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导入的巧妙设计

2024-09-06

课堂导入的巧妙设计(精选12篇)

课堂导入的巧妙设计 第1篇

一、悬念设疑,诱发求知欲

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为学生的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诱发求知欲尤为重要。诱发求知欲方法很多,悬念设疑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法国著名剧作家贝克曾对悬念作过确切的解释:悬念就是“兴趣不断向前冲、紧张和预知后事如何的迫切要求。”对于课堂就得使学生在教师的导入过程中不断产生兴趣,使学生在脑海形成一个个新的概念同时对相关问题进行不断的解决。悬念设疑法是指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实际需要故意设疑,使学生无法预知结果,但学生迫切希望知道结果,他们就存在追根溯源的心理,这样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悬念设疑法对农村初中学生来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在一堂课的开始就给学生设下悬念,在悬念中故意设疑,学生能迅速集中地思维,引起强烈的破疑愿望, 从而达到诱发学生求知欲望目的。

学习八年级上册Unit 3 Our hobbies Topic1 Section A.这一课时,我首先从谈论学生健康、平常运动、学生业余爱好, 再引导谈论自己的爱好.Teacher:Health is important to everyone of us.How do you usually keep healthy? 这时学生可能回答Student1:I often eat healthy food.Student2:I often wash my hands before meals.Student3:I think doing sports is a good way to keep healthy.Teacher:Good.Do you often play basketball or soccer in your free /spare time? 同时学习生词“spare”(spare=free), 接着学生回答Yes,I like playing basketball in my spare time. Teacher:Oh,playing basketball is your hobby.Teacher:OK, today,let’s talk about hobbies.这时学生对自己的业余爱好有着一种求知欲。教师接着继续追问:1.What is your hobby?2.What’s your favorite hobby? 3.Do you like fishing? 4.What else do you do in your spare time? 引导学生逐一回答I love fishing并展示课文1a的图。学生对“fish”加“ing”?而不用 “to fish”产生悬念?从而引出本课的知识点。be interested in doing something.like/love/enjoy/prefer doing something.be fond of doing something.接着教师通过多媒体和讲解,进一步展开教学活动。

这节课的导入是通过对健康、做运动、业余爱好制造悬念,在悬念中设疑来激活课堂,引导学生对“对做某事感兴趣”、“喜欢做某事”相关知识点地学习。通过所设疑问来诱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围绕所提出的问题积极思考,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

二、生活经验,启发积极思维

利用学生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一些事物来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因为这些事物虽然熟悉,但学生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用这样的事物作为学习情境,学生必然会产生探究事物本质的心理,激发出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九年级Unit 4 Topic 2 When was it invented? Section A我是这样导入的:我指着教室的课桌问Is this a desk? Is it made of wood? What’s it used for?学生回答Yes,It’s a desk. It’s made of wood.It’s used for reading and writing.同样对纸张提问What’s the English for this? What’s it made from?What’s it used for? 学生回答It’s a piece of paper.It’s made from wood.It’s used for writing on.这时启发学生思考“课桌”(desk)和“纸张”(paper)都是用“木头”制作的,为什么一个用of另一个却用from,引导学生从原材料wood观察与思考得出:能看得出原材料用of;看不出原材料用from的用法。紧接着我又拿着手机问What’s this? What’s it used for?When was it invented? It was invented in 1973.让学生积极思维is invented与was invented有什么不同,最后引出本节课“一般过去式的被动语态”这个知识点的学习。

又如:教学八年级Unit2 Keeping Healthy Topic 2 Section D一节时,我从生活实例中引入这样两个问题让学生思考: When was Mid-autumn Festival? What did you have in it? 从学生平时生活实际设计如下的导语:Can you share your Mid-Autumn festival with us? Did you enjoy yourselves in the Festival? Did you get together with your family?进而讨论食物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导入到Healthy Eating,Food and Health, Keeping Healthy。通过设置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实际话题情境导入新课,使学生感到亲切、熟悉,让学生围绕教学内容开动脑筋积极思维,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三、音乐歌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音乐歌曲有较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在教学中把英语歌曲与英语教学密切地结合起来,用它们导入新课,创设情境,能让学生感到亲切、愉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文化,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创设出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七年级Unit 8 Topic 3 Let’s celebrate! Section A这一课时,一开始就分别播放英文音乐《Jingle Bells》和中文 《恭喜恭喜》(中国娃娃)歌曲,听了这些首歌后问学生刚才是什么情景。学生对刚才情景非常感兴趣齐声回答是节日气氛。老师开始教学“Festival ”、“Spring Festival ”、 “Christmas ”等,接着教师问When is the Spring Festival/Christmas Day? What’s people’s activity in Spring Festival/ on Christmas Day ?学生进一步了解the Spring Festival和Christmas,接着按顺序播放每首歌曲前一两句如:儿童歌曲《卖汤圆》、《Five Fat Turkeys》、《烛光里的妈妈》、 《每当我轻轻走过你窗前》、儿歌《Easter day》、《八月十五月儿圆》等,学生逐一猜测到“the Lantern Festival ”、 “Thanksgiving ”、“Mother’s Day ”、“Teachers’ Day”、“Easter ” 和“The Mid-autumn Festival”等节日有关内容,从而轻松学习课文1a和2部分。

这节课一开始通过音乐歌曲来渲染节日气氛,了解中国和外国常见的各种节日。这样把学生的兴奋点引致本课学习目标上来。它既放松了学生的身心,又让学生的心飞起来, 就能使学生在唱、念、猜、动中轻松、愉快地学习、体验和运用英语,从而增强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又如七年级Unit 4 Topic 3 What time is it now? Section A我课前教学导入是:一开始让学生听《Tick,Tock,Time》英文歌曲数次,让学生想一想这首歌跟咱们日常生活哪种物有关,学生个个勇跃欲试,课堂上气氛马上活跃,答案五花八门,然而小结最切合实际的答案是时钟。当知道“时钟”的英语表达是“clock”后,教师追问时钟用途及如何用英语表达时间,这时学生对“时刻表达法”的学习兴趣大增,学生很容易掌握句型:What time is it,please? What’s the time, please?和接受常用“时刻”表达法。

这节课通过听《Tick,Tock,Time》歌曲引出英语表达 “时间”的多种方法,第一时间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急切想知道时刻表达法,学生学习印象深刻,效果极佳。

课堂导入的巧妙设计 第2篇

激语文课堂之趣人教版新课标

有人说,一个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个设计精妙的导语,往往能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与探索,又能为完成教学内容奠定良好的基础。一个具有煽动力的导语,就好象文学作品中的“引子”,电视电影中的片头序幕,具有激情、融入意境、集中注意力和渗透主题的作用。那么,如何实现这一好的开端呢?下面略举两例来谈谈我个人的浅见,旨在抛砖引玉。

一、以旧引新,为学生新旧知识的链接铺路搭桥。老师在深入解读文本资源后,根据文本之间的纵横联系,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以旧引新,平稳过渡,给学生以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之感。以旧引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般都运用于文本理解的第二课时。学生在对文本有了一个初步了解之后,进一步深入细致探究时,就需要老师适时引发、点拨,如果老师这时的引语精妙,恰到好处,学生就会与文本产生共鸣,使学生与文本、与作者的对话更加深入,从而获得真知灼见,受益终生。

二、设置悬念,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阅读的原动力。古代的章回小说,以及说评书的人都用“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奥妙术,其奥妙之处就在于讲到最扣人心弦的时候,有避而不讲,吸引观众非听完不能满足心愿这个心里特点,紧紧抓住听者看者读者的注意力。

这种技巧运用于新课的导入中,以悬念作为挑逗学生好奇心的触发点,就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读书欲望,击中学生的兴奋点,促使学生达成掌握知识的意图。

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篇课文《夜莺的歌声》一文时,可以这样设计:

师:同学们,有谁能用口哨学一种动物叫吗?(这时课堂上真热闹,学生学什么叫的都有)

师:有谁知道这些叫声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学生寂然深思,课堂上顿时安静下来)师:(引述)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就有这样一个小孩子,被称为小夜莺,他巧妙的同敌人周旋,就是用口哨学鸟叫,为游击队传递信息,协助游击队消灭了敌人的。那么,他究竟是怎样学鸟叫向游击队传递情报的呢?他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今天我们学习了13课《夜莺的歌声》之后,你们就知道了。

这样设计就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带着好奇心与想知道的问题去阅读原文,不过,悬念导入要恰到好处,不能拖泥带水,要悬而促思,思而能解。不能悬而茫然,不知所云。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导入的巧妙设计 第3篇

关键词:数学课堂导入激发启迪促进

课堂导人是新的教学内容开始时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教学行为,导人环节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引人入胜的导人是课堂教学成功的第一步,能促进整个课堂教学高效进行,犹如“春色初展,鲜花含露,叫人钟情”,良好的课堂导人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任务,为学生的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认知建构活动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从而活跃和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主动探究并经历发现知识和获取知识的过程,因此,课堂导入的精彩与否,直接影响着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为此,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与反思,谈谈如何巧妙设计有效的数学课堂导入方法,促进数学课堂教学。

一、巧设悬念导入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巧设悬念,会使学生感到惊讶,使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急于了解的心理,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积极性,促使学生抛开一切杂念,尽快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如:教师在教学“合并同类项”这节时,可作如下导人:请同学们随便说一个数,然后将这个数乘以7后减去2,将上面的差乘以2后再减去这个数的4倍,最后再将上面的计算结果加上4,老师能马上说出答案,于是有学生半信半疑地说出几个数让老师算,老师都很快算出来了,这时学生感到非常惊奇,在一片惊奇声中有学生问:“老师你用什么妙法把这么复杂的计算快速算出?”老师马上告诉学生:“其实只要将你所说的数乘以10就是正确的计算结果,”学生感到不可思议,接着教师抓住学生产生“悬念”的时机很自然就导入了新课,此时,学生特别渴望破解悬念,于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欲望迅速被激发,兴趣倍增,主观能动性被调动,从而促进了学生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且在知识和方法的探究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优化训练。

二、巧设问题疑障导入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根据初中生喜好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和渴望征服一切的好胜信念,教师在新课开始时可结合本节教学内容巧设一些问题疑障,使学生处于迷惑、困扰、甚至欲得而又不能的情境,于是学生就会产生解疑除障的强烈要求和迫切的征服欲,此时引入新课,就会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新课的学习,同时思维会很快活跃起来。

例如,在“三角形按角分类”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课前准备好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各一个,然后分别只出示这些三角形中含锐角或含直角或含钝角的那一部分,让学生判断三角形的形状,结果学生判断的结果有对有错,学生感到疑惑,接着教师追问:“为什么同样是一角,有的能判断三角形的形状,而有的怎么就不能呢?”这一追问立刻让学生意识到问题疑障的产生,于是顺理成章地引入到本节内容的学习和探究中,由于学生产生了问题的疑障,所以就会产生解疑除障的强烈要求和迫切心情,于是学生求知欲被激发,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促进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同时使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也得到发展。

三、巧设游戏(或小故事)激趣导入

所有的智力活动都依赖于兴趣,由学生感兴趣且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游戏或小故事创设导人的情境,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并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起探究热情,使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而高效地展开。

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节课时,教师先与学生做一个游戏:将你的年龄乘以3再加上6的结果告诉老师,老师就能知道你的年龄,这种猜年龄的本领,让学生感到很神奇,也很感兴趣,他们迫切希望知道其中的奥秘,于是学生就这样很自然地被老师带人了课堂学习,带进了神奇的方程世界,并进一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共同经历“建模”的过程。

四、巧借关系类比导入

利用某些新旧知识之间存在相同或相似的特殊关系,通过对照巧妙类比导入新课,这样的导人能将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迁移到与之相同或相近的未知的知识对象上,言简意赅,促使学生迫不及待地去尝试和研究,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课堂中学生主体作用凸显,还能让学生从中感悟到知识之间的某些内在联系。

如教学“分式的加减运算”时,可对照“分数的加减运算”类比导入,让学生自己去类比发现和探究“分式加减法运算”,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

五、巧借演示与实验导入

数学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这就需要学生要用内心的体验和创造性的方法来学习,通过直观演示,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巧妙导人新课,这样,就能将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的思维从形象到抽象的发展,让学生动手实验还可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求数学奥妙的过程中。从而促进数学课堂教学圆满进行。

如教学“由三边关系判定直角三角形”这一课时,先让学生动手实验,用事先准备好的几组木棒搭三角形(其中让学生准备的几组木棒是教师已设置好,能搭出各种三角形的数量),有的学生能搭出直角三角形,而有的搭出的是钝角三角形或锐角三角形,针对如此结果,就会有学生发现搭出的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应与三根木棒(即三边)之间的数量有关系,此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这种发现顺利导人新课,并在学生操作实验的兴奋状态下,学生的探究欲望不断高涨,利用实验的结果获得感性认识,教师在肯定学生获得正确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启迪学生进一步思维,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完成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从而达到高效完成数学课堂教学的目的。

六、巧用数学史料导入

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巧用带趣味性的中外数学史料作为导入的材料,可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如教学“勾股定理”时,可巧用伟大数学家毕达哥拉斯为什么要发明勾股定理的感人故事导入新课,通过这样的导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斗志,还可增强学生学习的毅力,同时,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人类发展史上的作用和价值,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

此外,还可根据课堂教学的特点和需要,设计更多行之有效的课堂导人方法,如以旧引新、对话启示、巧用多媒体导入等。

总之,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关键,紧密结合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以及初中学生思维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巧妙设计灵活多样的课堂导入方法,并恰当运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会起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课堂导人的设计,改变传统教学中机械、单一的课堂入方式,为学生创设直观、生动、形象、有趣、和谐、富有创造性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活跃和启迪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能力,从而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进行,提高课堂效益。

参考文献:

[1]数学课堂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2]孙凡哲,孟祥静主编,新课堂理念下创新教学设计——初中数学[M].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

课堂导入的巧妙设计 第4篇

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初中英语教学内容的特点, 笔者认为,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进行课堂导入, 从而达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活跃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有效参与课堂”的目的。

一、时事导入法

时事导入法就是通过借助近期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或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的谈论引出教学的主题。时事多为多数学生所了解, 且是他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谈论此类话题时不至于让学生感到很陌生, 而且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 笔者有一次在教学《英语 (新目标) 》九年级Unit 9 When was it invented?时, 恰逢上海世博会刚刚闭幕没多久。笔者在导入时展示了上海世博会上展出的最新发明的图片和视频, 由此引出“To be creative and invent new things”这个主题, 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以下是课堂实录片段。

T:There were a lot of events that happened in2010.Can you tell me what the greatest one is?

S1:I think the Shanghai Expo.

T:What’s the theme of the Shanghai Expo?

Ss:Better City, Better Life.

T:Why do people hold the world expo?

S2:The scientists bring their new inventions to make our life more colorful and convenient.

T:Yes.After each expo, new inventions came out and changed people’s life a lot.

Let’s see what were the greatest inventions in last century?

在有关世博会话题的谈论中,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一步步融入当天授课的主题———发明改变我们的生活。利用时事导入要求教师关心国内外大事及学校和学生身边发生的重要事件;同时, 教师还需要具有敏捷的应变能力。只有教师平时注意细心观察, 才能巧妙地利用一些热点时事为教学服务。

二、视听导入法

视听法是学生最感兴趣、也最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手段之一。精美的图片、流畅原声录音、精彩电影片段和优美英文歌曲都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从而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视听导入法可具体通过以下这些途径开展。

1. 图片导入法

图片导入法就是在教学导入时利用图片作为教学载体, 通过对图片的讨论、描述等把学生引导到新知识的学习上来。用于导入的图片可以是教材中的插图, 也可以根据需要从网络、报刊等媒体上下载扫描过来。不管图片从何而来, 教师在选择图片时一定要把握好图片与教学内容的关联。有些图片可以用来导入时的情境创设, 有些可以提示教材的重点或难点。教师可以通过简单描述图片或对图片进行设问引入新课的话题。如在教学《英语 (新目标) 》九年级Unit 2 I used to be afraid of the dark.中的Section A时, 笔者用图片展示了班级中一名学生过去和现在的照片, 呈现出“I used to be short but now I’m tall.”等关键句型, 让学生在图片与文字的信息有效对接中顺利进入课堂教学, 便于学生亲近语言知识,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 录音导入法

录音导入法就是在课堂导入时, 教师利用录音进行导入。通过让学生仔细倾听录音的内容, 了解录音的主题, 把学生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上来。这种方法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又能检测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尤其对听力基础好的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开启他们的求知欲, 可谓一举多得。如在教学《英语 (新目标) 》九年级Unit 15的课文延伸“How to save the environment”主题时, 笔者向学生介绍2011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 教育学生要过低碳生活, 然后要求学生以“Lower Carbon, Better Life”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作文指导课前, 笔者播放了4月22日世界地球日一段BBC的新闻录音。学生听后, 引发下面一段对话:

T:There are lots of disasters happened in the world these years.In order to save the earth and humans, what can we do?

S1:We should live a low carbon life.

T:What can we do in our daily life?

S2:We should save the water.

S3:When we leave the room, we should turn off the light.

S4:We should stop cutting the trees and use both sides of the paper.

S5:We can use less paper towels and napkins.

通过讨论, 学生在大脑中形成了写作此类话题的初步轮廓, 也获得了部分关键词、句, 为进一步的写作打好了基础。

3. 视频导入法

视频指既有图像又有声音的媒体资源。视频导入法直观、生动, 既有画面又有声音, 能充分调动学生各个部分的感觉器官,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是最受学生喜欢的一种导入法。可用于视频导入法的导入材料有MTV、电影片段、新闻片段或纪录片段等。如在教学《英语 (新目标) 》八年级下册Unit 1 Will people have robots?一文时, 笔者截取了电影《2020》中一段机器人会做各种各样家务活的片段, 在课堂教学导入时播放, 从而引出课文“What can the robots do for us?”视频中机器人能为主人打扫卫生、做饭、喂养宠物等家务, 那机器人惟妙惟肖的动作激起了学生阵阵笑声, 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兴趣, 把所有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起来, 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充满了兴趣,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为有效教学创造了条件。

4. 歌曲导入法

欣赏英文歌曲也是一种方便和有效的导入方法。节奏感强、旋律优美、符合初中学生特点的英文歌曲, 如后街男孩、小甜甜布兰妮、西城男孩等演唱的歌曲是课堂导入很好的选择。以合适的英文歌曲导入新课, 会很快将学生引入课文主题的氛围, 并且增强学生学习新课文的兴趣。例如, 在导入《英语 (新目标) 》九年级Unit 15 We are trying to save the manatee!时, 笔者把迈克尔·杰克逊的一首歌曲“Earth Song”一分为二。歌曲的前半部分表现人类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破坏, 学生听后认识到挽救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在新课结束后, 笔者播放了这首歌的后半部分, 即大自然还原后的美好景象, 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在歌曲中身临其境, 花时少, 收效大。学生在课堂上一听到各种音乐, 会轻轻地哼唱, 这样的导入营造了很好的授课氛围。

三、故事导入法

洛克说:“教员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故事导入法的魅力正在于此。讲一个鲜为人知、充满悬念而又扣人心弦、富于哲理的故事导入新课, 会令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神奇而曲折的故事情节中去, 这样既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自然导入新课, 又能启迪学生的心智,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欣赏力。生动形象的语言可以唤起学生的注意, 假如在生动形象的叙述中再设计出科学的、合理的、恰如其分的、带有情趣的细节描述, 那么这种语言的效果更突出。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 课堂上提到课本外的内容时, 学生的兴致很高, 教师课堂上如能利用学生这样的特点, 以一些故事来导入课文, 无疑会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法导入课文, 但要注意的是, 教师应保证学生能够听懂故事大意, 这样既可训练学生的听力, 又可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例如, 在导入《英语 (新目标) 》九年级Unit 1中的“How do we deal with our problems?”一课时, 笔者向学生讲述Stephen Hawking (霍金) 不寻常的人生经历, 不仅引出了即将学习的生词, 也直接把学生带入了课文主题———“如何正确看待我们身边的烦恼”, 一个身残志不残、永不言弃的霍金让学生深深为之感动。除了讲故事之外, 教师还可以讲寓言、讲童话, 也可讲笑话, 这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 也能让学生爱上英语课。

优化课堂导入设计的意义 第5篇

所谓课堂导入设计,应该是指在课堂教学开始的3—5分钟内,如何组织导入材料,怎样安排师生教学活动等一系列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设想和计划。

写文章要有一个好的开端,才能紧扣读者的心弦。讲课也要有一个好的开端,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它恰如其分地提醒我们,课堂的导入是一堂课是否成功的关键环节。否则,开始的几分钟弄不好,就会影响到整节课的教学步骤和教学内容的完成,甚至还会影响到整个教学的成败。反之,若开始几分钟教学内容的引入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兴趣爱好,那么它就可以使学生在心理和知识上做好学习的准备,从而引导学习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进而自然地过渡到新的教学内容,给一堂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

所以,好的课堂导入有着其他环节不可替代的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后的老师”,爱因斯坦这一名言道出了学习的真谛,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获取知识是教学的目标。换言之,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而服务的。然而,影响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兴趣是多方面的,其中课堂导入这个环节,对学生学科兴趣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优化课堂导入设计的原理和要求 利用学生的心理,上课开始时学生普遍存在好奇心理和期待心理等,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心理,精心设计导入材料的操作方式,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不知不觉地置身于英语学习气氛,并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那么,在课堂导入阶段如何才能更好地利用好学生的心理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导入阶段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首先做到备教材,更要备学生。教材和教学都是为学习而设,必须考虑学习者的情况,包括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的理解能力、理解中可能出现的偏差或缺漏。其次,课堂教学随机性很强,教师要注意学生的信息反馈情况,以便调整,进行整体教学。这样可使教学过程重点突出,针对性强。英语课堂导入设计的原则

新课导入的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学习新知识的愿望,学生有了这样的愿望,就能以浓厚的兴趣,全神贯注地进行学习。为此,教师在新课导入设计上应遵循下列原则:

导入必须为课堂的主体部分服务,不可喧宾夺主。导入这一环 节的目的是通过各种手段新颖、直观、有趣地将课堂的主体部分呈现出来,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但导入设计切忌过于花哨,时间也不宜过长(一般5分钟左右),还要注意其风格与课堂的整体设计相一致,以便很好地为课堂主体部分服务,不可喧宾夺主,先热后冷,虎头蛇尾。其次,学生的认知过程是从未知到已知,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逐步深入的渐进过程。根据这一认知规律,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新语言材料的引入就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学 就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班级情况和教材内容。同样导入设计也应该这样。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学习的先决条件。要激发学生的学生热情和求知欲望,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选择那些令他们感兴趣的方式和材料。

方法力求多变化、多样化,让学生常有新鲜感。教师应经常变化导入的方法,常变常新;同时,在实际运用中,又不能孤立地使用单个方法,根据教材内容和特点,多种方法可结合使用,设计出千变万化、多姿多彩的导入,点燃学生求知的欲望。

在导入过程中,应尽量体现师生互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这样有利于形成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

巧妙导入形成“高效课堂” 第6篇

【关键词】高效课堂;基本特征;教学程序有效导入

行为方式;快速吸引

课堂教学活动是由若干教学环节所构成的,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教学活动中,只有将各环节相互整合,使其具有一定的完整性、系统性、综合性,才能更好的传播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那么,怎样调配自己的教学活动才会有这样的教学效果呢?经过多年的实践活动,我认为最为有效的方法还是要将巧妙导入和高效课堂融为一体。

一、巧妙导入是高效课堂的基石

对于英语教学而言,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即导入环节,教师要想快速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感性材料,转换学生的语言思维,把学生引入特定的英语环境,从而完成对新知识的感知,就不能因学生素质的高低、备课是否充分等环节而忽视课堂导入,因为它对于一节课来说有着其它环节无法替代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Unit3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时,我根据中学生爱争论探究的心理特点,说:We are having English lesson ,What are you doing?学生给出了不同的答案,We are reading English books/learning new words/cleaning the blackboard,等等;我就进而引申到At this time yesterday, you were having Chinese lesson, not English lesson.让学生先听、观察,得出前后语言知识的不同点,由此进入过去进行时的教学活动;再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I was talking with my classmates when the teacher came in,引出when和while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这一切,都是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对话练习自我发现的,他们自己找规律,做对话,得结果。

二、巧妙导入是高效课堂的纽带

在新编英语教材中,各单元都有散插在最后一课的写作内容,许多教师将它视为对话与阅读材料的附属部分,对学生的写作培养缺乏指导性和系统性,导致写作成为学生最薄弱的环节,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也运用了巧妙地导入法让学生对写作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Unit8 I’ll help clean up the city parks时,我先让一学生背诵前一天学的课文,其他学生听,写出课文中出现的动词短语,For example: cheer up、 run out off 、 put up、 ask for、 call up、 handed out、 came up with等等,然后先让他们用这些动词短语造句,最后写一篇有关保护环境,从自己做起的文章;在教学生写作时,我大都在导入上下功夫,结合本单元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这是因为有时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作出适当调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适应性;教师灵活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

这种纽带作用就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

三、巧妙导入是高效课堂的框架

教师要想真正让自己的课堂活起来,产生高效,就必须整体把握教材,准确定位教学要求,整体把握教材的优点是可以有效的解决内容多,课时紧的矛盾;换句话说,就是要有基本的教学框架,知道这一节课在这个整体中,承担什么样的角色,要完成什么样的任务;对教师来说,定位准确是非常重要的,它包括知识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等都要有一个基本的把握,否则课堂的随意性就会太大,出现混乱,无法实现高效。我们都知道,英语教学中,有些知识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是无法解决的。

例如:在教学Unit 10 By the time I got outside, the bus had already left.学生不可能一开始就知道过去完成时的特点和用法,我就先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描述每幅图片,再根据要求加入不同的时态,模仿说句子,再互教来解决有些学生不理解的地方,让他们会的教不会的,掌握的教没掌握的,能理解运用的教不理解、不会运用的。

通过这种小组式的导课,可以让大多数的学生动起来;正如巴洛赫在《合作课堂让学习充满活力》一文中说“在一个小组中确实有帮助,因为有些事实一个人永远也想不出来,但通过合作学习和观点的交流,就可以达到更多的理解。”

四、巧妙导入是高效课堂的精髓

顾名思义:“导”就是引导,“入”就是进入学习。课的导入是课堂上正式教学的启动,它指课堂教学开始之时,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状态的教学组织行为,是教师和学生在此过程中所有教与学活动的通称,它凝结了本节课所有知识的精髓和知识的升华,教师只有自如掌控所有的教学内容,把握好教学尺度,才能达到这一目的。

例如:对于时态整理与复习教学时,我采用的导课方式是类比启发思维式,先给学生发下包含所学语法内容的混合试题,让他们自己独立完成,随后交流做题后的感受和收获,继而找出英语时态的变化重在动词的变化,学生发现随着动词原形、第三人称单数、过去式、V-ing和过去分词的出现,构成了不同的时态的变化,并且每种时态动词的变化规律是不一样的,这样也复习了动词的构成规律;反思归纳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

我认为,类比启发思维式导课适合大容量的复习课,它容纳了学生可能面临的所有难点和知识的重点,同时又是学生易混的综合点,利用这样的巧妙地导课方式,可以做到一目了然,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学生不但掌握了所学知识的精髓,还让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升华。

英语学习是一个以细节取胜的过程,如果每位教师能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采取相应的课堂导入模式,让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的一开始就集中在教师和知识上,让学生自主地带着兴趣去和老师一起探索未知的领域,就会达到我们所预期的高效课堂的教学效果;这种让高效课堂真正“有效”的巧妙导入,犹如创作一幅精美的艺术作品,教师要在如何开篇,如何布局;如何谋篇,如何收笔上下功夫,有效的课堂导入需灵活多变、简单巧妙、新颖自然,导思激疑,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牵动情感传导,把学生引入无比瑰丽的知识世界,让教师们期待的“高效”走进我们平凡的课堂。

参考文献:

课堂导入的巧妙设计 第7篇

英语是初中教育中的重点考查科目, 英语学习对于很多学生来说都有一定的难度。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 传统的教学方式于语言教学来说效果并不理想, 学生也很难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 而且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习英语时都感觉枯燥。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 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使其去主动学习和思考, 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一、建构主义理论概述

在建构主义理论下, 学习的过程并不是教师的传授过程, 对于知识的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利用各种学习工具 (如教科书等) 、在他人的帮助下 (如老师、同学等) 完成的一种学习过程。在学习中, 建构主义理论所侧重的是情景的作用, 所谓情景也就是学习的背景, 并且突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较传统教学理论中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建构主义理论发生了重大的转变。教师在建构主义理论下, 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 指引学习者的学习方向, 并且为学习者提供一些知识帮助, 虽然学习者是主体, 但是指引者一样必不可少。同时, 教师的另一个主要作用便是创设情景, 通过创设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这一角度来说, 教师也是建构主义中情景的设立者。

二、建构主义在初中英语课堂导入设计中的 应用意义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 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在于适宜的课堂导入方式。良好的课堂导入能够引导学生的思维快速进入相关的学习状态, 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建构主义理论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论, 在这种理论下, 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和帮助者, 这和课堂导入有着共通点。运用建构主义, 能够得到课堂导入方式的创新, 教师可以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创设情境、提出疑问等方式进行课堂导入, 这种课堂导入方式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方面有着很大的作用。同时, 利用建构主义理论设计初中英语课堂导入, 也符合初中生的年龄特性, 有利于发挥构建主义理论的作用, 也能够有效地提高初中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

三、基于建构主义的初中英语课堂导入设计

1. 情景导入

所谓情景导入是指利用创设情景的方式设计课堂导入, 这种方式一般来说需要教师做好完善的课前准备, 联系教学内容进行情景创设。利用情景导入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音标部分内容教学时, 就可以利用情景导入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音标学习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比较陌生并且枯燥的学习过程, 相当一部分学生并没有较大的学习兴趣。而利用情景导入法,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一些学生熟悉的汉语环境, 结合拼音内容来进行音标教学, 模拟一些场景, 通过英语口语发音展现音标的作用。这一方法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这种情景创设来进行课堂教学的导入, 启发学生思维,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从而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音标知识。

2. 会话导入

会话导入这一方式主要是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以小组为单位的探讨, 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 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对话, 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 利用会话导入方式也可以鼓励学生使用英语对话。例如在语法教学中,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分为若干个讨论小组, 各小组之间进行英语对话, 对话内容可以使用已经学过的基本语法。另外, 教师也要参与其中, 以便及时发现错误。在会话导入后, 教师就可以进行相应的总结, 指出学生在对话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错误, 并且进行相应的指正。利用会话导入的特性来激发学生兴趣是建构主义理论中常用的一种方式。

3. 设疑导入

设疑导入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置一些疑问, 向学生提出一些已经设置好的问题, 这些问题必须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设疑导入的关键在于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联系和把握。设疑导入的优势在于教师可以较好地掌控课堂氛围, 吸引学生注意力, 便于教师的引导。在建构主义理论中, 设疑导入应当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以往的设疑导入多以教学内容为主, 不注重学生的兴趣, 而结合建构主义理论后, 设疑导入方式便应当进行相应的调整。教师应当把握学生的兴趣点, 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 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导入, 并且巧妙地同教学内容结合起来, 这样, 便能在设疑导入中起到更好的效果。

四、结论

课堂导入的巧妙设计 第8篇

诗歌是广大师生非常喜爱的一种文学体裁, 用富有音韵美的诗歌导入新课, 可以引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激起学生的探求反射, 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在《合理利用机械能》这一节中, 教师先通过朗诵唐诗“黄河远上白云间”“不尽长江滚滚来”等诗句, 再通过师生间讨论黄河、长江中蕴藏的能量而引入所要学习的知识———机械能。由于学生很少想到古代诗人的作品可以从物理学的角度去分析, 心理上首先受到了较强的刺激, 也产生了较强的好奇心、求知欲, 为后面将要进行的新课教学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用诗歌导入法进行教学, 新颖奇特, 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达到较好的效果。

二、音乐导入法

课前播放音乐可以创设很好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歌声中步入知识的殿堂, 自然地导入新课学习。如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这一节教学课中, 课前播放根据课本P34图3-1、图3-2、图3-3为素材制作的“声形并茂”的课件, 把学生带到声音的世界中, 让学生感受声音的情境, 然后老师提出问题:“在这声音的海洋中, 你想知道什么?或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再用若干个声音现象的实验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产生声音的物体上, 因为好奇, 学生经过讨论、交流后自然提出问题: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又是怎样传播到我们耳朵里的?我们又是如何听到声音的?从而很自然地导入新课学习。

三、漫画导入法

漫画诙谐、幽默, 其简练的线条、夸张的人物造型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教师若把要认知知识与实际生活用科学漫画形式在课前呈现出来, 一下子就能抓住学生的眼球, 激发学生寻求答案的兴趣。如在《滑轮及其应用》一节中, 教师课前设计一个漫画情景投影在黑板上, 让学生看图说一说:一天, 一个胖老头买了一大袋米, 扛到楼上觉得很吃力, 他利用定滑轮和绳子将米袋吊到二楼的窗口, 这时刚好有一个瘦子路过, 就叫瘦子帮他拉住绳子, 自己赶紧跑上二楼接米袋。可等他到二楼窗口时, 却看到瘦子被吊了上来, 米袋落回地面。他很生气, 责怪瘦子没用力拉住绳子, 瘦子觉得自己很冤枉。到底是谁错了?经过学生讨论, 教师指出滑轮的应用, 我们就可以知道以上的科学道理了。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入到新课学习。

四、故事导入法

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 充满着许多精彩生动的故事和传说, 如果在课堂中能适当引进一些科学史料片断导入新课, 能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如在学习《动与静》一节时, 课前教师可先讲法国飞行员在飞行过程中抓住子弹的故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一名法国飞行员在两千多米的高空飞行时, 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 飞行员以为是小昆虫, 敏捷地把它一把抓了过来, 令他吃惊的是, 抓到的竟是一颗德国子弹。教师问:这名法国飞行员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呢?在什么情况下我们也能顺手抓到一颗飞行的子弹?在学习《阿基米德原理》一节时, 教师也可以用阿基米德辨别皇冠的真伪的故事来引入新课。这些故事短小精悍, 生动有趣,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的积极性, 使之积极参与学习。

五、悬念导入法

学生求知欲高, 好奇心强。在教学中有效地设置悬念能使学生产生一种神秘感, 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让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火花的闪现。教师在新课的开始就给学生设下悬念, 能引起学生强烈的破疑愿望。如《家庭用电》一节, 我这样导入新课:自从有了电以后, 我们的生活就离不开电了。人们用电灯照明, 用电磁炉烧饭, 用电冰箱储存食品, 用电脑上网获取信息……那么电从输电线路引入家庭后, 电线怎么分布?电能表装在哪里?电灯和控制它的开关怎么接到电线上?插座又是怎么接?这种“悬念设置”一方面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另一方面又能巧妙地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 可谓一举两得。

六、魔术导入法

近年来, 春晚常有魔术表演, 全国掀起一股魔术热。若能把新课要讲授的知识包装成魔术, 以魔术表演的形式导入, 学生的眼神、思维顿时被魔术的魅力吸引过来。如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一节中, 我在课前对学生说:“现在老师要表演一个魔术叫‘吹不走的乒乓球’, 道具就是乒乓球和漏斗, 你们可要看清啦!”接下来我就故弄玄虚地闭着双眼, 口中念念有词, 并用手指在乒乓球上画起符来。随后将球按在漏斗口里, 从倒置的漏斗口向下方用力吹气的同时放开手, 乒乓球不会掉下来。那一刻全班都沸腾了!我说:“要想揭开这个魔术的奥秘, 就要知道液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从而导入本课学习。

七、实验导入法

每当教师拿着物理仪器走进课堂, 总会博得学生阵阵喝彩。这说明实验对学生有很大吸引力, 能使学生情绪激昂、思维活跃。在新课学习时如能利用实验导入, 特别是在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后, 教师导入新课可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在《空气的“力量”》这一节课前, 教师课前安排学生完成如下实验:往一个玻璃杯中灌满水, 再用一张硬纸片盖住杯口并按住, 将杯子倒翻过来后松手。让学生观察硬纸片和水是否会掉下来, 再将杯口朝着侧面、斜下方等方向, 再次观察。当学生看到这些事先预想不到, 最后通过实验将“奇迹”亲自展现时, 既感到惊奇, 又确信无疑。通过学生亲自参与的实验导入新课, 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调动情绪的同时学生自然能够迸发出一些问题, 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度发展。这样的导入也令学生终生难忘。

巧妙导入,提升数学课堂效果 第9篇

一质疑提问, 引发思考

以疑促思是教学中常用的方法, 老师针对教学内容设计适当的疑问可以促进学生探索求知, 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 逐渐进入课堂主题。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带着疑问, 能有效地带动学生的学习劲头, 保持学习过程中的好奇心, 不断发现解决问题、解答疑惑的方法, 给学生满满的成就感。间接地促进学习兴趣的增加, 为提高数学成绩奠定基础。老师设置问题时要注意难度和趣味性的相结合, 巧妙地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如在教学有理数时, 笔者设计了如下的课堂导入:“大家都知道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 镜子有正面和反面, 对于我们学习的整数、小数、分数也是如此, 不仅有整数还有与之相对的数。当做生意盈利的时候我们可以说赚了1000元, 如果是亏了该怎么表示呢?还有股票价格如果比之前涨了我们用涨了1元表示, 如果跌了1元怎么表示呢?”问题一经提出, 学生怎么回答的都有, “减1000、减1”等。接下来笔者告诉学生:“要知答案, 且听课堂分解。”然后引出负数的概念, 自然过渡到课堂讲解之中。

二联系旧知, 类比导入

数学知识中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利用已学习的旧知识引导出新知识达到更好的过渡, 学生接受和理解时也更容易。类比过渡作用显著, 使抽象问题具体化, 引起学生的思考, 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学生也喜欢通过旧知识联想过渡到新知识, 这样既可以促进旧知识的复习, 也能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理解新知识。比如学习三角函数时, “sin”正弦三角函数的定义学生已经理解, 对于要学习的余弦函数与之对比, 能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直角三角形中邻边和对边的区别。还有接下来的正切余切函数的学习, 都可以通过学过的知识进行对比, 加深学生对各函数的理解, 区分它们之间的相同和不同, 避免运用时的混淆。再比如学习反比例函数时, 可以以正比例函数导入, 一个是伴随X的变化而变大, 一个是随着X的变化而变小,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反比例函数。运用对比时, 老师一定要注意对比的恰如其分, 不能将不相关的两个量相比较, 那样毫无意义。类比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同中求异, 异中求同, 更好地理解知识。

三故事导入, 增加趣味

不论年龄多大, 大家都喜欢听故事。中学生更是如此, 平时上课枯燥无味, 提不起学习兴趣。如果老师以讲故事的方式开始讲解, 一定可以吸引学生听课兴趣, 集中注意力听讲。比如我讲了一则中国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有一次, 有人去华罗庚买棉花, 华罗庚正在潜心计算的过程中, 女人说棉花怎么卖?然而认真的华罗庚却只顾自己演算, 就随口说了一个自己刚刚计算出来的结果, 妇人听到后一声尖叫:“这么贵?”华罗庚才意识到是有人来买东西, 就说了价格, 那妇女便买了一包棉花走了。华罗庚正想坐下继续算时, 才发现刚才算题目的草纸被妇女带走了。这下可急坏了华罗庚, 飞快地追去, 把黄包车师傅累得气喘吁吁, 终于赶在那个女人, 华罗庚很腼腆地说:“请……请把我计算的演草稿还给我, 好吗?”那妇女生气地说:“这可是我花钱买的, 可不是你送的。”华罗庚急坏了, 于是他说:“我花钱把这张纸买回来, 行吗?”华罗庚忙着伸手掏钱, 女人应该是被他的好学精神感动了!把演草纸还给了华罗庚。这时的华罗庚才如释重负, 走回去后, 又埋头演算起来……这则故事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并深受华罗庚那种专注精神的感染, 在以后的数学课上表现出更明显的兴趣。

四实践导入, 加强理解

实践是指将书本上的理论转化为生活中可碰可触的实际事物, 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 能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实践还能加深学生学习印象, 延长记忆时间, 相比普通的课堂导入, 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学习四边形时, 笔者给学生做了个实验, 准备了矩形、平行四边形和任意四边形, 让学生猜测四边形的内角和为多少度?接下来动手将四边形的四个角减下来拼在一起观察。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360度。”接下来进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逐步分析四边形的概念和性质。由于课堂导入吸引了全班学生的注意, 有的学生还自己动手做实验, 学习兴致较高, 基本上没有开小差、走神的学生。听课的注意力提高了, 学生的理解能力也随之提高, 课堂学习效率也提高了不少。讲解过程中, 有些思维活跃的学生还提出了另外的办法, 比如:“连接四边形的对角线, 可以构成两个三角形, 由于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 所以四边形的内角和就是360度。”通过实践, 能打开学生的思路, 发现更多学习的奥妙和技巧, 为培养创新人才做铺垫。

巧妙导入,增加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第10篇

一、故事导入

教学伊始若能巧引一些寓意深刻又轻松幽默的小故事, 可以弥补教材活泼不足, 严肃有余的弊端, 也自然会使学生感到兴味盎然, 神情集中。如在讲“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这一节内容时, 我紧紧抓住了“主观能动性”的本质特征——人对现实的反映受个人态度和经验的影响而带有主体的特点, 选择了一则幽默形象的“众人评说铺天大雪的故事”来导课:面对外面铺天而下的大雪, 秀才说:“大雪纷纷落地”, 县官说:“此是皇家瑞气”, 财主说:“再下三年何妨”, 门外的乞丐说:“放你娘的狗屁”。在学生们的笑声之余, 我又乘胜追击, 设问道:“面对同一种事物, 为什么会众说纷纭呢?”引起他们的思考。众议之后, 我进行总结:“这正说明了心理还具有一个重要特性——主观能动性”, 一举引出课题。

二、设疑导入

“学贵有疑”, 疑, 往往能使人感到“奇”, 奇自然叫人觉得“新鲜”。而设疑的切入点应当选在教学的重难点处, 这样才能真正引发认知冲突、制造矛盾,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我在教学“知觉的特性”一节内容时, 就抓住了本节的重点之处:我们不会把知觉对象看成为个别孤立的部分, 而会知觉为一个整体, 要知觉为整体的关键又取决于知识经验。设计了这样的导入:首先利用大屏幕向学生呈现了一张图片, 请他们回答在这张图上看到了什么, 学生不难看出图上是爱因斯坦的头像。出乎意料的是, 我把图片放大后, 学生们看到的头像原来是由许多个平铺的贝壳构成的, 此时此刻学生会觉得有趣、好玩, 更会心生疑窦, 思而不解。我顺势设问:“我们为什么会把这些平铺的贝壳看成是人的头像?还能够准确地知觉为是爱因斯坦的头像呢?”让同学们带着疑问进入新的学习, 致使他们思维活跃、欲罢不能。

三、实验导入

心理学是一门实证性很强的学科, 在教学中常需要做一些实验。我尝试着把一些实验直接拿到导入中来做, 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 既巧妙引出了新知识, 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注意的种类”一节内容时, 首先做了如下实验:向学生呈现一张图, 图上画有三种和不同颜色不同数字结合的几何图形, 呈现之前提出要求:“我将呈现一张图, 时间为1秒钟, 图上有几个数字, 请大家看完后回答是什么数字?它们的总和是多少?”当我呈现图后, 请一位同学回答上述问题, 然后再追问道:“有三个什么形状的图形?各是什么颜色?色、形、数是如何结合的?”学生自然对我先前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 而对后面追加的问题则难以确定。我引导道:“为什么对第一个问题回答的好, 而其他的回答则不完全?大家是否也有同样的体会?”学生们纷纷议论:有的说, 第一个问题老师事先要求了, 后面的问题老师事先没要求;还有的说, 我们只顾注意数字去了, 图形和颜色只是顺便看到的。这些议论都切中了区别两种注意类型的的关键——有无明确的目的性。轻松引出了本课内容, 更为深入学习这两种类型做好了铺垫。

四、表演导入

在讲“气质的概述”一节时, 我针对四种气质类型人的不同心理特征, 安排学生表演了一个“四人看戏”的短剧:在某一戏院里, 刚刚开场之后, 来了四位先生。第一位急匆匆走到门口就要入内, 看门人拦住他说:“先生, 已经开演了, 根据剧场规定, 为了不影响其他观众, 开场后不得入内”。这位先生一听, 顿时火冒三丈, 与看门人争吵起来……正当他们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 走来了第二位先生, 看见看门人吵得门也顾不上看了, 灵机一动, 立刻侧身溜了进去。第三位先生走到门口, 见状, 不慌不忙, 转回门外的报摊上买了张晚报, 坐在台阶上读起报来, 他心中自有算盘:“看戏是休闲, 看报也是休闲, 看不了戏, 看看报也不错”, 倒也自得其乐。第四位先生来了, 见看戏无望, 深深叹了一口气, 掉转头去, 自言自语道:“嗨!我这人真倒霉, 连看场戏都看不成……”他越想越难受, 干脆坐在门口叹息起来。台上几个同学表演的惟妙惟肖, 台下笑声连连, 气氛热烈, 我乘势向学生抛出问题:“这四个人面临的是同一种情境, 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反应呢?”学生体会出这四个人的脾气秉性各不相同, 这不仅轻松破译了“气质”的本质内涵, 更为进一步学习气质的四种类型垫定了基础。

巧妙导入,使信息课堂赢在起点 第11篇

[关键词]课题导入 信息技术策略 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 G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5-076

课堂导入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巧妙的课堂导入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在想办法让学生情绪高涨之后再进行教学,动用情感来刺激并缓解学生的学习疲劳。因此,在教学中,我十分重视课堂导入的方法,以便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一、创设情境,感同身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授课时创设情境能够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各种来源于生活的情境可以让学生有情感共鸣,感同身受,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

如在学习《网络文明小公民》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有真实感,我从网络上收集了很多体现网络不文明现象的相关帖子,并将网络的不文明现象编成小故事讲给学生听。如给学生讲述在网络上传播流言、随意辱骂其他网友等现象造成的严重后果,让学生思考面对这样不文明的现象应如何处理?然后告诉学生要杜绝这些网络不文明现象,要从自己做起,做一个文明的网络小公民。此时,我向学生提问:“大家知道要如何做,才能成为文明的网络小公民吗?请大家翻开书本,先进行自主学习,看看谁能够做出最全面的总结,然后对照一下,看看自己能得几分。”在故事情境下,学生产生浓厚的情感共鸣,对怎样做文明的网络小公民这个问题产生兴趣,便会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

运用情境导入的方法较为形象且直观,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效果才会有所提高。

二、设置悬念,柳暗花明

“学贵于思,思渊于疑。”在学习中,学生只有有疑问,才会主动去探索答案,而这时的学习效率往往是最高的。我在教学时会用一定的悬念来启发学生思考,让他们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学生在探索到答案后,便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愉快感。

在教学时,我运用一系列的悬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学习《美化文章》这一课时,我给学生展示了两个文档,其中一个文档白底黑字,没有什么特色,但另一篇文档则设计得十分漂亮,周围绕着一圈花边,还有花儿的图片出现在标题边上,文章的字体变得更加美观,且还有不同的颜色,在正文中也插入了很多漂亮的图片,图文并茂,视觉效果较好。我问:“大家知道吗?一篇同样内容的文章,在经过了一番美化之后就能够变得特别漂亮,大家更想看到哪种文档呢? 大家想不想知道这是怎么设计得到的吗?谁来说说这两个文档有多少处不同的地方,你现在最想知道哪一处的美化方式?”问题提出后,学生便开始思考。很快就有学生找到了字体、颜色、行间距、边框、插图等不同的地方,并说出了自己最想了解的那个部分。我告诉学生:“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了,大家要认真听哦。”在过渡到正式学习时,学生始终保持着学习的积极性,迫切想要知道如何美化文档。

设置悬念的方法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让学生为了探索奥秘而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之中。

三、温故知新,循序渐进

美国教育学者海倪坷说过,如果对学习者做一定的分析,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选择将会是有益的。我在教学前会先分析学生学习过什么,掌握的情况如何,然后用温故知新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在课文中有很多与下载有关的知识点,如下载图片、下载文字、下载网页、下载和安装软件等。在学习新的内容前,我都会先进行一个小比赛,让学生赛一赛自己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慢慢引导学生进入课堂的学习中。如在学习下载文字前,我让学生先在网上搜索一下关于小鸭子的图片,看哪位学生不仅下载图片的速度快,还又多又好。然后再告诉学生:“都说图文并茂,我们现在已经有了小鸭子的图片,如果能够再下载一段丑小鸭的文字,将它们组合在一起,那该多好啊!大家想不想知道如何下载文字呢?它的下载方法与图片的下载方法有什么不同呢?”这样就很顺利地导入了新课。每一次学习新的下载内容,我都会让学生回忆前面学过的知识,然后进行对比并思考,同样是下载,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学生经过对比与思考,不但培养自身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使课堂能更顺利地展开。

用学生熟悉的话题来导入新课,让学生不会有陌生感,学习时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学习的效果自然会很好。

巧妙的课堂导入是一种教学艺术,教师要根据信息技术课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特点来选择不同的导入方法,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让学生因兴趣而学,因疑问而思,温故知新,循序渐进,更好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使信息技术课赢在导入,从而赢在起点。

课堂导入的巧妙设计 第12篇

一、悬念导入, 激发学生好奇心

初中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要引导学生展开快乐而主动的学习就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将学生的好奇心转化为积极的学习行为。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制造悬念, 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从而使学生主动而积极地投入到英语教学活动中来。如中西方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 其语言用法与规则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而中学生习惯于用母语来思维, 造成学生所学英语汉化现象严重。教师可以在中西文化差异处设计问题, 如见面如何打招呼, 大多学生会以母语思维。此时教师告诉学生, 在西方国家这样打招呼是不礼貌的, 那么西方国家见面如何打招呼呢?这样就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从而使学生展开主动学习, 以解决学生心中的困惑。

二、生活导入, 增强教学亲和力

语言学科植根于现实生活, 是在生活中不断发展而来的, 最终也要运用于生活交流与交际之中。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现象与场景来引入新知, 这样更能增强教学的亲和力与熟悉度, 从而激起学生更为强烈的学习动机。教师可以借助现代教学技术, 通过多媒体来为学生创设真实的生活场景, 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物与场景来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 引导学生调动生活经验来展开主动探究。这样的语言学习才能具有生存与发展的根基, 学生才能把握语言的精髓。

三、歌曲导入, 增强教学感染力

音乐是一种语言, 是一种富有生命的语言, 更能吸引学生, 感染学生。将歌曲引入英语教学中, 无疑让原本枯燥的教学更加富有生命的活力, 这也不失为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为此教学时, 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一曲动人的音乐、经典的歌曲, 以优美的旋律与欢快的节奏来激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与愉悦的体验, 进而使学生展开快乐而主动的学习。可以是节奏欢快的英文歌曲, 也可以是由学生一起来照着曲调所填的新曲, 这样不管是歌曲的学唱还是创编, 都可以音乐特有的魅力来吸引学生、感染学生, 调动学生身体的每一个细胞, 让学生快乐而主动地参与进来。

四、视频导入, 增强教学画面感

初中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对于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视频更加感兴趣。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截取经典影视剧片断或是精彩的英语节目片断, 这样更能带给学生多种感官上的冲击, 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让学生从文化、风俗等方面加深对西方国家的了解, 这样更加利于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

教师要利用网络的优势截取一些通俗易懂的经典影视剧片断, 如《音乐之声》《走遍美国》等, 以此来吸引学生, 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来为剧中的人物配音, 这样的活动极具趣味性与交际性, 符合学生的语言学习规律, 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热情,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接触原汁原味的英语, 可以纠正学生的发音, 增强学生的语感, 更加利于学生语言知识的内化, 利于学生英语水平的整体提高。

五、表演导入, 增强教学交际性

初中生喜爱表演, 善于模仿, 创设表演情境, 让学生来扮演不同的角色, 这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同时又能体现英语教学的交际性, 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产生积极的学习行为, 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将语言的学习与运用结合起来, 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如在学习打电话, 或是购物时, 在课前布置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收集相关的信息, 与自己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用英语来组织语言, 表演一个小情景剧。这样的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 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其中, 为了更好地表演, 自然也会展开积极的预习, 查阅更多的资料, 以使英语表演活动更加贴近生活, 符合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

六、游戏导入, 增强教学趣味性

游戏是学生的最爱, 将游戏与教学结合起来, 实现了寓教于乐, 让学生在生动的游戏中展开快乐而主动的学习, 这样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好动爱玩的天性来设计丰富的趣味性游戏, 让学生在玩中学, 学中乐。如猜谜游戏, 以所学内容以谜语的形式出现, 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学生会积极地用英语来展开思考与思维, 从而使整个教学更加活跃而轻松。这样不仅可以顺势引入新知的学习, 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这将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上一篇:电路板线下一篇:方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