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灾后重建范文

2024-09-11

农村灾后重建范文(精选12篇)

农村灾后重建 第1篇

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 从汶川大地震、玉树大地震、舟曲泥石流到最近的盈江地震等等, 我国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了严重损害。据四川省国土管理部门统计, 在“5·12”地震中, 四川全省近16万农民失去宅基地, 面积达1.2万亩, 损毁灭失的耕地总面积达17.6万多亩。因此, 农房的安置和重建是一个摆在党和政府面前的重大问题, 是对“以人为本, 民生为先”的执政理念的严峻考验, 也是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农村产权制度变革的关键。

二、农房灾后重建的几种模式

1、国家征地拆迁

国家征地拆迁, 必须充分尊重被拆迁人选择产权调换、货币补偿等方面的意愿, 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执行。一般而言, 重大国家建设项目是由国土资源部进行征地拆迁的组织和安排工作。国家建设项目征地拆迁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配合与支持。

国家征地拆迁要协调好多方面的关系:一是人地关系。要征用的土地大多是群众赖以生存的耕地, 征地的难度可想而知, 在做好政策讲解工作的同时也要对农民的后续产业发展进行安置;二是人人关系。人人关系主要是指征地地区的干群关系, 干部要做好人民群众的协调工作, 权衡人民利益和国家利益, 做好说服和劝解工作, 避免强硬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 密切干群之间的联系;三是利益关系。征用群众赖以生存的土地, 一定要考虑到群众的切身利益, 做好征地拆迁补偿工作, 明确补偿标准, 落实补偿资金, 兑现对人民群众的承诺。

2、政府统一建设

2009年是汶川大地震的第二年, 也是灾后重建的关键年, 是实现过渡和转变的一年。在中央确定的“4万亿”拉动内需的投资计划中, 灾后恢复重建占到了1/4, 其中仅成都市预计投资额就为1000亿元。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 重建已经成为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重要经济手段。这些都决定了灾后建设的方向必须以政府为主导、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模式。事实证明, 政府统一建设的模式的确有利于短期内集中资源和力量, 强有力地推进大规模建设进程。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初, 农房开工比例超九成, 建成比例达84%。这种超快速的建设速度一方面来自于灾后的现实压力, 另一方面也来自于政府的统一指导建设。

3、社会资金联建

据四川省政府初步统计, 初步估算四川省灾后重建总投资额将超过1万亿元以上。这么庞大的资金需求, 单靠国家和政府的投入是远远不能实现的。社会资金联建, 尤其是以企业为主导的代建模式应运而生。社会资金联建是在政府统一规划前提下, 社会资金可与受灾的原住民所有权人进行住房联建, 解决了农村受灾群众重建资金瓶颈问题, 也解决了农村受灾群众的居住问题, 提高了重建水平。企业联建, 既能促使地方政府按照中央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有效组织灾后重建工作, 又能满足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积极参加灾后重建的愿望, 具有操作性和实用性, 对地震灾后重建模式是一种创新。

4、村民自主建设

由于农村居民特定的生活习惯和社会风俗, 有不少居民选择了自建的方式。自建是在政府的扶持之下, 中央政府加大转移支付力度, 统筹和引导地方财政、社会捐赠、对口支援、银行贷款等各种资金的力度, 对参与自建的村民给予一定程度的自建补贴, 提供合理的设计方案, 发挥群众参与重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国外灾后重建非常强调公民参与, 而在我国的建设都是以政府为主导的, 民众参与很少。灾民对自己生活的区域区情最了解, 最有发言权, 因此鼓励灾民自建, 按照适合于本人、本地区的模式进行设计和改良, 充分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 积极自找门路筹措资金, 加快重建进度。

三、不同模式下的农村产权制度

1、国家征地拆迁

国家建设项目征地拆迁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其配套法规中关于国家建设征收土地的规定来施行的。国家征地的适用范围是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 指向的标的是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国家征地拆迁的直接后果就是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消失,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收归国有。

将农村集体土地的所有权收归国有, 农民对土地的用益物权不受影响, 被收缴的仅仅是“集体所有”之虚名。中、外法律几乎都规定, 所有权包括四项权能, 即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我国现行宪法、法律虽将农村和城郊土地的所有权赋予农民集体, 但现行关于土地管理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都规定农民集体和农民个人对自己所占有、使用的土地都没有处分权, 都不得擅自改变土地的用途, 连土地被征收时的征地补偿价高低也只有政府决定之后听证一下的权利。所以, 在宪法、法律、法规层面都规定原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所有权全部收归国有, 将原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占有权、使用权及其合法收益权仍然无限期地赋予农民, 农民群众的实际利益并不受到损害。即将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所有权收归国有, 农民失去的仅仅是一个他们本来就不曾享有、却常常使他们心理失衡的虚名。

2、政府统一建设

2004年10月, 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 鼓励农村建设用地整理,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地震导致四川省灾区部分房屋和土地所有权的灭失, 而实施挂钩项目将新建住房、新增耕地, 土地权属从法律的角度, 经法定程序予以明确, 加快了农村土地制度在法律上的确认并资本化, 有利于丰富土地的流转形式。挂钩项目以城乡建设用地周转指标作为城市反哺农村的纽带, 将土地极差地租收益投入到农村住房建设中, 加快了灾区住房重建。同时, 还将改善传统的农地利用格局和农业生产条件, 促进农村土地流转, 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3、社会资金联建

社会资金联建是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对外包地、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确权颁证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农户将符合规划的剩余宅基地交给集体经济组织, 经由集体组织与联建户签订协议, 收益由集体经济组织研究分配。可以成立专门的农村产权交易中心, 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 参与到永久性农房的建设中来。这种模式可实现的前提就是农村产权的明确和可抵押。通过农村产权的抵押方式获得资金, 缓解农房重建的资金压力, 实现受灾农户的多渠道融资。农村产权的改革不仅加快了农房重建的进度, 也改善了受灾农户的居住水平, 为他们以后的生产生活预留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4、村民自主建设

对农村宅基地, 《物权法》第一百五十四条规定“宅基地因自然灾害等原因灭失的, 宅基地使用权消灭。对失去宅基地的村民, 应当重新分配宅基地”。按《物权法》等规定, 房屋所有者对房下土地仍享有土地使用权, 可以在原址重建房屋, 但重建应当符合当地政府的统一规划。如果不在原址上重建的房屋所有权人按照《物权法》规定, 建设用地使用权人有权将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互换、出资、赠与或者抵押, 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灾后村民自建的房屋符合规划原址重建或按照规划集中自建的, 农户可以重建房屋产权作抵押, 向金融机构申请灾后农村住房重建贷款的, 并到当地房产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房屋抵押登记。

四、结束语

通过对四川省农房灾后重建几种模式的盘点可以看出农村产权制度的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产权制度的变革让农户有了灾后重建的资本。不少村民实行“拆院并院”或者引入社会资金, 村民按宅基地大小整理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集体建设用地, 村民每户房屋所占用集体建设用地外, 多余的集体建设用地实行流转, 通过资源换资金, 轻松实现灾后重建。其次, 明确农村产权制度, 创新农村土地房屋产权制度, 允许集体土地进入土地市场。农民通过手中的权证可以将承包地以各种方式流转, 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同时有助于不断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积极引导龙头企业、社会业主与农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再次, 联建房政策就是让市场主体、社会资金能够进入到重建过程中, 并给市场主体分发相应的土地权属证书, 使其产权受到保护。逐步农村宅基地和集团建设用地的产权边界的确定所设定的限制性条件, 做到“还权赋能”。

康县农村灾后重建调查报告 第2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贾洪毅 王瑞晨)

【摘 要】:康县是汶川大地震重灾区,2009年暑期,我们对康县农村灾后恢复重建情况进行了实地走访调查。经调查,我们发现重建过程中主要存在恢复重建期限较短、农户重建贷款困难、政府行政效率不高、灾后返贫现象严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康县必须从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完善金融援助政策、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抓好灾区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Abstract】: Kang Xian is the worst-hit areas after wen chuan earthquake.In 2009 summer vacation, we had a field survey on Kang Xian rural after-disaster reconstruction cases.After investigation, we found a series of problems.For example, the recovery period is very short, farmers have difficulties in reconstruction loan, government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is not high, the post-disaster poverty phenomenon is very seriou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d been destroyed and so on.Thus, if Kang Xian wants to do a better job in post-disaster restor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work.They must improve the legal system, give full play to the function of government improve financial aid policies, strength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good grasp of the disaster area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ryside.汶川大地震是我国建国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损失最重的一次特大地震,举世震惊。比较而言,此次地震所波及的地区多数是农村,所涉及的人群大多为农民,因此,灾区农村恢复重建工作面临的任务更为艰巨和繁重。康县是汶川大地震重灾区,也是国务院下发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规划的地区之一。为了更好的了解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的进展情况,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院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针对康县农村灾后恢复重建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汇总如下: 调查情况简介

康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地带,东邻陕西略阳县,南接陕西宁强县,西与陇南市武都区毗连,经文县可到达四川平武县和青川县,全境处于西秦岭南侧陇南山中。康县下辖21个乡镇,350个行政村,总人口20.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8.05万人。此次调查为期7天,我门采取发放调查问卷、走访座谈、实地调研等方式对康县农村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先后深入地震受灾较严重的平洛镇贯沟村、平洛镇药铺沟村、王坝镇李家庄村、长坝镇付坝村、城关镇东沟村、阳坝镇阳坝村等村庄进行实地走访,并对康县民政局、发展改革委员会、灾后恢复重建领导办公室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进行采访,充分了解康县灾后重建中出台的相关政策以及遇到的问题,搜集了大量的一手资料。灾损情况及灾后恢复重建概况

2.1灾损情况

康县位于汶川大地震震中汶川县的东北部,地震发生后,康县震感十分强烈,受灾较为严重,康县民政局的统计资料显示,全县21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倒塌房屋10800间。其中,倒塌居民住房10000间3400户,损坏房屋147532间,因灾遇难21人,因灾伤病184人,因灾死亡大牲畜64头,直接经济损失1.51亿元。康县受灾最为严重的是农村,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康县的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农村多以土坯房为主,大多年久失修,汶川大地震中许多民房倒塌,豆萍乡豆坪村、寺台乡田坪村等村庄甚至被夷为平地。另外,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设施也遭受了巨大破坏,道路、桥梁、供水、供电等设施损毁严重,农民的生产生活受到了较大影响。

2.2恢复重建

根据农村居民住房受损程度及重建规模,可将恢复重建分为就地重建和异地新建两种类型,按照甘肃省的统一规划,康县就地重建居民点243个,其中原址恢复重建238个,村组内相对集中重建5个;异地新建居民点2个,共计245个居民点需要恢复重建。

恢复重建的评估认定。康县的农村恢复重建要求以村为单位进行,参与重建的家庭必须先行评估认定,且评估范围仅限于地震灾区农村居民的居住用房。为了做好评估工作,各村需成立恢复重建评估小组,一般应由村干部、老党员、群众代表、本村技术工匠、县建设及地震部门技术人员及驻村干部组成。由受灾家庭提出申请,村恢复重建评估小组在入户调查核实的基础上进行评议表决,表决结果经张榜公示上报乡政府,再经乡政府审查后提交至县民政局,由民政局进行审批并向社会张榜公示。

恢复重建的资金筹集。康县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农民的收入较少,资金短缺是恢复重建的主要障碍之一,大地震之后,在政府主导下,实行多渠道筹资,主要方式有中央和地方财政的补助资金、对口支援地区的援建资金、群众自筹资金、其他等。首先,政府补助资金能够按照国家的补助办法发放,农民对此较为满意。重建政府补助标准原则上为每户20000元,因灾倒塌的房屋中央财政补贴10000元,甘肃省财政补贴10000元,为了保证补助资金专款专用,补助实行分批发放,农户与乡政府签订《灾后农村居民住房重建协议》之后预付补助资金的20%,平整地基、打好基础后兑现补助资金的30%,主体工程经验收合格后兑现补助资金的30%,剩余的20%补助资金在住房建成验收合格、登记落户后全部给付。其次,对口支援地区的援建资金。根据国务院下发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由深圳市对口支援甘肃受灾严重的文县、成县、舟曲县、陇南市武都区等“三县一区”,深圳市对口支援采取的是项目援建的方式,主要集中在公共服务设施方面,针对康县农村援建的项目是王坝镇李家庄村的原址重建,地震中李家庄村的居民住房几乎全部倒塌,农民集中住在活动板房中,援建方案确立以后,援建指挥部对李家庄村进行了重新规划,无偿援建李家庄村176户住房,目前已有110户交付。第三、群众自筹资金。由于康县的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群众自筹资金的渠道主要是信用贷款。为了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农民资金不足的问题,甘肃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会同甘肃省监察厅下发了《震后受灾农民住房重建住房贷款贴息管理办法》,办法规定重建资金不足的农民可以向当地信用社即康县农村信用合作社申请不超过3万元的三年财政贴息贷款,但由于信用社在贷款时需要对农民的信用度进行评 3

价,而大多数农民的信用额度低、没有可抵押的财产、缺乏必要的担保,致使贷款困难重重。

恢复重建进展情况。灾后农村居民住房恢复重建工作是关系到灾区人民民生问题的大事,也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家发改委、住房城乡建设部、民政部联合发布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城乡住房建设专项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在两年内基本完成灾区农村住房恢复重建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抓好政策落实和建设速度尤为关键,为此,康县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首先,成立了康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灾后重建工作进行管理,尤其加强对农村居民住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组织协调,同时严格实行了县级领导和县直单位联系乡镇帮扶责任制,每位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和每个县直单位都确定了帮扶乡镇和灾后重建重点负责村,确定了32名县级领导每人帮建一个重点村,84个县直单位帮助34个重点村。为了加快进度,保证在国家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重建任务,重建办公室还定期在《康县重建快报》上发布“全县农村居民住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进展情况通报”,开展灾后重建检查评比加快进度大比拼活动,对各乡镇完成重建任务的进度进行排名,并对排名靠后的乡镇进行通报批评,目前为止,重建工作已取得阶段性进展。但由于2009年夏天康县遭遇了百年不遇的“7.17”特大洪涝灾害,乡镇公路冲毁严重,交通受阻,重建进度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总体来看,康县农村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开展的井然有序,县乡村三级政府能够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及甘肃省的相关政策,农民的重建积极性较高,成果显著。通过合理选址,整体规划,将灾后恢复重建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农村的村容村貌得到了较大改观,农民的居住条件有所提高,乡村公路、供水供电设施、排洪渠道等基础设施得到了大力改善,康县民政局一位干部称:“灾后重建最起码将康县的发展向前推进了十年。” 康县农村灾后恢复重建存在的问题

3.1恢复重建期限较短

为了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更好的贯彻中央提出的“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兼顾、科学重建”的指导思想,2008年9月19年,国务院下发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的通知》,通知中明确规定了灾后恢复重建的期限是“用三年左右时间完成恢复重建的主要任务,基本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2009年5月12日,在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之际,中央又提出“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要求。从康县的实际情况来看,这一期限对于农村灾后重建较为困难。首先,重建规划的下达贯彻需要一定的时间。在国务院重建规划下达之后各地才能据此制定实施细则,布臵重建工作,进行相关项目的申报。尽管地方政府考虑到灾后重建的重要性实行“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但康县灾后重建项目申报获得批准已经是2008年11月份,受气候条件的影响,直到2009年2月份,康县农村居民住房重建才大范围开工。其次,资金缺乏制约重建速度。虽然国家对于因地震受损重建住房的农民每户发放20000元的补助,其余部分由农民自筹,但康县农村经济较为落后,而建筑材料、人工费用等受集中建设的影响价格飞涨,农民筹集资金较为困难,重建速度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另外,地方政府为了保证按时完成任务,对重建完成时间进行了提前,要求在2009年11月完成重建工作,这样,实际建设时间只有一年。因此,在资金筹集不到位、建筑工匠等资源短缺、建筑材料价格上涨等情况的综合作用下,两年重建时间就变得捉襟见肘。在调查中,康县发改委主任贾兴安说:“国家的出发点是好的,为了不让农民再在过渡房中等待下一个严冬,但农村问题错综复杂,具体实施起来较为困难,两年的重建期限有些短。”

3.2农户重建贷款困难

地震发生后,百废待兴,各种建筑材料价格和人工费用猛涨,如红砖灾前0.27元/块,灾后0.6-0.8元/块,水泥240元/吨、灾后480元/吨,人工费也由灾前的35-40元每人每天涨到了60-80元每人每天,灾后农民建房成本大大增加,而国家所补贴的钱却远远不够。同时,国家给农民发放的补助是参照每户6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来计算的,但农民住房一方面要满足生活需要,另一方面还要满足生产需求,农民在重建中大多利用庭院的空间加盖房屋,超出了60平方米的规划,这样重建

所需的资金需求就会变的更多。为了缓解农民灾后重建的资金困难,按照甘肃省出台的《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实施办法》,由康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对重建资金困难的村民发放贷款,但放贷力度远远不能满足重建需求,还是有很多村民贷不到款。究其原因,首先是农村信用社的可贷金额不足。康县农村只能依靠农村信用合作社贷款,而资金需求量大,信用社资金存储量少,为了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信用社只好抬高贷款门槛。其次是农民筹集资金能力弱,缺乏担保。按照我国法律规定农民宅基地不能抵押,而可作为抵押的房屋又在地震中受损,在此情况下,信用社一般采取的是“农户联保”的方式,由于农民的偿付能力较低,这一方式在实行一段时间之后也被终止了,平洛镇一位信用社工作人员在谈到这一问题时说:“担保只是走过场而已,风险全在我们头上,国家只贴息三年,三年后农民还不起怎么办?信用社可能就要倒闭了。”

3.3政府行政效率不高

灾后重建是对政府行政效率的考验,《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整体规划》中确立的首要原则就是“民生优先,保障安全”,要求有序解决与灾区农民群众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基本问题,着力恢复灾区群众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活动。大地震之后,房屋倒塌的农民大多住在救灾帐篷或是自己搭建的简易棚中,农民住房的重建工作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首要民生问题,调研发现,康县的农村居民住房重建还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政府的行政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我们在康县王坝镇王家坝村调研时发现,虽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甘肃省农村建设专项实施规划》已经发布8个多月,但重建工作只是将靠近公路的村庄原址进行了平整,农民仍然住在去年5月份搭建的救灾帐篷里,由于地形狭窄,帐篷和简易住房只能在村子后面的山林里搭建,生活条件非常艰苦,这与相距不到一公里的李家庄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地震发生后,胡总书记曾到李家庄视察,因此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在对口支援中深圳选择整体援建李家庄村,如今大部分居民已经迁入新居。据当地村民介绍,由于王家坝村处于陕甘重要交通枢纽白望公路沿线,县政府要进行整体规划,但政府的规划方案迟迟不能出台,导致重建工作长期被搁臵。

3.4灾后返贫现象严重

康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政府在2006年提出了“远抓特色产业,近抓劳务输出”的经济发展思路,通过几年的实践推行,农民的生活条件有了一定的改善,但地震发生后已经脱贫的农民又基本回到了贫困状态,一方面,地震中农民的经济损失较为严重,耕地被毁,牲畜、粮食、生产生活用品被掩埋,许多农民多年积蓄建造起来的房屋毁于一旦,震前住在土坯房中、住房条件未得到改善的农民多数家庭经济困难,而灾后重建中建筑材料增长幅度较大,恢复重建的资金需求量远远高于地震造成的损失,大大超出了农民的承受范围,为了弥补重建资金的短缺只能债台高筑,进一步加深了农民的贫困程度。另一方面,由于生产自救和家园重建的需要,康县农村在外务工人员多数已经返回,主要收入来源阻断,灾后返贫现象较为普遍。

3.5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康县地处秦岭山区,自然条件较为恶劣,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和抵抗能力较差。汶川大地震以及之后的山体滑坡以及泥石流等次生灾害使得原本就比较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尤其在农村地区,农民生态保护意识淡薄,由于重建对石料、木材、沙子等建筑材料的需求量较大,开山炸石、毁林伐木、滥挖泥沙的现象非常普遍,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为大面积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埋下隐患。河道中的沙子被大量挖走破坏了河床的原有构造,一旦雨季来临,一方面河床会不规则的加深,另一方面,大量的泥沙被河水冲入下游,对下游的生态环境又造成了新的破坏。而且康县的沙子属于河沙,其中混杂了大量的泥土和杂质,在与水泥搅拌之前,必须用流水进行反复冲洗,而洗沙之后的浑水则自然排入就近的河流,我们在前往平洛镇贯沟村的路上,满载着沙子的农用三轮车络绎不绝,而村子附近已经很难找到一条清澈的河流。

灾后重建对砖的需求量较大,大地震后大量的砖厂兴建起来,从略阳进入康县县城的公路沿线随处可见正在生产的砖厂,烟囱林立,浓烟滚滚,与康县的青山秀水格格不入。制砖需要大量的土,康县本来就缺土,大量的烧砖不仅会破坏仅有的耕地,而且砖厂普遍采用的一个做法就是挖山取土,山体植被遭到破坏,一旦遇到 7

大暴雨,极易造成地质灾害。另外,重建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我们在长坝乡长坝村看到,建完房子后的废砂石、石灰等建筑垃圾随处可见,而且在乔迁新居之后,原来住过的活动板房以及救灾帐篷将要被拆除,这又意味着将会有大量的垃圾产生,如何有序回收,防止造成固体废物污染对于原本就很脆弱的生态环境将是一个新的挑战。

4康县农村灾后重建的思考与建议

4.1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抗震救灾以及灾后重建工作的顺利推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国2007年颁布实施的《突发事件应对法》、1997年颁布的《防震减灾法》、《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等法律制度,这些法律针对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臵与救援、过度安臵与事后恢复重建等方面作了相应的规定,为抗震救灾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提供了必要的制度保障和法律依据,但这些法律在此次汶川大地震中的适用也暴露出了我国突发事件紧急处理、防震减灾等方面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制度不完善、可操作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的弊端。我们在康县调研中了解到灾后恢复重建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体制不畅,救灾补助的发放、受损程度的评估、灾后重建的责任落实等一系列问题都缺乏完善的制度支持,实际工作中主要是地方政府自行制定办法,但由于时间紧急、任务紧迫,制订出来的办法及条例难免会出现偏波,甚至使得恢复重建工作复杂化。因此,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对于地震等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及灾后重建工作至关重要。2009年12月27日修订发布的《防震减灾法》就吸取了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中的经验教训,增加了地震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应急救援的演练、地震灾害保险等方面的规定。同时,为了做好灾后重建工作,我国也制订了《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条例》等一系列制度,作为应对地震灾害的重要规定,应吸取实践操作中的经验教训,将这些制度上升为法律,逐步完善我国灾害预防及灾后恢复重建的法律法规体系。

4.2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政府在灾后重建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对于灾后重建的顺

利完成至关重要。首先,政府要做好统筹规划工作,灾后重建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社会工程,涉及到灾后安臵、资金融通、重建监控等多个方面的问题,这对政府的综合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地方政府就要贯彻执行好中央关于灾后重建的相关政策,加强领导,结合当地实际做好切实可行的长远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同时,在重建过程中还要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康县属于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带,地震之后山上的岩石、土壤松动,一遇暴雨洪灾就容易引发地质灾害,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和选址,在“7.17”洪灾中,许多农户新盖的房屋就被滑坡所掩埋。地方政府要对本地区可能发生的灾害进行调研,制定相应的地区防灾规划。其次,政府要提高行政效率。当下,灾后恢复重建是康县今后一个时期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并且中央提出了“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要求,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对于灾后重建的顺利完成至关重要。地震发生之后,出于行政敏感性,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行政效率较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震在公众视野中逐步淡化,政府行政部门的一些不良习气又开始滋长,行政机关程序繁杂、办事效率低、因循守旧、部门利益作怪、公职人员思想懈怠等问题不断凸显,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建立灾后重建工作的长效机制,预防“行政惰性”的发生,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第三,政府要提高行政透明度。汶川大地震之后,灾后重建工作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一方面灾后重建工作是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另一方面国家对灾后重建的大力扶持又蕴藏着巨大的经济利益,因此,加强对资金的管理,规范和约束灾后重建的权力,加强对建筑质量的把握和监控,防止腐败的发生对于灾后重建工作非常重要。政府有必要进一步提高行政的透明度,将重建工作的进展状况按时向社会公开,建立起政府与社会的互动,既提高了对政府的约束机制,又打消了社会尤其是受灾农民对政策执行的猜疑,保证恢复重建工作的均衡推进。

4.3完善金融援助政策

灾后重建是一项资金投入较大的工程,就康县而言,资金的缺乏主要集中在受灾农民的住房建设方面。甘肃省制订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甘肃省农村建设专项实施规划》中规定重建资金的筹措主要通过政府投入、对口支援、社会募集、国外优惠紧急贷款、地方自筹等方式筹集。从实际情况来看,社会募捐和国外优惠紧

急贷款不稳定因素较大,通过这两种渠道争取到的资金对于康县的重建工作只是杯水车薪,重建资金的筹措主要通过政府投入、对口支援以及地方自筹的方式取得,目前为止,政府投入和对口支援基本落实,但仍不足以满足灾后重建的资金需求,由于康县的经济发展较为落后,资金的地方自筹主要是农民自筹,而国家的贴息贷款是农民筹集资金的一个主要也是最重要的渠道,完善灾后重建金融援助政策对于重建工作的顺利完成意义重大。就具体实施而言,一方面要认真落实国家关于灾后重建的相关金融政策,保证符合条件的农民能够取得贷款;另一方面要根据康县的具体情况,适当放宽农户小额贷款的条件,最大限度降低贷款准入门槛,调整担保抵押条件,真正发挥金融援助对于灾后重建的支持作用,及时为灾民提供便捷及时的融资支持,提升灾后重建效率。

4.4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在农村重建中,应把环境保护作为一个重要方面考虑,防止在重建过程中对已经十分脆弱的环境再造成新的破坏。首先,重建选址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康县的耕地较少且分布分散,受传统农业经济的影响居民聚居地也十分分散,无法形成集聚效应,而且分散居住也不利于生态保护,因此应在灾后重建规划中将居民居住点适当集中,在这一方面,康县重建过程中组织群众下山入川整体异地重建的做法非常值得借鉴。其次,重建取材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对于破坏环境的炸石、伐木、挖砂等行为应加强监管惩处,充分利用旧房拆迁、修路施工等废弃材料,并由政府统一规划,通过调研指定采石、挖砂等地点,实现灾区重建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结合。第三,垃圾处理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对于灾后重建的建筑垃圾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步骤及时进行处理,可再利用的建材用于农房及附属设施建设,不可利用的废物则以村为单位进行集中处理,避免固体废弃物对土地以及河流产生污染。农村的生活垃圾一方面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发展沼气、卫生厕所、农村废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另一方面要合理处臵,可就地消纳还田,或采用简易填埋、堆肥等方式处理,并做好防止二次污染的预防工作。灾后重建是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浩大工程,在这漫长的过程中,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逐步形成灾区重建、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意义重大。

4.5抓好灾区新农村建设

灾后重建 扮靓家园 第3篇

2014年8月3日,北京时间16时30分,云南省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灾难造成昭通市鲁甸县、巧家县、昭阳区、永善县和毗邻的曲靖会泽县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这场地震灾害中,会泽县纸丁厂、迤车镇等14个乡(镇、街道)受灾,其中5个乡(镇)受灾严重。共造成12人死亡,28622间房屋倒损。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和教育、科技、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遭到严重损坏,并引发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此次地震灾害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39161.3万元。

灾情发生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立即作出指示,要求把救人放在第一位,努力减少人员伤亡,妥善做好群众安置工作,同时抓紧了解灾情,组织群众避险,全力投入抗震救灾,加强余震监测预报,密切防范次生灾害发生。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作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千方百计抢救被掩埋和受伤人员。要确保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临时住处、有病能得到及时治疗。要保障救灾物资、人员运输和通讯畅通,维护灾区社会秩序。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云南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支持下,会泽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全力以赴开展应急抢险、伤员救治、转移安置、卫生防疫、安全维稳等救灾抢险和恢复重建工作。

同舟共济 排忧解难

2014年10月8日,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及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会泽县紧紧围绕“六有”目标,积极采取各项应急措施,保证灾后重建工作科学有效地进行,扎实做好抗震救灾和灾民安置工作。

首先,加强领导严格落实包保责任,及时下发《关于成立会泽县“8·03”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指挥部的通知》,指挥部下设11个工作组,明确各自工作职责,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其中,下设的群众生活保障组,专门负责全面做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并明确受灾乡(镇、街道),负责做好本乡(镇、街道)受灾群众生活需求排查核实、物资发放等工作。

2015年1月14日,根据国家和省里灾后重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曲靖市委、市政府及时下发了《中共曲靖市委办公室 曲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会泽“8·03”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包保责任制的通知》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曲靖市委书记锁飞和市长范华平对会泽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负总责,并且明确由市政府副市长朱兴友负责协调抓好具体工作,其余14位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包保到各受灾乡(镇、街道)。曲靖市“8·03”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指挥部38家成员单位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分别包保到各受灾乡(镇、街道)、村委会(社区)和20个集中安置点。

根据《中共曲靖市委办公室 曲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会泽“8·03”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包保责任制的通知》文件精神,会泽县委、县政府及时对包保责任进行完善调整,严格落实“县级领导包乡(镇、街道)、县直部门包村联点(集中安置点)、受灾乡(镇、街道)班子成员包村、村三委班子成员包组、村民小组长包户”的包保责任制,共安排32名县处级领导、38家县直部门主要领导和分管联系领导、116名科级领导包保14个受灾乡(镇、街道)、36个村委会、20个集中安置点;地震重灾区纸厂乡选派34名股所级干部包村,会泽全县构筑起1个乡(镇、街道)有1名厅级领导和1名处级领导、1个村有1名科级领导担任组长的包保工作组,切实做到组织领导到位、人员落实到位、职责履行到位、制度建立到位、监督管理到位,推动灾区群众过渡安置和恢复重建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同时组织各级各部门深入到地震灾区对群众温暖过冬工作进行摸底排查,并实行各受灾乡(镇、街道)“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的责任制办法,明确职责、细化分工、落实责任,全面开展摸底排查,横向覆盖到所有灾区,纵向覆盖到每村、每户、每人,因此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络格式化的工作格局,并且及时做好保障服务工作,确保群众不因灾而受冻。

面对境内低温、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会泽县委、县政府及时下发了《关于做好元旦、春节期间受灾群众生活保障的通知》《关于做好低温冰雪灾害天气防范工作的紧急通知》,对农业防冻、道路交通安全、灾区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等工作提出详细防范措施,确保灾民温暖过冬措施落到实处。为此,各受灾乡(镇、街道)等机关单位办事处,均取消了周末双休,严格落实值班工作制和岗位责任制,实行24小时轮流值班,及时处理恶劣天气下群众温暖过冬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会泽县纪委实行不定时抽查,对不负责任、玩忽职守和造成严重损失的,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为了全力抓好群众温暖过冬,当地各部门强化联动、协调配合,突出重点环节、重点领域、重点地区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灾区群众过冬安全。乡(镇、街道)通过播放“大喇叭”、入户通知等方式,及时将天气变化情况告知群众,组织人员对辖区内道路、交通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整治;交警部门以“保安全、保通畅、保供应”为重点,加大对冷冻严重道路进行交通管制,加大对事故易发路段的巡逻,及时发布路况信息,确保道路畅通,在醒目位置标识警示标志,重点路段备足沙石、盐等化冻物料,确保交通安全;安监部门加大对灾区采砂采石场安全隐患的排查力度,并对排查出来的安全隐患及时进行监督整改,确保灾区建筑材料供应顺畅;农业部门强化农作物生产管理,采取压膜、盖草、加固大棚等措施,力争农作物受冻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畜牧部门做好高发病性禽流感、蓝耳病、口蹄疫等疫病防控,确保全县畜禽安全;通讯部门及时排查各类网络的安全性能,落实应急值班制度,确保灾区通讯通畅;气象部门定期发布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和建议措施;工信部门加强生产、生活物资储备调运,保持灾区物价稳定。

为了落实好灾区安全生产,2015年2月4日,会泽县委、县政府召开了全县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对道路交通、用火用电、地质灾害防范易燃易爆物品等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之后,随即对境内水质展开全面检测,对其他全县75个供水点的水质进行全面检测,检测覆盖率100%,检测期间均未出现水质污染情况。同时,落实专人负责对水源点进行日常巡查,乡(镇)水务所定期对水源水质进行抽样检测,保障饮水水质符合标准;加强对冰雪霜冻路面实行管制,加大上路值勤巡查堵卡设防力度,依法严厉打击超员、超载、无证驾驶、酒驾等违法行为,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和防护设施,危险路段实行禁行,确保行车安全;在危险路段设置了安全警示标志,强化对驾驶人和客运车辆的安全教育。为了保障供电安全及消防隐患,供电部门组织对灾区用电展开安全大检查,重点对10kV及以下配网进行普查,加强对集中安置点帐蓬用电及板房用电安全检查,在检查中,对部分群众自行接电、线路混乱和变压器安全距离不够的情况立即进行整改。对群众开展安全用电宣传,在临时用电、帐蓬用电、板房安置点等地方张贴安全用电须知。加大了对用户的安全用电宣传,明确告知用户和小孩各种电器、电力设施、设备有关安全注意事项。落实了集中安置点板房的消防责任,联合安置点所在地派出所开展督查检查,配备了消防器材装备。加强对板房内用火、用电的安全教育。

在全面净化灾区食品药品环境方面,会泽县累计出动人员150余人次,对纸丁厂、迤车、大桥等乡镇的餐馆和学校食堂进行全面检查,并购置了20余万元的设备,专门用于食品药品检测,与此来提高检测科学化水平。并且与个体经营商签订了食品、药品安全保证书67份。为了保证学校孩子们的安全。教育部门制定《校园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组织人员对灾区各中小学校全面开展安全专项督查,对存在的隐患下发整改通知书。加强对学生出行的安全教育,协调相关单位做好学生出行安全和板房卫生防疫工作。

为了强化社会治安,公安部门在灾区设立了13个临时警务室,派驻1-2名协警长期驻扎,建立治保会73个,护村巡逻队等群防群治组织75个,组织发动群众457人参与社会面治安管控。充分发挥临时警务室、流动“110”和临时治保组织的作用,疏导情绪、化解矛盾、促进和谐、震慑犯罪,切实增强灾区群众的安全感,维护灾区公共安全,确保灾区社会和谐稳定。期间,共开展道路安全隐患排查整治18次,排查隐患点2处,整治2处。纸厂派出所专门抽调警力到该乡大丫口执勤,提醒过往车辆加挂防滑链条,确保广大驾乘人员安全出行。

为了全力做好建材供应和价格监管工作,当地专门制定出台了恢复重建大宗建材供应保障方案和物资质量、价格监管工作实施方案,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对砂石料、钢材、水泥、门窗的供应方式、供应企业和供应价格进行了明确;会泽县灾后重建指挥部增设恢复重建物资保障组,切实加强对全县恢复重建项目建材物资的正常供应和监督管理。会泽县工商、质监、物价等部门联动,做好建材质量和价格监管,维持灾区正常的市场秩序;会泽县政务服务管理局、县发展和改革局等部门深入受灾乡(镇、街道)全面调查主要建材的生产规模、销售价格、产品质量、市场供求等情况,及时掌握价格异动趋向,严肃查处串通涨价、变相抬价、囤积居奇等违法行为。

根据国家有关文件精神,把握吃透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在土地、税收、金融政策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支持,专门开通了金融服务绿色通道,简化贷款手续和程序,降低贷款门槛和贷款利息、免收手续费,共争取抗震救灾新增信贷规模13亿元,截至目前,会泽县农村信用社共发放灾后重建贷款3270户2.56亿元。并且根据国税局根据相关政策减免了当地企业所得税1860万元,增值税130万元,减免灾区个人所得税4.79万元。同时,启动建房小额信贷帮扶计划、农户联保信贷帮扶计划和民房修缮帮扶计划,为建房缺口资金农户提供了有力支持,推广农户联保和林权抵押贷款,解决灾区群众贷款担保难问题。

2015年2月2日,会泽县在纸丁厂乡启动经济林木权证抵押贷款试点工作首发仪式,目前,纸丁厂乡4319户林农经济林木全部完成确权工作,其他乡(镇、街道)将陆续开展经济林木调查、评估、确权、发证工作。首发仪式上,纸丁厂乡灯草塘村委会黎家坪小组黎仁彪等10户核桃种植户获得首批林木权抵押贷款100万元。

截至目前,当地灾后重建工作正准备有序地顺利推进,重建受灾民房已竣工17621户,竣工率达83.39%。拆除重建11745户,已开工10586户,开工率达90.13%;已竣工803户,竣工率达6.84%;已入住102户,入住率达0.08%。钢结构民房已开工82户,已竣工9户。在民房恢复重建工作中,制定出台《关于做好“8·03”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对恢复重建项目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作出具体要求,明确各方职责,切实加强重建项目工程质量监管;下发《关于设置“8·03”地震民房恢复重建施工现场工程质量责任人公示牌的通知》,实行工程建设质量“挂牌”责任制,自觉接受社会各界和群众监督,确保将恢复重建项目建成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为了恢复和健全档案,相关部门做到一村一档,一户一册,详细收集申请表、审批表、农户承诺书、廉政承诺书、责任书、群众评议会议记录、群众与施工方自行签订合同的复印件和相关图片(原房屋图片、工作开展图片、入户调查图片、评估评议图片、公示图片、验收及拆除原居住危房图片等),专柜存放,并安排专人负责管理,以备查验和作为依据留存。制定《会泽县“8·03”地震城乡居民住房恢复重建实施方案》《民房修复加固和重建流程图》,指导各乡(镇、街道)严格执行恢复重建工作程序,扎实抓好民房恢复重建工作;制作《“8·03”地震民房重建资金拨付情况表》《“8·03”地震民房修复加固资金拨付情况表》下发各乡(镇、街道),并在各村固定位置进行上墙公示,及时掌握恢复重建进度,抓住关键环节、关键区域实施重点突破,以此带动面上工作的有序推进。会泽各乡(镇、街道)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倒排工期,切实加快施工进度,完工后及时进行验收,并完成修复加固任务,在2015年5月份完成拆除重建任务。并及时组织开展验收工作,民房重建或修复加固工程完成的,由修复加固或重建户提出申请,村(组)组织初验并提出意见,由各工作组采用GPS进行交叉验收,由乡(镇、街道)统一向县级写请验报告,经县级组织人员验收合格后,拨付剩余资金。重建户拆除原居住危房后拨付剩余资金,修复加固户一次性拨付5000元。

为了扎实推进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县财政投入5650万元对14个受灾乡(镇、街道)村组公路进行维修,目前已完工150余公里。其中:投入1800万元到重灾区纸厂乡开展村组路建设,通村公路道路扩修和路面铺设已完工,修建挡墙10700立方米,共铺垫砂石路面86千米,修建混凝土挡墙4300立方米。扩建村组公路14条共48.16千米,已扩建完成,正在进行路面铺设。新修完成大梨树至李家包村组公路1条2千米。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会泽纸厂乡江边小学正在进行挡墙浇筑、教学楼基础钢筋绑扎及上部钢结构备料;53所学校已完成地质勘察、9所学校正在进行施工图设计、12所学校已完成施工图设计、2所小学正在进行造价预算、1所学校已完成造价预算、1所新建中学已完成平面图设计,办理完成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初步设计已完成等待专家评审、1所新建小学已完成征地和规划设计,正在进行地质勘查。2015年1月26日,上海华侨基金会福美专项基金与纸厂乡中心学校在纸厂签订协议,捐资40余万元救助纸厂乡贫困生。电力建设情况。从小菜园电站到会泽纸厂乡全长29.26公里的10kV输电线路建设工程已完工;集中安置点配套电力设施建设项目现已安装纸厂乡小路沟村树林脚、江边村新发安置点配电变压器,确保前期恢复重建用电。其余项目施工单位已开展基础开挖、物资运输等前期准备工作;配合道路修建工程改迁电力设施45处,组立电杆58基。同时,为确保纸厂乡2个新建砂石料厂供电,会泽供电公司已完成对福宝、白岩角砂石料厂线路、配电变压器安装并将电源改接入纸厂线新建线路,确保了砂石料厂生产用电。农贸市场建设情况。会泽县纸厂乡江边村农贸市场选址已初步确定,规划平面图初稿已完成,正在开展施工图设计工作,规划完成后及时启动征地工作;马路乡马路村农贸市场已完成选址、平面图规划,正在委托设计施工图和实施方案;会泽纸厂乡浑水塘村农贸市场项目和纸厂乡罗别古村农贸市场项目已初步选址,项目投资资金还未下达;大桥乡大桥村农贸市场建设项目已确定选址,土地已收储。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投资10万元修复迤车农科站业务用房200平方米已完成;会泽纸厂乡农科站业务用房890平方米修复工作已完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情况。会泽纸厂乡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开工5个2307平方米,完成投资340万元。

根据省政府批准的《鲁甸地震会泽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实施方案》和《鲁甸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实施方案项目表》的相关规划要求,及时启动了民房、交通等专项规划工作,对会泽全县总体规划实施方案进行修改完善,对项目审批、资金管理、工程招投标等工作进一步明确细化。制定出台了《城乡居民住房恢复重建实施方案》《大宗建材供应保障方案》《物资质量和价格监管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配套实施文件,印发到各乡(镇、街道),各包保组组织实施,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全面加快民房恢复重建步伐。

根据国务院批复的《鲁甸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和省政府批复的《鲁甸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实施方案》及曲靖市政府批复的《鲁甸6.5级地震会泽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实施方案》等相关要求,灾后恢复重建相关项目审批权限下放至县发展和改革局。为加快“8·03”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前期工作,推动灾区项目尽快启动建设,简化审批程序,会泽县下发了《关于“8·03”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审批相关事项的通知》,对单个项目估算总投资在1000万元以下的政府投资项目,只审批项目实施方案;单个项目估算总投资在1000万元及以上、3000万元以下的政府投资项目,审批项目初步设计;单个项目估算总投资在3000万元及以上的政府投资项目,审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要求相关部门在审批过程中审批事项不互为前置条件,同步开展项目审批相关工作。严格审批程序。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强制性规定,认真做好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审批工作。如派出所重建规模严格按照《公安派出所建设标准》审批,基层法庭重建规模严格按照《人民法院法庭建设标准》审批。为切实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对设计单位编制的实施方案主要针对建设规模、投资及文本章节是否完整进行审核,技术方面主要由设计单位和行业主管部门把关,不再组织专家审查,直接审批。

2014年底,会泽对恢复重建总体规划中办公用房建设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自检自查,鲁甸6.5级地震会泽灾区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社会管理工程涉及消防营房建设、基层政法、基层服务设施、人民武装部4类项目,县发局已审批5个项目:曲靖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功昭高速公路交巡警大队三中队营房灾后恢复重建项目、会泽县公安局迤车派出所业务用房灾后恢复重建项目、会泽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迤车中队业务用房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迤车老年活动室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和迤车便民服务中心灾后恢复重建项目,五个项目共涉及子项目13个(其中,修复项目4个、重建项目9个),均为业务用房,不涉及办公楼项目,不存在搭车建办公楼的问题。

截至目前,共接收各类下达资金87095万元。按来源渠道划分:中央资金83439万元,省级资金450万元,市级资金100万元,捐赠资金3106万元。按下达批次划分:第一批应急资金14550万元;第二批应急资金20000万元;第三批恢复重建资金49439万元;地震至今陆续到位捐赠资金3106万元。

目前,已下拔资金60520万元:第一次下拨应急资金14550万元;第二次下拨应急资金20000万元;第三次下拨民房恢复重建资金16814万元;第四次下拨民房恢复重建资金5724万元;第五次下拨恢复重建公共设施等项目资金3432万元。

为切实加强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资金监管,当地制定出台管理办法,健全资金拨付、发放、使用等管理制度,实行专户管理、专账核算,做到账目清楚、手续完备、管理严格规范、资金运行安全有效。根据《云南省鲁甸“8·03”地震应急救灾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汇编了《会泽县财政局“8·03”地震抢险应急救灾资金管理办法手册》,及时成立了会泽县救灾资金监督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确保会泽全县地震应急救灾资金规范、安全、高效运行,做到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对“8·03”地震应急救灾资金实行跟踪监督检查。结合会泽地震14个受灾乡(镇、街道)的实际情况,组织三个督查检查组到14个受灾乡(镇、街道)、县直主管单位22家进行专项督查检查;建立地震救灾资金统计日报制度,动态掌握抗震救灾资金的使用情况,有效确保了救灾资金规范安全运行。

攻坚克难 沐浴党恩

2015年2月3日,因“8.03”地震失去家园的会泽县纸厂乡江边村新发小组的李天兵、李天宏、李立开三家人,在刚好经历半年的期盼后,一起大摆筵席宴请亲朋好友、乡里村里干部和施工人员,在新房子里庆祝新家的建成。他们成为江边村第一批搬进新家的受灾群众。冬日的阳光照在牛栏江畔的新发小组,格外温暖。下午3时,喜乐震天,喜鞭齐鸣。李天兵和哥哥李天宏、侄儿子李立开三家人共同举办了一个欢乐祥和的搬家仪式,他把亲朋好友都请了过来,大家一起庆祝,又热闹又开心,共同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中。李天兵在新房门前挂起了长长的炮竹,前来道贺的宾客络绎不绝,新发村灾后重建项目的施工人员送来大米、食用油、水果等食物,厨房里的厨师们不停地翻动着锅里的美味菜肴,一派热火朝天的欢腾景象。

纸厂乡江边村是会泽灾区受灾最重的村,地震时的江边村一片废墟。如今,穿行在江边村新发小组,做客在农家,新家新村和浓郁的新气息,让人觉得惊喜又感动。“江边村不仅是灾后重建的一个缩影,也是一个奇迹。”江边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立安介绍,重建的钢筋混泥土结构的房子严格按照8度抗震房的标准建设。不仅如此,村子里还配有水泥路、文化广场、地震遗址等公共设施。进村公路也变宽变好了。

谈笑间,晚饭开始。待客的菜肴除了肥美可口的猪肉,还有烤鸭、牛肉等。搭配着炸花生、清水煮白菜等农家菜,丰盛可口。欢乐的日子,亲朋好友的相聚,总有说不完的话。席间,记者向新发村重建工程项目负责人徐永奎了解到,新发、羊粪田两个小组的重建工程已完工70%,96户重建户中,已封顶断水40户,红白理事会、文化小广场、展厅等公共设施完工80%左右。“老百姓很支持我们,我们一定本着为百姓负责的态度,凭着一颗良心,为他们建好新家园。”徐永奎说,所有重建房屋都是严格按照标准建设,2015年5月中旬可全部交付使用。

“要好好感谢下施工队,除了政府补助的5万元外,我才出了8000块钱就住进了50多平方米的砖房里。”李天兵、李天宏哥俩口中说的施工队是昆明市会泽商会的施工队伍。会泽商会承包了江边村新发、羊粪田小组的灾后重建项目。“一平方米才给施工队1160元,”李天兵说,“我们最清楚了,施工队是以成本价为我们建房子,甚至还贴着钱帮我们建设新家园。”说到这里,哥俩倒上满满的一碗酒,敬会泽商会会长王顺祥和在场的所有人。在感谢的话语和祝福的语言中一饮而尽。这顿饭,是会泽县江边村受灾群众李天兵在新家里的第一顿饭,他们吃得很香。“做梦也没想到会住进砖房里。”李天兵看着新发村的新面貌不禁感慨,满目苍夷的场景犹在昨天,但转瞬间,村民们竟住进了政府建的房子里,就像做梦一样。“过两天,去街上买些春联贴在大门上,过年时还要好好地买几串鞭炮来放!”李天兵对羊年的春节更加期待。

日前,记者从会泽县重建办了解到,会泽县民房修复加固任务21130户,已完工15121户;拆除重建任务11745户,已完工726户。

统筹兼顾 谋划长远

严格地说,会泽的灾后重建是一项严峻的任务,当地属于高寒冷凉山区,境内沟壑纵深,山高坡陡、地势险要,地质结构复杂,据初步统计,在灾后重建中,共需安排113个地质灾害工程治理项目、58个避让搬迁项目,总投资在20亿元左右。按照地质灾害级别划分,需由市、县两级负责,恢复重建项目涉及的规划、地勘、设计等前期费用较大,严重影响了项目建设推进进程。然而,尽管困难重重,会泽上下积极做好次生灾害防范工作,严防次生灾害造成新的损失,始终把抓好灾区生命线保通及交通隐患点排查整治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确保了恢复重建物资运输通道畅通。全力加快维修加固和民房恢复工程进度。并且积极抓好舆论引导和维稳工作,确保灾区社会和谐稳定;积极创新金融支持政策,确保恢复重建顺利推进;积极加强与省直各部门对接请示,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全面抓好项目监管和督查。

关于灾后农村经济重建的几点建议 第4篇

关键词:灾后重建,农村经济

一、灾后农村经济重建的难点

1. 农村固有的典型局限性

首先是大局意识较差。在跨村域的修路、引水、农网建设和改造等公益事业中, 由于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 大家各行其是, 思想不统一, 村党组织难以有效发挥作用。二是村干部难以选配。当前, 许多地方的村干部和农村青壮年纷纷外出打工, 有很多有才青年给地震夺去了宝贵生命, 村级组织建设遇到人才制约。三是宗派思想突出。有的村由于受到根深蒂固的宗亲思想和传统观念的影响, 使选能人、选贤人变为选“老好人”、选家族代言人。选出的村干部要么是有人缘没能力, 要么是受家族势力左右, 不能公正行事。四是支部活动难以开展。一些村党支部多年未发展党员, 在家的党员大多已年迈, 加之大多数中青年党员长期外出, 特别是受5.12地震的灾难, 众多有为党员不幸遇难, 所以村支部不能正常开展组织活动。五是物质基础薄弱。农村取消农业税费后, 许多没有集体收入的村仅靠有限的转移支付很难维持基本的运转, 村干部报酬低, 公益事业力不从心, 村级各项正常开支无法保证。六是各村受灾情况不一、因此发展也会不平衡, 债权债务轻重不一。在并村工作中债务小的村不愿并入债务大的村, 并村工作无法整体推进。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农村基层组织的执政能力, 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势必影响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步伐。

2. 地震摧毁的严重性

地震给灾区带来严重的灾难。城乡居民住房大量损毁, 北川县城、汶川映秀镇等部分城镇和大量村庄几乎被夷为平地;基础设施严重损毁, 交通、电力、通信、供水、供气等系统大面积瘫痪;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严重损毁, 大量文化自然遗产遭到严重破坏;产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耕地大面积损毁, 主要产业、众多企业遭受重创;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森林大片损毁, 野生动物栖息地丧失与破坏, 生态功能退化。

二、灾后农村经济重建的建议

以行政村组为单位设置基层党组织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传统设置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灾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创新农村基层组织设置方式, 比如房屋联建, 生产联合、经营联合、股份合作等农村新经济组织形式;即实行村与村、村与企 (乡镇企业) 、村与居 (居民委员会) 之间联合建立党组织, 以实现优势互补或以强带弱, 促进共同发展。突破工业和农业的界限, 企业与村通过村企联合建立党组织。其核心内容为企业结合自身经营特点及能力, 与一个村结成帮扶对象, 支持帮助联建村培育和发展主导产业,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投资创办农业产业化企业。

所以建议如下:

房屋联建;农民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 企业提供资金, 双方合作建房建成后, 具有土地使用权的农民或分得部分房产、或分得一定数额的金钱、或分得一定比例售房款。

联合经营;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造就一大批农民企业家, 推进家庭经营的专业化。同时, 要积极建立和健全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体系, 增加统一管水、供应籽种、化肥、农药、农膜, 以及初级机耕、管理、供应、维修、农技指导等低档水平的, 不多增加集体或农户经济负担的服务项目。随着经济增长, 逐步推行中、高档服务项目, 在此基础上形成主要环节上的联合经营, 走内涵发展生产力的农村自我发展的新路子。

入股形式;农事由双方 (企业和农民) 派得力干部和科技人员共同领导, 成立农事管理专业队, 负责农事施工管理, 农事实行独立核算, 单独建账, 设立账户。例如:乡政府、村委会以土地和劳务投资形式入股, 援建单位 (如林业局) 以苗木、化肥、农药及技术投资形式入股。果园利润按三股分成, 乡政府、村委会分两股, 林业局分一股。乡政府、村委会负责果园的建设、管理施工过程中的领导、宣传发动、劳力组织、任务落实等。在果树管理的关键季节, 即使派出劳力按技术方案精心施工, 负责瓜果前果园关乎和基建等一切用工费用, 援建单位 (林业局) 负责树上、树下各项施工的技术指导工作, 并负责制定果园管理方案, 督促村委会按照技术方案认真实施, 挂果前林业局负担果园建设, 如购买苗木、化肥、农药及水电费和补栽苗木费用。

从企业角度出发吸引企业投资。

如果投资灾区农村重建产业的发展势头良好, 企业可以以回购股份的形式实现投资方的退出。

股权转让给行业内其他公司。

说明:灾区农村重建产业可能因其盈利能力较强, 发展潜力大, 其他企业有意兼并;公司也可以通过出售公司的股权的方式, 使投资商安全退出。该方案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使公司丧失独立性, 公司会在权衡、考虑之下将股份出售给相关同类企业。在售出之前, 公司将对企业进行充分的价格评估并进行协商, 充分保证企业和投资商的收益。

如项目受阻或遭遇突发重大问题致使灾区农村重建产业收益率过低, 成长太慢或不能维持正常生产, 无法保证投资方的预期回报时, 同意以普通清算的方式将投资方的损失率降到最小。

三、灾区新农村建设的模式建议

按照农村不同产业发展类型采用不同的模式, 比如以休闲农业为主的戈家庙村模式:通过发展农家乐, 带动城里人也来投资开发;以扶贫新村建设为主的天池村模式:当地政府可通过引导农民发展良种猪、蛋鸡养殖和无公害蔬菜种植, 采用村村联建的形式, 以富带贫, 国家提供资金援助, 其他模式还有: (1) 以发展农业产业化为主的爱民村模式; (2) 以土地入股分红的模式; (3) 农事体验模式; (4) 循环经济模式; (5) 生态经济模式; (6) 以农机推广为主的模式。

参考文献

[1]崔永龙:沿河自治县板场乡推行村党支部联建的有益探索[J].中共铜仁地委党校学报, 2008, 1 (29) , 66~68

农村灾后重建 第5篇

“灾难无情,人间有爱”,“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

钩连。”在巨大的灾难面前,素以勤劳勇敢、吃苦耐劳而著称的**儿女坚忍不拔。地震,可以震倒我们的房屋,可以夺去同胞的生命,却压不垮我们的精神和意志,阻挡不了我们重建家园的坚决信心。根据宁干部进村办发[2008]1号文件精神要求,我有幸作为“**县第二期百名干部进百村访万户活动”的一员,于5月16日紧急下派到胡家坝镇**村开展为期四个月的以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为核心任务的工作。四个月的农村工作,对我这个刚刚告别“象牙塔”生活的当代大学生而言,充满了挑战;而抗震救灾又充满了希望和期待。抗震救灾,不仅是一种责任,也是一次特殊的使命。在四个月的工作中,我完全融入了农村生活和工作,虽然有无限的寂寞和苦闷,也有来自于工作的压力和苦恼,但是,在各级领导和同志们的关怀和与镇村组干部精诚合作下,我不辱使命。现将下派后的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村地震灾害及损失情况

**村位于胡家坝镇东南与勉县原墩子接壤,是一个位于高山峡谷中的偏远山村,地理境恶劣。当地老百姓戏称是“沟深石头多,出门就爬坡,要想吃大米,除非下泠雨”,全村居民189户675人。由于此次地震持续时间较长,余震不断,截止9月15日,统计显示**村受灾群众189户共675人,受伤1人,本村居民在外地打工、寻亲人员中死亡0人、失踪0人,转移安置受灾群众8人,受伤群众已得到有效救治;全村倒塌房屋3间,重度危房7户共计24间,重度损坏34户108间(含圈舍),中度损坏65户192间,轻度受损82户300余间;12根供电线杆严重破裂,5处房屋地基下陷;部分农田边坡垮塌,造成直接和间接达经济损失300多万元。

二、抗震救灾工作的基本情况

5.12汶川8.1级大特地震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县、镇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村上下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全力投入抗震救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在工作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紧急受命,自带“粮草”,驻村工作

“灾情就是命令,没有比人命更重要的事情”。5月16日,接到县委下派通知后,我匆忙收拾被褥衣物紧急奔赴胡家坝镇**村——脑子里还残留着5.12以来在单位抗震避险的慌恐,毕竟“地震”还是我人生第一次经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年轻干部,与灾难抗争义不容辞。我与当晚赶到**村,村委会成了我今后的办公室和临时居所。我将在这个远离县城和亲友的、几乎与外界隔绝的峡谷里展开有生以来的第一次富有挑战的工作。四个月的日夜里,我与镇村组干部一起工作、生活和劳动,积极配合镇党委政府的工作。四个月后灾情相继远去,曾经的危房已变成拔地而起的楼房。

(二)高度重视,快速反应,防震避险知识宣传与生产自救齐抓共管

5月12日灾情发生后,村两委主要干部高度重视,立即对全村进行了受灾情况调查,并及时将相关灾情信息上报镇党委政府。5月16日我奔赴**村的当天,紧急召集在村主要干部详细了解了截至当日的全村灾情情况,并协助村两委成立了以村支部书记为组长的村抗震救灾工作组,安排了重新入户核查灾情、老弱病残孤寡和五保困难户结对帮扶、已有险情和潜在险情评估和防患、地震险情预警、生产自救、防震避险知识宣传等主要工作。安排专人轮流24小时值守,确保了各级指挥部指令的迅速传达和落实。

为了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三夏”农忙及时进行,制定了以“入户调查与防震知识宣传相结合,自救避险与帮扶避险相结合,抗震救灾与帮助村民三夏收割相结合”的“三结合”工作方案。一方面,在入户调查中根据村民所居住的地理环境和房屋受损等具体情况,用“实例教学”的方式教村民如何防震避险;另一方面,利用村务公示栏由我为村民办防震避险知识专栏板报。同时,积极向村民传达党和政府的关怀及相关政策信息,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地震消除恐惧心理,鼓励他们“自盖屋上瓦,抢收地中粮”与灾难抗争到底。截至5月20日全村所有可以维修使用的房屋均已维修完毕,5月底前所有秋熟粮食都安全入仓,地震恐慌情绪基本得以消解,推进了抗震救灾工作顺利开展。

(三)搞好灾损建筑调查评估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是成立以下派干部(即本人)、村两委主要干部和村电工等为成员的5.12地震灾害建筑应急评估工作组,依据建设部《建筑地震破坏等级划分标准》和县、镇两级政府的要求,采取“拉网式”入户排查的方式对全村学校、民居、圈舍等建筑物的主体结构

进行详细勘查评估定级,对河床河道、水利灌溉设施、饮水工程、地质灾害点、公用基础设施等进行了全面应急调查评估。其中,检查房屋圈舍942间,涉及全村189户,河道近5公里,通讯供电线路5000多米,有潜在险情的山地和地质灾害点3处。查明存在险情的,当场告知户主和相关责任人,并详细安排了加固维修和避险措施。同时,要求村两委做好详细灾险情

纪录并向镇党委政府提交了**村灾险情评估书面报告。

二是在镇主管领导和分片领导的统一安排下,积极配合村两委对灾情进行详细的复查和评估定级。

三是积极配合村两委督促房屋已严重受损的村民及时撤离危险区域,帮助他们协调救灾帐篷和租借其他百姓的闲置房屋,鼓励他们走出地震阴影,提前准备灾后重建,帮助其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困难。对受损公共基础设施进行修复、加固。限期拆除危房建筑,以切实消除安全隐患。

(四)及时发放救灾物资,确保党和政府温暖近万户

地震发生以来,我县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援助。从各种紧缺的救灾物资到灾民的日常生活用品等,大量的救灾物资源源不断地运抵灾区,并及时的发放到村级组织。这是党和国家,以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对灾区人民的关怀和帮助。全村共收到7个批次矿泉水等饮料720瓶,米面330斤,帐篷布1620平米,棉被10床,衣服400余件,方便面288包。经会议讨论研究决定采取了以下发放措施:

一是严格制定以受灾农户灾情轻重为依据、综合考虑家庭人口数量和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决策标准,坚决杜绝“以权谋私”以关系远近作标准的不法行径。并严格制定了救灾物资发放原则,即“帐篷优先,粮米辅助,落实到户,按册发放,责任到人”,确保了救灾物资及时有效的发放到灾民手中。同时,也避免了“平均主义”分配救灾物资,使救灾物资不能发挥其应有功效等一系列问题,保证了灾民都有容身之所。

二是采取“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先民后官”的原则,以受灾轻重为依据,优先考虑灾情严重的农户和困难户的需求。同时,积极争取灾民的理解和支持,充分利用家中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自救,实现“有限物资的适当调配”。

三是对轻灾农户实行方便面等其他物资调配慰问,满足了广大受灾群众可以“人人有慰问,人人有温暖”的愿望。

四是通过做思想工作,积极争取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和开明人士力所能及的把已有的部分多余的帐篷等材料赞助给需要帐篷的部分群众。村民严红兵为抗震救灾做了大量的工作。

(五)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着力维护社会稳定,确保“平安奥运”和重建规划顺利进行

一是通过走访和交谈的方式收集灾民的困难,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通过督促村两委的工作和联络镇党委政府相关领导祈求援助,尽力帮助灾民解决困难。

二是通过驻守村组,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矛盾纠纷排查等方式,配合村组干部调解各种矛盾纠纷。在此过程中,调解民事纠纷2例,协调重建规划矛盾5例,教育懒惰落后1例。保证了奥运期间0上访,重建规划顺利开展。

(六)、重视灾后重建科学规划,谋求灾后重建与新农村建设和谐发展

一是强化自我学习,多种渠道了解大政政策和市场信息,以帮助农民减负谋发展为宗旨,科学制定灾后重建纲要。驻村期间,多次与村组干部交流灾后重建的个人意见,数十位群众也主动与我交流重建的想法和难处。“集众人之智,成科学之议”。在不断了解大政方针政策和灾后市场情况后,积极动员灾民在6月上旬之前完成夏收复种工作,鼓励他们通过借款、贷款等多种途径及早准备购买重建所需建材,多方打探建材市场动向并及时通报给重建农户。截至7月中旬,全村70%重建户已经购齐了工程前期材料,部分农户已经备齐所有材料。针对个别特困户和困难户的实际情况,努力帮助其办理贷款手续,督促其早日贷款购买建材。截至8月底,全村44户重建户已经领到贷款。

二是统一标准,严格把关,科学规划,力求灾后重建顺利进行。针对重建房屋如何设计规划等问题,结合**村宅基地稀缺的实际,在与村组干部认真研究后决定参考胡家坝镇清明山集中安置点的房屋设计图纸,以“因地制宜,经济实用,量力而为”的方针,在严格把握房屋抗震能力和科学结构的基础上,通过“自愿协调与村组配合”的方式,努力帮助重建户协调宅基地。同时,为了保证重建规划的合理性和不影响村组的发展,积极配合土管部门的工作。截至9月15日,全村已有38户主体竣工,占重建的87%;主体即将竣工4户,占9%;已经建好基础2户,占4%。预计入冬以前所有重建户可以顺利入住新居。

三是认真落实兴农产业扶持计划,鼓励村民自力更生,把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作为重建家园的重要任务。灾难是无情的。灾后重建使全村25%的村民负债累累。尽管以前全村85%的收入来自外出务工。但是,谋求灾后兴农产业扶持也是保持灾后农村经济迅速发展的惠农、利农之策。改变以前农村单一的以常规务农为收入的农村经济结构,代之以具有良好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的经济作物种植,实现农村经济机构的多元化,不仅能增加农民收入,激发农村经济活力,也能解决农村留守人员发家致富的现实困难。正如温家宝总理的“灾难兴邦论”一样,地震虽然给我县造成近30亿元人民币的经济损失,但是,在天津市对口支援我县的历史机遇下,随着天士力集团在我县的投产,发展农村西洋百合种植,使有条件的农村成为西洋百合原料供应基地,不失为富农之策。因此,配合村组干部认真学习技术技能、广泛宣传动员、积极抓落实推广,不仅是我的工作任务,也是我的心愿所在。截至9月10日,村两委种苗育苗人员已经掌握了育种技术,全村50亩种植任务已经全部落实到位。

回首四个月的工作,我在各位领导和同志们的关心和帮助下,我顺利完成了既定的工作任务。在此过程中,不仅提高了我对“三农”和农村工作的认知,也提升了基层工作的能力。但是,仍然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会更加努力!

同时,我谨代表个人对关心支持我的工作的胡家坝镇党委和政府及**村村组干部表示衷心的感谢!

**县第二期“双百工程”下派干部

灾后重建进行中 第6篇

春节是南方雪灾的分水岭。

节前,温家宝总理还在南方亲自指挥抢险抗灾;节后第一天,回到北京的总理已经在着手部署灾后重建工作。

对国务院新闻办以及全体中央部委来说,春节也是个分水岭。节前的3场新闻发布会,重点还在如何抗灾救灾;到了节后的2月14日,当民政部官员作为主角出现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现场时,人们终于可以放心,延绵一月的风雪已经过去。

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华清看来,抗灾救灾的胜利与政府的持续努力密不可分。他曾经在国务院应急救灾指挥中心工作最紧张的时刻前往指挥中心现场,当时是是1月31日,夜里11时,当他来到国务院应急指挥中心,看到的是整座大楼灯火通明,这里一些人已经连续工作几天几夜,没有合眼。

通路、保电、安民

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召开政治局会议部署抗灾救灾后,随即前往大秦煤运专线的两端——大同和秦皇岛亲自督战电煤生产与南运。2月上旬,他又亲临南方灾区,在广西与灾民共度除夕。

1月28日~2月5日短短的8天时间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赴灾区,足迹遍及湖北、湖南、广东、贵州和江西。2月1日,温家宝总理在二次南下时所说的6个字——“通路、保电、安民”——成为整个抗灾行动的总纲领。

2月5日上午,温总理在中共中央、国务院春节团拜会上发言之后,随即乘专机第3次赶往灾区,不顾自己66岁的年龄,不避风雪,亲自爬上黔南观音山,看望正在“保电”的电力工人。随后,“平民总理”选择在江西灾区度过除夕。

就在多家媒体冲到抗灾一线,传递回海量灾区信息之前,政府的通路、保电、安民措施已然展开。

在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下达命令之后,来自国家减灾委和民政部的消息说,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累计出动64.3万人次(其中军队31万人次,武警33.3万人次)、组织民兵预备役186.7万人次投入除冰破雪、疏通道路、抢修损毁电路和调拨、抢运救灾物资,在抗灾救灾工作中发挥了骨干作用。

2月4日,京珠高速全线贯通。一天之内,之前受到温家宝总理亲切慰问的被困司机们全部得以疏散,在春节前驾车返乡。

铁路方面,1月31日起京广、沪昆两大干线恢复正常运行,到2月5日广州地区350万持票旅客全部运送完毕。2月13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508万人,比前一日增加7.4万人,同比增加8.2万多人,再创铁路春运旅客发送量的新记录。

相对于通路,保电的任务艰巨而持久。2月5日,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负责人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记者会上公务了如下情况:受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影响,贵州电网500千伏网架基本瘫痪。最严重时,贵州电网分成五片分列运行,220千伏以下低压配电线路遭到严重损坏,累计停运500千伏线路13条、220千伏线路62条、110千伏线路268条。致使全省50个县市先后受到停电影响,贵阳市一度面临全部停止供电的威胁。贵州停止向广东送电。

同时,湖南电网、江西电网也遭到严重破坏。最严重时,湖南电网与华中电网仅以1条500千伏线路相联运行,省内500千伏线路受灾停运18条,占全部500千伏线路的60%。

政府投入的抢修人力,最多时超过了13万人。2月19日上午7时28分,当强大的电流通过110千伏建宜线,越过崇山峻岭、千沟万壑,照亮江西宜黄县的城乡时,全国最后一个因灾停电县江西宜黄恢复供电,正式宣告江西省恢复了“县县通电”。这标志着全国电网抢修工作全面告捷。

众志成城

在中国南方冰雪灾害最严峻的时刻,赈灾行动已经开始。新近成立的中国侨商投资企业协会与1月31日在北京发出倡议,希望广大侨商积极行动起来,为抗雪救灾伸出援助之手。

1500万、1.2亿、1.6亿……随着时间的推移,海内外侨胞向南方雪灾捐款捐物的总额在不断上升。2月19日下午2时,国务院侨办国内司的王云给《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打来电话:上次说的1.2亿包括了8571万的现金和3600万元的物资,今天可以通报的新情况是,侨胞还通过中国驻外使领馆捐资4000万以上。

2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自部署了南方灾区的重建工作,不少华侨闻讯后,通过各种渠道向中国政府表示,愿意为灾区重建出资、出物、出力。“因此,这一轮的侨爱工程还远未结束”。王云说。

这只是海内外捐款的一小部分,根据民政部公布的数字,截至2月12日,民政部、中国红十字总会、中华慈善总会及湖南、贵州、江西、安徽、湖北、广西、四川等重灾省(区)接收来自香港、澳门特区政府和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人华侨、内地群众救灾捐赠款物约11.95亿元。

与赈灾捐款同比增长的,则是政府和民众的信心。2月17日20时,国务院煤电油运和抢险抗灾应急指挥中心通报了全国抗击雨雪冰冻灾害的最新进展。

截至2月17日17时,全国铁路和高速公路、普通国道干线公路运行正常,无阻车和旅客滞留现象。同时,铁路、交通部门全力应对节后客流高峰。2月16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514.9万人,同比增长4.7%,创春运有史以来最高纪录;

电网重建方面,南方电网西电东送主干网抢修工作首战告捷。2月16日23时24分,经过南方电网抢修人员连续7昼夜奋战,西电东送主干网重要通道500千伏贵(州)广(东)交流线路——柳贺甲线一次性带负荷试运行成功,标志着西电东送主干网抢修工作首战告捷。同时,受到举国关注的京广电气化铁路郴州段提前5天恢复“双电源”供电。

而一度紧张的电煤供应也有了根本性的好转。铁路、交通部门继续抢运电煤,电煤库存持续回升。2月16日,直供电厂存煤2605万吨,比前一日增加47万吨,可用天数为13天。

灾区市场供应继续保持稳定。2月17日,灾区肉类、粮油价格基本稳定;大多数地区蔬菜价格比前一日继续回落,其中陕西、河南、云南、湖南、江西部分蔬菜价格降幅较大;江苏、广东、广西、四川蔬菜价格与前一日基本持平。

农村灾后重建 第7篇

为此, 我们大胆尝试从自然、经济、社会生态三个子系统及其相互协调方面探讨农村住区灾后重建规划设计优化的具体途径。

1农村住区灾后重建的自然生态子系统规划设计优化的途径

本子系统规划设计优化的主要目标应为:开发建设活动要以保护自然为基础, 与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崇尚自然, 追求所在地域原生的自然环境特征与人工元素的紧密结合;基于对当地自然环境的亲和性、适应性进行规划设计, 以提高居住环境质量。

1.1选址

选址应有利于生产, 方便生活, 具有适宜的卫生条件和建设条件;用地形态宜集中、完整;应避免地质灾害的影响及次生灾害影响, 在科学勘察、评估的基础上做到“一避、二让、三高”, 一避就是避开地震断裂带, 避开滑坡地段和泥石流;二让就是要让开水道和风道;三高就是尽量在高坡、高地和高台选址, 抬高宅基地。对于需要重新选址的村庄, 应考虑到新村的交通问题, 应依附原有的公路进行建设。

1.2环境的承载能力

针对重建地区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环境特征, 进行功能定位, 正确看待灾后重建与经济发展的环境容量。在恢复群众生产、生活方面要充分考虑到不超过环境的承载能力, 不能破坏当地原来的自然生态环境。

1.3尊重自然

要结合当地的自然地形、地貌进行规划布局设计。对林地、山体、水体进行保护和利用, 做到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 保持农村自然风貌和田园风光;尽量避免夹道建设和行列式布局, 充分体现空间的多样性及自然生态机理。

1.4环境保护

规划设计中应坚持绿色、整洁、卫生的废物处理理念。如禁止污水直接排放;对于以煤及柴为主要燃料的农村, 在单体建筑中应有相应的功能房间及排烟设施。应采用绿色施工, 提倡使用绿色材料, 避免使用粘土资源, 减少土地破坏。另外, 还要避免环境噪声和光污染, 绿化和美化环境, 改善小气候。

2农村住区灾后重建的经济生态子系统规划设计优化的途径

此子系统规划设计优化的主要目标应为:在考虑当地人民群众经济承受能力的前提下, 整体提高建筑质量, 增强抗震防灾能力;根据农村住区所在地域的气候区特点, 挖掘和提升乡土的材料与技术;在农房结构和功能上优化提升, 达到优良的性价比, 以资源的低消耗、环境的轻污染来达到经济上的高功效。

2.1农房空间布局上的优化

农房重建空间布局应在安全的前提下由农户在原地重建, 坚持从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因户制宜。对原址地处山高、路险, 远离场镇、村庄、教育和卫生等公共资源, 交通和电力等基础设施不配套, 生产生活条件十分恶劣的受灾农户, 在恢复重建过程中应考虑搬离原址相对集中修建, 以改变其生产、生活环境和条件。

2.2住房建筑结构的优化

灾区重建的建筑应采用抗震的形体、科学的结构、轻型安全和节能环保的外墙材料, 以保障结构的基本抗震要求。房屋体型要合理, 平面形状也宜简单。墙体应选择好的材料、砌筑形式和施工方法。屋面结构提倡采用大坡屋面, 宜使用轻质材料;屋面防水工程应遵照“防排结合”、“刚柔并举”、“迎水面设防”的原则。地基处理要根据当地地质勘察设计资料和相关的地基基础施工规程进行, 同一结构单元的基础宜设置在土性相同或相近的地基上。

2.3节地

灾后重建必须坚持集约用地的原则, 通过合理布局, 控制村庄的位置和面积。住区整体格局上要结合当地的生产、生活模式的特点, 合理设计院落搭配;居住模式尽量采用密集型的居住方式, 改变过去的散居方式, 节约出的土地应进行复耕, 同样也可以为修路, 通水, 通电等基础设施的建造提供方便。

2.4节能

重建时应合理选择房屋朝向;确定合理的窗墙比;提高门窗保温隔热性能和气密性;综合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 特别注重普及沼气能源、鼓励使用太阳能等。在屋檐下安装檐沟和雨落管, 用来收集雨水作冲厕、浇地;利用新型建筑材料, 推广外墙外保温、中空玻璃、新体砖、节能型取暖设备等技术产品的使用等。

2.5节材与适宜技术的使用

按照抗震、轻质、耐用、经济实用的要求, 尽可能采用新型建筑材料;因地制宜选用当地、可再生的材料及产品;采用循环利用模式, 对地震中的建筑废料进行回收、分类、加工、利用。在注重引入低成本适用新技术的同时, 优先采用传统技术和地方工艺, 继承、发扬传统有效的抗震构造技术和建造工艺。

3农村住区灾后重建的社会生态子系统规划设计优化的途径

此子系统规划设计优化的主要目标应是: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 提倡农民群众参与设计、建设和管理, 促进人际交往和精神文明建设, 强调构建和谐社会和文化的持续发展, 因地制宜地创建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征的空间环境。

3.1把农村住区重建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应充分尊重当地农民生产、生活习惯, 保持当地民族风格与传统风貌, 突出地方特色和乡土特色。要在重建过程中探索和创新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土地管理和使用制度、社会保障制度, 推进公共财政制度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3.2农户自身发展与产业发展上的优化与提升

灾后重建既要解决好群众的居住问题, 又要推动当地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为农民群众恢复生产、增收致富打下坚实的基础。农房恢复重建既是作为生活资料的住房的恢复, 又是作为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恢复。适宜旅游的村庄还可借重建打造山村, 发展旅游, 而重视旅游资源的恢复和保护不仅是对自然的一种尊重, 也能促进当地的经济的发展

3.3农村住房规划设计方案的优选。

村居布局应以灵活多变的生态型居住组团模式为主, 注意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风俗习惯, 同时考虑农村的经济承受能力, 设计不同的建房方案, 供农民选择。户型各功能房间应适应农民生活习惯, 满足农民生产、生活要求。要保持地域原有的人文环境特征和文脉延续, 从中提炼表现地域文化的设计元素, 在丰富和多样性中求得整体的地域文化表现。对传统民居和具有乡土建筑特征的农村住房恢复重建时, 在满足安全要求的前提下, 应尽可能按照“传统材料、传统工艺、传统形式、传统功能”实施原址重建。

3.4防灾、减灾措施

长期以来, 农村住房基本上是由农村工匠凭经验建造, 根本谈不上具有抗震能力, 而这种土生土长的建筑队依然会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存在, 要从本质上改变农村的这种隐患, 应由政府部门为灾区的房屋重建提供图纸, 还要加强对农村工匠的培训, 让他们获得一定的资质, 持证上岗;对所建房屋应签订保修期限, 承担一定责任。同时有关建设部门要加强对农村房屋建设的指导和监督, 对所建房屋进行房屋评估, 切实保护广大农民的利益。

3.5公众参与

灾后重建规划和评价要广泛听取受灾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充分调动和发挥受灾群众在灾后重建中的能动性、主动性、创造性, 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 参与权, 监督权, 采取自下而上的办法, 坚持农民意愿和村民组织, 县、乡政府意见相结合, 提出可实施性, 可操作性强的村镇规划方案。

3.6农村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

重建中要在农村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上优化提升, 通过恢复重建逐步使交通、通信、市场服务体系得到完善和配套, 农房集中重建地点应当配套建设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电气设计中应考虑农村发展的需要, 电负荷应留有一定的余地, 同时考虑电视、电话、网络等基本配置。基础设施管线布置应与道路建设相结合, 尽量沿路镇、村庄内部主要道路敷设。

4结语

灾后重建的农村住区作为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 其三个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为此应在规划设计中对三个子系统的设计因素进行综合和整合, 追求既要保持每个子系统内部的动态平衡, 又要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 从而实现农村住区规划设计真正的优化, 创造出一个舒适、健康、文明、高效能、高效益、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的农村宜居环境。

摘要:灾后重建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 而农村实质上是一类由自然生命支持系统所维持、受人类技术和社会行为所驾驭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 本文尝试从三个子系统及其相互协调方面探讨农村住区灾后重建规划设计优化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农村住区,灾后重建,复合生态系统,优化

参考文献

[1]科学技术部地震灾后重建农村建筑专家组.地震灾后新农村住房恢复重建技术要点[Z].2008-06-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关于印发南方农村房屋灾后重建技术指导要点的通知[Z].2008-2-26.

[3]金磊.如何实现灾区的可持续重建--兼论建设灾后重建的科学管理学问题[N].中国建设报, 2008-6-24.

农村灾后重建 第8篇

关键词:灾后重建,山地型,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实践

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农村发展的关键工程, 强调把城乡社区规划建设成为“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生活共同体”, 以改善居民生活, 缩小城乡差距, 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作为一种新型规划建设模式, 新型农村社区将成为农村改建、重建工作的重点。对于灾后重建的山地型农村, 将新型农村社区的政策、理念在灾后重建安置规划中科学合理实践, 既能合理运用山地型地区的自然资源、地形地貌, 营造和谐的人居环境, 又能够尊重自然、和谐共生, 保护山区自然生态系统。

本文选取的安康市汉滨区大竹园镇七堰社区在灾后重建规划实践中, 坚持以人为本, 统筹规划, 依托山水自然条件, 对现有村庄进行有效整治, 将新铺、七堰、金鸡、小沟四村规划成交通区位便捷、配套设施齐全、居住环境优美的具有陕南民居特色的居住新区。本文通过对七堰社区灾后重建安置规划方案探析, 提供经验借鉴, 以有效引导山地型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

1 七堰社区概况

七堰社区是2010年7.18陕南泥石流灾害的重点避灾移民搬迁安置点, 以受灾最严重的七堰村命名, 是为灾后重建与避灾移民搬迁集中安置而规划建设的新型农村社区。七堰社区安置点位于大竹园镇西北部, 距安康城区74.5公里, 同紫阳县蒿坪镇毗邻接壤, 距紫阳县33公里, 毗邻G65包茂高速, 交通便利。地处巴山余脉腹地, 依山傍水。

七堰社区安置点在灾后重建规划前, 现状用地较为完整, 除沿蒿大路两侧分布有村民住宅外, 其余大部分为水田, 周边自然植被良好, 环境优美 (见图1) 。

2 总体规划构思

2.1 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在山地型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过程中至关重要, 不仅关系到土地的利用效率和可持续性, 而且也关系到土地利用的安全性。七堰社区土地利用规划遵循了如下原则。

2.1.1 以人为本

要统筹考虑原地重建、异地重建等的各项用地需求, 适当调整基本农田布局, 优先安排过渡安置住房、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农民生产与生活必需的建设用地。

2.1.2 科学布局

由于山地型地区适合居住与耕种的土地资源有限, 所以要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引导各类建设用地合理布局, 提高公共设施、绿地等用地水平。同时以地质灾害调查评估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为基础, 客观评价土地利用的安全性。

2.1.3 节约集约用地

坚持城乡和区域统筹, 强化功能恢复提升和用地整合, 充分发挥存量土地的利用潜力, 促进城镇化、工业化和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 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

2.1.4 保护生态环境

加强生态保护、环境治理, 逐步恢复和改善土地生态环境, 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利用, 建立生态功能良好的景观格局, 增强景观的生态服务功能。规划后, 土地利用更加高效集约, 各类用地布局更加合理, 社区避灾能力得以提高 (见图2、图3) 。

2.2 规划布局结构图

遵照节约用地、就近安置的原则, 七堰社区安置点选在新铺村二三组内, 被七堰沟分为纸厂梁组团和新铺组团两块, 用地呈东高西低, 南高北低, 相对高差约55米, 东西长1000米, 南北宽200~500米, 规划用地面积为18.1公顷, 其中纸厂梁组团为9.2公顷, 新铺组团为8.9公顷。土地利用更加高效, 规划布局更加合理, 符合新型农村社区规划的要求。

七堰社区规划时, 科学合理设计, 规划采用“一轴两心三组团”的串珠式空间布局形态。“一轴”:沿滨河路形成的功能联系轴。“两心”:沿蒿大路以南, 生活主干道以北的七堰沟两侧为公共配套服务中心 (主中心) 和鳖盖子组团以东, 嵩坪河以北的与镇区共享的公共配套服务中心 (副中心) 。“三组团”:中部的纸厂梁组团、西部的鳖盖子组团以及东部的新铺组团, 其中中部的纸厂梁组团和东部的新铺组团为灾后重建集中安置区 (见图4) 。

3 七堰社区总体布局

3.1 规划原则

3.1.1 安全第一原则

按照避洪、避滑、避泥石流, 选择高地的“三避一高”避险原则, 重新选择安置用地。

3.1.2 以人为本原则

按照以产兴业、居住舒适、方便生活的原则, 通过新村社区建设, 既解决灾民居住问题, 又解决灾民生活来源问题, 逐步提高村民生活水平。

3.1.3 注重特色原则

根据安置点位置, 结合周边环境和今后发展潜力, 注重环境、景观、建筑的特色塑造。

3.1.4 坚持统一规划, 分步实施的原则

结合现有村庄建设, 在注重规划可行性与可操作性基础之上进行高标准、高起点规划, 逐步建设成为功能分区明确, 公共设施配套, 基础设施完善, 环境优美, 文明和谐的示范新区。

3.2 功能结构

根据土地利用规划对该片区的定位、现状用地情况以及山地型地区的地形地貌特征, 构建“一心、两带、四区”的功能布局形态 (见图5) 。

“一心”:沿蒿大路以南, 生活主干道以北的七堰沟两侧为公共配套服务中心, 用地面积为2.17公顷, 主要布置社区中心、卫生院、宾馆、邮政、电信、银行、集贸市场等。

“两带”:一带是沿蒿坪河南岸全部敞开, 形成亮丽的滨河景观带;另一带为沿七堰沟两侧布置绿化带, 既作为河沟安全距离, 同时也作为人们休闲的场所。“四区”:分别为安置区、多层居住区、低层居住区及联体民居区 (即生态居住区) 。

3.3 规划布局

整体上考虑景观序列和视线通透的要求, 规划时将建筑分层数、高矮布置在不同区域, 确保从北侧高速路或东西两侧入口来看整个片区有良好的视觉效果 (见图6) 。

规划沿蒿坪河布置为低层公共建筑, 多层居住建筑和安置住宅布置在外围山脚下, 建筑高低有序, 以免前后视线阻挡;生态居住区利用纸厂梁作为绿色背景, 建筑沿等高线采用退台式布局, 可以形成错落有致的建筑景观;在纸厂梁顶结合现状台地规划一座观景楼和一处广场, 在广场上布置受灾警示塔, 记录本次受灾基本情况, 同时在生态居住区内沿着山脊方向垂直等高线布置纵向梯道, 将山顶公园与别墅区连为整体。从对面高速路来看, 远处绿山环抱, 层次分明;近处建筑白墙黛瓦, 错落有致 (见图7) 。

4 住宅规划

4.1 户型设计

由于山地型地区特殊的地形地貌, 户型规划设计时特别注重通过合理的院落设置和建筑造型达到建筑良好的采光通风, 同时兼顾绿色生态、循环经济、地域特色。

本次安置规划共计安置户数为567户, 户均4.0人, 可容纳约2268人。其中安置区用地面积为4.4公顷, 可安置174户;联体民居区用地面积为2.88公顷, 可安排89户;多层居住区用地面积为1.50公顷, 层数为六层, 可居住228户。低层建房区用地面积为1.70公顷, 底层为商业, 二层以上为居住, 采用独院式布局, 可居住76户。

安置点选用两种户型, 以便适应不同需要。户型一开间7.8米, 进深12.5米, 基地占地面积为102.7平方米, 按两层计算总建筑面积为165.88平方米;户型二开间8.0米, 进深10.8米, 基地占地面积为88.0平方米, 按两层计算总建筑面积为160.40平方米。

4.2 联体生态住宅

生态居住区内, 户型规划采用长进深窄面宽户型和联排建造模式, 以适应社区多山少地的特征, 同时住宅中融入生态理念, 既绿色节能、生态环保, 又有助于节约土地, 降低建造成本。

联体生态居住区在景观生态规划时, 科学合理地运用山、水等地形地貌, 因势利导, 形成了高低错落的建筑空间, 与周边融为一体, 又兼具自身特色。同时联排建造也显现了较好的节能效果, 不仅大大减少了建筑外表面积, 而且在体积基本不变的情况下, 降低了体形系数, 使得夏季得热减少, 冬季热量流失减少。

联体生态居住区住宅在规划建设时, 优先发展可再生清洁能源如电能、天然气等, 大力推广沼气能等可再生能源, 鼓励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坚持建筑材料绿色化, 大力推广应用空心混凝土砌块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确保居住建筑绿色节能、生态环保,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见图8) 。

5 公共配套设施规划

公共设施规划应适应居民的活动规律, 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防灾、配建设施及管理要求, 创造安全、卫生、方便、舒适和优美的生活环境。

规划结合社区规模, 根据《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公共设施建设标准》的要求, 建设配套公共设施 (见表1) 。

6 基础设施规划

6.1 道路竖向规划

本次规划充分尊重现状地形地貌, 科学合理布局道路网, 在满足场地排水的要求下, 尽量减少工程量, 道路结合地形依山就势, 因地制宜, 最大限度展示山区城镇的特点。建筑依托道路采用退台式布局, 入户路与道路利用台阶进行联系, 尽量不破坏原有的地形地貌。道路坡度控制在3‰~8%以内, 满足规范要求 (见图9) 。

6.2 工程规划

6.2.1 给水工程

(1) 用水量

规划区总居住人口2268人, 最高日综合生活用水指标取200L/人·d, 则居民生活用水量为453.6m³/d;公共建筑面积35466.6m², 公共建筑用水综合指标取100m³/万m²·d, 则公共建筑用水量为354.5m³/d;绿化用水量取1.5L/m²·d, 路面喷洒用水量取1.5L/m²·d, 则市政、绿化用水量为144.5m³/d;消防未预见和漏失用水量取15%, 则总用水量为1095.5m³/d;取时变化系数Kh=2.0, 则设计秒流量为25.4L/S。

(2) 管网规划

给水干管布置于规划路人行道下。消火栓均为地上式消火栓, 最大间距不超过120m, 消火栓所接管径不小于100mm。车行道下给水管覆土深度不小于0.7m, 若不满足时按规范要求加防护套管。

6.2.2 排水工程

考虑到卫生要求及远期发展, 本次规划排水采用雨、污水分流制。

(1) 污水系统规划

规划区污水量按总用水量的85%计, 则污水总量为931.2m³/d;设计污水量总变化系数取KZ=2.3, 则平均设计流量为24.8L/S。污水经化粪池处理, 污水管道统一收集后接入小沟口污水处理厂。规划区内所有生活污、废水必须经化粪池处理后方可排入污水干管。污水管道采用混凝土管, 污水管道坡度不得小于3‰, 检查井间距不大于50m。

(2) 雨水系统规划

设计暴雨量参照安康市暴雨强度公式:

式中p取1年, t取15分钟。

雨水管采用混凝土管, 沿路中布置, 雨水系统中设防盗式雨水口收集排除地面雨水, 管道坡度不小于3‰, 与污水管垂直交叉时, 管道外皮间距不得小于0.15m。雨水经雨水管道统一收集就近排入安置点附近的河道 (见图10) 。

6.2.3 电力电讯规划

(1) 电力规划

规划区电源由蒿坪镇城镇电力网接入, 在各用电片区布置变压器统一供电, 供电负荷采用单位建筑面积负荷指标法进行负荷计算, 居住建筑每户按6k W计, 公共建筑每平方米按60W计, 则规划区的总用电量为5529.99k W, 同时率系数取0.7, 折减系数取0.8, 则变电容量为4838.74k W, 选用6台800k VA和1台630k VA的变压器, 可满足用电要求。路灯沿道路每隔40m设置一盏, 灯型和灯具在具体设计时选定, 要求造型简单、美观、耐用。

(2) 电讯规划

规划区的通讯线路由蒿坪镇城镇电讯网接入至区内的电信所, 再由电信所统一分配。通讯网及对外网向“三网融合”的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发展, 居住建筑每户按1部程控电讯计, 公建按200平方米一部计, 则规划区的程控电话为745部。干线采用地上地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敷设, 分支至交接箱采用地下室, 交接箱或光纤用户接入单元采用室内布置 (见图11) 。

6.2.4 防洪规划

本次规划蒿坪河和七堰沟均按20年一遇防洪标准进行设防。

(1) 蒿坪河右岸单侧布防, 防洪堤总长为1550米, 基础埋深1.5米, 设计堤高4.3米, 行洪宽度控制在27米。

(2) 七堰沟采用两侧布防, 防洪堤总长为650米, 基础埋深1.0米, 设计堤高4.0米, 行洪宽度为16米。

7 结语

灾后重建是一项系统工程, 既包括灾后村庄的恢复性建设, 又包括灾后村庄的可持续发展、村庄特色的延续性以及预防灾害的应急性。灾后重建安置规划应坚持以人为本, 科学合理开展土地利用规划、户型规划、生态建设规划及配套设施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对原地重建、异地重建土地要进行科学布局, 节约集约利用, 以提高山地型地区土地的利用效率;同时要对建设用地开展安全性评估, 包括地质灾害调查评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估, 必须通过科学选址, 确保所选区域无地质灾害和山体滑坡发生, 保证山地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场地的安全。

户型规划:在户型设计上注重通过院落设置和建筑造型等被动式技术实现良好的采光通风, 同时兼顾绿色环保、循环经济及地域特色;因地制宜、因需制宜规划层数、层高及户型的开间进深;同时在户型规划时要根据山地型地区的地形地貌特点, 探索生态型的联排建造模式, 打造联体生态居住区。

生态建设规划:主要包括生态保护、人居绿色以及经济高效等方面。生态保护分为自然生态的保护和农业生态的保护;人居绿色则从建筑材料的选取和种植庭院绿化方面入手;经济高效通过发展生态产业以及使用可再生清洁能源来实现。

配套设施规划:主要包括公共配套设施规划和基础配套设施规划。公共配套设施规划中, 要根据社区规模和功能分区, 合理设置公共配套设施的数量和位置;基础配套设施规划中, 要因地制宜做好道路规划、给排水工程规划、电力电讯规划及防洪工程规划, 提高生命线工程的避灾能力。

参考文献

[1]熊国平, 王爱军, 盛楠.川西新型村庄规划探索——以什邡市洛水镇渔江村灾后重建规划为例[J].城市规划, 2010, 34 (5) :92-96.

[2]李军社, 李洁华, 王伟哲.山地型新农村灾后重建规划探索——关于商洛市太吉河镇江西沟村灾后重建规划的思考[J].西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1, 41 (3) :516-520.

[3]刘永湘, 李何超, 申京诗.灾后重建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思路和方法[C].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8:1471-1480.

[4]孙施文, 邹涛.公众参与规划, 推进灾后重建——基于都江堰灾后城市住房的重建过程[J].城市规划学刊, 2010, 188 (3) :75-80.

灾后重建 第9篇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教授苏振华日前就汶川地震后一些商品房化为废墟的灾民的还贷问题撰文表示,要还款,关键是要明确还款的责任人。建设部的设计要求明确地提出了,无论遭受多大程度的地震,都不允许发生房屋倒塌甚至是不允许发生严重破坏。至此,如果房屋倒塌或严重破坏,就须由开发商及其一应的相关主体来承担责任。其中的责任主体至少包括开发商、监理公司、质检部门。开发商和监理公司须承担责任的原因是生产的产品不符合质量标准,质检部门则是让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进入了市场。三方应该共同承担房屋倒塌的责任。换一个角度来看,对于银行和购房者来说,房屋的倒塌是源于地震风险的降临,这种风险在规范层面上,谁最有能力控制风险谁就应该承担风险。在业主按揭购房这一链条上,开发商显然最具有风险控制能力,完全可以在设计、施工等环节上将地震带来的坍塌风险控制住,事实上,处于震中的北川县邓家希望小学在此次巨震中就屹立不倒,不容置疑地证明了符合质量标准的房屋完全可以应对这场巨震,因此,开发商承担还款责任不容推诿。另外,家人蒙难和受伤的业主可同时对开发商提出民事赔偿,而法院也应同步追究开发商及质检部门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摘自:《新京报》2008年5月21日)

点评:苏振华先生关于灾区房贷还款问题的见解令人耳目一新。相信很多人只是谴责“豆腐渣”工程,而没有想到将还贷责任与开发商联系起来。然而,苏振华先生的分析虽然很在理,但是其可操作性却值得怀疑。从长远来看,加强相关法律的制定和应急机制的建立,也许才是实在的解决之道。

葛剑雄:震灾呼唤个人破产法出台

复旦大学历史学教授、全国政协委员葛剑雄日前发表文章表示,震区受灾群众的债务并非只涉及房产,更不限于银行。如企业或法人与个人之间的借贷或财务往来,民间的借款或经济关系,情况极其复杂,有的原来只有口头协议,有的一方已经死亡或完全丧失偿还或追索能力。对由此而产生的纠纷,既缺乏现成的法律法规,也不能都靠行政机构来处理,或由非政府组织来调解。如果我国有个人破产法,那么,因为震灾而一无所有,或所余财物仅够维持基本生活的人,只要向法院申请破产就可以了。法院核准后,申请人的所有债务自然解除,由法院负责清偿。但在没有个人破产法的当下,个人和法院都无能为力。要是都通过诉讼方式追索,不仅举证困难、法院不胜负担,而且大多数判决会无法执行。另一方面,根据现行法律,公私企业是可以申请破产的。一旦企业被核准破产,又没有清偿能力,其私人债权人就血本无归。对个人而言,显然有失公允。这次震灾又给我们提出了制定个人破产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类似的灾害还有可能发生。为了保证个人的生存权,为了社会的和谐和稳定,中国需要这样的法律。(摘自:《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5月28日)

曹建海:灾后重建不需要房地产开发商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投资研究中心研究员曹建海近日在博客中国“灾后重建新思路研讨会”的发言中表示,应该抓住这次灾后重建的时机,突破我们由房地产开发商控制的房屋建设开发模式。因为这个模式的弊病是非常明显的。这种房地产开发商模式,这种建设开发模式,应该说是改革开放的重要产物。房地产开发商实际上是以倒卖土地、资金、建筑活动、成品房屋的中间商和皮包商,对于社会没有任何意义。如果硬要说它有意义,那就是专门为腐败、权钱交易而诞生的畸形形态。(摘自:中国经济网曹建海本人博客2008年5月26日)

王福重:地震保险的真空应该由政府来填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融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王福重日前撰文表示,地震的不确定性和损害的连带性,使得为地震保险无利可图,但是地震等极端灾害总会发生,而一旦发生,就对社会经济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住房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安居始能乐业,否则,将严重影响社会的安定秩序。住房还是一个家庭最大的消费支出,必须有一种保险机制,以保证在任何情况下,人们都有房子住。住房抵押贷款发展较成熟的国家,除了有完善的商业保险体系,满足一般的住房贷款需求外,还有稳定可靠的政府巨灾保险机制,对地震灾害也进行保险。政府以其巨大的信誉为支撑,依托资金实力雄厚的公司,为借款人提供保险,以及优惠贷款。像美国、日本等国家都有这样的保险制度。这是政府在履行其职能,填补市场的真空。有了政府的保险,当地震发生时,商业银行和借款人就都不必担心了。但是,现在政府的保险机制不能马上建立起来,而震区抵押贷款问题又迫切要解决,作为权宜之计,需要银行、保险公司、政府等多方面共同努力找到解决办法。(摘自:《上海证券报》2008年5月22日)

龙永图:灾后重建应控制投资总量

原中国加入WTO首席谈判代表、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近日在方圆集团举行的一个论坛上表示,此次震灾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不会太大,但可能进一步推高通胀,为此,灾后重建时,需要在全国范围内严格控制投资总量,防止经济过快增长,否则通胀会愈演愈烈。具体来讲,灾后应在全国尤其是四川对投资项目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确定优先次序,有的项目做大,有的项目甚至可以取消。在控制总量的前提下有增有压,对于灾后重建急需的,给予鼓励;暂时没那么紧急的,先缓一缓。 (摘自:《南方都市报》2008年5月27日)

梅新育:灾后重新审视“减税主义”

国家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梅新育日前发表文章表示,有必要重新审视减税主张。他指出,初看上去,中国目前的财力相当宽裕:2007年全国财政收入51304.03亿元,超过预算7239.18亿元之多。然而,2007年的财政超收有相当一部分来自特殊因素或者一次性因素,因而未必能够持续。到了今年,上述增收因素已经或者将要发生逆转。与此同时,财政支出压力却大大增长。这次震灾也对财政产生很大的压力。从救灾到善后、重建,财政部门不仅要直接支出巨额资金,而且还要对灾区和捐赠者局部减税,以利灾区重建和捐赠。更重要的是,年初的雪灾和此次震灾提醒我们不可忘记中国是一个灾害多发国家。无论是个人理财还是国家理财,即使在财力宽裕之时,也必须充分考虑到不时之需,这才是负责的态度。再考虑到单纯、片面的减税主张实际上更有利于高收入阶层而不是中低收入阶层,从而只能加剧我国已经非常严重的收入失衡;考虑到大家殷切期望增加的民生项目支出最终也必须取之于财政,尽管适度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推进增值税转型等措施是必要的,但全面减税的主张未可轻易推行。关键不是盲目全面减税,而是调整改善政府支出结构,加强对政府支出的监督。(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5月28日)

熊锦秋:赈灾也可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

灾后如何重建家园 第10篇

彭州, 乃是古蜀国建都立业的核心地区, 自秦汉以来, 建县设郡达2000多年, 有着悠久的历史文明, 素有“天府金盆”、“蜀汉名区”之美誉, 是真正西部著名的健康绿化之城。其位于四川省会成都西北部, 距成都市区25公里, 面积1420平方公里, 是成都市人口第三, 面积第二的小康市。

作为汶川特大地震的十个极重灾区之一, 彭州制定了灾后新的城镇空间和产业规划, 着力打造“一主两次两带一基地”。其中, “一主”即以中心城区和南部工业科技新城为核心, 强化该区域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功能;“两次”即以阳和丽春两个重点镇为依托, 发展未来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次中心;“两带”即以户外体育和旅游度假为主导产业打造西部沿山产业带, 以现代生态农业为主打造东部丘陵平坝产业带等。围绕这一思路, 彭州市已经着手编制了灾后恢复重建实施规划, 作为未来三年灾后恢复重建的行动纲领和基本指南。据统计, 彭州市三年灾后恢复重建实施规划包含各类打捆项目近200个, 总投资832亿元, 今年计划投资226亿元。与此同时, 彭州还进行了如龙门山等景区的规划。

随着彭州交通瓶颈的突破, 彭州在取得成都人对彭州旅游、人文等心理认同的同时, 彭州作为成都近郊生态宜居城市和避暑胜地这一认知将深入人心。可以说, 拥有四大国家级旅游品牌和众多名胜古迹的彭州, 将从原来的“外地”成为成都市的都市假日休闲港湾。

灾后重建的美日经验 第11篇

洛杉矶灾后重订抗震标准

1994年美国洛杉矶北岭地震,数十公里以外的洛杉矶市区也受到严重影响。尽管洛杉矶在城市基础设施及住宅建设中已经考虑到了抗震功能,使得地震中死亡人数仅为57人,但这次地震仍然造成了大量公路桥梁损毁,数以万计的建筑物(主要是民用住房)倒塌或受损,直接经济损失200多亿美元。北岭地震被认为是当时美国历史上经济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

在这次地震的重建中,联邦及加州政府除了在提供资金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外,还强调了道路桥梁及其他建筑物的防震功能,根据地震后进行的广泛调查,对已有建筑防震条例作出了必要修订。

针对地震共造成洛杉矶地区高速公路7处坍塌、170座桥梁因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而无法正常使用,美国的地震学家、建筑工程师和政府官员开始重新考虑城市基础设施及建筑的抗震标准。

美国南加州地震研究中心的华裔地震学家郦永刚教授告诉记者,美国地震调查局和南加州地震研究中心的专家在北岭地震发生后进行的大量调查,成为当地灾后重建过程中强调建筑物抗震功能以达到减灾效果的重要依据。郦教授指出,灾后重建不应仅仅是恢复到地震发生前的状态,而应有更长远的考虑,即避免今后出现类似灾难时的生命和财产损失,这一点在地震多发地区尤其重要。就地震灾难而言,减灾的目的需要通过提高建筑安全标准来实现,尽管这不可避免需要加大建筑的成本。另外在灾后重建过程中,一个不能忽略的环节是对地震中保存下来的基础设施和房屋进行必要的加固。

在对受灾区群众进行救援和帮助他们迅速恢复正常生活的同时,加州有关部门在地震后第一时间便开始了道路和桥梁的重建。在地震发生不到半天时间内,加州交通局便完成了对地震所造成的道路桥梁损坏的初步评估,美国联邦公路管理局随即迅速作出反应,向加州划拨紧急救援基金用于道路系统的重建,而加州交通局也已在联邦拨款到达之前开始了对道路废墟的清理工作,以确保交通安全,并启用替代线路绕过受损严重的路段。道路交通的迅速恢复保证了地震救援的正常展开和社会的正常运转。

医院和学校也是重建工作的重点。当时,洛杉矶地区共有公立医院6家和医疗中心44个,这些医疗机构是当地基础医疗服务和低收入人群医疗的主要提供者。地震发生后政府对这些公立医院的建筑进行了安全检查和必要的加固,并立法要求所有医院的急诊室和重症病房必须设置在具有抗震功能的建筑内。此外政府卫生部门还投资对医院的通信系统进行升级,加大了收治创伤病人的能力,以备未来发生灾难时应对紧急医疗之需。

在北岭地震中没有学校建筑倒塌,这主要得益于1972年加州立法机构出台的严格的校舍建筑条例。尽管如此,洛杉矶地区的校长们仍然为地震没有发生在学校上课的时候而庆幸。地震专家说,如果这次地震发生在学校上课时,可能会有数以千计的学生被教室房顶掉下的灯具、天花板和移动的桌椅砸伤甚至夺去生命。北岭地震对学校建筑造成的损坏使25万名学生的教室无法使用。不过在地震后的一周内,洛杉矶地区的大部分中小学在经过简单的整修后复课,所有公立中小学校舍在这场地震中遭受的损失大约为2亿美元。

日本灾后重建“生态先行”

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日本问题专家刘军红介绍说,灾后重建时日本政府首先考虑的是尽快恢复住宅,让百姓有安居之所。其次,日本对需重建的城市和地区有一个总体的规划和预算,例如,1995年阪神大地震后,神户当地政府制定了灾区群众住房、产业、公路、铁路和港湾等基础建设的“紧急复兴3年计划”。其中的许多项目都是委托给参与政府投标的企业去做,并且对受灾地区的企业和参与重建的企业实行一定的税收倾斜。对灾区各项公共事业捐款的企业也可以得到税收减除等优惠。

刘军红分析道,包括日本在内的发达国家在重新规划的时候都是“生态先行”,就是会提出一个“战略性的环境总体评估”。这一评估和地质勘探一起启动,并在整个重建过程中始终贯彻。例如,日本都是路让河,而不是河让路,不会为了修路而去改河道;那些不宜盖楼的地方,就空出来种树或者建花园;海边的建筑一般都会留出出风口,以让海风可以吹进城里,使城市里不会太闷热,此外海边还会建设富有自然气息的公共休闲场地。

刘军红指出,环境是“全球主题”,新城的重建一定要顺应自然,因地制宜,并且是讲究城市美学,达到美与和谐统一,这样才不至于在将来沦为“弱势城市”。除了将公共卫生设施、教育设施和住宅优先建设好之外,商业、工厂等的选址一定要细致地通盘考虑。此外,农民原有的宅基地应该尽量保留住,这是对当地原有居民的一种尊重。

他认为,同时还应该注意城市原有文化的延续,这是“老百姓心中的东西”。在神户,相关的文物古迹都尽可能恢复,确实有保留价值的,即使已经毁坏殆尽也会根据原貌重新建设出来。例如神户的华人区“中华街”基本上就按照原貌恢复了。

刘军红建议,应该像日本那样,在重建规划讨论和制定上尽可能囊括各个界别的专家学者的智慧。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将一些做法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同时还要通过互联网等各种渠道传播抗灾防灾知识,使重建规划和政府重建预算的使用透明公开。

重视震后土壤污染治理

日本土壤污染治理专家铃木喜计认为,地震后的重建不仅是房屋建设和基础设施复原,更重要的是吸取地震中的教训,建设一个抗灾能力强的新城市,在此过程中,土壤污染治理不可忽视。

铃木是日本土壤污染治理领域的先驱。1995年阪神大地震后,他率领一个由300余人组成的地震地质污染调查团进入灾区进行现场调查。他说,阪神大地震震级高,加之发生在人口密集且拥有多样化产业结构的大都市,液体有害物质因为容器在地震中倾倒或受损而泄漏,并渗入地下,导致土壤污染。

据介绍,在当年的地震中,污染灾区土壤的主要是加油站泄漏的汽油、洗衣店用作干洗剂的四氯乙烯以及一些工厂使用的化学制剂。阪神大地震后1年,铃木等人再次到受灾的部分地区调查,发现地震中泄漏的许多有害物质依然残留在土壤中,部分物质在重力作用下透过浅层堆积物,污染了地下水。

铃木说,大地震后,日本政府和灾区企业都只顾地面上看得见的整理、重建,欣喜于工厂、住宅的建设顺利推进,而地下看不见的污染治理却被忽视了。阪神大地震遗留下的地质污染问题至今没有解决,受污染的土壤还被挖掘出来,供别处填埋之用,导致地质污染向各地扩散。“日本在这个方面失败了,我希望中国吸取教训,不要重蹈日本的覆辙”。

铃木认为,土壤污染治理一定要先于建筑物的重建,因为一旦地面的房屋建起来了,就会给地下的污染调查和治理带来障碍。他说,大地震后首先要做的当然是营救和安置受灾居民,其次要做的是恢复水电、通信等市政设施,防止传染病的发生,这些工作四川地震灾区都已经开展了,那么第三步,就应该考虑着手调查土壤污染并对存在问题的地方加以治理。

铃木建议,调查人员对当地主要使用哪些有害物质和地震中发生泄漏的概率應做到心中有数,以便采用适当的污染检测方法。为避免土壤污染调查和治理影响灾后重建速度,理想的步骤应当是先排查受污染可能性低的地点,一旦排除受污染的可能性,就可以在这些地点先进行重建,然后重点调查受污染可能性高的地点。

铃木反复强调重建和复兴的不同,重建是指把眼睛能够看到的东西恢复原样,这一点日本做到了。但是,日本没有做到复兴,希望中国能够做到。四川灾区不仅应该妥善应对和彻底解决地震可能造成的土壤污染问题,还要总结产生问题的原因。比如,在这次地震中盛放有害物质的容器倾倒造成泄漏,那么就要采取措施防止以后出现同样的事故。

汶川市场灾后重建 第12篇

“优先恢复重建与群众基本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市场服务网点及流通基础设施,逐步形成布局合理、设施齐全、功能配套、结构优化的市场服务体系,为灾区生活和生产秩序恢复与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市场服务保障。”《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市场服务体系专项规划》中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商业网点“建起来”

不仅仅是要让商业网点“开起来”,更要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确保把市场体系建得更好。

杜忠华是四川彭州市隆丰镇新润社区“老邻居板房直营店”的营业员, “社区里有500多户居民, 和我家一样, 很快要搬进修建好的新房子。”新的期待在杜忠华的内心洋溢着:“老邻居商贸连锁有限公司”在镇里建起了一家农村商贸综合服务中心, 板房店撤了以后, 她将到那儿去工作。

从帐篷商店到板房超市, 灾区商业网点的恢复最初是从满足最基本生活需求出发的。如今, 确保商业网点“升级”成为灾区市场体系重建的一个重要方向。“在地震中, 四川省有5000多个‘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农家店’和‘放心店’受损, 这些网点已经全部恢复, 保证了农民的日常生活需要。今后, 在每个永久性集中安置点, 至少要建设一个便民商店。”四川省商务厅市场体系建设处处长刘祥超说。

在四川, 商务部指定的15家“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承办企业和商贸流通企业, 正成为市场体系重建的重要力量。

必需品“送上门”

无论是生活用品, 还是钢材水泥等重建物资, 灾区需要的都要“送上门”, 而且要保证价格平稳。

为了在第一时间恢复灾区的商品供应, 绵阳市工商局按照“安全、及时、简易、适用”的原则, 选定市场全部垮塌的绵阳高新区永兴镇、普明街道办、农业科技示范区和北川擂鼓镇, 规划建设了4个应急市场, 安置商户1018户, 保证了灾后商品供应。

水泥、钢材等物资是灾后重建的“必需品”。虽然汶川大地震导致四川省1300万吨水泥生产能力受损, 但建材市场整体上供求平衡。今年春节前, 四川省钢材流通协会组织了灾后重建100家放心钢材供应商到灾区市场, 建立了钢材贸易商动态进出制度, 做到向灾区市场供应的钢材“三放心”, 即供应保障放心、质量品质放心、价格优廉放心, 满足了灾区重建的钢材需求。

四川省商务厅市场运行调节处处长计小帅介绍说, 商务厅对全省生活生产物资进行系统监测, 每个星期向社会公布56种生活必需品价格, 每半个月向社会公布重要生产资料价格。

农副产品“销四方”

通过“引进来”、“走出去”,以畅通的商流确保灾区的农副产品“销四方”,不仅是解决当前困难的需要,更是长远发展的需要。

随着重建步伐的加快,大批基础设施恢复之后,尤其是路通之后,灾区蔬果等农产品的运输压力已经越来越小。把服务体系重建与商贸流通发展结合起来,成为市场体系灾后重建中的各方共识。

汶川大地震后,四川不少地区的农副产品出现了“卖难”,商贸物流企业在应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上一篇:动态状态空间模型下一篇:护理技能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