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产品加工企业

2024-06-05

畜产品加工企业(精选12篇)

畜产品加工企业 第1篇

现状

我国拥有2200多万穆斯林人口, 有着1200多年的清真食品用品生产的悠久历史。近年来, 我国清真食品产业的发展一直保持着10%左右的增加速度。从事清真食品用品生产的企业主要以生产和经营牛羊肉及其附属产品、服饰、特色工艺品等为主, 这一产业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北、河南、广东等穆斯林相对集中的地区;牛羊加工基地基本分布在河北、辽宁、吉林、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山东等地;鸡鸭等禽类产品基地则集中在山东、河北、河南、辽宁、江苏、四川等地;奶制品则以内蒙古、宁夏等地为主。

“十五”以来, 我国清真食品产业在国家优惠政策的扶持下得到较快发展, 逐步成为具有少数民族特色和民族地区比较优势的重点产业。

第一,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综合效益逐年提高。新疆、宁夏、甘肃、青海等少数民族较集中的地区是我国清真食品的传统市场, 与此同时, 一些穆斯林散居地区如陕西、河南及京津沪地区, 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天津市各类清真食品生产经营企业1990年仅有800家, 到2008年已经超过2000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一大批清真食品企业不断做大做强, 逐步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

第二, 产品种类日益丰富, 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清真食品的生产、加工在继承传统的同时, 又大胆引进科学工艺和技术, 不断丰富其文化内涵, 使清真食品在种类、营养、形状、色泽、口味、包装等方面都有了新的改进和变革。产品种类除传统的清真餐饮、副食、肉食品外, 又开发和发展了清真方便食品、速冻食品、专用调料、乳制品、食用油以及包装、餐具等。与此同时, 清真食品产业链不断延伸。清真食品产业的生产过程包括从农场到餐桌的生产、加工、包装、储运、配送、销售等全过程, 并不断向上、下游产业延伸。比如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牛羊肉屠宰加工业的发展, 迅速带动了牛羊养殖业、副产品加工、牛羊贩运业、饲料加工业等产业的发展, 全县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5%来自清真食品生产及相关行业。

第三, 国企改革成效显著, 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我国传统的清真食品企业大部分是国有、集体企业,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 不少企业积极探索, 大胆改革, 闯出了一条新路。北京月盛斋清真食品公司是由原北京市清真食品公司改制重组的股份制企业, 改制前企业负债达2.1亿元。2001年该公司实施改革重组, 使企业焕发了生机。同时, 近几年来大量民间资本的涌入, 壮大了产业力量, 激发了市场活力, 丰富了市场供应。

第四, 各级政府的优惠政策效果显著。为了扶持当地清真食品企业的发展, 保证当地清真食品的供应, 许多地方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比如:北京市从2002年以来, 先后投入了上千万元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专项资金, 重点扶持了1000多个清真饮副食网点发展项目, 2010年的专项资金则达到了1600万元。

存在的问题

据相关资料显示, 我国清真食品贸易额仅占世界贸易总额的0.1%。尤其在出口方面, 在世界贸易总额中的占比更是微乎其微。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生产企业小、弱、散。目前我国大多数清真食品用品生产企业处于小规模的分散生产经营状态, 其制作过程很不规范, 且主要以粗加工和低层次产品为主, 在产品的精细化程度和品种的多样性方面缺乏国际竞争力, 利润空间也较小。

二是缺乏在国际上叫得响的品牌。目前, 有实力的清真食品用品生产企业太少, 这是走向国际市场的最大障碍。一些企业经营者“小富即安”的小生产思想意识还很严重, 做大做强的意识较弱, 缺乏长远发展战略眼光, 因此不能有效整合资源, 小打小闹的分散经营方式很难树立品牌。

三是缺乏认证标准。我国清真食品用品行业目前还没有一个相对完善的认证标准, 严重阻碍了我国清真食品用品与国际市场的接轨。

四是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一些政府部门认为清真食品用品只是小产业, 对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有限, 因此重视程度不够, 阻滞了清真食品加工企业的发展。

建议

1.加强与穆斯林国家和地区外商的交流和沟通。这不仅有利于国内企业把握国际清真食品用品市场的需求趋向, 也可以让外商更多地了解我国清真食品产业的各项优势, 激发其合作意向。

2.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扶持力度, 引导国内清真食品用品企业走精细化加工的路子;同时采取积极措施, 协调小规模、低层次的企业走联合发展之路, 集中资源优势, 扩大集团化规模, 为创造叫得响的品牌创造有利条件。

畜产品加工企业 第2篇

向芳

西南大学动物科学系,重庆 402460

摘 要:民营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畜产品加工企业在农业、畜牧业的发展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进行畜产品加工的小规模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本文主要从管理、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分析小规模畜产品加工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畜产品加工;民营企业

1前言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这与民营企业的贡献密不可分。据统计,全国已有3200多万户个体私营企业。民营企业的年产值增长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远远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与此同时,畜产品加工企业在农业、畜牧业的发展过程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畜产品加下是联系畜牧业生产与人民生活需要的纽带,发展好畜产品加T业,是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必然选择。目前,以肉类、蛋类、奶类、皮革和毛绒加工为主的畜产品加工业体系已初步形成。但是,我围从事畜产品加工的民营企业大多存在规模小、技术设备落后、管理水平低,资金缺乏,不适应现代化发展要求等问题。本文主要以小规模畜产品加工民营企业为对象,分析其现状并提出相应对策。

2小规模畜产品加工民营企业现状

2.1管理现状

从企业内部看,民营企业的管理体制有“家族”和“亲缘化”的特征,实行集权化领导、专制式决策;经营者既是资产所有者,也是资产经营者,所有权、经营权的重叠及决策体系的集杖化,使企业权力制约机制失衡,决策失误的风险大。大多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不规范,企业信用差。此外,企业财务机构设置不合理,财务管理水平较低,不能及时或真实地提供财务信息。这些问题的存在既损害了民营企业的声誉。更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对于小规模畜产品加工企业,其管理水平低,尤其是管理思想落后,管理层次不清,管理系统较为封闭,多数依靠传统的经济管理方式,疏于成本、营销和资产等方面的管理,名牌意识淡薄,市

场开发不足,结果产品市场占有率低、缺乏竞争力、企业效益差。

总体而言,小规模畜产品加T民营企业在管理上存在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管理层次不清晰、管理系统不开放、管理集权化和专制化的问题,导致企业缺乏良好的市场竞争力、经营效益差、企业规模无法扩大。

2.2技术现状

我国畜产品加工企业中除少数企业经过技术改造,技术装备达到国外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水平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外,其他企业加工技术、装备的总体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落后20一30年。小规模畜产品加工民营企业生产方式落后,设备科技含量低,技术改造滞后,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模式和规模小,资金不足使企业不可能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

以上不足所造成的后果是:一产品品种不够丰富。目前,我国加工的肉制品只有600多个品种,而德国有1500多种;乳类制品只有近300个品种,而法国仅干酪一项就有800多种。二是产品质量较差。如肉类制品中,肉蛋白质含量低,脂肪、大豆蛋白、水分含量高,风味差,货架期短;主要乳制品如乳粉、麦乳精粉搀假严重。三是产品的适用范围不宽。低脂肪、低钠、低胆固醇、低糖类产品生产较少,无法满足特殊消费群体的特殊需求。四是产品加工转化度低。目前我国畜产品的加T转化率禽畜肉仅有3%一4%,奶在10%左右,而禽蛋转化率不到1%。发达国家肉转化为肉制品的比例一般为30一40%,甚至高达70%,乳转化为乳制品的比例高达80%以上,蛋转化为蛋制品的比例已达40%以上。

2.3资金现状

小规模畜产品加工民营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筹措难度大,借贷融资难的问题。近年来,各级政府陆续出台了相关优惠政策,金融环境虽然得到了较大改善,但资金短缺仍然是制约小规模

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从企业自身看,一方面。小规模民营企业自身实力弱,积累少,自酬资金能力不强;另一方面,由于规模小,缺乏清晰的所有权和管理机构,还贷能力和企业信誉差,使金融机构感到贷款风险太大,对其贷款信心不足,致使企业融资困难,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自身发展。

从外部融资环境看,对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来说,主要依靠的还是内源性融资、银行的间接融资及一些非正常渠道的外部融资来获得所需资金。小规模民营企业信贷融资的过程实质上是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关于“风险与收益”的一种博弈。小规模民营企业尤其是畜产品加丁等技术型企业信贷风险高。小规模民营企业的资金需求特点是“小、急、频、短”,而银行是营利性企业,其审批手续较烦琐,贷款的审批力度较大,取消达不到银行规定信用等级的企业的贷款资格,使企业本来就面lI缶的贷款难的问题更显突出。

2.4人才现状

企业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从经营者分析,小规模民营企业采用家庭式的经营管理,经营水平低;思想观念不适应时代需要,显得同执和保守,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慢,经营理念不适应现代产业发展需要。从业人员中有相当多的是脱离土地的农民,以高中以下文化程度为主,文化素质低,接受高新技术能力差。大多数企业面临严重的人才危机和信任危机,人才机制不灵活,导致企业发展后劲不足。根本原因在于企业家落后的“资本雇佣劳动力”观念,认为员工和企业的关系只是劳动力的雇佣关系,很多企业经营者认为只要有高薪,市场上优秀人才多的是,而没有从思想意识上真正地重视人才。加之民营企业用人唯亲的任人

方式,使优秀人才难以融入企业。因此,这些人才通常持打工心态,只关心眼前利益,对企业没有认同感和长期扎根的观念,较低的员工素质制约了企业技术更新的速度和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3小规模畜产品加工民营企业的发展对策分析

3.1管理对策

实行现代化管理。淘汰落后的管理方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防止和摆脱家族化管理的斟扰。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芷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实践证明,现代企业制度是最有效率的企业治理形式,是民营企、Ip获得强有力的莺要的制度性资源。民营企业应从董事会开始着手,把董事会的科学决策机制、高效管理机制、有效监督机制建立起来,在条件具备的情况卜.也可以聘请高素质的独立董事参与决策、管理,聘任职业经理人从事运营、管理,努力克服家族式、个人独断式企业所带来的投资决策不科学、调查论证不充分,经济发展方向判断失误所造成的灾难性错误,使氽业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完成资本,管理、人力的积累。可以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的企业改造和重组,条件成熟的可以通过企业集团的形式,努力扩大企业的规模。

3.2技术对策

3.2.1增强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的大小反映r民营企业竞争优势的强弱。我国畜产品加上业委实现由初加|.向深加T、由粗加T向精加工的转变,满足人们对加。I:畜产晶多样化、优质化的需求,关键在于技术创新。首先,企业要

增强技术创新的意识,以创新求发展;其次,采取合作创新,即和大专院校、科研部f J进行密切合作,利用他们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加速企业新产品的创新;最后,企业要增强自我创新的能力,从模仿型创新转向原始性、独创性的创新,走上独莎自主的自我发展的创新道路。

3.2.2通过技术创新,大力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增加适

销对路的产品,以名牌产品带动企业发展;加强联合经营,通过改制、资产重组、“走出去”等方式,在设备、技术、人力、资源等方面优化组合,加强优势产业的集聚,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2.3政府应加大对小规模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扶持力度,实施严格的专利保护制度,加大资金投入鼓励创新;允许企业以创新成果进行抵押向银行贷款,并提供更加优惠的融资环境。

3.2.4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从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到产品质量的伞过程监控,在产地环境、场址选择、生产投入品、防疫措施、生产管理、加.I:过程控制等环节,加强质量控制,严格按照尤公害畜产品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执行。

3.3资金对策

3.3.1弥补小规模畜产品加丁民营企业企业自身缺陷。民营企、啦应不断提升自身的整体素质和信用形象。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改善运作机制。企、Ip应重视财务管理水平的完善,规范财务制度,加强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增强财务透明度,向银行和相关部f J提供真实、准确I财务数据,降低管理和财务风险。树立诚信守法的新形象,赢得金融机构的长期信任。

3.3.2提高银行对风险的控制能力。

首先,改变“借贷”状况,金融机构要紧密结合小规模民营企业的特点,借鉴围外先进信贷风险控制方法和思路。在小规模民营企业贷款技术上,可以选择关系型借贷。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保持长期、密切而且相对封闭的交易父系。南长期关系所产牛的各种软信息在很大程度卜可以替代财务数据等硬信息,部分弥补小规模民营企业因无法提供合格财务信息和抵押品所产生的信贷缺El,并有助于改善其不利的信贷条件。

其次,金融机构内部、组织机制的完善。实行适度的授权和授信制度,对下级行赋予合理的贷款权下限,缩短代理链,实行审贷分离,做到符合小规模民营企“小、急、频、短”的特点;银行可以为小规模民营企提供技术、信息咨询;提供理财咨询,以便小规模民营企有能力提供准确财务信息,便于金融机构进行风险分析。

3.4人才对策

3.4.1提高畜产品加工民营企业家的整体素质。制定企业家人才培养计划,多召开理论与实践交流会。不但要引进一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解决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短缺的问题,而且要制定民营企业家的培训规划,有计划地选送一批经营管理人员到围外机构、高等院校和大企业进行系统培训,获得管理、市场营销、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确实做好“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要引导民营企业家增强诚信意识,重信誉、守合同。真正做到以质量占领市场,靠信用赢得客户,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3.4.2采取相应激励措施,让企业人员真正成为企业的一分子,以合资、人股等方式吸引人才,使其有机会由打T者变成企业的经营者、投资者,从而更好的引进人才,发展企业。创造良好的人才环境。解决人才配置不合理,用人机制不活,企业引不进人、留不住人以及高技能工人缺乏等问题。

4总结

小规模畜产品加丁民营企业.在管理上,存在“家族”和“亲缘化”特征,实行集权化领导、专制式决策.缺乏完善的内部企业治理机制和完善的财务制度。所以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摆脱家族化管理。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效益,健全财务管理,加强民营企业投融资管理。

在技术上,产品档次低、科技含量低,缺乏市场竞争能力,存在着“老、少、低”现象。因此需要不断改良产品,提高其信誉度。根据市场变化,引进先进技术及生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加快产占占结构调整。埘产品进行改良和革新。加强对新产品的开发,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在资金方面,由于企业自身规模小,实力弱,积累少。白酬资金能力不强,而金融机构对其贷款信心不足,致使企业融资困难。所以要从弥补企业自身缺陷;

提高银行对风险的控制能力;积极拓展和创新小规模畜产品加T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等人手解决企业发展的资金问题。

在人才方面,经营者固执保守,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慢,经营理念不适应现代企业发展需要;从业人员以高中以下文化程度为主,文化素质低,接受高新技术能力差,以致企业面临严重的人才危机和信任危机。所以要提高畜产品加T民营企、Ik家的整体素质并创造良好的人才环境,让企业人员真正成为企业的一分子。

参考文献:

[1]马倩.浅议民营企业发展实践中的几个问题田.经济观察,FAZHAN·JINGJIGUANCHA.2008,1.

[2]王旭波.浅论民营企业的发展Ⅱ1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3.

[3]薛俊侠.浅析我国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卟农业经济,2004,3.

[4]符永山,曹育明.对加快畜产品加工业发展进程的探讨[J].中国牧业通讯,2007,20.

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财务风险浅探 第3篇

关键词农产品加工企业;财务风险;财务预警;风险规避;控制;对策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1)012-0201-02

1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的涵义大致有两种。狭义的财务风险又称筹资风险,是指由于举债而给企业目标带来不利影响的可能性。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在企业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 在研究农产品加工企业财务风险问题时,不能将其局限于举债所带来的风险,而要将其层面扩展到整个企业财务活动上来,这样才能更全面地分析财务风险形成的动因,更好的防范风险。农产品供应链包括初级产品生产、加工、包装、存储、运输、配送分销直至最终消费的整个过程。农产品加工企业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及生存发展带来不确定性。为了防范农产品企业的财务风险,我们必须对这些可能影响农产品加工企业财务安全的风险进行分析整理。

1)自然环境风险。是指由于外界自然环境的变化给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的风险。相比其他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对自然环境依赖性较大,主要表现在原材料的供应在数量与质量上取决于自然环境的优劣,自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采购和存储成本,进一步影响企业的利润。

2)行业风险。是指农产品加工企业因为行业间的企业竞争和经营环境等产生的的总体风险。农产品加工企业在进入市场之前要准确分析行业进入壁垒、产业政策、市场竞争情况、各竞争企业的分布和战略、产品的供求情况和行业发展预期、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

3)技术风险。技术风险主要来自于企业技术创新。企业技术创新是一项高风险活动。受到企业外部环境、企业自身实力和风险处理能力、项目难度等影响,技术创新在给企业带来可能高收益的同时也带来高风险。农产品加工过程每个部分在运行中都有自己的技术指标和规程,有的产品还有有严格的国家标准,在技术创新中可能会遇到企业无法破解的难题。因此农产品加工企业必须对创新项目风险有充分的认识,充分论证,不要盲目上新项目,合理的规避技术风险。

4)政策法律风险。是指国家的宏观政策和法律的制定或调整,会影响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运营。比如国家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优惠政策调整与限制、贷款政策及税收政策的变动等都对农产品加工企业产生很大的影响。

5)决策风险。目前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企业管理水平相对滞后,管理者的管理素质还有待提高。在进行方案选择的时候,由于决策者知识、经验的局限性或信息的不完全等等,经常会导致选择失误。农产品加工企业要提高企业管理的水平,提高管理者决策水准,尽量的避免在决策层面的失误。

6)流通风险。由于农产品的生产具有区域性,需要不同区域间进行流通交易。由于农产品的生物性能特点,对运输效率和保鲜条件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在流通的工具、信息、技术上相对落后,主要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缺乏冷冻、冷藏设备和保鲜技术,流通渠道不通畅,在物流过程中农产品损耗很大,影响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利润水平。

7)农产品质量风险。首先,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原材料一般是通过中介组织或到分散农户手中收购,使得原材料在质量和数量上都难以得到保证的风险。其次,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规模较小,有的还停留在手工作坊式的加工生产,生产过程难以标准化,生产流程不合理、生产操作不规范、安全标准达不到等,都会导致农产品加工产品质量低下。最后就是因为各种技术和流通原因,使深加工后的某些农产品存在变质的风险。

8)市场风险。农产品加工企业市场风险是指企业在市场营销活动中由于内外部与市场有关因素的影响而随机出现的对农产品加工企业造成危害的可能性。主要包括生产要素供给市场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与消费者需求市场上顾客需求偏好对农产品加工企业造成的风险。

9)资金风险。农产品加工企业主要面临的资金风险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产流动风险等。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多脱胎于当地县城、乡镇农产品初级加工工厂,主要依靠当地资源优势、经营规模小,经营品种少,直接面向市场,自有资金先天不足,内源融资能力差,银行贷款门槛高,有的企业会采取社会筹资和民间信贷等方式筹集资金,加重了企业的财务负担,使得农产品加工企业偿债能力差,往往会陷入财务困境。偿债能力差是农产品加工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最为根本的原因。由于一些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投资决策系统、风险管理程序的建立起步较晚,有待完善的地方还很多,如只注重短期利益,不注重长期投资或长期投资,决策不科学,缺乏可行性研究,或超过企业的承受能力等等,不仅不能保证企业投资收益,还会对自有资金的盈利能力造成影响,进而影响偿债能力,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投资失误是导致农产品加工企业财务风险产生、财务状况恶化最为重要的诱因。 农产品加工企业资金流动性弱,项目实施后常常导致资金短缺,而且,易造成持续性资金短缺和资金链断裂,这是造成农产品加工企业财务风险最直接的原因。

2农产品加工企业财务风险规避的建议

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要根据企业自身的资本结构、实际财务状况、经营特点、所面临的特殊财务风险问题等,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建立适合本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及时有效地防范与规避财务风险,确保企业良性经营,提高企业抗御财务风险的能力。

1)培养和强化财务风险意识。对于农产品加工企业而言,由上而下的全体员工的财务风险意识的培养和强化尤其重要。而作为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人员,无论是一般的员工还是领导阶层,都应当树立强有力的风险意识,让财务风险意识在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里得以体现。首先,财务管理人员要有坚实的财务知识基础,具备良好的财务分析能力,并且能对财务风险作出及时、准确的判断和分析,及时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其次,作为财务管理人员要有职业的敏感度,随时的估计和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并及时作出判断和提出解决对策。最后,农产品加工企业也要培养其他员工的财务风险意识,为企业的安全有效运行作出贡献。

2)合理安排企业资本机构。有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因为银行贷款门槛比较高,往往会采取采取社会筹资和民间信贷等方式筹集资金,加重了企业的财务负担,使得农产品加工企业偿债能力差,往往会陷入财务困境。因此农产品加工企业要合理安排资本结构,适度负债,找到适合本企业最佳的资本结构,采取使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达到最低筹资组合。农产品加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该对企业的资本结构进行调整,对不同来源和期限的资金进行合理搭配,加快资金的周转速度,减少企业的财务风险。

3)建立预警信息系统。首先,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要建立起灵敏的信息系统。预警信息是原始信息向征兆信息转换的结果。要建立普及范围广泛的信息网来支撑财务预警信息系統。通过信息网实现对各种信息的搜集、统计整理与传输。

其次,要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有利于企业管理者作出正确的决策。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要从会计基础工作抓起,包括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素质、提高会计核算水平等,使会计信息尽量做到全面、准确、及时,尽量满足企业内部和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要求。准确有效的会计信息才能起到财务预预警的作用。

4)建立财务风险预测系统。预测系统的功能是对农产品加工企业未来可能的财务状况进行必要的预测。主要预测范围:根据现状的趋势预测、对相关因素相互作用的预测、对宏观环境变化可能导致预期结果的预测、对征兆信息可能产生结果的预测、对偶发事件发生的时间、概率、作用峰期以及可能的影响进行预测。

5)制定企业财务预警工作制度,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农产品加工企业应该成立专门的财务预警机构,小型企业可以指定财务部门为财务预警机构,实行第一责任人制度,指定专人负责,建立预防财务风险的有效领导管理体系。制定专门的财务预警工作制度,明确分工、责任和工作流程。

处理财务风险应遵循的原则:一是谨慎性原则,建立项目风险基金。二是损失尽量从项目风险基金中列支,或分批进入经营成本,尽量减少财务风险影响企业正常经营。三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快流动资产的周转率,提高企业变现能力和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同时会计和财务应该分设,建立监督控制机制,搞好内部风险的评估和控制。

6)明确预警指标体系。建立预警指标体系的目的是为了使信息定量化,条理化和可用化。不同类型的企业和行业的预警系统的指标体系不完全相同,因此要有针对性的选择重点指标和敏感指标。农产品加工企业应根据其财务环境特点,选择能反映企业财务风险的重点指标作为监控对象,选取的指标能够对企业企业经营危机做到及时准确的反映。在财务营运过程中对这些财务风险指标进行观察计算并作出预测,及时有效地调整财务活动,将风险降到可控范围之内,保证企业正常运行。财务预警的指标有:企业偿债能力指标、企业营运能力指标、企业赢利能力指标。建立预警指标体系的原则:①预测性原则;②系统性原则;③成本效益原则;④开放性原则。

7)建立预警对策系统。建立预警系统的目的是尽早发现风险,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预警对策系统为各种类型和程度的财务风险预先准备好应相应的对策和大致的处理方法,一旦发出预报并给出相关的对策,企业的管理者则需要根据预警信息的类型、性质和预报的程度,结合本企业的情况,咨询相关的专家,借鉴相应的对策制定出适合本企业的实施方案。

3总结

农产品加工企业应及时地更新预警信息网,补充新的信息,不断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定期对预测系统、预测指标、预测对策系统进行修正、完善;及时总结经验,补充和完善财务预警系统。通过财务预警,及时调整经营方案,规避财务风险,保证农产品加工企业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杨淑媛.张海红.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商业经济,2009,10.

[2]曹伟忠.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中旬刊.2009,8(2)-91-93,103.

[3]彭胜利.浅析企业财务风险及其控制措施.经营管理者,2009,16.

[4]李清华.财务管理[M]北京:经济出版社,2004.

[5]王爱华.颜彦.浅谈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广西社会科学,2007,9.

作者简介

畜产品加工企业 第4篇

改革开放30年来, 我国经济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 这与民营企业的贡献密不可分。据统计, 全国已有3200多万户个体私营企业, 民营企业的年产值增长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 远远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与此同时, 畜产品加工企业在农业、畜牧业的发展过程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畜产品加工是联系畜牧业生产与人民生活需要的纽带, 发展好畜产品加工业, 是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必然选择。目前, 以肉类、蛋类、奶类、皮革和毛绒加工为主的畜产品加工业体系已初步形成。但是, 我国从事畜产品加工的民营企业大多存在规模小、技术设备落后、管理水平低, 资金缺乏, 不适应现代化发展要求等问题。本文主要以小规模畜产品加工民营企业为对象, 分析其现状并提出相应对策。

2 小规模畜产品加工民营企业现状

2.1 管理现状

从企业内部看, 民营企业的管理体制有“家族”和“亲缘化”的特征, 实行集权化领导、专制式决策;经营者既是资产所有者, 也是资产经营者, 所有权、经营权的重叠及决策体系的集权化, 使企业权力制约机制失衡, 决策失误的风险大。大多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不规范, 企业信用差。此外, 企业财务机构设置不合理, 财务管理水平较低, 不能及时或真实地提供财务信息。这些问题的存在既损害了民营企业的声誉, 更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对于小规模畜产品加工企业, 其管理水平低, 尤其是管理思想落后, 管理层次不清, 管理系统较为封闭, 多数依靠传统的经济管理方式, 疏于成本、营销和资产等方面的管理, 名牌意识淡薄, 市场开发不足, 结果产品市场占有率低、缺乏竞争力、企业效益差。

总体而言, 小规模畜产品加工民营企业在管理上存在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管理层次不清晰、管理系统不开放、管理集权化和专制化的问题, 导致企业缺乏良好的市场竞争力、经营效益差、企业规模无法扩大。

2.2 技术现状

我国畜产品加工企业中除少数企业经过技术改造, 技术装备达到国外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水平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外, 其他企业加工技术、装备的总体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落后20-30年。小规模畜产品加工民营企业生产方式落后, 设备科技含量低, 技术改造滞后, 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模式和规模小, 资金不足使企业不可能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

以上不足所造成的后果是:一产品品种不够丰富。目前, 我国加工的肉制品只有600多个品种, 而德国有1500多种;乳类制品只有近300个品种, 而法国仅干酪一项就有800多种。二是产品质量较差。如肉类制品中, 肉蛋白质含量低, 脂肪、大豆蛋白、水分含量高, 风味差, 货架期短;主要乳制品如乳粉、麦乳精粉搀假严重。三是产品的适用范围不宽。低脂肪、低钠、低胆固醇、低糖类产品生产较少, 无法满足特殊消费群体的特殊需求。四是产品加工转化度低。目前我国畜产品的加工转化率禽畜肉仅有3%-4%, 奶在10%左右, 而禽蛋转化率不到1%。发达国家肉转化为肉制品的比例一般为30-40%, 甚至高达70%, 乳转化为乳制品的比例高达80%以上, 蛋转化为蛋制品的比例已达40%以上。

2.3 资金现状

小规模畜产品加工民营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筹措难度大, 借贷融资难的问题。近年来, 各级政府陆续出台了相关优惠政策, 金融环境虽然得到了较大改善, 但资金短缺仍然是制约小规模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

从企业自身看, 一方面, 小规模民营企业自身实力弱, 积累少, 自酬资金能力不强;另一方面, 由于规模小, 缺乏清晰的所有权和管理机构, 还贷能力和企业信誉差, 使金融机构感到贷款风险太大, 对其贷款信心不足, 致使企业融资困难, 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自身发展。

从外部融资环境看, 对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来说, 主要依靠的还是内源性融资、银行的间接融资及一些非正常渠道的外部融资来获得所需资金。小规模民营企业信贷融资的过程实质上是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关于“风险与收益”的一种博弈。小规模民营企业尤其是畜产品加工等技术型企业信贷风险高。小规模民营企业的资金需求特点是“小、急、频、短”, 而银行是营利性企业, 其审批手续较烦琐, 贷款的审批力度较大, 取消达不到银行规定信用等级的企业的贷款资格, 使企业本来就面临的贷款难的问题更显突出。

2.4 人才现状

企业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从经营者分析, 小规模民营企业采用家庭式的经营管理, 经营水平低;思想观念不适应时代需要, 显得固执和保守, 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慢, 经营理念不适应现代产业发展需要。从业人员中有相当多的是脱离土地的农民, 以高中以下文化程度为主, 文化素质低, 接受高新技术能力差。大多数企业面临严重的人才危机和信任危机, 人才机制不灵活, 导致企业发展后劲不足。根本原因在于企业家落后的“资本雇佣劳动力”观念, 认为员工和企业的关系只是劳动力的雇佣关系, 很多企业经营者认为只要有高薪, 市场上优秀人才多的是, 而没有从思想意识上真正地重视人才。加之民营企业用人唯亲的任人方式, 使优秀人才难以融入企业。因此, 这些人才通常持打工心态, 只关心眼前利益, 对企业没有认同感和长期扎根的观念, 较低的员工素质制约了企业技术更新的速度和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3 小规模畜产品加工民营企业的发展对策分析

3.1 管理对策

实行现代化管理, 淘汰落后的管理方式,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防止和摆脱家族化管理的困扰。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 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实践证明, 现代企业制度是最有效率的企业治理形式, 是民营企业获得强有力的重要的制度性资源。

民营企业应从董事会开始着手, 把董事会的科学决策机制、高效管理机制、有效监督机制建立起来, 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也可以聘请高素质的独立董事参与决策、管理, 聘任职业经理人从事运营、管理, 努力克服家族式、个人独断式企业所带来的投资决策不科学、调查论证不充分, 经济发展方向判断失误所造成的灾难性错误, 使企业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完成资本、管理、人力的积累。可以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的企业改造和重组, 条件成熟的可以通过企业集团的形式, 努力扩大企业的规模。

3.2 技术对策

3.2.1 增强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 技术创新能力的大小反映了民营企业竞争优势的强弱。

我国畜产品加工业要实现由初加工向深加工、由粗加工向精加工的转变, 满足人们对加工畜产品多样化、优质化的需求, 关键在于技术创新。

首先, 企业要增强技术创新的意识, 以创新求发展;其次, 采取合作创新, 即和大专院校、科研部门进行密切合作, 利用他们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加速企业新产品的创新;最后, 企业要增强自我创新的能力, 从模仿型创新转向原始性、独创性的创新, 走上独立自主的自我发展的创新道路。

3.2.2 通过技术创新, 大力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增加适销对路的产品, 以名牌产品带动企业发展;

加强联合经营, 通过改制、资产重组、“走出去”等方式, 在设备、技术、人力、资源等方面优化组合, 加强优势产业的集聚, 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2.3 政府应加大对小规模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扶持力度, 实施严格的专利保护制度, 加大资金投入鼓励创新;

允许企业以创新成果进行抵押向银行贷款, 并提供更加优惠的融资环境。

3.2.4 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从产地环境、

生产过程到产品质量的全过程监控, 在产地环境、场址选择、生产投入品、防疫措施、生产管理、加工过程控制等环节, 加强质量控制, 严格按照无公害畜产品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执行。

3.3 资金对策

3.3.1 弥补小规模畜产品加工民营企业企业自身缺陷。

民营企业应不断提升自身的整体素质和信用形象。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建立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改善运作机制。企业应重视财务管理水平的完善, 规范财务制度, 加强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增强财务透明度, 向银行和相关部门提供真实、准确财务数据, 降低管理和财务风险。树立诚信守法的新形象, 赢得金融机构的长期信任。

3.3.2 提高银行对风险的控制能力。

首先, 改变“借贷”状况。金融机构要紧密结合小规模民营企业的特点, 借鉴国外先进信贷风险控制方法和思路。在小规模民营企业贷款技术上, 可以选择关系型借贷, 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保持长期、密切而且相对封闭的交易关系。由长期关系所产生的各种软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替代财务数据等硬信息, 部分弥补小规模民营企业因无法提供合格财务信息和抵押品所产生的信贷缺口, 并有助于改善其不利的信贷条件。

其次, 金融机构内部、组织机制的完善。实行适度的授权和授信制度, 对下级行赋予合理的贷款权下限, 缩短代理链, 实行审贷分离, 做到符合小规模民营企“小、急、频、短”的特点;银行可以为小规模民营企提供技术、信息咨询;提供理财咨询, 以便小规模民营企有能力提供准确财务信息, 便于金融机构进行风险分析。

3.4 人才对策

3.4.1 提高畜产品加工民营企业家的整体素质。

制定企业家人才培养计划, 多召开理论与实践交流会。不但要引进一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解决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短缺的问题, 而且要制定民营企业家的培训规划, 有计划地选送一批经营管理人员到国外机构、高等院校和大企业进行系统培训, 获得管理、市场营销、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 确实做好“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要引导民营企业家增强诚信意识, 重信誉、守合同, 真正做到以质量占领市场, 靠信用赢得客户, 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3.4.2 采取相应激励措施, 让企业人员真正成为企业的一分

子, 以合资、入股等方式吸引人才, 使其有机会由打工者变成企业的经营者、投资者, 从而更好的引进人才, 发展企业。创造良好的人才环境, 解决人才配置不合理, 用人机制不活, 企业引不进人、留不住人以及高技能工人缺乏等问题。

4 总结

小规模畜产品加工民营企业, 在管理上, 存在“家族”和“亲缘化”特征, 实行集权化领导、专制式决策, 缺乏完善的内部企业治理机制和完善的财务制度。所以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摆脱家族化管理。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 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 强化企业管理, 提高企业效益, 健全财务管理, 加强民营企业投融资管理。

在技术上, 产品档次低、科技含量低, 缺乏市场竞争能力, 存在着“老、少、低”现象。因此需要不断改良产品, 提高其信誉度。根据市场变化, 引进先进技术及生产设备, 进行技术改造, 加快产品结构调整, 对产品进行改良和革新。加强对新产品的开发, 提高产品科技含量。

在资金方面, 由于企业自身规模小, 实力弱, 积累少, 自酬资金能力不强, 而金融机构对其贷款信心不足, 致使企业融资困难。所以要从弥补企业自身缺陷;

提高银行对风险的控制能力;积极拓展和创新小规模畜产品加工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等入手解决企业发展的资金问题。

在人才方面, 经营者固执保守, 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慢, 经营理念不适应现代企业发展需要;从业人员以高中以下文化程度为主, 文化素质低, 接受高新技术能力差, 以致企业面临严重的人才危机和信任危机。所以要提高畜产品加工民营企业家的整体素质并创造良好的人才环境, 让企业人员真正成为企业的一分子。

参考文献

[1]马倩.浅议民营企业发展实践中的几个问题[J].经济观察, FAZHAN·JINGJIGUANCHA.2008, 1.

[2王旭波.浅论民营企业的发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 3.

[3]薛俊侠.浅析我国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J].农业经济, 2004, 3.

[4]符永山, 曹育明.对加快畜产品加工业发展进程的探讨[J].中国牧业通讯, 2007, 20.

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实施意见 第5篇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为动力,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强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自身建设和生产基地建设以及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产品逐步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由传统加工工艺向采用先进适用技术转变,推进企业品牌打造和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尽快做强做大,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实施意见。

(二)发展目标

畜产品加工企业 第6篇

吉林省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管理先进企业名单

长春市

1.中粮生化能源(榆树)有限公司

2.吉林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

3.吉林鹏瑞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4.长春老韩头清真食品有限公司

5.吉林省榆树钱酒业有限公司

6.吉林省荣发服装厂

吉林市

1.吉林市吉兴粮业有限公司

2.吉林市瑞兴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

3.吉林市永鹏农副产品开发有限公司

4.吉林春光牧工商集体有限公司

5.吉林市大富人家米业有限公司

6.吉林市永福养殖有限公司

四平市

1.吉林市北方肥业有限公司

2.天成玉米开发有限公司

3.吉林省博莱德工贸集团有限公司

4.四平金士百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5.黄龙食品工业有限公司

6.吉林曙光农牧有限公司

延边州

1.延边三汉物产有限公司

2.安图旺民长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3.吉林华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通化市

1.通化万通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2.康美新开河(吉林)药业有限公司

3.梅河口市广源粮谷有限公司

4.通化金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白城市

1.白城市天福粮油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2.洮南市物贸粮油贸易有限责任公司

3.镇赉县金鹤乳业有限公司

松原市

1.乾安县君字农副产品有限责任公司

2.吉林郭尔罗斯生物饲料有限公司

3.松原市北显粮油贸易发展有限公司

白山市

1.北京同仁堂吉林人参有限责任公司

2.吉林松宝生物技术产业有限责任公司

3.临江市宝健木業有限责任公司

粮食加工企业的产品成本控制策略 第7篇

关键词:粮食加工企业,成本控制策略,优化采购管理

一、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产品成本结构中生产性费用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 而流通性费用所占比例则越来越大, 采购成本控制成了粮食加工企业对产品成本控制的重点。采购成本的降低, 更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更有利于提高粮食加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是降低粮食加工企业总成本的关键所在。然而在实际管理中, 由于采购制度不规范、供应商管理不到位、库存量管理不合理、采购人员管理不善等问题的出现, 导致粮食加工企业产品成本得不到有效控制。因此, 粮食加工企业应对降低采购成本的重要意义提高认识;分析企业采购成本控制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探究企业产品成本控制策略。

二、粮食加工企业降低采购成本的重要意义

1. 降低采购成本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有多种方式, 现在越来越多的粮食加工企业倾向于提供降低采购成本的方式来提高经济效益。经济学家分析指出, 对于粮食加工企业而言, 采购成本每节省1元钱直接可转化为企业经济效益的1元的利润回馈。同样条件下, 粮食加工企业想要实现这1元钱的利润回馈, 通过销售途径则要样增加接近20元的产品销售。

2. 降低采购成本更有利于提高粮食加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随着国内市场经济国际化发展, 国内企业不仅仅面临国内行业的市场竞争, 更要时刻准备着应对国际行业的竞争压力, 只有这样才能在对外开放地市场竞争环境中占得先机。目前, 国内知名的食品加工企业都意识到采购环节产品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比如河南大程粮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 在保证生产品质不变的情况下, 不断的降低采购成本, 用总成本领先战略, 成就了资产高达14.3亿元的“伟迹”, 成为国内同类粮食加工企业中的佼佼者, 有效提升了国内外市场企业的竞争力。由此可见, 降低采购成本在提高粮食加工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中占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3. 降低粮食加工企业总成本的关键是降低采购成本

就世界范围的企业而言, 企业的采购成本在经营成本中占据着重大的比例, 有的甚至高达总成本的60%。而就国内粮食加工企业而言, 这一比值要高很多, 有资料统计显示, 国内粮食加工企业的采购成本占总成本的70%左右。单从这个关系的比例, 可以清楚的看到粮食加工企业成本中采购成本占据主体和核心地位, 采购成为粮食加工企业降低成本的主要途径。由此可见, 降低粮食加工企业总成本的关键是降低采购成本。

三、粮食加工企业采购成本控制管理不善的问题

1. 不规范的采购制度

虽然企业中有相关采购制度的制定, 但是与完善的程度还有很大的距离。如此不规范的采购制度, 一定程度上导致无章可依的采购活动, 出现采购不及时或是采购质量不稳定等情况, 也让采购工作有进行暗箱操作的机会, 增加不必要的浪费和采购成本, 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

2. 供应商管理不到位

控制采购成本的关键之一就是优选供应商, 但是, 在选择供应商方面很多粮食加工企业处于被动地位, 导致不少选择的供应商并非最优, 无形中增加了采购成本。另一方面, 由于缺乏长期合作意向, 不少供应商与生产企业多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货款两清后走人, 从而会影响到采购成本。

3. 库存量管理不合理

在粮食加工生产过程中, 有时会遇到生产部急需某种原材料而库存不够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 采购部门就不得不忙于采购, 知道行情的供货商, 肯定会瞬时提升采购价格, 导致采购成本增加。当然, 也有库存水平过高、过多, 占有生产成本太多的采购资金, 导致成本浪费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平时不做好库存管理, 缺乏对采购需求的分析而造成的。

4. 采购人员管理不善

要想使企业的采购成本降低, 必须有一批高素质、懂业务的采购人员, 做好采购工作。有一些企业不注重对采购人员的管理和培训, 在实际工作中, 会出现各种采购问题, 增加了采购成本, 影响企业效益。

四、探究粮食加工企业产品成本控制的策略, 优化采购成本管理

针对目前成本控制方面出现的问题, 本文认为应采取如下策略对采购进行优化管理, 实现产品成本的控制。

1. 规范和完善原料采购制度, 严格控制采购成本

制度能约束人的行为, 也能激励人的潜能。不规范的采购制度, 使着采购工作无章可循, 为采购工作的暗箱操作提供了可能。规范和完善原材料的采购制度:第一, 对采购产品的流程、商品采购的申请进行严格规定;对相关部门的责任、关系和各种商品采购的规定;对方式、报价和价格的审批等。第二, 对于与本企业建立良性供货关系的供应商应该重点标示, 将其详细的联系方式、厂家厂址、交付款条例、供货品质、汇款账号、交货信誉等等一一做详细记录, 成立专门的专属档案, 便于今后归类管理。第三, 建立价格档案、价格评价体系以及商品采购的标准价格。企业的采购部门对每一批采购商品的报价与归档的材料价格进行比较, 对价格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 建立一个所有采购商品价格的档案。财务部对材料的重点监控应该根据定期制定采购价格标准的产品标准成本和市场的变化, 针对重点材料的价格建立价格评价体系。

2. 加强供应商管理, 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粮食加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 物资供应链就必须要既稳定、又优质。换句话说, 必须要对供应商加强管理。第一, 对供应商的综合素质进行优选, 与其建立长期固定的合作关系;第二, 当目前供货商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时, 必须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第三, 定期调查考核供货商的企业发展状况、信誉度、供货能力等等, 并结合调查情况做综合性地评价;第四, 优选优质企业, 商讨长期合作意向, 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 既可保证采购物资质量过硬, 又可在长期合作中谋求低廉的价格成本, 从而达到降低采购成本的目的。

3. 加强采购产品库存管理, 维持合适的库存

提升库存管理效率, 重要前提就是企业能够不间断地、有节奏地生产, 这样可有效控制库存资金, 降低采购成本。结合各粮食加工企业生产管理实践, 建议采用零库存策略, 有效完善库存管理。所谓的“零库存”对商业企业和工业企业来讲是一种全新的库存理念和重要分类概念。零库存的含义是仓库储存形式的某种或某些种物品的储存数量很低的一个概念, 即不保持库存, 甚至可以为“零”。一, 对一些离公司比较近又不会立即危及生产的品种, 由供应方按公司的要求保持成品库存的一定数量。二, 对部分必须保持一定库存储各的零散用料及关键品种, 由供应方在公司仓库存放一定数量的产品, 所有权仍归供方。无论如何操作, 零库存的重要前提就是保证企业生产加工的顺利进行, 如果脱离这一实际, 谈什么都是毫无意义的。

4. 加强采购人员培训和管理, 建立一支德才兼备的优秀采购队伍

采购是一项专业性活动, 同时也是一项对人道德考验的活动, 要求采购人员不仅能保证为企业的生产提供所需的物料和服务, 争取到最低的成本, 使存货和损失降低到最低点, 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自己产品质量和服务。对于在采购工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目前, 粮食加工企业中管理人员拿回扣、暗箱操作等问题甚为严重, 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劣品高价商品屡见不鲜, 一定程度上导致采购成本居高不下。因此, 对采购工作人员要加强管理。

首先, 加强采购人员的职业培训, 通过不断地学习, 提高业务能力、提升其职业素养、增强其职业道德, 强化主人翁意识。其次, 建议落实轮岗制, 对于同一采购管理岗位每年进行一次调换。最后, 严格监督惩处力度, 一经发现, 立马辞退, 提高其对此问题严重性的认识程度。

通过培训和管理, 建立一支优秀的采购队伍, 使其不仅能保证为企业的生产提供所需的物料和服务, 争取到最低的成本, 使存货和损失降低到最低点, 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自己产品质量和服务。

五、结论

总之, 粮食加工企业应提高对降低采购成本的重要性的认识, 认真分析企业采购成本控制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思考企业产品成本控制策略并加以实施, 对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提升其市场竞争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任新平.粮食加工业发展新趋势对粮食物流的影响[J].中国粮食经济, 2009, (7) :3-5.

[2]蓝海涛, 姜长云.经济周期背景下中国粮食生产成本的变动及趋势[J].中国农村经济, 2009, (6) :4-12.

[3]公茂刚, 王学真.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状况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 2009, (6) :90-96.

[4]张云华.金融危机下企业成本控制优化路径选择[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9, (6) :127-128.

[5]刘笑然.2008年我国稻米市场分析及2009年展望[J].中国粮食经济, 2009, (5) :1-4.

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第8篇

一、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特点

近年来, 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迅速, 形成了很多有代表性的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 也有一些享誉中外的品牌, 同时也为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 是农民增收的重要力量。目前, 我国的许多小公司, 小作坊被大企业收购、重组, 形成全新的企业, 改变了原有的产业模式, 但是在农产品加工业中主要还是以中小企业为主, 且规模较小, 技术水平不高, 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我国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一般简单加工的多, 进行深加工的少;异地 (城市与消费区) 加工多, 就地 (生产地) 加工少;点式加工多, 链式加工少, 而且区域性差距大, 这与我国的区域农业发展水平有关, 农业水平影响着当地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很多地理位置优越的地区 (东北、西北等) , 农产品产量高, 质量好, 对农产品深加工的企业相对较多, 发展也比较迅速。

二、农产品加工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1. 农产品加工企业融资难的内部原因。

(1) 企业财务管理不强, 缺少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农产品加工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水平落后, 不科学不规范。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了企业生产经营, 企业现金管理的流动性强, 因此, 会出现一些不可预测、突发的事情。在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的管理中, 由于采购员的素质不高, 会计人员的疏忽, 对于债务人的实际情况不了解等原因, 经常会出现呆账、坏账的现象, 从而影响了企业的信誉。农产品加工企业不重视科学决策, 缺乏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员, 在大型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会重视人员的管理与培训, 内部的管理也是条理分明。在中型企业里, 缺少监督机制, 小型企业由于规模小, 管理者身兼数职, 又起不到监督作用。

(2) 缺少技术支持, 无法形成品牌。农产品加工企业局限在基本加工, 不重视技术创新, 很多中小企业都是向大型企业购买技术, 重复一个生产模式, 有些大型企业又只靠单一品牌支持, 开发新产品力度小且时间长, 这样在市场的竞争力下降, 盈利水平受到限制, 债权人在考虑还款能力时也会受到不利影响。在我国, 一些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产品质量高, 价格适中, 但是销售环节落后, 注册商标意识差, 产品很难形成品牌, 知名度也是局限在一定的区域, 缺乏推广, 浪费资源。

(3) 银企信息不对称, 信贷环境差。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整体经济环境相对落后, 银行对农产品加工企业资金需求和经营活动了解的也不多, 这种信息不对称的现象, 导致企业贷款难, 银行放贷难, 从而造成了企业让融资困难。农产品加工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不强, 信用风险却很高。而企业为了可以筹集到资金, 往往也会夸大经营成果, 这种行为无疑让银行印象不佳, 贷款难度增加。部分企业在筹到资金后因为种种原因 (材料采购风险, 经营风险等) 无法及时还款, 企业信用受损, 也会对企业再筹资增加难度。

2. 农产品加工企业融资难的外部原因。

(1) 融资渠道窄。一般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主要以外源融资为主, 其融资的渠道很多, 可以向金融机构贷款, 向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还能获得政策性金融支持。但是一些小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还是会先内部融资, 再外源融资。因为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原材料采购自然风险较大, 在外源融资时, 由于企业规模较小, 金融机构审查严格, 贷款难度较高, 政策性支持也倾向大企业, 债券与股票的门槛又高, 一般适用龙头企业, 中小企业往往不会用到。

(2) 企业资金需求季节性强。在农产品成熟的季节, 资金短缺是所有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共同难题。农产品的收获期是固定的月份, 当企业所需的农产品成熟后, 前后几个月需要大量资金用来采购, 而在这期间, 农产品的价格和产量会有浮动, 存在风险, 金融机构为控制风险会对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贷款进行控制。再有, 农产品加工企业有着特殊性, 有些生产周期较长, 但是金融机构要求还款的期限普遍都在1年左右, 对于这类企业, 还没有盈利就要还款, 企业压力很大。

(3) 贷款费用高, 手续复杂。在我国, 金融机构有很多, 但是相关的服务制度相对落后, 对于需要资金的企业往往需要多次审查, 收费项目繁多。另外, 银行对企业贷款的利率在利率政策范围内上浮, 农产品加工企业要支付这部分利息。农产品加工企业本来就资金短缺, 贷款的频次较高, 加上这些费用导致了农产品加工企业融资成本过高, 增加了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负担。而手续复杂也耽误时间, 农产品加工企业需要的原材料可能因为时间问题无法及时采购, 耽误生产, 影响经营。

(4) 缺少有效的抵押资产, 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农产品加工企业贷款一般都喜欢采用抵押贷款的方式, 但是抵押资产却是参差不齐, 部分企业抵押资产较少, 有些从乡镇企业转化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甚至是没有房产证, 土地证, 这样在寻求担保和贷款上更加困难。而我国的担保制度还存在问题。一是担保机构规模小, 实力弱, 一些地区的机构发展过快、过滥。二是担保业的法律和行规建设滞后。三是担保机构存在运作不规范, 抵抗风险能力不强。

三、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融资问题的对策

1. 针对内部环境的解决对策。

(1) 挖掘企业内部资金潜力。一是加强现金管理, 做好对应收账款的管理, 适当推迟采购付款, 缩短折旧年限。为了满足企业的正常运转, 确定合理的现金持有量, 从而避免一些不可预测、突发的事情, 尽量使现金的持有量得到降低, 从而提高现金的收益率。二是加强对存货管理。加速存货周转率, 健全物资采购制度, 及时处理存货损失。三是降低成本费用。四是吸收内部职工资。

(2) 提高农产品加工企业企业自身的实力与信用。一是培育企业文化, 二是实施农业科技创新, 通过产品创新、技术创新, 同时大力增强企业的研发能力, 并使得新产品和市场实现无缝对接。三是加强产品的知名度, 加大推广范围。农产品加工企业应该与银行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 对于银行的监督要积极配合, 提供的信息要真实, 根据自身实际情况 (原材料采购、产品加工等) 制定还款期限, 避免因为期限内无法还款而降低企业信用。而企业也要自主的控制风险。比如, 在采购原材料时提前做好市场调查, 避免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 采用多种融资方式, 分散融资风险。

2. 针对外部环境的解决对策。

(1) 调整贷款与还款时间。农产品加工企业融资季节性明显, 一些企业全年只有几个月繁忙, 在农产品成熟时金融机构可以加大贷款力度, 还款期限避开农产品成熟前, 因为这段时间正是企业融资高峰期。可以适当的改变还款期限, 这样灵活的期限可以减少还款风险, 对企业、银行都十分有利。金融机构可以成立一个调查研究小组, 专门负责调查企业情况, 研究贷款、还款时间等问题。

(2) 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积极广泛推广信用担保、互助担保及商业担保模式, 加强政策性担保机构的制度化管理, 提高担保机构的开办要求, 并实行分立账户管理和比例担保, 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还款能力并不局限在抵押资产与资金方面, 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以及发展潜力等方面应重点考察。针对担保的手续复杂, 收费项目繁多问题, 应该建立“快捷窗口”, 简化办理过程, 节约成本与时间。

(3) 充分利用各种政府资金, 发挥政策性保险作用。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等。政府提供专项资金就是为了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 企业应多注意这类信息, 地方政府要起到引导作用, 及时通知企业国家的政策要求与支持。因为农产品加工企业企业融资风险较大, 政府可以建立专项保险制度, 降低企业经营的压力, 对于出现不利风险的企业来说可以减少经济损失。

(4) 拓宽融资的渠道, 减少对信贷融资的依赖, 积极的参与直接融资。对于发展较好的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企业可以让其上市融资, 对于信誉较好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企业可以准其发行债券, 面向市场融资。对于中小企业可以采用商业融资。政府把政策性融资具体划分, 针对不同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选择支持力度, 大型企业原有的支持不变, 增加对中小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支持力度。比如虽然政策性银行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优惠贷款支持, 建立专项发展基金, 企业引用担保基金, 但是这些政策往往惠及龙头企业, 银行可以微调基金, 为中小企业提供一部分基金, 这样也可降低企业融资难度。

四、结语

不管是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行业特点和内部管理的不足, 还是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不足, 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融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 因此, 要根据行业的规模和资本, 正确的使用融资途径, 注重培养企业自身的内源融资, 加强企业融资能力, 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摘要:农产品加工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产业之一, 但是其融资渠道单一, 对银行贷款比较依赖, 信贷体系不健全, 企业缺乏有效的担保, 内部的管理比较松散, 所以制约农产品加工的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应该提高自身实力以及信用水平与管理能力, 政务应加大扶持力度, 以拓宽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融资渠道。

关键词:农产品加工企业,内源融资,外源融资

参考文献

[1]丁永琦.关系型贷款视角下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企业经济, 2013 (2) :87-90.

[2]孙程.东北地区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途径探析[J].商业经济, 2013 (5) :22-23.

[3]黄启云.我国中西部地区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资金困境的成因分析[J].农业经济, 2012 (5) :84-86.

[4]冯静.我国中小型企业融资难问题分析及相关建议[J].天津经济, 2013 (7) :75-78.

[5]徐庆武.我国农产品产业价值链整合研究[J].中国商贸, 2011 (5) :242-243.

畜产品加工企业 第9篇

1 水产品加工企业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水产品生产、消费大国, 改革开放后水产品加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形成了冷冻加工品、干腌制品、罐制品、鱼糜制品等水产品加工体系。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特别是我国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 使得制定和实施水产品加工行业技术标准战略, 广泛开展水产品标准化工作, 具有了十分重要的意义[3]。

积极推进“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工作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形势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对水产品的竞争更为激烈, 企业标准化管理工作将显得更为重要, 对管理者的素质、组织结构、运行机制、创新能力、管理效益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 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不仅是企业求得生存和发展的需求, 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形势的需要。

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是促进外贸、增强国际市场竞争能力的需要。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 出口水产品享受无条件最惠国待遇和发达国家普惠制, 在关税、许可证制度及配额等方面受到的限制将有所缩小。但是, 我们应该看到,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我们遇到的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将十分突出。我国生产的水产品要迅速占领国际市场, 就必须加快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的步伐, 积极采用国际先进标准, 迅速提高标准化管理水平, 使其管理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以生产更好的优质名牌产品去争夺和占领国际市场。

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是推动企业科技创新、走技术发展型道路的需要。长期以来, 我国的水产企业多数属外延式扩大再生产, 尽管经济高速增长, 但这高速增长是靠资源和要素的高投入取得的, 是以牺牲资源、能源和污染环境换来的, 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企业要发展就必须进行科技创新, 采用先进工艺、先进标准优化资源配置, 提高生产要素的效率, 依靠科技进步,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以满足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

2“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的创建

2.1 做好企业标准体系的策划

策划不但决定了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创建的整体进度、目标实现的具体措施, 而且影响着企业3~5年内标准化工作的发展方向。一个好的策划就是一个好的作战方略, 考虑的越周全, 结果就越完善, 能够为企业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创建目标, 有效运行各项标准、制度提供保障, 为企业带来效益的提升。编制企业标准体系策划方案, 至少包括策划的依据、标准化的组织机构及职责、标准化工作规划、创建活动的目标、工作流程及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进度要求、责任部门/人员、企业标准体系结构图、企业标准编号方法及保障目标实现的措施、创建活动的资源配置要求等[4]。

2.2 建立标准化组织机构, 健全企业标准化管理制度

建立企业标准化组织机构是搞好企业标准化管理的必要条件。企业内部要建立相应的标准化管理机构或设置专、兼职标准化人员, 承担起企业标准化综合协调工作, 形成“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企业应成立以最高管理者 (或管理者代表) 为首、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建立标准体系领导小组, 根据企业的方针目标, 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研究, 确定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 并对整个活动作出统一规划, 确定具体的标准化工作小组及人员的配备。工作小组应由企业分管领导任组长, 其成员由企业标准化部门和有关部门的人员组成。对于确立的牵头部门, 必须赋予他们一定的权力, 其他部门应积极配合[5]。

2.3 开展标准化知识培训

培训工作开展将直接影响活动的决策, 为了营造企业标准化工作的良好氛围, 需要对领导和全体员工开展各种形式的标准化宣传、培训工作。而培训工作开展的是否有效, 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目的, 是否能够起到促进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工作, 则更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因此培训的对象、培训内容、培训的层次要有选择, 不能一概而全。对于普通员工应利用黑板报、网络、厂刊等媒体进行宣传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的概念、标准化管理的内容, 通过宣传达到统一思想, 提高企业员工标准化意识, 达到积极参与的目的;对于企业标准化创建活动的分管领导及主要创建活动人员应让其参加国家或省举办的《企业标准体系》培训班, 同时可邀请外部标准化专家, 采用分层次集中授课的方式, 有目的地组织安排标准化法、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标准化基础知识的学习。通过培训, 使其对企业标准体系的建设有较好的理解, 能够从企业发展的高度出发, 围绕实现企业总方针目标, 提出加强标准化、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活动的建设性意见。

2.4 梳理、整合现有文件资料, 编制企业标准体系表

企业标准体系是企业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企业应根据实际, 按照相关标准要求建立和编制企业标准体系, 对零散的、各自为政的标准及管理系统加以整合, 做到标准体系全面、层次恰当、划分明确, 避免重复和缺位, 充分运用标准化原理, 以最少的标准去覆盖最大的范围, 减少不必要的重复, 以达到最佳秩序和效益最大化。

2.4.1 建立企业技术标准体系表

技术标准是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它的对象是“物”, 它是体系的核心部分。水产品企业应按GB/T 15497-2003要求编制技术标准体系表, 编制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要求, 符合国家、行业有关的基础标准;以产品标准为中心, 编制与产品有关的设计、采购、工艺、半成品、设备设施、试验方法、包装、运输、贮存、交付、服务等技术标准子体系;与质量有关的标准应满足GB/T 19001对技术文件的要求, 并考虑顾客的要求, 以满足企业质量目标和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需要;有关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的标准应满足GB/T 20081和GB/T 24001对技术文件的要求;技术标准体系表的要求应系统、协调、统一、切实可行。

2.4.2 建立企业管理标准体系表

管理标准是对企业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 其对象是“事”。主要是指企业经营管理中所涉及的经营、设计开发、质量、采购、设备与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环境、安全、职业健康、信息管理等。在编制管理标准体系表时应注意一下几点:对企业现有管理制度、体系文件 (如管理手册、程序文件) 加以整理、筛选, 分别列入对应的子体系中, 做到简化和优化;管理标准体系结构应井井有条, 应与技术标准协调统一, 起到支持技术标准的作用, 并与技术标准采取统一编号的原则;企业必须制定文件记录资料管理标准, 对企业信息传递文件的格式做统一规定, 实现标注化管理;管理标准名称应简明, 确切反映管理事项主题, 通常命名为“xx程序”、“xx管理办法”和“xx制度”等。

2.4.3 工作标准体系表

工作标准是对企业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工作事项, 它的对象是“人”。按GB/T 15498-2003要求编制体系表, 做到层次分明, 覆盖全面, 杜绝重复或缺失工作标准, 上至最高管理者, 下至一般操作人员, 都应有对应的工作标准, 做到每一工作岗位对应一个标准。

2.5 标准体系文件的编写

企业标准体系表建立以后, 标准化工作小组须组织相关部门及相关人员对体系表中法律法规、国际、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进行收集整理, 对企业标准进行编写, 编写规则应符合《企业标准体系》系列标准要求。

2.6 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确认准备

当企业标准体系建立以后, 企业必须要求在企业内部试运行3个月, 再进行自我评价以及准备申报资料。在体系试运行之前, 必须做好标准发布、实施和培训工作, 并做好实施前的监督检查。

企业标准体系自我评价是企业对其建立并实施的企业标准体系自主地进行检查获得客观的证据, 以证实标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而进行的系统、正式的客观评审。自我评价的依据是GB/T 19273—2003《企业标准体系评价与改进》, 自我评价的基本条件如下:企业已建立了标准体系, 并有效实施3个月以上;企业建立了标准化管理机构, 具备专职或兼职的标准化管理人员;企业全体员工经过了标准体系知识培训;组建了由最高管理者或其代表参加的标准体系自我评价小组, 并制定了评价方案和计划。

自我评价程序可以参考其他管理体系的内审进行, 具体包括:评价计划的提出, 成立评价小组, 评价准备, 评价实施, 编写自我评价报告和填写企业自我评价不合格报告、评价结果处置等。

2.7 企业申请确认要求和需要提供的资料

企业申请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要求3年内未发生质量、安全重大事故、未受到通报、处分、媒体曝光;企业产品近两年内无国家或地方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不合格记录的要求;完成企业标准体系的自我评价工作及有效运行3个月以上[6]。申请确认需提供的材料如下:标准化良好行为确认申请表;企业标准体系表及标准体系文件;企业标准体系自我评价报告及评价文件;有效期内法定质量检验机构出具的产品质量检测报告;企业组织管理机构图或管理文件, 如企业标准化管理标准 (制度) 等。

3 结语

“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是我国标准化事业发展新形势下的新型企业标准化工作, 它不再是封闭在企业内部范围的标准化行为, 而是涉及到市场、社会、顾客等多方的开放式标准化行为。水产品加工企业应建立企业标准体系, 实现以“以标治企”的管理模式, 通过追求标准制 (修) 订、执行过程的有效性, 随时保持企业标准的先进性、科学性与法规符合性来使企业赢得更广阔的市场和获得更大的效益, 使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成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助推器, 全面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摘要:本文介绍了水产品加工企业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的重要性, 重点阐述了水产品加工企业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的工作程序及注意事项, 以促进水产品加工企业标准化管理水平的提升, 提高企业竞争力。

关键词: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水产品,标准体系

参考文献

[1]杨辉.中小企业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的探讨[J].轻工标准与质量, 2009 (1) .

[2]王乃铝王立群.标准化良好行为活动实施指南[M].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6.

[3]杨辉.关于加强水产品标准建设的几点思考[J].江苏调味副食品, 2010 (2) .

[4]林霖, 颜昌富.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重点环节及其对策[J].企业标准化, 2011 (12) .

[5]于洋, 王立东.“标准化良好行为”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倍增器[J].企业管理, 2007 (8) .

畜产品加工企业 第10篇

1. 沛县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现状

(1) 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初具规模。

近年来, 沛县县委、县政府立足沛县实际, 瞄准生态肉鸭、创汇特菜、优质稻米三大主导产业, 制定县、镇、村产业发展规划, 建设产业基地, 形成了一村一品、一镇一业、规模成片的良好发展格局。通过培植一批专业养殖大户、养殖专业村、养殖专业镇, 生态肉鸭养殖量迅速攀升, 形成了西部林鸭复合养殖、中部小区规模养殖、东部水面养殖三条生态肉鸭规模养殖带, 全县养殖生态肉鸭达亿羽以上;以西南部高效特菜基地、西北部瓜菜高效复合种植基地、中部设施菜基地建设为重点, 扩大规模, 巩固提高, 创汇特菜面积稳步增长, 全县特菜种植面积33350hm2 (50多万亩) , 蔬菜复种面积稳定在73370hm2 (110万亩) ;同时, 以打造沛县“绿色农业品牌”为目标, 优质稻米实现标准化种植, 生产技术、质量水平已达到全省领先。2002年被列为“国家级无公害稻米标准化示范区”, 通过了环境认证, 单产稳定在575kg以上。形成了以东部沿湖路为轴线的35884.6hm2 (53.8万亩) 生产基地, 其中无公害基地20010hm2 (30万亩) , 绿色稻米基地6670hm2 (10万亩) 、有机稻米生产基地133.4hm2 (0.2万亩) , 已全部实现区域化布局、粳稻化栽培、标准化生产。

目前, 全县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386家, 其中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规模农副产品加工企业145家。创汇特菜加工企业23家, 年加工能力20余万吨, 可创产值5亿元, 吸纳农村劳动力1500余人。其中, 创汇特菜加工龙头企业年加工能力6万t以上, 出口创汇达到600多万美元, 占全县创汇特菜加工企业的45.5%。稻米加工企业 (含个体户) 84家, 龙头企业年加工能力约30万t, 占全县优质稻米生产企业加工能力的1/3。全县共有省级龙头企业2家, 市级龙头企业11家, 县级龙头企业42家, 形成了阶梯式、递进式的发展格局。

(2) 农产品加工体系初步形成。

全县386家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中, 生态肉鸭、创汇特菜、优质稻米三大优势产业, 企业总量达130家, 占整个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33.7%, 形成了以福润禽业、桂柳禽业、海阔农业为龙头的生态肉鸭集种鸭孵化、规模养殖、宰杀分割、羽绒加工、饲料生产、禽药生产于一体的产业体系;以帝苑食品、大丰食品、天顺农副产品加工为龙头的创汇特菜集采后分级、包装、保鲜、速冻、脱水、精深加工于一体的产业体系;以春光稻米、龙泉粮食、月星粮食为龙头的优质稻米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体系, 成为沛县独具特色的农业三大经济板块。以生态肉鸭为例: (1) 基地规范化。沛县生态肉鸭养殖已形成了集繁育、养殖、加工、冷藏、销售于一体的产业化、区域化、规模化发展的新格局。全县肉鸭饲养总量达到亿羽以上, 常年占领南京肉鸭市场一半以上的份额, 辐射带动了周边省、市、县肉鸭养殖业的兴起, 形成了沿龙河路的林间生态养殖、沿沛龙路的小区规模养殖、沿微山湖及沿大沙河的水面养殖三条肉鸭养殖带。全县共有鸭棚9000余个, 20万羽以上的规模养殖小区86个, 5万羽以上的养殖大户166个, 百万羽以上的专业村24个, 千万羽以上的专业镇5个, 成为全国最大的生态肉鸭养殖、加工第一县。 (2) 产业链条化。集种鸭养殖、孵化、加工一条龙的徐州恒丰畜禽有限公司, 日加工肉鸭能力达到1.6万只。海阔集团投资5000万元, 形成了年加工饲料24万t, 孵化鸭苗1060万只, 加工肉鸭1000万只及羽绒洗涤、烘干等一条龙的产业链条。全县肉鸭加工企业23家, 年加工肉鸭8500万余只, 可创总产值25亿元 (每年按8个月生产周期计算) , 吸纳农村劳动力2200余人。

(3) 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增强。

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 实行“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订单农业”等形式, 带动千家万户的农民发展生产, 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 特别是省、市级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近年来得到进一步的增强。通过与农户签订协议, 制定保护价格, 减轻了农民的风险性, 增加了农民种植和养殖的信心, 同时也保证了企业的货源。另一方面随着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不断发展, 为农民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 工资水平、福利待遇等方面都有所提高, 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 增加了农民收入。这些龙头企业发展辐射带动了周边省、市、县肉鸭养殖业及创汇特菜种植的兴起, 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 存在的的问题

(1) 产品质量、加工深度等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目前, 沛县农产品加工企业近2/3属于粗加工企业, 生产产品大多数为初级产品, 深加工产品、二次增值产品少, 产品科技含量有待提高, 附加值较低。同时, 加工、保鲜、包装、贮藏等环节技术也有待提高。如肉鸭加工企业绝大多数从事肉鸭宰杀、白条鸭生产、分割鸭生产等, 深加工企业少。

(2) 企业管理比较落后, 基础管理、专项管理不能适应企业发展需要, 专业人才缺乏, 人员素质偏低。

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严重不足, 企业职工文化水平偏低, 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技术人员少, 从事科研活动的技术人员少。全县没有为农产品加工提供技术服务的科研机构。多数企业仍为家族式管理, 重销售, 轻管理, 内部管理落后。

(3) 资金瓶颈制约突出, 投入不足。

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普遍存在着融资难、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多数企业由于自身资本积累速度慢、能力弱、贷款担保手段缺乏, 企业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需求矛盾十分突出, 有些市场前景好、效益高的建设项目, 因资金缺乏不能快速上马;由农产品加工企业性质决定的流动资金季节性需求矛盾突出, 造成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发展商机错失, 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

(4) 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弱, 核心竞争力不强。

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没有独立的研发中心和专门的研发经费,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产品为数极少, 企业瞄准国内外市场消费需求、及时开发新产品的能力不强;各级政府对农业科研经费投入不足, 科研机制不完善、科研队伍人才资源作用发挥不充分、科研创新能力弱, 农产品深加工业持续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不强, 多数企业没有专门的研发机构和专业研发人员。

3. 发展思路与建议

发展壮大沛县农副产品加工业, 应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打、市场运作、农户参与的模式, 积极实施产业化、标准化、外向化及科技带动战略, 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抓起。

(1) 运用现代科技, 塑造新型企业形象。

科技兴农是科技兴国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当前龙头企业整体素质不高的现状, 要继续加强同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协作, 加快现代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和新产品的开发步伐。立足科技兴企, 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路子。

首先, 企业要发展, 人才是关键。要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 进一步加大“对口人才”“定单人才”的培养。一是要加强对经营者的培训力度, 采取组织参观考察、专家授课、成立企业家协会等形式, 拓宽他们的视野、开阔他们的思路, 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诚信经营的素质, 保证企业健康发展。二是要充分利用大专院校、职业技术教育等平台, 为企业培养各类急需的实用型人才, 如管理人才、科技人才、营销人才、策划人才。三是要千方百计引进人才, 对学有所成、有一技之长的且能为企业效力的人才要大胆引进, 要给予优厚的条件留住人才, 为建立现代企业打好基础。

其次, 企业以产品质量求生存, 要鼓励农业科研单位、农技推广机构和农业科技人员通过技术服务、技术承包、技术入股、技术转让等方式, 领办、创办科技服务型龙头企业, 着力培植一批高新技术农业龙头企业。要对一批科技含量高, 有发展前景和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和技改力度。通过不断整合科研资源和人才力量, 围绕区域优势和产业优势, 加快科技创新, 不断推出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核心产品和加工技术。

再次, 还要注重创建具有增强团队精神和凝聚力的企业文化。提高员工素质, 引进新的管理经验、建立新的管理模式, 树立国际经营战略思维, 从而打造新型企业形象。

(2) 打造名优品牌, 进一步增强企业竟争力。

目前, 各地都在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 但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原料达不到规定标准、基地不成规模和产品质量、深加工程度不高等后顾之忧。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变化, 农产品的加工质量越来越被重视, 切实推行标准化基地和标准化生产体系, 加强农产品质量体系建设, 抓紧制定、完善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质量检测检验体系。龙头企业要率先执行国家制定的农产品质量标准, 带动农户和基地的标准化生产, 建设一批农产品标准化示范生产基地和无公害生产基地, 创造一大批优质农产品和名牌产品。同时应当增加农业科技投入, 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以及加工深度, 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 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能力。

结合沛县区域特色和资源优势, 要实施品牌战略。在现有一批省、市级名牌产品的基础上, 再重点培育一批名牌产品, 进一步增强品牌效应的辐射带动能力, 不断拓展国内外市场。同时积极抓好质量体系认证和管理体系认证工作, 通过优势资源的转移和优化品种品质结构, 创品牌、上特色、出精品、增效益, 切实提高企业知名度和竞争力。

(3) 加大扶持力度, 努力提升抗风险能力。

要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 政府要由“干预型”转为“服务型”, 积极引导银企联动, 拓宽融资途径。建立融资担保公司, 找寻银企合作平台,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也可采取财政分期注入资本金、会员企业分批参股的形式, 组建农产品加工业融资担保公司。要与各级金融部门合作, 开展中小企业诚信档案征集工作, 银企对接工作, 初步建立政银企长效对接工作机制。

政府要对纳入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在财政、信贷、税收等方面制定并落实一系列优惠政策, 给予政策优惠, 或者给予资金扶持、贴息贷款, 加大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同时, 要专门成立领导小组, 协调企业与农户、银行等关系, 从法律的角度在合同上把关, 做到有法可依, 对合同中没有订到的内容, 掌握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做到合情合理。要帮助龙头企业出点子、想办法, 争取更多的政策扶持。每年可安排一定量的专项资金作为龙头企业的奖励奖金, 对农业龙头企业在促进农业增效、带动农民增收中成效显著的给予奖励。

摘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只有推行标准化基地和标准化生产体系, 运用现代科技打造名优品牌, 切实提高企业知名度和竞争力, 才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市场需求。文章分析了县域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现状及存在的的问题, 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畜产品加工企业 第11篇

目前庄河市水产品加工企业已发展到80余家,年可吸纳社会劳动力20,000余人固定资产60亿元,出口加工企业70余家。2012年,全市年加工能力达60万吨,实际完成加工产量57万吨,加工与流通产值75亿元,其中加工产值60亿元。产品畅销于欧盟、美国、俄罗斯等52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产量35万吨,交货值达7亿美元。

为了全面了解水产品加工出口企业的现状,我们选择了庄河市11家企业进行了典型调查。从2013年上半年情况看,受欧洲债务危机影响,国际市场需求持续低迷,水产品出口同比小幅下降。上半年11户企业出口额6,373万美元,同比下降2.5%;进口额5,082万美元,同比下降8.4%。主营业务收入34,007万元,同比下降2.6%;大部分企业库存积压严重,有4户企业因订单不足经营性亏损。

二、当前庄河市水产品出口企业面临的困境

随着庄河地区中小金融机构的增加和政府信用担保公司担保范围的扩大,水产品出口企业融资困难、流动资金不足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但市场需求低迷、订单减少;人民币不断升值、包括劳动力在内的国内生产成本大幅增加,造成企业实际利润增长有限;企业无序竞争、价格混乱仍是水产品企业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市场需求下行压力加大,企业订单继续减少。庄河市水产品出口主要对欧盟及美国市场,从儿户重点水产品加工出口企业的监测情况看,有5户企业订单减少。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影响,欧盟购买力持续下降,今年上半年对欧盟订单减少30%,美国减少10%。

(二)人民币不断升值,对水产品加工出口企业带来压力。从去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6.32到今年6月末的6.18,人民币汇率正处于高位运行期。一方面,庄河市外贸出口大多以美元和港币结算,人民币汇率高位运行,必然影响国外市场需求,直接导致出口企业竞争力下降,价格优势丧失。尤其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国外的进口商会更注重比价,而我国周边国家如越南、印尼、印度、孟加拉国等国家,过去几年抢夺了部分原本给中国出口商的订单。另一方面,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化的不确定因素增加,对水产品出口企业带来较大的交易风险。虽然企业在接单时可以锁定远期汇率结算,但对汇率的涨跌幅度极难把握,由此给出口企业带来了难以预测的汇率风险和汇兑损失。

(三)经营成本上升,影响企业利润。一是用工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上升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一种必然趋势。2008年新的《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使企业用工成本进一步加大。去年上半年,水产加工厂一个熟练操作工人平均每月工资在3,000元左右,今年每人每月平均工资达到3,500元,工资成本提高14%,11户企业用工6,000人半年增加开支1,800万元。二是成品积压严重导致经营成本上升。监测的11户企业同比平均库存增加5,000吨。一方面从仓储费用看,每吨每天2元,5,000吨半年就增加180万元;另一方面从占用银行流动资金贷款看,5,000吨就是8,000万元,按平均年利率8%计算,半年利息同比增加320万元。三是人民币不断升值,对水产品加工出口企业等于伤口撒盐。本来效益就不景气,而升值直接给出口企业造成汇兑损失,据对11户出口企业计算,今年上半年因人民币升值企业同比直接减少利润890万元。

(四)行业自律缺失,造成竞争无序。一是水产品加工企业之间压价销售,造成价格混乱。国外客户趁机压价购买,再加上原材料价格不断上升,两头挤压,使利润空间不断缩小;二是企业招工难,且生产一线熟练工人不稳定。庄河市水产品类出口份额占全辖72%,由于加工企业家数多,以提高工人待遇为条件挖熟练工人的现象屡见不鲜,工人流动性强、难于管理导致企业生产不稳定。

三、进一步推进水产品出口企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深入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大力开辟新兴市场。政府有关部门要继续有针对性组织企业参加省市在俄罗斯、欧盟等国家举办的各种境外展销活动,推介庄河特色产品,多方寻求商机,扩大市场份额。同时鼓励企业进一步扩大内需,在寻求国外客户的同时开拓国内市场,使企业在面临国际经济不稳定时减少被牵连波及的影响,保持企业稳步健康持续发展,积蓄后劲,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综合运用现有政策,推进外贸出口稳定增长。认真贯彻落实庄河市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发展外贸出口的若干意见》,鼓励企业提振信心,变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激励企业千方百计扩大出口规模,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

(三)规避人民币汇率风险。2005年7月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逾34%。人民币加速升值对劳动密集型水产品加工企业的影响很大。企业一是可以利用金融衍生产品规避汇率风险,比如人民币远期结售汇和人民币掉期业务。二是利用合同协议锁定汇率风险,出口企业应在制定价格时充分考虑外汇风险,当预计计价货币贬值时,应提高产品销售价格。三是借助贸易融资来规避汇率风险,可采用福费廷、保付代理业务和贴现等来提前变现国外应收账款。

(四)加强行业自律,重新组建水产品出口行业协会。一方面选用责任心强,公平公正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的人充实到协会领导层。另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赋予协会一定的职能和处罚权,维护行业秩序,保持出口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畜产品加工企业 第12篇

2008年, 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中规模以上企业178个, 资产总额110亿元, 食品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71.5亿元, 增长31.4%。一批有较强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正在崛起, 多层次、多功能的农产品流通网络和市场体系发育加快, 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一体化经营格局基本形成。齐齐哈尔市重点发展的13条产业链得到进一步延伸。全市有125个产品获国家绿色食品标识, 居黑龙江省各地市之首。

二、齐齐哈尔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融资现状

第一, 融资渠道单一且严重依赖银行贷款。齐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自我积累的意识较差, 负债率较高, 故市场融资很难。另外, 我国的资本市场目前主要还是为国有企业改组服务, 即使成规摸的企业也难以达到上市标准, 企业通过证券市场直接融资的可能性也很小。因此, 农产品加工企业基本都是通过银行贷款来满足资金需要。

第二, 企业贷款增量不足。银行现行的信贷管理体制滞后于中小企业的发展, 造成齐市农产品加工企业与金融机构的信息不对称, 导致农产品加工企业申请贷款比较困难, 出现企业所获银行贷款增量趋缓的局面。

第三, 重视融资成本忽视融资风险。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其他中小企业一样出于逐利的思想, 强调低成本, 认为最低的资本成本将意味着最大投资收益, 财务部门上报给决策层融资方案时, 也常迎合企业老总的增利动机, 忽略了企业经营和财务的风险。

第四, 对投资者无吸引力。齐市现有的2816家农产品加工企业中, 大型企业少, 中小型企业多, 从事农产品初加工者多, 从事精深加工者较少。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只有19家, 由于企业规模偏小, 产业链条不长, 加工转化增值率低, 导致企业辐射功能较弱, 发展空间窄, 市场竞争力不强, 经济效益差。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所以投资者不愿意把注意力放在这类中小企业身上。

三、齐齐哈尔农产品加工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

(一) 企业内部环境问题

1.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自身因素。近年来, 齐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比较缓慢。一方面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产业结构调整相对滞后、生产调整和产业连接不好、技术和科研投入不足、技术装备与工艺水平低, 融资信用差。另一方面企业多头开户现象较普遍, 金融部门难以掌握其真实情况。

2.主管人员缺乏现代融资意识。主要是管理者素质低, 经营观念守旧, 管理意识落后, 缺乏现代融资意识, 导致融资难度加大。

3.企业信用水平低。首先, 企业老板本身信用观念淡薄, 不讲诚信, 造成银行“恐贷”。其次, 银行为降低经营风险, 都制定了详细的信用等级评价标准, 农产品加工企业因其规模小、资产少, 管理欠科学等诸多不足, 造成了企业信用等级较低。这在处于发展期的企业中表现得更加突出。即使处于成熟期的企业如北方、博天、飞雪三家制糖甜菜加工能力达130万吨。平均资产总额也仅有1682万元。可见, 以其实际情况, 很难有较高的评级。

4.缺乏有效担保和抵押。目前, 银行为了提高自身资产质量, 贷款更加强调担保和抵押品。农产品加工企业自身资产少, 难以满足银行认可的担保条件, 且目前社会上的中小担保机构也没完全建立和发挥作用。因此, 农产品加工企业急需贷款的只能望“贷”兴叹。

(二) 外部环境问题

1.企业还债意识差。许多中小企业获取贷款后, 不去积极还贷, 而是恶意逃债、赖债、千方百计地拖债, 不把还债当作必须履行的义务, 破坏了信贷环境。

2.对债权人债权的保护能力差。债权人在通过法律程序保护自己的权益时, 常遇“打赢官司, 看不到钱”, 还得支付律师费的尴尬。齐市政府为维护当地中小企业的利益并使其发展, 实行了很多的保护主义。从某种程度上讲也侵害了债权人的利益。

3.担保机构制度不健全。绝大多数担保公司对担保对象的要求是有还款来源的企业, 而真正需要提供担保的往往是那些资金能力较弱。但企业担保公司在担保业务的具体操作中, 原则性地要求被担保公司提供反担保, 加之担保公司在贷款担保中收费较高, 从而使农产品加工企业被排除在外。

4.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的支持。中小企业立法不规范且法律执行环境差,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自身局部利益, 默许甚至纵容企业逃废银行债务, 法律对银行债券的保护能力低, 加剧金融机构的“恐贷”心理。齐市的各家商业银行也存在这样的现象。

四、齐齐哈尔农产品加工企业融资策略

(一) 完善企业内部环境

1. 提高企业自身素质。

要从观念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市场创新等方面下功夫, 全方位提高企业的资信程度。企业要完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制度, 保证会计信息的合法性、真实性和连续性。企业要深入实施品牌发展战略, 加快产业化基地建设, 增强自身实力。

2. 尽可能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目前齐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可使用融资方式的融资成本排列顺序依次为财政融资、商业融资、内部融资、银行融资、债券融资、股票融资。如商业融资, 如果农产品加工企业在现金折扣期内使用商业信用, 则没有资金成本。

3. 增强企业融资能力。

一是根据市场的变化, 对产品进行改良和革新, 并不断加强对新市场的开发, 增加销售收入;二是应引进先进技术及生产设备, 进行技术改造, 改善企业生产管理;三是企业应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 尽快回笼资金。只有企业自身环境改善了, 生产经营水平提高了, 银行等金融机构才愿意向其贷款。

4. 改善并发展商业信用融资。

即重视信用观念并重视纵向关系生产中的快速发展。要与生产经营的上、下游企业结成松散的经营联盟, 并通过这种纵向关系发展商业信用。也可以资本为纽带的工商贸企业集团或固定的伙伴关系, 并充分利用商业票据。

5. 寻求最佳资本结构以规避风险。

制定正确融资期限的融资组合主要取决于融资的用途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管理者的风险性偏好。具体说来:一要敢于利用企业内部股权融资, 这一融资渠道能迅速筹措资金用于企业生产和发展, 有效缓解资金紧缺的矛盾;二要善于开展表外融资即企业在融入资金时, 无须改变原表中资产、负债的现状, 例如租赁、应收账款出售、应收票据贴现等;三要注意融资与融物相结合, 例如采用融资租赁方式;四要在与其他企业的交往中, 注意自己的形象, 维护并不断提高企业信誉, 争取商业信用。

(二) 改善外部环境

1.建立互利合作的银企关系。就目前而言, 齐齐哈尔市商业银行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支持不能简单停留在纯粹的资金关系上, 还可以凭借其在信息、人才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 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市场信息、财务管理咨询等中间业务, 帮助其解决问题, 增强市场竞争力, 真正建立互利合作的银企关系。

2.政府应健全农产品加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具体措施有两点:一是提高市场准入条件, 对担保机构、担保从业人员、注册资本金等做出严格规定;二是建立全社会性的企业信用系统, 使得诚信企业能够获得社会的认可。

3.加强政府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支持力度。首先, 要转变政府职能, 规范政府行为, 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其次, 要维护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合法权益, 加强宏观指导, 推动企业联合, 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在发展过程中的资金、技术、信息和管理等方面的困难。再次, 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步伐, 把一部分服务于企业的登记、评估、公证、科研服务、信息咨询、个人信誉征询、职业培训等职能分离出来, 组成为相应的非营利性的专业公司, 为企业提供各种必要的服务, 帮助企业降低有关的市场融资成本。

摘要:农产品加工业是齐齐哈市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产业之一, 在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融资渠道单一且严重依赖银行贷款, 企业贷款增量不足, 重视融资成本忽视融资风险, 企业信用水平低, 缺乏有效担保和抵押, 担保机构制度不健全, 是近些年来制约齐齐哈尔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农产品加工企业应完善企业内部环境, 改善并发展商业信用融资, 建立互利合作的银企关系, 提高企业融资能力。

关键词:农产品加工企业,融资,对策

参考文献

[1]彭十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与对策[J].财会通讯, 2007, (2) :34-36.

[2]张文明.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外部因素分析[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 (6) :24-26.

上一篇:信仰建设下一篇:思维创意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