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单发结石范文

2024-07-03

胆囊单发结石范文(精选3篇)

胆囊单发结石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本院治疗的老年急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患者72例按照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合治疗组, 每组各36例, 所有患者均有B超影像学确诊。观察组中男21例, 女15例, 年龄61~79岁, 平均年龄 (67.23±4.31) 岁;对照组中男25例, 女11例, 年龄60~78岁, 平均年龄 (66.99±4.34) 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情况等一般资料组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开腹手术进行治疗。

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取石, 术前对患者实施纠正电解质紊乱, 对于老年患者的并发疾病进行积极治疗。手术采用气管插管全麻实施四孔法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取石。先对患者胆囊进行切除, 然后以探针沿着胆囊颈部探到胆总管并游离, 在胆总管前壁穿刺, 抽取胆汁, 切开胆总管前壁, 剑突下置入胆道镜, 循胆总管切口入胆总管取石, 术后内置T管引流。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l5.0软件分析, 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 数据对比采取χ2校验,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情况见表1。

注:观察组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经统计学分析比较, t=15.5732、29.1873、7.0478, ▲P=0.0000、0.0000<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老年患者胆道疾病的发病率较高, 特别是急性的胆道感染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多。老年人由于机体的反应力较低, 因此患者对于疾病的反应与应激能力较为迟钝, 特别是大多数患者腹肌出现萎缩且腹壁的肌张力减退使得患者的临床症状常不典型, 因此就诊的时间相对较晚。特别是急性胆囊炎发作时患者胆囊壁的小动脉多会栓塞, 而大多数老年患者伴有全身的动脉硬化, 因此会使血运出现障碍, 疾病发作时病情进展较快, 危及患者生命安全[2]。

老年患者发生急性胆囊炎时由于病情进展快, 因此主张在72 h内为患者实施手术治疗, 而老年患者而由于年龄较大因此要注重围手术期处理, 术前应及时的纠正电解质的紊乱对于出现心功能不全患者要积极改善心功能, 而有痰多哮喘的患者要给予平喘抗炎等对症支持治疗, 同时手术前后要辅助患者翻身拍背咳痰, 尽量避免肺部感染的发生。在手术过程中由于急性胆囊炎伴有胆囊的充血和水肿, 胆汁浑浊等因此在进行手术时要做好胆囊周围组织的粘连, 同时手术过程中注重对于胆囊三角的处理, 解剖胆囊三角区要尽量采取钝性分离, 注意术中出血的处理, 同时要对患者采取置放引流管, 这有助于观察术后是否出现活动性的出血及胆漏和肠漏等并发症[4]。本研究显示, 观察组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经统计学分析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急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疗效确切, 应及早进行诊断并进行手术治疗, 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老年急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患者72例, 按照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36例, 对照采用常规开腹治疗, 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 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经统计学分析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急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疗效确切, 应及早进行诊断并进行手术治疗, 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关键词:老年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

参考文献

[1]车河龙, 叶祥燕, 陈保华, 等.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的原因和处理.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9, 9 (6) :540-542.

[2]王公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时机及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分析.山东医药, 2011, 51 (23) :104-105.

胆囊结石的原因 第2篇

不可逆因素

发病年龄: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如果在儿童期发病,多与溶血或先天性胆道疾病有关。发病的高峰年龄都在40~50岁。

发病性别差异:超声诊断研究结果男女发病之比约为1∶2,女性胆囊结石以胆固醇结石多发,女性胆固醇结石高发可能与雌激素可以增加胆汁中胆固醇分泌、降低总胆汁酸量和活性,以及黄体酮影响胆囊收缩、致使胆汁淤滞有关。

发病与基因、家族史 胆囊结石发病在种族之间的差异明显,提示遗传因素是胆石病的发病机制之一。

可逆因素

发病与妊娠的关系: 妊娠可促进胆囊结石的形成,并且妊娠次数与胆囊结石的发病率呈正相关。由于孕期的雌激素增加使胆汁成分发生变化,可增加胆汁中胆固醇的饱和度;而妊娠期的胆囊排空缓慢;孕期和产后的体重变化及饮食结构也影响胆汁成分,改变了胆汁酸的肠肝循环,促进了胆固醇结晶的形成。

发病与肥胖的关系: 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肥胖是胆囊胆固醇结石发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肥胖人发病率为正常体重人群的3倍。

胆囊单发结石 第3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79例患者中, 男47例, 女32例, 平均年龄 (62.3±21.9) 岁, 发病至就诊时间4h至5d。临床主要表现:突发性右上腹持续剧烈疼痛, 并向右肩胛区放射41例 (51.9%) , 上腹部有压痛23例 (29.1%) , 轻度黄疸15例 (19.0%) , 腹胀、发热10例 (12.7%)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均高于正常值, 腹部X线片、CT或MR发现胆囊或胆总管有结石, 静脉胆道造影胆囊不显影。伴胆囊结石56例 (70.9%) , 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16例 (20.3%) , 胆总管结石7例 (8.9%) 。基础疾病:高血压病2 0例 (2 5.3%) , 糖尿病9例 (1 1.4%) , 慢性支气管炎3例 (3.8%) , 哮喘、肺结核各1例 (1.3%) 。

1.2 治疗方法

(1) 常规保守治疗:除特殊情况外, 所有患者均先接受常规治疗, 主要包括低脂饮食或禁饮食、胃肠减压、纠正电解质和酸碱代谢紊乱, 利胆和解痉止痛, 必要时给予有效广谱抗生素和联合用药治疗。 (2) 手术治疗:经常规治疗无效, 临床症状加重, 或出现寒战、高热、胆囊肿大, 有明显压痛者采用手术治疗。

2 结果

79例患者中, 常规保守治疗21例 (26.6%) , 手术治疗58例 (73.4%, 其中19例行单纯胆囊切除术, 39例行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T管引流术) 。术中见单纯急性胆囊炎38例 (65.5%) , 化脓性胆囊炎16例 (27.6%) , 坏疽性胆囊炎4例 (6.9%) ;胆囊结石32例 (55.2%) , 胆总管结石20例 (34.5%) , 非结石性胆囊炎6例 (10.3%) 。术后并发症共9例 (15.5%, 9/58) , 其中上呼吸道感染4例, 肺炎3例, 心功能不全2例。治愈出院75例 (94.9%) , 1例 (1.3%) 中途退出治疗, 2例 (2.5%) 因病情发展迅速, 病发30h内未得到及时控制而死亡, 1例 (1.3%) 因术后2d并发肺部感染而死亡。平均住院时间 (5.3±2.1) d。

3 讨论

急性胆囊炎是胆囊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约80.0%的患者伴有胆囊结石或胆总管结石[3]。近年来, 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及日趋严重的老龄化, 城市人口中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明显增加, 且成年人的发病率高, 老年人的发病率更高。女性发病率约为男性的2倍, 肥胖女性中的发病率稍高于瘦弱女性。

急性胆囊炎的发病原因主要有: (1) 结石在胆囊管的颈部嵌顿, 造成梗阻、胆囊内的胆汁不断淤积, 浓缩后的胆盐损害胆囊黏膜进而引起炎症; (2) 遭受诸如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和产气杆菌等常见致病菌感染, 这些细菌多从胆道逆行而来; (3) 受到化学因素刺激, 主要是指高浓度的胆汁酸盐刺激胆囊黏膜而引起急性炎症反应。如急性胆囊炎得不到及时治疗, 部分患者可能会发展成为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甚至胆囊穿孔, 后果非常严重。同时, 由于急性胆囊炎患者的病情发展快, 近半数患者很快就会出现烦躁、谵语、嗜睡、昏迷及血压下降和酸中毒等感染性休克, 若未及时治疗, 患者可在1~2d内甚至数小时内因循环衰竭而死亡。本病急性症状反复发作易转化为慢性胆囊炎。

目前, 胆囊炎外科治疗的治愈率高, 对于病情较轻的单纯性胆囊炎患者来说, 可选用药物进行保守治疗, 而化脓性或坏疽性胆囊炎必须及时手术治疗, 避免并发症发生。本文资料中, 除胆囊异常肿大、腹部有明显压痛的患者外, 均先给予常规治疗, 症状未得到缓解或病情加重者再采用胆囊切除术或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T管引流术治疗。经相应治疗后, 75例 (94.9%) 痊愈出院, 2例 (2.5%) 被送诊时伴轻微腹泻和呕吐, 被误以为肠胃疾病, 因而没能及时得到有效治疗而死亡。针对老年患者病情发展快的特点, 一般主张在发病3d内实施手术。老年患者年龄大, 并发症较多, 身体素质差, 需特别注意围术期护理。手术前, 应维持电解质平衡, 改善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心功能, 痰多的哮喘患者及时给予平喘药, 避免肺部感染。另外, 由于胆囊会出现充血、水肿及胆汁浑浊, 术中要注意胆囊周围组织的粘连问题;还需注意胆囊三角区的处理, 尽量采用钝性分离。为观察患者术后出血及胆漏等并发症的发生, 需放置引流管[4]。

多数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患者在早期常无任何明显的临床症状, 通常在体检、手术时被发现。因此, 老年人应定期进行详细体检, 必要时可借助B超、C T等仪器进行检查[5], 一旦确诊为急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需选择合适的方法及时治疗。

摘要:目的 总结老年急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的治疗体会。方法 老年急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79例, 21例 (26.6%) 采用常规保守治疗, 58例 (73.4%) 采用手术治疗 (其中行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T管引流术39例, 单纯胆囊切除术19例) 。结果 75例 (94.9%) 治愈出院, 1例 (1.3%) 中途退出治疗, 3例 (3.8%) 死亡。结论 老年人应定期体检, 必要时借助B超、C T等仪器进行检查, 一旦确定为急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应及时治疗。

关键词:老年,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

参考文献

[1]任仰科.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3, 13 (7) :46.

[2]尹宏升.老年急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的治疗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 (15) :42-43.

[3]高向东, 沈炜.老年急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的治疗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2, 18 (5) :29-30.

[4]王行雁, 徐智, 王立新, 等.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外科微创治疗[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2, 12 (6) :515-517.

上一篇:富水黄土隧道施工技术下一篇:实践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