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硬膜外麻醉范文

2024-06-10

腰硬膜外麻醉范文(精选10篇)

腰硬膜外麻醉 第1篇

关键词:腰硬联合麻醉,硬膜外麻醉,效果

1 腰硬联合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 (c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esthesia, CSEA) 是腰麻 (也就是蛛网膜下腔麻醉) 和硬膜外麻醉联合起来的方法。腰硬联合时, 先将药物通过腰麻针注入到蛛网膜下腔, 然后拔出腰麻针, 再通过硬膜外的穿刺针置一根很细的管子进到硬膜外腔, 这样就可以持续给药到硬膜外腔, 辅助腰麻的麻醉效果。腰麻不仅起效快速, 镇痛完善, 效果确切, 麻醉时间不受限制, 而且术后头痛发生率低, 对循环呼吸影响小。因此, 这项技术被医护人员普遍接受, 广泛应用于下肢、下腹部手术的麻醉, 尤其用于产科剖宫产术。目前, 国内用于CSEA麻醉的局麻药常用的为布卡因。卡布因可与神经膜上体结合, 抑制钠离子通道, 国内有研究表明[1], 布比卡因6~8mg是剖宫产手术腰硬联合麻醉的最适剂量。加10%葡萄糖成高密度液或用脑脊液稀释成近似等密度液, 起效时间16~18min, 持续200~400min, 血浆峰浓度为0.88μg/ml, 中毒的血浆药物浓度阈值是4μg/ml, 血浆蛋白结合率为84%~95%, 消除半减期 (2.7±1.3) h, 血浆清除率 (0.58±0.23) L/min, 药物代谢似利多卡因, 经肝脏代谢, 分解产物及原药由肾排出。实验表明[2]分别取1.5m L 0.75%布比卡因加0.3m L 50%葡萄糖, 1.5m L 0.75%布比卡因加3.5m L注射用水, 对麻醉作用和起效时间进行比较, 轻组比重组起效快, 麻醉时间短, 麻醉平面难控制。CSEA术后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影响, 如术后血压降低、恶心呕吐、心率过缓。药物布比卡因的神经毒性及致脊神经损伤应于高度重视, 可采用小剂量, 低浓度, 以及控制注药速度等措施, 尽可能减少神经毒性损伤及不良反应的发生;及时与有效的治疗可使神经系统有一定恢复。

2 硬膜外麻醉

硬膜外间隙阻滞麻醉, 即将局麻药注入硬膜外腔, 阻滞脊神经根, 暂时使其支配区域产生麻痹, 称为硬膜外间隙阻滞麻醉, 简称为硬膜外阻滞。用于硬膜外阻滞的局麻药应该具备弥散性强、穿透性强、毒性小, 起效速度快, 维持时间长等特点。目前常用的局麻药有利多卡因及罗哌卡因。硬膜外间隙注入局麻药5~10min, 在穿刺部位的上下各2、3节段的皮肤支配区可出现感觉迟钝;20min内阻滞范围可扩大到所预期的范围, 麻醉也趋完全。针刺皮肤测痛可得知阻滞的范围和效果。除感觉神经, 交感神经、运动神经也遭阻滞, 最常见不良反应是血压下降、呼吸抑制、全身中毒反应等。

2.1 利多卡因

本品为酰胺类局麻药。血液吸收后或静脉给药, 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兴奋和抑制双相作用, 且可无先驱的兴奋, 血药浓度较低时, 出现镇痛和思睡、痛阈提高;随着剂量加大, 作用或毒性增强, 亚中毒血药浓度时有抗惊厥作用;当血药浓度超过5mg/ml时可发生惊厥。本品在低剂量时, 可促进心肌细胞内K+外流, 降低心肌的自律性, 而具有抗室性心率失常作用;在治疗剂量时, 对心肌细胞的电活动、房室传导和心肌的收缩无明显影响;血药浓度进一步升高, 可引起心脏传导速度减慢, 房室传导阻滞, 抑制心肌收缩力和使心排血量下降。但利多卡因毒性也较大, 在肝内代谢的产物, 仍具有局麻性能, 经进一步代谢后可随尿液排出。

2.2 罗哌卡因

这是一种纯左旋体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麻药, 通过阻断体内钙离子通道进而抑制神经兴奋传导。最常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 对心脏及中枢神经系统毒性明显小于其他药物, 安全, 作用时间长, 低浓度时产生明显感觉和运动阻滞分离。其对运动神经的影响比布比卡因更小, 对母婴安全, 更适合剖宫产用药。当罗哌卡因血药浓度过高时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中毒症状, 可抑制心脏传导和心肌收缩力。

3 讨论

麻醉手术是剖宫产的关键步骤, 也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优点[3], 受到国内外越来越多医护工作者的关注, 两者均可达到麻醉的目的。硬膜外麻醉复发症较少, 麻醉平稳, 成本低, 但神经阻滞不完全, 甚至需要其他药物辅助麻醉, 对产妇造成身体痛苦, 患者对牵拉子宫、阴道有明显疼痛, 其他副反应也较明显;腰硬联合麻醉起效快, 麻药效果显著, 创口面小, 减少感染机会。综上分析比较, 腰硬联合麻醉不良反应少, 更适合剖宫手术。

参考文献

[1]钟宝琳, 徐庆, 黄桂明, 等.剖宫产手术腰硬联合麻醉腰麻布比卡因最适剂量的探讨[J].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7, 7 (6) :848-849.

[2]矫健.布比卡因重比重液与轻比重液在腰麻与硬膜外联合麻醉中的比较[J].航空航天医药, 2010, 2:218-219.

腰硬膜外麻醉 第2篇

【摘要】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适宜穿刺深度,提高麻醉效果。方法:将372例硬膜外麻醉手术分为两组,对照组187例常規硬膜外穿刺置管操作,试验组185例常规麻醉操作,穿刺针进入硬外腔后,再进入2~4mm置麻醉导管。结果:试验组麻醉满意率达82.2%,对照组仅为46.5%。结论:硬膜外麻醉穿刺针进入硬膜外腔的深度直接影响麻醉效果,适当加深可提高麻醉满意率。

【关键词】硬膜外麻醉;穿刺针深度;麻醉效果

【中图分类号】R614.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606-01

硬膜外麻醉是硬膜外间隙阻滞麻醉的简称,即将局麻药注入硬膜外腔,阻滞脊神经根,暂时使其支配区域产生麻痹。麻醉效果的影响因素很多,本文主要践行杜爱侠[1]老师硬膜外麻醉有效方法,探讨硬膜外麻醉穿刺深度与麻醉效果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硬膜外麻醉手术372例,其中:腹部手术280例,包括胆囊切除术95例、阑尾切除术92例、子宫切除术93例,下肢手术92例,均为骨科手术;性别:男200例,女172例;年龄18~67岁,体重48~72kg,ASAⅠ~Ⅱ级。所有病例筛选均无硬膜外麻醉禁忌证,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87例,试验组185例。

1.2 方法:两组术前常规半小时肌注阿托品0.5mg、安定10mg。对照组187例,选择适宜麻醉穿刺点,常规硬膜外穿刺置管。试验组185例,常规麻醉操作,当穿刺针进入硬膜外腔时,将麻醉针继续进入2~4mm,再置麻醉导管。两组负压实验均用悬滴法。

病例穿刺成功后向头侧置管3~4cm,平卧后先以导管注入2%利多因3~5ml,5分钟后出现麻醉平面,无不良反应,分次注入1.5%~2%利多卡因6~8ml,观察麻醉效果。效果判定分麻醉效果良好、阻滞不全(内脏迷走神经阻滞不佳,病人有明显的牵拉反应,出现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等,均需应用麻醉辅助药者)、重新穿刺和改全麻四项,以麻醉满意率作比较。

2 结 果

3 讨 论

硬膜外间隙是一个潜在腔隙,其内充满脂肪、血管及淋巴管。硬膜外麻醉效果受诸多因素如:药物容量和注射速度、导管的位置和方向、局部解剖和病人自身(婴幼儿、老年人)情况影响,以导管位置最为重要。对照组穿刺针刚好进入硬外腔,由于硬外腔的特殊结构,影响局麻药在硬膜外腔的扩散,药物被局部组织吸收,出现斑块状麻醉,也可能导管沿硬外腔侧壁进入,被许多隔膜或脂肪颗粒阻碍而偏向一侧椎间孔,出现麻醉平面的左右分布不均衡,导致单侧麻醉,最终影响麻醉效果。也有可能穿刺针斜面一半在硬膜外腔,仍有一半在黄韧带内,从而引起阻滞效果欠佳。腰段穿刺术更为明显,一是腰段硬膜腔隙大,导管容易偏离,造成阻滞不全;二是腰段脊神经粗大,麻药不容易完全阻滞。有资料显示,腰段硬膜外麻醉33%出现阻滞不全[2]。试验组的操作方法是穿刺针进入硬外腔后再进入2~4mm,并保证置管能够在硬膜外腔。根据硬膜外腔的解剖关系,在中胸段硬外腔约3~5mm、到第2、第3腰椎平面最宽,在成人约为6mm[3]。所以穿刺针进入硬外腔后不会进入蛛网膜下腔,基本能确定硬外导管置入后在硬外腔中间位置,且硬外腔中部结构组织较疏松,注药后局麻药的弥散均匀,阻滞相对完全。因此麻醉效果确切,镇痛良好,肌松满意,几乎无内脏牵拉反应,术中多数不需要应用麻醉辅助药物,效果满意。

由此可见,硬外腔穿刺针进入硬外腔的深度直接影响麻醉效果。但是必须正确判断是否到达硬外腔,经确认后再严密、审慎进针进入2~4mm,可显著提高麻醉效果。

参考文献

[1] 杜爱侠.硬膜外麻醉穿刺深度与麻醉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09,11(14):83-84.

[2] 邓新波,杨家驹,许太武.硬膜外强穿刺深度与麻醉效果的关系[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0,31(7):83-86.

腰硬膜外麻醉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160例初产妇, 年龄22~31岁, 平均年龄 (26±2.1) 岁, 孕周37~42周, 平均孕周 (38.6±0.8) 周, 均具备自然分娩的条件, 胎儿情况均正常, ASA为1~2级, 所有产妇均自愿提出无痛分娩, 无椎管内麻醉禁忌证。以上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2组, 每组80例, 比较2组产妇的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 差异较小,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所有产妇均在宫口开大2~3 cm, 宫缩有规律时实施镇痛, 产妇取左侧卧位, 上肢静脉常规开放, 给予鼻导管吸氧。 (1) 对照组麻醉方法: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 给予产妇5 m L 0.125%罗哌卡因和1.5µg/m L的芬太尼混合药液, 接硬膜外自控镇痛泵, 镇痛泵内含有100 m L上述混合药液, 控制注入速度为4 m L/h。 (2) 实验组麻醉方法:实验组产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 25G细长脊麻针穿入产妇蛛网膜下腔中, 缓慢注入2 mg罗哌卡因和20μg芬太尼, 硬外置管, 回抽无脊液或血液, 接硬膜外自控镇痛泵, 镇痛泵内所含的药物混合液及注入速度均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密切观察产妇分娩过程中的血压、心率以及氧饱和度, 每隔15 min记录1次, 并观察产妇的分娩方式、出血量, 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效果, 同时检测产妇的宫缩变化和胎儿的心率, 并使用Apgar对新生儿进行评分。

1.4 麻醉效果评价[4]: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进行评价, 无任何疼痛感为0分, 轻度疼痛为1~3分, 中度疼痛为4~6分, 中度疼痛为7~9分, 疼痛难以忍受为10分。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 (均数±标准差) 表示, 进行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P<0.05为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镇痛起效时间及镇痛效果的比较:

实验组镇痛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1。

2.2 两组产妇产程时间、顺产率、出血量及新生儿情况比较:

实验组产妇产程时间、顺产率及出血量均明显地优于对照组, 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分娩主要是指胎儿脱离母体的过程, 在分娩过程中产妇往往会产生强烈的宫缩痛, 宫缩痛不仅会给产妇带来身体上的疼痛, 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产妇的心理健康, 并进一步影响产程进展, 给胎儿带来一定的伤害, 因此, 无痛分娩逐渐在临床上得到了应用[5]。目前, 临床上镇痛效果最确切的麻醉方式主要有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 本研究对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分娩过程中的镇痛效果及对胎儿的影响进行了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两种麻醉方式均可达到满意的分娩镇痛效果, 腰硬联合麻醉的镇痛起效时间、镇痛效果、总产程时间、顺产率及出血量明显优于硬膜外麻醉, 两种麻醉方式的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明显差异 (P>0.05) 。综上所述, 腰硬联合麻醉起效快, 镇痛确切, 对胎儿无不良影响, 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Vallejo MC, Firestone LL, Mandell GL, et al.Effect of epidural analgesia with ambulation on labor duration[J].Anesthesiology, 2001, 95 (4) :857-861.

[2]房新华.笑气吸入用于分娩镇痛的330例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导, 2011, 9 (6) :56-57.

[3]邵晓青, 马立新, 马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分娩镇痛的半数有效浓度[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9, 9 (25) :755-757.

[4]樊梅, 彰宁, 黄科, 等.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分娩镇痛中应用效果的比较[J].医学信息 (中旬刊) , 2011, 24 (4) :1263-1264.

62例老年硬膜外患者麻醉临床分析 第4篇

【关键词】 临床分析;老年患者;硬膜外麻醉;方法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3.26%,同时还在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随着老年人的人数增多,需要手术治疗的老年病例也随之增加1,2。由于老年人的器官功能和身体组织与年轻人相比,都有较大的退行性改变,这些无疑会对手术麻醉造成影响,需引起麻醉医师的高度重视。因此,选择合适的麻醉手段,是当前对老年人麻醉研究的重点,对身体伤害及时止痛肌松效果好等优点3。硬膜外麻醉的肌松比镇痛效果较好,可以减少患者术中心肌缺血,对心脏有保护作用而更有利于老年患者。因此,麻醉医师应更加重视老年患者的麻醉,在术前评估,麻醉方法和麻醉药物的选择上、术中监测和生理调控、术后镇痛等全面权衡。本院2008年8月—2012年8月对62例实施硬膜外麻醉,取得满意疗效,现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08年8月—2012年8月对62例实施硬膜外麻醉,其中男32例,女30例,年龄59—85岁,平均年龄68.4岁.术前全部患者并存一种以上内科疾病。包括高血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冠心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肺炎。诊断:前列腺增生20例,卵巢瘤12例,膀胱肿瘤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4例,良性前列腺增生20例,腹股沟斜疝2例,平均手术时间2.45h。

1.2 方法 麻醉前禁食禁饮12小时,进行硬膜外麻醉,一般选L1—L2或L2—L3间隙硬膜外穿刺。头侧方向置入硬膜外导管3.5—4cm,回抽无血液和脑脊液以排除导管置入血管或蛛网膜下腔。用1%的利多卡因+0.25%布比卡因混合液,注入硬膜外腔3ml混合液后观察5min无全脊麻醉征象后,初量5ml—12ml,平均9ml。麻醉起效时间达到手术要求平面时间12—20min,术中需要辅助用药者6例(9.7%),一般给哌替啶30mg肌内注射。

2 结 果

在及时的处理和严格的监护下,62例患者手术治疗均成功,在手术中,有10例患者出现心动过缓,立即给予20—35mg心律平静脉滴注或者50mg利多卡因静脉滴注。一般麻醉平面达T10以下,维持麻醉中均面罩吸氧,患者保持清醒状态。术后患者无一例发生呼吸抑制、肺部感染、心力衰竭、脑血管意外等。

3 结 论

现今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普查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随着老年人身体内器官的变化和器官功能的减退,特别是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导致的心脏功能减退和代谢能力降低等,所以麻醉方法最好是简单,同时要合理处理。硬膜外麻醉具有设备简单和应用范围广的优点,对身体伤害小及时止痛,肌松效果好等优点。老年人由于常并存心血管疾病,循环储备功能差,不易耐受血压波动,故临床上对于老年人一般不选用脊髓麻醉或慎用。硬膜外麻醉对循环扰乱程度远比腰麻轻,发生过程也较缓慢4。在及时的处理和严格的监护下,62例患者手术治疗均成功,术后患者无一例发生呼吸抑制、肺部感染、心力衰竭、脑血管意外等。老年人骨质增生,韧带钙化增加了穿刺困难,下肢手术选用硬膜外麻醉为首选,避免了全身麻醉对老年患者的心肺功能影响。为减少老年患者麻醉并发症及死亡率,应做到以下五点:①合理选择麻醉方法;②充分做好术前准;③正确处理麻醉;④加强术中及术后监测,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以确保患者安全;⑤掌握术后镇痛药的使用量,避免发生呼吸抑制。此外,硬膜外麻醉还具有其它优势,文献报道5硬膜外麻醉可降低下肢手术的术后静脉栓塞率,这对老年患者十分有利,值得临床推广。

总之,在对老年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手术之前,应该与患者和患者家属充分沟通,要他们能够密切配合,完善各种抢救措施,针对不同手术类型和患者不同情况,术前应拟出系统麻醉方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做出预测和处理准备。在手术中要合理用药、仔细监护,应多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手术安全,保障患者的利益,达到治疗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炜华,孙建国.腰硬联合麻醉与单纯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的比较分析[J].新疆医学,2009,39(1):71—73.

[2] 王心怀,燕保山.老年患者连续硬膜外麻醉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07,12(29):103—121.

[3] 张进,孙大志,张峰.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人全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中國老年学杂志,2010,31(18):87—89.

[4] Newman MF,Kramer D,Croughwell ND,et al.Differential age effect s of mean arterial pressure and rewarming on cognitive dysfunction af ter cardiac surgery[J].Anest h Analg,1995,81:236—242.

[5] 梁纯波,蒋海.5两种麻醉方法在阴式子宫全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对比.中国实用医药,2008,18(9):90—92.

腰硬膜外麻醉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2例均为我院2013年2月—2014年4月间收治的产妇, 全部行剖宫产, 无椎管内麻醉相关禁忌证, 排除合并子痫、心脏病、糖尿病及其他妊娠合并症患者。根据麻醉方案的不同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 研究组56例, 对照组56例。研究组:年龄21岁~34岁, 平均年龄 (23.8±3.0) 岁, 体重56~82 kg, 平均 (72.8±7.6) kg;对照组:年龄23岁~31岁, 平均年龄 (24.2±3.4) 岁, 体重56.5~82.0 kg, 平均 (73.1±7.9) kg。2组产妇年龄、体重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可进行组间比较。

1.2 方法

研究组:行腰硬联合麻醉。取联合麻醉穿刺针, 从L2-3椎间隙入针;腰穿, 将4~5 m L 0.5%布比卡因注入;硬膜外置管 (管长2 cm~3 cm) , 取平卧位, 将4 m L 0.75%罗哌卡因推注入内, 每隔4 min~5 min推注1次, 待痛觉阻滞平面达到T8~10。对照组:行硬膜外麻醉。取16号麻醉穿刺针, 从L1~2椎间隙入针;硬膜外置管 (管长2 cm~3 cm) , 注射4~5 m L盐酸利多卡因;根据患者个体差异, 追加注射8~12 m L的盐酸利多卡因, 直至痛觉阻滞平面达到T8。

1.3 临床观察指标

统计2组产妇的整体麻醉效果、麻醉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肌肉松弛满意率、新生儿Apgar评分、不良反应。麻醉效果的评价标准分为三级, 优:麻醉范围完善, 肌肉松弛满意, 未有痛感, 术中安静;良:麻醉范围稍欠完善, 肌肉松弛满意度一般, 术中偶有痛感表现;差:麻醉范围不够完善, 肌肉松弛程度较差, 痛感明显, 患者有躁动、呻吟表现。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麻醉效果

研究组56例产妇麻醉效果为优、良、差者分别为35例、19例、2例, 优良率为96.43%, 对照组56例产妇分别为22例、24例、10例, 优良率为78.57%, 2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显著 (χ2=8.16, P<0.05) 。研究组中56例产妇麻醉起效、运动阻滞恢复的平均时间分别为 (3.6±0.7) min、 (128.3±13.6) min, 对照组56例产妇分别为 (9.2±2.1) min、 (171.9±22.3) min。2组起效时间比较, t=18.93, P<0.05;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比较, t=12.49, P<0.05, 研究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产妇肌肉松弛的满意率为98.21% (55/56) , 对照组为44.46% (25/56) , χ2=39.38, P<0.05, 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新生儿Apgar评分平均为 (9.14±1.57) 分, 对照组为 (9.05±1.50) 分, 2组比较, 无显著差异 (t=0.31, P>0.05) 。

2.2 不良反应

研究组56例产妇, 不良反应率为14.29% (8/56) , 分别为头痛4例, 恶心呕吐4例;对照组56例产妇为32.14% (18/56) , 分别为头痛8例, 恶心呕吐10例, 2组比较差异显著 (χ2=5.01, P<0.05) 。

3 讨论

最近几年, 我国的剖宫产技术不断改善, 剖宫产分娩率逐年增高, 医师必须在缩短产妇产程的基础上, 确保胎儿正常分娩、保护产妇安全, 这就对手术麻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1]。剖宫产的传统麻醉方案为硬膜外麻醉, 具有操作便捷、对机体循环干扰程度低等诸多优势。但是, 其同样存在起效时间长, 阻滞不全面, 术中疼痛现象普遍, 无法完全消除深部牵拉, 肌肉松弛效果较差等劣势, 且部分患者需联合静脉给药完成手术, 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毒性反应。据报道, 行硬膜外麻醉的产妇中20%~30%存在术中不适感[2]。为减轻麻醉对产妇的损害, 并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目前, 医师开始使用腰硬联合麻醉来开展剖宫产, 显示出诸多的优势。

临床资料显示, 腰硬联合麻醉的起效时间较短, 肌肉松弛以及镇痛效果确切, 阻滞范围满意, 可以彻底消除盆腔深部的牵拉。在开展手术的过程中, 无需进行辅助给药, 腰麻平面多在T6以下, 可以有效减轻对于呼吸循环系统的干扰, 弥补了硬膜外麻醉的缺陷[3]。而且, 腰硬联合麻醉中使用的麻醉阻滞药物为0.5%的布比卡因, 此药物镇痛效果较高, 肌肉松弛满意, 麻醉诱导时间短, 维持时间较长, 可保证产妇在安静状态下完成手术[4]。此外, 腰硬联合麻醉所使用穿刺方法为针内针法, 一次性穿刺成功的概率较高, 患者在术后不易发生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我院选择112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 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案对其中的56例实施麻醉, 另以硬膜外麻醉对56例行手术麻醉, 比较2组的麻醉效果、麻醉安全性。结果显示, 行腰硬联合麻醉的56例产妇麻醉优良率96.43% (54/56) 、肌肉松弛满意率98.21% (55/56) , 显著高于硬膜外麻醉产妇的78.57% (44/56) 、44.46% (25/56) (P<0.05) ;而麻醉起效时间 (3.6±0.7) min、运动阻滞恢复时间 (128.3±13.6) min、不良反应率14.29% (8/56) , 分别低于对照组的 (9.2±2.1) min、 (171.9±22.3) min、32.14% (18/56) (P<0.05) 。以上几项数据的比较结果有效证实了腰硬联合麻醉所具有的起效时间短、麻醉效果好、不良反应低、术后恢复快等优势。

综上所述, 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 具有更好的麻醉效果, 确保手术顺利实施, 同时对产妇的术中及术后危害均较低, 有利于产妇在分娩后迅速恢复, 比硬膜外麻醉具有更高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陈绪军, 肖建宁.全麻下剖宫产术的体会[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1, 27 (6) :609-610.

[2]易思杨.单纯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妇产科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对比分析[J/CD].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电子版) , 2013, 13 (16) :145-146.

[3]林雪江.连续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河北医药, 2014, 36 (20) :3130-3131.

腰硬膜外麻醉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12月在我院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78例,年龄37~62(48.32±3.31)岁,体质量为42.65~80.27(51.29±8.42)kg。根据美国麻醉师协会(ASA)的分级标准,并结合患者自身的体质情况将手术的危险性分为3类,其中ASA Ⅰ级55例,Ⅱ级20例,Ⅲ级3例,每例被挑选的患者均进行病史调查和常规体检,并排除高血压和心脏病史,无相关麻醉药过敏史及脊柱畸形和血液系统异常。将所有入选病例按照区组化随机分组法分为硬膜外麻醉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组各39例,2组麻醉分级、临床表现以及体质量、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2组患者均在术前30min予以阿托品0.5mg肌内注射,同时硬膜外麻醉组予以2%的盐酸利多卡因进行单纯硬膜外麻醉;而腰硬联合麻醉组采用10%的葡萄糖混合液1ml和0.75%的布比卡因1.5ml进行联合麻醉。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医护人员建立静脉通路且迅速输入复方林格氏液500ml,并对患者的血压、血氧饱和度以及心电图、心率等相关指标进行严格监测。硬膜外麻醉组于L1~2穿刺点穿刺,然后向头置管3cm并注入2%的盐酸利多卡因3ml,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麻醉平面逐步追加至15ml。而腰硬联合麻醉组用硬膜外联合穿刺针于L2~3间隙进行硬膜外穿刺,进针后用25G腰穿针将硬脊膜穿破并拔出针芯,待脑脊液缓慢流出后将10%的葡萄糖混合液1ml和0.75%的布比卡因1.5ml通过腰穿针注入(速度为0.1ml/s),然后将针拔出,从硬膜外向头置管3cm,使麻醉平面严格控制在T6~8之间,并严密监测平面,在效果不佳的情况下可硬膜外追加2%的盐酸利多卡因。2组患者手术过程中均行鼻导管常规吸氧和输液,如遇低血压可予以麻黄素10mg静脉推注纠正。

1.3 疗效判定标准

分别对每组患者的阻滞显效时间、局麻药用量、镇痛率、麻醉平面达T6时间、麻醉达最高平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相关临床指标进行对比分析。镇痛效果的评定标准:(1)优:无痛且不需要任何辅助药物;(2)良:疼痛不剧烈,可以忍受但不需要任何辅助药物;(3)差:疼痛剧烈根本不能忍受,需要加深麻醉程度或者改行全麻才能完成手术。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镇痛效果

腰硬联合麻醉组麻醉效果优率和总优良率分别为92.31%、100.00%,高于硬膜外麻醉组的76.92%、87.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硬膜外麻醉组比较,*P<0.05

2.2 麻醉指标改善情况

腰硬联合麻醉组肌松满意度和镇痛率分别为94.87%(37/39)、100.00%(39/39),高于硬膜外麻醉组的76.92%(30/39)、79.49%(31/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硬联合麻醉组阻滞显效时间由(12.32±1.77)min缩短为(6.45±1.56)min,且缩短了近50%;局麻药用量、麻醉达最高平面时间、麻醉平面达T6时间等相关指标均有了明显地改善。

3 讨 论

由于子宫切除术的操作范围主要在下腹部和盆腔部进行,所以手术中对肌松满意程度、镇痛效果以及阻滞范围的大小都有着较高的要求[2]。特别是要求麻醉平面必须达到T6~8,才能使患者的腹肌松弛,以减少患者对子宫的牵拉、阴道疼痛和恶心等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而传统的硬膜外麻醉由于其自身的限制,往往达不到最佳的肌松镇痛效果。

腰硬联合麻醉结合了腰麻和硬膜外麻醉2种麻醉方法的优点,使得其麻醉效果显著、起效快、用量少,且在镇痛效果中也表现出很好的疗效,同时有效降低了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本文结果表明,与硬膜外麻醉组比较,腰硬联合麻醉组阻滞显效时间、镇痛率、局麻药用量、麻醉达最高平面时间等相关指标改善明显,且麻醉效果优率和总优良率明显提升,分别高达92.31%和100.00%。因此,在子宫切除术中,腰硬联合麻醉有着更为明显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比较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用于子宫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8例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按照区组化随机分组法分为硬膜外麻醉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组各39例,分别给予单纯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并且对每组患者的局麻药用量、阻滞显效时间、镇痛率、麻醉平面达T6时间、麻醉达最高平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相关临床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腰硬联合麻醉组麻醉效果优率和总优良率分别为92.31%、100.00%,高于硬膜外麻醉组的76.92%、87.18%;肌松满意度和镇痛率分别为94.87%、100.00%,高于硬膜外麻醉组的76.92%、79.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硬联合麻醉组阻滞显效时间、局麻药用量、麻醉达最高平面时间、麻醉平面达T6时间等相关指标均有明显地改善。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在子宫切除术中较单纯硬膜外麻醉具有更为显著的优点,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腰硬联合麻醉,硬膜外麻醉,子宫切除术,疗效对比

参考文献

[1]骆喜宝.腰麻联合硬膜外阻滞行全子宫切除术与单纯硬膜外麻醉的比较[J].广西医学,2003,25(7):1133-1135.

腰硬膜外麻醉 第7篇

关键词:阑尾切除术,腰硬联合麻醉,单纯硬膜外阻滞麻醉

阑尾切除术临床常规使用的麻醉方式包括单纯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 为探讨两种麻醉方式在阑尾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我们纳入我院收治的220例需经阑尾切除术的患者并进行研究,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2 年3 月至2015 年3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需接受阑尾手术治疗的患者共220 例纳入研究,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110例。对照组男72例, 女38例;年龄21~64岁, 平均 (43.2±4.6) 岁; 体重45~85 kg, 平均 (67.8±5.9) kg;110 例患者中包括化脓性阑尾炎59 例, 单纯性阑尾炎21例, 慢性阑尾炎经常发作27 例, 阑尾穿孔并发腹膜炎3 例;观察组男70 例, 女40 例;年龄18~64 岁, 平均 (43.3±4.7) 岁;体重45~86 kg, 平均 (67.7±5.8) kg;化脓性阑尾炎57 例, 单纯性阑尾炎22 例, 慢性阑尾炎经常发作28 例, 阑尾穿孔并发腹膜炎3 例;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等进行统计学分析,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半小时给予地西泮5 mg口服, 进入手术室后连接心电监护仪, 并为患者建立2 条以上的静脉通路保证液体输入通畅。对照组接受单纯硬膜外阻滞麻醉, 观察组接受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手术中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 将患者安置于手术床上后为患者取侧卧位, 定位胸椎10~11 位置, 于此处进行硬膜外穿刺, 保留硬膜外留置导管长度约4 cm;安置成功后协助患者翻身平卧, 通过留置导管于硬膜外腔注入3 ml 1% 的利多卡因, 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后为患者注入0.375% 的盐酸左旋布比卡因6~8 ml, 停止5 min后继续给药5 ml, 手术中依据患者的麻醉情况进行硬膜外用药。观察组患者使用腰硬联合麻醉, 准确定位腰椎2~3 椎间隙, 穿刺成功后使用“针内针”继续进行蛛网膜下腔穿刺, 见脑脊液后进行蛛网膜下腔给药, 药物为1 ml10% 的葡萄糖溶液+2 ml 75% 的罗哌卡因, 稀释至0.5% 的药物比重。给药成功后迅速移除腰穿针, 并向患者头侧置入3~4 cm硬膜外导管, 将导管固定后协助患者取仰卧位, 术中依据患者麻醉深入适当进行硬膜外用药。

1.3 手术评价

分析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 麻醉中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主要比较两组感觉阻滞时间、感觉恢复时间、运动阻滞时间及运动恢复时间。麻醉患者平均动脉压及心率主要比较两组患者术前、麻醉后10 min/术中牵拉时及麻醉后1 h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价患者是否出现恶心、呕吐、心动过缓及低血压等。

1.4 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19.0 统计软件作为本研究统计用软件, 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其中计量资料比较使用t检验, 计数资料使用 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主要评价平均感觉阻滞时间、感觉恢复时间、运动阻滞时间及运动恢复时间情况, 观察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比较

两组患者麻醉过程中平均动脉压均有所下降, 麻醉后10 min时对照组患者下降更为明显 (P<0.05) ;观察组患者心率减慢明显, 术中牵拉时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3。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110 例患者中4 例出现轻度恶心呕吐, 2 例心动过缓, 1 例低血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6%;对照组110例患者中15 例出现轻度恶心呕吐, 7 例心动过缓, 3 例低血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73%;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1.85, P<0.05) 。

3 讨论

硬膜外麻醉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麻醉方式, 研究发现该麻醉方式对循环干扰小, 且麻醉效果好, 受到患者及医师欢迎。但由于麻醉阻滞时间长, 麻醉平面低, 在手术中牵拉阑尾时可使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疼痛等不良反应, 对手术有一定不良影响。此时一般需要局麻药加强麻醉深度, 但增加了局麻药物对神经及心血管毒性的危险[1]。腰硬联合麻醉是充分阻滞的腰麻及延长时间的硬膜外麻醉, 在手术过程中依据麻醉的深度适当通过硬膜外给药确保麻醉效果的一种手段。麻醉过程中通过将药物经蛛网膜下腔作用于脊髓, 可减少麻醉药物的用量, 并在短时间内达到止痛及手术所需肌松效果[2];同时在手术中可经硬膜外腔分次加入局麻药, 保证麻醉效果适当, 是临床一种有效的麻醉方式。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使用腰硬联合麻醉的麻醉方式其手术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使用单纯硬膜外阻滞麻醉, 观察组感觉及运动阻滞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 而感觉及运动恢复时间快于对照组, 说明腰硬联合麻醉麻醉起效及麻醉后患者清醒时间均短, 在短时间达到手术所需的麻醉深度。术后患者可尽早恢复, 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 说明在保持良好麻醉效果的同时腰硬联合麻醉导致不良反应情况低。由此可见, 在临床阑尾切除术麻醉中使用腰硬联合麻醉, 较单纯硬膜外阻滞麻醉效果好, 不良反应少,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赵艳平.不同穿刺间隙腰硬联合麻醉的剖宫产麻醉效果[J].当代医学, 2011, 17 (34) :19.

腰硬膜外麻醉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行剖宫产的产妇60例为研究对象, 其中年龄最大的患者有38岁, 年龄最小的患者有21岁, 平均年龄为27.6岁, 孕周在38~41周, 平均孕周为39.4周, 根据患者的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有患者3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等基本情况上没有明显差异,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1.2.1 观察组患者给予腰硬联合麻醉:腰硬联合麻醉18G笔尖背入式穿刺针在L2~L3椎间隙穿刺进针, 先行腰穿注入0.5%的布比卡因4~5 m L, 从麻醉针头侧置入硬膜外导管2~3 cm固定, 平卧位隔4~5 min推注0.75%的罗哌卡因4 m L, 调节麻醉平面在T8~T10。

1.2.2 对照组患者运用连续硬膜外麻醉:选择16G硬膜外穿刺针在L1~2椎间隙进针, 穿刺成功后硬膜外置管3~4 cm。给予0.75%的罗哌卡因4 m L, 根据有无局麻药过敏和全脊麻现象, 追加注入8~12 m L, 调节麻醉平面到达T8~S10。

1.3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临床麻醉优良率以及麻醉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和感觉阻滞恢复时间等情况进行记录, 以供统计和分析。

对患者麻醉优良率的评定标准为:患者切皮过程中无痛感, 肌松程度良好, 手术过程中患者无躁动为优秀;患者切皮过程中有轻微痛感, 肌松程度尚可, 术中偶有躁动为良好;患者切皮过程中有痛感, 肌松程度不如意, 术中有躁动为较差, 优良率=优秀+良好。

1.4 统计学分析:通过SPSS18.0统计软件统计、分析实验数据。其组间构成比较用卡方χ2检验, 组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 计数资料均用 (±s) 表示, 将P<0.05作为表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2.1 观察组有患者30例, 其中麻醉效果为优秀的有18例, 为良好的有11例, 为较差的有1例, 其麻醉效果优良率为96.7%;对照组有患者30例, 其中麻醉效果为优秀的有14例, 为良好的有13例, 为较差的有3例, 其麻醉效果优良率为90.0%, 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有患者30例, 观察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和感觉阻滞恢复时间等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剖宫产手术患者在麻醉的过程中应该注意麻醉的效果, 同时也应该不影响胎儿的分娩, 传统的连续硬膜外麻醉虽然具有操作简单, 机体循环干扰小等优点, 但是长期临床应用发现这一麻醉方法起效时间长, 肌肉松弛效果较差, 阻滞不全, 无法更好的满足治疗的需要[3]。

腰硬联合麻醉是将腰麻与硬膜外麻醉融为一体的一种麻醉方法, 具有腰麻起效迅速、麻醉药用量小和效果确切以及硬膜外麻醉便于控制平面、术后止痛效果佳以及可连续性等优点, 减少了传统硬膜外麻醉的不良反应, 在对剖宫产手术患者实施麻醉治疗的过程中, 腰硬联合麻醉有助于维持产妇生命体征平稳和麻醉的安全性, 减少了麻醉药的用量, 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临床麻醉方法[4,5]。在本次试验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临床麻醉优良率以及麻醉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和感觉阻滞恢复时间等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在对剖宫产产妇实施麻醉的过程中, 与连续硬膜外麻醉相比, 腰硬联合麻醉可以提高患者麻醉的优良率, 改善麻醉其小时间、动阻滞恢复时间和感觉阻滞恢复时间等指标, 具有显著的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对腰硬联合麻醉和连续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行剖宫产的产妇60例为研究对象, 根据患者的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有患者30例, 观察组患者给予腰硬联合麻醉, 对照组患者给予连续硬膜外麻醉,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麻醉优良率以及麻醉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和感觉阻滞恢复时间等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在对剖宫产产妇实施麻醉的过程中, 与连续硬膜外麻醉相比, 腰硬联合麻醉可以提高患者麻醉的优良率, 改善麻醉起效时间、动阻滞恢复时间和感觉阻滞恢复时间等指标, 具有显著的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腰硬联合麻醉,连续硬膜外麻醉,剖宫产,运动阻滞恢复时间

参考文献

[1]许小诚, 林学正, 范秋维.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急诊剖宫产患者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 (7) :1593-1594.

[2]张庆梅, 夏晓琼, 查显忠.不同体位穿刺腰硬联合麻醉在肥胖产妇剖宫产手术中的比[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14, 49 (1) :110-112.

[3]柳秋仙, 沈云华.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术中运用的临床效果比较[J].浙江创伤外科, 2013, 18 (4) :589-590.

[4]李坤, 牛金柱, 刘明, 等.右美托咪定与哌替啶治疗硬膜外麻醉致寒战反应效果的比较[J].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3, 25 (6) :71-74.

腰硬膜外麻醉 第9篇

【关键词】麻醉;剖宫产术后;镇痛

【中图分类号】R61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0-147-1

2005年至2009年,我们对本院60例产妇剖宫产术后实施硬膜外麻醉,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120例剖宫产病例,随机分两组,其中研究组60例剖宫产术后实施硬膜外麻醉,对照组60例。研究组:孕周(37~41)W、年龄(20~30)岁;对照组:孕周(37~41)W、年龄(21~33)岁。

1.2方法研究组:病人选连续硬膜外麻醉(L2~L3)下行腹膜内子宫下段剖宫产。泵液:0.75%布比卡因液20ml、芬太尼(0.2~0.4)mg(4~8)ml、咪达唑仑10mg(2ml),加0.9%氯化钠注射液至100ml泵2ml/小时,持续48小时。对照组:病人在术中采用硬膜外麻醉,术后便停用。

1.3观察项目

1.3.1镇痛效果术后24小时评估、按BCS(疼痛)评级,0级:持续痛;1级:安静时不痛,深呼吸或咳嗽时痛;2级:平卧安静时无痛,深呼吸或咳嗽时轻痛;3级:深呼吸无痛;4级:咳时无痛;0级为无效,(1~2)级为有效,(3~4)级为显效。

1.3.2哺乳情况早开奶率及乳汁量:术后24小时评估,不能满足新生儿需要为乳量少,能满足为中, 除满足外尚有余为多。

1.4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1 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后镇痛情况对比

组别 显效有效 合计(%)

治疗组352498

对照组0 1 2

合计352550

2.1镇痛效果见表1。

两组比较,术后24小时P<0.01,差别有非常显著性,研究组镇痛有效率为(包括显效和有效)98%,对照组为2%。

2.2乳汁分泌情况见表2。

乳量: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别有显著性。

组别 量多 量中 量少

治疗组28 25 7

对照组713 40

合计35 38 47

3讨论

随着物质、文化生活不断提高,病人对术后镇痛要求增强,临床医生应顺应满足患者要求,此问题不可小视。术后疼痛为不良刺激,可诱发血压升高,增加心肌耗氧、呼吸受阻等,而镇痛可阻断这些不良刺激,改善病人精神、心理状态,稳定内环境,保护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促进组织愈合[1]。本文中,研究组术后24小时镇痛有效率为98%,能安静入睡并早开奶,有益于母乳喂养。由于镇痛改善了产妇术后精神状态,早下床活动,使宫腔积血尽早排出,泌乳次数增加,泌乳量增多[2],促进子宫收缩。而对照组术后(6~8)小时因术中麻醉药效果完全消退疼痛难忍给杜冷丁肌注镇痛,杜冷丁为中枢神经系统镇痛药,因有成瘾性而不能反复应用,且疗效持续时间只能维持(2~4)小时。

参考文献

[1] 马晓艳,朱风全.妇产科术后疼痛的处理[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3,19(10):584-58.

腰硬膜外麻醉 第10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所收治的产妇80例进行观察, 80例产妇必须为自愿要求无痛分娩的产妇, 产妇均为初次生产、足月单胎、具备可以经过阴道自然生产的条件。分娩前对胎儿的检查一切正常, ASA为1~2级。将80例产妇随机分为2组, 每组40名, 将其中一组设置为对照组, 临床分娩过程中给予硬膜外麻醉方法;另一组设置为观察组, 临床分娩过程中给予腰硬联合麻醉方法。2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必须有助产士全程陪伴。2组患者在年龄、身高体重、妊娠时间等方面的差异并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2组产妇实施镇痛的时间要在产妇的产程进入到活跃期, 并且出现有规则的宫缩, 产妇的宫口开大2~3cm时方可给予镇痛, 与产妇的L3~4的位置穿刺, 成功后抽脑脊液, 才产妇的蛛网膜下腔内注入0.2m L的1%罗哌卡因, 加0.01mg芬太尼, 取出腰麻针后腰硬膜外腔置管, 恢复患者平卧位后等待宫口开大至4cm时连接镇痛泵, 继续泵入10m L的0.1%罗哌卡因加0.1mg的芬太尼加60m L的0.9%氯化钠溶液混合锁定时间为20min, 等到产妇宫口完全开全后停止硬膜外腔给药[1]。

1.3 观察指标

对产妇分娩过程中的临床反应进行密切观察, 每间隔15min记录下产妇的血压、心率以及氧饱和度。在分娩过程对产妇的催产素使用情况、产妇出血量、麻醉起效时间和效果等数据详细记录, 同时使用胎心监护仪对产妇的宫缩变化和胎儿的心率进行检测, 新生儿使用Apgar进行评分。

1.4 麻醉剂镇痛效果的评定

对2组产妇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方法对产妇的临床分娩镇痛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评分标准为:0分是无疼痛感觉;10分为疼痛难以忍受。将产妇在用药后5、15、30、60、90min后的麻醉镇痛效果视觉模拟评分方法进行计算比较。

注: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1.5 统计学处理

统计软件采用SPSS 13.0进行计算。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组间比较用t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 结果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的镇痛时间与效果比较。通过临床对80例产妇给予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方法进行无痛分娩, 2种麻醉方法在分娩中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 但是腰硬联合麻醉方法的起效时间和镇痛效果要明显高于硬膜外麻醉方法, 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体数据详见表1。

3 讨论

产妇在自然分娩过程中所出现的宫缩痛会给产妇带来巨大的痛苦, 影响产妇身体健康情况的同时还会影响到胎儿的正常生长, 由于种种原因也会对产妇的心理精神方面带来严重的够过所以已经越来越多人在临床分娩中选择无痛分娩[2]。目前在临床产妇分娩镇痛中有很方法, 但是有些镇痛方法会给产妇和胎儿带来身体健康方面的影响, 本文主要针对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方法在分娩过程中的镇痛效果, 研究发现2种麻醉方法在临床中都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 产妇的出血量、分娩方式方面的比较都没有明显的差异, 而且对新生儿Apgar的评分无差异, 对新生儿并没有影响[3]。但是通过结果观察可以看出, 腰硬联合麻醉在临床分娩过程中阵痛期效时间要比硬膜外麻醉方法快, 而且镇痛效果明显。要赢联合麻醉能够有效的阻滞产妇的神经运动, 使产妇的肌肉放松, 手术方法轻柔, 对产妇的周围组织以及脏器无损伤, 术中出血量减少, 而且对产妇在术后伤口愈合方面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腰硬联合麻醉在临床分娩中可以发挥其用药剂量小而达到高阵痛水平的特点[4], 在麻醉过程中使产妇感到舒适, 无不良反应, 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方法在临床产妇分娩过程中的镇痛效果, 并根据观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所收治的产妇80例进行观察, 80例产妇必须为自愿要求无痛分娩的产妇, 将80例产妇随机分为2组, 每组40例, 将其中一组设置为对照组, 临床分娩过程中给予硬膜外麻醉方法;另一组设置为观察组, 临床分娩过程中给予腰硬联合麻醉方法。将2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情况、麻醉镇痛起效时间和镇痛效果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通过临床对80例产妇给予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方法进行无痛分娩, 2种麻醉方法在分娩中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 但是腰硬联合麻醉方法的起效时间和镇痛效果要明显高于硬膜外麻醉方法, 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但是2组产妇在其他方面的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异, 并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临床产妇分娩过程中都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 而且对产妇以及新生儿并无明显的副作用出现, 但是两者比较, 腰硬联合麻醉在临床镇痛起效时间与镇痛效果要比硬膜外麻醉方法明显, 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腰硬联合麻醉,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邵晓青, 马立新, 马骏.罗哌卡因符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分娩阵痛的半数有效浓度[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9, 9 (25) :755~757.

[2]范莉君, 成芳, 张希.腰硬联合麻醉在分娩镇痛中的临床应用[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09, 2 (32) :199~200.

[3]岳红丽, 韩如泉, 李彦平, 等.罗哌卡因-芬太尼用于硬膜外和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效果及安全[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0, 8 (26) :657~659.

上一篇:高中学科下一篇:高精度三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