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微课设计

2024-06-02

中学物理微课设计(精选8篇)

中学物理微课设计 第1篇

关键词:微课,中学物理,实验教学

时代的发展和课程改革已经开启了教育的新时代, 新时代对物理学科的教学有了新的要求, 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当今教育对物理教学提出的要求。 物理教学工作者在进行积极的教学探索, 寻求一种可以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的教学方式, 而“微课”教学方式的出现给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效率带来了新的契机。

一、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物理实验作为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可以通过物理实验亲身感受到现实世界中存在的物理规律, 目前绝大多数高中学校都已经配备物理实验室, 但是因为物理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使得物理实验课堂出现教学效率不高的现象。

高中物理课时的安排受到高中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 物理教师往往把需要学生亲手完成的实验当成普通物理理论课讲授, 这是因为他们认为这样的课程安排可以达到跟学生自己做实验一样的效果, 而且所用的物理课时比较少, 可以节约时间帮助学生巩固考点。 在屈指可数的物理实验课中, 物理教师在课上需要花掉大量课堂时间跟学生再三强调物理实验的实验原理、实验流程和实验仪器实验方法等, 在这种情况下导致学生完成实验的时间不足, 没办法在实验中仔细学习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领会实验原理, 无法实现物理实验课的教学目标。

由于物理实验通常都是小型的实验, 因此在物理实验课上往往都是几个小实验一起做, 涉及大量实验仪器, 学生预习时都是对着实验仪器的图片无法做到真正熟悉实验仪器, 导致物理实验课堂教学效率大打折扣。

二、微课为物理实验课堂带来的改变

将“微课”教学方式运用到物理实验教学中, 将会极大改善物理实验教学现状, 提高物理实验课堂教学效率。 那么什么是微课呢? 在物理实验课上的微课是指针对具有明确知识点和要求而拍摄成的时长为三五分钟的实验演示视频, 微课本身具有非常突出的主题和清晰的脉络结构。 微课是对成功的物理实验的真实展现, 学生通过微课视频可以直观了解具体的实验流程、 在实验中需要注意实验注意事项和实验仪器的正确的使用方法, 微课帮助学生梳理了物理实验的具体流程, 并且解决了教师在实验课上再三强调实验注意点带来的大量占用课堂时间的问题。 在实验课前把微课视频交给学生, 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实验预习效率, 因为每个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各不相同, 所以他们在实验的预习过程中遇见的问题有很大的差异,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在实验中遇见的问题灵活利用微课视频和课外的文献资料对自己欠缺的物理知识部分进行巩固, 达到强化学生预习效果的目的, 使学生顺利完成物理实验, 掌握实验原理。

三、物理实验课上微课的设计

微课对中学物理实验课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如何设计准备微课视频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呢? 笔者就此谈谈看法。

首先, 在微课视频的准备时要做到明确本次物理实验课的实验目标, 这样才能在微课视频的录制过程中有明确的指向性, 让学生在观看微课视频时非常直观地明白本次物理实验课的实验任务是什么, 并且促使学生探索和思考产生这种实验现象的原因和原理, 提高中学物理实验课堂的教学效率。

在有了非常明确的微课视频录制目标后, 录制物理实验微课视频时可以让学生参与录制。 这样的做法可以活跃物理实验课的气氛, 同时也会最大限度地增强学生做物理实验时的信心, 因为当学生在微课视频上看到实验员是自己的同学时, 往往会对微课视频产生亲切感和浓厚的兴趣, 使注意力集中到物理实验上。 在学生看到同学可以顺利成功完成物理实验后, 心理上会产生“我可以做好实验, 我自己可以完成”的想法。 这种心理会大大增强他们在做物理实验时的信心, 让他们即使在实验过程中遇到困难, 也有顽强的信念克服困难, 有助于独立完成物理实验。 在实验中他们可以不断与参与微课视频中的演示的小老师进行交流和探讨, 加深对物理实验原理的理解, 提高物理实验课堂教学效率。

录制完物理微课视频, 运用时除了把它作为帮助学生预习的帮手外, 还可以将它穿插在物理实验课堂上, 使它成为实验课发展的线索。 将微课视频运用在物理实验课上可以清楚明了地对实验原理进行展示, 大大减少老师讲解的时间, 让学生可以拥有大部分课堂时间进行实验探究和独立思考。 微课会使物理实验课的教学脉络变得清晰, 让物理实验教学节奏变得紧凑, 提高中学物理实验课堂教学效率。

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唯一方式, 我们在教学改革的路上要进行积极的探索, 力求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物理教学工作者更要在实际的物理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 提高专业素养, 增加知识储备, 将与时俱进的教学手段运用到物理实验课堂上, 对微课教学方法不断进行完善和灵活运用, 提高中学物理实验课堂教学效率, 从而实现物理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徐鹤松.物理“微课”教学的实践探索[J].新课程 (中旬) , 2013, (9) .

物理微课教学设计 第2篇

南二中蔡东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弹力以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2、知道所有物体都能发生形变,都能产生弹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弹力产生的条件

2、难点:压力、支持力、拉力等都是弹力 【授课类型】

新授课 【主要教学方法】

讲授法

【直观教具与教学媒体】

白板、橡皮泥、弹簧、激光笔、镜子、木条、砝码、测力计 【课时安排】

15分钟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回顾: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能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使物体形状发生改变。

演示:压缩橡皮泥、拉伸弹簧。

二、新课教学

(一)形变 问题1:橡皮泥和弹簧,它们发生了什么改变?

——形状或体积发生了改变。结论: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问题2:橡皮泥和弹簧,它们的形变有什么不同?

——橡皮泥不能恢复原状,而弹簧可以。结论:形变后撤去力的作用时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

(二)弹力

学生实验:用测力计拉伸弹簧

问题1:在拉伸弹簧时,测力计出现了示数?说明什么? ——说明弹簧对测力计有力的作用。

问题2:旁边的同学感受到弹簧产生的力了吗?为什么? ——不接触弹簧就不会受到弹簧的力。

结论: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弹力产生的条件:

1、直接接触;

2、发生形变。

(三)常见的弹力 演示:木条载重

木条上放置重物时,木条受到压力而发生弹性形变,对物体产生了一个向上的弹力,这个支撑住物体的弹力就是支持力。

问题1:木条比较软,形变非常明显,那如果在木桌面上放置一个物体,桌面是否发生了形变呢? 演示:

结论:有些形变非常微小,用肉眼无法看清,但这些形变我们可以通过仪器及实验手段来判断。实验证明,我们身边的任何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都会发生形变,只不过形变有大有小。

桌面与物体接触,并且发生了形变,这满足了弹力产生的条件,所以桌面会对物体有一个弹力,这个就是桌面的支持力。我们生活中的压力、支持力、拉力,其实都是弹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形变和弹力形变和弹力

1.形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

分类:

1、弹性形变;

2、非弹性形变。

2.弹力:形变的物体恢复原状时对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

条件:

1、直接接触;

基于微课的医用物理课程设计 第3篇

摘 要:微课以其短时、针对性强等特点成为了新兴教育手段。本文借助微课理念,针对医用物理学的课程内容点多、章节独立、知识应用性强等特点,以波的干涉规律为例进行微课设计,以期能给该课程的学习和教学带来新思路。

关键词:微课;医用物理;课程设计

微课(microlecture)是结合学科特点经过设计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微课”作为新兴的数字化学习方式已经成为了广大教育者所关注的热点。微课程具有完整的教学设计环节,包含课程设计、开发、实施、评价等环节。本文通过分析总结医用物理课程特点,举例进行微课设计,以期对该课程的整体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医用物理课程的作用

医用物理课程是针对医科专业学生的基础公共课程,包括理论和实验两部分,设置目的是强化物理思想、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学习创新思维,了解现代医学与现代物理学技术的密切关系,为今后的医学实践和科研提供知识和方法。

二、医用物理课程的特点

1.涵盖的知识点多。医用物理课程的章节中有普通物理的力学基本定律、振动、波动、热力学基础等内容,另根据医学特点增设了物体的弹性、流体的运动、X射线、激光、核磁共振等内容。因该课程涉及的知识点很多,学生学习中会感到概念、规律太多不好记忆,知识重点难以把握。教学时教师需要通过不断重复提问、例题讲解等方式来强调核心内容。

2.章节内容独立。由于知识点多,课程章节较独立,前一章节的学习与后续章节没有直接关系。学生在之前学习中的疑问不影响下个新知识点的学习。例如流体作为第一章,接着是液体表面现象,各章之间没有知识的贯穿。

3.与医学应用相结合。章节内容在介绍物理现象之后引入基本概念和规律,随后对以上规律在医学中的应用加以介绍。这就要求教师熟练掌握有关物理知识,对医学仪器、诊断方法、医学知识有一定了解,并能应用物理原理解释医学应用。由于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还要及时了解最新的与物理相关的医疗技术。

三、医用物理课程的微课设计

物理的学习关键在于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概念的文字表述即定义,概念的数学表达式即定义式,基于概念的物理规律的表达式即公式。学习中,很多学生习惯不加理解地记忆概念和公式,那么必然忽略概念间的关系和公式的适用性,使物理的学习过程变得枯燥且效率不高。结合以上内容,以医用物理学中波的干涉规律这个内容为例展开微课设计。

根据大纲要求,结合微型视频资源的学习能充分挖掘文字和图片包含的隐性知识,将隐性知识显性化地表现出来,将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目标、教学目标(又分为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详见表1。

根据以上设计,通过水波干涉的图片和视频引出波干涉概念,时间大约2分钟。通过提问、讨论的形式总结干涉条件,时间约2分钟。根据振动合成的有关相位差与振动加强和减弱的知识,通过类比、总结、推导得到波程差与干涉加强和干涉相消的关系即干涉规律,时间约6分钟,教学流程如图1。

浅谈微课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第4篇

关键词:微课,微课的特点,中学物理教学

一、微课的概念

从微课兴起至今, 人们对于微课概念的界定各不相同。主要有以下几种:

在我们国家, 最先提出微课的概念的是胡铁生, 经过不断的研究, 他对“微课”作出了界定:微课又叫做“微课程”, 简称“微型视频网络课程”, 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的载体, 针对某个学科的知识点 (比如重点、难点、考点、疑点等) 或者教学环节来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的、支持多样化学习方式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1]。

桂耀荣老师则认为:“微课”称为“微型视频课例”, 以教学视频来作为主要呈现方式, 围绕学科的知识点、习题例题、疑难的问题、实验操作等进行的教学过程以及相关资源的有机结合体。其核心是“微视频”, 同时可包含和该教学视频内容有关的“微教案、微习题、微课件、微反思”等内容, 其中“微视频”时长一般情况为5~8分钟, 最长不要超过10分钟[2]。

此外, 黎加厚教授认为:“微课”是时间在10分钟以内, 有着明确的教学目标, 内容短小, 可以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3]。

以上是目前国内的学者对微课的定义, 结合自身的一些思考, 笔者认为微课是以小视频为核心, 围绕着某一个独立小的学科的知识点、疑难问题、教学环节等进行分析和讲解的一种教学资源。

二、微课的特点

1.微课的一般特点。微课一般持续时间为5~10分钟, 时间短, 内容少, 但针对性较强。在内容的选取上, 微课聚焦某一学科知识点, 主题突出, 有明确的指向性。并且微课具有完整的结构, 包含了完整的教学设计, 而并非是一个教学片断。

微课的主要呈现形式是微视频, 短小精悍的微视频可通过移动设备观看, 使用便捷并利于交流扩散。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 学习者可以享受到灵活自主的移动化网络学习体验。

总之, 微课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短小精悍, 而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有效地去达到教学目标。

2.物理微课的特点。物理微课作为对传统课堂的补充, 除了具有微课大多数的一般特点, 还具有物理学科独有的特点。

物理微课的基础是实验。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 物理微课中的实验不仅给学生提供学习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表象认识, 而且实验的趣味性可以增加物理微课的吸引力, 使学生能集中注意力观看微视频。尽管这样, 物理微课中也不是说必须有演示实验。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物理微课中涉及到的数学方法是知识讲解必要的手段之一。只有掌握了一般的数学方法, 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 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掌握才能够水到渠成。与此同时, 如果缺少必要的数学知识, 那么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将会寸步难行。举个例子,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这一章的研究公式较多, 学生简单地去记忆公式对于理解知识点收效甚微, 如果通过数学推导帮助学生理解性的记忆, 那么学生在解题时会更加得心应手。

3.物理微课的作用。 (1) 微课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帮助教师高效教学。相较于其他学科, 物理课程的难度较大, 教师的直接灌输很难让学生真正地掌握物理知识。在传统的45分钟的课堂里, 学生想要深入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 显得力不从心。即使在小班化的教学里, 学生知识储备不同, 接受能力不一, 想要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也是难上加难。如今物理微课能够改变这一现状, 学生利用微课进行课前自学, 并将自己的掌握情况及时反馈给教师。

(2) 微课增加学生的直观认识, 改善物理实验教学的效果。物理区别与其他学科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物理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为了让学生观察到物理现象, 吸引学生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将实验带到课堂是必不可少的。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 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对实验留下深刻的印象, 又可以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 往往因为时间、设备等原因, 实验的开展并不如人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将拍摄的实验纳入微课中, 学生便可以观察到实验操作的具体细节以及清晰的实验现象, 这对于提高实验课的效果大有裨益。

三、当下物理微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1.微课定位不准确。微课作为一种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学习帮助, 适用于课前、课中、课后。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决定是否在课堂上播放微视频, 而更多情况微视频运用于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目前的微视频大多数存在定位不准确的问题。

首先, 微课的切入点要小, 着力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若泛泛而谈, 则浪费师生的时间, 效果也不明显。其次, 物理教材中内容繁多, 没必要将所有知识点都制成微视频, 有的内容适合于课内学习, 有的适合于课外学习, 为了避免此类问题, 教师要根据新课标要求科学考虑选题。

2.微课结构不完整。微课作为课程资源, 宗旨是易于学生掌握知识, 因此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成为其内在要求。为了保持认知过程的完整性, 微课必须具备完整的结构, 包括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点明主题、探究过程、练习巩固等。但是从目前的微视频看来, 缺少情景创设、未点明主题或缺少总结巩固等现象频有发生。

为了避免此类问题继续发生, 在制作微课时需要注意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明确主题、探究过程、归纳总结并配套巩固练习, 从而确保微课的完整性, 使微课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四、结束语

微课作为新兴的事物, 在国内的研究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 相关理论和应用的模式还需进一步地去探索。虽然目前的微课存在一些问题, 但既然存在必然具有其价值, 希望学者们不断深入地研究微课, 让微课在微时代下发挥不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铁生, 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 2014 (02) :5-13.

[2]桂耀荣.微课及微课的制作和意义[J].化学教与学, 2013 (05) :41-42.

中学物理微课设计 第5篇

一、微课、慕课及翻转课堂

微课和慕课均是以视频为载体, 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所谓微课就是以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为目标, 将课程中重点、难点录制成微小视频并展开教学的过程, 主要用于复杂知识点的讲解, 微课时长较短, 一般为3-5分钟, 其具有主题鲜明、交互性强的特点, 可以简单概括为教学片段。

慕课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首字母的中文翻译, 也可以称为大型在线开放课程或大型网络公开课。这种教学模式也是利用互联网络教育的优势, 使课堂成为线上学习的过程。其主要特点在于没有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 即避免了传统课堂上一个班级只能容纳几十个学生的弊端, 慕课可以实现最大程度的优质资源共享。如果将微课称为教学片段, 那慕课即是教学片段合集, 是将片段连起来的过程。

翻转课堂 (Flipped Classroom) 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在“互联网+”的大数据背景下, 利用微课、慕课等线上教学手段, 实现课堂的翻转。翻转课堂中的“翻转”有两层含义, 一是指课堂上主人翁角色的翻转, 虽然传统课堂上也一再强调学生的主角地位, 但实质上仍然离不开教师口述及灌输式教学, 而翻转课堂则是真正实现人本主义, 使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翁, 实现教师由主导者变成助攻者的角色改变。二是实现“授课”和“解惑”的翻转, 即翻转了课堂和家庭的角色。传统的课堂是学生课上学习知识, 课下做家庭作业;如今是先学后教, 即学生需要提前在家中对课程进行网络学习, 产生疑问在课堂上解决, 课堂成为了解答疑问的地方。

二、传统课堂面临的问题

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传承了旧的教学思想和理念, 但在当今互联网盛行, 基础教学课程寻找全新突破的时代, 显得举步维艰。其主要问题表现在课堂效率低, 首先是学生疑难问题无法第一时间得到解决。一般初中学生一节课的时间是45分钟, 大部分时间被老师用来讲解知识, 只有教学经验较为丰富的老师才可以通过课堂反应及时诊断出学生的困惑点, 利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进行解答, 其余大部分老师都是通过课后作业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课下对学生学习中的不足进行整合, 于下次课程中进行讲解, 这很大程度上错过了为学生答疑的最佳时间。课堂效率低的另一种表现为课堂互动效果差。学生的层次参差不齐, 课堂上有主动的学生, 也有默不作声的学生, 当出现疑惑的时候, 由于各自性格使然, 往往有部分同学羞于开口询问问题, 这样就导致了问问题的无效性。课堂效率低的最后一方面表现在学生学习目标不清晰, 教师答疑没有针对性。每个学生在课堂上能完全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只有15分钟。在传统教学过程中, 学生无法分配好自身注意力, 无法有针对性地将注意力全部锁定在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上, 这样一来极大地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翻转课堂的特点及优势

(一) 翻转课堂有效利用“互联网+”形势下的时代特点

为实现翻转课堂方便教学, 首先需建立师生交流平台, 即QQ群、微信群等。教师利用该平台上传优质教学资源, 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进行学习, 对于不理解或掌握不透彻的知识点以电子邮件的形式进行反馈。这样一来, 一是有利于教师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 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 同时缩短了学生疑难问题的解决周期, 也提高了课堂指导学习的针对性。二是提高了学生信息技术的素养。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 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离不开手机、电脑等通讯设备, 与其让孩子利用互联网来玩网络游戏, 不如让学生边玩边学, 激发孩子学习的乐趣, 实现教育“双赢”的局面。三是促进了“家+校”的教育合力。一直以来都在倡导教育孩子是家长及学校共同的责任, 但是仍然有一些家长因为种种原因, 对学生的学习或是漠不关心或是督促不当, 而翻转课堂则对家长陪学生学习的事情进行了约束, 同时也让家长了解了孩子学习的情况, 不仅增进了家长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互动, 也培养了学生沟通及合作意识。四是让学生自主掌握学习的进度和深度。根据学生个人学习层次的不同, 在课下线上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作为学习主体, 依据自身情况对学习的内容和时间可以进行合理安排, 对于浅显易学的知识点可以进行快进, 而对于复杂难懂的知识点可以无限次重复学习, 直到学懂为止。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也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性, 实现个别化教育。

(二) 翻转课堂在中学物理教学上的优势

中学物理相较于其他学科而言, 学习难度较大, 它包括理论和实验两个部分。物理学科的理论部分由定义、结论等组成, 而定义和结论一般情况下均抽象难懂, 是通过推理、归纳等得来的。这对于刚刚接触物理这门学科的学生来说, 想要完全理解, 是充满难度的。然而, 利用“互联网+”下的全新教学模式则可以解决上述问题。通过微课等动态教学影像资料进行指导, 利用动态画面作为辅助工具, 不仅提高了学生对抽象知识点的学习, 还从生理的角度加深了学生的记忆, 实现了中学物理由繁至简、由抽象到具体的变化。对于中学物理课程实验部分而言, 微课等全新的教学手段可以将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实验细节更清晰、更全面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使学生对实验操作的方法及过程有清晰的认知, 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也有了预测, 并了解了相应的解决办法。此外, 实验课堂将更多的时间归还给学生, 实现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索意识的提高。最后, 使用翻转课堂可有效控制课堂的纪律, 杜绝了老师在口述实验过程后, 学生“市场”式的教学场景。

互联网时代为教学领域带来了春天, 教育工作者也不能再秉承一成不变的教育理念进行教学。微课、慕课以及翻转课堂解决了当下教育的瓶颈问题, 这种教学模式有些细节问题仍有待考察, 但我们要紧跟当下时代的步伐, 利用翻转课堂的优势, 促进新课程标准下物理教学工作, 以达到物理教学效果及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林业.“互联网+”时代教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因和突破口[J].新课程, 2015 (7) .

[2]王保劼, 王琳.微课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电子制作, 2015 (14) .

中学物理微课设计 第6篇

一、“实验探究型”微课的设计和制作策略

教学工作中, 笔者对“实验探究型”微课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并对其做了如下的定义:基于操作或演示实验, 讲解、分析实验原理, 演示实验操作步骤, 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类微课。实验探究具有这样的特点:原理性, 此实验基于什么样的科学方法或科学原理;动手性, 看了不但要懂, 还要能动手操作;探究性, 对于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来说, 某个实验做得好不好, 并不是进行实验的终极目的, 在实验过程中培养探究能力, 教给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 这才是实验最重要的意义所在[2]。作为“实验探究型”微课, 要如何设计才能更好地既具有微课特点, 又能充分体现出实验探究的特点呢?下面结合本人原创的“校园托利拆利实验”微课案例, 对“实验探究型”微课的设计和制作策略进行分析:

1. 呈现学习过程

是不是一切学生活动都不应该出现在视频中呢?不是的。为了增添微课内容的趣味性,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有一些教学知识的呈现, 如学生开展活动的步骤、一些演示实验的操作、教学动作示范、甚至知识内容的讲解, 可以用录像机记录学生在实际学习中的具体操作, 然后在微课中分步有条理地呈现出来。这样要比单纯的文字展示、声音讲授, 甚至图示效果都要好得多。然后, 使用字幕或语言提示关键步骤和知识性小结, 利于学习者边看边领悟。有时候, 讲得再多, 也不如同龄人的实际操作示范更具体。要点在于要分步引导, 拍摄重点不在于参与示范的学生有多热烈、多投入, 而在于步骤有没有得到合理的呈现。当然, 如果在兼顾条理性、知识性前提下, 还能够体现操作过程的趣味性, 无疑, 效果将更上一层楼。在本次微课设计中, 我就希望能够将一些内容籍由学生的操作来逐步呈现, 既可原汁原味地呈现学生活动, 又能清晰地把教学内容传递出来。“校园托利拆利实验”3个依次递进的科学实验就是用学生的实际操作录像进行分步呈现的。

2. 保持知识讲解的趣味性

微课归根到底还是为了传授知识而做。但单纯的知识讲解确实容易变得枯燥无味, 这时我们可以在视频制作中加入一些趣味性元素, 具体的方法如下: (1) 使用一些口语化的讲解方式。像本微课开头是这样说的“意大利科学家托利拆利说过, 大气有压强, 而且很大…..”, 一般的导入方法设计台词可能就会变成“意大利科学家托利拆利做过一个经典的物理实验…..”, 实际上受众对这两种语言方式的接受程度完全不一样, 前者生活化, 后者学究化, 前者风格明显更易被初中阶段学生接受; (2) 灵活恰当使用字幕, 注意用不同颜色字体来表现不同内容, 让观看者始终被一些关键信息吸引。当视频中说到大气压强很大时, 字幕同时出现了占据了大半个屏幕识, 有时大量的文字是必须的, 这时就要随着讲解把文字分步展示出来, 不要一上来就满屏显示所有文字, 这样不利于学生的思维跟随; (4) 适当使用图标, 丰富画面元素, 提问时可以放一个思考或问号图标, 但切忌图片泛滥, 否则会喧宾夺主、分散观看者注意力; (5) 在一些问题环节最好能够适当趣味设疑, 制造戏剧化效果, 《校园托利拆利实验》中就用“哈哈哈!老师, 你在开玩笑吧?”来进行设疑。

3. 教师语言要有感染力

讲解时语言要富有激情, 富有感染力。我们作为教育者, 都深知语言有强大的感染力。但录制微课时, 很多老师做不到这点, 声音比较平淡, 缺少抑扬顿挫。客观上, 老师们对着电脑屏幕, 对着PPT, 没有真实听众时, 比较难提起讲解的兴奋度。解决的方法如下:录制PPT屏幕并讲解时, 不要坐在椅子上, 而是要站立讲解, 虽然不录像只录屏, 但也可以声情并茂、辅以手势动作进行讲解, 想象自己正在课堂上激情讲课。实际上, 讲解者的动作会激发讲解的激情, 而讲解的激情会从声音中传达出来的, 从而感染听众。同时, 语言要尽量精简, 可以口语化, 但不能啰嗦。

4. 发展学生能力, 培养学生情感

(1)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微课评价标准很多, 其中一条是原则性的:学生能跟随微课视频自主学习、掌握微课呈现的知识内容。前文提到过, 微课是立足于学生学习的。从这个角度出发, 有一个检验微课做得好不好的根本办法:找对应学习阶段的学生来观看微课, 凡是学生看了后觉得不懂、觉得有困惑的地方就是微课应该适当调整改进的地方。最理想的情况下, 完全没有老师介入, 学生能够自主跟随微课进行学习、掌握微课所要呈现的知识, 那这个微课就是一个成功的微课。制作时, 我们必须认真思考, 学生都有着怎样的知识储备, 学生在看的时候可能会产生哪方面的疑问。

(2) 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素养

可行性试验对于复杂或大型的项目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复杂或大型的项目开展前, 必须进行可行性试验或测试项目的简单原型, 对项目实验的理论、设计进行初步验证, 检验项目实施过程中一些关键因素、关键步骤是否可行。不能等到大型项目进行到一半才发现项目存在设计缺陷, 这样, 付出的代价就太大了。本系列实验中“2米高水柱的实验”的意义在于:检验实验中胶塞的密封性能如何、怎样用简单的办法来产生真空等, 以免到了大型实验后期才发现有些设想行不通。以此来训练青少年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掌握开展研究的科学方法。

实验技能、动手能力的培养。实验技能, 应该不仅限于实验室的教材实验、规范操作。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动手能力也应迁移到自主设计的实验上来。在本系列实验中, 基本上从头到尾都依赖于学生自己的动手实践, 老师经常只是一个旁观者和指导者。当然, 考虑到安全因素, 外墙有机玻璃管的安装主要还是由老师来实施。最后, 在老师的带领下, 师生一起完美地体验了实验过程, 得到了理想的实验结果。此实验开拓了学生视野, 让学生对抽象的大气压强产生了强烈的感性认识, 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均得到提高。

(3) 潜移默化地进行情感教育

任何科学、科技探索都应该是为生活、工作服务的, 否则就失去了意义, 我们的实验探究也不例外。由此, 我们在实验之余, 必须去关注人的因素, 关注学生的情感。而且, 情感教育有它的特殊性, 不应该是说教式的, 最好是在看似不经意间, 在教学中渗透一些美好的情感、积极的情绪因素。

优美的配乐, 可潜移默化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让学生在探究、思考之余, 在研究科学之美的同时, 体验生活、音乐之美。而最后大型物理实验阶段的音乐是《hands up》, 动感奔放, 渲染一种乐观、积极向上, 不怕困难, 不怕挑战的热情。

寓含教育意义的字幕, 例如“有失败, 也有成功”, 同样鼓励学生不要怕失败, 科学研究都是从失败走向成功的。多年以后, 我们的学生回忆起跟老师一起克服实验困难, 相信师生的情感共鸣会尤胜于今天。

二、“校园托利拆利实验”的微课设计与制作分析

初中《物理》关于大气压强的“托利拆利实验”是一个有趣的演示大气压强的物理实验, 这个实验的难度在于:原版实验使用水银, 水银是有毒的重金属, 不适合学生操作, 也不便于上课演示。在教学中, 这个实验经常就变成了口头上的“讲解实验”, 或者是播放用水银做演示实验的视频, 效果不理想。我们对此实验进行了重新设计, 用生活中常见的水来做实验, 并且制作成了微课, 这就是“校园托利拆利实验”微课。

1. 实验设计思路

本实验通过3个依次递进的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实验素养, 教给学生方法和思维。第一步图示托利拆利实验原理, 并分析受力情况, 学生已经能够对大气存在压强有了理论认知。第二步, 需要把理论转化为实践, 把知识迁移到动手操作的过程上来。但直接做10多米高的水柱实验是比较困难的, 所以在大型实验开展前先进行了两个容易进行的小实验, 分别利用大气压托起一杯水和2米高的水柱。第三步, 开展米高的有机玻璃管大型物理实验。下面是三个实验的具体设计:

(1) 水杯实验:在水杯中装满水, 用硬纸片覆盖, 手压住硬纸片, 倒过来再松开手;这时, 杯子里没有空气, 纸片的下表面受到向上的大气压强, 这个压强传递给上表面的水, 结果会怎样呢?答案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 留下了思考的空间。而是在后面经由学生的实际操作来展示这个结果。实验证明, 倒过来后, 水不会流出来, 纸片不会掉下来。相信看了这个视频后不少学生会马上找出杯子和纸片进行验证。

(2) 大气压托起2米高的水柱:成功托起了一杯水后, 我们就有理由来尝试托起更高的水柱了。把一根两米长的有机玻璃管下端塞住浸没在一个小盆里, 上方灌水, 灌满后用大胶塞把上方堵住。这时, 再拔开下方的胶塞, 发现水并不流出来, 因为大气压压住了水面, 撑起了2米高的水柱。

(3) 11米高的有机玻璃管大型物理实验:经过前面的2个小实验, 学生可能还是会存在疑问, 10多米高, 真的吗?毕竟有三层楼那么高的水柱, 大气真有这么大的力气吗?学生对此有很大的心理期待。带着这样的期待, 学生一步一步的进行深入探究。

2. 微课教学设计

(1) 用轻松幽默的方式讲解托利拆利实验, 视频的主要结构为:

(1) 导入、介绍、图示托利拆利实验过程。

(2) 讲解托利拆利实验原理, 并且由此引申计算标准大气压值。

(3) 设想校园托利拆利实验, 并计算若用水柱来做实验, 水柱的高度。

(4) 先做2个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并解释实验原理, 如果可行再开展大型物理实验:

实验1: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水杯覆杯实验。

实验2:先用2米长有机玻璃管初步检验项目可行性, 探究怎样产生真空以及检验橡胶塞的密封性等。

实验3:在校园内搭建高达11米的有机玻璃管, 进行大型物理演示实验。

(5) 总结相关知识点, 并提出计算和思考习题。

(2) 知识小结 (字幕) :

(1) 托利拆利实验证明大气存在压强;而且, 今天我们知道, 标准大气压P大气压=1.013×105pa, 约等于76cm汞柱或是10.34米水柱产生的压强。

(2) 水杯小实验直观的证明大气压强存在。

(3) 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液=ρ液gh液。

(4) 大型实验开展前应先进行项目可行性实验。

(3) 计算和思考 (字幕) :

(1) 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2) 计算, 如果改用煤油来做托利拆利实验, 煤油的高度是多少?煤油适合用来做这种大型物理实验吗?

三、反思

关于微课这个新事物, 也听到一些老师的质疑, 授课的教师本人已经站在讲台了, 再来播放另一个老师讲课的微课视频, 有必要吗?我认为, 不但有必要, 而且是非常必要。一个好的微课只有5-10分钟长度, 可是制作微课的老师可能要花无数的时间和精力去优化整个设计和过程。而我们课堂上的老师, 是否每天都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优化这10分钟的教学?既然如此, 为什么不把别的老师精心准备的内容呈现给学生们?另外, 由于各种客观原因, 比如, 一些不发达地区的教师, 再或者是刚走上岗位不久的年青教师, 他们的教学素质也确实正在提高中。这个时候, 对于一些不容易讲清、讲透的知识难点, 教师在课堂上播放名师精心制作的微课, 何尝不是更有利于学生的选择!最后, 撇开教师素质的高低不说, 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讲解方式, 学生能够接触到多元的教学风格和手段, 这对学生只有好处, 没有坏处。

最后, 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强调学生的实验探究, 实际上, 微课资源的建设与发展, 亦需要我们教育从业者积极进行各方面的实验探究。希望本文所作的研究能为微课的发展与应用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胡铁生, 微课区域教育资源发展的新趋势.电化教育研究, 2011年 (10) :P61-65

中学化学微课教学设计的探析 第7篇

关键词:中学化学教学,微课设计,探析

“微课程”起源于国外, 由美国的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所首次提出, 他认为微课程的概念和微格教学有着很大的区别。微格教学根据建构主义理论作为基础, 主要针对的是移动学习或者是在线学习的教学内容来说的, 由一堂课的时间缩短到了一分钟。

微课在中国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萌芽与探索期:在这一阶段, 佛山教育局胡铁生提出了“微课”概念。由此, 他被誉为中国微课之父, 成为这一阶段的“微课”主要代表人之一。第二个阶段是理论改进与实践阶段:这一个阶段, 伴随着人们对微课的重视, 逐渐在国内出现了“翻转课堂”、“混合学习”等一些新的教学手段。从2012 年开始, 我国便开展了各种不同等级的微课制作大赛。这样的比赛活动一方面推动了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的提升, 另一方面对微课在中国教育上的发展做了有益的尝试。随着微课实践活动的广泛展开, 微课也有了明确的概念, 即“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 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 (重点难点疑点) 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的全过程[1]。

一、微课的概述

微课是指依据新课程中的标准进行教学, 利用视频作为主要的授课手段, 记录了教师在课堂内外的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活动。

(一) 微课的特点

1.课堂教学时间短

“微课”的时间一般为5~10 分钟左右, 最长不要超过10 分钟。时间短小的微课, 有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 集中自己的注意力, 掌握学习内容, 提高学习效率。

2.所讲的内容很少, 但是主题内容突出

“微课”能够使知识重点突出。如果教师在授课中所使用语言的诙谐幽默, 会让学生在一个非常轻松的环境下了解课堂的知识内容。例如:在化学课堂中, 教师利用微课将氢气的爆炸实验一次性地展示, 学生会轻松地了解实验的全过程, 凸显了每一个微课只讲一个主题内容[2]。

3.资源所占存储器容量较小、使用起来方便

“微课”以视频作为载体, 容量较小, 学生可以用电脑观看, 也可以用手机进行观看, 操作起来非常方便。

(二) 微课的类型

微课的类型有很多种, 如讲授类、实验类、讨论交流类、自主学习类等。此外, 微课还有一些是按照课程教学的环节进行设置的实践课的类型, 如活动课。

(三) 微课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 微课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教学模式的改革。但目前微课的发展仍然处于一个初级的阶段, 主要停留在对于资源的开发和探索的时期, 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模式, 与国外的教育有着一定的差距。作为一名普通教师, 尤其是一些教学设施薄弱的农村乡镇学校的教师, 对微课的操作实施还存在很大的困难。

二、中学化学微课设计

(一) 微课设计的程序

微课程可以采用ADDIE模型来进行系统化设计。根据ADDIE理论, 微课的设计有下面的几个过程。

A (Analysis) —分析:对于学习者的学习特点、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都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对于教材的内容的选择以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分析。

D (Design) —设计:这一个环节主要是针对微课视频中的内容的选择, 以及所要制作微课视频的一个设计思路。

D (Development) —开发:这个环节主要是微课的制作。主要包括对于如何制作微课的工具的选择、录制过程需要注意什么, 录制完后视频的处理以及加工之类的过程。

I (Implement) -实施:主要是针对所要开发的微课的一个具体的环节。这里包含有学习的自主性学习, 课堂上是如何进行相互交流的, 教师对于学生的表现的一个综合评价等。

E (Evaluation) —评估:主要包括对于学习效果的评价, 教师对一节课实施微课后的效果的评估。一堂化学课中有效运用化学微课视频进行教学, 教师可以在课后进行问卷调查, 根据学生对于问卷的回答情况, 来综合评估微课在课堂中的使用效果, 更好地了解学生对于课堂的认识和要求, 便于今后进行一定的改变, 使得化学课堂实现学生的高效学习[3]。

(二) 微课录制的方式

教师独立录制微课的常见方式有以下四种:一是DV+ 白板;二是手机+ 白纸;三是录屏软件 (把屏幕操作录制成视频的软件) +PPT;四是手写板+ 录屏软件+PPT。

三、中学化学教学中应用微课的策略

(一) 课前

我们每一位老师要依据学生现有掌握的知识基础和即将要学习的新内容之间做一个衔接, 制作微课, 让学生在课下先将微课视频看了之后, 为新课的到来做铺垫。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知道化学就在身边, 使学生能够更深刻的体会化学。

(二) 课中

在教学过程中, 适合用微课进行教学的课例如下:

1.新课导入

教师制作微课时要依据教学内容设计新颖的问题,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为新课的讲解做好铺垫。在开始上课后, 教师首先让学生看视频, 了解所学内容, 做到有的放矢。

2.知识理解

教师授课过程中要将微课视频与教材内容进行整合, 完美搭配, 使学生在有直观模型的基础上更好的理解化学知识。除此之外, 教师还要利用微课对重难点进行点拨, 引导学生完成完典型例题。

3.练习巩固

教师设计好少而精的习题并制作好微课, 用于巩固本节知识。例如:讲《溶液的浓度》中的第三部分溶液的配置和稀释, 通过给出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溶液的视频, 让学生了解配置过程, 自己总结归纳出配置的步骤, 及配置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4.小结拓展

最后,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于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及学到的化学规律进行小结, 培养他们的的总结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能够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揭开化学的面纱, 让自己投入到快乐的自主学习中去。

(三) 课后

在课后, 教师也要帮助学生进行相应的复习。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对于化学中的易错问题, 难点知识、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学习。此外, 微课还可以用于课后作业, 提升巩固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 通过本文的探析, 我们对于微课有了一个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在今后的化学教学中, 教师应该多进行微课的制作, 丰富课堂的知识内容,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得化学教学与信息化技术接轨, 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施国栋.微课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应用初探[J].新课程 (上) .2013 (09)

[2]胡铁生, 黄明燕, 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 (04)

中学物理微课设计 第8篇

近年来, 关于“微”的研究炙手可热, 在教育行业, 微课也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对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而言, 特有的较高信息素养等学科优势为微课的设计与创作打下坚实基础, 因此也成为各类学校当仁不让的微课制作主力军。而信息技术课独有的在电脑机房上课的优势, 使之成为微课应用的优秀试验田。微课是指针对教学中的重难点、疑点以及教学过程中的学习任务、实验等, 以教学微视频为主要载体, 并附有微教案、微练习和微课件等资源, 含有学习任务、教学设计, 支持多种学习模式的新型网络教学课程资源。微课的应用能大大提高学生对未学知识的探究、已有知识的巩固拓展和重难知识点的理解突破。

二、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微课程的应用意义

(一) 有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

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提倡“分段讲解”、“精讲多练”、“讲练结合”, 教师的课堂教学一般基于几个层层递进的教学任务进行设计。学生若对前一个教学任务完成不好, 必然影响到后一个教学任务, 从而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 长此以往, 厌学生和学困生就会越来越多。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引入微课教学, 可以把教师所讲解的重点和难点记录下来传送给学生,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 有针对性地选择微课资源进行学习, 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可以随时看、反复看的微课如同一个随叫随到的老师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有效的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而教师也能从繁重的辅导学生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服务于后续的教学内容。如闽教版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flash作品创作》单元教学中, 很多学生对关键帧、普通帧和空白关键帧区分不清, 课堂中引入微课之后, 学生通过观看形象生动的微课讲解, 很快厘清了概念, 为后续的创建各类逐帧动画以及图层组合动画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这样, 教师在课堂上不需要花费太多的精力讲解, 转而将精力放于微视频的制作之上, 就能够让教学目标有效地达成。

(二) 有助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应该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 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是对其终生学习的能力和意识有益促进。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三者是相关联而又依次递进的, 没有学习的主动性, 就谈不上合作与探究。但是现在的学生最缺少的就是学习的主动性, 究其原因大多是因为学生对老师讲授的知识点印象不深, 而课后无处寻求帮助, 日久之后就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而“微课”的基于网络运行、不受时空限制、形象化、透彻化的特点正好弥补了传统教学的缺点。把微课运用到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中, 让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地自主学习, 通过微视频中的内容和资料, 为学生营造出逼真浓厚的学习情景, 从而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为了更好得调查微课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在微课进入课堂实施三个月后针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表明学生对“你对微课教学满意吗?”, 选择“满意”的学生达到83%;“你觉得你现在的自学能力有提高吗?”, 77%的学生选择了“有提高”;“采用微课教学, 能提高你的那些学习能力? (多选题) ”, 73%学生选择了“自学能力”、65%的学生选择了“问题解决能力”、58%的学生选择了“独立思考能力”。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客观地反映了微课的使用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三) 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微课的制作和应用对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微课设计制作是个系统工程, 教师要梳理本学科的知识脉络, 要自学与微课制作有关的各类软件, 如思维导图、Photoshop、PPT、音视频处理软件、Camtasia Studio录屏软件, 还要学习颜色搭配等美学知识, 以期做出高质量的微课, 而要做好一个微课视频, 需要累积大量知识经验, 不断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技术。参加微课的设计制作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而微课在学科教学中的不断渗透, 也促进信息技术教师教学理念的变革。

三、信息技术微课程开发制作策略建议

(一) 重视微课的体系化建设

在中学信息技术课堂上, 教师将微课运用于教学时还应该把握知识的整体性, 把微课中“微”与“全”的关系处理好, 整体性的重构知识点, 形成一个具有特性的知识地图。另外, 单个微课的作用是有限的, 微课的设计制作要着眼于整个单元、整个学科, 可以通过搭建网络微课平台或依托现成的信息技术教学辅助平台ITtools等为学生提供完整有效的微课链条。我们可以从“可汗学院”得到例证, 萨尔曼·可汗的单个微视频不一定是最完美的, 但他的三千多个系列微课程形成的系统化资源带来了巨大的优势。当然, 专题化、系统化的微课程是系统工程, 需要广大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有计划、紧密地配合完成。

(二) 重视微课应用中的环境建设

微课背后的逻辑是先学后教, 是翻转课堂理念的核心体现。我们不能把微课的使用割裂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之外。目前限于一些学校和家庭的网络环境和人为意识的制约, 非数字化学习环境下微课的应用由课前移到了课中, 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微课程资源挤占了一定的课堂时间。课堂上学生练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时间显得捉襟见肘, 也就无法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所以我们应当注重网络软硬件环境的建设和对教育管理者以及家长的传统课堂意识的扭转, 努力打造适合翻转课堂理念生存的教育环境。

四、信息技术微课设计要注意哪些环节?

(一) 微课的设计要注意选题。

微课选题时切入点要小, 可以是一课中的关键概念、重难点或者一个重要操作步骤, 并且其内容适合用多媒体的形式加以呈现。如七年级下册《在幻灯片中插入flash动画》这个练习就比较有难度, 大多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都会遇到困难, 用传统的讲授法或者演示法教学效果都不好, 将这样的教学难点运用多媒体手段制作成微课辅助学生学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 微课设计要注重教学过程设计。

微课设计应该强调“内在美”和“外在美”, 所谓“内在美”是指微课有一个好的选题和教学内容, 所谓的“外在美”是指微课制作时运用高超的制作技术、精美的色彩搭配让微视频能吸引学生的眼球。这二者缺一不可, 但“内在美”更重于“外在美”。但我们更多的时候容易被微视频的“外在美”所吸引而忽视了“内在美”, 微视频要做到“内在美”可以在教学过程的导入环节设置与微课主题密切相关的悬念或者疑问, 然后在内容讲授时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 以问题为导向紧密围绕一个要点展开, 逐步推进, 最后要有一个简洁的小结, 让学生明白学习要点。

(三) 微课设计要注重完整性

微课不是微视频, 而是微视频和学习任务单、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馈等一系列教学资源的总和。一个好的微课除了要有一个制作精良的微视频之外, 还要突出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的设计。

(四) 微课设计要注意控制时长。

微课不同于传统课堂录像, 视频长度一般不宜超过10分钟, 大多的微课时长在5-8分钟之间, 这是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视频驻留规律的。过短的微课无法讲清讲透主题, 而过长的微课会让学生疲劳从而对微课失去兴趣。

(五) 微课设计要注意精炼语言

由于微课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 在正式录制微视频之前, 教师应该将讲解词写下来预先演练几遍, 争取做到突出重点、简明扼要、通俗易懂、详略得当, 声音洪亮生动富有感染力。

五、微课的评价标准有哪些?

微课的评价标准通常以下五个方面:

(一) 微课的选题:一节课的重点或难点。

(二) 微课的内容:要渗透信息化、数字化的教学设计理念。

(三) 微课的讲解:清晰明了, 准确简练。

(四) 微课的制作技术:作品规范, 体现“外在美”。

(五) 微课的使用效果:明显有助于学习者的学习。

微课的设计制作和应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评价一个微课好与不好, 既要看它的设计制作, 还要看它在实际应用中学生使用的效果。微课的使用效果即学生的学习效果是衡量微课的最重要的标准。选题、内容、结构、技术都是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服务的, 如果学生使了微课很快就掌握了该知识点, 这个微课就是好的微课。因此微课的设计制作要站在学生学的角度, 要体现以学生为本。

六、结语

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过程中微课程的设计制作和应用可以有效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同时也促进了信息技术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 只要我们注重微课的应用环境建设, 努力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素养, 设计制作出适合学生发展需求的系统化的微课平台, 微课在信息技术学科乃至所有学科中应用的春天即将到来。

参考文献

[1]张瑞、王鹏娇.利用微视频提高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率.学园.2014, 35.

[2]颜培芹.探究微课在中学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应用.新校园·上旬刊.2014, 10.

[3]姜惊涛.微课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的探索.信息教研周刊, 2015, 3.

[4]黄俊杰.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应用研究.东方教育.2015, 08.

上一篇:育人为本下一篇: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