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建设范文

2024-06-01

农机建设范文(精选11篇)

农机建设 第1篇

1. 提高监理员素质, 抓好监理队伍培训建设

为了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结合《道路交通安全法》、《农机促进法》的施行, 各级农机监理部门应重视培训工作, 制定培训计划, 学习农机监理有关的法律法规及业务知识等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应用技术, 使每名监理员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法律知识水平及较强的操作能力, 提高综合素质。要引入竞争机制, 增强队伍活力, 打破“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思想观念, 实行岗位目标考核的管理机制, 调动广大农机监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加强农机安全宣传教育, 增强服务意识

安全宣传教育, 在农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居于重要地位, 是管理的主导因素。各级农机监理部门要利用党和政府有关农机监理方面的政策法规, 开展各类培训, 利用广播、电视、宣传单、巡回宣传车等形式进行宣传, 提高驾驶人员安全意识。如每年进行拖拉机集中年度检验的时候, 组织农机驾驶员开展安全生产知识讲座, 在农忙时节进行巡回检查慰问, 农闲时组织开展农机驾驶技能提高班学习。二是发放《道路交通安全法》、《农机促进法》以及相关操作技术材料。利用年度检审的时机向广大机手发放《道路交通法》、《江苏省农机管理条例》小册子, 免费发放《致农机手的一封信》及《便民联系卡》, 将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挂图贴到农机机库, 随时提醒驾驶操作人员注意安全操作。

3. 提高农机安全监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加强农机监理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提高安全监督管理科技技术, 是新形势下做好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必然选择。必须充分认识到农机安全科学化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从提高农机安全监理的规范化管理、自动化办公水平入手, 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农业机械驾驶员管理、档案管理、事故统计、违章统计等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网络, 提升农机安全监理管理水平。

4. 与交警部门合作, 争创协作配合的工作局面

随着《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实施, 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农机监理部门管理拖拉机的职责。为管好拖拉机, 必须与公安交警部门联合进行集中整治, 由交通警察负责滞留车辆, 农机监理负责违章处理, 做到分工明确、协作配合。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利用公安交警各方面的优势, 弥补农机监理的不足。在集中整治中, 坚持以说服教育和消除违章为主、罚款处罚为辅的原则, 做到依法处罚违章行为。在整治行动中, 重点查处无牌无证、废旧车辆或未参加检验投入使用、拼装车辆上路行驶的、违章营运载客等易引发重、特大事故的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确保道路交通畅通, 减少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保障农机安全生产。

5. 健全和完善管理服务体系, 强化自身建设

健全和完善农机监理服务体系, 制定切合实际的农机监理管理措施是加强农机安全监理的必要保证。随着我市农机安全监理的规范化建设和创建“平安农机”工作的深入, 各项农机监理管理职能更加明确, 管理服务体制更加系统完善, 进一步提高了我市农机安全监理队伍的管理服务水平。强化农机安全监理队伍的自身建设, 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知识水平, 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 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民。

农机建设 第2篇

关键词:责任农机推广制度;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24-47-1

近年来,以浙江省为代表的众多省份纷纷推行责任农机推广制度,力求以此构建完善的基层公共服务体系。以浙江省为代表的众地区农机责任制推广中,均采取了基层技术推广指导服务,为基层民众提供技术指导的同时,强化了基层农机推广队伍,本文着重分析了责任农机推广制度落实过程中的具体做法,并总结了具体的实践意义。

1 责任农机推广制度的落实

1.1 组织体系的构建

在责任农机推广制度的落实过程中先建立了统一的组织体系,该组织体系中包括省、市、县及乡(镇)四级落实主体,其中前三个组织主体层次分别设置层次化的农机分中心,并配置专家及农机专业指导员,乡(镇)层级则是设置农机专业站,安排责任农机员。其中农机专家负责技术人员的分配与技术方向的选取;农机专业指导员负责传导专家的思想与理论指导;责任农机员主要是为基层民众提供技术指导,具体的人数分配要取决于地区发展情况与需求。

1.2 责任体系的构建

责任农机推广制度的落实还需要构建责任体系。责任体系的构建与组织体系的构建具有同样的层次性,落实过程中还就责任进行了量化,为每级的落实提供责任提示,如县级农机推广站负责政策精神的传达,农机推广机构与下级技术推广人员的配置;乡(镇)农机推广站直接面对民众,并为民众提供技术指导与培训。

1.3 保障体系的构建

保证体系的构建包括经费、精力、人员等多重保障。在精力方面,采用专职制度,以保证技术推广过程中的精力与专业化充足;在待遇方面,将推广技术人员的薪资待遇与福利纳入到全地区的财政预算中,保证技术推广人员充足的生活经济来源,为其全精力投入工作提供物质保证;在技术推广经费方面,政府应以充足的预算保证工作的开展。

1.4 培训机制的构建

在责任农机推广制度落实中,按照技术推广人员的责任制定了不同的培训内容,还就技术人员的培训制定了完善的培训制度。在制度落实活动中,省级机构为市县级技术人员提供培训,而县级机构为乡(镇)级提供技术培训,且每一级机构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为一年不少于12天,全面推进技术人员的专业化以提升工作水平。

1.5 考核体系的构建

现阶段,众多省份在落实责任农机推广制度的过程中制订了三方考核体系,其中三方分别是指服务对象、主管单位、主管部门三大主体,每一方在审核中着重对技术人员的业务考核,还基于业务水平进行奖惩,以激励技术人员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与业务水平。

1.6 技术支撑体系的建立

以浙江省为代表的责任农机推广制度在落实过程中,着重整合了地区的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科技企业、农业合作社、农业技术指导组织等社会群体组织,以调动技术方面的代表来实现全社会主体积极性的调动,还为责任农机推广制度的落实提供了技术支撑。

2 实践意义

责任农机推广制度在落实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其中意义重大的成就有农机推广体系得到健全、农机推广队伍得到强化、农机推广工作也得到促进。首先,在责任农机推广制度落实过程中健全了农机推广体系,该制度的落实首先增加了基层的农机数量,基层的农机使用技术力量也得到增强,这有助于农机推广体系的构建。责任制度中培训体系的构建还有助于技术人员专业素养的提升,且在制度的落实过程中技术人员不断增加,推广队伍不断壮大。责任农机推广制度的落实还借助农机服务的提供健全了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对于整体社会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意义重大。

3 制度落实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

3.1 现状分析

责任农机推广制度在落实过程中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还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责任农机推广制度的落实进程,也进一步影响了基层公共服务体系水平的提升。

现阶段,责任农机推广制度在落实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基础设施不健全、经费不到位、技术支撑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其中技术支撑体系不健全表现在技术推广队伍不断壮大,但是其整体素质还有待提升。现阶段,社会科技不断发展,新技术层出不穷,农机技术推广过程中应该将新技术补充进去,提升技术推广的整体先进性。

3.2 改进措施

基于现状问题,责任农机推广制度的落实还需加强基层农机推广中基础设施的建设,并保证充足的服务经费,为制度的落实提供物质基础,还要强化技术人员的培训,通过提高技术人员的技术与业务水平,间接提升基层服务水平与健全基层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 舒伟军.以责任农机推广制度促服务体系建设[J].农机科技推广,2012(07).

[2] 任凯.天水市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9(12).

加强农机安全监理促进平安农机建设 第3篇

1 提高监理员素质, 抓好农机监理队伍培训建设

《道路交通安全法》赋予农机主管部门对拖拉机管理的权力和职能, 需要各级农机安全监理部门去具体实施, 农机安全监理机构队伍建设尤为重要。

为了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结合《道交法》、《农机促进法》的施行, 各级农机监理部门应重视培训工作, 制定培训计划, 学习农机监理有关的法律法规及业务知识等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应用技术, 使每名监理员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法律知识水平及较强的操作能力, 提高综合素质。要引入竞争机制, 增强队伍活力, 打破“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思想观念, 实行岗位目标考核的管理机制, 调动广大农机监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加强农机安全宣传教育, 提高服务意识

安全宣传教育, 在农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居于重要地位, 是管理的主导因素。搞好安全宣传教育, 各级农机监理部门要利用开展各类培训及广播、电视、宣传单等多形式, 宣传党和政府有关农机监理方面的政策法规, 提高驾驶人员安全意识。一是利用巡回宣传车, 逐镇进行宣传, 扩大农机安全宣传的覆盖面。每年进行拖拉机集中年度检验的时候, 组织农机驾驶员开展安全生产知识讲座, 在农忙时节进行巡回检查, 农闲时举办农机驾驶技能提高学习班。二是发放《道路交通安全法》、《农机促进法》以及相关操作技术材料。利用年度检审验审的时机向广大机手发放《道路交通安全法》、《江苏省农机管理条例》小册子, 免费发放《致农机手的一封信》及《便民联系卡》, 将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挂图贴到农机机库, 随时提醒驾驶操作人员注意安全操作。

3 提高农机安全监理科学化、规范化

加强农机监理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提高安全监督管理技术, 是新形势下做好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必然选择。必须充分认识到农机安全科学化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从提高农机安全监理的规范化管理、自动化办公水平入手, 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农业机械驾驶员管理、档案管理、事故统计、违章统计等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网络, 提升农机安全监理管理水平。

4 加强与交警部门合作, 争创宽松的工作局面

随着《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实施, 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农机监理部门管理拖拉机的职责。为管好拖拉机, 必须与公安交警部门联合进行集中整治, 由交通警察负责滞留车辆, 农机监理负责违章处理, 做到分工明确, 协作配合。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利用公安交警各方面的优势, 弥补农机监理的不足。在集中整治中, 坚持以说服教育和消除违章为主、罚款处罚为辅的原则, 做到依法处罚违章行为。在整治行动中, 重点查处无牌无证、废旧车辆或未参加检验投入使用、拼装车辆上路行驶、违章营运载客等易引发重特大事故的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确保道路交通畅通, 减少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保障农机安全生产。

5 健全和完善管理服务体系, 强化自身建设

健全和完善农机监理服务体系, 制定切合实际的农机监理管理措施是加强农机安全监理的必要保证。随着该市农机安全监理的规范化建设和创建“平安农机”工作的深入, 各项农机监理管理职能更加明确, 管理服务体制更加系统完善, 进一步提高了该市农机安全监理队伍的管理服务水平。强化农机安全监理队伍的自身建设, 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知识水平, 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 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民。

农机建设 第4篇

近年来,随着全县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群众对发展现代农业和使用现代农业机械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自2005年国家对我县实行农机补贴以来,在补贴政策和市场需求的刺激下,全县农民购买、使用农机具的热情逐年高涨,截止2008年底,全县使用国家和地方农机补贴资金455万元,今年全县使用国家和地方农机补贴资金630万元。近几年的农机购置补贴,共补贴农机具2122台套,极大地改善和提升了全县农机化装备水平。目前全县拥有大中型拖拉机4567台,与之配套的农机具 8419台套,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 108.08万千瓦,百亩耕地拥有机械动力达到101.2千瓦。如何把这些机械有序地组织好、利用好,使其更有组织、更快捷地服务于农业生产,对此我们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这种民间服务组织整合农机资源、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是推动全县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有效形式。

一、农机服务组织及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目前全县农机服务组织大致分两个形式:

一是以户为主体的服务组织:①一般农机户:是指拥有或承包(租赁)2千瓦以上(含2千瓦)的农用动力机械,自用或为他人作业的农机户。能够在满足自有农田作业需求的基础上,为周围农民提供农机作业服务。他们大多以提供单项作业服务为主,目前全县有一般农机户61100个,这些农机户拥有的农机占全县总量的 80.2%。②农机化作业服务专业户:是指农户用农业机械为农业生产提供作业服务,其服务时间(一般定为300天)60%以上;服务收入占全家收入的60%以上。他们是从一般农机户发展起来的专门从事农机作业服务的经营个体,他们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通过购买多种农业机械,雇佣专业技术人员,专门为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耕、耙、播、收、运输等农机作业服务,目前我县共有这样的农机化作业服务专业户12231户,其中拥有农业原值20—50万元(含20万元)的120个,农机原值50万元以上的3个。

二是农机专业合作社。全县目前已注册合作社13个,这类合作社以农机大户为主,管理形式以联合式为主,经营方式一般采取统一组织作业、订单式作业、代耕代种式作业。它们吸纳多个农机专业户以劳动、技术、资金和农业机械等入股而形成。这些农机服务组织活跃于田间地头,已成为农户生产经营离不开的一个群体,他们的服务既得到了农户的认可,又是新技术的使用者、传播者,成为推动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一支不可缺少的力量。

一方面,缓解了劳动力转移后的农业生产后顾之忧。农机社会化作业服务的开展扩大了我县农民使用农业机械进行作业的范围,使他们能够用较少的费用、时间和精力打理所承包的土地,有效解决了劳动力转移与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的矛盾。

另一方面,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推动了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夏玉米免耕覆盖精量播种技术、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棉花生产机械化技术等,使先进农业技术成果得到了推广应用,促进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玉米收获机从无到有,近两年迅速增加,目前玉米收获机保有量已达320台,玉米机收水平达到28%,夏玉米免耕覆盖精量播种11.3万亩,机械化水平达19.2%,全县保护性耕作面积达3万亩。

再就是,扩宽了就业渠道,促进了农民收入增加。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带动了农机流通和销售、农机维修和配件供应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为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同时通过组织开展农机跨区作业,农机户也取得较好的经济收入。

二、农机服务组织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几年我县各类农机服务组织蓬勃发展,但总体来看,还处于软低层次,滞后于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需求。其突出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组织化程度有待提高。目前在全县农机社会化作业服务中,个体经营的农机户较多,处于一种松散自发的状态,且多数农机具严重老化,难以按照农机化作业标准完成服务,这就造成了在作业过程中,作业质量参差不齐,农业的标准化生产难以实现。

2、作业服务领域有限。目前由于经营规模偏小,全县农机作业服务的领域仍局限在粮食作物的机械化生产上,缺乏向其他农作物生产上的扩展。根据2008年的抽样调查,100个农机户中,均为小麦和玉米的机耕、机播、机收等生产环节的服务,缺少向产后加工环节的延伸,而且大多数农机户只能开展单项作业服务。

3、运营管理水平还不高。由于我县农机社会化作业服务队伍中的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真正懂经营,有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较少,且经营管理方面的培训力度不足,因此,导致农机社会化服务的组织管理水平不高,市场竞争力较低,经营效益难以提高。

三、几点建议

提升全县农机化服务的组织水平,是农民的需求,是新农村建设的需求,而提升服务的组织化程度,从体制上、机制上改变农业服务小而散服务能力不高的关键是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2007年7月国家出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我们要依法推动和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

1、要把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设纳入到全县新农村建设内容中,各级领导要重视,乡镇政府有人抓,职能部门加强指导。

2、要切实帮助农机专业合作社解决发展中遇到的现实问题:一是县财政要配套资金,加大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的资金扶持力度,鼓励其购买和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提高装备水平,特别是要在农民亟需的设施农业机械方面,提高补贴比例。二是金融部门要开展农民购机小额贷款、贴息等业务,帮助农机专业合作社解决资金不足问题。三是要在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用地上给予支持。

3、要加强农机专业合作社内部管理,制定各项作业标准,加大技术培训力度,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规范化管理、依标作业、健康发展。

4、增加服务项目,完善服务功能。首先要巩固和做强现有的机械耕作和机械收茬项目,加快机具更新换代步伐,积极引进大马力耕作拖拉机和进口的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其次要争取尽快开展机械植保、机械烘干、冷藏保鲜和加工处理等社会化服务项目,提高合作社的科技含量和农机装备水平,为农户提供更广更好的农机服务。

农机建设 第5篇

1 农机监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机监理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农机监理队伍在引导农民致富,保证农机作业过程中起到安全保障作用。但在目前情况下,仍然普遍存在着重道路、轻田间,重主机、轻农具的现象,农机的主要精力多放在道路交通安全上。形成了所谓“放弃田间一大片,只抓道路一条线”的局面。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农机监理队伍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专业水平还跟不上现代形势的需要,自身建设还很不完善,还没有充分发挥农机监理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够发揮应有的作用。

2 实行全面农机安全监理的必要性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开展,农村逐渐富裕起来,就连一些较贫困的地区也逐步解决了温饱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广大农民开始积极主动购置各类农业机械,以满足和扩大生产需要,这就促使农业机械化开始向高层次发展,这也要求农机的安全监理工作必须跟上脚步,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目前,农机化正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繁荣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此时做好农业机械安全监理工作,关系到广大农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问题,因此,抓好农业机械的全面安全监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3 做好农机化安全监理工作的有效途径

农机建设 第6篇

1. 装备大农机

全面落实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突出发展大型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重点装备大功率拖拉机、整地机、精量播种机、水稻插秧机等农业机械。5年来,全省农村农机装备总投资219亿元,是建国到2007年58年总和的1.36倍,农村农机总动力达到3 690万k W,比2007年增长59.8%,实现历史性突破。

2. 应用大农机

坚持农机与农艺相融合,推进大农机由旱田向水田拓展,机械化生产环节由整地、播种向种管收全程延伸。全省农村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89%,比2007年提高8.6个百分点。水稻、大豆、小麦等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

3.制造大农机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现代农机装备大量依赖进口的局面,2010年开始,我们组建专门班子,实施专题推进,加快发展新型农机装备制造业。建设了总面积1 110万m2的六大农机产业园区,引进爱科、迪尔、格兰、洛拖等国内外知名的农机制造企业61家,开工建设重点项目28个,实现产值65亿元,已经生产出一批适合黑龙江省农业生产需要的现代大农机,满足全省一半以上的市场需求,黑龙江省已经成为全国大型农机装备制造业的中心。

实践证明,要完成现代化大农业前提下的农机化建设任务,组织机制创新是保障、土地规模经营是基础、农业标准化作业是重点、筹措设备购置资金是关键,必须抓好这4个关键环节。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是黑龙江省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载体,为在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中抓好4个关键环节,我们着力做到了“5个坚持”:

1.坚持多元筹资建设

采取财政投入、金融支持、农民自筹相结合的方式,多渠道筹融资,建立起合作社建设多元投入机制。5年来,全省投入的103.4亿元合作社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3方面:一是财政投入。中央和省级财政共投入23.48亿元。二是金融投入。以农机合作社为贷款主体,利用中行、交行等信贷资金43.62亿元,还款期限为10~15年,中央和省级财政负责偿还60%,合作社偿还40%。三是农民投入。发挥财政资金的激励引导作用,调动农民投入36.3亿元。投入的多元化,使合作社组建呈现出村民联办、大户领办、龙头企业承办、场县共建、乡村主办等多元化形式。

2. 坚持科学配置机械

在合作社机械选配上,我们不搞一刀切,实施分类推进。一是因地域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壤类型和耕地条件选配机械,对风沙较大的地区重点配置保护性耕作农机装备。二是因作物制宜。旱田主产区重点配置深松整地、精量播种和玉米收获机械。水稻主产区重点配置搅浆整地机、插秧和收获机械。三是因需要制宜。根据各地农机化发展实际状况,重点配置农业生产最薄弱环节的最急需的机械。对合作社选配的机械,我们只规定要购置机具的数量,在尊重合作社意愿的前提下进行统一招标采购,形成《采购目录》,由农机合作社自主选型。由于做到科学配置,合作社的机械都充分发挥了作用。

3. 坚持实施民主管理

在合作社组建之初,我们帮助指导建立完善内部管理制度。重点把握了3个关键环节:一是民主决策。对合作社的生产资料采购、基础建设、利益分配等重大事项,实行一人一票表决,将决策权交给合作社成员,防止了少数人说了算。二是产权明晰。合作社将个人投资和公积金计入成员账户,做到公开、公正,使每个社员都知道在合作社拥有的资产数量,合作社没有无主资产,使入社成员真正成为合作社的主人。同时,坚持入社自愿,退社自由。三是社务公开。合作社实行社务公开制度,定期向入社成员公布生产经营、财务状况及其他重大事项,及时公开国家财政直接补助、他人捐赠以及合法取得的其他资产到账和使用情况。合作社民主管理水平的提高,使入社成员越来越关心合作社的发展。

4. 坚持提高作业标准

为提高现代大农机标准化作业水平,突出做到了“三抓”。一是抓技能培训。我们每年都利用农机驾校、阳光工程、农机合作社和供货厂家,组织开展标准化生产技能培训,提高了合作社从业人员应用现代大机械作业的本领,做到了合作社从业人员上岗前普遍培训1次。二是抓政策激励。对达到标准化生产水平的合作社,优先安排农业项目和整地补贴资金,进一步调动了合作社实施标准化生产的积极性。三是抓动态管理。为及时准确掌握合作社机车的作业动态,我们开发了物联网“黑龙江省农机管理系统(GPCS)”,实现了对农机装备作业过程、工作量及农机现状的自动化、智能化统计和管理,达到了合作社每台机车精准管理,随时掌握机车动态。目前,全省农机合作社机车全部安装了系统终端。5年来,农机合作社累计标准化整地作业面积达555万hm2,使作业区耕层由不足20 cm提高到30 cm以上。

5. 坚持合理利益分配

农机建设 第7篇

截至2009年底, 衡水市已建立农机专业合作社11家, 拥有农机原值20万元以上的农机大户2330户, 建立村级农机服务队1280多个、农机联合体、农机协会等中介组织3352个, 各种作业组织22万个, 参加服务组织的联合收割机达3600多台, 大拖4300多台。农机组织化程度的提高, 大大提高了农机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

全方位拓宽农机服务领域

依借着国家加快农机服务组织政策的种种优势, 加上市场经济时代的强势运作, 衡水市农机管理部门全方位拓宽农机服务领域, 多元化的服方式及时满足了农业机械化方面的需求, 推动了农机服务领域的健康发展。

衡水市在为机手服务方面想了不少“招数”。一是在信息服务方面给予支持。即通过手机电话、短信、网络、电台广播和专业信息服务车等手段实施服务, 包括作业信息的发布与收集、天气预报信息的定向发布、机械零部件更换和及时维修信息的网点发布、农机设备交通运输路途中的路况和交通畅通维权信息的发布。二是在技术服务方面给予保证。农机维修服务网点为较大的农机作业队伍提供农机维修服务车, 并有随队的农机维修人员跟踪服务。衡水市共建立了22个农机维修优质服务示范点和农机公司三包服务点, 形成了一个“三夏期间”联合收割机维修服务网点, 并将服务点的地址、维修项目、联系电话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 创建联系卡, 农民打个电话就可以就近得到维修服务, 保证了农业机械作业的畅通性。三是为农业机械作业风险提供保障。针对机械作业事故, 衡水市农机站联合保险公司为机手提供保险服务, 最大限度解除了农机手的后顾之忧。四是同石油供应部门协调, 保证农机作业用油供应。每年农忙季节, 农机总站和石油供应部门印制农机作业用油优惠供应卡, 凭卡优质优价保证供应。

大力促进农机资源优化配置

目前, 全市小麦玉米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协会已发展会员2400名。每年在协会的组织带领下, 南至河南的淮阳县、汝州市等地, 北到唐山市、秦皇岛实施跨区作业, 平均单机年纯收入超过2万元, 每年为农民增加收入4000万元。协会与作业地农机部门取得联系, 签定作业协议, 选好经纪人。为规范会员的行为, 协会还制订了会员守则、服务承诺, 确保跨区作业期间与当地农民、经纪人的顺利合作。多年来, 由协会组织的跨区作业队没有出现一例恶性突发事故, 保证了跨区作业的顺利进行, 由协会组织的跨区作业队被命名为省明星作业队。

衡水市在农机专业合作社服务探索过程中发现, 应积极培育市场, 大力发展订单作业、合同化服务等方式, 扩展服务市场, 增强发展活力。为此, 建设并推行了农业大面积品种种植和大型农机具大规模操作与市场经济效益紧密结合的运转模式, 实现了“订单式”服务。即面对市场行情和需求, 组织农民将种植和农机作业由小规模分散式发展成为大规模联合式, 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效益。

例如, 衡水市老白干酒业全国闻名, 生产销售规模庞大, 制酒原材料高粱需量很大。针对此况衡水市润阳农机合作社组织社员统一大规模种植高粱, 实行统一种植模式、同一品种、统一农机作业、统一销售、统一价格, 由于质优量大, 每斤高粱售价比单户销售增加1毛钱, 让农民尝到了增产增收的甜头。

监督与服务并行

为不断完善基层农机服务体系, 规范农机配件维修市场, 衡水市各级农机管理部门集中治理和日常监督管理相结合, 将每年的春耕生产、夏收夏种、秋收秋种前一个月, 定为集中治理月, 会同工商、技术监督部门, 对全市农机维修、配件销售网点进行拉网式检查, 重点检查维修质量、查处销售假冒伪劣零配件和“三无”农机具, 对维修质量差、销售假冒伪劣和“三无”农机具的给予重点打击, 对无《技术合格证》的门店, 工商部门不予批准营业, 对无《职业资格证》的维修和销售人员不准上岗, 对农民投诉的, 收回技术合格证, 责令其停业整顿, 限期改正, 净化和规范了基层服务组织。

在日常管理上, 他们采取帮、管、培训相结合的办法, 技术人员经常到各服务网点帮助维修, 监督检查维修质量, 培训维修人员, 对一些维修方面的疑难问题随叫随到, 热情服务和指导, 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为确保维修质量, 农机维修从业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考试和考核后, 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后方可从事维修、销售工作。在规范过程中, 他们还对全市360个销售服务门店用数码像机对门店和店牌、证照、各项制度、服务承诺、零配件的摆放 (店容店貌) 及经营维修人员上岗情况进行了拍照, 并存入本服务网点的档案和电子档案。

农机建设 第8篇

农机技术信息服务业主体是围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为其提供农机化技术服务, 是当今农机化工作助推器。加强农机技术信息平台建设, 有助于农机技术、中央支农惠农政策、相关政策法规、农机产品的生产和推广的宣传;有助于政府、企业、农民的联系;有助于快捷有效信息的共享。农业机械的经营、农业机械的购置;农业生产中农业机械应用、社会化服务;农机维修与保养等诸多方面都需要农机信息服务, 充分利用好农机信息服务资源这个平台是大力推广农机化新技术, 促进农机化发展的重要措施。

1 建设农机技术信息网的必要性

1.1 农机技术信息网建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国民经济的发展, 综合国力的提高, 解决三农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我国新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 我国非常重视农机化发展, 2004、2005年中央以两个一号文件出台了:“两减免、三补贴”的优惠政策,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对农民个人、农场职工、农机专业户、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机服务组织购置和更新大型农机具给予一定的补贴”, 为农机推广提供了坚实保证。随着两个中央一号文件和《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深入贯彻落实, 必将出现新一轮的购机用机热潮。建立一个信息畅通诚信有序的农机技术信息网迫在眉睫。

1.2 农机技术信息网建设是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需要

自从2001年我市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试验示范推广以来, 全市农机工作者经过6年多的不懈努力, 引进推广了一批适应我市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农机装备, 确立了几种适合本地自然条件和耕作习惯的作业模式, 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 创造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为以后大面积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但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场农业生产方式的革命, 需要转变农民传统耕作观念, 需要各级政府部门以及广大农机工作者的引导;需要引进较大数量的作业机械, 这就需要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 使农民了解保护性耕作技术操作技术规范, 熟练掌握机具的使用, 快捷有效为有机户传递和提供各种信息资源, 建设农机信息网这个信息交流平台是非常必要的。

1.3 农机技术信息网建设是经济转型的需要

我市经济转型主要是发展现代农业, 各个农业科技园区的兴起与发展, 为先进适用的新型农机具发挥作用提供了新的舞台。几年来, 我们农机推广部门围绕经济转型引进和推广了一批相关产业作业机械, 但随着我市经济转型的深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的加快, 需要引进推广更多的园田管理机、花生播种机、花生收获机、大豆收获机、牧草收获、玉米收获机等, 农机技术信息网的建设使用, 将更加便捷广大的农户根据个人的意愿选择适合自己作业机型。

2 建设农机技术信息网的可行性

2.1 建设农机技术信息网的时机已经成熟

国家关于工业反哺农业方针的制定, 大量惠农政策的出台及种地补贴、购机补贴政策的落实, 农民从事经济活动意识的增强, 传统的农业生产已不是农村的主要经济来源, 农民外出务工, 从事二、三产业不断在增加,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以机械作业代替传统的人工劳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因此建设完善农机技术信息网, 实现相关信息的快速传递交流与信息共享非常必要。

2.2 优越的地理位置是建设农机信息网的有利条件

我市与锦州、朝阳、义县、北宁、黑山、新民、内蒙的库伦等地毗邻, 是农业机械推广销售的理想之地, 我市现有农业人口105万, 近30万农户, 现有耕地564万亩, 人均耕地占有量是全省人均耕地占用量的2.5倍, 农机推广前景广阔, 近年来, 我市平均每年农机总值增幅都在6000~8000万元, 农机市场潜力巨大, 这为建立和发展农机技术信息网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市场环境。

2.3 健全的农机推广机构是建设农机技术信息网的保证

农机信息网建设是一项专业性强、工作量大、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 这就需要一批文化素质高、农机专业技术过硬、具有丰富农机推广工作经验、以及掌握计算机网络信息通讯技术的专业技术人员。据统计, 目前阜新地区现有市、县 (区) 、乡镇农机技术推广机构76个, 其中市级1个, 县区级9个, 乡级66个, 基本覆盖了全市所有地区。现有在岗技术人员346人, 其中高级技术职称10人, 中级技术职称76人, 能够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的有200人。这就为建设阜新地区农机技术信息网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

3 项目实施方案

该项目定位为非盈利公益性机构, 以服务三农为宗旨, 预计开展的主要业务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建立玉米机收数据库

两年来, 阜新地区引进各种型号玉米收获机近20台, 仅2007年作业面积达2万亩, 预计在今后几年由于国家加大玉米机收补贴力度以及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 引进玉米收获机的数量及作业面积将显著提高, 这就需要在玉米机收作业时为供求双方提供可靠供求信息。通过建立玉米收获机有机户数据库和玉米种植户数据库, 实现数据共享, 为玉米机收的科学操作、跨区作业提供信息支持。

3.2 建立农机销售信息库

组织一批技术人员, 深入市、县、区农机市场, 了解、掌握销售单位的经营产品种类、规格、数量以及生产厂家等全面信息。通过筛选, 为那些有固定营销网点、经营规模较大、正规的渠道进货、完整的产品档案以及良好的市场信誉的农机销售公司建立网上数据库, 分别设立动力机械类、整地机械类、播种机械类、收获机械类、灌溉机械类、牧业机械类专栏板块, 免费提供网上宣传, 提高他们的知名度, 为其拓展销售渠道。

3.3 成立农机质量网上监管平台

当前, 我国农机产品处于技术水平低, 安全性、先进性、适应性、可靠性差、作业质量不稳定, 无安全防护或安全防护不全, 无安全警示标志, 无使用说明书、合格证、标牌、三包凭证、执行标准, 设计时速、装载质量超标, 跑冒滴漏, 噪声、排放不合格等质量问题,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 给人身、财产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建立本地区农机质量网上监管平台, 对那些生产不合格产品的企业及经销商进行批评教育、网上曝光, 直至整改。

3.4 为选购农机者提供信息咨询服务

阜新地区农机装备不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与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鼓励和支持农民购买适合本地需要的作业机械, 是农机技术推广单位的责任, 根据农机用户的实际需要, 帮助他们选择质优价廉的产品, 当好参谋, 使其在选购机具时少走弯路, 浪费精力。

3.5 完善本地区农机作业标准

随着本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民购买力的不断提高, 农业机械的保有量和使用率的提高, 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但另一方面, 没有一个结合我市实际的农机作业标准, 致使农机作业的高效率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农机作业增产增收的效果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因此完善辽宁省农机作业标准使其适合本地实际需要势在必行。比如完善花生生产全过程机械化标准, 完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业标准, 并在网上发表, 让本地区农民来了解掌握, 并实际运用好这些标准。

4 预期目标

农机建设 第9篇

1 领导重视, 组织推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后, 深州市委、市政府相当重视, 为促进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和发展, 中共深州市委、市政府于2009年2月23日下发了《关于大力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 为了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 市委、市政府成立了“深州市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领导小组”, 并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一是完善注册登记制度, 简化手续;二是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三是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四是加大金融扶持力度;五是给予用地、用电和农产品运输优惠等,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成立专业合作社的积极性。该市农机局成立了“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领导小组”, 形成了一个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浓厚氛围。

2 抓好培训, 政策驱动

农机专业合作社是一个新生事物, 为了了解专业合作社的概念、性质、意义、作用和目的, 该市农机局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学习和培训, 提高认识。2010年7月9日他们组织县乡农机人员, 举办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培训, 并邀请全市20多个农机大户参加, 市委、市政府的有关领导到会进行了动员。聘请深州市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领导小组的专家授课, 为与会人员发放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关资料, 共同学习了深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 阐明了建立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可行性、优越性和发展趋势, 并因势利导, 就有关办社的条件、原则、程序和注意事项进行了讲解。同时, 对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给出了优惠政策:一是无偿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二是牌证办理从速从快, 并免收服务费用;三是农机购置补贴向专业合作社倾斜。并把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作为基层农机区域站工作职责的考核目标之一。鼓励与会人员要成为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带头人、引路人。通过这次培训, 使大家明白了政策, 明确了思想, 了解了目的, 提高了认识, 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引导、动员、鼓励广大农民群众建立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积极性。

3 搞好服务, 各方联动

为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深州市农机局进行了再动员, 再部署, 要求全体干部职工走在前头, 深入基层, 积极动员, 鼓励广大有机户和社员群众积极创建农机专业合作社, 并优化环境, 强化措施, 量化指标, 为专业合作社建设创造宽松的氛围。机关除部分人员值班外, 其余干部职工走出机关, 深入基层, 定目标, 搞服务, 细动员, 抓落实, 下死手抓, 真抓、抓实, 抓出成效。有的群众对建社的目的不太明确, 就给他们讲政策, 做工作, 有的合作社规章制度不完善, 就给他们找文件, 送材料, 并帮助他们建制度, 定章程, 通过多方努力, 上下联动, 极大地调动农机大户和广大农民群众建立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积极性。

农机建设 第10篇

关键词:农机化信息;农机推广;探索

中图分类号:F323.3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5.11.016

农机推广信息是通过信息的收集分类、去伪存真、检索加工、综合分析等一系列流程最终形成的。基层农机站获得推广信息后,通常要经过实地调研、可行性分析、定点试验、信息反馈、小面积试行、大面积推广这样一套流程,才能成为真正可采用的信息。因此,农机化信息工作是农机推广工作的先导,构建农机信息网络,对促进农机推广工作具有必要性。

1构建农机推广信息化网络的必要性

1.1农机推广信息化网络建设是市场经济的需要

现代农业的实质是市场化农业,归根究底是信息化农业。因为农业生产需求,以及农产品市场的供需变化都离不开信息的采集。因此,欲加快我国农机化的发展步伐,必须强化农机信息化建设,构建健全的农机推广信息化网络。

1.2农机推广信息化网络建设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选择

积极转变执政理念,从农民利益出发,逐渐从过去的行政命令督促农业生产转变为提供新技术、新成果等服务引导农民科学开展农业生产,建立健全的信息化网络服务体系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选择,也是政府加强农机推广工作,合理有效地组织引导农民进行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的首要任务。

1.3农机推广信息化网络建设是实现现代农业的基本要求

农机推广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将农机新技术、新成果、新机具等信息传授给农民并应用于农业生产。因此,加强农机推广信息网络建设能够促进农机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也能满足现代农业的基本需求。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时期,农民迫切需要农业新技术、新机具以促进增产增收,所以,广泛运用计算机和通讯技术,大力推广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完善的农机化信息网络尤为必要。

2目前我国农机推广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逐渐完善农机推广信息网取得了一定进步,但总体上还处于较低水平,尤其是在推广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与其他行业仍存在较大差距,有许多不足问题亟待解决,具体体现为四个方面:

2.1认识不到位

政府部门对农机推广信息网的建设工作不够重视,对农民的基本需求及具体的推广实施方法乃至所需要的支撑体系缺乏详细了解,工作人员热情与积极性不高,普遍存在着认识不到位、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人力和组织机构投入不足等问题。

2.2资金匮乏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农机推广信息网建设缓慢,部分基层农机推广部门甚至还不具备开展农机推广信息化工作的经济基础和技术力量,不能及时搜集和推广新技术、新农机。由此可见,资金投入不足,运行费用匮乏,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农机推广信息化工作的开展。

2.3专业队伍不稳定

大部分基层农机站普遍存在着“重形式轻功能”的不良倾向,农机推广信息网络队伍不稳定,专业人才缺乏,尤其是缺少计算机、农业种植方面的专业人才。现任的大部分信息员都是兼职,工作时间较少并不稳定,而且缺少培训机会,已不能满足当前网络信息工作的需要。

2.4传播途径不畅

由于农民的素质和收入相对较低,电脑在农村尚未完全普及,农民迫切需要新技术、新信息来提高产量、增加收入、降低劳动强度,但是信息到农民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仍未有效解决,严重影响了农机推广信息化的普及,制约了农机化的发展进程。

3加强农机推广信息网建设的新思路

3.1农机推广部门对信息化网络建设要加以重视

农业发展需要信息,市场经济需要信息,因此农机推广部门要提高认识,加大对信息网建设的重视力度,增设组织机构,并设专职专人负责信息工作,为农民增收、领导决策和农业生产提供有益帮助。

3.2加大农机信息网建设的投入力度

各级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合理配置资源,集中力量开展农机推广信息网建设,缓解因资金投入不足造成的机械设备老旧、农业增收缓慢等各种问题。总之,构建并完善农机信息网建设可为各级农机推广部门和农民搭建沟通平台,促进农民迅速快捷的采集信息、应用新技术。

3.3加强农机信息网队伍建设

农机推广信息网建设,高素质的人才是核心,因此,农机推广部门要加强队伍建设,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以满足农机推广信息化建设需求。如可组织基层农机人员参观学习、定期培训的方式,拓宽其知识面。此外还要注重人才选拔和使用,重点选拔精通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农业机械方面的通讯员,努力打造一支业务熟、能力强的农机推广信息队伍。

3.4拓宽传播途径

基层政府采用推广新技术前要掌握好信息来源,拓宽信息传播途径。如可积极组织农民参加相关科研和生产的成果展览会、交流会、发布会等活动,一方面及时有效地向农民介绍新科技、新成果。另外一方面也可因地制宜地检验新成果的可实践性,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此外,农机推广部门还可积极与科研机构、企业组织挂钩,向农户直接传播推广新技术、新机具,使科技新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总之,农机化信息网建设是农机推广体系创新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赵健.农机推广体系创新与信息建设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2006.

[2]陈璞.如何在农机推广中搞好信息管理工作[J].农业装备技术,2003.

[3]游中全.注重信息服务,促进农机推广[J].中国农机化, 1996.

农机建设 第11篇

2016年12月19日, 农业部农机推广总站总工程师徐振兴一行到廉江市调研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情况, 指导农机合作社规划发展。广东省农业厅农机化办主任陈楚楷, 省农机推广总站站长刘胜敏, 廉江市副市长林家春以及湛江市农机化办和廉江市农机局的领导陪同。

徐振兴总工程师一行来到良垌镇兴旺农机专业合作社就该合作社建设、经营管理模式、开展农机化生产效益等情况进行调研, 对该合作社建设、经营管理模式和推广农业机械化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他说, 该合作社能够在克服困难中不断创新成长、发展、壮大, 取得效益, 让入社群众看到了希望, 实在不容易。他认为, 农业机械化是今后农业生产的必然趋势, 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创新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生力量, 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规范发展, 使其成为农业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的主力军。他希望该合作社要继续完善内部管理机制, 在推广农业机械化生产、不断创新服务群众的同时, 综合考虑植保、耕作、收割、烘干、稻秆回收利用等各种因素, 以效益为根本, 争取实现利润最大化, 让社员实现致富梦。

兴旺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廉江市目前最大的一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社, 以土地流转入股、资金入股、土地亩数登记入股等方式吸收入社群众200多户, 耕作土地1 600多亩, 进行多元化生产, 既为群众提供机械化生产服务, 也组织社员种植辣椒、蒲瓜、葡萄、樱桃、莲雾等瓜果蔬菜, 增加社员收入。

上一篇:数人侵权行为下一篇:安顺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