 还可以随时进行转调, 充分重视了节奏;他们的音乐严格遵守自身法则, 表达了仅限于凉山山水之间的情感。诚然, 那股浓郁而又深沉的美是最令人赞赏的;快歌中充满了最初的喜悦以及对大自然的向往, 看不出一点都市纷扰的痕迹。他们血管中流淌着民族血液, 饱含着激发民族情感的创作源泉, 将本民族音乐、非洲音乐、西班牙音乐很好的融合在一起。

再如艾尔肯乐队, 其音乐主线是弗拉门戈, 同时与拉丁、乡村、爵士等融合, 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国际化特点的音乐风格, 在创作过程中重视继承与发展维吾尔民族传统音乐。

三、结束语

流行音乐凭借其独特的内容、唱法以及旋律获得了世人的喜爱。将民族元素应用到流行唱法中, 促使流行歌曲获得听众的肯定, 发生思想碰撞, 符合人们对歌曲享受的要求。因此, 在流行唱法中运用传统民族元素不仅可以有效丰富其音乐内涵, 也推动了流行音乐的发展, 这也必将成为我国流行音乐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王远.从艺术学视角分析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艺术差异[J].艺术百家, 2010 (2) .

美声唱法与流行唱法的融合 第4篇

1. 美声唱法

美声唱法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主要通过颅腔共振从而产生共鸣,在发生时尽量竖向张开嘴巴,打开颞下颌关节,声音尽量向后靠近后槽牙,气成丹田,寻找发声位置,美声唱法,演唱时一般要求演唱者五官放松。在中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开始盛行,由意大利领导,发酵到欧洲各部,文艺复兴之时,经济不断地发展,城市生活改善,人们从追求生活物质需求转向到文化需求,开始不断地追求自己生活热趣,美声唱法开始传播。

2. 流行唱法

流行唱法顾名思义是现在流行歌曲唱法,唱法丰富多样,相对美声唱法更为大众化,它多为通俗性的演唱方式,更为自然,多自由方式,加以自身技巧修饰发声歌唱。流行唱法始于19世纪的欧洲,后传入美国后经由美国开始改进,广泛传播,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相继爆发,人们长期受到帝国主义的压迫剥削,急需一个发泄口,此时音乐成为最好的发泄通道。在受工业革命时期的影响时,最早的音乐流行唱法也带着浓厚的重金属气息。例如,爵士、朋克风、说唱等流行唱法。

二、美声唱法与流行唱法相融合的特点

1. 美声唱法与流行唱法相融合的演唱特点

无论是在现在还是过去,美声唱法与流行唱法相融合的唱法贯穿在各个演唱会之中,其中最为出色的要数欧洲的音乐剧《歌剧魅影》,这部剧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剧情类似中国的《人鬼情未了》。讲述了恋人和魅影之间的爱恨纠葛。在歌剧中一首插曲震惊了全场,它以两种唱法展现在观众前面,一种是传统美声唱法,一种以音乐剧的形式出现,在音乐剧的形式中,采用了美声唱法与流行唱法相融合的方式,特点鲜明,在传统美声唱法中加入流行元素,在大众普遍容易接受的程度上添加一抹古典情怀,演出更为精彩,又贴近生活,同时不是去传统音乐剧的高贵典雅,为整场演唱会添加不一样的色彩。

2. 美声唱法与流行唱法相融合的基本特点

美声唱法与流行唱法相融合的基本特点简单来说就是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在音乐高潮中,以极大的高音带动全场的氛围,声音的线条被极大地柔和化,带来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在高贵古典中带来一丝平易近人,借助美声唱法与流行唱法融合的技巧,使声音更富有感染力。传统唱法古典浑厚,音色低沉,以强烈的颅腔共振来达到声音的饱满,压低声线,起到控制全场的效果。相对于美声唱法,流行唱法更加自然、随性,流行风格演唱时歌手更加放松,通过音响设备,麦克风等设备和现代流行唱法在扩大音量的同时将音质进一步美化。当美声唱法与流行唱法相融合时现代流行唱法融入了古典美声唱法,声线具有轻柔,自然,控制力强等多种优点,声线更富有创造力,加强了歌曲的艺术性。

三、美声唱法与流行唱法相融合的研究

1. 美声唱法与流行唱法相融合的原因

现如今,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声乐的广泛传播,引来一众音乐爱好者的相继学习的浪潮。流行唱法门槛低,入门比较快,相对于美声唱法的高门槛,系统化,技术性要求高的一系列要求让人望而却步,流行唱法更加为大众所接受,但长久以往,传统单一的流行唱法的弊端开始显露落后于时代潮流。单一传统唱法技术性不足,演唱手法过于单一,相比之下,想要提高一个层次,进阶的演唱者就必须要寻求更好的提升手段,此时美声唱法就将成为多数演唱者的提升手段,美声唱法与流行唱法相融合会更进一步对音色进行良好的润色,音质更为清晰,更好地拓宽演唱者的音域,提升音乐水平。

2. 美声唱法与流行唱法相融合的意义

从19世纪到21世纪,美声唱法与流行唱法的相融合的形式不可逆转,二者之间的契合极大地提高了音乐的赏析感,艺术性。音乐表现形式兼备了美声唱法与流行唱法的优点,使音乐技巧不断成熟发展,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并且美声唱法与流行唱法已经在国际上具有深厚的发展,带动音乐层次上一个质的飞跃,二者的融合带动了音乐商业化的发展,带动音乐产业经济水平的提升,提高音乐从业人员生活水平、社会地位的发展。音乐市场的蓬勃发展更能科学规范的掌控音乐信息,提高音乐质量,产教融合,推动音乐在发展的过程中带动经济,增强国家软实力,带动音乐现代化、综合化、多元化发展。利用网络体系,音乐可以得到广泛的传播,不同民族风情,国家差异都可以完美的融合,经过美声唱法和流行唱法的加工,使之更好更快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风情,完全融入现代人们的生活之中。声音的淳朴和声线的质感被演唱者的中高音带动,表达了作曲,歌唱者内心的诉说,增强音乐亲和力,强烈丰富了歌曲的内涵,带来一种情感的共鸣,引起观众内心深处的起伏。低音以一种低重音形式则带给观众安全感,增加音乐的掌控力。给人明亮饱满的冲击,歌曲中的人物鲜活的跃然在心上。

四、结语

美声唱法与流行唱法的相融合是经过时间的洗练,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没有什么能够永垂不朽,只有不断地改进,才能不断地发展。美声唱法与流行唱法不断地融合发展是音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只有不断推进二者的融合,音乐才能更加的深入人心,使听众产生强烈的共鸣,了解音乐的艺术性、神秘性、系统性。科学的学习音乐唱法,利用更好的表现形式,才能展现音乐的美妙。综上所述,只有不断加强美声唱法与流行唱法的相融合,增高音乐文化水平,提高国家软实力,才能促进音乐又好又快发展。

摘要:现如今,音乐的广泛传播,音乐爱好者不断增长,美声唱法与流行唱法的融合是现行音乐浪潮的必由之路,美声唱法与流行唱法的融合以一种奇特表现形式具备了美声唱法与流行唱法的优点。音乐可以抒发人们内心情感,表达人物的内心活动,以一种非语言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将声乐的教学变得更加的人性化,音乐以这样一种灵动的姿态出现,极大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现音乐魅力。

关键词:美声唱法,流行唱法,相互融合

参考文献

[1]郑昭玥.浅谈美声唱法与流行唱法的融合——以音乐剧<歌剧魅影>为例[J].北方音乐,2015(6).

[2]孙维美.浅议音乐剧中美声唱法与多种演唱风格融合[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3(2).

[3]金鑫.从对音乐剧歌剧魅影中克丽丝汀的唱段与角色表演分析看音乐剧表演[D].河北师范大学,2011.

[4]喻晓雯.中美美声教学的比较研究(四)——论中美本土唱法的差异对美声教学的影响[J].北方音乐,2016(14).

[5]朱宇鹏.立足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之结合的探索[J].明日风尚,2016(14).

[6]孟新洋.民族声乐中的气、字、声的结合问题初探[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汉文,2001(3).

流行唱法的浅显特色 第5篇

流行唱法的浅显特色, 是它艺术亮色之一, 也是它贴近大众、紧连大众、服务大众的支点之一。离开浅显特色, 流行唱法将不再是通俗音乐, 就会黯然失色, 风光不再。

流行唱法的浅显特色,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一) 题材的浅显性

流行歌曲的题材, 多选自大众的日常生活, 以浅显见长, 以小见大, 深入浅出。例如高晓松词曲、老狼演唱的《同桌的你》中“你人前总是很小心, 问我借来半块橡皮”的中学天真纯洁的女生, 高晓松词曲、老狼演唱的另一首歌曲《睡在我上铺的兄弟》中“你总是猜不对我手里的硬币, 摇摇头说这太神秘”的直率朴实的中学男生, 选择的都是中学生的生活。又如刘浩词、高枫曲、解晓东演唱的《拉钩上吊, 一百年不要》, 描写了童年生活的情趣:“回想起童年我并不觉得好笑, 天真的诺言有价好似天高, 弯曲右手的小指你也许想过要向我回报, 于是我说拉钩上吊, 一百年不要……”

(二) 形象的平凡性

流行歌曲的音乐形象, 无论是人物形象、动物形象, 还是景物形象、植物形象, 抑或是器物形象, 都具有鲜明的平凡性特色, 并做到以凡见奇、以平见高。例如田震词、刘利君曲、田震演唱的《野花》中野花的形象:“山上的野花为谁开又为谁败, 静静地等待是否能有人来摘, 我就像那花一样在等他到来, 拍拍我的肩我就会听你的安排。……”又如高晓松词曲、老狼演唱的《模范情书》:“我是你闲坐窗前的那棵橡树, 我是你初次流泪时手边的书, 我是你春天夜以继日注视的那段蜡烛, 我是你秋天穿上的楚楚衣服。……”一连用四个平凡的比喻, 以形象寓深意, 表达深沉真挚的爱情。再如《小草》中的小草、《信鸽》中的信鸽、《纸飞机》中的纸飞机、《冰糖葫芦》中的冰糖葫芦等音乐形象, 无一不是平凡的音乐形象。而在这些平凡的音乐形象中, 叉表现出不平凡的深意。这便是由浅人深的成功范例。

(三) 语言的浅显性

流行唱法的歌词语言, 多用浅显的俗语, 如同唠家常, 娓娓而道, 亲切自然、朴素无华。例如李春波词曲、李春波演唱的《一封家书》:“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好吗?现在工作很忙吧身体好吧, 我现在广州挺好的, 爸爸妈妈不要太牵挂, 虽然我很少写信, 其实我很想家。……我买了一件毛衣给妈妈, 别舍不得穿上吧, 以前儿子不太听话, 现在懂事他长大了。哥哥姐姐常回来吧, 替我问候他们吧, 有什么活儿就让他们干, 自己孩子有什么客气的。爸爸妈妈多保重身体, 不要让我放心不下, 今年春节我一定回家。好了先写到这吧, 此致敬礼, 此致那个敬礼, 此致, 敬礼, 此致那个敬礼。”这俨然是一封纯粹的家书, 看不出任何雕琢之痕, 就连“此致敬礼”也都成为可唱的歌词, 堪称一大创举。其语言的浅显性, 令人叹服, 然而又以浅寓深, 表达出儿子对爸妈的感恩之心与孝敬之情。而李春波词曲并演唱的另一首歌曲《小芳》, 更是通俗歌曲中的名曲, 也是他的成名作:“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 长得好看又善良。一双美丽的大眼睛, 辫子粗又长。在回城之前的那个晚上, 你和我来到小河旁, 从未流过的泪水.随着小河淌。……谢谢你给我的爱, 今生今世我不忘怀, 谢谢你给我的温柔, 伴我度过那个年代。……”歌词的语言通俗浅显, 易懂易记, 但却表现出“文革”那个特殊年代“知青”的特殊情感经历与特殊心路历程, 纯真朴素的爱情写得那样含蓄、那样朦胧、那样温柔、那样甜蜜, 而又那么辛酸、那么悲壮。这不禁令人想起应尚能先生根据元人管道升的原词谱写的艺术歌曲《我侬词》, 其实, 与其说是这是一首艺术歌曲, 莫如说它也是一首通俗歌曲, 整个歌词充满浅显朴实的民歌风味:“……把一块泥, 捻一个你, 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 用水调和, 再捻一个你, 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 你泥中有我;我与你生同一个衾, 死同一个椁。”两首歌的歌词, 在浅显性上, 有异曲同工之妙。

流行唱法中的“打开喉咙”之我见 第6篇

那么, 在流行唱法中有没有“打开喉咙”的说法, 需不需要进行“打开喉咙”的方法训练?打开喉咙会不会破坏流行唱法特有的自然、质朴的声音, 影响情感的真实表达?就这一点, 笔者结合本人多年的流行声乐教学经验, 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的确, 有很多人认为流行唱法越接近自然越好, 声音表达方式越具有自己的特点和个性就越好, 并且不需要通过任何发声方法的训练也能唱好。事实上, 这些说法是不科学的, 虽然付林老师讲过:流行唱法就是“说话式的发声方法, 简单来说, 就是将平时说话的声音扩大, 将各个声区连贯起来, 用说话时轻松舒适的发声方式来唱歌。”[1]但是, 付林老师接着又说:“但切记, 这并不表示你唱出来的歌声和说话声一样, 而是指你不必提高喉头位置去唱高音, 或者压低喉头位置去唱低音。”[2]这就是说, 在流行唱法中也必须要适当打开喉咙, 使喉头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位置, 才能获得稳定、流畅的声音效果, 从而使你的演唱水平真正提高。

一、流行唱法中“打开喉咙”的目的和作用:

1、适当打开喉咙可以防止声道阻塞, 加强声音的质感和抒情色彩。

我们知道, 在流行唱法的声音运用中追求的是自然或半自然的、富有磁性的声音特色, 它不需要很多深沉浑厚的胸腔共鸣和结实明亮的头腔共鸣, 那么喉咽腔部位的共鸣在流行唱法中却占据了主导地位。因为喉咽腔部位的声音自然质朴、有很强的可塑性, 它要求发声时气流冲击声带, 声带拉紧, 而喉咙须放松自然打开, 舌根带动整个舌面自然下放, 喉舌之间保持一定的空间, 这样发声的通道就打开了。并且, 在发声的过程中要一直保持一种喉——舌对抗的力量, 这样声道才不会堵塞。如果将这种矛盾的关系处理到最佳状态就是流行唱法所要求的打开喉咙了, 在喉咽腔的共鸣箱中就可以发出那种流行唱法特有的自然质朴而富有磁性的声音色彩;在较抒情的歌曲当中, 为了体现那种深沉动人的情感, 喉咙适当的打开可以使声音柔和圆润、松弛流畅, 呈现出一种自然地抒情色彩。

很多优秀的歌手, 除了凭借自己本身富有个性的音色和较好地音乐感觉, 另外最重要的就是掌握了适当打开喉咙的方法, 从而为自己的演唱增色颇多。例如, 孙楠在演唱《红旗飘飘》时中低音区基本上都是采用的微微打开喉咙, 结合气伴声和弱颤音的用声技巧, 使声音自然松弛富有磁性, 平稳安静中流露一种纯朴、真挚的情感。同样, 王菲的《水中花》之所以体现了一种清新、流畅、飘逸的意境美, 就是她在演唱时始终保持一种后咽壁立住, 适当打开喉咙的发声方法, 无需加太多装饰音和大颤音, 就能保持那种平的、直的和纯净的声线。

芮的《奉献》, 情感的表现是这首歌的核心, 苏芮在演唱时, 除了注意连贯深沉的气息, 最重要的是打开的、松弛的喉咙状态, 使整个声音圆润流畅、温厚宽广而富有磁性, 从而给歌曲倾注了无比真挚的情感和博大的爱。

2、充分打开喉咙可以协调呼吸器官的运动, 是唱好高音和强音的关键。

在歌唱中, 喉咙可以说既是发声器官, 同时也是很重要的呼吸器官, 特别是唱强音和高音的时候, 喉咙除了配合其它的发声器官充分兴奋起来, 还要协调好所有的呼吸腔体尽量打开, 才能自如得进行或强或弱的音量控制, 配合其它呼吸器官进行声音的调整和情感的处理。在唱高音和强音时候, 为了缓解喉部所受到的气流的冲击, 必须尽量打开喉咙自然抬高软腭, 扩大共振范围, 但注意不要将共鸣的焦点全部放在软腭处, 而是尽量把声音往硬腭上口盖、面罩和眉心推, 这样既能获得集中透亮富有个性的音色, 当然同时也可以又快又稳得获得演唱所需要的既深又沉的气息支持, 从而增强歌曲的艺术表现力和情感张力。

例如, 电视连续剧《北京人在纽约》的主题歌《千万次地问》, 这首歌曲是一首高亢激越的歌曲, 具有一定难度。尤其结束句在高音区:“问自己你到底好在哪里?好在哪里?”这里的演唱有很大难度, 要想唱好这里的高音, 李艳梅老师在她的《通俗歌曲演唱技巧》中讲道这一句的技巧要求:“咽壁立住、口腔打开、喉咙打开放下, 气息支点深而稳, 并且以情带声”。[3]刘欢在演唱时正是运用“打开喉咙”的技巧, 采用高位置共振和整体共鸣, 以加强气息支持力, 进而在难度极大的高音区获得了一种较辉煌的声音, 获得演唱的成功。相反, 如果歌者没有充分打开喉咙和这种修饰与规范, 而用纯自然的“大本嗓”喊上去, 那就不美, 不仅不美, 而且还可能把唱坏嗓子。刘欢的演唱既较好地保持了通俗唱法所要求的质朴本色的“自然声态”, 又充分体现了在唱高音时适当打开喉咙的必要性, 从而进一步加强了歌曲的艺术表现力。

技巧:

1、借鉴西洋美声唱法, 运用打哈欠的方法作为诱导。

当你打哈欠的时候, 上腭带动软腭尽量向上抬起, 牙关自然松开, 下巴、喉头、舌根甚至舌面整个放下来, 你会感觉喉咙像在大口的喝新鲜空气, 喉咽腔有一种凉凉的、空空的感觉, 这就是美声唱法中所需要的充分打开喉咙的感觉, 这样可以获得圆润、透亮、结实的声音。那么在流行唱法中, 我们可以借鉴一下这种打开喉咙的方法, 它不需要将喉位放得那么低, 喉咽腔开得那么大, 只是运用哈欠的感觉将喉咙肌肉放松, 舌根放平, 发音时不至于堵塞喉咙就够了。唱高音的时候为了不挤卡喉咙, 保持一种喉——舌的对抗力量, 软腭稍微上抬, 这样可以分解一部分气流对声带和喉部的冲击, 扩大共振范围减少喉部承受的压力, 再加上良好的气息支持即可。当然, 一定要尽量把声音往前送, 打到硬腭和口盖上, 运用说话的感觉, 这样才能使声音靠前、集中, 保持流行唱法自然、亲切和质朴的声音风格。

我们可以用练武术时“嘿嘿!哈哈!”底气充足、铿锵有力的喊声;或者大声向远处喊人的感觉, 注意既要有力度又不是扯着嗓子, 尽量不费力气的喊, 来体会打开喉咙的感觉。

2、运用微笑的打开状态, 辅以哼鸣的位置感觉。

“微笑”是人们在面部比较放松的状态下, 一种愉快而又自然的表情, 提颧肌抬起嘴角微微向上翘, 同时鼻翼两侧张开, 口张开向下用力, 面颊着力于下颌骨、腮帮部位, 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喉咙的打开, 而且可以放松喉头、下巴等与发声有关的其它部位, 建立一种松弛的歌唱状态, 这是保证声音流畅自然的前提。“哼鸣”则是用闻花香的感觉深吸气, 同时怒张鼻孔, 一瞬间鼻咽腔收缩, 气流冲击声带, 声音打向鼻咽腔, 在鼻咽腔产生共鸣并从眉心透出。在哼鸣的时候会感觉到喉咽腔也是张开的, 上腭抬起, 声音位置靠前, 在鼻咽腔产生一种集中、透亮、圆润、饱满而富有磁

母音:Y u, W e i的发声状态本身就是微笑的, 都可以用来练习打开喉咙, 注意发声时上口盖要适当打开, 嘴角微微上翘, 保持微笑的感觉吸着唱, 鼻孔怒张, 大牙关尽量松开, 咬住字头, 挂住气息, 好像嘴巴长在胸口前, 这样会有很好的效果。

每个人都会唱歌, 有无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 演唱起来效果却有天壤之别。专业歌手和业余歌手, 观众基本都能区别开来, 关键是业余歌手主要是靠嗓子, 而专业歌手靠技术, 声音又宽又亮, 才能唱出好听的歌曲.这就是专业与业余歌手的区别。业余歌手没有经过基本功的训练, 而专业歌手经过科学训练, 掌握的基本功很扎实, 这些基本功包括如何适当打开喉咙、怎样运用气息等歌唱技巧, 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宽广的音域、优美而更富有个性的音色, 以及游刃有余的情感表达等等。

总之, 在流行唱法中, 适当的打开喉咙, 不仅不会破坏流行唱法特有的自然、质朴的声音, 还会增强声音的艺术表现力, 使情感的表达更到位。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和技巧与歌唱的自然质朴和富有个性并不矛盾, 技巧是用来解放歌者嗓子、挖掘歌唱潜能的。

所以, 我们教师在教学中, 一定要坚持将科学发声和演唱技术作为教学重点, 根据学生自身的声音条件和特点, 综合歌曲表现的需要加以变化融合, 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演唱方法和艺术风格, 那么对提高流行唱法的教学和演唱水平都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

摘要:“打开喉咙”是歌唱基本功训练的核心, 特别是在美声和民族唱法中, 可以帮助获得圆润、结实、透亮的声音。本文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 分析了在流行唱法中也要适当的打开喉咙的目的和作用, 提出了如何掌握打开喉咙的方法和技巧, 认为这样才能使流行演唱更自然、质朴、富有磁性, 情感表达更真挚, 从而进一步增强声音的艺术表现力。

关键词:流行唱法,打开喉咙,目的和作用,方法和技巧

参考文献

[1]、[2]付林《流行声乐演唱新概念》北京, 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3.

流行唱法的演唱特点及特殊技巧 第7篇

流行音乐起源于欧洲, 后在美国发展壮大, 逐渐形成了爵士、布鲁斯、摇滚、节奏布鲁斯、说唱、民谣、灵歌、舞曲等风格门类, 又通过媒介直接把流行音乐推向整个世界, 形成了庞大的流行音乐产业及流行音乐文化。随着流行音乐的快速发展, 一种新的演唱形式——流行唱法也应运而生。在我国, 习惯的把它称作“通俗唱法”。流行唱法作为一种新的演唱艺术, 为什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其根本属性就在于它具有大众化、生活化、创造性和多样性等特点, 同时简单明了、直抒胸臆, 旋律和节奏都非常鲜明, 内容、题材多以爱情、亲情、励志为主题, 以不同风格抒发当代人的自我感受和心理体验。如今, 流行唱法已经与美声唱法、民族唱法等传统唱法一样, 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立的发声体系。

二、流行唱法的演唱特点

我们研究音乐演唱方法, 了解歌唱包含四个基本要素, 那就是呼吸、发声、共鸣和语言, 这四者缺一不可。流行唱法同样也是由这几个基本要素组成。但是, 流行唱法的演唱方法与美声、民族唱法等传统方法是有较大区别的, 这也形成了流行唱法的演唱特点。下面, 我们就从几个方面来阐述:

1. 呼吸方法及气息运用

我国早在唐代的《乐府杂录》中, 就有“善歌者必先调其气”的说法, 此言道出了呼吸和气息的运用的重要性。歌唱中的常用的呼吸一般有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和胸腹联合式呼吸。声乐业界人士普遍认为: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都有自己的缺点和片面性, 因而美声、民族唱法等传统唱法多主张胸腹联合呼吸法。而对于流行唱法而言, 单一的限定使用哪种呼吸方法都是不可取的。

对于流行唱法来说, 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呼吸量的大小, 而是呼吸系统的灵活性, 也就是要保持呼吸器官的兴奋状态并充满活力。比如:人们的大笑、哭泣, 小贩的叫卖声, 操练的口令声等, 这些都能捕捉到这种感觉。

而在气息运用方面, 流行唱法一般分为慢吸慢呼、快吸快呼和快吸慢呼。这三种换气方法是针对歌曲不同风格、节奏来交换使用的。

2. 共鸣腔体

共鸣腔体对于发声方法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共鸣腔使用的多少直接影响声音的音质和音量。在传统唱法的发声体系中, 头腔、口腔和胸腔这三大共鸣腔体会经常用到。而针对不同音区的歌曲, 这三大共鸣腔体运用的比例也有所不同。例如, 唱低音时多使用胸腔共鸣, 唱中音时口腔共使用较多, 而唱高音时主要是靠头腔共鸣鸣发挥作用。演唱时, 我们如果能正确、合理地运用好这些共鸣腔体, 并相互协调配合好, 解决不同音区声音的统一性, 就能展示出优美动听的声音。而流行唱法在使用共鸣腔体时则可以说是“必要时再用”。一般在演唱流行歌曲时, 低音区和中音区尽量使用自然声, 也就是俗话说的“大白嗓子”。当然, 这并不意味着光用嗓子干唱。气息与声音的结合也是必不可少的。而唱到高音时, 由于音高已经超过自然音域, 必要的使用共鸣腔体也是理所当然的。但这时用到的共鸣只有头腔共鸣的鼻腔、额窦等靠前的区域。这样, 唱出来的声音不会像美声、民族唱法听起来过于立体, 但同样又不乏精彩。

3. 声音位置

流行唱法与美声、民族唱法在声音位置上也有所不同。简单说来, 流行唱法讲究“高音低唱”, 而美声、民族唱法则多运用“低音高唱”。那何谓“高音低唱”, 又何谓“低音高唱”呢?一般来说, 我们演唱流行歌曲, 往往采用以真声为主的演唱方式, 从而表达出歌曲内容的真实感, 更贴切我们生活的现实。所谓“高音低唱”, 就是说在演唱时, 越高的音越往下边唱, 与气息结合起来。这样的声音听起来更实, 具有很强的穿透力。而美声、民族唱法则多以假声或混声为主要演唱技巧, 以抒发内心丰富的情绪变化。其所谓“低音高唱”就是指无论中音还是低音, 都尽量与高音的声音位置统一起来, 达到优雅的和谐。

三、流行唱法的特殊技巧

流行唱法之所以不同于其他唱法, 还在于它有一些特殊的演唱技巧。正是这些技巧体现了流行唱法的特殊性和创新性。我们下边就谈一谈流行唱法的这些特殊技巧。

1. 气声技巧

在笔者的教学和研究过程中, 经常会被问及流行唱法的发声特点, 以及与传统唱法的区别等问题。笔者认为, 流行歌曲风格的多元化决定了流行唱法的多样性。而在这些特殊技巧中中, 气声技巧便是最有别于传统唱法的一种。所谓气声技巧, 是一种气息与声音不按常规发声状态组合的形式。在传统唱法中, 最讲究气息与声音的完整结合。它要求气息冲击声带时, 声带要完全闭合发声, 这种声音出来响亮而结实, 具有穿透力。这就是我们经常提及的发声术语——“关闭”。而流行唱法中, 由于歌曲感情或风格的需要, 有意使气息与声音不完全的结合, 造成一种“漏气’的状态。这种声音唱出来, 夹杂着气息, 不像正常发声状态下的声音那样具有结实的力量, 反而听起来有一些像小号吹奏时的“沙沙声”, 给人一种的忧郁又带些伤感的感觉。例如, 在克里斯蒂娜的《The voice Within》中, 歌曲的第一部分和结束部分都大量使用了气声技巧, 使得演唱在体现力量的同时又展现出柔美、深情的一面, 歌曲被演唱者诠释的淋漓尽致。虽然这种“漏气”的演唱在美声唱法中偶尔也会用到, 但像流行唱法这样上升到一种决定歌曲情感走向的高度, 还是有所区别的。

2. 流行唱法中混声的运用

说到混声, 可能研究美声、民族等传统唱法的人会问, 混声不是传统唱法才会使用的技巧吗?其实, 流行唱法一样也需要混声技巧的应用。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会了解到, 人的声音存在一个换声区。在演唱自然音域以上的音时, 往往会出现“唱不上去”“卡住”的情况。这时, 就需要混声技巧的帮助了。声音通过头腔的一个特定区域, 使真声与假声结合, 形成一种和谐的融合。这种声音听起来不会像撕扯声带那样难以接受, 又能够达到歌曲要求的音量和音高。传统唱法的混声多调动头腔整个的共鸣腔体, 声音出来位置较高, 比较接近于“假声”状态, 而流行唱法的混声只结合头腔较靠前的区域, 声音较接近于真声, 不会像传统唱法给人“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感觉, 声音听起来真实、贴切。

3. 话筒的使用技巧

要说流行唱法与其它唱法最直观的区别, 就在于话筒的使用了。由于流行唱法不像传统唱法较多的使用共鸣腔体, 演唱音量较小, 所以需要电声设备的传输来达到理想的效果。这时, 话筒的运用就变得至关重要了。如果一个歌者不懂得使用话筒, 那么原本好听的声音可能会变得不堪入耳;反之, 则会给原有声音增色颇多。那么怎样才是话筒正确的使用方法呢?首先, 尽量选用有线话筒, 因为有线话筒传输效果较好。其次, 正确手握话筒的姿势及距离也是影响声音效果的关键因素。使用时注意, 应手握话筒的尾部, 话筒与嘴巴的角度约为45度, 距离约5厘米, 这样出来的声音最接近本声。另外, 演唱时话筒的混响不宜开得太大, 以免造成听觉的误差。

流行音乐正以它独特的娱乐性冲击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但流行唱法作为一种新的演唱形式, 还处在被人们了解与接受的过程当中。本文通过多角度的论述, 概括了流行唱法的演唱发声方法, 从几个方面介绍了流行唱法的一些特殊技巧, 加深了人们对流行唱法的了解和认识。

摘要:流行音乐在人们生活当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进而使得流行唱法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本文将通过研究描述, 来阐述流行唱法的演唱特点以及一些特殊的演唱技巧, 从而体现出流行唱法的价值及优越性。

音乐流行唱法 第8篇

改善美声唱法所面临的困境, 我们就必须从美声唱法本身出发。美声唱法的外国作品, 只是我们借鉴和学习的范本, 而不是我们最终发展的结果, 我们要在借鉴的基础上不停地加快发展, 完善国内唱法的同时创作属于自己的歌曲。风格的单一性、歌唱的正式性、传播的局限性、唱法的独立性要求我们不断地从自己的民族文化上攫取民间主题素材, 从自己的民族音乐中选取曲调素材, 完善和加强国内的音乐创作作品。因而,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缓解和改善这个困境。

(一) 从创作的方向关注作品的发展

1. 关注社会, 保持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

作品的内容能够反映当代的政治主题, 反映人民的生活状况。保持文艺、政治的步调统一, 充分调动人的生活积极性, 改善人们生活的精神面貌。每一个时期都包含了它丰富的时代性和人文生活, 正如上个世纪20、30年代李叔同的《送别》、赵元任的《教我如何不想他》, 抗日救亡时期的《铁蹄下的儿女》、《黄水谣》等都表现了强烈的个人情怀和民族情怀, 更加体现了一个时代的特征!

2. 关注潮流, 走大众化的艺术道路

在创作的道路上, 遵循艺术性和大众性的原则尤为重要, 小巧而精致的作品既能体现艺术美, 又便于传唱。这样的作品不仅能体现大众老百姓的共同情怀, 还能引起大众对于社会生活的理解和共鸣。

(二) 从教育的方向寻找普及的道路

1. 加强音乐教师的培养

在选拔音乐教育人才中加强考核, 具备很深的音乐修养和素质, 对于音乐史和美声发展史有较深的了解, 能够在教育工作者的教学中渗透知识, 填补学生对于美声唱法了解的空白, 培养其兴趣。

2. 大力发展初高中和大学教育的音乐课程

在我国的小学都有很完善的音乐教学体系, 是小学生不可缺的一门课程, 也就是说在小学音乐的课本中都有外国音乐和美声部分歌曲的简单渗透, 孩子们还是能够接触到的。在初高中的音乐教学就不一定完善了, 很多学校的文化课占有了音乐课的教学时间, 缺失了成长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而在大学的音乐教育中, 除了专门的音乐学院教学体系完善, 北大清华的高度重视和管理, 其余很多的院校将其只设为选修课, 普及的意义自然不够深刻!

二.推广美声唱法的对策

(一) 利用市场和公众媒体等媒介来推广

将美声唱法推向广阔的市场, 像电影、电视剧和流行音乐一样进入市场经济, 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另外, 在不失艺术标准的引导作用下, 加强市场对美声唱法的宣传和对大众、媒体的导向, 充分利用电台、电视台和影视报刊评论等共享资源, 为歌手的发现、包装到作品的传播等诸多方面提供条件。

(二) 扩充美声唱法的表演形式

1.我们可以通过合唱、对唱、重唱等形式来重复表演同一首歌曲, 也可通过各种唱法组合等形式来丰富表演形式。

2.除了为职业歌手提供平台, 为非职业歌手提供一个专门的美声歌曲平台也相当重要。

3. 扩大艺术团体的演出范围, 除了往日的舞台, 下乡慰问也是极好的普及形式。

4. 将美声歌曲和电影、电视剧相结合, 利用媒体将其歌曲宣扬, 两者互补, 达到声中有景, 景中有情, 情中有声。

5. 追求综合艺术, 寻求综合的“独特方式”, 合“诗”、

“乐”、“歌”、“舞”为一体, 并以语言、画面等外来形式丰富表演。

付林认为, 中国美声未来一定要走中国化的道路, 歌手唱的要让大家能听懂, 语言和曲调都要适当本土化一些。毕竟唱美声歌曲的目的还是得为中国的老百姓唱歌。马秋华认为, 中国的美声就是要将中国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融入到这一外来的声乐唱法中, 保留美声唱法的核心精髓, 又要有中国声乐的民族情感和语言。

我想以上这些观点都强调了美声唱法流行于大众的可持续的方法和原则, 它指导我们坚持以正确的美学观来发展, 为人民服务, 深层次的体现人文情怀;坚持在发展中继承, 在继承中发展;坚持用美好的音乐对人生、人性进行思考, 对哲理、美学和历史进行深层反思!

参考文献

[1]《音乐美学基础》张前王次炤人民音乐出版社199页

[2]《试论美声艺术的现状与出路》宋一《乐府新声》2006年第1期

[3]《从参赛作品看美声歌曲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对美声唱法在中国“本土化”过程中相关问题的思考》苗雨邱雪玫《乐府新声》2005年第3期

[4]《虚拟的幻梦--在阐释中理解大众流行音乐》

[5]《娱乐时代的大众狂欢——由“电视造星”现象引发的思考》张涛马东风《人民音乐》评论2006年9月号总第493期

[6]《以<诗经国风>为参照, 看当代流行音乐的诗性》吴梅英.《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天籁) 》2006年第二期

上一篇:现代京剧论文下一篇:五个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