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

2024-06-10

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精选12篇)

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 第1篇

以上是对职业生涯的各种划分方法,虽然出发角度各有不同,但不同的职业生涯还具有一定的共性。本文主要研究了任职教育院校教员的职业生涯,这将对任职教育院校教员确定职业发展目标,稳步健康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教员职业生涯的三个阶段

根据教员在这整个职业生涯期的特点和发展规律,笔者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 适应期、胜任期和超越期,如下图1所示。

( 1) 适应期

教员职业适应期是指教员在角色和心理上完成了从学员( 或其他职业) 到教员的过渡,全面进入教员的角色的阶段。这一时期教员教学能力稳步提高,能根据一般模式顺利组织教学活动,但还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的时期。

( 2) 胜任期

教员职业胜任期是指适应教员职业角色之后的不断成长并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阶段。这一时期教员进步的步伐减缓,但在知识、能力、态度上高标准地达到教员的职业要求。

( 3) 超越期

超越期是教员克服高原期和发展瓶颈进入收获期的重要阶段,是教员向教学科研专家成熟期跨越的时期。这一时期,教员的性格特质、专业发展水平、社会支持网络等更为成熟。

在适应期初期,部分教员可能出现第一次危机期,会因工作遭遇重挫而丧失信心; 适应期后期为第二次危机期,部分教员会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选择,做出是否改行或寻找其他机会的判断。与此同时,从适应阶段向胜任阶段发展的过渡时期为教员职业发展的关键期,这是教员走向成功的重要转折期。

在胜任期后期会出现第三次危机期,往往就会形成一种工作的习惯和定势,呈现一种“高原”或“瓶颈”现象,从胜任期向超越期转变的时期为教员职业生涯的突破期,这是教员走向成功的自我超越期,是一般教员向专家教员跨越的决定性时期。

二、影响教员职业生涯的因素

影响任职教育院校教员职业生涯的因素主要包括外部因素和自身因素,如下图2所示。

( 1) 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包括任职教育需求、院校环境、家庭的支持、部队发展、科技发展、经济条件,政策影响等七个方面。其中任职教育需求、科技发展和部队发展是积极的影响因素; 院校环境、家庭支持、经济条件和政策影响等都是可利用的机遇,但处理不得当也可能有负面的影响。总之,对于教员来说,应与部队和任职教育的发展要求相适应、相一致,与学员共同成长。

( 2) 自身因素

自身因素包括个人兴趣爱好、特长、个性与价值观、经历阅历、个人目标与需求、情商、学历与能力和个人健康情况等八个方面。其中,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是教员发展创新的内在动力; 个性与价值观与个人所选定的目标与需求是自我认识的重要方面; 情商、经历阅历、学历与能力和健康是教员职业发展和成功的基础。

三、教员职业生涯的设计

教员职业生涯设计的基本方法包括外部及自我评估、目标选择、教员职业生涯路线选择、制定行动计划、行动、评估与反馈六个步骤。

( 1) 外部及自我评估

教员对外部环境和自我进行全面的分析,才能对职业选择做出正确的判断,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做出最佳抉择。分析自我和分析环境,从而了解自我、了解环境、了解教员职业,使自己的性格、兴趣、特长等与这种职业中所从事的工作相吻合,这便是教员职业生涯设计的现实意义。

( 2) 目标选择

教员事业的成就大小很大程度取决于有无正确适当的目标选择。教员职业生涯目标有长期、中期、短期之分。在进行职业生涯目标选择时,要根据个人的专业、性格、气质和价值观以及军队发展趋势等确定自己的长期目标,然后再把长期目标进行细化,根据个人的经历和所处的院校及组织环境制定相应的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 3) 路线选择

教员职业生涯路线选择是指教员工作方向的选择。教员工作方向包括行政与专业技术路线的选择,教学与科研的选择,不同研究方向的选择等等。有的适合从事行政,可以成为高级别的行政领导; 有人适合搞研究,能在某一领域里成为专家; 有人适合搞教学,成为很有影响力的名师; 有的则是全能型人才。

( 4) 制定行动计划

为了达成目标,在工作方面,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如何实现科研项目的申报和推广; 在业务素质方面,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科研能力; 在人力资源方面,如何开发自己的社会支持网络……这些都要有具体的计划与明确的措施,并且这些计划要非常具体并可评估,以便今后操作检查。

( 5) 行动

在确定了教员职业生涯目标和行动计划以后,关键在于行动。没有达成目标的行动,不能达到目的。充其量也不过是纸上谈兵,画饼充饥而已,这里的行动主要包括教学实践、岗前培训、代职锻炼、导师带教、自学等一系列教员提高能力素质的措施。

( 6) 评估与反馈

要使教员职业生涯设计行之有效,就必须不断地对教员职业生涯设计进行检查、评估与反馈,这就是教员职业生涯的重新选择和修订,比如重新选择不同岗位、重新调整岗位的不同要求、重新选择教学科研方向等。

与此同时,评估和反馈应贯穿教员职业生涯的各个阶段、各个时期; 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员的职业生涯设计才能更趋向科学化,才能使教员的职业生涯稳步发展,如下图3所示。

摘要:在综述国内外职业生涯理论的基础上,将任职教员院校教员的职业生涯划分为适应期、胜任期和超越期三个阶段,之后给出了各阶段的特征和影响因素,最后给出了职业生涯设计的科学程序。

人力资源规划与职业生涯设计 第2篇

公平性原则:

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的评估:是指在战略实施过程中寻找战备与现实的差异,发现战略的不足之处,以及时高速战略,使这更加符合组织战略和实际过程。

代理性学习:指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不是靠自身实践阅历和亲身体验来直接获得知识、经验或结论,而是靠别人获得并往往经过整理加工后,再传授给他们的第二手或更多手的间接经验、阅历知识和结论。

情境性教学:即学习应在与现实情意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学习内容要选择真实性任务,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指导学生探索并解决问题。

开发需求:就是一个组织预期应该发生的事情和实际发生的事情之间的差距,这一差距就是“状态缺口”。

开发需求的组织分析:主要是在给定公司经营战略的条件下,通过对组织的目标、资源、特质、环境等因素的分析,准确地找出组织存在的问题与问题产生的根源,即现有状况与应有状况的差距和造成差距的原因,以确定培训与开发是否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以保证开发计划符合组织的整体目标与战略要求,保证为开发提供可利用的资源及获得管理者和同事对开发活动的支持。

开发需求的任务分析:主要是通过对工作任务的岗位责任的研究,发现从事某项工作的具体内容和完成该工作的需具备的各项知识、技能和能力,以确定人力资源开发项目的具体内容。人力资源开发目标:就是以描述受训者应该能做什么来作为开发后果,也就是扼要确定人力资源开发活动的目的和结果。

操作演示法:是部门专业技能训练的通用方法,一般由部门经理或管理员主持,由技术能手担任开发员,以现场向受训人员简单地讲授操作理论与技术规范,然后进行标准化的操作示范演示。

培训迁移环境:指受训员工回到工作岗位后能够影响培训迁移的所有工作上的因素。

网上学习:又称E-Learning,这种方式是利用局域网开发的在线软件动作方式,分为网上课件和网上学习两种,是西门子、IBM等采取的主要新员工开发方式。

同事日常指导:是指通过老员式与新员工在日常的工作中的频繁接触发现问题,并及时对其进行反馈。

管理开发:是人力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有意识地给管理者与潜在的管理提供学习、成长和改变机会的活动,目的是让他们具备肩负有效地管理职能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能力、态度和积极性,以期形成一批能使组织有效动作和拥有必要技能的经理人员。学习型组织:

质量圈:是指一种让员工参与工作决策和参与到解决与职务相关的问题的方法。

职业分类:是指特定的国家采用一定的标准和方法,依据一定的分类原则,对从业人员所从事的各种专门化的社会职业进行全面、系统的划分预归类。

二、简答题

简述人力资源开发的目标:

1、培养员工的能力;

2、提高企业效益;

3、灌输企业文化;

4、迎合员工的需要;

5、适应竞争的需要。

简述人力资源开发流程中教学设计的内容:

1、培训内容分析;

2、选择、购买、编辑教学大纲和教材;

3、受训人员分析;

4、选择、确定培训形式和方式。

简述制定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的步骤:

1、制定人力资源开发战略,首先要确定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的总体目标;

2、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的总体目标确定后,需要层层分解和落实到子公司、部门和个人;

3、需要制定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的实施计划,它是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实现的保障;

4、需要制定实施保障计划;

5、最后,还要考虑到战略平衡。

简述战略性人力资源开发需要遵循的流程:

1、了解企业未来的战略;

2、了解战略对人力资源的需要;

3、分析现有员工主要差距;

4、设计针对性的开发解决方案。

简述学习成果所需的内外在条件:

1、内在条件主要是指学习者自身所具有的学习动机、基础条件等学习者内在的能动条件;

2、外在条件则是指有助于学习的组织环境、实践机会、反馈与强化等学习的外部环境条件。

简述人力资源开发需求的确认环节:

1、必须对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能力进行分析,即理想的知识、技能、能力的标准或模型是什么?

2、必须对实践中的或现实缺少的知识、技能、能力进行分析;

3、必须对理想的或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能力与现有的知识、技能、能力之间的差距进行分析。

简述开发需求组织分析的内容:

1、组织目标分析;

2、组织的战略分析;

3、组织资源分析;

4、组织特质分析;

5、组织环境分析。

简述开发需求任务分析的步骤:

1、建立全面的工作说明书;

2、进行职责任务分析;

3、确定完成任务所需的KSAO;

4、确定开发需求;

5、确定开发需求系统的因素级别和开发顺序。简述讲授培训法的缺点:

1、授课内容有强制性,受训者无权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2、学习效果易受培训讲师讲授水平的影响;

3、主要是单向性的信息传递;

4、受训者之间不能讨论,不利于促进理解。

简述视听教学的缺点:

1、视听设备和教材的成本较高,且容易过时;

2、有时员工处于消极的地位反馈和实践较差;

3、制定耗费相当的时间;

4、受训人员受视听设备和视听场所的限制。

简述人力资源开发效果转化的四个层次:

1、第一个层次的转化是依样画瓢式的运用,即受训者的工作内容与环境条件与培训时的情况都完全相同时才能将培训成果迁移;

2、第二个层次的转化是举一反三,即“推广”;

3、第三个层次的转化是融会贯通;

4、第四个层次的转化是自我管理。

简述员工手册应包含的内容:1公司概况;2企业文化;3组织结构;4部门职责;5政策规定;6行为规范。

简述提高新员工开发有效性的办法:

1、给新员工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

2、培养新员工归属感及忠诚度;

3、结合户外实习或活动进行新员工角色转换游戏;

4、进行亲切的问候和爱的鼓励;

5、举行新员工座谈会。

简述新员工开发后的监控:

1、开发课程效果调查问卷;

2、理论考核;

3、新员工开发评估表;

4、新员工开发项目检查表;

5、办理相关手续;

6、新员工入职岗位开发跟踪。

简述高层管理者的主要责任:

1、追求企业使命;

2、企业机构设定标准及形态,慎重思考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组织设计;

3、培养企业未来的人力资源,尤其是高层人力资源;

4、与外界建立并维持良好关系;

5、参加各种“仪式”和“典礼”;

6、在企业遭遇重大危机时充当企业的“备用工具”。

简述目标管理的五个工作流程:

1、制定目标;

2、目标分解;

3、目标实施;

4、检查实施结果及奖惩;

5、信息反馈及处理。

简述实现共享的途径:

1、办经验交流会;

2、进行有效沟通;

3、先进经验的程序缓和标准化;

4、开展培训;

5、建立工作制度。

简述学习型组织的建立:

1、打造基础管理平台;

2、塑造学习的文化气息;

3、构建开发和学习系统;

4、构建知识共享与交换平台;

5、标杆管理;

6、提升团队学习技能。

简述根据劳动者的心理素质和择业倾向将劳动者划分的六种基本类型:

1、实际型;

2、调研型;

3、艺术型;

4、社会型;

5、企业型;

6、常规型。

简述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和意义:

1、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人成长的有效方法;

2、是组织开发人才的有效手段;

3、是组织留住人才的最佳措施;

4、使企业与员工双赢。

简述职业生涯中期个人的管理任务:

1、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乐观的心态;

2、面临新的职业与职业角色选择决策;

3、成为一名良师,担负起言传身教的责任;

4、维护职业工作、家庭生活和自我发展三者间的平衡。

简述职业生涯管理的基本内容:

1、组织发展目标的宣传教育;

2、建立员工资料档案;

3、设立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评估中心;

4、建立奖赏升迁制度;

5、加强员工的训练和教育。简述员工职业生涯管理中期面临的问题:

三论述题

试述人力资源开发的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2、因材施教原则;

3、心态原则;

4、兴趣原则;

5、自发创造原则;

6、启发性和激励原则;

7、全员培训与重点提高原则。

试述制定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的原则:不断提升企业员式的人力资本含量,同时实现企业赢利的增加,将是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制定应遵循的核心原则。同时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的制定也应该建立在科学、实际、统一的基础上。

1、战略性人力资源开发必须遵循行为科学的基本理论,符合员工发展的基本要求,按照科学的开发体系进行开发活动;

2、战略性人力资源开发必须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能够直接解决企业可以预见的问题,或者为企业的发展目标服务;

3、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需要和企业战略相一致,而且在企业长期性的开发工作中,必须要保持前后的连贯、统一,避免重复、低效。

试述戈特的16条成人学习原理:

1、成人是通过干而学的;

2、运用实例;

3、成人是通过与原有知识的联系、比较来学习的;

4、在非正式的环境氛围中进行培训;

5、增添多样性;

6、消除恐惧心理;

7、做一个推动学习的促进者;

8、确定学习目标;

9、反复实践,熟能生巧;

10、引导启发式的学习;

11、给予信息反馈;

12、循序渐进,交叉训练;

13、培训活动应紧扣学习目标;

14、良好的初始印象能吸引学员的注意力;

15、要有激情;

16、重复学习,加深记忆。

试述成人学习理论对人力资源开发的启示:

1、明确学员的培训需要,让学员了解学习目标;

2、联系未来情景,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3、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员工的学习兴趣;

4、区别对待,鼓励员工参与学习;

5、因学员学习能力差异设定难度不同的培训目标;

6、灵活运用多样化的培训方式调动学员参与培训;

7、循序渐进,及时反馈,注意强化;

8、充分利用成人带来的大量的个性化经验;

9、坚持实践的原则,学以致用。

试述培训需求分析的逻辑推理模式阶段:

1、说明员工目前工作的现状;

2、检查过去的工作情形,从员工的上级、同事那里获得资料,并与员工直接讲座或做测试;

3、培训工作者如果发现工作流程出了错误,则应该设法改善流程;如果是员工未能圆满地达成工作任务,则进入第四个阶段;

4、培训专家通过培训给予员工协助;

5、消除员工心理上存在的障碍;

6、要考虑员工的健康状况及其他个人问题是否是导致其不良工作表现的原因;

7、通过对员工个人内在心理需要的满足,消除其心理障碍来改善员工的行为和态度。

试述如何构建结构化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

1、建立人力资源开发课程体系;

2、建立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体系;

3、建立人力资源开发成果转化机制。

试述研讨法的优点:

1、强调员工的积极参与,激发学习兴趣和能力;

2、讨论过程中,教师与员工间取长补短;

3、受训人集思广益,有助于他们将受训的收益在未来的业务员中思考并应用。

试述有利于培训转化的工作氛围应该具有的特征:

1、受训人员的工作是按照让他们能使用新技能的方式来设计的,这个工作特点直到督促或提醒受训者应用在培训中获得的新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的作用;

2、受训员工直接主管及其他管理者能与受训者一起讨论如何将培训

成果应用到工作当中;

3、管理者对刚接受培训就将培训内容应用于工作中的行为加以表扬,以进行正向强化;

4、受训员工若在工作中成功应用了培训内容,而且使用频繁或改善绩效达到了某一规定标准,那么他们会得到加薪的机会,并将此计入员工个人档案作为全年绩效考核和晋升的依据。

试述新员工的开发方法:

1、网上学习;

2、指导人指导;

3、员工手册;

4、员工开发的团体游戏;

5、新员工拓展开发项目;

6、同事日常指导;

7、网上驿站和网上论坛。

试述管理开发含义的几个关键点:

1、管理人员的开发,既包括对现有人员的开发,又包括为其他有希望的人员提供学习、成长和改变的机会,尽管不能保证这些人都在开发中取得成功,但如果不提供开发机会,管理人员的开发就根本无从谈起;

2、管理人员的开发补定义为,组织有意识地给现有管理人员或潜丰的管理人员提供学习、成长与改变的机会,以期建立一支能保证组织长期持续有效动作,拥有必要的知识技能、品性与观念的管理人员梯队;

3、管理人员的开发,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与有计划的活动;

4、管理人员的开发是一项投资活动,要使其投资合理并取得成功,管理人员的开发应该纳入到组织战略发展的一体化方案中,并紧扣组织的经营项目;

5、每个组织都要采用适合企业的不尽相同的管理人员开发方式。

试述为使管理人员开发项目的设计更加合理应该注意的问题:

1、管理开发必须与组织的战略规划相联系;

2、进行一个专门与全面的需求分析;

3、应该制定整个开发项目的需求分析;

4、在开发过程中,要有一个高质量的管理团队;

5、充分创造各种开发机会;

6、设计的项目要保证待开发的个人获得激励;

7、定期对开发项目进行评估。

试述实施目标管理要注意的问题:

1、在目标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要吸收员工广泛参与,积极讨论并发表意见,增强参与感;

2、要注意个人、部门和整个组织目标的整合,使得几个方面的工作能有机协调为一个整体,这要求管理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目标制定和实施控制方面的技能;

3、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对于中等难度的任务,工作效率最高,因此应该使目标保持在中等难度;

4、要有恰当的奖励制度相配合,才能充分提高员工实现目标的积极性。试述施恩发现的八种职业锚:

1、技术或功能型职业锚;

2、管理型职业锚;

3、创造型职业锚;

4、自主与职业型职业锚;

5、安全型职业锚;

6、服务型职业锚;

7、纯挑战型职业锚;

8、生活型职业锚。

试述职业生涯成功的策略:

1、结合自己的实际,制定适合自己个性和能力的职业生涯目标和计划;

2、不断学习,与社会科学进步同步发展;

3、建立内部和外部的人际关系网络,拓宽信息来源,敢于探索,掌握职业生涯发展的主动权;

4、关心内部成就标准,就会接纳自己。

试述职业生涯目标设定的误区:

1、制定了一个并不属于你的目标;

2、职业目标与人生目标的其他目标不相关联;

3、职业目标和目前从事的工作相分离;

4、太过模糊的目标;

5、过分关注工具性要素;

6、太易或太难的目标;

7、不灵活的职业生涯目标。

试述在职培训开发的优点:

1、节约培训资金,企业不需要专门设立培训机构,如果用老员工作为领导者,企业还可以节省雇佣专职教师的费用;

2、在职培训为员工提供了“正迁移训练”。因受训者学习时所用的设备与他们以后在实际工作中所用的设备相同,这样在训练情境中所学的东西就可以迁移到实际工作情境中。

试述如何帮助员工进行自我实现:

1、提拔晋升,畅通职业生涯通道;

2、安排富有挑战性、探索性的职业工作;

3、实施工作轮换;

4、赋予员工良师角色,提供适宜职业生涯的发展机会;

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 第3篇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中职生;网络教育平台;系统架构

与以课堂教学为主的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网络教育强调自主性,注重研究学生的个性特征,可对不同的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从而有效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在教学情境设计方面,网络教育可充分利用其平台的开放性和交互性及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和共享性等特点,灵活的创建自主探究、协作交流的学习情境,通过营造社会存在,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实践和探索,使学生的自我决策能力、交往与合作能力、实践能力、融入社会的能力以及组织和执行任务的能力等得到训练,进而不断提高其综合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

一、构建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网络教育平台的意义

(一)丰富教学资源

职业生涯规划课是中职学习阶段一门重要的课程,该课程包含可大量的理论知识并集中了多学科的内容,与其他课程相比具有丰富性。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选择利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多媒体教学具有内容丰富性和信息获取量大等特点,具有较强的互动性。中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来进行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为课程的讲述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出信息化的教学环境。

(二)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形式

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学生视作课堂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进行课程讲述的过程中应该通过设置任务的方式来测评学生的学习成绩,然后教师根据测评的结果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加以了解,并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出教学计划。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做出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

二、构建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网络教育平台的设计原则和功能框架

(一)设计原则

网络教育平台设计遵循学生自我知识的构建,设计的原则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来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的进行知识的选择,可以锻炼学生选择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平台当中进行了交流软件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交流。平台的设计要充分考虑中职生所处年龄阶段的职业生涯发展特点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网络教学策略和构建网络教学资源,以协助中职生增进自我了解、厘清职业概念、增强职业价值判断能力,并最终帮其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通过就业成功、职业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来完成职业生涯的规划。

(二)功能框架的设计

功能框架的设计主要由三方面组成,第一设立了学习空间,该模块的设置以教材为主体对学生的学习形式进行有效的指导,并且方便了教师的任务布置。第二设立了交流空间,交流空间的设置实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该模块包含教学交流、公共讨论、在线咨询三个子模块。第三是设置了资源空间,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源,方便了学生学习资料的查找。该模块包含知识工具库、经典案例库、多媒体资料库、资源上传区四个子模块。第四是个人空间,记录了学生日常的学习计划和职业规划发展,帮助学生客观的了解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对整个职业生涯的规划进行了完整的记录。该模块括自我分析测评和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电子档案两个子模块。

三、构建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网络教育平台开发的技术路线和关键技术

(一)平台开发的技术路线

WAMP是当前国家最流行的应用和系统开发技术框架,主要包括Apache网络服务器系统、Windows操作系统、MySQL数据库系统和PHP编程语言。这些技术路线的使用丰富了网络教育平台的形式,与其他网络平台相比具有成本低廉、开发速度快和使用灵活和安全性能高等特点,是系统开发过程中的重要手段。并且B/S三层数据体系结构是当前最先进的网络结构,不但能够实现应用程序的数据访问,而且还能对业务进行合法性的处理,并且不需要与用户进行直接的沟通,只要通过浏览网页的形式就可以与用户进行沟通。

(二)平台开发的技术方法

平台在开发的过程中应该对前端和后台的技术进行统一的开发,通过网页的形式实现与用户之间的交流,同时还通过鼠标和各种按钮进行页面功能的设计,该技术实现了客户端的请求操作,在页面没有刷新的情况下也可以对数据进行更新,增加了用户的使用效率,节约了刷新页面的时间。另外,数据困得设计还保证了数据和系统的一致性原则,满足了平台开发的技术要求,确保了数据的有效管理。构建网络学习资源所采用的LOM规范是一种层次式的结构,而XML作为网络资源元数据标准的最好载体语言,非常适合用于表示层次式的规范,这样将不同格式的数据通过模板转化成XML文档后,就可以很好的实现遵循不同元数据规范的网络学习资源的协同管理、交换和共享。

总结: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网络教育平台是在分析课程特点、学生的特征与需求的基础上,结合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以相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为指导进行有效设计的。作为对传统教学的有益的和必要的改革和补充,将其应用于教学后,对提高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信息化水平和教学质量将会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甲峰.农村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2]姚贵平.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教育的初步构想[D].西南师范大学,2004.

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 第4篇

一、文科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意义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正逐步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的大学生群体中,文科学生有着与理科学生不同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技术能力。在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对文科学生有所区别。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探讨文科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规划与实施对高校就业工作的开展以及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帮助文科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确定职业发展目标

很多文科大学生对自己并不了解,尤其是不了解自身的优势和劣势。通过对文科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规划和实施,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和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其进行优势和劣的势对比分析,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特质,树立适合自身情况的职业发展目标和职业理想。

职业生涯在人的一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时间比例,只有认真规划自己的学习,制定合理的行动计划,为理想的职业做各种准备,客观的评估自己的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切实可行的步骤和措施,才能不断增强职业竞争能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因此,文科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规划与实施,可以使文科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同时也可以避免职业选择的单一性、盲目性。

(二)帮助文科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心态,提高就业心理素质

目前,受到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文科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存在忽视专业能力水平和专业需求、忽视单位发展潜力和个体发展前景的误区,常常在临近就业时无所适从,造成内心惶恐,紧张不安,以至使个人事业和身心都受到严重影响。文科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规划与实施能够使学生从职业的角度了解社会、了解自己,调整自己的择业心态,从而根据社会需要和自己的身心特点确立科学的就业观、创业观;使自己更加注重知识的更新和自身的完善,以适应职业的变换、技术的发展。

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获得外部信息,这些信息包括职业、组织、社会等多方面。文科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规划与实施可以增强学生应对社会竞争的能力,帮助学生尽早设立明确的职业目标,并向着目标方向努力,在内在潜能上不断探索和发展,培养健康的就业心理素质,以良好的就业心态从容就业。

(三)帮助高校提高对文科学生的就业指导,提升就业率

2009年高校应届毕业人数达610万,其中文科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已变得十分严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向外界坦言自己十分担心大学生就业。实际上,90%以上的大学毕业生对就业市场感到茫然,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能做什么。

文科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规划与实施可以帮助学生调整就业期望值,让学生在市场上转变就业观念,从而带动文科大学生就业率的提高。同时,文科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规划与实施也为文科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就业前职业技能的训练提供了有效途径。

二、文科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职业生涯设计是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其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和被规划者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行之有效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职业生涯设计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人依据理想的长期目标,所形成的一系列工作选择,以及相关的教育和训练活动,是有计划的职业发展历程。

当前高校文科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现状并不太理想,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模糊,缺乏相关知识

当前,面对文科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和巨大的就业压力,很多学生表现出缺少就业前的思考和心理准备,他们对职业生活显示出较强的偏好,却没有理性的思考与规划。职业生涯设计的目的是教会文科学生如何进行学业规划、开展自我评估、生涯机会评估、职业生涯路线和目标设计、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和措施。高校文科大学生由于普遍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实践经验不足,对社会和相关职业了解的少,对职业信息的获取也是间接的,对职业没有深刻理解,导致职业意识淡薄,没有针对个人具体情况制定职业规划,缺乏对职业生涯的设计。

(二)自我定位不准确,缺乏自我认知

职业生涯设计是帮助个人达成其每一阶段生涯发展任务,并为下一个阶段发展作好预先的规划和准备。大多数学生对专业设置、自身的兴趣、社会未来的变迁并不能完全了解,尤其是不了解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对未来职业发展也没有明确的方向。对于文科学生来讲,由于专业局限性,缺乏职业选择的长远眼光,对自己的兴趣、能力认识不清,成为普遍现象。

(三)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方法单一,缺乏专业的师资力量

文科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规划与实施最终要靠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来完成。近年来,一些高校虽然已经意识到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重要性,但整体情况仍处于起步阶段,而且没有对文科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相关问题的指导,缺乏专业的师资力量。很多高校的职业生涯指导主要由学校就业部门的工作人员负责,学校并没有建立专业的职业指导委员会组织。另一方面,教师观念、知识和能力等因素也直接制约着职业生涯设计的实施进程。从事职业指导人员主要是非人力资源、教育学和职业心理学等相关专业毕业后就直接从事职业指导或辅导员工作的教师,他们虽然拥有一定的就业工作经验,但缺乏就业实战经验和职业生涯理论知识,如不会在职业生涯教育中运用职业测验与职业咨询等手段来指导学生生涯设计;不会运用学科优势来渗透职业生涯教育内容;不会把专业知识与企业行业和工作世界联系起来。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专业师资力量的严重匮乏和素质不高以及指导方法的单一,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规划与实施。

三、文科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实施路径

(一)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渗透

虽然职业生涯规划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但还没有真正普及开来。高校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力军,应着力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加强对就业指导中心教师的培训。可采取派遣教师到相关机构接受专业培训、组织参观学习、开展课题或专题研究等途径;还可以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纳入学校正常的教学计划,确定必要的学分,分阶段、重点地为学生提供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就业信息指导、求职技巧训练等各方面的指导。

总之,一批具有专业水准的职业规划教师能够推动和谐的就业循环,对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的渗透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加强资源的优化整合

文科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规划与实施应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充分整合优化资源,采取开放、合作的态度,充分开发社会资源,探索新路子。文科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规划与实施应从自身实际出发,以就业为依托,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和人才市场的合作。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强与企业的深入合作,促进企业参与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设计。

现在市场上出现专门从事职业生涯服务的商业机构,在职业测评产品研发、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训练、师资培训上较有心得,学校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强与第三方职业生涯服务机构的合作。

此外,校友是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很重要的资源,特别是成功人士,他们的经验对大学生很有说服力。因此,学校还要加强与校友的沟通,开展丰富多彩的座谈会、经验交流会。

(三)加大社会实践与职业训练的力度

高校要指导文科大学生结合所学专业特点参加有益的社会实践和职业训练,如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活动、大学生毕业实习工作、大学生校园创业活动等职业训练形式,使学生更早更多地了解职业,掌握职业技能,以便更好地实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高校要通过组织校园文化活动、第二课堂活动、社会实践调查活动使学生参加有益的职业训练,强化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邀请成功的校友、校外知名人士等来校与大学生座谈,交流职业生涯规划的经验,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性的职业实践活动,开展职业意向测评、职业兴趣分析测评等。

高校要加强与用人单位、劳动人事和其它相关政府部门及社会就业中介服务组织的联系与合作。通过这种方式广泛收集人才和劳动力市场需求信息。组织供需见面会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进行就业辅导和求职就业行为训练。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对文科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教育,需要高校培养出一批专业的、高素质的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一支专业化、专家化、科学化的教师队伍可以经常为学生开展职业指导、生涯咨询、岗位推荐等服务工作,成为大学生的“职业导航师”。

通过派遣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到相关培训机构接受专业培训、组织参观学习、开展课题或专题研究等途径,使他们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熟练掌握有关政策法规、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

职业形象与礼仪规划规范规划设计书 第5篇

姓名

(常州工学院 光电工程学院 江苏常州 213000)

摘要:本文针对测控专业,以为职业的形象塑造既要考虑战略、手段和方法,但更重要的是要从小事做起,注重细节的管理。通过日常工作中的点滴积累,从量变发展到质变,才能树立起良好的职业形象。关键词:塑造;形象;细节

作者简介:姓名(1991--),女,汉,江苏常州,现就读于常州工学院,学生,研究方向为测控。专业简介与职业目标

1.1 专业简介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信息科学技术的源头,是光学、精密机械、电子、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多学科互相渗透而形成的一门高新技术密集型综合学科。她的专业面广,小到制造车间的检测,大到卫星火箭发射的监控。本专业最令人感兴趣的方向恐怕要数光盘生产了,很多同学认为这属于制造业,实际上由于对精度的严格要求,使她归于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测控技术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初的测控尝试都是来自于生产生活的需要,对时间的测控要求使人类有了日晷这一原始的时钟,对空间的测控要求使人类有了点线面的认识。现代社会对测控的要求当然不会停留在这些初级阶段,随着科技的发展,测控技术进入了全新的时代。

专业培养要求

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机械学、电子学、光学、测量与控制、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掌握光、机、电、计算机相结合的当代测控技术和实验研究能力,具有本专业测控技术、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开发能力; 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职业目标

毕业生可以在中外合资、独资企业、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领域的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从事自动化精密科学仪器、自动化监测、控制或生产系统的设计开发、运行管理等工作;从事机电、测控、仪器仪表、通信、家电等行业的商贸工作;在高等院校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教学研究工作;也可以考取硕士研究生,在国内外高等院校继续深造。职业与职位对职业形象和礼仪规范的基本要求

2.1 企业形象的塑造

塑造形象要从小事做起,需要日积月累,张瑞敏有句话:什么叫币简单?把别人视为简单的事一次次做下去就叫不简单;什么叫不容易?把别人视为容易的事千百遍地做正确就叫不容易。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以前,日本制造的工业品曾因品质低劣,在欧美只能摆在地摊上卖。但随后他们发明了“5s管理法”,养成“认真对待每一件小事,有规定按规定做”的T作作风,彻底改变了口本人的工作作风,为生产世界一流品质的产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什么是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这几个词的日文拼音第一个宁母都足s,口本人首创的一种企业管理方法将这几个部分结合在一起,这就是著名的“5S”。

整理——将工作场所任何东西区分为有必要与不必要,把二者明确、严格地区分开来,并将不

必要的东西尽快处理掉。目的在于:腾出干活用空间;防止误用、误送;塑造清爽的工作场所。

整顿——把留下来的必要的东西依规定的位置分门别类排列好,明确数量,进行有效的标识。

目的在于:使工作场所一目了然;消除找寻物品的时问;营造整整齐齐的工作环境。

清扫——将工作场所内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地方清扫干净,保持工作场所干净、亮丽的环境。目 的在于:培养全员讲卫生的习惯,创造一个干净、清爽的工作环境。清洁——通过制度化和定期检查,维持上述3s的成果。

素养——每位成员养成良好的习惯,并遵守规则做事。目的在于:培养具有良好习惯、遵守规则的员工,营造团队精神。2.2 职业礼仪

礼仪教育的重点是要使学生具备“礼仪意识”,才能使他们“知书达理”的素质和气质“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也只有在具备“礼仪意识”后,学生在礼仪学习中才能够变被动为主动,在课堂学

从教育内容来看,礼仪教育包括意识、行为和制度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它渗透于公民教育的全过程。高校礼仪教育的侧重点应是职业礼仪。因为职业礼仪既是职业规则和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求得未来职业发展的强烈诉求。职业规则首先包括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守的礼仪规范和准则。礼仪所规定的仪容、仪态、语言的规范和准则,以及恭谦、诚恳、和善、适度的要求,同时也是职业的规范和准则。其次,职业规则包括各种具有职业特征的礼仪规范和准则。在现实社会里,根据不同职业的特点.形成了不同职业的礼仪规范和准则,它们都属于职业规则的内容。如公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等等。都是行业的礼仪规范,都具有职业特征。是不同行业的职业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造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

如何培养实现职业礼仪规范

3.1实施方法

A.坚持以职业教育为导向。札仪既包含了大学生职业发展所依赖的职业规范。又包含了大学生职业发展的行为诉求,因此.高校的礼仪教育必须坚持以职业教育为导向。立足于学生未来的职业需要.培植职业生成与发展的职业秉性。着眼于

专业技能、适应能力和职业素质诸维度的全面提高,选择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以形成目的明确、效果优良的教育途径。

B.分专业设置职业礼仪课程。高校礼仪课程的设置,一般分为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公共必修课程、公共选修

课程。笔者认为,礼仪应该成为工商管理、旅游管理、公共管理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经济、法律、管理、文秘等所有专业的 学生的选修课程。由于各高校开课课时普遍不多。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根据各专业的职业指向。选择适合专业特点的礼仪教学内容,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社会生活中.学生需要掌握的礼仪的基本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礼仪概念。主要了解礼仪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②个人礼仪,主要包括言谈、举止、服饰等方面的礼仪要求:③社交礼仪,通常包括交际礼仪、聚会礼仪、宴请礼仪、馈赠礼仪等;④公务礼仪。它是人们在公务活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礼仪规范,通常包括办公室礼仪、会议礼仪、公文礼仪、公务迎送礼仪等;⑤商务礼仪。它是体现在商务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的礼仪.主要包括商务着装礼仪、商务洽谈礼仪、商业礼仪等等;⑥服务礼仪,它是服务行业应该遵循的礼仪,通常包括服务礼仪准则、服务礼仪形象、服务礼仪技巧等等;⑦涉外礼仪,通常包括涉外礼仪通则、外交迎送礼仪、外事活动礼仪等

等:⑧习俗礼仪,主要包括日常生活礼俗、岁时节令礼俗、人生礼俗(如婚嫁礼俗和丧葬礼俗)等。各高校可以将系统介绍与 精简实用相结合.按专业设置的需要来开设职业礼仪课程。如经济管理专业的礼仪课应以商务礼仪为主.重点掌握商务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的礼仪技能.特别突出商务仪式礼仪的训练。旅游管理专业应以旅游礼仪为主,重点掌握旅游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的礼仪技能.特别突出民俗礼仪的训练等。

C.注意做到“三个结合”。由于大学教育的特殊性,礼仪教育在内容上必须实现三个结合:第一,将礼仪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坚持寓道德教育于礼仪教育之中。可以把道德要求按照礼仪的方式进行组织。将礼仪与一定的制度规范相结合.充分运用礼仪的道德功能,从行为举止、仪态容貌、语言文字上规范学生的行为方式。要特别注意基本礼仪常识的培养,使学生从细节人手。按照“礼”的精神做符合道德的事情。使礼仪成为他们乐意接受的约束。自觉遵循的规范。努力追求的修养。其次。将传统礼仪与现代礼仪相结合.坚持以传统礼仪为基础,现代礼仪为主导。在传统礼仪中。有许多好的观点、观念。好的礼节、习惯。这些对于处理现代社会人际关系具有普遍的意义。同时,现代社会人们在交往中逐渐形成的既蕴含各国、各民族礼仪特点又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人们可以互相理解的、现代的、国际性的礼仪.也已经成为人际交往的新手段。因此。要让大学生既明白传统之“礼”,又明白现代之“礼”,妥善处理传统的和现代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关系。第三,将系统介绍与专业特点相结合.把握职业礼仪的特点,将系统介绍与精简实用相结合.选择好教学内容。参考文献:

[1]戴木才.建设和谐文化需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N].光明日报.2006—12—18. [2]陈宇.我国职业资格证书的回顾与展望[J].教育与职业,2004(01). [3]蒋碌萍.现代礼仪教程[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 第6篇

关键词:网络技术;校园网规划;校园网设计;网络安全

中图分类号:TP3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3-0199-01

当今,随着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Internet的飞速发展,我们已处在一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网络技术给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方便,提供了快捷、高效率的服务,作为培养未来信息化人才的学校更不例外,校园网的出现也为各大、中专院校现代信息化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通过校园网,老师和同学们可以很方便地访问校园网的资源。校园网中除了提供FTP、E-mail等服务外,还提供Web服务,能使老师和同学们及时得到最新和最需要的信息,有利于学校进行教学信息的管理(成绩管理、学籍管理、教务管理、宿舍管理)等,有利于提高校园网的工作效率。

一、校园网建设的意义

校园网是指能覆盖校园范围的网络,是把校园的通信资源、处理器资源、存储器资源以及信息资源等捆绑在一起的网络。通常所说的校园网的网络资源包括PC机,服务器、工作站、交换机和路由器等。通过校园网,老师和同学们可以很方便地访问这些资源,实现网络内部的自由通信。校园网可以给老师和同学们提供FTP、E-mail和Web等服务,能够整合教学资源,实施多媒体教学,校园网提供了学校与外界交流的窗口,将校园网与Internet网络相连接,老师和同学可以通过校园网去了解世界,也为现代教育技术改革与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二、校园网设计策略

(一)校园网设计宗旨

关于校园网的建设,我们需要考虑到以下一些因素:系统的先进程度、系统的稳定性、可扩展性、网络系统的维护成本、应用系统与网络系统的配合度、与外界互联网络的连通、建设成本的可接受程度等。

1.选择高带宽的网络设计

随着学校校园网规模的扩大,网络的传输对带宽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学校现在都建设有多媒体教室和数字化的信息处理中心,由于更多的多媒体信息的出现使得校园网的带宽显得更加的重要,其中多媒体教学课件就包含了大量的声音,图像,动画信息,因此校园网络应尽可能地采用最新的高带宽网络技术。对于台式计算机来说,学校至少采用10/100M自适应的网卡,以保证台式计算机的正常网络通信,对于校园网络的主服务器,比如数据库服务器,文件服务器以及Web服务器等来说,设计时采用1000M的网络连接,以为网络的核心服务器提供更高的网络带宽。

2.校园网站点设计

随着学校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访问校园网的用户不断巨增,联网的计算机或服务器的数量也是逐步增加的,网络技术也是日新月异,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校园网络建立在资金相对紧张的前提下,建议尽量采用当今最新的网络技术,并且要分步实施,校园网络的建立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3.充分共享网络资源

联网的核心目的是共享计算机网络资源。通过网络不仅仅可以实现文件共享、数据共享,还可通过网络实现对一些网络外围设备的共享,比如打印机共享、Internet访问共享、存储设备共享等等。比如对于一个多媒体教室的网络应用,完全可以通过有关设备实现网络打印资源共享、Internet访问和电子邮件共享以及网络存储资源共享等。

(二)校园网设计要遵循的原则

要建设一个实用性强、标准高、规范性高的中职学校校园网,应遵循以下原则:

1.要遵循标准化、规范化原则。

2.要遵循先进性的原则。

3.要遵循网络的安全性、可靠性。防止内部和外部的网络攻击。

4.要从校园网管理和维护上设计。

5.要从校园网的建设的成本考虑。

三、需求分析

(一)应用需求

1.项目需求

根据学校校园网的实际情况,应考虑到宽带光纤、局域网、无线网等接入情况;还要分析到本校园机房、学生宿舍、电子阅览室、中心机房等需求情况。

2.中心机房应用需求

由于中心机房在整个校园网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学校情况中心机房需求分配有网站服务、DNS Server、DHCP Server、WINS Server、Mail Server、FTP Server、VPN、Storage Server、教学管理系统、日记管理、后台数据库、防毒服务器、网络杀毒软件、备份和恢复、SAN等。

(二)网络连接中网络设备层次分析

根据网络需求分析网络应包括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其中核心层由大容量以太网交换机组成,汇聚层由三层交换设备组成,接入层由二层交换设备组成。

1.核心层需求分析

核心设备担负着连接汇聚设备和部分接入的工作,是整个网络的核心,同时通过核心设备与教育城域网、Internet进行互联。由于核心层设备担负着整个网络的流量。核心设备和链路的稳定性将直接影响整个网络的可靠运行。

2.汇聚层需求分析

汇聚设备担负着网络接入和连接核心设备的重任,网络汇聚层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任务。

汇聚设备不但要完成接入层的链路汇聚和流量汇聚还要完成本地数据的交换以及接入和核心之间的数据转发。

作为核心层的入口和接入层的出口,汇聚层的身份如同关卡。为保证整个网络良好运行在汇聚层同样需要高性能、关键部件冗余等特性。

3.接入层需求分析

接入层在整个学校校园网络的边缘,广大师生通过接入设备接入校园网络。根据目前的业务需求,安全和高效是必需的要求,需要交换机支持访问控制、传输质

量控制、数据过滤、网络病毒防护等功能,即作为接入网络的入口设备,智能识别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功能。

校园网建设好坏对一个学校的教学、办公及科研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教育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特别是校园网建设,随着学校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共享全部的资源等已成为各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 谢希仁.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R].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 陈鸣.网络工程设计(第2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3] 汪双顶,徐江峰.计算机网络构建与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 云红艳等.计算机网络管理[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05.

[5] 褚建立 刘彦舫.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用教程(第三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5

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 第7篇

课程设计理念及课程定位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计的理念在中等职业学校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计, 应当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要适应新形势, 面向学生、面向个体、面向素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设计必须从我国目前中职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具体状况出发, 面向中职生的当前生活、学习状况;面向中职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前景;面向中职生个体的差异;面向社会对劳动者的需求以及社会的发展。要充分考虑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刚性和弹性, 应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 形成综合职业竞争力及自我全面发展为出发点。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计的定位《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要面向所有的中职学生。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理念, 传授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择业观, 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 建立规避未来职业风险的主动意识, 从而使学生在进入社会后能够顺利地开始和发展职业生涯。

课程设计目标

课程设计的核心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基本目标是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终身幸福;总体目标是引导学生学会和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 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做出自己初步的、具有实践意义的、具有激励作用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应不断增强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使其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 就业、创业的准备。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 要帮助学生做好由“学校人”向“职业人”的角色转换, 要帮助学生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准备;帮助学生珍惜在校生活, 珍惜学生生涯;帮助学生明确人生的方向, 成功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道路;帮助学生寻找生活的方向和生命的意义。总之,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 应使学生在整个人生中都得到教益。

课程设计的内容与实施

根据《职业生涯规划大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材, 结合中职生的具体特点和毕业后职业生涯发展的状况, 依据模块理论将教材进行重新的整合, 可将教材分为六大模块:认识职业、认识专业、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在每个模块中又可将教学内容分为三个子模块:基础知识模块、基本能力模块及拓展训练模块。

课程考核与评价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考核与评价的目的, 在于进一步发挥职业生涯规划的激励功能, 评价不仅要重结果, 更要重过程, 要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评价应以各规划环节产出质量以及职业生涯规划整体质量和相应的调查报告、总结等成果作为主要评价依据。在评价过程中, 要通过学生自主评价, 小组或班级的集体评价, 教师的导向性评价等方式,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在评价中的作用。

根据《职业生涯规划大纲》, 笔者将考核评价分为两部分, 即学习过程考核 (占60%) 和总结性考核 (占40%) 。学习过程考核分为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 (占10%) 、出勤率 (占10%) 、作业 (占20%) 、实训活动 (占20%) ;总结性考核以职业生涯规划报告为依据, 分为学生自评 (占10%) 、学生集体评价 (占10%) 、教师评价 (占20%) 。每一部分又分为四个等级:优秀 (典范) 、良好 (完成) 、合格 (初步) 、不及格。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实践发现,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实施对于中职学生了解专业、了解职业、了解职业生涯规划, 提高自我认识, 明确人生目标, 珍惜学生生涯, 珍惜在校时光都有很大的帮助, 同时也可使学生对自己有更加清晰、客观的认识,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不能仅靠《职业生涯规划》一门课程完成, 还需要后续课程的跟进, 在不同的学期都应有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第一学期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为主, 第二学期以职业道德规范教育为主, 第三学期以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培训为主, 第四学期以就业指导为主, 第五学期的实习实训以职业咨询和就业辅导为主;第一学期以课程教学的形式进行, 后四个学期以讲座辅导的形式进行, 从而形成“以课程为基础, 以讲座为辅助”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完整体系。

摘要:《职业生涯规划》是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新生开设的一门德育必修课。开设这门课程可以为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 帮助学生确立生活的目标, 可以促使学生珍惜学生生涯, 珍惜在校时光, 为其他几门德育课程的开设做好铺垫。因此, 应从课程设计的理念、目标、内容、课程的考核与评价以及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等方面对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加以探讨。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计,理念,问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汇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2]蒋乃平.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3]姚裕群.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3.

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 第8篇

《职业生涯规划》是面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开设的一门德育课程。对学生而言,进行职业生涯教育的过程,是学生在了解自己、了解职业、了解社会的基础上,制定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个人发展规划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职业价值取向的定义,明确职业价值取向的13种表现,并学会对它们进行简单分析评价。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在职业选择时,既要考虑个人物质生活需要和精神生活的满足与提高,也要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进而在人生发展中履行自己的社会义务。3.运用目标:在对不同人物价值观分析的基础上,能结合自身实际,合理选择自己的职业价值取向,以期适应社会,为将来就业与创业打下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中职生自身职业价值取向的确立与调整。

教学难点:中职生如何选择既能立足本人实际更能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价值取向。

四、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活动教学、小组讨论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

活动一:找一找,照一照

1.出示《拍卖会》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分析:当你选择一个项目时,你心中真正想要的价值是什么?在竞争的过程中,我们的职业价值取向又是什么呢?学生阅读书本,明确职业价值取向的定义,重点让学生把握其作为人们在选择职业时所追求的目标,影响着人们在职业活动中所付出的努力程度。2.说说你家人或亲戚朋友的职业,试着分析他们为什么选择这份职业,根据课前访谈的情况,谈谈你对他们选择这份职业原因的理解。3.学生阅读课本“问题聚焦”中介绍的13种价值取向,根据你所认为的重要性,排序选出你最重视的5项,并说明自己选择的理由。4.学生将自己的职业选择和家人的职业选择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其中的共性与不同,并试着分析其中的原因。5.教师总结:我们同学的选择与家人都有所不同,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我们处于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家人所处的年代整体经济发展不尽如人意,他们的选择更多的是一种被动、无奈的选择,受到很多客观因素的制约,而我们现在无论是经济条件还是社会环境,都有了很大的进步,社会给了我们更多的选择机会。

设计意图:在学生对于职业价值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使学生回归书本,真正了解职业价值观的含义及种类;同时与父母的职业价值观进行比照,初步让学生明确脱离社会需要的职业价值观不会有生命力,以学生熟悉的事例,帮助学生从理性和情感上建立直观认识。

活动二:案例讨论“向上走,向下走”

案例:同班同学小李和小刘机电专业毕业时,一个选择了没有适合机电专业岗位的省城大企业,一个选择专业对口的家乡小企业,第一次见面时,在大企业的小李成为了受人羡慕的白领,小刘则在基层磨练,几年后,经过基层锻炼的小刘在企业改制中成为了老总,而小李因没有特长在大企业裁员中失业,在人才招聘会两人重新相遇。

1.情景模拟:请两位同学试着表演小李和小刘在两次相遇时不同的情景,重点让学生表演出他们的具体想法。2.讨论:为什么小李和小刘两人的职业道路在发展中发生较大变化?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本课的重点“中职生职业价值取向的调整”进行讨论。在小李与小刘的初次选择中,由于两人对于职业的追求不同,出现了两种发展道路,这正体现出两人迥异的职业价值取向,这种选择无对错之分,但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小李过于看重现有的舒适与安逸,在面临职业发展危机时,没有能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自己的职业价值取向。3.结合学生讨论,进行总结:在就业形势不断变化的今天,“向上走”与“向下走”这两种择业心态反映了小李和小刘职业价值取向的不同,作为我们学生在选择职业时,不能只顾眼前利益,既要从自身客观实际出发,更要注重自己的后续发展。

设计意图:价值观和职业的契合往往让学生将个人职业价值和社会发展需要对立起来,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通过这个独特而又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让学生在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借助近乎真实的场景,缩短了情境与生活之间的差距,让学生置身其中进行角色的转换,更能产生真正的认同,顺利完成本课的教学难点。

活动三:学以致用

1.课后组织学生在网上自我测试:测试自己职业价值取向。2.思考人生:自己的职业价值取向是什么?想一想自已的职业价值取向是否需要调整,如何调整。

设计意图:网上测试的目的是让学生将这种测试手段作为一个参考值,使其进一步做到“知己”,引导学生主动调整自己的职业价值取向。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中,坚持“基于情境”的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做到“学生活”、“用生活”、“服务生活”,用学生父母的亲身实际和学生择业过程普遍存在心中的困惑——“向上走”还是“向下走”,引导学生将现实生活思考与教材知识相结合,让学生有所知、有所思、有所悟,把教学效果化为学生的生活实践,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服务的意识;最后的“网上测试”和“思考人生”鼓励学生化知识为应用,把握好生活化的落脚点,让学生回归生活、大胆创新,在知识的学习中感悟人生,真正实现教学目标“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摘要:本文以“职业价值取向及其调整”内容为切入点,从教学背景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等方面展开论述,重点分析了教学过程中案例的安排意图。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案例设计意图

参考文献

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 第9篇

一、企业技术人员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应把握的要点

企业技术人员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与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关系个人生活质量和事业成败。因此, 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一定要慎重, 认真把握好以下几个要点:

1. 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这是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基础, 因为个人的人生价值观不同决定着对成功的理解不同, 只有明确自己对成功的内涵理解, 才能确定自己认为值得为之奋斗的目标。无论哪种人生价值观都必须符合时代主流核心价值观, 否则将成为逆潮流而动的被淘汰的价值观。

2. 找准自己的职业兴趣。

兴趣被誉为第一老师, 人们的职业兴趣各有不同, 一切与兴趣相符合的工作都会激励人的内在潜能。如果能让自己的职业旅程充满乐趣, 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了解自己的职业环境。

对自己所处的工作岗位、职业环境进行认真分析, 客观地找出自己的优势与不足, 对经过努力不能改变的不利因素, 应考虑调整岗位来摆脱困境。

4. 规划职业生涯的奋斗目标。

目标既要积极向上, 又要避免好高骛远, 既有长期目标, 又有分阶段目标。目标设计要适合企业技术人员进步发展的通道, 符合企业整体发展目标, 实现个人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5. 制定奋斗路径。

按照企业技术职业生涯规划管理要求, 结合自身实际, 合理制定奋斗路径, 争取与企业技术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步调相符合, 最大限度借力企业所创造的通道和平台。特别是自己能够左右的自身能力硬件的完善补充, 要有计划、有落实、有成效、一步一个脚印, 不能浪费任何时间和机遇, 争取始终走在同行业、同岗位的前列, 确保最佳路径、最短时间实现终极目标。

二、企业技术人员职业生涯规划的管理

企业技术人员职业生涯规划的管理由技术人员所在企业负责, 管理内容包括:成立专业组织;为技术人员开通发展晋升通道;为技术人员设定发展晋升岗位, 明确岗位胜任能力模型和岗位培训目标;为技术人员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和条件;建立企业内部人才市场, 为技术人员提供平等竞争和晋升的机会;对企业职业生涯管理工作进行评估考核等。具体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高度重视技术人员职业生涯规划的管理工作。

由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主管进行专项管理。充分把握企业整体规划目标与技术人员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的一致性, 通过技术人员职业生涯管理, 充分调动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企业要通过帮助技术人员实现自己的职业规划目标, 来实现企业整体规划目标, 同时达到事业留人的人力资源管理目的。

2. 拓展技术人员职业发展通道。

开辟技术序列发展的纵向通道, 以满足技术人员的价值实现的职业规划需求。同时, 按照技术人员职业兴趣, 开辟横向职业发展通道, 为他们提供自己愿意从事的、能发挥能力的工种岗位, 实现企业内部横向调动。另外鉴于行政、技术、技能晋升职位有限, 可以尝试设置“虚职”岗位, 为技术人员学习、锻炼提供机会和平台。如技术改造项目负责人、科技项目攻关带头人、企业管理改革专题负责人等, 使技术人员在此类工作中得到锻炼, 增长才干, 为职业晋升奠定基础。

3. 制定岗位胜任能力模型和培训目标。

在优化组织机构和岗位的基础上, 明确制定各行政管理、技术、技能岗位胜任能力模型, 使技术人员进一步明确各岗位的能力需求, 按此设计自己的学习计划和条件积累。同时, 结合企业需求和技术人员的个人需求, 制定培训目标, 培训方式包括:理论培训、仿真培训、实践培训、职业资格培训、特质动机培训等。企业有计划地开展培训, 技术人员根据个人需求有选择地参加培训, 以此提高技术人员的素质, 促进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的实现。

4. 建立企业内部技术人才市场。

包括:技术人才准入市场和人才竞聘市场, 完善企业内部技术人才储备库, 搞好企业内部技术人才流动去向调查摸底。以此为企业技术人才提供平等竞争晋升的机会和平台, 进一步调动企业技术人才学习进步的积极性, 倡导企业内部公平公正的职场文化, 促进技术人才成长和发展, 推动技术人员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的实现。

5. 搞好技术人员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评估与考核。

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 第10篇

1 项目概况

为加快会泽社会经济发展,新建会泽职业技术学校按学生规模8000入建设,其中住校学生2000入,规划建设用地193亩,预留发展用地141亩,按照“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评估标准要求”规定,总体规划,分步建设。

会泽职业技术学校新校区位于会泽县东北方向,通宝路延长线东南侧,义通河从东北至西南横贯该地块。建设范围内,地势由西北至东南逐步抬高,呈梯形状。基地东北、西南向宽约250m,西北、东南向宽约450m,用地完整,其他为城市规划道路(见图1)。

2 规划构思

2.1 解决高密度与空间环境质量的矛盾是规划方案调整的“中心课题”

该项目用地面积较小,规划布局上借鉴国画“宽容走马,密可藏针”的构图手法,采用中心聚集、有机疏散的方法,建立有利于节约用地与优美环境创造的布局,将用地合理划分为教学、生活及体育活动区3大功能区。

2.2 传承会泽古城“十字形”街道形制及“院落”式布局

沿袭至今的“十字形”中轴线格局及“四合院”院落式布局,加以现代思维模式与生活模式的演化。

两条垂直相交的中心轴线贯穿校园:一条横贯核心建筑中轴文化广场,随广场平台层面抬高,蕴含校园的历史发展和开创未来的精神;另一条纵贯校园中心绿化广场,将教学区与学生生活区和体育活动区分开,通达的视线走廊喻示蓬勃盎然的生机。文化中心广场在两条轴线的交汇点上营造校园中心景观,领略和感受校园的整体风貌。

沿横轴,两侧建筑疏密有致。左侧教学区围绕前区主体建筑中心广场呈环抱式布局,形成向心力极强的形制,体现学校“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纵轴上以前区绿化景观及旗杆台拉开序幕,紧跟大型广场为前奏,随后的中心行政综合楼形成高潮,到后部整个校园的中心景观区为结尾,位于中心景观区中轴线上的文笔塔造就了尾声的小高潮。再次烘托出“背负牯牛峰拥翠,面临蔓海波浮城。襟带两江水环抱,江山巍巍代代人”的殷切期望,渲染出名城出文人的历史背景。

2.3 水文化融汇校园

充分利用义通河,在校园内引入水景,水景曲折有致,收放自如,为校园增添灵气,体现仁者近山,智者乐水的人文气息。利用校园内部原有排水渠进行改造,采取局部放宽水面等措施,丰水期起到防洪作用,枯水期起到蓄水作用,实现绿色、环保、经济。

2.4 校园内生态环境及景观

教学区及生活区均以院落式形制组合,局部底层架空。空间有开合,视线有收放,强调建筑的通、透、空,扩展延伸人流活动空间范围,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2.5 校内交通环境——便捷、合理

规划根据建筑格局形成不同级别的围绕式道路系统,以不同层面的广场、道路、活动平台形式提供了大量人流活动集散场所,满足使用的高效率。考虑校园使用特点(安全、活动形式、集中与分散、校园内部交通与停车等因素),营造顺畅的道路系统,并为学校提供优雅的校园环境。

2.6 建筑材质、色彩

会泽古城以黑、白、灰为主,有传统水墨画的韵味。本建筑设计延续古城的色彩基调和城市肌理,青砖黛瓦的建筑掩映在树木青翠之中,并与景色秀美的青山绿水相融合,体现出会泽的传统底蕴和广阔包容,对场所的意义进行了诠释。

3 规划布局

采用“1个中心,2条轴线,3个片区,4组院落”的规划布局,突出学校建筑群的端庄大气,并做到分区明确、易于管理(见图2)。

1) 1个中心以行政综合楼及其前区广场为校园中心。

2) 2条轴线1条为校园主轴线,另1条为面向县城金钟山的景观轴线,均有良好的视线可达性。

3) 3个片区教学、运动及生活片区。

4) 4组院落行政综合楼、教学楼、科技楼和音体楼各自围合形成4组院落,均采用具有会泽特色的院落组合手法,突出地域特征,表达场所意义。

4 单体建筑设计特点

4.1 行政综合楼

行政综合楼内部空间富有纵深序列变化,结合文化广场高差层次变化,这种特定环境下的精神空间尺度与层次特点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和会泽地区建筑的一种内在特质(见图3)。

本楼为校园核心建筑,面向师生交流开放的中心场所。为突出建筑主体的体量和设计理念,利用共享中庭把行政办公、科研、信息资讯和教辅用房与图书馆连接起来,营造出1个容器,如同会泽的传统会馆,为学生、教师提供交流沟通的场所。这种复合性空间继承了会馆的文化内涵。综合楼共5层,两翼分别为行政办公楼及图书馆。中部是由大台阶直上2层的文化共享中庭,是1个沿纵深方向系列变化的开敞通透的交流展示空间,作为学校展示过去、开拓未来、传承文化历史、弘扬治学精神的空间载体。这种空间形式对于城市设计来说是城市公共空间的扩展、城市文化的窗口、城市景观视线的延伸,对于建筑设计功能来说是建筑空间的最有效利用。将不同功能及拥有各自交通流线的2部分自然融合为1幢整体式建筑,通过立体化组织的构成形式及空中通廊、观礼平台伸展开去,连接校园各部分建筑。在这不仅能看到整个校园,同时也能感觉到整个校园精神的存在。“容万物,纳百川”这与会馆文化的精髓有异曲同工之妙。

4.2 教学楼

以开放、架空、复合构成的建筑群为主体,使整个校园具有复合、多变的空间属性,形成互补、互通的相关空间共享格局(见图4)。

本建筑群为错落有致的围合式庭院格局,建筑朝向均为南北及东南向,最适应西南地区气候的朝向,阳光充足,通风良好。共5层,局部3层,以“点、线、面”形式组合,每个体块“面”上合理布置教室;在“线”上以通廊形式将其各自连接;“点”上利用通廊空间合理布局教研室,从而将教师流线及学生流线适当分开又形成关联。角部转折处为楼梯或体息平台,使不规则形体得以充分利用,整个建筑具有呼吸感,学生拥有良好的视线及休息集散空间(见图5)。

4.3 音体楼

该建筑为整体性强烈的围合内院式建筑,拥有庄重、稳健、简洁几何形体格局,内以小桥流水、樱花秀水、亭台轩榭体现中国式庭院的精髓(见图6)。按其性质定位,实现“动、静”分区。将音乐、舞蹈教室及篮球馆这2个相对“动”的功能布局于学校次入口道路的一侧,中央以廊架引入形成内院,以内院作为共享空间,3面围合。闹中取“静”布局美术及各专业教室。在不规则形体处设置楼梯,充分利用空间(见图7)。

4.4 学生公寓及食堂

这组生活区建筑遵循“经济、适用、美观、大方”原则,合理布局室内空间,并提供多种空间模式,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便于学校管理及发展。力求以便捷的流线、合理的功能分区,良好的朝向和通风,最大限度地体现人性化(见图8)。

5 校园建筑整体形象设计

学校形象设计应具有文化和含蓄的意蕴,并植根于历史土壤,与周围环境共存互融。着意轻描淡写,避免过分矫饰是设计中把握的一个准则。以简朴、有力度、多层次的虚实对比空间形式提高建筑本身的表现力,着意于建筑基调的铺垫,采用具有极大包容度和带有水墨韵味的基调,协调历史环境与艺术空间之间的平衡。

屋顶处理也是规划设计的一个重点。屋顶是建筑的第5立面,局部采取象征性处理,与传统建筑的屋顶尺度相仿,并采用现代建筑的设计元素,体现时代感,起点晴作用。因此设计中强调视觉点和面的关系,适当部位的斜屋顶设计是功能效用及丰富屋面轮廓线的需要。

外墙为仿清水砖墙饰面,在灰面总量上进行控制,辅以白色格构等手法提亮建筑,形成深邃的光影。并使用了碳青色铝窗框,灰色檐顶处理,形成黑、白、灰对比,使灰色韵味得到充分体现,增加可视面层次的灵动感,突出建筑本身特色。

高中生涯规划课程设计 第11篇

关键词:高中生;生涯规划;课程设计

一、开设高中生涯规划课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飞速发展,高考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时代已经过去。2010年高考的报名和录取人数分别是956万和657万,全国将近70%的考生可以进入大学学习。而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更是超过了80%。但与此同时,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满意度却并不高。2007年中华女子大学主持的一项全国性的课题“女性高等教育问题调查”显示,有42.1%的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如果可以重新选择专业,有65.5%的学生表示将另选专业。2010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新浪网进行的调查发现,仅29.5%的人表示满意自己当年的高考专业志愿,41.0%的人表示一般,还有29.5%的人表示不满意。高考填写志愿可以被看作是学生未来职业生涯规划的起点。据调查,现在学生和家长更多的只是根据一本高考报名手册来进行简单的分析,只是考虑到自己的分数和这个学校的专业能否匹配,没有考虑到自己报考的专业和未来的职业发展是否匹配。如果在中学教学中设计有效的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学生在中学阶段就对自己的生涯发展有初步的认识,并能够科学的根据自身情况和社会需求规划自己的人生发展道路,则可以降低此类人才浪费的情况,无疑对个人和国家都有相当的益处。

与此同时,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中生出国留学的情况也越来越多。以我所在的学校为例,我校不仅有专门的IB文凭项目班,每年自费出国留学的高中毕业生也占相当的比例。可以说学生的发展道路越来越多元,但学生的自我规划能力却没有同步提高。为了躲避高考压力、随大流出国的学生不在少数,随之而来的出国后适应问题也日渐显现。“海龟”、“海带”等新名词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一问题。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开设生涯规划课无疑是可行且必须的。

二、理论基础

1、埃里克森的人类发展模式认为人在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危机,如同生病时发高烧一般,成功解决的话症状就会解除。危机的出现有特定的时间,高中生属于发展期中的认同与认同混淆阶段。对自我的认识,建立统合的自我概念是此时期高中生的重要任务。如何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帮助学生建立对自我概念的完整认同,使学生在人生道路上有力量继续前行,是普通文化课力所不能及的,而在生涯规划课中,则可以引领学生深入、全面的认识自我,度过这一阶段的危机。

2、格林豪斯研究人生不同年龄阶段职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并将职业生涯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是职业准备阶段,典型年龄段为 0-18 岁,主要任务是发展职业想象力,对职业进行评估和选择,接受必要的职业教育,一个人在此阶段所作的职业选择,是最初的选择而不是最后的选择,主要目的是建立起个人职业的最初方向。教育部办公厅2007年关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已经明确要求在大学阶段开展生涯规划课程。但是广大青年人在18岁之前的生涯规划准备阶段目前接受的教育还几乎是空白,可见在中学阶段开设生涯规划课很有必要。

3、舒伯在他的生涯发展与角色扮演理论中,提出了生涯发展观,并以“生涯彩虹图”表示。每个人一生中扮演许多角色,就像彩虹的许多色带,主要角色包括儿、学生、休闲者、公民、工作者、配偶、家管人员、父母及退休者等九项,主要舞台在家庭、社区、学校及工作四个场所。高中阶段的角色包含学生与为人子女等,在学习上则更能接触外在世界,了解工作世界,並逐渐为工作者的角色作准备。高中生在角色上处于由学生向工作者过度的准备阶段,然而我们的传统教育在高中阶段过分强调了“学生”这一角色,教育工作以学科知识的灌输为主,造成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要么迷茫、困惑,白白浪费了人生中最宝贵的时光;要么仍然继续高中的苦读模式,直到找工作的时候才发现自身在生涯规划方面的缺陷与不足。

三、设计思路

1、课程目标

根据格林豪斯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高中生处于职业生涯的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认识、探索职业生涯。高中生涯规划课应服务于这一任务,培养学生生涯规划的意识,并锻炼学生规划生涯的基本能力,具体而言有如下几点:

1)、认知方面:了解个人发展与生涯规划的关系及其重要性;认识自我、了解社会与职业、掌握获取职业信息的方法;制定出短期的个人发展目标,规划行动方案。

2)、情感方面:培养积极、主动的生涯态度与信念;培养生涯规划的自主责任意识。

3)、能力方面:统合生涯发展资源;整合信息完成生涯评估;运用生涯决策方法确立生涯目标;落实生涯行动;

生涯规划课中应着重以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学生规划自己人生的能力,不仅对其生涯规划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能迁移到其文化课学习上来。更关键的是,当学生掌握了这些技能,能够真正的规划自己人生,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时,其自我认同感会大大的提高,甚至其生活信念也会改善,是对德育工作的良好补充。

2、课程内容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试、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从这一定义可以看出,生涯规划课的内容主要应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了解自我:从各层面深入了解自我,包括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以及自身潜能等方面。

2)、探索世界:对于世界的认识,尤其是职业世界。包括大学、专业、职业的信息收集和深入了解等

3)、整合信息:通过相关决策技能,將对自我的了解與与世界的认识结合,做出初步的生涯规划,并掌握实现该规划的相关能力。

具体安排如下:

主题单元内容

自我探索一、生涯意识及成长过程1、回顾成长过程及其中的重要事件

2、了解成长过程与生涯规划的关系

3、认识生涯规划的概念和阶段理论

二、个人特质及优势1、认识自身需求、兴趣、价值观等个人倾向性及其与生涯规划的关系

2、认识自身性格、气质、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及其与生涯规划的关系

3、发现自身优势与潜能

三、生活角色与重要他人1、了解各种生活角色内涵及其互动关系

2、认识原生家庭及重要他人对生涯规划的影响

3、完成自我分析报告

职业探索四、认识大学与专业1、了解大学、专业的相关信息

2、了解大学生的生活及学习状况

3、对特定学校及专业深度体验

五、认识社会与职业1、了解当代社会对职业、个人的需求

2、参与生涯发现之旅活动,初步认识职业的相关信息

3、进行生涯人物访谈,对特定职业深入了解

生涯决策六、决策风格及生涯规划1、探索、认识个人决策风格

2、运用决策技巧,统合信息,制定生涯规划书

3、模拟升学、职业选择等过程,完善生涯规划书

七、执行生涯规划能力1、提升人际沟通能力

2、提升情绪管理、时间管理能力

3、掌握面试技巧

3、课程模式

高中生涯规划课既有知识的传授,也有技能的培养,还有态度、观念的转变,是集理论课、实务课和经验课为一体的综合课程。态度、观念的转变和技能的获得比知识的掌握重要,态度、观念的改变是课程教学的核心,是一门经验课程。因此,在教师过程中,应以体验式教学方法为主,以讲授式教学法为辅。

体验式生涯规划教学是指在生涯规划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生涯问题或活动的情境,提供合宜的生涯探索项目与讨论式的对话机会,让学生参与到生涯探索活动之中,学生在经历生涯探索活动之后,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体验反思自己所面临的生涯问题,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点拨和辅导,最终使得学生能尝试为自己的生涯发展作规划。

本课程的三个主题分别设计了对应的问题和任务,在第一主题自我探索中,要求学生在完成该主题学习后,综合自己的各个方面,完成一份有深度的自我分析;在第二主题职业探索中,设计了生涯发现之旅和生涯人物访谈活动。生涯发现之旅以班级为单位,由班级同学自己组织,到某一位同学家长的单位去参观、访问。在活动过程中初步了解职业的基本内涵。生涯人物访谈是在之前课程和生涯发现之旅的基础上,选择一位正在从事自己最感兴趣职业的职场人,从各个角度深度访谈,对该职业产生全面了解。在生涯决策主题中,要求学生完成 “我的生涯规划书”,综合之前的各项信息,理性规划自己的目标和发展路径,写出一份有实际指导意义的生涯规划书。通过日常的教学以及上述的活动,使得此项课程覆盖课内课外,学生家长班集体,使得课程变得立体和生动,真正融入学生的高中学习生活。

4、课程评价

高中生涯规划课的综合性决定了在评价方式上,必须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真正使课程评价服务于课程价值增值的目的,促进教学改进、学习增效、课程完善。

1)、过程性评价。在课程进行过程中及时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反馈情况,将同学们的核心困惑和需求糅合进课堂教学侧重点中,并及时记录课堂气氛。

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 第12篇

1.1课程定位

《园林规划设计》是高等职业教育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 本课程主要培养具有较扎实的基本功、务实的工作态度和广泛适应能力的应用型园林规划设计人才, 培养学生掌握园林规划与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 学会常见园林绿地设计方法, 着重提高功能分析和设计能力、方案理解与展示沟通等职业能力, 并能根据给定的图样或要求, 在限定的时间内手工作图, 承担中小规模的小庭院、道路绿地、广场绿地、滨水绿地、居住小区绿地、公园绿地等景观规划和设计项目的方案设计与文本制作[1,2]。

1.1.1本课程针对就业岗位与能力目标要求制定教学任务。针对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 (设计员、绘图员、助理景观设计师岗位) , 分析各类设计单位和园林工程公司对学生在设计方面的要求, 制定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通过此课程的实践和教学, 培养学生认识、分析、研究园林规划和设计的基本能力, 初步了解园林规划和设计的特点和思维方式, 掌握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以及园林规划设计中的经济技术问题, 掌握各类园林设计项目的分析和设计技巧, 具备设计中小型园林绿地的基本技能, 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调查分析能力、综合设计能力、综合表达能力, 培养独立进行各类景观设计方案图纸的分析理解能力, 识图能力, 为园林施工技术类课程做铺垫, 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1.1.2本课程既是专业核心课程, 也是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前导课程为《美术基础》、《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园林设计初步》、《园林树木与花卉学》等专业基础课, 后续开设的课程有《计算机园林设计》《毕业设计》、《顶岗实习》专业课和实践课等。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是本专业一、二年级教学的核心主干课程, 既是对前期各个课程的综合应用与演练, 也是系统学习园林规划设计方法、技术要求与设计技巧的教学过程, 是园林规划设计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教学环节[3~5]。

1.2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1.2.1课程设计依据。 (1) 以就业为导向, 突出针对性; (2) 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 突出技能性; (3) 突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1.2.2课程设计原则。针对“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岗位的职业标准和岗位需求, 实施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为目标, 体现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 依据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究相结合, 技能训练与思维培养相结合原则, 按照“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 选择典型园林工程项目来设计课程标准, 配置各项教学资源, 实现课程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相对接, 职业能力培养与岗位能力需求相对接。

1.2.3课程教学设计体现。园林规划设计课是园林工程技术专业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 为了更好地把握这门课的教学环节, 适应社会需求, 实现该专业能力的目标, 我们主要从理论知识够用, 加强“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入手, 进一步对此课程进行了教改和实践, 着重培养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1) 具备创新能力; (2) 具备较强的中小型园林设计的方案规划设计能力、园林艺术鉴赏的能力和方案表现能力; (3) 具备运用语言 (包括外语) 表达思想和写作的能力; (4) 具备沟通与协调能力、独立工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 (5) 团队合作能力。

2教学内容

2.1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课程内容的选取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 根据“岗位适用、市场需求、技能为主”的原则进行取舍, 根据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2.1.1岗位适用。通过调查研究发现, 目前毕业生从事设计工作的类型份额不同, 从事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占45%, 从事单位附属绿地设计的占20%, 从事街道小游园、广场绿地设计的占15%, 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的占9%, 其它占13%。课程的设计围绕园林景观行业的职业岗位和岗位需求, 结合各岗位职业能力的需求开展课程的设置。

2.1.2市场需求。课程教学采用“项目教学”将实际工程项目导入教学当中, 把技能关键点与岗位相结合, 采用任务驱动和现场教学、互动教学的方式, 实现课程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相对接, 职业能力培养与岗位能力需求相对接。

2.1.3技能为主。根据工程项目职业岗位能力进行课程内容的设计, 分析技术关键点, 加强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综合训练, 进行园林规划方案设计、方案交流与修改、方案文本制作、成果展示与汇报、园林景观工程施工图绘制训练等。

2.2教学内容的重新组织与安排

2.2.1课程体系结构。课程体系结构主要由3个层次组成:园林规划设计基础层次、园林规划的设计方法模块和园林规划的综合设计应用模块 (见图1) 。

2.2.2教学内容安排。根据学习规律, 本课程分第二、三学期完成, 第二学期84学时 (其中理论教学48学时, 实践教学36学时) , 第三学期84学时 (其中理论教学16学时, 时间教学68学时) , 每学期对应的知识与能力有所侧重。园林规划设计 (一) 侧重基础理论、设计方法、设计分析的学习与实践。园林规划设计 (二) 侧重中小型园林规划项目的设计应用实践。

2.2.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居住小区道路系统规划设计的原则和设计方法, 根据主题确定各功能区域的景观布置。难点:景观的立意构思, 确定设计主题。解决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讲解, 以及学生亲自动手实践, 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居住小区道路系统规划设计的原则和设计方法;合理布置各功能区域的景观。

3独创的考核方式

园林规划设计是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本课程教学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园林规划设计基本理论知识和训练学生具备详细规划设计与绘图技能, 使学生在接受命题后, 从最初方案到成稿, 有正确的思维步骤、合理的立意构思、科学合理的细部, 直到最后准确而形象地绘制。本课程平时作业较为重要, 兼专业周成绩与最后成果演示汇报考查, 从公正、合理、全面的角度评定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成绩, 特制定本考评办法。

3.1成绩项目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成绩设置理论课成绩及专项方案设计成果汇报成绩2个项目, 理论课成绩经过平时作业成绩和考试评定, 专项方案设计成果汇报通过方案大作业进行评定。

3.2理论考试评分办法

3.2.1平时作业成绩 (70%) 。包括学习态度、出勤情况、课堂发言情况、参与讨论情况、课堂作业完成情况等几部分, 按各次作业的最终平均分评定。若平均成绩低于60分者不参加期末考试。

3.2.2期末考试成绩 (30%) 。期末考试范围是教学大纲规定的本学期全部理论教学内容中的掌握及理解部分, 以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为重点, 有理论阐述题、填空选择题和有关作图题等题型, 总体难度以中等偏难为控制水平, 时间以2个学时为准。

4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 在注重培养学生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的基础上, 积极开展教学改革, 注重因材施教和素质教育, 通过加强校内外教学基地建设, 结合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特点, 逐步形成“项目驱动教学法”与企业紧密结合, 与实际项目紧密结合[6]。教学中采用“项目带动、六步教学法、教学做一体化等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模式以真实项目为载体, 共6个步骤实施教学, 提高了教学效率, 效果显著。典型的工作项目由教师提出要求, 组织学生进行实施, 必要时用成功案例进行示范, 让学生在任务实施中掌握相关的职业能力, 提升其职业综合素养, 学生成绩的评定由学生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和工作成果综合评定。同时, 积极探索、总结并推行符合学生学习规律而学生又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即:我学———我忘———我看———我有印象———我做———我记住, 通过学生参与实际项目, 提高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操作性强的专业核心课程, 通过完成相关项目来掌握核心技能, 把课堂、企业、现场结合起来组织教学[7,10]。

5总结

园林规划设计作为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的一项核心技能, 其课程内容基于生产实践、教学过程“工学结合”, 创造性地应用了学校和企业建立的“校中厂、厂中校”长期合作的新型模式, 是课堂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融合和提升阶段, 对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园林设计方向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同时为后续的施工和实践课程夯实基础。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需要切实与市场需求和行业、企业需要密切联系, 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和改进。永无止境的创新精神决定了人才培养的美好方向, 只有不断地进取, 才能培养符合新时代社会需要的高端技术型人才[11,12]。

参考文献

[1]孙红绪, 王群益, 白远国.园林技术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及学习情境设计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3) :34-36.

[2]宋丹, 刘婷.高等职业教育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教育标准及培养方案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1, (9) :91-93.

[3]肖姣娣.高职课程教学改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探讨——以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 2007, 1 (12) :44-47.

[4]樊萍.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的优化探讨[J].职教与经济研究, 2014, 1 (12) :44-47.

[5]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6]王韧.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 2014, 18:151-152.

[7]郭舜.基于工作过程行动导向的课程开发与设计——以高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为例[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2 (14) :37-41.

[8]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35.

[9]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2-5.

[10]常会宁.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6:43-46.

[11]胡秀萍.《高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与创新[J].职教论坛, 2011, 8:43-47.

上一篇:企业职工培训教学下一篇:监控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