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图方法范文

2024-07-24

识图方法范文(精选12篇)

识图方法 第1篇

关键词:平法识图,微信公众平台,建设方法,信息化教学

微信是腾讯公司在2011 年1 月推出的一个应用于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免费应用程序。2012 年8 月23 日, 微信公众平台正式上线[1]。微信公众平台具有操作便捷、沟通高效、资源多元的优势[2], 开始辅助相关课程的教学[3,4,5,6], 下面结合建筑类课程的特点和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 以《平法识图》为例进行总结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方法。

1 《平法识图》简介

《平法识图》是建筑工程类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识图对象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结构施工图, “平法”是“平面整体表示方法”的缩写, 是结构施工图中钢筋的主要表达方式。在钢筋的设计、识图、算量、下料工作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2 《平法识图》微信公众平台资源简介

从2015 年12 月7 日至论文投稿日, 关注人数达1411 人, 其中省内本校师生大约有1100 人, 省外关注者有300 多人。共建设二维三维、微课慕课、创新创造3 个一级菜单, 二维三维一级菜单包括模型图片35张, 施工图纸18 张, 电子教材1 部, 钢筋模型 ( 含钢结构) 48 个, 投影模型 ( 含建筑) 35 个。微课慕课一级菜单包括原创慕课讲34 讲, 建材实验11 讲, 钢筋动画18 个, 钢筋算量189 讲, 施工视频个34 个。创新创造一级菜单包括教学资源10 个, 我爱发明45 项, 关于我们1 项。

3 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方法

微信公众平台常规的功能比较容易建设, 下面结合建筑类课程的资源特点, 重点从共享超过20 兆的视频、大型施工图、三维电子模型、、多级菜单建设、公众号推广几个方面进行交流。

3.1公众号的推广

省内关注者以学生为主, 通过加网络学习成绩的方式引导学生添加关注, 其他关注者以推荐的方式添加关注。省外关注者通过分享具有公众号信息的图文、视频资料到百度文库、豆丁网、QQ空间、腾讯视频、优酷视频等引导关注, 也可以通过编写云教材 (教材中通过二维码链接大量的电子资源) 和发表论文进行推广。对于一些重要的内容, 可以用易企秀平台 (http://eqxiu.com) 做成动态的展示效果加以推广。

3. 2 分享20 兆以上的视频

微信公众平台暂时只能上传20 兆以内的视频, 但是很多视频往往超过20 兆。可以把视频存储到腾讯视频, 获取网址以链接的方式进行分享, 腾讯视频从手机端访问目前是没有广告的, 且视频的数量和大小没有限制。但是公众平台视频也只支持以网址的方式添加3 个视频, 3个以上的视频可以通过获取网址, 用草料二维码生成器生成二维码以图片的方式添加到正文中, 读者扫描或者长按二维码进行访问。如果是多个地址, 为了减少二维码的数量, 可以采用活码, 一个活码可以添加多个链接, 并且随后编辑链接不影响之前形成的二维码。

3. 3 分享大型施工图

部分比较小的施工图可以以图片的方式进行分享, 但是比较大的施工图 ( dwg格式) 可以转化成pdf格式存储到Moxtra平台上, 从“其他选项/分享/复制链接”按钮获取网址用草料二维码生成器生成二维码进行分享。比较大的pdf文件用手机在线打开比较慢, 可以下载到手机端再打开。

3. 4 分享三维电子模型

建筑工程相关课程中, 有大量的三维电子资源, 这些资源一般需要专业的三维软件在电脑端才能打开, 《平法识图》创建了房屋构件和钢筋模型共计200 多个, 其中一些常用的房屋构件和钢筋模型需要在线共享。可以把需要共享的三维电子模型存储到lao3d. com上, 通过获取网址用二维码进行共享 ( 手机端的效果没有电脑端的效果理想) 。三维模型可以由BIM软件转化格式后进行共享, 丰富了三维模型的来源。

3. 5 菜单建设

微信公众平台有群发功能、自动回复、自定义菜单、投票管理、添加功能插件几项功能, 其中自定义菜单可以共享大量的资源。允许建设3个一级菜单, 每个一级菜单可以包含5 个子菜单, 合计15 个子菜单, 基本上能满足常见课程的教学需要。通过子菜单内容的跳转网页功能, 页面地址从公众号图文消息中选择, 可以共享群发或者未群发的图文消息。如果需要共享的图文消息过多, 还可以把多条图文消息的网址生成二维码以一条图文消息的方式进行集中共享。

4 微信公众平台建设中的困难

建设微信公众平台需要收集和创建大量的电子资源, 也需要多种人才加入团队共同开发建设。这给建设工作带来不小的困难, 甚至可能存在风险。下面从免责声明、App开发、关注者管理3 个方面进行探讨。

4. 1 免责声明

微信公众平台上因为可以链接很多网址, 所以可以共享来自互联网的很多优质的资源, 分享非原创的电子资源有侵权的可能。《平法识图》公众平台也共享了来自互联网的一些优质资源, 所共享的资源都作了转载的声明, 在这里感谢提供这些资源的原创者。本公众平台以辅助教学传播知识为宗旨, 不具有盈利性质,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 本公众号立即删除所共享的电子资源。

4. 2 App

以上常规的资源较容易建设, 但是以上的资源都必须在用户有网络的情况下进行共享, 由于网速和流量的限制, 有时候给共享大容量的资源带来一定的困难。开发App可以弥补这个缺点, 但是普通的建设者由于能力有限, 不具备开发App的技术条件。《平法识图》尝试用菜鸟应用 ( http: / /www. cainiaoapp. cn) 提供的在线平台进行开发App, 但是由于免费用户的功能和容量有限, 不能共享大型的视频、施工图、三维模型等资源, 暂时未投入使用。

4. 3 管理

《平台识图》公众平台的关注者已经超过1400 人, 其中有省外的, 也有省内的, 有学生, 也有老师和其他群体, 学生中有主讲老师授课的学生, 也有其他老师授课的学生, 随着《平法识图》 ( 云教材) 的即将正式出版, 将可能有其他学校的学生关注。如何对不同群体进行管理, 尤其是不同的教师对自己的学生进行管理, 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目前微信公众平台只能统计菜单和图文消息总体的访问、转载和互动情况, 不能统计某个关注者对某个资源的具体访问情况, 这给认定学生的网络学习成绩带来一定的困难。

参考文献

[1]朱婷婷, 邵阳, 赵强.微信公众平台辅助教学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4, (6) :620-623.

[2]李云凯, 王君华.微信公众平台在基础护理学辅助教学中的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 2015, (9) :15-16.

[3]石彩华.微信公众平台在高职机械CAD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 2015, (12) :176-177.

[4]倪晶晶, 任典寰, 陶冬英等.微信公众平台在人体形体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和探索[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15, (4) :203-204.

[5]汪顺义, 宋萍.微信在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科教文汇, 2014, (8) :48-49.

识图题 第2篇

1.下图中表示二相式定时限过电流保护直流回路展开图的是()。

2.P与A、B之间的关系式为P=A•B的逻辑门是()。

3.P与A、B之间的关系式为的逻辑门是()

4.P与A、B之间的关系式为的逻辑门是()

5.P与A、B之间的关系式为P=A+B的逻辑门是()。

6.下列图中()是三相四线TN-C系统,变压器低压侧(380/200V)中性点直接接地接线图。

提高地理识图能力方法的调查报告 第3篇

【关键词】调查对象;地理识图;方法

地图被称为“地理学的语言”,是初中地理课堂学习中最常用和最重要的工具,在初中地理学习中有着无可取代的地位,由于初一学生在小学学习过程中没有读图的基础和习惯,因而进入初中学习以后对地理课程中出现的地图感到无从适从。

从地理新课标来看培养学生“如何识图和如何使用地图以及学习地理图表的技能”是《地理新标》对学生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新要求。

一、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

1.调查对象:黑河市第四中学初一年级1.2班、1.5班和1.7班。

2.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我在大量阅读了如何提高学生地理识图能力方法的研究文献后,根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内容设计了对“初一学生地理识图能力方法的研究调查问卷”。问卷主要由个人资料、学生对学习地理识图的方法两部分组成。经筛选分析,整理出五道题目,构成调查问卷。

3.问卷调查:共向黑河市第四中学1.2班、1.5班和1.7班共计3个班发放115张问卷。

4.存在问题:

(1)初一学生没有良好的识图习惯,一幅地图不知道该从何下手“识”起。

(2)在记忆地图的时候,只能靠死记硬背地图,缺少好的记忆方法 。

(3)学习的态度不认真,目的不明确,认为识地图、记地图就是为了应付考试。

二、解决方法

(一)采用“一读二记三分析”方法进行识图综合训练

1.“一读”即读懂地图。这是读地图综合训练的最基本环节。我主要采用“三问读图法”来进行读图综合训练。“三问读图法”即每读一副地图时都沿着 “图中有什么”“图位于哪里”“图叫什么名称”这三问来读图。刚刚实施这一读图训练时,由我来提出“三问”,学生一一回答,经过我反复强化,“三问”已深入学生的头脑中,再遇到地图,学生就已经能够自己沿着这“三问”来读图了。“三问读图法”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读图的基本程序和基本技巧,而且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图习惯。

2.“二记”即强化学生记忆一幅地图,明确三问之后就要熟记一些重要的地理事物名称和位置,初一地理主要以世界地理为主,大多数国家地区,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是很陌生的,比较难记,因此在讲授新课时每讲到一个地区、国家时,都以实景图片或播放短片介绍该地区的主要特征,以此来加深学生对该地区的印象,同时也可以采用顺口溜法、谐音法等方法,帮助学生记忆地名,有时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去想办法记忆,有时学生想出的办法出乎我的意料,学生想出方法有时更有创新性、更幽默、更有效果。

3.“三分析”即分析地图内在含义,只记住地理名称和位置,并不是学好地图的标志,因此学生读图过程中必须要会分析地图,例如,从《世界的人口分布图》中只能读出世界上人口稠密和稀疏的地区,那为什么会这样?这就需要学生利用学过的相关的地图来解释,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还真正学到了运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的方式与方法。

(二)记忆地图位置,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识图技巧与方法

1.记忆地理位置,首先我要求学生熟记《世界地图》,脑子中有世界地图的轮廓,再将这一区域还原到世界地图中去,这样就容易记忆了。

2.记忆地形与河流时,尤其记忆世界河流的时候,学生记忆非常的困难,记忆效果不是很好。例如在讲授新课东南亚地形时,强制学生记忆,记忆效果非常的差,因此我采取尝试通过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来记忆。要求学生使用橡皮泥来塑造中南半岛的地形,要求学生所使用的橡皮泥颜色要与图中的颜色保持一致,通过这样的练习,加深了学生对分层设色地形图的认识与记忆,再看地形图时就能将其立体化、全面化,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又有利知识的迁移。

3.国家、交通也是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很难记忆的,记忆国家与交通,通过组织学生“虚拟”旅游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帮助学生记忆。“虚拟”活动包括设计旅游路线、导游介绍当地景观等等。例如,在学习欧洲西部的国家时,国家比较多学生很难记忆,这时我让学生安排设计欧洲7日游路线,形式为小组活动,每组派一名代表当导游向全班展示,去旅游观赏当地的景观和自然环境。

4.最后填图巩固,落实到笔上,为了巩固学生的记忆,在每节课上设计了填图环节,通过填图帮助学生熟记各种地理事物名称、位置。

三、存在的问题

1.学生自主学习还不够完善。我在培养学生分析地图的过程中,由于很担心学生综合性的探究问题难,学生不容易掌握,我往往把读图的步骤分得太详细,使学生识图过程中太过于受到牵制,自主学习过程还不够充分。

2.如何合理安排课堂活动时间,课上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来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即能达到预期效果又能完成教学目标,将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深入探讨。

定向越野识图方法和训练的探究 第4篇

定向越野在培养人的道德品质方面有独到的作用, 可以使参与者学会团队精神和集体力量, 尊重同伴, 相互鼓励, 奋力拼搏的精神。本文就普通中学定向越野运动的有效训练方法问题进行研究。

1. 识图方法。

参加定向越野运动, 首先必须学看地形图。地形图是按一定的比例尺, 表示地貌、地物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投影图。定向越野所用的地图是由地图比例尺、地物符号、地貌符号、指北方向线和图例注记五大要素组成。 (1) 地图比例尺。 (2) 地物符号的颜色。专用定向越野地图采用不同颜色表示不同的地形内容, 一般原则是:蓝色表示水系;棕色表示地面起伏;绿色表示植被;其他内容用黑色。对于禁区或不可逾越的障碍还要用蓝、黄颜色或专门符号表示。 (3) 等高线地貌符号。定向越野地图采用等高线法显示地貌。 (4) 图上地貌识别。地貌的外表形态尽管千差万别, 多种多样, 但它们都是由某些基本形态组成的, 这些基本形态是:山顶、凹地、山背、山谷、鞍部、山脊和斜面等。 (5) 图上起伏的判定。判定起伏就是在地图上判定哪是上坡, 哪是下坡, 哪是平地。 (6) 图上坡度的判定。斜面坡度对定向越野非常重要, 运动员要根据坡度大小, 结合自己体力选择理想的运动路线, 就必须学会在图上判定坡度。

2、如何判定方向。

(1) 观察天象。 (2) 太阳与月亮。 (3) 影钟法。 (4) 简易指南针。 (5) 观察星星。 (6) 其他方法。方法一:可以找到一棵树桩观察, 年轮宽面是南方;方法二:还是找一颗树, 其南侧的枝叶茂盛而北侧的则稀疏;方法三:观察蚂蚁的洞穴, 洞口大都是朝南的;方法四:在岩石众多的地方, 你也可以找一块醒目的岩石来观察, 岩石上布满青苔的一面是北侧, 干燥光秃的一面为南侧;方法五:还可以利用手表来辨识方向:你所处的时间除以2, 再把所得的商数对准太阳, 表盘上12所指的方向就是北方。利用地图行进是定向越野的基本运动方式, 学习辨别方向, 识别越野图以及标定地图, 对照地形确定站立点, 都是为了能够熟练地利用地图行进。因此在实践中要根据地形情况, 个人特点, 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一种路线。反复利用地图练习, 融汇贯通, 以便在比赛时不降低或少降低运动速度的情况下, 始终正确地行进在自己选定的路线上, 顺利到达目的地。

3. 练习方法。

(1) 在学生熟练掌握识图技巧的基础上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走, 认知地物符号, 认知比较地图上的符号在实际地形中是怎样的。看他们在地图上是如何用不同的符号和颜色表示的。 (2) 沿指定路线走, 保持地图定向在沿指定路线行进时, 在进行中练习学生不用指北针确定方向的能力。同时, 进一步认识比较地图上的符号和实际地图, 并用圆圈标出沿途所经过的明显的地物。 (3) 登高俯视, 按等高线找出一片高地, 到高处去四处环视。注意哪些地方陡峭, 哪些地方斜坡平缓, 再研究一下它们是怎样在地图上用等高线表示的。并识别一下建筑物和其他显著的物体。它们在地图上的哪个位置。 (4) 心象练习法。学生看地图, 用心想象地图真实图像。那里是山那里是高地, 等等。在心中想象自己从起点到终点, 要经过的地形地貌, 途中遇到什么问题, 自己用什么方法解决等。 (5) 在标图训练中, 教练员可以带着学生一起进行训练, 到某一固定点, 教师将学生分成几组将相应的路线地形图独立的标注出来, 并由其他小组进行校正。在描绘地形训练中, 教师可以将未确定路线、未标注符号的图发给学生, 教师可以带队和学生一起进行越野活动, 要求学生在越野中将沿途看到的地质、地形在图上做好标志, 最后教师可以将学生的标注好的图和自已确定的路线图进行对比, 找出其中的问题和不足并给予解答和评价。 (6) 用教学比赛的方式进行练习。练习的时候先取两点间进行练习。把学生分成几组, 每组制定自己的路线。没有指北针。比赛结束后对比各组的成绩。分析比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错误和问题。两点熟练后, 逐渐增加到3个点、4个点、5个点, 等等。

在定向越野教学中, 识图训练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是定向越野的基础。学生要想更好的完成定向越野运动提高定向越野成绩, 就必须将地图在脑中呈现出真实的环境。这就需要对学生进行高标准严要求的识图训练。先从基本的比例尺, 地形地貌, 地标等基础知识开始, 掌握一定基础知识之后, 再进行相应的考核和实地训练, 这也是知识的巩固和练习过程。用图训练是在野外进行的技能训练, 以相应的内容为依据, 可以分为运动方向训练、运动中站立点训练及目标训练等。这里的运动方向训练主要是指学生在野外进行训练的时候, 有明确的方向感, 并能快速的识别地图, 找出自己所处的位置。在训练时, 不给学生发指北针, 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自己判断方向, 以提高学生的方向感。由于地图不能对直线间的距离进行更好的检验, 这就需要在实际活动中对学生的距离感进行检验;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锻炼学生的距离感, 让学生养成估算距离的习惯。随着定向越野今年来的普及和飞速发展, 传统的定向越野教学和训练理念, 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 要想提高定向越野的成绩, 定向越野教学效率, 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定向越野运动员, 就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定向越野奔跑能力。但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识图能力。只有同时拥有识图能力和奔跑能力, 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定向越野运动员。

摘要:定向越野作为一种新兴的, 利用地图和指北针导航的运动, 在世界各地正吸引着越来越多人参与并为之狂热。定向运动又是一项非常健康的智慧型体育项目, 是智力与体力并重的运动。它不仅能强健体魄, 而且能培养人独立思考, 独立解决所遇到困难的能力。本文主要针对定向越野识图方法和训练进行研究。

关键词:定向越野,地图,训练,方法

参考文献

[1]孟昭莉.定向运动[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7.

[2]王翔.定向运动[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3]张文清.定向越野与地形[M].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6.

[4]胡允达.军事地形学与定向越野[M].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1.

[5]李海燕, 李海珍.定向运动野外生存实用手册[M].科学出版社, 2012.

建筑识图论文 第5篇

湖北省工业建筑学校

彭 芳 【摘要】《建筑识图》课程作为建筑工程施工员与预算员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后继课程学习,对于建筑工程施工员与预算员的培训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建筑识图课的教学必须掌握其特点,熟知国家建筑制图标准,努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及识图能力,理论联系实际,遵循教学规律,注重教学改革,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出适合建筑业实际需要和发展的合格的建筑技术人才。

【关键词】建筑识图 空间概念 识图能力 建筑工程施工图

《建筑识图》课程作为建筑工程施工员与预算员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后继课程(如《建筑构造》、《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等)学习,对于建筑工程施工员与预算员的培训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如何教好《建筑识图》课一直是建筑专业各位教学同行们探讨的话题。我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逐步探索出一些比较科学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融理论教学与实践于一体,提高了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学生想象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培养,在理解和记忆的基础上培养其空间概念

1、对学生想象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想象能力与思维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对

《建筑识图》这门课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建筑识图》课程中画法几何部分,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的重要阶段。如在讲几何体表面上点的投影时,可用实物反复演示使学生建立其理性形象,并熟记于心;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博闻强记,尽可能给学生大量信息,并反复训练学生进行对比联想和近似联想,做到触类旁通。

当然,学习制图课程,光有前面的形象思维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抽象思维的能力,因此在制图课教学中还应加强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还要创造气氛和情境,激发学生自己提出各种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帮助学生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和方式,弄清问题的实质,掌握其本质规律和特征。如,把投影面平行线的投影特性总结为“直线平行投影面,此面投影实长现,其它两面之投影,平行轴线长变短”;对投影面垂直线的投影特性总结为“直线垂直投影面此面投影重一点,其它两面之投影垂直轴线实长现”,这些顺口溜式的总结,学生们很容易记忆和掌握,这就为他们识读以正投影原理为基础的建筑工程图奠定了基础。

2、在理解和记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

《建筑识图》课中正投影部分的基本内容是讲述图示原理和图形、物体间的相互转化规律,对学生的要求是不仅能从空间出发进行投影的图示过程,即给出实物模型或轴测图画出三视图,而且能进行从图形到空间的逆过程,即根据给出的平面图形,想象或绘制空间物体的形状或轴测图。对点线面而言,就是据其三视图判断其空间位置。对这些刚刚学完投影基础知识的学生来讲是比较困难的,原因则是没有空间概念。因此,在授课时除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外,更主要的是帮助学生如何去建立空间概念。如:在讲授判断直线的空间位置时,第一,找点。即找三个投影中的点,若三个投影中有一个投影为点,即为投影面的垂直线,哪个面的投影为点,即为哪个面的垂直线;第二,无点找倾斜线,若三个投影中有一个投影为倾斜线,即为投影面的平行线,哪个面中的投影为倾斜线,即为哪个投影面的平行线;第三,若两个投影为倾斜线,则第三个投影肯定也是倾斜线,则此线肯定为一般位置直线。掌握了这个判断方法后,学生就很容易判断直线的空间位置了。

二、开拓新思路,设计新题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布置识图习题时,对《建筑识图》课程配套的习题或习题集进行了一系列的删减和补充等编辑、改进工作,从学生的掌握情况来看,是卓有成效的。

1、精简合并,一题多用

将单

一、繁多的同类题型,精选合并为少量的组合题型。如点组合题型、线组合题型、面组合题型等。这样,不但节省了图幅,还加强了各空间元素(点、线、面、体)间相对位置的概念。

2、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立足于应用,强调识图的重要性。让学生强烈地意识到工程图是工程界的通用语言,识图是自己的看家本领。

(2)巧设情境,引而不发。在授课中通过精心设置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求知的欲望,点燃其思维火花,促使他们开动脑筋,积极配合老师,一同完成教学过程。

(3)寓教于乐,以趣培志。结合授课内容,给学生讲一些与建筑名词有关的趣事,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建筑中“女儿墙”一词的由来、何谓“墙裙”-------等等。学生们在听故事的同时学习建筑专业知识。

三、增加一套典型的全套图纸教学,教学生如何看建筑工程施工图

建筑工程施工图是用来指导施工的一套完整的图纸,建筑工程施工图除了图纸目录、设计总说明等外,还包括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设备施工图。作为建筑工程方面的技术人员,必需具备看懂工程图样的能力,才能更好地从事工程技术工作。

1、让学生熟记图纸各种符号构件和有关建筑制图规范。在现代工程建设中,无论是建造房屋还是修建道路、桥梁、水利工程等,都离不开工程图样。而工程图样是根据投影原理、标准或有关规定,表示工程对象并有必要的技术说明的图。它是用来表达设计意图,交流技术思想的重要工具,也是用来指导生产、施工、管理等技术工作的重要技术文件,被喻为“工程技术界的共同语言”。所以在教图纸时,从一开始就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有关规范教学生掌握并熟记。如代号Z表示柱,QL表示圈梁;建筑立面图中,室外地平线用特粗实线表示,屋脊线和外墙最外轮廓线用粗实线表示等。

2、培养学生识图基本方法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又称集体思考法或智力激励法,短时间对一个人 的思维进行一种强刺激,使得他的能力得到提升。)教学生如何看图: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要结合起来看,同时要了解各施工图的看图要点。比如柱平法施工图的看图要点:先校对平面,后校对构件;先看各构件,再看节点与连接。教学生从图中(截面注写方式)及表中(列表注写方式)逐一检查柱的编号、起止标高、截面尺寸、纵向钢筋、箍筋、混凝土强度等级;柱纵向钢筋的连接位置、连接方法、连接长度、连接范围内的箍筋要求等。只有掌握了识图基本方法和制图规范要求,学生才能容易看懂图纸,并为以后的施工或预算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通过实物和现场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教学质量 在授课中,充分利用已有的模型、教具等进行教学,并带学生到已竣工的或正在施工中的工地上参观,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能把从课本中学到的知识与工程实践结合起来,从而进一步理解和巩固了所学到的建筑识图等专业知识。

总之,建筑识图课的教学必须掌握其特点,熟知国家建筑制图标准,努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及识图能力,理论联系实际,遵循教学规律,注重教学改革,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出适合建筑业实际需要和发展的合格的建筑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杜军主编《建筑制图基础》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6

2、陆叔华主编《建筑制图与识图》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3、《建筑工人识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识图方法 第6篇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识图能力

在小学阶段,如何能够充分利用课本素材,挖掘学生识图潜力,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这已经成为了我国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需要研究的课题之一。数学教师应该将培养学生识图能力作为重要的一项教学任务。

一、小学生识图能力培养重要性分析

小学阶段,学生对图形的认知能力比较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图形、图像的价值,培养学生的读图意识与识图能力,这是因为,首先,图形的引入,能使很多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化,学生消化和理解比较容易。其次,生动的图像、图形,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的课堂教学变得活泼有趣,能够有效促进师生交流。最后,识图教学符合当前教学改革要求,也是当代小学数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强化小学生识图意识,提升小学生数学识图能力。

二、小学生数学识图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1.培养学生读图的兴趣

有位著名教育专家曾指出,学生之所以能够对一件事物充满好奇,并集中注意力的去学习,主要原因是学生对这件事情产生了“兴趣和关注”。学生因为兴趣或者喜欢,因此才能持之以恒地去学习这方面的内容,才能高效掌握与之有关的知识。同样,学生如果对于一幅图画产生兴趣,就会主动去钻研。而如何激发小学生的读图兴趣,不同的教师有着不同的策略。

(1)故事引图:小学生对童话故事或色彩缤纷的图片更感兴趣。教师可以在引入图画的时候,有意将画面内容编成一些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激起学生的识图兴趣。比如:《0的认识》中,教材给出了这样一组图片,有四只松鼠分别拿着3、2、1、0个松子。引导学生识图时,教师可将这幅图画编成小故事:一天,松鼠家的四位可爱的小兄弟,他们按照妈妈的吩咐到森林里去采摘松子,但是由于去的方向不同,因此采摘的松子数量也各有不同,那么请问“他们手里松子的数目各有几个呢?”,从而激发了学生读图和学习数学知识产的兴趣。

(2)动态播放和静态图片结合:静态的图片往往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激活小学生的思维,而动态的画面则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因此,,教学中,可将静态的图片变为动态的画面或采用静动结合的方法,激发学生读图兴趣。

比如:学习《10以内的减法》一课时,教师可以信手拈来,利用身边资源,让教材中的图片“动”起来:首先让班级中的任意十个小学生站起来,然后让点到名字的学生坐下,教师分别念出三个、五个和七个小学生的名字,并让其他小朋友计算,站着的还有几位同学。由于学生在这种宽泛的动态的情境中更容易集中精力进行思考和观察,因此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对教师给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这也是区别于静态图片进行问题展示的一个过程。学生在了解了问题以后,利用实际的观察给出答案,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2.结合情境图,培养数感意识

学生通过训练来掌握数与数量之间的关系,并学会利用各种运算方法得到运算结果,通过这一系列的学习而形成的一种感悟,被称为数感。学生在具有数感以后,可以有效地对具体生活中的场景进行一定的数量分析,并将与数量有关的事物进行联系,找到其中的关联,并进行计算解答,锻炼学生的数學思维能力。

比如:在学习《数字1-5》的课程时,教师在大教室中让学生分别的坐在不同的座位上,然后让几位小学生在讲台上跳舞。并询问每排的学生:“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坐在第一排的小学生会回答“讲台上有人在跳舞”,第二排的学生会说“有三个小朋友在跳舞”,而第三排的会说“我看见三个小朋友在跳舞,一个在拉琴。”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给出的详细答案进行表扬和鼓励,对他们细心观察的态度给予肯定。由于每排学生看到的事物都不同,因此会产生数与数、数量之间的变化,然后教师给出数的概念。

由于教师采取了情景图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渴望在以后的时间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与数学有关的活动中去。教师的这种方法,让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认真的观察和思考,既可以保证学生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又培养了学生的数感,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准,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3.有效引导,分类处理图文与问题

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方法的指导,而不是对知识的灌输。学生通过观察图形知道了已知条件,但并不意味着就学习到了数学知识。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积极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在问和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才能有效的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

比如:在学习“多与少”的概念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画中体育课上的不同项目。在踢毽子比赛中,有两个团队进行比赛,第一组团队的成员为小刘、小红、小芳,第二组团队成员为小王、小李、小张,他们踢毽子的结果为:小刘八个、小红五个、小芳四个、小王六个、小李九个、小张三个。然后,引导学生提出下面问题:第一组团队与第二组团队踢毽子的总数相比,哪个团队较多?小刘与小红踢毽子的总数,比小丽多几个?这次参加踢毽子的人数共几人?学生根据问题进行思考,找出相关已知条件,并最终算出答案。通过以上的方法,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而且还能够促进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活跃课堂氛围,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结语

培养学生数学识图的基本功,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腻的工程,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忽冷忽热,教师应该持之以恒地正确引导,这样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杜晓丽.小学数学教学中低年级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经验浅谈[J].新课程(小学)2015年09期.

[2]孙艳红.浅谈低年级学生数学识图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4年27期.

[3]李先飞.聚焦图像信息解决实际问题[J].华夏教师2014年10期.

识图方法 第7篇

笔者从生活实际出发, 依据电气控制电路的基本控制规律, 介绍了电气原理图识图的原则、步骤和方法, 并以实例讲述学生掌握正确电气原理图的识图后的具体应用, 为电机控制教学提供了一种简化的方法, 为学生毕业后走向岗位对电机控制系统的正确使用、操作和维护奠定了基础。

1 电气原理图的阅读原则和步骤

1.1 电气原理图阅读原则

看主电路的原则是要从下往上看, 先看用电设备开始, 再看控制电气元件, 最后看电源端;看辅电路时, 要从上往下看, 从左往右看, 在辅电路中首先看电源;其次, 看支路;最后, 分析各个支路电气元件和主电路的控制关系及工作情况, 注意电气与机械结构的连接关系。通过分析主电路, 要明白电源线都经过那些电器元件达到负载和为什么要通过这些电气元件;通过分析辅电路, 要明白辅电路的构成情况, 各个电器元件之间的控制关系和相互联系等。

同时, 为了弄明白整个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来龙去脉, 还要了解主电路和辅助电路的相互联系。

1.2 电气原理图阅读的步骤

看电气控制电路图一般方法是先看主电路, 再看辅助电路, 并用辅助电路的回路去研究主电路的控制程序。

1.2.1 看主电路步骤

1) 对主电路中消耗电能的电气设备和电气用具等电气设备要弄清楚, 在识图前必须看清在主电路中用电器的数量, 用途、类别、接线的方式和要求等;

2) 要清楚在主电路中, 用电设备是由那些电器元件控制的, 而控制电气设备的方法有的直接用开关、有的用接触器控制、有的用各种启动器控制;

3) 要清楚主电路中所用到的控制电器和保护器。控制电器是指除了常规接触器以外的其它控制元件, 如万能转换开关、电源开关、空气短路器等, 保护器是指短路保护器和过载的保护器件, 如熔断器和热过载脱扣器的规格、电流继电器及热继电器的元件的用途和规格。通常情况下, 通过以上对主电路的分析后, 便可对辅助电路进行分析了。

1.2.2 看辅助电路的步骤

在对辅助电路识图时, 首先, 要弄清辅助电路包含那些电路, 通常情况辅助电路包含分析控制电路、照明电路和信号电路。在识图时, 可以现将控制线路“化整为零”, 然后根据主电路中不同的电动机及不同执行电器的控制要求, 分步找出控制电路的其它控制环节, 根据不同的功能划分成若干个局部控制电路来分析。如果控制线路情况比较复杂, 我们可以先排除与控制关系联系不是很密切的电路。

2 电气原理图原理分析

以抽水机为例, 根据电气原理图分析其工作原理和控制原理。

2.1 抽水机的电气原理图

下图是农村中常用的抽水机电气原理图, 它由主电路和控制电路两部分组成。

2.2 阅读主电路

先看主电路上带动水泵的笼型异步电动机, 由触器KMl、KM2的主触头控制。当KMl的主触头闭合时, 通过电阻R把电动机与电源1/2通;当KM2主触头闭合时, 电动机直1/2与电源1/2通。至于KM1和KM 2究竟在什么条件下动作, 则应看控制电路。电动机的短路保护由熔断器FU1, 过载保护由热继电器FR, 失压和欠压保护由1/2触器KM 1或KM 2完成。

2.3 阅读控制电路

再看控制电路有1/2触器KM1、KM2和时间继电器KT三条回路。1/2触器KM l和时间继电器KT是由按钮SB2控制的, 1/2触器KM 2则由时间继电器KT的延时闭合常开触头控制。当合上电源开关QS, 按下起动按钮SB2时, 1/2触器KM1线圈通电, 其主触头闭合, 电流经电阻R流向电动机, 使电动机起动, KMl的辅助触头自锁, 同时时间继电器的线圈通电, 经一定时间延时后, 其常开触头KT闭合, 使1/2触器KM2线圈通电并自锁, KM2主触头闭合把电阻R短1/2, 使电动机直1/2入电源;同时KM2的常闭触头切断KM1的线圈回路, 使KM1的主触头和自锁触头断开, 于是时间继电器KT也断电释放。通过以上对电路的分析可知水泵的工作情况:先是KM1通电, 电动机串入电阻R起动, 这时R上有一定电压1/2, 使加到定子绕组端的电压1/2低, 从而限制起动电流使之在允许范围之内。经过一定时间后, KM2通电, 再1/2电动机直1/2与电源1/2通, 使电动机在额定电压下正常运转。电动机1/2入正常运转后, KM1和KT都不起作用了, 故让它们断电释放, 以利1/2约用电。这是一种简单的1/2压起动方法, 缺点是起动时电阻R上要消耗一定电能, 所以常用于不经常起动、停止的场合。

2.4 查线阅读法和逻辑代数法在试图中的应用

2.4.1 查线阅读法

查线阅读法是按原理图, 根据生产过程、生产工艺要求和工作步骤依次读图, 这是分析电气控制线路最基本也是最广泛的方法。

1) 了解生产工艺与执行电器的关系 (必要时画出简单工艺流程图, 明确个电器的动作关系) 。2) 分析主电路, 从主电路入手, 明确控制要求。3) 读图和分析控制原理。启动、停止、保护。例电机→主轴转动时, 要求先启动润滑泵电动机, 在启动主轴电动机, 即顺序启动。

分析:启动:合QS→按SB2→KM2线圈通电, 其触点动作, 主触点闭合, M2电机启动运行, 其一对辅助常开触点闭合自锁或自保, 另一对为辅助常开触点闭合为KM1线圈通电做准备, 按SB4→KM1通电, 主触点闭合, M1电机启动并自锁实现长期运行;按SB3→KM2失电→M2电机停止, 如先按SB1→KM2失电→KM1失电→M1、M 2均停止;当M 1电机出现过载, FR2动作, 断开KM 1, M 1电机停止, 当M2电机出现过载, FR1动作, 断开KM2, M2电机停止, 同时M1电机停止, 当短路时熔断器熔断使所有的电机停止。

2.4.2 逻辑代数法

继电接触控制线路实质上是开关线路, 它的触头、开关、线圈是按一定逻辑关系组合起来的。为此, 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可以用逻辑代数式表达。

逻辑代数法关键写出;逻辑函数表达式

规定:正逻辑

线圈:通电“1态”;断电:“0态”

触点:闭合“1”;断开:“0”

2.5 分析总结

通过以上的分析过程中, 可以发现, 以上两种识图方法也适用于其他电气控制电路的阅读与分析, 主电路部分的读图主要在于电机的认识、控制方法及其绕组接法要相当的熟悉, 而控制电路部分的读图在于各元器件得电后的动作顺序及各触点之间的连锁关系, 这些都是需要通过电气原理图的分析, 即可得到整张电气原理图的工作原理及各个元器件的动作过程, 在此基础上完成电路的接线后, 即可对电路进行调试和检修。同时可以对以上的动作过程进行简化, 得到电路控制流程图, 可更为方便的对电路进行调试和检修。

3 结语

以上所介绍的电气控制电路图的识图方法是笔者在多年教学、工作中经常应用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应针对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识图、画图能力。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电气设备在家庭的使用也不断的普及, 电气控制的电路也更加的复杂, 而要想了解掌握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正确的使用方法, 就必须能对复杂的电路图, 进行正确的识图。所以, 在电机控制教学中, 灵活掌握和运用识图方法来对电气原理图进行阅读是非常必要的, 在本文中, 主要论述了电机控制教学中对学生识图的原则、识图的步骤及查线识图、逻辑代数识图的两种方法, 并通过用查线识图法和逻辑代数法对抽水机电气原理图进行分析, 进而熟悉电路的安装、调试、检修。

关键词:电气原理图,阅读方法,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晓花, 朱陈松, 朱昌平.学科竞赛促进电机课程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1.

[2]张洪涛.电机控制技术项目设计一体化教学模式初探[J].民营科技, 2012.

[3]许家群, 綦慧, 于涌川等."电机现代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方式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0.

[4]宋晓.电机控制系统实训装置在实践教学应用中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 2012.

[5]梅晓妍, 王民权.高职"项目教学—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 2010.

[6]李朝生, 李先允."电机控制"课程设计教学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 2010.

建筑识图类课程实践性教学方法初探 第8篇

建筑识图课程是建筑类专业的核心课程, 是进入建筑行业从事建筑工程各岗位工作必备的专业技能。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给排水施工图、暖通施工图和电气施工图的识读, 在培养学生识图意识的同时, 掌握建筑工程施工、建筑工程管理、建筑工程预算、建筑工程监理等专门化业务中识读建筑工程图的基本职业能力, 并为其后续学习广联达软件、建筑工程概预算等专业课程做好铺垫。

二、高职生源的现状

高职院校的学生来源目前呈现多样化趋势, 主要由高考、单独招生和中职转高职三部分来源构成, 由于中职学生缺乏高中部分知识的学习, 造成高职院校学生的知识结构呈现多层次。并且普遍存在学生学习基础较薄弱、自控能力差、学习主动性不高、师生契合度不够等现象。迫切需要立足现实情况, 深入发掘, 加大各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实践性内容的比重, 并尝试采用形式多样化的课堂教学。

三、建筑识图类课程简介

近年来, 随着平法的推广和普及, 一套图纸的数量较以往有了大幅度的减少, 但原本直观的构件配筋图变得不再易懂。因此, 平法创始人陈青来教授呼吁大中专院校应普及平法的教学, 建筑识图类课程就是在此背景下开设的一门新课程。本课程以建筑制图、房屋建筑学、建筑力学等为先导课程, 在学习识读建筑施工图的基础上, 以16G101图集为依托重点学习结构施工图的识读, 并简要学习识读给排水施工图、暖通施工图和电气施工图, 开设学时宜为64学时, 适合多媒体演示授课。

四、传统授课方法存在的问题

(一) 图纸选择不恰当

初学识图, 宜选用难易适中且内容完整的图纸, 但往往在教学中, 教师容易仅使用课本上的图纸。有些教材选用的图纸由于项目过于复杂, 不适合初学者;有些项目图纸选用太过零碎, 没有系统性。这些都会影响到教学效果和学生逐步识图的成就感, 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很难达到学会识图的教学目标。

(二) 课时分配不当

在识图教学过程中, 不但要内容全面, 不留死角, 而且要取舍得当。在结构施工图的讲解中, 由于构造详图部分内容庞杂, 往往会花费较多课时, 使得制图规则部分课时不充足。结果容易导致学生基本的识图规则还没有掌握牢固, 就接触繁杂的构造详图部分, 舍本逐末, 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 实践教学比重不够

俗话说, 百看不如一练, 光学不练假把式。以往建筑识图课程的授课方法, 以课上教师讲授、学生听讲为主。在新的生源形势下, 易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低、课堂氛围差, 学生只学不练。

(四) 传统授课方式过于刻板

以往授课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方式, 不但课堂内容单调乏味, 还容易消磨学生最开始对图纸的研究兴趣。

五、探索实践型授课方法

(一) 选取难度适中且学生熟悉的图纸

在建筑识图类课程的授课过程中, 宜选取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两套施工图。这两套图纸难易程度应适中, 且最好都是校园里学生非常熟悉的建筑物。从教学效果来看, 熟悉的建筑物可以激发学生对图纸浓厚的兴趣。

(二) 加大实践在教学中的比重

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将授课内容分成建筑施工图识图、梁平法识图、板平法识图、柱平法识图、剪力墙平法识图、板式楼梯平法识图、基础平法识图、给排水施工图识图、暖通施工图识图和电气施工图识图十个项目, 每个项目所用的理论教学课时和实践教学的课时是相等的。

在柱平法识图项目, 教师用四课时讲解柱平法的识图规则, 再用四课时做两套图纸平法施工图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过程中, 学生先熟悉图纸, 然后教师引导、讲解、答疑。采用该模式授课, 由于实践性内容比重加大, 学生的识图能力会大幅提高, 对知识的巩固有明显的加强。

(三) 尝试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教学

在建筑施工图部分, 六个课时为建筑施工图基础知识的理论教学, 六个课时分别在两套图纸对应的建筑物现场实践教学。让学生在掌握必要基础知识的前提下, 走出教室, 学生边讲图纸边和实体建筑物对照, 教师现场讲解, 尝试“讲练结合, 实地识图”的教学模式。现场识图的教学方法, 能让学生积极讨论, 踊跃提问, 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 分组讨论提高团队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全班学生四人一组进行分组, 分组要求每组学习成绩较平均, 并且男女生均匀搭配。要求学生在识图碰到问题时, 先自己前后图纸对照, 查找思考, 解决不了再组内讨论, 最后向教师提问, 教师就该问题向全班学生答疑。教学效果证明, 这种解决问题的模式, 能极大调动小组成员主动钻研问题的兴趣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将学习成绩有差异化的学生平均后分组, 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带动该组的学习氛围, 共同进步。

(五) 场景模拟工学结合

在所有项目学习完毕后, 采用模拟图纸会审。先由各小组推选出一名代表, 把代表平均分成两组, 一组模拟设计单位代表, 另一组模拟施工单位代表。各组先对图纸做课前准备, 课上由施工方提问, 设计方答疑, 其他学生当评委, 最后教师点评。举办必要的模拟实际工作活动, 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 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结束语

在新形势下的职业教育中, 建筑识图类课程需要不断思索并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尝试引入现场教学、小组讨论、场景模拟等实践性教学方法, 力求在新的生源环境下, 能让学生“感兴趣、学得懂、记得住”。

摘要:着眼于当下高职院校生源多样化、学生知识结构复杂化的新形势, 以建筑识图类课程为背景, 总结以往传统授课方法的弊端, 尝试切实将实践性融入授课过程中, 以加强学生的参与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并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职业院校,建筑识图,实践性,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顾秋娟.让小“马”早日学会识“图”[J].中国建设教育, 2012, 2 (2) :86-88.

识图方法 第9篇

创造性教学是教与学、传授知识和提高能力并重,教、学、做三合一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创造性教学的显著特点。这种教学方法对职业动手学校更加适用,不仅因为它教学灵活,有利于学生形成最佳的知识结构,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和应用能力,以满足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创造性教学在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建筑识图与构造》教学中如何具体运用,我作了尝试性研究。

一、创造性教学的丰富内涵

创造性教学,是指教师在充分发挥主体能动作用的前提下以创新思维为基础,制定创新方案,通过打破原有模式,建立一种全新的信息传输和信息分布,把教学内容播送到各个教学环节,集成至目标点上,促成学生创造性地学,最终实现教学目的。创造性教学就是在现有教学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教师在对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充分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创造性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建筑识图与构造》创造性教学,是指教师运用现代教育规律,以与时代发展相符合的教育理念为指导而进行的各种教学改革的理论探讨和实际操作,旨在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通过吸收、运用最新教育成果,发现和创造新的教学模式,创建更加合乎人文精神的教学活动,从而实现把识图和构造的理论知识内化为学生的一项动手操作的技能,为中等专业学生能在实践工作中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打下良好基础。此种教学活动应注意具有两个相互关联和制动的方面:一是教师的创造性地教;二是由此而引发的学生创造性地学。其中,教师的创造性地教是基础和前提,正是教师的灵活多样、富有创新的教学启动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从而使学生自我焕发出蕴含着创新的学习活动,而这种创新又是教师创造性教学的强化剂。

二、在《建筑识图与构造》中采用创造性教学的具体方法

(一)以创造性教学为中心精心准备教案。

教案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依据,备好合理性的教案是实现创造性教学的必要条件。要备好合理性教案,教师不仅要深谙教学之道,而且要专业知识渊博,能讲、能做,同时不断地吸取本专业新信息。

对于《建筑识图与构造》,教师既要懂得画法几何及建筑识图与构造,又要懂得建筑、掌握新国标,并能实际画图。只有这样,才能系统、完整、准确地备教案。如:《建筑识图与构造》常用的几种门的形式的教案准备和分析过程如下。

1.先让学生仔细识读如下几个图,讲清几种门的外观和作用,以及门的规范,如图一:

2.引导学生想象各视图投影形式及画法。

3.教师在黑板上演示一种门的画法,如图二:

4.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面两种门的表示方法。

5.指出学生画图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6.引导学生在了解规范掌握基本形式的基础上自己设计出合适的门,这也是创造性教学的关键。

(二)运用“阶梯式递进”的教学方法,体现教师“导”和学生“学”课堂教学的相互作用。

阶梯式递进就是将《建筑识图与构造》每个教学课时(两节课90分钟)分成循序渐进的四个阶梯。

第一阶梯为直观演示,引入新课,用好上课开始的15分钟。由于中等专业学生刚开始学习制图是特别缺乏空间想象力和形象思维,只有充分选择与新课有关的模型、画图直接演示,让学生在看得见、感受得到具体的图形的情况下获得初步印象,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如讲组合体投影规律前,先在黑板上画出直观的三维图形,让学生先获得感性认识,产生兴趣,如图三:

当教师把三维图画到黑板上时,学生已经具备了对形体的直观认知。然后,教师可用生动的语言使学生理解组合体是由若干基本形体叠加而成的形体,或由一个大基本形体切去一个或若干个小基本形体而成,或既有叠砌又有切割的形体。教师用语言表达对象的具体形象,可达到降低教学难度的目的,有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与把握讲授的内容。

第二阶梯为重点讲授。该阶段在直观演示引入后,教师可利用大约25分钟时间。本阶段是将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发生飞跃的过程,也是学生掌握最佳知识结构的关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接受力、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在讲授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深入浅出,循序渐进,有详有略,对学生易懂事的可略讲,讲清关键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有利于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充分体现教师“导”的作用。如上图三中的组合体,经过分析,可知它是由两个长方体组合而成的一个踏步和一个长方体切去一角叠加组成。在《建筑识图与构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讲在知识的引发点上、衔接点上、疑难点上,为今后的学习和应用铺平道路。

第三阶梯为小结练习阶段。该阶段在重点讲授之后,可用约15分钟。由于以上两个阶段基本上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这时根据各个阶段内容不同,采用不同形式的小结来浓缩教学内容,指明重点,难点和精华所在。借此,教师可对学生思维进行整理,使杂乱零散的知识在学生头脑里“成珠”“连串”,理顺层次,使学生形成比较系统的、完整的知识。这样有利于学生信息归档储存、知识的迁移运用,并转化为能力。如图三,抓住组合体是由简单的单一基本形组合而成这个共性,首先要分析形体是由哪些基本形组合而成,它们与投影面之间的关系如何?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如何?然后根据它们的组合过程进行作图。小结选择有代表性的练习题,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练习题分为一般题和提高题两种,以满足全部学生的需要,这不仅能让学生巩固知识、加深理解,而且能检查教学效果。教师应巡回,从而及时得到反馈信息,发现问题,及时辅导,提高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第四个阶梯为创造阶段。利用第二节上课前二十分钟,指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创造性学习。如该课程的识图部分对于一个同样的立面图,可以有不同的立体形,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立体形,让学生创造性地想象出几个不同的立体形,如图四:

对学生而言这种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使其思维带有很强的灵活性、跳跃性和秩序性,正符合制图应具备较好的空间想象力这一要求。接下来的时间,教师就可以举一些例子对学生进行创造性训练,以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以上四个阶梯衔接紧凑,一段接一段,直观演示和重点讲授是传授知识的主要渠道;而小结练习是知识浓缩、能力提高的体现;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了教师“导”与学生“学”的相互作用,以教促学。

(三)采用提高制图课教学实效性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走出创造性教学的新路。

制图课的教学必须跟上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对学生提出新的要求,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培养出现代企业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者。

1.调整教学内容,明晰培养规格。

为满足社会的需要,学校要科学合理地实施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的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改革与调整,改变那些交叉重复、陈旧老化,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课程内容。补充一些新的、企业需要的、对学习提高有用的相关知识。例如:学生必须掌握投影作图的原理与方法,点、线、面的投影和特殊位置直线、平面的投影特性,基本体三视图及表面上找点,相贯线、组合体的画图等是机械制图的基础。这些内容是一环扣一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师应该系统地讲解,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学生对建筑构件的表达方法和国标中的相应规定必须熟悉,最终要达到准确地绘制平面图形,学生只有正确绘制出建筑构件的草图,才能顺利地在计算机上完成构件的工作图。通过制图课的学习,学生必须掌握正投影法图示物体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利用计算机熟练绘制平、立、剖面图的能力。

2.采用现代技术,改进教学方法。

制图学习需要有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所谓空间思维能力是指形体与视图之间的一种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它是读图与图解能力的基础。在培养空间思维能力上,由于使用的教具、模型很有限,挂图又显得比较呆板,无论教师怎样描述比划,有些学生就是想不出它的形状结构,因此传统方法在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上效果较差。随着计算机在制图中的应用,教师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就变得容易起来。学生可通过观察物体的空间形状和结构,画出其平面图形(视图),即由空间到平面,再根据平面图形想出物体的空间形状和结构,即由平面到空间。这样反复训练就能很快培养起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在训练中,教师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画出各种物体的三维图形(采用“CAXA制造工程师”中的三维实体造型比在黑板上画轴测图要快得多),这些图形可以在空间任意放大、旋转(在黑板和挂图上是不能实现的),从而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它的形状结构,根据投影原理画出它的二维图形。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很容易理解和掌握,有利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增强自信心,培养对制图的学习兴趣。

3.加强计算机绘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学生应重点掌握绘图软件,达到非常熟练的程度,在以后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中,能将建筑的平、立、剖面图用计算机绘制出来。要使学生达到这样一种能力,在制图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必须安排足够多的时间上机教学和练习。AutoCAD中平面图形的绘制需要20多学时,这些学时可以安排在制图课的总学时中,制图的理论知识可以融合在上机的训练中。例如,绘图的基本知识与AutoCAD绘图环境放在一起介绍,投影原理结合AutoCAD的基本绘图命令(含点、线、面、圆等)来介绍。

4.布置设计思考作业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在学生经过基础学习掌握了绘图、识图和构成的基本知识之后,教师可以由简到难布置一些设计题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如:一开始教师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门卫房间,设计的过程中指导学生采用正确的绘图方法,掌握房屋基本构造的构成和图示方法,像散水、勒脚、门窗的尺寸等。完成此作业后,教师可指出学生画图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由于是学生亲手完成的,对于自己图上出现的问题,学生极易接受。在设计的过程中学生会加深对基础内容的理解。

创造性教学法在《建筑识图与构造》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看图、画图、空间想象力和计算机绘图应用能力,而且可以将传授知识与提高能力统一起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发挥创造性潜能,将各门专业知识进行纵向和横向的联系,使其获得最佳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的科学性和综合效果。

摘要:《建筑识图与构造》是中等专业学校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学生必修的实践性很强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文作者根据课程这一特点探讨了运用立体感、直观性强的演示方法, 以提高制图课教学实效性教学方法为手段, 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画图, 多识图, 不断提高绘制、识读施工图和设计创造能力, 对培养具有创造性人才有较大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建筑识图与构造》,创造性教学,阶梯式递进多样化

参考文献

[1]吴舒琛.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建筑识图与构造.

[2]克鲁捷茨基著.赵壁如译.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4.9, (1) .

识图方法 第10篇

关键词:更新教育理念,优化课堂教学,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建筑制图与识图课是建筑施工专业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教学目的:引导并教会学生掌握工程图样绘制方法和识读工程图样的规律。主要任务:通过制图理论的学习和有关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了解国家的有关建筑制图标准, 掌握建筑工程施工图的识读与绘制的基本方法。教学的指导思想:理论联系实际, 突出职业中学的教育特色。

一、更新教育理念

首先要求树立现代教育思想, 更新教育理念。作为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必须做到以人为本, 以学生为主体, 突出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以理论为基础, 从强化技能训练入手, 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其次是加强工民建专业新知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学习, 既要不断学习和借鉴不同学科的先进教学方法, 又要重视教育理论的研究与学习, 通过参加观摩示范课、公开课, 听取广大师生的反馈评教意见活动, 着力提高教学能力。第三是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一是采用“分层模块教学”使教学目标明确、内容简练、易教易学, 便于学生掌握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二是采用“先学后教、当堂练习”, 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三是注重以练促教, 教学互动, 强化技能训练, 突出专业课教学目标, 以技能训练为主达到教学目的。

二、优化课堂教学

一是切实处理好专业课理论知识教学和培养实践能力的关系。突出课堂教学既要强调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讲解同时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因此在建筑制图与识图教学过程中, 除注重理论教学技能训练外, 还应注重课外现场参观教学, 采用课内画图练习, 课外画图辅导, 参观实习现场教学, 以拓宽思路为指导, 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根据该专业课的特点, 建立以实际形体为模块的直观教学方法。如简单的几何体、组合体及施工图的绘制与识读, 以显而易见的教学楼、学生公寓楼、高层建筑、多层建筑等实体为例, 使学生直观的了解正投影图的原理, 作图方法及各图样中所包括的内容,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构思能力, 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通过优化课内教学, 强化课外辅导, 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是融教学与实践为一体, 强调以理论教学为指导, 必须重视实践检验的过程。这就要求在建筑制图与识图课各章节的实践画图时, 必须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教学任务。首先要求学生在绘图时应严格执行国家《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的有关规定, 熟练掌握绘图仪器和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掌握建筑工程施工图识读与绘制的基本方法, 进一步在画图练习中加深印象、熟练内容、提高识图能力。同时通过实践画图对形体及图样的分析, 增强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三是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在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的教学过程中, 以动手画图为基础训练, 夯实绘图基本方法的基本功练习。充分利用AUTOCAD绘图要求, 认真学习全面掌握AUTOCAD的内容, 绘制建筑施工图,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较为先进的学习方法。

三、创新教学方法

(一)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学习动力往往源于学习兴趣, 实践证明,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思维的积极性常常来源于对某一门课程的爱好和兴趣, 也只有在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的时候,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才更为有效。首先让学生了解本学科的重要意义以及在社会中的地位与自己的关系。二是明确学习任务、学习方法、学习目标。三是通过本专业的学习所达到的目标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四是通过各种教学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在投影基本知识及教学中, 训练常用几何作图方法, 简单立体的三面正投影、轴侧投影图的画法, 除课堂练习外, 还让学生将所画的图形在校内进行教学成果展示, 以此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如在建筑施工识图中, 结构图比较复杂, 钢筋混凝土构件中配筋纵横交错, 对学生来说识图比较困难, 对这一模块教学将学生带入施工现场, 以图样对照实物, 抽象变形象, 使学生比较直观的掌握其识图规律, 以此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 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在对学生进行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传授的同时, 应注重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加强其目标教育, 促进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通过课内教学课外辅导、理论联系实际, 使学生掌握建筑制图与识图专业课的学习方法。循序渐进、深入浅出、明确各阶段的学习目标, 逐步分解学习难度, 掌握绘图基本方法和基本制图标准, 充分运用投影规律和投影特性, 通过画图练习的手段, 达到识图的目的。使学生树立自信心, 切实做到有的放矢, 极大的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 以练促教, 强化技能训练

建筑制图与识图课是建筑施工专业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 主要学习建筑工程图样的绘制方法和识读能力, 学习任务是通过制图的基本标准理论学习和有关的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构思能力。要解决学生感到本课程枯燥、抽象, 学习困难, 难以建立空间想象力的问题, 就应在教学过程中, 特别要注重以练促教, 强化技能训。我们首先按照国家《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中有关规定, 从基本笔画、字体、线型、尺寸, 标注等最基本的技能开始训练直至施工图的绘制完成。开展以画图为手段, 识图为目的的学习方法, 要求学生结合学习内容, 独立完成作业, 及时复习, 做到边学、边想、边分析, 逐步培养空间想象力。培养学生多画图、多识图、多上机、多练习、多实践, 在画图练习中加深印象, 熟悉图样内容, 提高识图能力。掌握计算机软件AUTOCAD绘图基本方法, 既培养学生严谨求学的科学态度, 又达到了教学目标, 培养现代技术人才, 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四) 着重培养学生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

为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就必须培养具有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以为人民服务思想为核心的职业道德教育, 使学生掌握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 核心价值所在, 要不断提高敬业精神、强化服务意识、质量意识、竞争意识、团结协作意识、改革创新意识, 提高辨别抵制行业不正之风的能力, 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 培养学生耐心、细致、严谨的工作态度

如在讲到建筑制图与识图时, 要求学生学会思考和分析, 要保证图样的准确性, 如果考虑不周, 分析不透、粗心大意, 造成图样差错, 或在实际操作中因图样错误或识读错误, 将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甚至威胁生命安全。为此, 我们必须培养学生建立诚实的科学态度、过硬的专业技术技能、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和严谨的工作态度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 真正成为一名现代化建设者的合格人才。

解读中考化学识图题 第11篇

关键词:中考化学试题;化学识图题;读图;赏图;构图

文章编号:1005–6629(2015)1–0087–05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笔者分析了近年来百余份全国各地的中考化学试卷,发现其试题特点之一是图文并茂和图文渗透,以图形寄予信息、以图形传递信息、以图形表达信息、以图形考查知识成为中考化学命题的一大亮点。

识图题的出现活跃了命题形式、丰富了试题内容、凸显了其独特的命题特点和价值功能:一是直观性,识图题的特点之一是语言简练、文字量少,表述直观、形象,易于学生接受;二是能力性,识图题依旧体现“能力立意”的基本原则,突出化学命题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重视能力考查,能有效地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筛选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以及用简练、准确的语言表述问题的能力;三是导向性,识图题无声而有力地把化学教学引向素质教育的方向,注重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走出背概念、背原理、背实验的学习误区;四是丰富性,识图题极大地丰富了课程和教学资源,丰富了试题内容,加大了试题容量,增强了问题的思考性;五是愉悦性,富有创新性的识图题,使试卷图文并茂、精彩亮丽,寓意清晰,让人耳目一新,实现了教与学的有效融合。为使大家充分了解该类考题,现将其归类分析如下,以供大家参考。

1 读图——获取知识

将考查信息寓于图形之中,学生通过读图、思考、分析,从图中获得有效信息。依据提取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及题目要求明确解题思路、答题方法,从而给出题目答案。该类题目较好地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有效数据的能力,以及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1 曲线数据坐标图

数据坐标图一般包括主题、坐标系、表述内容、数据特征以及变化特征等。它具有直观形象等特点,使学生通过数据图的观察、捕捉、分析,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对提取的信息进行加工,达到利用数据解决问题的目的,以考查学生分析数据、提取数据、应用数据的能力。

例1 小红同学依据物质类别和物质中某种元素的化合价回忆了初中化学教材中常见的一些物质,并构建了部分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坐标图,如下图所示(图中“→”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已知A、B、C、D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E、F、D含有两种相同的元素,E与H反应生成F且放出大量的热。

请回答下列问题:

(1)C的化学式为_____。

(2)E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会增加,其原因可能是 _____。

(3)1.2g A和2.0g 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的产物是_____(填化学式)。

(4)若G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则G中另一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分析:这是2012年桂林市的一道中考试题。该类试题的特点是打破了结构单一的传统图像题的建构模式,集物质的分类、元素的化合价、物质间的相互转化等多项考查内容于一体,推陈出新,构建了一个全新、多元素的图像,构思巧妙,视角独特,对平时熟悉的传统图像试题给予了新的内涵,继承中有发展,传统中有创新,学生既熟悉又陌生,点燃了思维火花,引领了思维发展,培养了问题意识。同时,2014年南通市的中考化学第17题从考试题型、内容设计、表述形式与该题极为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案:(1)H2CO3;(2)E吸收空气中的水(或E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或E在空气中变质等均可);(3)CO、CO2;(4)56

1.2 微观结构示意图

“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体现化学学科特征的思维方式,透过微观粒子解释宏观现象是化学学科独有的特征。常见的微观示意图主要有微观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分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微观粒子构成物质的示意图、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用分子模型表述物质的化学变化可以直观地展示分子的微观结构(分子模型中,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小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便于学生更好地感悟和认识微观世界。

例2 下图是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观点不符合事实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B.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C.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D.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没有发生变化

分析:这是2013年淄博市的一道中考化学试题。该类考题的特点是命题者没有用化学方程式或文字表达式等传统的方法表述化学反应,而是从物质构成的微观视角进行创新,用微粒模型表述物质的化学变化,表述得更直观、具体、简洁,便于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分子破裂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发生变化。同时,2014年上海中考化学试卷的第14题、2014年菏泽中考化学试卷的第4题均是用微观示意图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题目表述新颖、视角独特,使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实质了然于胸。

答案:(B)

1.3 数据变化分布图

用柱状图(或饼状图)附加相应数据,给出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让学生通过比较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分数的变化,以确定反应物、生成物、可能的化学反应类型等。题目主要渗透对质量守恒定律相关内容的考查。

例3 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丁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

C.该反应中乙、丙的质量比为3:17

D.该反应中甲、丙的质量比为7:10

分析:这是2014年南宁市的一道中考化学试题。该类试题的特点是,打破了传统的文字叙述题或数据表格题的表述形式,而是用饼状图形式表述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分数变化。数据对比明显、变化直观,给学生一种全新的视角冲击,深得学生喜欢。2013年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的第15题、2014年黄冈中考化学试卷的第15题均是用饼状图的形式给出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考查的知识点极为相似。因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透过物质质量分数的变化就可以推知物质的质量变化,进而计算物质的质量比。

答案:(C)

1.4 分析计算流程图

流程图式计算题用化学仪器表述实验流程,再配以简要的数据和文字说明,以其简洁的语言、真实的情境、独特的视角、新颖的立意,展示着其独具创新的魅力,成为中考化学试题中的一道亮丽风景,备受学生青睐和教师关注[1]。

例4 请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步骤②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所用稀盐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

(2)计算原混合物样品中CaCl2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分析:这是2012年日照市中考的化学计算考题。该类试题几乎没有语言文字叙述,而是展示实验流程,从实验流程中让学生筛选有效信息:图示中涉及到的化学物质是什么、反应的化学原理是什么、已知条件是什么、未知条件是什么,利用化学原理合理架起已知、未知之间的桥梁,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2012年淄博、福州,2013年南宁、安徽,2014年新疆建设兵团等地区的中考化学试卷最后一道计算题均是采用流程图式计算题进行命题。

答案:(1)7.3%;(2)2g

2 赏图——应用知识

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是初中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命题者对酸碱盐化学性质的考查打破按部就班、就题论题的命题思路,在学生乐此不疲的游戏活动中加入化学元素,在不改变原有游戏的娱乐性的同时,考查学生的化学知识与技能,实现了知识考查、活跃思维、娱乐答题的多元考查效果,创意新颖,令人啧啧称赞。

2.1 走迷宫游戏图

迷宫是一种充满复杂通道的建筑物,走迷宫就是要找到从入口到达出口(或从入口到达中心)的道路,它能够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挖掘学生的潜力。但难以捉摸的局面往往需要我们的艰辛付出、不断探索才能实现目的,顺利走出迷宫。

例5 “烧碱同学”要穿过迷宫,从进口顺利地走到出口,途中遇到不反应的物质才能通过(如图所示)。

(1)请你在答题卡中用“连续线”画出烧碱应行走的路线。

(2)烧碱在刚进迷宫时,碰到了两种阻止他前进的物质,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分析:本题是2014年广东中考化学试卷的第18题。该试题的创新之处就在于对酸碱盐知识的考查,呈现于我们面前的不是传统的文字表述题或物质间相互反应的关系图,而是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迷宫图表述题意,寓化学知识的考查于走迷宫游戏中,表述新颖、寓教于乐。2013年广东中考化学试卷的第11题、2005年防城港中考化学试卷第22题等均是采用走迷宫的形式设计试题对酸碱的化学性质进行考查。

氢氧化钠能够跟非金属氧化物(如二氧化碳)、盐(如氯化铜)、酸(如盐酸、硫酸)等物质发生反应,因此,选择行走路线时,应当避开这些物质。烧碱在刚进迷宫时,碰到了两种阻止他前进的物质分别是CO2和CuCl2,由此便可书写出它们与NaOH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略;(2)2NaOH+CuCl2=Cu(OH)2↓+ 2NaCl;2NaOH+CO2=Na2CO3+H2O

2.2 手拉手游戏

手拉手游戏是学生儿时都曾玩过的游戏:游戏中同学们站成一个圈,手拉着手,按照一定的规则要求一块做游戏,增强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合作意识。若对游戏中的每个成员赋予一种化学物质,从化学的视角重新完成游戏,普通游戏则被赋予新的生命力。

例6 如下图所示,物质王国的“小朋友”们手拉手围成一圈做游戏。甲为酸,丁为碱,戊为酸碱指示剂,甲、乙、丙、丁为不同类别的物质(按物质组成分类)。

游戏规则:只要相邻的物质能反应,游戏就能进行下去。

(1)写出能代表甲与丁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反应。

(2)根据游戏规则,乙可以是 ______ (填物质类别),写出能代表乙与丙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

(3)参照游戏规则,从下图中选择三种物质,将其标号填在图中短线上。

分析:这是2013年福州市中考化学试卷第14题。该试题的命题特点是对化学用语及物质分类的考查寓于现实生活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中,唤起学生对化学知识和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在熟悉的娱乐情境中轻松顺利答题。2011年南宁中考化学试卷的第26题,2013年江西南昌中考化学试卷的第19题,均是在活动类游戏设计中考化学试题。

甲为酸、丁为碱,二者可能是常见的盐酸、氢氧化钠;甲为酸,丁与甲之间能够发生反应,丁可能是较为活泼的金属,如金属铁、锌等;丙既与金属反应又与碱反应,可能是可溶性盐,如硫酸铜等。给出的五种物质中,能够相互间两两进行反应的物质有硫酸、氢氧化钡、碳酸钾,将这三种物质随意填到三个圆圈中的横线上,便可符合游戏规则。

答案:(1)HCl+NaOH=NaCl+H2O(合理均可)、复分解;(2)金属(合理均可)、Fe+CuSO4=FeSO4+Cu(合理均可);(3)ACE(顺序不限)

2.3 打扑克游戏

扑克游戏操作简单、玩法多样、竞争性强,为广大民众所喜爱、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利用扑克游戏规则命制化学试题,以此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完美地实现了游戏活动与知识考查的对接,凸显化学命题的新思路、新理念、新视角。

答案:(D)

3 构图——完善知识

初中化学涉及到各种各样的“图”,命题者常常以教材中出现的工艺流程图、知识网络图、微观示意图等为背景,给出图中内容的部分知识,让学生完成空缺部分的知识,以此考查学生知识的完整性、思维的缜密性。

3.1 构建工艺流程图

工业生产流程图是以化工生产为背景,从反应原料到目标产品用图框和箭头联系在一起,涉及物质的性质、应用、提纯、分离等方面的内容,体现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解决真实情景中的化学问题”的理念[2]。

例8 21世纪是海洋开发与利用的世纪。烟台的“十二五”规划确立了“蓝色经济”发展战略,海洋化学资源的综合利用将是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

海水制碱:氨碱法制纯碱的流程图如下:

完成图中“( )”的内容: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海水制镁:工业上一般用电解熔融状态的氯化镁制金属镁,若以卤水(含有硫酸镁、氯化钠和氯化钙)为起始原料来制取金属镁,请画出制镁的流程图。

分析:这是2011年烟台市中考化学试卷的第25题。本题用工艺流程图直观、生动地再现氨碱法制纯碱的工艺流程,化理性为感性、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在构图的过程中只有读懂图才能补全图,只有补全图才能完成后边层层递进的相关问题。问题设计紧密相联,层层递进,有利于落实对学生的综合判断能力的考查,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纯碱的制备过程。2013年天津中考化学试题中考试卷第22题、2013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卷第13题、2014年烟台市中考化学试卷第24题都是工艺流程考题。

3.2 构建知识网络图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记忆的首要问题不在于储存而在于检索,而检索的关键在于结构组织,化学知识结构化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引导,促使学生把所学知识按照知识的内在联系(如上位和下位、因果关系等)组织、抽象、概括、归纳进行整合,形成一定的层次网络结构[3]。

例9 构建知识网络,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下图是盐酸与不同类别物质之间反应的知识网络。

(1)图中M应为______ 类物质。

(2)写出一种能与盐酸反应的金属______ 。

(3)盐酸能与碱反应的实质是盐酸中的 ______(写离子符号)与碱中的______ 反应生成H2O。

(4)用盐酸除铁锈(主要成分Fe2O3)的化学方程式是 。

分析:这是2010年陕西中考化学试题第20题。它以网络图的形式表述盐酸的性质,直观、简洁地梳理了盐酸的化学性质,再现了化学课上教师勾画的盐酸知识网络图,引领学生走进了课堂,唤起了对盐酸性质的回忆,实现了试题与学生之间的零距离,消除了紧张情绪,轻松答题。盐酸的性质有五点,除图中的四点之外,还有一点就是与盐的反应,由此可知M为盐类物质,较活泼的金属(如铁、镁、锌等)。2010重庆綦江中考化学试卷、2013年淮安市中考化学试题第18题、2014年天津中考化学试题第18题都是涉及构建知识网络图的考题。

答案:(1)盐;(2)锌;(3)H+、OH-;(4)Fe2O3+ 6HCl=2FeCl3+3H2O

3.3 构建微观示意图

复分解反应是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其反应的实质是酸、碱、盐所电离出的离子相互结合,生成气体、沉淀或水的过程,利用分子或离子符号模型表述化学反应的实质,更能清晰简洁地表述化学反应,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易于学生接受知识。

例10 2005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在有机化学的烯烃复分解反应方面作出杰出贡献的三位科学家。我们现阶段所学的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中的一些阴、阳离子相互结合生成水、气体或沉淀。如BaCl2溶液和Na2SO4溶液反应,实际参加反应的是Ba2+和SO4

2-结合生成BaSO4沉淀,而Cl-和Na+则是“旁观者”,并没有参加反应,仍然在溶液中。请在下图右边的圆圈中填入适当的分子或离子符号,来体现稀盐酸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的实质:

分析:这是2006泰州市中考化学试题第23题。它没有让学生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而是让学生根据给出的信息书写产物的微观符号。命题视角独特、别具一格,既是对化学符号书写的考查又是对化学反应实质的深层次理解的考查,较好地体现了化学反应中“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思维方式。2010年增城中考化学试卷第23题、2012年潍坊中考化学试题第23题、2014年山东泰安中考化学试卷第24题均是从离子视角考查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复分解反应是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其反应的实质是酸、碱、盐所电离出的离子相互结合,生成气体、沉淀或水的过程。该反应的实质是H+与CO3 2-反应,生成H2O和CO2,题中的Cl-和Na+仍是“旁观者”。

4 教材插图使用策略

识图题是一种富有潜质的题型,浓缩了生活、生产、娱乐、工艺流程等多方面内容,它不仅可以弥补试题语言文字的不足,而且可以直观生动地再现教材知识内容,体现了从宏观到微观、从微观到符号的三重表征思维方式,它启示我们今后教学中对教材插图的使用。为此,我们可以得到以下教学策略:

(1)正确认识教材中的插图。教材中的插图不仅使教材内容表述形式简洁活泼、图文并茂,而且增强了教材的趣味性、可读性和可视性,使教学内容更直观、更具条理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2)充分利用教材插图。平时教学中我们应当高度重视教材插图的作用,充分认识教材插图体现的内容,深度解读教材插图的意义,充分挖掘教材插图的功能;教学中根据教材插图内容设计出一些具有针对性、富有思考性、极具启发性的问题,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充分开发插图资源。发挥插图的功效,丰富插图功能。对教材中没有的插图,我们应当积极开发并逐步完善插图内容,利用插图重建对理论知识、化学概念、实验原理的理解,有效落实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愿学、会学、乐学,提高学习效率,全面提高学生能力,进而打造有效课堂。

参考文献:

[1]王荣桥.一题多变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培养能力[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4,(5):57.

[2]卓高峰,魏樟庆.深度解读教材插图,提升高考复习效率[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4,(6):39.

赏识物理图象——识图、作图、用图 第12篇

实验数据处理是实验的重要环节,在高中阶段,其方法主要有公式法、列表法、图象法等,利用图象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时要特别注意这样几个问题:(1)物理图象——数学函数的一一对应关系,利用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一些特点分析有关问题.(2)截距和斜率表示的物理意义(3)注意坐标原点和坐标平移.

例1在“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实验中,若摆球在垂直纸面的平面内摆动,为了将人工记录振动次数改为自动记录振动次数,在摆球运动最低点的左、右两侧分别放置一激光光源与光敏电阻与某一自动记录仪相连,如图1所示,该仪器显示的光敏电阻阻值R随时间t变化图线如图2所示,则该单摆的振动周期为______.若保持悬点到小球顶点的绳长不变,改用直径是原小球直径2倍的另一小球进行实验,则该单摆的周期将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图2中的Δt将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解析:此题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要求,具有新时代的气息.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的实验中,一般都是用古典的秒表,利用累积法进行计时实验的.而在此题的物理情景中出现了与光敏电阻相链接的传感器问题,是一种现代科技化的自动记录仪器.光敏电阻受到光照时,电阻变小,当单摆下摆时可将激光遮档,这时光敏电阻增大,也就是图线中的凸起部分.单摆1个周期遮光两次,所以周期为2t0;单摆周期与小球质量、大小无关,但若改用直径变为原小球直径的2倍,摆长变大,周期变大,球变大,激光被档的时间也变长,所以遮光时间Δt也变大.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2t0、变大、变大”.

点评技能:本题应该从实验装置与实验图线的观察中获取有效的信息,什么时候档光,档光的时间就是图2中的凸起部分,一个周期里档光两次,从图线中直接得到单摆振动的周期.

例2某同学利用DIS,定值电阻R0、电阻箱R1等实验器材测量电池a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实验时多次改变电阻箱的阻值,记录外电路的总电阻阻值R,用电压传感器测得端电压U,并在计算机上显示出如图4所示的关系图线a,重复上述实验方法测量电池b的电动势和内阻,得到图4中的图线b.

(1)由图线a可知电池a的电动势Ea=______V,内阻ra=______Ω.

上一篇:高等微生物下一篇: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