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设计面向未来

2024-05-15

创意设计面向未来(精选12篇)

创意设计面向未来 第1篇

以信息化,生物、化学武器多元化,核武器小型化等为特点的现代和未来战场以及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条件下,战士的伤亡机制更加复杂,对医疗救治的要求也逐步提高。2001 年,以色列Given Imaging公司M2ATM胶囊式内窥镜的成功研制及使用,迅速引起各军事部门、工业界和研究机构的关注。胶囊式内窥镜的研发开创了消化道内窥镜检查的新纪元[1,2],并为卫勤人员在无复杂设备条件下及时获取士兵生理数据、提供战场救援提供了新手段。然而,M2ATM胶囊式内窥镜存在价格昂贵、电池容量有限、捕获的图像数据量巨大、处理相对困难等弊端。因此突破国外胶囊式内窥镜的关键技术壁垒,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功能更强大的新型智能胶囊式内窥镜检查系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智能胶囊式内窥镜系统的设计要求

基于现有胶囊式内窥镜设备的特点[3],设计研发的战场智能胶囊式内窥镜目标产品应达到以下功能和性能指标:(1)具备双向通信功能,可在使用时对胶囊进行有效配置;(2)基于蓝牙设计,实现图像的采集及图像向上位机的传输;(3)图像分辨率可控,且能在现有产品基础上提高图像分辨率;(4)在体积与进口产品相当的条件下,连续工作时间可达到10 h以上,超过进口产品8 h的工作时间。

2 智能胶囊式内窥镜系统的产品实现

智能胶囊式内窥镜系统主要由体内采集图像数据的胶囊式内窥镜、负责储存数据的便携式记录仪、负责图像处理的图像工作站3 个部分构成,如图1 所示。

胶囊式内窥镜的设计原理如图2 所示[4]。芯片OV7670 是用在镜头上的CMOS图像传感器,镜头将其在消化道内捕获到的照片经C8051F340 单片机有效控制后按客户使用需求通过TXD发送到端口。其中,RXD为单片机的接收端口,可以接收配置命令与实现反馈重传。AL422B为先进先出的存储器(容量为384 KB),74HC00 为与非门。PWDN为控制摄像头休眠或工作模式的引脚,DO0~DO7 为8 个数字像素输出信号,PCLK为像素同步信号,VSYNC为帧同步信号,HREF为行同步信号。根据各引脚的不同状态设置,胶囊内窥镜拍摄的图像分辨率为240×240~480×480 可调像素。图像最终经蓝牙FBTO6 传输到受检者体外便携器上。应用ECS1020 封装芯片制成胶囊式内窥镜的过程如图3 所示。

便携式记录仪主要用于接收并存储胶囊式内窥镜捕获的图像信息。该装置通过无线方式接收胶囊式内窥镜传输出的数据,并通过USB接口与影像工作站连接,将接收到的图像传送至图像工作站(如图4 所示)。数据记录仪以ARM9 处理器为控制内核,支持8 天线输入,可自动选择信号最优的天线,以大容量SD卡实现图像数据存储,支持离线、在线诊断2 种工作模式。

图像工作站的主要功能是显示并处理从数据记录仪接收到的数据,并向胶囊式内窥镜发送控制指令,还可提供图像数据与病案管理功能,自动筛选照片,辅助医生从大量图片中检索出有诊断意义的图片。专用图像工作站和软件的基本界面如图5 所示。

3 智能胶囊式内窥镜系统的技术特点

本项目所实现的智能胶囊式内窥镜系统产品,其性能指标在同等体积下的电池寿命、支持图像分辨率、帧率等方面,超过了同类进口产品,可较好地满足战场卫勤的医疗需求。其主要技术特点如下[4,5,6]:

(1)降低功耗主要设计。为实现全消化道检查,胶囊式内窥镜的寿命必须有效延长(大于目前主流产品的8 h工作时间),根本上还是依赖于极低功耗集成电路技术的实现。而在芯片各功能模块中收发机为保持通信必须处于工作状态,其能耗是一个关键问题。

ECS1020 所集成的射频收发机工作在404 ~432 MHz频段上。发射机采用MSK调制,提供1、2、3 Mbit/s的发射码率,一般使用3 Mbps的码率,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发射机的高能量效率。其中电流复用技术被高效地应用在发射机中,锁相环的压控振荡器VCO和正交二分频器共享一个偏置电流,大大地节省了本振电路的能耗;用于产生MSK基带调制波形的数字模拟转换器(digital to analog converter,DAC)的直流电流被上变频复用,大大降低了发射机的功耗。收发机功能框图如图6 所示。

(2)双向可控通信模式设计。ESC1020 内部集成了射频接收机和射频发射机。接收机可以接收外部发送的配置命令,在系统运行过程中,根据患者的需要调整胶囊式内窥镜的工作模式。

(3)无损图像压缩器设计。采用由专用的图像滤波算法和标准JPEG-LS压缩算法组成的无损图像压缩算法,可实现高效、高质量彩色图像压缩编码。同时在硬件实现过程中最大化地使用了对数编码器来减少比较器的使用,最终大大减少了等效门的数目。

(4)提高设计图像分辨率。最高分辨率480×480像素,超过进口产品256×256 像素的分辨率。高分辨率图像更易分辨出细节,使阳性病变的检出率更高。

4 智能胶囊式内窥镜系统的应用效果分析

该项目召集了30 例健康志愿者参与消化道动力学测试,受检者受检过程中及其后一个月的随访都无任何不适。为观察受检者吞服胶囊后消化道机械性运动是否有明显变化,对受检者消化间期移行性运动综合波(migrating motor complex,MMC)次数及其Ⅲ相波时间变化采样,采样数据及统计学比较结果见表1。吞服前后比较P>0.05,无显著统计学差异,表明该胶囊式内窥镜检查不会导致消化道过度的机械性运动[7]。

接下来从受试患者临床应用方面出发,研究了智能胶囊式内窥镜检查的可行性。对50 名门诊体检者进行全消化道检查,获得了良好效果。对12 例排除了消化道畸形、胃肠道梗阻、消化道穿孔、狭窄或瘘管,疑为小肠隐匿性出血的患者施行全消化道检查。胶囊式内窥镜在体内平均有效记录时间为8.5 h,获取的绝大多数图像清晰可辨。其在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采集的图像较清晰,气泡及液体较少,符合内镜医师的诊断要求。其排出体外时间约为20 h(8~38 h),全部受检者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12例患者总体阳性检出率为83.3%,其中检出小肠血管发育不良6 例,空肠出血3 例,小肠肿瘤1 例。另有2 名黑便患者,胶囊式内窥镜检查结果为阴性[8]。综上所述,胶囊式内窥镜对消化道疾病的检查安全有效,且突破了以往胃肠道疾病的检查盲区,大大提高了消化道疾病的检出率。

5 结语

胶囊式内窥镜的问世得益于集成电路技术、微型传感器技术及数据处理技术的进步[6]。要提高胶囊内镜系统的图像数据处理能力、延长连续工作时间,必须考虑各种极低功耗模块电路技术以及片上系统(system on chip,So C)集成技术的突破。

本项目所实现的智能胶囊式内窥镜由于采用了电流复用等技术,电路能耗降低,工作时间有效延长;高质量彩色图像压缩编码技术和高效图像压缩器的使用使产品采集到的图像更清晰;射频收发机的使用使产品的工作模式可控……这种微小型便携式医用电子产品在未来战场复杂应用环境下,可以高质量地完成全消化道疾病检查,而且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可照常工作学习,在战时消化道疾病诊治中应用潜力巨大。

摘要:目的:为满足现代战场消化道疾病诊治的需要,设计一种基于低功耗片上系统的智能胶囊式内窥镜检查系统。方法:在降低功耗、双向可控通信模式、无损图像压缩器、提高图像分辨率4个方面进行设计,主要由体内采集图像数据的胶囊式内窥镜、负责储存数据的便携式记录仪、负责图像处理的图像工作站3个部分构成。结果:该内窥镜系统进一步缩小了胶囊式内窥镜的体积,大幅延长了工作时间;捕获图像的最大分辨率达480×480像素,最高图像传输速率可达12帧/s。结论:该内窥镜系统实现了更小体积、更长工作时间、更高分辨率以及双向通信、便于传输等设计目标,较好地满足了消化道疾病监测与诊断的需求。

关键词:胶囊式内窥镜,低功耗,片上系统,智能化

参考文献

[1]Rey J F,Ogata H,Hosoe N,et al.Blinded nonrandomized comparative study of gastric examination with a magnetically guided capsule endoscope and standard video endoscope[J].Gastrointestinal Endosc,2012,75(2):373-381.

[2]Eliakim R.Video capsule endoscopy of the small bowel[J].Curr Opin Gastroenterol,2010,26(2):129-133.

[3]Liao Z,Duan X D,Xin L,et al.Feasibility and safety of magnetic-controlled capsule endoscopy system in examination of human stomach:a pilot study in healthy Volunteers[J].J Interv Gastroenterol,2012,2(4):155-160.

[4]吕庆文,邹志武,袁伟钊,等.基于胶囊内镜的自诊断技术与模式的初步研究[J].中国数字医学,2015,10(7):42-45.

[5]闫涛,周丁华,王志华,等.基于极低功耗数模混合集成电路芯片的智能型胶囊式内窥镜检查系统的研制[J].中国医学装备,2013,10(12):17-19.

[6]陈新凯,姜汉钧,王志华.一种用于电池供电的无线内视镜系统的片上集成的电源管理单元[J].半导体学报,2008,29(11):2 245-2 251.

[7]周丁华,闫涛,吕伟,等.HT型胶囊式内窥镜检查对人体消化道动力学的影响[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2012,7(6):39-40.

面向未来,投资大脑 第2篇

面向未来,投资大脑

作者:宗禾

来源:《职业》2011年第03期

面对通胀压力,人们开始采取应对行动,比如城市生活成本高,许多人准备到二线城市工作生活,或者到农村投资创业;也有的人计划将手中的存款和资金投资硬通货,比如黄金和升值空间大的收藏品。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曹建海认为,可以购买一部分黄金用于未来之需。“因为未来太不确定了,灾难和危机很可能在一个时期发生;而一旦灾难来临,水、粮食、药品、能源是最基本的生存资源,黄金作为硬通货,是获取其他物品的最重要交易工具。”黄金投资是否可取值得商榷,不过,不少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的人都表示,人力资本投资倒是一个好主意,“投资你的大脑,这才是最好的抗通胀的途径。只有你的能力才可以让你在任何经济危机中都无所畏惧,永远都能不断地挣到钱,贬值什么的都会变得不值一提。”北京某外语培训机构的一位彭姓学员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看着钱一天比一天不值钱,对西班牙语早有兴趣的该彭姓学员,干脆放弃了在深圳某证券公司业务员的工作,直奔北京脱产学起了西班牙语,以图将来有机会去西班牙谋份工作。不过,除了充电学习以外,更重要的一个“投资”,就是借助通胀“催逼”进行“财商”的培养与学习。“通胀下理财折射的其实是社会的缺陷,即阶段性断层,当社会发展到要求每个人可以打理自己财富的时候,人们的观念和能力却没有跟上来。”离职在家“专职”投资的北京投资者毛卫华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毛卫华说,炒股和理财本是两码事,而现在大多数老百姓还在用90年代的思维看股市。在这种“财商”之下,所谓的“抗通胀”理财行为,想不成为伪命题都难。

理财只是财商的一小部分,不过在毛卫华看来,培养财商也许可以从理财开始,股票投资算是路径之一。作为一个投资收益和风险性都偏高的产品,就要求你有很好的功力,而不是跟风投资。“可以拿很少的资金进来,从主动接触老股民开始,也要自己主动听课、看书、关注研究它。”毛卫华说,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用很少的钱学会很多东西,而这些东西来自于逆势环境和个人的主动学习。如果能借此机会让投资成为一种习惯,而不是为了投资而去投资,为了抗通胀而去理财,老百姓们的“财商”才算初步激活了。

创意设计面向未来 第3篇

一、专家专题讲座环节

2016年4月,湖北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邀请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用户体验总监祝正文来系进行题为“交互设计——基于企业模式产品用户体验设计研究”专题讲座。同时,邀请烽火通信工程总监祝总、汉和龙兴姚总、壹风尚网络科技郭总对学生设计方案进行点评指导。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0498)是国际知名的信息通信网络产品与解决方案提供商。自1999年成立至今,烽火通信始终专注于民族光通信事业的进步与发展,积累了对人类信息通信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创造力。公司立足于光通信,并深入拓展至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融合而生的广泛领域,客户遍布国内、国际和信息化三大市场,已跻身全球光传输与网络接入产品、光纤光缆,家庭终端产品最具竞争力企业10强。本次讲座主题是关于企业模式产品用户体验设计,祝总介绍了Fiber Home UED创新设计中心构架与规划,包括工业设计、结构设计、界面视觉与交互设计等。强调设计需求背景分析相当重要,并以烽火终端产品为例详细讲解作为工业设计师应如何分析客户需求,包括产出线、产品线、项目组产品需求,如何分析市场需求及不同用户的需求等,提出如何把握设计风格及趋势,降低成本,合理把握模具及工艺成本,工艺可行性,可扩展性,如何开拓全新创意方向等设计方法及策略。另外,详细介绍工业设计业务流程及关键解决流程,包括设计需求分析、设计方向制定、详细方案设计、设计方案评审、设计方案优化、外观手板制作、外观手板评审、设计确定、设计文件归档和输出等。结构设计业务流程及关键解决流程,包括结构详细设计、设计评审、手板加工、手板试装测试、模具开发、样品确认等。同时,强调用户体验设计的概念,用户体验设计(User Experience Design)是以用户为中心的一种设计手段,以用户需求为目标而进行的设计。用户体验设计包含诸多方面设计内容,包括用户分析、人机交互、人机工程、产品定位、市场策略、品牌规划、结构设计、模具设计、热设计、整体形态、细节元素、概念植入、产品色彩、材质工艺、功能技术创新和新技術运用等。

祝总特别强调产品工业设计生命周期设计规划的重要性,线上线下产品识别系统PI的设计规划对提升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和产品品牌辨识度至关重要。PI的设计规划包括形成产品家族DNA设计风格,完成PI设计指导手册等内容,产品PIS内容包含标志部分(各种场景、材料、工艺下的应用标准)、视觉形象部分(核心形象和视觉形象)及行为识别部分(产品人机操作体验和产品情感传达),从而解决产品的统一视觉体验,改良目前产品存在的各类问题,并通过需求策划、设计开发、开发和迭代、成熟期评估四个阶段,在原产品基础上明确产品定位,进行全方位的产品线设计规划。

二、校企合作教学实践环节

2016年5月至6月,烽火科技用户体验总监祝正文先生到湖北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进行为期三周的《交互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指导工作。祝正文老师首先进行主题为“如何在企業成长——设计是一种态度”专题讲座,让学生对企业产品开发设计有系统的认知。为了学生能更加系统地了解企业关于交互设计以及产品用户体验设计经验,进行互动分享,主讲人邀请武汉汉和龙兴工业设计公司设计总监姚人杰(工业设计领域)、武汉热上艺术文化公司联合创始人王能强(品牌设计领域),壹风尚(武汉)网络科技公司CEO郭譞(运营推广领域),一并进行互动分享。

本次教学虚拟项目研究课题为“智能家庭或生活相关智能硬件产品”,要求学生以5~10人一组组成设计团队,注册团队账户,选出团队领导,根据团队自身需求设立产品经理、用研、交互、设计、运营等角色,团队根据自己理解的产品设计开发流程进行需求输入,完成项目策划PPT形式分析报告。基于课程虚拟项目组进行路演汇报,主讲人邀请烽火通信应用开发部经理、武汉汉和龙兴工业设计公司设计总监姚人杰一并点评。

在课程深入阶段,祝正文老师又进行主题为“基于用户的产品用户体验设计研究”专题讲座,分析企业真实案例并进行系统分享,同时邀请烽火UED界面与交互主管黄渊蓉(原湖美2011届设计系),用户研究专家商冲晨(原腾讯资深用户研究专家)、交互设计师吴静(原科大讯飞交互设计)分享视觉设计、用户研究、交互设计项目经验等。

通过本次与企业专家的交流合作教学,系统全面地学习了解到企业关于交互设计以及产品用户体验设计方面的专业知识及经验,对视觉设计、用户研究、交互设计等专业领域的理论及实践经验有更深刻认识,对湖北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的交互设计教学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希望今后有更多机会能与企业专家进行更深入的专业教学合作。本次课程学生受益匪浅,很多学生通过课程专业学习,对交互设计及产品用户体验设计产生浓厚兴趣,希望今后通过不断努力提升自身设计能力,能够成为交互设计及产品用户体验设计方面的综合型优秀人才。图1、图2分别为学生的设计作品,足见校企合作教学实践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十分明显。

三、结语

信息时代要求学校培养学生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包括创意能力、团队协同完成项目的能力,科学研究过程的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领导组织能力、服务学习能力等。通过此次企业专家专题讲座及实践合作教学,学生充分理解了交互设计的概念及范畴,了解到企业产品线的设计规划、工作流程及方法,通过虚拟课题项目演练,充分锻炼了学生各项综合能力,对交互设计教学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湖北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

教育应该面向未来 第4篇

如何从时间的跨度看待知识与技能

根据知识和技能出现的先后顺序,它有三个层次,一是过去的,是人类知识与技能的“过去式”;二是现在的,是人类知识与技能的“进行时”;三是未来的,是人类知识与技能的“将来时”。其中过去和现在的知识与技能相对人类某个个体可能是未知,但它相对于整个人类却是已知,人类对这些已知的运用是对它的继承,未来的知识与技能则是全人类的未知,人们对它的发现或创造则是创新。

继承与创新对社会发展影响的不同

从知识与技能的运用情况来看,人类社会财富的获得是由人对知识与技能的继承与创新实现的,人类个体对已知的运用是对过去知识与技能的“重复”,这种继承虽然能创造财富,但它只能增加财富的数量,而不能提升财富的品位,而创新不但能增加财富的数量还能改变财富的品位,使财富在纵向上进行质的提升。重要的是:虽然一个国家的财富总量很重要,但它常常只决定一个国家的“富”,不决定这个国家的“强”;决定一个国家“强”的是财富纵向品位,国家“富”不一定“强”,但国家“强”却一定“富”,因此,创新在国家的“强”上起决定作用。

对面向过去的理解

所谓面向过去是指:人类对知识与技能只停留在对过去的继承和对虚拟现实的运用上。知识与技能的继承容易理解,继承定是对过去的继承,知识与技能的未来不叫继承,叫创新,因此,继承面对的是过去。再说知识与技能对虚拟现实的运用,它的意思指现行教育,学生教材中用已知解决模拟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模拟是对真实事物或者过程的虚拟,现行学校学生教材中的虚拟都是有“答案”的虚拟,而“答案”的存在就确定了虚拟的已知性,这种已知性就确定了虚拟现实同样面对的是过去,而不是真实的现在,更不是未来。因此,面对过去就是指对已知的继承和用已知对虚拟现实的运用。

对面向现在的理解

有过去就有现在,面向现在是指:用已知解决真实现实中可用“重复已知”解决的实际问题。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分两类:一类是可用“重复已知”解决的问题,另一类则是用“重复已知”不能解决,只能用创新解决的问题。真实现实是和虚拟现实相对的,它是指每个人生活中当下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其中可用“重复已知”的方式解决的部分就是面对现在的部分。

对面向未来的理解

有过去就有现在,同样有现在就有未来,从知识与技能的已知和未知来说,面向未来就是:尝试用过去和现在的已知去探索未知的过程。未来是现在的延伸,前面已说过,现实中不能用“重复已知”的方式完成的问题都需要用创新的方式解决,因此,面向未来的本质就是创新,它应是时代的主旋律。只有创新,国家的富和强才有希望,从这个角度看,面向未来就是面向创新。

教育应是面向未来的行业

理由有二:一是面向未来包含面向过去和现在。没有过去就没有现在,没有现在就没有未来,如果一个人面向未来,他就得了解过去和现在,否则他就不知什么叫未来,因此,面向未来一定是建立在对过去的继承和现在掌控的基础上,面向未来就能做到面向过去和现在。二是面向未来就是面向创新。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创新是一个国家和个人发展不竭的动力,是国家富强的“根”。因此,教育应面向未来。

现行教育只面向了过去

现行教育只面对了过去,并没有面向现在和未来,理由有三:一是学生学习的都是已知。学习应和创新相对,学习是对过去的继承,而创新则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对过去和现在的发展。纵观现行学校教育所开设的课程,都是人类的已知,未知没有进入学生的教材。二是学生教材中最接近“现在”的内容也只是对现在的虚拟。学生的学习内容中,虽有一些类似现实的“例题”和“习题”,但都是有现成答案,是对已知的“重复”和“虚拟”,并没有达到未知,也属过去。三、学生要解决的许多现实和未来问题并没能进入教材。现行教材是对过去已知的总结,知识是有置后性的,这好比光从前面照过来,影子(知识与技能)不可能走到人的前面,当下的知识一旦进入教材就成为“过去式”。因此,现行教育的定位只是面向过去,没有面向现在和未来。

教育只面向过去的危害

教育只面对过去的危害就一条:继承性人才的培养成为教育的主基调,人才结构极不合理,继承人才严重超标,创新人才极其缺乏。人才结构是指不同类型的人才在人才总量中的比例组成,从继承与创新的角度看,合理的人才结构遵循黄金分割法则,也就是:在人才培养上,继承性的人才应占人才总量的0.618,创新性的人才占人才总量的0.382,这样分配才最合理。

学校教育如何面向未来

现行学校教育只面对过去的原因已经找到,不难找到解决的办法,那就是改变现行学校课程设置的“过去式”,把课程的“现在时”和“将来时”融入到课程设置中。根据黄金分割法则,继承性的课程占0.618,创新性课程占0.382,唯有这样,才能从体制上保证人才结构的合理,使创新人才的培养由偶然转变成体制的必然。继承性课程的设置是学校的强项,不必多说,但创新性课程的设置是学校课程设置的“盲区”,在创新性课程设置上应遵守以下原则:

1.观念的开放原则。要彻底改变现行教育以继承为主基调的局面,用未来和创新的理念引领教育,用继承的手段达到创新的目的,使教育真正面向未来和创新。

2.课程设置的开放原则。创新课程就是现实生活中正在遇到和将要遇到的未知,是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案的内容,学生应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对过去和现在已知的掌握,设法得出未知的内容,以形成新的结论。

3.“答案”的开放原则。也就是说,学生创新课程设置的内容的“答案”不是唯一的,不是预设的,“答案”可五花八门,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结论,在开放中锻炼学生的思维,为创新人才的成长打下基础。

面向未来赶考 第5篇

在中共中央进京“赶考”65周年之际,总书记重访兰考县,新华社播发《总书记指导河北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回访记》长篇通讯,重温焦裕禄精神,再提“赶考”问题。“总开关”拧得紧不紧,作风“篱笆”扎得严不严,发展轨道正不正、政绩观正不正确,“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四个考题的提出,既有特定时代背景,也有重大现实意义,是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的高度统一。这些问题都在谆谆告诫全党要以历史为师、以人为镜,为我们搞好教育实践活动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每一位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深刻领会精神,真正触及灵魂,在反思中、在行动中作答。

一、直面赶考问题、拧紧总开关,更好地治百病之源。“四个考题”充满忧患和警醒,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从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凝重视角,追问我们领导干部在肩负“中国梦、两个百年”的历史使命中,应该树立怎样的理想信念、作风形象、发展观念、宗旨意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这“四个考题”追根溯源,还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还是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问题。有了理想,才有活的灵魂;丧失信念,堤坝就会崩溃。领导干部参加教育实践活动,要联系个人成长进步经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把加强党性修养、补足理想信念之“钙”作为安身立命之本,筑牢远离腐化堕落的“防火墙”。要通过读原著、学原文、专题讨论等方式,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真正用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历史观、认识论、方法论等剖析自己的心灵境界、精神状态、行为惯性、决策导向,自觉摒弃各种消极错误认识,更好地站稳群众立场,提升工作热情。要真正放下思想包袱和个人得失,切实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武器,敢于进行灵魂深处的革命,认真排查附骨之疽,自觉主动地扫除思想之弊、祛除行为之垢,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二、真正见贤思齐、以人为镜,更好地树立为民情怀。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无论是“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前赴后继,还是“心中装着人民,唯独没有自己”的鞠躬尽瘁,还是“爱人民”的最高人生境界,都是不同历史年代的精神楷模,都是群众心中的永恒丰碑。领导干部要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以历史先贤、革命先烈、时代先锋为镜,善于从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德中汲取精神养分,铸信仰之基,怀敬畏之心,对人民负责。要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反复照一照,深入查摆自己在思想境界、素质能力、作风形象等方面存在的差距;深入反省自己是否存在做群众工作能力退化、深入基层蹲点研究问题不多,做决策针对性不强、抓落实不到位,爱拼敢赢精神有所懈怠、贪图安逸滋长,执行八项规定不够动真碰硬、对公车和办公用房等政策执行不到位等“四风”问题,切实在对标找差中增强动力、拿出措施。全校教育实践活动要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作为一条红线贯穿始终,与丰富“为民服务走前头,深化改革当标兵”特色载体相结合,与学习吴一心、陈其伟先进事迹相结合,引导广大干部以先进为镜子照一照、为尺子量一量、为标杆齐一齐,培育公仆情怀、求实作风、奋斗精神、道德情操,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

面向未来 产业共赢 第6篇

在发布会开始之前,海润影视集团董事会主席刘燕铭,慈文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常务副总裁魏丽丽,北京华录百纳影视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佳勇,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总监李波,山东广播电视台齐鲁频道总编室主任许振接受媒体访谈,深度探讨了“一剧两星”政策下,“地标联盟”的优势以及未来的合作发展空间。

强强联合 互利共赢

地标联盟由成立之初的六家频道变为今年的七家,这个数字已经逐步接近我们理想的规模。地标联盟筹备之初,经过了大量的论证、调研,各成员台作为各自省域内有影响力的播出平台,观众构成、规模等当然不尽相同。但对各成员每年购买的剧目类型、收视效果等进行综合考量之后,不难发现大部分的资源类型还是重合的,这种较高的重合度也是我们打造这一资源平台的基础。六家或者七家的规模便于我们在地标联盟内部进行进一步调配,在某个成员台提出有合作潜力的项目之后,让大部分有意向购买的成员一起完成采购,信息高效流通之后也减少了发行公司的沟通、议价成本。成员规模无限制扩张无疑会降低这一平台的运转效率。

地标联盟是个求同存异的协作体,单一的电视剧项目不可能都适合所有的成员台,我们需要完成的是联盟内部大部分成员台达成一致的合作意见。综合今天国剧收视排行榜的发布情况就能发现,剧目资源播出类型的高度重合为我们的合作提供了牢固基础,这样的联合购买会成为常态。

随着近年来政策的不断变化及购剧成本的不断提升,电视剧资源呈现出向强势媒体高度集中的趋势。地标联盟的单个成员都不具备提前介入电视剧生产上游环节的实力,但这个资源协作体的成立让我们可以一起去做一些更能发挥想象力的事情。当然,这样的合作形式也许并不限于电视剧,我们的合作思路始终是开放的。

无论市场如何变化,好项目永远是大家追逐的对象。在地标联盟资源协作体实力壮大之后,不断向节目生产链的上游渗透是我们新的努力方向。河南都市频道其实已经启动了预购、定制等合作形式,我们的合作伙伴——各影视制作公司也对这样的互利共赢的合作方式表示了欢迎。

掌握重点项目话语权

地标联盟合作章程确定的联盟合作内容主要有五项:联合购买、信息分享、联合定制、联合宣传、联合颁奖。在联合购剧层面,地标联盟的优势体现在三方面:其一,全国地面购剧实力最强的前七个区域的主流地面频道全部聚齐,在联合购剧方面有明显价格优势;其二,联盟成员之间购剧类型比较接近,通过一年来的合作,在剧目购买方面有更多共识;其三,坚持地标联盟章程中确立的联合互惠与自主决策相结合的原则,购、销双方都有比较灵活的组合空间。

2014年,齐鲁频道通过联盟共同谈判购买的剧目4-5部,大约占到总量的20%。以联盟形式出击,我们的出发点并不是联合购买数量更多或是价格更便宜的剧集,而是希望将各家资金聚合,在重点项目、重点剧集上掌握话语权。一年来,地标联盟对外发声,对内聚力,联盟扩容,持续完善工作机制,規范购剧细则,通过联席会议和联盟月报不断畅通信息互通渠道,把握市场先机,切实发挥出联盟的协作优势。

“一剧两星”政策下,业界各方需量体裁衣

中国电视剧产业并非是完整的市场链条。目前,电视剧产业链前端主要考虑电视台播出,而电视台是事业单位。因此,多年以来电视剧产业的变化多是政策调节的结果,政策调节之下,电视剧产业链各方再相应调整市场运作的步伐和方式。从“一剧四星”到“一剧两星”再到未来可能出现的“一剧一星”,制作业各方都需“量体裁衣”。“地标联盟”的应运而生正是这样一种调节结果,电视台在不断的政策和市场变化中寻找自己的生存方式。

“一剧两星”政策实行后,卫视马太效应可能加剧,部分强势平台能够支撑优质甚至是独播剧目资源的播出,广告资源自然向其倾斜。而业界所关注的明星片酬依旧高居不下,许多一线演员宁愿少接戏也要严守价格。艺术家不会过气,但明星容易过气,当市场真正变化时,越来越多的新演员被起用时,“老人”过气的风险也就到来。

令人欣喜的一点是产业各方对电视剧故事本身越来越重视,越来越多播出平台开始介入电视剧制作前端。如果剧本扎实过硬,制作方可在前期开始与电视台洽谈,双方共同商定制作阵容。

用互联网思维看待电视剧市场

地标联盟成立一年以来,最受电视剧制作业者欢迎。作为电视剧制作业一方,我们特别希望直接面对不同的播出平台,针对不同需求制作不同形态的节目;但我们并不希望如此之多的电视剧制作公司围绕几家卫视“大打出手”。如果电视剧市场只能依靠几家卫视平台,那么对于传统媒体和电视媒体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地标联盟的成立对电视剧制作公司来说是十分有利的,制作业非常希望能与地标联盟合作生产一些广受地面频道欢迎的电视剧。我认为,“定制剧”可以成为“地标联盟”合作的重要方向之一。

对于地标联盟未来的发展,我一直强调需借鉴互联网的思维方式,用互联网思维看待今天的电视剧市场。截至目前,视频网站盈利并不多,但它们却敢于砸钱“霸占”市场。几年前,电视剧网络版权仅仅几万元一集,但海润影视最近的一部电视剧网络版权高达130万元,超过同期两家卫视的购片量。此外,视频网站对于网络剧的要求也愈来愈高。今年,海润分别为腾讯、爱奇艺、乐视、优酷制作了定制剧集,视频网站新一轮的定制剧普遍要求时长达45分钟。网络剧与传统电视剧时长基本已经拉平,这对制作业来说也是一个好事,我们要考虑互联网定制剧在电视台播出的可能性。

希望地标联盟给予年轻受众更多关注

从“一剧四星”时代到“一剧两星”政策,慈文传媒一直在谋求一种方向——我们怎么跟地面频道形成较为稳定的合作机制。去年地标联盟的成立,让我们感到非常兴奋。在我理解,地标联盟有几重含义:首先,它具有方向性;其次,它确确实实能够形成一股力量,使得我们这样的影视制作公司能够和齐鲁频道、河南都市频道等这些优质平台合作。地面频道实际蛮分散的,真正的优质频道并不多。不同于卫视,和地面频道合作往往需要与十个甚至更多的平台洽谈,说实话,真的蛮辛苦。如果地面频道形成一个合力,我们只需要跟一家机构谈合作,可以节省不少人力、物力的成本。

一剧两星政策下,无论是播出平台还是制作公司,都遭遇了不少困难。以一部电视剧播出平臺的搭配为例,假如有一部品质非常优秀的电视剧,二线卫视相中了,但可能找不到一线平台搭配,而若一个一线平台属意,也可能找不到其他的一线平台搭配。地标联盟的出现,可以和二线卫视形成良好的搭配形式,如此操作也极大缩短了影视制作公司发行的运营时间。此外,地面频道与地方百姓天生的黏合性也有利于影视制作单位深入了解用户,使电视剧的定位更为清晰准确。综上所述,对于和“地标联盟”的合作,慈文传媒内部所有团队都乐见其成。

具体合作而言,一方面,只要是地标联盟成员的需求,我们会充分考虑;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地标联盟能够在剧集的选择上给予年轻受众更多关注。2015年,慈文传媒将发力网剧制作,《执念师》和《暗黑者》第二季在新媒体渠道反映不错。“地标联盟”合作新媒体,抑或牵手卫视,都是可行方式,而慈文传媒跟“地标联盟”的合作,空间巨大,前景诱人。

地标联盟合作形式充满想象空间

未来影视剧产业机遇和挑战并存:中国影视剧市场将持续繁荣;但随着媒介形态变迁,影视剧制作的上下游公司,如播出平台、内容制作公司,都将面临产业转型,媒体运营成为各方不得不面对的挑战。 “地标联盟”正是媒体转型环境下充满想象力的创新之举。

上市三年以来,华录百纳对于未来的发展做了许多新计划。2014年,华录百纳收购蓝色火焰公司,业务涵盖电视剧、电影、综艺节目以及营销等诸多板块。所有这些业务板块,我觉得都有和“地标联盟”深入合作的基础,至于以怎样的形式合作,怎么界定合作,考验着双方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未来几年,华录百纳和“地标联盟”这样一个创新机构都能受益于中国娱乐市场的升级。

早在地标联盟成立之前,华录百纳便和各大地面频道有着非常良好的合作。就电视剧来说,“地标联盟”加之卫视平台的播出,能够对电视剧的影响力和覆盖度起到良好的传播效果。地面频道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其未来发展取决于对自身定位的认知,尤其是处于如此日新月异的媒介环境当中。不同地区皆有强势地面频道存在,这些地面频道用户黏性非常强,极具当地特色,电视剧在这些频道的播出情况能够有助于创作者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收视习惯的观众。

面向未来的新能源汽车 第7篇

新能源汽车在我国历经十余年发展。最早从国家“八五”规划开始, 在国家科技计划支持下, 新能源汽车正式进入研发项目;“九五”期间被列入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工程;进入“十五”后国家投入力度加大, 纳入国家“863”计划并重点支持;“十一五”、“十二五”期间, 新能源汽车经过持续研发, 已经在整车技术和关键零部件技术取得较大进展。

2009年始, 国家四部委联合启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试点”推广工作, 并将试点范围从公共领域扩大到私人消费领域。近三年的示范推广工作, 对整个产业的技术进步以及产业链的完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引领作用。2010年, 国家正式将新能源汽车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2012年, 节能与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正式发布。至此, 新能源汽车在国家战略引领以及规划推动下发展到一个全新阶段。面对未来, 低碳社会经济背景下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该何去何从?

创意设计面向未来 第8篇

房子是家的载体, 在每个人心目中家都有各自的情怀, 因此我们每个人也都有自己一个“Dream house”梦想;什么是我们期待中的那个家?是否为“众鸟欣有托, 吾亦爱吾庐”中陶渊明所期待的那个家?未来的房子应该是什么样子?

于是在“Dream house”面前, 人人都成为了梦想的建筑师。在中国城市化走过35 年的今天, 我们对住房的要求已经由曾经的“大庇天下寒士”的需求转身为“体现共同富裕胜利果实”的改善型需求。尤其在科技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在城市病频发的今天, 在我们渴求远离雾霾回归田园的今天, 我们对自己的“Dream house”的渴求也从未如此强烈。未来的房子应该什么样子?它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功能?

1 住宅建造方式的变革

相对于之前我们头脑中的盖房子:从夯实地基, 万丈高楼从平地起, 新的建造方式改变了传统建筑施工思维。21 世纪的今天, 我们已经实现可以在工厂里用机器和自动化设备批量制造, 然后再运到住户需要的地方, 通过组装完成, 从施工到入驻可以在十几天内完成。这种住宅的建造形式, 行业内称之为“住宅产业化”。房子被模块化, 以标准件的形式在车间加工, 然后拉到施工场地去拼装, 这将是未来我们“Dream house”的主要实现形式。标准化的施工作业, 将减少人工成本、施工污染和原材料浪费。组装房子甚至可以由非专业的人士完成, 而人人都有可能成为建筑师, 按照自己的设想, 像拆装乐高玩具一样来建造房子。当房子不满足自己的需要时, 根据条件去改造、拆解, 或按照新的需求重新建造。原有的构件可以重新被利用, 而不是作为建筑垃圾被遗弃, 从而可以实现对地球资源的有效利用, 避免资源的浪费。目前, 国内许多科研机构已就这种标准化的生产建造方式展开研究:例如万科住宅建筑设计院, 对于未来住宅如何实现模块化做了多年的研究与实践, 已经将这一设想变为可能[1]。

2 住宅建造技术的运用

在科技突飞猛进的今天, 许多新型科技被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每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将穿过徐徐自动打开的百叶窗, 照进室内。室内会根据主人舒适性需求, 调整到相应的声光环境。从餐厅到客厅, 从卧室到厨房, 无处不在的科技元素将成为未来“Dream house”的主要特征[2]。如何实现住宅智能化, 将是体现科技以人为本最重要的体现。信息通信技术发展到今天, 几乎所有的住宅科技均可以用互联网来联系, 住宅里的每一个小物件, 都通过一个手机APP来整体控制, 科技将成为未来“Dream house”的灵魂。

3 住宅建造的能源方式

未来的“Dream house”必然是会呼吸的住宅。它可以从太阳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可以利用光伏板来发电, 或者获取热量;从技术上我们实现了如何获取地热能源, 比如土壤源热泵技术, 即时将地热通过板换的方式, 来获取冷风或者热风;目前风力发电也具备了成熟的利用技术;同时, 住宅产生的生活生物垃圾可以通过沼气池制气, 作为有效的补充能源在住宅内加以使用。未来的“Dream house”还能通过通信技术, 将不同能源模式有效分配、合理使用, 从而为住宅的所有供暖、制冷、通风、照明、热水、设备提供保障。

4住宅建造的生态环保化

我们在绿色住宅的概念上, 对大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有更新的思考, 必须从一味地向大自然索取, 转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共生。我们的城市不能成为钢筋混凝土森林, 当今掠夺式的资源开发和利用也必定难以为继[3]。绿色节能环保, 将是对绿色住宅最完美的诠释。未来的住宅, 建筑材料当实现最大程度上的可回收利用, 同时对于资源与能量的消耗应该达到最小。以水为例, “Dream house”对于水资源的依赖性将降到最低, 主体材料采用塑料复合材料和木材, 雨水可延着房子自然流动, 收集并净化雨水和地下水, 来维持基本生活需要;对于能源消耗而言, 从德国兴起的“被动式住宅”将成为未来住宅的主流, 能源损耗逐渐的达到0%[4]。

随着科技日益的进步, 曾经我们幻想中未来的技术形式, 如今在一一变为现实, 人类的未来住宅将会朝着日趋成熟的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建筑技术和大自然完美结合的方向来继续前行。同时, 在生活的美学里, 我们都希望能够提升对自己居住环境的重视, 未来属于我们自己的“Dream house”将不仅能向人类提供更加方便和舒适的生活, 而且不会对周围自然生态环境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能实现自我调节、资源循环利用, 从而达到未来人类对环境和能源的要求[5]。把那个人人渴求的" 窝”变成陶渊明人人期待的“吾亦爱吾庐”的家, 需要我们共同去努力, 去实践“让建筑赞美生命”的人文情怀。

参考文献

[1]李华东.高技术生态建筑[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2.

[2]陈易.生态危机的对策——建筑创作中的5R原则[J].建筑学报, 2001 (5) :23-24.

[3]鲁枢元.生态批评的空间[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4]王立红.绿色住宅概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3.

透视面向未来的云计算技术 第9篇

云计算是最近几年飞速反展的一种新兴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其高可靠性、成本低廉、按需分配信息等特点为人们解决大规模计算、资源存储等问题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1. 云计算的发展背景

所谓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各个用户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都可以按照一定的需求提供给计算机以及其他设备。云计算的概念最早由美国的Google公司提出,而云计算则是网格计算、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网络存储、虚拟化、负载均衡等传统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云计算是继上世纪80年代的大型计算机到客户端、服务器的转变之后的又一巨大进步。在云计算中,对于用户而言,他们不再需要了解整个系统中基础设备的细节,也不需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更不必对设备进行直接控制。云计算提供了一种基于网络的全新的IT服务增加、使用和交付的模式,通常这种技术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且易扩展的资源,而这些资源也经常以虚拟化的形式呈现。通常认为,云计算应该包括以下几个层次的服务:基础设施级服务、平台级服务和软件级服务。

一般而言,云计算具有以下一些特点:(1)超大规模计算的能力。通常云计算都具有相当大的规模,例如Google的云计算已具备100多万台服务器的规模,而Amazon、IBM、微软、Yahoo等大公司的云计算也拥有几十万台服务器,企业中的云计算一般要求有成百上千台的服务器,可见如此大规模的云计算能给予使用者空前的计算能力;(2)支持虚拟化的云计算。这就意味着用户在任意位置、使用任意终端都能享受相应的应用服务。用户所请求的资源都来自云,而不是一般的固定有形的实体。应用服务也是在云中运行,这样实际上用户无需了解也不用关心应用运行的具体位置,往往只需要一台电脑或者一个手机这样的终端设备,就可以通过网络服务来实现用户需要的一切服务,甚至包括超级计算这样的超大规模任务;(3)高可靠性。云计算使用了数据多副本容错、计算节点同构可互换等技术来保障所提供服务的高可靠性,所以使用云计算比使用本地计算机更加可靠。

2. 云计算中的新技术

2.1 并行计算

简单而言,并行计算就是在并行计算机上进行的计算。并行计算最早是相对于传统的串行计算(具有单个中央处理或单个计算机)而提出的计算方法。并行计算努力仿真自然世界中广泛存在的一个序列中含有众多同时发生的、复杂且相关事件的事物状态。

并行计算把运算进程相对独立地分配于不同的节点上,由相对独立的操作系统进行调度,同时也享有独立的CPU和内存资源,但是内存资源却是可以实现共享的。进程间彼此的信息交换传输通过消息来进行传递。并行计算机一般都是多指令多数据(MIMD)的系统,目前其主要的结构类型有:并行向量处理机(PVP)、对称多处理机(SMP)、大规模并行处理机(MPP)、分布式共享存储处理机(DSM)、工作站机群(COW)和网格机(Grid, Cluster of Clusters)。全球超级计算机中的计算机大多采用工作站机群(COW)和大规模并行处理机(MPP)结构。

云计算就意味着对于服务器端的并行计算要求的提高,这是因为大量用户的应用都是通过互联网在云端实现的,而它在带来用户的工作方式和商业模式的巨大改变的同时,也对大规模并行计算的技术提出了更高更苛刻的要求。

2.2 分布式的数据存储技术

为了保证高可靠性和经济性,云计算中广泛采用分布式存储的方式来进行数据的存储,同时也采用冗余存储的方式提高存储数据的可靠性,也就是为同一份数据保存多个副本。此外,云计算需要同时满足数量巨大的用户的需求,并行地为所有用户提供相应的服务。所以云计算的数据存储技术也应当具有高吞吐率和高传输速率的特点。

云计算的数据存储技术的代表便是Google公司开发的非开源的GFS (Google File System)。GFS是一个用来管理大型分布式数据密集型计算的可扩展的分布式文件系统。它使用成本较低的商用硬件模块搭建系统并向大量用户提供容错的高性能服务。GFS系统主要由一个Master和大量的块服务器组成。Master负责存放文件系统的数据,其中就包括名字空间、存取控制、文件分块信息、文件块的位置信息等。

在GFS文件系统中,采用冗余存储的方式来提高存储数据的可靠性。每个数据在系统中保存3个以上的备份。除此之外,为了保证所有数据的一致性,数据的修改需要在所有的备份上都进行,并通过版本号的方式来确保所有备份处于一致的状态。

3. 云计算的应用

3.1 在搜索引擎中的应用

网络搜索是互联网上最为广泛的应用,而网络搜索的核心搜索引擎就是基于云计算的一种应用方式。用户在进行网络搜索的时候,从来都不需要考虑搜索引擎的数据中心在哪里,是什么样子,搜索引擎的数据中心是无从感知的。搜索引擎是指根据一定的策略、通过相应的计算机程序搜集互联网上的信息,在对信息进行组织和处理后,将信息显示给用户,从而为用户提供检索服务的系统。

目前,世界最大的云计算企业就是提供网络搜索的Google。Google的搜索引擎规模巨大,有着超过100万台且分布在全球200多个地点的服务器,而这些服务器的数量还在不停地增长。而Google公司的其他网络应用程序例如Google地图、Google地球、Gmail等,也是建立在这些硬件设备基础上的。通过这些程序,用户使用的数据便会保存在互联网上的某个节点上,用户可以通过任何一个连接在互联网上的终端设备来访问这些数据。

3.2 在售票系统中的应用

现存的所有的售票窗和检票口几乎都是采用计算机,只是用来售票和检票的计算机终端的投入就是一笔巨大的开支。但实际上,整个售票程序的界面和操作都很简单,而通过云计算的应用将使硬件不再受限制。我们可以只通过网络浏览器就能够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其他事情可交给云计算服务提供商来解决,这在很大的程度上降低了售票系统建设和运营的成本。

除此之外,云计算惊人的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可以为用户提供即时的在线帮助。我们还可以建成“云售票厅”,实现一个具有开放、可供用户参与等诸多特性及多种信息传输方式能够实现用户与“云售票厅”的互动,增强售票厅中心的信息处理能力。这样便能更好地为用户提供了现代化全方位的信息服务,提高了服务质量。

我们还可以把售票厅的电子资源存储在云中的成千上万台服务器中,而不是某台具体的计算机中。在售票厅这个资源库中,用户可以通过云计算技术在任意一个售票终端实时获取互联网中所有售票点的详细资科,同时实现异地存取。这样就省去了不同售票点之间信息传递的延迟,也进一步提高了信息的利用率。

4. 结束语

云计算技术的提出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简单、廉价的资源共享方式,它已成为下一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伴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它会更多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并深刻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朱惠娟.云计算及其在网络学习环境构建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电化教育.2009, 4:105-107.

[2]欧阳钟辉.云计算与信息集成[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 , 2009, 3:38—43.

面向未来,全面实施职业素质教育 第10篇

一、在校学生现状

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我们发现目前在校学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 缺乏文明礼仪修养

在当前注重金钱、权势、利益的社会风气影响下, 传统的助人为乐、尊敬师长、尊老爱幼的优良品质逐渐弱化。不论是在社会活动中、家庭生活中还是学校环境中, 中职学生的基本礼仪修养都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他们中的大部分人缺乏待人接物的基本礼仪礼貌, 对于社会公共礼仪的了解更是知之甚少。

(二) 缺乏自我管理能力

与初中的教育环境不同, 中职阶段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 开放的管理方式, 给了刚出中学大门的学生较多自由支配的时间, 但由于缺乏自律意识, 很多学生并没有很快适应这个转变, 实现自我管理。学习过程中, 他们很容易受到自己情绪的影响, 导致学习没有持续性, 成绩不稳定, 课堂常规中的迟到、早退现象严重;日常生活中, 情感脆弱, 不能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早恋等问题。

(三) 教育中重技能轻养成

与普教相比, 职业教育有其自身的特色。由于学生学习基础的薄弱以及受传统教学理念和培养模式的影响, 技工院校在学生培养上往往注重知识与技能, 轻能力与素质, 技工院校不仅需要培养高技能人才, 更需要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二、立体化的教学目标

(一) 自律原动力

“自律”是指在没有人现场监督、没有人管理的情况下的自我管理, 在管理中变被动为主动, 自觉地依靠内心的自省、自觉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 故自律不是依靠外部强制, 而是重视发挥人的主体意识。显然职业素质的内驱力应该是“自律”。

(二) 职场礼仪———做人做事的起点

标准的站姿、坐姿和行姿不仅是学生步入职场的基本要求, 也是塑造“职业人”的开始。固然有些岗位对其员工的站姿、坐姿有特定要求, 对于其他学生而言, 职场礼仪和其未来的工作没有必然联系。进行职场礼仪训练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服从意识和守纪习惯。可能几分钟、几十分钟的站姿对于真正的企业员工不算什么, 但对于刚步入中职学校的学生而言, 则是矫正其以往不良习惯、构建其正确认知和与之相适应行为方式的开始。

(三) 一般职业素质训练———立足根本

对于学生而言, 如何将做人做事具体化, 通过哪些具体行为体现做人做事的原则, 学生并不十分清楚。而一般职业素质训练为此提供了可能, 它以将来在职场中各岗位所必备的优良品质为对象, 从中提炼出最一般、最具有普遍意义、最符合中职生实际的品质, 凝结为一般职业素质训练内容。

著名培训专家梁子谈到世界500 强的企业优秀员工必须拥有的11 种品质:积极的工作态度、勇于负责的精神、爱岗敬业、自动自发、团队至上、创新能力、忠诚可靠、高效执行、激情工作、不断学习、注重细节。根据企业的需要, 我们以“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责任意识、敬业精神, 具有守时守纪、文明卫生”等习惯为内容, 对学生进行一般的职业素质训练。这是学生在工作中必备的素质, 具有普遍性的特征, 是做人做事的展开或具体化, 对于提高学生今后的工作质量具有指导性作用。

(四) 专业 (岗位) 职业素质训练———活学活用

专业 (岗位) 职业素质是学生在本专业对应岗位群中应达到的素质要求。专业 (岗位) 职业素质训练内容因各个专业、岗位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如果说职场礼仪、一般职业素质训练需要学校的宏观指导, 专业 (岗位) 职业素质训练则更加强调专业科、专业教师的作用。

三、全面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我校把职业素质训练列为必修课, 在所有教学班中, 以班主任为指导教师, 进行职业素质的组织与训练。根据学生的不同年级安排不同的训练内容。

(一) 为人师表, 教师先行

大多数班主任并没有进行站姿、坐姿和行姿等素养的专门训练, 为了保证职业素养课的训练质量, 我校提前对班主任进行培训。在培训中, 请礼仪教师介绍动作要领, 进行演示, 并手把手指导每位班主任掌握每一个动作。学校还组织职业素质课任课教师进行经验交流, 以保证职业素质训练水平得到整体提高。

职业素质训练的实施主体是教师和班主任。他们每天接触学生, 在教学管理中对学生有较大影响。为了上好这门课, 他们潜心研究, 设计适宜的训练方案。习惯是养成的, 而不是讲授的, 不能单靠说教, 要让学生去感悟、去经历, 在内心中真正认同。

(二) 面向需求方, 深入实际

我校开创“职业素质训练”项目, 推动教师潜心研究企业。每年寒暑假都有教师深入企业, 兼职锻炼或见习、实习。职业素质训练在改变学生的同时也改变了教师, 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使教师得到自我教育, 这些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道德水平、自身素质。经过几年的实践证明, 这一目的已经达到, 我校教师更加敬业、热爱学生。教师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教师的使命感、职业感、荣誉感得到全面提升。

(三) 注重日常行为养成

学校严抓学生出勤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 广大教职员工在工作中要严格落实, 将学校这些理念传达给学生。学校要制定学生行为规范守则, 从学习、集会、公德、宿舍行为、实习、食堂就餐和待人接物等方面做出具体的要求。比如在宿舍管理中, 要求学生遵章守纪, 恪守制度, 服从管理;在实习的时候, 要求学生端正态度, 明确要求, 完成任务;虚心学习, 眼勤口勤, 手勤腿勤;遵守纪律, 按时工作, 搞好团结;穿好制服, 做好准备, 严格规程;净化环境, 保持整洁, 养成习惯等等。可以说, 这一系列行为规范中渗透了企业的用人要求和学校对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理念和理解。

(四) 开展职业素质展示比赛, 以赛促训

学校每学期都要围绕学期职业素质训练要点, 举行职业素质展示比赛, 充分利用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协作意识, 通过比赛, 促进训练水平的提高。学校规定的展示项目, 全部是集体项目, 以班为单位, 面对全校学生进行汇报。在展示之前和展示过程中, 学生严肃认真, 一丝不苟, 展现训练成果, 展现班级风采。职业素质展示比赛中, 人人都要参与, 人人都要准备, 现场人人都是观众, 人人都是选手。这种比赛锻炼了学生, 也检验了班主任的训练成果, 师生在比赛中都得到提高。

四、开展职业素养教育的收效

(一) 用人单位反馈

单位对我校毕业生在招聘面试、就业上岗、集体生活等方面体现出的基本素质给予较高评价: (1) 我校毕业生品质上踏实、朴实、质朴、规矩。工作中学生严肃认真, 无论是对同事、领导还是客户, 能够以礼相待, 积极完成领导和单位布置的各项工作。 (2) 衣着得体, 精神面貌好。通过学校的职业装训练, 这些学生能很好地适应单位统一着装的要求。站姿、坐姿、走姿标准、正确, 体现出自身素质, 也展现了单位的风采。 (3) 语言表达较好、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能与单位融为一体、单位同事评价好, 在工作中懂得说什么、做什么, 单位比较放心。这些单位都是服务行业, 他们对我校学生做出积极的评价, 这是对我校前期训练的肯定, 也鞭策着我们不断完善职业素质训练, 培养更多适合企业需要的学生。

(二) 教师学生观的变化

在开设职业素质课后, 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在学校集体活动、两操期间, 大多数学生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这是职业素质课开展后发生的最大变化。教师不再只关注学生身上的缺点, 感觉学生不可救药, 而是看到学生的闪光点, 在一定情景下, 学生也有可爱的一面, 如果引导方法得当, 学生都是可塑之才。

参考文献

[1]周大勇.探究职业素质培养课题构建职业素质课程体系[J].职业, 2014 (17) .

[2]王九程.高职生基本职业素质课程体系构建[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 (1) .

[3]辛涛, 姜宇, 王烨辉.基于学生核心素质的课程体系建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4 (1) .

[4]王静, 许永勤.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体系的开发与实施[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4 (4) .

[5]蒋乃平.职业素质训练是职业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特点[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2 (1) .

发挥优势,面向未来 第11篇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要求“社会各方面要为学校开展生产劳动、科技活动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同时要加强学生校外劳动和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根据文件精神我基地1999年成立,是我国最初试点的综合实践基地之一,多年来在不断探索过程中取得了一些宝贵经验,希望能够为新一轮综合实践基地建设与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二、新时期机遇与挑战

从最初的摸石头过河,到今天的成果取得是在经验的基础上不断积累完善的。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基地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一)现阶段在活动方式上还是以课堂为主,大部分内容都是在课堂完成的

目前我国的综合实践基地规模由当地经济基础和投资规模决定的,开设的内容和活动场地也有它的局限性,很多活动中心没有条件,无法开展。一方面,现阶段我们的家长和学校、教师都把升学放在首位,学生的实践活动只有在基地才能够得到时间和条件的保证,离开基地就又回到文化课苦读当中,素质教育又回到了口头和形式上。另一方面,学生一旦离开学校和基地走入社会进行实践,社会和政府还没有做好准备,学生的安全、各部门的配合协调都无法保证。基地能够为学生活动提供场地、设施、指导等方面的保障,是现阶段唯一能够保证活动质量的场所和平台。

目前,国内的基地活动还是以课堂为主,学生在能力上虽然也得到了锻炼,但这并不是最佳活动方式。

(二)评价方式上还是以学校为中心

活动的评价是综合实践一个必须的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评价的方式和主体上有所不同。目前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基本上还是在基地和教室内完成的,对学生的评价也主要由学校来完成的。这种评价方式有它的局限性,并不能完全反映出学生的活动过程行为表现和各种能力的发展状况,因为教师的态度和综合能力对这一评价结果起着决定作用。比如我们现在所常用的师评、互评、自评等方式,是建立在诚信自觉、公平公正外加指导教师的科学态度和能力基础上的,如果学生不诚信,明明没有完成好活动内容却自评满分,组长碍着面子又不能不给高分,在成绩面前教师又不能给低分,这样一来整个活动的评价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后果是学生在以后的活动中敷衍了事,学校、家长也就不再重视这一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机会,这项活动也就会失去它本身的意义。

三、如何面对这些机遇和挑战

(一)培养专业的教师队伍

综合实践基地要根据基地规模和承担的任务,建设专业的教师队伍,根据专业内容要求,不拘一格合理选拔教师,进行理论和业务上的培训,使之能够胜任新时期的综合实践指导工作。定期开展校本教研工作,进行专业技术引领、集中培训,不断提高实践基地指导教师专业技术和组织、管理、指导水平。

(二)加强落实管理,使整个活动科学化、系统化

对学生的的活动进行档案跟踪管理,使之初中活动与高中活动系统化,对学生的能力进行科学的评估和针对性的训练。将高中与初中的活动相互衔接,避免在同一个能力范围内重复做某一个活动项目,并与家长及时进行沟通,对教学工作进行反馈。

(三)加强安全管理

实践基地要切实保证活动场地、设施、器材的安全性,设置必要的安全警示标志,建立应急预案和防范措施,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四)充分发挥基地优势,形成自身的科研能力,对新形势下的综合实践活动方式和活动内容进行探索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理论应走在时代的前面。基地的优势是场地、设施、指导、理论经验等方面的专业化,是普通学校所不具备的,应充分发挥这种优势,给学生提供更专业的锻炼平台。以科研带动实践基地的教育教学工作,编写基地实践活动教材,不断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质量。如:

1. 组建了科研小组。平时对专业内容进行研究,对新专业进行可行性分析,为学校教学内容调整提供参考;研究制作教具,根据地域特色进行产品开发,形成系列代表性产品,形成自己的特色,提高专业教师的自信心和创作能力。

2. 筹建自己的展馆和资料库。文字和影像资料是社会的巨大财富,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劳动技术和综合资料的收集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使基地发生质的飞跃!实现这一宏伟目标也许需要几个阶段、多年的不懈努力,但是希望大家能够想象到它的未来,看到它的价值和意义。届时我们的教学模式也会发生改变,会多样化:平时和两个假期既可以供学生参观又可以实践,了解相关技术和应用,进行科普教育。这样参观、教学、科研三位一体,就会形成一个全新教学模式,这里也将会是一个中小学生科普、实践和文化中心。

面向未来的移动核心网发展探析 第12篇

一、移动核心网的发展与演进过程

移动核心网技术在移动通信的发展与前进的道路上, 在技术和协议上也在不断的完善和革新。总体来说, 其发展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1、传统的TDM交换。移动通信早期兴起和发展是基于TDM交换技术, TDM (Time Division Multiplex and Multiplexer) 时分复用是指通过不同信道或时隙中的交叉位脉冲。典型的运用TDM交换技术的通信系统便是GSM技术。此技术无法根据用户需求分配更为细化的单独信道, 在信息传输速率和资源利用率上都比较低。2、分组域。针对GSM在资源传输利用率低和传输速率无法满足通信发展要求的情况, 引入了分组域及时, 对数据技术的通用分组无线业务进行开发, 其技术理论是根据信息资源的部分需要和变动性质来分配数据组合, 此技术对频谱的利用率相对比较高, 传输速率可以达到171.2kpbs。3、软交换技术。按照目前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而言, 软交换技术是当前核心网向未来发展的最佳过渡转型选择。软交换技术通过一套基于PC服务器的呼叫控制软件, 实现PBX功能, 系统不需要单独铺设网络, 通过局域网共享实现统一管理与维护, 极大的降低了成本。4、引入IMS网络。IMS适应时代发展的主要特征表现在:IMS网络实现了业务与控制真正意义上的分离, 从而大大的提高了业务能力;IMS网络支持多元化的接入方式, 支持无缝的移动性和业务连续性, 为网络运营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IMS网络在归属地控制上, 实现了呼叫控制和业务控制的统一管理, 提高了业务的一致性, 可以更好的实现业务扩展;在统一策略控制上采用统一QOS和计费策略控制机制。

二、未来移动核心网主要演进方向

1、EPC是未来移动核心网的演进方向。

其具有3大优势特点:基于扁平网络、控制与承载的分离;ALL IP承载。具体表现在:EPC将实现网络的全面分组化, 提供真正意义上的纯分组接入, 除了支持现有的3GPP系统接入和CDMA、WLAN等非3GPP网络接入, 并且可以实现不同网络标准的之间的切换和漫游;EPC支持端—端Qo S保证, 简化了网络协议, 提供了高效的信号指令控制与实现流程, 降低也业务连接的时延, 实现了全面IP化的核心网架构。

2、基与IMS核心网向融合方向发展。

国际标准化组织在早期就已经将IMS定义为未来核心控制架构, 包括3GPP、3GPP2、ITU-T等。IMS具有开放式标准架构, 具有灵活的业务整合和实时触发能力, 以及对多媒体业务的管控和运营能力, 由于IMS采用了与固定宽带交换相同的SIP协议以及相似的架构, 是的IMS能够实现固网和移动网的无缝接入和业务随时切换能力, 为用户提供了更强劲的无缝漫游技术支持, 这给利用IMS实现移动、固网融合带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和发展前景。

3、RCS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RCS (Rich Communication System) 技术为用户提供了更全面的信息交流、共享服务, 除了传统语音通信外, 还包括静态图片、动态视频、文本文字等信息, 为用户创设了更丰富和方便的沟通环境与体验。RCS的目标是用户提供可以定制的基于IP的增强性整合式信息服务。其也具有的商业价值包括, 提高了运营商的商业竞争能力, 为用户呈现出更全面的现代化信息服务, 为用户定制可选择性层面的业务, 其消息业务基于电话号码, 通过手机地址薄可以实现便捷化应用, 可以实现与固网用户的互通。随着IP技术以及LTE等无线超宽带技术的拓展, 将全面实现网络的信息互联化和宽带高效率传输, 这为得RCS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网络环境, RCS的发展将在传统固网与未来互联网之间架设一座可以高效连接的现代化信息桥梁。

参考文献

[1]柴远波, 戚建平.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9 (06)

上一篇:管理哲学的本土化研究下一篇:检测机器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