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2024-06-04

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精选10篇)

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3月~2011年8月我科收治的SAP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胰腺外科学组的临床诊断及分级标准[4],同时具备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血胰酶增高等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和生化改变,且有下列情况之一:(1)合并有局部并发症(胰腺坏死、胰腺脓肿、假性囊肿等);(2)器官功能衰竭;(3)CT检查提示有急性胰腺炎的变化,并胰腺周围有广泛渗出或胰腺坏死和胰腺脓肿等变化;(4)APACHEⅡ评分>8分,Ranson评分>3分。将86例患者按国际通用随机字母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3例中,男28例,女15例;年龄22~55岁,平均(42.35±9.46)岁;胆源性胰腺炎29例,暴饮暴食9例,酗酒5例;病程1 h~2 d;APACHEⅡ评分为(9.07±2.94)分,Ranson评分为(4.15±1.23)分。对照组43例中,男26例,女17例;年龄24~55岁,平均(43.27±9.08)岁;胆源性胰腺炎32例,暴饮暴食7例,酗酒4例;病程1 h~2 d;APACHEⅡ评分为(9.54±2.85)分,Ranson评分为(4.37±1.42)分。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因、病情危重程度、入院时发病时间长短等一般临床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急性胰腺炎常规基础治疗,包括监护、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输液补足血容量、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抗感染、抑酸治疗、抑制胰酶活性等。

对照组予以TPN治疗。患者入院后24~72 h通过深静脉置管给予营养,按照患者的体重及生理、病理状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糖、脂、水、微量元素、维生素和电解质;给予5%和10%葡萄糖、20%中长链脂肪乳剂及12%复方氨基酸提供能量;按(4~6)∶1比例给予外源性胰岛素,将患者血糖控制在4.8~11.1 mmol/L范围内;总热量按Harris-Benedict公式计算,每日供给量为146.4~167.4 k J/kg,热氮比为(418.4~627.6)k J∶1 g。TPN治疗至患者能够经口进食为止。

治疗组予以TPN+EN治疗。患者入院后先行TPN治疗,方法同对照组,疗程为3 d。从患者入院第4天起实施EN治疗,在胃镜引导下置鼻饲管于Treitz韧带下30~40 cm处,同时排除肠梗阻、消化道出血、心肺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营养液选用短肽型肠内营养剂(由荷兰纽迪希亚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包加入温开水配制成500 m L的等渗溶液,起始少量进入,通常在2~3 d内渐渐过渡到全量(1 500~2 000 m L/d),应用2周后开始减量。EN治疗至患者完全恢复低脂饮食为止。

1.3 观察指标

比较患者入院时与营养支持后第14天的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检测两组入院时以及营养支持后第14天的血清白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和Ranson评分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后APACHEⅡ评分和Ranson评分同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治疗组APACHEⅡ评分和Ranson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见表1。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变化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1

2.3 两组并发症及病死率情况

对照组死亡5例,病死率为11.63%;治疗组死亡3例,病死率为6.98%,两组患者死亡原因均为多器官功能衰竭,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生并发症30例,发生率为69.77%,其中,合并多脏器衰竭15例,腹腔及胰腺脓肿8例,肺部感染6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治疗组发生并发症21例,发生率为48.84%,其中,合并多脏器衰竭11例,腹腔及胰腺脓肿6例,肺部感染4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03,P<0.05)。

3 讨论

SAP是一种急性全身性疾病,发病迅速,病情凶险,且常出现超高代谢反应及严重应激。SAP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在已有共识的各种病因中,虽致病途径不同,但发病过程均是通过胰腺自身消化理论。SAP发生后,患者会骤然出现机体的超高代谢、免疫功能减退、全身内环境紊乱及营养不良[5]。对SAP患者予以营养支持治疗能够阻断疾病恶化,使胰腺分泌减少,逆转机体营养不良,预防并发症发生,同时,营养支持还能有效纠正机体正负氮平衡及内稳态失衡。SAP早期治疗的基本原则是使“胰腺休息”,减少胰腺分泌、禁食[6]。

营养支持治疗已成为SAP患者重要的综合治疗措施之一。TPN在相当长时间里被认为是SAP治疗中唯一的营养方式[1]。而近几年国内文献报道表明,TPN能损伤机体免疫功能,使炎症反应增强,使细菌易位及危重患者的感染率增加[7]。肠外联合肠内营养兼备TPN和EN的优点,更符合SAP治疗的要求。本组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APACHEⅡ评分和Ranson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治疗组APACHEⅡ评分和Ranson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白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治疗组血清白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研究结果与以往文献报道结果[8]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SAP患者早期通过TPN能够纠正钾、钠、钙、镁等电解质代谢紊乱,及时补充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维持氮平衡;EN能够使免疫功能增强,减少SAP患者感染发生,使肠道黏膜的屏障功能和免疫功能增强,显著减少细菌易位和院内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TPN和EN联合治疗能够提高SAP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肠内、外营养支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两组均予以急性胰腺炎常规基础治疗,包括监护、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输液补足血容量、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抗感染、抑酸治疗、抑制胰酶活性等。对照组给予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治疗组予以胃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APACHEⅡ评分和Ranson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治疗组APACHEⅡ评分为(5.82±2.05)分,Ranson评分为(2.27±0.92)分;对照组APACHEⅡ评分为(7.13±2.26)分,Ranson评分为(2.95±0.97)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白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治疗组血清白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41.14±6.21)g/L、(284.67±90.35)mg/L]与对照组[(37.92±5.83)g/L、(237.25±84.46)m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8.84%,对照组为67.7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内营养与胃肠外营养联合支持能够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胃肠外营养,肠内营养

参考文献

[1]邰雅宏,林茂松,朱家沂.肠内、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对比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13(11):70-72.

[2]何永来,崔玉静,黄霞,等.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10(4):741-743.

[3]卢杰夫.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现状[J].内科,2011,6(4):351-352.

[4]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会胰腺疾病学组.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J].中华消化杂志,2004,24(3):190-192.

[5]吴丹,李勇.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肠内营养研究进展[J].九江医学,2009,24(3):87-88.

[6]王红.重症急性胰腺炎肠内营养的应用及护理进展[J].安徽医药,2009,13(6):706-707.

[7]李俊彬.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早期肠内、外营养联合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0,8(4):12-13.

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第2篇

【关键词】 急性重症脑梗死;早期肠内营养;临床疗效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14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2988-02

脑梗死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之一,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1]。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出现广泛脑部及脑干损伤,多数患者伴有严重的意识障碍,并出现昏迷、吞咽或進食困难等,造成患者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和康复[2]。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比较传统鼻饲营养及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68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33例,患者年龄均在45-79岁,病程均为4h-3d。患者临床诊断依据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3],且经头部CT/MIR检查证实,排除严重内分泌或代谢疾病患者(严重糖尿病);严重胃肠道疾病及肝肾功能障碍患者等。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4)与观察组(n=34),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年龄、病程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较性,具体资料见表1。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脑梗死的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传统鼻饲营养,通过间断加压提供普通流质食物;观察组患者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支持,通过肠内营养输注泵持续、均匀的输注能全力500ml。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将研究结果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处理,指标以(χ±s)表示,并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检验值P<0.05表示差异具有显著性。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营养指标变化 两组治疗后ALB和TSF均有明显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两组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腹泻、消化道出血或便秘,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59%,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 论

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因出现大片或多发性脑梗死而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或昏迷,同时合并延髓麻痹而导致患者吞咽困难等,长期不能进食使得患者出现严重营养不良[4]。肠内营养支持可为患者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纠正患者因营养不良而出现的代谢紊乱,并能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力而降低不良发应的发生[5]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重症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患者治疗后营养指标(ALB和TSF)明显提高,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并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的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肖化斌,玉杰.重症脑梗死患者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的疗效比较[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7,5(1):18.

[2] 欧阳鸿,王学华,宋海清.重症脑梗死患者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应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3,7(28):3836.

[3] 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学杂志,1996,29(6):379.

[4] 彭静华,魏晋清,黄丽娜.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观察[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29(4):255.

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第3篇

营养支持 治疗分为 肠外营养 (parenteralnutrition, PN) 和肠内营 养 (enteral nutrition, EN) 。肠外营养是经静脉为无法经胃肠道摄取和利用营养物的患者提供包括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矿物质在内的营养素, 以抑制催化代谢, 促进合成代谢并维持结构蛋白的功能, 又称全肠外营养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TPN) 。肠内营养是经胃肠道用口服或管饲的方法, 为营养摄入不足、不愿或吸收障碍的患者机体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基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最早的营养支持治疗为肠外营养, 但随着人们对于胃肠道功能认识的加深, 胃肠道不仅仅具有消化、吸收的功能, 还具有免疫功能、屏障功能及分泌功能。基于上述认识, 人们发现肠内营养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消化及吸收功能, 还能够改善肠黏膜的屏障功能, 能够有效地阻止肠道内毒素及细菌易位, 减少危重患者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 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ultiple organ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 。因此,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 肠外营养的使用比例逐渐降低, 而肠内营养的使用比例在逐渐增加, 目前国际上肠内营养已经远远高于肠外营养欧洲肠内和肠外营养比例达到8:1, 美国则达到10:1, 而我国则为1:6, 对于肠内营养的使用, 专家提出“当肠道有功能, 且能安全使用时, 应用它”。[1]为了提高肠内营养合理使用水平, 规范肠内营养在外科患者身上的应用, 本文将主要对肠内营养剂的分类、肠内营养的适应证、禁忌证及在外科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加以简单介绍。

1 肠内营养剂的分类及适应证

1.1分类肠内营养剂没有严格的分类标准, 按照相关文献, 肠内营养剂的分类方法可分为三种[2], 1按剂型分类, 分为粉剂、混悬剂和乳剂;2按氮源分类, 通常临床是按这种方法进行分类, 2009年版《中国国家处方集》中将肠内营养制剂按氮源分为氨基酸型、短肽型、整蛋白型。前两类又称为要素型或成分型, 其以蛋白水解物为氮源经简单消化就能够吸收, 适用于胃肠消化功能较差的患者, 特别是消化酶相对分泌不足的患者。整蛋白型是以整蛋白或蛋白质游离物为氮源, 口感比较好, 适合口服, 也可用于管饲, 适合胃肠功能较好的患者。3按临床用途分类, 分为普通型、疾病特异型。普通型是指营养均衡、成分全面的制剂, 疾病特异型则主要针对不同的疾病, 如针对肝脏疾病、糖尿病疾病、癌症患者、烧伤等高代谢患者均有不同的营养制剂。

1.2适应证

1.2.1氨基酸型肠内营养剂目前国内主要的产品商品名有爱伦多、维沃等。特点是:1氮源来源于氨基酸, 含有1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2脂肪来源于植物油, 含量控制在人体需要量的最低限, 目的是减少对胰外分泌系统和肠管蠕动的刺激;3能量主要来源于多聚糖和双糖, 不含乳糖和膳食纤维;4分子量小, 渗透压高;5含有足够的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烟酸、维生素C、维生素B12、叶酸、本多酸、生物素、维生素K等;6含有多种电解质、微量元素及谷氨酰胺等;7可提供能量1250KJ;8口服经肠黏膜直接吸收, 粪便排出量少。

该类制剂临床适用于重症代谢障碍及胃肠道功能障碍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 如:短肠综合征患者、胰腺炎患者、慢性肾病患者、手术后患者、血浆白蛋白低下者 ( 血浆白蛋白浓度低于25g/L) 、发生放射性肠炎的癌症患者、消化道瘘、克罗恩病患者、溃疡性大肠炎患者、消化不良综合征患者、大面积烧伤者以及不能接受含蛋白质的肠内营养剂的患者[3]。

1.2.2短肽型肠内营养剂主要的产品商品名有百普力、百普素、立适康。特点是:1主要含有麦芽糊精、乳清蛋白水解物、植物油、中链三酰甘油、乳化剂、矿物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短肽型肠内营养剂 (混悬液) 主要含有水、麦芽糊精、乳清蛋白水解物、植物油、矿物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2氮源为双肽或三肽;3脂肪主要来源于植物油;4糖主要来源于水解的谷物淀粉或葡萄糖低聚糖。

该类制剂临床用于代谢性胃肠道功能障碍患者:如胰腺炎、感染性肠道疾病、肠瘘、短肠综合征、艾滋病、接受放射或化疗的肠炎患者;危重疾病患者:如严重烧伤、创伤、脓毒血症、大手术后的恢复期患者;营养不良患者的术前喂养;术前或诊断前肠道准备患者。禁忌证:1胃肠道功能衰竭者;2完全性小肠梗阻患者;3严重的腹腔内感染患者;4 1岁以下婴儿[3]。

1.2.3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剂主要成分:氮源, 整蛋白 (大豆蛋白、酪蛋白或乳清蛋白) ;碳水化合物, 低聚糖、麦芽糖或淀粉;脂肪, 植物油;足量的矿物质、维生素和电解质。

1.2.3.1能全力混悬剂, 主要含麦糊精、酪蛋白、植物油、膳食纤维 (大豆多糖等) 、矿物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不含有乳糖, 增加了短链脂肪酸。临床用于胃肠道功能健全或有部分胃肠道功能, 而不能或者不愿意进食的患者。

1.2.3.2能全素粉剂, 主要含有麦芽糊精、酪蛋白、植物油、矿物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临床适应证同能全力。

1.2.3.3安素粉剂不含乳糖, 脂肪为玉米油, 胆固醇低且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临床用于营养补充或完全饮食替代, 能够提供全面的均衡营养。用于药物、手术或心理方面不能进食但有或部分有胃肠道功能的患者。

1.2.3.4益力佳粉剂, 专为糖尿病患者设计的肠内营养制剂。不含有麸质和乳糖, 能够增强餐后血糖反应, 有助于控制血糖;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 少量胆固醇, 有助于调节血脂。

1.2.3.5益菲佳混悬剂, 为高脂、低碳水化合物的肠内营养配方, 能够减少二氧化碳生成。专为肺病患者设计。

1.2.3.6瑞素混悬剂, 不含膳食纤维, 所含成分与正常人普通饮食的成分相似, 营养成分来源于天然食品。适用于无严重消化或吸收功能障碍、但有营养摄入障碍的病人并禁用膳食纤维的患者。

1.2.3.7瑞高混悬剂, 适用于需要高蛋白、高能量、易于消化的脂肪以及液体入量受限的病人, 包括:代谢应激病人, 特别是烧伤病人;心功能不全病人的营养治疗;持续性腹膜透析病人;黏稠物阻塞症 (胰纤维性囊肿病) 。

1.2.3.8瑞代混悬剂, 主要成分为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等。本品的配方符合国际糖尿病协会的推荐和要求, 提供的营养物质符合糖尿病患者的代谢特点, 处方中碳水化合物主要来源于木薯淀粉和谷物淀粉, 因此能减少糖尿病患者与糖耐受不良患者的葡萄糖负荷。丰富的膳食纤维含量有助于维持胃肠道功能。此外, 本品不含牛奶蛋白, 适用于对牛奶蛋白过敏的患者。本品所含营养成分来源于天然食品, 与正常人普通饮食成分相类似, 对人体无毒性作用。本品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可为不能正常进食或摄入不足而有胃肠道功能或部分胃肠道功能的糖尿病患者提供全部肠内营养。

1.2.3.9瑞能混悬剂, 是一种高脂肪、高能量、低碳水化合物含量的肠内全营养制剂, 特别适合于癌症患者的代谢需要。所含ω-3脂肪酸以及维生素A、维生素C和维生素E能够促进免疫功能, 增强机体抵抗力。此外, 膳食纤维有助于维持胃肠道功能。所合营养成分来源于天然食品, 与正常人普通饮食成分相类似, 对人体无毒性作用。临床用于不能正常进食或摄入不足而有胃肠道功能或部分胃肠道功能的肿瘤患者, 专为肿瘤患者设计。

2肠内营养的禁忌证

肠内营养的绝对禁忌证包括完全性肠梗阻、严重的小肠麻痹伴腹胀、完全不能通过胃肠道吸收营养、对肠内营养制剂任一成分过敏的患者等。相对禁忌证包括严重的餐后疼痛、短肠综合征、顽固性呕吐、严重腹泻等患者。另外不同的肠内营养制剂在上述禁忌证的基础上, 还有各自的禁忌证。

3肠内营养的途径分类

3.1安置管技术分类

3.1.1无创置管技术:1鼻胃管 (单腔管、多腔管) ;2胃十二指肠管 (螺旋管、重力管) ;3鼻空肠管 (单腔管、多腔管) 。

3.1.2有创置管技术

3.1.2.1微创 (内镜下) 消化道造口技术:1胃造口 (含经胃造口空肠置管、十二指肠造口、空肠造口) ;2手术造口技术 (胃造口、空肠造口、腹腔镜下空肠造口) 。

3.2按经胃或经幽门分类

3.2.1经胃途径:1鼻胃管;2经皮内镜胃造瘘 (PEG管) 。

3.2.2经幽门途径:1鼻十二指肠 / 空肠管;2十二指肠 / 空肠造口。

3肠内营养在部分外科患者的应用

3.1颅脑损伤颅脑损伤是外科常见疾病, 急性颅脑损伤的2~14天患者机体表现为能耗增加和处于高代谢状态, 机体分解代谢激素释放增加, 大量组织蛋白分解, 蛋白质的大量丢失造成负氮平衡, 糖、脂肪代谢紊乱[4,5];颅脑损伤患者由于创伤及应激因素, 可造成患者消化功能紊乱, 表现为腹胀、呕吐、胃肠道蠕动减弱、消化道出血、吞咽困难、意识障碍甚至昏迷, 导致患者进食减少或不能进食, 加上上述高代谢状态因素, 患者容易出现营养不良, 患者机体的能量及物质储备减少, 创伤修复缓慢, 免疫功能急剧下降, 肠内菌群容易出现移位导致肠源性感染甚至出现全身性感染, 影响患者的预后, 导致患者残疾甚至死亡。近代研究表明, 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 一般在急性颅脑损伤后24~48h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纠正患者的代谢紊乱, 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降低感染的并发症, 改进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及降低死亡率。胡静[6]将18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A、B两组, A组96例, 于入院后48h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B组90例, 入院后未进行肠内营养而进行肠外营养, 结果A组治疗好转率高于B组, 死亡率低于B组, 并发症发生情况 (消化道出血率、肺部感染率) 及营养改善情况均优于B组。鞠海涛等[7]研究表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患者的血糖明显的低于对照组, 而血红蛋白、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及氮平衡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3.2脑卒中脑卒中又称中风, 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叫脑血管意外。是指在脑血管疾病的病人, 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 闭塞或破裂, 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 临床上表现为一次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脑卒中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痛苦, 给家庭及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

脑卒中发生后, 机体会出现应激的高代谢状态, 营养物质分解亢进, 蛋白分解代谢大于生物合成, 出现胰岛素抵抗, 糖和脂肪代谢紊乱, 呈现明显的负氮平衡、低蛋白血症和高糖血症。另外, 脑卒中患者一般伴有严重的意识和吞咽功能障碍, 造成饮食困难, 从而影响了营养物质的摄入, 给脑卒中患者造成二重打击, 患者极易出现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肠内菌群易位容易并发感染。循证医学已经证实营养不良与脑卒中预后不佳显著相关[8]。因此对于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的肠内营养是改善患者应激状态、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防治各种并发症的有效手段。

4结论

随着临床营养学的发展, 肠内营养在临床上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肠内营养制剂的种类将更加丰富。临床医师对于正常饮食不足、营养不良但是有胃肠功能或部分胃肠功能的患者, 应当首选肠内营养进行支持治疗, 针对不同的患者选择个体化的营养制剂及合适的肠内营养输注途径, 可以改善患者营养状态, 从而改善机体的整体状态, 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应用营养治疗选用原则是首选肠内营养, 当病人经过评估确定适合肠内营养时, 临床医师需要决定采用何种给药途径最佳。在选择营养途径时胃肠道功能是首要考虑因素, 因为这直接影响置管的位置——胃或是小肠。如果患者有胃瘫, 以往发生过误吸或现在有误吸的风险时, 建议通过小肠喂养。如果存在瘘管, 置管必须超过瘘口。其次需要考虑肠内营养的持续时间, 如果营养治疗在4~6周之间, 可以考虑鼻胃管、鼻十二指肠管或鼻空肠管。超过此时间的话, 就需要考虑更稳定的营养方式:胃置管或十二指肠置管。最后还需要考虑放置的方法:盲法、胃镜、X线镜或手术放置。

对于外科患者, 特别是颅脑外伤、脑卒中患者大多数存在意识模糊、吞咽困难等导致饮食障碍的状况, 患者多数营养不良, 另外, 患者处于应激状态及高代谢状态, 进一步加重了营养不良, 而这些患者一般胃肠道功能健全或部分健全, 因此早期颅脑外伤、脑卒中一般为24~72h内进行肠内营养, 对于择期手术的患者提倡手术前夜与术前2h给予一定量的肠内营养制剂, 可有效纠正患者的代谢紊乱, 减轻胰岛素抵抗, 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降低感染的并发症, 改进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及降低死亡率。

摘要:本文阐述了肠内营养在疾病转归上的重要作用及原理, 重点介绍了肠内营养的分类、适应证、禁忌证、给药途径及在部分外科疾病中的应用。目的是为了提高医务工作者对肠内营养在外科疾病治疗上的认识, 使其能够合理使用各种肠内营养制剂, 改善患者的代谢状况,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肠内营养,肠内营养制剂,外科患者

参考文献

[1]黎介寿.肠内营养—外科临床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J].中国使用外科杂志, 2003, 23 (2) :67.

[2]吴园涛, 孙恢礼, 蔡冰娜, 等.我国肠内营养制剂临床应用进展与评价[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8, 8 (10) :724-727.

[3]卫生部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组织编写[M].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 (第1版) , 重庆:重庆出版社, 2009, 4:1474-1477.

[4]Twyman DL, Young B, Ott L, et al.High protein enteral feedings:A means of achieving positive nitrogen balance in head-injured patients[J].J Parent Enter Nutr, 1985, 9 (6) :679-684.

[5]Robbert, PR.Nutrition in the head-injured patient[J].New Hovia, 1995, 3 (3) :506-517.

[6]胡静.重型颅脑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对预后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 2011, 13 (34) :37.

[7]鞠海涛, 窦长武, 刘海波, 等.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杂志, 2009, 11 (11) :1141-1142.

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第4篇

【关键词】 综合护理干预;肠内营养;应用

肠内营养是指经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有口服和经导管输入两种,其中经导管输入包括鼻胃管,鼻十二指肠管,鼻空肠管和胃空肠造瘘管等。肠内营养支持具有营养素直接经肠吸收和利用的优点,且给药方便、费用低廉,有助于保持肠黏膜结构和屏障的完整性以及功能全面的优点。对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提高营养需要,促进胃肠道早日恢复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积极配合,促进患者术后康复。从2012年1月起,我科对收治的肿瘤患者实施术后24小时肠内营养,并对其进行综合护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2年1月——2013年2月,我科收治133名肿瘤患者,其中男72例,女61例,年龄42-82岁,平均64.23岁。经CT、内镜检查等确诊为胃恶性肿瘤84名。84名患者均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从第一天起,经肠内提供营养支持。将84例患者经患者家属同意,随机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护理组52例,对照组32例;护理组实施肠内营养综合护理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

1.2 肠内营养输注 ①第1天,使用营养泵滴入生理盐水20-40ml/h,500ml/d左右,刺激肠蠕动,恢复胃肠功能。加热营养液至37℃后,恒温地输入胃肠道内,并观察患者有无腹痛、腹胀。②第2天,再次询问患者有无腹痛、腹胀等现象,如果没有,经鼻十二指肠营养管使用营养泵滴入营养液20-40ml/h,500mL/d,每间隔4h注入温水20mL,冲洗管道。夹闭30min后,继续输入营养液。③第3天,根据患者胃肠恢复程度调整营养液的量、浓度,继续滴入营养液。④第4天,观察患者的胃肠适应能力,根据患者的适应能力,逐渐增加输入速度和总量[1]

1.3 护理

1.3.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及在为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时,注意技术操作,在每次输注时注意输注营养液的输注时间、输注温度、输注速度,同时对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措施

1.3.2 护理组 在肠内营养支持期间,实施综合护理措施,即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患者心理护理与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与患者实施一对一的对症护理措施。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两组患者术后的伤口愈合情况以及使用肠内营养支持期间有无并发症。对所采集的数据使用SPSS20.0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伤口愈合均良好,未出现明显并发症。其中,护理组患者在肠内营养支持期间,出现4例腹泻,对照组出现6例腹泻;护理组患者在术后6天脱离营养管,对照组在术后8天脱离营养管,护理组对术后自我护理、对健康知识的认知功能较对照组高,且对护理措施的满意率为97%,明显高于对照组。

3 讨 论

腹部手术后,患者由于精神紧张、基础代谢增高等因素,常出现营养不良等现象,而手术的创伤等一系列刺激反应加重了患者营养不良的程度,因此术后为了维持营养平衡,保证术后机体的正常代谢,需要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有研究表明,腹部手术后6-12内,小肠有消化、吸收功能,因此在早期施行肠内营养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促进肠蠕动和肠道激素的释放,维持肠黏膜屏障的功能,减少细菌移位的发生等[2]

在肠内营养支持的同时,需要对患者进行综合的护理干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在进行护理干预的时要注重以下几点:

3.1 加强心理护理措施 患者通常对手术治疗存在恐惧感,并伴随着焦虑,而且还担心自己的病情,恐惧死亡。并对术后进行的肠内营养支持表示怀疑,因此在进行肠内营养措施前,需要向患者解释,并告知其手术很成功,肠内营养是暂时性的,是为了其机体代谢功能恢复而进行的措施。护士耐心讲解与疾病相关的知识,特别是与手术相关的问题,说明术后的营养支持方法,留置胃管、十二指肠营养管的重要性及早期肠内管饲的必要性,消除患者的疑虑和恐惧。将已康复的病例介绍给患者,帮助其患者调整心态消除顾虑,增强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3.2 健康教育 對患者家属及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告知其顺利进行肠内营养措施需要其密切配合,派专人向患者家属及患者家属进行肠内营养的介绍,营养管的护理方法,在为患者翻身时不要压住营养管,保持营养管的通畅。如果有不适,及时告诉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的调整。在输注营养液时,不可随意调整输入速度,以免患者不适。

3.3 配置合适的营养液 制订科学、合理的营养计划,依据饮食原则及患者饮食习惯,制订针对性的个人饮食计划,一边进行营养管饲,一边告知患者食物的种类,讲解食物的营养功能,以增加患者食欲,促进消化和吸收。管饲体位要选择适当,一般管饲过程中至少有30 min病人处于半坐状态,即床头抬高大于30。以防止食物反流[3]

3.4 注意口腔护理 虽然肠内营养是经过营养管,对口腔影响不大,但是患者在置管期间会用口进行呼吸,因此容易滋生细菌,诱发感染。所以在肠内营养期间依旧需要进行口腔护理,每1-2小时给与患者温水漱口,如果患者能够做起,协助进行刷牙,以保持口腔卫生。

3.5 预防腹泻等并发症 腹泻是进行肠内营养期间常见并发症,因此需要积极防护,在输注时,调整好营养液的“三度”,即浓度、温度及输注速度。恒温营养泵持续喂养能根据患者的胃肠道适应能力,精确调控各参数,避免肠道刺激,有利于肠内营养吸收,降低腹胀、腹泻的发生率,即使较长时间需要肠内营养,患者也能适应和配合。

综上所述,对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提高营养需要,促进胃肠道早日恢复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积极配合,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李世霞.食道癌术后肠内营养的护理干预[J].天津护理,2011,19(4):206.

[2] 吴红云,佘佩吟,谢妙芳.胃癌术后经三腔胃肠管肠内营养的观察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1):35-36.

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第5篇

关键词:重症患者,肠内营养,鼻空肠管

本科自2006年9月至2009年12月本院收治的39例重症患者, 随即分为两组, 19例接受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肠外营养 (EN+PN) 治疗, 20例接受全肠外营养 (TPN) 治疗, 观察二者对重症患者营养状况和继发细菌感染率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年期间, 我院共收治符合研究条件的患者39例, A PACH-Ⅱ评分为 (14.5士7.6) 分。根据营养支持方法不同随即分为两组:鼻空肠管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组 (EN+PN) 19例, 其中男10例, 女9例, 平均年龄58.3岁;原发病为急性胰腺炎10例, 重症肺炎4例, 肺心病5例。全肠外营养组 (TPN) 20例, 其中男10例, 女10例, 平均年龄59.5岁;原发病为胰腺炎12例, 重症肺炎5例, 重度心力衰竭3例。两组在性别、年龄、APACH-Ⅱ评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营养支持方法 TPN组:根据Harris Benedict公式计算出基础能量消耗:125~146KJ/ (kg·d) , 糖脂提供能源比例为1 ∶ 1~2 ∶ 1, 氮摄入量0.28 g/ (kg·d) , 脂肪乳剂为30%, 氨基酸为7%, 同时按照糖∶胰岛素=4~6 ∶ 1之比给予外源性胰岛素, 所需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加入混合液中, 并匀速输入体内。EN+PN组:入院后给予前3 d的PN, 待患者排气和肠鸣音恢复后, 在X线和胃镜下经鼻放置纽迪希亚制药公司的复尔凯鼻空肠管 (PUR TUBE 鼻空肠管) 于Treitz韧带远端20~40 cm的空肠内 (造影证实) , 置管后第1天先予温生理盐水50~500 ml, 使肠道适应。第2天输注纽迪希亚公司生产的百普力 (短肽型肠内营养混悬液) 500 ml, 速度由慢 (50~60 ml/h) 到快 (100~120 ml/h) , 根据个人反应情况逐渐增量过渡到每日所需能量, 最大量2000 ml/d。肠内营养早期, 由于机体不能承受全量营养液, 故联合应用肠外营养, 随着肠内营养量的增加相应减少肠外营养支持的量直至停用, 后期可加用米汤、果汁、牛奶、菜汤等食物。两组在原发病的综合治疗其他方面措施相当。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后臂肌围、氮平衡、血清白蛋白、血清磷、血清钙、血清钾。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臂肌围、血清白蛋白、氮平衡方和继发感染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讨论

3.1 EN+PN和TPN的利弊

长时间的TPN可致肠道屏障功能破坏, 使肠道免疫功能障碍, 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较迟, 还可引发肝损害和胆汁淤积, 并且TPN液较昂贵, 增加了患者的费用。EN+PN可适度地减缓这些不利因素, 其具有以下优点:①营养物质经门静脉系统运送至肝, 更有利调节肝的蛋白质合成和其他物质代谢过程。②营养物质经肠道消化吸收, 直接营养肠道黏膜, 可改善和维持肠道黏膜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 防止肠道屏障功能受损所致的肠道细菌移位。③增加门静脉血流量, 促进肠蠕动和增强胃肠道的内分泌功能。④EN为等热量和氮量治疗, 体质量的增加和氮平衡均优于PN。5EN支持对设备的要求较低, 其成本低, 较经济, 高龄患者易于接受。本组资料显示, EN+PN支持有利于肠道功能恢复, 营养指标升高幅度均比TPN支持明显[1]。

3.2 胃肠道反应的处理

本试验EN+PN组患者接受肠内营养后均能较好耐受, 仅有1例在初期发生腹泻, 考虑与制剂浓度递增过快、营养液输注速度过快、营养液浓度有关, 改变输注方法可降低上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2]。

3.3 管道护理特别要注意营养管的固定

随着肠蠕动的逐渐恢复, 营养管将向远端推进。若固定不牢, 营养管会随肠蠕动进入肠道, 应每天检查并更换胶布固定。为防止输注时残留的营养液发生管道阻塞, 每次输注前后均需注入30~50 ml温开水冲洗管道。输液时, 可将床头抬高30~40°, 以防止患者误吸。

本研究结果显示, EN+PN营养在氮平衡、血清白蛋白、臂肌围和继发感染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显示在危重病患者营养支持方面, EN+PN较之TPN营养有明显优势。

总之, 对危重病患者而言, 只要胃肠功能存在或没有绝对禁忌证, 应尽早实施EN+PN营养, 如果已发生胃肠功能障碍, 应在给与静脉营养的同时, 采取积极措施, 争取胃肠功能尽快恢复, 以便尽早从静脉营养过渡到肠内营养。这将有利于危重病患者全身状况的改善和免疫功能的提高, 从而降低危重病患者MODS的发生率, 降低死亡率, 改善预后。EN+PN应用于重症患者是卓有成效的, 经济的, 安全可行的,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世明.早期肠内营养在危重病患者救治中的应用.内蒙古中医药, 2009, 6:68.

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第6篇

注:P>0.05

注:与PN组比较, △P<0.05;与入住当天比较, *P>0.05, ●P<0.05, ▲P>0.05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收治于我科的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 (1) 符合入住ICU标准的重症患者; (2) 胃肠道功能适合随机选择EN或PN疗法且年龄在40~70岁之间者; (3) 平均动脉压>70mmHg, 心率 (HR) <120次/min, 动脉氧分压 (PaO2) >60mmHg, 动脉血氧饱和度 (SaO2) >90%, 呼吸频率<30次/min, 体温<38.5℃; (4) 排除近期消化系统疾病。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按上述标准共筛选患者70例, 其中男39例, 女31例, 平均年龄 (54.13±7.09) 岁, 按照1∶1的设计随机分为两组, 其中肠内营养组 (EN组) 35例, 肠外营养组 (PN组) 35例。

1.2 方法

1.2.1 一般资料采集

记录每位患者的性别、年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呼吸、体温、疾病种类, PaO2和SaO2, 计算平均动脉压, 测定酸碱电解质、肾功能等。

1.2.2 治疗方法

两组皆常规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加予EN或PN支持治疗。

EN组:通过内镜途径给予经鼻空肠置管 (复尔凯营养管YZB/苏0818-2010) , 予EN乳剂 (瑞素, 华瑞制药生产) , 每500ml含蛋白质19g, 脂肪17g, 碳水化合物69g, 微量元素和矿物质15种, 维生素10种。在24h内, 以所需全量的1/4开始, 每天以1/4递增至全量, 不足部分静脉营养补充, 7d达到完全EN。瑞素用量维持在1000~2000ml/24h, 采用营养泵控制滴速 (40~100ml/h) 持续滴注的方法, 保证营养液匀速输入, 营养液的温度维持在38~40℃, 避免冷刺激造成肠蠕动亢进引起痉挛性腹痛或腹泻发生, 如出现腹痛、腹胀与腹泻, 减慢滴速至症状缓解。

PN组:选用葡萄糖, 脂肪乳剂、维生素、白蛋白、适量给予微量元素。

1.3 营养指标的测定

采用国际标准的仪器和方法测量身高和体质量, 计算BMI:体质量 (kg) /身高m2, 入住当天及入住后第8天采集患者静脉血测定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采用美国Beckman coulter全自动生化仪液态酶法检测, 血清前白蛋白采用美国Bio-Rad高效液相色谱仪高压液相法测定, 血红蛋白美国Beckman coulter血常规仪检测。

1.4 临床观察指标

记录ICU留住时间、观察胃潴留、腹泻、吸入性肺炎、应激性溃疡、肠源性感染等并发症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检验数据正态分布情况, 计量资料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百分比采用卡方检验, 等级计数资料采用Wicoxon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线资料

两组中, EN组男21例, 女14例, 年龄 (52.30±8.71) 岁;PN组男18例, 女17例;年龄 (49.83±7.14) 岁。其中EN组中脑血管意外13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 (AECOPD) 8例, 重度颅脑损伤6例, 多发伤4例, 恶性肿瘤3例, 哮喘并发急性呼吸衰竭1例;PN组中脑血管意外11例, AECOPD12例, 重度颅脑损伤7例, 多发伤2例, 恶性肿瘤2例, 急性肺栓塞1例。两组间性别、年龄及疾病种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 见表1。

2.2 两组入住当天及入住后第8天营养指标的变化

两组入住第8天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及体质量指数皆较入住当天下降 (P<0.05) , EN组入住第8天的前白蛋白较入住当天有明显升高 (P<0.05) , PN组入住第8天的前白蛋白与入住当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N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及体质量指数的下降幅度明显低于PN组 (P<0.0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两组患者留住ICU时间比较

EN组留住ICU的时间平均为 (14.5±3.1) d。PN组留住ICU的时间平均为 (17.8±4.1) d,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见表3。

注:与PN组比较, *P>0.05, △P<0.01

3 讨论

营养不仅能供给能量, 尚有免疫调控、减轻氧化应激、降低炎性反应、维护胃肠功能和结构、改善患者生存率等作用, 近年来, 有关指南已把营养支持改为营养支持治疗[2,3], 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本研究观察, 两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及体质量指数均呈下降趋势, 表明重症患者的机体处在高分解代谢状态中。经过治疗后, EN组比PN组显然更能有效地控制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的下降 (P<0.05) , 同时还能有效提升前白蛋白 (P<0.05) 。而PN虽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前白蛋白的下降 (P>0.05) , 但其营养支持明显劣于EN支持治疗。本研究表明了EN支持治疗更有利于改善患者蛋白质代谢, 抑制蛋白质分解, 促进其合成从而改善机体营养状况。

在进行EN支持治疗时, 应注意掌握好EN支持治疗实施的时机及适应证。首先, 患者平均动脉压应>70mmHg, HR<120次/min, 不能处于休克状态, 以保证内脏器官有足够的血流灌注;其次, 患者PaO2>60mmHg, SaO2>90%, 呼吸频率<30次/min, 组织氧和应满足氧消耗的最低水平, 使得物质代谢能够在有氧的环境中进行, 提高代谢效率;再者, 患者体温应<38.5℃, 强烈的炎性反应加剧机体组织的分解和功能障碍, 而此时营养底物的过多补充不但会加重器官代谢的负担, 而且可能通过增加多种炎性介质的产生而恶化炎症反应。一般来讲, 重症患者发病后只要生命体征趋于稳定, 同时胃肠道功能恢复、无出血、腹泻等禁忌症, 即可进行EN支持治疗。在施行EN支持治疗时, 应遵循从少到多、由慢到快和由稀到浓循序渐进的原则, 这样方能使肠道有一个更好的适应过程, 避免发生腹泻等并发症。同时还应强调EN乳剂输注过程中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注意管道位置及其通畅程度, 尤其要熟练掌握营养泵等进仪器的使用规范, 以确保营养支持治疗手段的顺利实施。EN支持治疗通常是通过内镜或影像学途径给予经鼻空肠置管。近来有几项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的结果提示, 患者对经鼻胃管给予EN支持治疗与经鼻空肠管的耐受性相近[4,5]。本研究中, 合理制定入选标准, 通过内镜途径给予经鼻空肠置管。

EN支持治疗除了能为机体提供充足、全面的营养外, 更重要的是增强了肠道黏膜屏障功能, EN更符合代谢生理, 从肝肠循环获取的营养有利于机体特别是肝脏的蛋白质合成与代谢调节, 促进肠道功能和形态恢复, 有利于防止细菌和毒素易位, 明显减少肠源性感染的发生[6,7]。EN可促进胃肠蠕动及消化道功能的恢复, 增加消化道黏膜血运并减少其水肿, 达到中和胃酸、维持消化道屏障功能及预防应激性溃疡的作用。本研究表明EN组肠源性感染及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明显比PN组来得低 (P<0.01) , 这也降低了患者留住ICU的时间 (P<0.05) , 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综上所述, 肠内营养比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能有效地改善重症患者的营养状况, 降低其留住ICU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 减少ICU留住时间, 具备安全、有效、合乎生理特点、操作简便、易于推广等优点。在ICU危重症患者救治过程中, 根据患者疾病的不同情况, 掌握好适应证, 及时合理地采用EN支持治疗方式, 可更加有效地改善重症患者的营养状况, 促进患者康复。

摘要:目的 对重症患者进行肠内营养 (EN) 或肠外营养 (PN) 支持治疗, 比较营养代谢状况、留住ICU的时间、并发症发生率, 探讨营养支持治疗对重症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期间入住我院重症医学科 (ICU) 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重症患者按照1∶1的设计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疗法组 (EN组) 与肠外营养疗法组 (PN组) , 两组皆于入住后第1天开始给予EN或PN支持治疗。于入住当天及第8天分别检测记录各项营养状态指标。同时对患者留住ICU的时间及临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入住第8天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及体质量指数皆较入住当天下降 (P<0.05) , EN组入住第8天的前白蛋白较入住当天有明显升高 (P<0.05) , PN组入住第8天的前白蛋白与入住当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N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及体质量指数的下降幅度明显低于PN组 (P<0.05) ;EN组留住ICU时间明显低于PN组 (P<0.05) ;EN组留住ICU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N组 (P<0.01) 。结论 肠内营养能更加有效地改善重症患者的营养状况, 减少ICU留住时间, 降低其留住ICU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肠内营养,肠外营养,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治疗

参考文献

[1]Martindale RG, Maerz LL.Management of perioperativ nutritionsupport[J].Curr Opin Crit Care, 2006, 12 (4) :290-294.

[2]August DA, Huhmann MB, American Society for Parenteral andEnteral Nutrition (A.S.P.E.N.) Board of Directors.A.S.P.E.N.clinical guidelines:nutrition support therapy during adultanticancer treatment and in hematopoietic cell transplantation[J].JPEN J Parenter Enteral Nutr, 2009, 33 (5) :472-500.

[3]McClave SA, Martindale RG, Vanek VW, et al.Therapy in the AdultCritically Ill Patient:Society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SCCM) and American Society for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 (A.S.P.E.N.) [J].JPEN J Parenter Enteral Nutr, 2009, 33 (3) :277-316.

[4]Eckerwall GE, Axelsson JB, Andersson RG.Early nasogastricfeeding in predicted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a clinical, randomizedstudy[J].Ann Surg, 2006, 244:959-965.

[5]Kumar A, Singh N, Prakash S, et al.Early enteral nutrition in severeacute pancreatitis: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comparingnasojejunal and nasogastric routes[J].Clin Gastroenterol, 2006, 40 (5) :431-434.

[6]Kawasaki N, Suzuki Y, Nakayoshi T, et al.Early postoperativeenteral nutrition is useful for recovering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and maintaining the nutritional status[J].Surg Today, 2009, 39 (3) :225-230.

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第7篇

关键词:肠内营养,肠外营养,重症急性胰腺炎

作为一种高分解的代谢性病, 重症胰腺炎经常伴随器官的衰竭以及一些局部的并发症, 病程还可能发生迁延, 导致机体的营养丢失迅速, 增加并发症和感染甚至死亡的几率[1]。所以对于治疗SAP来说营养支持至关重要。有研究资料显示, 通过肠外营养 (即PN) , 会导致肠粘膜细胞萎缩, 会对患者的免疫功能造成损伤, 可能增强患者炎症的反应, 从而引起了细菌的易位, 会大大的增加感染率。而肠内营养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新途径, 本文针对我院2010年1月-2012年5月期间收治的100例重症SAP患者进行分类治疗分析,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针对我院2010年1月-2012年5月期间收治的100例重症SAP患者进行分类治疗分析, 其中50例的SAP病人运用肠外营养配合治疗, 成为PN组, 另外50例患者则是运用肠内营养配合治疗, 成为EN组, 比较两组进过治疗后的结果, 并对两组的一些主要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的转归以及APACHEⅡ、CT的评分进行分析, 并对比两组血清、前白蛋白变化和一些及免疫学上的指标变化。其中男性患者52例, 女性患者48例, 年龄在35-72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55岁。100例患者全部经过确诊, 根据患者的病史和临床的表现以及实验室的检查结果确诊患者全部急性的胰腺炎。全部确诊为重症急性胰腺炎

1.2 治疗方法

对于PN组50例患者, 通过对胰酶的抑制剂进行合理的应用治疗, 来抑制患者的胰腺外分泌活动, 同时要预防性的应用一些必要的抗生素, 达到纠正患者的水和电解质的紊乱, 并要运用中医的中药对症进行支持的治疗手段。

对于EN组的50例患者, 在患者住院后的第36小时或者48个小时时, 对没有发生休克, 且不存在消化道的大出血和肠梗阻以及肠瘘等严重的肠麻痹的情况下开始治疗。第一天, 要给予500mL的等渗盐水进行口服, 速度要严格控制在每个小时进水50mL左右;第二天要补充1000mL的糖盐水以及等渗盐水等, 速度按照前一日进行控制;第3天, 要给予500mL的能全力加上500mL的等渗盐水, 假如患者还能够继续的耐受, 2、3天之后, 可以逐渐的调整每天饮用1000-1500mL的能全力。同时遵循“从慢到快, 从少到多和先淡后浓, 让患者慢慢适应”的肠道营养原则。摄入的总的热量每天要控制在2000-2500kcal。

通过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的天数和所需要的费用, 以及患者发生并发症或者感染的概率;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评分变化;和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白蛋白变化。

本文中采集的数据全部通过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经过t的检验, 当P<0.05证明数据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2 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的比较:通过治疗, EN组共发生并发症11例, PN组的并发症共有42例次;EN组50例患者中发生感染9例, PN组发生感染25例, 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意义。两组患者在入院的时候各种评分差异没有统计意义, 进过两周的治疗, EN组的评分好转程度比较显著于PN组;且住院的天数和治疗的总费用都比PN组显著较少。结果见附表。

入院时, 两组患者的血清的白蛋白和前白蛋白变化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进过入院的两个周治疗, EN组的50例患者的血清的白蛋白和前白蛋白的水平都显著的比PN组高出很多, 具有统计学意义。

免疫学上的各种指标的变化中, EN组50例患者的肿瘤坏死的因子 (即TNF-α) 在治疗的第一个周就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下降, 和PN组的患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 而PN组患者则是到第2周才开始有了显著的降低。

3 讨论

本文通过将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和研究发现, EN组通过肠内营养对患者对胰腺炎患者进行营养指出要比PN组通过肠外营养的支持更加的有效果。首先就是在提供的营养方面, EN组的的治疗效果要明显的优于PN组的治疗效果[2]。同时, EN组的血常规WBC恢复到正常的时间比较PN组的时间有着明显的缩短, 表明EN组的控制感染能力较强。这与肠内营养较肠外营养能更有效地维持肠黏膜免疫屏障功能, 减少肠道细菌的移位及肠源性高代谢, 更快地促进重症患者营养状态的改善有密切关系。综上所述, 与肠外营养相比, 肠内营养疗效肯定, 而且肠内营养具有廉价、有效、并发症少等优点, 其更适合于SAP。

参考文献

[1]童智慧, 李维勤, 虞文魁, 等.不同营养支持模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肠外与肠内营养, 2009, 16 (2) :65.

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第8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63例, 男42例, 女21例;年龄9岁~72岁, 平均56岁;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 为3分~7分, 其中3分~5分26例, 6分~7分37例;行颅内血肿清除术42例, 保守治疗21例;行气管切开28例;均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1.2 肠内营养支持方法

1.2.1 留置鼻胃管

采用FREKA三腔管, 具有胃肠减压和肠内营养功能。将鼻胃管自鼻腔缓慢插入60 cm~70 cm后将管内的导丝拔出, 固定牢固, 并注意防止营养管在胃内盘曲。

1.2.2 肠内营养的实施

根据重型颅脑损伤的特点, 营养支持可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为全肠外营养 (TPN) , 适用于病情重、生命体征未稳定或出现应激性消化道溃疡等不能行肠内营养的病人;第2阶段为肠外营养 (PN) +肠内营养, 适用于病人消化道功能尚可、无进食禁忌的昏迷病人和不能吞咽的病人;第3阶段为全肠内营养 (TEN) 。肠内营养采用较多的是能全力、瑞素。伤后48 h内或术后肠鸣音恢复, 每日胃潴留量<150 mL, 无消化道出血条件下给予鼻饲饮食。每天持续均匀泵入20 h左右, 持续1周以上。

1.3 结果

本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时间为10 d~98 d, 出现腹胀2例, 腹痛1例, 腹泻1例, 程度均较轻, 经减慢滴注速度或暂停肠内营养后症状缓解;本组61例病人经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后负氮平衡、水电解质紊乱及时得到纠正, 全身情况逐渐好转, 未出现因营养不良引起的并发症, 康复出院61例, 死亡2例。

2 护理

2.1 病情监测

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皮肤弹性、出入量、体重、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是否出现并发症。监测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等。营养支持开始时每天监测血糖4次, 及时评估病人营养状况, 及时了解营养物质的利用情况[3]。

2.2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2.2.1 误吸

本组多为意识不清、咳嗽及窒息反射缺如、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的病人, 每次鼻饲前应观察病人口咽部情况, 牙关紧闭者用开口器协助, 一旦发现鼻饲管盘曲在口腔要及时处理。留置胃管时应在常规长度增加5 cm~10 cm, 置入胃管长度要有标志, 随时检查是否有脱出现象。每次鼻饲前抽吸胃液, 如有营养液潴留应暂停鼻饲。鼻饲时, 床头抬高30°~ 35°。喂食后可保持进食体位0.5 h~1.0 h, 气管切开者每次鼻饲前先吸痰, 鼻饲后30 min内尽量避免吸痰。一旦发生误吸, 应立即停止灌注, 抽吸误吸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通过以上护理, 本组病人无一例发生误吸现象。

2.2.2 堵管

由于肠内营养液营养成分高、黏稠, 容易造成物质沉积而堵塞管腔[4]。在每次输注前后及特殊用药前后, 应用40 mL温开水或生理盐水冲管, 持续管饲过程中每隔4 h应用20 mL温开水或生理盐水冲管, 保持管道通畅。若发现管道堵塞, 先用温水冲洗, 无效可采用碳酸氢钠、胰酶制剂冲洗。本组l例病人出现堵管, 经处理后管道恢复通畅。

2.2.3 胃肠道并发症

肠内营养易发生腹胀、腹痛、腹泻等胃肠并发症[5]。本组病人均采用微量泵控制持续滴注, 控制营养液的浓度、速度、温度及输注量。开始6 h~24 h缓慢、匀速输入营养液, 让肠道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第1天滴注生理盐水, 第2天给予半量营养液匀速滴入能全力500 mL~1 000 mL, 第3天给予能全力2 000 mL滴注, 滴注过程营养液的温度用加温器控制在35 ℃~37 ℃ , 避免因温度过低引起肠痉挛、腹痛或腹泻。注意无菌操作, 避免营养液污染、变质, 肠内营养管24 h更换1次, 管道接头处连接紧密, 瓶装营养液放置不要超过12 h, 避免造成肠道感染。出现腹痛、腹胀者, 轻者予腹部按摩或热敷, 促进胃肠蠕动, 减慢滴注速度, 或暂停管饲1 h~2 h;腹痛明显者, 可给予山莨菪碱10 mg肌肉注射。本组病人出现腹胀2例, 腹痛1例, 腹泻1例, 程度均较轻, 经减慢滴注速度或暂停肠内营养后症状缓解, 给予调整输注速度或营养液浓度及用量后均能继续耐受肠内营养。

2.2.4 导管滑脱

妥善固定鼻导管, 每天观察外固定的长度, 并做好标志, 以免滑脱造成误吸。主要预防方法是向病人及家属做好宣教及告知相关注意事项, 固定方法是先用抗过敏透气弹性胶布固定胃管于鼻部, 再用1根柔软、长度适宜的布带在鼻导管靠近鼻孔处系1个小结, 然后将布带两边绕头部一圈, 系于两侧耳后, 达到舒适安全。

2.2.5 电解质紊乱及低蛋白血症

在肠内营养过程中, 营养液的配制应合理, 经常监测各项生化指标, 及时调整各种营养物的摄入。

2.3 心理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病情严重, 家属多存在恐惧、烦躁心理, 易丧失治疗信心, 应做好家属的解释工作, 讲明肠内营养的目的及意义, 取得他们的配合, 提高救护效应, 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

3 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后24 h~48 h给予营养支持, 可减少体内组织蛋白的丢失和自身能量消耗, 满足机体高代谢能量需要, 维持机体各脏器能量需求。另外, 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还能促进肠黏膜细胞的增生、修复, 维护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作用[6]。肠内营养的最大优点是有食物通过肠道, 有助于改善门静脉系统血液循环, 改进肠腔的功能, 减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 的发生。本组61病人经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病人负氮平衡、水电解质紊乱及时得到纠正, 全身情况逐渐好转, 未出现因营养不良引起的并发症。本组病人出现腹胀2例, 腹痛1例, 腹泻1例, 给予及时对症处理及营养液调理, 症状缓解。因此, 对于颅脑损伤病人及时合理给予肠内营养, 能改善营养状态, 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改善预后, 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救治成功率[7,8]。

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护理。[方法]63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留置鼻胃管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治疗期间加强病情监测、心理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结果]本组病人康复出院61例, 死亡2例。[结论]加强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护理有助于改善预后。

关键词:颅脑损伤,肠内营养,护理

参考文献

[1]余梅.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进展[J].护理研究, 2004, 18 (10C) :1787-1789.

[2]曹双萍.颅脑损伤病人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J].全科护理, 2009, 7 (11A) :2867.

[3]李佳薇, 董爱琴.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及护理[J].护理研究, 2007, 21 (5C) :1346.

[4]睢淑清.危重病人肠内营养支持常见并发症的护理[J].护理研究, 2007, 21 (2C) :539-540.

[5]孔芳红.重型颅脑外伤病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观察与护理[J].全科护理, 2009, 7 (8C) :2219-2220.

[6]王蓉.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度脑外伤胃黏膜的影响及护理[J].护理研究, 2008, 22 (8C) :2192-2193.

[7]徐雪, 朱京慈, 房亚东.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肠内营养对表皮生长因子含量影响[J].护理研究, 2008, 22 (1C) :220-222.

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第9篇

【关键词】 食道癌;十二指肠营养管;护理

【中图分类号】 R57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7-0364-01

2009年6月—2011年6月,我科为48例患者行食道癌根治术,术中常规留置十二肠营养管,便于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营养支持,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我们对48例食道癌根治术后患者行十二肠营养管的护理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食道癌病人因吞咽困难,营养物质摄入

不足,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手术创伤应激使原有营养不良的状况进一步恶化,本组48例食道癌根治术患者,男,32例,女16例,年龄44岁—76岁,平均61岁,术前均经上消化道钡剂和纤维胃镜确诊为食道癌,所有病人均在术中成功留置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早期均应用肠内营养治疗,营养液为能全力、水果汁、鱼汤、肉汤。

1.2方法

1.2.1肠内营养支持方法:全麻术后第1天,将温盐水50ml自十二指肠营养管缓慢注入,注意不能用力过猛,确保十二指肠营养管通畅后,将能全力或肉汤、鱼汤20ml/h自十二指肠营养管内经微量泵泵入,使用恒温增温仪,将温度控制在38℃—40℃,以刺激肠道蠕动,观察患者无恶心呕吐等不适可逐渐加量至80ml/h,根据病人术后每天所需热量,不足部分的热量,水和电解质从静脉补充,所有病人术后第5天关闭胃减压管,第6天开始进食少量流质,避免过冷食物刺激,以免造成肠蠕动增强,引起痉挛性腹痛或腹泻。

1.2.2临床观察:除全身情况外,重点观察记录术后消化道症状,包括腹胀、肠呜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早期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有无吻合瘘,术后肠胃排气障碍等。)

1.2.3结果:本组患者均能很好耐受十二指肠营养管,除1例患者术后8小时咳嗽不慎自行脱管外,其余患者留置12—15天,遵医嘱拨管,3例发生腹胀,2例发生腹泻,经相应护理后症状消失或缓解,未影响肠内营养支持进行。

2护理

2.1心理护理,由于营养管留置时间较长,术前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向其讲解置管目的和作用,并介绍同类病例,使其交流心得,减少了恐惧心理,了解营养管需要在体内留 置时间,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鼓励其表达 感受,积极主动配合。

2.2营养管的固定护理,应将营养管与胃管分别固定,以免一管脱出,连带脱出另一管,先在鼻翼部位以布胶布环行固定营养管再将胶布交叉固定于鼻翼,再经面颊绕耳廓以高举上抬法固定于耳廓边缘,以同法固定胃管,分别标记十二指肠营养管、胃管至鼻翼长度,每班检查十二指肠营养管及胃管的长度,粘贴不牢随时更换胶布。

2.3营养液输注护理:将鱼汤、骨头汤、果汁去渣过滤或全能力以20ml/h,经微量泵泵入十二指肠营养管,观察患者无恶心、呕吐等不适逐渐加量至80ml/h,每泵入500ml营养液后用50ml温开水冲洗十二指肠营养管,保持十二指肠营养管通畅,防止堵管。使用恒温增温仪将温度控制在38℃-40℃。严格按无菌原则操作,预防营养液污染,汤类或果汁现做现用,防细菌污染。

2.4体位指导,抬高床头30。左右或指导患者取半坐卧位,以防因体位过低导致食物返流引发误吸,输完营养液30—60分钟内最好不要平卧。

2.5口腔护理:每日行口腔护理2次,指导其床上刷牙,保护口腔清洁,避免出现口腔异味及感染等并发症,防止口唇干裂,可用润唇膏滋润口唇。

2.6并发症预防护理

2.6.1脱管:向患者及家属交待营养管的重要性,嘱其不得自行拔管,每班更换固定十二指肠营养管及胃管胶布,观察标识十二指肠营养管及胃管到鼻翼长度。

2.6.2堵管:泵入肠内营养液前后均用温盐水或温开水冲管,一般每泵入500lm营养液后冲管一次,以防营养管堵塞。

2.6.3腹胀,患者自述腹胀时,要查找腹胀原因,分析是否因输入营养液总量过多或单位时间滴注速度过快引起腹胀,应对症处理。

2.6.4腹泻:与营养液输注量和速度关系密切,可将输注速度适当减慢,同时保持营养液的温度为38—40℃,可避免因低温刺激肠道而发生腹泻,同时应加强灭菌观念,现送现用,避免营养液被污染,本组2例发生腹泻,经处理均未影响营养支持正常进行 。

3讨论

近年来,营养支持愈来愈受人们重视,营养支持从辅助治疗的范筹,逐渐成为主要的治疗措施之一,合理的营养支持首选肠内营养[1]。食道癌病人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进食障碍和肿癌负荷,导致病人对各种营养物质摄入减少,并且处于高代谢状态,术前多数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术后一般需禁食4—6天,若过早进食易引起吻合口瘘,禁食期间肠内营养支持是术后治疗和护理重要措施,肠内营养支持费用低,通过对胃肠道早期刺激,肠鸣音恢复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提前。肠内营养既为肠道提供了营养素,又不加重肠道负担,还可明显减少静脉补液量,从而减轻心肺负荷,缩短了住院时间,也减少患者住院费用,所以十二指肠营养管的护理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第10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12月收治的危重症机械通气患者80例, 排除麻痹性和机械性肠梗阻、消化道活动性出血及休克。均知情同意并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其中男52例, 女28例;年龄25~80岁, 平均年龄 (65.4±12.6) 岁;38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者, 30例脑卒中者, 10例重症肺炎者, 2例心肺复苏术后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40例。实验组中男24例, 女16例;年龄26~80岁, 平均年龄 (65.8±12.4) 岁;对照组中男28例, 女12例;年龄25~78岁, 平均年龄 (64.2±12.9) 岁。两组在年龄、性别及病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实验组患者于机械通气2d后通过鼻胃管输入肠内营养制剂:瑞高 (华瑞制药有限公司, 500ml/瓶, 准字H20056603) 20~30ml/kg。鼻饲时患者应取头位30°~40°, 保持此体位至鼻饲结束后半个小时, 避免发生反流。对照组静脉滴注肠外营养制剂:葡萄糖、维生素、微量元素、电解质、8.5%复方氨基酸、30%脂肪酸乳剂。两组营养支持方式在热量、氨基酸量和脂肪量方面基本相同。

1.3 观察指标

营养指标:治疗前、后的血清白蛋白、前清蛋白、免疫球蛋白、氮平衡。预后情况:2周内撤呼吸机的成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 的发生率及营养支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t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指标的比较

治疗后, 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前清蛋白、免疫球蛋白、氮平衡各项营养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实验组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具体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预后情况的比较

实验组患者2周内撤机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VAP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但营养支持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体见表2。

3 讨论

目前, 营养支持治疗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关注, 营养支持的观念亦随之发生变化, 由“营养支持”向“营养治疗”转变[3]。有研究指出, 若危重症机械通气患者可耐受肠内营养, 则此患者就可救治[4]。肠内营养支持不仅可为机体提供全面充足的营养物质, 还为肠道黏膜提供高达70%的营养[5]。肠内营养更有利于代谢活动的进行, 同时可刺激胃肠道细胞分泌激素, 保护黏膜屏障、避免发生肠黏膜萎缩状况, 以免内毒素及细菌发生易位, 从而可使肠源性感染的发生率降低[6], 改善胃肠道功能, 加快脱机拔管的进行, 增加2周内撤机的成功率。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增加血清白蛋白、前清蛋白、免疫球蛋白的水平且可维持负氮平衡。同时, 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促进免疫球蛋白的合成, 增加其水平, 从而加强机体的免疫力, 有效抵抗感染, 使VAP的发生率显著降低[7~9]。牟照红等[10], 研究了肠内营养支持对机械通气患者免疫功能、营养水平和脱机时间的影响, 但未对VAP发生率进行报道。在本文中, 实验组VAP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提示应用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VAP发生率。其原因可能是肠外营养支持因缺乏食物对胃肠道的刺激, 导致肠黏膜易发生萎缩, 消化道内的微生态环境发生紊乱, 消化道功能出现障碍, 机体的免疫力低下, 从而VAP的发生率较高。

总而言之, 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危重症机械通气患者血清白蛋白、前清蛋白、免疫球蛋白、氮平衡各项营养指标, 提高2周内撤机的成功率和降低VAP的发生率, 预后情况良好, 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分析肠内营养 (EN) 支持治疗对危重症机械通气患者营养状态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12月收治的危重症机械通气患者80例, 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40例, 实验组患者于机械通气2d后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对照组患者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营养状态和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 实验组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实验组患者2周内撤呼吸机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且VAP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但营养支持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危重症机械通气患者营养状态和预后情况, 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肠内营养,危重症,机械通气,预后

参考文献

[1]华晨, 刘励军.早期肠内营养在危重症病人营养支持中的临床价值[J].肠外与肠内营养, 2011, 18 (1) :12-14.

[2]林兴建, 龚大伟, 陈道文, 等.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重症脑出血病人预后和营养指标的影响[J].肠外与肠内营养, 2012, 19 (2) :92-94.

[3]黎介寿.临床营养支持的发展趋势[J].肠外与肠内营养, 2010, 17 (1) :1-4.

[4]伍晓汀, 陈博.临床营养支持策略的变迁[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1, 31 (1) :25-28.

[5]谢民民.危重症病人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分析[J].肠外与肠内营养, 2011, 18 (3) :148-153.

[6]Kawasaki N, Suzuki Y, Nakayoshi T, et al.Early postoperative enteral nutrition is useful for recovering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and maintaining the nutritional status[J].Surgery today, 2009, 39 (3) :225-230.

[7]王黎梅, 张美琪, 步惠琴, 等.胃肠内营养液持续泵入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J].中华护理杂志, 2010, 45 (9) :795-796.

[8]陶应龙, 范旻, 姚俊英, 等.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患者营养状态及炎症反应的影响[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1, 5 (8) :91-95.

[9]Doig GS, Heighes PT, Simpson F, et al.Early enteral nutrition reduces mortality in trauma patients requiring intensive care: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J].Injury, 2011, 42 (1) :50-56.

上一篇:职称评聘下一篇:信息安全与网络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