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效管理机制论文

2024-09-10

长效管理机制论文(精选12篇)

长效管理机制论文 第1篇

建立质量管理长效机制是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不断总结、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不断创新,逐步形成符合企业生产经营特点,持续获得市场竞争优势,取得良好经营绩效的一套质量管理机制,它是以深化GB/T 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为基础,逐步推进《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为统领,实现企业持续发展的质量管理体系新模式,也就是说能够保证企业质量管理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并发挥预期功能的制度体系。

质量管理长效机制的内涵应包括:

•质量管理新观念、新理念:树立先进的理念,创新的思想,科学的发展观。高层管理者的作用特别重要,要充分认识到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质量管理中长期战略:确立发展思路,制定发展战略,明确前进方向,为实现企业的经营战略(十一五、十二五发展规划)和跨越式发展创造条件。

•质量方针:坚持质量第一,以质取胜的宗旨,引领企业追求卓越。

•质量目标:先进的质量目标服务于中长期质量战略目标,走“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的发展道路。

•质量责任制:以签订质量责任状为纽带,建立质量追究制度,落实质量问责机制。

•顾客满意度:为企业改进施工作业、工程、产品、服务质量,制定有效的经营战略,进一步完善用户满意度评价体系,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强经营绩效提供指导作用。

•品牌战略:打造管理品牌、技术品牌、质量品牌、队伍品牌,做大规模,做强实力,做优效益,形成特色技术引领,重要装备支持,产品配套跟进,长期战略合作的市场经济局面,实现由“数量经济”向“品牌经济”的跨越。

•质量文化: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人关注质量,人人参与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监督质量,人人享受质量,营造奋发向上的浓厚的质量文化氛围。

•质量管理保证体系: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质量管理创新:将“零缺陷”、“6δ”、“5 S”等先进质量方法与体系运行有效结合,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追求卓越质量经营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群众性QC小组活动:针对生产经营管理中的“质量通病”,充分发挥QC小组活动的作用,作为寻求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

•企业标准化体系:标准工作要紧紧围绕“适应市场、服务企业、加强管理、国际接轨”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全面覆盖”的标准化体系建设,重点采用国际标准(采标)和国内先进标准,加强以技术标准体系为主,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配套的企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夯实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

•质量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是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基础保障,必须完善建立,实施监督。

•质量信息统计:要保证质量信息收集渠道的畅通,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可溯源性,必须加强计量体系建设,为分析提供可靠性,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有利于持续改进,全面提升企业质量管理素质和水平。

•质量监督机制:质量监督部门和质量检验、计量检定机构必须具有独立性、权威性和一票否决权,监督执法人员必须具有预见质量问题、纠正质量缺陷、解决质量问题的能力。强化施工作业、工程、产品、服务质量监督和采购物资监管力度。

•质量管理评价激励机制:为激励先进,不断制定完善以质量目标为中心,质量管理体系为主线的质量技术监督综合考核办法,对企业质量管理先进及获得省部级、国家级质量奖,国家、省部级名优产品及实施卓越绩效先进企业等荣誉称号的给予表彰和奖励。

树立新形势下可持续改进的质量科学发展观是建立长效机制的关键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国际国内市场的进一步融合,市场竞争的焦点是质量。在市场开发中,企业要靠技术占领高端市场,科技创新和管理提升是市场开发工作的最主要手段,再加上工程技术施工质量、服务质量、产品质量、经营质量直至工作质量的竞争能力,决定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这就要求我们面对新的形势,制定发展战略,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思路,落实发展举措,建立新的长效机制,才能取得新成就,实现新突破。因此在质量管理工作上,要牢固树立五个观念:一是树立“以人为本,满足用户根本要求”的质量观念,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做好质量工作的主动性,实现质量管理理念从“符合标准”向“让用户完全满意”的转变,以客户为中心,建立比较完善的市场营销体系,依托优势特色技术,为客户提供最优质高效的工程技术服务;二是树立“零缺陷”的质量观念,推行“零缺陷”质量管理,指导员工以正确的工作态度和方式,做符合要求的事,开展“我的岗位我负责,我在岗位您放心”活动,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实现质量战略追求,从“零差错、零缺陷”向用户“零抱怨、零烦恼”转变;三是树立“大质量观念”,质量源于管理,源于责任心,源于设计,源于防范,源于控制,切实做好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实现质量管理经营从“合格产品”向“优质优价”的转变;四是树立打造产业优势,提高核心竞争力的观念;五是树立可持续改进的科学发展观,宣贯“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从“体系符合”向“追求卓越”转变,开创“技术、产品、服务”三位一体相互拉动的新局面。

深化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是建立长效机制的基础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质量管理的内涵已由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施工质量、服务质量拓展到安全质量、环境质量、工作质量、投资质量、人才质量、培训质量、科技质量和经营质量等,因此通过质量观念的进一步更新,以“大质量”的观念统帅体系的运行。在深化体系运行上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制定完善和落实质量责任制,企业和所属单位的行政正职是质量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增强做好质量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质量方针、目标有效地贯穿于企业的经营决策中,是贯彻质量方针,实现质量目标的重要保证。企业管理者要围绕目标,层层分解、落实质量责任,企业管理机关应明确三级质量责任主体:第一级是最高管理者(行政正职和党委书记)责任,第二级是管理者代表和分管系统领导责任,第三级是机关业务分管职能部门责任;下属生产经营单位应明确五级质量责任主体:领导层、管理层、基层(科级或队级)干部、班组长、岗位工人(特别是关键岗位工人),将质量责任层层传递,把质量责任落实到每一个领导岗位,每一个工作岗位,每一个管理系统,每一个工作环节,形成“人人都是质量责任人”的大质量管理格局。并将质量负责人、管理人员、岗位人员、质量工程师、质量监督人员以“质量责任状”,机关管理部门、所属单位、基层单位以“质量管理责任书”的形式明确其责任及考核办法。

二是建立具有先进性、富有挑战性的质量目标考核体系。先进性是与国内同行业或国际同行业相比而言,但必须符合本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是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同时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战术部署和具体行动。富有挑战性是指较长期的(五年或十年)发展战略,如制定“十一五”“十二五”质量发展规划,创国家级、省部级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省级质量管理奖,中国石油行业首家国家级质量管理奖等,有步骤地组织实施,并都是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企业年度质量目标制定后,从最高管理者到岗位工人,各层次各岗位都根据新形势新要求制定工作质量目标,形成系统完整、层层分解、层层传递、关系明确、换算清楚、责任到人、可量化考核的质量目标考核体系。

三是以关键工序质量控制为突破口,突出抓实过程控制,实现体系运行过程增值,充分发挥过程控制作用。工序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施工作业质量,关系到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经营绩效,因此从设计开始,直至产品、工程的交付的全过程都要进一步优化工艺,确认关键工序,找准找全质量控制点,并将关键工序纳入QMS体系文件,进行文件化工序管理,充分考虑现有人员、装备、技术能力、物流、生产环境等因素,组织必要的工艺方案设计评审,将各项任务的目标值和时间表具体细化到各接口部门、基层单位、生产岗位,将识别后的工艺流程作为第三层控制文件,将各道工序的操作规程作为作业指导书,来加强过程管理,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标准规定、用户需求进行工作,上道工序不合格绝不转入下道工序,确保质量形成过程能够按照体系文件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在受控状态下长期有效运行。

四是加强质量事故分析,努力降低质量成本,减少质量损失。降损增效是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有效运行的一个重要考核指标,因此各企业管理者代表每月至少每季度组织对发生的各类质量事故和质量存在问题进行汇总、分类和分析,合理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弄清各类事故和各类问题的发生和出现频次及质量损失成本,将频率较高的确定为质量“通病”,对质量“通病”可通过QC小组活动实施预防和改进措施,对质量损失较大的事故采取“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责任追究,避免类似事故的重复发生。

五是持续改进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加强体系内审、管理评审和第三方审核。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和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机构的设置、职能的划分、产品的种类及科技进步、营销策略等都不同程度发生着变化,特别是与实际不符的体系文件,会不同程度地制约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因此在抓好体系文件修行工作的同时,认真做好体系内审、管理评审和第三方审核工作,体现用数据说话的原则,注重反映产品、工程和服务业绩的数据分析,重点对质量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审,同时加大审核监督力度,审核的结果要与考核经济责任挂钩,与评比质量管理先进挂钩,落实奖励兑现,确保体系认证工作的严肃性和有效性。

六是进一步完善企业标准体系建设,深化企业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使之成为推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规范运行的重要载体和保证。各企业都要按照国家《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试点确认工作细则》《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GB/T 13016)和《企业标准体系编制指南》(GB/T 13017)的规定,认真编制以技术标准为主,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为重要内容的《企业标准体系表》,做好企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提高企业的标准覆盖率,并在标准宣贯和提高执行力上下功夫,争创“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

推行和实施《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是建立长效机制的动力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为企业提供了追求卓越绩效的经营管理模式,强调质量对组织绩效的增值和贡献,强调了战略、绩效和社会责任。准则的实施可以帮助企业提高其整体绩效和综合竞争能力,为企业的所有者、顾客、员工、供方、合作伙伴和社会创造价值,聚焦于经营结果,有助于企业将准则作为自我评价和测量的依据,作为企业审视自我,明确优势和发现改进机会追求卓越的有效方法。因此准则是全面治理的管理实施细则,是对以往全面质量管理实践的标准化、条理化和必然延伸,它为企业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提供了一种更加有效的,系统化的质量管理手段和标准化的实施方案,提供了一套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它是经过内外众多企业实践证明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典范模式,凝聚了现代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是世界级成功企业的经验精粹和智慧结晶。宝钢、海尔、联想、扬子石化等优秀企业的实践充分说明,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已成为我国企业质量管理创新的有效尝试,是我国企业管理创新成功经验的最新总结,是我国质量管理工作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重要标志。有条件的企业应在GB/T 19001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基础上认真组织宣贯、实施。如2007年辽河油田成立了卓越绩效模式推进工作委员会及办公室,加强了宣传、培训和推进工作,完成了启动、导入培训和自我评价阶段的各项预期任务。一是拓展重点实施范围,构建规模优势推进格局,分批推进,不断总结,持续改进;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全员合力推进局面,企业各单位和机关各部门加强信息沟通、系统服务和咨询督导,着力强化战略、市场、资源、过程管理、企业文化、绩效等专业组的推进职能,完善工作机制,抓实工作措施,确保推进工作协调、顺畅、稳妥、有序进行;三是突出抓好自我评价,准确把握经营管理现状,各生产经营重点单位和机关各部门都要对照《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对本单位本系统的经营管理现状认真梳理、系统总结和准确诊断,准确识别出企业的发展优势,又切实地找准影响企业发展的“短板”和“瓶颈”问题,进而明确改进方向,高质量的形成《自我评价报告》;四是着力实施专项改进,系统提升经营管理质量。生产经营单位和机关各部门都组织专门力量,针对“短板”和“瓶颈”问题,从重大管理问题和一般性问题两个层面进行系统研究,根据关键成功因素分析、逻辑性分析、重要程度和紧迫性分析结果,确定改进的优先次序和接口关系,形成各单位、各专业系统协调互动的管理提升路线图,制定实施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五是充分做好评审工作,确保实现阶段创奖目标。企业和各单位都制定一个较长期创奖计划,落实创建省部、国家级“用户满意服务企业”、“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名优产品”、“优质工程”、“质量管理奖”等,并按计划积极推进。完善推进激励机制,启动企业质量管理奖,有力调动各单位推进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实施卓越绩效模式推进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但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实施卓越绩效模式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不是一时之举,更不是为创质量管理奖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建立质量管理长效机制,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实力,创造可持续发展经营绩效的需要,因此需要积极宣贯,全员参与,认清形势,统一认识,需要领导参与,坚定信心,稳步推进。

提升质量文化是建立长效机制的保障

质量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经过长期积淀和不断总结提炼,企业领导、员工认同并自觉遵守的“质量是政治、质量是生命、质量是效益”的价值观,树立“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绩效”的经营观,实施精品工程、打造企业品牌的形象观,依靠科技进步,精益求精、追求零缺陷“以质取胜”的执行观,“一切为了甲方、为了甲方一切、为了一切甲方”的服务观,“今天的质量明天的市场”的市场观,“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生存观等,是塑造企业形象,实现企业质量管理目标的不竭动力,是建立质量管理长效机制的重要保障。企业质量文化是以质量方针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包括了质量观念、质量理念的建立更新;质量座右铭、质量警句、员工的质量行为准则、质量价值观、质量市场观;实施以用户满意工程为中心的经营发展战略,品牌战略、实施卓越绩效模式的推进战略;质量管理创新机制、顾客投诉抱怨处理机制;质量责任追究机制;人才培训机制;质量管理考核、评价、激励机制;体系运行示范队培训机制,以及结合企业特点不断探索和有效地开展一系列有特色的质量活动等。在质量文化建设中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持续改进的原则,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与企业文化相融合的原则。在企业要形成“人人创造高质量、人人享受高质量”的良好质量氛围。

建立质量管理工作考核、激励约束机制是建立长效机制的保证

为了准确评价企业所属各单位的质量管理经营工作,激励各级领导和岗位个人做好质量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业必须建立考核、评价、激励表彰机制:半年或年终考核是以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为主线,完成质量目标为核心,领导履行质量职责为主体内容的全面质量管理考核,制定“分类定标、动态监督、系统考核”办法,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通过考核结果对单位和领导做出正确的评价,并设立总经理或企业年度奖励基金,对完成质量目标的优秀单位,体系运行示范队,卓越领导及优秀质量管理人员,提出有效质量改进方案的员工进行表彰和奖励。并对获得国家、省部级、集团公司“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质量管理奖企业”、“用户满意企业”等荣誉称号和“名牌产品”“优秀优质工程”、优秀QC成果等给以重奖。

企业还应针对“质量责任落实不到位”、“有标不依、执标不严”、“生产经营和体系运行两层皮”等问题及发生的质量事故按情节轻重进行严肃查处,并建立完善质量管理约束机制:一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有关规章制度建立完善《质量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和《质量事故一票否决制度》《质量事故举报奖励制度》等质量管理制度。二是根据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和工作需要制定完善《质量问责制》《服务承诺制》《顾客投诉处理制》《违章行为处罚制》等约束机制。

综上所述,建立和实施企业质量管理长效机制是一项复杂、长期的系统工程,是“质量兴企”战略、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具体行动,需企业在实践中不断地充实、丰富、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马林,罗国英.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知识[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2]洪生伟.质量管理[M].4版.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1.

物业管理长效机制 第2篇

子陵社区长期以来致力于“平安社区”的创建,而物业管理作为社区维稳的核心工作,是构建“平安社区”的要件之一。子陵社区从制度建设、队伍建设、管理体系三方面入手构建物业管理长效机制。

物业管理制度完善化

社区在物业管理的日常工作中发现,一部分物业管理人员作为“社区安全责任人”的责任部到位,同时也暴露了现行物业存在管理制度缺陷。对此,子陵社区居委和物业管理公司共同研究完善物业管理制度:一是注重物管模式创新,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在开展业务素质测评、现场检查的基础上,加大现场检查的力度,同时加快信息手段的运用,实现电子物管的应用,整体提高物管人员的能力水平;二是注重对外物管力度。借整治行动之势,在全小区内对开展诚信守法的宣传,打击和震慑小区内的违法违规行为,为构建物业管理长效机制奠定基础;三是注重建立应急机制,妥善处理应急突发事件。在建立应急处理机制上狠下功夫,尤其针对前段时间发生的类似案件以及投诉举报反映的突发敏感类事件,能快速反应、妥善处理,维护社区平安健康发展。物业管理队伍规范化

据居民反应,门卫管理过程中略显被动化,一方面没有按制度行事,对于小区内的摩托车、电瓶车等停放不规范之处没有及时的提醒居民注意,另一方面没有树立良好的形象,在工作时间“开小差”现象频现。首先管“内”不管“外”:作为小区的守门人,要坚持“维内”原则,对于外来人员引起的噪声污染要及时制止和清除;其次要律己兼律人:端正自身工作之风,同时不断提醒社区居民注意言行,为营造文明社区共同努力;另外多关注多倾心:针对小区内流动人口特别是非小区内住户的人员出入,提高警惕在无力处理的情况下要及时联系警务人员,确保自身安全和社区安定。物业管理体系团队化

社区的安定和健康发展是户主和管理者的双重责任,因此物业管理更需要双方的相互配合。物管工作的顺利开展是建立在住户信赖的基础之上,同样住户的安全和小区环境的建设需要物管工作的不断推进。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以物业管理牵头,居民住户配合,社区居委干部辅助,共同构建良好的物业管理新体系,促进物业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积极探索建立物业管理长效机制

长效管理机制论文 第3篇

关键词:需求侧管理;长效机制;激励政策

中图分类号:F4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8-0135-01

需求侧管理在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最早提出,因当时能源危机加剧,环境污染严重,为降低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需要能源需求方加强管理。通常是在政府的引导下,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以节约成本、改善环境。此方式在电力行业体现最为明显,使得电能消耗大幅减少,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电网事业的发展。建立需求侧管理长效机制,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缓解能源紧张局势,是建立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保障。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为保证需求侧管理长期发挥作用,应进一步完善其长效机制。

1 电力需求侧管理

1.1 定义

电力是当前的重要资源之一,随着人们生活生产用电量的增加,电力资源日益紧张。为此,需改变用电方式,由政府加以领导支持,依靠电力企业、用户、产品供应商等多方协作,通过各种措施提高用电效率,既能满足用电需求,又能降低消耗,以获取最大效益,达到节约资源、改善环境的目的,这一系列活动都属于电力需求侧管理。简单来说,即是向广大用户推行节电及负荷管理工作的一种模式。

1.2 内容

①负荷管理。即采用一系列措施激励引导用户对电力负荷的曲线形状加以调整,如增加低谷需求,降低高峰负荷等,以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同时降低用户电费。常用的方式有削峰、填谷和移峰填谷三种。②节能环保。为达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目的,电力公司将通过一些列手段改进工艺,研发新设备、新技术,并积极向用户推广。目前使用较多的设备包括节能灯、高效能电动机、高效能制冷制热系统等。③新能源。主要包括新能源替代旧能源以及对余能回收利用等。很多燃煤装置都比较落后,应改为电气装置,以实现节能环保的目的。另外,目前出现了很多新能源发电方式,如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等。④新服务项目。电力公司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而开展的宣传、咨询活动,包括能源审计、节点咨询教育等。

1.3 意义

首先,需求侧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符。在新形势下,为实现长久发展,国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经济进步的同时,能源消费量越来越大,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节能环保是我国当前要解决的重点问题。需求侧管理则立足长远,加强其运作机制建设,对能效市场进行适度干预,将节能理念落实,才能缓解能源紧张,实现长久的发展。

其次,需求侧管理是市场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电力市场逐步向买方市场过渡。消费者为维护自身利益,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数量、质量和经济性、方便性都更加重视。电力公司除了满足用户供电,还应提供负荷管理、分时电价等相关服务。而需求侧管理注重成本效益,支持资源竞争,其目的就是建立一个以市场驱动为主的能效市场,可见,该模式非常适合市场经济运作机制。

此外,需求管理有利于促进电力供需平衡。从国内现状来看,电力资源呈不均匀状分布,供需矛盾明显,主要体现在部分地区的电网峰谷差加大,调峰能力降低,特别是气温对负荷的影响越来越大,进一步加剧了最大负荷增长的波动性。若限电过于频繁,易引起用户不满。如高峰时负荷加大,如果靠增加调峰发电装机实现供电,需加大成本投资。而需求侧管理则通过削减高峰负荷的方式环缓解缺点压力,以实现供需平衡。

2 基于市场机制的需求侧管理长效运行机制

2.1 概述

所谓长效机制,即能够使制定的战略和制度能够长期正常运行并发挥最大效益的制度体系。“长效”是指把握好各项相关因素的变动性,应根据客观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完善。“机制”包括两方面,一是一套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二是具有推动该体系运行的动力。

需求侧管理长效运行机制就是在国家政府的激励引导下,依靠供电方、用电方、服务组织、设备制造单位等共同努力,调整电力负荷曲线,提高电能利用率,全力挖掘用电侧的资源潜力,强化整个社会的节能环保意识。其目的不只是为弥补电力缺口,因为很多措施虽没有明显的节电效益,却能够节约其他资源,同样能带来社会效益。如蓄冰空调因冷量损失会加大电力消耗,然而它却具备削峰填谷的功能,能够节省发电、输电、配电设备投资,可起到节约资源的效果,也属于需求侧管理长效机制的范围。

2.2 障碍

需求侧管理长效运行机制目前的障碍集中于法律、政策和体制方面。如美国、挪威、巴西等国家都制定有专门法律法规,约束电力企业必须实时该机制模式,并由政府加以调节控制,使得企业和用户都能受益。但我国在此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需出台强制性的法案。同时政府的激励政策不够,许多电力企业因担心无法收回成本,而放弃了很多项目。节点运行机制不够完善。宣传力度较弱、节电产品质量缺陷等都是建立长效机制的障碍。

2.3 解决对策

①提高运行机制的合理可行性。需求侧管理要想长效运行,保证各项目顺利实施,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因涉及面广、结构庞大,需政府、电力公司、用户、中介组织等多方共同参与、积极配合,必须做好综合协调工作,重视机构能力建设,建立起有效可行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主管机构的主导作用。②完善法律法规建设。电路需求侧管理长效机制关系着多方利益和国家经济发展,必须有法律法规的约束,确保其能够正常建设。国外许多发达国家对此十分重视,如美国、法国都颁布有相关法案,并明确指出要加强需求侧管理。我国应加以借鉴,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确立需求管理的强制性原则,促进管理的被规范化、法制化。③研究制定积极有效的经济激励机制。负荷管理、研制新设备新产品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撑,同时长效机制的实施主体为电力公司,在市场竞争中有一定的风险。所以,应通过价格、财政和税收等经济措施加以引导和激励。以美国为例,从提出需求侧管理后,因缺少相应的激励机制,多数电力企业都比较消极,发展甚为缓慢。而当激励机制日益成熟后,需求侧管理迅速发展。我国的情况大致相似,在采取了分时电价、差别电价等措施后,还应进一步加强经济激励机制的建立。

3 结 语

针对当前电力紧张的局势,节约用电迫在眉睫。电力需求侧管理通过政府的支持引导,鼓励电力供需双方协作,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电能利用率,起到节能效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加强需求侧管理长效机制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梁甜甜,高赐威,王蓓蓓.智能电网下电力需求侧管理应用[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2,(5).

[2] 李扬,王蓓蓓.面向智能电网的电力需求侧管理规划及实施机制[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0,(12).

[3] 曾鸣,许柏婷,卢建明,等.澳大利亚能源市场下的需求侧管理经验分析[J].电力需求侧管理,2010,(3).

[4] 王明俊.市场环境下的负荷管理和需求侧管理[J].电网技术,2005,(5).

我国土地长效管理机制构建研究 第4篇

一、构建土地长效管理机制必要性分析

目前,我国在土地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是我们建立和完善土地长效管理机制的重要动因。具体而言,目前,我国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地违法违规问题比较突出

目前,我国土地利用过程中,出现违规设(扩)区、以租代征、未批先用等违规用地问题,特别是在农村建设用地方面,在土地供应、土地审批、批后实施、补偿安置、补充耕地等用地环节存在的问题,是造成我国土地资源加速减少的重要原因,因此,需要政府能够建立和完善相关管理措施,对此问题进行制止和规范。

2、经济高速发展对用地的刚性需求所构成的压力持续扩大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受到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加上“换届效应”开始显现,许多地方在制定的经济发展计划中,都把财政收入和GDP增长速度超过10%作为发展目标。并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来加快工业发展从而带动GDP的增加,引进大批重点项目,兴建许多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对土地的需求大幅度上升,因为土地规划和监督机制的落后和不完善,导致许多地方政府的违规建设用地现象十分普遍。

3、违规用地主要因素尚未从根本上消除

由于国家的干部考核制度和财税管理体制等因素的不完善。一些地方政府领导在追求地方发展过程中,对经济发展过于重视,而忽视了对土地资源的保护,特别是在发展中碰到城市规划的难题时候,采用了外延扩张方式,以牺牲国家发展长远利益为代价获取短暂的地方利益,从而进一步造成土地违规用地现象难以根治,并且国家对土地管理稍有放松,这种现象便会卷土重来。

二、土地资源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

土地资源长效管理机制的建立主要是针对土地资源利用环节入手,对其重在预防、严格审批、联动监察、机制保障。

1、构筑土地管理的预防机制

土地长效管理机制重在预防,建立预防机制重点在以下两个方面做好工作:首先,要对发展改革部门投资审批项目建立土地预审约束机制,当企业向发展改革部门进行项目申报审批的时候,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必须要对企业项目工程建设用地情况进行审批,只有等到项目用地得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审批通过之后,发展改革部门要对项目建设项目用地进行复审,如果没有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土地使用审批意见,发展改革部门不得对建设项目进行批准;其次,规划、建设、税务、工商等部门对项目进行行政许可审批的时候,也必须以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规划部门发放的土地使用许可证为前提条件,如果项目缺少土地使用许可证,任何单位不能进行项目审批。

2、构筑行政审批防范机制

作为土地使用的审批部门,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土地长效管理机制中发挥十分重要影响,需要严格土地行政审批。土地资源管理部门在土地行政审批中,需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制定严格的土地使用许可相关审批流程。审批流程的建立是土地资源管理部门严格土地审批程序的前提,在进行农用土地专用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划拨手续的时候,应该在首先告知用地单位做好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对项目建设单位的资质条件进行严格审查,如果建设单位在进行建设用地申请的时候,需要有发展改革部门的立项批准、审核以及备案手续;第二,对项目开工许可的前置环节进行控制。政府投资兴建的项目,交通运输、水电、建设、发展改革等部门在审批施工许可的时候,必须对项目《国有土地使用证》或先行用地许可进行审批,如果缺少审批许可,银行不得进行贷款发放,投资部门不得进行资金划拨,财政部门不得进行财政拨款。

3、健全部门联动机制

由于我国土地资源管理部门众多,造成违规用地行为原因复杂,形式多样,因此,为遏制违规用地行为产生,必须建立部门联合执法的联动机制。首先,要有常抓不懈的思想,建立一个清理土地违规行为的专门执法协调机构,包括国土、规划、工商、发展改革、建设、水电等部门,发挥其只能优势,及时协调各个部门职能,形成一个综合协调处理机制,从而能够及时对土地资源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协调和处理;其次,加大对违规用地案件的处罚力度,特别是要对一些影响较为恶劣的、违规面积较大的案件进行及时处理。并且在进行案件处理的过程中,要把处理案件和处理负责人相结合,坚持既要处理案件也要处理负责人,防止出现重处理案件轻处理负责人的现象出现;第三,要能够加强对违规用地的源头控制,要加强对违规用地行为的事情预防和事后处理结合起来,为此,首先可以建立基层报告机制,在基层特别是农村地区的村设立土地信息员队伍,对违规用地行为进行及时举报,相关执法部门及时处理,其次,建立巡查制度,土地资源管理部门为防止违规用地行为发生,应该定期对土地资源进行巡查,一经发现违规行为便及时进行查处。

4、健全土地使用疏导机制

土地资源管理,建立管理长效机制的根本原则是坚持疏堵结合,管理只是土地资源保护的手段,其最终目标在于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和集约利用,要在对违规用地行为案件处理过程中,正确处理企业和个人正常用地的关系,要满足企业正常生产、人民满足生活的合法用地需求,因此,要坚持土地资源管理的疏堵结合方针,健全土地使用的疏导机制。

三、总结

造成我国土地资源违规行为的原因是多种的,形式是多样的,因此,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违规用地行为,需要建立土地长效管理机制,这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许多部门利益,需要加以系统推进,统筹规划。

摘要:加强对我国土地资源管理, 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 这是实现我国经济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虽然近年来, 我国一直在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 并且也取得了初步成果, 但是, 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 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出现问题, 需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长效机制,构建

参考文献

[1]、邓红蒂.我国土地资源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M].北京: 中国大地出版社, 2003: 42-47.

[2]、袁志红.建立健全土地管理长效机制的思考[J].三江论坛, 2009 (4) :21-23.

建立班组管理的长效机制 第5篇

长效机制,即能长期保证班组制度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制度体系,班组长只有在长效机制上下功夫,才能逐渐建立和完善班组管理体制。因此,班组就必须随着时间、条件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长效机制,使其不断的发挥作用。

长效机制,我们也可以将其分开说,长效机制中的“长效”两个字,是指某种事物能长期有效,它起着强调的作用,而机制是指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有效的、较为固定的一种方法。长效机制是班组和班组成员在执行班组规章制度过程中形成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和变化。

也许您会说,制度不就是机制吗?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机制是和制度联系在一起的,但是我们要清楚制度并不等于机制。机制是一种有机体组合,它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而且它是运动的、无形的。制度是班组为了规范班组成员的行为而制定的一种强制手段。

所以说,制度只有在执行时才能进化到机制。而机制比制度高一个层次,机制的形成是需要与制度相互关联,只有执行制度才能形成机制。所以班组在制定制度时,往往会考虑到其全局性、稳定性、时效性,绝不会是朝令夕改。而建立一个机制,首先需要的就是有一套完善的制度。这就是一个班组有效的长效机制。

最后,我们将长效机制定义为以下三个特点:

Ø 规范性,即班组用来规范班组成员行为的一种制度办法规程;

Ø 稳定性:即班级具有固定的目标,且能正常运行;

Ø 长期性:即班组的这一固定目标具有长期效应。

案例:

在21世纪,中国越来越多的富有创新精神的班组正以飞速的发展方式成长。班组之间的竞争,已是不争的事实。因此,看似势头很好的公司也可能一夜之间就陨落,这是班组变革所带来的,90%以上的班组适应不了“高原反应”,最后导致“缺氧而死”。当然在恶劣的竞争中,也有一些班组奋力反抗存活了下来。例如联想集团。

联想集团之所以成功,并能在激烈的竞争存活下来,凭借的是管理,联想人把管理分解为三个要素,即建班子、定战略和带队伍。

千禧年,联想迎来第一次信息化浪潮,这样班组内部的管理压力随之增大。同时,联想也面临着其他班组的竞争。这样,联想集团为了确保基业常青,不断改善原有的管理制度,实现了多元化发展,提高了班组的竞争能力。

联想的措施如下:建立学习型班组:为了配合转变,联想集团成立了专门的知识管理部,对全集团的班组成员进行培训,对集团进行知识管理。

强化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对班组的知识化进行改造,打造知识型新联想,从而强化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战略转变:即前端产品实现从单一到丰富的转变;后台产品从产品模式向方案模式转变;服务方增值服务扩展到服务业务。

最终结果是联想在计算机领域独立潮头。

问题:

为什么众多的公司会在竞争中落败?联想公司为什么能在恶劣的竞争中存活下来?

也许贵公司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如果您是班组的头头,您将怎么做?

案例分析:

据我了解,很多班组之所以会死得越来越快,是因为其班组环境发生了变化,班组的环境是快速的、复杂的变化环境。当班组在竞争中,新的环境逼着班组不断地做新的决策,不断地调整经营决策和经营理念,不断地让市场检验新的产品。然而,这些班组的制度管理、班组成员知识、班组成员技能的更新速度不能跟上日益发生变化的环境,因此,导致企业破产。

21世纪,是人才、技能、知识的世纪,那些优秀的班组之所以会存活下来,并不断壮大,不仅仅是因为中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改变,而是因为它们具有能够克服体制障碍的能力。它们班组中拥有惊人的学习欲望和适应环境能力的班组成员。

在如今的时代下,商业竞争瞬息万变、危机四伏,要想使班组在竞争中存活下来,使班组持续健康发展。良好的班组文化是必需的,因为班组文化是班组永续经营的发展动力。而班组成员是班组的中流砥柱,它们是维持班组永续经营、发展的重要角色。因此,作为班组长首要的任务就是对班组成员的管理和培养,从而建立一套完善的长效机制:

一、制度建设是创建长效机制一个良好的前提

制度是班组班组成员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和行为准则。制度能够保障班组文化更好的实施,它能约束班组成员的行为,上面我们已经为班组成员制定了学习机制,但是制定再好的学习机制,如果没有通过制度来保障,最后也是一套空话而已。不过,我们要确保制度不是束缚班组成员学习文化的枷锁,而是推动班组成员学习的推进器。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

二、学习是班组确立的优势,是保证长效机制的核心竞争力

市场竞争是人才的竞争、班组成员素质的竞争,因此作为班组长,提升班组成员整体素质,是增强班组竞争力的有效因素。

1.建立学习机制:这个机制的主要作用是把班组成员完成和完不成任务的问题给列出来,然后将完成的经验和完不成的问题作为班组内部学习的目标和素材。最后将这些积累下的经验做为班组长培训班组成员的手册,形成规范就能避免班组成员再犯同样的错误。

2.注重学习机制保障:要不断树立班组成员全员学习、终身学习、全方位学习和延伸学习的理念;要让班组成员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且不断激发班组成员的潜能,加强对班组成员的技能知识、文化素质的培养,让班组成员在班组中不断成长。具体要保障以下几点:

1)学习培训机制:有助于班组成员的各方面能力提升;

2)培训责任机制:有助于班组成员认清自己的责任;

3)学习档案机制:有助于班组成员对培训的认识;

4)学习管理机制:有助于班组成员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5)学习考评机制:有助于班组成员对自己的认识。

3.建立运行机制:在班组为班组成员制定了各种机制时,能否有效运行是关键。所以,我们要严格制裁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人的责任。要强化各自的责任、严格检查班组成员实行的情况,要调动班组成员的积极性,要将班组成员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这样才能让所有的机制有效的运行起来。

三、考评激励是创建长效机制的强劲动力

为了加强班组成员对学习的积极性,我们要将班组成员能力提升与上岗、转岗、职务聘用、职称评聘、工资待遇、奖惩等紧密联系起来。这样有利于让班组成员认识到自己留在班组的价值,并将班组成员参加学习培训的基本情况和学习效果统计出来,以便于对班组成员做出考评。如果班组成员个人有突出的表现,我们就应当给予一些奖励,这种奖励可以是物质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当然,我们还要认清一点,有奖励就有惩罚,对一些不遵守班组规章制度、不尽力工作、又不学习的班组成员,我们就要对其说服教育,严重者甚至要辞退。如果说制度是约束,那么将工作绩效与个人利益相结合就是一种激励。因此说,激励班组成员,就是留住班组成员的一种手段,激励班组成员是推行长效机制的动力。

四、持续改进是完善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

“持续改进”暗示我们,必须不断地进行机制改进。班组为了长远、持续、健康的发展,就得不断的改进产品质量。而且每位班组成员都要把持续改进作为其工作的一部分。现在班组中流行这样一种说法:“标兵越来越远,追兵越来越近。”这就说明持续改进的重要性,如果你不改进,你就得落后。可见,持续改进确实是完善长效机制的必要途径。

结论:

为了使班组长青,作为班组长,我们首先要抓紧对班组成员的培训。要想让班组成员成为实现班组长青的一种资源。那我们就得利用好长效机制。因为长效机制是能保证制度运行并发挥其作用的体系。

长效管理机制论文 第6篇

【关键词】 效能监察 成效管理机制 构建

企业效能监察是指纪检监察组织,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监督对象的管理行为、能力、运转状态、工作效率和生产的经营质量、效益等情况开展的监督检查活动。构建效能监察长效管理机制既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也是黨风廉政工作机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对企业开展效能监察的认识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新旧机制的更新,思想的进步和观念的创新决定了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在深化改革的进程中,不断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创效增盈能力、持续发展能力和抗御风险能力,已构成电力企业自我发展的首要任务。所以,推进电力企业健康发展,就必须发挥效能监察对监察对象是否依法、合理履行职责,执行职能及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实际社会效应等情况进行行政监察的作用,起到对规范项目适应市场低标价的成本管理,减少效益流失和管理浪费,提高效益指标等各方面的积极作用。最终目的是达到“改善管理,提高效能”,保证企业管理合法和生产经营活动高效,以及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2. 构建效能监察长效管理机制的必要性

2.1强化企业内部监督的需要

目前,国有企业内部监督是普遍存在的,如涉及经济监督的有会计监督、审计监督等。监督的职能由各部门履行,力量比较分散,监督的力度和效果受到限制,没有形成合力,局限性比较大。建立效能监察长效管理机制,有利于整合内部监督力量,加大企业内部监督力度。

2.2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需要

管理规范、效益优良是现代企业追求的永恒主题。但目前一些国企管理水平仍处于现代企业水平的初级阶段,存在不同程度的政令不通、执行制度不严、落实不力、效能低下等问题。如有的领导人员管理水平不高,缺乏先进的管理经验,造成企业效益不高;有的领导人员有章不循,违反管理程序,暗箱操作,造成企业重大损失;有的领导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不想事,不谋事,不干事,导致企业效率低下;有的部门、层级、岗位之间职责不清,工作不协调,监督不到位,推诿扯皮,内耗严重,影响了企业管理效能。因此加强效能监察、改善企业管理,使国有企业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2.3源头预防治理腐败的需要

纵观近年来查处的案例,我们发现,不少是由于其领导人员为了个人私利,不惜违法乱纪,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国家和职工的利益受到了损害;还有的是由于企业规章制度不完善,特别是管钱管物等敏感部位的管理漏洞甚多,导致腐败滋生。开展效能监察,可以查处违纪违法人员,找出内部管理上的漏洞和腐败产生的根源,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由于腐败具有长期性、复杂性,难以彻底根治,由此需要建立效能监察的长效管理机制,以利于及时从源头上预防治理腐败。

3. 构建效能监察长效管理机制的措施

3.1完善效能监察领导机构,明确领导责任内容,建立强有力的领导机制

3.1.1设立机构,明确职责。效能监察委员会作为企业效能监察的最高权力机构,应由总经理、分管效能监察工作的副总经理、党委领导以及财务、审计、人事、生产经营、质量安全、监察等部门负责人组成,其办公室设在监察部门,由监察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办公室主任。其主要职责是:审批有关效能监察工作的规章制度;审定效能监察工作计划;听取效能监察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协调解决效能监察开展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审批优秀效能监察项目等。

3.1.2明确行政主要领导抓效能监察工作的责任。企业行政一把手作为效能监察的第一责任人,应承担好以下责任:(1)站在企业管理工作的全局,对效能监察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2)审定监察部门拟定的效能监察计划和目标;(3)安排监察部门负责人列席或参加行政领导办公会以及其他生产经营性会议,使之较全面了解企业的决策情况;(4)定期听取监察部门的汇报,掌握效能监察工作的进展;(5)为监察部门配备必要的监察人员,提供必要的监察经费和办公条件;(6)帮助监察部门解决效能监察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3.1.3明确监察部门负责人抓效能监察的职责:(1)组织开展效能监察宣传教育;(2)组织拟定效能监察工作计划和目标;(3)列席或参加行政领导办公会以及其他生产经营性会议,了解企业决策情况;(4)向效能监察委员会汇报效能监察工作开展情况;(5)日常协调其他职能部门参与效能监察工作;(6)牵头组织开展具体的效能监察工作。

3.2注重问题整改,建立效能监察的整改机制

3.2.1要与完善企业管理制度相结合。针对效能监察工作中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要督促有关单位和部门建章立制,完善管理制度,促进企业管理的优化。

3.2.2要与提高企业效益相结合。坚持以生产经营为中心,以强化企业管理为载体,以取得较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标,使效能监察工作像“不冒烟的工厂”出效益。

3.2.3要与查办案件相结合。通过效能监察能够发现违法违纪案件,同时通过查处案件,又能直接发现管理中的漏洞,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3.3规范工作程序,建立深入有效的工作机制

3.3.1形成职能部门联动机制:(1)除了监察部门配备必要的专职监察工作人员外,其他职能部门也要安排相对固定的人员从事监察工作,方便联系工作;(2)要明确各职能部门在监察工作中的角色和职责。调查选题以监察部门为主,业务部门共同参与;牵头组织以监察部门为主,业务部门参加检查;调查处理以监察部门为主,业务部门负责整改;查处案件以监察部门为主,业务部门主动配合。

3.3.2规范效能监察工作程序。效能监察工作有它特殊的运作规律和方法、特定的内容和范围,因此必须有一套科学合理的工作程序来确保其开展。如效能监察工作办法、监察立项制度、监察工作报告制度、监察通知书、监察建议书制度、优秀项目评审制度等。

3.3.3选好题立好项。选题立项是效能监察的第一道程序,直接关系到效能监察的成效。立项工作要围绕企业管理中的重点、难点、热点以及与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进行。

3.3.4抓好督促检查。可采用以下方法提高检查效果:一是直接参与法。参加检查人员直接列席重大问题的决策会议,重大工程项目承包、重大经济合同的签订等。二是资料分析法。对监察对象在管理过程中制订的规章制度,各种文件、工作计划以及各种账目、统计报表等资料进行查阅。三是访问检查法。通过访问与监察项目有关的人员,了解事情的真相。应尽量避免集体座谈的方式,最好采用个别座谈的方式,以使谈话对象有一个宽松的谈话环境,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到一些问题的真相。

3.3.5做好项目监察总结。监察报告内容要包括监察概况、监察结果、发现的主要问题等内容,并为下一步整改工作提出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3.4建立效能监察工作的考评奖励机制

冶金企业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探讨 第7篇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目前国际通行的现代管理模式, 是一套系统化、程序化、预防为主、持续改进, 同时具有高度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机制的科学体系, 为企业如何抓好职业健康安全工作, 提供了一整套的解决方案。现代安全科学理论认为, 一起伤亡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 (或失误) 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所致。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 需要在总结心理学、行为科学等成果的基础上, 通过教育、培训等来提高人的意识和能力;物的不安全状态需采用实用安全技术来完善。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 出现了很多工业复杂系统, 即指技术密集的, 包括技术设备、人以及组织三类元素的社会/技术系统。生产实践表明, 对于工业复杂系统, 完全依靠安全技术系统的可靠性和人的可靠性, 还不足以完全杜绝事故。直接影响安全技术系统可靠性和人的可靠性的组织管理因素, 已成为是否导致复杂系统事故发生的最深层原因。OHSMS建立在现代系统化管理的科学理论之上。它以系统安全的思想为基础, 从企业的整体出发, 把管理重点放在事故预防的整体效应上, 实行员工、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 使企业达到最佳安全状态。所谓系统安全, 是在系统寿命期间内, 应用系统安全工程和管理方法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 并采取控制措施使其危险性最小, 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核算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度。目前, 公司安全管理体系基本架构已经完成, 进一步梳理公司安全责任体系、监管体系和支持体系。系统梳理制度、标准、流程, 关注制度是否有缺失, 标准是否合规, 流程是否合理。要评价安全责任落实是否覆盖全员、全过程, 监管是否有效, 支持是否发挥应有作用。要从公司安全管理现状和实际需要出发, 按照法律法规和上级要求加以完善、总结并形成有梅钢特色、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 包括安全责任体系、安全监管体系、安全支持体系, 实现安全工作齐抓共管, 形成安全管理合力。在强化安全监管的基础上, 推动各层级履行安全责任, 强化专业支持, 实现安全工作的高标准、严要求、常态化。要充分发挥体系保障作用, 深化安全基础工作, 并通过沟通、评价和专项检查等手段, 推进体系有效运行, 落实各项安全管理要求。

2 冶金企业应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要进一步提升对标准化作业的认识, 以岗位规程完善为载体, 规范员工安全作业行为, 推进岗位标准化作业。要根据现场生产、工艺、设备和环境的变化, 识别新的危险源, 并将与作业相关的控制措施及时更新到岗位规程的安全要点中。要通过解读、培训、演练和考试等方法, 让岗位员工熟练掌握标准化作业的内容, 并认真执行。要充分发挥专业管理部门的作用, 将标准化作业的验证、检查作为各专业检查的重要内容, 推进员工作业标准化。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 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 建立预防机制, 规范生产行为, 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 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 并持续改进, 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生产过程中, 员工必须严格按照规程、标准等进行作业, 一旦违反必须受到处罚;必须倡导违反禁令就是事故的氛围, 对触犯禁令者严格按照制度进行处理。有规程、标准等存在不合理须经正常渠道提出修改, 在未经修改前或得到确认前, 员工必须执行现有规程、标准等。管理者对本区域的标准化作业推进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要定期进行检查, 审视标准化作业执行情况。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以隐患排查治理为基础, 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减少事故发生, 保障人身安全健康, 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员工安全教育培训要优先。一般来说, 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不强, 标准化观念更是十分淡薄, 加之人的固有潜在习性决定员工通常习惯于粗放式管理, 不习惯严格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所以, 实施安全标准化管理一定要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 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 转变员工的思想观念, 从而提高实施标准、遵守标准的自觉性, 让员工尽快了解标准化知识, 懂得标准化管理程序, 掌握本工种、本岗位标准化安全操作程序和动作标准。

3 整章建制执行落地

冶金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至少应包含下列内容:安全生产职责、安全生产投入、文件和档案管理、隐患排查与治理、安全教育培训、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生产设备设施验收管理、生产设备设施报废管理、施工和检维修安全管理、危险物品及重大危险源管理、作业安全管理、相关方及外用工管理, 职业健康管理、防护用品管理, 应急管理, 事故管理等。要切实实现体系要求与实际工作的充分结合, 就是要做到体系日常化, 日常体系化。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落实体系的过程中, 各级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要按照体系规定的职责与权限, 细化分工、分解责任。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危害控制等一系列工作上, 要不择不扣地按照体系的程序和要求以及标准去运行。同时必须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价机制, 强化过程闭环管理, 才能最大程度提升现场安全生产的控制力, 才能使体系管理的作用最大化。只有让体系在实际的现场管理中真正发挥出引导和约束作用才能赋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以强大的生命力, 才能真正实现推进体系管理所要追求的全方位控制的安全目标。各级管理者要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来对待安全工作, 对自己分管业务的安全负责, 把诚信履职、逐级落实安全管理责任作为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要经常深入一线, 注重实效,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采取多种措施, 鼓励员工开展现场改善活动, 提高现场隐患的自查、自改能力, 逐级培育安全自主管理。全体员工, 要能够辨识出工作区域内的危险源, 熟练掌握岗位安全要点, 严格按照岗位规程内容执行标准化作业, 本人不违章, 指正、制止他人违章, 做到“三不伤害”。要及时发现、整改或报告现场安全隐患。专业部门要落实“一岗双责”, 以“PDCA+认真”的工作态度, 按照“管事管安全、做事做安全”的要求, 做到“五同时”, 即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检修、项目施工等工作时, 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要对照本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 落实各专业条线安全管理责任, 主动组织实施现场安全隐患检查、整改工作, 实现各系统的稳定顺行。安全管理部门要源头介入, 加强与各专业部门的沟通、协调, 跟踪、掌握专业工作动态, 做好支撑、支持。同时, 策划、建立专业部门履职评价机制, 并按照标准实施评价, 监督、指导专业安全工作落实, 提升管理合力。党组织要按照“规范、简便、有效”的要求与“凝聚、发动、发现、弘扬”的方法, 围绕安全生产主题, 落实党员安全责任区职责, 开展安全生产主题活动, 结合党组织生活设计、党员登高计划、示范作业区现场安全标准化作业推进等工作, 发动党员查找现场隐患, 带动全员参与现场安全环境改善;工会、共青团组织要发挥群众组织优势, 充分利用劳动安全保护监督检查三级网络、安全100班组创建、员工安全代表、青安岗等工作载体, 激发全员参与安全管理的热情, 营造积极的安全管理氛围。

4 强化协力员工安全管理

协力安全是社会赋予的不可推脱的责任, 协力人员发生安全事故同样对企业形象与声誉、生产与成本等带来严重影响, 故应加强对协力队伍及协力人员的管理, 督促其提升安全技能及管理水平;管理者应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 促使自己管辖范围内的人 (包括协力人员) , 主动而正确地做事, 并为其创造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外协施工队伍的选择尤为重要, 选择时要对外协单位的资质进行核验, 符合条件者签订合同后进行合作。在实际合作中定期进行资格等级、协作能力及队伍素质的综合评估, 从中选择优秀或者较好的外协队伍, 编制外协队伍名录备案, 以便再次合作使用和长期合作。合同签订时也应注意: (1) 合同应明确双方的安全生产权利与义务, 外协队伍应对公司安全生产上负责, 并服从公司的安全检查、监督、管理。 (2) 合同签订的同时, 签订“安全生产协议书”、“治安、消防管理协议书”等作为合同附件。 (3) 必须严格执行先签合同, 后组织进场施工的原则。搞好外协队伍的安全工作, 关键是在人, 只有不断增强外协人员的安全意识, 提高他们的安全素质, 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安全发展。因此, 安全生产管理首先要求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使他们自身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使安全意识深入到每一个人心中, 不断增强安全生产的自觉性、主动性, 时时、处处、事事都把安全记在心上, 落实在行动上。在外协队伍中建立起使人人都能自主管理, 不伤害别人、不伤害自己、不被别人伤害, 形成互相监督、互相制约、互相指导的安全管理体系和环境。

5 结束语

任何的安全管理措施都不可能立竿见影, 一劳永逸, 任何的安全管理措施都需要坚持不懈地去抓才能见成效。因此, 各级管理人员必须在心理上树立正确的安全管理观, 正确认识安全工作的艰巨性和持久性, 抓安全工作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 不能依靠打冲锋, 而是要认真探索好的抓手和载体, 构筑坚实的现场基础, 营造良好的管理氛围, 以滴水穿石的精神扎扎实实做好安全工作, 才能日久见成效。

参考文献

[1]祁有红.第一管理[M].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9.

[2]朱伯良.安全管理重在狠抓落实[J].电力安全技术, 2008, (11) .

开拓创新构建农机行业管理长效机制 第8篇

1 创新运行机制,完善服务体系

一是县农机局设立副局级农机推广服务中心,具体负责全县的农机行业管理服务工作。二是整合各乡镇农机站,设立农机管理服务片站。郫县原有乡镇农机站19个,工作人员150余人。从2004年10月起,原有乡镇农机站整合为犀浦、郫筒、唐昌3个农机服务片站。每个片站配备工作人员5名,人员通过竞聘上岗,主要承担农机行业管理、推广、培训、安全监管等公益性职能,由县局下达各项工作目标并组织考核。三是大力发展专业服务组织,相继成立县农机行业协会以及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农机维修、经营、韭黄机械化开沟、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等农机专业服务组织。新的运行机制改变了以前管理服务上重下轻的模式,形成了以县局农机中心为中心,农机服务片站为纽带、各种协会服务组织为基础的农机管理推广服务体系,提高了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2 创新管理体制,规范片站建设

一是片站人、财、物均由县局统一管理,工作人员的工资、工作经费、奖金全部列入县级财政预算,保障农机管理服务经费。二是完善了“农机服务片站管理办法”,明确片站、站长、工作人员职责,健全工作制度。三是推行分镇包干责任制,将工作人员的姓名、服务内容、联系方式、服务承诺统一制作公示牌在镇、村进行公示。四是建立社会评价机制,对片站工作人员职能职责履行情况、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群众满意度开展社会评价,接受群众监督。

3 创新服务方式,加快信息化建设

郫县农村发展局专门成立了农村经济信息中心,建立了覆盖全县的县、镇、村三级信息服务网络,各村建立农机审批事项申办指导点,向社会作出了“一次呼叫两小时到位,免费指导全过程服务”的承诺。农机片站与信息中心建立联网系统,在县农村信息中心开通农机服务热线。通过信息网络服务热线、手机短信、农户呼叫、网上申报、专家热线服务等多种手段,及时、准确地为全县农机从业人员免费提供农机化法律法规、农机产品、农机维修、经营、农机作业等信息咨询服务,解决农机从业人员生产、经营维修活动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受到了社会好评。

4 严格依法行政,规范管理行为

4.1 规范农机职业技能鉴定。

每年初,县局组织全县农机经营、维修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开展了农机维修常识、常见故障排除、安全常识等技能培训,提高了农机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和依法经营的职业道德。为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强农民的就业能力,促进农民增收,我们经常深入乡镇、企业、农机维修点,广泛宣传农机职业技能鉴定的有关政策及办证对就业带来的好处,提高了从业人员对农机职业技能鉴定的认可度。在重点开展拖拉机驾驶员、农机修理工职业技能鉴定的基础上,与新型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结合,与农机市场整顿、农机“三包”责任规定的实施结合,对农机销售人员、农机企业生产工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拓宽了农机职业技能鉴定领域。通过一系列工作措施,使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至目前为止,郫县拖拉机驾驶员、联合收割机驾驶员、农机维修人员持证上岗率分别达到98%、100%、90%。

4.2 规范农机市场监管。

长效管理机制论文 第9篇

1 农机安全长效管理的主要任务

1.1 树立一个理念

牢固树立“平安是福”的发展理念, 筑牢农民致富的安全防线, 加强对农机安全生产的领导, 强化各级的责任, 营造监督氛围, 增强全民农机安全生产的意识。

1.2 建立目标体系

将农机安全生产纳入长效管理目标, 形成法制化、规范化、常态化, 建立多部门、多系统通力合作的农机安全生产体系, 细化农机安全各个环节的考核目标及内容和方法, 把农机安全生产纳入新农村建设, 富民达小康的重要内容。

1.3 开展绩效评价

根据长效管理目标采取矫正性措施, 上升管理层次, 既实现人性化管理, 又达到农机平安致富的目的。绩效评价在新的条件下要随着变化的社会环境, 采取新的思维和理念, 调整农机安全长效管理的目标体系, 实现农机事业发展, 提高平安层次, 努力实现农民平安富裕。

2 农机安全长效管理的主要方法

2.1 依法管理, 严格执法, 做到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江苏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是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实现平安农机、平安致富的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法》是规范农业机械及其驾驶操作人员行为, 杜绝黑机非驾违章违法现象的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等一系列全国性法律的颁布施行, 是规范农机管理机构依法行政的法律依据。随着普法教育的深入开展, 在广大农民的法律意识逐步提高的今天, 必须做到“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反之就有害于农机事业的发展, 有害于执法者的形象, 有害于农民朋友的切身利益保护。

2.2 明确管理的绩效目标

目标体系是农机管理者实现具体管理措施、方法、行为所作出的承诺。主要包括长远目标和年度目标两个方面, 通常情况下, 长远目标是随着国民经济的规划, 国家新农村建设的蓝图而订立, 是平安农机建设者的“纲”;年度目标体系是指年度内农机发展目标实施, 包括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平安农机教育、法律法规的普及、农机监理执法诸方面, 是实现长效管理机制管理的“目”, 是农机长效管理征途上的加油站, 只有随着农机事业的发展, 逐站接力, 奋力向前, 才能实现纲举目张的长期效果。

2.3 建立完善管理体系

要按照农机监理立法工作提出的“加强立法工作, 提高立法质量, 到2010年, 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广义法律体系的总体要求”, 在保障立法质量的前提下, 加快立法进程。

1) 出台法规。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出台农机安全监理办法, 明确规定农机安全管理机构的执法主体地位、执法范围、执法内容, 规范农业机械管理、驾驶员管理、违章及违章处罚等内容, 在更高层次上统一解决全国农机管理依法执法问题。

2) 明确规章。出台一个全国统一的规章或规范性文件, 规范农机安全管理机构的名称, 性能、规格、级别、专用执法证件、执法经费、执法标志、职责、人员及财务管理办法等, 强化行业职能, 变“杂牌军”为“正规军”。

3) 完善制度。首先是完善和健全行政执法检查制度, 采取事前监督、事后督杳、督办, 使执法活动全过程处于有效监督之下, 避免和减少执法偏差。其次, 程序公开, 公开执法依据的理由及结果, 公开处罚事实依据和证据理由以及处罚者身份, 公开监理机构主要责任人必要的资料, 做到阳光执法。三是提高执法者水平和责任。加强培训, 提高执法者执法知识和工作能力, 提高为民服务的意识, 明确农机管理机构的行政责任, 增强管理机构及其管理人员的法制观念和严格依法行政的自觉性, 树立公正、高效、依法办事的良好形象。

3 加强农机长效管理机制的几点思考

3.1 强化长效管理机制的意识

要转变传统管理思想, 强化长效管理意识, 将农机长效管理提升到发展农业, 稳定大局, 保证粮食安全的全局性、关键性位置, 深入学习有关法律法规, 不断提高农机管理的理论水平, 同时, 要注意借鉴国内外成功的实践经验, 并结合公安交通部门道路管理办法, 加强培训, 强化管理观念, 持续提高长效管理水平。

3.2 强化长效管理机制组织建设

组织建设是长效管理体系的重要载体, 目前已建立的各级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农机安全稽查组织, 在过去的平安农机建设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随着农机事业的发展, 必须在人员、经费、设备诸方面给予增加和强化。各级政府要将农机管理经费纳入财政支出的盘子, 强化队伍建设, 强化服务窗口建设, 加大电脑检测线、无纸化考试、安全稽查等基础设施投入, 达到队伍精良, 装备先进, 经费充足, 为农机执法奠定必要的物质基础。

3.3 强化农机长效管理的宣传

营造平安农机的氛围, 要通过媒体宣传搞好农机管理与发展农机经济的关系, 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与保证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关系。在农村, 各镇要利用宣传标牌、村头小黑板, 沿街、沿村庄悬挂宣传标语, 发放宣传资料, 举办安全生产警示图片展, 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咨询等多种形式宣传“平安是福”的安全理念。通过多种途径普及农机法律法规, 安全知识。采用“平安农机进学校”的办法普及农机安全知识, 形成社会成员、农机操作手、农田承包户、儿童小孩四个方面合力, 将农机安全知识深入人心。

3.4 强化基础管理, 堵住事故源头

一是要投入资金搞好法律法规、操作技能、道路安全知识的培训, 加大农机安全管理知识的普及。要改传统的培训项目、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以农机科技为后盾, 树立新时期培训的创新精神, 将培训课堂设在基层, 面向农村, 争当农机手的“好保姆”, 做农民近日, 江苏省洪泽县安委会下发《关于做

江好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要求进一步加苏强农机安全监理工作, 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 洪确保全县农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泽一要认清形势, 提高认识, 增强做好农机:安全生产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积二要强化农机安全宣传教育, 营造良好极氛围。要把宣传贯彻《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做条例》当作当前工作的一件大事抓紧抓好, 以好宣传《条例》为契机, 以“平安农机”创建活动

为平台, 加大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力度。

农三要开展安全生产检查, 纠正违法违章机行为。开展路面动态执法检查, 继续推进农机安安全生产“三项行动”, 组织公安派出所、安全监、农技中心、交通等部门联合查处和纠正拖生拉机及其驾驶人违法载人、超速超载、无牌行产驶、无证驾驶、疲劳驾驶、酒后驾驶等违法行工为;整顿农机市场;充分发挥公安驻农机警务作室功能, 不定期上路巡查。

四要加强农机检验, 确保高效、安全地投

入作业。农机部门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 对领取合法有效牌证的上道路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及其驾驶操作人员开展年检年审。拖拉机参加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 联合收割机参加第三者责任政策保险, 方可办理牌证手续和进行年度检验。

五要加强领导, 落实责任。各镇要进一步健全目

标责任制, 明确镇长为第一责任人, 分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 具体工作人员为直接责任人, 把各项安全责任分解细化, 切实做到责任清晰、任务明确、工作到位。 (洪泽县农机局)

致富的“贴心人”, 通过讲给农民听, 做给农民看, 带着农民干的方式, 实行宣传安全知识面对面, 排除安全隐患零距离, 传播操作技术手把手, 为民服务心贴心。二是强化农机执法规范化建设, 实行首问负责制、事故责任倒查制、行政执法追究制, 严格农机检验、核发牌证、农机行政执法等程序, 建好管理档案, 做到台台机具有账目, 查阅有记录, 删除有清册, 管理有责任。三是严格安全检查, 把好年检年审关。结合公安、交通部门搞好路检路查。要深入到村组、农舍、机库逐台进行检审, 严格查处无证行驶、无证驾驶等违法行为, 打击假牌、假证行为。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度出发, 吸取事故教训, 认清危害, 树立重在预防的思想, 严格整治, 消除隐患, 防止农机事故的发生。●

摘要:从以人为本, 以民为先和依法管理的角度, 提出了建立健全农机安全管理网络, 强化监管责任, 规范监管行为的具体对策与办法, 以在全社会筑牢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农机安全生产防线, 促进农机安全监管事业的健康发展。

建立健全高校教学档案管理长效机制 第10篇

1. 凭证、依据作用。

教学档案的凭证、依据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为教师的职称评定、职务晋级提供学历、教学经历、教学工作等具有权威性、完整性和不可替代性的证明材料,起到“立字为证”的作用;二是为学校的各项评估提供原始和真实的数据。尤其在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对高校各项工作开展的评估中,高校向评估专家组提供相关的背景材料主要来源于教学档案。专家组通过对教学管理档案的查阅,凭借教学档案提供的信息,迅速地对学校的教学计划及完成情况、课程设置、科研成果、学生成绩等内容进行定量分析和准确判断,依据教学评价体系对学校的各项工作给予客观评价。因此,教学档案的完整性、系统性和准确性对于教学评估结果的作用往往是直接而重要的,是教学评估工作的重要基础。

2. 参考、借鉴作用。

教学档案是学校教学、实践的最原始记录, 不但有存贮信息、知识的功能,而且具有交流学习、参考、借鉴的作用。前人的优秀的教学方法技巧、先进的教育理论和理念都可供后人参考借鉴;教学档案为教育评估和教学评价提供真实的原始资料,为教育评估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参考、借鉴作用。因为无论教育评估工作程序、指标体系、组织机构如何确定,最终都将凭借大量的教学档案材料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对一所高校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

3. 中介、载体作用。

教学档案是在教学管理和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本身具有分散性、复杂性、周期性、成套性等特点,是教学活动的中介和载体,为教学经验的交流和教学成果的检阅提供了平台。高校的教学活动是一种智力型的高层次活动,教师和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都具有较高的素质,学校可以借鉴其他高校较好的教学管理经验来改善自身的教学模式,形成教学互动;本校的教师和科研人员可以借鉴教学档案,进行自我评价。同时,教师可以吸收其他教师的长处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学生也可以通过查阅教学档案了解最新教学动态。

二、优化高校教学档案管理措施

1. 转变思想观念,加大宣传力度。

教学档案管理的好与坏,除了领导的因素之外,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的档案意识也是决定教学档案是否齐全完整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好宣传工作,提高全体教职人员的档案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建立教学档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教学档案管理工作。

2. 完善制度建设,保证教学档案完整性。

建立和完善有效的管理制度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是搞好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保证。要保证教学档案的完整、系统,就应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从收集、整理、归档、保管等各方面入手,制定相应的教学档案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比如立卷制度。各形成单位负责教学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工作以及部分教学档案的保存利用。档案工作部门对归档单位档案工作进行督促管理与业务指导,并负责归档范围内的教学档案的统一保存、开发利用。同时,由于教学档案类别、数量多,由多个单位分别形成处理或多个单位共同形成处理,因此应对各单位负责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和保存的教学档案通过健全的制度予以明确,进一步强化各自的具体职责,避免实际工作中缺位或错位现象的出现。确保各类教学档案完整齐全,来源清楚、去向明白、保存安全、利用方便。同时,收集工作是档案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关系到教学档案的归档率和完整率,影响到档案工作的质量。加强教学档案的收集工作,把具有保存价值的教学档案收集到档案室或档案馆,使之得到充分利用。高校都有一定数量的兼职档案人员,兼职档案人员要充分发挥作用,积极配合专职档案人员的工作,经常向专职档案人员请教,使教学档案的收集工作少走或不走弯路,以保证教学档案的质量。在教学档案的收集工作中,要做到定期收集与长年收集相结合、经常性收集与集中性收集相结合、主动送交与上门收集相结合、普遍收集与重点收集相结合。同时,还要注意电子文件和其他载体形成的教学档案的收集。

3. 加强规范化,利于教学档案的利用。

强化档案人员的责任意识,转变观念,增强对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实现教学档案管理规范化。全体档案工作人员和文秘人员应该认真学习,熟练掌握《档案法》对国家机关公文处理工作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公文格式、行文规则、收发程序、公文管理要求及公文归档工作的规定,并在精通的基础上按规范执行,并严格按照规范程序办理教学公文。在公文签发和办理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公文行文规则,严格审核签发制度,禁止滥发文件和发无效、无用的文件。在公文正式印制前,要对审核签发手续是否齐全、附件是否齐全、格式是否规范进行复核,在印制后发送前,还应再次进行复核。另外,加强档案编研工作的力度,使编研工作规范化。

4. 增强服务意识,实现教学档案效用最大化。

一方面加大利用需求的预测,及时提供利用。档案部门应不断分析本校教学档案利用情况,准确预测利用需求,掌握教学档案的利用规律,主动为教学服务。另一方面,积极探索网络化服务。信息共享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近年来,不仅政府机关进行网上信息交流,而且很多高校也建立了可对外公开查询的网站。有的建立了校园网,一些档案部门还在校园网上开通了自己的主页,应该说网络的开通,为档案的利用增添了活力。在这里我们需要强调的是校园网上的档案信息服务面还不宽,信息也不多,特别是教学方面的信息更是寥寥无几。因此,作为学校档案部门要加强网络信息工作,向本校师生提供实用的网上信息。

三、建立健全高校教学档案管理长效机制需要注意的问题

1. 关于利用与保密的关系。

高校教学档案管理要正确处理利用与保密的关系。在教学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中,档案部门一定要正确处理“信息共享与知识产权”、“利用与保密”的关系。既要积极推进教学档案资源的共享,又要维护个别档案的知识产权和确保教学档案的信息安全。同时科学界定教学档案的归档范围与保管期限。教学档案建设,包括每一份教学文件的形成积累、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和保存等环节的工作。由于每一份教学文件的价值以及价值的时效不一样,这成为确定教学档案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的主要依据。教学实践改革及各种教学活动的持续开展,使形成的教学档案内容和数量经常变化,也会引起对不同教学档案利用需求的变化。但现有的《高校教学档案归档范围与保管期限》因形成于多年前,与今天高校的建设发展和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已不相适应,一些有长久保存价值的教学档案没有被纳入归档范围内,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完善,使各种有长久保存利用价值的教学档案都纳入归档范围,实行集中归档保存。

2. 关于人员的素质。

档案人员的素质,在某种意义上说决定着档案工作的管理水平。因此,档案人员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除了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必须提高以外,还要不断地充实相应学科的知识,以适应高校发展的需要。

3. 关于反馈机制。

高校教学档案管理要及时反馈和收集教学档案信息。档案部门要通过简报、校园网络等方式, 向全校各部门、广大师生及时反馈教学档案信息, 欢迎广大师生前来利用, 同时, 要及时收集各部门利用教学档案的反馈信息, 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档案管理工作, 使其规范化、实用化。

摘要:本文对高校教学档案的作用、优化高校教学档案管理措施进行了论述, 并指出需要注意的问题, 以期建立健全高校教学档案管理长效机制。

关键词: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与利用

参考文献

[1]熊跃青.教学档案管理模式探索[J].怀化学院学报, 2007 (5) :147-148.

[2]刘婷.试论教学档案的管理与开发利用[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3) :119-120.

[3]梁丹.教学档案管理:意义、特点及路径创新[J].钦州学院学报, 2007 (3) :101-104.

长效管理机制论文 第11篇

关键词:日常安全;教育管理;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8-0165-02

安全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保障。大学生安全问题不仅是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毕业后走向社会必然要遇到的问题。随着校园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大学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而学校常规的安全教育管理以经验管理模式为主,以管理者个体或群体的经验作为管理行为的依据,这就要求管理人员要有一定的生活阅历和丰富的经验。年轻的辅导员们尚欠缺此方面的经验。第二,学院各部门对待大学生安全意识教育的问题存在差异。很多学生安全意识教育大多是在校园的宣传栏、网站中得以体现,更多的教育是在案件发生后才大肆宣传安全知识,加强安全教育。反而在占据大学生学习、生活中很少出现“安全”字眼。本文拟从高校学生工作者的视角就构建学生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做一探讨。

一、学生日常安全教育管理的内涵

高校日常安全管理从基本内涵上来讲,就是通过高校领导组织学校相关教职员工组建校园安全管理小组,同时制定规范、详细具体的安全管理计划并负责实施,对学校可能出现以及已发生的对高校学生、教职员工、校园设施设备及学校名誉等方面造成损失或潜在影响的事故进行预防、处理和评价的整体化、系统化的策略应对过程[1]。

而学生日常安全教育管理的基本内容可以包括:1.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安全宣传与教育,培养学生安全习惯和整体安全意识;2.进行地震、消防、洪水等常见破坏性灾害的预防、紧急疏散、避险、自救、互救教育,并进行必要的模拟演练;3.常态化日常管理内容较为广泛,按照安全种类可分为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社交安全、心理安全、网络安全等等。按照实际管理时间形式可分为校外住宿安全、晚归安全、第二课堂活动安全、无课时间安全、节假日安全等。

二、我院学生日常安全问题现状:

从学生、教师管理人员两个方面看我院的日常安全问题。

(一)从学生角度提出学院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宿舍区存在使用违规电器情况,用电管理难;宿舍内贵重物品易丢失,管理难度大;校园内电动车车速快,放置、充电乱象多,自行车易被盗;宿舍管理不够严格,对外来人员登记、晚归登记等执行力不够;体育运动安全常识、应急处理方法教育不够到位;饮水、饮食安全问题需要改善。

(二)针对学院公寓管理现状,公寓科管理人员提出存在的问题:1.宿舍安全方面:宿舍内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宿舍内排插质量差;宿舍区内学生电动车不规范充电;宿舍内固定插座安装不合理;学生安全意识淡薄。2.财物安全方面:学生宿舍丢失较多的笔记本电脑和手机。3.饮用水安全。桶装水存在安全隐患,如微生物超标、存在有害物质等,饮水机清洁与消毒,工作人员是否具备从业健康证等。

(三)针对学院校园安全现状,保卫科管理人员总结校园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1.手机、电脑、电动车、山地车等偷盗现象;2.购买赃车及使用劣质车锁;3.宿舍内外来人员推销伪劣商品;4.校道行人交通意识淡薄。

三、构建学生日常安全教育管理长效机制

(一)构建学生日常安全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的内涵:融合安全管理理念,形成固有安全文化。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特别是特殊、重点时期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控网络[2]。提升安全知识、技能水平,增强事故预控和应急救援能力。

(二)具体做法:

针对我院存在的实际情况及管理方式,我们应做好无课时间安全、晚归管理、第二课堂安全管理、校外住宿管理、节假日安全管理等五个方面特殊时期的安全管理教育[3],形成长效的管理制度。

1.无课时间的安全教育管理。

学生通过课堂形式在校开展学习活动,而无课时间多数处在管理游离区。针对此种现象,提出安全教育务必落到实处、细处;实施离校告知手续;加强纪律教育;强调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系统化,可通过签订协议方式开展;充分利用各种途径渠道,宣传防火、防盗、防电等安全知识,杜绝安全意识隐患;完善学生信息系统,做到有据可查。

2.学生晚归管理。

通过板报、温馨提示宣传单、横幅、谈话教育等手段加强对学生晚归的教育与引导,使学生认识到晚归存在不安全因素;班级设两名安全员定期对本班宿舍进行晚归检查和登记;组织系学生干部对所在系宿舍进行晚归检查并统计上报系部按规定及时处理;实行定时进入宿舍区刷校园卡门禁制,加大物业管理的监督力度,及时网上公布晚归名单,学院对晚归学生及时教育和处理;定期收集学生晚归证据。

3.第二课堂安全管理。

活动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宣导;组织者制定的活动策划案必须包含安全预警方案(尤其是涉及竞技类、体育类等活动),组织者针对活动方案进行风险评估,根据风险系数,判断是否开展相关活动;活动中负责人及组织方工作人员时刻保持警惕,同时提醒学生人身和财产的安全。如遇突发事件,必须冷静沉着处理,启用应急预案并上报领导;活动后及时总结,积累经验,日后推广运用。另外,日常工作中可通过学校官方微博、讲座、主题班会、宣传片等形式宣传普及第二课堂活动的安全意识。针对《学院每月安全教育工作要点》中各月的安全工作要点:六月根据学院大二学生外出社会实践的情况,加强暑期社会实践安全教育引导内容;九月着重地震、消防等突发事件的演练教育;十一月针对大三学生需顶岗实习,加强就业安全教育方面的意识宣导。

4.校外住宿管理。

主要措施有:1.把好学生外宿申请审批关。按照学院学生手册办理审批手续,学生提供家长身份证复印件并在其上签署承诺;审批表格的家长签名和联系电话务必属实;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并做好沟通记录。2.开展外宿学生安全培训会。召开外宿学生安全工作会议,组织外宿学生学习《外宿学生安全事项告知书》并签订安全协议书。3.加强外宿学生后期追踪管理工作。做好纪律表现登记,及时处分违纪外宿学生。如旷课达20节(含20节)以上的,取消外宿资格。4.及时与班级信息员了解外宿生情况。建立外宿生联系花名册,详细记录外宿生信息。5. 完善相关规章制度管理未经审批办理而私自外宿的学生。

5.节假日的安全教育管理。

明确节假日范畴,同时节假日内也应做到安全教育工作。第一、假前做好教育工作。教育乃重中之重,通过班会、宣传板报等方式宣传“防自然灾害、防交通事故、防火、防盗”等安全教育工作,强化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安全的重要性,通过讲座、主题活动、图片展示、案例解读、拉横幅、做海报等喜闻乐见的方式普及安全知识与应急救援办法。第二、假中及假后做好管理工作。1、做好留校学生的统计工作及离校学生的登记工作,填写《假期去向登记表》。2、加强节假日的值守制度,加强检查,杜绝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学校的相关的规章制度,不私自留宿他人,不使用大功率电器等。3、收假时召开班会,统计学生返校情况,并联系未按时回校学生的家长。

只有将以上几个特殊、重点时段的安全管理制度完善,构建分工精细、责任明确的安全环保管理体系,强化安全环保体系运行控制,开展喜闻乐见的安全教育,提高全员安全管理水平,构建预知预警及应急处理网络,快速反应异常事件,更注重提高学生自我防范意识、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才能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1]张俊明.高校日常安全管理探索[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1(3):109-111.

[2]朱剑.新形势下大学生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63-64.

[3]张兆玮,陈沙沙.辅导员如何做好90后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的若干思考[J].成功(教育).2011(6):186-187.

作者简介:

梁碧云(1983.5-),女,汉,广西武宣,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园艺工程系辅导员,助教,本科学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我国青年志愿者管理长效机制研究 第12篇

(一) 青年志愿者的概念

青年志愿者概念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

1.广义概念

指在不为报酬的情况下, 基于道义、信念、良知、同情心和责任, 为改进社会而提供服务、贡献个人的时间和精力的青年人。[1]

2.狭义概念

指自愿参加相关团体组织, 在自身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在不谋求任何物质、金钱及相关利益回报的前提下, 合理运用社会现有的资源, 志愿奉献个人可以奉献的东西, 为帮助有一定需要的人士, 开展力所能及的、切合实际的, 具一定专业性、技能性、长期性服务活动的青年人。[2]

3.概念内涵

(1) 自愿性

青年志愿者概念首先要强调的是自愿性, 即参与服务不受法律强制、不受外界诸多因素所干扰的, 是出于自愿的。其次, 强调青年志愿者要通过一定的程序、手续加入青年志愿者组织, 并受到相关机构的管理、受相关管理办法的制约。

(2) 符合志愿者的要求和条件

首先, 青年志愿者要具备一定健康身体, 能够提供一定强度的志愿者服务;其次, 要具备一定素质、特长、技能或者专业知识来服务于相关的志愿者活动;第三, 要拥有相对稳定的可用于服务的空闲时间;第四, 要具备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来面对活动中遇到的挫折、压力和突发情况。

(3) 具有“不谋求任何物质、金钱等相关利益回报的前提下”的特征

青年志愿者在参加志愿活动时要明确自身不应该有要求物质回报、金钱等利益的思想。同时, 也要学会如何拒绝服务对象提供的与服务无关的报酬。

(4) 学习如何正确、合理运用社会现有资源

什么是社会现有资源?它包括金钱、物资、场地等各种类型的资源。这些社会资源对我们来说是相当宝贵的, 一名青年志愿者应当学会如何正确、合理地运用资源, 让它尽可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二) 青年志愿者管理的概念与内容

1.青年志愿者管理的概念

青年志愿者管理是指志愿者协会社团对青年志愿者所进行的一系列志愿服务社会、学校以及他人的活动所进行的包括招募、选拔、培训、项日运作等管理活动。[3]

2.青年志愿者管理的内容

(1) 公开招募制度

青年志愿者秉承公开招募的原则, 旨在建立一个具有高水平技能、认真的工作态度、充满责任感的青年志愿者队伍。让更多的青年来参加志愿者队伍, 不仅能促进青年志愿者事业的发展, 它还是发展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促进青年教育事业发展的有力保障。

(2) 志愿者培训制度

一个队伍要想长期的发展下去, 培养是重中之重。我们应该根据志愿者所学专业以及自身特点需要, 根据志愿活动要求的不同再进行知识和技能培训。培训制度更是要要明确培训的目的、内容、方式以及过程, 要通过业务培训和实践训练, 让志愿者树立明确的活动理念、增强与人交往的技巧, 成为一名合格的青年志愿者。

(3) 志愿者评估与激励制度

青年志愿者活动虽然强调自愿性、无利益性, 但是我们还是要对活动进行相对的评估和奖励, 这是为了更好的激励青年人做志愿活动的热情, 让志愿活动能够慢慢地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青年志愿者活动未来发展。

(4) 资金筹措与管理制度

国外一般的志愿者活动资金来源都是依靠政府补贴、社会民间的赞助及各种学校的支持, 同时也可以寻求国际基金组织的帮忙;我国的青年志愿者活动基本也是如此。

二、我国青年志愿者管理存在的基本问题及原因

(一) 我国青年志愿者管理存在的基本问题

青年志愿者是雷锋精神在现代社会的一种延伸发展, 也是新的时代赋予青年人的一项重要使命。目前, 我国还没有完全有效的利用青年志愿者的自愿,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平均、志愿者精神所处的文化环境不完善、全社会对于社会服务意识的欠缺, 这都造成了青年志愿者服务存在很大问题, 没有成为公民的自觉行为。

1.青年志愿者管理一直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

这主要表现在青年志愿者一直没有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动力机制, 这让很多工作和志愿者活动都流于形式;缺乏相对的保障机制, 各级相关部门不能很好地协调工作, 导致青年志愿者团队在活动中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制约, 正常的活动经费和必要的设施无法得到保证;缺乏长期发展机制, 很多青年志愿者组织都是走一步算一步, 干一步看一步, 没有一个长期发展的目标和规划。

2.青年志愿者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一直以来, 我国就缺乏规范管理青年志愿者组织的法规、政策, 这导致了青年志愿者团队在登记及管理方面处于比较混乱的状态。目前民政部也没有出台相关规定, 青年志愿者组织要以哪种形式和性质来区分, 所以一般情况下, 青年志愿者机构就采取有利于自己的注册方式, 因此形成了各式各样不同性质的社会组织机构。

3.青年志愿者管理缺乏完善的组织机构及资金保障

青年志愿者工作本身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 它不仅需要多部门的配合联动, 更需要健全的组织机构来保证日常工作的顺利展开。而目前, 青年志愿者协会一直定位不明确, 所以导致协会在配合组织工作以及活动展开时存在不协调等问题。

4.青年志愿者的工作机制不够健全

目前, 基本上大部分青年志愿者活动都没有在一个规范的机制下运行, 一般都存在着阶段性活动多且连续性差、活动丰富但活动支点少、声势浩大但活动不深入、覆盖率不足等问题。而一般志愿者活动结束以后, 也没有进行完整的活动总结, 没有形成合理的活动规则来完善下一次志愿者活动。

(二) 我国青年志愿者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1.思想认识上存在对青年志愿者认识的误区

无论是组织活动的领导还是参加志愿者服务的青年人都对青年志愿者活动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错误认识。有的组织负责人对青年志愿者活动有一定的行政性倾向, 比如高校的上级团组织, 他们没有认识到青年志愿者活动应该是一份美好的风险事业;而青年人在参加志愿者组织时一般都抱有“等、靠、要”的依赖心理, 在组织活动中都多少会表现出“坐、观、等、望”的惰性。

2.各级党团组织对青年志愿者活动的重视不够

一个组织是否能有好的发展还在于上级组织的重视程度, 目前情况是各级党团组织并没有把青年志愿者活动当做对外的窗口来进行宣传, 没有把青年志愿者活动上升为现代青年人培养工程的一部分, 所以才会有志愿者组织发展不到位的现象。

3.青年志愿者在活动中缺乏坚持不懈的恒心

首先是青年人在志愿者活动中就缺乏坚持不懈的精神;其次是社团本身缺乏一抓到底、坚持长期规划和管理的制度和手段,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年志愿者的形象。

4.青年志愿者工作没有良好的外部社会环境

要想青年志愿者活动顺利展开, 还需要良好的外部社会环境。青年志愿者队伍在招募时, 大家都很踊跃, 但是坚持下来的还是少数, 这是因为志愿者工作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以及明确的激励制度, 即使有也没有好好地执行下去, 导致很多志愿者都没有热情继续参加活动。

三、完善并健全我国青年志愿者管理的相关对策

(一) 完善注册、登记制度及相关立法

以实施志愿者登记、注册制度为核心, 认真按照《中国青年志愿者注册管理试行办法 (试行) 》, 全面推行志愿者注册制度, 努力建设一支长期发展、有理想追求的志愿者骨干队伍。同时, 要建立青年志愿者资料档案库, 详细记录已登记在册的志愿者的专业、特长, 以及参加志愿者活动的详细情况, 并建立青年志愿者活动的信用体系。

(二) 创立以“行动为中心“的管理机制

每一次青年志愿者活动都应该抓住行动本身的意义, 即“奉献、友爱、进步”。学习深入挖掘志愿行动本身的内涵, 减少行政色彩, 避免形式主义的做法;让青年人在志愿者活动中集思广益、主动地开展形式多样、富有影响力的志愿者活动, 才是长期发展青年志愿者组织的重中之重。

(三) 了解群众需求, 推进志愿服务项目建设

首先, 要建立健全的社区青年志愿者服务网络, 让青年志愿者真正走进基层, 参与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 了解群众的真正需要, 比如抓好敬老院、残疾人福利院等场所的志愿服务工作, 就是一种“接地气”的活动;其次, 动员青年志愿者“三下乡”活动, 让青年人“巩固支教、拓展支医、探索支农”走进乡村。

(四) 建立以“事业为中心, 德育为属性”的志愿者活动模式

青年志愿者活动是一项长期事业, 青年是主体, 服务是本质, 德育是属性, 这是根本不变的东西。志愿者行动以其自愿性原则区别于其他各种教育、管理活动, 要让志愿者活动健康发展, 就必然要尊重规律, 正确运用载体, 才能保障青年志愿者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五) 拓宽青年志愿活动的筹资渠道

我们要在实践中摸索出更适合青年志愿者组织自身发展的科学道路, 虽然志愿者活动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性活动,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医疗、教育等方面适当进行一些有偿服务来赚取一部分利益, 而这部分利益只能作为组织资金在进行志愿者活动中使用。同时, 政府和相关部门还应对青年志愿者活动进行扶持, 比如对相应的志愿者经营活动进行免税、资金资助等, 这样才可以促进组织的良性发展。

(六) 加强思想、机制、队伍“三管”齐下的组织建设

首先, 抓思想意识是所有工作的首要任务。如何把志愿服务的理念内化为志愿者的自觉行为, 把青年志愿者组织作为一项事业进行可持续发展目标, 不断深化志愿服务机制建设, 按照志愿服务项目的实施流程, 完善各个环节的运行机制, 这都是我们要亟需解决的问题;其次, 逐步完善青年志愿服务组织体系, 合理设置组织机构, 调动社会各方力量, 来让青年志愿者组织形成进一步正规化、多元化、网络化的新格局;第三, 要不断发展壮大青年志愿服务队伍, 大力拓展志愿者指导中心及青年服务站建设, 服务部门的实际操作功能, 形成完善的志愿服务组织管理实施网络。

摘要:青年志愿者行动是伴随着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而诞生的一种“社会运动”, 它在服务社会、教育青年、促进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它是动员广大青年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如何更好地理解、发挥青年志愿者的价值与作用, 取决于整个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 并涉及行动本身运作机制的合理性、完整性。笔者通过对我国现阶段青年志愿者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给出了加强我国青年志愿者管理的对策:完善注册、登记制度及相关立法;创立以“行动为中心“的管理机制;了解群众需求, 推进志愿服务项目建设;建立以“事业为中心, 德育为属性”的志愿者活动模式;拓宽青年志愿活动的筹资渠道;加强以思想、机制、队伍“三管齐下”的组织建设。

关键词:青年志愿者,青年志愿者管理,运作机制

参考文献

[1]韩森.做志愿者[M].北京:金城出版社, 2001.

[2]王振友.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由来、现状及发展趋势[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2) .

上一篇:康复护理模式下一篇:旅游目的地旅游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