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毕业论文

2024-05-18

汉语言毕业论文(精选7篇)

汉语言毕业论文 第1篇

一、泰汉语言禁忌的相同之处

泰语语言禁忌和汉语语言禁忌在很多方面有着共同点, 尤其是在姓名称呼、生理及两性、咒骂语、个人隐私等方面。

(一) 称呼禁忌

泰语中忌讳对僧人、皇室、教师、医生等职位高的人直呼其名。泰国现任国王的本名为“ภูมิพลอดุลยเดช”, 汉语一般翻译为普密蓬·阿杜德。但是直接使用这个名字是禁忌的, 一般泰国人常用的正式的对国王的全称是这两个:พระบาทสมเด็จพระเจ้าอยู่หัวภูมิพลอดุลยเดช (普密逢·阿杜德神圣国王) 和พระบาทสมเด็จพระปรมินทรมหาภูมิพลอดุลยเดช (普密逢·阿杜德天神国王) 。而比较口语化的常用的尊称则为:พระเจ้าแผ่นดิน (国土的主人) 、พระเจ้าอยู่หัว (头顶之王) 、พระมหากษัตริย์ (伟大的刹帝利) 、พระราชา (大帝) 。在中国古代也有为了避免帝王或尊长之名而使用他字代替的避讳现象, 比如秦始皇嬴政, “政”需要避讳, 故“正月”被改为“端月”、“元月”, 或者把“正”的读音从四声改为一声。现代社会称呼禁忌没古代那么严格, 但也普遍存在, 比如子女很少直接称呼父母的姓名, 夫妻之间很少直呼其名。

(二) 生理及两性语言禁忌

泰语和汉语中关于死亡的语言禁忌都有很多, 并都具有较鲜明的阶层特点。

泰语中死可以分为一般人的死亡、军人的牺牲、僧人的死亡和皇室的死亡等。汉语中对于死亡的说法有很多种, 对普通老百姓死亡的说法是走了、去了、去世等, 对为正义而死亡的人用牺牲、捐躯、就义等, 对恶人就用毙命、丧命、下地狱等。不同等级的人死了有不同的说法, 《礼记·曲礼》云“天子之死曰崩, 诸侯之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在这一点上, 古代中国和泰国更相似, 泰国关于死亡的委婉语具有浓厚的阶层性。

中国人一直对与“性”相关的词语都比较忌讳, 谈到“性生活”的时候也是用“做那个事”“过夫妻生活”“同房”等词语代替。泰语中男性生殖器的委婉语包括ของดี (好东西) 、ของลับ (下面的东西) 、ของรัก (爱的东西) 等, 女性生殖器的委婉语有ส่วนล่าง (下面) 、ของสงวน (爱惜之物) 、เนินสวรรค์ (天堂的山丘) 等。在谈到性生活时, 泰国人也极为委婉, 常用ทำการบ้าน (做家庭作业) 、ร่วม (在一起) 等替代。

(三) 咒骂语语言禁忌

在咒骂语上泰汉更是有着高度的一致性。泰语中骂人的话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一是侮辱对方的智商, 如โง่ (蠢) 、บัญญาอ่อน (白痴) 、ติงต๊อง (笨蛋) 等等;二是把对方等同动物, 如ไอ้ควย (你个乌龟) 、ไอ้ควาย (你个水牛) 等等;三是侮辱对方的人品, 如ใจสัตว์ (狼心狗肺) 、ใจดำ (黑心肠) 、ไร้สาระ (混球) 等;四是嘲笑对方的外貌, คนตะกะ或แดก (吃相难看) 、เชยจัง (长相很挫) 等。同时, 在明显指向男性或者女性的咒骂语上, 两者也很相似。中国骂男人的话很多, 比如采花贼、负心汉、窝囊废、懦夫, 多针对男性的花心和懦弱来说的, 泰语较常见骂男人的话有บ้ากาม (色情狂) 、หน้าตัวเมีย (懦夫) 、ตุ๊ด (娘娘腔) 等。汉语骂女性的常见词为荡妇、妓女、骚货等等, 大多是针对女性的生活作风问题。泰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有แรง (风骚) 、ชู้ (交际花) 、สำส่อน (荡妇) 等等, 也多是针对女性的作风问题。

二、泰汉语言禁忌的不同之处

泰语语言禁忌和汉语语言禁忌在很多方面并不相同, 有很多泰语语言禁忌是汉语语言禁忌没有的, 比如皇室类语言禁忌、宗教类语言禁忌, 也是汉语语言禁忌是泰语语言禁忌所没有的, 比如同性恋的禁忌、数字的禁忌。

(一) 泰语中有丰富的皇室语言禁忌和宗教语言禁忌

泰语中关于皇室的语言禁忌很多, 比如皇室的合法性、皇位的继承问题、国王的健康状况等等。另外, 皇室语言禁忌还体现在皇室专用的词汇上。普通人表示眼睛的词汇是ตา, 皇室的是พระเนตร或พระจักษุ, 普通人的鼻子是จมูก皇室的是พระนาสา或พระนาสิก等。关于僧侣的语言禁忌也有很多, 比如普通人的食物是อาหาร, 僧人的是ภัตตาหาร普通人的信件是จดหมาย, 僧人的是ลิขิต, 普通人睡觉是นอน, 僧人是จำวัด等。汉语中曾经有过不少关于封建统治者和宗教的语言禁忌, 但是随着近百年的现代化, 很多语言禁忌已经成为了历史语词。比如举孝廉、秀才、宗庙、驸马、社稷等。

(二) 汉语中有不少同性恋语言禁忌

“gay”“同性恋”等词汇在汉语中是禁忌语。同时, “同志”一词在在中国当下语义比较多元。《国语》曾有“同姓则同德, 同德则同心, 同心则同志”, 孙中山先生曾经寄语革命“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需努力”, 毛泽东也曾经提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同志曾经的意思是志同道合的革命战友, 但是“近一个世纪以来, “同志”在中国大陆经历了从仅限于党内成员相互之间的称谓, 到全社会的通用称谓, 再到从社会生活中的逐渐淡出, 直至近年来在一定范围内获得“同性恋 (者) ”的新义这样一个基本变化过程。”2同志已经在部分场合成为一个禁忌语。“同志”一词成为禁忌语正反应了同性恋群体在中国的尴尬处境。

(三) 汉语中有数字语言禁忌

泰国人普遍喜欢数字9, 因为9的发音和ก้าว类似, ก้าว的意思有前进、进步之意, 泰国人没有数字禁忌。中国人对四的态度比较矛盾, 北方有一道菜叫“四喜丸子”, 婚庆时贴“喜”字, 门两边加在一起是4个“喜”;不少寓意美好的成语是以四开头, 比如四季发财、四平八稳、四季平安、四海升平、四海皆兄弟等, 另一方面又不喜欢数字“4”, 因为“4”的发音和“死”的发音是一样的。广东省车牌号中没有“4”, 在香港则很多大楼都没有带“4”的楼层。在北方对“4”一般没有太多忌讳, 以前甚至曾将“4”看做成双成对的吉祥数字, 但是在南方却把4看成是严重的忌讳。

三、泰汉语言禁忌异同的原因分析

“尚未开化的民族尚不能区分语言和事物, 认为名字和其所代表东西之间的关系既是思想概念上的也是一种实际客观的联系, ”3对姓名和称呼的禁忌起源于原始人类对于姓名的神秘心理, 在他们看来名字和他本人是联系在一起的, 是同等重要的。“对于一个印第安人直呼其名, 或者直接询问对方的名字, 这都被视为唐突无礼的行为。”4这种源自原始社会的迷信思想被中国和泰国的封建统治者用来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称呼禁忌与死亡禁忌的等级观念, 是由于“ (统治阶级) 在很大程度上垄断了表达和记录的书写系统……更加强烈地赋给它一种神力, 以便加强和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5

在跟生理与性有关的语言禁忌、咒骂语上, 汉语和泰语也是高度一致, 这应该是两者都有漫长的封建统治和悠久的佛教影响有关。在经过较为彻底的现代化后, 中国仍然或多或少保留了一些称呼禁忌, 但是民主的理念和科学的精神已经深入人心, 所以关于封建统治和宗教的语言禁忌在现代汉语中较少。另外, 受南传佛教的影响泰国的民众普遍对同性恋比较宽容, 在对待同性恋的态度上, 中国人还是比较保守。汉语中由于“4”“四”与“死”发音上的巧合, 使得部分地区忌讳说四。总而言之, 泰语语汉语的语言禁忌共同性大于差异性,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在跨文化交际和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加以注意。

参考文献

[1]戴维·K·怀亚特.泰国史[M].郭继光译, 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2009.

[2]覃圣敏主编.壮泰民族传统文化比较研究[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2003年.

[3]范宏贵.同根生的民族—壮泰各族渊源与文化[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7.

汉语言本科毕业 论文 第2篇

内容摘要:萧红作为一个有着独特思想的女性作家,开拓了一代艺术特质。其小说恒久的艺术魅力,既写出了东北乡村闻所未闻的风物人情,原生态式地展示了黑土地的群体生命形态和生存状态,以及作者深刻的心理、文化体验与批判,还在于小说文本所呈现出的让人耳目一新的艺术创造性。其小说以女性特有的“细致观察”和心理体验,对东北农民物化的生命形态予以深刻的揭示。从这方面来看,她坚持了鲁迅的思想文化方向,对中国农民进行“国民性批判”,将农民身上对生命价值的漠视和苟活的生活态度采取了“揭出病苦”的创作态度,体现了对国民生存状态深深的忧患意识。

关键词:萧红小说生命形态讽刺性

萧红小说恒久的艺术魅力,既写出了东北乡村闻所未闻的风物人情,原生态式地展示了黑土地的群体生命形态和生存状态,以及作者深刻的心理、文化体验与批判,还在于小说文本所呈现出的让人耳目一新的艺术创造性。她曾说:“有一种小说学,小说有一定的写法,一定是具备某几种东西,我不信这一套。”①因为萧红的小说大没有主导的故事线索和围绕中心人物展开的故事情节,散文化倾向更明显。鲁迅认为“萧红的小说,叙事和写景,胜于人物描写,而女性作者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添了不少明丽和新鲜”。②对东北乡村生命形态和生存状态的“细致的观察”出之以极富创造性的“越轨的笔致”,正是萧红创作迥异于同时代其它作家的“明丽和新鲜”这种“越轨的笔致”与其对于人、事的心理体验与感觉方式密切相关。

一、生命形态

萧红小说至始至终体现了一种生命形态,即是黑土地生灵的生命存在形式。生和死是生命的两极,而由生到死的时间跨度,也是生命的一个轮回过程,这里的生命形态指《呼兰河传》的人和动物都在忙着生产、忙着死亡,年复一年地进行着生和死的轮回,对现实世界的冷漠、麻木和不思进取、凝滞的生活节奏、亘古如斯的生活状态。从而折射出作者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和对人类苦难的悲悯。

下面从三方面论述萧红小说的生命形态:

(一)生存的寓言

由于生存环境中带有神性的、灵性的人文传统的影响,东北作家的乡土文学总是有着寓言性的神秘和象征。萧红的《呼兰河传》同样是带着生存寓言性质的小说,“呼兰河”既是一个确指的地方名称,也是一个中国人生活现实的象征。愚昧、落后、冷漠、野蛮,不是呼兰河这个北国偏僻小城所特有的,而是大多数中国乡村一代又一代人承续着的亘古如斯的生存境况和生命形态。

在这里,有着众多的死亡,动物的死,成人的死,还有充满生命力的小孩子的死。可悲的是,人们对于生命的消失是漠视的,但对死后的丧葬却是认真的,热心甚至是铺张的。呼兰河城中的扎彩铺为死人预备的物什样样俱全,凡是在“阳间”没有享受的或无法享受的,虚拟的“阳间”却一应俱全,难怪“看热闹的人,人人说好,个个称赞。穷人们看了这个竟觉得活着还没有死了好。这是一个多么深刻的生存的悖论啊。这里跳大神、唱夜戏、放河灯、赶娘娘庙会等热闹的活动都是为鬼而不是为人,人世与鬼界、神界的生活价值彻底颠倒。对现实的此岸世界的冷漠、麻木和不思进取,与对虚幻的彼岸世界的积极投入与热情关注,反映了呼兰河人生命活力的退化、萎缩。“阴间”色彩的绚烂,与“阳间”的暗淡沉闷,单调乏味,构成了“呼兰河”这个寓言意味深长的两个方面。作者从儿童天真的视角讲述了一个寓言故事一样平静地叙述着愚昧人们的俭省吝啬、虐人又自虐,可怜又可恶。呼兰河,是一个寓意深刻的象征符号,它就像小说中那个“大泥坑”,在大家习以为常中吞噬了无数无辜的生命。

(二)人的物化

同样的乡土作家,同样的黑土地,还孕育着另一类型的自然之子:他们手足贴地,只能依附于自然这个没有个体的生命意志,也缺少应有的社会人生价值。萧红精细而深刻地揭示了处在原始半原始状态下的人们已然物化的生命形态。

《呼兰河传》中所写的大泥坑虽然给人们带来了诸多的不便和危害,课人们宁愿胆战心惊费劲气力绕道而行,也从不想着去填平它,反而心安理得地享受着泥坑带来的“福利”。《呼兰河传》中生和死是在平静中地发生的,且发生了就好像没发生一样,“生、老、病、死”都没有什么表示。生死的社会意义不复存在。“他们的欢乐”是动物性的,除肉体欲望外没有欲望,他们的痛苦是动物性的,只有肉体的苦难而没有心灵的悲哀,他们的命运是动物性的,月英的病体成为野狗的美餐,他们的行为、思维、形态也近于动物,他们像老马般囿于习惯而不思不想,秋天追逐,夏天生育、病来待毙。这动物性的人有头脑而没有思想,有欲望而没有希望或绝望,有疼痛而没有悲伤,有记忆而没有回忆,有家庭而没有亲情,有形体而没有灵魂。

(三)自然的灵化

在萧红的乡土小说世界里,与人的物化相对应而存在的是自然的灵化。在这个灵化的自然世界里,作家以女童的视角感受,体验着自然的生机和活力。③鲁迅在1935年给萧军萧红的一封信中说:“这位太太,来了上海以后,好想体格高了一点,两条辫子也长了一点,然而孩子气不改,真是无可奈何。”正是这一种一生未脱的孩子气使萧红获得了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别样眼光。

在《呼兰河传》第三章,萧红就构筑了一个与呼兰城这个荒凉世界完全相对的充满生机的空间——“我”家的后花园。在这个后花园中,“我”用完全信任的眼光看待一切,觉得“一切都是活的”:一到后花园里,立刻就另是一个世界了。绝不是那房子里的狭窄的世界,而是宽大的,人和地在一起,天地是多么广大,用手摸不到天空。在后花园里,“我”是快乐的、自由的,“我”用一颗稚嫩的童心仔细感受着鲜活的生命的律动。生命的平常与欣悦,顽强与执着,就在这自然的天地间尽现。儿童视角与女性话语是直观的、感性的,也是自由的,无所顾忌的,但更容易贴近心灵,更容易将事物的原生态展现出来。萧红对充满灵性的自然世界的感受与表述,让我们感到既陌生又亲切,因为那是我们有过的感受,只是我们不知道竟然可以这样说、这样写。萧红那注满“生命感”的笔下寻常至极的一点一滴,都处处散发着生命意识,一草一木都自由、自然,生机四溢。这一切生灵都那么纤净而生机勃勃,可爱得让人心疼,可爱得让人羡慕和嫉妒。大自然在萧红笔下或者说在儿童的眼里,都灵化了。花鸟藤蔓都有了灵魂和自由意志,人与天地融为一体,互相的交流融洽而默契:“拍一拍都会发响的,叫一叫就是站在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④

生存的寓言,人的物化,自然的灵化,无一不体现了她小说中的生命形态,这样的一群人,一片土地,勾勒出可怕的死寂、孤独、生死的意义不复存在了,引发了作者本人对生命价值的深层思考以及对国民生存状态的深深的忧患意识。

二、戏剧性讽刺

另一方面,萧红小说风格最重要的特质,远非所谓抒情的、感性细腻的,而是在于戏剧性的讽刺。适应这种想象方式,萧红小说发展了一系列反讽手段,从而建立了她个人的成熟的小说文体形式。现在我从四方面分析一下:

(一)对照型反讽

萧红小说创造了多种多样的讽刺手段。其间,对照型反讽即是:结构上的对照,各章节之间对照,场景间的对照,还有人物行为的前后对照,通过结构、场景、动作的对比,进行深层剖析和讽刺。

如《呼兰河传》里一个显著的聚焦点是人们对待死亡的态度,小说里描写了众多死亡事件,它反衬除人们对待生命的漠视。第四章里写到草房子里面做粉条的人们,房子摇坠都不怕,却会因为摘粉条的竿子掉下来而害怕。给小团圆媳妇洗澡的时候,当女孩挣扎的时候,没有人去就他,等她没了生息,人们又要弄醒她。王大姑娘未出嫁前,人人夸她健美可爱,等到她和磨倌生了孩子,她以前优点全都成了人们的笑柄。作者重在暴露人们行为的矛盾性,从而引起对这种行为的质疑。

(二)自白、对话与扩展型反讽

自白和对话,都是对人物语言的描写。萧红吸取了民间笑话里徉作不知的幽默因素,让愚人自白,重在讽刺人物心理,这种手法尤其见小说第五章。例如10吊钱养鸡的故事,这种卑微的物质欲望引人同情,但养鸡与养小孩的比较,又暴露出人物那种虐待狂的荒诞。她的话语是缺乏人性的,但她浑然不觉,叙事者的声音扮演话外音的作用:有一天,儿子踏死了一个小鸡子,她打她儿子三天三夜,接下来她自白说:“我为什么不打他呢?一个鸡子就是三块豆腐,鸡子是鸡蛋变的呀!”⑤虐人与自虐互为补充,既可恶又可怜。

(三)人物自嘲

有二伯的故事是《呼兰河传》里三个人物故事之一,作者刻画有二伯性格主要手段是对他语言风格的描述。例如有人问他的蝇甩子是马鬃还是马尾的?他就说:啥人玩啥鸟,武大郎玩鸭子。马鬃,都是贵东西,那是穿绸穿缎的人拿着,腕上戴着藤萝镯,指上戴着打攀指。什么人玩什么物。穷人、野鬼,不要自不量力,让人家笑话。

(四)叙事者反讽

在小说中发出反语的还有叙事者本身。实际上,《呼兰河传》叙事者的语调,基本上是以反话为主的。如她写各种过大泥坑者的种种行状:这一类胆小的人,虽然险路已经过去了,但是心里边无来由地生起来一种感伤的情绪,心里颤抖抖的,好像被这大泥坑子所感动了似的,总要回过头来望一望,打量一会,似乎有话要说。终于也没说什么,还是走了。

长期以来,在评说女性作家时,人们通常都会认为,所谓“女性气质”也体现女作家的写作风格里。《呼兰河传》总是被作为抒情小说看待,它的讽刺艺术从未被认真讨论,原因就在于此。⑥讽刺,出于对人类缺陷的敏感,出于克制感情后对事物荒谬性的分析,要求保持距离的审视,它是思想和思辨的智慧结晶。

三、结语

萧红,她是一个创作的奇迹。⑦在短短的30年间,走过了常人不能经历的人生苦难。生于呼兰河那样的传统社会,因为性别的原因连生日都要被更改,抗婚、受骗濒临绝境;贫困煎熬、情感受挫、数次流产、几乎死在逃难途中;几时所有这一切都没有挫伤她的写作欲求,她还得面对强大的男性写作系统。她一直不倦地寻找自己的声音,一直坚守写作的位置。毫不奇怪,萧红写作的独特气质,一开始没有被接受,但事实胜于雄辩,她用作品成就了自己作为女作家的使命。

我认为,萧红小说风格最重要的特质,远非所谓抒情的、感性细腻的,而是在于戏剧性的讽刺。适应这种想像方式,萧红创造出场景性的小说结构,发展了一系列反讽手段,从而建立了她个人的成熟的小说文体形式。如果我们错过了这个最重要的特质,我们也就忽略了这位女作家孜孜以求的艺术建树,我们也就会错过在中国现代女性写作传统中如此可贵的一个新要素。红小说创作的独特性的艺术魅力是多方面的,我们试从主题、思想、艺术、风格几个命题作了一些概括性描绘。其实,对于萧红所构设的独特性艺术境界,我们应该什么都不说。正如周作人曾说的:“文章的理想境界,我想应该是禅,是个不立文字,以心传心的境界。”因此我们可以确信,萧红这条独特、清秀、明净的抒情小说之河源源不息,它在孙犁的“荷花淀”、古华的“芙蓉镇”刘绍棠的“蒲柳人家”蜿延而过,使王安忆的“雨”发出“沙沙沙”的响声,铁凝发出“哦,香雪”的感叹,流进了叶蔚林的“没有航标的河流”、张承志的“北方的河”、李杭育的“葛川江”、邓刚的“迷人的海”„„必将会永远迤逦流淌。

注释:

①《萧红全集》,哈尔滨出版社1998年版。

②聂绀弩:《萧红选集序》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

③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萧红作《生死场》序》,《鲁迅全集》第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

④鲁迅:《致萧军萧红》,《鲁迅全集》第1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251页。

⑤萧红:《呼兰河传》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79年12月第1版,第221页。

⑥曹文轩:《将小说放置在文学的天空下》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第5版,第85页

⑦王科,《“寂寞”论:不该再继续的经典误读》,文学评论,2004年第4期110页

参考文献:

[1]《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作家出版社,2002年第3期,2008年第4期。

[2]《小说评论》,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期。

[3]《苦难的女性悲歌——论萧红小说的女性意识》,《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1期。

[4]《妇女与小说》,弗吉尼亚.伍尔夫,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5]《论萧红作品的复合视角》,贵州社会科学,石世明,2007年第3期

[6]《论文学视界—关于文学的文化形态关系》,《当代文艺思潮》,陈晓明,2007年第1期

汉语言组织艺术浅谈 第3篇

关键词:汉语组织 写作和交际 组织艺术

语文教师经常会发现这样的问题:学生在写作和口语交际过程中,可以正确、清楚、明白得表达单个句子,但是要将一个个句子连缀起来,组成一段话时,效果就不那么理想了——有的杂乱无章,有的颠三倒四,有的滑稽可笑等等。归根结底,这都是欠缺语言组织能力。汉语言的组织,从总体上讲,既要符合一般语言表达的共同要求,又要体现汉语言的独特魅力,笔者认为主要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一、前后衔接连贯

语言组织首先要求思路清晰,逻辑严密,一组句子之间必须要有某些确定的关系,符合一定的组合规则(前后次序、前因后果、层层推进、罗列选择等)。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出现前言不搭后语、思维混乱的毛病,才能衔接连贯,表达清楚。例如:

(1)写毫无内容的、冗长的文章,在今天来说,是一种犯罪行为,浪费自己的时间不说, 还浪费了纸张,浪费了排字工人的时间,浪费了所有读者的时间,罪过实在不小!(2)短文章就没有分量?(3)那不见得。(4)所以不能用量压人,要讲实质。(5)内容要有分量,尽管文章短小,也是有分量的;如果内容没有分量,尽管写得多么长,愈长愈没有分量。(6)文章不在长短,要看内容如何。

这段话的意思是:文章有无分量,要看内容是否充实,而不在于篇幅的长短。但是此段话在表达时却逻辑不清,次序混乱,使人们无法了解其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如果把次序调一下,按(6)(2)(3)(5)(4)(1)排列,(6)是总说,(2)(3)(5)(4)(1)是分说,(2)(3)(5)和(4)(1)之间是因果关系,这样就明晰多了。

二、中心完整单一

所谓完整,就是所有句子必须围绕一个中心进行表述;所谓单一,就是不能节外生枝,让某些句子游离于中心之外。学生作文时东拉西扯,层次不清,就是没有做到“中心完整单一”。例如:

(6)放学以后,我们经过一年级教室门口,看到值日的小同学在吵闹,不扫地。(7)我们是五年级的学生,都是十一岁。(8)我们商量以后,就走进教室,教育他们要热爱劳动,认真做好值日生工作。(9)并且大家分工,洒水扫地,整理桌椅。(10)作完值日生工作,我们还领着小同学走出校门,过马路,到了安全地带才和他们分手。

这段话(6)(8)句写“我们”发现值日的小同学在吵闹,便教育他们要认真做好值日生工作,(9)(10)句写“我们”帮助小同学做完值日工作并送他们安全回家。(6)(8)句之间突然插进(7)句介绍“我们”的年龄及所在班级,显然是节外生枝的离题话,应该删去。

三、句式选择恰当

汉语的同义句式很多,有长句、短句之分,整句、散句之分,主动、被动之分,常式、变式之分等,其表达效果不尽相同。我们在组织语言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表达效果,因此,在句意不变的情况下,应该恰当的选择句式,使句式风格整体协调,以取得最佳的表达效果。.例如:

(11)他从背后抱住了我的腰,一下子把我摔倒在地上。(12)我又被他捆住了手。(13)他还不知从哪儿找来一块破布,硬往我嘴里塞。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他把我怎么样”,但读起来总觉得不顺,有点别扭,原来是前后句式不协调,叙述对象不统一。(11)(13)句是主动句,叙述的对象是“他”,(12)句是被动句,叙述的对象变成了“我”。应该把(12)句该为“他又捆住了我的手。”前后句式就协调了,叙述更加清楚明白。又如:

(13)听到敲门的声音,船工从酣睡中醒来:“敲门干什么?”“请摆我们渡河!”“黄河渡口,自古以来,夜不行船。等天亮吧!”“不能等!为了救人,今晚非过河不可!”

在段话出自通讯《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句子简短有力,既营造出了人命关天、刻不容缓的紧张气氛,也突出了黄河船工为了安全,不容商量的坚决语气。如果换成修饰语复杂的长句,则表达效果大大减弱。

四、音韵配合优美

汉语富有音乐美,这主要体现在声调的协调、音节的配合和韵律的和谐上。音节配合要求整齐匀称,悦耳动听。汉语中不同音节数目的同义、近义词很多,这就为音节的调整和选择提供了可能。例如:

(14)不是有无数人在讴歌那光芒四射的朝阳、四季常青的松柏、庄严屹立的山峰、彭湃翻腾的海洋吗?不是有好些人在赞美挺拔的白杨、明亮的灯火、奔驰的列车、崭新的日历吗?睹物思人,这些东西引起人们多少丰富和充满感情的想象。

这段话中划线的词语,四个音节的连排,两个音节的连排,整齐和谐,悦耳动听,气韵贯通,表达情感酣畅淋漓。

声调协调要求平仄相间,高低搭配,长短交错。尽量不使多个相同声调的字连续出现,避免单调,以取得错落有致、富有变化的音乐效果。如:

(15)这个厂生产的金葵向日、孔雀开屏、红霞万朵、草木峥嵘、繁华似锦等花色品种的布,富有民族特色,很受欢迎。

这段话中划线的词语注意到了平仄搭配,读起来流畅,听起来悦耳,似乎用声音表达出了花色的丰富多彩。

韵律和谐要求随情选韵,因韵显义。押韵的词语响度不同,所表达的感情就有所不同。响与不响,是语言的自然属性,但这种属性可以给人听觉上不同的感受。一般用声音响亮的词语押韵,适合表达慷慨激激昂的感情,用声音细弱的词语押韵,适合表达平和细腻的感情。如:

(16)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这段话一、二、四句押韵,读起来像一首诗,朗朗上口,而且ang韵口型大,声音响亮,恰好适合表达热烈、赞美的感情。试把每句话中最后两个并列词语的位置调换一下,就没有这种美感了。

五、色彩协调一致

语言色彩有感情和语体之分。色彩的恰当得体与语境有密切关系,同样的话,这个场合恰当,换个场合就不恰当,甚至闹出笑话。常见有人一段话里突然冒出几个与语境不相符的词句,虽然话意清楚,但听者心理上极不舒服。例如有人在追悼会上致悼词,安慰死者家属不要“狗熊钻烟囱——太难受了”,严肃的气氛被笑声所代替,表达效果适得其反。有人把跳进水里勇敢救人的小伙子比做“落汤鸡”,使得褒贬色彩发生了变化。同样,该用书面语的地方,如果用口语,效果也会有所减弱。例如:

(17)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这段话选自新华社电文《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其中划线文言词语,以其简洁庄重的语体色彩适应了电文这种公务语体。如果分别改为“多”“敌人的阵地”“到”“都”,就带有比较明显的口语色彩了。

总之,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的组织应该以最佳的交际效果为目的,尽量做到层次清楚,中心明确,表义恰当,协调流畅,悦耳动听。在学生作文和口语交际练习过程中,逐步提高其语言组织能力,是每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汉语言文化及其汉英翻译 第4篇

汉子这种可分解的特点, 使得相当一部分汉子被分解后即可成为两个甚至三个独体字, 因此, 人们可以利用汉子的这个特点来表达某种特定的含义, 或者取得某个特定的效果。如公园前2世纪的东汉末年, 献帝刘协即位, 据说京都洛阳就开始流传一种童谣:“千里草, 何青青!十日卜, 不得声!”。

这是中国历史上一首特别著名的拆字, “千里草”合成一个董字, “十日卜”合成一个卓字, 而且“十日卜”的次序也深有含义, “卓自下摩上, 以臣凌君也”。“何青青”喻董卓的势力极盛, 在朝厅专权, 在百姓中胡作非为的情景, 这体现出汉子文化含蓄的特征。汉子文化这种含蓄的特点, 常常在文字中得到广泛的运用, 取得了特殊的修辞效果和艺术效果。

二、汉字谐音及其英译

1、汉语谐音的文化内涵

“语言有一个底座。说一种语言的人是属于一种种族的……语言也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就是说, 不能脱离社会流传下来。”汉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因此, 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蕴涵者丰富的汉民族心里和文化底蕴。综上所诉, 谐音是汉语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文化, 其形成与汉语的语言结构, 汉民族的文化心里和社会背景密切相关。汉语言中存在大量的同音或发音相似的相近而完全不同的词语, 这就是为制造谐音做了充分的物质条件。使谐音不仅仅只是一个语音形式的问题, 她和汉民族的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2、汉语谐音的英译

后面又是一座荒村野店, 有一美人在那里纺啧。其判云:“势败休云贵, 家忘莫伦亲。偶因济刘氏, 巧得遇恩人。”

After this way a lonely village with a pretty girl spinning in a humble cottage.The inscription read:

When fortune frowns, nobility means nothing;

When a house is ruined, kinsmen turn unkind;

Because of help given by chance to Granny Liu,

In time of need she is lucky a friend to find.

三、汉子谜语及英译

1、汉子谜语

谜语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是民间文学中的一种特殊形式, 是一门独立的语言技巧, 语言艺术, 是中国人喜爱的一种历史悠久的智力游戏。谜语最初起源于民间口头文学, 是民间劳动人民创造出的, 市劳动人民智慧结晶, 后经文人的加工、创造有了文字谜。谜语一般由谜面、谜目和谜底三部门组成。

谜面是灯谜的主要部分, 是猜谜时的隐喻形式表达描绘形象、性质、功能等特征供人们猜射的说明文字。谜目是谜底限定的范围, 是联系谜面和谜底的桥梁, 他的形象像路标。谜底就是谜面所提出的问题的答案。

2、利用汉子同音相携制造谜语

要公开讨论。 (猜成语一) 谜底——不可思议。 (谜面的意思是“不可思议”, “私”与“思”谐音, 故谜底为不可思议) 。

废品。 (猜《水浒》人名一) 谜底——吴用。 (谜面的意思是“无用”, 无与吴谐音, 故谜底为无用。)

3、汉子谜语的英译

是夜有十数小儿于郊外做歌, 风吹歌声入账。歌曰:“千里草, 何青青!十日卜, 不得声!”。歌声悲切。卓问李素曰:“童谣主何吉凶?”潇曰:“亦只是言刘氏灭、董氏兴之意。”

That night a dozen boys were singing in the outskirts of the city, and the wind carried their melancholy voices into the bed chamber:

A thousand li of green, green grass

Beyond the tenth day, one can’t last.

What is the meaning of the rhyme?”asked Zhuo.“its only means, ”Li SU replied, “that the house of Liu will fall, and the house of Dong will Rise.”

总结:中国的汉语不像外国的语言有时态的定义, 汉语的动词不会因为性别、单复数等而变化。在汉语中是没有专用的从句连词的。所以对汉语从句的判断我们无从下手。而且, 从句中的定式从句与不定式从句之间的区别是和控制从句中的从句与非从句联系在一起的。

参考文献

[1]曹雪芹:《红楼梦》, 岳恒书舍, 1988年。

[2]李洪波:《诗词楹联赏析》, 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5年。

汉语言本科毕业材料撰写要求 第5篇

一、教学实习

(一)教学实习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集中实践环节之一。教学实习必须在修完汉语言文学专业80%的主干专业课程之后进行。教学实习为3个学分。

(二)教学实习的目的是加强学生对国情、民情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和教育实践的了解;培养和训练学生具备认识、观察社会的能力,以及运用汉语言文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并为撰写毕业论文打下基础。

(三)教学实习的内容可分为文学、教育、秘书三种类型。分校应根据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点,结合毕业论文的选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实习指导。

(四)教学实习可采取“文学(文字)专题讨论”、“模拟教学”、“秘书实习”,或“社会调查”等形式,不得免修。分校应根据条件建立模拟课堂、模拟办公室或采取其他方式建立固定的教学实践基地,为学生的教学实习提供条件。

(五)教学实习的成绩考核以学生提供的书面材料为依据,书面材料的字数不得少于3000字。

(六)教学实习的成绩评定标准为:合格、不合格。

(七)教学实习书面考核材料经审核合格后给予相应的学分。没有参加教学实习、未交书面考核材料者或成绩不合格者,不计学分。

(八)参加教学实习的学生应当填写社会调查(实习)评审表,写明参加教学实习时的基本情况,由教学实习活动的组织单位或接受单位签署意见。

(九)教学实习书面考核材料由指导教师评定成绩,分校负责审核。

(十)教学实习成绩初评不合格者,允许补做一次。

二、毕业论文

(一)基本要求

1、毕业论文的写作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教学环节之一,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专业教学计划,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步骤,旨在系统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考查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专业研究素养,使学生的专业素质得到提升。毕业论文为5个学分。

2、毕业论文是学术论文的一个重要的门类,是反映学术成果、传递学术信息的工具,应当具备学术文体的一般特征。调查报告、工作总结及文学作品等各类非学术文体的文章不能作为毕业论文提出。

3、毕业论文应由学生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必须杜绝一切抄袭、剽窃行为。学生在专科学习阶段所作毕业论文不得直接或变相用作本科学习阶段的毕业论文。

4、毕业论文的选题应以学生所学专业课的内容为主,而不应脱离汉语言文学专业范围。撰写毕业论文既是一项科研活动,同时也是学习过程的一个步骤。本科生撰写毕业论文不仅是为了传播学术信息,推进学科的发展,更重要的目的还在于梳理、总结学习成果,反映学生对本门

学科的基础理论及其他专门知识的掌握程度,如果选题脱离专业范围,就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此外,选题还应鼓励创新,避免选择已经完全得到解决的常识性问题。

5、毕业论文应当做到观点新颖、明确,材料翔实、有力,结构完整、严谨,语言通顺,格式规范。

6、毕业论文字数不得少于6000字。

7、一份完整、规范的毕业论文应当包括以下项目:

(1)封面

(2)摘要

(3)关键词

(4)目录

由于毕业论文篇幅较长,所以一般要设目录一项。

(5)正文

(6)注释

毕业论文的注释一般采用章节注的形式。

(7)参考文献目录

8、毕业论文统一用A4纸打印、装订。

9、毕业论文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具体要求如下,请仔细阅读!以下所交材料要用统一格式、封面,统一使用A4纸打印、装订。

一、实习报告

(一)实习报告的撰写要求

1.选题:限定在汉语言专业范围内。

2.内容:必须与所实习的单位相关,一定要结合实习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实习与撰写。具体内容必须包括实习目的、实习时间、实习地点、实习内容、实习心得。字数不少于3000字。

3.格式:实习报告封面(见附件1)

(二)调查报告评审表(见附件2)

一律用A4纸张打印,第一页要求单面打印,其他各页双面打印。第二页调查单位意见处需要加盖调查单位的公章。

二、毕业论文(格式样本见附件5)

(一)毕业论文撰写要求

1.选题:毕业论文的选题应以所学专业课的内容为主,而不应脱离汉语言文学专业范围。而且选题鼓励创新,避免选择已经完全得到解决的常识性问题。毕业论文是学术论文的一个重要的门类,应当具备学术文体的一般特征。调查报告、工作总结及文学作品等各类非学术文体的文章不能作为毕业论文提出。论文题目一般不超过25个字,要简练准确。

2.字数:不得少于6000字 3.格式:

一份完整、规范的毕业论文应当包括以下项目:

(1)封面(见附件3)(2)目录

列出论文的一、二级标题名称及对应页码,参考文献的对应页码。要求层次清晰,且要与正文标题一致,主要包括摘要、正文主要层次标题、参考文献、附录等;

【格式要求】(另起页)目录两个字用3号黑体、顶部居中排列;内容用小4号仿宋。

(3)摘要

摘要是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首先,摘要应具有客观性。摘要是对论文内容的客观反映,要避免主观评价,避免使用诸如“本文论述了„„,对„„有重要意义”之类的词句;其次,摘要应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从某种意义上说,摘要应为一篇相对完整的短文,读者即便不读论文全文,也能通过摘要对论文内容有大致的了解,能够获取必要的信息。最后,摘要应具有简洁性。摘要应是对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不宜写得过长,字数应在200字左右。

【格式要求】(另起页)摘要两个字3号黑体,顶部居中,上下各空一行;内容用5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关键词三人字用4号黑体、内容用5号黑体;

(4)关键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标示论文主要内容的名词性术语。

一篇论文应有3-5个关键词,以显著的字符另起一行,排在摘要的左下方。词间空一格。

(5)正文

毕业论文的内容和结构要比交流论文复杂,为使文章的脉络更为清晰,毕业论文的主体部分尽可能加上小标题,标示各个部分的内容要点。

【格式要求】(另起页)论文标题用3号黑体,顶部居中排列,上下各空一行;正文文字一般用5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单倍行距。

(5)注释(实在不会找本教材照着写,如果没有可以不写,其他5部分必须有)毕业论文的注释一般采用章节注的形式。

(6)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你本人阅读过的,以近两年发表的文献为主,且要与论文工作直接相关,参考了几项就写几项。但参考资料必须为5篇以上。参考文献的引文格式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实在不会找本教材照着写)【格式要求】“参考文献”四个字用4号黑体,在正文后空两行顶格排列,另起行空两格用5号宋体排印参考文献内容。

(二)论文评审表(一式两份,见附件4, 自行打印)论文评审表用A4纸张打印,第一页要求单面打印,其他各页双面打印。

建议论文按以下时间完成: 9月15日-10月5日完成初稿 10月5日-10月20日完成二稿

汉语言介词语义与结构模式探析 第6篇

关键词:介词 汉语结构 空间研究 句法

引言

介词的研究在汉语语法学中一直受到重视,相关文献资料数量多,统计繁杂。笔者研究了1996—2014年的《语文建设》,几乎每年都至少发表一篇专门研究汉语介词的文章,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文献包括:学者王一平撰写的《介词短语“在+处所”前置、中置和后置的条件和限制》、刘大为撰写的《介词“为”为什么容易被误用》《关于动宾带宾现象的一些思考》、高平平撰写的《例谈介词短语中的成分残缺和多余》等论文,这些作者分别从介词判定、介词短语位置、介词误用等不同的角度和领域对介词做了全方位多角度的研究,涉及到介词的历时发展、语法化、语序演变、介词具体类型等多个层面和角度对介词进行研究。本文笔者主要从汉语介词的语义与结构进行具体研究,望对广大语言类学者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一、汉语介词研究综述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的使用非常频繁,也相当复杂,我国语言学家陈昌来在著作《介词功能》中认为汉语言的介词在汉语语法之中与其他词汇存在差异,并具有与众不同的语言价值。由于介词的这些独有特点,使得介词受到现代汉语语法的领域诸多专家学者的重视。但是,关于介词的理论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受到争议,争议较大的包括介词标准、介词的划分标准、介词同动词之间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在介词的相关理论中,关于介词的数量问题,笔者分析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发现目前常用的介词大致为110个。根据可靠资料分析,汉语一共有43380个词汇,这其中,介词的数量为98个,占有比例为0.23%。在不同的词典中对于介词的数量记载是不同的,例如語言学家吕叔湘主编的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列出了65个介词,而侯学超编写的《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列出了介词76个。在现代汉语中,介词的使用频率相当高,大致每三句话中就会出现一个介词短语,这是相当高的使用频率。至今为止,针对汉语介词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的成果。

从语义的角度对汉语介词确定定义:介词主要用在句中表示关系或者方向的地方。不过,本文以为可以从语法角度对介词的定义限定更为准确:介词一般都会组成介词短语出现在句子中,用作名词性结构前做状语、定语或补语。一帮情况下,整个句子的核心是动词,动词占据着主要地位。但是句子仅仅依靠动词并不能将复杂情景的句法表现出来,细节方面的刻画必不可少,介词的作用就发挥出来的。

二、介词语义与结构的句法功能

通常情况下,介词结构在句子中句法作用只有三种:分别是定语、状语和补语。冯胜利在其所著的《韵律句法学》中认为以下两方面,一是汉语言的介词结构不能够是谓语成分的功能而存在;二是汉语言的句子的介词结构中作状语的成分是作为基本句法功能而存在的。同时学者陈昌来《介词与介引功能》认为为了保持汉语语法分析的统一性,汉语言的介词结构不能够作主语成分和宾语成分的功能。实际上,无论是作为定语、补语还是状语,所起到的作用都只是修饰作用,一些语法书将状语划分成描写性的和非描写性两类,这些主要是书面语体范畴,这类词汇主要功能是描写性的状语。用以下句子具体说明,例句:①从遥远的城市赶来。②在茫茫的大漠间驰骋。在这两个句子中,介词短语发挥的作用是描写性的,主要原因是由介词宾语中的定语决定的。句中的“遥远”“茫茫”与宾语中的中心语“城市”“大漠”没有直接关系,与介词更没有关系。其实,处在定语和补语位置的介词结构也存在描写性的问题,之所以成为描写性的原因与状语同类。例句:③生长在富饶的四川盆地(补语)。④对高山流水的喜欢(定语)。⑤沿着蜿蜒曲折的森林漫步(定语)。⑥来源于芸芸众生的智慧(补语)。通过对这些句子的分析,针对介词结构的语体考察,暂时忽视介词宾语中的定语因素。

在本文的内容中,首先对充当补语的介词结构语体进行分析,介词结构在句子中充当短语时的表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V+P+NP结构模式。例句“来自上海、开往月球、生于1950年”等等;另外一种是V+NP+P+NP结构模式。例句“集多种功能于一体”。通过上述分析看出,第一种形式中的介词结构明显都是书面语。但是第二种形式中,很多的介词结构实际上是属于中性语体范畴,例如“路在何方、站在河边、迈向远方”等等。语言学家陈昌来在《介词与介引功能》中认为在汉语言领域的词汇只有极少数的介词可以放置在动词之后,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了分析探索。例如汉语介词包括的“向、往、以、自、于、到、在”等词汇,在这些介词中不仅包含我们日常用的介词,还有一类文言文常用介词“自、以、于”应该特殊对待,另外在动词之后汉语介词“从、用”也是不能使用的。陈昌来所表达的观点,清楚地说明介词用于补语的作用时,往往是书面色彩较浓。不过,在用作补语时,书面色彩的浓厚程度是不同的,主要从几个方面来理解:第一,介词带有中性语体。一般情况下,句子中如果出现多个并列的动词,那么介词后面不能出现 “了”,此时介词的书面语色彩比较浓厚。第二,介词作为书面语体。如果跟在介词之后的词性成分为光杆名词或定中式名词结构,那么可以说此时的介词书面语色彩最为强烈。以下面的句子为例:“忠于责任、出身贵族世家”,很明显,句子中的介词短语用来充当了补语,其语法化的程度相当高。我国现代著名学者冯胜利在《书面语语法及教学的相对独立性》中指出,动词和介词共同应用可以成为独立的语法结构,可以划分到动词领域,介词结构用在动词的后面,在句法角度是黏附于动词之上。第三,介词作为口语语体。口语语体比较容易区分,那就是“了”出现在了介词和体词性成分之间。根据上述第一条中所讲,如果没有 “了”时,介词结构是偏向于中性语体的,一旦介词和体词性之间出现“了”时,口语色彩就表现了出来。如:飞向(了)远方;看出(了)错误等等。

除了上述分析以外,本文针对介词结构充当句子状语这一现象也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理解:第一,介词结构用作句子的状语。句子中运用介词充当状语是非常常见的情况,这也是介词结构的主要作用之一,状语的类别有很多种,例如从时间、处所、范围、对象、目的等方面对句子、谓语成分或动词、形容词加以限制,它没有描写作用。按其意义可分成以下几个小类:①表示对象;②表示目的、依据、关涉、协同;③表示语气和估计;④表示处所、空间、路线、方向;⑤表示时间;⑥表示否定、程度、重复、范围、关联。在上述状语的类别中,有很多种类别都可以通过介词结构来表达,不过表示语气、估计和表示否定、程度、重复、范围、关联等类别除外,其他的几种类别均是可以的。第二,介词结构作为状语语体出现的情况。通常情况下,介词可以表现的状语语体分为几种类别:①针对某介词属于书面语或口语体系时,介词构成的结构与介词的语体一致。例如:书面语介词“于、自、经”等;口语介词“打、到、朝、往”等;中性语介词“从、向、在”等。由前面两种类别构成的介词结构用作句子中的状语作用时,实际上是受到语体体系限制的。以下面句子为例,清楚地看到不同情况下表达的差异性,书面语中是这样表述的: “自远方而来……”,但是口语语体中这样表述:“打远方过来……”。②如果是呈现出中性特征的介词结构,则其语体的界定是由其后面所跟的词语语体来决定。例如介词结构表示时间时,书面的表达方式是“在这个季度末”,但是书面的表达方式却是“在本季度末”。③假如介词结构呈现中性特征,而且其后面所跟词语也是中性特征,此时就需要适当地调整介词结构的韵律结构来改变语体属性。当介词结构用作表示依据和表对象的情况下,依据口语的表达方式是:“按照规定的程度来做”,书面的表达方式是:“照章办事”。④此外,包括以下“为……所……”“沿……而……”“以……为……”“为……而……”等介词结构,受到古代汉语语法的影响,上述这些介词结构,其内部成分从语体角度实际上和整体的构式是保持一致性的,也是书面语体的表达方式。例如:在书面语中,“以地为席”,在口语中,却是这样表述:“将大地当做席子”。

结语

本文主要针对介词的语义和介词结构进行详细分析,在实词的语体类型的前提下,介词同其之间搭配產生了不同情况,并将介词划分为书面语体词、口语体词和中性语体词,与此同时,我们发现无论是书面语还是口语中都频繁出现的介词结构。对介词结构进行深入探讨是一次与众不同的尝试,具有极大的学术意义,而且对汉语介词理论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开拓了汉语言学习者对于介词的全面认识。语

参考文献

[1]陈昌来.介词与介引功能[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2]冯胜利.韵律句法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吴春相.现代汉语介词结构的语体考察[J].当代修辞学,2013(04).

[4]王一平.介词短语“在+处所”前置、中置和后置的条件和限制[J].语文建设,1999(05).

[5]刘大为.介词“为”为什么容易被误用[J].语文建设,1997(10).

[6]傅雨贤.现代汉语介词研究[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7.

[7]刘叔新.汉语描写词汇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8]高平平. 例谈介词短语中的成分残缺和多余[J].语文建设,2006(07).

[9]周国光,张国宪.汉语的配价语法理论研究[J].语文建设,1994(09).

让网络语言助力汉语言的发展 第7篇

网络语言大量产生,新词新意层出不穷,它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词语构成语法,各种汉字、数字、英语、符号或简写混杂在一起,怎么方便怎么用,成为网民在网上交流必不可少的“通行证”。不可否认,这些网络语汇是对传统语言的丰富和发展,正在成为一道新的、特有的语言文化景观。

语言与社会文化是密不可分的,相互包容和影响的。网络语言的出现是网络发展的必然,随着网络文化对人们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改变,网络语言将更多地介入到人们的交流中。网络语言还处于发展阶段,一些错别字和曲解词义的词语对语文教育所产生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任何一种语言都是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更新和发展的。网络语言从文字本身来讲也推动了汉语言的发展。网络语言的词汇基本采用缩略型、符号型、借用外来词或传统汉语赋新义等方法,形式上多种多样,用起来灵活多变。语法方面表现出淡化语法和打破常规现象,既有对现代汉语语法系统改造,又有英语汉语规则的混合使用,丰富了人们的语言文字表达。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促使一批新词新语的出现,增强了汉语的生命力;而21世纪的网络时代应该是一个更为开放,更具包容精神的时代。我认为,语言是活的、变化的、处于发展中的,从语言并非一成不变的发展规律来看,网络语言的兴起是必然的。汉语有其广博的包容性,网络语言带来的冲击不仅不会触及汉语根本,反而会为其注入新的活力,更加丰富汉语言的语言词汇。

网络语言这一道特有的文化景观目前还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界定方法。一些语文教师认为,五花八门的网络语言是一些网民游戏人生、标新立异等心理支配下的产物,充其量只能在网络论坛中折腾,只能低频率地存在于论坛这个狭小的范围里。它与传统语言文字相比,显得很不规范。网络语言大量的使用缩写、错字、别字具有极大的模糊性、不确定性,有些简写形式甚至完全背离了人们的传统的认知心理。试想,“神童”何以变成了“有神经病的儿童”?“MM”是两字词的拼音首字母缩写,可表示“妹妹”“美眉”“妈妈”等,存在很大的歧义性,虽然其在特定情况下可以传递、交流信息,但如在社会上广泛应用则会引起混乱。另外,网络语言中某写低俗、晦涩的词语也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情绪,对汉字的纯洁性造成挑战。但每一种语言流传下来都是经过时间和文化的过滤与积淀的。网络语言的产生是一种社会现象,但如果没有对社会造成危害,我们暂时也没有必要大惊小怪。坦白地讲,不少人希望语言纯洁,这种愿望是很美好的,但未免有些理想化了。要看到,我们目前所使用的语言,也是千百年不断进化的产物。

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网络语言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网络语言显现的简洁经济、方便快捷、形象直观、幽默诙谐、富于生机活力的语言特色,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传统语言的发展。文化发展的过程本身也是语言发展的过程,只要我们以一种开放、包容、发展的眼光看待它,网络语言就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积极作用,其健康、优秀的成份也会成为中华语言文化的有益补充。

上一篇:合作训练下一篇:国际贸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