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中的合同管理

2024-05-28

现代企业中的合同管理(精选12篇)

现代企业中的合同管理 第1篇

(一) 对合同管理缺乏认识。

有些企业对合同管理的重要性缺乏认识, 导致合同管理存在了一定的风险。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 企业管理者在签订合同前, 往往对论证不充分的项目就草率的签订了合同, 这是大多数企业都会出现的问题。企业为了开拓新的市场、追求工作量、提高经济效益, 没有对合同内容进行充分的论证和调查, 导致企业在履行合同时才发现问题, 引起企业之间的合同纠纷。有的企业只注重合同签订之前的考察论证, 而在合同签订之后, 往往就放松了对合同履行过程中的控制, 认为签订了合同就万事大吉, 出现问题后就按照合同的规定进行处理。但事实是有很多问题在合同拟定时就没有考虑到的, 因此在履行过程中也容易产生合同纠纷。

(二) 合同负责人的法律意识淡薄。

一些企业合同负责人的法律意识淡薄, 对《合同法》中的内容并不了解, 因此在日常管理中疏于对合同的管理, 更没有设定专业的合同管理部门对合同的履行状况进行监督和检查。主要表现在:首先, 合同负责人不了解合同与《合同法》的关系, 缺乏合同的订立与履行意识, 在订立合同时比较随意, 容易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很多企业没有认识到《合同法》才是合同订立与履行的依据, 任何违反《合同法》订立的合同都是无效合同。其次, 没有对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防范, 缺乏对企业行为产生的法律后果的估计。

(三) 合同管理制度不完善。

合同管理制度是企业进行合同管理的依据, 合同管理制度不完善使企业在进行合同管理时无章可循、无法可依, 势必会影响合同管理的效果。合同管理的效率低下, 管理工作混乱, 增加了合同风险产生的机率。由于很多企业没有设置专业的合同管理部门, 责、权、利分工不明确, 一旦出现管理问题, 各部门都相互推卸责任, 找不到真正的负责人。有些企业设置了专门的合同管理部门, 也制定了合同管理相关制度, 但在具体落实方面又存在问题, 使合同管理制度形同虚设, 起不了多大的作用。

(四) 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企业没有专门的合同管理部门, 或者合同管理部门不独立, 多数是与其他部门联合办公, 使得合同管理部门缺乏专业的合同管理人员。再加上, 大多数合同管理人员都是兼职管理, 在其他部门工作任务繁重时就被调到了其他部门, 没有在自己的岗位上深入研究。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 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越来越多, 合同量也随之增大, 没有专业的合同管理人员使合同管理的效率低下, 也不能及时发现合同中存在的问题, 给企业的合同管理带来了风险。

二、现代企业合同管理中的风险控制策略

(一) 合同签订前做好审查工作。

合同的签订要谨慎, 在合同签订前应该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 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在招投标阶段, 要实行公开招标并做好投标单位的资格审查工作。同时, 招投标要严格按照程序进行, 审查合同对方当事人是否具有签约资格。通过银行了解对方的资信状况, 也可以要求对方出示相关证件, 并保证证件的合法性, 避免在签约时上当受骗。在签订合同之前, 还应该对合同内容进行仔细的分析, 避免合同内容中的陷阱, 要检查合同条款的完整性, 依据《合同法》确定合同内容是否合法。可以从合同订立的过程和合同的内容上来确定合法性, 如果合同订立的程序上有问题, 应该补办相关手续;如果合同的内容有问题, 应该参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修正。

(二) 建立科学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

企业应该建立科学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 使合同管理有法可依、有理有据, 合同管理制度的建立要依据合同订立、履行的工作流程, 使管理制度更加规范合理。合同管理制度应该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 落实责任制, 在出现问题时按照管理制度追究责任, 避免相互推卸责任的现象出现;应该明确合同的签订审查制度, 重视对合同签订之前的审核;确定合同结算过程中的审查制度, 明确合同纠纷的处理情况;严格合同专用章的管理等。

(三) 完善合同管理机构设置。

合同管理机构是管理合同的专门机构, 也是做好合同管理工作的基础, 企业应该设置法律顾问, 负责企业的法律事务。特别是合同的管理, 法律顾问应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 带领合同管理部门开展工作。设置专门的法律顾问办公室, 处理企业除合同管理之外的一切法律事务工作。对于法律顾问人员的设置, 一定要严格聘用制度, 并且对在岗人员进行定期的考核, 约束法律事务人员的行为, 激励他们在工作岗位上恪尽职守、认真负责, 使法律事务岗位满足合同管理的需求。

(四) 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合同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合同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因此, 企业应该重视合同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采取措施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企业应该对合同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 不但要学习管理知识, 还要学习法律知识, 深入了解《合同法》, 并学会运用《合同法》维护本公司的权益, 可以组织业务交流, 送本公司的合同管理人员去别的企业学习, 或者聘请专业的合同管理人才来企业进行相关知识的讲授。同时, 管理人员自身也要提高认识, 在平时的工作中加强学习, 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三、结语

合同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虽然目前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使合同管理存在风险, 但如果加以重视, 采取积极的控制措施, 这些风险还是能够避免的。这就需要企业各部门的共同配合和共同努力, 以达到提高合同管理水平, 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目的。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合同对于现代企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合同是现代企业自身权益的保障, 加强合同管理有利于企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提高市场竞争力, 是企业发展的需求。但是目前很多企业对合同的管理不当, 使合同管理面临风险, 本文总结了现代企业合同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控制合同管理风险的策略, 希望能对现代企业的合同管理提供帮助。

关键词:现代企业,合同管理,风险控制

参考文献

[1].苏号朋, 孙玉荣, 曲宗洪, 王晓慧.合同法学[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8

[2].张力文.浅析企业合同管理中的风险控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第2篇

企业文化的功能:

1.辐射作用

企业的外观形象和品牌形象对外界产生直接的影响,可以唤起外部对企业的认同,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当前,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对外辐射的手段 很多,而且企业也越来越重视广告、传播、公共关系等企业宣传方法,来把自己推荐给公众。在这种推荐过程中,企业文化和外界进行接触,发挥其独特的辐射作用,以给外界留下深刻的印象。

2.激励作用

企业文化从物质层中的“企业为员工创造的工作环境”,到观念层中的“企业精神和宗旨”,再到精神层中的“ 预期、价值观”等,都对企业内的员工有着一定的激 励作用。优良的工作环境和良好心理预期会使企业员工从内心产生一种情绪高昂、奋发进取的效应。企业文化的作用正是通过激励来满足人的精神需要,使员工产生

归属感、自尊感和成就感,从而调动员工的精神力量。由于它迎合了人的需要,适应了人的本质,因此企业文化的激励作用比其他任何形式都更有效。

3.指导作用

企业文化中包括企业的奋斗目标,企业的行为规范和企业的共有价值观,这些都对员工的行为有着强烈的指导作用。如企业宗旨指导着员工努力方向企业规范指导着员工的行为,企业的共有价值观指导着员工的态度。

4.约束作用

企业文化的约束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具体的规章制度和制度的执行情况对员工产生行为层面的约束,二是企业价值观对员工产生道德层面的约束。其中,价值观的约束作用更为明显、更为有效。行为层面的约束需要有人监督,而道德层面的约束则由员工自身来执行。所以,优良的企业文化中的共有价值观的培育必须十分强调。

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两者的出发点都是人,目的是通过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实现人力资本的升值。完善企业的人力资源流动体系,进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企业文化引领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向。不同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是不同的,美国学者研究指出,不同的企业形态会产生不同的企业文化类型,只有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的特征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制定出适合该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企业的发展离开不开人才,人才的培养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坚持文化选人

2、坚持文化用人

3、坚持文化育人

4、坚持文化留人。

要将企业的企业文化在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充分体现,可以帮助企业形成更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使员工最大化地发挥出他们的潜能,形成企业在竞争过程中的人力资源优势。

企业文化的力量源泉来自创新

市场是在不断变化的,企业一成不变的结果只能是被市场所淘汰。21世纪竞争胜利的企业只能是那些学习型的组织,最终的竞争优势取决于一个企业的学习能力以及将其迅速转化为行动的能力。必须不断地扬弃过去,超越自我,展望未来,提升原有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文化。坚持创新,改造自己,追求卓越才是先进企业文化的内涵。通过不断创新,激活企业文化创新是企业文化的精髓,是企业不断进步的推动力。一个企业创新的实质,首先是“思想创新”,有了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才能引申出各方面的创新工作,才能在日新月异的企业发展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通过带动其它各方面不断的创新

和改革,以创新的思想、崭新的面貌,屹立于强者之林。

未来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发展的动力。被誉为20世纪最成功的企业家韦尔奇指出:如果你想让列车再快10公里,只需要加大油门;而若想使车速增加一倍,你就必须要更换铁轨了。资产重组只可以提高一时的公司生产力,只有文化上的改变,才能维持高生产力的持续发展

现代企业中的合同管理 第3篇

关键词:合同管理;供电企业;劳动用工;应用分析

随着我国企业机制的不断改革,许多企业存在的问题日益明显,例如:企业的相关产权不够明确、运行机制不够完善、人员冗长、市场竞争力低下等。在供电企业不断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形成了多元劳动用工模式,这种模式的使用导致供电企业复杂的劳动用工管理现状。因此,在新背景下,应该积极进行供电企业的劳动用工管理,才能促进我国供电企业的发展。

一、供电企业在劳动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相应人劳动关系制度不合理

供电企业在此过程中作为用人单位,应该明确劳动关系建立的准确定义以及有效劳动合同法的概念。[1]第一,书面劳动合同要放在第一位,实际劳动放在其后,两者之间的劳动关系自提供实际劳动日期开始生效;第二,实际劳动在前,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签订早与实际用工,另外,劳动关系的建立不会受到劳动合同签订过程的影响;最后,劳动人员在实际的劳动同时签署书面劳动合同时,劳动合同签订的时间,劳动=关系建立的日期以及提供给劳动者日期,这三个阶段是相同的。

2.容易造成严重的劳动争议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由于企业解雇员工或者员工辞职,自动离职等,都会造成一定的摩擦、纠纷发生,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来自于劳动关系的主体,即雇主和雇员,劳动关系纠纷的产生,主要体现在劳动者和雇主将受益分布不够合理;一般来说,用人单位都是以企业盈利为最终目的,在实际工作中一旦企业员工的一些行为影响或损害了企业的利益,将面临解雇的命运,但是,企业职工代表的是自己利益,如果本身有益不能够保证,不能服众,就会出现抵制企业组织给予惩罚或者的选择一些更有利于自身利益的实现的企业。

3.只是单方面的注重合同的签订忽略了合同的管理

在合同的签订过程中,相关人员应该积极对另一方履行合同的信誉和能力有一个明确的了解;但是,这些只能够反映出相关人员过去的信誉,并不能代表现履行合同的信誉以及能力。[2]所以,在真正的合同管理工作中,不能由于当事人的过去对于合同的履行度较高就忽略从签署合同、交付验收的各个环节的管理。另外,在合同量较大的供电企业中,不仅是具有和其他企业合同,还有和用户签订的合同,面对如此庞大合同数量,相关工作人员很难对进行合同动态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解决供电企业在劳动合同管理中的有效策略

1.建立健全相关的监督机制

在供电企业工作过程中,各供电企业的每个员工,都必须《劳动法》的学习,积极的对《劳动法》进行正面宣传。只有让双方理解明确劳动关系,并且还要严格执行,才能促进员工踏踏实实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劳动争议的出现。另外,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合同进行监督,在监督过程中需要多个部门配合才能完成。[3]监督机构主要由劳动人员、法律顾问、工会以及人事行政部门构成,可以决定总结并提出合同履行情况,及时对《劳动法》执行中所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2.加强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在实际管理中,相关的供电企业应该进行统一的管理,实现人力资源密集管理型,尤其是加强领导的管理工作,管理工作以及技术人员的管理工作;执行相关政策,加强对下属单位指导。另外,还要积极建立工人管理中心,它的主要功能:一个是派遣工人身份的概念;二是建立从技术工人团队增加了一线员工职位空缺的工作机制。科学合理设置相关职位排列和补偿,加强技术工人的技能鉴定以及相关思想教育培训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严格控制和惩罚违反积机制现象,能够有效的消除企业在管理中存在风险以及相关的法律风险。

3.完善员工薪酬分配机制

[4]在供电企业工资分配过程中,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建立完善的员工工资分配制度,对固定工资绩效工资形成一定的整体比例,同时,拓宽职位级别范围,尽可能的覆盖所有岗位以及所有的工作人员。另外,还要突出相关岗位的价值,根据相关岗位来确定工资,如果员工的岗位变化,则相关的薪酬也要不断变化。积极的执行岗位级别,确保员工的最低工资水平和工资变化降到最低。尊重老员工的获得利益,同时还应该对“新员工”设置一个合理的工资水平间隔的过渡方式以及时间。积极的设置相应的团队绩效工资斜率机制,能够有效的鼓励年轻人才、尤其是技术骨干的心扎根于一条线。相关部门还应该积极建立绩效导向的薪酬标准,形成良好的管理机制。同时,相关部门应该保证机会的公平性,保证每个员工都具有公平竞争、选择岗位的机会。

4.加强劳动人员的保护机制

在实际的工作中,做好劳动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的保护工作中要全面落实工会劳动保护“三个条例”,加强团监督检查队伍的建设,积极解决工会专用兼职太多问题,建立一个“安全网”有效的维护工人的安全和健康。加强工会劳动保护团队训练,要坚持是求事实的原则。同时,相关部门还要积极进行创新,对于集团的基层工会劳动保护检查工作人员要有适应性、针对性、可操作性进行培训。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工作人员的理论、政策以及相关的专业技术能力。

综上所述,合同管理在供电企业劳动用工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的规范供电企业劳动用工,积极的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促进我国供电企业的蓬勃发展。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相关部门人员坚持员工为主体、以劳动合同为核心的原则,不断完善相关的岗位,加强工作人员的职责履行力,才能有效推动供电企业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卫玉虎.浅析合同管理在电力企业劳动用工管理中之我见[J].现代企业文化,2014,(23):80.

[2]王力,曾庆磊,高世超,王阁.电力集体企业劳动用工管理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27):60.

[3]潘泰萍.电力集体企业劳动用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題与对策建议[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2(10).

现代企业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研究 第4篇

(一)合同能源管理产生的背景

着人类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能源消耗日益增加,各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重点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节约和充分利用能源。在能源需求量同供给量之间的矛盾不断增大的过程中,能源成本费用逐渐提升,这就给企业的经营发展带来很大的阻碍,要求企业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在能源方面的消耗,研究出能源高效利用的对策。在此背景下,合同能源管理的引入势在必行。通过新型的能源利用途径—合同能源管理方式,企业能够将能源的效用和价值发挥到最大限度,以此来节约成本,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推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全球环境基金在合同能源的推广应用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内也逐渐实现了对环境问题的有效控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这些研究的一个重要结论是中国拥有相对先进的技术,具备了实施节能项目的条件,这些项目预期对环境及经济效益的改善均有极大的帮助。然而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实际落实状况不佳,我国也致力于解决阻碍节能项目推进问题的处理工作中。经讨论认为原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节能管理体系,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需要引进和推广一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节能新机制—合同能源管理。于是,世行/GEF中国节能促进项目于1998年12月开始实施。

(二)合同能源管理在中国的发展

我国作为一个能源大国,但人均占有量和不合理利用问题严峻,如何最大限度的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是我国的一项首要任务。合同能源管理备受我国的关注,政府部门也纷纷制订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的应用范围和规模。二十一世纪初期,国家就正式将合同能源管理列入重要议程,之后出台了新的能源法、节能减排工作指导方案,规范了能源的利用状况,为合同能源管理的有效推行提供了制度保障;《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正式于2010年实施,由此我国逐渐加大了在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方面的投资,对该项目有关的营业税、增值税及所得税予以减免,大大减轻了企业的经济负担,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一系列政策文件出台,都为我国合同能源管理的运用奠定了基础。作为一种高效节能减排市场机制,合同能源管理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必将在“十三五”期间也发挥很大的节能作用。

二、合同能源管理定义及商务模式

(一)合同能源管理定义

就合同能源管理的定义进行分析,可以将其解释为:能源利用企业、节能服务公司二者之间通过一种契约合作的途径,设置节能目的来开展相关节能项目。其中节能服务公司必须要向能源利用企业提供有效的节能管理服务,实现契约中规定的节能目的,同时后者也需要向前者支付一定的费用,该管理模式本质上属于一种节能服务机制。

(二)合同能源管理的商务模式

1、节能效益分享型

该类型的合同能源管理商务模式主要指的是节能服务公司应承担融资的职责,其同使用能源的公司要根据契约中的比例对最终的节能效益进行共享。

2、节能量保证型

节能量保证型,节能服务公司保证客户在能源使用方面的消耗(包括资金、消耗量等形式)要达到一定的节约程度,在节约程度需要通过百分比体现出来。在这种类型的合同能源管理商务模式中,能源使用公司、节能服务公司可以结合实际状况选取融资方。

3、能源费用托管型

合同能源管理的第三种商务模式就是能源费用托管型,能源使用公司的能源系统的运维都需要节能服务公司来实施,并承包能源费用。如合同实施后,如果实际能源使用状况达到契约规定,公司要向节能服务公司支付能源节约余额,若超出规定,则由节能服务公司承担费用支出。

三、合同能源管理的项目风险分析

(一)项目、风险、风险管理的概念

项目:组织资源的整合,以创造前所未有的某项事务,而该项事务将在组织策略的设计上提供性能能力,项目有明显的生命周期,它开始于一个想法,通过设计、工程、制造或构建,并通过项目所有的人使用而产生。广义而言,“项目”指一个特殊而有一定限度的任务,由一群相互关连性的工作所共同组合起来的任务,而该任务是以获得特殊结果或圆满达成某种成就为目标。

风险:指某一危险事件发生的机率,它是已经存在的危险情况,虽然可通过防范措施来降低其发生率,但未必能完全消除可能带来的损失。然而,大多数的风险是可以预测的,例如台风和地震等天然灾祸,积极而有效的防范至少可减轻其损害。

风险的管理:主要通过对风险的分析,包括发现潜在的危险、风险评估、了解显现的意义、以及沟通危机信息的方法。如果一种实体或行动会导致伤害,那么就存在着危机;万一危险已经发生,其严重性如何,就需要事先估量;在各种防范措施下,这种危险可接受的程度如何,值得关切的程度怎样等等。另外,危险信息的传播与沟通,常常有助于增进认知和达成共识。

(二)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中的项目风险

1、客户风险

一些客户的信用度较低,不能按照规定的期限来履行合同义务或付款,国内的信用监管体制不完善。

来自客户的运营风险,部分客户如果存在运营不合理的问题,经营效益较差,无法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和范围,这就导致节能改造设备负荷较低,节能效果会大打折扣。如客户有其他重大问题停业或关闭,会使节能服务公司遭受损失。

客户卷入法律纠纷而发生的风险,致使节能服务公司遭受损失。

合同风险,合同订得不完善,对一些细节规定得不够详尽有纠纷风险。

2、项目自身风险

金融和财务风险,能否如期获得银行贷款、利率变化、财务风险、考虑不周使测算项目节能效益有误。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应选择节能技术成熟、具先进性的技术。

设备原材料采购风险,所安装的设备能否正常运行,不出问题。

工程施工风险也是项目自身风险之一,主要指的是分包商未能在规定期限内高效完成任务,或存在质量问题、或拖延期限。

节能量风险,节能服务公司也存在未详细计算项目节能量的问题,导致实际节能量比预期低,节能服务公司无法收回成本。

能源价格风险,利益分成也会因为能源成本的变动而出现改变。

投资回报风险,确定分成比例、回报期、政策变化、客户支付能力等。3

3、降低风险的方法

首先要对客户进行详尽了解客观评价,包括客户信用情况、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等。一般来说,公司注册资本较大、经营时间长的公司,说明其实力较强;客户的股东是很有实力的大公司,客户风险会小。同时,还要了解客户的主营业务,企业重视其主营业务,风险会小;了解客户的财务情况,获利能力分析,银行负债及偿债能力等。客户重大事项,如有无法律官司纠纷等。

我们要多渠道收集客户信息,选择有信用、资金链良好的客户,尽可能签一份完善的合同,用成熟的技术降低设备和技术风险、降低财务风险。

四、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实例分析

北辰时代大厦中央空调系统节能改造项目,是我所在的单位于2013年实施完工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在2014年获评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EMCA)评选的“优秀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并于2015年5月通过了节能中心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奖励资助金的考核评定。

北辰时代大厦中央空调系统节能改造项目,实施单位为北京格林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项目业主为北京世邦魏理仕物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本项目采用节能效益分享型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项目总投资为112 万元,项目资金全部由节能服务公司支付。合同期限为七年六个月,自2012 年11 月开始,至2019 年9 月止;项目的建设期为自2012年11月5日至2013年1月6日止;节能效益分享期的起始日为2013年5月1 日,效益分享期为35 个月(自2013 年5 月1 日始,至2019 年9 月30日期间的7个制冷期)。

效益分享的比例和方式:

效益分享期物业管理公司分享比例%节能服务公司分享比例%

2013-5至2013-9 10% 90%

2014-5至2014-9 20% 80%

2015-5至2015-9 30% 70%

2016-5至2016-9 40% 60%

2017-5至2017-9 50% 50%

2018-5至2018-9 60% 40%

2019-5至2019-9 70% 30%

合计40% 60%

本项目的技术原理是增加CC能效控制中央站及冷源能效控制设备,加载节能控制程序,通过新增传感器采集实时运行数据反馈至能效控制设备,能效控制设备根据内置专利程序对相应负载设备实施启停控制及连续调节控制,使冷源系统跟踪整体负荷变化进行实时、动态调节,确保制冷系统效率最高、能量损耗最低。

本项目改造设备为:开利离心制冷主机4 台、低区一级冷冻水泵3台、冷却水塔3台、冷却塔3组。

项目的年节能量计算:节能收益= 节电量 × 电价

电价的确定:电价= 核算年度5-10月北辰时代大厦支付供电部门电费合计

核算年度5-10月北辰时代大厦用电量合计

节电量确定:节电量=节能改造后用电量×节能率

1-节能率

本项目“改后用电量”每年通过抄表记录,三方共同确认。节能量的折标准煤系数:1 万kWh = 3.3 吨标煤,经计算该项目年节能量约为51万千瓦时,折合标准煤为170万吨标煤。年节能收益,商业用电为1-1.3元/kWh,一年节能效益为50万元左右。

项目(设备)所有权归属/转移,本合同到期并且物业管理公司付清本合同下全部款项之前,本项目下的所有安装的设备、设施和仪器等财产的所有权属于节能服务公司。本合同顺利履行完毕之后,该项财产的所有权将无偿转让给北辰时代大厦,节能服务公司应保证该项目财产的正常运行。

我司承接此项目前,对客户进行了充分了解分析、包括技术与工程部现场考察、市场销售部与客户沟通。在引入该套风险管理计划的初期,部分同事对于该标准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不足之处,对此,我司积极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加强沟通和咨询,为各个部门之间和上下级之间建立了良好的沟通管道,使意见和问题能源源不断的反馈到最高层,在新的风险萌芽之际,就把其纳入风险登记表,从而真正做到了防范未然。

五、结束语

目前,国家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表明我国将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推行和应用合同能源管理,支持和促进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和壮大。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合同能源管理的过程中,也存在多方面的风险因素,这就要求节能服务公司要积极寻求方法尽量降低风险。通过2015年数据统计可以看出,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节能行业现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十三五”期间,有效的市场化的节能机制—合同能源管理必然会发生重要作用。

摘要:随着人类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能源消耗日益增加,国家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不断将发展重点转移到能源的充分利用方面。能源短缺已经成为一项国际性的问题,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化社会中,企业的发展空间有限,为了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企业逐渐意识到探索新的节能解决方案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在企业中引进合同能源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970年逐渐兴起的合同能源管理在当前社会中得到了普遍应用,指的是一种基于市场且依靠节能项目投资机制而形成的。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中,使用者大大降低了运营费用消耗,能够使将来获得的节能收益用于设施的进一步改造和升级。本研究主要结合北辰时代大厦中央空调系统节能改造项目的开展状况,从节能改造内容、项目商务运行模式、节能效益及项目风险管理等方面探究了合同管理的实现运用效果。研究结论对于节能企业与相关企业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论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第5篇

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在经济活动中共同具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其核心是“以人为本”,激发人的潜在力量。现代企业管理的关键因素就是“人”,就是如何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既是知识经济大趋势在企业管理中的集中体现,又是企业自身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文化具有灵魂支柱作用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共同价值观和精神信念,无疑是企业的灵魂,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保证和支撑作用。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先进的文化观念作指导,没有进步的文化氛围为条件,就如一个人没有理想追求 和精神支柱一样,是不可想象的。也就是说,“只有魂附体,才能有人气”。有文化的企业未必都能成功,但没有文化的企业注定不会成功。纵观国内外成功的著名企业,无不具有优秀而独到的企业文化,其令人称道的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无不得益于其独到的企业文化,其令人瞩目的名牌、信誉和业绩无不是其优秀企业文化的结晶。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作用日益显著,可以说,谁拥有文化优势,谁就拥有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一个想获得成功的企业比任何时候都更呼唤文化的支持,必须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的必要性和不可估量的巨大

作用,在市场竞争中依靠文化力来提高竞争力。

二、企业文化具有凝聚感召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以人为中心,建立一种团结、拼搏、积极、进取,做一流员工、创一流产品、建一流企业的企业精神。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企业文化能以种种微妙的方式来联络和沟通员工的思想感情,融合职工的理想信念、作风、情操,培养和激发员工的群体意识,尤其是在特定的文化氛围中,全体员工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和感受,对本职工作产生强烈的光荣感、自豪感和使命感,以及对本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自觉地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行为与整个企业紧密联系起来,从而使企业产生一种强大的感召力、向心力和凝聚力,发挥巨大的整体效应,激发员工的主观能性,使员工与企业心连心、共命运。

三、企业文化具有激励约束作用

优秀的企业文化强调尊重每一个人,相信每一个人,从而营造出团结和谐、求实创新、拼搏奉献、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良好的氛围能够调动和激励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员工的潜在智慧激发出来,把方方面面的活力激发出来。企业文化还主要通过企业家、模范人物、优秀员工表现出来,这些先进模范人物的行为为广大员工树立了榜样和表率,激励着广大员工学习先进赶超先进,从而使企业形成积极进取、努力向上、充满活力的良好局面。企业文化同时具有一种无形的约束力,无时无刻不在支配着员工和企业的行为,并潜移默化地形成一种群体道德

规范和行为准则,渗透于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使企业的制度不断得到完善,使员工的行为不断规范。企业文化对那些背离企业文化、企业共同价值观的行为会产生抵制、约束作用,规范着企业员工行为始终处于符合企业文化要求的轨道上,使企业员工以企业为中心,紧密团结在一起,更好地推动企业发展。

四、企业文化具有意志导向作用

企业是由人组成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念,个人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的融合程度,决定着企业整体合力的大小。优秀的企业文化,能使员工改变原来只从个人角度着想的价值观念,树立以企业为中心的价值观,充分激发其爱岗敬业精神,自觉地将自己的行为与企业要求相协调,自觉地把个人利益和局部目标同企业的整体利益和远大目标相联结,自觉地把自己的力量和智慧汇集到企业的发展壮大上,从而使企业产生一种统一意志力,推动企业发展。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精神,它是企业员工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并经过企业家有意识的概括、总结、提炼而确立的思想成果和精神力量,它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独特、鲜明的经营理念和管理风格,反映着企业的信念和追求,是企业优良传统的结晶,是维系企业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企业群体意识的集中体现,对企业员工有着很强的号召和导向作用。中铁隧道集团的企业精神是“至精、至诚,更优、更新”。这八个字是中铁隧道集团员工二十多年来用智慧和汗水共同铸就的。它的含义是:不遗余力地做到,不停地超越自我。只

要不断以这种精神教育、引导员工,就会使企业精神成为全体员工的基本价值观,企业就会充满旺盛的“人气”,就会具有永不枯竭的发展源泉。

五、企业文化具有维系纽带作用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哺育和维系。维系企业发展有两个纽带:个是资产的纽带,可谓“硬件”;另一个是思想道德的纽带,可谓“软件”。这两个纽带都离不开优秀的企业文化来维系。企业要盘活资产,建立科学的治理结构、产权制度、管理制度,首先要依靠文化教育的力量,用文化激活人,把员工的个人意志和行为统一到企业的意志 和行为上来,这样资产才能活,制度才能得以有效实施。我们经常讲体制改革必须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就是指要建立新体制、有效地运行新体制,必须让人们在思想上认可才行。我们有的单位不能持续发展的原因很多,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文化建设滞后,严重影响了企业发展。所以说企业文化决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企业发展极为重要的纽带。

六、企业文化具有形象塑造作用

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综合体现及外部反映,是社会公众对企业总的印象和评价。一个好的企业形象能够通过留给外界美好印象,获得社会的信任,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企业形象是企业的宝贵财富和资源,企业文化建设是塑造和获得这种财富和资源的基本有效途径。我们平常工作中能够反

映企业形象的载体很多,如企业标识、工地文明、文字宣传、图片资料、员工仪表、员工举止、员工的敬业水平、接待水平等等,这些外在的表现都融于并体现着企业文化。以上这些载体的优与劣,并非一日之功,而是企业文化长期熏陶的结果,是企业文化的综合体现。很难想象一个文化落后的企业能够生产出优质的产品,更难想象一个文化落后的企业能够向人们展现出其良好的形象。因此,要创树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必须要有优秀的企业文化作基础和保证。

现代企业中的合同管理 第6篇

【关键词】财务监管;企业;经济合同管理

一、前言

财务监管是企业管理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目标实现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为市场经济主体,企业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承担着重要使命,社会经济的发展迫使企业间合作交流的机会大大增多,这就要求企业在经济合同方面实施有效的管理,在保障合同有效性的前提下促进双方企业效益的最大化获取。在这个过程中,财务监管的地位无法被取代。

二、财务监管在企业经济合同管理中的概况

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加速并促进了企业之间的合作,使企业间的竞争由独自竞争变成联合起来共同效益驱使下的合作竞争。在这样的企业发展过程中,作为企业内部管理核心的财务监管的重要性被逐渐重视。财务部门在企业重大项目合同签订与执行过程中的参与必不可少,而财务部门以财务监管存在与企业经济合同管理之中,即企业的财务监管与经济合同的管理是不可分割、有机结合的,其最终都是为了达成资金利用率的最大化、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发展战略目标实现效果的最优化。因此,在企业的日常运营过程中,应明确财务监管对经济合同管理的根本目标,根据这个目标逐渐实现的同时更应注重落实财务监管在经济合同管理中的重要责任,充分发挥资金的管控对企业活动的监管控制作用,提升企业竞争力与获得效益。

三、在企业经济合同管理中运行财务监管的价值

1.有助于合同管理的实行

在履行合同对项目资金进行交易时,财务部门有责任、有义务对该项目的原件及结算相关资料做系统细致的核算与检验,以保证信息的统一性,更应以科学合理的手段控制预付款比例、质保金与合同标的,必须严格按照合同要求逐一查验,与合同要求不符合便不能予以结算,这是对合同中财务给付环节公正合理的保障,也是对企业其他项目活动工作的保障。财务部门在核算与整理合同相关资料与合同原件的数据时对合同的细致负责程度直接影响着企业经济效益的获得与权力地位的保障,在合同双方的合作中争取到的效益效果通过合同的准确落实与履行来实现,从此过程中也能促进合作双方的共同竞争力的提升,建立良好的合同信用履行能力,促进今后的再次合作发展。

2.对资金支出进行把控

现阶段一些企业错误的认为,企业对资金的把控体现于成本费用上的把控,成本支出的最大化压缩一定能提升企业综合效益,但在实际企业经营工作过程中,影响企业资金的往往是企业超预算支出与投资超标。由此可见,财务监管的重要价值,对资金的支出与周转进行严格系统的监控,协调发展各部门间各项工作项目的有序进行,保障资金流转畅通。财务监管在合同管理中的运用能真正将企业各部门紧密结合起来,以合作的力量有效控制资金预算和投资限度。对资金的支出进行全方位的严格把控,将投资超标与超预算现象降低到最小发生限度。

3.能提升合同管理水平

企业是一个有机整体,单纯依赖资金的管控也无法实现真正的管理协调。除了财务监管对合同的管理作用外,企业应充分发挥宏观监控调整的重要作用,以各个部门间相互协调与配合共同完成企业效益的提升与优化。企业经济合同管理与财务管理均蕴含于整个企业内部结构之中,促进各个部门间的交流合作能使经济合同更加合理、科学、严谨,以对违规现象的防控最大化规避了投资风险,为合同的实行构建了绝佳条件,不仅由此促进合同管理水平的提升,也保障了企业的经营。合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发展,对合同的有效管理是对企业自身资源了解、掌握、合理分配的过程,在促进资金与资源良性周转的同时达到企业效益的有序和长足发展。企业管理作用于此,合同管理作用如是。财务监管在企业境界合同管理中的运用能从资金限制方面促进合作更加严谨科学,对管理水平的提升有重要作用。

四、财务监管在企业经济合同管理中的管控作用

1.在合同签订前进行风险评估

在合同签订前,由于项目本身涉及到的相关部门,需要财务部门与之共同协作对合同的细化条款进行讨论和研究,并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有效预测与评估,将风险最小化,尽可能保证本企业的切身利益,这过程中包括对合作方企业的信用状况、资金状况、履行合同能力等综合素质进行全面分析,对这些状况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为合同的定制与完善提供参考,这不仅是对财务方面的监管,更是对合同的细化描述,力求公平、全面、公正。风险评估的过程是企业各部门间合作管理、共同为企业利益合作努力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企业投资与项目运营风险,切实保障企业在项目中的利益,从项目初期就进行全方位的预防,做好最坏的打算与计划,在项目实行过程中才能从容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2.在合同签订中管控财务活动

除零散的小额采购外,企业的任何经营活动项目均需签订书面合同来保障合同双方的利益,约束合同双方的行为。在合同签订过程中,要严格落实合同的审批与授权过程,坚决杜绝私自签订合同现象的产生,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如下角度进行多方考量:企业经济效益目标与合同标的一致性;合同双方是否具备履行合同的相应能力;合同中涉及到的各项条款和财务数据是否规范严谨;是否科学合理规划了资金的结算时间;资金的结算方式是否存在问题等。财务监管在合同签订过程中由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实行,对合同中合同双方的利益进行综合考量与评估,以本企业利益效益为最终归属点进行合同的综合考量。

3.在合同执行与结算中管控财务活动

对合同的签订与留存备案并不是合同管理工作的终结,恰恰相反,这仅仅是合同管理工作的开始,对合同进程的追踪与关心把控,建立不同经济事项合同相应的受益成本核算体系,对合同的执行与结算进行严格把控。财务部门应根据工作项目的实际情况优化更新核算方式与核算办法,针对经济活动项目的不用建立相应的核算账目,以保障项目核算中的合理性、及时性、准确性。在项目进行的尾声阶段,要做好针对合同的收尾工作,特别是财务人员针对合同的各项规定的查检审阅工作务必做到细致有效,确保合同中各项要求的达成与权益保障,对收支状况进行细致确认,催收未收回的账目,并对合同履行状况进行记录留存,上报企业相关部门审阅检查,对整体项目合同履行状况进行评估测算,对合作方的信用等级做好分类保存,便于日后再次合作的参考。

五、结束语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经济合同是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保障,不仅是企业经营活动的规范,也是企业自身权益的保障,更是企业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财务监管是企业经营活动中贯穿始终的管理手段与过程,也是合同高效履行的保障,将财务监管与合同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以财务监管对合同管理进行约束,能够规避经营风险,真正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戚小新.浅析企业经济合同管理中的财务监管[J].财经界(学术版),2015,16(01):206.

[2]陈光星.电力企业经济合同管理中的财务监管职能[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5(05):85-86.

[3]林艳.浅析企业经济合同管理中的财务监管[J].商,2013,23(06):206.

[4]秦杰.企业经济合同管理中的财务监管职能[J].现代经济信息,2013,07(03):164.

浅析现代企业如何加强经济合同管理 第7篇

关键词:现代企业,经济合同,管理制度

1 企业经济合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企业经济合同管理是指从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违约处理、争议解决等全过程的管理, 其管理的周期长、参与人员多、管理手段多样, 而且这其中始终伴随着一定风险。合同主体的不合法、违约责任的不明确、变更相关资料的不完备等等问题, 最终都会造成企业经济利益受损。

1.1 企业合同管理体系和制度不够健全, 使合同管理在细节操作中无章可循。

有些企业虽然建立了合同管理体系和相应的管理制度, 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往往流于形式, 没有把经济合同管理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机构和人员也不能落实到位, 体系和制度在实际工作中形同虚设。

1.2 企业只注重经济合同局部化管理, 合同一旦签订往往就认为完事大吉, 可以归档入库, 束之高阁了, 而缺乏全过程的管理。

有些企业在签订合同前, 不对合同主体进行全面综合有效地评估, 而草率签订经济合同, 结果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纠纷, 使企业遭受经济损失。有些企业对经济合同的相关证据保存不善, 当发生纠纷时, 往往有效证据不足, 使企业丧失对自身的维权。

1.3 合同风险意识淡漠, 不能有效控制风险, 造成合同管理失败。

有的企业在签订合同前, 不对对方资信进行全面调查, 致使合同签定后上当受骗;有的对合同条款缺乏反复推敲, 挂一漏万, 致使合同履行中给对方留下乘之机;还一些企业, 虽然对合同风险比较重视, 但在实际操作中力不从心, 对合同诈骗和纠纷束手无策。

1.4 企业合同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难以在合同管理中发挥有效作用。

经济合同管理工作, 是一门综合性管理工作, 需要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和经营管理及相关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需要熟练掌握相关法律条款, 而现在很多企业合同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能力, 对经济合同系统管理的相关知识匮乏。

2 合同管理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2.1 企业领导对经济合同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经济合同法律意识淡薄。

只关注企业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 而忽视经济合同管理的重要性, 导致合同管理体系和制度的缺失或不健全。

2.2 内外部双重原因及法制环境不完善, 影响企业经济合同管理工作的开展。

企业只重视合同的签订过程, 却不能严格按照合同条款履行合同, 造成瑕疵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的状态, 这必然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另外, 合同仲裁委员会和法院在处理契约纠纷时, 只重视直接经济损失而忽视间接损失。而且过份强调调解结案, 往往采用折衷方式, 不仅损害了守约方的合法权益, 而且助长了违约人的侥幸心理。这些有法不依, 有法难依的现象, 无疑挫伤了企业合同管理的积极性。

2.3 缺乏相关的法律知识, 对经济合同缺乏足够的认知, 经验不

足, 合同订立不够详细, 外部条件发生变化时, 不按照法律规定期限、程序和形式办理相关变更, 或者办理了合同变更但不留书面材料, 为日后无法索赔经济损失埋下隐患。

2.4 企业经济合同管理缺乏激励机制。

绝大多数企业没有合同管理的相关奖惩措施, 合同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激励, 导致工作热情不高, 更谈不上潜心钻研业务。

3 企业经济合同管理的措施

3.1 建立、健全完善的企业合同管理体系

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 必须有章可循, 企业经济合同的管理也是如此。必须结合自身实际, 制订具体、明确、切实可行的合同管理体系, 这是企业经济合同管理中的一项基础工作, 是搞好企业经济合同管理的保证和前提。企业从经济合同的谈判、评估、审核、签定、履行、归档, 都需要建立相应的制度, 做到层层把关, 严格控制。同时, 随着企业经营模式的转化, 企业合同管理的规章制度也应做适当调整。

3.2 对经济合同进行系统的全程管理, 提高管理的科学性

首先, 签订合同必须使用统一规范的合同文本。应包括:法人或经济组织的名称、住所或经营场所、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姓名。双方当事人订立经济合同的目的和依据。合同标的、数量和质量、价款、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合同的生效和有效期限、签订合同的时间和地点、签订合同人员的签名或盖章。合同的重要条款和事项必须约定清楚, 防止合同陷阱, 不给对方留下可乘之机。

合同签订前, 经办人 (经办单位) 必须审查对方当事人的资格、资信和履约能力, 是否具备法人资格, 是否授权签约, 并进行严格的相关资信情况调查。

其次, 加强合同审查管理。合同审查应审查合同的合法性、真实性、可行性、规范性。合法性是指合同的主体合法、代理合法、内容合法、形式合法。真实性是指签订合同自愿和履约能力真实。可行性是指对方具备商业信用、生产 (供货) 能力及支付能力。规范性是指合同条款完备、手续齐全、用语准确、文本规范。重大合同还必须审查是否有自下而上的审批手续。

第三, 合同存档管理。签订合同后, 要将合同数据信息及时准确录入到合同管理系统。合同承办人员在合同签订生效后, 将合同正本交合同管理人员逐个建立档案, 与合同有关的信件、图表和数据电文等书面材料及重大合同会签审查、审批表、对方资格、资信履行能力调查材料要附在合同卷内归档。归档卷宗应在合同全面履行完毕或解除之后, 保管十年。

3.3 提高合同风险管理意识, 最大限度规避合同风险

企业需要对合同相关人员进行广泛的风险教育, 提高风险意识和相应工作技能。集团公司合同管理采取“分别把关、统一审批、集中管理、各自履行“的原则。即职能部门按职责把关, 承办人把资格、资信调查、签约关, 计划部门把计划审查关, 财务部门把资金渠道关, 审计部门把价格审查关, 质量监督部门把质量审查关, 法律事务部门把法律、政策关;凡重大合同统一报集团公司法律事务部统一审批;各基层单位对本单位合同的签订、履行、归档及合同纠纷处理进行集中管理;签订生效的合同由各基层单位依合同约定落实各自履行。为企业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合同全过程的风险防范系统。

3.4 加强合同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知识培训, 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整体水平。

同时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 激发合同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构建法律知识“学习交流平台”, 对专职合同管理员及合同管理相关人员定期培训、严格考试, 提高法律专业水平, 从全员、基础方面保障合同安全, 减少合同风险, 维护企业权益。同时, 建立相应激励机制, 对忠于职守、坚持原则, 为企业避免或减少经济损失做出显著成绩的合同经办人和合同管理人员给予适当奖励, 激发其踏实工作、刻苦钻研业务的热情。

4 结束语

加强企业经济合同管理可以有效地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 这对于企业经济活动的开展和经济利益的取得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企业合同风险控制管理是一种全过程、多角度的综合性管理, 强化合同诸环节的管理, 必将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有利于是企业健康成长, 提高自身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杨立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9.[1]杨立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9.

[2]郭龙伟.身边的合同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7.[2]郭龙伟.身边的合同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7.

浅论现代企业合同管理制度框架构建 第8篇

现代企业运作离不开法治建设。现代企业作为企业的一种先进的组织形式是建立在企业管理现代化和技术现代化基础之上的。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实现途径之一就是公司制。以法治理念作为构建原则的公司制较好地实现了现代企业的管理现代化。可以说现代企业的运行离不开法治建设, 法治建设促进了现代企业的管理现代化。

合同管理是企业法治化运行的基础。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市场经济要求企业管理的运作必须坚持法治化的方向。企业法治化运行最基础、最核心的工作就是合同管理。合同管理贯穿于企业成立、发展、壮大等各个纵向过程, 合同管理遍布于企业采购、销售、运输、劳动用工、技术管理等各个横向层面。优秀的合同管理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合同管理合法性、预测性、规范性的特点, 为企业提供业务性和法治性完美结合的合同, 为企业提供市场现实性与前瞻性完美结合的合同, 进而将合同管理与企业愿景完美结合, 避免在合同决策、合同执行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最大限度地为企业避免因主观因素造成的失误和风险。反之, 一个企业做得再好、再强, 如果没有一个优秀的企业合同管理模式也不会走得更远, 一个不经意间的合同风险可能会使企业多年的努力与积累瞬间崩塌。

企业合同管理核心的工作就是做好符合现代企业要求的合同管理制度建设。合同管理制度是指企业为实现合同目的, 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 依照合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 对本单位的合同相关人员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纠纷解决以及审查、监督、控制等一系列行为规范和标准的总称。制度建设是一个制定制度、执行制度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制度的在理论上没有终点的动态过程。企业要想做好合同管理工作, 首先应有一个科学的、好的制度, 这是做好制度建设的第一步, 做到“有法可依”。当然制度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 制度不是写在纸上, 发个文件就万事大吉。合同管理制度必须有明确的企业合同管理目标、符合企业实际但又要对企业合同管理适度超前引导, 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动态的过程。如果合同管理制度没有超前性则不利于现代企业的发展, 如果过度超前则在执行中遇到阻力过大, 同样不利于合同管理制度建设。因此, 一个优秀的合同管理制度对合同管理至关重要。

二、构建合同管理制度框架存在的几个误区

1. 对合同管理的系统性认识不到位, 将合同管理的各个环节人为地割裂开来。如将招标管理、供应商管理与合同管理割裂。

2. 对合同管理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认识不到位, 简单地照搬法律条文, 合同制度空洞无物。

3. 重视合同签订管理而忽视对合同履行的管理, 没有使合同的经济效益得到充分体现。

4. 在合同管理制度的制订上没有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 制定了一个过度超前的合同管理制度, 在执行中遇到困难。

三、构建符合现代企业要求的合同管理制度框架

注重合同管理制度框架的顶层设计可以有效提升合同管理制度建设的水平, 促进合同管理的整体有序推进, 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设计符合现代企业要求的合同管理制度框架应当符合合法性、前瞻性、统一性、预防性、可操作性和开放性的原则。

1. 合同管理机构的设置。

企业合同管理机构的设置理论界通常分为合同业务部门、合同审核部门、合同批准机构、发文归档机构等。不少企业在实际中分为合同业务部门、合同管理部门、合同批准机构等。笔者认为后一观点更准确。企业的每一个有对外职能的部门都可能是合同业务部门, 是企业特定标的合同管理的基础部门。合同业务部门是专业性的部门, 不是综合性的部门。合同批准机构的设置可以根据企业的不同规模、企业决策层的授权情况设置不同的审批环节, 并且动态调整。合同管理部门 (合同审核部门) 在合同管理的流程中是最重要、最关键、工作压力最大的一个环节, 企业对该部门的设置是合同管理机构设置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合同管理部门 (合同审核部门) 在合同运行环节中主要职能是对合同业务部门在合同运行中的形式、内容和程序的合法合规性进行审查, 并发挥管理职能, 也就是对合同运行情况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因此, 合同管理部门 (合同审核部门) 是一个综合性的管理部门, 应当能有效协调合同招标、文本起草、合同签订、合同履行、合同争议处理等合同管理的各个环节。实践中不能以“权力岗位分段设岗”等理由限制合同管理部门综合管理职能的发挥。

2. 授权管理。

授权委托是合同签订履行的前提, 加强授权管理可以有效防范企业合同管理中的风险。表见代理制度也对企业的授权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 大型的企业集团应当通过年度经营授权的形式加强对下属分公司对外经营的管理, 将分公司的日常对外经营业务纳入规范管理和正常轨道, 非日常经营业务纳入单项授权管理。其次, 对合同代理人的授权坚持权责相适应的原则, 让实践中真正负责合同运行的人员直接签订合同。实践中存在为控制代理人数量代签合同的情况, 也存在为控制代理人数量部门领导直接签订合同的情况, 这都有很大的弊病。单位及部门领导应当通过审核去控制合同而不应当直接参与到合同签订过程中。最后, 企业应当加强对表见代理、口头合同的控制。表见代理、口头合同与市场经济的诚信、便捷交易相适应, 同时也给企业合同管理带来风险。企业应当通过备忘录、提示书等形式让对方书面确认本企业对授权管理行为的控制, 管控企业授权风险。

3. 流程管理。

建立符合法治理念和企业制度的流程体系。流程管理是法治理念从意识理念转换到行动层面的产物。流程管理具有可控制性、可追溯性的特点, 其实质就是责任与权利相统一的法治理念的具体表现, 同时可以控制领导层决策时“拍脑袋”的人治模式。一整套优秀的、科学的、体现法治理念的合同管理流程是做好合同管理工作的基本前提。合同管理流程是一个综合体系, 而不仅仅是合同审核流程。有的企业在流程管理中将合同管理员排除在合同前置流程、合同履行流程之外, 容易导致合同在审核之前已经在法律上形成的尴尬或者合同管理头重脚轻。合同管理员最了解合同运行流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应当在合同运行流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流程的设计要通过合同流程各阶段之间的相互制约、平衡, 营造对合同运行行为相对的“体外监督”, 减少“体内监督”。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合同流程各阶段之间的相互制约、平衡并不是相互保密。否则只能是失去监督制约的意义。

4. 标准文本管理。

标准化文本是指企业对出现频率较高的合同事前拟定合同条款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内容而多次使用的合同文本。标准合同文本的使用简化了合同的订立过程, 也简化了合同的审核过程, 提高了合同流转的节奏与效率。标准合同文本的推行通常是在企业合同管理发展的中级阶段, 合同条款带有一定的“霸王”特征。首先, 企业在推行标准化合同文本的过程中要统一规划, 使标准文本体系尽可能完整, 尽可能覆盖企业经常性交易, 达到制定标准合同文本的目的。其次, 标准合同文本要考虑到交易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可以考虑对标准合同文本的合同条款制定多个选择项以适应不同的商务需要。最后, 标准合同文本要有一个动态的修订过程, 要向文本进一步细分, 条款相对公平, 制度、流程、文本相对配套的合同管理的高级阶段过渡。

5. 合同履行管理。

签订一个好的合同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合同的履行才是真正重要的环节。签订合同是为了履行合同, 如果只是重视合同签订管理而忽视合同履行管理, 所有的一切工作都可能成为无用功。但是合同履行管理具有的分散性、长期性、实践性及多部门参与的特性决定了合同履行管理难度最大。首先, 企业应当着力加强合同业务人员队伍建设。合同管理是一个综合的体系, 决不是合同管理员一个人的事。企业合同履行管理更要注重培育合同业务人员的交易知识、法律知识、技术知识和对企业忠诚度的建设, 奠定合同履行管理的基础。其次, 制定合同履行切实、可操作的制度。建立严格的合同履行责任人制度、严格的合同履行不符合项即时报告制度、严格的合同履行日程管理制度、合同履行信息收集管理制度等。再之, 企业合同管理人员则应根据企业合同分类管理的原则介入到重点合同的履行管理中去, 为合同履行提供全过程履行支持和监督, 避免只有在合同履行出现异常时才被动介入处理。最后, 企业应当建立并加强合同履行中异常情况处置流程和合同异动、终止时的应对机制。

6. 合同管理信息化。

随着企业规模化经营的发展, 企业总部、部门、分支机构之间空间分离现象日渐增多, 与企业精细化管理要求的矛盾日渐突出。传统的手工管理方法耗时费力。企业合同管理信息化可以实现合同信息的快速提取和科学高效管理, 节约管理成本, 创造经济效益, 使合同管理的作用变得更加直接。企业合同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 合同管理人员要发挥主导作用, 系统性地提出合同管理需求, 科学合理地设置合同管理权限和功能模块。合同管理信息化是为合同管理服务的, 合同管理员不能沦为合同信息化管理的工具。合同管理信息化要在合同履行中充分发挥提示预警的功能, 充分利用合同信息为企业领导层决策提供依据, 提升合同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

四、结论

建立在法治基石上的现代企业一定要注重构建优秀的合同管理制度框架, 优秀的合同管理制度可以有效防范与控制现代企业法律风险, 促进现代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摘要:建立在法治基石上的现代企业一定要注重构建优秀的合同管理制度框架, 优秀的合同管理制度可以有效防范与控制现代企业法律风险, 促进现代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文章探讨现代企业对合同管理的要求, 阐述构建合同管理制度框架存在的几个误区, 就构建符合现代企业要求的合同管理制度框架展开详细论述。

关键词:现代企业,合同管理制度框架,误区,构建

参考文献

[1]全国合同管理师职业考试辅导教材.合同管理操作实务.经济科学出版社

[2]胡科峰.企业合同管理实务指南.法律出版社

[3]陈新文.浅谈企业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及防范.才智, 2009 (1)

[4]张兵.民意表达制度化的思考.江汉论坛, 2008 (9)

浅谈现代合同管理中的风险控制 第9篇

关键词:合同管理,风险控制,措施

现代合同管理的好坏直接对企业今后的发展和生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 多数现代企业已经意识到企业经营的成败与合同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增强合同风险防范意识、合同管理意识、合同履约控制意识、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 才提高合同管理水平, 降低成本, 取得效益。本文将通过对现代合同管理的现状调查分析, 探求如何通过在现代合同管理中, 控制企业经营风险的措施。

一、现代企业合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现代企业在提高自身管理水平上不断进步, 经营业绩不断好转, 在经营理念、组织结构、管理水平等各方面都上了一个台阶, 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也有了明显的放大。但我们仍然能够看见,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目前, 现代合同管理没有受到足够重视, 其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企业市场意识、契约意识与法律意识不强, 合同规范性差, 风险控制乏力, 给企业带来了不良影响及一定的经济损失。

我国现代合同管理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1. 合同管理的法制观念淡薄, 法律意识与制度建设滞后。

当前企业主要表现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缺乏合同法律知识, 在签订和履行合同的实体上及程序上存在合同主体不当、合同文字不严谨、合同条款挂一漏万、只有从合同而没主合同、违反法律法规签订无效合同的问题。其次, 在合同标的履行方式上也存在不少漏洞, 应变更合同的没有变更、、应当发出的书函 (会议纪要) 没有发、、应当追究的却过了诉讼时效、应当行使的权利没有行使、应当重视证据 (资料) 的法律效力的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风险意识不强;部分企业缺乏规范的内控制度, 存在“一言堂”、“大包揽”的现象, 导致合同权利、义务定立上的失误, 对方企业一旦违约或者钻合同条款的空子, 就会使企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一旦发生经济纠纷, 企业往往自食其果。

2. 从业人员对市场与合同、合同与合同管理的关系缺乏认识。

合同管理职责不清, 人员素质水平较低, 管理职责有待强化。目前部分企业责权利匹配不当, 造成合同“真空”或“职位交叉”管理的现象。有的企业合同签订业务的整个过程均由一个部门承揽, 机构配置没按照内部控制的要求, 做到不相容职务的分离与牵制原则, 合同缺乏审计监督。人才的缺失是企业存在的棘手问题, 现行合同管理人员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不高。有的合同管理人员不懂政策、不懂经营, 不懂法律而且合同管理方面的经验又甚少, 因此就无法从源头上做到有效的合同管理。

3. 缺乏严谨有效的合同管理制度, 未能体现规范化、法制化和科学化。

由于企业依法维护合法经营权利的机制尚待完善, 合同管理与风险管理没有有机结合, 遇到对方合同纠纷, 责任追究意识淡薄, 解决途径比较少, 一般习惯采用以协商为主, 以和为贵的方法, 因此, 困难较大, 一般难以奏效。依法维权力度不够, 化解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 司法判决执行困难, 最终导致超过法定期限, 不予受理, 给企业造成难以弥补的经济损失。缺乏严谨、规范、科学制定有效的合同分析、评价、优化、决策管理制度。

二、加强现代合同管理中风险控制的措施

随着现代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化, 由此而产生的各种纠纷已呈增多趋势, 企业经营面临着很多市场和法律风险。受前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合同管理不够规范、企业合同管理中的契约意识与法律意识不强, 以致造成一些难以弥补的经济损失。因此, 企业应通过各种努力加强契约关系中的合同管理, 最大可能地防范、化解企业经营风险, 促进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

1. 建立与完善合同管理制度

严格的合同管理制度是合同管理的有效前提, 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1) 健全合同审查机制, 力求明晰合同的权利义务, 违约责任的条款准确完整, 有效降低合同风险, 确保合同成功率, 维护企业利益。 (2) 健立健全招投标机制, 降低招投标合同项目成本, 促进招投标合同项目的全方位、全过程管理, 充分发挥了招投标合同竞争择优方式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保证项目质量、从源头上预防治理腐败的积极作用, 保证招投标项目合同的可行性、合法性、安全性, 从源头上避免暗箱操作和经济上的违法乱纪。 (3) 合同担保制度的预防作用。在经济担保活动中, 要严格遵守合同法、担保法的规定, 切实用好合同担保制度。在合同中明确担保责任条款, 一旦交易对方违约, 要依法审慎设定, 必要时可要求被担保人提供反担保, 以减小合同担保风险。 (4) 重视公司及各业务部门妥善保管合同资料, 保证合同资料的完整性。合同管理部门应根据合同编号各立合同台账, 分别按业务进展情况和收付款情况一事一记, 做到准确、及时、完整。重视合同证据工作, 充分认识合同公证、鉴证的重要作用, 依照国家法律的规定, 主张权利要有证据支持, 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合同的管理工作应实现机制化、程序化、, 规范化, 强化合同管理的常态化。 (5) 注重合同管理制度与企业内部其他规章制度相配套, 把合同履行与职工责任、业绩、考核、使用、待遇等紧密联系起来, 使职工既有压力又有动力, 充分发挥合同管理的激励和约束作用, 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重视。

2. 强化企业法制建设, 提高合同管理意识

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淡薄是企业实施法律、法规以及企业规章制度的障碍,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增强法律意识, 不断强化各级领导和专业干部的法律意识, 特别是企业主要负责领导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是加强企业法制建设实现依法管理企业的必要前提。推进企业走上依法经营轨道;坚持从合同管理人员和合同管理制度二个方面抓落实, 推动企业合同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轨道;不断加强合同管理人员合同法、担保法、财税法、金融法、公司法等经济、财税、法律知识的培训力度, 并且结合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的需要, 对企业其他相关重点部门人员, 强化依法营销和市场契约意识, 逐步提高合同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严格把关, 确保签约质量和企业的经营效果;坚持公平参与竞争, 保障合同安全, 依法推动合同管理工作, 减少合同风险, 维护企业权益。

3. 健全管理机构职能, 实现责权利统一

职能清晰是落实管理职能的保障, 为防止多头指挥和推诿责任的现象。重视合同管理机构建设, 强化机构职能。对内靠合同管理, 对外靠法律约束, 积极维护企业的各项经济权益, 努力规避合同风险、化解市场风险, 使企业合同履行过程规范在法律的监督和保护之下。在健全合同管理工作机构和强化机构职能的同时, 做到不拘一格, 吸收精通合同法、经济法、法律法规及经营管理的人员充实进来。在合同管理中形成统一领导, 分级负责的合同管理体系。努力为合同管理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定期提供外出培训和进修的机会, 提高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同时, 可以借助外力, 聘用法律专家担任企业法律顾问, 加强对合同签订、履行的法律审查, 通过防范合同漏洞控制企业经营风险。

4. 建立客户管理档案, 加强客户的信用管理

现代企业中的合同管理 第10篇

一、合同管理组织模式

1、模式确定

考虑目前的地铁工程管理的状态, 地铁建设管理单位的当前管理策略更适宜定位于稳健与效率兼顾, 不断提升专业管理水平, 为今后的高效项目管理打好基础, 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项目管理人员做好铺垫。基于以上考虑, 对于当前中国地铁工程合同管理组织模式来说, 矩阵式组织模式是最佳选择。

矩阵式组织模式是指项目的工期与质量管理、合同商务管理、预算成本管理分别由三个不同部门负责, 其中以进行工期与质量管理的工程管理部门为主, 合同商务管理部门与预算成本管理部门提供专业支持与服务。即一个具体项目由一个项目小组来管理, 项目小组分别由来自上述三个不同部门的人员组成, 工程管理部门人员为项目经理, 商务经理与预算管理经理协助项目经理进行管理。

在矩阵式组织模式中, 来自不同部门的项目小组成员不是被全职指派到一个项目。可以同时兼顾管理多个项目。要成功完成本项目的管理, 项目经理必须获取该项目的合同商务经理与预算管理经理足够的支持。要实现项目目标, 必须由来自工程、合同、预算三个部门人员组成的项目小组共同努力。

2、矩阵式项目管理组织模式的优点是:

(1) 通过合同商务管理与预算成本管理部门人员介入, 形成管理权力的分散与制衡, 降低了管理人员腐败的风险; (2) 合同商务管理与预算成本管理部门通过共享管理资源, 降低管理成本; (3) 通过合同、预算两个职能部门内部人员的互动、沟通, 经验共享, 能够积累与不断提升整个建设管理单位的合同商务管理、预算成本管理水平; (4) 对于合同变更和其他纠纷, 能够比较快做出反应, 同时确保同一类合同变更在同类项目不同承包商之间处理的一致性; (5) 对复杂、系统的地铁工程项目, 集中式的合同管理更易于处理相互关联的不同项目之间的接口; (6) 当一个项目完成时, 项目组人员的工作不会因为去向问题受到影响;这种模式对建设管理单位提出的挑战是:如何界定合同管理过程中各部门职责, 确保部门之间界面清晰, 减少部门之间冲突, 使项目管理效率受到最小程度的影响。作为项目管理的重要综合管理手段, 合同管理在该模式的恰当运用中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管理的成功与否。

二、职责分工

清晰界定合同商务管理、预算成本管理部门在合同管理全过程中职责分工是项目合同管理成功的关键。根据地铁工程项目管理生命周期, 结合合同管理的阶段性, 项目的合同管理工作可分为图表二所示的五个阶段。明确上述三个部门定位、清晰界定其参与合同管理全过程中职责分工是项目合同管理成功的关键。

1、在合同管理过程中, 工程管理部是实现项目目标的主要责任部门。

对整个地铁工程进行工期总策划, 制定工程的工期、质量管理等制度。提出并管理项目的技术需求, 对工程的工期、质量直接进行管理, 对合同款的支付及合同变更提出初步审核意见。在合同管理部与预算成本部的协助与支持下, 进行项目成本控制。在合同的实施阶段与收尾阶段, 以工程管理部为主。其他两个部门提供专业支持与服务。

2、合同管理部是整个工程的合同商务归口管理部门。

向工程管理部提供专业的服务与支持, 与预算成本部一起协助工程管理部实现项目目标。负责按照国家相关法律、地方法规以及公司企业管理的需要, 建立合同管理体系, 制定合同管理制度、管理流程、管理办法等, 并对其负责解释;通过阶段评估, 对合同管理体系进行不断完善, 以满足公司及项目管理的需要。在合同目标、范围确定阶段、合同主要原则确定阶段以及合同谈判阶段, 即在选定承包方之前, 以合同管理部为主。工程管理部提出技术与工期需求, 预算成本管理部提供专业支持服务, 两个部门均参与选定承包方的过程。负责组织合同变更的审定, 合同管理经验的积累与总结。

3、

预算成本管理部是工程预算成本的专业管理部门, 向工程管理部提供专业的服务与支持, 与合同管理部一起, 协助工程管理部实现项目目标。负责制订概算、预算以及结算的相关管理制度。负责组织制定地铁工程的总概算以及各子项目概算, 并对概算进行跟踪管理。负责审定合同款的支付以及合同变更金额。负责成本控制经验的积累与总结。

三、合同管理

1、合同目标、范围确定阶段 (识别需求) (从项目立项完毕———完成项目技术需求书)

阶段意图:确定合同目标、适当的合同范围, 以方便在市场上选择恰当承包方和日后对承包方的管理。该阶段是成功进行地铁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基础。

(1) 工程管理部提出拟实施项目的技术需求及工期策划。从工程管理、协调、工期等角度, 提出合同标段策划报告, 提出具体合同的工作范围。 (2) 合同管理部从合同管理角度, 考虑标段划分的经济合理性以及市场响应度, 结合工程管理部提出的初步标段划分策划报告, 组织对合同标段策划和具体合同的工作范围进行审定。确保合同标段的合理划分、合同工作范围的合理确定。 (3) 预算成本管理部从成本管理角度, 对合同标段划分和具体合同的工作范围确定提供意见。并根据整个项目的总概算, 分解确定相应的标段概算。

系统、合理的标段划分保证了项目合同管理工作的良好开端, 为工程现场管理、协调、总工期控制以及成本控制创造了条件。三个部门共同参与, 确保标段划分满足工期、质量、市场响应以及规模经济等多方面的需求。

2、合同主要原则确定阶段 (提出解决方案) (从项目技术需求书———招标文件完成)

阶段意图:确定详细的工作内容, 合同的主要原则 (包括承包方式等) , 备选承包方, 该阶段结束的标志是招标文件的完成。

(1) 工程管理部编写合同文件技术部分, 审查技术部分与合同其他条款的协调性, 参与合同文件范本的制定与修订, 参与合同原则的确定。 (2) 合同管理部组织编写合同文件范本, 并对范本进行管理。组织并审定各类合同主要原则, 编写合同商务条款, 对合同结构的完整性、条款之间的协调性负责。组织进行资格预审, 组织编写并审定资格预审办法、评标办法等。 (3) 预算成本管理部编写并负责合同文件的预算成本相关条款的编写, 审查财务相关条款与其他条款的协调性审查。参与资格预审, 参与合同文件范本的制定与修订, 参与合同原则的确定。

该阶段工作中, 主要是由合同管理部组织进行合同的标的、计量与承包结算方式等主要原则进行确定。在潜在承包方信息库的基础上, 对拟投标人进行资格预审, 并完成招标文件的编写。

3、合同谈判阶段 (提出解决方案) (从招标文件的发售———合同签订)

阶段意图:确定适合的承包方, 并就项目合同条件达成一致。该阶段结束的标志是合同签订。

(1) 工程管理部参与合同谈判, 并负责合同谈判过程中关于技术、工期和其他现场管理方面的谈判与把关。再次审定合同文本中的技术、工期和其他现场管理方面的相应条款。 (2) 合同管理部牵头组织、主持合同谈判, 并负责谈判过程中商务问题的谈判与把关。负责合同范本的管理, 合同文本的最后汇总、审定, 包括协调合同条款之间的关系。 (3) 预算成本管理部参与合同谈判, 并负责合同谈判过程中关于预算、结算、支付等方面的谈判与把关。再次审定合同文本中工程量清单等预算管理相关的条款。

在该阶段, 由合同管理部组织其他两个部门, 根据招标文件对投标人进行评选, 并经过澄清与谈判, 确定承包方, 并签订合同。

4、合同实施阶段 (执行项目) (从合同生效———竣工验收)

阶段意图:按照合同条件进行项目管理, 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

(1) 工程管理部按照合同和相关管理办法, 对项目的质量与进度进行管理, 并根据进度, 对承包方提出的付款申请进行初步审核, 对承包方提出的合同变更提出初步审核意见。 (2) 合同管理部主持合同变更会审会议。参与审核合同款的支付。根据合同支付台帐和合同变更管理台帐, 完成总体项目的合同管理季度报告。 (3) 预算成本管理部按照相关办法和合同, 对计量支付申请中完成工作的价格进行审核, 并进行相关扣款处理。参与变更会审会议。审定合同变更金额。

在该阶段合同管理过程中, 除付款之外, 主要是合同变更的会审。对照合同实施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与合同条款, 由合同管理部组织其他两个部门进行会审, 必要时与承包方、监理进行协商、谈判。合同变更的管理是合同实施过程中, 成本控制的关键。工程管理部重点从承包方所提出的变更申请的工程现场情况与技术方面, 提出会审意见。预算成本管理部对变更金额进行审定, 合同管理部从合同条款角度, 同时考虑同类合同变更情况的处理, 最终提出合同变更处理意见。

5、合同收尾阶段 (结束项目) (从竣工验收完毕———缺陷责任期满)

阶段意图:总结合同管理的经验与教训, 检查合同结束所需的各种档案资料归档情况。

(1) 工程管理部项目经理编写各自的合同管理总结报告, 协助合同部完成全面的合同管理总结报告和合同管理经验库。参与合同管理专业培训。组织相关部门解决在质保期内出现的问题。参与工程结算工作。 (2) 合同管理部编写合同管理总结报告, 建立合同管理经验库, 编写合同管理典型案例。组织合同管理专业培训。参与工程结算工作。参与质保期内问题的解决。 (3) 预算成本管理部各经办人编写各自的合同管理总结报告, 协助合同部完成全面的合同管理总结报告和合同管理经验库。参与合同管理专业培训。参与质保期内问题的解决。牵头组织、主持工程结算工作。由于项目接近收尾, 该阶段的合同管理工作常常被忽视, 从而导致合同管理过程中的宝贵经验与教训没有被很好的总结。矩阵式组织模式下, 提升合同管理专业管理水平的优势得到很好的发挥。认真做好该阶段的总结工作, 合同管理工作才能不断上台阶, 整个建设管理单位的合同管理水平才能得到提高。

四、结束语

信息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第11篇

一、信息是企业管理者认识客体的中介

所谓中介,就是信息赋予事物本身的某种自身的新的质的规定性。这种规定性包括四个方面:作为自身关系;作为自身向其他事物的转化和过渡;作为自身与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作为其他事物在自身中的映射的方面。管理者要想真正地认识客体,必须通过中介的作用。信息正是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它是物质与意识,实践与认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中介。信息的中介功能贯穿于认识活动的始终,认识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以信息为中介的信息运动过程。在认识过程中,物质通过信息这一桥梁,完成了从物质到意识的第一次飞跃;意识通过信息这一媒质,完成了从意识到物质的第二次飞跃。管理者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从客观世界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形成新的认识结构,然后通过实践活动反作用于客观世界的过程。信息作为中介,始终贯穿于人们的认识过程。

二、信息是企业管理者思维的材料

所谓思维,是指发生在人脑中的信息变换,亦即人脑对信息的加工处理过程。思维有三项基本因素,这就是思维主体,思维工具和思维材料。思维主体是指人脑及存在于其中的意识;思维工具就是逻辑(包括形式逻辑,归纳逻辑,数理逻辑和辩证逻辑);思维材料就是自然界,人类社会所提供的大量客观事物的形象。而客观事物的形象是通过信息被人脑所感知的。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但人脑不是直接反映客观对象,而是通过接受与处理客观对象的信息来反映对象的。直接接触客观对象信息的是人的感官,感官把外部事物的信息摄取下来。人脑及其意识处理的是感官神经系统送来的信息。信息不仅是思维的原材料,而且还推动着人脑思维活动的发展,决定着思维的方向和结果。一般说来,思维频率与信息量成正比。没有信息,管理者的思维活动就不可能开展。

三、信息是企业管理者科学决策的依据

所谓决策,是指个人或组织为达成既定目标,从若干个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中挑选出最优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过程。随着社会问题的日趋复杂化。管理者对决策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在决策中必须依赖于靠科学程序与技术方法的科学决策。科学决策是一个动态过程,其程序一般包括发现问题,确定目标,制订方案,评估选优,实施决策,追踪反馈等环节。为保证每一环节的科学性,还必须配备予有效的技术方法,如调查研究,预测技术,环境分析,决策技术,可行性分析,效用理论等。信息活动贯穿于科学决策的全过程,并渗透到决策过程的每一环节。在每一环节上所运用的决策方法也无一不是建立在信息基础之上的。因此及时获取经常活动所必须的,完整的,可靠的信息,是保证决策成功的前提条件。管理者只有迅速准确地获得信息,充分有效地利用信息,才能把握决策时机,提高决策效益。

四、信息是企业管理者有效控制的灵魂

所谓控制,是指施控者主体对受控客体的一种能动作用,这种作用能使受控客体根据施控主体的预定目标而动作,并最终达到这一目标。控制是一种与信息紧密相关的作用,是利用信息不断克服不确定性来实现预定目标的行为。实现控制的手段是信息方法,主要是信息反馈方法。控制的核心是反馈,而反馈过程就是信息借助于反馈回路的运动过程。没有信息,任何客观对象都无法进行控制。信息贯穿于整个控制过程的始终,是一切控制赖以存在和实现的基础。因此,信息是管理者有效控制的灵魂,控制是信息运动的目的,控制与信息是不可分割的。管理者要实现目标控制,就必须充分掌握和运用信息。

五、信息是企业管理系统有秩序的保证

所谓系统,是指由若干个相互作用又相互依赖的元素所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而系统诸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内在组织形式或内部秩序叫做系统的结构,与此相对应,关于系统与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外在活动形式或外部秩序,则称之系统功能。显然,系统的结构是“要素的秩序”,旨在说明系统的存在方式,以及系统诸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性质和状态。这就需要获得描述系统内部关系和作用的所有信息,才能保证系统结构的有序性。信息因此成了系统组织程度的标志。系统的功能是“过程的秩序”,旨在表达系统的外部活动,即系统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的变换关系和相互作用。由此可见,信息对于系统是不可缺少的,整个系统正是通过信息的联系和作用才形成了整体的秩序。无论是系统的内部联系,还是外部作用,都是通过信息交流而得以实现的。信息是一切系统组织的“粘结剂”。企业管理工作如果缺乏信息,其结果必然是混乱无序的状态。

六、信息是企业得以发展的资源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增强了人类生产、处理、传递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致使社会信息数量迅猛增长,大量的信息聚集起来就形成了一种宝贵的社会资源。与其他资源相比,信息资源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种意义在于,信息资源是人们借以对其他资源进行有效管理的工具。也就是说,人类对各种资源的有效获取、有效分配和有效使用无一不是凭借着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来实现的。信息资源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无疑信息也是企业得以发展的重要资源,它在企业的发展中日益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信息资源与物质资源、能量资源一起,共同构成了现代社会资源体系的三大支柱。物质向人类提供材料,能量向人类提供动力,信息向人类提供知识和智慧。这三者正如一个人的体质、体力和智力,只有三者健全发展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健康的人。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物质资源使企业具有形体,能量资源使企业具有活力,信息资源则使企业具有灵魂。只有三者的有机结合,才能使企业真正发挥其管理的功能,朝着先进的方向演化。

现代企业中的合同管理 第12篇

1. 企业合同管理的概念

所谓合同, 理论上是指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协议。对建设行业企业而言, 所有生产经营活动必须以所签订的合同为依据。

所谓合同管理, 就是建设行业企业对本方作为当事人的合同依法进行设立、变更、履行终止, 以及控制等一系列活动的全过程, 这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牵涉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许多方面和部门。这就要求企业在实施合同管理时, 首先必须依法管理, 在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前提下进行, 其次要企业相关部门协作管理, 最后要注重管理效益。

2. 合同的管理过程

建设行业企业的每一项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也就是一次合同动态管理的过程, 一般都要经过以下几个时段, 即合同签订准备时段、签订时段、履行时段和履行后终止时段, 因此, 对合同的管理就是一个动态管理过程, 其中的每个时段既相对独立存在, 其间又密切联系, 环环相扣, 不可分割。

2.1 合同洽谈阶段。

在建设行业市场中, 很多时候存在发包方和承包方地位不平等现象。发包方利用自身有利的竞争地位和在签订合同中的主导位置, 在合同洽谈过程中通过苛刻的条件把风险隐含在合同条款中, 使得条款对发包方和承包方义务和责任显失公平性。企业的经营人员可能为了承揽工程, 在合同协议中对自身权利受到的伤害不敢据理力争, 在合同谈判只重视价格和工期, 对其他条款不敢提出过多意见, 为了抢占市场, 即使明显不平等的合同也愿意签。针对这种情况, 企业一方面要紧抓自己熟悉的大客户和优质客户, 降低合同洽谈过程中的风险。另一方面在开发新客户时, 要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工程项目的真实性、发方包单位的资信, 对发包方资金运作情况、行业信誉、银行信誉等进行充分估计。利用经营人员具备的业务知识, 将专业队伍的技术能力和完工项目的质量情况展示给发包方, 与对方建立初期平等关系, 确立自身的地位, 避免在洽谈中显示大的差距。

2.2 合同起草阶段。

由于发包方在起草合同中, 经常会存在附加在合同以外的约定或协议, 企业的经营人员对其他一些诸如双方其他义务、违约、索赔权等方面要进行严格的分析, 当合同条款不完全、不公正、不具体时, 要据理力争修改或完善它。对发包方“口头承诺”、“君子协定”等一定要有书面上的文字确认资料。

企业处于建设行业市场弱势一方, 遇上发包方对合同提出明显强权条款, 经营人员要在洽谈合同时对发包方讲明利害, 说服发包方修改某些过于苛刻的或本来不合理的条件, 增加保证企业权益的条款, 从而使得合同双方责权利关系比较平衡, 尽量减少单方面的约束性条款。

2.3 合同审查阶段。

企业的合同必须有相关的法律部门审核, 经营人员起草合同后, 合同的审查应该成为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经营人员要改变观念, 加强法律知识方面的学习, 加强合同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合同审查不仅要保证施工队伍创造经济利益, 而且要最大化地创造社会效益。

2.4 合同的执行阶段。

我们不仅在签订合同时要重视, 而且合同签订后, 要防止产生合同签订与合同执行脱节的现象。经营人员要把合同具体执行条款与项目现场施工负责人交底。合同交底做到层层交, 最后使项目施工人员熟悉合同的全部内容, 并对合同条款有一个统一的理解和认识, 以避免不了解或对合同理解不一致带来的工作上的失误。

在施工过程中, 发生合同变更时, 对于变更事项, 现场施工负责人要及时对变更内容、时间进行记录, 并请发包方予以确认。对于发包方应尽义务没有按时履行, 现场施工负责人要及时通知经营负责人, 由经营负责人与发包方及时联系, 解决处理问题。这样可做到既履行合同, 又保证发包人的满意, 为自己创造良好效益和声誉。

2.5 合同汇总分析阶段。

由于建设行业的特殊性质, 合同执行跨越的时间较长, 工程款的回收、工程质量的质保期都决定了合同项目现场施工完毕后还有很长一段时间才能终止。所以合同执行后期的汇总分析也显得相当重要。企业要建立相应的工程合同台账和记录顾客的档案信息, 经营人员还要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及时汇总分析。一方面可以及时掌握企业当年签订和履行的合同情况, 另一方面可以对往年合同按时间年限进行分析, 符合质保金的按时间约定与发包方联系收款。属于发包方的问题可通过电话联系、函件传送、专人前去等方法收款;属于企业自身责任的, 针对责任原因确定解决问题方案;对于合同执行中往年债权诉讼期可以及时掌握, 对于快到诉讼期而发包方又拒不付款的工程项目要及时交付企业法律部门进行起诉, 防止债权时效过期。

合同管理在目前的工程施工中, 定义已不仅仅是狭义的对合同的整理、归档工作, 而是把握单位命脉的关键。合同管理工作人员也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一两“合同管理员”, 而是经营、生产、管理等与之相关人员全员参与到合同管理中, 为合同管理的全过程服务, 以合同形式走入市场, 以合同标准拚闯市场, 以发包方满意作为质量和信用的保障, 从而实现单位经济效益最大化, 实现单位社会效益最大化。

总之, 建设行业企业的合同管理是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环节, 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良好信誉, 因此必须重视、强化合同管理, 尽可能规避经营风险、确保圆满完成预定的经营目标, 进而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推动企业的健康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建设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管理办法[S], 1999.

[2]建设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建设工程勘察合同 (示范文本) [S].建设工程设计合同 (示范文本) , 1999.

[3]裴丹.论勘察设计企业的合同管理[J], 建筑设计管理, 2009, (10) .

上一篇:文印管理下一篇:新闻采编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