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德育渗透

2024-08-11

初中英语教学德育渗透(精选12篇)

初中英语教学德育渗透 第1篇

素质教育以发展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为核心, 德育是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而且渗透到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各科教学中, 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有特殊的作用, 因为英语不仅是门学科, 更是一门语言, 是信息的载体。学生在学英语的同时, 接受了南之带来的相关的信息。通过学习及分析, 从量变到质变中得到发展, 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目地。

一、通过英语教师自身得体的仪态、行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严谨的学习习惯

我在初中英语教学中, 将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与学习习惯, 加强学生心灵与情操的涵养,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等德育内容自然渗透其中, 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因为初中生可塑性、模仿性强, 教师是学生最直观的榜样, 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所以英语教师必须注重言传身教, 以身作责, 为人师表, 注重自身仪态, 不可以过于前卫的穿着打扮浸导学生的审美观。通过自身字迹优美、重难点突出的板书, 条理清晰、逻辑性强的教学语言, 富刨造性、灵活性的教法感知学生,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老师的主导作用, 造成“此时无声有胜有声”的效果, 使其形成严谨的学习习惯。

英语教师对作业的布置也应灵活多样, 主要有口语、书面与听力三种, 以独立完成与合作完成相结合,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养成复习与预习、语言实践、良好并广泛阅读的良好习惯。

二、引导学生发现和欣赏作品的人物美, 用感人的艺术形象、崇高的思想感情净化心灵, 纯正情感、陶冶情操, 培养学生高深的道德情操

美的典型具有榜样的力量和诱导的力量。艺术是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应力求创造传情的感染的气氛陶冶学生, 让作品所展示的鲜明、真实、感人的形象, 打开他们心灵的大门, 爱作者所爱, 达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如:JEBIIIUl“Teachers’Day”的教学, 通过结合“Women s’Day、Mothers‘Day、The Old Men’Day”等节日系列活动, 布置学生用英语向父母及祖父母 (外祖父母) 祝福, 并用文字记录下来, 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达到学以致用, 又学会关心身边的人。

三、引导学生发现和欣赏文中的内涵美, 以其深劾的思想内容和优美的艺术境界, 给学生以深深的启迪

如今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 人际交往面狭窄, 疏离倾向严重, 社会适应能力差, 很需要在教育中弥}挞一欠缺。英语除了语音语调优美, 还有各种场合的礼貌用语、富有情感的爱国歌曲和具时代感的范文, 都具有情感的感染作用、启迪人和教育人的作用, 以及人际关系户的指导作用。通过事例所展示的社会人生的画卷, 帮助学生掌握和认识社会的发展规律, 启迪学生地社会、对人生的思考, 在学习、欣赏中领悟到某种生活的哲毯而德育需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并注意要具有现实性。因此, 在英语教学中, 注重发掘其包容的深层的内涵与现实意义, 给学生以深深的启示。

如学说:Excuse me.I’m sorry.Thanks a lot.May I d0…?What call I do for you?Could I have…?It dosen’t mailer.Glad t O help.等交际用语 (即礼貌用语) , 不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并自觉摒弃日常生活中不文明的语言, 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个人交往的水平和能力。通过语言美的教育, 陶冶学生的情操, 净化他们的心灵, 增加交往的信心和勇气, 使他们的日常用语趋向规范和得体。

教JEBIIl20“The WDrld’s population”时, 通过介绍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状况外, 说明控制人口的迅速增长的必要性, 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实行计划生育Family planning政策的必要性和深远意义。结合:2000年龙年、2001年蛇年人们争先恐后生“龙子”的社会现象, 启发学生剖析20年后这些“龙子”将面临升学、就业困难, 住房紧张等一系列的问题, 探讨了人口问题的另一深层次问题, 也探讨了确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巩以上教学与活动使学生组织、交往、分析、判断实践能力得到培养, 使德育效果在实践中得到巩固, 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总之, 初中英语教师, 应自觉掌握和提高德育知识, 把德育渗透贯穿到英语教学始终, 因为初中英语教学的德育渗透是“冰冷三尺非一日之寒”, 不可能一蹴而就, 要持之以恒, 常抓不懈, 才会有满意的效果。

摘要:良好的思想品质是中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我们教师在教书的过程中, 必须注重教书育人。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各科教学中, 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有特殊的作用.

初中语文德育渗透教学案例 第2篇

官池初中 樊小平

德育教育必须渗透在传授知识之中,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容,挖掘文中的思想教育点,着眼于把思想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课内课外有机结合。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达到教书育人之目的。

语文教学要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那么如何提高语文课的德育效果呢?我觉得有以下几种方法。

1、名句渗透

人类历史上,曾留下过许多晶莹璀璨、光芒四射的格言,这些格言使许许多多青少年走上成功之路,取得令人瞩目的业绩。许多古今中外、历久不衰的格言或名言,是人们从文学作品中挖掘、摘引、精选出来。现在语文课本所选的许多文学作品,不论诗词、散文或小说,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不仅有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出类拔萃的文学特色,而且往往含有一些文情并茂、短小精悍、意味隽永的名言名句。有些课文的思想内容,有时就是通过其中的一段话来体现的。对于这些闪烁着思想光芒的句子,我们应紧紧抓住,围绕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和中心,加以重点分析和讲解,深深打动学生的心。

《孟子》二章中,有这样的名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育学生要成就一番事业,心先苦其心志不断磨练自己;如果只贪图安乐享受,那将一事无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告诉我们,治国需要人和,战争需要人和,工作和生活也需要人和。要想“人和”,先需“得道”,即多做好事,让学生明白生活的真谛。“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 难之间”是《出师表》中诸葛亮受恩于刘备而报答感恩的佳句。通过这句话让学生懂得“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文天祥笔下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千古名句更是让人心动。讲到这些我进行了点播,古人尚能如此,我们该怎么办?学生早被文章

塑造的形象所感染,这样一激发,就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和思考的欲望,他们都争先恐后的发言,强烈的爱国之情顿时溢满了课堂。讲解鲁迅小说《故乡》,不仅要分析闰土的艺术形象,同时也要学生理解和背诵最后的句子:“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鼓励学生:在未来的生活道路上,应有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精神。

2、拓展渗透

(1)、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不仅有利于知识技能多方面的积累,更有助于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我们知道,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学生广泛地吸取课外书籍的丰富营养,对他们的成长大有裨益,但书籍也有良莠不齐,而且学生的精力与时间也有限,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比如针对学生意志薄弱,经受不住困难挫折考验的特点,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的光明》,从中学习主人公不屈服于命运,以顽强的毅力迎战困难的精神;针对学生革命 理想淡化的特点,指导学生阅读小说《红岩》、《林海雪原》,学习革命先辈为正义为理想而献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事实上,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不仅不会影响学习成绩,反而会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心灵得到熏陶。

(2)、专题活动

学习《最后一课》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收集赞颂祖国的诗歌、名言,举行朗诵会,用优美的文学作品去熏陶学生,加深对国家的热爱。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我们可以形象地说,由道德概念道德信念的道路是从行为和习惯开始的,而行为和习惯中又渗透着儿童对于所见所为事物的深刻情感和个人态度。”

3、写作渗透 作文是学生心灵的窗户,写作讲评时,我引导学生朝着“阳光”、“鲜花”的方向发展,即要求学生写出来的文章要有亮点,展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张扬个性之美。经过不断的努力,学生告别了过去的苦恼与压抑,体会到了写作的成功与快乐,大家都深刻体会到:写作就像飞鸟在湛蓝的天空中划过的那一丝灵动,自然、美丽、脱俗。

初中英语教学德育渗透初探 第3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德育渗透;探索

在信息社会高速传递里,琳琅满目的信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促使英语教师有责任在教学中深刻挖掘文章的思想内容,仔细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提示的哲理,精心设计具有启发性、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围绕提问题去思考,增长学生知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同时,进行必要的德育渗透,变静态的书本知识为解决多变的实际生活中道德问题的能力。

一、培养学英语的兴趣,发展自学能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集中精力,深入思考。如果让你去做一件你毫无兴趣的事,你根本无法做好,英语学习也不例外。有的同学说:“我天生就对英语没兴趣。”此言差矣。须知,有些兴趣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后天培养的。为什么不试着通过你感兴趣的东西去靠拢你无兴趣的英语学习呢?例如,有人喜欢音乐,有英文歌曲;有人喜欢看录像带,有中文字幕的录相片……千万别把英语只理解成枯燥的单词、语法,千万别把英语学习当成一种负担。教给学生点金术,而不是给金子。众所周知,学生记单词是一大障碍。所以在学生学了英语字母后,就立即把音标教给他们,让他们牢牢的记住字母和音标。然后教读音规则。学生掌握了读音规则,就能跟据单词的形和音的对比。再逐步介绍其它的记忆方法,如分类法:season,spring,summer,autumn,winter;east,south,west,north;subject――English,Chinese,hi-story,P.E,maths;colour―red,black,white,blue,green,brown,yellow.联想法(同义词、同音词、反义词、近形近音词等),以便让学生更好地记住单词,从而过好单词关。

二、引导学生发现和欣赏作品的人物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运用所学作品引导学生发现和欣赏文中的人物美,让作品所展示的鲜明、真实、感人的形象打开他们心灵的大门,达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培养学生健全的情感态度。

三、教师要以自身的高尚道德影响学生,以爱激发学生的情感世界

在新的条件下,教师的职责不再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教师应成为学生的激发者、组织者、引导者。教师是课堂德育的实施者,教师的世界观、情感、品行及教态,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以自身的高尚道德影响学生。

1、教师要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树立教师的角色规范,树立威信。中学生可塑性、模仿性强,教师是学生最直观的榜样,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所以英语教师必须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责,为人师表,注重自身仪态,不可以过于前卫的穿着打扮误导学生的审美观。通过自身字迹优美、重难点突出的板书,条理清晰、逻辑性强的教学语言,富创造性、灵活性的教法感知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老师的主导作用,造成“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使其形成严谨的学习习惯。

2、教师要从学习和生活上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乐于与他们交往,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用师爱去包围他们。当教师的这种情感一旦触及到学生内心的情感需要时,学生会处于一种积极的接受状态,并对此有强烈的表示,亲其师而信其道,爱屋及乌,爱教师,爱学科。

3、精心组织安排教学活动,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寓德育于英语教学的过程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但不同的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其侧重点也因有所不同。语言的交际性和实践性决定了要在语境中、在活动、在模拟交际中学习英语,感受语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语言交际场景、教学游戏和练习形式,以学生学会为目的,以学习情趣为主线,贯穿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在教学的语境中、练习的活动中、模拟的交际中,向学生渗透德育。为了培养学生的组织合作能力,团队精神和乐于助人的品质,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指正,要对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这是渗透德育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同时活跃了课堂氛围,又让学生充满了上课的激情。

四、营造良好的课外德育教学环境

课外的关于德育教学的英语也是很重要的。虽然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但我们也不要忽略了课外的能教育学生的一切可行的方法。加强课外环境的熏陶,多多举办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对课堂的必要补充。首先,可以在教室里的黑板和墙壁上用英语贴一些名言警句,在校园的办公地方或者其他比较醒目的地方也可以设置一些名人名言,给学生们一种强烈的视觉刺激。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知识,而且可以鞭策他们努力学习,努力创新。另外,在学校广播台里可以设置一个专门播放英语并能教育人的节目,给学生们以听觉上的冲击,还有许多方法需要老师们不断地去探索,然后逐步去完善。

总之,初中英语教师应自觉掌握和提高德育知识,把德育渗透贯穿到英语教学始终,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才会有满意的效果。

初中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 第4篇

一.透过文章的字里行间, 探究文章内在的思想教育因素

在课文中, 有些词语句子看似平淡, 可字里行间往往渗透着作者浓郁的思想情感。教师在引导学生充分阅读感悟的基础上, 应结合文本加以点拨, 讲解。不仅仅只在语言文字上兜圈子, 应融入人文精神, 引导学生去领悟其中真挚、高尚的东西, 从而净化他们的心灵, 陶冶他们的情操。“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传达了古人修身律己的信念, 约束人们崇尚教化, 立德从善;“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强调了德的重要, 告诉人们任何时候都要万事德为先;“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写出了母亲河的蔚然壮观, 启发人们民族精华要薪火相传;“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描绘了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恢弘气概, 昭示人们奔腾不竭的生命激情。德育的因素无处不在, 语文教师应根据他们朝气蓬勃, 积极向上, 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特点, 把思想教育渗透其中, 使他们得到无声无息的感化, 这样就会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意愿。

二.捕捉美好形象, 以美好的形象感染人、教育人

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许多篇章, 大多反映了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有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终生建功立业的领袖人物, 有为党和人民的利益呕心沥血、不畏牺牲的英雄模范, 有为祖国建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普通劳动者, 也有埋头苦干的人, 拼命硬干的人, 为民请命舍身求法大声疾呼的人。他们的光辉形象, 对学生有巨大的感染力、说服力, 能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指明前进的方向。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向领袖人物、英雄模范、普通劳动者学习。课文中这些人物的思想情感、精神品质和行为习惯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美好的形象, 我们老师如果捕捉得好, 挖掘得深, 就会使学生心灵受到洗礼, 情感产生共鸣, 思想得到升华, 从而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三.营造美的氛围, 用美来熏陶学生

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应当运用一切教学手段, 营造美的氛围, 展示美的境界, 用美来熏陶学生, 激发他们感情上的共鸣, 使德育融化于他们的心灵。《黄河大合唱》能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的英雄气概, 《北国之春》会让学生荡漾起想念家乡眷恋亲人的情思, 贝多芬的交响曲可让学生领悟到百折不挠的生命强音。播放这些配乐曲, 创设感人的情境, 让学生诵读文章, 会唤起他们对美的感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动静结合写景状物, 能让他们领略到其乐融融的自然美;《散步》中一家人尊老爱幼和谐相处, 能让他们感受到其情切切的人情美;《岳阳楼记》融写景、抒情、议论为一体, 能让他们体味到其心坦坦的豁达美。《鱼我所欲也》中世代颂扬的仁义美, 《桃花源记》中美好生活的幻想美, 《望岳》中不畏艰难的壮志美, 都会在他们的读悟中融入血液汇入心田。学生对美有了深刻的体验, 才会产生对美的热爱, 对真理的追求, 才可能有美的创造。

总之, 作为语文老师, 只有坚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调动学生, 抓住文本, 创设情境, 讲究方法, 因“文”明“道”, 因“道”悟“文”, 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才能陶冶他们的情操, 激励他们的精神, 提升他们的素养, 促使他们朝气蓬勃地学习和生活, 健康茁壮地成长。综

初中的政治德育教学的渗透论文 第5篇

学生的成长不仅仅是卷面成绩的提高,更重要的是道德素质的提高。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对于学生道德培育越来越重视。这直接体现在新课改以来的课程设置上,特别是苏科版的政治教材就体现了教学与德育相结合的特点。把德育工作渗透到初中的政治的教学工作中,是在新形势下做好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如何做好渗透工作考验着每个政治教学工作者。如何实现初中的政治教学中渗透德育,这是一个全新课题。笔者认为做好苏科版的初中的政治教学工作,必须要结合苏科版教学的特点来进行分析。做好德育渗透工作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一、充分了解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必须要加强同学生的沟通,要通过与学生的沟通,来了解学生的喜好和兴趣。在充分了解了学生的兴趣后,然后在针对学生的兴趣来设置课程教学内容。要把德育工作渗透到教学工作中,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吸引学生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二、要根据课程内容来进行德育

苏科版政治教材具有深入浅出的特点,一方面它较之于传统的教材少了很多的说理性。另一方面又与学生实际相结合。改变了政治教科书过去一向严肃呆板的印象。在课程设置上,也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做到了课程内容与学生认知能力相符。我们说要根据课程内容来适时进行德育,一方面是要认真掌握苏科版政治教材的内容设置,另一方面是要有灵活的教学方法。如政治教学中,我们经常会讲到诚信这个课题。书中列出了古今中外有名的诚信人物,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在把人物事迹讲完后,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发言,谈他们的看法,从而对症下药。在讲到我国法治建设时,则要教育学生必须要学法、‘懂法、更要守法。在讲到爱国主义时,则可结合当前热点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要循序渐进,循循善诱

道德素质的培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项“系统工程”。况且苏科版政治教材在内容设置上关于德育是分散在各个部分之中的,我们要进行渗透德育工作。我们不能贪大求全,企图用一节课的时间,就把德育工作做好。我们要掌握分寸,一步步地来进行渗透。在教学工作中要学会循循善诱,通过提问题,改变教学方式等多种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要加强同学生的沟通,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

教学内容的传授需要双方共同的努力才能实现,双方必须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实现有效地沟通。政治教学工作者必须要加强同学生的沟通交流,要用真诚的心来打动他们,这样才能使得德育工作做到切实有效。德育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学地点也不一定局限于课堂之上。在生活中,在于学生的沟通中,政治教学工作者也能进行德育工作。政治教学不仅仅限于课堂授课,老师应放宽视野,充分走到学生当中,倾听学生的意见。

五、要丰富课堂内容,创新教学方式

政治教学工作者在教学工作中要以教材为中心,但也不能仅限于教材,我们必须要把教材同学生实际相结合。在完成教授内容可以适当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当中的实际,来巩固所教内容。这样做更是为了使德育工作能有效渗透。在教学方式上要大力创新,没有一层不变的教学方式。我们要把德育工作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相结合,大胆进行创新。这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成绩,另一方面又加强了学生的道德素质,我们在教学方式上一定要保持创新精神。

六、要完善教学机制和建立科学地考核机制

初中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 第6篇

一、透过文章的字里行间,探究文章内在的思想教育因素

在课文中,有些词语句子看似平淡,可字里行间往往渗透着作者浓郁的思想情感。教师在引导学生充分阅读感悟的基础上,应结合文本加以点拨,讲解。不仅仅只在语言文字上兜圈子,应融入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去领悟其中真挚、高尚的东西,从而净化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传达了古人修身律己的信念,约束人们崇尚教化,立德从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强调了德的重要,告诉人们任何时候都要万事德为先;“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写出了母亲河的蔚然壮观,启发人们民族精华要薪火相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描绘了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恢弘气概,昭示人们奔腾不竭的生命激情。德育的因素无处不在,语文教师应根据他们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特点,把思想教育渗透其中,使他们得到无声无息的感化,这样就会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意愿。

二、捕捉美好形象,以美好的形象感染人、教育人

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许多篇章,大多反映了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有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终生建功立业的领袖人物,有为党和人民的利益呕心沥血、不畏牺牲的英雄模范,有为祖国建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普通劳动者,也有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舍身求法大声疾呼的人。他们的光辉形象,对学生有巨大的感染力、说服力,能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指明前进的方向。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向领袖人物、英雄模范、普通劳动者学习。课文中这些人物的思想情感、精神品质和行为习惯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美好的形象,我们老师如果捕捉得好,挖掘得深,就会使学生心灵受到洗礼,情感产生共鸣,思想得到升华,从而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三、营造美的氛围,用美来熏陶学生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运用一切教学手段,营造美的氛围,展示美的境界,用美来熏陶学生,激发他们感情上的共鸣,使德育融化于他们的心灵。《黄河大合唱》能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的英雄气概,《北国之春》会让学生荡漾起想念家乡眷恋亲人的情思,贝多芬的交响曲可让学生领悟到百折不挠的生命强音。播放这些配乐曲,创设感人的情境,让学生诵读文章,会唤起他们对美的感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动静结合写景状物,能让他们领略到其乐融融的自然美;《散步》中一家人尊老爱幼和谐相处,能让他们感受到其情切切的人情美;《岳阳楼记》融写景、抒情、议论为一体,能让他们体味到其心坦坦的豁达美。《鱼我所欲也》中世代颂扬的仁义美,《桃花源记》中美好生活的幻想美,《望岳》中不畏艰难的壮志美,都会在他们的读悟中融入血液汇入心田。学生对美有了深刻的体验,才会产生对美的热爱,对真理的追求,才可能有美的创造。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 第7篇

一、教师言传身教营造德育氛围

所谓“身教重于言教”, 教师在教学中的模范行动, 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英语学科的实践活动较多, 每节课都有大量的操练, 在师生双边活动中, 如遇到学生读错、拼错、讲错或不敢开口说话等情况, 教师如果采取耐心鼓励、细心指导、具体点拨等方法, 教师的身教和言教定会感染学生, 这也是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想教育, 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 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

作为英语教师要热爱自己的职业, 要有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用自己高尚的人格、真挚的爱使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要以扎实的基本功、严谨的态度和求实向上的精神为学生做个“终身学习”的好榜样。

二、深入钻研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教材是寓德的载体, 依据教材挖掘德育因素是课堂寓德的前提。新编初中英语教材以话题为纲, 学生可以接触到本国和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历史、地理、科技、政治、文化礼仪、习俗风貌。要学习包括表达思维活动 (同意、帮助、邀请) 、情感态度 (喜欢、感激、同情、愿望) 、道德态度 (抱歉、宽恕、感谢、赞成、关心) 、社会文化 (介绍、问候、告别、就餐、看病、庆贺) 等三十多个语言功能项目, 内容丰富。这些语言材料的学习, 为课堂的德育实施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但是, 英语学科中的德育教育内容往往不是现成的, 而是要靠教师去挖掘的。在教学中要善于找好德育的切入点和结合点, 进行自然的渗透。

三、创设课堂情景加深德育渗透

寓德过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 不同的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其侧重点不同。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进行交际。语言的交际性和实践性决定了要在语境中、在活动、在模拟交际中学习英语, 感受语言。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活动, 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语言交际场景, 教学游戏和练习形式, 以学生学会为目的, 以学习情趣为主线, 贯穿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在教学的语境中、练习的活动中、模拟的交际中, 向学生渗透德育。

在这些模拟的语言情景的交际活动中, 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 也在学习与他人的合作和交往。这种学习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关心他人, 互助友爱, 文明礼貌等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的形成。也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性, 形成课堂教学的高潮。教学的全过程中, 教师不断的引导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在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愿望的驱使下, 学生会忘却羞涩, 积极向上, 努力合作, 去争取更高层次的成功。伴随着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 德育融汇其中。

初中思想品德德育渗透教学策略 第8篇

一、以生为本, 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思想品德渗透教育

1. 以生为本, 确定思想品德课的思想教育渗透任务

初中生正是长身体, 思维活跃, 自主意识强, 但是人生观、世界观还尚未真正形成的时期。因此, 思想品德课堂要建立“大德育”的观念, 充分利用教材, 针对学生的思想现状, 进行各种教育活动。首先需要教师做的, 就是通过各种活动以及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切实掌握学生的思想现状, 针对学生的现状制定相应的德育任务, 并努力通过思想品德课堂进行有效渗透。

2. 坚持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导向功能, 融德育教育于日常教学中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是帮助学生解决生活烦恼, 学生的成长中遇到的种种问题, 并要在学生成长中成为导向,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以及人生观。因此, 教师要结合思想品德课堂, 注重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 通过各种活动, 加深学生的内在的情感体验, 让学生与课堂、与文本、与教师的讲解产生强烈的共鸣, 这样的课堂才真正能够感染学生。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思想品德课堂敞开心扉, 真正获得灵魂的升华。

二、春风化雨, 润物细无声

1.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要和学生的生活情境紧密相关, 教师要寻找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教学内容之间的结合点, 实现高效课堂。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引入课堂, 让学生在相应的教学情境中得到情感的激荡, 得到感情的共鸣。如在苏教版初中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克服逆反心理》的教案中, 教师首先采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视频《成长的烦恼》, 视频中小明的行为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共鸣。在这种情境下, 教师请同学们一起分析逆反心理的明显特征和危害, 让学生反思自己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逆反心理, 并通过合作交流, 掌握调试逆反心理的方法和技巧。学生通过案例分析, 结合自身的行为, 更好地把握了逆反心理的危害, 能够自觉调试逆反心理, 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具有很大的帮助。

2. 课堂巧妙提问, 曲径通幽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与学生思想的连接点, 采用巧妙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觉敞开心扉, 并通过机智、幽默的语言构建精彩的课堂教学, 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在课堂上巧妙提问, 缩短教学材料和学生认知之间的距离, 让学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 通过生动的视频、美妙的音乐以及教师的循循善诱, 变被动接受到主动认可, 从而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进行情感渗透

1. 紧抓教材, 寻找合适的教学资源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是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主阵地, 教师要认真备课, 积极思考, 采用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要寻找合适的教学资源, 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如苏教版初中政治思想品德八年级《孝敬父母长辈》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一方面结合孝道让学生感知到反哺父母的爱, 是每一个青少年应尽的责任, 另一方面结合《妈妈, 洗脚》的广告让学生明白“权利和义务”的重要性, 从而在心底敬爱长辈。

2. 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世界观形成的教育

初中德育教育要紧紧依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课堂, 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如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时事政治是考试的组成部分之一, 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关心国内外重大时事, 进而引发学生深入的思考, 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四、开辟第二课堂, 升华学生的道德情感

开辟第二课堂, 初中生正是处于情感多变的时期, 紧靠课上的引导是远远不够的。因此, 教师要善于开辟第二课堂, 通过课外活动帮助下学生将所感悟到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内在情感, 延伸德育教育。如教师可以开辟专题调查、主题演讲活动等进行德育教育。如苏教版初中思想品德八年级《孝敬父母长辈》教学完成后,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母爱似海, 常驻我心”的专题演讲, 进一步感悟父母之爱, 懂得孝敬长辈。

总之,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思想状态, 采用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方式进行德育渗透。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知识的构建过程, 更要关注学生发展智能、感悟人生、健全人格的过程。另外, 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 教师要有效把握教学时机, 进行有组织地引导和调控, 确保学生能够自主进行思想品德的完善。

参考文献

[1]刘柱刚.多媒体在思想品德课堂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年12期

[2]宋淑红.有效地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育作用[J].新课程学习 (上) .2011年05期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应如何渗透德育 第9篇

一、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党的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内容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其中, 公民层面的要求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爱国是首要要求, 也是第一要求。作为合格的公民, 我们要热爱自己的国家, 这是任何一个现代国家对本国公民的最朴素的要求。如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呢?

首先, 从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方面。在我国,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每个公民既是享有权利的主体, 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公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领域享有广泛的权利, 国家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的, 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 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同时, 要求公民必须履行应该履行的法定义务, 对法律规定必须要做的, 必须要做;对法律规定鼓励做的, 要积极去做;对法律规定禁止做的, 坚决不做。爱国是公民必须要履行的政治性义务之一, 要求公民必须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不得损害国家的权益, 并且敢于和破坏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不法行为做斗争。

其次, 从弘扬民族精神的角度。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 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 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 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千难万险, 不断发展壮大, 就在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主精神的支撑。当前, 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到2050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还有很远的道路要走, 仍然需要继续发扬伟大的民族精神, 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凝聚全民族的力量,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二、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诚信美德教育

诚信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民层面的要求之一。“人无信不立, 业无信不兴, 国无信不强”, 都说明了诚信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从商鞅徙木为信到湖北诚信兄弟, 无不说明中华民族是历来就是一个讲究诚信的民族,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子曰:“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 小车无軏, 其何以行之哉?”也说明了诚信是一个人立足社会、赢得尊重的基础和根本。如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诚信美德教育呢?

首先, 要讲清诚信的涵义和原则。诚信要求人要言行一致, 有诺必践, 知错必改。诚信的原则要求人们在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发生冲突时站在长远利益一边, 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站在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一边, 在法律和人情发生冲突时站在法律一边。比如, 当面对国外间谍要套取我国的核心机密时, 作为国家安全机关的我们是否要将我们所知晓的国家秘密和盘托出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但这样做是否违背了诚信的美德呢?答案当然也是否定的, 因为这就涉及诚信和国家安全及利益的矛盾, 公民有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履行这一义务意味着对国家的忠诚, 意味着爱国, 并不违背诚信的要求。

其次, 要讲清诚信的具体情境和智慧。在讲究诚信美德, 做诚信的人时, 我们必须要注意特定的情境下的行为选择。如当面对别人的请求帮助时, 我们要实事求是, 自己可以做得到, 又不违反法律和道德的要求, 我们可以答应;但一旦承诺后, 就必须尽力而为去帮助别人, 这就是讲诚信。但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 如果由于不可抗拒力自己无法按照承诺去做时, 一定要及时地和请求帮助的人进行说明, 这也并不违背诚信的要求。另外, 讲诚信也需要一定的智慧, 为了别人的利益, 在特定的情境下说一些善意的谎言, 也不违背诚信的美德。比如, 某人家人查出了很严重的疾病, 按医生的说法可能只有几个月的时间了, 这时如果实话实说, 无疑会对生病的人产生一种沉重的打击。如果说“没事, 你的病没有大碍, 养一段就会好的”, 这样的表态并不违背诚信的美德, 因为这属于善意的谎言。

渗透德育教育于初中历史教学之中 第10篇

初中新课程《历史》按照人类社会发展的线索, 把历史知识用相关理论知识组织起来形成专题, 有较强的中外对比、前后比较的特点, 具有对初中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丰富内容。以史育德, 既体现历史教学上的史论统一, 又实现了历史在全面发展教育上的德育与智育的统一。在近几年的历史教学中, 我努力践行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 在教学中就如何渗透品德教育作了一些尝试。下面, 就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谈些具体的做法。

一、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德育的永恒主题。“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历史教学是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手段, 是传播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方法。我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古国之一, 传统的爱国主义源于古代, 表现为对大好河山、灿烂文化、优秀传统执著的爱和对祖国前途、民族命运的神圣责任感。如:北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明末清初顾炎武的“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近代的爱国主义, 以救亡图存为核心, 无数革命烈士为救国救民, 英勇无畏, 视死如归;留下了“惊天地, 泣鬼神”的豪迈壮举。如虎门销烟的林则徐、甲午海战中的邓世昌、戊戌变法中的谭嗣同等等。学习上述史实, 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 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教育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二、重视历史人物的分析, 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

历史教学必须重视学生道德规范的养成教育, 而在学生道德精神的培养过程中, 历史人物的榜样力量是无穷的。因而, 在教学中, 教师应充分利用优秀历史人物和他们的事迹对学生进行品德和道德教育。

道德与理想的典范, 古今中外举不胜举。如大禹治水, “三过家门而不入”的责任感;孟子讲的“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的高尚品格;诸葛亮“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的忠于职守等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遗产, 是我们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正是用这些实实在在的人物事例, 给我们巨大的启发, 使我们的道德情感得到了升华。

三、利用历史求真的特性, 适时进行诚信教育

诚信是一种美德, 是做人之本, 立事之根。何谓诚信?“诚实守信不欺之谓也”。在一定意义上说, 诚实守信就是求“真”, 就是追求正义。

历史科学向来是讲究“直笔”的, 古往今来, 历代史学家本着对历史负责, 对后世负责的精神, 一贯追求历史科学的客观性、公正性和惩恶扬善的功效, 这与诚实守信所要求的“真”, 从本质上是相通的。作为历史教师, 可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历史学这种求“真”的特点, 弘扬对社会负责的精神, 帮助学生树立“诚信”意识。如在讲解汉朝历史时, 结合正在热播的电视剧《汉武大帝》, 就可以通过司马迁发奋著《史记》, 不避当代权贵, 敢于指责武帝种种作为的故事, 教育我们学生也要说真话, 要诚实守信。教师还可结合教材及时补充历史上宣扬诚实守信的格言警句、人物故事, 如商鞅“立木为信”取得百姓的信任, 使变法取得成功, 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下良好的基础;而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失信于人, 最后导致国破人亡等等。用这些鲜明的事实来揭示传播诚信的思想, 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历史知识中提高认识, 逐步形成诚信的观念和信念。

四、运用历史中“美”的因素, 加强学生的审美教育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作为历史教师, 我们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历史课堂中“美”的因素, 加强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历史中古今中外的艺术珍品、名胜古迹;杰出人物灿烂的人生、闪光的思想;文学宝库中的瑰丽诗词、不朽篇章……都闪耀着美的光芒。这些, 都是对学生进行品行美、心灵美、自然美教育的好素材。当李白嗟叹“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时, 我们怎能不为诗人丰富的想象、祖国的大好河山所折服;当蜿蜒的长城、宏伟的故宫浮现在眼前, 我们怎能不为文明的源远流长、为人类的巧夺天工而惊叹;当毛泽东登高远眺, 吟咏“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的诗句时, 我们怎能不为一代伟人傲视千古、开创未来的气魄所慑服……由此可见, 捕捉历史知识中美的因素, 把蕴含在历史自身内部的魅力融会到教学中, 以情动人, 以美感人, 定能陶冶其情操、净化其灵魂, 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初中英语教学实施德育渗透的策略 第11篇

一、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潜移默化地进行德育渗透

德育渗透,妙在润物无声,不留痕迹,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趣,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抓住一切时机,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引导他们开展讨论、共同探究、不断总结。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概括能力、语言组织能力,更可以培养他们团结互助、共同协作的精神。

1.小组互助、共同协作

合作精神是一个人情商的重要部分,也是决定一个人良好个性的重要方面。英语教学中可以开展合作的内容比比皆是,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补充,共同协作,既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在小组互助中得到提升,增强学习英语的自信,又培养他们互助合作的意识。如,牛津英语7 A Unit 5中要求学生写Let’s go shopping,通过小组合作,很多同学给出了不同的表达方式,如:I enjoy...,I prefer...to...,I am interested...,I like going to...同学间的这些“发明”不仅让学生记忆犹新,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和创新潜能,更使他们在互助中体会了同学的友情,也让他们明白了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

2.短剧表演、娱情培智

初中英语教材中,有很多故事情节很强的文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安排学生进行表演,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体会文章的内涵。很多学生在浓厚的兴趣驱使下,忘却羞涩,积极配合,表演者有模有样,观看者其乐融融。在这样的氛围中,德育教育自然融汇其中。如,教学7 B Unit 3中的Reading部分中的“A lucky escape”时,我安排学生进行表演,通过文中几个人物的对话和动作,让学生体会短文中富有戏剧性的情节。这样一来既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愉悦了课堂气氛,从而让英语教学充满快乐。

3.联系生活、关注社会

在英语课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将文章中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内容适时放大,对学生及时地进行德育熏陶。如,在教学9 B Unit 3的内容时,通过阅读有关桂林山水美丽景色的课文,我给以学生进行爱护环境的教育,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护身边的一花一木,只有这样,才能永远拥有一片蔚蓝的天空,我们也才能永远生活在蓝天碧水下。

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不失时机地对学生品德进行熏陶

1.利用名人的榜样作用,使之成为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

在牛津英语教材中,有许多文章是关于一些历史上的名人及科学家的故事。如9 B Unit 4“Great people”中既有不畏艰难险阻,成功迈向太空的尼尔·阿姆斯特朗,也有为了科学研究而奋斗一生的爱因斯坦。他们的事迹都可用来激励学生,珍惜时间,努力学习。特别是通过尼尔·阿姆斯特朗故事的记载和描述,让学生感受人类的进步和宇航员的伟大,再结合我国近期在航天领域所作出的成就,激励学生坚定努力学习的信心,不断完善自我,为了将来实现自己远大的人生目标而努力奋斗。

2.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公德教育,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承载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更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熏陶,抓住点滴机会对他们进行良好品德的教育。如,7 B Unit 5中“Helping hands club”及“Reading”的教学,教师可抓住这一时机,在学生中渗透绿化种树、捡拾垃圾、扶助老人过马路、见义勇为等道德教育。让学生明白,在生活中做个富有爱心的人,做一些对社会有帮助的事才是有乐趣的。

3.对学生进行法制和安全教育,学会良好的生存技能

7 B Unit 3中的Reading部分中的“A lucky escape”讲述的是一对双胞胎兄弟在面对危险时机制、勇敢,最终得以逃脱并让警察抓住强盗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的学习,让学生明白和坏人、坏事做斗争,除了要有必要的勇敢,还要有足够的机智、冷静和智慧。

总之,英语学科中的德育教育,就是根据教材的总体内容,让学生们在轻松自然的学习气氛中培养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内化到自己生活学习的实践中,从而不断地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安市第六中学)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第12篇

一、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在语文教学中,德育要以自然的穿插形式出现,要讲究一定的艺术性和教学方法。

1.选出格言式的名句重点赏析。

人类历史上留下许多晶莹璀璨、光芒四射的格言,这些格言使许多人励志走上成功之路,取得令人瞩目的业绩。古今中外、经久不衰的格言或名言是人们从文学作品中挖掘、摘引、精选出来的。现在语文课本中所选的许多文学作品,不论诗词、散文或小说,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不仅有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出类拔萃的文学特色,而且往往含有一些文情并茂、短小精悍、意味隽永的名言名句。有些课文的思想内容有时就是通过其中的一段话来体现的。对于这些闪烁着思想光芒的句子,在教学中应该挑选出来,围绕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和中心思想,加以重点赏析。如在讲解《岳阳楼记》时,不仅要让学生领略作者对洞庭景色的优美描写,同时也要让他们铭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名句,理解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的宽阔胸怀。在讲解鲁迅小说《故乡》时,不仅要分析闰土的艺术形象,也要学生理解和背诵最后的句子:“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从而鼓励学生在未来的生活道路上,应有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精神。又如在讲解《生命的意义》时,不仅要让学生体会到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同时也要让学生感悟到生命的神圣,要珍惜生命,让生命放射光芒。小说主人公保尔那段“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的至理名言,集中地体现和概括了他为全人类利益而生存的博大的人生态度和崇高的献身精神,不仅影响了整整几代人,而且会永久地一代代流传下去。

由于作品中格言式的句子具有言简意赅的特点,学生易记、易背,把它提出来重点讲解,这对学生思想健康成长,无疑注入了有益的营养。

2.授课时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

德育渗透要结合学生的具体特征。学生在正确对待人生价值观和刻苦自律、热爱劳动、服务集体等行为习惯方面都比较欠缺,看问题往往偏重于表面而忽略本质。如讲解《愚公移山》一课时,有的同学提出这样的疑问:“愚公为什么一定要移山呢?他把家一搬,不是什么问题都解决了?”我首先表扬了这个学生勇于质疑的精神,接着以此为契机,启发学生思考发言,经过争论,最后一致认识到《愚公移山》体现了一种改造自然、战胜困难的大无畏精神,即使“知其不可而为之”,其精神也是值得学习的。而同学提出的“愚公搬家”体现了针对实际灵活机动处理问题的观点,这种求异思维也是可取的。这样的教学不仅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而且强化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

又如,在学习《马说》一课时,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向学生提出三个问题。首先问:“你是否想成为千里马?”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想!”接着,又问:“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千里马?”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发表着自己的看法。之后,再问:“如果你无法成为千里马,怎么办?”同学们顿时陷入了沉默,接着是一阵激烈地讨论。过了一会儿,有一学生举起手说:“虽然如此,也要面对现实,用自己最佳的状态,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他的话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这虽然只是个别同学的想法,但学生毕竟对问题有了认真的思考,这些问题能引导他们认真地面对人生。

3.把握文本中德育渗透的要点。

有时候一篇课文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存在着多义性。此时,教师就要突出重点,抓住中心,可以用综合、对比、选择的方法,找准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突破口。选入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虽然都有其闪光的思想和精神,但侧重点各有不同,有的是爱国主义,有的是集体观念,有的是自强不息,有的是舍己为公等等,当教完一篇课文时,可以把课文中高尚情操和中心思想联系起来,让学生进行一场激烈的讨论,甚至是争议,最后让他们做出选择。尽管选择各有不同,但无意中却让学生进行了思想的碰撞,互相取长补短。这种方式对德育渗透来说极其自然地突出了重点,有机地统一了课文的文学性和思想性,最终达到文学作品与学生心灵产生共鸣的效果。

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的区别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与思想品德教育显然不同。这种不同不仅表现在各自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教学要求、教学目标上,而且表现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不同的教学步骤上。

1.思品学科中的德育是开门见山的,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是潜移默化的。开设思品课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水平,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它强调的是一种思想方面的教育,可以直接地向学生灌输思想品德方面的内容,并且越直接越好。而开设语文课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和阅读分析能力的水平,它首先强调的是一种语文方面的基本功训练,而不是一种思想方法的训练,或单纯的思想教育。因此,它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不应该像思想品德教育那样明确和直接,而应该结合课文实际,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出现。

2. 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是观念型的,以理性化为主;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则是感情型的,以感性化为主。学校开设思品课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水平,而且要让学生从小就形成一定的政治观念,关心政治,并不断把学生从感性认识提高和上升到理性认识,逐渐培养、诱发和训练学生理性思考能力。语文教学中使用的教材大多是古今中外的著名文学作品,凡文学作品,不论诗文、小说,都是感情的产物,其中都含有丰富的感情色彩和内涵,与理性颇强的政治教材区别甚大。因此,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往往就要通过或抓住其中一些带有感情色彩的典型事例和人物来打动学生,震撼他们的心灵,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

3.思品学科所选用的教材并不强调文学性,也不以文学性为标准,教材本身就决定了它的德育只能是正面的、直接的。而语文教学中所选用的教材都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学性,有的甚至还带有趣味性,这种文学语言往往本身就充满着感染力,再由语文教师加以分析和讲解,其感染力就更强。因此,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往往就是通过这种文学性,或带着笑意的趣味性,或带着哀婉、悲壮的情感,传递到学生的心灵中去。

上一篇:电子商务信用服务下一篇:工厂电气节能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