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开发范文

2024-06-09

流动开发范文(精选5篇)

流动开发 第1篇

除此以外, 可用作污水中微生物载体的材料, 都具有多孔、比表面积大、吸附性强的特性。本身密度小于水的材料有海绵、泡沫塑料等, 密度大于水的材料有炉渣等。如用密度接近水的矿泉水瓶作为框架将两种不同密度的多孔材料, 以合适的比例混在一起, 组合成密度接近水价廉的复合载体。

1 实验设备和工具

剪刀、卷尺、废弃海绵和密度0.2g/cm3左右的泡沫塑料、均匀的炉渣、550ml农夫山泉矿泉水的空瓶、25L水桶、电烙铁、钳子、锤子、打孔器、曝气机.

2 实验步骤

2.1 选550ml农夫山泉瓶为载体, 用卷尺测底径6.5cm, 高20cm, 口径3.0cm。

2.2 用电烙铁、打孔器在矿泉水瓶底部和侧面, 开直径为1.5cm、2cm、2.5cm的圆孔, 空洞占70%。

2.3 用剪刀把废弃的海绵、泡沫塑料分别剪成3.5cm和2.6cm的立方体, 钳子、锤子把炉渣破碎, 选直径为2.6cm左右的颗粒。

2.4 将上述填料按一定比例装入矿泉水瓶中, 浸泡在盛有生活污水的25L桶内.观察并定性比较这些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随时间的变化。在此基础上, 选择一个配比。

2.5 载体用于生活污水中处理的实验。

2.5.1 不同材料在水中浸泡后密度的变化

1) 把加工好的废弃海绵、泡沫塑料、炉渣和矿泉水瓶分放到25L生活污水的桶内浸泡, 观察并比较材料在水中沉浮随时间的变化。结果多孔、密度小于水的海绵在水中浸泡15天后出现下沉说明海绵表面和孔内吸附水分、悬浮物以及微生物后质量逐渐增加, 密度会变大;泡沫塑料密度小、孔径少在污水中吸附量小, 始终漂浮说明浸泡后的密度小于污水;炉渣密度大、多空吸附后密度更大, 直接沉淀;而矿泉水瓶开孔处吸附少量悬浮物及微生物使其质量逐渐增加, 表现为半漂浮。

2) 选孔径2.5cm的矿泉水瓶为载体, 炉渣量固定, 分别按照加工好的海绵和泡沫塑料个数比为3:1、4:1、5:1、6:1填充矿泉水瓶, 置于盛有生活污水的桶内进行观察。结果表明, 海绵含量逐渐增多的填料在水中浸泡后, 密度会增加, 并逐渐出现漂浮、半漂浮、下沉现象;说明二者间有可优化的比例, 使组合载体的密度接近水的密度, 本实验初步确定5:1。

3) 固定炉渣量, 海绵与泡沫塑料的比例为5:1, 分别填充到孔径为1.5cm、2cm、2.5cm的矿泉水瓶内, 并置于盛生活污水的桶内观察。结果表明, 水瓶的孔越大, 填料质量的增加越快, 说明改变孔径也能控制复合载体的密度。

2.5.2 新型复合载体填料在污水处理中的效果

将在生活污水中浸泡20天的复合载体进行底部曝气二周后, 在水桶内加入等量的生活污水, 测定污水中COD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并根据达到排放标准所需的时间, 计算每吨污水处理所需的时间、能耗、水质以及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在同等情况下处理效果的比较。

3 结语

3.1 活性污泥处理污水是由于污泥比表面积大, 可吸附微生物;废弃的海绵、炉渣等材料也有大的比表面积, 用废弃矿泉水瓶作为框架, 利用物理知识调节二者比例组合成功堆积密度接近污水的新型流动复合载体。

3.2 复合流动载体的密度小于活性污泥的密度, 在处理等量污水时可节约能耗、降低成本、提高水质;更主要的是没有用污泥作微生物的载体, 减少污泥的二次污染。

3.3 废弃海绵、炉渣及泡沫塑料等在生活中都是以垃圾的形式存在, 矿泉水瓶虽有回收利用但价格低廉, 通过本实验把这些废弃物组合成污水微生物生存的新型载体, 不仅可以变废为宝, 而且可以减少或消除污泥产生, 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庆祥.污泥资源化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

[2]王洪臣.中国污泥处理技术路线的初步分析[J], 水工业市场, 2010 (7) :14

[3]陈军.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利用现状及潜在环境问题[J], 矿业与地质, 2005, 196:732-734.

[4]国家环保局.水污染防治及城市污水资源化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2.

[5]林云琴等.我国污水污泥处理、处置与利用现状[J].能源环境保护, 2004, 18 (6) :15-18.

开发区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模式 第2篇

模式 促进人口计生工作和谐发展

平度市经济开发区以巩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区”成果为重点,建立创新了“人本式理念、制度式管理、网络式体系、一站式服务”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工作新模式,逐渐形成了“各方参与、条块互动、资源共享、齐抓共管”的工作新格局,探索出了一条管理与服务相融、措施与目标相接、服务与需求相通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工作新途径。

一、转变工作方法。一是管理模式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该区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中,始终做到“两个坚持”,即坚持以服务促管理,努力把流动育龄人口实行计划生育的权利统一于服务之中;坚持以管理强服务,把流动育龄人口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规范于管理工作之中。二是管理理念由约束型向鼓励型转变。坚持宣传教育先行、管理与服务并举,在抓好劳务经济的同时,号召有技术、有资金积累的人员回乡创业,达到了流动人口管理与经济社会发展“双赢”的良好局面。三是管理方法由单一型向系统型转变。计生和相关职能部门紧密配合,为流动人口生产、生活提供全面服务,彻底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从而使他们自觉实行计划生育。

二、创新“七项”机制,增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的监管力。一是三级管理制度。全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工作

实行区计划生育办公室、村(居)、企事业单位三级管理。该区党工委负责做出宏观决策并进行安排部署,由区 计生办负责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的具体业务指导、督查和考核;各村(居)、企事业单位负责对辖区内流动人口进行监管,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服务和监督检查工作;区计生办采取日常督导、半年、年末固定考核和随机检查的方式,对辖区内的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工作进行督导、检查、考核,提出管理目标和要求,落实管理责任。二是“一证先行”制度。凡来该区居住一月以上的流动人口,在办理暂住证、营业执照等有关证件前,必须持全国统一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到辖区街道办事处查验,由辖区办事处出具查验婚育证明回执单后,相关部门按照规定办理相关证照。三是信息交流制度。加强信函、电话、网络平台联系,通过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报告单,全面掌握流出重点管理对象婚育情况。四是分类管理制度。按照“谁用工谁负责、谁受益谁管理、谁辖区谁清理”的原则,严格落实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查验制度,由公安、工商、街道办事处、用人单位、社区居委会对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招用的流动人口、各类专业市场和集贸市场的流动人口、从事建筑、劳务、运输及无业居住的流动人口实行分类管理,靠实管理责任,发挥监管作用。五是外出办证制度。通过广泛宣传,切实增强流出人口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意识,采取宣传到户、服务到户、办证到人的方法,提高流出人口的办证率。六是坚持“五个一”制度。即:育龄人口外出前办一份《流动人

流动开发 第3篇

〔关键词〕开放源代码(开源)社区;开发流程;开发主体;信息流动

〔中图分类号〕G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2)10-0163-03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关于开放源代码的各种活动不断地蓬勃繁荣起来。作为软件领域最值得争议的一种现象,开放源代码软件(OSS)目前吸引了越来越多来自计算机领域和学术领域,甚至是政治领域的关注目光[1],与云计算和物联网一起成为公认未来的研究趋势。有学者甚至预言未来只有开源才能推动云计算与物联网的发展。

开放源代码指的是对计算机程序编码不设任何限制,任何人都可以利用、修改编码并可对修改后的编码进行传播而不需要付费。这使得各种源代码为人所用变得简单,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深入,开源社区也随之出现并逐渐成为主流的开发方法。传统的开发模式中主要遵循“金字塔”组织设计理论,由各个项目经理负责各个方面的产品开发,最后再由更上一级的管理者统筹规划。这种传统的开发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时代变化的速度,甚至连微软这个当初极力反对开源模式的公司都建立了自己的开源生态社区。开源社区以其独特的开发流程吸引着无数开发人员,而开发流程中存在的信息流动现象也同样值得探究。

1 开源社区的开发流程

互联网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开源社区,社区开发的模式已经被商业化、混合化,但无论是太阳微电子系统创建的OpenOffice.org,还是非营利组织Apache Foundation创建的apache.org都有其通性,那就是其开发流程都具有基本相同的规则。

1.1 原始开发者发布源代码及项目

发布项目时要与社区管理者联系获得许可,按照标准化的项目文件描述格式在社区指定的位置发布。在原始开发者公布源代码的同时,还要必须针对不同的计算机硬件平台编译成为可执行程序[2]。因而版本发布者任务就是编译源代码以进行再次发布,同时要选择合适的许可证。在这版本的发布者可以是源代码提供者也可以是项目的维护者,这取决于第一部分所说的开发主体。

1.2 协作开发者进行开发

开发者进行开发前需要签署一个贡献者协议,表明社区和开发者共有代码的权利[5]。开发者随后可以选择自行开发或者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组成小组进行开发。在这一阶段内,会通过BBS、论坛、邮件列表、即时通讯软件进行小组内部讨论项目的可行性、人员分工、结构、编程环境的选择、项目调试等等,针对源代码中存在bugs或者优化的算法,以标准化的文档、手册、说明、通告、调试报告、bug报告+使用感想等形式[2],通过社区论坛或邮件列表等将其反馈给项目维护者,并注明那部分代码是补充修改的。这一过程是开源开发中的核心步骤,能占到开发周期的80%甚至到90%。

1.3 项目维护者进行审核

维护者需要审核上传的代码,选择优秀的代码加入到源代码中。维护者的责任包括决定接受或拒绝开发者提交的修改;代码的读取、修改和新增;应用补丁;分别公布无修改的原始代码和修改补丁,并将它们组合运用到新的软件功能中。

1.4 进行项目测试与维护

这是开发流程中极其关键的一步,维护者要从整体上监控缺陷、改进漏洞以及与其他项目进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委员会成员及项目维护者还会在社区论坛或其他即时通讯工具中进行公开讨论、会议,决定这个项目的何去何从(许可证的选择),是商业化还是继续开源或者进行双许可证发布。

1.5 公开软件的发布版

由于这些软件遵循早发布的原则普遍会存在一些功能上的欠缺,发布者更多考虑的是如何更快更早的发布,从而可以更好地倾听其他开发者的想法,而不是照顾到项目的各个方面。所以版本的循环发布非常频繁,以上的流程会重复多次,直到稳定版发布[4],每一次发布都会伴随着新的版本号。请参看下图Linux内核的开发树:

图1 Linux内核开发树

2 开源社区中的信息交流主体

从上文的介绍中可以看出,开源社区开发流程中主要有以下几个角色:源代码提供者,项目维护者,协作开发者,底层开发者,用户。其中项目维护者就是项目的发起人或者被上一任的维护者指定的人,可以是自发的个人或者专门为该项目组建的委员会也可能是公司任命的一个人,视社区管理主体而定。大部分项目都是由维护者执行、管理和维护的。在其中一些大型的“民主型”开发项目中,项目维护者一般会在论坛上面公布软件的各个大模块,每个模块会设立一个讨论区。如果参与者有兴趣,就可以加入到讨论区中,发布自己的程序或评论其他人的成果。协作开发者往往会以小组的形式来集中完成某一部分的代码,小组的形式也不固定,人员变动比较频繁。但由于开发人员加入某个小组要么是出于对项目内容感兴趣,要么就是对于项目领导者的追随,很少有开发人员会擅自撤离当前参与项目的开发。

本文将社区中的信息交流中涉及的主体按照信息交流的环节要素分为信息发送者、信息代理者、信息接收者、信息渠道者、信息管理者。

2.1 信息发布者

是信息产生的初始来源,是在信息流动过程中的初始环节。信息发送者可以是源代码提供者、项目核心维护者,也可以普通开发者,也可以是其他所有的角色。信息发送者是信息流动中的重要角色,信息的内容、属性、目的、价值都在这体现出来。

2.2 信息代理者

流动开发 第4篇

辽阔的西部地区,曾经是中华大地恬适、富庶之乡。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特别是经济文化落后等方面原因,使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出现了较大差距。西部地区在知识拥有和信息革命中被边缘化,西部地区变成了我国“知识贫困”的重灾区,当地人口知识能力严重不足[1]他们缺少分享社会文明成果的机会,无力参与知识创新,知识贫困已经成为制约西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担负消除知识贫困、知识差距鸿沟和社会文化力核心的图书馆,理所当然地要承担起西部经济大开发的领航者和护航者。可是如果仅靠我国西部现有的几十个图书馆来实现这一目标却是杯水车薪,所以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及沿海发达地区流动图书馆的成功经验,来实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目标。

1 国内外流动图书馆

自1905年美国第一辆流动图书车诞生起,世界各国就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流动图书馆。世界最大的流动图书馆—————“公仆”号巨型客轮建于1941年,隶属于德国非盈利性慈善机构“好书共享”组织,周游世界各国。法国于1921建立了第一个汽车流动图书馆。1981年,法国每个省都购置了流动图书车,很快又诞生了富有法国特色的婴幼儿流动图书馆、艺术流动图书馆、音像流动图书馆等共46种流动图书馆,都是使用汽车作为流动图书馆的载体。近年来我国在地方政府的支持及图书馆的努力下,各地的流动图书馆服务也是蓬勃发展。地处西部的陕西省图书馆也在2006年有了流动图书馆,但是陕西的流动图书馆的服务范围也仅限于西安市附近的单位及郊县,不能广泛服务于基层,特别是不能很好的为偏远地区及山区的基层农村服务,流动图书馆服务在全国范围内持续开展亟需立法的保障和支持。

2 流动图书馆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西部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绝大多数农民都没有条件接触到图书馆,农民看书难、读报难,看新书更难,是我国西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农家书屋”工程已正式列入《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目前全国已建成各类“农家书屋”10000余家[3]。但实现村村有书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了让城乡共享优秀文化资源,推动新农村文化建设,共创和谐,各地文化部门和文化事业单位结合实际,努力探索扩大和改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途径,,流动图书馆”就是其中模式之一流动图书馆的建设对于解决西部贫困地区图书馆服务网点不足、知识资源不足、贫困人口看书难的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流动图书馆可以弥补图书馆服务网点不足,对地处偏僻,交通极不发达的西部地区,实行送书到乡。在农村普遍只有县级以上才有图书馆,而乡村的村民由于贫困或因山高路远,他们根本没时间也没精力去图书馆借阅书籍或学习知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根本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2]。另一方面流动图书馆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色,它对图书数量和种类没有太高的要求,只要因地制宜,配套适合本地农业生产发展的图书资料即可;还有它对流动工具也没有过高的要求,如大巴车、农用车、轮船等都可以作为流动图书馆来使用。它在基层文化的推广和宣传中可以小搏大,达到四两拔千斤的奇效。

3 流动图书馆的发展的途径和方式

3.1 政府参与,以求制度的支持和保障

地方政府是一个地区的最高行政机关,在区域经济文化的法杖中起着扛鼎的作用,所以政府的支持对流动图书馆建设起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必须借助新闻媒体广泛向社会宣传自己,通过社会舆论与社会反响来营造声势,提高流动图书馆的社会地位与知名度,期求得到领导的重视,加大资金投入,把流动图书馆建设尽早纳入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整体规划之中。

3.2 要有先进服务理念和方式

如果将西部大开发比作一场战役,那么文化建设则是决定这场“战争”胜负的“粮草”,因为文化建设是经济建设的有力支撑和强劲保障,所以我们应该做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使文化建设快速的、更完善完美的走在经济建设的前列,经济建设才能有足够的发展后劲和潜力,才能真正实现“经济搭台,文化唱戏”的良性发展。所以我们应该改变以前那种开门等人来馆借看图书的工作理念,我们要送书下乡,送科学技术下乡,送先进理念下乡,让流动图书馆真正起到为西部大开发保驾护航的作用。

3.3 要有丰富、灵活多样的内容服务

流动图书馆在服务基层的过程中,应该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从小处、微处入手,把尊重、理解、关心、方便读者、满足读者的一切合理要求作为流动图书馆服务的核心内容。坚持“到馆服务”与“上门服务”相结合,“共性服务”与“个性服务”相结合,用不同的服务方式和丰富多彩的服务内容吸引更多的基层读者了解流动图书馆,走进流动图书馆,学会利用流动图书馆的资源,以多样化的服务满足多层次用户的多样化信息需求。

3.4 以省图书馆为龙头,建立合理完善的流动图书馆

为了防止流动图书馆遍地开花,群龙无首的混乱现象,西部地区可以各省图书馆为龙头,对基层流动图书馆牵头,对全省流动图书馆的人力、财力、物力进行统一规划、统一采访、编目、统一进行信息网络的建设、统一进行各流动图书馆图书目定期交换等,使有限的财政经费和图书资料能够更加合理的发挥作用,让基层人民真正得到当得惠民政策的实惠,使“送”文化下乡真正变为“种”文化下乡。

4 结语

流动图书馆服务不只是一种图书馆延伸服务,也是普及民众教育的有效方式,流动图书馆这种服务形式有助于盘活文化资源,能有效地解决基层图书馆资金不足、信息资源缺乏的问题,在图书馆实施知识援助,实现全社会信息共享方面具有独特功能,在西部大开发中有着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胡鞍钢,李春波.新世纪的新贫困:知识贫困[J].中国社会科学,2001,(3):70-80.

[2]谢敏仪.加快流动图书馆的建设,促进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J].晋图学刊,2007(2).

流动开发 第5篇

中国地震局经过多年的发展, 积累了多种类型的地震观测数据, 诸如测震数据、地磁数据、地电数据、地下流体数据和地形变数据等, 这些数据存储在各种数据库平台和网络平台上, 应该得到地震研究人员、地震测量人员以及各行业相关人员共享。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牵头的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中心于2002年开始建设, 该中心包括一个国家数据共享中心和多个专业数据共享中心。

笔者单位作为国家数据共享中心的一部分, 即西部数据共享分中心, 负责地形变数据特别是流动形变数据的测量、存储和共享任务。该中心下辖西部数据共享网站, 为各级专业人员共享流动形变测量方面的各类数据, 因网站建设时间较早, 数据查询模式陈旧, 急需更新系统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共享需求。

1 地震形变数据共享现状

西部地震形变共享中心属于国家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中心下的一个子中心, 目前, 该中心可提供的数据有:中国地震局中国西部水准点位目录和水准观测数据。数据以B/S架构的Web网站对外提供服务, 其查询模块采用JSP动态网页技术进行开发, 提供基本的列表和关键字查询方式。

由于西部地震形变共享中心的数据所基于的底层数据库模式及网站架构问题, 导致该网站对外提供数据共享的手段比较单一, 网站管理费时费力, 数据扩充能力有限, 用户体验一般。所以, 数据共享网站急需从数据库底层到前端用户界面统一进行改造。

2 PHPCMS V9框架介绍

PHPCMS V9是PHPCMS出品的一款基于PHP技术和AJAX技术的企业级网站内容管理系统, 旨在帮助用户解决日益复杂与重要的Web内容创建、维护、发布和应用。自然地, 该系统可以为数据共享网站的建设、改造、管理、二次开发等提供框架支持。

PHPCMS V9系统采用PHP5+MYSQL作为技术基础进行开发, 采用最为流行的OOP (面向对象) 方式进行多层架构设计, 模块化开发方式作为功能开发形式。框架易于功能扩展、代码维护, 特别是优秀的二次开发能力, 提供优秀的、全方位的内容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3 流动形变监测系统查询模块制作

3.1 模块设计

流动形变监测系统是一套综合的流动监测信息动态管理与处理系统, 实现地震局GNSS、水准等观测任务的全流程电子化管理, 同时向公众提供对观测点位及数据的查询。该系统分成若干子系统, 其中包含数据查询子系统, 该子系统协助总体系统的运行和管理, 使地震从业人员及公众能够更快了解地震监测数据。下面介绍数据查询模块的详细设计。

流动形变监测数据查询子系统的功能结构设计如图1所示。

图1中, 查询子系统所采用的数据查询方式为列表查询、关键字查询和地图查询。其中, 地图查询页面和前两种查询页面以参数进行联系, 用户可以在3种查询页面之间方便地进行转换;查询子系统附属于PHPCMS V9系统框架内, 遵循MVC架构分层, 底层数据库为MYSQL;内容上, 查询子系统分为3大部分, 即区域水准、GPS、流动重力。其中, 每一部分都包含点位查询和成果查询功能。考虑水准数据的实际情况, 添加了区域水准若干年度的水准目录数据的查询。总体上, 整套子系统基于统一的全国流动观测基础数据库, 为系统准备数据。

3.2 数据库设计

数据查询子模块所基于的底层数据库为全国流动观测基础数据库, 该数据库依据关系型数据库模式设计, 分为系统、监测、水准、重力、GPS五大部分。其中, 数据查询子模块主要采用监测、水准、重力、GPS四类中的部分数据表。下面就水准类涉及数据查询子模块的表的设计和表结构进行介绍。

图2为水准部分表的E-R框图。

图2中, 水准测线主表依赖水准区域主表, 水准区段主表依赖水准测线主表, 同时, 水准区段由两个端点组成, 所以该表又依赖于水准点主表, 水准测段主表依赖于水准区段主表, 最后, 水准成果的最小单位为水准测段, 所以, 水准测段成果表依赖于水准测段主表。

3.3 模块开发流程及实现

数据查询子模块依据地震监测工作数据产生流程进行页面流程设计, 主要分为点位信息查询和成果查询。查询方式包括关键字查询、列表查询和地图查询。本节主要介绍数据查询子模块中在PHPCMS V9框架下水准数据查询开发流程和系统展示。

3.3.1 模块开发流程

(1) 建立数据表和数据表模型化。在MYSQL中依据数据库设计脚本建立水准数据表, 录入水准数据, 并在Model层建立各个水准表的对应模型, 以向系统持久提供数据。

(2) 编写控制层控制器文件。在控制器文件中编写联系前端页面和底层数据表模型的控制代码, 如参数传递、sql查询语句编写、查询结果集赋值、结果集传递至前端PHP界面等。总之, 控制器文件可以控制整个模块的业务逻辑按照预先设定好的流程运行。

(3) 设计前端模板页面。首先, 建立前端模版页文件, 该文件对应用户在浏览器所能浏览到的页面;其次, 设计页面中数据的显示方式, 包括显示字段的选择、界面样式的设计和调整、参数的设置等等。

3.3.2 系统展示

经过上述开发流程, 查询子模块便可以运行其业务流程。图3为水准网目录查询实例。

图4为水准点位查询实例。

4 结语

本文就流动形变监测系统数据查询子模块的系统设计、流程实现等开发过程进行了描述, 旨在为读者提供地震数据查询的简单实例。相信这一工作对于今后各类监测数据的有效共享, 以及在地震行业数据共享网站应用先进的Web框架技术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摘要:地震监测数据在地震研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介绍了流动形变数据共享现状, 阐述了流动形变监测系统数据查询模块的开发与实现。着眼于数据查询模块结构设计、数据库设计和开发流程描述, 提供了该模块开发实例, 可为读者提供直观的感受, 对地震行业流动形变数据有效利用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PHPCMS V9,流动形变监测,数据查询,数据共享

参考文献

[1]周辉, 任海军.MVC设计模式及其在信息系统开发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 2012 (10) :120-122.

[2]陈亚辉, 缪勇.Struts+Spring+Hibernate框架技术与项目实战[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

[3]薛峰, 梁峰, 徐书勋, 等.基于Spring MVC框架的Web研究与应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35 (3) :337-340.

[4]计三有, 赵艳芳, 仇艳丽, 等.基于Spring MVC框架的Web研究与应用[J].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2, 34 (2) :337-340.

[5]王丹宁.地震科学数据共享网站开发技术研究[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2009, 6 (2) :64-66.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流动开发】相关文章:

开发区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模式08-03

吐鲁番市建立“流动党员关爱站点”服务流动党员09-10

水平流动05-09

流动趋势05-12

流动分析05-13

流动特点05-16

流动异常05-18

知识流动06-03

流动配置06-05

城乡流动06-18

上一篇:设计方案型分析实验下一篇:本土化节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