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师德建设

2024-08-13

中学教师师德建设(精选12篇)

中学教师师德建设 第1篇

一、高尚的职业, 决定了教师必须有高尚的道德品质

教师是阳光下最神圣的职业, 教师的劳动目的是要根据一定社会的需要, 把正在成长着的青少年一代培养成为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生产劳动技能和思想品德的人。在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时期, 中学教师劳动的目的就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就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国的大教育家孔子有过一句教师皆知的名言:“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今日仍不失其重要意义。孔子不仅以其学识教诲学生, 而且以其品质影响学生。今日之中学教师更应以身教示之。因此, 从长远的眼光来看, 中学教师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 不仅培养了具有一定思想道德品质和文化科学知识的人, 而且对学生的成长、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教师这种劳动的特殊性, 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 而且要求中学教师具有高尚的品格。

二、市场经济的发展, 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改革是中国的一场深刻革命, 它引起了中国社会全方位的变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 对我们中学教师一贯遵循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挑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需要有大批的复合型人才, 中学教师则必须为此而努力。如此之重任, 我们的中学教师则责无旁贷, 把握历史机遇, 看准时代发展潮流, 培养高素质的适合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 这就是历史和时代所赋予的使命, 也是对中学教师职业道德提出的更高要求, 任重而道远。

三、加强中学教师师德建设, 提高其职业道德修养

对教师职业的自豪感, 教书育人的责任感, 献身教育的事业心, 是一名合格教师的首要品质, 也是中学教师所具有的全部职业道德品质的根本所在。教师是“蜡烛”, 教师是“春蚕”, 教师是“人梯”, 这些形象的比喻, 既是对中学教师献身精神的真实描述, 也是他们职业道德品质对学生产生影响的生动写照。

(一) 要以身示范, 为人师表

所谓“身正为范”, 以身作则是中学教师职业道德素质修养的最高表现。“为人师表”是指教师应该成为学生效法的表率。孔子能被后人誉为“万古师表”绝非偶然, 他倡导教师要有良好的举止, 语言的修养, 也很重视教育有道, 鼓励有方。中学生可塑性强, 模仿性强。中学教师的思想品德, 行为作风, 每时每刻都在感染、熏陶和影响着学生, 教师的一言一行, 一举一动都起着耳濡目染, 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 为人师表的中学教师, 在个人行为上要言行一致, 表里如一, 实事求是。做到严以律己, 以身示范, 为人师表, 赢得学生的信任、尊重和爱戴。正是在这种依赖、爱戴之中树立起的崇高道德威信, 才能完成育人心灵的神圣职责。

(二) 要精通业务, 学高为师

“道之未闻, 业之未精, 惑之不解, 则非师也”。教师的知识蕴涵, 每时每刻都展现在学生眼前。因此, 教师必须时刻学习, 时刻提高业务能力, 才有资格培养人才。第一要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第二要学习不同年代, 不同时期的教育方针、政策。第三要时刻调查研究新时期中学生的思想情况, 求知欲望, 热点问题。第四要刻苦钻研业务。第五要学好“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等, 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 使教书得法, 育人有方。

(三) 要热爱学生, 严中有情

教师对学生的精心培养应是“爱在细微中, 严在当严处。”应当提倡当严师, 这个“严”并非就是严厉、冷漠, 而是指教师本人有严谨的治学态度, 刻苦钻研业务一丝不苟;严肃执教, 严格管理, 严中有情。热爱学生, 关心学生是师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准则, 是教师在一种道德责任感的驱使下对学生发自内心的诚挚的亲密感情。这种爱直接体现在“育人”这一核心上, 就是说, 除了教学问外, 学生的理想信仰、学生的品质、学生的生活、学生的习惯等等, 教师都要管。每个中学教师都要自觉遵守“热爱学生, 以人为本, 教书育人”这个重要的师德规范。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培养21世纪的合格人才, 作为己任。

参考文献

[1]薛晓阳:《超越“圣洁”:教师德性的哲学审视》,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1年。

[2]李晓晴:《新时期师德建设刍议》, 《教育探索》, 2004年。

[3]张云香:《关于中学教师师德修养的几点看法》,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1年。

中学师德建设教师承诺书 第2篇

2、要关心尊重学生,严格要求学生,耐心教育学生。不准讽刺、辱骂、体罚学生或歧视赶走。

3、要平等对待学生,正确处理师生关系。不准男教师偏爱侮辱女生,凡男教师找女生谈话、辅导等,一律在公开场合进行,不得找女生进入寝室或办公室个别谈话、学习辅导。不得随意安排学生为自己做私事。

4、要奉公守法,为人师表。不准有盗窃、诈骗、抢劫、打架斗殴、嫖娼赌博等违法犯罪行为;不准参与封建迷信及xxxx活动;不准索取学生钱财。

5、要仪表端庄,穿戴整洁,举止文雅。不准穿拖鞋、背心、内衣、短裤进入校园,男教师不蓄长发,女教师不浓妆艳抹;不准上课吸烟、坐讲。

6、要遵规守纪,按时上下班。不准迟到、早退、拖堂、旷课和私自调课;不准在工作时间内打牌、下棋、钩鱼、搓麻将等。

7、要团结协作,爱护学校集体荣誉,维护教师整体形象;与当地干群、学生家长处好关系。不准拉帮结派,搞小团体,说有损教师形象的话,做有损教师形象的事。

8、要有艰苦奋斗、献身教育事业的优秀品质,正确处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奉献精神。不准擅离职守,私自外出从事其它职业。

9、要珍惜时间,刻苦学习,锐意改革,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不准贪图享受,不学无术,不思进取,成为懒汉懦夫,成为改革的“绊脚石”。

10、要认清改革发展形势,树立紧迫感与危机感,增强事业心与责任感,充当改革的开拓者。不准工作马虎,不负责任,庸庸碌碌,无所作为。

关于中学教师师德素养的思考 第3篇

[关键词]中学教师;师德素养;有效措施

每个人都会养成自己或高或低的道德素养,教师也不例外。由于教师职业神圣的一面,教师们肩负的道德水平要比常人高,此外还要肩负教师职业所赋予的职业道德,总之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教师需养成较高的教师师德素养。不仅在校园内要显示出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为同学们作出良好的榜样,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这是教师职业赋予他们的不可推卸的义务。

一、中学教师容易出现的师德问题

在教育中,良好的师德是教师职业首要的特质。就目前来看教师的师德总体状况较好,但是也存在师德素养参差不齐的现象,有些教师师德素养较高,而有些教师师德就“落后了”甚至“掉队了”。首先,部分教师不敬业、不进取。我们常把教师比作蜡烛“点燃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但是现在有些老师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理,上班人来,下班人走,有课上课,无课闲聊,不认真备课和上课,没有一点敬业精神。平时不看书不积累,更不积极了解学科相关前沿知识,把自己牢牢地密封起来,不思进取。其次,部分教师不爱生。有些师只教书不育人,只注重传授课本知识,不重视学生的人格培养和精神教诲,这对学生全面成长十分不利。甚至有些教师还存在体罚学生的现象。再次,部分教师不师表、不守法现象。教师的工资普遍较低,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部分教师就开办辅导班或是到辅导班代课。有需要就有市场,但是有些教师为了自己的私利,把本应该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转移”到了辅导班,甚至会出现强制学生上辅导班的现象。

二、中學教师师德问题出现的原因

中学教师责任重大,这是因为中学生在此阶段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而优秀教师是莘莘学子前行的明灯。已经出现的问题虽不能代表教师队伍的主流,也不能代表教师整体形象,但却是毋庸置疑的事实,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工作压力大,身体和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

目前教师队伍结构和专业水平远远落后于教育发展的需要。大部分学校没有专门的教师负责学生所需的生活辅导、安全辅导、心理辅导等,这些工作只能被分配给普通教师,教师不仅要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还要负责学生的相关管理工作,导致教师工作比较繁重。在当今应试教育下,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成绩,再加上学生的管理工作,使得教师工作压力巨大。教师们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下,又缺乏释放压力的途径,导致教师心力交瘁,身体和心理都处于亚健康状态。教师不良情绪就比较容易带到教学中并发泄到学生身上。

(二)生活压力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巨大的提升。而清贫的教师职业在市场经济面前毫无优势,出现了“教书的步入打工的”现象,有些教师直接转行。而有些坚守在岗位上的教师耐不住清贫现状,想方设法增加自己的收入,纷纷在课余时间做起了挣钱的“副业”,比如开办辅导班、给学生补课等。

(三)教师师德培养机制不完善

教师师德的培养就像人们道德的养成一样,是需要“输入”—“内化”—“输出”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的。教师通过学习相关知识,并积极吸收这些知识化为自己所有,在实践中运用。然而当前无论是师范生还是职前或是入职后教师,有关教师师德的系统培养比较少。教师师德的养成大都靠教师自己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所以才出现了教师师德素养泥沙俱下、参差不齐的现象。

三、如何应对中学教师师德“流失”问题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强”。教师没有高尚师德的支撑是一件可怕的事情。面对部分教师师德丧失的情况,我们要有安危意识,要积极制定相关的政策,确保教师良好师德修养。净化学生成长的乐园,为学生的健康茁壮成长提供有力的保障机制。

(一)物质保障机制

较低的工资导致教师为了自己的私利很容易“舍弃”师德。通过增加教师工资使教师在“舍弃”师德时,自己就需要认真考虑一下:为了一时的一己之私值得吗?并且较高的工资是增加教师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的一个动力,工资越高动力越高。工资的吸引力能促使教师积极的进行知识储备、备课与上课。教师们有了物质保障后,才会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当中,更好的培育祖国的“希望”。

(二)教师心理保障机制

可以说教师的心理问题是教师师德失范的根源。日复一日的工作很容易产生倦怠感、疲劳感、无力感,教师的工作也不例外。但是教师岗位又不像其他工作一样,只要完成就好。教师的本质工作是教书育人,不仅要讲好课还要把学生培养好,这都需要耗费教师大量的精力。这样繁重的任务容易使教师心理压力过大,从而产生心理问题。所以学校、政府等相关部门就要设置教师心理保障机制,定期进行教师心理辅导工作,对教师心理进行预防、疏导及治疗。

(三)教师师德的监督机制

教师师德建设不可缺少监督机制。监督机制能对教师起到震慑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教师在师德方面所犯错误。制定校内和校外两种监督机制,严格教师的行为规范。一经发现教师师德方面的问题要严厉惩罚,这是教师职业特点所要求。我国近代教育学家张謇提倡严格教育“凡教之道,以严为轨;有害群者去之,无姑息焉”。

在当今人们的价值取向多元的背景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需要保持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三观的正确性,要养成优良的师德素养。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师范生,目睹教师师德水平下降的趋势,感到忧心忡忡,又深感使命的沉重。提升师德水平的工作任重而道远,不过在教师、学校、政府等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相信师德建设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成绩,师德水平一定会有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徐顺求:“中学教师师德修养和建设的对策研究”,《时代教育》,2013年第24期.

[2]朱宾源:“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的思考”,《现代教育科学》,2008年第1期.

[3]王世敏:“中小学教师队伍师德建设刍议”,《教师教育论坛》,2015年第2期.

[4]吴林龙:“加强中小学师德建设探微”,《中小学教师培训》,2011年第9期.

中学教师师德浅析 第4篇

关键词:中学教师,职业道德,师德

教师师德对学生树立着榜样的力量, 也带动他们要有积极向上的心态, 面对未来。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师德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因此, 师德教育必须要加以重视, 把我们的学生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伴随着教师专业化进程的加快, 我国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方面呈现出明显的相对滞后性。这很大程度上归因于目前我国的教师职业道德的研究严重滞后于教师专业化以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现实需要。为了开展针对性的研究, 需要对教师职业道德及其建设的现状有真切的了解。

一、教师师德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 师德师风失去为人师范的作用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我们应该认识到, 改革的主流是深得人心的, 但在改革的道路上, 也必免不了都随人所愿。受社会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 各种消极不满的社会现象泥沙俱下, 沉渣泛起, 使师德经受着严峻的考验。从中不免影响到免役力低下的少数教师价值观念发生扭曲, 诚信丧失, 例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充斥人们的头脑。其价值观念、人生观念、生活观念发生改变, 与教师职业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 师风师范失去为人师范的作用。还有许多人之所以选择教师职业, 考虑更多的是报考师范院校容易被录取, 毕业后有一份稳定的工作, 对理想对教师的职业缺少激情, 对教师的职业理解不足。个人利益、个人发展以及个人得失已是青年教师最关心的问题, 已然忘记了自己作为一个教师应有的奉献精神。

(二) 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不够

表现为:只重教书、不重育人, 缺少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思想, 不能把传授知识与德育教育巧妙的融为一体, 达到德育效果。教学过程是信息传递的过程, 而教师通过语言来传递信息。教师教导作用的发挥靠教师语言, 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 制约着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否健康的发展, 这就要求每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语言修养、教学语言, 提高语言表达艺术等方面提高。教师的外表直接反映教师的思想素质和审美情趣, 教师的外表要求包括面容、服饰、言谈举止等几方面。在实际工作中, 个别教师却不注意这些方面。如有的教师讲话语言重复, 讲话不清楚不流畅;其中包括地方方言太重, 学生们听不懂;更有个别的教师侮辱学生, 不去正面指出学生的错误, 而是加以讽刺奚落、挖苦训斥。外表方面, 奇装异服, 浓妆艳抹。在言谈举止方面, 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等, 他们的不良行为严重有损教师在学生们心目中的形象。不但不能为学生树立榜样, 反而适得其反。

(三) 教师缺少反思和反省

有些教师看不清教育发展形势, 教育信仰开始动摇, 教育教学行为开始转变, 甚至出现教师违法违纪法规的事。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不拘小节。有的教师片面地认为课堂上接打手机、酒后上课、课外打打麻将等, 都是生活中小事, , 不是大的违规, 只是一些小细节, 导致达不到为人师表的要求。二是教师心态失衡。由于缺乏反思和反省, , 不能固守教师的节操和信仰, 为了个人心态失衡, 利禄熏心。三是工作不敬业。有的教师缺乏应该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 不能以身作则。如上课接打电话, 在上课侮辱学生, 在上课时不精神状态颓废, 精神萎靡, ;言谈举止不拘小节, 有失文雅;, 有的教师过分追求时尚、新奇, 不符合身正示范的要求。产生这些问题, 自有除了误区和偏颇之处还有自身缺少反思和反省。纪律、法令、政策等本来是具有强制性的行为规范, 但也有突出的道德意义。法律对教师的行为也做出了明确规定, 如《教师法》第37条规定:“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第一, 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第二, 体罚学生, 经教育不改的;第三, 品行不良、侮辱学生, 影响恶劣的。教师有前款第二、三项所列情形之一, 情节严重, 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教师师德相应对策

(一) 加强职业理想和信念教育, 提高教师职业荣誉感

教育信念是师德的基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信念教育, 提高教师职业荣誉感。要通过多种多样的培训、学习、讲座等途径, 让教师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教育的意义。教育事业是崇高的职业, 是一种对祖国、对人民不可推卸的责任, 是人类不断向前发展提高精神文明的重要桥梁, 是教师性格自我完善和提高思想的重要途径;让教师不仅认识教育的社会价值, 而且也认识到教育的个体价值, 从而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 端正职业态度, 坚定职业选择, 坚定不移的教好学生, 增强作为教师的荣誉感。

(二) 坚持以人为本, 尊重和关心教师的合理需求

“坚持以人为本,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规划纲要》的战略主题。教师是学校教育的宝藏和资源,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尊重教师, 以人为本。首先, 要充分尊重和关心教师的合理需要, 关心教师的物质需求、精神需求和心理需求, 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 为教师解决如收入、住房、婚姻、子女教育等问题, ;其次, 在实际的工作中, 不断优化校园文化氛围, 努力营造民主、自由的教学氛围, 全心全意为教师所想;并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的“规范用人行为, 完善激励机制, 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教学激情。在管理中, 学校要逐渐从以“刚性管理”为主, 逐步转换到调动教师积极性为主的“人性化”管理, 并要认真制定和执行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激发起教师的工作激情, 让他们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为中国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三) 完善长效机制, 以确保师德建设可持续发展

健全和完善教师制度, 首先, 必须要贯彻执行在《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的:严把教师“入口关”;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编制标准;采取综合措施, 建立长效机制的精神, 完善教师资格制度。其次, 要继续推进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 吸引更多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第三、要杜绝非小学教育专业的毕业生进入教师行列, 确保教师队伍的专业性和稳定性。师德教育制度健全。首先, 要提高对师德教育高度重视, 把师德教育纳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的工作议程上, 结合教学的实际, 提出细致入微的要求, 把我们的师德教育制度化、经常化, 同时, 要长期树立师德示范, 使师德情感得到激励, 引导教师要以“关爱学生”为荣, “侮辱学生”为耻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和道德准则。严谨笃学, 淡泊名利, 自尊自律, 要以人格魅力、学识魅力来教育和感染学生, 做好学生们身心健康、积极向上的指导者和领路人”;第三, 进一步将各种培训机制结合起来如岗前培训、岗中教育、师德轮训, 每学年、每学期、每个月都应该组织师德教育活动, 使师德教育有秩序长期的进行, 改革说教方式, 提倡参与式教育, 提高教师的师德素质。师德监督制度健全。师德建设既靠政策和制度保障教育, 也靠教育。无论是教育部门还是学校, 一要加强制度建设, 在为教师的师德指引方向同时为教师提醒, 架起思想和行为上的“高压线”, 加强教师约束自己的能力;二要建立更完善的监督机制, 通过学生、家长、教师的监督等, 交流、反馈来自社会各方的信息, 使教师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 提升自己使自己得到改进和提高;三要组织广大教师签订师德责任书, 引导教师约束自己。健全师德考核制度。首先, 要遵循《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 (试行) 》, 引导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同时提高师德素养, 规范教学行为;其次, 再次, 建立过程与结果、定量与定性、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领导考核与群众监督相结合的师德考核体系, 师德水平提高;再次, 结合本校实际制定《考核办法》实施细则, 力求考核内容和标准可操作, 规范考核程序, 完善奖惩机制, 让师德考核与业务考核及绩效考核完美结合;第四, 每学年考核一次, 考核结果分为师德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日常考核随时记入师德档案里, 让师德考察时时刻刻。

师德教育不能用咄咄逼人的铁律去降服人, 而应该用一种民主柔和的姿态去引导教师认识体悟。让教师参与学校大事的决策、参与学校的各项管理, 可以有效强化教师的责任意识, 提升教师的职业素质。教师的师德决定了教师的素质, 教师的素质又决定了教育的质量, 可见, 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教师的师德。加强师德建设是时代的需要, 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总枢纽。

参考文献

[1]张芝英.关于教师师德修养建设的几点思考[J].教育革新, 2006, (6) .

[2]周济.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的报告[Z].2009.

中学教师师德总结 第5篇

张瑞新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深切体会到作为新时期的人民教师,肩负着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的光荣使命。我们每个教师的师德就如同“榜样”和“阳光”。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所以说教师是旗帜,学生如影随形般地追着走;教师是路标,学生毫不迟疑地顺着标记前行。这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教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在此我就我个人结合自己的工作对自己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认真的剖析。

一、依法执教

本人从教两年多以来,一直都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遵守国家宪法与法律,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只有自己首先做出的表率才能教育学生讲究精神文明和社会公德、遵纪守法,争做四有新人。学习和对照我区教育局颁布的教师十条禁令,我很自信的说我做到了!

二、爱岗敬业

只有热爱祖国的教育事业,才能为教育事业而努力奋斗,尽职尽责、教书育人。一直以来我都认真的对待每一位学生。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余时间,我都时刻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纠正,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三、关爱学生

“爱”是理智和感情的统计,它体现对学生的尊重,更体现了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我既爱“听话”的学生,更爱“后进生”。对学生我总是努力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和学生心心相连,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对于“后进生”我总是用发展的眼光来看,用“放大镜”来看学生的优点和进步,以长善救失。

四、严谨治学

做为一名人民教师,重要任务是教学工作。面对各种差异的学生,我详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特点,深入了解每位学生的心理特点,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对不同特点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根据学生的不同爱好,鼓励学生全面的发展。有些学生的接受能力强,在他们学有余力的基础上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那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我会请家长配合老师的工作耐心的对学生学习给与更多的帮助。让学生在不同的程度都得到发展。

五、团结协作

作为一名教师,学校就是我的家,学校的发展也就是教师的发展,学校的形象也是教师的形象。所以我把学校集体放在第一位。我总是和同事良好合作,谦虚谨慎,尊重同事,虚心向他们学习,共同讨论,探索教学规律,我不单单注意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同时也注意树立其他科任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维护科任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从不在学生面前议论科任教师的“长短”。

六、尊重家长

人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教育好孩子,离不开父母的教育。一个人所受的教育是多方面的,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教师要想教育好学生,就离不开与家庭联系,共同教育学生,只有主动与家庭联系,才能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积极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思想和科学教育方法,共同教育好学生。每次在和家长交谈的时候,我总是站在家长的立场上考虑学生的问题,把学生视为自己的孩子,和家长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问题。努力使家长和学校、老师的教学工作形成共识。

七、廉洁从教

我一直认真做为人民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就要有无私奉献精神,社会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很多行业都面临着巨大的冲击,教师也不例外,有的教师私设课外辅导班,收取补课费,有的教师向学生推销学习资料,从中获取回扣等等腐败现象时有发生。我向来杜绝此现象,从不做加强学生经济负担的事。

八、为人师表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体会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我时刻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在平时工作和生活中,遵守社会公德,克服个人主义、注意言行,不讲粗话,以模范对学生做出表率。外出学校、注意自己的形象,不参加任何赌博活动和其他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的活动。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严于律已,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今后我还要努力学习新的教学理论、与时俱进,认真学习“八荣八耻”政治思想,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做到政治思想和教学业务水平双丰收。在对自己的工作做了认真的剖析只有我觉得我还存在着以下的不足:

1、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在工作中忽视了知识能力的培养再造,对学习没有做到长期坚持,总是给自己找借口,由此导致了很多工作原地踏步。

2、对自己的工作要求不高。在工作中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有拖拉的现象,领导安排了工作,缺乏系统的规划,因此影响了工作效率。

3、开拓精神不强。在工作中安于现状,存在着等、靠的思想,总是被动接受领导安排的工作,不能主动替领导分忧。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是自己放松了学习及对自己的要求;二是思想上有等、懒、靠的情绪;三是自己对自己的工作没有进行系统的规划、整理。通过这次深刻查找剖析,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将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做好以下几点:

(1)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素质。一是在政治理论素养上下工夫,加强对政策理论水平的提高。二是在业务,在专业知识、法律法规方面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全面发展。

(2)强化责任,提高效率。对自己的工作多用心、用脑,领导交办的事及我自己份内的事做好计划,使其有序、有时、有步骤地完成,今天的事绝不拖到明天做,树立强烈的时间观、效率观、质量观,促进单位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自身能力的不断提高。

(3)开拓创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在工作中勤观察、勤思考,想学生、家长之所想、急学生、家长之所急,全心全意做好教育教学各项工作。

中学教师师德建设 第6篇

教师是一个心理压力很大的群体,其心理疏导引起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引发教师心理问题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是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所带来的工作压力;其次是强烈的事业进取心所带来的发展压力;再次是人际关系和提升个人生活质量所带来的心理压力。

教师的心理问题是由长期的精神紧张及复杂的恶劣情绪造成的,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化解,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其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并间接地影响到教书育人的

工作。

因此,探讨中学教师以心理疏导方式进行队伍建设的基本途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当今国际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决定教育必须走内涵发展之路,这是尊重教育发展的现实选择。教育内涵要发展,教师是关键。董惠铭在《论新时期教育的内涵发展》一文中说到:“在新历史时期教育的内涵发展中,如果说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最核心内容的话,那么全面提升教师素质就是最大的保障。”由此看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形势的需要,也是提升教育内涵的需要。

关注教师精神状态的提升,我们所追求的理想是:让每一名教师都能充分享受教育工作所带来的快乐,都呈现出一种热情投入、激情工作的状态,体现出一种向上的活力美。

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要让教师自我发展有不竭的动力,就必须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正确的人生观内化于教师内心。教师只有守住心灵的一片宁静,不浮躁,才能在教育这个领域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我们大力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鼓励教师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使其从职业中体会到付出的快乐。

教师作为学校发展的原动力和素质教育的中坚力量,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其意义不言而喻。

所谓心理疏导,是相对物质帮助而言的,主要指关怀与引导人的心理活动、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即关怀、引导和提升人的精神生活质量和精神状态,其内涵是心灵沟通、理解与关爱。

通过构建教师心理疏导长效机制,可以让教师切身感受到职业生涯的人性化、人情味,从而更加积极和乐观。

我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疏导教师心理,建设教师队伍。

一是建立长效心理疏导机制,保证教师的心理健康维持在一个较理想的状态。教师心理健康存在的各种问题,烦躁、冲动、偏执、孤独、忧郁、愤懑等心理,一旦处理不好,就可能引发事端。

注重教师的心理疏导,就要把教师心理健康列为学校管理工作的一项任务。凡教师遇到职务岗位变动、工作遭受挫折、事业发展不顺、家庭遭遇变故等情况,学校领导层都应及时找教师本人谈心,真心实意地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凡是教师要求反映问题、汇报工作,学校领导层、管理层都要落实人员热情接待,认真倾听他们的心声,做好解释和疏导工作。

在对教师讲发展、提要求、抓效率的同时,学校领导层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让教师有一定压力,又要实事求是,不强人所难,给教师下达的工作目标要让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也就是“跳一跳,摘果子”。

通过以上方法,最大限度地消除引发教师心理失衡的外部因素,让教师在满足合理正当需要的过程中产生“珍爱自我、热爱生活、心爱工作”的积极情感,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

二是要探索建立教师心理危机干预、预警机制。尽管危机本身具有不可预测的特点,但早发现、早干预是决定危机干预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建立动态评估体系,定期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关怀,并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心理应对能力。

由校长牵头的“数字故事”形式,成为我校一种时尚的心理干预手段,有效舒缓了教师的群体心理压力;给教师搭建了展示个人“数字故事”的平台,增加了教师抒发心理感受的机会。

心理和谐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力量,是人生的一个课题和使命。要积极推动教师心理和谐建设,努力探索在新的条件下有效提高教师心理承受力的方式方法,自觉地在几个重要环节之间建立起良性互动的应对机制,营造培育和谐心理的氛围,从而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和人文环境保证。

三是建立多样化的心理疏导手段。以团体心理疏导为主,以个体心理疏导为辅。学校增设“心情故事”减压室、心理沙盘室、心理活动室等场所。在团体心理疏导方面,采取讲座培训、行为训练、沙盘游戏等多种方式。使教师通过团体内人际交流,探讨自我,改变行为,学习新的行为方式,改善人际关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在个体疏导方面,一是引导教师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精神境界,完善自我人格,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志向和目标,从劳动和付出,以及从自己的创造和对社会与别人的关爱中获得幸福感。引导教师把个人发展与学生的发展、学校的发展,把自身价值的实现与学生价值的实现、社会价值的实现有机统一起来,在为学校、学生发展的奋斗中实现自身的价值。二是通过沙盘、谈话咨询等方式帮助来访教师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进而欣赏自己,并克服成长中的障碍,改变自己的不良意识和倾向,充分发挥个人潜能,迈向自我实现。

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 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 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关注教师,就是关注教育。我们要关注教师的健康,尤其是心理健康,强化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心理疏导,为教师的生活和工作注入希望和幸福,促进教师在学校幸福成长。构建和谐温馨校园,打造幸福教育,是我们永远努力追求的目标。

(作者单位:辽宁省大连市育文中学,大连,116000。该校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事单位)

浅谈职业中学教师师德 第7篇

教师道德作为意识形态的一种具体形式, 既受社会条件的制约和影响, 又反过来积极地影响社会, 表现出巨大的促进作用。如果教师没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其他方面的综合素质, 就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 尤其是我们作为职业中学的一名教师而言, 师德师风的表现极为重要。

面对我们职业中学的学生生源有几个特点:一是基础极差, 他们大多是在小学就是调皮捣蛋的学生, 初中度日如年, 好不容易熬到初中毕业, 辍学吧?年龄小, 家长也于心不忍, 于是就选择我们职中, 让之边长个子边学点东西。二是好大一部分学生是家庭条件好, 长期惯成的“坏”孩子, 家长在对之束手无策的情形下推到我们这里。三是早恋现象特别严重, 在此状况下, 我们的教师需要很大的耐心, 很强的责任心。我个人觉得在教育这些孩子们时首先要具备高尚的师德, 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爱心

教师职业不同于其他职业, 生产加工业的客体是物, 服务行业的客体是人, 但基本上是成年人, 中小学教师职业的客体是未成年人, 尤其是职业中学教师面对的是成年人与未成年人的交点, 他们处于对社会对人生似懂非懂的阶段。所以需要教师有一颗爱心, 爱学生, 用爱心抚育学生健康成长, 使之首先学会做人。作为教师, 只有热爱学生, 自尊、爱护、信任学生, 使学生真正感到来自教师的温暖和呵护, 教育才富有实效。爱学生是师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师德区别于其他行业道德的主要特点。

二、责任心

作为教师, 要有一颗强大的责任心, 首先把学生当成你自己的孩子去爱他们, 要学会爱自己不喜欢的孩子, 首先要尊重他们的人格, 呵护他们的自尊心, 要知道, 差生的自尊心特别强, 他们天天生活在悲观和不服气、逆反的矛盾之中, 他们最需要理解和同情, 不要认为这样的学生就“不可救药”“不懂廉耻”了, 给他们一点尊重, 给他们一丝阳光, 就能唤回他们的一点良知, 他们就会灿烂一把。一次, 一位单亲家庭的学生几乎无人能管了, 在家叛逆, 在校顶撞所有教师, 但就在班主任长期潜移默化, 促膝谈心的教导下, 这个学生慢慢地发生了转变, 现在在社会上成了有用的人才。其次, 教师要主动走近学生, 读懂他们的内心, 和他们交朋友, 特别是他们遇到困难和生病之时, 教师更应该像慈母一样无私地去帮助他们, 关心他们, 这时他们最易感化。教师要有耐心, 长期地用真情感化他们, 要以身示范, 爱岗敬业, 起到表率的作用。我们知道身教胜于言教。再次, 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任何一个学生, 即使是捣乱生, 差生都有自己的优点、长处。教师要善于观察, 善于发现, 及时表扬, 不要吝啬你的表扬, 一个肯定的、及时的、合适的表扬可以唤回学生的自尊心, 可以鼓起他向前迈进的信心。其中在98届我校和煤企联办的班里, 有一个姓郑的学生, 他学习落后, 但擅长打篮球, 每次比赛都获奖, 班主任都要在班里重奖该生, 这样能促使该生在学习上也有不小的进步, 毕业后该生任该企业“人力资源部部长”, 我带的历届的学生像这样成功的例子还很多。

三、事业心

要想让学生尊重教师, 教师必须有强大的事业心, 只要你干一行, 爱一行, 专一行, 认真教学, 认真批改作业, 学生才会尊重, 热爱你。教育永远是一个需要创新的事业, 教师永远是一个需要前进的职业,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使教师职业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所以教师必须有上进心, 不断学习, 不断发展自我, 勇于改革, 勇挑重担, 教给学生一碗水, 自己要有一桶水, 只有兢兢业业, 任劳任怨地干好事业, 良好的师德也就自然体现出来了。

综上所述, 我认为作为一名职业中学的教师, 师德最主要体现在“爱心, 责任心和事业心”上, 今后我在教育事业上将一如既往地贯穿、体现这三心, 做一名合格的、称职的, 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

摘要:先从什么是师德谈起, 然后面对职业中学教师如何应对新形势下的学生进行教育教学, 同时就怎样体现师德师风问题进行分层讨论, 从“爱心、责任心、事业心”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最后进行总结。

浅析中学和谐教师团队的建设理念 第8篇

和谐学校主要表现为教师间和谐、学生间和谐、师生间和谐、学校与外界间和谐, 其中教师和谐、学生和谐、师生和谐是核心和关键, 而创建高效和谐的教师团队又是关键中的关键, 是实现整个教育和谐的基石。为适应社会、经济、政治等发展, 适应素质教育潮流以及新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 创建和谐高效的创新型教师团队, 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充分发挥现代管理科学新成果和教育新理念的指引作用, 结合学校实际建设出特色。

一、坚持团队管理理念和现代团队冲突观, 奠定建设和谐高效的教师团队的理论基石

团队是指一群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目标一致、技能互补的人, 为完成某一任务而组成的有着十分默契的合作关系的一种组织。团队工作模式, 团队管理理念由于其强调1+1>2, 能导致更高的工作效能, 因其强调工作中的合作与沟通、主动与责任, 能促进团队成员间更积极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支持, 因其强调要有一种统领一切的团队精神, 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 既实现整体的成功, 又促成个体的发展, 更大地提高团队成员的心理健康水平等优势为大量企事业单位所采用。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先生创造学生, 学生也创造先生, 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在一个集体当中, 每一个活人之塑像, 是这个人来一刀, 那个人来一刀, 有时是万刀齐发。倘使刀法不合于交响曲之节奏, 那便处处是伤痕, 而难以成为真善美之活塑像。在刀法之交响中, 投入一丝一毫的杂声, 都是中伤整个的和谐。”可见, 真正的教育是教师团队塑造学生团队, 社会团队塑造学生团队, 同时学生团队也塑造教师团队和社会团队, 教师只有在一个团队中才能开展真正的教育工作, 正是用一个团队的力量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来对学生施加影响, 继而实现教育的目的, 也在团队的工作中塑造和发展着自己, 所以现代教师团队建设应与学生团队塑造相容共生。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教师强化了专业个人主义, 这使教师长期处于孤军奋战的境地。素质教育以及新课程是教师、学生、校长、家长、社区人员广泛参与的活动, 因而必然要求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校长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教师与社区人员之间、教师与课程专家之间进行广泛的合作、互教互学而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一个学校教师团队的建设应该将其置于教师团队与外部众多教师团队、社区团队、学生团队形成的一个网状结构之中, 通过多个团队群的合作, 对团队的诸要素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控, 才能形成和谐、高效的运转状态, 发挥最佳功能。

现代的团队冲突观还认为, 任何有效的组织中, 冲突是无法避免的;冲突可能阻碍运行, 但也可能提升绩效;最佳的业绩的产生是有适当的冲突的存在;任务管理者的任务是将冲突维持在适当的水平。伴随社会的变革, 一所现代学校的教师也客观面临各种内外冲突, 一个学校只有坚持团队建设理念, 强化教师团队建设, 客观面对各种冲突和矛盾, 科学处理各种冲突, 才能奠定其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二、坚持终生教育观, 促进和谐高效的教师团队专业成长

教师团队的建设首先应遵循团队建设的一般规律, 但由于其渗入了教育的特质, “终身教育”理念也将起着核心的价值导向作用。

终身教育已经成为21世纪教育的一种基本理念, “学会共同生活”作为终身教育需要建立的四个支柱之一, 要求要培养学生与他人共处的能力, 其实质也就是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 并学会终生学习。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教师由于其工作性质的特殊性, 教师团队更在于是一个精神的、文化的、实践的综合体, 必须具有很强的适应社会和实现自我变革的能力, 从而通过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社会化, 实现教育的变革, 推动教育的发展。因而教师团队应是一个日新月异的团队, 一个永远充满现代气息的团队, 这客观要求应将终生教育理念贯穿于和谐教师团队建设的全过程。

三、坚持“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 搭建和谐高效的教师团队的实践平台

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素质教育是适应时代、社会需要和个人全面发展需要的高质量教育, 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着力点, 其在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的作用进一步凸显。

和谐社会应该做到每个人的起点公平, 因而新课程改革以关注人作为其核心理念, 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因而教师团队建设应以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作为核心价值取向。学生的发展是全面, 中学阶段学生的发展要求是要为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这些必将带来新课程改革不仅是一场课程观、师生观、教学观等观念的革命, 更是一场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的变革, 必将带来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师生关系的重建以及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教师团队的成员——教师的角色也将转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 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课程的生产者和主动设计者, 这必将促使教师素质向综合型发展。这些都将促使教师团队的成员、目标、定位、职权、计划等团队要素产生深刻的变革, 因此和谐高效的教师团队建设的途径和措施也将随之发生变化, 学校和教师均应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指导, 构建和不断创新教师团队建设的模式和途径。

四、坚持现代生活教育理论, 构建和谐高效的教师团队的特色

教育作为与人生、人的生活、人的价值生命相关联的重要实践领域。其原生性目的应该关注人生、关注人的生活。陶行知先生指出“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亦即教育法”。“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 用生活来教育, 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理念与新课程的理念是一致的, 仍然具有伟大的现实意识, 仍然是指引我们进行教师团队建设的具有时代朝气的崭新的理念。教育回归生活的生活教育, 是教育发展的方向。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探索不同学校的办学历史, 深入研究各校师生的生活特色, 是构建具有各具生活教育特色的教师团队的必由之路。

教师团队作为众多团队的一种, 其建设既具有一般团队建设的共性, 又具有其独特的要求。“君师者, 治之本也”, 我们应在新的团队观、团队冲突观的指引下, 以生活教育理论为支撑, 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服务于学生的终生发展为归宿构建起组织科学规范、关系融洽和谐、执行高效创新的学习型专业团队, 为和谐教育提供不竭的动力, 夯实和谐教育的坚实基础, 努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参考文献

[1].魏国栋 吕达主编:《普通高中新课程解析》 (人民教育出版社) .

[2].靳玉乐 赵永勤 张丽著:《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内部背景》.

[3].陶行知《创造宣言》.

[4].伍国灿著:《学校发展动因探》.

当前中学教师职业道德的透视和建设 第9篇

(一) 缺失爱岗敬业的精神

当前有很多中学教师不认真工作, 工作态度不端正;缺乏工作上进心和积极性, 不注重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 教学观念和方法陈旧;“分数”至上, 不注重学生的道德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举止行为不得体等。

(二) 缺乏爱心和尊重

在教学过程中, 很多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缺乏引导性和教育性, 往往采取打骂、罚站、罚作业、言语侮辱等方式体罚或变相体罚违反纪律的学生, 这样不仅对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而且还会刺激他们的逆反心理, 从而导致师生关系紧张或引发对抗冲突, 对学校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很不利。

(三) 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因材施教是教师教学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而现实中很多中学教师对学生来说是权威的象征, 用千篇一律的教育方式去指导学生, 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 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遭到了打压和扼杀。对一些后进生的学业和生活漠不关心, 放任自流。

(四) 拜金主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物质生活驱动着人们对金钱的向往, 这种拜金主义的思想也波及了中学教师。一些教师为了获取更多的金钱利益, 而利用家长的关系给自己办事近而谋求利益;给学生安排座位收取礼品、钱财, 才会给予“特殊关照”;还有一些教师利用更多的课余时间私自办学、办补课班, 索取家长钱财等。

二、中学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原因分析

(一) 社会因素

自从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之后, 以“重利”为主的价值取向逐渐威胁到了传统的以“重义”为主的价值观, 就其不利因素来说,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社会道德水平下滑对中学教师基本价值观念的冲击

由于市场经济和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流入, 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都随之发生了变化。中学教师的基本价值观念也受到了泛滥的功利主义和权力意识的影响, 最终中学教师的职业道德危机映射到学校。

2. 师德标准过于理想化, 忽视教师自身的主体需求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这些都是将教师的职业理想化的表现。因此, 我们将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作为衡量教师教育教学质量高低的主要依据, 而往往忽视了对教师自身的心理发展需要和其生存状况的关注。

3. 教师的物质报酬低, 与其工作负荷不成正比

教师所付出的劳动与所得到的收入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即教师职业的收入水平明显低于其劳动价值。从这个角度来说, 虽然教师这种职业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教师的地位和其工资待遇也有所提高, 但这种差距意味着教师其实是为国家的教育投入不足在“作贡献”。

(二) 学校因素

学校管理的疏忽是影响中学教师职业道德缺失的重要因素, 主要表现为:一是学校对教师的师德培训体制不够健全。大部分学校至今尚未建立规范的师德培训制度, 而且其师德培训活动的随意性也很大;师德培训内容陈旧、机械, 缺乏时代活力, 仅停留在对一般道德规范的灌输上, 而不敢尝试就新课改背景下的师德问题进行培训;师德培训的方法缺乏实践性, 只是理念上的疏导。二是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激励制度不够合理。由于考试指挥棒的调控, 及格率、优秀率、升学率等量化的教师教学成绩成为学校表彰中教师的主要指标, 这样的激励导致难以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 落到实处, 从而使一些教师的道德行为出现偏差。三是学校对教师师德的管理监督机制不够完善。教学管理成为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心然而由于缺乏科学的测评标准和执行措施, 学校的师德监督大多流于表面, 形同虚设。

(三) 教师自身因素

教师自身素质会影响其道德的形成, 主要表现在教育观念和方法陈旧, 违背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教师自身知识结构的不完善;教师自身法律法规意识淡薄。

三、加强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建议

大力弘扬高尚的师德是教育永恒的主题。从中学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中可以发现, 由于部分教师缺失职业道德而给教育事业带来了很多不良的影响, 因此应通过各方合作共同来改善中学教师的师德状况。

(一) 政府和社会在加强中学教师职业道德中的宏观作用

首先要加强社会监督, 建立社会性的约束机制。政府和社会既可以通过科学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内部约束) , 也可以通过有关的法律和法规 (外部约束) 来使中学教师保持正确的职业道德操守。其次要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各级政府和全社会共同协作, 来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 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 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最后要拓宽教师来源, 制定严格的教师选拔和聘用制度。

(二) 学校在中学教师职业道德培养中的微观管理

当前, 中学教师队伍中人员变更频繁, 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 学校有必要建立中学教师师德学习和培训的长效机制。

1. 学校应完善师德教育培训体系

师德培训应按照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采取集中培训与网络学习等多种形式, 而且师德培训的内容应尽可能地切合教师教育教学生活实际, 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2. 学校应建立健全师德考评制度

学校不仅要加大培训教师职业道德的力度, 还应在民主、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师德考评制度, 使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教师的考核要求结合起来。

3. 学校应加强对教师师德的管理监督

新课标要求根据学生和教师发展的需要重建学校管理制度和机构, 倡导人人都是管理者, 也都是决策的执行者。为此, 学校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管理思想。

(三) 教师应重视师德的自我修养与自我教育

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工程, 不仅要依靠规章制度和行政监督的推动, 更需要教师自觉地、发自内心地按照外在的职业道德要求将他律的道德原则或规范转化为教师自己内在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王俐.当前中学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审视与思考.牡丹江师范学院, 2010 (6) .

[2]陈桂江.论新形势下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西南大学, 2006 (4) .

[3]胡黎明.浅议新时期中学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0 (12) .

[4]杨芷英.教师职业道德:新编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5) .

[5]李敏, 檀传宝.师德崇高性与底线师德[J].课程.教材.教法, 2008 (6) .

中学教师师德建设 第10篇

一、中学教师的师德现状分析

我们可以肯定地说, 我国中学教师整体而言是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当前这只教师队伍师德整体状况是好的。他们忠于职守、严谨治学、淡泊名利、乐于奉献, 以自己的师德树起了教师职业的神圣的丰碑, 为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 近年来的确出现了一些与其身份不一致的师德事件, 也存在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其主要表现为:政治上态度不明确, 传播了一些与社会主义主旋律不一致的观点;在教学研究上态度不端正。有的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中只讲竞争, 不讲合作, 缺乏共赢意识和团队精神, 未能建构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 甚至出现了科研弄虚作假等严重事件。在教学管理上, 走向两个极端:一是存在着体罚学生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二是远离学生, 甚至不敢管理学生, 对学生的不恰当的做法不愿意管, 也不敢管。在和家长学生关系上, 存在一些收受家长和学生礼品、有偿家教等想法。如黑龙江省就出现了教师节学生不给教师买礼品, 教师在课堂上大骂学生的现象。当然, 这些都是极个别现象, 但是发生在中学校园里, 发生在中学教师身上, 其影响就很不好。

基于此, 加强中学教师道德修养建设, 关系到基础教育的成败。常言道:“有才有德是正品, 有德无才是次品, 无德无才是废品, 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在塑造灵魂的讲台上, 教师言行一致, 德才兼备是很必要的。中学教师应该是正品, 是正能量的传播者。那么, 怎样加强高校教师的道德修养呢?

二、加强中学教师师德修养的途径

首先, 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规范中学教师的道德修养。从法律层面, 从制度层面对教师的师德起到规范作用。《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教师首先是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从业人员,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同时, 中学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投入教学工作, 正确处理好本职工作与社会兼职的关系, 正确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时刻牢记教书育人的使命。如果教师以牺牲正常教学工作和学生需求为代价, 教学工作敷衍了事, 甚至长期脱离教学第一线, 那他就会有辱于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 有悖于师德。可是, 在教学实践中, 有的教师上课不讲, 将课程最核心的东西发到自己的补习班上去讲。有的教师敬业精神不够, 教学态度不端正, 教学得不到学生的认可。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党组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学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 就加强和改进中学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做出了部署。各个学校也应该制定相应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师德方面的规章制度, 如评选师德标兵, 签订师德承诺书等来约束中学教师的行为, 从而倡导正能量的师德体系建设。

其次, 加强中学教师的业务能力培养, 使之成为师德的有效载体。学高为师, 成为了教师, 就要有教师的风范, 就可以促进道德修养的提升。特别是在课堂上, 教师要将自己的学识水平全部展现出来, 在授课过程中传道授业, 在培养的学生的同时, 也完善着自身的道德修养。因为搞好课堂教学倾注了教师的爱。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 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教学的过程, 是传播爱的过程, 也是高校教师师德修养的一个过程。培根也说:“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 而实验又可以改进知识本身。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 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可见, 中学教师加强业务修养对师德建设意义重大。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后, 其教学成果也会随之丰厚。教师通过自己的工作获得了职业的幸福感和认同感, 也就不会将自己的奋斗目标短视地盯在对物质的追求上。这样, 中学教师的师德水平和教学水平结合起来, 就能实现师德和教学相长, 共同发展的目标。

再次, 发挥中学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加强自我道德修养。荀子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知道, 博学很重要, 但是更重要的是反省自己, 做到智慧明达而行为没有过错。中学教师不可以说不博学, 大都有本科以上的学位, 有的学校已经有了硕士学位甚至博士学位的教师。但是, 中学教师的自我的道德修养不能忽视, 只有两者结合, 才可以是君子。而要求中学教师有君子风范也不为过。中学教师的道德修养其本质是一种自我的修养。在外界法规的规范下, 如何加强自我修养就很关键。只有强烈的自我道德修养意识, 教师才可能将道德修养提到一个很高的高度。也就是说, 高校教师的道德修养要有自我觉醒意识。

三、中学教师师德修养发展愿景

通过法规的规范, 中学教师在师德修养中自我提高和反思。那么, 中学阶段的师德建设该达成一个怎样的愿景呢?

首先, 成为学校的道德典范。在中学里, 学生见到的教师一定是学识渊博的教师, 也是道德楷模。中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阶段, 教师的学识、治学的精神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而教师的道德水平也会影响着学生道德修养的层次。因此, 教师的道德修养关系到学生的未来, 关系到国家发张的前景, 意义极其重大。

其次, 成为终生学习的典范。中学教师由于工作比较忙, 毕业之后学习被放到了一个很次要的地位。而学习不足使得中学教师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 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特点, 使得教学不能和时代合拍。因此, 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利用网络等一切手段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和道德修养。我校在搞读书活动, 营造书香校园, 就是从学识和师德修养两个方面考量的。

公立中学教师的困境 第11篇

关键字:教师困境; 公立学校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也许是古代精英教育所必需,但对于我们现代社会已不适合。大众化全民化的教育思想已深入人心,人人受教育,人人应受良好的教育成为人们共同的话题,那么,这样就需要大量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来支撑。

我们的社会往往把教师“圣人化”,没有把教师看作普通人。作为一名普通的老师,身处其中徘徊犹豫,已深感广大教师同行们的辛酸和孤苦。他们大都在反思,以寻找出路。如果这种趋势长期延续下去,势必带来教师素质的下滑,大量教师流失。从而导致教育教学质量的下降,影响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下面我从几个方面来谈谈当代教师的困境,以此警醒世人,改变观念,昭示发展。

一、经济地位

从哲学上讲,经济状况是决定一切的根本因素。经济地位如何将最终决定教师的社会地位。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教师的工资情况。以河南某地为例:30岁左右的青年教师的工资大概在1300元左右,40岁左右的中年教师的工资在1700元左右,50岁以上的老教师的工资也仅在2000左右。虽然这个数字与过去相比(20世纪80年代)已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看看现在的物价水平与过去相比则不可同日而语,两者相抵,教师的实际工资并没有多大的提高。现举一例,去年某地全部清退了非在编的民办教师。我们不能说这项政策有什么过错,但从中可以看到一些教师的收入状况。一位五十多岁的老教师属清退之列。这位教师长年在家任教,一个月五六百元的工资,没有一点储蓄。现今几乎无法养家糊口,家徒四壁,穷困潦倒。 这种情况,严重挫伤着教师们从教的积极性。可想教学质量怎樣。现在社会上流传着“身有一技长,不做孩子王”的说法,把教师归入了有知识无用处的可悲处境。这是当代知识分子的新悲哀,应该引起社会的重视。

二、政治影响

南师大教授吴康宁认为,教师具有悖论性的角色。也就是说教师既按照一定的文化见解来进行教育,也必须服从一定的政治社会的要求,为统治阶级服务。一个有良知的教师往往处于这样一种两难的境地:要教育学生追求真理,也要教育学生为统治阶级服务,作现行社会的接班人。如果这两者恰好趋于一致,教师将能发挥自己最大的积极性,促进教育的发展。然而,存在的现实情况是两者往往并不一致,并不和谐,有时甚至矛盾。这就把我们的教育置于一个两难的境地。

我们的教育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而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是否一定是接班人,这是一个值得每位教师思考的问题。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教育者,这一职业的特殊性,这个问题弄清楚意义重大。作为国家的人民教师,应当为国家服务,培养接班人,固然无可厚非。但为此而失去自我,失去对真理的追求。这是我们的教师必须面临的又一困境。

三、文化倾向

教师是社会文化的传递着和转播者。教师个人的文化倾向将直接影响教育的效果,健康的、向上的文化倾向,将对教育的对象——学生,有良好的影响。可是当今社会是一个文化多元的社会。各种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在起作用。拜金主义、权力追求、腐化作风……不仅在社会上蔓延,我们的校园也并非一方净土。在学生中间,对上学求知的困惑,知识无用论的毒害,使我们的学生失去了前进的方向。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走出迷惑,走进光明,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可是现实的情况,让教师们都感到不知何从。如果还在课堂上大喊,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努力学习,不仅会让学生发笑,连自己也感到这是空头口号,毫无用处。如果教师反其道而从之,用金钱、高官、美女来引诱学生,却又失之水准,显得太俗。前不久在网上流传着,一位有名的教师用“挣大钱,娶美女”来鼓励学生学习。这样做是否合适,值得我们思考。据说这种极现实的做法,学生的积极性大增。但是领导大怒,开除了这名教师。这固然是一种教育方法或手段,但也反映出一种文化取向或选择问题。多元文化、主流文化,如何对待,是教师们面临的又一困境。

四、学生现实

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教育的对象和目的,无疑是我们学校教育的中心。

当今的学生又是怎样的情况呢?独生子女、年龄偏小,却见识颇广,开放自由,个性较强。这些新世纪新时代的学生,最难管理。打架闹事时有发生。开放的学生,自由的思想,不可否认是好的。但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的限制,过了头就变成了坏事。因为“开放自由”,就可能讨厌老师的管教,去学习成人的行为(拉帮结伙,谈情说爱,上黄网,看黄书,偷盗滋事……)社会上一些不良行为,让我们的学生尽染。老师稍有批评,就要死要活地,前不久,某中学学生跳楼自杀事件,让我们警醒。据说现在这种事已屡见不鲜了。

现在的校园,由于家长的爱好,纷纷把学生送入重点中学,造成了重点中学的就学紧张。一个本来应坐四五十人的教室,现在涌入了七八十人。学生的入学水平参差不齐,人数多,基础差,严重增加了教师的负担,而导致总体的教育质量的下降。相对来说,对于非重点,二流的学校,无人问津,生源紧张,造成大量教师资源的浪费。一些地区,一些教育主管部门,不查现状,还在鼓吹“让每位学生都受到良好的教育”这样一些冠冕堂皇的口号。于是造成了不是差教师拖垮学校,而是差学生重负担压垮教师,拖垮学校。

另一情况,大量的中小学校合并,特别是一些山区小学的合并,一方面造成上学的困难,加重农民的负担,另一方面大量学生涌入城镇,客观上造成了城镇的教学资源紧缺,这样也加重了教师的负担。因为人人的精力有限,从而使总体上教育质量下滑。这一点必须深思。还好2009年,这种现象引起了高层领导的警觉,正在改正。

五、评价制度

这里我们必须说到评价方法或制度。评价教师关系到教师的切身利益,是否得当,是否公平,高效,是否能尽可能地促进教师的积极性,是我们做评价时必须考虑的事。现在让我们看看现今的对教师的评价制度。

中心一点,以学生的成绩来评价教师的业绩。

教师晋升制度,也是重要一环。

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业务学习情况。

这三点是主要的方面,已能把教师笔直的身躯压弯。

针对第一条,老师们为了提高自己所教学生的成绩,可谓煞费苦心,想尽了千方百计。什么素质教育,以学生为本,尊重关心学生的成长,全不顾。看看我们的中小学教师个个变成了魔鬼煞神,对学生实行独裁式管理,把学生压缩在三点一线的区域内。只准安安分分,不准乱说乱动,一切为了学习,一切都是学习,其他都是浪费时间,违犯纪律。这就是教师们的教学方法。问其为什么要这样?老师说,只有这样才能得高分,出好成绩,才能得到好的评价。

针对晋升制度,教师晋级不仅是经济收入问题,也是教师个人名誉问题,脸面问题,是教师水平高低的最明显化的表现。是中小学教师都必须面对的头等大事。三项条件(县先进、优秀论文、辅导证书)能达到,实属不易。但这些条件也仅仅是最起码的条件。更重要的是教师个人在学校中的地位(教学业绩、教龄长短)。不少职称得到晋升的教师都感叹地说。熬吧。熬到时候,自然成佛。可想,教师的积极性,被这样的评价折腾得所剩无几。

对于学习进修活动,上文我已提到,除了劳民伤财之外,别无所获,让人痛心。

其他的评价方法不再赘述。

这里,从几个方面简要地对当代教师所面临的困境作一表述,无他,只是表达教师的心境,苦难。已引起社会有关部门和有志之士的警醒。我们人人都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面对教育出现的问题,困境,我们必须重视,呼吁社会来拯救教师,拯救教育,拯救学生,拯救国家。

我们万不能再徘徊不前,等闲视之。许多的教师等待我们社会来解决他们的困难,更多的学生等待我们社会来改革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让我们携手共进,锐意改革,与时俱进,创造出教师和教育的美好明天。

参考文献:

[1]于远达.我的教育思想[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6,06.

[2] 袁振国.当代教育(修订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 李大圣.百年反思[M].桂林:广西师大出版社,2006,10.

[4] 罗建河.解读农村教育的"贫困"[J].现代教育论丛,2004(4).

中学教师师德建设 第12篇

一、物理实验室管理人员在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物理实验室是物理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前沿阵地, 实验室管理人员不只是设备和药品的管理人员, 还应是实验的研究人员、仪器设备的维修改进人员、实验操作的改进和创新人员。在学生分组实验时, 实验室管理人员还应是教师指导学生实验的辅助者, 同样负有指导学生的义务和责任。这就要求物理实验室管理人员具有本学科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中更新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 山西省教育厅决定, 凡2015年参加中考测试的学生要加试理、化实验操作, 这就对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物理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现状

在中学物理教学实践中, 由于种种原因, 物理实验室管理不尽如人意, 使物理实验对物理教学起不到应有的促进作用。实验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与课程改革和实验教学新形势的需要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实验教师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教育方式、教学能力等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目前物理实验室管理中的主要问题有:

(1) 实验室管理人员整体工作积极性不高, 专业素养较弱, 不能适应现在的物理实验教学工作。实验室管理人员平均年龄偏大, 很多非物理学科专业人员的专业素养较弱;有的是体弱多病或各种原因不能胜任其他教学工作的教师;还有些学校由任科教师兼任, 他们工作任务繁重, 没有时间钻研实验室管理工作;还有些年轻的专业实验管理人员由于职称评定等问题有混日子的懈怠思想。

(2) 实验室管理混乱, 仪器摆放不规范, 不贴柜卡和定位卡, 出现想使用仪器时找不到的情况。仪器破损不记录、不修理以及不归类摆放。以上情况造成一些教材规定的实验无法完成, 影响物理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3) 虽然也有物理实验教师非常敬业, 除了做好物理实验室管理工作外, 还钻研教材, 研究课本, 将教材中的一些实验进行创新和改进, 对学校的物理实验教学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这部分实验教师人数偏少, 年龄偏大, 出现后继无人的情况。

三、造成实验室管理出现问题的原因

(1) 由于应试教育等原因造成物理实验教学与新课改要求还有差距, “重理论、轻实践;重分数、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的现象普遍存在, 学校、教师都对实验教学缺乏应有的重视。

(2) 教学课时安排较紧, 教师把动手实验变成“书本上讲实验”“黑板上开机器”, 本应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实验中通过自己动手和感受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教师枯燥无味、晦涩难懂的理论说教中泯灭了。

(3) 学生不重视实验, 对实验往往是凭脑子死记硬背, 机械地默写实验结论, 以“背”实验结论代替实验操作。

(4) 实验管理人员自己不重视。很多实验管理人员认为自己只是仪器设备的保管者, 只做简单的保管、保洁工作。一些年轻的物理实验教师由于不在教学一线而看不起本职工作, 不思进取, 混日子的思想严重。

四、对物理实验室管理的建议

要想改变以上现状, 使物理实验室管理工作能够跟上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步伐, 有如下建议:

(1) 首先学校要对实验室管理工作有正确的认识, 优化实验管理队伍, 提高物理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学科专业素养, 设立专职实验教师岗位, 安排业务能力强、专业素质高的教师担任此项工作。

(2) 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 设立相应的比赛或奖项, 对优秀的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奖励, 鼓励实验管理人员参加比赛来提高实验技能和工作积极性。

(3) 提高物理实验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 组织各学校实验教师进行交流、学习、培训、教研等活动。以“师带徒、老带新”等形式, 帮助年轻教师尽快成长为合格的实验教师。

(4) 加强监督和指导, 健全机制, 抓关键, 强化责任感, 任务落实到人, 对实验工作进行经常性督导, 对实验室管理工作设立相应的考核制度, 并聘请专家对实验管理工作进行指导。

五、结束语

让物理实验回归物理探索的本义是新课改的主题, 为了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必须建立一支业务水平过硬的实验室管理队伍。物理实验教师必须提高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 一名合格的实验管理员既要熟悉教学大纲, 能进课堂辅导学生实验, 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还要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我们应使实验室成为实验教学改革的前沿阵地, 推进物理实验教学改革,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注释

上一篇:创新资金下一篇:供应商的品牌化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