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问题规划范文

2024-05-10

现状问题规划范文(精选12篇)

现状问题规划 第1篇

(一)城市商业银行IT规划研究的意义

随着商业银行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信息化建设水平日新月异。当前,国内城市商业银行的信息化建设水平普遍落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国有大型银行。由于其建行时间较短、IT人才缺乏,在其成立之初,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快速满足业务功能的需要,因此在没有充分进行信息科技战略规划(以下简称“IT规划”)和架构设计的情况下,迅速上线了不少独立的系统。IT项目与业务战略及业务架构的关系如图1所示:

这种没有整体IT规划的信息系统建设的情况,积累一段时间后,必然会出现下列一些不良后果:

1. 系统繁多,信息孤岛林立,信息共享困难;

2. 系统集成工作量大,导致反复投资;

3. 系统维护费用高、收益低、风险大;

4. 软硬件更新换代频率高,投资回报率低;

5. 系统不适应新的业务而停滞不用,造成浪费;

6. 信息化建设无章可循,可能导致失败。

城商行经历了“十五”、“十一五”两个五年的高速发展,业务发展普遍遭遇到了IT建设全方位滞后的瓶颈,新一轮的基础设施升级和新一代核心系统的建设应当确保在中长期的IT规划与架构下进行,才能提升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节约IT成本,提高IT设施效益,更好地为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打下坚实基础。

(二)城市商业银行IT规划研究的背景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做好“十二五”规划对指导今后五年的银行信息科技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国家各政府部门正在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也正在制定本行业务发展战略规划,在此前提和背景下,各行信息科技战略规划有了清晰明确的业务发展目标和要求。IT规划要坚持与业务战略规划相一致的原则,根据本行的业务发展战略规划,立足自身特定的IT系统现状制定科学合理的IT规划,有效指导信息化建设和信息科技管理,从而满足并支撑业务的快速发展。

目前,国家尚未出台商业银行信息科技战略规划的相关标准和规范,许多城市商业银行的IT规划工作才刚刚起步,在IT规划制定和执行中没有统一成熟的标准和流程,各行在IT规划的内容、实施等各方面都有很大差异。各家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在开展此项工作时拥有一定的经验和优秀的技术人员,但是各城市商业银行不能完全照搬照抄,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并参考大银行的方法,逐步摸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IT战略规划。

二、信息科技战略规划概述

(一)信息科技战略规划的定义

信息科技战略规划是指在理解其业务战略和评估其IT现状的基础上,结合银行业的实践和对最新信息技术发展情况的认识,提出本行信息化建设的远景、目标和战略,以及信息系统具体的架构设计、选型和实施策略,全面系统地指导本行信息化建设的进行,满足业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信息科技战略规划的内容

为了有效地支持银行总体业务战略的实现,城市商业银行IT规划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1.信息科技战略目标

银行应坚持业务战略驱动原则,在业务发展方面要制定符合自身的战略目标,并根据业务战略目标和IT现状评估的结果,明确IT的远景和使命。根据IT与业务的关系明确IT在本行的定位,是技术型、应用型、合作伙伴型还是推动型,从而清晰地定义出IT的未来发展方向和IT在实现城商行业务战略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2.信息科技风险管理规划

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是指通过建立有效的机制实现对信息科技风险的识别、计量、评估、预警和控制,确保信息系统高效、可靠、安全、平稳、持续运行,规避因为信息技术应用而引起的各种风险。城商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建设,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制度建设以及完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各项流程。

3.信息科技治理规划

信息科技治理是商业银行在运用信息技术过程中,为实现信息科技工作既定目标所做出的制度安排,其目标是健全信息科技治理组织结构,明确决策和管理职责,优化资源配置,有效控制信息科技风险,确保信息科技战略与业务发展目标相适应,增强城商行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城商行信息科技治理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科技治理组织架构建设、信息科技治理运作机制建设、信息科技制度体系建设以及信息科技人力资源和经费投入规划等。

4.信息科技项目(或信息系统)规划

一是要根据业务发展战略的目标和要求,确定在规划期内需要建设的信息系统项目以及各项目之间的前后依赖关系,要制定切实可行的IT系统建设路线图;二是在IT系统的建设过程中,要注重项目管理体系的规范和完善,包括规划立项、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上线运行等各阶段管理制度及流程的执行。另外还需对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加以研究和规划:信息系统建设的模式和资源投入、IT系统建设的跨部门协调管理机制和系统建设的监督管理机制等等。

5.信息科技架构规划

IT架构规划是联结IT战略目标和具体信息系统建设的中心环节。IT架构是企业架构的一部分,它必须以业务架构为依据,依次做好应用架构、数据架构、基础架构和安全架构的规划。

(1)应用架构

城商行应制定明确的应用架构,以适应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的要求,清晰地反映各类业务的处理流程,满足业务风险控制和安全经营的需要。信息系统建设应适应业务和管理发展的要求,采用分层松耦合的架构,支持不同渠道对共享服务的重复使用,使得系统应用具备良好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2)数据架构

城商行应建立统一、规范的数据架构,通过有效的数据架构管理,准确、及时反映业务架构的本质。数据架构设计应达到以下要求:一是强调数据的完整性,采用自顶向下的数据架构规划方法,从概念模型开始,逐层向下构建各类及各个数据模型;二是定义数据的标准性,应提供统一的数据格式和标准;三是关注数据的可用性;四是数据的一致性,通过确定数据的所有者、主数据源以及为共享数据规划统一数据源的方式,来解决数据的一致性问题。

(3)基础架构

基础架构是保证数据架构和应用架构得以实施的重要手段,城商行应明确建立包括基础设施、支持平台和系统开发在内的基础架构。基础架构的设计和实现,必须做到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和科学布局,并具备安全、可靠、灵活和经济的特点,从而满足业务增长和创新的需要。城商行要做好数据中心、基础网络、灾备中心等基础架构的规划和实施。

(4)安全架构

安全架构设计应该以风险为导向,与本行的安全策略相吻合,通过建立安全组织、安全方针、安全制度和安全策略来降低整个企业的信息技术风险。信息系统必须满足统一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安全审计、数据安全、交易安全、软件容错、资源控制、性能容量控制等方面的安全规范要求。

三、城商行信息科技战略规划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浙江银监局以北京银行及浙江银监局辖内10家城市商业银行的调查为基础,着重分析了城市商业银行信息科技战略规划制定执行的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城商行信息科技战略规划的现状

1. IT规划工作初步开展

“十一五”期间,由于各城商行IT规划意识的提高以及监管部门的积极推动,各城商行都逐渐启动了IT规划工作,形成了正式或非正式的IT规划指导本行信息化建设的局面,尤其在项目建设方面发挥了实际的指导作用。在我们调查的10家中小银行中,6家银行做过IT规划,4家银行基本没有或只有年度工作计划。6家做过IT规划的银行中,只有3家所做的IT规划周期跨度长达5年,其余3家银行的规划周期为3年。从IT规划与城商行的规模来看,省级市及以上的城商行IT规划做得比较好,地级市的城商行相对而言在IT规划管理上就弱很多。

2. IT架构设计逐步起步,主要依赖外部支持

由于城商行自身人才和技术资源有限,部分城商行在聘请专业公司进行业务战略规划的同时制定IT规划,部分城商行引进专业的技术咨询服务公司进行IT规划。在架构设计上,部分城商行在进行核心系统或数据仓库系统建设时,由外包服务商协助进行应用架构或数据架构的设计工作。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各家城商行的数据规划都伴随银行核心系统的建设或者数据仓库系统的建设来进行的。大多数建设这些系统的银行,在外包公司的帮助下都开始做数据架构的规划。但目前几乎没有制定了规范的数据标准的城商行。部分银行正在考虑或完善自己的数据仓库系统,它们都在尝试着对数据架构进行全面的规划。省级市及以上的城商行在应用架构上领先一步,它们在外包公司的帮助下,采用ESB来实现SOA架构,从而整合各个银行业务子系统。

3. 城商行IT规划与架构设计的水平层次不齐

由于各城商行在IT规划与架构建设上都处在摸索和起步阶段,没有统一规范的制度和流程,规划开展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受银行的规模以及管理层重视程度的影响,因此各城商行IT规划与架构建设的差异较大。基本上,省级市以上或规模较大的城商行对IT规划和架构设计较为重视,而且自身技术力量和资源相对较好,处在较为领先的地位。相对而言,部分地级市的小城商行在观念和意识上还未充分重视,还未有效开展相关工作。从调查结果来看,在公司治理比较好的银行,有关IT规划的最终审批权和发布权由董事会战略委员会负责;公司治理规范程度差一些的银行,主要由经营层的行长负责。IT规划的评估者,各家银行并没有统一。董事会战略委员会、董办、计财部、信息科技管理委员会、稽核部、办公室、风险部都可以成为IT规划执行效果的评估者。各城商行IT规划过程也很少成型的,缺少成熟方法论的指导。

(二)城商行信息科技战略规划存在的问题

在“十一五”期间,城商行在IT规划制定与执行上还普遍存在以下一些共性问题。

1. 董事会和高管层对IT规划工作仍然缺乏重视

一是董事会和高管层没有站在全行的高度组织开展IT规划和架构设计工作,造成IT规划与整体业务发展规划脱节,无法满足业务发展和全行战略目标的需要。二是未建立IT规划持续有效开展的工作机制,对IT规划的制定、审批、修订、评审以及后评价等方面缺少相应的组织和制度安排,造成IT规划管理不规范,执行力较差。

2. IT规划缺乏科学性和指导性

一是IT规划内容尚不完善。规划偏重于IT系统项目建设规划,在信息科技战略目标、信息科技治理、IT风险管理等方面内容偏少甚至没有。二是IT规划没有经过充分论证。部分城商行IT规划由科技部门内部制定,战略规划部门、业务部门以及其他部门未充分参与,未对规划内容进行充分的论证,使得IT规划成为科技部门内部的工作计划,缺乏科学性和对全行的指导性。三是没有定期对IT规划进行滚动修订,使得IT规划跟不上变化。

3. 没有制定统一的架构标准,IT架构管理薄弱

一是应用架构缺乏灵活性。核心系统较为臃肿,与其他业务系统耦合度较高,缺乏统一的前置接入平台,中间件不统一,而且缺乏统一成熟的应用架构标准,各家银行差异性很大。二是没有建立统一的数据模型和数据视图,各个系统数据资源无法共享。三是部分机构的基础架构仍然落后,数据中心、灾备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业务发展要求。

4. 科技队伍建设薄弱,人才依然欠缺

与大型银行相比,城商行IT规划与架构的人才普遍不足。城商行的科技队伍这几年人数一直在增长,但是IT人员的数量占全行总人数的比例却没有提高,一直徘徊在2%左右,甚至还有下降情况。不仅科技人员本身比例偏低,而且专业技术人才及信息科技管理岗位的人员比例更低,没有人员专门从事IT规划管理和架构设计等高水平、高要求的工作。由于城商行自身力量薄弱,在IT规划与架构设计上对外包服务商依赖性较大,无法形成自主的架构方向和思路,稳定性和持续性较差,更无法保证规划的可操作性。

5. 信息系统项目建设缺少长远规划和有效管理

城商行信息系统规划水平不高,许多系统开发项目未进入规划却仓促盲目上马,而许多规划中的项目又不能按时启动或按时完成。核心系统没有长远规划,可扩展性很差,部分城商行的核心系统生命周期甚至只有3-5年,核心系统升级换代频繁不仅给系统的稳定运行带来巨大的风险,而且造成资源重复投入和浪费。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不规范,存在较多薄弱环节,无法实现项目管理的有效性和可控性。

四、城商行信息科技战略规划的监管政策建议

(一)明确信息科技战略规划的有关监管要求。

一是明确IT规划涵盖的内容和范围,以及在信息科技风险管理、IT治理等方面的具体监管目标和要求。二是将信息科技战略规划作为信息科技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银行董事会和高管层在信息科技战略规划制定执行过程中的职责,由信息科技管理委员会负责信息科技战略规划的制定和执行,由董事会负责对信息科技战略规划进行审批并监督其执行。三是加强对机构IT规划的制定和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二)督促商业银行建立常态化的IT规划制定流程及管理机制。

要求商业银行建立IT规划与架构设计的组织架构和基本制度,形成良好的IT规划组织架构,营造符合既定的IT战略的组织结构和部门文化;引导商业银行将IT规划及IT规划的执行结果纳入年度经营管理目标体系,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跟踪IT规划落实效果,督促各职能部门切实推动IT系统建设目标的实现;督促商业银行加强规划执行的保障措施,提高IT规划和架构的执行力和约束力,根据银行经营管理情况以及业务发展战略的变化进行IT规划调整,定期进行IT规划的审核、修正,以保证IT规划的科学性。

(三)由行业管理部门牵头制定城商行“十二五”信息科技战略规划。

由于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规模和经营管理模式差异巨大,需要专门针对城市商业银行或中小银行制定符合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特点的IT规划的标准,在内容上要分项目进行规划,重点涵盖IT治理、风险管理、IT架构、数据标准模型等领域,从而有效地指导城市商业银行制定各自规划并能够实现落地。

(四)在IT架构、数据架构、应用架构等专业领域加强对商业银行的指导。

现状问题规划 第2篇

“十五”时期,《**妇女儿童发展规划(2001-2010年)实施贯彻五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按照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的总体要求,妇女参与社会经济、决策管理、教育、卫生、法律、环境等领域得到了明显拓宽和提高,妇女儿童的生存环境进一步改善,妇女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妇女整体素质显著提高,妇

女儿童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一、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实施现状

(一)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妇女参与经济明显增强

“十五”时期,我县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不断调整产业化结构,综合经济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为妇女儿童事业的健康发展《规划》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1.妇女参与社会经济领域稳步发展,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为妇女儿童事业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2005年人均GDP地区生产总值6070元,比上年增长7.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32元,比上年增长13;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1672元,比上年增长2.1;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4955万元,比年初增加10495万元。

2、人口增长速度得到有效控制。2005年,全县总人口21.6万人(公安年报数),其中女性10.2万人。0-4岁人口1.2万人,女性0.6万人,0-17岁人口5.7万人,女性2.8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82‰。由于政策宣传到位,人们的生育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少生、优生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为妇女儿童的发展创造了宽松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发展空间。

3、财政收入增长,各项投入增加,妇女儿童生存环境进一步改善。2005年完成财政收入9098万元,同比增长13.5。第一产业增加值从2000年的34768万元增加到2005年39260万元,增长12.9;第二产业增加值从2000年26195万元增加到2005年的45768万元,增长74.7,年均增长11.8;第三产业增加值从2000年的17276万元增加到2005年的39350万元,增长127.8,年均增长17.9。产业结构比由2000年的44.4:33.5:22.1调整到2005年的34.1:35.3:30.6。实现了由农业经济的主导型向工业经济主导性转型。

(二)、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加强,妇女健康状况不断改善

“十五”时期,财政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加大,妇幼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妇女健康状况不断改善,儿童保健效果明显。

1、卫生事业稳步发展。2005年,全县卫生经费投入495万元,防治防疫经费168万元,计划生育事业费254万元。分别比2004增长14.8、增长7.0和21.5。全县婴儿死亡率为16.67‰,比2001下降4个千分点;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6.67‰,比2001年下降6.34个千分点;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为0.11,比2004年下降0.35个百分点;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为22.47,比2004年上升17.45个百分点;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为77.69,比2001年上升0.16个百分点。

2、医疗条件逐步完善。全县拥有各类卫生机构56个,其中卫生院10个,拥有病床427张,县级医院拥有病床210张,农村医院拥有病床217张,专业技术人员681人,其中医师237人,助理医师153人。全县都建立了能够开展妇幼保健系统服务和对基层保健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培训的妇幼保健院。7乡2(镇)配备了妇幼专干,每个村配备了妇幼保健员,形成了一个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枢纽、村为网点的医疗服务网络,为妇女儿童的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

3、儿童食品、用品质量与安全防范工作得到加强。“十五”时期卫生系统严格执行《食品卫生与安全法》等卫生法律法规,有计划地开展了多次儿童食品、用品质量与安全专项检查,对超市、个体商店、商贩及学校、幼儿园食堂进行了重点检查,到目前为止,还未发生儿童食物中毒事件,有利地维护了全县儿童的健康成长

(三)妇儿受教育人数增加,文化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2005年全县各类学校128所,其中:高级中学、中等职校、完全中学各1所,初级中学6所,九年制学校8所,完全小学44所,初级小学36所,教学点19个,私立学校2所,幼儿园10所。

1、学前教育稳步推进。2005年,3-6岁儿童在幼儿园0.14万人,其中:女儿童0.07万人,占儿童入园率的50。

2、义务教育明显提高,男女比例趋于合理。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净入学率达100,其中女童为100;小学5年巩固率为99.9,其中女生99.99;小学生辍学率从2000年的0.3下降到0.01,其中女生由0.06下降到0.01;初中入学率为97.10,其中女生

97.10,比2004年上升1.8个百分点,初中三年巩固率为97.9,其中女性97.9比2004年上升0.8个百分点。

3、成人教育成效显著,成人识字率女性上升。2005年成人识字90.28,其中:女性84.98,比2001年上升0.64个百分点;青壮年识字率98.02,其中:女性92.94,比2001年上升0.9个百分点。

(四)妇女就业状况得到改善,社会保险事业不断发展。

“十五”时期,由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妇女再就业工作,把妇女就业作为妇女发展重要内容来抓,劳动和妇联等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妇女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妇女劳动保障政策的落实,使妇女生存、保护和发展明显增强。妇女就业人员比例保持在40以上,达到目标要求。

1、妇女就业领域逐步拓宽。2005年,全社会就业人员11.7万人,女性5.9万人,女性比重占50.4。城镇登记失业率4.2;分行业看,女性较集中在农业、贸易餐饮、社会服务业和教育卫生行业。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女性择业就业领域逐步拓宽,金融、保险、电子通讯、房地产等新兴行业正在成为妇女就业新渠道。

2、社会保障和福利事业步伐加快。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0.8万人,女性0.4万人,占50;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人数0.7万人,女性0.2万人,占28.6;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人数0.5万人,女性0.2万人,比重占40;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0.7万人,其中:城镇0.2万人,农村0.5万人。社会救济总人数达1.5万人,其中城镇0.4万人,农村1.1万人。工伤、生育保险2005年下半年正式启动,参加工伤、生育保险的企业职工人数分别是40人和1800万人。

(五)妇女儿童法律意识不断增强。

“十五”时期,随着我国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和普及,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得到了切实维护,我县政法机关积极开展打击各类侵犯妇女儿童违法犯罪活动的专项整治斗争。一是始终对侵犯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强奸、绑架、拐卖妇女儿童等刑事犯罪开展各种打击行动,2005年破获强奸案件3起。二是不断加强对公共娱乐服务场所的治安管理,依法处理了一批卖淫嫖娼人员,查处妇女卖淫嫖娼案件3起,净化了社会风气,保护了妇女儿童的人身权利。三是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活动,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大力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婚姻法》、《关于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条例》等法律法规,营造了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社会氛围,增强了妇女群众的法律意识

(六)妇女儿童发展生存环境。一是妇女儿童发展的社会环境不断优化,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规划》的社会知晓度不断提高,重视支持妇女发展的社会风气日益浓厚,为促进妇女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实施“希望工程”、“春蕾计划”、“五好家庭”,积极开展文明家庭建设活动,倡导平等、文明、和睦、稳定的家庭建设,为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三是改善妇女儿童特别是农村妇女儿童的生存生活环境。全县加大了对环境保护和生活服务设施的投入。2005年,农村自来水受益率48,卫生厕所普及率52,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52,城市污水处理率2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处理率20,但与目标还有较大差别。

二、目前**妇女儿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十五”时期,我县妇女儿童事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妇女自身发展取得巨大进步,儿童优先发展观念深入人心,但是由于受区域经济发展和陈旧观念的影响,目前**妇女儿童发展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妇女儿童发展呈现出不平衡性。2005年底,我县农村尚未解决温饱和因自然灾害等原因仍处于绝对贫困的人口3.14万人,占全县乡村总人口的16.5,主要集中在交通不便,生态脆弱边远山村。由于受当地自然、社会条件限制及人的思想观念的束缚,文化落后、经济发展较慢,妇女儿童发展水平较低。

2、妇女儿童生存的自然、社会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一是大部分农村的卫生状况仍然较差。农村卫生厕所基础设施建设还较薄弱,农村粪便无害化处理率比较低,农村饮用水的安全和质量得不到保障。二是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工作还有待加强。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还时有发生,拐卖妇女儿童的犯罪行为在严打下并未绝迹,少数企业在利益驱动工资任然比较低。三是对弱势妇女儿童的社会救助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四是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活动场所、娱乐场地、影视作品不足,一些非法经营的网吧、电子游戏室、影视厅、赌博室等仍然存在。五是“重男轻女观念仍然存在,儿童性别差异还未缩小”。六是流动人口中的妇女儿童问题日益突出。流动人口中的妇女生殖保健、孕产妇保健、儿童保健、计划免疫、儿童入园入学等应如何管理,是全县妇女儿童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3、全县女性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例数为3例,其中女性2例,女性性病报告病例数30例,女性职工享受生育保险覆盖面不高。

4、少年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整治力度须加强。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一些不健康的东西,腐朽糜烂的生活方式也或多或少地传了进来,如社会上黄色、暴力的书刊影碟泛滥,黄色网站暴力游戏屡禁不止,这对广大青少年所造成的危害是很大的,轻者荒废学业,重者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5、县乡发展不平衡。一是在教育方面,表现为县乡之间,校际之间办学水平还存在着较大差距,教师不愿到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乡村办学条件差的地方去任教,聘请他人代课。二是在妇幼保健和卫生防疫方面,农村医疗卫生和妇幼保健服务技术比较落后,村级卫生保健网络不够健全,服务功能较差,远远不能满足当地农民的需要。

三、积极推进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妇女儿童是祖国的末来,全社会都要重视妇女儿童工作,各级政府和部门要把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列入重要日事议程,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落到实处,形成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

2、提高边远贫困乡镇义务教育的普及水平,要进一步拓宽义务教育投入渠道,努力增加义务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状况,从根本上保证义务教育的公平、公正,进而有效降低农村辍学率,努力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精神。

3、进一步改善妇女儿童卫生保健服务环境。要进一步深化医疗卫生改革,合理安排和增加妇幼卫生、疾病控制等基本卫生服务经费的投入,重点加强农村基层卫生服务网络的建设和规范化服务管理。一是要建好农村基层医疗保健网络,提高其妇幼保健的服务功能。二是要重点加强乡镇卫生院急救、产儿室建设,创造安全分娩的必要条件,提高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切实抓好母婴安全和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三是要合理解决乡、村两级保健人员的待遇问题,稳定基层保健队伍。四是继续推广适宜的医疗保健技术,并大力推行农村医疗保险等多种形式的健康保障制度,提高妇女儿童享受保健和抵御疾病风险的能力。

4、强化妇女干部队伍建设。一是要把培养和选拔女干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实行领导责任制,加大后备干部队伍中女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同时,妇女自身也要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参政意识,发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更好地发挥“半边天”作用,以“有为”求“有位”。二是要真正把对女干部的提拔使用政策落到实处,充实实职岗位和正职岗位的女干部,为德才兼备的女干部提供发挥聪明才智的平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妇女参政议政和参与社会管理的良好氛围。

诸暨市城乡规划管理现状问题与策略 第3篇

【摘 要】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稳妥地推进城乡健康发展,是当前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关心的问题。城乡规划管理作为一项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的工作,对于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城乡规划管理;诸暨;问题;策略

我国实施城乡规划管理是在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发起的,虽然发起时间相对较晚,但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乡规划法》的颁布,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国人均生产总值。尽管如此,我们的城乡规划管理工作依然存在很多困难,无法与日益变化的市场经济相适宜,城乡规划管理需要不断完善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一、城乡规划管理的概念

所谓城乡规划,是指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村庄和集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村庄、集镇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乡土地,协调城乡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城乡规划管理是指城乡规划的编制、审批和实施管理。即通过行政的、法制的、经济的和社会的管理手段,对城乡土地的使用和各项建设活动进行控制、引导和监督,使之纳入城乡规划的轨道,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在城市、乡镇空间上协调、有序、可持续的发展。

二、诸暨市城乡规划存在的问题

1.集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低

截止2015年底,中心城区的控规覆盖率为83.4%,除去山体、水体和江东下坊门建成区外,基本做到控规全覆盖。各镇乡控规编制情况不尽理想,中心镇的控规覆盖率为45%-65%,其他镇乡为10%-45%。城乡规划法颁布以来,目前为止市域范围内尚有岭北镇,陈宅镇,赵家镇,东和乡未编制镇乡总体规划。

各镇乡对于控规编制的积极性不高,习惯一事一议或上报会议的做法。同时城乡规划法规定控规确定的强制性内容,如地块主要用途、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绿地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等,不可改变。然而实践表明,有的指标在实施过程中必然面临反复调整,因此觉得控制意义不大。而现行技术条件下难以在控规编制阶段对空间形态进行深入研究;城市建设(尤其是城市中心区)对混合发展用地的需求日益增加,强制性的控制单一的土地利用性质往往导致规划修改,而控规的修改要经过几个必定程序和较长的公示时间。同时,规划指标的确定有直接影响土地的评估价格,牵扯到拟用地单位的直接利益。

2.村庄规划设计相对滞后

2007-2008年编制了诸暨市所有村庄的村庄规划;2014年8月,市规划局根据省住建厅《关于做好农房设计通用图集修编完善工作的通知》(建村发[2015]252号)精神,编制完成《诸暨市农村住宅方案图集》。

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村庄规划设计和农房设计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2017年实现村庄设计全覆盖。我市共有村庄468个,除市区、集镇区范围,共有350个村需重新编制村庄规划,一般每个村庄规划编制费用在40万,考虑经费因素,该项工作尚未在我市全面启动。村庄规划要进行公开招投标,中标单位水平不一,对诸暨尤其是镇乡情况了解不深入,难以提交优良的规划方案。

镇乡层面仅将村庄规划作为农村宅基地审批的依据,对村庄规划的大局观不够,“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涉及审批依据不足就要求村庄规划局部调整,依法依规意识不强;村庄规划普遍存在现状地形测绘不更新或无测量经费,导致规划的合理性,可操作性不高,后期放样矛盾凸显。

3.规划管理薄弱、专业技术力量不足

规划编制和管理工作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但全市规划专业人员缺乏,且县市规划部门很难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干部队伍人手严重不足。随着“三改一拆”、“无违建”城市创建、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四边三化”、“五水共治”等多项工作同时开展,每个工作组、每个镇乡(街道)都需要规划局派人参加,由于本身技术人员缺乏,临时性工作又多,导致人手严重不足。虽然各乡镇都设分管城建的乡镇长和城建办公室,但相关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和专业知识不够。现有的规划技术力量与城乡规划建设工作需要差距较大,随着城乡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规划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亟需引进和充实规划专业技术人才。

当前执法监管人员有限,力量相对薄弱;法律、法规管理未授予规划管理部门以行政强制权;相关职能部门协作、联动监管配合不到位。种种原因造成规划实施过程监管、施工图报审管理等未能及时跟进。

三、城乡规划管理改善策略

1.加强宣传,提高规划严肃性

做好《城乡规划法》、《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宣传普及工作。以电台、电视台、报刊等新闻媒体为载体,进一步强化规划宣传,举办大型法制宣传展,使有关法律法规宣传深入人心。巩固阵地、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在规划局专门设立法律咨询服务台,发放法律法规宣传资料,接受群众咨询。解答市民的政策咨询,将城乡规划法、城乡规划常用知识、印制宣传彩页,免费向广大居民发放。激发城乡居民参与、支持和监督城乡规划实施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城乡居民的规划意识、法律意识进一步增强,形成领导带头执行规划,建设单位自觉落实规划,广大群众自觉维护规划的良好氛围。

大力推进城乡规划设计创新,提高规划覆盖率的同时,探索城市设计与规划有机结合,更直观的解析用地情况,把握空间层次,提高规划的合理性,科学性。

2.保障经费,实现规划全覆盖

将基础测绘、规划设计经费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及财政预算,实现基础测绘投入持续增长,各级规划全覆盖。要建立基础地理信息更新周期和经费投入、计划管理等条件相匹配的基础地理信息更新机制。建议考虑规划设计经费,现场调研,方案深化、优化等诸多必要环节;建议在招投标过程中设置合理的条件,如中标单位一定要在诸暨承接过镇乡总规,控规,城市设计或专项规划等,以便增强设计单位对项目的针对性。

3.部门互动,加强执行力

规划管理向来不仅仅是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工作,涉及发改、国土、行政执法局等部门单位及各镇乡,加强部门互动,定期召开规划委员会全体会议。

由于规划跟踪管理全权委托于行政执法局,而行政执法局工作人员往往不具备规划知识,所以必须加强规划执法人员的法制培训,着力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认真组织全局执法人员学习宣传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制度;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以及地方性法规、规章。学习宣传与规划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规划执法人员在工作中能够正确运用城乡规划法和相关法律法规。

参考文献:

[1]吴志强,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M].上海: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狄毓修.城市规划管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3]仇保兴.城乡规划与管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4]耿慧志.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5]工护宁,竺乾威.行政管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6]耿毓修.城市规划管理[M].上海: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2012.

[7]董曉峰,区域开发与城镇发展管治研究-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中“管治规划”模式探讨[J].城市规划,2015(4).

现状问题规划 第4篇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混乱的交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困扰, 占据了市民步行空间, 步行街区是改善这个问题的理想模式之一, 应该从使用者的生活、体验、感受出发, 融入人们的生活空间, 真正改善环境品质。为此, 总结步行街区规划设计原则, 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设计措施, 能够对步行街区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2 步行街区规划设计的现状

2.1 趋同化现象

目前国内一些经济实力不强、流动人口不多, 商贸流通不发达的城市, 为了追求形象工程, 按照某些领导意志“圈定”某街道, 不顾历史传统风貌甚至不惜拆掉具有历史价值的老建筑盲目地修建与自己城市特色及使用需求并不相关的步行街区, 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 破坏了城市原有的有机网络和肌理, 从而使城市结构、区域特征发生巨大改变, 好多步行街区忽略了场所精神的体现和创造, 成了毫无联系、无历史感和无认同感的空间。

2.2 忽略人的多样化需求

人的行为模式多样性决定了步行街区功能的多样性, 步行街区应该是购物、休闲、娱乐、交流、展示等各种公众活动的场所, 但是现在很多步行街区为了追求商业利益过于强调商业功能, 只注重单一性的、重复的商业行为, 而忽视了公共空间形态的多样化和人的活动需求的多样化, 使得步行街区的商业目的太强, 造成人活动的多样性被抹杀, 最终导致步行街区的活力消失, 造成人对生活价值的迷失和困惑。

2.3 缺乏体验基础的唯视觉化和片段化空间

目前某些步行街区有着大尺度的泛视觉化倾向, 使人们的体验变成了一种脱离于身体的、唯视觉的抽象活动, 人与空间的关系越来越疏离。这种唯视觉化倾向往往导致步行空间片段化, 强调步行街区空间的独立性, 忽略与城市周边环境的联系, 缺乏人际交往的空间, 导致步行空间的自我封闭性和排他性。使得城市整体支离破碎, 缺乏连贯性, 也造成了步行街区形态和风格的不连贯性, 出现了空间片段化的现象, 成为断裂空间的组合, 人们很难读懂所在的空间, 失去了交往体验的基础, 难以产生地域感。

3 步行街街区规划与设计解决对策

3.1 步行街区规划设计要突出特色

3.1.1 适应自然地理环境

步行街区规划设计要适应这种差异性, 尊重当时当地的地域特性, 对具体的气候条件做深入细致地研究, 这不仅可以创造独特的环境, 同时还可以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同时, 我们也要尊重当地的地形地貌, 保护自然环境景观和生态平衡。步行街区地域性表现在与其周围环境和谐共生, 在保护原有的景观的同时创造更加完美的景观, 这就需要充分地适应地形地貌, 强调其特色, 实现与环境相得益彰, 使各个元素融合在固有的环境中, 形成生动的整体意象, 让人们体验自然特质风貌, 确定其领域感和归属感。

3.1.2 挖掘城市文化特色

特定的文化背景中, 人们特定的生活方式、行为模式、以及观念的表达对步行街区的规划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城市步行街区是人类文化的物质载体, 因此步行街区规划设计要尊重城市的文化差异, 才能避免趋同化的现象, 形成多样化的风格。还要注重城市的发展里程, 展示不同时期的面貌, 突出特定时期的形态特征, 通过挖掘城市的历史文脉中的传统建筑、传统人们的市井生活、历史人物等来展现步行街区的独特形象。每个城市的地域特征、地域文化不同, 因此步行街规划设计会存在各种差异, 但是我们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来构建步行街区, 本着人性化的思想, 以公众参与为基础, 适应自然地理环境, 符合城市文脉, 实现步行街区的和谐。

3.1.3 运用地方性材料和技术

运用富有地域文化特性的材料来营建步行街区景观, 实现使用功能和审美需求以及文化底蕴的三重功能的统一, 地方材料和地方性特有的加工方式是经过人们长时间摸索出来的, 它们更能够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 更能够节省能源资金。所以步行街区的规划设计只要灵活地运用当地的特色材料, 也同样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步行街区的规划要尊重区域性特色的原则, 就需要充分利用地方性材料和传统的技术等资源优势, 对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一定程度的保护。避免步行街区规划设计出现程式化和形态雷同的局面。

3.2 步行街区规划设计要充满活力

3.2.1 设计丰富多样的活动

高品质的步行空间可以满足人们进行多样性活动的需求, 使人们产生丰富的体验。如果活性内容丰富多彩, 步行街区活力的激发可能性就越大, 如购物、休息、喝茶、下棋等多样性的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往往是衡量街区活力的重要方面。

3.2.2 满足多样化的活动人群需求

具有活力的步行街区会通过满足人们多种不同需求形成多样化人群的聚集, 多样化人群的构成状况直接影响着步行街区的活力。街道本身必须不停的有使用者, 这样街道空间就能维持有趣的、生动的和安全的名声。这种人群不仅包括正常人群, 还包括弱势群体, 如老人、孩子以及行动不便者等, 他们的活动对环境的舒畅性、安全性等要求比较高, 因此如果步行街区有较多此类人群活动的发生, 说明这里具有较高的环境品质。同时小商小贩也是活跃步行街区活力的重要分子, 尽管他们会带来很多管理方面的问题, 但是他们可以有效地活跃步行街区的氛围, 反映着步行街区的吸引力和活力。

3.2.3 步行交通组织的流畅性和舒适性

步行街区人流密度大, 环境复杂, 为使步行者具有方向感、有效地引导人流, 需要重视地标特征和视觉暗示, 帮助人们在大范围的背景环境中决定前进方向。可以巧妙地运用标识、标志等元素, 标识和标志是步行街区中必须具备的元素, 如果这些要素能够被灵活地运用, 不仅可以塑造空间的特色, 而且还可以与景观、照明等共同营造愉悦的场景。如将标识通过多媒体、地面效果、天花效果、投影等进行综合展现, 将信息性和视觉效应揉合在步行空间中, 将会产生迷人的愉悦效果。也可以采用醒目的方向指针和街边的路标、指示牌等设施有效地引导人流。

3.3 步行街区规划设计要重视人们的“情结”

3.3.1 凸显场所精神

场所精神是环境中的总体气氛, 人们对场所精神的感知依赖方向感和认同感。因此步行街区规划设计中要保持对环境的认同感和方向感, 从历史中寻找灵感, 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 营造步行街区“家园”的感觉, 让人们感受到生活和存在的意义。

3.3.2 再现城市记忆

特定的文化背景中, 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模式、以及观念的表达都对步行街区有着重要的影响, 所以步行街区在规划和设计要通过各种语言和方法唤醒人们心底的记忆。同时要注重不同地域、不同群体之间的交流, 尊重各种民俗, 体现大众文化和时代特征。

3.3.3 激发群体共鸣

步行街区是人们交往、娱乐、休息的场所, 是城市重要的开放空间, 在城市环境中展现着它的感染力, 通过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展现其生机和魅力, 这就要求步行街区规划设计要以历史文化作为链接, 使人们今天的生活和历史紧紧地连接在一起, 创造富有时代特征和地域特点的人性化空间, 使之成为能够让人们产生情感共鸣的城市公共场所, 成为人们情感的物质依托。

4 结语

总之, 步行街区是一个城市人们思想意识和文化的体现, 其延续与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步行街规划设计中, 我们应该从整体出发, 从各个方面处理好环境和人的关系, 建立切实体现时代特色、充满活力, 富有文化内涵的人性步行空间系统

参考文献

[1]蒋涤非.城市形态活力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

反思历史,分析现状,规划未来 第5篇

论文题目:反思历史,分析现状,规划未来

义理论体系概论》—基于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对我的启示

反思历史,分析现状,规划未来

—基于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对我的启示

我们生于一个和平的年代,没有战争,没有剥削,更没有压迫。回首历史,今天的这一切都是一辈辈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打出来的。他们从一次次失败中反思总结。逐渐形成和确立一个正确的思想路线。这个路线引导着他们走向成功。所以有了现在的中国。

1929毛泽东在分析党内的错误思想,第一次使用“思想路线”,1938年他在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实事求是”来倡导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国情相结合,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任务。1976年粉碎四帮后,中国前途命运不知向何处时,邓小平首先推行思想路线这一关键环节,大力提倡“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被重新确立。也就是我们今天依然推行的思想路线。

对于一个出生在农村家庭的我来说并没有优越的生活条件,所以我一直相信知识改变命运。从小就有很多的梦想。我知道,我想要什么,我不可能依靠父母为我创造一片天空。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想想十几年份让生活历程,有许多坎坷上帝曾三次想要夺走我的生命,可是我并没有放弃自己,才有了今天。有时候觉得自己好不甘心,为什么上高中的时候不再努力一点点,考一个理想的大学。可是我好像不相信自己可以创造奇迹。从小妈妈就教育我做一个诚实自信善良的人。我努力的让自己做一个近乎完美的人,但我发现根本不可能圣人都不可能完美更何况我呢!所以我成不了圣人。小时候有很多梦想,一开始想当一个科学家,可是慢慢长大了我发现不可能,后来想当歌唱家结果被家人否定。它就在我的脑海中消失了。再后来我明白了,对于一个农村的孩子来说,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我们都是在一次次经历中成长,一次次成长中认识自己。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符合自己的生活计划。

中国共产党正确的领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我们每个人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我小的时候,我们家并没有电灯,而且是全村唯一一家没有电的,每天都点着煤油灯,吃着玉米窝窝头,住的窑洞只有一个炕,无数次幻想着家里有沙发、电视、床。家里孩子多,但父母仍然供我们上学,所以我们家里的四个孩子都上了大学,为此他们受了很多苦。他们并没有像村里其他人一样,为了省钱不要女孩子读书,这一点我父母的思想是先进的,过去了不会因为我们都是女孩子而不供我们上大学。几年过去了,我们家有了想要的东西,生活慢慢好了。我相信:上帝是公平的,你年轻奋斗,到老了你就会幸福快乐,但若你年轻时没有努力,到老了就不会付出多几倍的辛苦才能维持生活。我高兴地是我父母现在不用再种地,可以幸福的生活了。因为中国共产党本着为人民服务,改善民生问题的原则,解决三农问题,才有了我们家今天的变化。

现在的我是一名大二学生,但在过去的一学年里我并没有做什么努力,荒废了一年,更为可悲的是,那时的我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只是单纯的认为自己终于解脱了。每天上课迟到,不认真听课,从不自习,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唉,知道大一下学期时,有一个人了解我,点醒了我,他是位作家,他说:“从交谈中可看出我是一个敢于改变自己的人,也是能接受意见的人,第1 页

对世界观的形成受到环境和当今诸多不良现象的影响,所以在学习中不是那么追求更上一层楼,也许更多是希望一夜成名或是美好的梦想成真,为什么这么多拇指族,好似离开了大拇指就缺少了生活的大部,我不是说教而是对你的友好,真的你是个充满青春活力的,如诗画般、世界般的文化美少女。世界在你眼里应是玫瑰似地绚丽,有形体。音乐、美术、文学应当为你的也许学习的首选,也是当代文化人的基本要素,当然专业是应具备的,这才会是一个阳光少女,一个当代美女大学生。”他的这番话让我好似梦中清醒,我不否认我就是渴望自己做一件能一夜成名的事。他居然能通过几句话的交谈中发现这一点,我很敬佩他。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可以届时这样一位作家。他说过,他的话可能会影响我一生,我知道,那是必然的。大一的时光一去不返,现在的我不是痛苦的纠结于昨天的迷失,而是应该把握当前的时光,做好点点滴滴。现在的我每天忙碌于求学的路上,学海无涯苦作舟,每天都给你微笑,学习、生活充满了青春的活力,我很满意自己现在的状态,似乎世界顿然变的亲切了。可是现在的我不管学术上还是生活上,还只是个雏鸟,需要进步的东西很多,我会努力学好自己的专业,客观的面对社会压力,欣然地去迎接,每一次挑战,努力去改变自己充实自己,将来在社会发展的大潮流中踏上属于自己的征程。

想想现在,感觉自己又回到了高中,但又和高中不同,高中时努力学习只为了大学,现在学习为了自己在社会上的一席之地。现在自由自由支配时间,早上不想起床就不起床,没人管,但我并不快乐。有时候甚至觉得有负罪感,所以努力地克服。总之,现在的我只有每天学习才会快乐,我愿意付出我所有的努力为我的人生奋斗。接受高等教育的我,思想就随之变了,思考每件事的角度也会转变,我必须从实际出发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未来的路很长,我现在要紧的是走好每一步。

我的未来我曾无数次的幻想过公务员、研究生,可是最终的决定是仅完成大学学业,因为种种理由而不得已放弃。大学我是这样规划的,努力学好自己的专业,过了英语四、六级,去参加社会实践,为以后更好融入社会做准备。大学毕业后,工作几年后,考取工程师资格证书,这是我的简单规划。总之,这是我为己选择的路,无论有多难,我都会一如既往,坚持不懈。

反思了自己的过去,分析了如今的生活学习状态,我深刻的了解了我自己,简单规划了自己未来学术之路。渐渐成熟的我,意识到自己的成长受到党的思想路线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它的影响必将伴我一生,同时也懂得了自己的责任,但成长也是残酷的,成长路上设有道道险卡,但我会勇敢的面对,为自己的未来坚持不懈,奋斗终身。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个总路线,而我们自己的思想是这个总路线的分支,永远是它的一部分,受益于它,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我要客观的认识自己,在成长的路上遇到的困难,从实际出发努力去解决,在实践中提高自己。

探讨配电网规划建设现状及管理 第6篇

摘要:一般来说,配电网在我国的电力系统中担任着十分重要的桥梁联接作用,其不仅能够与供电电源紧密联系,还能将电源中心的电量源源不断的输送给各大电力用户。因此配电网的运行是否安全平稳是直接影响我国电力系统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论文就在此基础上先结合配电网的基本含义,特征与规划重点,再对配电网的规划建设现状作全面阐述,最后再对如何科学有效的管理配电网规划建设状况作深入分析。

关键词:配电网;规划重点;建设现状;管理要点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以及用电需求的不断提高或增加,我国的配电网系统也应随之得到不断的改进与发展。为了更好的推进地区配电网的全面规划与建设,笔者建议工作人员应积极建设科学合理、技术可靠、安全平稳、经济节能的高新配电网,在建设高新配电网的过程中也要树立正确客观的管理理念,将配电网的規划建设与现代的高新科学技术相结合,坚持“科技驱动建设,规划引导建设”的建设信念,这样才能更好的推动配电网朝着专业化、科技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一、配电网的基本含义,特征与规划重点

1.1配电网的基本含义与特征

从科学角度来说,配电网是一种在电力系统中分配电能并传输电能的连接网络,其的主要构成设施有:架空的电线路、电缆线、杆塔、无功补偿器、隔离开关器以及配电变压器等。按照不同的电压等级来看,配电网主要被分为高压配电网,主要电压值在35-110kv之间;中压配电网,主要电压值在6-10kv之间以及低压配电网,主要电压值只有220kv与380kv这三种形式,其中220kv电网在电力负载率较大的地区也有配电网的基本功能。

根据配电网的基本含义与分类情况来看,具有两个基本工作特征且分别是:辐射状的分布弧较低与所持的电压等级也较低。从配电网的基本性能来看,这两种工作特征却正好满足构成配电网性能的要件。根据不完全统计数据来看,配电网的设备分布范围极广,虽然在某一地区配电网的占地面积较少,维护费用较低,但是连接起来整片地区的配电网维护与保养费用就会极高。

1.2配电网的建设规划重点

在电力系统中,配电网的建设规划重点完全是根据电力负荷的变化程度来设置。另外用电客户的增加,电力需求的提高也会对配电网的建设规划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循环相扣的电力变化需求对整个电力系统来说影响较少,但对于某一地区的配电网来说所引起的变化却是相当大的。因此,供电企业要按照用电需求的变化程度实时的对配电网的性能作调整与规划是十分重要的。

在配电网的规划与建设中,主要有以下四个要点是值得关注的:电力负荷状况的预测、中低压配电网的规划建设、无功优化的规划与建设以及最后一个要点即配电网的自动优化规划建设。在遵循了这四个基本规划要点的基础上,供电企业才能更好的根据动态的电力负荷变化程度,将不同的时间段分为几个构成部分,实现配电网的多区域,同时间的供电。

二、配电网的规划建设现状分析

在综合上述内容的基础上,笔者主要结合的是某地区的配电网规划建设现状来进行全面的分析。

笔者主要介绍的该地区属于中原地区,其地势平缓,幅员辽阔,而配电网的主要规划范围分布在该地区的不同方位,其中南北方位地区的配电网分布量是最大的。根据当地的城市走总体规划书来看,早在2013年该地区就开始逐步着力建设配电网的基本规划与分布,以此来保障民众的用电需求,同时专门用来规划配电网的分布状况的年限就已达四年。在这四年内,供电企业要结合具体的地方规划计划,对该地区的不同方位实施全方位、高效率的配电网规划与建设工作,以此成果来展望2030年的电网发展状况。同时为了满足该地区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此次的配电网规划与建设工作还应积极遵循“十二五”及“十三五”初期间的配电网持续发展策略。

根据不完全统计数据来看,2008年该地区的供电面积约达70k㎡,用电的人口量也达到了约55万人,这说明该地区拥有着极其广阔的用电前景。而在2013年这种预想就已实现,据电力部门报告,本年度的电售量就已超出前年度,为13.65亿kwh。另查明,配电线路的综合线损率也达到了7%左右,与预想中的线损率相持平。在配电网的低压区域内,其综合线损率为6.5%左右,比预想的要低0.3%左右。同时在电厂发展行列中,该地区的配电网规划建设状况也在逐步提高。经过最近几年的配电网城市区域改造工程,在城市区域内的配电网组成与结构都发生了合理的变化,配电网的基本供电性能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该地区的7座变电站的平均负载率也由原来的69.71%逐步扩展至72.18%,电力负载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如何促进配电网规划建设现状的管理工作

3.1坚持三重规划引导

配电网在我国的城市区域、农村区域的应用性极其广泛,因此只有对其实施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工作,才能更好的促进配电网的持续发展,促进我国电力系统的全面发展。因此笔者建议供电企业应继续坚持三重规划引导,这里的三重规划指的是要在“国家电力系统总体规划的引导下”,“城市社会用电总体规划的引导下”以及“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总体规划的引导下”,要合理的设置区域配电网的规划与建设,不仅要符合区域配电网的实际建设状况,又要在实际建设的基础上具有前瞻性,安全性与一定的平稳性。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国家配电网规划建设的最高水平。同时供电企业还要根据

3.2加强科技创新,利用高新技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要想实现区域内配电网规划建设的合理,科学,就要坚持加强科技创新,积极利用高新技术投入配电网的的规划与建设中。但是在实际建设中还需注意的是要先对配电网的规划建设现状作深入的分析以及精细的划分,对用电客户的电力需求进行全面且准确的预测,还要对建设配电网的区域进行实地考察,将配电网的建设框架进行深入的,充分的论证,以此来确保科技创新给配电网带来的便利。

同时,笔者建议供电企业还可以积极参考省电力研究所的核心技术,将其作为技术支撑,并在此基础上积极优化配电网内部的结构联接,充分使用现如今的高新技术进行建设区域的勘探,例如GPS技术、遥感技术、SCADA技术等,全面统筹配电网区域规划,实现运行状况、数据解析以及规划图纸的全方面共享与沟通,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配电网的使用效益与发展效益。

3.3对配电网实施统一规划与管理

这里的统一规划与管理具体指的是要坚持计划管理统一模式,对各个区域的配电网实施切实的统一规划、统一项目库建设以及统一的保养与维护。同时也要注意统筹配电网的投资与实际建设计划的安排,这样才能避免配电网建设的无序施工以及低效、浪费的经济投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供电企业的操控管理能力,强化配电网的规划与实际计划的有效衔接,以此来保障配电网规划安排的刚性执行能力,进一步的提高区域内配电网统一的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更好的对某一区域的配电网实施全方位,高效率的规划、建设与进一步的管理,就要继续坚持正确的三重规划引导,明确在配电网整体规划建设中的要点所在,还要全面的考虑供电区域内的电力负荷水平与平衡性能,积极制定良好的配电网区域分布结构,同时还需调整好主干电力系统与配电网之间的关系,使其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只有不断的改善配电网的规划与建设方向,不断地驱动创新科技,才能更好地实现电力系统资源的共享与平稳运行。

参考文献:

[1]王信茂.电力发展规划研究与实践[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05-11.

[2]谭永才.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02-23.

现状问题规划 第7篇

1.1 内容

本课题以高校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1)通过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调查和研究,了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质量以及对自己的人生规划。通过一系列的调查和走访,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从而引出信仰的问题。

(2)通过在各大高校进行关于信仰的调查问卷发放的形式,进行大学生的信仰和理想职业(未来希望从事的行业)的调查,本次问卷调查涉及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这方面的主观看法以及客观感受。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以便促进大学生的思想建设和信仰追求,从而能对自己的学习、生活以及未来有一个合理地安排和规划。

1.2 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文献法和访谈法。对于本次调查问卷采取非概率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所调查高校均为自愿参与调查。课题以《在校大学生的信仰问题和职业规划调查问卷》作为研究手段,问卷回收后以Excel数据库方式输入计算机,通过运用SPSS多元统计分析软件,对在校大学生生活学习的现状和信仰追求进行了分析,更加客观准确的得出结论,并根据现状对此提出建议。[1]

2 信仰问题与职业规划现状的调查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的深刻变革,人们的思想层面发生了新的变化,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他们的信仰在新的历史时期表现了新的内容和特点,为了进一步客观认识大学生信仰的基本情况与特点,针对大学生信仰现有问题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笔者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当代大学生信仰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选取南京部分高校发放问卷、一对一深入访谈等形式,较为全面地了解当代大学生信仰问题现状,从而为构建当代大学生科学信仰体系提供参考,进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更加有效地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职业规划,不断拓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渠道,积极探讨教育引导方式,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引导,营造大学生信仰养成的良好环境。

2.1 调查对象

本文通过向南京不同类别、不同区域的六所高校,包括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南京工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审计学院、东南大学成贤学院等高校的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一对一访谈的方式,来分析当前大学生信仰的问题。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问卷792份,有效问卷788份。有效率为98.5%。本文选取的样本来源于南京不同区的各大高校,而且包括综合类、文、理、经济类、农业类、师范类、医学类、艺术类等各个类别,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更加体现调查问卷的可分析性。包含的6所大学的问卷调查数量及所占百分比如下表所示。

另外本次问卷调查的男女比例约为3∶2,男性偏多。其中男生476人(占60.4%),女生312人(占39.6%)。调查问卷中以大一的学生为主,共有489名大一学生参与问卷调查,占62.1%,大二、大三和大四的学生则分别占19.8%、10.6%和7.5%。

2.2 数据统计与分析

2.2.1 大学生对信仰的理解

我们一共发放800张问卷,回收792张问卷,有效问卷788张。其中228票(占总数的29%),说信仰是一个人的精神动力和支柱,32票(占总数的4%)说信仰对人没影响,528票(占总数的67%)说信仰对人有影响,但随外界的影响变动较大,见图1。

信仰指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对某人、某物的信奉和尊敬,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信仰带有情感体验色彩,特别体现在宗教信仰上,极致甚至会丧失理智。[2]

此外,我们还对各大高校的辅导员以及任课老师就大学生信仰问题进行了访谈。大多老师都对信仰有或多或少的思考,有一半的人认为信仰是人的精神动力和支柱,还有一半的人认为有影响但是随外界的影响变动较大,大多数老师说这是个缺乏信仰的时代。在交流中,印象最深的是有个老师说,没有东西可以影响他的信仰,他的信仰是共产党,他并不认为这是个缺乏信仰的时代,最缺乏信仰的是大学生,小学生和中学生都是有信仰的。

(1)调查结果总体论述:只有一部分人对信仰有着清晰地认识,大多数人对信仰的概念和认知比较模糊,感觉信仰这种东西似有似无、若隐若现。仅有少数人认为信仰对人没有影响,甚至觉得信仰可以抛弃。

(2)性别与信仰认知的关系:调查的人中对信仰有着清晰认识的人占总调查人数的29%,有228人。其中女生有142人(占调查女生总人数的45.51%),男生有86人(占调查男生总人数的18.07%)。这一调查结果显示:女生相对于男生来说,对信仰的认知优于男生,对自己的目标和规划有着较好的安排,做事有条理性,学习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

(3)不同高校大学生对信仰认识的区别:调查的人中对信仰有着清晰认识的人占总调查人数的29%,有228人。其中985,211院校有126人(占985,211院校调查人数的43.60%),一本院校(这里特指非985,211院校)有80人(占一本院校调查人数的37.91%),二本院校有22人(占二本院校调查人数的7.64%)。

通过以上数据统计可以看出重点以及一本院校的大学生有着较好的信仰认知,能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二本院校的大学生总体的信仰认知低于重点以及一本院校,学习和生活能力有待提高。学历的高低对信仰的认知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2.2.2 关于理想选择的类型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它在人的精神世界中居核心地位,起价值主导作用。特别是对于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期的青少年而言,尤为重要。推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进程中,为了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及特点,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我们对大学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当前大学生思想主流积极向上,在理想目标选择上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有较强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热情,关心国家的发展和前途,对社会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希望祖国繁荣昌盛,有较强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充分认识到理想信念对人生的重要指导作用。但在理想目标的选择上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选择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理想的学生只占23.9%,充分说明当代大学生中信仰共产主义的人数较少,共产主义理想对青年学生的吸引力不够。选择成为坚定的爱国者和遵纪守法的公民分别占到了55.9%和44.5%,可见当代大学生已有了坚定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较强的法制意识,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深入人心。选择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占33.4%,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成为广大学生的主要理想目标之一,见图2。

2.2.3 关于理想职业的选择

通过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大学生对未来理想的职业为(按照从高到低依次排列):工程师,CEO(老板),老师,白领,自由职业者等。其中未来愿意从事与自身专业相关的职业占调查总人数的56.3%,从事与自身专业不相关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43.7%。

2.2.4 大学生缺乏信仰的原因分析

(1)高中学习压力过大,认为高考结束后就万事大吉,进入大学就可以放松了,导致思想滑坡,信仰缺失;

(2)所学的专业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没有浓厚的兴趣,久而久之,便自我放弃,自甘堕落,信仰缺失;

(3)沉迷于网络游戏,对学习产生厌倦的心理,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信仰缺失;

(4)对自己没有清晰地认识和评价,不知道自己的缺点和优势在哪里,没有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对自己的人生没有合理地规划等。

3 建议

因此,根据上述分析和结论,我们可以针对在校大学生的信仰问题和职业规划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学会自我反省和自我反思,全面地去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缺点和优势在哪里。有则改之,无则加勉。[3]

(2)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学习或者生活上的拓展和训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然遇到一些自己不喜欢但又必须要掌握和学习的事物时,我们应该本着一颗平常心去对待、去学习,这样才会事半功倍。

(3)制订合理的计划,用时间去规划你的学习生活,让自己的学习生活井井有条。同时要拥有自己的信仰和梦想,因为它们是支撑你不断前进,勇往直前的动力。

(4)认识自己的专业,了解专业的发展前景以及未来的就业前景。根据专业的需求,自己主动去学习一些新的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专业学习的过程中,是艰苦的。你要学会独立学习,自主思考,当然不会的地方要虚心向别人请教。认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将自己的兴趣与专业结合。

老师要通过合理有效的方法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信仰,对大学生信仰逐步多元化持宽容态度,合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参考文献

[1]刘江宁.当代中国大学生信仰问题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

[2]侯惠勤.当代中国信仰问题的出路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1(4).

国内育种现状及国家育种规划 第8篇

当前我国生猪引种存在许多问题, 主要表现为, 第一, 我国近年来高强度引种, 但是许多引进种猪没有本身性能测定数据, 大量不符合引种国种猪标准的个体大量引入国内, 所以许多种猪在引种之时就已经落后。第二,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我国在有限的国家、有限的猪场逐年大幅度、独立分散的引进种猪, 效率低下, 常规引种公母比例为1:8~110, 优秀种公猪精液在核心育种群中使用不足5%, 造成资源严重浪费。第三, 拿来主义产生严重的依赖性, 无法形成自主的育种体系。目前我国在引种后, 短期种猪性能得到了改进, 得到了诱人的销售业绩, 但是没有持续的育种, 实质上等于简单的扩繁。

据统计, 2011年我国进口种猪超过1万头, 全部是高端的核心群, 几乎接近全国核心群年更换的25%。这种长期持续大量引种对我国种猪业安全是极为严重的冲击。

国内越来越多条件优越的育种企业不惜重金加盟国外育种体系, 如美国NSR、加拿大CCSI等, 原因在于这些企业具有长年积累、不可复制的庞大种猪性能数据库资源, 持续改良的优良种猪 (精液) 资源, 规范统一、可信的育种基础性工作。但是依托国外育种体系必然产生严重依赖性, 长期为他人积累数据资源, 这种单项的遗传交流, 会造成种猪性能滞后, 永远无法超越别人。引种必须与育种结合, 才能避免“引种-退化-引种”的恶性循环。

我国育种方面的不足主要是育种理念落后、缺乏系统性和长期性, 性能测定空白或数量少、质量差, 流程缺乏标准化、规范化, 育种群独立分散, 有效育种群体规模小。虽然当前我国生猪育种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但我们也有自身的一些优势, 如我国资源素材广泛、猪饲养规模大, 当前生产方式巨变对优良种猪需求持续增加, 养殖理念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行业对育种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 国家也出台了一些政策进行引导和扶持。

我国生猪育种的未来规划--走“联合育种”之路

近年来我国的种猪遗传评估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1998~2009年期间主要是进行基础准备工作:对种猪遗传评估的观念转变, 前期技术储备, 公共平台开发, 工作主体基本上停留在研究单位。2010~2020年期间主要进行一些实质工作:持续规范的性能测定, 准确高效的种猪评估, 稳定可靠的场间遗传联系, 跨场间的杂交组合筛选, 工作主体依托国家核心育种场。

我国自2006年开始准备生猪遗传改良计划, 经过多方努力, 于2009年8月4日正式颁布《国家生猪遗传改良计划 (2008-2020) 》, 明确了猪联合育种工作为今后十年我国猪育种工作的方向和重点, 2010年3月12日颁布实施方案。这是我国第一份全国性的猪遗传改良计划。它的制定和实施是我国从事养猪业和种猪产业的生产者、经营者和科技工作者期盼已久的一件大事, 是我国猪育种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此计划是一个建设过程, 核心场认定是形式, 重在引导一批有志于推动建立国家种猪育种体系的大型种猪企业, 按照现代种猪育种要求, 开展长期、稳定的育种工作, 打破企业各自为政的局限, 组建国家超级核心育种群。核心育种场的遴选将严格按照标准执行, 成熟一个遴选一个。建立企业家与专家之间密切合作的桥梁, 互信、公平, 推动建立国家和省区两级繁育体系。

国家核心育种场应该打造成为我国生猪产业顶尖的优质“品牌”, 核心场遴选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计划目标是100个, 但并没有每年的硬性指标。公布的遴选标准是开展育种工作的最低要求, 核心场必须自主地开展系统的育种工作, 至少有两年的工作才能判断企业育种的整体水平和实力。目前全国共选出37家, 分布在15个省, 3个直辖市, 目前正在进行第四批遴选。单一的种猪企业难以形成核心技术竞争力, 建立国家种猪育种科技创新中心 (中国种猪育种公司) , 此平台是各方资源聚集、优化、创新的载体, 按照政府引导、协会进行服务推广、公益性研究机构进行技术研发的原则。实行民企共同参与, 股份制运作, 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提供技术支撑, 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实体化独立运营的方式, 各方利益协调、共享, 职责明晰。

猪遗传改良计划的目标是创新国家种猪产业育种体制;创建具有稳定遗传联系的育种核心种猪群;长期运行持续育种改良体系, 参与国际竞争;培育种猪育种新技术创新研究团队。改良计划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项目”, 尤其不是一个要钱的“项目”, 是一个体系建设和滚动实施的过程, 计划的目标是形成我国独立自主的种猪育种体系, 它的有效实施将组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种猪育种核心群, 从而奠定种猪质量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重要基础。

目前我国场内性能测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测定规模普遍较小;销售与育种间的矛盾突出;先留种, 后测定;缺乏监督, 使数据的真实性没有保障, 数据记录不规范;为性能测定而测定, 没有充分利用测定结果。

电网规划的现状及提高措施 第9篇

1 电网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规划是电网建设的基础, 也是建设的主要依据, 通过规划能够实现对电网建设方案的优化, 对电网建设成本的规划以及实现跟其他规划的沟通, 确保整个电网建设过程的顺利进行。但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地方在电网规划过程中主要依靠规划人员的经验, 有的甚至完全不进行任何规划, 导致电网建设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1.1 缺乏规划基础数据和技术

城市中电网运行过程中的采集到的数据信息变化非常快, 且其数据更新速度较慢, 导致数据分析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降低了数据分析结果的可信度。因此要想实现电网规划质量的提升, 首先要解决其基础数据信息较少的问题。另外由于电网中使用的设备种类和数量较多, 如果在规划过程中单纯依靠规划人员的经验对其进行设计, 其设计质量难以达到现阶段对电网规划的要求。因此必须要采用先进的规划技术, 实现对电网规划的有效辅助。

1.2 不确定性因素影响较大

电网规划过程中要根据政府制定的发展规划进行, 但是在具体规划过程中常常存在规划和实际不一致的情况, 导致城市规划跟城市发展出现不协调的现象。导致电网规划的目标不明确, 影响了其规划的质量。

1.3 电网规划和其他规划脱节

电网规划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跟其他类型项目之间的沟通, 导致其规划方案跟其他设计方案出现非常严重的脱节现象, 即规划方案制定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其他项目建设之间的冲突, 导致其建设过程中受到的阻碍较大。

1.4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较少

电网规划是一项非常复杂的规划内容, 涉及到的因素非常多。因此在规划过程中对信息量的大小和时效性要求较高。但是现阶段我国电网规划过程中缺乏有效的信息获取工具, 且缺乏有效的数据分析工具, 导致信息的利用率较低。另外在电网规划过程中采用的规划理念和模式比较落后, 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 不能够实现整个电网规划项目的最优。

2 提高电网规划质量措施

电网规划质量直接关系到电网中电能的供应情况, 特别是近些年来, 各种大型设备的应用, 对电能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 电力部门必须要采用各种措施, 实现其电网规划质量的提升, 具体有以下几点。

2.1 加强对基础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工作

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是影响电网规划质量的主要因素, 因此在未来工作过程中要加强对基础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工作。首先要加强对电力系统中用电量大小、最大负荷、电网设备运行情况等参数信息的收集, 并且要采用先进的数据挖掘技术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 使其能够为电网规划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另外还要加强不断提高电网规划技术, 采用先进的规划方法和模型, 根据其用电需求实现对电网的最优化规划。同时还要提高人们对电网规划的认识, 增加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交流, 避免出现各种类型的矛盾。

2.2 实现电网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协调发展

在未来电网规划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其跟城市规划的协调性, 将其真正纳入到城市规划的过程中, 按照城市规划的流程和内容进行。确保二者相互影响, 相互促进。

2.3 做好对电网用电负荷的预测工作

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 各种家用电器的种类和数量也越来越多, 极大的增加了电网中负荷。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要提高对电网中负荷的预测工作, 特别是在夏季用电高峰阶段, 一旦负载超过电网负荷, 就会出现大规模停电现象, 影响军民正常生活的需求。现阶段能够实现电网负荷大小预测的方法有很多, 但是每个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 为此在使用过程中要根据电网的具体运行情况, 选择合适的预测方法, 或者将多个预测方法进行联合, 取长补短, 提高预测的精准度。

2.4 加强监管, 实现电力行业的多元化发展

电网规划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各项法律法规, 并且采用先进的技术切实解决电网规划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实现电网规划的快速发展。同时还要拓宽资金筹措渠道, 确保其规划和建设所需要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

3 电网规划的发展方向

随着电网建设规模的不断增加, 对电网规划的要求和依赖越来越高, 其规划也将向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3.1 信息化方向

未来电网规划过程中还要不断引进各种先进的电网规划方法, 实现对其规划参数的优化和调整。同时还要加快信息平台的建设, 实现电网规划过程中所有资源和信息的高效共享, 避免沟通不畅造成的规划失误现象。另外在电网负荷分析过程中, 还要引进先进的软件技术, 提高其负荷预测的水平, 为电网规划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

3.2 一体化方向

电网规划过程中还要注重对实现其所有规划内容的一体化发展, 即实现其电源规划、线路规划和选址规划的协调性。使得到的规划方案, 既满足电网企业现阶段的需求, 又满足其未来发展的需求。同时还要实现电网规划和其他各种类型规划的一体化发展, 确保所有规划方案的最优。

3.3 节能环保方向

未来电网规划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电网运行过程中能源的消耗情况以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实现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有效保护。这是由电网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虽然电能属于清洁能源, 但是现阶段我国还采用传统发电技术, 对煤炭资源的需求量较大, 如果电网规划质量较差, 就会导致发电所需煤炭资源的增加, 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3.4 多元化

这里所说的多元化是指电网规划中参与主体的多元化, 即在规划过程中要不断扩展参与主体, 将政府和企业纳入到电网规划的主体中, 充分听取其对电网规划的意见和建议, 提高电网规划的质量。

4 结论

电网规划是电网建设的基础, 其规划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其后续的应用情况以及其所需运营成本的大小。但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 现阶段我国电网规划中对规划人员的经验要求较高, 各种先进技术的应用较少, 难以满足电网规模不断扩展的要求。同时传统电网规划过程中需要的计算量较大, 规划所需要的时间较长, 不能满足电网快速发展的要求。因此必须要不断进行电网规划方法的优化, 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 一方面实现对电网规划基础信息的采集, 一方面实现对电网规划方案的优化, 为电网规划方案的制定提供可以参考的依据。

摘要:21世纪制约企业生产质量和效率的主要因素, 不再是技术问题而是电能质量问题, 如果电网中供电质量较差, 那么设备的性能将不能够得到有效的发展, 其加工产品的质量也难以得到保障。因此必须要加强对电网的规划, 使其能够提供足量的电能供应, 避免出现大规模停电现象。本文就目前我国城市电网规划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并且提出了可以采用的提高措施以及电网规划未来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电网规划,问题,提高措施

参考文献

[1]丛俊, 曹文勤, 王文兵.电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能源环境保护, 2014 (2) .

[2]郝大伟.低压电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5 (7) .

[3]李群.电网规划建设与改造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与企业, 2015 (7) .

我国物联网发展的现状与规划 第10篇

目前,我国正处在于济飞速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中国的工业化之路面临着新的选择。要成为经济强国,我国必须大力发展新的产业,物联网被列为新兴战略性重点发展产业。

2010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首次将物联网产业发展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加大投入和政策支持。胡锦涛、温家宝等多次强调要以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来选择和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无线传感器网络和物联网方兴未艾。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关键技术,及早部署后IP时代相关技术研发,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

我国物联网研究起始于1999年,基本上和国际同步。《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和“新一代宽带移动无线通信网”重大专项中均将传感网列入重点研究领域。我国在无线智能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微型传感器、传感器终端机、移动基站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技术研发水平目前处于世界前列,并拥有多项专利。我国传感网标准体系已形成初步框架,多项标准提案被国际标准化组织采纳。目前我国物联网发展和国际上的其他国家相比具有同发优势,在传感领域目前走在世界前列,与德国、美国、英国等一起,成为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国之一。

2010年9月中国国际物联网(传感网)博览会暨中国物联网大会在无锡发布的《2009-2010中国物联网年度发展报告》显示,2009年以来,中国的物联网政策环境不断改善,技术进步明显加快,市场培育持续深化,标准制定全面提速,示范工程显著增多,市场规模大幅增长,中国物联网开始进入实质性推进的发展新阶段。2009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达1716亿元,物联网产业在公众业务领域、以及平安家居、电力安全、公共安全、健康监测、智能交通、重要区域防入侵、环保等诸多行业的市场规模均超过百亿。预计2010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将超过2000亿元。至2015年,中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市场前景将远远超过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等市场。

2 我国物联网发展的规划

2.1 世界各国对物联网发展规划的基本考虑

世界各国都在制定物联网发展规划。美国在2009年9月提出《美国创新战略》,将物联网列为振兴经济、确立优势的关键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欧盟2009年6月制定物联网行动方案,推出物联网标准战略,确保物联网的可信度、接受度和安全性。韩国出台了《物联网基础设施构建基本规划》,提出了“通过构建世界最先进的物联网基础设施,到2012年打造信息通信融合的超一流物联网强国”的目标,并制定了4大战略和12个重点项目。

目前物联网发展的关键技术标准和协议虽未统一,但各国已在一些领域加快应用,如商业零售、物流、环境监测、生物医药、智能基础设施等领域。欧洲智能系统集成技术平台组织(EPo SS)在《Internet of Things in 2020》中预测,物联网的发展将经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0年之前广泛应用于物流、零售和制药等领域。

第二阶段,2010~2015年实现物与物之间的互联。

第三阶段,2015~2020年进入半智能化。

第四阶段,2020年之后实现全智能化。

2.2 我国部分省市物联网的发展规划

我国部分省市已制订了物联网发展规划,下面作一简要介绍。

2.2.1 上海

2010年4月,上海市政府对外公布了《上海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0-2012年)》,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等各方面推进物联网发展。上海物联网产业行动方案的主要内容可以总结为:抓住历史机遇,坚持高端发展、差别发展、创新发展、协同发展的原则;发挥和提升现有通信网、互联网和广播网等网络基础设施的作用;突破传感器、控制芯片、短距离无线通信、组网和协同处理、数学建模、系统集成、数据管理和挖掘、协同控制等物联网核心技术;推进环境监测、物流管理等10个应用示范工程,创新商业模式;推进物联网传感设备、通信设备产业化与信息服务业协同发展,促进物联网应用市场和产业链形成;推进嘉定、浦东等物联网产业化基地建设;提升上海在国内物联网产业的引领地位,抢占物联网产业链的高端。

上海市确定物联网技术研究的重点是:先进传感器,核心控制芯片,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组网和协同处理,系统集成和开放性平台技术,海量数据管理和挖掘。

为了将上海打造成国家物联网应用示范城市,行动计划确定了10个方面的应用示范工程:环境监测,智能安防,智能交通,物流管理,楼宇节能管理,智能电网,医疗,精准控制农业,世博园区,以及应用示范区和产业基地。

2.2.2 江苏

江苏省政府2010年4月公布了《江苏省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2)》。规划提出按照“一个产业核心区、两个产业支撑区、全省应用示范先行区”的思路,坚持创新发展、特色发展、联动发展。以抢占物联网技术和产业制高点为目标,突出无锡核心区建设,打造辐射全国的传感信息中心;突出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掌握引领产业方向的核心技术;突出创新园区建设,构筑集聚发展的产业基地;突出示范工程建设,确立应用牵引的产业发展模式。通过抢抓战略机遇,使物联网产业尽快成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

江苏省重点技术研究内容确定为:RFID与传感器结点技术,物联网组网与协同处理技术,物联网系统集成技术,物联网应用抽象及标准化技术,共性支撑技术。重点产业分为:物联网核心产业、物联网支撑产业、物联网带动产业,希望利用物联网大规模产业化和应用实现对传统产业的重大变革,重点推进带动效应明显的现代装备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等产业的发展。示范工程主要包括:智能工业、智能环保、城市智能交通、智能灾害防控、智能农业、智能公共安全、智能医护、智能物流、智能电网与智能家居等10个领域。

2.2.3 北京

2010年6月,北京市发布了《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行动计划(2010-2012年)》,提出今后三年,本市将重点推动“首都城市应急管理物联网示范工程”建设,逐步建成以图像智能分析及视频监控系统为核心的全市应急管理物联网平台。

北京市还制定“感知北京”的示范工程建设方案,计划在公共安全、城市交通、生态环境、流通供应链、社区综合服务综合管理等领域开展一大批示范工程,同时,北京还将会同有关区县和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合作,建设物联网产业综合利用的示范基地。

北京市为打造国内物联网发展中心采取了有效的措施。一是成立产学研用联盟。2009年11月,包括企业、科研机构和应用机构在内的40余家单位联合成立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通过加强企业间的协作、创新与联动,推动产业发展壮大。二是制定物联网产业规划,统筹协调产业发展与示范应用,完善物联网产业发展体系。三是与智囊机构战略合作。与中科院高技术局、北京邮电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充分发挥“外脑”多学科、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优势,为物联网发展提供战略咨询服务。四是联合技术攻关。2010年7月成立北京物联网关键应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通过“强强联合”,形成“产、学、研、用”一体的产业链合作创新机制,在物联网的关键应用领域实现技术创新突破。

2.2.4 福建

福建省《福建省物联网发展行动方案(2010-2012年)》提出物联网发展目标:培育一批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物联网龙头企业,在传感器、核心芯片、关键设备制造等方面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促进物联网标识、感知、处理和信息传送等产业链条的完善,参与物联网操作系统级中间件平台等技术国家、行业标准的制定。

福建推出十项举措确保规划实现,包括:支持编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和“三网融合”、物联网发展规划,开展移动通信基站布局规划;支持、帮助实验区承接台湾电子信息产业转移;支持建立台湾电子信息产业园,优先为实验区引进台资重大项目牵线搭桥,帮助优质信息技术产品开拓国内外市场;鼓励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鼓励发展动漫游戏产业;支持设立物联网专区,根据实验区发展实际,适时选择一些重点领域先行先试,建设一批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采取措施吸引国内外尤其是台湾物联网先进技术企业落户福建。

3 结论

物联网被列为我国的新兴战略性产业重点发展,目前我国物联网发展和国际上的其他国家相比具有同发优势,2009年以来,物联网政策环境不断改善,技术进步明显加快,市场培育持续深化,标准制定全面提速,示范工程显著增多,市场规模大幅增长,上海、江苏、北京、福建都已经制定了适合自身的物联网发展规划。

摘要:我国正处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物联网被列为新兴战略性产业重点发展。物联网及相关产业发展的时机日趋成熟,推动物联网发展的良好态势正在形成。介绍了上海、江苏、北京、福建的物联网发展规划。

关键词:物联网,物联网产业,创新

参考文献

[1]李一,陈火峰.关于物联网的研究思考》[J].价值工程,2010(,3).

[2]Manuel Castells.Communication Power[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9.

[3]国外物联网发展综述[EB/OL].http://www.is-tis.sh.cn/list/list.aspx id=6398.

[4]王坤.国内外物联网技术研究进展[EB/OL].http://www.51emb.com/2009/1201/3876.html.

[5]李德仁,龚健雅,邵振峰.从数字地球到智慧地球[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0,(2).

试论城市建筑规划现状及优化措施 第11篇

【关键词】城市建筑;建筑规划;当前现状;优化措施;注意要点

城市建筑规划的主要目的是建立科技先进、经济繁荣、环境良好、居住舒适的生活环境。基于此,规划的主题在符合政治、经济条件的同时,还应与生态环境、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历史环境相融合,如此才能实现城市建筑规划向科学化发展的转变。

1.城市建筑规划现状

1.1 城市建筑规划缺乏前瞻性

现阶段,交通拥挤已成为各大城市亟待解决的问题,究其原因,不仅与我国机动车数量成倍增长有关,也与城市建筑规划缺乏前瞻性密切相联。另外,由于以往建筑规划中没有为城市日后的发展改造留有余地,致使当前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必须以老城区的拆迁和破坏为代价。

1.2 城市建筑规划随意性较强

在城市建设中,首先要考虑的是规划问题。规划好比城市建设的纪律,对城市建设起到主导作用,所有处于城市中的建设项目,都应该处于城市规划的管控范围中。但实际情况却是城市建设存在较多的不稳定因素,导致城市规划时常被篡改,具体表现如下:一是地方政府机构领导调动,二是个别人员擅自操控和篡改原定规划设计。

1.3 效仿嫁接居多,导致本土文化缺失

历史环境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典型人物和文化古迹, 从而形成了城市独特的文化底蕴。因此在当前及以后的城市建筑规划中,应着重表现当地风土民情、地缘地貌,将历史特色作为城市建筑规划的首要考虑因素。可是,在当前城市建筑规划中,模仿嫁接、复制原貌屡禁不改,城市建筑规划设计的大势趋于同化,千篇一律的现象十分严重。以往风情各异、独具特色的城市面貌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如出一辙、照猫画虎的“现代化城市”,长此以往,城市格局将如印刷机般的复制再复制,从而丢失城市本土文化的魅力与灵魂。

1.4 对新城区规划太过关注,对老城区的保护力度不足

在老城区,众多的文化古迹是其中最直观和最具有研究价值的亮点。但是在改造旧城建筑的过程中,很多古迹名胜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1.5 缺乏对人文环境建设的关注

不论如何规划, 都不能忘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理念。如果城市建筑规划脱离了“为大众服务”这一基本思路,那么无论采用多么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投入多少庞大的资金,都会意义顿失。所以,必须将城市建筑规划提升至人性化的思想高度,让城市建筑规划体现出对人文环境的关注。

2.对城市建筑规划的优化措施

2.1 增强建筑规划意识,奉行”规划先行”的方针

建筑规划工作是促进城市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要从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高度来认真对待建筑规划工作。把区域总体发展建筑规划与城市规划、交通规划、环保规划等专项规划融为一体,树立全方位建筑规划、全过程规划意识,把宏观建筑规划与项目详规、长远规划与短期规划,建筑规划监督与规划执行很好地结合起来,把自然条件、交通、通讯等”硬件”与建筑规划资源配置、组合等一系列动态“软件”的使用结合起来,确保建筑规划科学化执行有力。

2.2 城市建筑规划要与城市环境相融合、相呼应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和坚实基础。当前的城市建筑规划建设,虽然体现出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成效, 展示出了“旧貌换新颜”的城市形象, 但是却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日益严峻的破坏。没错,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地域特色、 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 在城市建筑规划中, 要充分利用城市特有的资源及条件, 使城市规划与城市自身环境相呼应、 与城市内在秩序相结合、 与城市整体结构相契合, 从而构建科学、 健康、 宜居的城市格局。

2.3 切忌照搬硬套,应彰显本土特色

本土特色是对本土文化的一种传承, 理应得到人们的关注和保护。而如今城市建筑规划已形成一种模仿嫁接的趋势, 不论合理与否, 一味照搬照抄,使得一些原本极具本土特色的城市改变了原貌, 失去了竞争优势。城市建筑规划的盲目跟风,使得各个城市变得如出一辙, 失去了本土文化魅力, 也失去了竞争的先决条件, 使城市经济的发展受到制约。因此, 在城市建筑规划中, 要认真考察各个城市的本土文化, 重点凸显城市的历史、 地域、 文化、 政治及经济特色, 避免因盲目跟风而造成城市本土特色的丢失。

2.4 新城区建设时要重视并加强对古建筑的保护

古建筑是表现城市历史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同时也展现着古代人们的伟大智慧。由此可见,古代建筑具有很强的历史意义和科考价值。有些古代建筑技术到现在早已失传,一些历史古迹一旦被毁,就不可能再恢复原貌,会留下很大的遗憾。因此,在开展城市建筑规划时,一定要加强保护意识,将古建筑保护列入重要位置,重点保护承载历史文化的建筑。在规划实施中也要合理安排、利用古建筑遗迹,使其既能保留原貌还能更好地为建设规划添砖加瓦。换而言之,城市建筑规划过程中,务必将新城开发与古城保护放在同等地位来对待,绝对不能以牺牲历史来建设新城为代价,否则城市建筑规划必将成为一个模式。现代城市建设对古城不能仅仅停留在保护层面上,而且还要站在战略的高度上,来规划古城开发、建设、宣传,这是提升现代城市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2.5 注重人文环境塑造,强化建筑规划之间的衔接协调

对城市进行建筑规划时,首先要满足人民的意愿, 要将民生发展放在更突出的位置, 时刻牢记“一切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而服务”这一理念,致力于创建身心愉悦的居民生活环境,挖掘城市个性,展现城市的独特魅力。其次,要使各项建筑规划协调一致,形成合力,不得相互矛盾。区域性建筑规划要注意纵向与上下级规划、横向与相邻省市规划的衔接。

2.6 发现并挖掘建筑规划行业的人才潜力

在城市建筑规划领域,后备人才是根本,而人才状的改善,需要不断挖掘该行业的潜在人才,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这些人才常常处于“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境地。因此,为了充发挥他们服务社会的潜在能力,政府需要为他们创造条件,争取实现们的人生价值,使其最大限度地为城市建筑规划行业添砖加瓦。

2.7 加快城市建筑规划法制化进程,确保城市建筑规划的整体性、严肃性

良好的法律法规是城市建筑规划实施的基础和底线,要认识到在法规作用下城市建筑规划的整体性、严肃性,明确法规与城市建筑规划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要真正发挥法律法规对城市建筑规划的约束力,就要强化执法力度,加快执法进程,改进执法手段,使城市建筑规划向着对人类有利的发向发展。

3.城市建筑规划过程中的注意要点

3.1 城市建筑规划过程中,应切实执行“区域整体化”理念

在实际工作中,要求将城镇与乡村相结合、大中小城市有机结合、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相协调。在进行城市建筑规划时,将不同发展程度的区域进行合理的整合,使产业间的关联度更加密切,从而促使系统更加高效的运行。

3.2 城市建筑规划过程中,应坚持将“持续发展”理念贯彻执行

对小城镇进行建筑规划时,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可以有效避免生态能源效益与经济发展的冲突。在城市建筑规划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可以更加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

4.结束语

我国大中城市排水规划研究现状 第12篇

1 我国城市排水体系概况

根据我国城市规划协会地下管线专业委员会所做的全国城市地下管线的调查表明, 我国排水管线的总里程数目已经突破30 万km, 地下管线主要分为污水管线以及雨水管线。我国城市早期的规划排水系统依据是一年一遇的洪水标准, 因此早期我国城市雨水管线设计重现期较低。由于较低的设计标准已经不满足使用要求, 近年来我国对于大中城市设计标准有所提高, 根据我国城市排水系统最新的设计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 2011) 》的规定, 在一般大中城市的排水设施设计暴雨重现期为1 年~3 年, 重点城市的排水设施设计暴雨重现期为3 年~ 5 年, 是原有设计规范的3 倍。

目前我国城市排水系统一般是由管网搜集系统、排水口以及泵站提升系统组成, 部分大中城市的排水系统还建有雨水调蓄池等调蓄设施。

2 大中城市排水体系问题

引起大中城市内涝的最根本原因就是雨水量大以及排水管线规划设计的不足。我国大中城市排水体系出现的问题主要是污水排水管线的问题以及雨水排水管线的问题。

首先是由于我国排水体系的设计排涝标准较低, 原规划的设计排水量标准较低, 未能考虑到城市居民的快速增长。设计的排水管道流量不能负担起污水以及雨水的汇水总量, 同时排水管线的埋深较小, 接纳范围小。

由于历史经济原因, 早期城市建设的污水以及雨水排水是一起的。现在很多大中城市的市区内仍未实行分流体制, 使得污水雨水混流, 最终排入河道, 排水效率低下并且影响城市生态环境。

部分大中型城市的污水主干管线以及污水处理厂的建设相对滞后, 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与污水排水管线的建设不相配, 同时由于部分污水厂的规划分布不合理, 进而引起有水排不出的局面, 最后只能溢流至就近河道。

除此以外, 管理不善也是较为严重的问题, 某些单位没有根据要求, 将污水雨水分流管线错接入市政管网, 影响污水雨水分流, 同时集水系统的养护较差。

3 排水规划研究进展

依据我国现有大中城市的排水规划出现的问题, 我国提出了建设智慧化海绵城市的思路[1] ( 见图2) , 从图2 可以看出, 通过相应传感器将监测数据进行收集, 传输到云服务器进行处理分析, 通过合适的分析模型得到解决方案, 根据解决方案进行指挥执行, 最后将收集到的执行后数据进行反馈, 用以修正模型, 可以对下一步的监测数据进行运用, 从而实现了智能化学习的过程。

除此以外, 我国对于以前城市内涝模型, 优化大中城市排水系统也有相应的研究进展。许乙青等[2]通过将道路本体透水化与道路选线分级化措施结合规划, 将地面海绵化处理, 加强了城市地表水的循环过程, 并且加速了渗水速率, 减缓了城市雨水排水系统压力, 提高了生态水网完整性, 使得城市的排水系统得到了改善。许涛等[3]对238 个大中城市进行内涝弹性评价, 建立灰箱模型, 发现城市内涝弹性与城市发展水平呈现负相关, 立交桥区域为内涝高发区; 且城市绿地系统未能改善内涝弹性, 城市防洪系统对城市内涝弹性起到了负面影响。周玉文等[4]通过改进快速评估模型, 解决了在管网资料较少而难以搭建模型的问题, 并且使得该模型在低重现期以及高重现期的情况下均达到了较好的模拟淹水效果。崔建国等[5]以山西河曲排水工程为背景, 通过Infoworks ICM构件模型对城市排水调蓄池的位置选取进行了研究, 相关数据表明, 基于Infoworks ICM为研究方法的模型可以较为准确的模拟城市降水过程, 能有效评估到大中城市的排水能力强弱, 并根据不同重现期下的模拟结果, 有效的选择城市排水调蓄池的位置, 减小城市管网的排水压力, 提升城市整体的排水能力。周影烈[6]通过将反规划理论运用到城市排水规划当中, 将其分为管网规划、水系规划以及绿地规划三个部分, 并将城市管网、绿地、水系三个系统有机结合, 建立了综合排水模型, 加强了城市排水能力。

4 结语

城市排水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中城市的排水规划问题尤为重要。城市排水规划的不断优化是解决城市内涝的基本前提, 只有充分分析内涝形成的根源, 进而对大中城市的排水系统进行优化, 城中看海现象才会真正成为历史。

参考文献

[1]李运杰, 张弛, 冷祥阳, 等.智慧化海绵城市的探讨与展望[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16 (1) :161-164, 171.

[2]邹宇, 许乙青, 邱灿红.南方多雨地区海绵城市建设研究——以湖南省宁乡县为例[J].经济地理, 2015 (9) :65-71, 78.

[3]许涛, 王春连, 洪敏.基于灰箱模型的中国城市内涝弹性评价[J].城市问题, 2015 (4) :2-11.

[4]周玉文, 赵树旗, 王乾勋, 等.快速评估模型在排水防涝规划中的改进应用[J].给水排水, 2016 (2) :45-48.

[5]郭芝瑞, 崔建国, 张峰, 等.基于Infoworks ICM的城市排水调蓄池位置选择[J].给水排水, 2016 (2) :49-52.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现状问题规划】相关文章:

问题现状08-05

现状存在问题09-21

心理问题现状05-07

专业现状和问题07-24

现状及问题分析09-21

我国环境问题现状08-03

存在现状及问题分析05-18

现状和存在的问题07-21

发展现状、存在问题08-13

分析现状及存在问题08-31

上一篇:普通高校本科下一篇:影响电解槽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