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的导入艺术

2024-07-18

德育课的导入艺术(精选10篇)

德育课的导入艺术 第1篇

一、案例导入

实施素质教育以来, 职业中专德育教材的编写在努力做到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同时, 也特别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注意知识体系的构建, 所以, 每一课的框题内容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如, 在讲到《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一课时, 利用案例巩固复习, 检查上节课布置的作业。用《商品价格的变动因素》的知识分析:汽车的价格为什么在不断下跌呢?有没有给生产汽车的企业带来影响?学生马上说:“汽车价格下跌之后, 买车的人多啦, 咱们学校的车就太多啦!” “汽车企业销量大增, 工人们加班加点的干活, 都挣双倍工资呢。”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 抢着说自己的认识。此时的提问牢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的热情和求知的欲望, 从而为讲授新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案例导入有很多优点。一, 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 可以为本节的案例教学服务, 引导学生从已知的案例中推出新知, 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三, 能够调动学生的思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从而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但是, 案例导入要求教师必须从学生生活中精选出典型案例, 所设计的问题也一定要有梯度, 有针对性, 有思考的价值。

二、故事导入

职业中专德育课故事导入会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以, 故事导入就成了老师们常用的一种导课方法。如, 在讲到《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中“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课时, 可讲《侍女妙对》的故事。相传清朝康熙年间, 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微服私访, 路遇一农民正用稻草捆秧, 便闲谈起来, 并对起了对联, 农民出上联:“稻草捆秧父抱子”, 张英苦思冥想, 未能对出。回家后说起此事, 家中一侍女对出了下联:“竹篮装笋母怀儿”。讲完故事, 马上引发学生的思考:一位学识渊博的文华殿大学士为什么会败在未受过教育的侍女手下呢?这说明了什么道理呢?经过短暂的讨论, 学生很快说出了其中的道理: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中来的, 要在实践中求索真理。从而使本节教学顺利进入主题。

故事导入容易抓住学生的心理, 调动学生的情绪,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但要想收到良好教学效果, 也要注意:要讲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或者是学生所熟悉的历史典故;故事本身寓意要深刻, 富有教育意义;故事所提出的问题要有明确的指向性、启发性和挑战性, 等等。

三、名言警句导课

名言警句, 是人们对实践中的经验教训的提炼和总结, 是历史文化精华的积淀, 对后人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警戒作用, 每个学生都能信口说出几个、甚至几十个, 这是学生的一个兴奋点, 所以, 名言警句是德育教师导入新课中经常使用的语言工具。

用名言警句导入新课。一方面, 准确理解名言警句对于职专学生来讲富有挑战性, 所以, 可以快速抓住学生的兴奋点, 引发思考;另一方面, 还可以使教材上的观点更有说服力, 增强学生的认同感, 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 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但是也要注意, 首先, 所用名言对于学生来说, 应该既具有挑战性, 又不至于把学生难倒, 这样才能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其次, 针对名言所设的问题, 要有梯度, 这样才能将每位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学习方向上来, 快速导入新课。

四、时政新闻、热点事件导入

用时政新闻、热点事件导入新课, 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 调动学生的情绪, 激发学习兴趣。比如, 讲到《政治常识》中的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这个内容时, 向同学们播放了当时中国和日本关于钓鱼岛之争的几个画面, 还有美国与日本在我国周边地区进行大型军事演习的几个画面。同学们会反映强烈, 老师要抓住时机发问:目前, 中日关系、中美关系如此紧张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美国和日本合作军演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通过学生讨论, 教师引导, 很快得出了结论: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这样, 不仅顺利导入了新课, 完成了本节教学任务, 还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之情, 效果非常好。

用时政新闻、热点事件导入新课, 要求教师必须找好新闻与教材知识的最佳结合点, 想到学生可能问到的各种问题, 这样上课时才会应对自如, 既让自己的学生始终保持一种兴奋的状态, 又能按计划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中职德育课课堂导入浅论 第2篇

【关键词】德育课;课堂导入

对于德育教学而言,课堂导入既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导入是指转换学生的思维,辅之以易于接受的感性材料,把学生引入特定的德育课教学环境之中,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完成对新知识的感知。对一堂德育课来说,教师如何组织导入,将直接影响到这堂课学生的学习情趣和学习效果。因此,能否在上课的一开始就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即刻转移到本节课上来,并使其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调动其积极性,尤为重要。

笔者认为,一次成功的导入,应具备针对性、新颖性、趣味性和简洁性等特点。首先。课堂导入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学习的兴趣。一个充满情趣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调剂课堂教学的气氛和节奏,形成师生间的默契交流,引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其次,课堂导入的针对性是指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这样既能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思维定向,又能使其明确课堂教学目的。那么,德育课堂导入有哪些具体可行的方法呢?

一、设疑导入法

即教师围绕教学主题,设疑问难、制造悬念,从而调动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导入方法。例如“意识的能动作用”一课,我这样导入:“大家知道,一幢大楼是物质的一种具体形态,而这幢大楼的设计图是人脑思维的产物,是意识现象。根据前面学过的原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那么就应该先有大楼,后有设计图。但现实中却是先有设计图,而后按图施工建大楼。这不就违反了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吗?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呢?要知道其中的奥秘,就必须学习:意识的能动作用”。这样,通过巧设疑难,抓住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二、温故导入法

即通过温习已学过的旧知识,抓住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而导入新课的方法。例如,讲“资本与剩余价值”时,可先引导学生复习价值规律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中第三方面的作用是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一部分在竞争中取胜,另一部分被淘汰。那么,为什么一部分企业能在竞争中取胜呢?又是怎样在竞争中取胜的呢?从而导入新课。

三、激情导入

即教师运用富有情感的手段和方法,包括歌曲、视频、语言描述等,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渲染课堂气氛,感染、激励学生进入新知识学习的导入方法。如在中职教材“序言”一课时,先播放歌曲《脚印》,通过歌声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思索:在中职的新校园,在新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应留下怎样的脚印?这样通过教师富有感情的语言描述,引起学生的强烈共鸣,满怀激情地进入新课的学习。

四、事例导入

即通过对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童话或生活中的典型事例的形象描述来导入新课的方法。如在讲授“社交礼仪”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讲这样一个故事:古代有生意人,走迷路了,遇上一位老人,忙上前问路:“喂!老头,从这里到苏州走哪条路,还有多少里?”老人说:“走中间的那条路,到苏州还有七、八千丈。”那人奇怪地问:“你们这里为什么不用‘里’,而用‘丈’呢?”老人说:“这地方一向讲礼(里)的,遇到了不讲礼的人,也就不讲礼(里)了!”然后提出: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从而导入教学主题。

五、直接导入

即上课伊始教师开门见山地直接点明课题,阐明学习目的、要求等,而进入新课教学的方法。例如,讲“青年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主力军”时,教师作如下导入:“人们常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那么,我们青年呢?我要说,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今天,我们的祖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这场走向未来的伟大失业中,我们青年担负着历史的重任,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主力军。现在,我们就来共同探讨‘青年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主力军’这一课题”。

六、直观导入

即通过演示直观教具,唤起学生表象,并以引人入胜的分析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思考,从而进入新课学习的导入方法。例如,讲“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可运用自制的标有我国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沿江沿边开放城市等的中国地图来导入等。

七、引文导入

即通过优秀诗文、名人名言、谜语、比喻、谚语等导入新课的方法。如讲“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时,教师以《理想》一诗导入新课:“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點亮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也行的路;理想实录,引你走向黎明……”

总之,导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课堂教学中,导入不是教师的即兴发挥,它需要教师有设计意识,需要进行精心的准备,这样导入的针对性、艺术性才更强,才能更进一步引导学生通往知识的大门,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许惠英.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技能训练[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浅谈中职德育课的精彩导入 第3篇

一、名言警句诗词导入法

兴趣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 内驱力。作为 一门德育课程, 纯粹的理论阐述或逻辑演绎会扼杀这门学科的活力, 而相关名言警句的佐证, 则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课本的要求并非是死板的教条, 而是前人在实践中得出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宝贵总结, 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探索成果, 这就能使学生产生一种真实感和实用感。因此运用名言警句诗词导入新课, 也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比如, 在讲授《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时, 可借用我们耳熟能详的诗词“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来导入。

二、音乐导入法

美好的生活需要音乐, 德育课也需 要音乐, 音乐教学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教材中的意境。如果把德育课与音乐结合起来, 音乐导课必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 在讲“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时, 先播放《种太阳》、《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等有关理想的歌曲, 以动听的音乐旋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并对歌曲进行分析, 导入所学的课程。这样, 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

三、寓言故事导入法

中外古今有许多 丰富多彩、寓 意深远的 故事和寓言。根据教材的内容,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科学性和哲理性都比较强的寓言、典故以及传说等, 把比较深奥、抽象的理论故事化或简单化, 使其生动具体, 通俗易懂, 达到深入浅出的目的。这种方法具有较强的趣味性, 容易给学生以启迪, 同时又能起到开阔视野、拓宽知识的作用, 从而使教师讲课更生动、形象;学生学习更轻松增趣、易于接受与记忆。例如, 在讲到辩证唯物主义的人与规律之间的关系时, 就可以利用“拔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导入新课;同样, 利用“纸上谈兵”的故事就可以引出从主观出发的错误性、危害性以及从实际出发的正确性和重要性。

四、漫画导入法

漫画往往能令人捧腹大笑, 但在笑声过后却发人深省。恰当地把漫画引进德育课教学, 能丰富教 学内容, 增强中职德育课的趣味性, 活跃课堂气氛, 对帮助学生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都有好处。教师在讲课时, 如果先出 示一幅与 课文内容 相关的漫画, 并从漫画引出教学内容方面的问题, 既设置悬念, 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又能使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 寻求答案。例如, 在讲“知行统一 与体验成 功”一课中的“认识与实践辩证关系”时, 我就利用了课本中“读书人与庄稼人不会耕田怎样下田和不让下田怎会耕田的争论”漫画。提出问题:你赞同哪种观点?为什么?进而导入。

五、设问启发导入法

启发的关键在于学生有积极的思维活动, 而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 学生有了问题就要去思考解决。因此教师要创设问题情景, 要让学生从浅显简明的事例中发现问题, 进而从问题入手, 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 激发其积极思维和产生寻求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例如, 在讲“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时, 可以提出下面问题让学生思考:“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 又从西方落下。这种现象是不是告诉我们太阳在绕地球转?”“当重物掉下时, 为什么会落在地上, 而不会向天上飞?”“这些现象包含什么样的哲学道理?”等等。

六、图片导入法

图片往往集趣味性、启发性、警示性于一体, 有机地拓宽了教材的内容。在教学中, 教师创造一定的教学情景, 从而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 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大有裨益。在选用图片的时候, 我们的选材一定要紧密联系教学内容, 更要新颖、震撼, 让学生耳目一新, 可立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兴趣。如果案例不新颖, 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不紧密的话, 就很难引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收不到预期的效果。例如在讲“义与利、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等内容时, 可以先给学生展示一下大贪官刘志军、文强等公仆形象和沦为阶下囚的照片, 通过给学生讲述他们前后的变化对比, 让学生自己得出在今天物欲横流、道德滑坡的社会背景下要树立正确的义利观、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奉献等内容。

七、温故知新导入法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 导入正处于故新之 间, 起着承故启新的作用。新知识往往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上课要能巧妙地联系旧知识, 做到温故而知新。教师只要能抓住这个特点, 承上启下借助旧知识导入新课, 也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音乐课堂的导入艺术 第4篇

爱迪生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音乐怀有浓厚的兴趣时,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而主动地学习音乐。因此,精心设计课堂导入就尤其重要了。课堂导入要力求新颖多样,富有诱导性和情感投入,实际教学中灵活选择,恰当导入,就会给整堂课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平淡乏味的课堂导入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热情,产生厌学情绪。导入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不管用哪一种方法,都必须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实际进行设计。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会采用以下几种导入方式:

一、故事导入,启发心智

喜欢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利用故事导入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最佳的方法。讲一些精而短的故事,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如在教授《大鹿》这首歌曲时,我就对他们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这天清晨,有一只小兔吃完早饭正在树林里散步呢。突然远处出现了一只大灰狼,小兔连忙撒腿就跑。不远处是大鹿的家,大鹿正打开窗户享受着清晨的新鲜空气,小兔就连忙向大鹿求救:“鹿呀鹿呀快开门,林中老狼追来了。”大鹿也很热心地请小兔进门:“兔儿兔儿快进来,咱们手把手挽牢。”接着大鹿和小兔就在一起挽起手跳起了快乐的舞蹈,大灰狼知道没有办法抓住小兔了,就只好灰溜溜地离开了。通过这样的故事情节,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歌曲的欲望,同时也帮助学生理解歌词、记住歌词,一举两得。

二、谜语导入,激发想象

猜谜语也是孩子们喜爱的活动。孩子不仅好动,而且好奇。以此为契机,在教授某些歌曲时,我运用谜语引导学生积极的动脑思考,在寻求谜底中愉悦性情、激发情感。在教授《钟》一课中,我用生动的语言讲了一个谜面: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他会告诉我,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孩子们聚精会神地听着,从他们闪闪发亮的眼睛里,我看到了思维的火花,产生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多媒体导入,激发情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媒体种类不断丰富。它替代了传统教学录音机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教学情景,让教学形象变得更形象,更生动。要想使先进的教学手段更好地运用并服务于教学,我们不仅要努力学习掌握操作相关技能与使用方法,还应该掌握或初步掌握一些音乐软件的使用和音乐课件制作的常识。教师在选择使用录音带、光盘、电脑软件时,应该精心挑选,细心操作,将最优质的声音效果与完美的画面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在美妙、愉悦的气氛中学习。例如我在教《大树妈妈》一课导入新课时,伴随着《大树妈妈》音乐的响起,在投影大屏幕上出现了一幅温馨的画面:大树妈妈的一个手臂像摇篮一样,轻轻地摇着沉睡的小鸟。使学生深深地感受到大树妈妈对小鸟的爱,从而联想到妈妈对自己的爱,思绪伴随着优美的音乐,从而顺利地将学生带入了《大树妈妈》一课的意境,在新课开始就为深情的唱好这首歌曲打下了良好的感情基础。

四、情境导入,引起共鸣

这种方法是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知不觉地进入主题。它的特点是:形象、直观、容易调动学生的兴趣。情境导入法是一种非常能引人入胜的方法。比如:在学习《过新年》一课时,我通过在中国传统的春节中常见形式,在教室里挂上了红灯笼、中国结,贴起了对联等,通过创设这种与课题相吻合的教学情境,对学生进行感官的刺激,活跃了课堂的学习气氛,自然而然地进入新课的教学,并调动起了学生学习这首歌曲的兴趣。随后我及时地抛出课题,引入新课。当然并不是每节课都能成功运用情境导入法的,要视教学内容而论。

五、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音乐学习的最好的方式就是“游戏”。游戏可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教授《钻山洞》一课中,我设计了游戏“钻山洞”,两个同学充当山洞,一组同学充当火车,伴随着《钻山洞》的音乐,这列火车要跟上音乐有节奏地钻过山洞,等到音乐停止的时候,还在山洞里的同学就要表演节目,并且要与充当山洞的同学交换。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在一遍又一遍的听赏过程中,熟悉了歌曲旋律,达到了教学目的。

音乐课堂应该是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天地,是学生流连忘返的美的乐园,是最充满魅力的地方。就像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的:“凡是我们在那里看得见,按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那就是美的。”导之有法,导无定法,让我们共同努力,积极开拓,以高度的责任感和高超的教学艺术,引领学生走进音乐殿堂,体验生活、感悟精神、激发力量,点燃每个孩子生命中的激情。

德育课的导入艺术 第5篇

1. 开门见山式导入

教师在上课的一开始, 就点明本节课所讲的课题以及问题的重点, 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完整清晰地展现给学生, 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导向, 这样能使学生以有意注意和有意识记来对待他们所学的功课.

例如:“多位数的读法与写法”一节, 一上课教师可在黑板上写一个很大的数, 比如:92600000, 12亿.然后教师指出:这种数的位数很多, 读好这种数和写准这种数对今后学习与工作有很大帮助,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

这种导入法有简洁明快的特点, 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帮助学生把握学习方向.

2. 以旧引新式导入

以旧知识作为桥梁, 使学生知识不断递进, 增加知识坡度, 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学生对与新知识联系最紧密的旧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的程度, 必然影响到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所以教师要掌握好新旧知识间的连接点, 使学生感到新知识又不新, 难又不十分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教学“百分数应用题”之前, 先复习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及分数应用题, 如“一桶汽油倒出25, 刚好12升, 这桶汽油共有多少升?”然后将题中25改为40%, 让学生计算, 巧妙地把百分数应用题与分数应用题联系起来, 这样导入新课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3. 创设情境式导入

小学生思维活跃, 创设一定的现实问题情境,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数学来源于生活”, 但又高于生活, 在课堂中创设现实生活情境, 不仅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

例如, 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 我先让学生读一段耳熟能详的歌谣:“门前大桥下, 游过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 二四六七八……”看着学生趣味盎然的样子, 我声情并茂地说道:“听到这首童谣, 仿佛有一幅生动的鸭子戏水图展现在我的眼前.如果让同学们也画一幅鸭子戏水图, 你准备画几只鸭子?”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3只、5只、6只、15只……”我紧接着提出:“大家的想法多种多样, 谁能从数学的角度想个办法, 精练地表示出鸭子的只数呢?”学生经过思考后, 得出结论:要概括所有同学的想法, 可以用字母来表示鸭子的只数……在轻松、愉悦、民主的学习氛围中, 学生被牢牢地吸引, 一下子进入了最佳学习状态, 并初步感知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 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

4. 讲故事式导入

讲故事是深受儿童欢迎的导入方法之一, 在故事导入中, 有的故事可以唤醒儿童的生活经验, 从中抽象出数学知识, 有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故事的形式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数学问题.故事导入法给数学课增加了趣味性, 帮助儿童展开思维, 丰富联想, 使儿童很自然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例如:全国优秀教师黄爱华老师在教“分数的基本性质”时, 一上课, 他结合内容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猴王分饼”的故事:猴山上的猴子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饼, 有一天, 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们吃, 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四块, 分给猴1一块, 猴2见到说:“太少了, 我要两块.”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 分给猴2两块猴3更贪, 它抢着说:“我要三块, 我要三块.”于是, 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十二块, 分给猴3三块.故事讲到这里时提问:“同学们, 你们知道哪只猴子分得多些?”这一问后学生立即被故事吸引, 积极思考故事中提出的问题, 激起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形成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 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5. 设悬念式导入

课堂上经常以悬念作为挑逗学生好奇心的触发点, 不但会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而且也会使学生产生探索问题“奥妙”所在的神秘感, 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的浓厚兴趣, 引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例如, 在教学“年、月、日”时, 教师可先出示题:小明今年12岁, 过了12个生日, 可小华也是12岁, 他只过了3个生日, 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这时学生情绪高涨, 疑问产生了好奇, 好奇又转化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爱好.随即教师指出:等你们学了今天的课以后就知道了, 这样从学习一开始, 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主体地位上.又如, 在教学乘法口诀时, 我出示些算式:7+7+7+7+7, 5+5+5+5+5, 9+9+9+9+9+9, 让学生很快口算出来.学生面有难色, 而我很快地说出正确的结果, 让学生佩服不已.我激励学生道:“老师用了一个法宝———‘乘法口诀’来帮助计算, 你们想学会‘乘法口诀’这个知识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迫切地回答:“想!”此时, 掌握新知成了学生们最大的愿望, 这样学生记忆深刻, 学习效果也很好.

教学导入的艺术手法 第6篇

一.导入要“准”

导入方式的选择, 最根本的还是要依据教学内容, 因为教学内容的差别制约着导入方式的选择。在设计导入方式时教师要很好地把握教材内容上的特点, 选择合适的导入方式。联系学生的实际, 依据学生心理和知识储备的情况来选择导入方式, 无论是什么方式的导入, 都不能不考虑学生的实际及他们能否接受和领会。同时, 选择导入方式的依据, 也离不开教师自身的特点。因为, 每位教师在性格气质上, 在职业素质上都存在着不同的个体差异, 这些都会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导入要“精”

导入要精心设计, 做到短小精练、简洁, 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 迅速而巧妙地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以及学生与教材间的距离, 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听课上, 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般两三分钟至多五分钟就要转入正题, 时间过长就会喧宾夺主, 不能给课堂留下更多的宝贵时间, 应当抓住最实质、最主要的内容, 做到少而精, 以少胜多, 以简驭繁。切忌词不达意, 南腔北调, 天马行空, 不着边际, 罗嗦不止。最好能用寥寥数语, 就使学生怀着迫切的心情进入新课, 从而实现“无疑———有疑———无疑”的认知转化过程。

三.导入要“奇”

导入要使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通过浅显而简明的事例, 使学生得到启发, 以富有启发性的导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 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 促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新教材。启发的关键在于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 而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 学生有了问题就要去思考去解决, 创设问题情境便为学生顺利地理解新的学习内容创造了前提条件。导入要尽量以生动、具体的事例为基础, 引入新知识。同时要讲究启发性, 要让学生从浅显简明的事例中发现问题, 进而从问题着手, 引起学生认知冲突, 激发其积极思维和产生寻求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

四.导入要“巧”

新课的导入不仅要新颖独特, 引人入胜, 令学生耳目一新, 而且要有艺术, 有趣味, 通过充满情趣的导入, 调剂课堂教学的气氛和节奏, 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 教师要讲究导入的艺术。导入设计必须根据导入目的的不同, 采用艺术化的语言表达方式。课堂导语应因势变通, 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有时会发生一些突发性事件, 令你措手不及, 难以应付, 不能“水到渠成”。这时, 教师就必须采取相应的应变措施, 临时变通。掌握教材的精髓, 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 做到胸有成竹, 得心应手, 左右逢源。

五.导入要有“形”

直观的东西一定比文字、语言更有吸引力, 它会马上引起学生的注意。为学生理解新知识提供感性材料, 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运用多种直观手段, 即可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给学生留下清晰的表象, 为学生感知、理解知识创造了条件, 又可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

六.导入要有“乐”

心理学研究表明, 如果强迫学生学习, 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是很难保留在记忆里的。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 就会表现出主动、积极和自觉, 因此, 导入应使学生处于渴望学习的心理状态中, 引发学生的思考, 使他们以饱满的心理状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为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展开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教师采用怎样的导入方式, 如若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导入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教师为此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枉然。

浅析体育课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 第7篇

一、讲故事导入法

是根据课的教材设计一个故事, 上课通过教师形象生动的描绘, 把同学们带入故事情节, 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人物, 充当故事中的演员, 做故事中的事, 在故事中学习动作技能。

二、示范导入法

根据课的教学内容, 一上课体育教师或学生代表通过精彩的动作示范, 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 让学生主动的来学。在武术教学中常用此法导入。体育教师身穿整洁的运动衣, 干净利落动作连贯一气呵成的打完少年拳, 同学们顿时掌声响起来, 老师再问“你们想不想也练成这样一套拳法?”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想!”兴趣浓厚, 然后再进行教学, 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提问导入法

通过提问使同学们能够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重点, 并能自觉地主动地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形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诸如“在中长跑过程中怎样呼吸才能够感觉不累”、“快速跑中身体应采取怎样的姿势有利于提高速度”等等能够使同学们迅速地进入课堂学习状态, 并能在活动中主动学习。

四、情境导入法

在上课前做一些简单形象的道具, 使学生们既感到新鲜又能很快地进入角色, 投身到活动中来。如一次上课时我戴了一个猴子的头饰, 同学们都围着我问这是做什么呀?我模仿着猴子的动作说:“我是孙悟空, 要去花果山!”同学们都兴奋地说:“我们也去!”于是我发给他们小猴子的头饰, 带着他们练习如何翻越障碍, 他们玩得可入神了。

五、激励导入法

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喜欢上体育课的, 也不是所有的项目同学们都感兴趣, 怎样使他们能够克服自身的弱点, 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锻炼的队伍中来, 也是我们体育教师经常遇到的难题, 而激励的方法就能够有效地做到这一点。比如进行长跑练习课时, 教师一公布“长跑”的练习内容, 往往就会听到一片“嘘”声, 这时教师可说“我就知道你们会出这种声音, 因为你们是吃不了苦”, 这时教师再因势利导, 讲一些体育明星们通过刻苦训练创造体育辉煌的故事, 激励同学们向英雄学习, 并讲解必要的练习方法, 就能使同学们在心中坚定吃苦的信心, 为长跑练习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取得满意的练习效果。

德育课的导入艺术 第8篇

1. 创设导入情境, 使学生产生求知欲

语言学习及语言的理解都离不开语言环境, 即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因此, 设计好一个导入情境不仅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如何才能设计好导入情境呢?一方面, 我们可以运用传统方法, 如利用学生资源, 将设计好的导入情境事先教学生排练好, 然后在上课时表演。另一方面, 我们还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设计出逼真、动画的导入情境。例如在学习《沁园春·雪》一课时, 首先用多媒体播放一段的《林海雪原》的片段, 从听觉、视觉等多角度, 让学生感受茫茫雪海带给人的意境, 从而感知雪。

2. 讲述故事导入, 引起学生好奇

好奇心人皆有之, 学生也不例外。因此, 我们教师在设计导入情境时, 可以选择一个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有趣、离奇的故事作为这节课的导入情境。这样可以利用故事的曲折离奇的情节一步一步地将学生引入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中。课堂中, 教师如能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 利用一些有趣的故事来导入课文, 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讲一些作者写本文的小插曲, 作者自身的一些趣闻逸事, 或者讲一个与课文有关的写作背景的故事,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设置悬念导入, 引发学生探究

教学中以悬念作为激发学生好奇心的手段, 不仅能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而且也会使学生产生探索问题“奥妙”所在的好奇心, 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例如《拿来主义》一课的导入:“同学们课外阅读兴趣甚浓, 阅读的范围比较广泛。半个学期以来, 据初步统计, 全班看的杂志种类多达六七十种, 作品有二百七十多本, 其中有唐宋诗词、四大名著, 还有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 巴尔扎克的《高老头》, 雨果的《悲惨世界》等, 大家这种读书的积极性是好的, 应该肯定, 应该表扬。”

4. 利用诗词或格言导入, 以营造文学氛围

一些名家的诗词能让人过目不忘, 一方面, 是他们所写的诗词表达的事物贴切且入木三分;另一方面诗词本身带有很浓的文学色彩, 不仅带有浪漫的色彩而且引起大多数人的共鸣。例如学生熟知的“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等名句导入, 能增加课堂教学的文学氛围, 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从而使他们愿学、乐学。

5. 用庄重的情感导入抓住学生的心弦

教师在教学中用深情的语言把自己的情感与文章的情感融为一体, 能打动学生的心, 使其产生情感共鸣, 形成一个情感交融的教学氛围。例如在导入新课《回忆我的母亲》时, 教师用沉痛凝重的语调:“同学们, 革命家朱德的母亲去世时, 延安各界举行公祭, 挽联很多, 毛泽东、周恩来都写了挽联, 歌颂朱德同志的丰功伟绩, 那是朱德母亲勤劳一生的崇高评价, 也表明伟大的共产党与亿万人民的母亲的血肉联系和鱼水之情。”用沉痛的口气、缓慢的速度、悼念的语调, 使学生的心理状态一开始就向作者靠拢。用党中央的挽联导入新课, 为文章结尾部分升华主题埋下伏笔。这样的导入, 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情感, 从而与作者的感情产生了共鸣。

6. 在娓娓动听的叙述中导入新课

声情并茂的叙述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通过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或事例来感染学生, 从而顺利地导入新课学习。故事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因为它有生动的情节、曲折的内涵, 对学生有魔力般的作用。例如《人民的勤务员》一课导入, 可以生动地讲述雷锋小时候的好人好事作为导入。利用故事导入新课不仅吸引学生注意力, 顺利导入新课, 而且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摘要: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导入是上课的“序幕”。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 是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金钥匙。所以, 导入艺术化为课堂教学整体艺术化创造一个良好开端。

关键词:导入,情境,新课

参考文献

[1]代玉梅.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J].新课程研究 (基础教育) , 2010 (2) .

初中化学课堂导入的艺术 第9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 导入艺术 教学质量 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化学课堂,教师一定要革新教学思维,创新教学模式,探究有效的课堂导入方法,为学生呈现一个精彩的课堂开始,让学生萌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和向心力,这样自然有益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教学经历,探究了一些较为有效的课堂导入方法,希望能对实现有效教学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一、开门见山,采用直接导入法

有效的化学导入方法应该做到因教学内容和学情而异,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导入方法都要做到简洁高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对于一些新知识,学生也渴望了解,教师就没有必要故弄弦虚,就可以开门见山,采取直截了当的导入方法。教师采用直接导入的方法就是教学整合新授课的教学内容,采取核心的知识或者重点内容,再或者就是新授课的重难点,让学生在听到或者看到这些信息的时候,能有所触动,明白新授课的内容和重点知识,并且通过这样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探究意识,直接让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

二、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实施问题导入

初中生大多数都具有猎奇心理,只要能在课堂上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意识,他们就会非常自觉主动的去思考和分析问题,为此,如果在初中化学课堂能巧妙的设计问题悬疑,让学生去思考探究,让课堂的参与度就会大大提升,学习效果肯定会提高。实践证明,如果在课堂上教师能够巧妙的运用学生这种好奇心就教学内容设计一定的教学问题和悬念,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将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所使用的悬念设疑的方法,一定要了解学情,问题的难易度适中,并且问题的设计是一环扣一环紧,紧跟教材学习内容,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温故而知新,采用复习导入法

任何学科的学习,前后之间必然有着一定的联系,在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中,每一单元、每一框题之间都有着前后之间的联系,所以教师可以采取知识迁移的方法,从学生固有的只是出发,慢慢的导入到新授课的内容,这样课堂即连贯又顺畅,让学生在具有熟知感的基础上,产生探究意识。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导入中,采用知识迁移的方法进行导入就是利用学生固有的知识,将其发展、深化,引导出新的教学内容,这样做一方面有效的复习了往日学习的知识,另一方面流畅的导入新授课内容,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做到所谓的“温故而知新”。这种方法又称为复习导入法,在课堂导入内容的选择上,教师能总结前后知识的联系,通过已经学习过的知识来引入新知识,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衔接性就非常的顺畅,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过渡到了新授课。

四、构建化学教学情境,实施情境导入法

课堂导入是课堂的开始,能否做到精彩绝伦,吸引到学生事关课堂教学的成败。情境教学近些年备受师生的青睐,把知识有效的融入到一定的情境下,让学生有直观生动的体验,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升。这种方法也可以有效的运用到课堂的导入上,教学情境导入法包括依据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也包括巧妙的运用一定的课堂教学情境来讲授教学内容。对于班级教学来说,具有一定的动态性,学生是变化的,学生思想和行为也是不断改变的,优秀的老师可以有效的控制和调节课堂教学节奏,能巧妙的抓住学生的需求和情绪,然后调整教学过程,所谓“教无常法,贵在得法”。

五、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实施问题导入

初中生大多数都具有猎奇心理,只要能在课堂上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意识,他们就会非常自觉主动的去思考和分析问题,为此,如果在初中化学课堂能巧妙的设计问题悬疑,让学生去思考探究,让课堂的参与度就会大大提升,学习效果肯定会提高。实践证明,如果在课堂上教师能够巧妙的运用学生这种好奇心就教学内容设计一定的教学问题和悬念,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将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所使用的悬念设疑的方法,一定要了解学情,问题的难易度适中,并且问题的设计是一环扣一环紧,紧跟教材学习内容,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实用多媒体导入,提升学习兴趣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信息化教学也逐渐在初中教学中实现普及,最重要的体现就是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出现。多媒体可以让复杂抽象的知识变得简单具体,让学生直观的体验到学习的内容,并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完美结合,加深学习的印象,提升学习的效果。所以在导入的环节中如果教师能够巧妙的运用多媒体,利用学生感兴趣的题材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对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来说,一般包括课堂导入、新授课、课堂知识巩固、课后作业设计和课后试题评讲等环节,可以说每一个环节都对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有着一定的影响,他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课堂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子,必须高度重视,有效的整合学情、教学内容等相关因素,采取合适的导入方法,进而推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发展。导入的方法有很多,有直接导入法、情境导入法、问题导入法、复习导入法、游戏导入法等,至于采取那种导入方法来提升教学质量,需要教师紧扣教材,依据学情,巧妙的整合相关教学因素,做到恰如其分,选择最适宜的方法,这样才会提升导入的有效性,促进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殷玲玲.浅析提升初中化学教学趣味性的有效途径[J].学苑教育,2013(01)

艺术的导入成就精彩课堂 第10篇

一.故事吸引法

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 在课前讲述一段感人肺腑或耐人寻味的故事、寓言或名人轶事, 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不仅可以放松其紧张的大脑, 活跃课堂氛围, 还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 习S版小学语 文中的《虎门销烟》这篇课文时, 根据课文内容只是讲述了销烟的一幕, 学生对销烟的幕后故事并不了解, 我觉得以故事的形式为课堂教学拉开序幕比较合适, 从道光1839年11月15日, 林则徐受命钦差大臣, 到林则徐下令在虎门将鸦片公开销毁, 并带领大、小官员亲自监督, 从林则徐用传统销毁鸦片“烟土拌桐油焚毁法”, 但膏余却会渗入地中, 吸毒者掘地取土, 仍得十之二三, 到林则徐找出第二种方法“海水浸化法”, 讲述了林则徐遭受到的英国侵略者施加的压力, 国内妥协派施加的影响, 鸦片商人、吸食者的反对, 以及皇帝也只是拿他当替罪羊的多重压力, 林徐则的这段壮举深深地打动了学生, 牢牢地抓住了学生的眼球, 学生的思维活跃了, 爱国主义情感一下子被激发了出来, 为学习课文, 引导学生真正体会到“虎门销烟这一伟大壮举”, 并积极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

二.音乐入境法

黑格尔曾说过:通过音乐来打动的就是最深刻的主体内心生活。音乐是心情的艺术, 通过播放乐曲、吟唱歌曲等, 可以营造出更佳的教学氛围, 其甜美的旋律和优美的歌词, 让学生欣赏歌曲的同时, 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有利于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意境。

例如在学习《春天的小雨滴 滴滴》这篇课文时, 我为学生播放了由刘文正演唱的歌曲《三月里的小雨》:三月里小雨, 淅沥沥沥下个不停, 山谷里的小溪, 哗啦啦流不停……在轻快又温馨的歌声中唤起了学生对春天、对小雨的感觉, 也让学生仿佛真的听到了从天而落的雨声, 犹如一股浓浓的春意吹进我们的教室, 为充分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走进文本打好基础, 有效地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三.悬念引入法

很多小学生都喜欢看《名侦探柯南》, 因为里面的故事总是带有悬念, 而小学生的好奇心重, 总想追根究底知道个原因。如果在课前根据课文内容, 设置一个能让人产生无限瑕想的悬念来导入新课, 能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可通过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使学生的思维从一开始便处于一种跃跃欲试的理想状态。

例如, 在学习《倔强的小红军》这一文时, 教学伊始我向同学们介绍了1934年10月, 中国工农红军从福建、江西出发, 开始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简介:红军历尽千辛万苦, 翻越了终年积雪的高山, 走过了人迹罕至的草地。我们今天学的课文, 讲的就是发生在红军过草地时的曾经发生过的往事。可是文章为什么会用“倔强”二字来形容这位小红军呢?这一个小红军和首长之间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带着疑问正式开始我们今天的学习。通过设置富有悬念的导入, 唤起学生的注意力, 加深学生对小红军“倔强”品质的印象, 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做好铺垫。

四.背景激情法

由于时代的原因, 语文课本中的很多文章所展现的都是过去的历史背景和年代, 如果学生不了解, 也就无法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 以及文章的中心意思。所以, 我们要为学生提供一些文本中没有传达出来的信息, 通过向学生提供背景等材料, 启迪学生的思维, 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解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

上一篇:报告货币下一篇:工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