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是企业的生命线

2024-06-11

环保是企业的生命线(精选11篇)

环保是企业的生命线 第1篇

石钢公司认识到环保是企业的生命线, 在控制产能、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基础上, 降低污染、节能减排, 向绿色高效转变。制定各项有效技术措施, 确保环境指标优良。杜绝无组织排放, 严格控制扬尘, 循环利用资源, 少耗能。做到了利用最环保精致的原料, 生产出高标准、安全环保的精品钢材。

在节水节电措施中, 充分利用每立方循环水、每一度电, 在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同时, 不断调节各个系统的运行模式, 达到节约水能电能的目的。生产过程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在计划和生产节奏中寻求结合点, 设备不使用水的时间段里关闭设备进水阀门, 根据水量及液位, 最大限度地减少水泵运行负荷, 保证用水量在最低限位以上。实时汇总供水压力情况, 制定出了详细的供水管网检查维护措施。通过关停循环水泵来调节循环水的流量, 根据实际运行选择不同型号的循环水泵并通过泵之间的切换对循环水的流量进行调节, 通过改变泵的工作转速来调节循环水的流量, 在补水定压和水循环泵上加装变频装置, 可以做到管网流量发生微小变化时, 输出流量亦能实时发生变化, 这样不仅节约电能, 而且也给管网平衡调节中流量调节的实时变化提供了快速反应的可能。不断加强新水和中水管理, 逐步提升运行设备的管理和运行效率, 确保各中水用点设定补水水源使用顺序, 优化中水使用方式, 尽可能提高供水压力, 在水质和水温正常的情况下安排用户尽可能多使用中水, 从而实现合理地分质用水、节约用水。技术与操作统一, 结合优化方案, 控制设备供水管网压力保持在正常范围, 使设备及管路压力正常, 又实现节约电能水资源目的。

在外采燃气消耗方面, 采取措施让燃气消耗降到最低。技术部门采取措施, 如在高炉煤气波动严重或是生产大规格钢材时, 不一味升温, 而是通过待温, 寻找燃气消耗与炉温间的平衡点。这样做, 在提高炉温的同时, 还减少了燃气的用量。操作系统实时调节, 精心操作, 对需要调节的阀门做到随时需要随时调节。交接班时不提前降温, 而是根据下一生产计划调整炉内温度, 在控制炉温的前提下, 通过减风加风或减少燃气用量提高热值。增加自产煤气的使用, 避免自产煤气回收时出现柜满拒收的情况。随时注意产量和用气量的关系, 使外采燃气的消耗量一点点地降下来。

持续发展热电联产。根据“节能优先, 效率为本”的原则, 热电并网, 充分利用生产副产品燃气, 让其产电又产热的先进技术, 在降低能源消耗的同时, 补充生产电能。石钢公司实现了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联合循环发电系统是由汽轮机、发电机和锅炉共同组成的。全烧高炉煤气锅炉以高炉煤气为原料, 生产出高温高压蒸汽用发电的同时, 可兼顾冬季抽气供暖使用。燃气轮机作功推动燃气轮发电机发电, 机尾部排出的高温烟气通过余热锅炉回收余热产生蒸汽, 再将蒸汽注入蒸汽轮机, 推动蒸汽轮机发电机发电。充分利用多余的副产煤气为燃料, 联合循环发电与生产用电并网最终循环利用, 达到了节能、清洁生产的目的, 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石钢公司利用余热余能, 为厂区和附近社区供暖, 供暖面积达200万平方米, 相当于中型热力公司供暖量, 仅一采暖期就节约7.5万吨标准煤。

石钢公司专设能源环保部门, 切实落实各项环保措施。责任要落实到人, 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各项作业必须规范标准, 充分做到精细化不留死角。做到全员参与, 强化挖潜降本和质量提升意识。深化成本管控体系, 采取系统降本、工艺降本措施。加强质量体系管理, 强化执行力建设。以技术课题为依托, 优化生产工艺, 提升实物质量水平。以人为本, 打造精干高效、积极向上的高素质的各层次人才队伍。在控制消耗的同时, 提高公司的精细化程度, 切实保证公司生产正常, 同时不断探索, 从而进一步节能减排。

环保是企业的生命线 第2篇

42、让我们来保护花草树木吧!看,花草树木在向你挥出希望的小手。

43、地球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但满足不了人类的贪婪。

44、环境保护是一项基本国策。

45、做地球妈妈的好孩子,保护她!

46、保护环境卫生,减少生活污染,共建美好家园。

47、保护环境光荣污染环境可耻。

48、保护水环境,节约水资源。

49、拥护美丽家园就是拥有宝贵的财富。

50、自然不可改良、生活可以选择选择绿色生活、健康适度消费。

51、风清水绿天蓝,我们美丽的家。

52、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会更美丽。

53、安全与健康同在,节能与生态齐美。

54、让河水更清澈,让家园更美好。

55、地面爱干净,请您手留情。

56、不要旁观,请加入行动者的行列。

57、使“母亲”成为乐园,需要“儿女”携手努力。

58、放下千斤斧,快去勤植树!

59、请爱护每一棵树,否则我们看到的将是泛滥的洪水和贫瘠的沙漠。

环保是我们的企业责任 第3篇

面对冯兴亚先生时,我能深刻感受到他对于公司的热爱和自豪。我的问题对于他来说似乎有些多余,在他看来环保就是广汽丰田不可推卸的责任,没有什么炫耀的。

AS:目前,绿色环保对任何企业都是任重而道远的任务。但广丰一成立就自觉地、高起点地在各个方面考虑了绿色环保,并落到了实处。这样做,广丰是基于一个什么样的考虑?

冯兴亚:广汽丰田认为,“绿色环保”实际上是一种社会资本,同时也是一项重要的品牌资产。良好的“绿色环保”表现,将成为企业品牌资产的一部分,形成企业的社会资本,成为企业构建良好社会形象的重要因素,从而降低交易成本,获得更好的盈利能力。

中国还有句古话,叫做“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从长远看,绿色环保战略的制订有助于企业构建系统而持久的竞争力“广汽丰田自成立之初就确立了”争当节能环保先锋,成为良好企业市民”的企业方针,坚定不移地致力于节能减排,促进产业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AS:在渠道终端的绿色环保上,广汽丰田取得了哪些成果?

冯兴亚:广汽丰田是国内第一家率先将环保触手伸向销售渠道的企业。2008年5月1 2日,广汽丰田在成都举行了广汽TOYOTA环保活动,在销售渠道中倡导绿色、环保。在活动中,首批8家经销店获得了DERAP(DealerEnvironment Risk Audit Program,即丰田销售店环境风险审核计划)认证证书。广汽丰田是从2007年8月开始在全国广汽TOYOTA销售店启动了DERAP项目的,计划于08年底完成60家销售店的认证工作,09年底完成所有销售店的DERAP认证工作,使广汽丰田销售网络成为真正的绿色环保模范。

AS:在产品方面,广汽丰田的绿色环保观念如何贯彻?

企业创新是企业的生命线 第4篇

企业家是企业创新的践行者, 引领企业创新。按企业家自身引领企业时间长短, 可以将企业家分为两种短暂型企业家;持久型企业家。

短暂型企业家只能在一段时期内引领企业, 不能保持企业长久持续发展, 如原石家庄造纸总厂的马胜利, 当企业取得优异成绩时, 荣誉和赞美蜂拥而至, 胜利的冲动战胜了理智, 着手在全国各地搞联营造纸厂, 企业规模迅速扩大。初衷是做大做强企业, 结果是企业大而不强。由于企业规模过大, 加上联营厂本身的问题层出不穷, 企业最终昙花一现、销声匿迹。

持久型企业家能够长期引领企业, 能够保持企业长久持续发展, 如李嘉诚、美国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企业家自身的品质决定了究竟是短暂型企业家, 还是持久型企业家。

持久型企业家特质之一是勤俭。能勤俭, 就不会暴殄天物, 不会劳民伤财, 不会好大喜功, 不会好高骛远。

企业家十分清楚采用哪种推销手段将自己企业生产的产品推销给消费者, 同时企业家也是消费者, 而且是精通推销手段的消费者。一些精通推销手段的消费者见到琳琅满目的商品可能不知道买什么, 但知道不买什么, 即不买性价比低的商品。

会赚钱的企业家绝不会被人赚:香港长江实业 (集团) 有限公司及和记黄埔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李嘉诚戴27美元的腕表, 香港华懋集团房地产商龚如心穿100多港元的一套西装,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穿“地摊”鞋, 格力集团董事长董明珠亲自作电视广告代言人, 央视电视广告一句“:我是董明珠……”家喻户晓, 人人皆知。比尔·盖茨从不把车停在收费高的车位。这些企业家完全有能力挥金如土, 但是他们知道, 不该花的钱会一分不花, 世人口中的越有钱越“财迷”, 要想赚这些企业家的钱谈何容易。如果为企业发展, 这些企业家毫不犹豫会一掷千金。职业经理人唐骏说“:我不是没钱买房子, 我是舍不得把我的钱给房地产开发商。”舍不得把钱花在不该花的地方是所有精通推销手段人们的共同心声。

持久型企业家不会以穿戴名牌为荣。世上有两种名牌人们有资格引以为豪、可以“炫耀”:一种是上名牌大学, 另一种是创立名牌产品或服务。如果穿戴名牌只为炫耀, 认为能够显示身份, 实为名牌生产企业充当不收费的名牌商品推销员, 确实显示身份, 但却是名副其实的行走于大街小巷的编外推销员。精明的持久型企业家绝不会为其他企业做嫁衣。

一些人生励志导师口若悬河地教人们如何效仿李嘉诚、比尔·盖茨赚大钱, 时至今日, 没有人 (包括人生励志导师) 成为第二个李嘉诚、比尔·盖茨。

如果人们不急功近利, 着眼于现实, 诚心诚意学习持久型企业家的勤俭精神, 到是人人都能学有所成, 终身受益。要成为持久型企业家就要首先做好自己, 先做人, 后做事, 脚踏实地, 修身养性, 终会水到渠成。企业家职责是践行企业创新, 要践行企业创新首先应了解企业创新的实质。

2 企业创新的实质

创新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获得可持续发展, 实现企业目标的重要保障。

管理创新是企业适应内部经营环境和外部经营环境的需要。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经营环境瞬息万变, 迫使企业家必须要把握管理创新发展的特点, 把管理创新作为己任, 把创新渗透于管理整个过程中。要为企业员工发挥创造性才能搭建平台, 使企业员工都有机会成为创新者。企业家要注重企业文化的创新, 创造独具特色的经营模式, 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管理理念创新是企业管理创新的灵魂。管理理念创新就是企业改革原有不符合现代企业管理理念, 为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而树立全新的管理思路。管理理念创新应该与时具进, 以人为本, 充分调动企业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以市场为导向, 向内涵再生产要效益, 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 注重企业社会责任, 以绿色环保为原则, 在有效期内对产品质量承担终身负责。

技术创新为企业管理创新提供了可靠保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现代企业追求的目标, 要实现这些目标, 在市场上拥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就必须进行卓有成效的技术创新。企业的技术创新主要是研发新技术和对现有技术的改造或者再创新, 企业技术创新可根据企业自身的现有技术水平进行适合自身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企业只有进行开创性的技术创新, 才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一旦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企业就会在一定的时期内获得稳定的经济利益, 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企业可持续的技术创新就会使企业长久不衰, 就会使企业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组织创新为企业管理创新提供了组织保障。现代企业生产要素人、财、物的合理组织和配置, 是现代企业组织创新的主要内容。各种资源合理配置和布局将大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有效降低成本, 从内涵再生产要效益。物流和信息流的重新配置将形成新的组织模式, 利用“互联网+”的组织创新, 借助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 使现代企业迸发信息经济时代的活力, 创立现代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制度创新为企业管理创新提供了制度保障。现代企业制度创新主要是对企业人事制度、生产管理制度、民主管理制度等一切规章制度的创新。在企业人事制度方面, 企业应该对企业员工的聘任、激励提出催人奋进的解决方案。在生产管理制度对生产流程、生产工艺方面, 企业应该制定科学高效的管理制度。在民主管理制度方面, 企业应该将企业员工视作为社会人, 尊重每一位企业员工, 真正做到民主管理, 人人参与管理, 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实现企业和企业员工共赢[1]。

3 创新理论对现实的作用

(1) 营造创新环境。根据国家创新体系理论中新熊彼特主义者——弗里曼提出的“政府的科学技术政策对技术创新起重要作用”, 各个地方政府应勇于担当, 积极营造创新环境, 组织和协调各个部门建立一整套科学技术政策, 鼓励创新, 为企业创新铺路搭桥。

(2) 适度有序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熊彼特特别指出“:试图无限期地维持过时的行业当然没有必要, 但试图设法避免它们一下子崩溃却是必要的, 也有必要努力把一场混乱——可能变为加重萧条后果的中心——变成有秩序的撤退。”一方面, 有些新兴行业与传统行业可以相互融合;另一方面, 新兴行业可能取代传统行业。特别是在新兴行业取代传统行业过程中, 应该循序渐进, 避免对将要被取代的传统行业强烈冲击, 造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应该适度有序地进行经济结构调整, 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3) 重视企业家。企业家具有创新精神才能实施创新活动。企业家特别注重个人实现, 把个人实现作为自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个人财富积累已经属于从属地位。熊彼特认为这种“企业家精神”包括:第一, 建立私人王国;第二, 对胜利的热情;第三, 创造的喜悦;第四, 坚强的意志。这种精神是成就优秀企业家的动力源泉, 也是实现经济发展中创造性突破的智力基础[2]。

企业家多寡已经关系到经济体的兴衰。许多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为吸纳创新型企业家人才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激烈的争夺。而我国企业在选拔创新型人才的机制还不尽完善, 孕育、培养和造就优秀企业家更难。

因此, 我国企业急需一批优秀企业家, 在多变的市场竞争中发挥创新精神, 将企业做大做强, 将企业创新视为企业的生命线。

摘要:企业创新是企业家把企业作为创新平台, 将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重新组合。企业家是企业创新的践行者, 引领企业创新。本文按企业家自身能力引领企业时间的长短, 可以将企业家分为短暂型企业家和持久型企业家, 创新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关键词:企业家,企业,创新,管理

参考文献

[1]赵国兴.浅谈企业管理创新[N].经济日报, 2013-4-12.

品质是企业的生命线 第5篇

做质量管理的人都知道,产品质量是企业的命脉和灵魂,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激励竞争的今天,一个企业的振兴与否都与质量的保证息息相关,只有过硬的质量,完善的质量文化,才能赢得客户满意,才能在市场上占有不败之地。当今所有客户需求都是“物美价廉”和“物有所值”,以客户需求为己任,顾客的认可是关键,也就是必须适应市场,适应顾客需求。

那么,如何进行质量管理提升产品质量,是我们这些质量人所遇到的关键问题,更是质量人的核心工作,要想提升产品质量。首先得提升员工品质意识及整体素质,树立企业的质量文化。朱容基曾经说过:“质量本身代表一个国家的形象,一个民族的精神。我们必须树立全民的质量意识,只有全社会都认识到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我们才能把质量工作做好。”创新质量管理,提升产品品质,就必须全员参与,让所有员工的血液中都流淌着保证质量的血液,逐步养成控制产品质量的习惯;进而形成独有的企业质量文化。

大家都知道品质控制思想是:预防第一,争取将不良品消灭在萌芽状态。产品质量的好坏的关键都在于过程管理和系统上,平时一些偶然因素虽然存在,但是对产品质量不起决定性的作用。产品质量控制从原来的终端把关阶段,已转变为过程控制阶段。把控制关口向前移,关注过程质量指标的考核,才是现时质量控制的关键。很多案例与事实证明,对生产过程质量管理越重视,对过程中的质量指标控制的越严、越细,后续产品质量控制上越有利,最终产品的质量也会越好,因此必须控制生产过程的质量指标,才能让整个质量系统处于受控状态,否则将无法生产出稳定的产品,稳定的产品质量。“品质”是企业的生命线

比如:

愿景是企业的生命航标 第6篇

从企业战略函数出发,在“可做”与“能做”之间进行分析和选择,确定企业“该做”什么事情的过程,就是企业战略形成的过程。在“想做”与“该做”之间,字面上仅一字之差,实践中却相距千里。仅观近20年当代中国企业史,可叹多少志士豪杰曾为这一字之差折戟沉沙,壮志未酬。

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把“共同愿景”作为企业的五项修炼之一,他通过大量的研究和论证认为,在人类群体活动中,很少有像共同愿景能激发出这样强大的力量。人们寻求建立共同愿景的理由之一,就是他们内心渴望能够归属于一项重要的任务、事业或使命。

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指出,企业要思考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我们的企业是什么?第二个问题,我们的企业将是什么?第三个问题,我们的企业应该是什么?这三个问题集中体现了企业的愿景。

曾一度师从经济学大师弗里德曼的美国管理学家加里·胡佛,他毕生都以研究如何建立成功企业为目标。历经30多年实践与研究,他发现成功的关键是与那些成功的企业背道而驰。他在《愿景》一书中明确指出:伟大的企业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们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将洞察力与策略相结合,描绘出独一无二的企业愿景。可见,愿景之于企业多么重要。

愿景是企业永远为之奋斗并希望达到的图景,它是一种意愿的表达。愿景不仅描绘了令人向往的未来,可以团结人,调动人的潜能,激发员工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愿景也概括了企业的未来目标、使命和核心价值,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也是企业最终希望实现的战略图景。正如一般夜航于茫茫大海之船,愿景就是那座远方的灯塔,始终导引和昭示着前进的方向。

愿景是企业长期恪守的奋斗目标,是企业战略的方向舵。愿景也是企业的梦想,是企业生命体中熊熊燃烧、永不泯灭的希望。但愿景的建立不可太过超前,因为市场瞬息万变,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企业的经营智慧,企业战略需要随着环境的变化和资源的状况灵活应对。在企业战略与愿景之间,常常上演着天使与魔鬼的游戏,这些年,一不小心掉入万劫不复之渊的大企、名企比比皆是。因此,愿景往往成了企业家头上的紧箍咒,成了企业战略文化中虚弱无力的口号标语。

愿景是企业战略与文化的结晶,是崇高的企业之魂。如果把企业视为一个生命体,就好像人与希望,人生若没有了希望,生命就失去了方向。当企业家把个人愿景放大,成为企业全员共享的愿景,企业就有了灵魂。正是这一灵魂在无形中迸发出鼓舞人心的感召力量,激励着企业人的无限梦想。因此,有志于建立共同愿景的组织,必须重视和鼓励成员发展自己的个人愿景。当企业的共同愿景成为团体成员真心追求的个人愿景,组织就充满了激情和凝聚力,有了战略的保障,愿景就会牵引着企业乘风破浪,最终抵达成功的彼岸。

正如弗朗西斯博士所言,你可以买到一个人的时间,你可以雇一个人到固定的工作岗位,你可以买到按时或按日计算的技术操作,但你买不到热情,你买不到创造性,你买不到全身心的投入,你不得不设法争取这些。然而,企业愿景会帮你争取到这些。可见,企业制定一个能够吸引和调动员工积极性、创造性,切合企业战略需要的共同愿景,对企业的良性发展十分重要。负面愿景或者过于急功近利,往往会阻碍企业的健康发展。过于乐观的鸿鹄大志,如果缺乏战略系统的有力支持,也只能流于纸上谈兵。

当下,金融危机正日益蔓延,并以前所未有之势干扰着中国经济。在市场低迷期,企业业绩下滑与社会整体需求下降,必将阻碍企业的正常发展。往往这样的时候,企业的凝聚力开始松动,企业的愿景和使命受到动摇。其实,越是经济低迷期,越是面临压力、身处凶险,企业就越应该勇于直面困境。当企业上下都看到新的战略选择如何创造机遇、改变现状,适合建立愿景的土壤就会渐渐松动,企业信心的种子就会抽芽破土、节节攀高,这种战胜危机的信心和信念源于对企业愿景的追逐和向往。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第7篇

企业高层管理者是质量第一责任人。近年来接连发生的产品质量事件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质量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关系到国家形象。质量已经成为关系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企业高层管理者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深切地认识质量的重要性, 责无旁贷地承担起领导质量的责任。值得欣慰的是, 在去年的“质量和安全年”活动中, 不少企业组织开展了质量自查活动, 努力建立质量管理状况自我评估机制, 摸清自身质量管理状况, 明确与国内外竞争对手、标杆企业的差距, 寻求改进创新的机会。

然而, 我们也必须看到, 真正搞好产品质量的任务还很艰巨。企业自觉地把质量看作是自己的生命, 需要一个过程。比如, 我们在调研时了解到, 一部分企业做得确实不错, 他们对产品质量负责, 质量就对企业负责。因此, 尽管这些企业也遇到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 但是他们抗冲击能力强, 转危为机行动快, 效益就比别人好。但的确有相当一部分企业, 还没有真正认识到质量的重要, 没有把质量看作是自身信誉的保证, 看作是“命根子”。有的企业只是把质量挂在口头上, 讲是讲了, 但没有扎实去做;有的睁一眼、闭一眼, 抱侥幸心理;还有个别企业受利益驱动, 掺杂使假、以次充好, 根本不讲质量诚信。可见解决好“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这个大问题, 还要花大力气。

行业环保治污企业是主角 第8篇

其实, 加快皮革行业治污治理的进程更是行业发展本身的需要。近年来, 随着关税壁垒的逐渐削弱, 世界各国为了保护本国企业和生态环境, 采取了一种新的贸易壁垒形式———“绿色壁垒”来限制别国的出口。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 对外贸易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但受绿色壁垒限制的影响也愈加明显。如何增强跨越绿色壁垒的能力, 适应国际贸易的新局面, 对制革企业来说, 确实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我国加入WTO以后, 在各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 皮革行业治污所取得的成效是有目共睹的, 且不说一些企业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进行偷排的现象日渐减少, 一些企业在研发环保设备和技术方面所取得的重大突破就很值得为之额手称庆击节赞赏。本刊在这一期对武汉天马解放化工有限公司投入巨额资金研究成功无铬鞣剂的采访, 以及对宝斯卡 (商丘) 化工有限公司研发制革准备和鞣制工段废液全封闭循环系统项目的报道和过去对四川德赛尔公司关于“绿动中国”的相关报道, 就充分证明了皮革、皮化企业能够革故鼎新, 为创造行业新的生机并以此推动行业企业走高效率、技术型的发展之路而在做着不懈的努力。

现代皮革工业是一种具有实施循环经济良好客观条件, 并已取得较多经验的产业, 同样, 皮革工业也是液体和固体废物排放量很大的传统工业, 特别是国内一些老小简陋的制浆皮革企业, 虽然在市场竞争和环境保护双层压力下, 对行业治污的认识逐步有所提高, 但仍有不少企业由于原有建厂条件过差, 企业管理体制改革迟缓乏力, 技术改造资金短缺等客观因素, 污染治理进程相对缓慢, 这对皮革行业整体健康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我们希望行业企业都能彻底改变过去那种以污染环境为代价的生产模式和低端低价、以量取胜的增长方式, 逐步引进科学的经营理念和生产技术, 走上生态环境和经济增长同步协调发展之路。

试述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第9篇

近年来, 日本、德国等企业为了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特别注重产品的质量管理, 在这种情况下, 质量管理已不是生产组合的一部分, 而是市场营销组合的一部分, 所以, 关注产品质量,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提高产品质量的意义

产品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 既关系企业生存, 又关系民生, 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局长王勇在“第十六届中国质量高层论坛”上发表演讲说:“中国目前已是全球制造业大国, 众多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 但在总体上中国产品质量水平仍然不高, 一些产品还存在着质量不高、档次低、可靠性差、质量损失严重和安全隐患等问题。”他说:“所以要深入推进质量振兴, 促进中国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首先, 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 加快中国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其次, 进一步发挥企业主体作用, 增强企业的质量安全责任意识;第三, 进一步严格质量安全监管, 切实维护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第四, 加强质量基础工作, 提升质量工作的有效性。”由此可见, 质量问题已经引起了高层领导人的高度重视, 提高产品质量已经提上议事日程, 质量就是准则, 就是责任, 质量是我们企业、生产部门应高度重视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1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全球的企业都打响了质量战役,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不流血的商业战争, 赢得这场战争的主要武器就是产品的质量。在市场经济的今天,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已是不争的事实。市场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品质量的优劣和性能的高低。一个企业要想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具有竞争力, 就必须在产品质量上狠下功夫, 走以质取胜之路。说到底, 市场竞争就是质量的竞争。

所谓产品质量, 是指产品满足用户使用要求所应具有的特性, 主要包括五个特性, 即性能、寿命、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企业竞争主要就是表现为产品质量的竞争, 质量不好的产品, 就会失去市场。都说“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因为质量不仅是企业的生命, 甚至是决定未来发展的法宝。以质量为中心, 企业的工作重点始终把质量放在第一位, 树立全员质量意识,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 这不应该仅仅是企业管理者的口号, 更重要的是上至企业领导和管理者, 下至生产第一线的全体员工实实在在的行动, 人人参与, 人人重视, 人人坚持质量在我心中, 把质量视为生命,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的观念牢记于心。质量是企业生存的奠基石, 质量是企业发展的“金钥匙”, 换句话说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

1.2 质量是企业树立品牌的前提

品牌产品是高知名度、高美誉度、高质量、高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的综合体现。所有的品牌和名牌, 要想获得大家的青睐, 最根本的还得要看质量, 良好的、过硬的、稳定的质量才是产品立足的基石, 宁可牺牲眼前利益, 也要确保质量始终优良, 创品牌, 保品牌。我国冰箱行业的巨头海尔集团, 其海尔冰箱被人们称为“砸”出来的名牌, 曾经因为质量问题, 厂长在职工大会上抡起大铁锤砸掉了所有不合格的产品, 并且命令“不允许有一台不合格的产品出厂”, 这一举动和铿锵有力的话语, 牢牢地扎根在海尔人心中, 并落实到全体员工的行动上, 100%的开箱合格率使海尔冰箱成为消费者信得过的名牌产品。好听的名字, 铺天盖地的广告, 大张旗鼓的渲染, 不过是五光十色的肥皂泡泡。优良的质量对企业赢得知名度和美誉度, 树立品牌、占领市场、增加效益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要打造品牌, 必须质量过硬。

1.3 质量是市场营销的基础

营销工作的好坏不是喊出来的, 最关键是企业要生产出消费者满意和质量过硬的产品, 高质量才有竞争优势, 所以质量就是企业核心竞争力。要想做好营销工作, 一定要以优良的质量做后盾。美国近年来营销研究发现, 市场占有率与利润率之间存在很高的内在关联度, 市场占有率越高, 投资收益率就越高, 利润就越多, 所以市场占有率是利润的主要来源, 质量的市场价值最明显的表现是:市场竞争越来越关注“质量竞争”, 这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质量已成为决定用户购买的首要因素, 从营销的观点来看, 质量应该以消费者的感觉来衡量, 是竞争力的源泉, 要从消费者是否获利的角度来阐释质量的含义。如果消费者用你的产品不能够从中获益的话, 那你的产品还有何市场?换句话说, 评判企业产品质量是否过关, 是由消费者来操纵、定夺的, 并非公司内部的质管人员。全球性经济大战的战役已经打响, 经济大战的核武器就是质量。“质量的市场意义”正是我们关注的核心所在。

1.4 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保证

如果企业是棵树, 质量就是树的根, 为企业的生存提供养料;假如企业是只鹰, 那么质量就是鹰的翅膀, 让企业可以在商海中翱翔。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 消费者所注重的产品质量也正是公司生存的路径之一, 倘若一个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低劣, 不符合消费者的品味, 那么还谈何赢利, 更谈不上企业的持续再发展, 因此, 以质量为核心的管理也越来越为众多的企业领导所关注。质量是产品的基础, 没有质量, 就没有品牌、没有发展, 更没有竞争。只有打造一流的质量, 才能拥有一流的产品, 只有拥有一流的产品, 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2 提高产品质量的途径

2.1 树立全员质量意识

所谓质量意识, 简单地说就是对质量的认识程度, 重视程度和作用程度。也就是在生产和经营中, 完善产品质量以及有关的各种要素的看法和态度。质量意识能反映一个人的素质, 是企业的一种潜力和潜能。全员质量意识, 就是上至领导, 下到员工都必须共同参与, 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 做到人人心中都有“质量连着你我他, 抓好质量靠大家”的意识, 全体员工都要重视质量, 维护质量, 视质量为生命, 抓好质量靠大家, 而非领导的事, 在实际工作中, 按照质量标准, 生产优质产品, 将次品、废品等质量事故降低到零。让员工充分认识到自己是企业的主人,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与员工生活息息相关, 厂兴我兴, 厂亡我亡, 质量兴厂, 为了企业的发展而工作, 把握质量, 就是给企业添砖加瓦, 就是为企业的发展做贡献。因此, 每一位员工都要视责任如泰山, 视产品在手中, 质量在心中, 细节在精益求精中, 真诚在每一道工序中, 让“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这一观点实实在溶入到员工的心中, 让企业因为质量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充满生机和活力。

2.2 生产过程实行质量控制

曾任美国AT&T公司质量保证部经理和副总裁的美国质量专家柯劳斯毕博士, 对质量管理有独到见解, 总结出至理名言:“要想质量好, 并且做到一次成功和零的缺陷, 必须对过程进行控制。”质量管理不容质疑成为我们生产管理的中心环节, 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 从生产加工过程延伸到产品开发、生产、使用和售后服务的全过程管理都要实行质量控制。质量意识和理念, 还可以与国际质量管理模式接轨, 全方位引入产品生产的质量管理理念, 建立有利于生产管理的科学的、合理的、规范的质量体系, 加强生产过程的质量检查和质量监督, 在产量、成本、质量发生冲突时, 质量意识应该放在第一位, 生产优质产品, 尽量减少不合格品, 提高产品质量的过程, 就是加强企业管理,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过程。同时, 在生产过程中减少质量问题, 也能相对降低生产成本。所以,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管理永恒主题, 紧扣这个主题, 教育职工、提高员工素质、推动质量管理, 实行质量控制。

2.3 建立质量体系, 实现依法管理

目前, 我国企业已推行国际公认的ISO9000系列标准, 贯彻ISO9000标准, 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建立适应本企业实际的质量体系认证, 对规范企业管理行为, 保证持续的质量改进, 不断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将起到重要作用。同时, 质量体系建立后, 可以改变经验型管理的运行模式, 改变人们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式, 逐步由经验型管理向依法管理上转变。贯彻和实施ISO9000标准和质量体系, 也是为了同国际贯例接轨, 开拓国际市场, 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使影响产品质量的全部因素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下, 有序地、有效地控制了产品质量。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为产品质量保证搭建基本的框架。目前, 贯彻和实施ISO9000系列标准的企业, 其质量管理水平较高, 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显著, 既有利企业的发展, 也造福于社会。

2.4 先进技术是产品质量的重要保证

企业的生命力来自于市场, 市场的活力来自于产品, 产品的活力来自于永无止境的技术进步和质量水平的提高。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情况, 特别是发达国家的经济情况可以看出:能够生产出高质量享誉全球产品的国家, 一定是生产力发达、科学技术先进的国家, 而科学技术水平低的国家能生产出誉满全球的高品质的产品还未尝有之。这个事实也充分证明: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是提高产品质量的有效途径。

总之, 质量的优劣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经济实力, 也体现一个国家国防实力, 提高产品质量不仅对企业发展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还将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产品或服务质量是决定企业素质、企业发展、企业经济实力和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 市场的竞争的核心就是质量竞争。

参考文献

[1]韩德昌.市场营销基础 (第二版) [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5.

[2]简家旺.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全球品牌网, 2009.

[3]宏晶集团先锋工作站.质量——企业的生命线.2006.

环保是企业的生命线 第10篇

中国炼焦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杨文彪提出, 我国煤焦油产量巨大, 每年的产量超过2 000万t, 要发挥煤焦油大国的优势, 大型化是关键, 同时还要注意产业链的完善, 注重技术开发, 在产品的“精特新”上做文章。

杨文彪还强调, “企业消灭不了污染, 污染就会消灭企业。”坚持节能环保和安全生产是企业长久发展的基础。

石油和化工规划院高级工程师李岩指出, 当前煤焦油加工产品同质化问题突出, 部分产品产能过剩严重, 极大的影响了企业的效益。他建议, 企业要开拓高附加值产品, 比如等静压石墨, 用作锂电池负极材料的中间相碳微球等都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本次会议由中国化工报社、煤焦油及深加工企业创新联盟联合主办, 将持续两天, 期间还将进行“十三五煤焦油行业发展趋势”高端访谈。

“灰色管理”是企业的生命之树 第11篇

李冰留下“深淘滩,低作堰”的治堰准则,是都江堰长盛不衰的主要“诀窍”。其中蕴含的智慧和道理,远远超出了治水本身。华为公司若想长存,这些准则也是适用的。

深淘滩,就是不断地挖掘内部潜力,降低运作成本,为客户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客户是绝不会为你的光鲜以及高额福利多付出一分钱的、我们的任何渴望,除了用努力工作获得外,别指望天上掉馅饼。公司短期的不理智的福利政策,就是饮鸩止渴。低作堰,就是节制自己的贪欲,自己留存的利润少一些,多一些让利给客户,以及善待上游供应商。将来的竞争就是一条产业链与另一条产业链的竞争。从上游到下游,产业链的整体强健就是华为生存之本。

华为从一个小公司脱胎而来,小公司的习气依然残留。我们的员工也受公司早期习惯的影响,自己的思维与操作还不能完全职业化,这都是管理优化的阻力。

什么是职业化?就是在同一时间、同样条件,做同样的事成本更低。但市场竞争,对手优化了,你不优化,留给你的就是死亡。思科在创新上的能力,爱立信在内部管理上的水平,我们现在远远赶不上。要缩短这些差距,必须持续地改良我们的管理,否则就会被客户抛弃。

面对金融危机,要有改进管理的迫切性,但也要沉着冷静,减少盲目性,不能因短期救急或短期收益而做长期后悔的事。不能一边救今天的火,一边埋明天的雷。管理改革要继续坚持从实用的目的出发,继续遵循“七反对”的原则:坚决反对完美主义,坚决反对繁琐哲学,坚决反对盲目的创新,坚决反对没有全局效益提升的局部优化,坚决反对没有全局观的干部主导变革,坚决反对没有业务实践经验的人参加变革,坚决反对没有充分论证的流程进行实用。

不要忌讳我们的病灶,要敢于改革一切不适应及时、准确、优质、低成本地实现端到端服务的东西。虽然这些年公司粗放的运作模式已有了较大进步,但面对未来市场发展趋缓,要更多从管理进步中要效益。我从来就不主张较大幅度地变革,而主张不断地改良,现在仍然要耐得住性子,谋定而后动。

“投标、合同签订、交付、开票、回款”是贯穿公司运作的主业务流,承载着公司主要的物流和资金流。针对这个主业务流的流程化组织建设和管理系统的建设,是我们长期的任务。由于从小公司走来,相比西方公司,华为在企业管理上一直处于较低水平。DSO(账目变成资金的平均时间)、ITO(产品支持与专业服务的组合)较业界同行还有较大差距,而库存、资金周转和E2E(端到端)成本的降低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是公司运作上“深淘滩、低作堰”的主战场。另一个业务流IPD(集成产品开发流程)也是设计中构筑成本优势的关键、

西方的职业化是从一百多年的市场变革中总结出来的,它最有效率。穿西装,打领带,并非是为了好看。学习它,并非是完全僵化的照搬,难道穿中山装就不行?二十年来,我们有自己成功的东西,要善于总结出来。为什么成功,以后怎样持续成功,再将这些管理的理念用西方的方法去规范,使之标准化、基线化,有利于培养各级干部适应工作。只有这样,才不是一个僵化的西方样板。西方企业在中国成功的不,就是照搬了西方的管理,水土不服。一个企业的灵魂,就是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

我们从杂乱的行政管制中走过来,依靠功能组织进行管理的方法虽然在弱化,但以流程化管理的内涵还不够丰富,基于流程化工作对象的管理体系还不很完善,组织行为还不能达到可重复、可预期、可持续化的程度。人们还习惯于看官大官小的指令来确定“搬道岔”。甚至还出现过可笑的工号文化。

工作组是从行政管制走向流程管制的一种过渡形式,它对打破部门城墙有一定好处,但对破坏流程化建设有更大的坏处。而我们工作组满天飞,流程化组织变成了一个资源池,这样下去能建设成现代化管理体系吗?一般而言,工作组人数逐步减少的地方,流程化的建设与运作就比较成熟。

上一篇:计划绩效下一篇:有趣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