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追求范文

2024-05-27

生命追求范文(精选11篇)

生命追求 第1篇

知难而进 勇于面对

我从事计算机教学实属“半路出家”。1 9 8 6年中师毕业后, 我曾先后担任中学英语、小学数学教学以及班主任工作。但长期重度的慢性咽喉炎导致我声带严重小结, 发音嘶哑, 难以继续从事主科教学。恰在1 9 9 3年, 我市小学计算机教学开始启动, 迫切需要该学科教师, 于是, 我决定“改行”担任计算机教师。我对计算机原本一窍不通, 只好一边自学一边工作。为了更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知识, 我在1 9 9 5年参加了计算机教育专业函授学习。

当时, 学校买了2 0台2 8 6计算机组织电脑兴趣班, 我担任辅导教师, 辅导学生学习打字、L O G O及Q B a s i c语言。经过一学期的精心辅导, 学生的打字速度和编程水平提高很快。市级领导到我校视察时, 对学生娴熟的指法表演、神奇的电脑奏乐以及用编程绘制的美丽图案给予了高度评价。

这期间, 我还承担了全校的打印试卷、文件复印及油印工作, 这种繁重的工作持续了长达6年。那时不论是哪位领导或是教师, 只要告诉我什么时间要文件或试卷, 我从来都是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 加班、熬夜是常事, 却从无怨言。也许正是我的默默付出赢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每年年终考核我都是优秀。2000年, 我终于成为一名专职的信息技术教师。

潜心教研 追求特色

我非常注重提高自己的教科研水平。一是进行大量的阅读。如细读《信息技术教育》、《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小学电脑报》等专业刊物, 精读教育教学理论名著, 如《给教师的建议》、《陶行知文集》、《爱弥儿》等。二是虚心向他人学习。只要学校邀请专家来举办讲座, 不论是哪个学科的, 我都去听;只要学校有研讨课或观摩课, 我总是一节不落。三是通过网络与同行交流学习。阅读、学习和交流让我这只“井底之蛙”跳出井口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当一个人从稚嫩、懵懂的盲从者, 逐渐转变成为思想敏锐、理念新颖的独立思考者时, 那是一种怎样的快乐啊!从此, 阅读、学习和交流成了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如呼吸空气一样自然和重要。

“学, 然后知不足。教, 然后知困。”信息技术教学是一门新兴学科, 在当时无教材更无教学经验的情况下, 我只能自己不断摸索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并根据学生和学校的教学实际编写出了校本教材。我把数学课上的“尝试教学法”、语文课上的“情境教学法”迁移到信息技术教学中, 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我强调让学生“快乐学习”、“自主学习”和“学会学习”,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人合作及创新的能力。我在实践中反思, 在反思中改进, 在改进中创新, 逐步形成了独具个人风格的课堂教学模式。面对基础不同的学生, 我进行分层教学、分层评价, “自助餐”式的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对于单调、枯燥的内容, 我则注重“寓教于乐”, 即通过形象的比喻或有趣的课件、游戏、故事来呈现, 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开心。我主张“能者为师”, 鼓励学生进行角色互换, 让学生向同伴学习。我的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了“实、新、趣、活”的特点。在教研中, 我体验到了进步和成长的快乐!

立足课堂 总结梳理

作为一线教师, 教学实践的经历大致相同, 是否爱思考则是形成教师之间差异的根源。我坚持每天反省自己的课堂。每周1 7节的信息课, 我从第一节到最后一节, 几乎每节课的教法都有些变化, 提的问题及学生练习的内容也不尽相同。其中, 经过自己反复的思考, 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 但我相信每一节的教法和教学效果一定是优于前一节的。只有在教学中多多反思, 才能找到最好、最适合学生的教法和学法。我坚持写教后记、教学随笔等, 及时捕捉、提炼、积累有价值的教学经验。在不断的教学实践、阅读、反思、总结和梳理中, 我的教科研水平得到了稳步提升。2 0 0 3年, 我参加市小学信息技术基本功比赛获得一等奖;2 0 0 4年, 我为全省信息技术骨干教师上了一节示范课《大风车》, 受到全体教师的一致认可。2001年以来, 有6 0多篇论文在省级、国家级报刊上发表。

由于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和教材研究的痴迷和独到见解, 我应邀参加了两次江苏省教研室组织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编写。这让我对教材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更透彻的把握, 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了。我深切地体会到了教学和教研的成就感和乐趣。

精心辅导 收获颇丰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 我还担任课外兴趣班的辅导工作, 为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动了不少脑筋。在教学B a s i c语言时, 小学生学编程本身就有双重难度, 更何况教学内容枯燥、难懂。于是, 我就通过“形象比喻”、“趣味包装”、“有奖竞猜”等形式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趣、鼓励, 让学生想学;尝试、合作, 让学生会学;竞争、展示, 让学生乐学, 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自2 0 0 0年以来, 我辅导的学生多次作为市代表队参加江苏省各类比赛, 如信息学奥林匹克比赛、网页、电子报刊、电脑绘画和动画、“纵横输入法”比赛等, 获奖人数达2 0 0多人次, 我也每次都光荣地作为“优秀辅导教师”受到省教育厅表彰, 作为学校, 也为全市赢得了荣誉。另外, 我还利用业余时间培训全校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这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我品尝到了付出的幸福和奉献的满足。我发现, 只要在工作中全身心地投入, 想不出成绩都难。

生命在于追求 第2篇

渔泽中学74班 董雪娜

生命,当谈起这个亘古不变的话题,每个人都试图去发现去挖掘它的真正内涵和实在意义。诚然,我们,人,作为一个个生命的载体,首先应该理解生命的意义,活着的价值。如果没能把握住生命,无法找到说服自己而积极活着的理由,或许自己很快就会在万事中迷茫,裹足不前,甚至自我堕落沉沦。这样,我们便失去了对生命的美好体验,对生活的真实感悟。所以,只有明白生命意义的人,才会有活着的理由和方向,才会有活着的动力和希望。

可是,生命的意义又是什么呢?生命这种抽象的东西,无法在短暂时间内诠释它蕴含的深远意义。这时,借用前人智慧语录的启迪,也许会让你对生命的意义又一次的“拨云见日”“柳暗花明”。“懂得生命真谛的人,可以使短促的生命延长”。西塞罗如是说。而鲁迅则是,“生命的路是进步的,总是沿着无限的精神三角形的斜边向上走,什么都阻止他不得”。我总觉得,生命本身应该有一种意义,我们决不是白白来一场的。”席慕容也这样说过。于是我想,他们的智慧就像为我们后人指引了一条通往“罗马”大道:生命是一段漫长的单程旅途,生命的意义就是引领生命向前蔓延的火炬,用心的火种去燃烧照亮一直前进的路。所以,尽管生命富含的内容很抽象,呈现的形式很复杂,但只要体会到生命意义并坚持将它作为指引,生命、生活的一切都会是美好的,充满阳光的。因为生命有限,生命的意义无限,活着的满腔热情就在于追求——生命在于追求

当然,如果说生命本身就是上帝赐予我们的资本,那么现在就尽情的将我们的豪情壮志挥洒在忙碌的每一寸土地,将满怀激情燃烧在执着的每一块梦田,这展示着对理想的追求。在理想的世界里用认真建造希望的城池,用坚持搭成梦想的阶梯,守住心中最初的信念。当面对诱惑时,做到冷静恪守;遭受困难打击时,做到制定从容;哪怕就是在第一次陷落低谷中也要不沉沦,不消逝,而还以拥有对明天对未来的向往,对生活对生命的敬畏去踏平凹凸的坎坷。去追逐理想的高尚,去沉淀生命的精华!

生命在于追求,这会让你在任何时候想起来都有一股生命力量的震撼。单程旅途上的追求,它让生命在黑暗的夜空中寻找到启明星的光芒,生命的希望之光;它让生命在穿越沙漠中感知绿洲的存在,生命的奇迹色彩;它让翅膀凭借直吹前方的风,向生命的方向飞翔;让泪水渗入成功之举的味道,随幸福的通道蒸发。

生命在于追求 第3篇

“还可以吧。”

“多大年纪了?”

“七十有二。”

“不像,不像……常常锻炼吗?”

“常常锻炼——也不常锻炼。”

在我认识新朋友时,不超过三分钟,大多会有这样一段对话。可能是我的气质使他们感到健康的原因吧?

我说我的身体“还可以”是真的,就体力说,在旅行时,有些青年人说跟不上我,我也很少有疲劳的感觉;就脑力说,一天在电脑屏幕前工作几小时,写几千字,像游戏似的(我从小喜欢玩机器,电脑写作和玩机器结合起来了),语言也能顺手拈来,不用挖空心思地去想,这说明我的脑子也尚未老化。那么我说的“常常锻炼——也不常锻炼”也是实情:这些年。社会上流行过许多“功法”,我学过有十来种。学会的那一天,也就是“丢掉”的那一天。学来学去,我归纳各种“功法”的要诀无非是三条:第一,活动身体,锻炼筋骨;第二,深呼吸,增加氧的供应量;第三,所谓的“入静”,就是不想事情,让大脑休息。基于这三条“基本原理”,我自己编了一套适合中老年锻炼的“无极气功操”。我还以为:所谓的“体育锻炼”,对普通人说,不一定跑步、打太极拳才算体育锻炼,只要能达到上述三个目的的体力劳动,也应该算“锻炼”。因此我在写作累了的时候,就干家务活儿。买菜相当于散步,我家里的各种工具或家具,有了什么毛病,都是自己修理,也有时搞点“实用性”小制作。精神疲劳了,干家务活儿,让脑子休息;干活累了,坐下写点什么;除了有规律的午休,我很少睁眼躺着、卧着“休息”,经常变换劳动方式,是积极的休息。我觉得干家务活“运动量”够了,就不再去专门锻炼了。所以我才说“常常锻炼——也不常锻炼”。这是身体锻炼方面。

我以为最重要的是“精神的锻炼”——心态的调整,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把心态调整好,达到心理健康,甚至比身体锻炼更重要也更难、更复杂一些。因为这涉及到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生活追求等。在顺境时,调整心态还比较容易,一旦身处逆境,就会有许多事想不开,造成苦闷、悲观、憋气、压抑、暴躁,甚至觉得什么都“完了”。心理状态是健康的中枢,这里出了毛病。会影响全身的各个系统的调节。情绪产生了病态,身体没有病,也会闹出病来。而病态情绪的产生,常发生在“得”和“失”的问题上。孔夫子说过,人到了老年,要“戒之在得”。“得”是什么?“得”是一种欲望(“官、名、利”什么的)。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多大的“官”算大?多高的“名”算高?多少的“钱”算多?在“文化大革命”中,我无论作为“当权派”(那时我是辽宁作协副主席)或者作为“黑作家”都在“打倒”之列,还“下放”当了三年农民。从前有点稿费,也交公了。我想,“官”原来是没有的,后来有过,现在又没有了,“返朴归真”;“名”过去是没有的,后来有过。现在又没有了,“返朴归真”;“钱”过去是没有的,后来有过,现在又没有了,“返朴归真”。中国有8亿人(当时是8亿),7亿是农民,我怎么不可以做7亿分之一呢?这么一想,也就调整得坦坦荡荡达到心态平衡了。

我比较注重“生命质量”,要活得快乐,潇洒。怎么算快乐,潇洒?这就因人而异了。我非常欣赏电视剧《武则天》中的一句歌词:“作得人上人,滋味又如何?”人上人的武则天的“生命质量”并不高。不然,为什么有些皇帝希望来世生在平民家呢?

任何人在一生中都难免有身处逆境的阶段(我指的是客观造成的不正常的情况),在这个时候如何调整心态,一般的身体“锻炼”,就难于达到目的了。我喜欢天文学,宇宙是以“光年”为单位计算的。单是我们的银河系的直径,就达10万光年,太阳系的年龄在100亿年以上。面对大宇宙,一切都是渺小而短暂的。但我对人生一贯是乐观的。如有朋友求我写个条幅什么的。我往往给人写“乐天则康”,也有时写“忘我为大,有欲难刚,知时审势,乐天则康”,有时写得更“白”一些:“看破容易想开难,看破想开是神仙”。我这些观念,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可能有些消极,但我以为对调整身处逆境下的心态是有效的。况且我指的是“个人得失”。我在另一些送朋友的字幅中也常写:“向社会索取的不能带走,留给社会的可能永存”。我以为只要为社会去创造就够了,人生在创造中会取得无穷的乐趣,这是任何其他“报酬”所不可比拟的。生命在于运动,我要加上“生命在于追求”,有了追求,才会去“运动”。一个人什么追求也没有,觉得什么也没有意思的心态,肯定不是一个健康的心态。

[作者简介]

保持对生命的追求 第4篇

这个世界上, 只有你克服了恐惧和别人的眼光, 你才能成长。也正是有了这样慢慢不断增加的勇气, 我有了自己的事业, 有了自己的生活, 有了自己的未来。一个人真正的优秀特质, 来自于内心想要变得更加优秀的那种强烈的渴望和对追求生命的那种火热的激情。

不要关上希望之门

有人站在舞台上, 很多人都会羡慕, 也会想, 要是我去讲也许会讲的比他更好。但是他不管面对失败, 还是最后的成功, 却已经站在了舞台上, 而你依然是个旁观者。这里边的核心元素, 不是因为你能不能演讲, 不是因为你有没有演讲才能, 而是你不敢站在这个舞台上来。

我们一生有多少事情, 是因为我们不敢所以没有去做的?曾经有这么一个男孩, 在大学整整4年, 没有谈过一次恋爱, 没有参加过一次学生会, 班级的干部竞选活动……那这个男孩是谁呢?他就是我。

在大学的时候, 难道我不想谈恋爱吗?那为什么没有呢?我首先就把自己给看扁了, 我在想我要去追一个女生, 这个女生就会说, 你这头猪, 你居然敢追我, 真是懒蛤蟆想吃天鹅肉。要真出现这样的情况, 我除了上吊和挖个地洞跳进去, 我还能干什么呢?所以这种害怕阻挡了我的所有本来应在大学发生的各种美好。其实现在想起来, 这是一件多么可笑的事情, 你怎么知道就没有不喜欢猪的女生呢?就算你被女生拒掉了, 那又怎么样呢?这个世界难道就会因为这样一件事情就改变了吗?

那种把自己看的太高的人, 我们会说他狂妄, 但是一个自卑的人, 一定比一个狂妄的人还要更加的糟糕, 因为狂妄的人也许还能抓住他生活中本来不是他的机会, 但是自卑的人永远会失去本来就应该属于他的机会。

因为自卑所以你就会害怕, 你害怕失败, 你怕别人的眼光, 你会觉得周围的人全是抱着讽刺打击侮辱你的眼神在看你, 因此你不敢去做。所以你用一个本来不应该贬低自己的一个元素在贬低自己, 使你失去了勇气的时候, 这个世界上的所有的门, 都被关上了。

克服内心的恐惧

当我从北大辞职出来以后, 作为一个北大的快要变成教授的这样一个老师, 马上换成穿着破军大衣, 拎着浆糊桶, 专门到北大里边去贴广告的时候, 我刚开始内心充满了恐惧, 我想这可都是我的学生啊!果不其然学生就过来, 俞老师你在这儿贴广告啊?我说是, 我从北大出去自己开了个培训班, 自己贴广告, 学生说, 俞老师别着急我来帮你贴。

我突然发现原来学生他并没有用一种贬低的眼神在看着你, 学生只是说俞老师我来帮你贴, 我不光帮你贴, 而且我还在这看着, 不让任何人给它盖上。

逐渐我就意识到了, 这个世界上, 只有你克服了恐惧和别人的眼光, 你才能成长。也正是有了这样慢慢不断增加的勇气, 我有了自己的事业, 有了自己的生活, 有了自己的未来。

马云能成功, 李彦宏能成功, 马化腾能成功, 俞敏洪能成功, 我们这些人都是来自普通家庭。今天的你拥有的资源和信息比我们那个时候要丰富一百倍, 你没有理由不成功。

当我们跨出第一步的时候, 首先要克服内心的恐惧, 因为这个世界上, 只有你往前走的脚步, 你自己能够听见。

所以我希望你们能够认真地想一下, 我内心自己现在拥有什么样的恐惧, 我内心现在拥有什么样的害怕, 我是不是太在意别人的眼光。因为所有这些东西, 我的生命质量是不是受到影响, 因为所有这些东西, 所以我不敢迈出我生命的第一步, 以至于我生命之路再也走不远。

生命的追求 第5篇

奔波于茫茫的人海,穿梭于梦想与现实中,我们到底在追寻什么挑战极限,追求盛名的高度,是一种奋发的精神,是一种震憾人心的力量。有了对生命的追求,才有了梦想的现实,才有了生命的活力,才有了脸上的欣慰笑容。

河流选择高崖,追求的是勇往直前,有人叹息,它必须回粉身碎骨,但飞流成就了瀑布魅力,美丽由瞬间而至永恒。飞鸟选择了天空,挑战了神秘广阔的.自然,也许会筋皮力尽,但它最终到达梦想的地方。稍纵即逝的流星,在宇宙间发出耀眼的光芒,使夜空中的星辰黯然失色。这短暂且震憾人心的辉煌,正是它对未来的追求,显示出生命的辉煌。离开玉砌雕栏,丢开锦衣玉食,相伴的仅有滚滚黄沙大雁的低唱。

她,王昭君,放弃荣华富贵,放弃功名利禄,选择和亲远嫁,赢得了天下太平。不为五斗折腰,放弃了功名利禄,放弃了世俗黑暗。他,陶渊明,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追求的是一片怡然自在的天空。放弃修习多年的医学,挥动锐利的铁笔,在白色恐怖之下。他,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从未停止过敌人的斗争;“俯首甘为孺子牛”,他追求全民族的觉醒。无须在举例了。

刘颖:追求“动荡”的生命 第6篇

一座独立的淡黄色二层小楼,顶端悬挂着巨大的PF标志,Paola Frani专卖店与周边国际知名的奢侈品牌交相辉映,构成了北京SOLANA蓝色港湾品牌街上的魅惑风情。身材高挑、气质优雅的刘颖本可以成为时常光顾此处的VIP,而她却偏要做出“风险+辛苦”的选择——接受本刊采访时,她还是PF的中国总代理。

然而,这个品牌的影响力蒸蒸日上时,刘颖却毅然放下了可能给她带极大经济收益的服装事业,把精力投入到另一个从来不曾了解丝毫的领域。每一次,刘颖总能作出不可思议的决定,“永恒的零起点”是她全部的行为方式。

20岁一定要充满期待

在刘颖的眼中,每一个年龄段的女人都该有既定的目标,家庭主妇不该是20岁的目标,30岁的任务,40岁的悲哀,有梦想会期待的女人才是这个时代的最爱。

“对于女人来说:20岁是绝对打拼的年龄,即便连续两天两夜不睡也丝毫不觉得累;30岁是心理成熟的年龄,相夫教子仅仅是人生的一部分绝非全部,40岁是悉心经营的年龄,应当把曾经的积累变成专属自己的特征。”不是哲学家、社会学家,但是刘颖的话显然超越了书本,她已经学会阅读生活。

在尚且懵懂的20岁,大专毕业的刘颖端起了在中国工商银行工作的铁饭碗。那时的大专生比现在的研究生甚至博士生还要稀缺,所以单位领导很看好学历和能力极佳的刘颖,一切都在昭示着她将在这个领域平步青云。

每天骑着自行车在熙攘的街道上往返于单位与家之间,在品尝稳定生活带来的欣喜之后,年轻的女孩渐渐缺少了激情。“我觉得当时已经能够看到自己老去时的模样,日复一日的重复对于我这种喜欢新鲜的人来说,真的很可怕。”

正当刘颖对未来产生恐惧感的时候,她忽然听好友说北京广告公司时装模特队正在招人,model这个新鲜词在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还是陌生的,但对每个年轻高挑漂亮的女孩,叉都充满着懵懂的诱惑。小时候就永远是班级里最高个头女生的刘颖似乎闻到了一股新鲜空气的味道,她不知道选拔model需要多少苛刻的要求,没有想过毫无经验的自己能否成功,只是觉得平淡的生活中应该被注入一些刺激的元素。

无心插柳,柳却成荫。在千人选十的激烈竞争中,刘颖成为了最后胜出的“1%”,这个数据强烈地刺激了她年轻的神经。这是中国的第一支职业模特队,前不见古人,未来究竟能挣几个钱只是一道解不开的谜题,所以刘父刘母极力反对,甚至以脱离亲子关系相逼。看重刘颖能力的领导更是一次次苦口婆心地找她谈话:“以你的学历和成绩,几年之后升到主任、行长都是理所当然的,何必因为一时的冲动毁了美好的后半生呢?”然而单调与重复绝对不是年轻人崇尚的人生,刘颖毅然递上了辞职信,穿起了高跟鞋,走起了T台秀。

模特队中的十位成员中有四名毫无表演经验可言,刘颖正是其中之一,然而她却格外喜欢这样的挑战。每天训练之后,其他姐妹都拖着疲惫的双腿急奔回家,刘颖却要求自己必须多走半小时。30分钟若是逛街看电视会过得很快,若是穿着细高跟的鞋子中规中矩地走来走去,却是一种煎熬。刘颖咬着牙二挺过了最痛苦的日子,终于和“专业的队友一样专业了”。中国第一支模特队,从国内舞台演到了法国、俄罗斯、意大利,刘颖的眼界因此开阔了许多,心中不安分的种子也在渐渐发芽成长……

生命最大的魅力是不确定性

也许每个正在奋斗与漂泊的女人都会期待稳定与平淡,但是当你真的落入这样的生活,就会发现充满未知的选择是拥有多么难以抗拒的诱惑。

刘颖很喜欢与“第一”发生某种关系,她是中国第一批职业model里第一个下海经商的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人们对于model还有极大的误解与偏见,在那个团队里拥有着最高学历的刘颖不想再坚持,第一次,她被人们的言语所左右。

回忆起那个可能草率可能危险的决定,刘颖没有遗憾却始终带有歉意:“当时我对于model这个职业的了解不够深入,觉得应该趁年轻学一些更实用的本事,做些更实际的工作,而且很多外界的不利说法也都动摇了我继续走下去的决心。现在回头想想,model是向世人展示美丽的先锋,应当被尊重。当然,我并没有因为放弃而后悔过。”

同样是挽留,队里的领导与队友们都不希望失去一位资质出色的好model,T台上耀眼的光芒没有词语可以准确形容,刘颖再一次将劝说关在心门之外。她想要看到自己在另一个领域闯荡的样子,既不是在银行里波澜不惊的平淡,也不是在T型台上流言飞语的刺激,而是去自己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世界转一转。

她想从零开始,做一些自己根本不了解的事情,然后“还得出成绩”。1992年,录像机和录像带对于寻常人家来说与model一样陌生而遥远,经常出国参加演出的刘颖看到了这个市场巨大的潜力。

大部分女人天生对于高科技的东西“不感冒”,但是刘颖却很有先见性地看好了录像带市场。离开模特队之后,刘颖应聘到一家代理韩国某品牌录像带的公司,从销售代表做起,利用给客户解答录像带各种疑难杂症的机会,盘算起市场前景。凭借当年在银行工作时对经营方面的了解,刘颖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以前都是给别人打工,这次为什么不能自己当老板呢?

有了这样的想法之后,刘颖迅速从远离镁光灯的小寂寞中逃离出来,更加努力地工作,优异的成绩助她迅速升为北京分公司总经理。而在她接手公司三个月之后,曾经的“千年老二”以大比分击败了上海分公司,成为中国区的销售冠军,更为她之后拿下录像带华北区总代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亲朋好友越来越不理解刘颖——个漂亮且小有名气的女人不趁着年轻嫁人,却要这样苦苦打拼。刘颖不喜欢跟他们去争论这种想法的对与错,每每此时,她的回复只有一句:“我不想过人人都一样的生活。”

那时的刘颖在“等待着女人们的思想转变”——不必永远按照传统观念去生活。“让思想‘奢侈’一点儿。”这是刘颖最想对每个期待与众不同的女人说的话。

女人的新鲜从零开始

闯进一个又一个陌生的领域,就像不停地脱胎换骨,每一次都有新收获,从心情到朋友,从感悟到认知。其实女人的精力并不亚于男人。

读大专时的好友同学早已为人妻为人母,安于眼前的工作与生活,可刘颖却在忙着给自己充电。放下书本十余年后再重新拾起,有一些陌生,却又夹杂着小小的欣喜,MBA教程对于从

商的人来说很实用,刘颖更希望在学习时温习艰苦创业时的记忆……

取得学位后,正值2000年光盘产业大肆入侵的时机,此前刘颖已经成功地销售了八年录像带,摆在面前的只有两条路:退出或转销光盘。这是刘颖离开T型台之后遇到的最大一道难题:顺势做下去,轻车熟路,只恐再陷入平淡与规矩;退出倒轻而易举,然后带上这些年挣来的钱或就此休养生息,或者走向下一个不确定……

独坐在咖啡厅里放大着心里的矛盾,邻座两个女孩的对话吸引了刘颖的注意力。“一会儿去国贸转转吧?”“不去,那里的东西贵得吓人,咱们穿成这样店员都不爱搭理。”“看一看怕什么?买不起总逛得起嘛。”这样的场景常常会发生在资本并不丰厚的年轻女人中间,当年的刘颖也是如此。

不能说一次偶遇成为刘颖事业的转折点,却不得不承认正是那个下午,让刘颖混乱的思绪渐渐理顺与沉淀下来。作为最先一批接触世界流行风潮的女人,她应该用力所能及的方式,带给身边人最大的改变,这一点光盘和录像带显然做不到。

其时,Paola Frani正在筹划进入中国市场。经营上的经验,早期的模特生涯,让刘颖顺利拿到了Paola Frani的中国代理,重新回到了时尚圈。这次离开的旅行她走了近十年,如今笑傲T型台的漂亮女孩与她们那个时代大相径庭:不再懵懂,没有指责——人们对于奢侈品已经渐渐理解与接受,这更加坚定了她的信心。PaolaFrani专卖店逐渐在金国范围内设立,刘颖再次陷入了忙碌的事业之中,却不再像销售录像带时的单打独斗,一个成熟沉稳的男人常伴其左右,他曾经把Max Mara带入亚洲、引进中国,如今却甘愿做她身边的男人。

“看着她忙来忙去的样子,我很心疼,但是更多的却是欣赏。一个懂得思考人生如何丰盈的女人,才真正值得去爱。”陪刘颖接受采访的过程中,他只说了这么简短的一句话,却换来了刘颖脸上最甜蜜的笑容。

服装代理对于女人来说是相对容易的工作,因为进货时挑选流行的款式不是工作更像是在享受,每个月几次在中国与意大利之间飞来飞去,刘颖有一种再次站到T型台上引领时尚风暴的欣喜。已过不惑之年的她曾暗暗幻想,自己也许可以就这样陪着奢侈品牌慢慢到老,安定下来——但“生命的魅力就在它的不确定性”,不管年龄几何,都是如此。

果然,当一切步入正轨。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时。刘颖又一次觉得生活平淡下来。“女人悠闲时可以养身,但是没有追求时却会老得很快。”这是刘颖的新锐观点,却又因为她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的容颜,证实了说法的可信性。

在她又一次选择了“不确定”的时候,一件耗费精力的事从天而降—_信奉基督教的刘颖接到了美国旧金山最大华人教会的邀请,开始负责在广西北海建立福音孤儿院,80亩的修建工程需要她联络与监督,时间突然变得不够用起来。

到底是飞往意大利挑衣服,还是飞往广西建孤儿院?在挣钱与出钱之间,刘颖选择了后者,在她看来后者的机会更难得。同样信奉基督教的老公更是她的绝对支持者。于是,PF店带着大好的前景被转给了其他人经营,刘颖打算开启下一段“不一样的旅程”。

上帝是公平的,他总会回报人们的辛勤付出,当孤儿院的建设工作渐渐由繁忙转向偏忙时,日本最大的快递公司黑猫竟然主动找上门要与刘颖合作在中国的快递项目。最初是困惑,刘颖不知道对方从哪里找到她这样一个没有任何快递经验,更没有注册快递公司的人。对方的回答让刘颖终于明白这么多年努力的奋斗,到底收获了多么重要的东西——“跟你合作过的人都说你很讲信用,无论是之前的录像带合作伙伴还是PF的合作伙伴,他们都很看重你的这个优点。所以,我们一定要与你合作,希望你能够考虑。”

黑猫工作人员让刘颖“很有成就感”,多年来不断挑战新领域的经历已经让她不再害怕陌生。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刘颖对快递行业竟然产生了深厚的兴趣,更看出了国际快递的大好前景,于是国度快递有限公司就这样注册成立了。

分层教学:追求生命的共同成长 第7篇

一、了解学生是分层教学的基础

只有充分了解学生, 才能实施因材施教。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 教师进行教学设计, 展开分层教学才能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乐趣, 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如何去了解学生?方法和途径有很多, 但是最重要的还是来自教师观察、谈话的第一手资料。可能很多老师都会找一些捷径, 通过询问过往的老师来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由于人的评价都带有主观色彩, 因此教师还是要到学生那里去了解学生。他的习惯不好, 找找原因, 观察一下他的学习行为, 问问他的内心想法, 再和他谈谈家庭情况以及社会经验, 通过综合分析, 教师会发现孩子为什么有如此表现。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再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会让我们的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精心设计是分层教学的关键

教育不仅是一门心的艺术, 更是一门科学。在充分了解孩子,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上, 教师还需要以科学的教学行为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来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是科学的教学方法。

课堂实践中, 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在刚刚进入教师这一行业的时候, 我的导师告诉我, 在备课时,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生设计难易适度的问题, 而且心中都要知道所设计的每一个问题该由谁来回答, 这个学生回答不上来时, 又该由谁来帮忙。因此,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我时常会把学生名字写在教学设计的问题后面。的确, 这样做, 课堂上教师能关注到更多层次的孩子, 让大部分孩子参与到学习中来。

随着对分层教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从学校到教研组再到教师个人发现, 作业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因此, 我们开展了“怎么样的作业更有效”的教育沙龙活动, 在活动中, 教师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我根据自己的实践谈了作业超市的具体做法, 受到大家的一致赞同。在作业设计中, 教师可以尝试将单一的文本作业改进为自我选择性作业、多层次性作业、网络作业、操作性作业、实践性作业等多种类型的作业。让学生在作业的时候, 以画画、剪报、查资料, 甚至是手工制作等方式来完成, 鼓励学生以看、摸、做和想象等多种方式感受知识的存在, 进行学问的探究, 完成生动活泼、精彩纷呈的作业。例如, 学习《秋天》后, 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仔细观察秋天的校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你有什么发现?你对具有这样特征的事物有什么感觉?再如, 针对课堂上学生向我提出“为什么有的树叶变黄了, 有的树叶没有变色, 有的树叶变成红色的了?”等一些问题, 我便布置了网络作业。

三、统一要求是分层教学的核心价值

分层教学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吗?如果操作不好, 我想会的。不同的作业设计体现了不同的教学目标, 但是教师要给学生一个明确的要求, 那就是无论是你选择A套作业, 还是C套作业, 都要按时、保质来完成。统一要求是进行分层教学的关键所在。不同的作业设计只是内容的不同, 但是教育的本质是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量的变化会让质也跟着变化。教学不是一味地追求量的增加, 而是提升学生学习的质态,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追求生本课堂,孕育灵动生命 第8篇

一、生本课堂,就是关爱的课堂。

关爱学生,就是以生为本;关爱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学习,乐于参与;关爱学生,调动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潜能,最终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冷暖先知,带进课堂的永远是阳光,留给学生的永远是晴空。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关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美德与天职。一个学生无论学业如何,个性品质怎样,都渴望得到教师的关爱、尊重和认可,渴望温暖的阳光雨露。师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应把爱心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贯穿于课堂的始终。

爱是一种信任,是一种尊重,是一个关爱的眼神,是一句信任的话语。课堂上,老师要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个学生,把关爱倾注于整个语文教育过程之中。尤其对学困生和“问题学生”,更是如此。比如某学生学习遇到挫折时,给予“爬起来,不要轻易服输”的激励;某学生陷入困惑时,给予“拨开云雾,就是一片艳阳天”的开导……学生在教师的温馨关爱下茁壮成长,奇迹将在不经意之间出现。

二、大胆放手,变“以师为本”为“以生为本”。

首先,转以师为本为以生为本,大胆放手,勇于割舍,管住嘴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生本课堂浸润着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氛围。其次,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教师能超越教材,积极地审视、科学地处理加工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之外的教学资源,在激活学生思维、强化语言训练方面大做文章、巧做文章。坚持“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把学生当做学习任务的“首要责任人”,把思考的权利、学习时空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和展示思维过程的舞台,让他们在质疑问难和讨论交流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感受成功的愉悦。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进行脑力劳动,使他们通过实践去证明一个解释和推翻另一个解释,在这种情况下,知识就不是消极地掌握的,而是去获取的,即靠积极地努力去获取的。”可见语文课堂教学必须给学生留下自主学习与探究的时空,让学生自己读一读,写一写,讲一讲,议一议,画一画,做一做,有利于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内化、升华所学知识;给学生留下想象的空间,有利于学生在一次次遐想与探究中发展思维,提升创新素质,开创美好未来。

三、让对话、互动活跃生本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里的“对话”是“互动”的一种外化,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课堂上不再唯师为尊,迷信权威,而是彼此尊重,平等交流,共同探究,相互启发,共同进入文本所创造的特定情景,接受感染和熏陶,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勇于蹲下身子,学生敢于质疑挑战老师,表达独到见解。在文本面前,师生是平等的阅读者、解读者、欣赏者和学习者。在教学中,根据具体的文本,把自己划分到学生的小组中,作为其中一员,表达观点,互相交流,时而藏巧于拙,巧妙点拨引领,打造生动、活跃、平等、高效的课堂。了解学生、教师、文本三大要素的角色地位和功能价值,认清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联系,以优化对话方式,提高对话教学的实效。

四、生本课堂,是开放的课堂。

“花盆里长不出参天松,庭院里练不出千里马。”生活即语文,社会即课堂,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无处不生活。因此,语文课堂教育必须跳出文本的局限,走出教室、校园,走进社会,与大千世界融为一体,让课堂这一方小天地折射出七彩生活的影子,让学生听说读写于课堂小天地,实践于天地大课堂。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再现生活、创造生活,也能让学生理解语言、应用语言、创造语言,同时现实生活将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和参照坐标,学生将通过对语文的学习关注生活,获得各种人生经验,品味各色别样人生。

开放的语文课堂,不仅仅是学习时空的开放,还包括思想的开放,心灵的自由,感悟的多元。阅读是带有明显个性化色彩的行为,要尊重学生的多元感悟,呵护学生闪现的创新火花,彰显学生的阅读个性。开放的课堂要着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给予学生自由阅读的时空,给予学生自主发表独特见解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开放的课堂,不拘泥于小小的文本,但又开放有度,有局限,有框架,不能天马行空,应收放自如。开放,是以文本为基础的开放,是与具体的文本紧紧相连的,是为更加深刻理解感悟文本服务的,不是刻意的信马由缰的开放,从而本末倒置,喧宾夺主,变成浮华的作秀。

五、生本课堂,须多元评价,避免千人一面。

新课改的最终目的立足于“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人是具体的人,在每位学生的心里都有一个“先进的自我”存在,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也都希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古人云:“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教学的对象是人,教师要以雕塑家的眼光看待他们,“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充分发现并挖掘他们的潜能,决不可“以考量身”,“以分定人”,评价要多元,从而让每位学生都能张扬个性,发挥潜能,获得生存与发展的能力,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

六、生本的语文课堂,依然追求语文味。

生命追求 第9篇

第一次合作:交流先学,分享碰撞

【案例片段】

1.学生独立完成先学单。

2.出示分享先学的要求。

具体步骤是:

①先传阅,看看同伴的先学并思考。认同的打“√”,不认同的打“×”,不理解的打“?”,欣赏的打“☆”。

②交流自己的思考,倾听同伴的意见,并考虑是否要做修正。

③把交流后的便利贴贴在大任务单上。

3.观察员对其中一个组的合作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如下:

1号对2号说:你的这个文本里,外貌描写不只是写了嘴,表格的要求应该是把所有具体描写的对象都写进去。

3号:我也觉得不只写了嘴(拿过文本指给2号看),这里还有眼神……

2号默认开始修正自己的任务单。

……

4号对1号做出质疑手势:张××这里也没有写出突出特征,为什么他是对的,我这样不行呢?

1号仔细对照后回应:那是我说错了。

……

4.合作评价。

师:有的小组已经完成好了,有的小组还没来得及完成,那我们也可以思考一下为什么。为什么我们的效率会不如其他小组高?下课后可以向效率高的小组讨教一下。这次最先完成的小组是第7组,那我们今天就请最先完成的小组来反馈,作为奖励,可以吗?

【评析】

合作学习最忌讳走过场,但是这个环节的合作是真实有效的。首先,在教师提供的合作程序上,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开展合作不会出现无事可做或者无话可说的情况。其次,从合作的要求上来看,教师特别注重合作氛围的创设,重视同伴之间的同理心、尊重他人品质的培养。再次,从合作的内容来说,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因为每个学生具有不同的思维习惯、知识基础、学习策略等,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通过观察员对学生合作过程的观察,我们发现每个学生都真正参与到合作中来。在相互的交流分享中,有倾听、有质疑、有追问,学生获得了更多的相关信息,也丰厚了个人的认知。

在合作结束时,教师较好地进行了评价。这一评价很好地引领了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关注知识,更看重学习的能力和方式。

【合作成果展示】

小组汇报。

生1:我们小组认为一号文本描写的人物是鲁迅,具体对象是头发、胡须、面孔,还有嘴巴。

生2:我还有补充,我们小组认为具体对象还有目光、手指、长衫和烟嘴。

师:有认同的吗?

(生打手势“√”表示认同)

生1:从“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叫人担心”,我们看出他突出的特点是“瘦”。

(生打手势“√”表示认同)

生2:我们小组从“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初愈的样子,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这句话中看出他的精神不颓唐。

师:有没有更准确一点的词汇?要发现我们和别人之间的差异是什么,就算大致是一样的,但是细微的差异有吗?

生2:有精神。

师:那“不颓唐”和“有精神”可以考虑选择哪一个?

生(齐答):有精神。

师:是的,正面的表达,这就是一种修正呀!我可以提出我们组的看法啊,注意哦,你的倾听不是光接受,要有回应并且要有对照。好,请继续。

生1:推测作者的爱憎,昨天我们看过语文书,书上有些地方体现出作者对这个人物的爱。

生2:我们小组有补充,也是昨天看了文章之后认为,作者不仅有对鲁迅先生的爱,还有尊敬。

生1:我接受你的补充。

生3:从“黄里带白的脸瘦得叫人担心”,可以看出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可怜之心。

生4:我们小组对生3的发言还有补充,我们觉得不应该是“可怜”,而应该是“担心”。

生5:我觉得可以更准确一点地表达,是“尊敬”。

生3:那我不知道这段文字从哪里体现出了“尊敬”?

生5:这个“瘦得叫人担心”,这个担心是源自于对鲁迅先生的尊敬。

【评析】

我们不难发现,整个学习过程更多的是学生和学生之间展开的回应。根据以上片段可以整理出学生互动时的一些技巧:①补充。当自己有更为深刻的想法时,学生会适时和同伴交流,补充自己的学习体会。②赞同。当学生说“我们小组有补充,也是昨天看了文章之后认为,作者不仅有对鲁迅先生的爱,还有尊敬”。有同学马上说:我接受你的补充。③质疑。对同伴的想法不太认同的时候,学生会提出质疑。

我们常说,课堂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在这个小社会中学生不仅要习得知识,更重要的是习得能力。从上述片段可以看出,教师在课堂中重要的工作就是串联学生的活动,用评价引领学生把学习活动往前推进。学生在前面接受了教师“要注意词语之间的细微差别”的提醒后,这里马上能主动辨析“担心”和“可怜”之间的差异。

在这一片段中,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同伴之间自然形成了一个学习场,对话多维、灵动、深刻。从“可怜—担心—尊敬—从哪里看出尊敬”这一系列学生的互动,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教师在前面强调的要注意词语之间的细微差别,要有理有据地表达观点,学生在这里就能自然运用,毫无生硬之感。这不正是我们最渴望见到的学习状态吗?

第二次合作:修改随堂小练笔

【案例片段】

师:我们看看这段小练笔,这是昨天试写时我们班一位同学对《唯一的听众》中的老人的描写。这个老人给我们的感觉是什么?

生:朴素,慈祥,苍老。

师:这些特点其他老人也都有,为什么就能判断她是一位“首席小提琴家”呢?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你觉得这位“首席小提琴家”身上还有什么特点?

生:和蔼。

生:优雅。

生:音乐气质。

师:这些是她独特的特点,那怎样才可以表现出这种不一样呢?你觉得如果就用我们刚刚讨论的方法修改一下你昨天的小练笔,你可以来关注她的什么?

生:她的眼神。

生:她的衣着。

生:她的气质。

师:修改或者重写你的这篇小练笔,看看能不能通过你的描写让她的气质或性格特征更加的鲜明。

(师出示修改前后的小练笔)

修改前:

她长着一头白色头发,有一双迷人的大眼睛,有着甜甜的声音,还有这让人感受到她和蔼的表情。最后她的脸上还有一些皱纹,让人感到她经历过的风雨。

修改后:

她有着一头垂肩的银发,那瘦削的脸,黄里带白,也有修长的手指,浑身散发着音乐的气息。她穿着一件淡黄的上衣,令人觉得她十分朴素,同时也透出几分知性的魅力。

(互动分享)

生:我们组觉得他之前写的“迷人的大眼睛”和“甜甜的声音”不符合老人的年龄和气质,后面修改时用的“淡黄的”挺好,因为这个颜色不张扬,能让人感受到朴素淡雅的感觉。

生:我们注意到他在描写头发的地方改成了“一头垂肩的银发”,可能是想表现老人的温柔吧,但我们组有个同学描写的是“梳着一丝不苟的发髻”,我们觉着这样更能表现老人的端庄。

……

师:听了这么多同学的分享,你是否又有新的发现了呢?感谢今天大家的思考和分享。

……

师:我们课后的任务就是回去修改你的这篇小练笔,看看能不能通过你的描写让她的气质或性格特征更加的鲜明。

【评析】

学生呈现的练笔是对这堂课教学效果的最好检验,显而易见,成效是明显的,学生不但知道了人物外貌描写的知识,还掌握了人物外貌描写的技能。最重要的是,知识的获得、技能的练习,是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与同伴的多维互动、交流、讨论而逐渐清晰的,这比教师的直接传授,效果要好得多。这才是我们追求的生命成长的课堂。

综观整节课的教学,教师很少越俎代庖、头头是道地讲述人物外貌描写的方法,而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在小组分享中,在教师恰如其分的点拨中,感受人物外貌描写的方法,知道怎样写才有特色,怎样写才能写出人物的特点。不仅如此,在这样的课堂中充满理解,处处洋溢着互相尊重的气息,实现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共同成长。这不仅仅是在教学,更是在培育学生良好的品格。

生命追求 第10篇

一、新基础教育形成以生命观为核心的教育

生命是至高无上的。无论人怎么样地活着,只要活着生命就是存在的,但是如何让生命活出自己的价值,这便是当下教育正在思考的问题。改革开放以后社会飞速发展,如今社会处于一个转型阶段,教育形势复杂,人们价值观多元化发展,更尊重彼此之间思想的差异。新基础教育抛弃原始教育中存在的偏见,开始尊重每个生命,用积极的眼光发现每个生命的魅力,它呼唤着每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让生命绽放属于自己独特的魅力。“新基础教育”面对的不仅仅是在校学生,是所有具有生命的人,它追求的是积极向上地对生命的态度,欲探索生命的发展轨迹、也是对生命本源的尊重与追求。

每一个鲜活的个体都有其自由发展的权利,而我们要做的不是刻板地用条条框框来约束学生,而是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没有约束和限制,只有适度的指引。让学生可以健康地全面发展,这正是“新基础教育”的目的。为做到这些,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将重心放在关注教学的动态过程而不是课程的内容量。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更多的关注课堂教学中的资源生成与过程生成。将学生培养为能够主动从课本汲取知识,健康发展的一代新人。为此,就需要关注在教育过程中的多方面,如学生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班级内学生群体的生活质量等问题。而各项改革策略与方案的宗旨都是为了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

同时,“新基础教育”也关注着学校领导的生命成长。伴随着“新基础教育”研究的快速推动,问题也会接踵而至,这就需要领导者不断地调整方向。每推进一个新的地区,新基础教育研究所就需要把校长召集起来,大家分享各自学校的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改革的前进方向。叶澜老师经常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请校长谈一谈自己真实的变化过程,有哪些真实的触动、迷惑和顿悟?遇到哪些问题?是如何思考、解决的?看到这些问题,也不禁会想:叶澜老师为什么会提出这些问题?在思考的过程中,也能清晰地感受到“新基础教育”在提高学生的同时,也让校领导能够面对真实的自我,积极探索真实的发展空间,并在其中获得真实的自我更新,学校的改革过程也恰恰是效率的自我革新过程。

二、新基础教育研究追求真实的生存状态

新基础教育建立在真实的研究之上,从微观的学生生活、教学课堂到宏观的教育政策都体现着生命存在的状态。新基础教育便是对生命生存状态的研究。新基础教育面对每个真实的学生,尊重每一种学生的生存状态,对每一种学生进行研究,读懂每一种学生。不仅如此,新基础教育也致力于研究教师是以何种状态在教育中存在。新基础教育也试图分析教师教学背后的原理与原因,帮助教师读懂自己,读懂自己是用何种状态在教育学生,自己存在哪些问题与不足,使教师真正的提升自己的教学方式。

新基础教育往往就是从研究真实的生命存在状态中发现教育存在的问题。若是要从根本上提升教育的水平,归根结底还是研究人。新基础教育强调的就是发现问题,只有发现了问题才能反省,才能改正去重建新的教育体系。把从小就思维活跃、热爱讨论的孩子教育成听话乖巧、安静思考的孩子根本就是改变真实生命生存状态的失败教育,新基础教育从学生、教师、学校三个角度出发研究,鼓励追求真实生命的成长,尊重个性化发展。

以人为本的教育,是永远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鼓励每个学生做真实的自己,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展现自己生命的力量,绽放自己生命的花朵,新基础教育越来越忽视成绩等外在方面的内容,它重视的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学生生命本身可以存在的状态,在此基础上教师因材施教。同时,新基础教育也在研究中帮助教师追寻其生命存在的状态,新基础教育注重教师的自我反思,要求教师思考教学的目的与意义,反思出自己的不足。而学校作为教育的场所,新基础教育更是要求学校做到自我反思。学校的整体氛围是否是适合学生在其中追求生命的成长,基于新基础教育学校有何种理念帮助在校师生更好发展自己,这都要新基础教育引导。

三、总结

新基础教育形成的生命观指引人们去探索,去追寻生命的意义,让人们感受生命的力量。没有思想的约束,没有行为的束缚,鼓励学生发展兴趣,培样学生个性化发展是新基础教育的形式。它使人们摘掉有色眼镜,正视每个生命的生存状态,鼓励每个生命积极追求自我的发展。新基础教育通过研究生命的状态,重建人们对生命的信仰,相信自己。在追求真的生命成长中滋养生命,重建生命,成人成才,这便是新基础教育的目的。

摘要:遵循生命发展的规律、尊重生命成长的轨迹,以生命观为核心的教育逐渐取代应试教育。教育的发展由方式方法教学转变为价值观教学。“新基础教育”是凌驾于基础教育之上的更尊重生命的意义的教育方式,它致力于将生命与教育融合起来,共同促进每一个生命的真实成长,让课堂生动活泼,让学生生龙活虎,让学校生机勃勃。“新基础教育”尊重每个生命的意义,尊重每个学生的发展,形成了新的教育价值取向。

关键词:生命成长,新基础教育,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1]李家成.追求真实的生命成长——对“新基础教育”价值取向的体悟[J]教育发展研究,2003,(03):15.

[2]马莹.教育课程改革中的教师信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

追求生命化课堂教学 第11篇

在设计《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的教案时,我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自主学习基础知识,第二部分是我设计了7个问题,由学生合作探究完成。这些问题分别是:①内外服制度的定义和特点;②三监之乱反映了商代遗留下来的制度有什么弊端?③分封制与内外服制度的异同点;④你认为西周分封制有何消极影响?⑤西周为什么要实行宗法制?⑥宗法制对后世有哪些影响?⑦归纳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却效果不理想。首先,本来是一个课时可以完成的内容,最后用了三个课时。整个教案的设计让人感觉是纯粹为了追求“合作探究”的形式,而设置过多问题,忽略了内容。其次,学生探讨问题的积极性不高。很多学生不参与讨论,也不乐意发表自己的看法,游离于课堂之外;每个问题的回答都总是那几个熟悉的面孔。最后,有些问题由于学生掌握的资料有限,很难得出结论。例如:第三个问题“分封制与内外服制度的异同点”,由于课本内容较为简单,因此学生讨论了十来分钟都毫无收获,最后是由我带领着他们从课本内容中归纳概况出部分答案。

针对前面所出现的情况,我在设计《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教案时作出了以下调整:第一、我提前把要求学生自主整理的知识表格和探究的问题——数量控制在3道题左右,打印出来分发给每个小组,让他们在课前合作完成。第二、我要求每个小组在预习时要针对新课提出自己的疑问。第三、我针对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性不高的情况,设计了奖励加分的细则:学生主动站起來回答问题的加2分,老师点名才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加1分;小组能针对新课提出疑问,该组成员每人加2分。这些分数都会算作平时考核成绩算进学期末的总评。

在讲授新课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小组派代表展示知识表格,接着就由学生针对本课提出疑问。我则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写在副板书上,并与自己设计的问题相结合,与学生共同进行探究交流。而且针对较难理解的问题,我准备了史料,有利于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思维习惯。例如:在探究“郡县制与分封制哪个更适合秦朝统治”时,我引用课本第9页“解析与探究”的材料;在探究“皇帝制度有哪些特点”时,我引用以下材料“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这样形容秦代的皇帝制度:‘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印称‘玺。‘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嬴政自称‘始皇帝,规定死后传位给子孙,‘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由于学生提前对课堂上要解决的问题有所了解,并能结合自己的疑问一起探究,史料充足,所以这课的讨论探究氛围明显优于上一课,学生学习热情高涨,积极发表见解,学习效果很好。

这两个效果鲜明对比的课堂也引起了我对“探究、合作、成长”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反思:

一、教学形式应服务于教学内容

一开始,我为了追求“合作探究”的形式,而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课本有限的资源,设计了过多的问题,导致学习效果的下降。所以,对于课堂教学而言,形式新颖能吸引学生固然重要,但不能为了追求形式而忽略了课文重难点的突破。以《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为例,问题的设计要以分封制、宗法制、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为核心,一要突破学生在学习中对分封制、宗法制的困惑,将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分析透彻;二要讲清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对于任何一节课而言,教师都应以重难点为核心,紧抓教学三维目标进行教学的设计,否则,形式再多样,课堂气氛再活跃,都是低效的课堂。

二、课堂上师生关系应是互动的

在实现生命教育与历史教学结合的过程中,师生关系不是简单的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而是平等交流、相互启发的关系。正如任鹏杰先生所说:“师生关系是互动的,学生与学生的关系也是互动的。……教学活动就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不是教师的‘独角戏或‘一言堂,也不仅只是师生之间的‘教学相长,更多的时候应该是学习社群成员之间多元多样的互动、互助、互惠行为。”【1】也就是说,教师不应该把自己当做课堂的主角,把学生看做观众,而应通过解读教材内容、挖掘课外资源,启发、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分享见解。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得出与教材或教师不同结论时,教师应与学生沟通、交流,互取长短、互为借鉴。因此,师生相互学习、理解、交流,是实现生命教育与历史教学相结合的关键性因素。

又以《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为例,由于课件是我事先准备好的,并没有顾及学生的疑问,貌似“探究、合作、成长”的教学模式在实际操作中却流于形式:我接二连三地提出问题,学生完全被我牵着走,只能按我的指示作答,根本没有思考余地。这样的课堂,学生的学习激情是压抑的,缺乏探索欲望,充其量只是教师意图的落实。但在《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的教学过程中,我吸取了前面的教训,关注了学生的疑问,更注重师生对新课的共同探究,所以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三、教师应精心挑选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史料

由于学生社会知识储存不足,加上课本的内容主要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规律的叙述和概括,并没有多少细节描述,因而加大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到了探究问题时学生也就无从下手。其实历史教学的材料是多元化的,在教学过程中只运用教科书是不够的,教师还必须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精心挑选各种各样的材料来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从而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基本历史思维。

四、教师应创设多样性的评价活动

高中历史新课程学生学业评价的基本方法有两种,一是过程性评价,二是终结性评价。【2】也就是说,教师在评价学生时既要关注其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其学习的过程。通常我们都是把测验成绩作为学生学习结果的参考标准,却忽略了学习过程的评价。其实在岳麓版的历史教材里就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建议和综合探究课,这些都为学生的过程性评价提供了借鉴,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历史情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会、辩论会、演讲会等活动;在课后则可以布置小论文、影视作品观后感,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等;不管哪种形式的过程性评价活动,教师都要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这样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摆脱单一的评价体系。例如,在学习完《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后,我布置了学生制作一份家族世系表,评价要求:1.写出从曾祖到本人全部男女亲属的姓名,内容要齐全可信(40分);2.标出各亲属性别和称谓,称谓要准确无误(30分);3.格式规范,没有书写错误(20分);4.纸面整洁清晰(10分)。这样的作业既能让学生体会到宗法制在后世的影响,也能增加学生与亲属之间的交流。所以多样性的过程性评价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思考,也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进而使学生追求真、善、美的个性和潜能都得到发展,这也是生命教育与历史教学相结合的体现。

基于以上的思考,我觉得自己在如何实现生命教育与高中历史教学结合方面还缺乏相关的理论知识,有的只是些实践的反思,所以在追求生命化课堂教学的道路上我是任重而道远,因此我希望能与同行们共同努力在这道路上越走越远。

主要参考文献:

[1]任鵬杰.交互主体性:教育的根本就是人文关怀——说说对“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观点的质疑[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4(3)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生命追求】相关文章:

生命在于不懈追求06-19

生命的追求作文范文06-25

生命不息追求不止07-30

追求有生命的语文课堂07-30

追求让生命之花怒放12-01

追求卓越与追求完美12-01

追求平等07-10

教学追求07-13

追求幸福07-27

追求与放弃06-19

上一篇:外在式聚焦下一篇:中医药现状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