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息》范文

2024-06-12

《叹息》范文(精选12篇)

《叹息》 第1篇

晚上放学回家,我便迅速拿出作业,在台灯下全神贯注地做着,不觉得时间的飞速流逝。突然一声长长的叹息打断了我的思路。回头一看,原来是奶奶在我旁边,专注的目光凝视着台灯下的课本,微笑着的眼晴又带着一丝歆羡。不知过了多久,奶奶才冒出一句:快去吃饭吧!

吃完饭后回到房间,我被眼前一幕怔住了。台灯下闪耀着无数根晶莹的白发,还有椅子上端坐着的沧桑的背影。奶奶竟在翻看着我的书。莫名其妙的我走上前去:“奶奶你在做什么呀?”奶奶意识到我的到来,连忙放好书,离开座位,目光仍紧紧拴在书上,然后低声说了一句:“你能教我认字吗?”我……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是一位60多岁老奶奶的请求吗?简直不可思议,我愣住了,不知所措。站在一旁的奶奶似乎着急了,见我久久不回应,连忙说:“放心,放心,我不会耽误你太多时间,你每天只须教我一个字。”我慢慢回过神来,可依然很疑惑,奶奶为什么学认字呢?一天一个又能有多大帮助……奶奶似乎看出了我的疑问,很快解释道:“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情,只想多学一些字,能更好看懂电视剧,平时买东西也不会上当受骗。一天一个字,几年便可知三四千字,足够我好好生活了。”听了奶奶的解释,我若有所悟,再看奶奶急着等待答复的样子,我终于同意:“好吧,我教你认字。”听完我的话,奶奶的眼睛顿时放出异样的神采,完全不见平时的浑浊,脸上的皱纹挤成一朵怒放的花,可高兴了,这是我平生所未见的。

打那之后,我家又多了一位学生也多了一位老师。每天晚饭后,台灯下总会有几缕银发闪耀,这似乎成了家中最亮丽的一抹风景。奶奶的叹息似乎不见了,布满皱纹的脸上总会捏出几朵鲜花。我能感受到,奶奶学认字的目的不仅仅只是为了看电视剧买东西。

只是前不久,我又听到了奶奶久违的叹气声。邻居的男孩不听父母的劝告强行辍学,整日呆在家里无所事事。每次看到他,奶奶总会无奈地叹息,然后陷入默默的沉思中。读

叹息作文250字 第2篇

戏言无君言,只留言在心。

少年一声又一声的叹息。两眼空洞的`望着前方没有太阳的黑夜。没有开心的话语从他嘴里冒出来了。有的只有那承重的叹息。

学业的压力,可偏偏心中却又一个小爱神之箭在悠然射中那个女子。来到青春期有着对异性的美丽的幻想。明明就是知道没有想法,可总是靠近她一有一点呀!

叹息很轻,却充满了悲哀啊!

少年你曾知道,哎!又是一声声的叹息。

每次都有叹息。人生本就是自欺欺人的,不得意的。只有自己的心才知道该如何做。

中年“学艺”莫叹息 第3篇

中年人学习新的东西当然要付出艰苦努力,还要克服诸多心理障碍。从钟先生和其他与其情况类似的人们的亲身体验中,可得到如下可借鉴的经验:

1克服虚荣心:当中年人与比自己小一二十岁的青年人坐在同一教室学习时,常会感到脸红心跳。如果自己答不出老师的提问,或是考试成绩比别人差,会觉得非常尴尬,很丢面子。必须克服这些虚荣心,学习不分年龄长幼,不分先后,大家是平等的,不肯学习,逐渐落伍。才是最没面子的,要记住“知耻者近乎勇”。勇敢地投入学习之中,不必在乎成绩高低,坚持学便可改变自己知识结构陈旧的状态。

2省时且高效:中年人要通过理解进行学习,而不能靠死记硬背,成人的学习不可能与大、中学生去拼记忆力。因而必须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废寝忘食不一定就能够学好,而在于巧妙地通过理论、知识联系工作与社会实践,去理解新的知识。尤其边工作、边学习的人士,更要学会省时且高效的学习方式。例如,走路和坐公共汽车时,可以思考过去的知识与新学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或是与同学们多讨论对一些新知识的理解。

3,人人皆为师:不耻下问,例如学习电脑和英语,也许你可以向自己的孩子请教,向老师和比你年轻的同学请教,只要别人比你在某方面知道得多一点,就可以做自己的老师。人人皆为师,充分利用你周边的所有的资源,这样,你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有的孩子可能会说:“这么简单的东西,你还不会?”对这样的话不必介意,承认自己需要学习,反而会得到年轻人的理解和尊重。也有的人会对你的提问不屑一顾,那么,你要适应他的态度,并原谅他对你的不理解,但你要相信,大多数的人会被你的真诚好学所打动,一定会给你热情的帮助和鼓励。

4执着加勤奋:中年人学习新的东西,难免会遇到困难。信息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突飞猛进,只要有一种执着追求的精神,努力探索,再加上勤奋学习、坚持不懈。就一定会学有所成,为自己创造终生可被雇用的价值。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培养勇于创新的素质,就可推动自己的事业发展。对于下岗的人士,也可以通过学习培训,开辟新的就业出路。

5涉及多学科:如今各行各业发展迅速,近年来还产生了许多新的行业,出现了许多跨学科行业。所以有人说,要适应社会的变化,必须“干一行,钻两行,学三行,看四行”,不要拒绝任何新学科的知识。在许多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一个人一生至少要变换4~6种职业,在美国,甚至许多人一生要经历十几种职业,人们必须对此有所准备。我国加入WTO后,各类人才的需求空前高涨,许多国际机构也开始在我国招聘人才。若不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即使有各种机遇,也可能会擦肩而过,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头脑。

6潇洒对冷眼:由于传统的“铁饭碗”观念的影响,有些行业仍旧难于打破陈旧的用人体制,有时人们还顽固坚持传统的“行业观念”,而排斥所谓“外行”人。若是你介入一种新的学科或行业,遇到这样的情况,你可不要退缩。在新世纪,要善于以新的思维方式,面对各种新的挑战。许多改革者的实践证明,不同学科背景的人介入一些传统行业或新的行业,都会带来新的生机和更多、更好的发展前景,要能够承受各种“冷眼”,潇洒一点吧!

叹息与期待 第4篇

爸爸最怀念他那充满山水味的童年生活。小时候他们总是呼朋引伴上山去采野果、喝山泉, 追野兔、逮山鸡, 与花木为伴, 同鸟虫为伍, 说不出的惬意;他们总爱捋起衣袖, 挽高裤管下溪去捕泥鳅、捉鱼虾, 挖沙螺、逗水蛇, 与水草嬉戏, 同溪水喧闹, 道不尽的快活。

爷爷感慨地说:“为了赚大钱、住高楼、开轿车, 人们肆意砍树木、采石头, 毁了山林;填溪河、垦良田, 建造工厂;那水中的沙石, 一遍遍的抽, 河床一寸寸地降低;茶园、菜地里, 农药一遍遍喷, 激素一次次的洒……青山渐渐变荒山, 绿水渐渐变浑水, 山禽野兽慢慢稀少, 鱼虾螺贝也慢慢消失了。人们的腰包鼓了, 生活水平高了, 动物们却没有了家园, 我们也失去了纯净的生活空间……唉!”

叹息作文628字 第5篇

题记

那天中午放学回家,在巷口我遇到了一个似乎很面熟的乞丐。他很瘦,脸上就只剩下一层皮,那层皮下面应该就是头骨了,这不禁让我想起了鬼片,顿时一身冷汗。此时,乞丐看到了我,向我伸出双手,还咿咿呀呀地乱叫,我哪有心思听他讲什么,赶紧溜进了家里。

我跟妈妈说起此事,也从妈妈那里得知了有关乞丐的一些事。原来这个乞丐还是一个大学生,由于交友不慎,竟染上了毒瘾,被家人送进戒毒所关了几年,出来后,精神便出了问题。听起来,倒是怪可怜他的。

中午去上学时,又遇见了那个乞丐。只见他有气无力地拖着沉重的双腿走到一户富贵人家的门口,手里拿着碗,语无伦次地地说着一些好话。

死远去,我吐口痰给你吃要不要一些不堪入耳的咒骂声清晰地传来。

乞丐依然站在原地,不再有那些疯疯癫癫的举止,只是将手中的碗抬着,凝望着,是在凝望那户人家,还是在凝望着他的过去,无从得知。他的眼,明显与他的年龄不符,布满血丝,像要凹塌进入。眼是那么地空洞无神,加上那一圈黑眼圈,俨然是熊猫,可是他可比熊猫吗?熊猫是胖乎乎的!

乞丐还是被那户人家用扫帚赶出来,伴着几句辱骂声,只见五元钱狠狠地砸在他的脸上,从门里吐出来的口水还是比钱早落在地上。

乞丐将那张纸币捡起来,我想他应该是满足了!只见,他缓慢而坚定地走着,走向不远处的垃圾桶。他要干嘛?只见他把五元钱轻轻地放在垃圾桶里

他身后响起一连串的喇叭声,乞丐愣着,继而低头让道。他低头的一瞬间,强光照射下的一滴泪珠是多么地刺眼,依稀的一声唉也是那么刺耳。我无从得知他内心的憎恶、伤心,抑或是无奈、后悔。

一声叹息等 第6篇

这个时代,什么东西都讲高效,吃饭、工作、写字、甚至爱情,真想回到那个鸿雁传书、红绡寄情的年代啊。可是,现在要我三天不碰电脑不看电视,肯定心慌意乱。哎,快餐文化真是令人失望。

天津保利

余秋雨曾有个形象的比喻,对在竹简上刻字而言,用毛笔写字就是快餐文化;对毛笔字而言,钢笔字也是快餐文化;对篆书而言,行书、草书就是快餐文化。想想看,如果今天老师在台上讲课,台下学生记笔记前都忙着研墨,那岂不乱作一团?其实,只要兼收并蓄、合理利用,进步的生活带给我们的是越来越多的美好。应该感谢丢的丢,来的还来。丢了炕,来了床;丢了信,来了E-MAIL;丢了友谊雪花膏,来了资生堂。生活往往在埋葬中翻新,我们仍将继续走我们的路,除了对于曾经的拿来和丢掉有那么一两声叹息。

圆子

■最后一个

没想到,他曾经的信誓旦旦都是假的,那么轻易地就被另一个女孩俘虏了,那是个颇有姿色的女孩。更可恨的是他竟开始躲着我,我倒希望他正大光明地和我分手。我不甘心,可又不知如何是好。

兰州小宁

两年前,圆子的好友说,她的男朋友被人抢了,她有点不甘心,却只能接受现实。她没吵也没闹,她只是冷笑着对那个嚣张的女孩说:你以为你就是最后一个了吗?当然她恨他,不但恨他,还恨他养的那条狗。过了半个月,她发现,她已经恨他到极点,不能更恨了。他已经没什么可恨,况且,无论多恨,他也不会回来,于是,她不在乎他了,走出了这段情伤。后来,她找到了很好的人,过得很不错。

圆子很认同好友的那句冷酷决绝的话:你以为你就是最后一个了吗?是对她,也是对他的嘲笑,更是对自己的解嘲。情伤,对女人,有时是劫,有时是报。

圆子

■公平秤

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一年多了,我越发感到压力重重,抱怨满腹。和昔日的同学聊天,他们好像过得都比我好。我在办公室工作,清闲倒是清闲,可没什么油水,不像做业务的玲,一笔单子的提成顶我干一年;欣和我的工作性质差不多嘛,可她们公司的年终奖比我的十倍还多;榛榛的男友自己开公司,我的那位,只是个打工仔……郁闷死了。

西安妮妮

看来,身边的人都要被你拉到“公平秤”上过一过,是吗?这种“比较”的价值观如果在生活里被放大,总拿社会或者别人的标准来框定自己的人生,那么你原本鲜活而独特的生命将失去自己应有的张力。忽视了对自身价值的认同,你永远不会满足。适当地把目光转向自己内心的真实需要,珍爱自己的风格,守住自己的精神园地,保持自己的个性尊严,是最智慧的处世方式:第一,保持平常心。第二,不断学习。第三,心存感激。

圆子

■结三次婚

结婚一年多,我突然觉得恐慌起来。我发现他并不像过去那样完美,甚至让我无法忍受,他的父母对我好像也不似以前那般和气了。我有些怀疑当初的选择,也许我的感情、婚姻进入了低潮期?

河北秀秀

婚姻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和一个自己所爱的人结婚;第二重境界:和一个自己所爱的人及他的习惯结婚。第三重境界:和一个自己所爱的人及他的习惯、还有他的背景结婚。有人说,在这个世界上,那些白头偕老的人,一生基本上都结三次婚。第一次是在饭店里,在亲朋好友的祝福中,与一个自己所爱的人结婚;第二次是在家里,两人经过几年磨合,互与对方的习惯结婚;第三次是在家族里,与对方的各类亲情结婚。第二次和第三次结婚与第一次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没有隆重的婚礼,也没有亲友前来祝贺,惟一在场的是双方的默契。真正的婚姻,往往都是发生在最后的两次。

圆子

■较真

我是个很较真的人,在公交车站等车,看到大家一哄而上推来挤去很不屑,总是远远站在人群后,结果常常是上不了车;在交通灯前老老实实地听从指令,可旁边的人却争先恐后勇敢闯红灯,只剩下我一个人傻瓜似的站在老地方,我鄙视他们的行为,估计他们也在嘲笑我的愚笨;我的老实,被看成迂腐;我的能干,被理解成会拉关系、钻空子;是我有问题,还是这社会出了问题?

成都小宁

圆子觉得,没必要把这个问题看得那么玄乎。是非、美丑、善恶、荣辱的清晰界限在哪里?实际上,对它的判断时刻在提纯我们的本性和良知。当我们对处境不满,而又无力改变的时候,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应该没错:知耻者有耻,有耻就会有所不为,无耻就会无所不为。你的较真,也许可以帮你活得更真实、更塌实。况且,这个社会并非一无是处,还是有很多美好在闪光。

圆子

■数学概念

我觉得,关于婚姻的理论很多,真理很少,那些所谓秘诀,不是江湖偏方,就是老生常谈。有专家分析,婚姻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一门学问,因为它涉及到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道德学,甚至涉及到精神分析,婚姻到底是什么?

天津夏夏

有个婚姻专家的说法,圆子很是认同,他说:婚姻其实很简单,它不过是个数学概念。首先取决于两点:一、找个好人。二、自己做一个好人。如果这两条做不到,那就变成四条:一、容忍,帮助。帮助不好仍然容忍。二、使容忍变成一种习惯。三、在习惯中养成傻瓜的品质。四、傻瓜,永远做下去。如果这四条做不到,还有以下十六条:一、不同时发脾气。二、争执时,让对方赢。三、争吵后回娘家或外出不要超过八小时。四、批评时说的话要出于爱。五、随时准备认错道歉。六、对方不让你打扰,坚持不去打扰。……十六、谣言传来时,把它当成玩笑。如果这十六条也做不到,就只有做好下面的256条了,总之,两人相处的理论是一个级数理论,它总是在前面的那个数字的基础上进行二次方,而婚姻到了要遵循256条法则的时候,通常已经很危险了。

圆子

■失败的机会

儿子十五了,可生活自理能力很差,什么都靠我。还好,他学习不错,可看着他身边的同龄人独自料理生活,独自旅行、探险,有的甚至还要担负家庭的重担,我有些为儿子担心。尝试着让他自己做自己的事,可看他笨手笨脚的样子,我又忍不住想替他做好一切。我的教育方法也许真的有问题。

兰州一位母亲

孩子第一次系鞋带的时候,打了个死结,您是否不再给他买系鞋带的鞋子?孩子第一次洗碗的时候,弄湿了衣服,您是否不再让他洗?孩子第一次整理床铺,您是否嫌他笨手笨脚替他整理?那么,等到孩子大学毕业,您一定准备动用关系和权利帮他;他结婚的时候,您最好给他准备好房子;他没有钱了,您最好给他送去。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存在着一个温柔的陷阱,这是那些过分庇护孩子的父母亲手挖掘的,掉进去的孩子,由于被剥夺了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机会,从而也失去了长大成人的权利。

孔子的叹息 第7篇

有一次, 孔子受困于陈蔡一带的地区, 有7天的时间没有尝过米饭的滋味。有一天中午, 他的弟子颜回讨来一些米煮稀饭。饭快要熟的时侯, 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孔子故意装作没有看到, 当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时, 孔子站起来说:“刚才梦见祖先告诉我, 食物要先献给尊长才能进食, 岂可自己先吃呢?”颜回一听, 连忙解释说:“夫子误会了。刚才我是看见有煤灰掉到锅中, 所以把弄脏的饭粒拿起来吃了。”

孔子叹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 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时侯, 所可依靠的是心……”

让叹息走出作文课堂 第8篇

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我从以下方面做了探索:

一, 挖掘传统文化内涵, 调动情感, 激发写作欲望。

写作是运用文字进行表达的重要形式, 因此写作首先要激发表达欲望。

首先树立阅读教学服务于写作的意识, 立意上让传统文化的精髓先入为主。如《藤野先生》、《我的母亲》等文写的都是对自己有影响的人, 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我在阅读教学引导学生懂得感恩, 从感恩亲人延伸到感恩他人、感恩自然、感恩社会等等。我国自古就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古训。那么写作其实也是一种感恩方式。从而激发写作欲望, 为训练写作做铺垫。

再通过实践活动点燃学生激情。学生年龄小, 对自己影响大的人仅限于浅显认识, 无肺腑之感。“大”人物的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的, 他们对“大”人物情感也是隐匿的, 模糊的。通过实践活动让他们充分了解“大”人物, 掀起情感之高潮。

如写“母爱”, 我引导学生多角度诠释母爱: (1) 用图画、摄影、广告诠释。 (2) 讲述母爱感人事迹。 (3) 聊天了解母亲心愿。通过查书、上网, 交谈、翻看旧照片等方式去搜集。学生通过实践, 感觉到母爱的深广:母亲忙于农活耽误做饭遭埋怨无怨言;母亲希望儿女健康与平安……即使是生病这一陈旧题材, 爱的细节也很新颖, 如写挂吊针, “母亲摸着我的脸, 说:‘你小时候胖乎乎的, 可爱极了, 现在怎么长得这么瘦了。’我的泪就不自觉的流下来。”在学生的感情激发后, 我布置作文:“康乃馨被选为送给母亲的花, 那么我希望以‘母爱’为话题, 写出花一般的文章, 作为母亲节的礼物, 让母亲在文字中闻到康乃馨的香味。”这次学生居然没一个发出叹息。作文教学首先得调动情感。

二、教给学生简明的写作方法。

指导作文要大处着眼, 小处着手。作文如建房, 要先学会搭框架, 再装饰。我主要指导学生从宏观上掌握两种写作方法:一是横向选材组材法, 也称为片断组合法;二是纵向深入法。

片断组合法, 即围绕中心, 选取不同时间地点场景中的片断, 共同表现同一主题。我总结了两种方法:

一是一线贯穿法, 即以人物的某个明显特点为线索穿连起生活片断。典型范文如《一生撒的八个谎言》以谎言为明线, 穿连起八个生活片断, 每次谎言都是体现爱。这让我想起《母亲的眼神》《唠叨》等都可以采取这种方式行文。如以“眼神”为线索, 你会想到哪几种情景下的眼神呢?摔跤时、睡觉时、出门时、失败时、成功时母亲不同的眼神纷涌而至, 这种种眼神中都蕴含着一个“爱”字。简单的写作方法, 唤起学生丰富的生活体验, 写作当然不用叹息。

二是多角度选材。如《藤野先生》从他工作一丝不苟、治学严谨、关心他人、求实这四个角度选材;《我的母亲》从对孩子、对家人两个方面选材。鉴于此法, 你会怎样写母亲呢?他们马上想到母亲的勤劳、温柔、宽容等种种美德及其影响, 写作得心应手。

纵向深入法。也分两种, 一是平铺直叙法, 二是一波三折法。这两种方法着重于指导学生写好一件事。

平铺直叙法就是指导学生按事件的来龙去脉写人记事。注意事件六要素的巧妙交待及动心之处的细节刻画。这个通过日记中训练较多, 但不做高要求, 叙事清楚即可。

一波三折法, 即重在强调作文情节的波折。一般有四种:感情变化贯穿法;欲扬先抑构思法;对比法;巧设悬念法。这将于下文具体阐述第一种。

三、关注传统文化在时事中的表现, 联系生活, 指导写作。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之源, 传统文化融入时事中, 更显其魅力。震惊世界“5.12”地震所呈现的传统精神是相当丰富的。如“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舍已救人、无私母爱及坚强、自信、乐观、镇定等美质, 都举世震撼。对此, 我进行了两次作文训练, 一是以“感动”为话题写作, 很多学生成功地运用片断组合法。

第二次是以“手”为话题, 要求情节一波三折。先电脑展示地震中有关“手”的画面及简介, 如“敬礼”、献血、温总理灾区讲话时的挥手、拾荒捐款者的手、张关蓉擦拭丈夫僵硬的手、受伤握铅笔的手等。其中“拾荒捐款者的手”中乞讨老人有两次捐款, 一次是5元, 一次是一百元。这件事主题十分丰富:老人靠施舍度日却捐款, 就是一种感恩;捐款不多但也许是全部, 爱心无价;身份卑微, 爱却从不卑微。我引导讨论主旨并纵向思考, 如果你是目睹此景, 你的心理会有哪些变化?可想而知, 有鄙视、怀疑、感动、震撼、敬佩等。然后以心理变化为线索行文则水到渠成。虽事件相同, 但学生不同, 想像的细节千差万别。譬如, “我”对老人感激的表现就各种各样, 有的赠予微笑, 有的含泪目送老人, 有的与老人握手。还有老人怎么来的, 怎么捐的, 怎么说的, 都有差别。

以前我们总顾虑老师讲得太多, 学生作文会千篇一律, 我认为通过有可能的千篇一律文章的具体指导, 强于也许能使作文百花盛开的泛泛指导。

素质在“考过就忘”中叹息 第9篇

其实, 问题没有这么简单。

子女教育是公众最为纠结的问题之一。除了令家长们犯愁的孩子课业负担重、上好学校太难、花费过多这些困惑之外, 我们是否还应该自省, 基础教育搞得学生、教师、家长这么累, 消耗公共、民间资源也不少, 但是国民整体素质为什么没有得到较快提升?我们正在承受发展太快之苦, 其中重要一点就是国民整体素质不适应发展速度。

回到上面的话题, 学习是为了形成知识体系、世界观, 比如学数理化是为了形成科学素质。但是, 科学素质的形成不光要有知识, 还要学习科学方法、领略科学精神、浸润科学文化, 而后几方面在我们中小学教育中安排不多, 甚至没有。比如, 我们不教给学生们探索世界、获取知识的科学方法:调查取样、实验分析、总结归纳。我们的课堂上很少乃至从不组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讨论现实问题, 比如气候变化、垃圾分类、禽流感、地质灾害气象等。

我们当中一直流行这样的说法, 美国的中小学课程进度、知识量远不如我们, 考试竞赛常被华裔夺冠。这种评价对于少数考入美国常春藤名校的中国学生而言是对的。但是, 用世界通用的程序调查, 公民科学素质达标率, 美国高于我们五六倍, 美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引领作用被世界公认。从前几次科学素质调查的结果看, 我国公民对于“地球围着太阳转”、“人是从猿猴进化而来”这些传统知识都知道, 但对相对论、宇宙大爆炸、遗传学这些构成现代科技的基础知识了解很少。从现实角度看, 胡万林、张悟本、王林等骗子鼓吹喝硝水、吃绿豆、发神功就能治病等低劣骗术总有市场, 各种健康诈骗、美容欺诈此起彼伏, 印证了国民整体素质的差距。

在人文课程方面值得探讨的更多。学语文不是为了学会交流吗?学地理不掌握识图能力、没有方位概念, 能算及格?学历史如果不学阅读史料、质疑求证、理性判断, 能否“使人明智”?当这些都被考高分这唯一目标所遮蔽时, 学习就变成了简单枯燥的寻求标准答案, 变成了令人厌恶的死记硬背, 变成艰苦的体力劳动, 而人文素质低下对于国民素质的负面影响, 要甚于科技知识的匮乏。

现代社会合格公民的素质包括文化科技知识, 更包括各种非智力素质, 世界观、人生观、融入社会的能力、心理素质, 具体有是非观念、诚信、责任心, 遵守法纪、秩序的意识, 公德心、自尊心、奉献精神、意志品质等, 这些个人素质构成民族素质的基础。下一代的这些素质需要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共同来培养, 学校教育不可缺位。这些素质培养大都不在大纲、考试范围内, 很多没有编入课程, 或者有安排也被边缘化。再加上应试教育的急功近利倾向带来的负面影响, 比如写作文编故事、满篇套话的发言稿、开假证明来应付实践环节, 给学生人格、品格的伤害不可小觑。

素质培养既包括知识体系、品德意志, 也包括能力。学校教育形式不仅是课堂讲授, 还必须包括校园内外的训练, 生活能力、劳动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的训练等。一些国家的小学生要学会烹饪、缝纫, 以色列对半大孩子的德育形式之一, 是安排他们去新移民家里做几年“向导”, 帮助新移民适应环境。加拿大小学生的环境体验课是领取工具和种子, 种几棵小树, 共同成长。能力训练的目标不仅仅是学习技能, 这些适合孩子成长发育的训练, 还增加他们学习的兴趣, 学会运用知识, 增强自信、促进正确价值观与健全人格的形成。如果一个孩子有助人的愿望, 但是自顾不暇, 何谈帮助别人?

浮躁功利的风气, 也使得社会对学校教育的理解发生严重偏斜, 把本应是提升国民素质、造就合格公民的国民教育, 理解为考高分“脱颖而出”。比如, 我们评价一所农村学校、赞扬一位农村教师的标准, 是他教出了多少大学生, 却不管那些没考上大学的学生如何适应社会, 如何获得人生发展。

田园诗话中的声声叹息 第10篇

一派田园原是心中“桃源”

钱钟书先生说:“《序》称《辞》作于十一月, 尚在仲冬;倘为追述、直录, 岂有‘木欣欣以向荣’, ‘善万物之得时’等物色?亦岂有‘农人告余以春及, 将有事于西畴’、‘或植杖以耘耔’等人事?其为未归前之想象, 不言而可喻矣。” (参见钱钟书《管锥编》1225~1226, 中华书局, 1979) 由此可见, 陶公为我们描述的童仆绕膝, 把酒赏菊, 信步游园, 怡然自得的家居生活;为我们描述的无世俗之营营, 有诗书之闲情, 有桑麻之劳作, 悠闲自在的乡居生活, 并不是陶公的生活实录。如画美景实是心中“桃花源”, 只是他辞官归隐之际的内心向往, 这既可说明自然安逸的田园生活对陶公的毅然离去起到了召唤和吸引作用, 也可看出陶公是在进行一种自我安慰, 是转身之际的自我思想斗争, 虽然毅然决绝但是其中的复杂情感仍有无奈表现。

两抹背影难掩胸中“忧愤”

回归田园, 尽享天伦之乐, 饱览游园之趣, 可谓田园之乐。然而面对自己内心的挣扎和痛楚, 即使是任何一丝细微事物都可触动那根敏感的神经。“云无心以出岫, 鸟倦飞而知还”, 白云悠悠, 了无心机, 高蹈尘外, 任意东西, 何其自由!飞鸟朝出暮归, 行于当行, 止于所止, 厌倦了就投巢归林, 何其安闲!诗人面对此景反观自身, 心为形役, 与世沉浮, 深愧平生之志!“景蘙蘙以将入, 抚孤松而盘桓”, 夕阳晚照, 光景暗淡, 尽是悲凉情怀;苍松兀立, 孤独无靠, 更喻诗人孤高落寞。真可谓“知音世所稀, 抚松独徘徊”, 好一个“盘桓”的身影啊!

三声叹息流露人生“无奈”

诗人驾车荡舟, 饱览自然美景, 面对大好春光, 看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景象, 诗人不是欢欣鼓舞, 而是自伤自悼, “善万物之得时, 感吾生之行休”, 这份敏感与哀伤绝对是诗人久积于心郁闷难展的苦痛隐忧的自然流露。陶渊明哀伤的不仅是生命的“老之将至”, 更是曾经年少的“猛志”随着自己归隐田园而被彻底搁置的无限感伤。陶渊明《杂诗·其五·忆我少壮时》就是这种心理的直接抒发, 该诗写道:“忆我少壮时, 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 骞翮思远翥。荏苒岁月颓, 此心稍已去。值欢无复娱, 每每多忧虑。气力渐衰损, 转觉日不如。壑舟无须臾, 引我不得住。前涂当几许, 未知止泊处。古人惜寸阴, 念此使人惧。”好一个“行休”啊, “行休”的不仅是生命, 更是毕生的志向, 这种归去田园的转身蕴含着几多的无奈!

面对岁月的流逝, 面对济世安民志向的彻底搁置, 诗人心中的无奈汇聚成一句“已矣乎”喷涌而来, 使我们从田园风光中措手不及, 不知所措, 那种挥之不去的沉郁之气迎面而来, 让我们清醒地感知到陶渊明之后所作的些许自我宽慰显得那么勉强。“算了吧!”算了的到底是什么呢?是决心彻底放下对仕途生活的厌倦与留恋的矛盾痛苦吗?是决心彻底麻醉于自我描摹的田园乌托邦吗?是告诫自己不要再做任何痛苦的思想斗争而做一头幸福的猪吗?不论怎样, “已矣乎”所包含的痛楚无奈不能不让我们动容!

诗文结束的感慨“聊乘化以归尽, 乐夫天命复奚疑”可谓掷地有声, 态度决绝, 很多人认为这是陶公的豁达洒脱, 是一种解脱, 是一种积极的宣言。但是, “聊”字何解?那是“姑且”之情啊!那是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啊!如果注意到了这个“聊”字, 我想掷地有声的宣言就会变成无限哀伤的叹息了。真可谓“千年一叹”!

一声叹息 第11篇

世上本没有天生的优生和差生,只是为师者、执教者把班上的学生分成了三六九等,并贴上优、良、中、差的标签而已。洛克的白板说认为,人出生时心灵像白纸或白板一样,人的一切观念和知识都是外界事物在白纸或白板上留下的痕迹。孩子的自我认知何尝不是如此,其自我评价来自于父母、老师和同学的评价。如果老师认为其是顽皮的、差的,学生的自我评价也难免受到消极的影响和暗示,认为自己就是差的、调皮的。

一次,一小男孩儿煞有介事地对我说:“我从小就不爱读书。”天啊,谁告诉孩子,他从小就不爱读书呢?才一年级,正规的读书、写字才开始,就做这样的定性,相当于在对孩子说:你天生就不是读书的料。这样的标签贴上去容易,要撕下来就非常的难,一个消极的评价甚至可以影响其一生。这与赏识教育完全是背道而驰,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不要吝啬自己的掌声,多为孩子鼓掌,多为孩子喝彩。

国内一位名师说,每次走进课堂,他就准备了100顶高帽子,准备随时赠送给每一位孩子。我想其本意并不是说,违心地去赞扬哪一个孩子,而是提倡及时发现每一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给予他肯定和激励。每一顶“帽子”,其实就是一頂皇冠,赋予孩子正能量,让孩子认识自己的优势所在。

当今的教育不禁让我联想到玉石的雕琢,中国玉雕大师苏然谈及玉雕的现状时说:“在很多材质很美的玉料上,不假思索地重复着同样的题材,千篇一律地重复着一个又一个低俗的内容,忽略了因材施艺、量料取材的基本原则。”我们的教育何尝不是如此,像机器化生产的雕工,不管不顾玉料自身独特的外在形式,而只是用一套既成的做工和方法打造着成千上万大同小异、缺乏个性的商品。

学生正是教育的产品,中小学校课堂正如生产流水线,源源不断地生产着毕业生,他们用分数划分产品的等次、优劣,然后贴上优、良、中、差的标签,我们不期待这样的产品。

新课程理念提倡对学生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承认学生间有差异,消除“差生”定位,进行个性化评价,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反对否定性评价,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和认识到自己的优点或特点。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其闪光点,教师要给予他们肯定和赞扬,从而让其获得展翅飞翔的力量,由点到面,由此及彼,从而闪现出更多的亮点和才能。

否则,大多数的孩子都只能:一声叹息。

停产!最大制塑厂的最后叹息 第12篇

工厂停产

老职工陈素红回忆说,漯河华强是从1月18日开始停产的,以前厂里机器从来没停过,职工分早、中、晚三班倒。那天她正上中班,厂里突然停电了,机器都停了下来,“当时说要减产量,厂里放假几天”。陈素红就这样回家了,但几天后,她听说了厂里停产的消息。

就在陈素红回家的同时,远在驻马店遂平华强塑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遂平华强)的职工唐师傅也突然接到“放假三天”的通知。三天后他去上班,也被告知,停产了。

“华强年前已经停产了。”驻马店市遂平县商务局局长刘恒烈向记者证实,停产后,华强的2万多名员工分别离开了公司。

2月23日,在漯河华强的厂门口,记者看到贴有转让设备的告示,“1600台吹膜机、1000多台制袋机等全部转让”。与此同时,网上也出现了漯河华强、遂平华强整体转让的信息,“税后”转让价暂定为2.8亿~3.5亿元。

原因探究

“限塑令”大限将至。漯河华强和遂平华强属于“孪生兄弟”,都是由广州市南强塑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南强)在河南投资的企业,主要生产塑料包装袋,产品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达50%左右,部分省市达到70%。

2008年1月8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要求从今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这种塑料购物袋是不可降解的非环保塑料袋。“我们企业的产品90%都在国家限制之列,随着国家限塑令的临近,只有选择停业。”该工作人员说。

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华强停产,主要是受新劳动法实施的影响。”遂平县当地一位政府官员私下告诉记者。据他分析,华强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有员工2万多人,按照新劳动合同法规定,华强为支付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方面的费用数目不小。据一些老职工粗略计算,漯河华强有1000多名员工的工龄将达到10年,遂平华强已经有近800名工人工龄达到12年以上。按照新劳动法规定,近2000多名员工将成为华强的永久员工,仅此一项,华强每年将要多支出上千万元的费用。

当地声音

据漯河一位业内企业家透露,华强离开了河南,并不意味着其市场就会消失,“华强可能在中西部投产”。遂平县当地一位政府官员说,遂平华强“肯定还能再开工”。据他介绍,县里现在已经成立了协调小组,准备由一位副县长带头,与华强总部进行谈判。

“县里目前有两个方案:一个是由政府出面协调职工,让华强恢复生产;另外一个如果广州南强集团‘去意已决’,那么县政府将支持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采取职工入股的方式,把华强改造成当地的一个企业,通过设备改造升级,生产环保塑料袋。”

河南另外一家塑料袋生产企业负责人表示,“限塑令里有这样一句话,‘不得免费向消费者提供’,这说明只要收取合理的费用,非环保的塑料袋仍有市场。”但他同时表示,企业要生存就要积极转型。“环保塑料袋将是一个趋势,这是谁都无法否认的事实。”上述负责人说。摘自:《河南商》报2008年2月26日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叹息》】相关文章:

游鱼的叹息小学作文700字05-20

上一篇:感知信息下一篇:高校财务风险的成因

全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