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性持续训练

2024-07-26

渗透性持续训练(精选4篇)

渗透性持续训练 第1篇

(2)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关键, 而实验教学是影响学生环境意识的首要手段。因此, 在实验教学中要尽量体现绿色化学实验的新要求:省资源、无污染、无废物、多循环、多利用。“保护环境, 从我做起。”在课堂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中, 尽可能推广微型实验, 要努力改革实验, 平时多注意收集各种教学杂志中刊登的有关实验的改进资料, 并将其运用到实验教学中去。教学中,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 将常规实验改成微型实验。微型化学实验具有节省试剂, 减少污染, 缩短实验时间, 降低能源消耗等优点。如:铜跟硝酸的反应:在注射器中加少量铜片, 吸入约0.5m L浓硝酸, 用橡胶塞封住, 观察铜跟浓硝酸的反应;当生成2m L~3m L红棕色气体时, 取下橡胶塞, 吸入1m L左右的水, 套上橡胶塞, 可观察铜跟稀硝酸反应;压出溶液, 吸入少量空气, 可观察NO被氧化的情况;再吸入少量水, 可观察二氧化氮的溶解状况;取下橡胶塞, 把液体与气体注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 可让学生了解一氧化氮与二氧化氮气体的吸收。整个过程无二氧化碳泄露。 (2) 将有毒实验改成封闭实验。硫化氢与二氧化硫实验:用30m L的无色细口瓶收集一瓶湿的二氧化硫气体, 塞上橡皮塞, 取50m L的注射器, 收集硫化氢气体, 用小胶头套住针筒;实验时将针筒 (拔取胶头) 套上七号针头, 插入橡皮塞中, 把硫化氢气体慢慢推压到细口瓶中, 瓶壁上很快有淡黄色固体出现。本实验完全在封闭的条件下进行, 无任何有害气体逸出, 实验现象更清晰。 (3) 改进实验方案、优化实验效果;改进实验装置, 减少实验污染。对部分中学化学实验的方案进行重新设计和安排, 可以节省药品, 缩短时间优化实验效果。如浓硫酸和铜反应的实验:使用铜片, 不便控制反应, 容易造成二氧化硫污染环境, 为此可将铜片改成铜丝在玻璃管里上下抽动可直接控制反应, 根据需要随时终止或发生反应;用U型管盛放品红试剂, 既能检验二氧化硫的性质又兼有液封作用, 可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环境, 现象明显, 演示实验所需时间短。

(3) 开展课外活动, 强化可持续发展教育。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仅在课堂上渗透是不够的, 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1) 开展调查活动。组织学生对家乡水质污染情况或附近工厂排放情况调查, 如附近沿河有几家工厂向河内排污, 排出的污水有哪些有害物质, 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哪些危害, 当地环保部门有哪些要求等;对当地由于生态环境带来的后果如山体滑坡、水体流失等进行调查, 了解形成原因、危害。 (2) 进行专题讲座。专题讲座是课堂环保、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补充。每次讲座力争做到有针对性地解决几个问题, 不贪不求全。邀请环保专业人员讲学, 介绍我国的环保成就, 我国政府对西部大开发中生态环保的方针政策;介绍国内外由于污染给人类带来的重大灾难事件, 如美国洛杉矶化学烟雾事件, 日本富山县发生骇人听闻的痛痛病事件等, 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自觉性。让他们认识到, 只有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人与自然才能友好相处, 否则将受到大自然的报复。

总之, 可持续发展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我们作为化学教育工作者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共同参与、通力合作, 把可持续发展教育落到实处, 努力提高全民的文化科学素质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论语文教学中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 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环境教育,渗透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 环境问题的广泛性和综合性决定了环境教育不仅仅是某一门或几门自然科学学科的任务, 而是所有学科的共同任务。

一、小学语文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关系

(一) 小学语文教材与可持续发展教育

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小学语文教材是在语文学科中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主要依据之一。新课标提出了教材编写的建议, 它指出:“教材应充分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 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特别从信息化和全球化的角度出发, 强调了世界眼光和人类意识, 要求关注人类, 关注自然, 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可见现在的语文教材注重现代化、生活化, 注重人文和科学的融合, 注重学生的发展。

(二) 小学语文教师与可持续发展教育

语文教学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主要途径,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语文师资队伍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当务之急。可持续发展教育目标的实现要通过教师来实践, 他们对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认识、观念和态度等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生的意识、态度和行为。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有相当的语文教学水平, 而且必须具有相当的环境科学知识和环境教育能力。为此, 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小学语文教师的环境教育师资培训。让教师通过讲座、培训班、现场观摩、教案评选、论文研讨等各种形式形式和多层次的师资培训中获得较为丰富的环境知识, 较为领先的环境意识, 较为先进的环境教育方式。当然, 有意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老师自己刻苦的自学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策略

(一) 善于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新课标下的语文课程资源的内容不是现成的, 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它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开发, 开发一切可利用的语文教育教学资源, 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 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的机会, 进而把自己的资源开发意识转化为学生的利用语文资源学习语文的意识。同时, 还要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 在社会生活中自主地学语文、用语文。这样, 学生的学习就会从局限于课本中的事实性知识、原理性知识转向为方法性知识、智能性知识。如在课本之外为学生补充一些以环境问题为内容的视听材料, 如广播录音、影视录像、书籍、图表、新闻报道等, 让学生围绕这些材料进行课内外的听说读写训练。并且可以让学生就这些材料所反映的环境知识展开讨论;根据自己从自然或社会课中了解到的环境知识, 编写故事、公益广告词, 给家长或社区成员写建议书、对他们进行游说;记叙自己或他人的环境行为;记叙自己参加的环境调查或环境保护活动, 等等。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加深他们对文体知识的理解, 而且有助于老师了解学生的环境意识状况, 引导学生实践积极的环境行为, 并对家庭和社区环境的改善带来一些积极影响。

总的来说语文学科的课程资源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 其中有相当数量的材料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内容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因此,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 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 努力为语文教学配置相应的设备, 同时语文教师也应重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二) 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 师生进行有序的相互联系的活动方式。可持续发展教育倡导采用参与式、合作式、探究式、直接体验和实践等开放式的教学方式, 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积极、主动地学习, 以批判性的眼光审视自己、他人、社会及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各个方面, 从中学会与别人、与环境和谐生存与发展;学会处理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方法、技能, 并采取积极的行为;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采用的合适的教育方法将更加有效地促进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渗透。如教学《仙鹤》一课时, 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 讲伏娃好不容易抓到仙鹤, 还被仙鹤啄了一下额头, 当听了爷爷说“它们在告别哩”“鸟儿同人一样, 也是懂事的……”后, 伏娃把仙鹤放走。同时扩大课文的讲解内容, 介绍仙鹤是一种受保护的野生动物, 它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还可介绍烈士徐秀娟为了救仙鹤而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的故事。这样, 不仅可使学生接受语文知识, 提高伦理道德水平, 还可接受环境知识, 提高环境道德水平。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小学语文教师在结合语文教学自身的任务时, 可以安排学生搜集有关社会、经济、环境等问题的资料, 进行社会调查, 就某一个问题进行演讲或辩论, 编写故事, 表演话剧, 写建议书等等。

化学教学中应渗透可持续发展观教育 第3篇

科学快速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明显,经过深刻的反思,人们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原则的观念,可持续发展是关于人类生存、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带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发展观念和战略构想,强调的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教育必须从各方面着手,从社会、生活、学习中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化学科目已明确指出:“让学生了解与化学有关的环境、资源、能源等问题,培养学生关心社会,树立环保意识和人类生存发展的意识.”因此化学教学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必须紧密结合,相互统一,所以化学教师必须改变教育观念,在化学教学中引入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思想.这一问题现成为化学教育者研究探讨的重要问题.

二、有关可持续发展的化学教学资源开发

1. 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

20世纪以来,随着人口的急剧膨胀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自然资源过渡开发,污染物大量排放,全球资源短缺,生态恶化,环境严重污染等.人类在审视过去和展望未来的同时,已经深刻认识到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的意义.因此,环境教育成为提高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一个有力手段和有效措施.而化学教学更是环境教育的一个最主要的方面.

2. 材料科学与可持续发展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化学与生活已是密切相连的了.而化学与材料科学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这一点在现今的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中有很大的体现.“今天,化学己发展成为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的重要基础,成为推进现代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同时,材料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新材料的出现不断支持和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现在材料科学已渗透到高中化学新教材之中,材料科学成为高中化学的一个重要领域.通过对高中化学新教材中化学与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研究,体现目前课程改革中化学教学的目标及方向,反映化学与生活在高中新课程改革中的地位,向学生逐渐渗透可持续发展思想.

3.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能源是一种物质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社会各种经济活动的原动力.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能源的供需矛盾日趋尖锐.因此,如何合理地利用现有能源,开发新的能源是人类必须关注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我们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让学生认识到我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发展后续能源、开发新能源.

三、高中化学教学中进行可持续发展观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 让学生深刻的认识化学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中学化学教材中,涉及可持续发展知识的内容不少.在教学进程中,当讲到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就应及时向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教学中强调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明白,为了不让环境污染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在教学中可适当补充一些内容,介绍一些实例来加深印象,拓宽视野.如有关大气污染的教学:

(1)在进行CO性质教学时,教师应向学生强调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它可以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重者使人死亡.

(2)氮氧化合物和硫氧化合物是大气中的重要污染物.矿物质的燃烧,硫酸厂、硝酸厂的废气,发电厂的“黄龙”等是重要的污染源.SO2为大气污染的元凶,有一定的致癌作用.氮氧化合物对人体有刺激作用,其毒性为CO的数倍,NO结合血红蛋白的能力强于CO,如空气中NO2浓度达到0.5 ppm时可使树叶全部掉光.

在学习了这些污染物的性质后让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力,讨论怎样才能减小SO2的污染,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

2. 化学实验中提倡绿色化学,注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中学实验室的污染源较多.如制取二氧化硫、硫化氢、二氧化氮等有毒气体往往毒化教室,实验室的空气直接影响师生健康.在实验操作中,还要教育学生一定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防止学生一味追求趣味而乱动手摆弄.要求学生在制取有毒气体时,尽量利用少量的反应物来制取少量的有毒物质,把污染减少到最低程度.可将制备过程中多余的气体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气体进行处理,可用碱溶液(如,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再则,在实验教学中,经常向学生介绍常用化学试剂的有关性质、贮存和使用知识,以及预防环境污染的措施.如,贮存硝酸时,要用棕色瓶存放在暗处,以免硝酸见光易分解易挥发,污染空气.每次实验完毕后的废液,一定要按指定处倾倒或回收.然后统一处理,严禁随意胡乱倾倒.

3. 多开展户外活动让学生与环境接触

可持续发展教育常常发生在寻找环境问题解决方法的过程中,所以要给学生和环境接触的机会.为了使环保教育更结合生产实际,可以到现场去教学,可以带领学生到一些工厂去参观(如,农药厂等)去看一看,了解工厂在处理工业“三废“方面做了哪些具体的工作,用什么样的设备来转化“三废”,还可以指出尚有哪些不足之处,让学生开动脑筋,设想对尾气的处理意见和废液的转化利用,如何变废为宝.

教师还可以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对当地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区、水土保护区和环境污染区等进行实地考查,使他们认识到人与气温、气候、空气、谷物增产、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及环境保护等都存在着密切关系.通过现场对比,丰富学生环境方面的知识,结合已学的知识,开展有关环境污染与保护知识的问答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化学教育应该把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知识贯穿于始终,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用先进的科学知识指导工业生产,优化产品结构,变废为宝,保护环境,这样才能创建一个美好的劳动生活环境,才能拥有一个充满生机的地球.

参考文献

[1]龚书椿,等.环境化学[D].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贾峰.中国环境教育现状与展望-环境与可持续发展[D].气象出版社.

渗透性持续训练 第4篇

一、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确定教学改革的方向

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 也是一个生产和消费大国, 要让学生都能理解和认识能源危机, 自觉变革或支持变革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积极投身能源革命之中, 已迫在眉睫。作为中学物理教育, 它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对全体学生——这支未来持续发展建设者大军进行能源意识教育, 这也是中学物理学科相对于基础教育其他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使学生具有21世纪建设人才参与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物理能力。作为中学物理教育工作者, 要把握住发展机遇, 明确教学改革方向和任务, 面向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的需要, 调整和改善物理教育的方向。

物理教学有着其独特的学科优势, 在教学中, 通过探索物理规律, 再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在教学中渗透可持续发展意识, 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物理学科的独特魅力, 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作为一名中学老师, 应结合事实, 融会新课程理念, 进行物理课教学方式的转变, 按照节能环保的理念进行实验操作, 让学生在实验中明白节能的价值, 使物理课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 更加贴近学生生活, 联系社会实际。

二、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明确学生的培养目标

中学物理教育要为促进可持续发展培养建设人才做智力准备, 这就需要我们从能源革命的角度, 重新审视和修定物理学科的培养目标。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物理学科的德育目标要面向未来, 就要使学生树立新观念、新道德、新价值、新态度和新能源观。要使学生对周围能源科学利用状况引起兴趣和关注, 正确判断和评价当地的能源发展趋势, 并能自觉调控自身行为适应新能源革命的需要, 树立能源伦理道德观, 能给当地生产和消费方式中的能源浪费行为给以正确导向, 以身作则, 倡导绿色文明消费。

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能源作为民生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其价值的含义:一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诸方面方面对能源的依赖程度;另一方面是指能源价值在国际社会得到普遍和广泛的认可, 可以说, 谁掌握了能源谁就掌握了世界, 能源的战略地位在可持续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让学生懂得经济增长并不等于经济发展, 认识经济发展不能以毁灭能源为代价, 要在节能减排的基础上创造经济利益。落后的地区要摆脱贫困, 应走发展生态经济的致富之路, 切忌搞山区大开发变成山区乱开矿。

三、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构建新的物理教学体系

在学习物理知识方面, 依据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中学物理教育要求学生重点学习涉及到国计民生的知识体系, 这些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认识和参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并有利于强化学生环境意识。为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应在物理教学内容中增加新的生产观、消费观、发展观、价值观等教育内容。这些内容的增补会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能源意识和行为习惯。此外, 还要训练学生直接从社会、自然的实践大课堂中获得物理知识信息并准确表述它们的能力。要注意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自学能力和把所学知识技能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物理应用能力。

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 要完成物理教学目标所提出的新任务, 需要多种教学模式、方法所组成的结构体系共同完成。所以我们要探索多种物理教学模式、方法, 使它们在实现物理教学新功能中各具优势、各尽其职。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及新形势下对物理教学的具体要求, 在物理教学中尝试推行“创设情境、科学探究、梳理深化、创新提高”四位一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在作业中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以拓展问题提炼出在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指导下的适合我校实际、具有可供借鉴价值的课堂教学模式, 运用“主体探究、综合渗透、合作活动、创新发展”的课堂教学原则, 提炼出适合我校实际及具有可供借鉴价值的课堂教学模式, 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物理教学环境。

四、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行实验教学

教师要善于挖掘物理教材, 从课本基本内容来拓展问题。教师要根据课标的要求, 熟知课本中的重要知识点, 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重点分析, 使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这部分内容, 并能够较为熟炼地加以实际运用。我们应教育学生提高节能意识, 注意爱护资源, 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如讲到了《电功和电功率》一章时, 笔者曾与学生共同讨论如何节能的方案, 并提倡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使用节能产品。例如日光灯具有发光效率高、光线柔和、寿命长、耗电少的特点, 一盏14瓦节能日光灯的亮度相当于75瓦白炽灯的亮度, 所以用日光灯代替白炽灯可以使耗电量大大降低。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实验操作的主动性, 让学生运用多种物理方法去研究探索, 在比较中明辨是非, 增长才干, 让学生在讨论、交流和研究中发现新问题、新知识, 新方法, 逐步解决设计的问题。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 教师安排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 让学生经历探讨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 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 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通过实验得出摩擦力的有关知识后, 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释生活生产中的摩擦现象, 还可引入磁悬浮列车、气垫船等与现代科技联系很密切的内容。

上一篇:老年人旅游市场下一篇:社会公共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