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注情感范文

2024-05-30

倾注情感范文(精选9篇)

倾注情感 第1篇

一、营造和谐氛围,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

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困生开展语文学习的重要促进因素,和谐氛围更是首要因素。笔者在教学中立足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教学中注意态度语气,和学生民主地开展交流让学困生感受到尊重,从而有效激发学习兴趣。

(一 )在态度上更加和蔼。和蔼可亲的老师是小学生喜欢的,有些教师一走上讲台就满脸严肃,遇到学生犯错误时就怒气冲冲,这样的老师显然不受学生欢迎。笔者在教学中始终注意自己的态度,无论上课之前遇到了什么样的状况,是什么样的心情,只要走上教学讲台就始终保持和蔼可亲的态度,将积极阳光、充满激情的一面展示在小学生面前。笔者这样的教学态度对学生的情绪产生正面影响, 让学困生感受到老师的和蔼,从而有效调动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 )在语气上更加温和。有些小学语文教师简单地以成绩论英雄,对学困生态度冷淡,甚至训斥,这更加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笔者在教学中和学困生讲话的语气格外温和,柔声细语地向他们提问,指出他们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要求他们进一步改进,等等,以这样的方式让学困生消除封闭心理,能够配合教师积极开展学习活动。

(三 )在交流上更加民主。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结合学生的需要开展教学设计与优化。除了听取中等以上学生的意见之外,还听取学困生的需求。笔者在教学中与学困生进行民主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从人格上尊重他们,将他们的合理化建议吸纳到语文教学活动之中,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氛围的和谐, 有助于学困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二、设置分层目标,提高学困生学习动力

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具有差异性,这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 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群体是学困生。教师应当针对学困生学习基础、学习能力、情感特点设置相对应的语文教学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让语文教学工作更加生动活泼。

(一 )以分层学习要求缓解学生学习压力。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认真分析,进行能力、基础、态度、情感方面的定位,以此为基础设置分层学习目标。只有设置了分层教学目标,才能够保证班级不同层面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都能够准确定位、找准位置,有效开展语文学习活动笔者在教学中对学困生专门设置了低难度的学习要求,让他们感觉到语文学习不再那么难,离成功只有几步之遥,以这样的方式让学困生降低对语文学习的畏难情绪, 提高学习兴趣。

(二 )以分层课堂提问强化学生参与效果。小学生在课堂上表现较为活泼,踊跃发言,渴望表达观点,课堂提问互动能够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笔者在语文教学中,针对学困生群体单独设置了一些低难度的提问内容,可以在课文中找出答案,或是稍加思考基本能够回答正确,这种类型的提问的目的是提高学困生的参与度, 防止他们在课堂中被边缘化。他们在学习中获得了回答的机会,收获了成功的喜悦,有效提高了语文学习兴趣。

(三 )以分层作业考核促进学生长足进步。以分层目标位引领,学困生的作业布置和过关考核都应当单独设置,以适应学生实际学习需求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笔者一方面在作业设计上从难度、数量方面对学困生降低要求,防止学困生因为过多过难而产生畏难情绪, 另一方面在考核问题上针对学困生进行基础性内容的检测,与教学目标相一致,通过这样的方式增强学困生的学习信心。有了分层作业与考核相配合,学困生转化工作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能够实现最大限度的发展。

三、落实帮扶措施,促进学困生进步提高

学困生群体在班级中处于弱势地位,无论是理解能力、记忆能力还是学习方法、学习技巧,都落后于一般学生。教师要将目光紧盯这一群体,充分整合力量,转化学困生。除了自己挤出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之外, 还要动员其他学生对他们进行结对帮扶。

(一 )鼓励学生之间结对共建。语文学习优秀生和学困生之间可以结成帮扶对子,笔者要求学生进行双向选择,安排两名优秀生结对一名学困生,以这样的规模组建帮扶小组。在选择的过程中由学生自主进行, 这样可以充分兼顾学生家庭住址、性格爱好、人际关系等方面因素,能够充分发挥帮扶小组的作用,通过这种自主方式建立的帮扶小组,更加有利于日常帮扶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 )组织帮扶小组开展竞赛。在每一个帮扶小组的人员确定之后,笔者要求学生制订帮扶工作计划,按照周计划、月计划、季度计划等,阶段性地开展学习成效检测,对帮扶小组的成效进行评估。同时,组织各个小组开展竞赛活动,赛一赛帮扶对象进步程度,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欲望,强化帮扶的实际效果。

(三 )实施学习成效综合考核。为了辅助结对帮扶工作的顺利开展,笔者从两个方面予以保障,一方面规定在班级各项表彰奖励项目中增加了有关进步奖和帮扶奖内容, 让付出辛劳、帮助他人的学生获得荣誉表彰,另一方面对每一个帮扶小组进行综合考核,不仅考虑帮扶人的成绩,而且兼顾被帮扶对象的成绩进步情况, 将小组成员捆绑起来进行语文学习成效考核,使他们融为一个小小的集体,更有利于促进小组之间认真帮扶。

浅谈采茶戏的艺术情感倾注 第2篇

关键词:采茶戏;戏曲表演;艺术情感倾注

席慕蓉说,“请不要相信我的美丽,也不要相信我的爱情,在涂满了油彩的面容之下,我有的是颗戏子的心。所以,请千万不要,不要把我的悲哀当真,也别随着我的表演心碎,亲爱的朋友,今生今世,我只是个戏子,永远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泪。”情感倾注是戏剧表演的艺术表达的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它可以带领观众进入戏曲所表现内容的深层思考之中,更加是戏曲表演的高潮和精华之所在,所以本文就主要结合采茶戏表演形式来分析其在艺术情感方面的倾注。

1 采茶戏里关于个人情爱的艺术情感倾注

采茶戏的历史由来,正是源于一段爱情故事。众所周知,目前采茶戏的班子里供奉的祖师爷是唐朝的一名乐师,他为了勇于追求自己的爱情,而冲破传统的封建礼教,继而创立了第一部采茶戏“九龙山摘蕉”。可见,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尤其是当戏曲艺术家将这种力量融入艺术表达中,就更加彰显了这种艺术表达形式的蓬勃的生命力和表现力。

例如,在采茶戏《送郎》中,艺术家借助了当时的历史背景,于戏词之中注入了女主人公对于即将为国奋战的情郎的无限依恋与款款深情:“一送情歌去参军,革命呀介只道路你要认清。谁是噢你介真来谁是假,莫把介只假来当着真。表哥哥听我细妹话,哥哥介只杀敌你要向前进。”短短数句的戏词,在戏曲的表演形式中,迸发出了强烈的爱国情操,同时与爱情的坚贞相互交织融合,极具震撼性的表达出了主人公独特的性格特征与对于情郎的依依惜别之情。这种将个人的情爱注入戏曲的表达形式,令观众的关注焦点不仅存在于戏曲本身的主干故事情节,同时也将观众的思想情感推向了为主人公命运所担忧憧憬的情绪氛围之内,更加全面的向观众展示了采茶戏表演的艺术魅力所在。

2 采茶戏里关于生产生活的艺术情感倾注

所谓生活是艺术的载体,艺术的表达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采茶戏的艺术表演也是取材于农人在从事茶叶的生产生活之中,对于各种采茶情节原型的再次加工创作。采茶戏的表演艺术家在展现劳动者采集茶叶的日常生活故事的同时,也注入了大量的艺术情感的表达,两者相互交织、相辅相成,才使得一幕幕采茶戏的表演灵活生动地展现在观众的眼前。

例如,在采茶戏《接茶》的艺术表达之中,不仅给观众展示出了采茶人平凡简朴的日常劳动生活,更向我们表达了采茶戏的艺术家对于采茶劳动的赞美之情以及对于茶叶所带给人们的欢欣之情:“左手接杯茶,我右手就多谢。多谢大嫂哇,实在好细茶。嘟字郎当多谢呀,大嫂好细茶。”如果说采茶的生产生活故事原型是采茶戏表演的主要依托成分,那么对于其生产生活的情感倾注就是必不可少的调味料,它可以使欣赏观众感受到一个采茶戏表演所展示出来的酸甜苦辣咸等的各种滋味,使欣赏者在采茶戏表演中流连忘返。

3 采茶戏里关于社会现实的艺术情感倾注

根据戏曲表演来展示社会现实,乃是借助艺术来反映现实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体现一出戏剧艺术价值的主要载体。在采茶戏中,往往会以其独到的艺术展现形式来深刻的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现实状况。而采茶戏的艺术家会在表演社会现实的同时,注入强烈的艺术情感表达,以此来更加突显出当时的社会状况对于人们的生活的影响。

在经典采茶戏剧目《南瓜记》中,讲述的就是古时南昌一恶霸仗势强抢人妻,被当朝微服私访的太师朱轼定罪正法的故事。在此戏曲的表达中,采茶戏艺术家对于當时社会中普通基层群众生活的辛酸,面对恶势力欺凌的无力感的社会现实状况的演绎注入了很多艺术情感的表达。例如,恶霸寿廷恶行昭彰遭人愤恨的情感的注入,秀才丁文选家境贫寒受到欺凌的同情的情感注入,和坏人最后罪有应得的大快人心的情感注入,以及人们对于清正廉明的好官的称赞的情感注入等,都展现出采茶戏里关于社会现实表达时,情感倾注所起到的重要的画龙点睛的作用。

4 结语

根据上述的论述,可以看出艺术情感的倾注对于我国采茶戏的表演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意义,适当的艺术情感倾注可以更好地表现出采茶戏表演的艺术精髓,并可以使采茶戏的艺术表达得以升华。同时,采茶戏的艺术情感可以在个人情爱方面、体现生产生活方面和反映社会现实方面等多个角度进行倾注表达,使一出采茶戏得以更好地完善演绎。所以说,艺术情感的倾注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和展现出采茶戏的独特的艺术魅力,它是采茶戏表演的最高的艺术追求。

参考文献:

[1] 张秀峰,龚文瑞.当代农民的艺术吟唱——赣南现代采茶戏《快乐标兵》评述[J].文化交流,2009(6).

[2] 胡松柏,刘艳生,陈星.宁都采茶戏舞台音韵述略[J].龙岩学院学报,2013(8).

倾注情感 第3篇

一、情感教学的概念

那么什么是情感教学呢?所谓情感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对自己与周围世界所结成的关系的反映和评价。”然而,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倾注情感教学呢?

在许多教学中情感教学长期以来不被重视,过重的字词理解和文章的分析使得语文教学变得索然无味,而能将语言能力的培养融入到一种积极和愉悦的情感氛围中,语文教学就不再是枯燥无味的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考虑怎样用情感去拨动学生的心弦。美国有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说过“赞美犹如阳光”,获得别人的肯定和赞美是人们共同的需要,一旦得到满足,便会成为其积极向上的原动力。看来我们应该从这位教育家的话中去找切入点。

二、情感教学的手段

那么,我们新时期的语文教师应该怎么做呢?首先必须改变以前那种传统的教学观念,以众为我;也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充分读课文的同时寻找读者与作者的心灵的契合点,英国作家王尔德曾经说过:“作者完成了书的一半,读者完成了另一半。”这样能让学生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

其次,教师务必要做到以舍为得,要让学生付出真情实感,那么教师必须舍得用自己的情去感化学生。这种境界是一种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心灵的默契。比如,我在上朱自清的《背影》时,我首先让学生感受一下朱自清和他父亲的那种浓浓的舐犊之情。然后再回忆自己父亲的背影,使其身临其境。再如,在教学杜甫的《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句时,我让学生先感受感受诗的意境,然后再给学生解释:其实这句诗正说明了情随境迁的道理,对事物的认识和一个人的感情有很大关系。对于常人来说,一滴水就是一滴水,而在诗人的眼里,一滴水便可折射出整个世界。在“人比黄花瘦”的女词人李清照眼里,“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这时的舟已是“载不动许多愁”了。这样学生们和作者一样身临其境,你向学生施舍了情感的同时你也会得到学生情感的回报,这就是情感的魅力。

再次,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人的心理是在主体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生和发展的,课堂是课堂与教学活动的综合体,离不开具体的教学情境。教师是教学情境的直接创设者。教师要针对中学生的特点,借助自己亲切的语言、丰富的表情、恰当的形体动作等创造一个美的、自然的教学气氛,并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等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体会到学习也是一种乐趣,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去。

最后,教师必须做到以敬为尊,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是平等的,相互尊重尤为重要。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会有不同的心理体验,会产生不同的情感,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融洽、温馨的师生关系是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融洽、温馨的师生关系要以真诚的爱为基础,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视为平等的人、自主的人、有发展潜力的人。教师只有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召学生,才能引发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融洽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使情与知相互融合,创造出智慧,提高教学效率。

小结:情感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情感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催化剂;情感教学是师生间的一座桥梁。把情感倾注于教学中将是一种开放性极大的教学活动,有了它语文课不再索然无味,有了它每一颗求知的心灵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

摘要: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在语文教育中,运用情感因素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而所谓情感教学就是指教师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通过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促进教学活动积极化的过程。本文结合作者教学经验,从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成效等角度入手,就如何利用情感因素,如何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初中,倾注,情感,激发

参考文献

倾注真情写评语 第4篇

关键字: 作文评语 鼓励讨论 谈心合作超越

纵观语文教学,作文教学有许多固定的模式,但仍不乐观,不少学生不爱写作,有的敷衍了事,甚至抄袭范文,语文教师常常困惑其中。若能调动学生作文激情,让其享受习作的乐趣,提高作文水平是有希望的。怎样让学生享受到习作的乐趣呢?下面笔者从写评语的角度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写好作文批语是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作文批语是教师在批阅学生作文时所写的评注,它是师生书面交流的语言,是一种教育手段。但在现实作文中作文评语往往流于形式,含糊笼统,千篇一律,似乎教师不是写给学生看的,而只是为了应付检查,写给学校领导看的,导致学生对作文的厌倦,以至于学生拿到教师批改的作文不看评语,随意放在一边,甚至连错别字也不修改。

其实,有效的作文评语应饱含激情,增强学生的作文热情,并能引导学生的作文走向成熟。在具体的作文教学中,笔者的几点做法希望能给读者朋友带来些许的启示。

一、鼓励激发式

老师批改作文时,经常会发现一些学生的作文语句不通顺,错字多,有的作文甚至在内容上不符合要求。这时,最好的方法是将学生找来,面批面改,指出文中的优点和不足,更重要的是要给予鼓励。也可以用委婉,富有感情的评语去激发他写好作文的自信心。例如:文章自始自终充满着对…淖鹁从敫屑?这正是本文的震撼力所在。另外,你的文章语言流畅, 活泼明快,富有情趣。行文舒展自如,自然洒脱。故事虽平凡,感情却真挚。还有你的文章结尾不落俗套,给人回味无穷的感觉,称得上是一篇较成功的习作。不过,老师认为,文章事例叙述不仅仅是为了生动具体,更应该让人物的言行符合人物的身份特点,这样的文章才有它的独特的价值,才有它的永恒的魅力。你是不是也这样认为呢?

二、商量讨论式

对于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一些不恰当的地方,如用词不当,句子不通等,在评语中要以商量的口吻提出自己的看法,供学生参考。商量式的评语能达到一种和谐的民主气氛,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在以后作文遣词造句时注意推敲,做到用词准确。例如:你的文章语言朴素,中心明确,构思合理,层次清楚,能把人物内心活动写得十分生动,的确难能可贵,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另外你的文章结构上能首尾照应,中心也算明确,结构也算完整。当然上下文过渡比较自然,条理比较清晰,结尾能够点题,从而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这一点也不错。是不是在谴词用语方面,应该象老师常常要求的那样,力求语言精练,仔细推敲啊?那样的话,你的文章会更美。更加拥有你自己的读者,你是否与老师有同样的观点啊?

三、谈心说话式

俗话说的好,作文教学占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作文对学生进行交流,继而走进学生心灵。有的学生在生活中遇到了挫折,在作文中往往表现出一种闷闷不乐的抑郁情绪,面对这样的作文,教师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启发学生正确对待生活,健康成长。例如:你的文章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使得…具有很大的优势,对于塑造人物,表现中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读起来亲切、自然、可信,思路清晰,节奏明快;另外你的文章过程写得具体,明晰,条理清楚,在叙事的同时加入了恰当的心理描写,充分表达了…老师很欣赏你的文章。给老师谈谈你的想法或做法,让老师也分享你写作的快乐。

四、合作修改式

对于学生作文中的问题,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与老师或同学共同修改,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自信中找到写作的意识,让学生在修改中找到写作的技巧,在修改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结合,批改后签上自己的名子,然后,各小组长安排其他组员交流个人的看法,最后,送还到原作者的手中。征求小作者的意见,并继续交流。力争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都有进步。

五、自信超越式

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很多时间是建立在善意的谎言中的。分数是学生致命的弱点,同时也是学生成功的起点。在作文行为中,由于水平高的学生在过去的作文写作中有过多的经验,面对写作任务时就会有足够的信心,作文也常常得高分;而那些失败远远大于成功的学生,写作兴趣本来就不高,加上对作文有恐惧心理,结果作文得分又低,极易丧失对写作的信心。这就启发我们语文教师要认真对待每一次作文训练,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指导他们写好每一篇文章,积累成功的经验,评分不要太紧。让自己打给学生的作文分数成为作文批改的一项重要的内容,落实在批改作文的实际操作中。把尺寸放宽一些,让每一个学生的作文都获得一个好分数,享受成功的喜悦。对于作文困难的学生只要内容充实,基本符合题意,句子较通顺,就至少得40分(满分50),当然这与优生的40分含金量是不同的,但在期末知识检测时应以一个尺度进行评分。

如果有的学生作文字迹潦草,难以辨认,标点错误,语法混乱,但只要某句话、某个词、某个标点准确,就把它用放大镜放大若干倍,捧出来,公开表扬,及时鼓励,并给他们一个较好的鼓励分数,学生也会得到成功的喜悦,渐渐地对作文产生兴趣。进而实现作文教学与品格教育的双丰收。

戴尔·卡耐基说过“人性最本质的愿望就是希望得到赞赏”让我们的学生在赞赏中找到乐趣,在鼓励中激发欲望,在商讨中感受技巧,在谈心中缩短距离,在合作中展示风采,在自信中得到超越。

倾注爱心,转化学困生 第5篇

从那以后,我时刻关注他。课堂上,我尽量给他搭建展现自我的平台,最简单的问题交给他去回答,他十分珍惜每次学习的机会,每当他答对问题的时候,他的脸上都洋溢着自信的笑容,这笑容凝聚着多少艰辛和努力,这笑容是在泪水和汗水浇灌下开出的最美的百合花。

我知道学困生在班级里是弱势群体,所以我经常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课余时间我便找他谈心,从他的谈话中我知道,他对现在的同桌很不满,自己每次向她请教,她总是一副傲慢的样子。于是,我征求了他的意见,为他调换了同桌。从此,他的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由原来的20分提高到了40分,这是一个可喜的成绩,虽然离及格还有一定的距离,但对于他来说这是一个质的飞跃。

看着他一天天地成长、不断地进步,我对他充满了信心。他的同桌也是尽心尽力地去帮助他,不为别的,只为他的执着,他的坚定。功夫不负有心人,六年级刚开学不久,别的同学不会的问题,他却出奇的回答对了,同学们都向他投去赞赏的目光,我不断地鼓励他,并号召大家向他学习,就在上个月的月考中,他数学居然得了70分,同学们对他更是刮目相看了。

倾注所爱精心育才 第6篇

赵同学是班上一名非常让老师头疼的学生, 无论是学习, 还是行为都令人生厌。上课时站不像站, 坐不像坐, 搞小动作, 玩游戏机, 看课外书, 骂人, 不完成作业, 跳窗户, 欺负同学……几乎老师不让做的事他都做了, 犯了错误, 若不是老师亲眼所见, 从来不承认, 说谎话, 耍赖。自己作业没完成, 把同学的作业改成自己的名字;自己的东西坏了, 换到别人那里, 他自己那儿的还是好的, 他简直成了麻烦的制造者。

俗话说:有因必有果, 那么有果也必有因。

我们常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孩子出生到入学这段时间, 孩子的模仿能力最强, 父母的言行和家庭关系决定着孩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 以及孩子的价值观。起初, 我还心存幻想, 想让家长配合, 一起来帮助孩子改正缺点, 但是, 通过与家长沟通, 我才发现, 家长是造成孩子现状的直接原因。赵的母亲对孩子十分溺爱, 刚一见面, 就立刻夸赞孩子在家里是如何的懂事, 如何的听话, 言语之间满是对孩子的袒护, 我无言以对。有一次, 他在英语课上玩游戏机, 英语老师没收了游戏机, 第二天, 他的母亲就来到学校, 帮孩子要回了游戏机, 孩子的种种行为, 归根结底是父母的教育方法不正确。过分地溺爱养成了孩子的恶习, 久而久之, 孩子还逐渐养成了爱说谎、爱强词夺理等坏毛病。我虽然屡次教育但收效甚微, 我甚至开始怀疑这个孩子还能教育好吗?对他的表现很失望。

怎么办?听之任之吗?这对孩子今后的发展是极不负责任的, 而且, 如不加以正确的引导, 他一定会越走越远的, 我还得想办法转化他。老师的责任感驱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找他谈心, 特别关注他的一举一动。用爱心育人, 是我们班主任都具备的教育理念。爱的教育离不开严格与宽容, 离不开耐心与说理, 离不开期望与赏识。我开始寻找他身上的优点。慢慢的, 我发现这个孩子尽管缺点很多, 但很热心, 别人有什么困难, 他会立刻伸出援手, 比如, 他能看到黑板没擦, 主动去擦黑板;在劳动中抢着干, 尽管有时候只是做给老师看;此外, 他的争强好胜心也很强。我一方面不断在班级中表扬他做得好的地方, 强化他的优点, 让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另一方面, 我也在不断寻找和创造教育他的契机。

一次, 学校举行跳大绳比赛, 赵参与其中, 而且速度很快, 每次跳完后, 他都焦急地催促下一个同学快一点, 再快一点, 比赛结束时, 他已经是满头大汗了, `在他的带动下, 我班的跳大绳比赛获得了第一名。他非常高兴, 跑到我面前:“老师, 咱们第一了!”这一刻我真是觉得, 孩子不管犯过多少错误, 他们都有可爱的一面!我也激动地说:“是啊!你们真是太棒了!”回到班级, 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 表扬了他, 有那么强的集体荣誉感, 除了自己尽了最大的努力, 还能带动其他同学。同时我还引导学生, 让他们想一想, 我们获胜的原因还有什么?学生很聪明, 他们说这里还有我们班同学团结的功劳。我于是借此机会, 又召开了一次以团结为主题的德育实践活动课, 让学生收集一些由于团结成功的典型案例。学生找到了许多, 大到国家:新中国的成立, 奥运会的召开;小到班级, 每一次成绩的取得。赵也举了一个例子, 他说我们班的一个同学, 一次犯了心脏病, 正是因为老师和同学们的团结, 才帮他渡过了难关, 有的同学帮他回家取药, 有的同学和老师一起帮他放松, 最后, 他还说, 老师, 你放心, 以后我不会和同学打架了。他真是聪明呀, 一下子就猜准了老师的用意, 我们对视, 他说得很真诚, 我欣慰地笑了。

我又抓住这次机会, 找到他的母亲, 先是表扬了孩子这一阶段的进步, 又和她耐心地谈起了孩子的教育, 她终于明白, 过分地溺爱会害了孩子的一生, 至此, 我又争取到了家长的理解与配合。“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个多学期的耐心教育与等待, 他终于进步了不少。他现在变得听话懂事了, 班级中同学有什么困难, 他一定会立刻伸出援手, 并常常主动协助老师检查卫生, 我于是干脆任命他为班级的卫生负责人, 他更加努力了, 班级的卫生也由此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他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全新的赵。

调皮的学生由于他的种种特点, 使得在教育他们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 会比教育一般的学生更吃力, 更难。但是, 也正是这些学生, 才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教育的真谛!

又一届的学生中, 有一个可爱的男孩儿,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时成绩都很优异, 头脑灵活、思维敏捷、酷爱运动。到了四年级, 他开始本末倒置, 运动占据了他大量的时间, 整天迷恋于篮球场、足球场, 甚至于网吧, 成绩也由此开始下滑。家长、老师看在眼里, 急在心里, 四年级是小学学习的关键时期, 我们不能等待教育契机的来临, 我们必须为孩子创造一个转变的机会!作为他的班主任, 我清楚他在数学方面具有的天赋和聪慧的头脑。针对这种情况, 我决定从侧面入手, 于是, 每节课我都会选择一道难度较大的题目, 着重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不涉及过多的知识点, 再选择一些与基础知识紧密相关的奥数题, 对于第一类题目, 他显然能够应付自如, 并为此洋洋自得, 但是, 当做到第二类题目时, 由于其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课后又缺少巩固过程, 他经常出错, 只能看着一些平时与他成绩相仿甚至他觉得平时都不如他的同学有条理地分析、阐述知识点, 给出正确答案。我适时地总结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并及时表扬了基础知识扎实的同学。几节课下来, 聪明的他, 早就意识到了自己知识的断点, 开始表现出急躁情绪, 这时, 我及时找到他, 利用每天午休的时间帮助他一起查找知识上的漏洞, 一起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渐渐的, 他又回到了踏实学习的轨道上来, 也能很好地分配运动与学习的时间, 他不仅在校篮球赛中获得阵阵喝彩, 还在期末考试中获得学年组第一名。

让我们用爱心浸润学生心灵, 用行动构建德育天地!在教育这片沃土上, 精心耕作, 让每一朵花都开得鲜艳夺目!

倾注一生, 铸造永恒的美 第7篇

语言美

司马迁博览群书, 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艺术, 形成了独具特色和艺术魅力的语言, 这样的语言美在《史记》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史记》的语言具有通俗化和个性化的特征, 在写作中使用通俗化的语言。引用先秦的文献资料时对难懂的古文进行了汉代通行语的翻译。当使用《尚书》、《战国策》、《国语》等文章时, 就会对里面的词语进行适当的改写, 令读者容易理解, 对古文进行创新, 形成了自己的语言特色, 推进了文字的通俗化工作。[1]

另外, 司马迁还大量地采用和提炼民歌, 以及方言、俚语, 丰富了内容, 更可以达到表现人物的效果。例如《白起列传》写到“鄙语云: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以及《淮阴侯列传》的“狡兔死, 良狗烹;高鸟尽, 良弓藏;敌国破, 谋臣亡”等等谚语, 不仅蕴含了很多的哲理, 同时也把人物的特点以及社会的现实表现了出来, 显得通俗易懂。

《史记》在文学上的贡献还表现在了它的散文化。语言造句散文化, 参差错落, 司马迁擅长做赋, 并且还把这种特长应用到了史记上。例如《项羽本纪》里面的巨鹿之战, 句式多为短句, 与所要写的战争搭配得十分恰当, 让人读起来有紧张的感觉, 达到了表达战争的效果。

人物美

司马迁撰写《史记》时投入了自己的感情, 把对人物的刻画更加表现得生动形象。在司马迁之前, 很多的史书都是客观地纪实, 很少会有作者投入自己的爱好, 当然也有一些史书加入了自己的感情, 但是却没有司马迁处理得恰到好处。

首先, 司马迁把项羽这个失败而又成功的人物写入了本纪, 塑造了一代英雄的形象, 给予了极高的评价。项羽是一个失败的英雄, 但是在历史上却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项羽本纪》中, 司马迁塑造了一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 热情讴歌了项羽的丰功伟绩, 但同时也对项羽的一些缺点进行了评判。整篇描写得淋漓尽致, 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伟大的悲剧性人物。

其次, 司马迁还把一些出身低微的人物和侠客义士写入了《史记》。与以前的史传文学相比, 《史记》所记载的的下层人物在人数和社会层面上都要广阔的多。[2]在《刺客列传》中, 司马迁赞扬这些在别人眼中是“刺客”的人的劫富济贫和时刻为人民的高贵品质, 比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贪官正义百倍。这正是体现了司马迁人民性的特点。

最后, 司马迁还敢于对当时受汉武帝喜爱的官吏进行强列的批评和讽刺, 写了《酷吏列传》, 对他们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在《酷吏列传》, 有这样的一段描写, 汉王朝的惯例是春天不杀人, 当时温舒便说“嗟乎!令东岳益展一月, 足吾事矣!”, 司马迁对他的评价是“其好杀伐行威, 不爱人如此”, 同时司马迁也写到张汤死后, 人民的反应是“张汤死, 而民不思”。这些形象地把人物表现了出来, 同时也表达了司马迁的反封建、对丑恶卑鄙的人物的厌恶以及对人民的同情。

写法美

在《史记》的写作中, 司马迁主要采用了寓断于事和互见法这两种写作手法。虽然寓断于事这种写法在之前的一些史书中就已经有所应用, 但是司马迁却把这一写法发挥到了臻境, 在《史记》中用得十分广泛, 且形式多样。有通过借他人之语刻画人物特征的, 有用活生生的事实表明观点的, 也有用两两对照的方法突出历史问题的, 同时也有用背景资料、细节刻画人物的这些写法的应用可见于项羽本纪李将军列传等文章通过这样的写法使得人物刻画更加生动, 给人感觉更加真实, 这样的写法对于今天的写作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在《史记》中, 为了更好地塑造人物, 司马迁对其所掌握的资料进行了取舍, 采用互见法进行材料的安排, 使得整部书具有很好的整体性。书中运用互见法最成功的例子是《高祖本纪》和《项羽本纪》。在《高祖本纪》中, 作者主要是要刻画刘邦的机智谋略, 于是在刘邦的缺点方面只是略写, 但是在《项羽本纪》中, 作者便把刘邦无赖流氓的本性写了出来, 从而使得人物更加的完整, 也不会因此影响到文章的表达效果。

人格美

忠于事实, 不虚美, 不隐恶

在《史记》的写作中, 难度最高的恐怕要数对汉武帝的记传了。众所周知, 汉武帝是一个有着雄才伟略, 同时又是一个好大喜功的人。在汉武帝的统治下对他进行真实地记传, 是一件十分艰难的事情。但司马迁秉着“不隐美、不隐恶”的原则, 对汉武帝进行了公正客观地评价。对汉武帝在拓展疆土、重用人才、为国尽力、派遣使者出使各地, 促进各民族交流等等的积极做法进行了肯定和赞扬;同时, 他也把武帝不好一面真实地表现出来, 例如对武帝的好大喜功、喜怒无常、宠爱奸臣等所作所为进行了批评。

在《史记》中还有其他地方也体现了司马迁这种“忠于事实, 不虚美, 不隐恶”的精神, 在对达官显贵、对贪官污吏的记述中更是表现明显。

反封建和人民性

在《史记》中, 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司马迁的强烈的反封建和人民性的精神。在《酷吏列传》和《刺客列传》中对酷吏和仗义的刺客分别进行了批评和赞扬。在《酷吏列传》中, 写的都是汉代的人物, 除了郅都是汉景帝时代的人物, 其他都是汉武帝时的人, 书中把张汤、王温舒等人残暴的一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敢于对当时受汉武帝喜爱的官吏进行强列的批评和讽刺, 敢于为刺客作传、赞扬刺客, 在当时的社会里可是一件相当冒险的事情, 从中可以看出司马迁的人民性和敢为人民说话、为人民申冤、不畏权贵的品格。从一定程度上说那些“刺客”便是司马迁人格的一个反映。

结语

《史记》表现出了文学上和人格上强烈的美, 是史传文学发展的一个高峰期, 里面的种种写法都为后人写好史传文学做了一个很好的表率, 对后来人写史起了模范的作用。司马迁倾注一生, 忍辱负重, 铸造了永恒的美。《史记》的成就极高, 在史传文学上的贡献极大, 为我们展示了史学和文学相互融合的终极之美。

参考文献

[1]《司马迁》, 贾旭著, 昆仑出版社, 2008年6月第一版.

[2]《史传文学:文与史交融的时代画卷》, 郭丹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年6月第一版.

[3]《司马迁》, 季镇淮著, 北京出版社, 2002年1月第一版.

[4]《史记》, 司马迁著, 中华书局, 1959年.

倾注师爱感化心灵 第8篇

一、爱学生就必须严格要求学生

俗话说得好,“严师出高徒”。爱学生就必须严格要求学生,但是这个严是有标准、有范围、有规律、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严,决不是随心所欲、摧残学生身心健康的严,这个严应该做到严中有慈、严中有爱、严中有度、严中有方。因为只有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的严,才能使学生理解和接受,才能使学生对老师敬而爱之,而不是敬而畏之。有一次,学校下发了一张“中学生素质综合评价表”,表上共有十项内容,十项全部达标就能评上“三好学生”。笔者班里有一名成绩优秀的学生放学后悄悄地来找我,低声说:“老师,我很想当一名‘三好学生’,可是……”原来这名学生的劳动没有达标,想找老师通融一下。笔者严肃地说:“不行!你其他方面都达标,而且做得很好,老师相信热爱劳动这一项你一定也能行。”从此,他每次劳动都积极肯干。看到他的努力后笔者毫不犹豫地在“热爱劳动”这一项为他填写了“达标”两个字,这名学生不仅顺利地被评为“三好学生”,而且在各方面的表现更加出色了。可见,严以爱为基础,爱以严为前提,严爱结合,爱而不纵,严而不凶,严才能成为育人成才的甘露。

二、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自主的人,都具有独立性,并不是老师想让学生怎样,学生就会怎样。因此,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作为教师,必须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适应学生的认知规律,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决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就是要充分理解学生、信任学生、欣赏学生、呵护学生、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这样,一种民主平等、亲密和谐的良好师生关系就建立起来了。笔者班里的肖同学有“一棵枯干的小草”之称,黄而瘦的脸再加上很少笑过,使他在众多同学中显得很“突出”。肖同学的学习成绩不好,不善交谈,经常受到同学的冷落。在一次班会上,笔者要求每个学生唱一首歌,全班只有他不唱,笔者严肃地问道:“你为什么不唱呢?”话音未落,他就滴下了眼泪。后来笔者了解到,前几天他的爸爸去世了,现在妈妈又病了,笔者深感内疚。打这以后,笔者想尽一切办法来补偿过失:每天我都要去看看他,问长问短,而他却总躲着我,回答我的问题也只是胆怯地点头或摇头。我坚持找他谈心,给他更多的关爱,慢慢地我看到他嘴角上掠过一丝微笑,我知道他接受我了。肖同学的故事使笔者认识到:在教育工作中,教师要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个学生,把关爱倾注于整个教育教学的过程之中,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

三、爱学生就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首先,教师要倾注爱心去观察每个学生,只要细心观察,都会“淘尽黄沙始得金”。爱学生必须动情,情要发自内心,并倾注到学生身上,特别是对后进生,更应该厚爱。因为这些学生容易受到排挤,同学们也不愿意和他们接近,他们往往会产生自卑、压抑和对教育的抵触心理。其实,只要教师以真诚的爱去接近他们,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就会发现他们的优点,就能够感化他们。其次,教师对后进生应该多了解、多关心,不体罚、不放弃。实践证明,从爱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后进生是可以教育好的。

从教以来,笔者把曾经感受过的厚厚实实的“师爱”,点点滴滴传递给自己的学生,让这爱在他们的心里扎根、开花、结果,因为笔者深知,师爱是一种激励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无可取代的教育力量。有了爱,师生之间就能以诚相待,心心相印。

倾注真情 关爱每一颗星 第9篇

一、用爱让“优秀生”不断进取

优秀生, 谁都爱他们。也正因为如此, 优秀生的缺点往往容易被忽视、掩盖, 被原谅、袒护。其实, 对“优秀生”的思想教育需要给予特别重视。由于成绩优秀, 他们听到的多是赞誉之辞, 得到的是家长和老师的宠爱, 看到的是同学们羡慕的目光。久而久之, 便目空一切, 看不起一般同学, 对集体自私消极, 精神上又极脆弱, 缺乏经受挫折的意志品格, 一旦遇到困难、曲折, 很容易气馁, 甚至颓废。

对这些学生, 我从不宠着他们, 更不迁就他们。班上同学周晓娟, 成绩优异, 但心胸狭隘, 做事以自我为中心, 不考虑别人的感受, 说脏话, 叫别人外号, 常因一点小事和同学争吵。我批评她, 她起初很抵触, 觉得老师是小题大做。比如, 有一次我表扬了学习进步的同学没提到她的名字, 她觉得被轻视了, 认为老师不公平, 不爱她了。我耐心地对她进行教育, 使她懂得作为一个真正优秀的学生, 应该学会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懂得在人格上尊重别人, 使她懂得优秀生不单纯是学业要优, 更重要的是人品要优, 心胸要广, 心理要健康。经过多次谈心, 我知道她的改变已经开始。积极协助老师做班级工作, 热情帮助后进生, 而且自己总在学习上名列前茅。可见, 重视和加强对“优秀生”开展思想教育, 这既是教师应尽的职责, 也是他们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

二、用爱激励“中等生”上进

在教育教学中, 最容易忽略的是“中等生”。他们成绩平平, 默默无闻, 他们希望老师重视他们, 但又害怕抛头露面。对这类学生我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 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 始终如一地尊重、理解、信任他们, 关注他们的成长。让他们感到老师没有忘记他们, 心中有他们的位置, 不断激发他们的进取心。

蒙清惠同学是一位清秀、文静的女孩, 不擅长言谈。一次上课, 很多同学都纷纷举手发言, 甚至有的站了起来, 唯独她静静地坐在座位上没有任何反应, 与其他同学的对比非常鲜明。我心头微微一振, 我的直觉告诉我不能忽视她, 就请她回答许多人都想回答的问题, 给予她很棒的表扬和热烈的掌声。在平时表扬她的字写得非常漂亮, 表扬她很会动脑筋思考, 在班上同学面前号召大家向她学习, 并选她当小组长。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 我发现她的脸上经常带着笑容, 她活泼的一面渐渐表露出来, 她的成绩也提高了, 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三、用爱激发“后进生”自信

在班级管理中, 我努力将自己的爱心和班集体“普遍的友爱”倾注给后进生, 给他们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投入。在班集体中, 我总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 让他们体验集体的温暖和同学间的友谊, 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用爱, 激发他们的自信;用爱, 让他们扬起前进的风帆。我刚接七年级 (五) 班不久, 了解到一个男同学纪律散漫, 长期泡网吧, 作业从来不写……通过调查, 发现他在四兄妹中排行第二, 由于学习成绩差, 渐渐地失去了父母的宠爱, 兄妹们也不喜欢和他在一起玩。家庭的冷遇, 使他的自尊心受到压抑, 产生了自暴自弃的思想;再就是他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 意志薄弱。为了解馋, 为了上网, 经常向同学借钱, 或向父母骗取, 后来发展到偷家长口袋里的钱, 由于没有及时教育, 致使其错误从家庭蔓延至学校。说实话, 爱这样的学生, 谈何容易!但通过几件小事, 我发现了他身上的闪光点。劳动时, 他总是捡最脏最累的活干。班里的花盆他主动管理。于是我几次在班里表扬他, 并多次找他谈心, 和他谈泡网吧的危害。引导他认识自己的错误, 帮助他找出犯错误的原因, 鼓励他放下思想包袱, 每一句话字字恳切, 句句在理, 且又符合实情, 使这个不轻易落泪的男孩, 不禁潸然泪下, 并表示愿意改正自己的错误。同时, 我还与家长取得联系, 建议家长不仅要积极配合, 还要从孩子所犯的错误当中吸取教训, 改进教育方法。他落下的功课多, 学习吃力, 我就利用自习课给他补。在他的作业本上, 留下了我许多激励的话语:“老师的目光关注着你!”“老师期待着你的进步!”在我的关爱下, 他告别了网吧, 学习正一点点地进步着。我想, 作为老师, 我们只给了他们一点点鼓励、一点点关注, 他们回报老师的却是深深的感激、热情的配合, 我们有什么理由丢下他们不管呢?

上一篇:把握小学数学课堂下一篇:中职学校班级激励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