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示范基地范文

2024-09-17

重庆示范基地范文(精选11篇)

重庆示范基地 第1篇

关键词:职教基地,教学资源共享,制约因素,对策

我国职教基地一般是在政府、职业院校、企业多方参与下, 将某些职业院校和企业单位聚集于某一地域而形成的职业院校的集合体。建设职教基地的主要目的是想打破空间限制, 整合教学资源, 提高办学效益, 从而实现服务区域经济的目标。

2004年9月经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决定在永川建设重庆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试验示范基地。目前, 重庆职教基地现有本专科院校22所, 在校学生总数11万人, 办学层次和主体呈现多元化, 办学总体规模较大。但重庆职教基地在教学资源利用上是否做到共享互利。带着这样的疑惑, 笔者走访调查了永川城区的8所职业院校。通过调查, 笔者发现职教基地职业院校在教学资源共享方面存在积极性不高, 共享项目少, 层次较低等问题。

一、制约职教基地教学资源共享的因素

(一) 缺乏教学资源共享的内驱力

1. 生源争夺, 阻断真诚共享之路。

生源是职业院校的生命之源, 但随着生源数量的萎缩, 各个职业院校之间的生源争夺大战愈演愈烈。如何在生源争夺战中取得胜利, 一个学校教学资源的多寡和优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职业院校占有教学资源的多寡是其竞争力强弱的体现, 因此绝大多数学校牢牢抓住自己的教学资源不肯与他校分享, 怕的就是灭自己威风, 长他人志气。

2. 意识欠缺, 丧失共同进步之机。

由于重庆职教基地大部分学校的主办方不同, 行业办学的居多, 他们在专业建设方面各有偏好, 认为各个学校在各个专业领域独树一帜, 各领风骚, 缺乏合作交流的意识, 就更谈不上教学资源共享了。

(二) 缺乏教学资源共享的制度保障

1. 未明确共享教学资源的产权归属问题。

我们倡导和追求的教学资源共享是忽略了教学资源的产权属性, 但在现实生活中, 基本上所有的教学资源都烙下了深深的产权痕迹。这主要是因为职教基地的教学资源主要依靠上级主管部门供给, 这些教学资源是它们办学实力的体现, 也是各部门对教育投入的证明, 是它们的固定资产。因此它们都被贴上归属的标签, 宁愿闲置也不愿改名换姓。

2. 未明确共享教学资源的管理问题。

撇开产权问题不说, 教学资源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 比如教学资源的管理保养由谁负责, 在共享中产生损耗的界定和责任问题。如一次两次的借用实训室, 出于兄弟院校的情意, 借出方可能不会要求租金或损耗费, 但如是长期的借用, 借出方就会承担一笔额外的实训室管理和损耗费, 承借方如忽略这个问题就势必影响两校的情意及合作。

3. 未明确共享教师资源的管理问题

教师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资源, 而在这支队伍中, 优秀教师教师又更显珍贵了。师资队伍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一个学校办学质量的高低, 因此各个学校都想拥有自己的教学名师。但教学名师的培养和打造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特别在职教基地中有相同专业的职业院校都特别渴望拥有自己的教学名师, 在本校没有教学名师的时候就会考虑从其他学校引进或借用。这件事事关两校的办学质量问题, 也是非常敏感的一个话题。如果允许优秀师资的共享, 那无疑就是给竞争对手送去对抗法宝;但如果不允许优秀师资共享, 那整个职教基地的总体教学水平就无法较快提高。因此, 在制度上不明确的情况上, 特别是发展水平相当的两所院校之间, 拥有优秀师资的一方多半不大愿意共享自己的优秀师资。

(三) 缺乏教学资源共享的激励机制

由于职教基地内的各个职业院校占有的教学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是不平衡的, 而且它们之间交换使用的教学资源又不可能完全对等。因此, 教学资源丰富的学校在同教学资源一般的学校之间进行教学资源共享时等同于强势学校给予弱势学校在教学资源方面的援助, 而非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 这显然违背了利益公平原则, 必将削弱强势高校教学资源共享的积极性。因此, 占有优势的学校就不愿加入到所谓的教学资源共享队伍中去。

(四) 缺乏教学资源共享的客观条件

职教基地大多数学校都具备校园网络, 但各学校校园网络缺乏统一规划, 兼容性差。还有一部分学校缺乏网络教学平台等基础设施, 导致各校之间教学资源共享困难, 共享范围难以扩大。

二、提高教学资源共享质量的对策

(一) 健全教学资源共享的激励体制

健全市教委的评价和管理机制。一是声誉激励。制定一套教学资源共享评分细则, 将其纳入对学校综合评价体系中, 让在教学资源共享过程中付出贡献的学校有分可加, 提高其学校的社会声誉度。二是物质补偿。由于各个学校所掌握的教学资源是不均等的, 一些拥有较多资源的学校在教学资源共享中付出较多。针对这种情况, 一方面教委要给予补贴, 另一方面, 使用较多共享资源的学校也应该根据市场行情给予占有较多教学资源学校一定回报。

(二) 完善教学资源共享的制度体系

建立完善的教学资源共享制度是开展教学资源共享的前提和保障, 教学资源共享制度应涉及教学资源的使用、管理、维护、经费以及安全等问题。这些制度的制定, 可由市教委指定职教基地的某一所学校起草, 然后由市教委出面召集职教基地的全部职业院校进行讨论修订, 最后由市教委正式出台, 职教基地的全部职业院校遵照执行。

(三) 改善教学资源共享的客观条件

一是统一规范校园网络的建设标准, 奠定教学资源共享的沟通渠道。二是规范好教学资源的投资建设, 均衡各个学校的教学资源, 尽量让各个学校占有相当数量和质量的教学资源, 并且不重复占有。三是重庆职教基地所在地的政府应加强对职教基地建设的科学规划, 让这些学校在地缘上占有优势, 既让整个职教基地的气势和规模起来了, 也便于教学资源的共享和管理。

参考文献

[1]罗海萍.吴华.高校资源共享途径研究[J].高教探索, 2000 (02) .

[2]杨贤栋.我国大学城教学资源校际共享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硕士生毕业论文.

重庆文化产业园区基地评选办法 第2篇

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推动我市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不断提高我市文化产业的总体实力和竞争力,通过先进文化企业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引导和促进我市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的建设,根据文化部《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评选命名管理办法》和国家统计局制定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以及国家、本市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文化产业园区是指集聚了一定数量的文化大企业,具有一定的产业规模,具备自主创新研发能力,并具有专门的服务管理机构和公共服务平台,能够提供相应基础设施保障和公共服务的文化产业综合集聚区。

文化产业基地是指具有自主创新研发能力强,产业配套服务体系完善,专业领域贡献突出,并在同行业中有较大影响力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文化企业(机构)或文化产业某一行业的集聚地。

第三条 我市文化行政部门及文化相关行业管理的演出业、电影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网络文化业、文物和艺术品业、艺术培训业、动漫业、广播、电视(传 输)、出版、版权、文化产品和设备及相关文化用品生产与销售业等领域的文化企业都可以根据本办法申报重庆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以下简称示范基地),文化产业园区管委会可以根据本办法申报重庆市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以下简称示范园区)。

第四条 成立由重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重庆市新闻出版局、重庆市国有文化资产经营管理公司组成的重庆市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评审领导小组(以下简称“评审领导小组”)。负责我市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的申报、评选、考核及相关管理工作。其办公室设在市文化广播电视局文化产业指导发展处,具体负责申报材料的收集、审核和评审的组织工作。

第五条 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原则上每两年评选命名一次,采取自愿申报的方式进行。实行动态管理,两年复审一次,对不符合条件的予以取缔摘牌。

第六条 重庆市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的评选遵循公开、公平、公正与重点文化产业领域优先等原则,体现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社会投资、产业导向。对命名的市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在政策扶持、投融资服务、信息咨询和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并从市级示范园区、示范基地中推荐申报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示范基地。

第七条 各区县文化产业主管部门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 辖区内申报单位的申报材料进行汇总并给出初审推荐意见;协助评选领导小组对辖区内的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进行监督管理。

第二章 评选条件

第八条 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评选条件

(一)借助高新科技,传播、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全国同行业中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和影响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二)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守法经营,无违法、违规行为;

(三)具有较强自主创新和市场开拓能力,发展速度较快;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做出业绩突出,在全市同类行业中具有典型和示范意义;

(四)具有区县政府认定的文化产业园区文件和合法、完备的立项审批手续;

(五)园区开发单位的实际投资额5000万元人民币以上;

(六)有组织健全的专业管理机构和完善的管理制度,有专门的知识产权保护机构;

(七)有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公共服务平台不少于2个;(八)园区的规划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第一期建筑面积不少于1万平方米,连续2年经营收入均在 5亿元人民币以上,其中年经营收入大于5000万元人民币的企业不少于2家,入驻文化企业20家以上,占全部入驻企业60%以上,年文化产业收入占总收入的50%以上;

(九)园区开发单位及管理机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十)有切实可行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和规划。第九条 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评选条件

(一)具有领先的策划能力、文化产品创新能力、市场营销能力、两个效益显著的优秀文化企业及品牌;

(二)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守法经营,无违法、违规行为;

(三)具有较强自主创新和市场开拓能力,发展速度较快,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做出显著成绩,在全市同类行业中具有典型和示范意义;

(四)有一支科学、高效的管理团队和行之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占员工总数的30%以上,或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或同等资格条件)占员工总数的15%以上;

(五)产业规模、经营收入及利税位居本市同行业前15名之内;

(六)实际投资额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七)用于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知识产权保护的经费投入占经营收入的10%以上;

(八)企业或机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九)行业集聚区要有专门的管理服务机构和配套公共设施及公共服务平台;

(十)有切实可行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和规划。

第三章 申报程序

第十条 我市范围内符合本办法第二章有关评选条件的文化产业园区开发单位、基地管理单位和文化企业(机构)均可申报。

第十一条 申报单位需认真填写《重庆市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评选申请表》或《重庆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评选申报表》,并提供下列材料:

(一)企业营业执照副本;

(二)企业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

(三)企业资质证书及近三年获得的各项荣誉证书;(以上三项需验原件留复印件加盖公章)

(四)申报文化产业园区或基地的基本情况;

(五)文化产业园区或基地的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

(六)企业近两年的财务报表;

(七)开户银行提供的资信证明;

(八)《重庆市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评选申请表》或《重庆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评选申报表》中所填报的各种数据的有效证明材料;

(九)申报单位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十二条 申报材料必须实事求是,真实无误,如果发现有弄虚作假行为,将取消申报资格。

第十三条 申报单位通过重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网站()、重庆市新闻出版局网站()、重庆市文化资产公司主办的文创网()下载并填写相关申请表,并将申请表加盖公章连同其他书面材料一式三份报所在区县文化产业主管部门。各区县文化产业主管部门按本办法的评选条件进行初审,对符合条件的,签署初审推荐意见后将材料报送评选领导小组。由市评选领导小组组织对申报单位进行现场考察。

第十四条 市评选领导小组聘请文化产业方面的专家、学者及政府相关部门代表组成专家评审委员会,负责根据本办法及考察结果对申报单位进行评审,并给出评审意见。

第十五条 评选领导小组根据专家评审委员会意见对申报单位及材料进行审核,评定出合格的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评审结果在我市主要媒体上公示(公示期5天),无异议的申报单位由评选领导小组授予“重庆市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或“重庆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并颁发证 书和牌匾。对被提出异议的申报单位,由评选领导小组进行资格复核,不能通过复核的申报单位将不能被认定为我市的文化产业园区或基地。对评审不合格的单位给予书面通知并说明原因。

第四章 管理和考核

第十六条 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基地的管理工作由示范基地评审办公室负责,充分发挥相关文化行业协会在管理和评审中的作用。

第十七条 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基地评审办公室对示范基地实行动态管理,不定期地进行巡检。

第十八条 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基地评审办公室负责组织示范基地交流经验、相互观摩,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第十九条 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基地评审办公室负责邀请和组织有关领导和专家指导示范基地建设。

第二十条 评选领导小组对我市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实行动态管理,一年申报,一年复审,交替进行。每年3月底前,将申报材料或被授予市文化产业园区或基地称号的单位上一年度的企业发展情况及考核材料(与申报材料要求相同)通过区县文化产业主管部门初审后报市评选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年6月—7月由评选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对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进行评审或对已建成的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的 建设、管理和运营情况进行考核。

第二十一条 被认定的市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由评选领导小组认定为考核不合格,并提出警告。

(一)经营管理不善,不能达到园区或基地认定条件;

(二)投入不足,不能按计划为园区或基地提供相关配套公共服务;

(三)后续建设不能按计划组织实施;

(四)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园区或基地入驻企业有违法侵权行为。

第二十二条 被认定的我市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评选领导小组撤销其文化产业园区或基地称号,收回认定证书,予以摘牌,并三年内不再受理其申请。

(一)申报时提供虚假材料或采取其他手段骗取示范基地资格的;

(二)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

(三)园区或基地行为对社会造成严重不良影响;

(四)宣传虚假文化产品信息的,损害消费者利益的;

(五)不按规定时限上报企业发展情况的;

(六)不服从市、区文化产业主管部门依法管理。

(七)有违法和严重违规行为。

第二十三条 经认定的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若发生以下重大变更行为之一,应在变更后15个工作日内将变更情况 报评选领导小组。如变更后不符合园区或基地认定条件,评选领导小组将撤销其文化产业园区或基地称号,收回认定证书,予以摘牌。

(一)园区或基地的功能发生变更;

(二)园区或基地的管理单位发生变更;

(三)园区骨干文化企业增减和基地转产、重组等重大事项的变更;

(四)园区或基地的公共服务平台或基础设施发生变更;

(五)影响园区或基地经营的其他变更。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重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重庆市新闻出版局(评审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重庆:优质示范工程促融合 第3篇

随着制造业全球化、协同化、服务化、绿色化、智能化等发展趋势日趋明显,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呈现出了新的特征。

重庆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志华表示,在“十二五”期间,重庆市制造业信息化建设将坚持以“抓应用、促发展、见效益、创环境”的原则,围绕汽车、摩托车、电子信息、仪器仪表、机械装备等优势产业,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突破口,推进企业实现“四化”(即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网络化)和“两协同”(即促进企业产品链协同、产业链协同)。同时,重庆制造业信息化专家组组长王时龙表示,重庆市将实施数字企业、制造服务、制造过程物联和服务体系建设四大应用示范工程,大力推进全市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重庆制造”向“重庆创造”转型。

一是实施数字企业应用示范工程。面向产品链研发和全生命周期管理需求,开展产品数字化协同设计、数字化工艺/工装设计、数字化制造、经营管理、产品全生命周期信息集成等关键技术攻关,开发支持产品链创新设计、工艺、制造、服务数字化及全生命周期信息集成、业务集成、流程集成的数字企业应用软件,全面提升制造企业产品开发能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面向制造产业链业务协同信息化需求,开展产业链业务协同创新模式、协同销售与服务、协同供应链管理、协同制造、协同质量控制、协同产品物流配送等关键技术攻关:开发支持制造产业链关联企业间协同商务平台,提升支柱产业链的运行绩效和整体竞争力。

二是实施制造服务应用示范工程。针对制造企业由产品价值链向微笑曲线两端发展的需求,开展信息技术支持制造企业走向服务的关键技术攻关,开发制造工程成套服务平台、制造企业远程维修维护服务平台、产品后市场服务平台、制造企业技术服务平台等,支持制造企业开展高附加值制造服务业务,支持制造企业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针对制造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对第三方专业化服务的需求,开展信息技术支持第三方专业化制造服务关键技术攻关,开发产业链协同服务平台、物流拉动的制造服务平台、产品设计制造集成服务平台等第三方专业化制造服务平台,支持第三方服务机构为制造企业提供专业化制造服务,促进制造和服务的融合,带动产业结构升级。

三是实施制造过程物联应用示范工程。围绕制造企业车间生产制造全过程,开展基于嵌入式技术、RFID等的制造过程运行状态信息采集、设备集成运行、物流精益管控等物联关键技术攻关,开发支持制造过程物联的多功能制造执行系统,实现制造业信息化向车间底层延伸,提升企业生产制造能力。力争“十二五”期间,开发50款以上支持车间制造过程物联的软硬件产品,实施100个以上车间制造过程物联应用示范工程。

重庆示范基地 第4篇

珞璜电厂是由中国华能集团与重庆市政府合作兴建的现代化一流发电企业。华能集团作为珞璜电厂的母公司, 坚持致力于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 在中国发电企业中率先进入世界企业500强, 2016年排名第217位, 是世界上装机容量最大的发电企业。其控股上市公司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是国内第一个实现在纽约、中国香港、上海三地上市的发电公司。

珞璜电厂于1988年正式动工, 经三期工程全面建成投产, 总装机容量为264万千瓦, 是全国首家引入大型烟气脱硫装置的火力发电厂, 西南地区装机容量大、投资多、技术先进的环保型火力发电厂, 也是重庆市最大的主力发电厂。近3年来, 尽管电量同比大幅下降, 但电厂保持了良好的盈利水平, 在严峻经营形势下, 文化软实力转变成了看得见的硬实力。

尹援平在开幕致辞中, 以“三个坚持”高度评价了珞璜电厂的企业文化建设。

坚持与集团文化有机统一, 打造特色鲜明的珞璜文化。珞璜电厂在发展中, 始终坚持凸显华能集团“三色”文化的指导性与统一性, 发扬巴渝人民敢于担当、坚韧不拔的精神气魄, 并根据企业在不同时期面临的发展环境、规模特点和目标任务, 在实践中注入崭新思维, 孕育了独具底蕴的“三为”文化, 与集团文化形成了共性与个性和谐统一、相互辉映的生动局面。

坚持责任使命至高无上, 在不忘初心中激发奋斗力量。企业的经济效益是和使命担当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无数成功企业的发展历程表明, 他们都确立了清晰的使命与价值追求, 将其作为安身立命的根本, 从而激发出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创造了一个个的发展奇迹。国有企业承载着落实国家战略和政策、提供公共产品等特殊责任, 更要在人民最需要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为国家排忧解难。这就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设立国有企业的“初心”。珞璜电厂在发展中, 始终不忘这一“初心”, 面对艰苦创业、环保改造、援藏建设、保供电、保民生等重大考验, 都展现出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用行动诠释了心中这份最真挚的情感和最坚定的信念。

坚持与党建工作紧密结合, 凝聚企业发展的精神合力。企业文化建设和党建工作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要相互配合, 同时同向发力, 做到工作同步谋划、机构统筹设置、人员整体配备, 实现机制对接、制度对接、工作对接, 相互促进, 相得益彰, 不断把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 转化为企业的文化优势和竞争优势。这方面, 珞璜电厂走在了前头。他们明确了党委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责任, 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硬任务”, 纳入综合绩效考核;利用现有的党群组织力量, 成立企业文化创新研讨会;并且借鉴党建经验,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坚持群众路线, 把工作做到基层一线, 大力培树各种先进典型, 挖掘职工感人故事, 搭建价值创造平台, 培育了国内第一批脱硫环保技术专家, 诞生了多名全国技术能手、中央企业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技术能手, 为企业发展厚植了政治素质过硬、理想信念坚定、业务水平一流的人才优势。

李保民高度评价了珞璜电厂的企业文化实践。他说, 企业文化是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重要内容和其中应有之义。珞璜电厂和华能集团的企业文化建设, 体现了坚定不移、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核心目标, 为国有企业乃至全国企业, 在经济新常态下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探索了一条非常重要的路径和方法, 为我国企业创新企业文化理念、提升企业文化管理水平提供了宝贵经验, 值得大力推广。在珞璜电厂召开这次现场会, 通过宣传国企改革的探索, 在发出好声音的同时, 弘扬了正能量, 提升了大家在深化改革中的精气神, 意义非常重大。

余远牧认为, “三为”文化不仅是珞璜电厂发展轨迹的真实写照, 也充分体现了企业精神和内在特质。他说, 珞璜电厂文化建设积淀深厚:一是将党建与文化建设融为一体, 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二是将企业文化渗透到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三是企业文化体系健全, 特色鲜明, 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建设载体, 强化文化宣贯, 深得广大职工的认同与喜爱;四是持之以恒、效果显著。

万相兰高度肯定了珞璜电厂突出的生产经营业绩和企业文化建设成效。她说, 珞璜电厂作为第一家进入重庆市的五大发电集团所属企业, 始终坚持国有骨干型、支柱型企业的定位。在创业时期, 肩负川、渝两地告别拉闸限电之盼;在重庆经济快速发展之际, 为全市保障电力供应做出突出贡献;在当前, 经济新常态和电力体制改革之际, 珞璜电厂积极支持改革, 参与改革, 服务改革, 彰显了中央企业的责任担当。可以说, 珞璜电厂的发展, 一直伴随着重庆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这过程中, 企业文化建设也步步升华、纵深发展, 经过不断培育实践, 形成了具有强大包容性和时代性的“三为”文化。

谷碧泉在讲话中说, 支持基层企业结合所在地域特点, 深化打造特色子文化, 是华能一直以来坚持的一项工作。珞璜电厂正是其中的佼佼者。“三为”文化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源于结合电厂实际, 对华能“三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源于电厂在不同发展时期所形成的光荣传统, 源于全体职工集体智慧和力量的凝聚。珞璜电厂在发展进程中的每一次跨越, 都与重庆的发展密不可分, 电厂始终将科学发展、富民兴渝这一鲜明主题贯穿其中, 社会贡献逐年递增, 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三为”文化。

王百泉作了题为“建设三为文化、助推企业发展”的主题报告, 详细介绍了珞璜电厂“三为”文化建设的历程、主要做法和经验。他认为, 珞璜电厂“三为”文化体系的形成, 源于对华能文化的深入践行、对重庆文化的消化吸收、对国企基因的激发释放、对自身传统的继承发扬。珞璜电厂被授予“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 既是荣耀, 又是责任。电厂将继续以党的先进思想和理论为引领, 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平台, 以与时俱进的宣传教育为手段, 更好发挥企业文化的独特作用, 推动企业改革发展。

王辉对珞璜电厂企业文化建设成果进行了点评。他说, 实证研究和珞璜电厂的实践都表明, 企业拥有强势的企业文化, 绩效就会越好, 员工对企业的忠诚、承诺和满意度也会更高。

参观重庆廉政教育基地观后感 第5篇

为了加强国资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经过国资委的精心组织和缜密安排,2015年11月19日上午,国资系统领导干部及重点岗位工作人员参观了重庆市廉政教育基地。

在铁山坪廉政教育基地,我们在讲解人员的指引和讲解下,认真观看了由“腐败与反腐败”、“中国共产党反腐历程”、“勤廉风范”、“风正巴渝”、“前车之鉴”等5部分组成的廉政教育展览。特别是“前车之鉴”展区,从贪欲之害、蚁穴之变、情妇之祸、朋友之名、侥幸之灾和赌掉人生六个层面罗列的几十个典型的贪污腐败案例,令人感触颇深。基地以反腐倡廉教育展览为载体,以珍贵、详实的图片、实物、文字、模拟场景等丰富多样的形式,综合运用幻音成像、环幕电影等声、光、电科技手段,以全球的视野和历史的视角来探讨腐败问题,清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历程,集中展示了重庆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取得的成果,借鉴了历史上和国际反腐案例和先进经验,全面展现了广大党员干部勤政为民的先进事迹,深刻剖析了全国各地及重庆市查处的腐败案例、违反政治纪律案例以及预防职务犯罪的措施,使参观的同志们心灵震撼,深受教育。

在教育基地会议厅我们还听取了渝州监狱服刑人员王美涛的“我追悔莫及的蜕变人生”现身说法,讲述自己如何从一个及其贫困的农村家庭经过个人的不断艰苦努力,通过努力学习考上大学,跳出农门,成为一名公职人员,逐步成长为重庆市彭水县林业局副局长,因抵制不住金钱的诱惑,最终堕落为腐败分子,一声声、一句句,让人真切感受到他撕心裂肺的忏悔。他说:“自己因平时不重视廉政教育,一念之差走上了腐败之路,给自己的前途划上了一个句号的同时,也给自己的亲人带来了巨大痛苦,将家庭的压力全部交给了妻子,想到正面临高考的女儿,而自己身陷囫囵,不仅不能给女儿应有的关爱和支持,反而让他们心灵蒙上了阴影,承受本不该承受的痛苦。每每想到曾经幸福的家庭、人生,都被自己亲手摧毁了,就追悔莫及,才知道自由的重要,真真是贪廉一瞬间、悲喜两重天。”王美涛痛哭忏悔的声音在会场上空盘旋,让在场的人颇受触动,给每一位参观的人员再次敲响了警钟,激发了大家深刻的反思和警醒。通过这次参观活动,我的感受有以下几点:

一、廉政教育意义重大。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实现我市经济与安全同步发展,建设“安全保障型试范城市”和“平安重庆”目标的重要保证,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根本举措,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加强学习,筑牢拒腐防变大堤。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坚定不移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反腐如同治病,亦重在预防,要通过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形成“不想为”的教育机制、“不愿为”的自律机制、“不能为”的防范机制、“不敢为”的惩戒机制,将腐败的苗头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这里的前提在于有拒腐防变的意识,头脑里时刻能绷紧“这根弦”,通过以史为鉴、敲响警钟、树立楷模的教育,形成“不想为”的意识。

重庆示范基地 第6篇

虽然工业园区企业较多,但没有废气从厂房冒出,园区内小桥流水、环境清新怡人。重庆永川港桥工业园区副主任许仁远介绍说,永川作为重庆的城市发展新区,在环境和产业集群上有新的要求,所以园区对废气、废水、废渣形成了一套成形的控制体系,“连生产中不能转化的垃圾废弃物也会送到专业处理公司再处理,这就是在垃圾中找到‘富矿’,又绝不污染环境。”

台湾人王功杰是基地内一家台资企业“新格有色金属”的副总经理。他表示,再生铝的生产和使用在台湾和国外发达国家已经较为普遍。据王功杰介绍,在日本,再生铝占铝消费的比例高达90%,在美国也达到六成以上,而中国大陆再生铝的使用占比只有22%。

“国外大量使用再生铝,是因为再生铝相对传统的电解铝来讲,对资源和环境的消耗更少。”王功杰用数据解释说,生产一吨再生铝对能源的消耗是170元,而电解铝需要6800元,同时再生铝对固体、废水等的排放也只有电解铝的3%,“从资源利用上来讲,再生铝必然会成为大陆的主流。”

在国家对循环经济的支持下,大量境内外民间资本涌入了这个“无烟工业”。据重庆市永川区经委副主任薛辉介绍,自2011年9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批准港桥工业园为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后,虽中央财政补助资金仅为2亿元,但吸引了近15亿元的“城市矿产”项目和相关产业投资。同时,青岛新天地、新格有色金属、渝江压铸等行业龙头企业也正式落户基地,废弃金属经过回收、拆解、冶炼、压铸后形成铸件,又将销售给重庆汽摩企业,用于制造摩托车、汽车。

为使“城市矿产”基地资源再生规模化效应更加显著,港桥工业园正马不停蹄地扩展下游的压铸、制造市场。许仁远透露,目前园区已和宗申动力、耐德摩托车等企业洽谈,希望他们能在园区内建设压铸制造项目,足不出户利用铝汤进行零件生产,极大地缩短原料供应的距离。

整合社会资源构建重庆职教实训基地 第7篇

对此, 我市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必须创新思维, 跳出传统的模式, 整合全市社会资源, 打造真正满足建设西部教育高地要求的共享型实训基地。

一、以“企业化管理, 市场化运作”为指导思想

实训基地建设由于投资大, 投资主体分散, 各投资主体均有资金回报的要求。同时, 实训基地培养的学生能否为社会所认可, 也是职业实训基地成败的关键。因此, 实训基地建设必须一开始就坚持企业化管理和市场化运作的指导思想。其指导思想是:对内实行企业化管理, 对外实行准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主要表现在引入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 营造企业化的职业氛围, 实训内容与项目来源于企业, 实训方式、过程企业化。准市场化动作是指按市场化要求进行实训成本核算, 加强教学管理、设备管理、工具管理、材料管理以及学生管理, 确保实训教学优质高效,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实训基地实行企业化管理, 准市场化运作, 微利经营, 全面向社会开放, 缓解我市职业教育资源不足以及资源分散的矛盾。

因此, 我市的职业实训基地建设从一开始就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除了实训基地的专业要根据市场设置, 而且, 实训的结果——产品也要走向市场, 由我们的学生到市场中销售, 接受市场的检验。将来我们的实训基地不但应能培养优秀的技能人才, 还能提供优质的产品;能够基本持平并略有赢利, 到那时我市的职业实训基地才真正走向了良性循环, 才能持续发展, 并创出了自己的品牌。

结合“2+1”、“1+2”、“1+1+1”等多种模式试行, 我市可以安排其中的“1”的一半的时间即一学期在我市自己的实训基地学习, 另一半时间有实训教师带队到签约企业定岗实习。由实习企业支付部分培训经费给实训基地, 并支付实习学生维持基本生活费用的工资以及带队教师的管理费用, 使实习企业、实训基地和学生共赢。

二、打破校际、行业、区域界限, 整合社会资源

按照职业教育的区域定位、专业结构以及学校布局, 在目标区域内建立一个集教学、科研、生产、培训多种功能于一体, 硬件和软件与国内领先的设备先进的共享型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的建设由市教委统一规划, 提请市政府批准, 并由市财政提供必要的启动资金, 比如土地的投入或给予必要的政策优惠等。其余建设资金, 可以由企业投资、相关学校投资等来解决, 也可以吸引民营资本, 还可以发动境内外捐助等。同时还要整合社会各种办学资源, 打破校际、行业、区域界限, 共同打造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

首先可以依托主城各区、永川、合川、江津、万州、涪陵中心城市建设辐射周边的共享型实训基地, 以后再根据实际需要和我市经济的发展进一步的推进。共享型实训基地的建设要立足职业技能培训, 但更要和我市社会经济发展方向一致, 产、学、研相结合, 才能使实训基地更好地为我市职业教育服务, 更好地为我市经济建设服务。

三、建设高素质的实训师资队伍和管理团队

先进实训基地为学生实训提供场所, 承担校内外学生实践教学工作。必须拥有一大批较高理论知识和实作水平的高级技师作为实训指导教师, 才能培养出合格的职业技能人才。但是, 目前这方面的现有师资非常缺乏, 前期我们可以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法, “请进来”, 就是通过各种渠道将社会上有志于职业教育的优秀人才引进来, 或者是聘请企业的优秀人员来从事技能培训;“送出去”, 不光是要将职业老师送到大学里去深造或学习新的理论知识, 还要将我们现有的老师送到沿海或我市的优秀企业里去参加实践工作, 培养相关的技能。后期我们的实训基地还要承担全市职业教育实训教师的培训工作, 为我市职业教育培养更多的优秀的既有丰富理论知识又有较高操作技能的师资队伍。

共享型实训基地, 是面向区域的跨行业的实训基地, 同样需要高素质的管理团队, 管理协调各方面的关系, 比如投资者关系、各行业之间的协调、各校际之间的协调等。因此, 要从各职业学校以及实训企业中选拔优秀的管理人才, 构建管理团队管理实训基地。

四、将实训基地建设成为面向社会的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中心和职业资格认证中心

共享型实训基地设备先进, 完全有条件成为职业资格鉴定基地及职工岗位培训或再就业培训、农民工技能培训基地。实训基地依托我市各级劳动保障机构, 可在实训基地共建各种职业资格认证中心, 实现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认证一条龙服务, 提高行政效率方便群众。

五、统一领导、持续改进是成功的要素

我市职业教育基地的建设是继普通教育之后的又一重要的发展课题, 是一个跨部门的长期工作。它关系到社会困难人群的就业问题、移民的安置、失业人员的转岗培训等, 还关系到我市经济长期持续发展问题, 必须引起社会各阶层的高度重视。

职业教育基地建设涉及的行业、部门以及投资主体较多, 历史欠账太多, 实施的难度也比较大, 也面临种种困难, 因此, 我市职业基地建设只有在市委市府的统一领导下, 统筹规划, 精心布置才能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渝府发〔2006〕27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意见》

[2]、首珩 《共享型国家高职高专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职业技术教育》2004/34

重庆市报废汽车有了绿色回收基地 第8篇

近年来, 随着汽车保有量快速增加, 重庆市汽车报废速度也在加快。据市商委统计显示, 全市每年濒临报废汽车总量约7万辆, 但流入正规拆解企业报废的汽车只有40%左右。

据了解, 目前国家对于报废汽车拆解企业的规定是, 报废汽车销毁后, 只能作为废金属销售给钢铁企业当冶炼原料, 因此报废汽车拆解企业所能给出的回收价格普遍较低。

例如, 一辆濒临报废的轿车走正规程序报废, 车主只能得到1 500元左右, 而拿到二手车市场变卖, 价格至少在7 000元上下。报废汽车与二手车之间的利差, 导致大量报废汽车违规进入二手车市场。

“一辆报废车如果不进行强制报废, 对环境危害是正常汽车的30倍以上。由于报废车零部件磨损严重, 行驶在路上相当于一颗‘炸弹’, 危及交通安全。”重庆中钢投资集团战略发展部副经理雷彬称。

2012年底, 国家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重庆市发展改革委批准重庆中钢投资集团负责该市首个报废汽车绿色回收示范工程———重庆市报废汽车绿色回收处理示范项目。实际上车辆申请报废的处理程序很便捷, 车主只需带上车辆行驶证、身份证等证件, 到报废汽车拆解中心, 就有代办员代为办理。

“我们将对报废车辆进行估价。”雷彬表示, 评估车价时首先将过磅称重, 因为报废汽车回收的主要是钢材, 然后评估人员检测具体车况, 判断各个零部件性能后, 最终给出综合估价。

与其他报废汽车拆解企业只提取钢、铁等金属材料, 对车内存留的废机油、蓄电池、塑料等缺乏回收治理措施不同, 报废汽车绿色回收处理示范项目在资源回收上将做到“全覆盖”。

重庆示范基地 第9篇

包家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 占地32.5亩有教职工88人, 学生1400余名。学校有留守儿童676名, 占全校学生总数的56.3%, 已入托管家园628名, 占留守儿童总数的92.8%。为了让这些孩子树立自信, 克服自卑, 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社会的关爱, 近三年来, 学校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 办起了全市首个留守儿童托管家园, 为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难问题找到了一条好路子, 得到家长、社会、上级的一致肯定。

二、主要举措

(一) 加强领导, 落实责任。

学校派李源副校长负责, 组建留守托管家园领导小组, 包括分管年级行政、班主任、辅导教师、值周教师, 每人都有时间、地点、责任的分工, 并形成责任书。

(二) 构建网络, 立体管理。

联系协调镇党委、政府、村社领导、学校、家长, 每期至少召开一次联席会议, 交流体会, 提出意见和建议, 明确责任和义务, 形成四位一体管理网络。

(三) 健全制度, 有章可循。

学校建立了《留守儿童生活制度》等13个制度, 每期开学时组织相关人员学习, 并由责任人监督实施, 定期小结, 张榜公布, 奖优罚劣, 使管理有效。

(四) 创新机制, 确保一流。

学校注重机制创新, 编写留守儿童自护歌及安全要求十不准, 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 确保五个一流。

1、实施首遇责任制、楼道值勤制、晨检报告制、全员育人制、辅导责任制、夜间巡逻制, 确保育人安全一流。

2、进行学生测评、学情调研、师情调研、家情调研, 确保育人服务一流。

3、美化、净化、绿化家园、辅导室、寝室、功能室纳入评优范围, 确保育人环境一流。

4、建立亲情电话、交心谈心、心理咨询、沟通机制, 确保育人心理健康教育一流。

5、强化留守儿童管理的科研工作, 保证可持续发展。

学校有县级德育课题《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促进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管理研究》, 将科研与管理的实践有机结合, 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取得的成绩

(一) 2009年1月成为重庆市第一个取得合法办园手续和收费

许可证的留守儿童托管家园, 2009年7月成为重庆市妇联关爱留守儿童的示范基地。

(二) 2009年10月学校关爱留守儿童的相关材料被县妇联送

到国家有关部门, 垫江县妇联被全国妇联和国务院农民工办公室评为全国关爱留守儿童先进集体, 包家学校评为2009年全国教育创新示范单位。

(三) 重庆市教委政策法规处、重庆市教委新闻中心、重庆

市教管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内部刊物《教育决策参考》, 2010年第一期以特刊的形式全面报道了学校留守儿童托管家园的工作开展情况, 为全市推进农村留守儿童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四) 通过举办留守儿童托管家园, 带动了学校其它工作上新台阶:

1、教学质量直线上升。

2009年春初三升学考试, 学校升学率的各项指标居全县同类学校第一位, 还超过了全县六所直属中学的成绩。2009年秋期全县期末抽考成绩, 平均分、及格率等指标不但在同类学校是第一, 和全县75所小学及34所中学相比也位居前五位以内。

2、创建工作再传捷报。

2009年评为县宣传报道先进集体、卫生工作先进集体、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工会财务工作先进集体、重庆市卫生单位、重庆市绿色学校、重庆市“五四”红旗团委、重庆市民主管理示范学校、全国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 还代表垫江参加重庆市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经验交流。

3、教研工作再上台阶。

2009年, 学校申报的2个国家十一五重点科研课题《培养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情感教育的研究》等被中国教育学会批准立项, 还有在实验中的两个市级课题和三个县级课题。2009年在重庆市科技创新大赛、垫江县特色优质资源评选、初中实验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信息技术我们成长主题征文活动中获优秀组织奖。教师个人竞赛获奖国家2人次, 市级5人次, 县级9人次。教师撰写的经验论文发表, 国家级4篇、市级9篇、县级12篇, 学生获奖国家级3人次、市级25人次、县级50人次。

四、存在的问题

(一) 托管家园的硬件设施还需进一步完善。包括住宿条件、卫生设施、食堂规模、活动场地、各功能室的设施设备等。

(二) 管理还需进一步规范。

重庆示范基地 第10篇

目前, 我国城乡土地流转特别是建设用地的流转, 在各地区都在不同程度上有所突破, 并取得进展, 然而对于农村宅基地流转过程中的问题也初步暴露出来, 在机制设计和制度安排上对农民的利益保护不够, 相对来说农民还是处于弱势地位, 对农村宅基地进行确权发证, 可从根本上保证在流转过程中保护农民利益。

(一) 重庆市农村宅基地确权因素分析

1、农村宅基地确权的影响因素。

重庆市农村宅基地确权流转应充分考虑到在此过程中涉及到的农户私人、农村集体组织和当地政府三者的现状和利益诉求, 以改变以往农村宅基地权利主体虚置的现状。下文对三者的功能权限、参与方式、利益诉求等方面在确权过程中的影响作用进行分析。

2、影响因素分析

(1) 地方政府的影响因素分析。在农村宅基地确权流转过程中, 当地政府的利益诉求是通过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 (宅基地) 进行复垦, 置换城市建设用地指标, 以通过获取土地的级差地租增加财政收入。其功能权限方面表现为农村宅基地确权发证的主体和权威机构明显优于农户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基于此, 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宅基地流转过程中, 当地市县政府机构可以以行政权力或者是超行政权力制定或改变农村宅基地流转过程中的相关机制和制度安排, 以侵占农民合法权益的方式降低土地整治成本, 并尽可能多的增加城市建设用地指标。

(2) 农村集体组织的影响因素分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农村宅基地确权流转中的利益诉求和出发点是通过对农村宅基地确权流转获得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出让费用收益, 增加农村集体收益。与政府是行政隶属关系, 是农户与政府之间的媒介, 其参与度明显高于农民。基于上述的地位和功能权限, 其在流转过程中基于对自身利益及成员利益的考虑, 攫取农户利益和公共利益存在很大的操作空间和可能性。

(3) 农户影响因素分析。农户进行宅基地确权流转的主要利益诉求在于通过宅基地确权发证、综合整治、指标交易、利益分配后能否给农户带来超过其预期收益的经济利益, 以及在将宅基地进行复垦后能给农民带来的长期农业收入和农民子孙后代的发展需要。但相对于区县政府机构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而言, 农户的功能权限相对较小, 处于相对弱势地位。

通过以上影响因素分析, 需通过对重庆农村宅基地进行确权发证, 以法律的形式对“地票”交易进行管制并规范政府行为;明确农村集体组织的权责, 规范其行为;有利于约束当地政府强制进行宅基地复垦流转行为;保障了农户的权益不受侵犯;防止农村集体组织侵犯农民利益以及寻租现象的出现。最后, 需平衡农民与农村集体组织以及农户与农户间的利益进行科学合理的确权机制设计。

(二) 重庆农村宅基地确权机制设计

1、农村宅基地确权机制设计。

通过对农村宅基地确权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 由农村所在的区县政府机构对农村宅基地进行直接确权, 农民参与、农村集体组织和区县政府机构决策, 对于其他无争议的宅基地进行核实和登记, 在充分考虑生产需要的基础上规定农民宅基地使用的法定面积。

在确权工作中应结合农民的子女数量以及农民子孙后代的生计发展, 对确权中“户”和“宅”应明确进行界定, 一方面要按“一户一宅”的原则进行宅基地确权, 规范农民用地行为, 改变农民占用宅基地闲置浪费的现状;另一方面要确保农户的子女长大成人后对宅基地的需要。在按一户一宅原则进行确权后, 对于部分农户还占有其他多余的宅基地应由区县相关机构对该宅基地上的建筑物和宅基地使用权的转让进行直补, 并将该宅基地确权给国家。

2、宅基地确权发证。

确权证书是房屋所有权证和宅基地土地使用证的统一体, 按照“两证合一”的原则对农民颁发具备法律权威效用的确权证书。在农户申请宅基地复垦流转时必须将确权证书连同流转复垦申请书一并交给政府机构, 同样政府机构在进行土地综合整治时也必须获得确权证书方可进行宅基地复垦流转, 在进行“地票”交易时, 宅基地确权证书以附件的形式存在。

二、重庆农村宅基地总体流转机制设计

重庆农村宅基地总体流转机制设计是在对农村宅基地确权发证的基础上, 农民在流转过程中参与度高, 以“地票”为交易手段, “地票”交易市场具备竞争性, 交易价格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形成。下文侧重于农村宅基地确权后的流转机制设计、确权后的“住房券”交易制度设计和确权后确权证书的抵押机制设计三方面进行研究, 以完善农村宅基地总体流转机制设计。

(一) 重庆农村宅基地流转机制设计

1、农村宅基地流转前提及总体思路。农村宅基地确权发证是农村宅基地持续健康流转的前提。

总体流转思路为:宅基地确权发证→农户复垦申请→复垦宅基地验收→“地票”指标交易→收益分配。

2、农村宅基地流转机制设计

(1) 宅基地流转政策机制设计。规范农户宅基地复垦申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政府机构的审批程序, 防止出现寻租现象;规范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机构的行为, 针对其财务设立透明和审计制度;对农村宅基地复垦验收的标准和流程制度化, 施行指标化验收。

(2) 宅基地流转主、客体机制设计。确定宅基地的是变性流转还是同性流转, 对于同性流转的农村宅基地其流转主体是农户, 农户拥有是否进行宅基地流转的决定权, 流转客体则是农村宅基地使用权, 宅基地土地所有权未发生变化仍然是农村集体所有;对于变性流转的农村宅基地而言, 由于其土地性质、宅基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都发生变化, 因此其流转主体是农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政府, 流转客体则是农村宅基地所有权和使用权。

(3) 宅基地流转方式机制设计。从宅基地置换方式上而言, 宅基地的置换分为“宅基地换住房”、“宅基地换指标”和“宅基地换现金”三种方式。

(4) 宅基地流转分配机制设计。在前期宅基地流转收益分配中, 政府应聘用专业的评估机构作为第三方对农村宅基地上的房屋和基础设施进行估价, 确定其补偿价格, 为避免在此过程中的投机行为, 政府应建立相应的价格管理制度, 对农户进行直接补贴。

(二) 重庆农村宅基地“住房券”交易制度设计。

“住房券”是宅基地流转中, 对于有条件进入城市工作生活的农户在退出宅基地时获得的能在重庆市换购或租赁公租房的凭证。

农村宅基地流转中的“住房券”机制总体流程是:农户申请退出宅基地→农户资质审查→获得“住房券”→置换公租房。申请退出宅基地的农户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 是重庆市的农村居民, 自愿退出农村宅基地的使用权和耕地的承包经营权; (2) 在重庆市区县具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农户在进行宅基地退出申请时必须同时将农村宅基地确权证书上交有关机构部门, 明确各方的权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农户提交的宅基地退出申请材料进行集中审核, 对审核合格的农户统一报给国土局和房管局, 一方面国土局对其退出的宅基地进行集中整治复垦为耕地, 由此所置换出来的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再进行“地票”交易;另一方面房管局按照一定比例将农户的宅基地置换成城市保障性住房, 结合农户在城市的工作情况向农户发放“住房券”, 其宅基地与保障房的置换比例按照农村宅基面积与“住房券”面积以2∶1至3∶1的比例进行核发。由农村宅基地置换的保障性住房的“住房券”是宅基地流转主体农民退出宅基地所得到的一种特殊货币, 该货币只能用于住房消费, 同时“住房券”采取实名制, 农户不能将宅基地转让或出售给其他人进行使用。

农民退出宅基地后所置换的保障性住房主要有: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公租房。由于公租房的政策机制较为完善, 是其置换的合适方式和选择。

(三) 重庆农村宅基地确权证书抵押制度设计

1、农村宅基地确权证书抵押机制设计前提及必要性分析。

对农村宅基地确权发证是农村宅基地抵押机制设计的前提, 实质上抵押的是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及其之上的住房和附属设施的所有权。其必要性表现在:能拓宽农民融资渠道;增加农户的贷款额度;改变目前农村金融服务质量低和服务体系不健全的现状。

2、农村宅基地确权证书抵押机制设计

(1) 农村宅基地确权证书抵押制度流程设计。农村宅基地确权证书抵押机制总体流程:农户申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核→第三方和保险公司评估→金融机构受理。

(2) 农村宅基地确权证书抵押主、客体机制设计。明确界定抵押机制各方的行为和责权, 形成由农户及金融机构主导、农村宅基地确权证书为核心的抵押机制。农村宅基地确权证书是其抵押机制的核心和基础, 抵押机制的核心主体是农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金融机构共同构成, 另外的第三方农村宅基地价值评估机构、农村宅基地流转交易中心和保险公司是次级主体。

(3) 农村宅基地价格评估机制设计。采用假设“地票”交易法进行估价。假设“地票”交易法是指农户将宅基地进行复垦用于“地票”指标交易, 在交易后所获得的全部交易收入, 农户所获得的全部交易收入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宅基使用权转让价格;二是农户的生计保障价格。根据前文所确定的宅基地价格公式有:

或, P=P1+P2= (L-C2-C1) ×S×γ×P'

P为农户所申请贷款宅基地的市场同类宅基地的“地票”交易价格, 因此在确定假设“地票”交易的价格后, 再根据宅基地的实际情况、农户的经济状况、贷款规模和信用评级确定修正系数θ。因此, 宅基地使用权评估价格表示为假设“地票”交易价格与修正系数的乘积, 用V1表示宅基地评估价格。用公式表示为:

其中, θ为评估系数, 使用时应注意: (1) 农户的经济状况越好, θ的值就越高; (2) 农户的总体贷款规模越大, θ的值就越小; (3) 农户的信用评级越高, θ的值就越大; (4) 在理论上以及考虑到实际中的风险因素, θ≤1。

最终的评估价格由宅基地评估价格和住宅房屋附属设计评估价格的代数和, 用V表示最后的总体评估价格, 由于其住宅附属设施的市场价格较容易估算, 因此本研究不详细叙述, 用V2表示。

(4) 农村宅基地确权证书抵押行为机制设计。金融机构制定一套详细的农村宅基地抵押贷款细则, 告知农户各种贷款的优缺点, 在宅基地确权证书抵押初期, 银行在贷款期限、贷款额度、贷款利率和贷款还款方式上进行科学合理设置, 从而方便有效回收贷款, 开拓农村金融市场。

(5) 农村宅基地确权证书抵押风险控制机制。农村宅基地确权证书的抵押机制要充分考虑到金融风险和社会风险, 在抵押机制设计过程中对风险进行规避设置, 保障农村金融和农村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三、政策建议

(一) 宅基地确权流转应提高农户的参与度, 施行公开透明制度, 同时借鉴成都市的宅基地流转经验, 在土地综合整治中采取专业土地综合整治机构、政府机构和农户自筹等多种方式进行, 同时采用“持证准用”制度扩大市场对“地票”的需求, 确定“地票”的最低保护交易价格, 维护农民的利益。

(二) 建立农村宅基等价评估体系, 为农村宅基地的基础价格的确定和宅基地抵押贷款估价奠定基础。

(三) 鼓励有条件的农户在确权流转之后退出农村宅基地, 并完善其相关的退出机制, 退出宅基地的农户采用宅基地换“住房券”的模式, 置换公租房。

(四) 针对农村宅基地确权证书抵押制度应尽快出台相关的管理办法和政策, 允许并鼓励农户进行宅基地抵押贷款。

参考文献

[1]胡锋.农村宅基地流转驱动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 2008.9.

[2]马智利, 石昕川.基于城乡统筹改革试验区背景下的宅基地确权和流转机制研究[J].农村经济, 2011.3.

重庆示范基地 第11篇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 总部基地作为一种新经济形态———总部经济的“物质”载体, 逐渐成为城市建设发展中重要的一环。总部基地由于其功能的特殊性, 区别于一般办公园区。相应地, 总部基地外部景观具有其独特性。一个完整的景观空间环境是由顶界面、侧界面与底界面同时构成的。底界面作为贯穿整个景观空间的基本元素, 同时是最直接与使用者接触的景观元素, 其重要性显而易见, 而铺装设计则是体现景观空间底界面设计中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本文试图结合正在实施建设的实践项目, 探讨适应于总部基地外部景观特征的铺装设计策略。

1.1 总部基地的产生背景及发展趋势

总部经济是总部基地产生的动因。由于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 国内企业和国外公司的入驻, 使中心城市的总部聚集区趋于饱和化和高密度化。中央商务区CBD高昂的租金及有限的空间不能完全满足总部经济的发展, 从而导致一种能适应经济模式发展的新型空间的产生———总部基地[1]。自2003年“中国总部经济第一实践区”北京中关村 (丰台) 总部基地建设以来, 全国各大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优越的地区纷纷建设总部基地并引导其发展, 总部办公蔚然成风。

1.2 总部基地规划建设的特征

区别于传统的工业园区以生产制造为单一的核心功能, 总部基地以研发办公、企业传播为核心功能。并且总部经济的集聚融合效应使得总部基地必须具备强大的配套服务功能, 包括相应的商务会展、商旅接待、企业交流、文化体验、生活配套等多种业态, 使得总部基地功能业态呈现多元融合的特征。

整体规划、一体建设的规划设计方法使总部基地具备整体统一的空间布局结构。基于多元融合的功能业态, 总部基地开发多样复合空间以满足其需求。建筑布局则采用中国传统建筑围合式空间与西方开放街区相融合的规划布局[2], 围合出私密、半开放、开放的外部公共空间。层次分明的交通体系确保园区交通便捷安全, 人行优先的道路设计体现人性化需求。入口景观展示、景观节点打造、具有韵律感的景观序列综合塑造出多层次的景观体系。园区规划将建筑、道路、景观空间统一布局于一个有秩序而又富于变化的整体结构中。

2 总部基地外部景观特征

2.1 空间功能的多样性

总部基地外部景观空间从功能上可分为以下五类:休闲娱乐空间、展示空间、交流空间、观赏空间、复合使用空间, 其景观空间功能多样复合。园区外部景观空间类型从公共空间到私密空间又可以分为以下三类:展示空间 (公共空间) 、复合使用空间 (公共空间和半公共空间的过渡区域) 、社交空间 (半公共空间和半私密空间的过渡区域) 。公共空间中的户外活动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只有当户外空间具有高质量时, 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才有可能发生[3]。为促进园区内不同企业员工间的交流, 尤其需要提高外部景观空间的质量, 激发更多社会性活动。

2.2 视觉形象的统一性

简洁具有特色的景观更能够给审美主体留下深刻的审美印象[4]。总部基地作为总部经济的载体, 展示着企业文化形象, 其建筑及景观视觉形象都需体现简洁、大气之美, 杜绝繁琐花哨的设计, 实现视觉形象的完整统一。园区高端办公人群对总部办公景观形象具有现代简约的视觉审美要求, 简约、纯净的视觉形象益于创造轻松、自由、宜人的景观环境。

2.3 空间秩序的连续性

程大锦在《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一书中指出:有秩序而无变化, 结果是单调和令人厌倦:有变化而无秩序, 结果则是杂乱无章[5]。有机整理多种空间组合方式, 总部基地外部景观空间秩序连续而富于节奏与韵律, 并具有明确的导向性。

2.4 场所氛围的独特性

高效、智能、环保的总部办公氛围决定了人性化的场所、智能化的设施、和谐的生活氛围、优良的生态环境是总部基地外部景观的重要目标。反映总部办公文化的“精致”、“简约”是总部基地外部景观体现的独特氛围。

2.5 景观环境的生态性

高效能、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是总部基地发展的趋势, 最重要是保护城市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总部基地在规划建设之初, 保护环境敏感区域, 提高建设区域生态系统的异质性, 提高景观环境的生态性。总部基地大都通过采用雨水收集回收利用系统、透水地面系统、智能喷灌系统进一步促进内部生态循环。

3 总部基地外部景观铺装设计原则

3.1 适应于空间功能多样性的铺装设计原则

根据空间功能的不同, 总部基地外部景观空间可分为以下形式:广场空间、街区空间、庭院空间、道路空间。此处的广场空间主要承担展示片区形象、文化精神以及商务会展活动等功能;街区空间承载主题商业、文化体验功能;庭院空间体现企业办公气质, 并提供工作人员休闲娱乐空间;道路空间以人行优先, 体现人性化设计。

3.1.1 利用铺装强调空间的区分

利用铺装在视觉上造成的差异可以强调空间的区分。当在空间中出现较为完整的不同形式的铺装时, 往往意味着空间的变更。这种形式上得不同可以通过材质、颜色、铺装样式等多个方式进行改变, 比如简单的、灰色调的铺装往往暗示着穿行、集散的道路空间, 而铺装形式丰富、色彩鲜明的铺装空间意味着休闲娱乐空间及街区空间。

3.1.2 利用铺装控制空间的尺度

铺装材料本身的尺寸影响着所铺设场所的空间比例感受, 可通过不同尺度的铺装创造适宜的空间尺度感受。大尺度铺装材料给人以宽阔、宏大的感受, 小尺度铺装材料则给人以亲切的、宜人的空间感受。广场空间一般开阔, 可选择尺度较大的石材铺装。街区空间以及庭院空间尺度较小, 则可选择尺度较小的铺装材料。

3.2 适应于视觉形象统一性的铺装设计原则

总部基地铺装设计应致力于塑造完整统一的视觉形象。空间中见到的所有事物都是这个空间的一种视觉功能要素[6]。一是可从色彩、质感上选择与周边建筑物相呼应, 协调一致。二是铺装形式配合周边建筑, 形成完整的构图, 选择尽量简单的形式, 避免出现杂乱无序的空间感受。三是铺装材质种类选择不可过多, 确定主体铺装材质, 局部搭配其他材质。

3.3 适应于空间秩序连续性的铺装设计原则

空间秩序的连续性可通过视觉的连续性来体现。作为空间的底界面, 铺装设计确保色彩、质感以及铺装形式具有完整统一性, 贯穿整个空间秩序。同一种铺装材料的反复使用, 以及不同铺装材料按照一定规律进行排布, 打造连续且具有节奏与韵律感的空间秩序。

3.4 适应于场所氛围独特性的铺装设计原则

独到的景观铺装对空间往往能起到烘托、补充或诠释景观主题的增彩作用, 营造出独特的场所氛围[7]。对比于中国古典园林常用砖瓦、碎石、卵石等铺装材质, 采用福纹等特殊字符和图形表达独特的意境, 针对总部基地外部景观精致、简约的独特氛围, 主体铺装材质则可选择凸显现代简约的花岗岩等石材为主体材质, 铺装样式也尽量简洁。

3.5 适应于景观环境生态性的铺装设计原则

总部基地铺装设计应注重生态性设计, 尤其在大面积使用硬质铺装的地方, 透水性铺装是道路铺装生态性设计的重要体现。因此, 针对总部基地景观环境的生态性原则, 一是尽量多使用透水材料及可再生循环利用材料;二是可在边界空间, 即广场与绿地、人行道与绿地、花坛、树池等边界区域采用鹅卵石覆盖明沟模式达到生态透水的目的[8]。

4 重庆市龙兴总部基地景观大道铺装设计策略

4.1 项目实践概况

龙兴总部基地位于两江新区龙胜片区, 占地约54hm2, 其中景观规划设计面积约27.5hm2。作为两江新区重点打造的先进制造业板块核心片区, 龙兴片区将形成“总部经济———商务配套型功能”的发展模式, 以产业、商务及星级酒店为核心驱动力, 配合精致商务、生活配套、主题娱乐等复合型商业向综合发展。

4.2 景观规划设计

龙兴总部基地总体景观规划设计以塑造高贵的氛围和雅致的人文气质、体现高端办公精美的内在生活品味、打造简洁洗练的纯净景观空间感受为理念, 整体营造“尊贵”、“精致”、“简约”氛围。规划结构为:五段分明, 两轴相生, 七点交映, 一脉贯通 (图1、2) 。从整体结构上来看, 龙兴总部基地是由一个复合功能的带状景观空间联系起来的。

“五段”是指总部基地外部景观进行分段设计, 每段设围绕各具特色的主题, 打造高品质的景观空间。包括以下内容:“绿荫水院”, 位于北入口, 展示园区形象, 促进社交活动;“泉涌彩溢”, 园区主题型商业, 通过水的不同形式彰显商业活力;“飞流沉庭”, 位于园区视线通廊, 是园区最主要公共活动空间, 承载园区复合型活动, 并结合地形造势显山, 打造飞瀑形成视觉焦点, 成为富有重庆“山水文化”特色、具有场所感的展示空间;“崖畔疏林”位于场地山体上, 展现园区良好生态环境;“澹水留影”, 突显园区高端宁静的办公环境。

“两轴”一是南北向贯穿总部基地的中心活力轴, 另一轴即由园区中部通廊形成的东西向景观轴。

“七点”是指园区内重要景观节点, 承载多样活动并展示园区形象。

“一脉”是指由水作为景观元素串联整个场地的脉络, 并结合雨水花园的设计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4.3 铺装设计策略

4.3.1 体现空间功能多样性的铺装设计策略

总部基地外部景观利用铺装限定不同的功能空间。根据景观功能属性的不同将龙兴总部基地外部景观分为三个主要部分:景观节点、街道空间、支路及边界空间。总部基地外部景观铺装设计根据不同的功能空间采用不同的铺装材质与铺装形式。铺装材质、色彩、尺度及形式与相应区段的景观氛围相融合。

重要的景观节点包括北入口广场, 是总基地主要的形象展示面;中心广场, 位于配套商业综合体的核心, 除了具有景观展示的功能外还是活力聚集的中心;位于下沉广场处的开敞性空间, 是主要的视觉通廊, 以东南部的山头为背景, 是基地内重要的景观展示面, 同样也具有商务展示和户外活动的功能, 是一个复合型空间。

北入口广场铺装色调以灰色为主, 与周边建筑颜色形成对比, 突出入口广场空间。铺装基地大面积采用600×300烧面芝麻灰, 间隔以100×200光面浅色啡网纹提亮分隔带。分隔带中间采用600×400光面拉丝芝麻黑, 整体铺装形成浅灰色底, 黑色分隔带的效果。 (图3) 建筑主要入口空间统一使用暖色限定, 与旁边浅灰色人行道空间区分开来 (图4) 。

中心广场呈圆形向外扩散, 广场主体采用100×100×100水晶黑蘑菇面以适应车行通过的需求。广场边界以芝麻黑蘑菇面浅灰色带界定边界 (图5) 。延续中心广场环形向外扩散与建筑相接, 在建筑外部的休闲平台以黄色为基调强调空间属性, 同时保留浅灰色分隔带界定边界空间 (图6) 。

“飞流沉庭”下沉广场铺装统一采用暖色强调复合使用空间, 与浅灰色道路空间区分。下沉广场空间通过铺装再次细化分, 主体采用西域红火烧面, 广场与建筑相接的步行空间采用黄金麻荔枝面。统一使用黑色分隔带强调空间划分 (图7) 。

街道空间主要包括两类, 一是贯穿基地南北的景观大道, 属于“人行优先”通道, 二是基地北部的商业步行内街, 尺度亲切宜人。 景观大道主轴道路铺装统一采用块状石材限定人行优先道路空间, 两侧人行道铺装以浅灰色为基调, 采用花岗岩为主体铺装材料限定空间 (图8、9) 。

支路及边界空间包括基地内部所有的剩余道路和剩余外部空间。支路及边界空间铺装采用灰色和浅黑透水砖为主体材质划分空间 (图10) 。

4.3.2 体现视觉形象统一性的铺装设计策略

总部基地整体建筑风格为新古典主义, 建筑立面线条简洁, 去除了装饰性的壁柱, 整体风格现代简约大气。建筑外立面主要使用米白色石材 (图11) 。

总部基地外部景观铺装设计与建筑风格相协调, 延续采用新古典主义风格。铺装材质选用新古典主义常用的花岗岩石材。色彩上选用浅灰色、米黄色为主调, 达到对比统一的效果。景观铺装材质、色彩、尺度也和周边树池、花坛相协调统一。

铺装形式整体采用简洁的色带分隔, 简洁大气的线条感, 与周边建筑环境形成统一的视觉形象 (图12) 。

4.3.3 体现空间秩序连续性的铺装设计策略

总部基地外部景观为南北向带状景观, 景观大道主轴道路及两侧步行道铺装材质反复使用, 形成色调一致、质感统一的空间秩序, 增强南北导向性, 保持空间秩序的连续。两侧步行道铺装按规律排布分隔带, 增强空间秩序的节奏与韵律感。在景观节点处即空间秩序转折处, 延续铺装材质质感及铺装分隔带, 在铺装色彩上变化, 或者延续铺装色彩, 在铺装材质质感上变化, 保证空间秩序的连续性 (图13) 。

4.3.4 体现场所氛围独特性的铺装设计策略

质感是基于触觉和视觉双重感受的材质给人特有的感觉。自然面的石材表现出原始粗犷感, 而光面的石材则透射出精致质感。为营造独特的“尊贵”、“精致”、“简约”的整体氛围, 总部基地的铺装主体材质选择机械精细化切割打磨的花岗岩。整体铺装样式选择规律变化的带状划分, 简洁大气。在局部商业氛围浓厚的步行街区, 在暖色调花岗岩的基础上, 再搭配竹木等材料增加质感的变化, 营造不一样的景观氛围 (图14) 。

4.3.5 体现景观环境生态性的铺装设计策略

总部基地除景观大道及重要景观节点空间外的剩余空间, 均采用大量的透水铺装设计, 尽可能增加整个基地的透水率, 实现总部基地外部景观生态性的提高。同时选用颜色深浅对比的透水砖, 以规律变化的铺装形式创造整体简洁又不单调的景观空间 (图15) 。另外, 可再生竹木材料的使用及鹅卵石覆盖明沟模式的铺装都体现了生态化的铺装设计。

5 结语

铺装是使用者可以直接接触和感知的景观元素, 在营造外部景观空间的整体形象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总部基地建设的蔚然兴起, 总部基地外部景观空间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 铺装作为重要表现元素, 需要精心设计。从体现总部基地外部景观空间功能、视觉形象、空间秩序、场所氛围、环境生态5个方面对铺装设计策略进行了分析研究, 以营造更高品质的景观环境, 为更多类似的景观铺装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摘要:基于归纳总部基地外部景观的特征, 以重庆市龙兴总部基地景观大道铺装设计为例, 提出了分别适应于总部基地外部景观空间功能、视觉形象、空间秩序、场所氛围、环境生态的铺装设计策略, 以期为该类外部空间景观铺装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总部基地,铺装设计,景观

参考文献

[1]石琴, 许国新.总部经济的形成机理及其效应分析[J].理论月刊, 2006 (8) :76~78.

[2]魏闽红, 李宏新, 刘吉臣.总部基地规划设计探讨[J].建筑学报, 2005 (5) :50~55.

[3] (美) 扬盖尔.何人可, 译, 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4]朱晓宁, 宋力.总部基地景观视觉偏好初探[J].中国园艺文摘, 2013 (2) :104~106.

[5]程大锦.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5.

[6]约翰·O·西蒙兹.朱强, 译.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7]卓春婵.景观铺装设计及其细部设计探讨[J].绿色科技, 2013 (5) :109~111.

上一篇:预防接种门诊下一篇:品牌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