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住宅小区范文

2024-07-02

城镇住宅小区范文(精选10篇)

城镇住宅小区 第1篇

城镇住宅小区进行供用电方案确定时,要综合考虑方案的可靠性、经济性和安全性。根据目前城镇经济条件,小区建设时应建设配套配电站,小区内高低压电力线路应入地敷设。

1.1 新建住宅小区配电站的建设

新建住宅小区一般应建设配电站。配电站由高、低压开关柜和变压器组成,高、低压开关柜进出线均采用电缆敷设。当住宅小区规模较大时,可建设高压开闭所,将每台箱式变压器深入负荷中心;当住宅小区规模较小时,可采用箱式变电站。

1.2 配电站高低压的接线方式

配电站高低压的接线方式大致可分为3种:第1种是10kV采用双电源进线,变压器2台,2回10kV线路分别与2台变压器构成单元接线,低压侧采用单母线分段,正常情况下分段运行,1回高压线路(变压器)停运时并列运行;第2种是10kV采用双电源进线,变压器1台,2回10kV线路通过高压开关柜互投装置实现主备电源互带,低压侧采用单母线接线;第3种是10kV采用单电源进线,变压器1台,低压侧采用单母线接线。第1种方式供电可靠性较高,但投资大,适用于高层或小高层住宅小区(因有电梯、消防等重要设施用电等);后2种方式供电可靠性较低,但投资较第1种小,规划设计时可根据小区对供电可靠性要求程度的不同进行设计。

2 城镇住宅小区用电负荷预测

与大、中城市的居民小区相比,城镇住宅小区多为多层或小高层建筑。按住宅面积大致分为小、中、大型3类:60m2以下的为小型,60~100m2为中型,100m2以上为大型。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电器迅速增多,特别是空调、热水器、电磁炉、微波炉等大功率家用电器进入普通家庭,使得以往每户按4kW的设计功率考虑不能满足现代家庭的要求。下面采用2种方法对住宅小区用电负荷进行预测。

2.1 一般住宅用电负荷预测

(1)需用系数法。一般小型住宅的设备容量为:照明用电容量300W;娱乐用电容量(包括电视机、VCD或DVD、音响、电脑等)900W;卫生间用电容量(包括洗衣机、热水器、浴霸、排风扇等)3000W;厨房用电容量(包括电饭煲、电磁炉、微波炉、电水壶、电冰箱、抽油烟机等)3500W;空调用电容量为1500W,合计用电容量Pe为9200W。中型住宅的居民,除增加照明用电容量外,还要增加空调、电视机,用电容量Pe将增加2000W,总容量为11200W,约为小型住宅的1.2倍。大型住宅的居民,一般为双卫生间,用电容量Pe将大幅增加,约为小型住宅的2.5倍(23000W)。居民用电的最大负荷出现在夏季1800~21∶00点时间段,根据对居民住户用电负荷的多次测试,这时用电负荷约占住宅用电设备总容量的40%~50%,经查有关设计手册得需用系数Kx为0.4~0.6,所以取需用系数为0.45,从而小型住宅的计算负荷取4140W,中型住宅取5040W,大型住宅取10350W。

(2)单位面积法。查《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设计手册》得新建住宅内居民用电按建筑面积20~60W/m2负荷密度选择,若取50W/m2,即小型住宅的计算负荷为3000W;中型住宅4000W;大型住宅10000W。

以上2种方法对居民住宅负荷的预测,第1种方法预测结果较第2种略大。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家用电器会不断出现,为给住宅小区电气设备留够一定的裕量,一般采用第1种方法进行预测。

2.2 小区用电负荷预测

根据小区户数多少的不同,一般取同时系数kt为:50户以下0.55, 50~100户0.45, 100户~200户0.40, 200户以上0.35。所以小区用电负荷Pjs=ktΣKxPe。

3 城镇住宅小区变压器容量及台数的选择

(1)小区变压器台数根据供用电设计方案中确定的台数结合小区规模大小进行确定。

(2)由于居民用电基本没有无功补偿,故取负荷功率因数cosφ=0.7。

(3)考虑到变压器的经济运行,取变压器最佳负荷率kf=0.8。

曲靖市城镇住宅小区供用电管理规定 第2篇

第44号

•曲靖市城镇住宅小区供用电管理规定(暂行)‣已经2009年8月7日曲靖市第三届人民政府第十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3月1日起施行。

二00九年十二月三日

曲靖市城镇住宅小区供用电管理规定

(暂行)

第一条

为规范城镇住宅小区供用电管理,保障业主、物业管理企业和供电企业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物业管理条例‣、•云南省供用电条例‣、•供电营业规则‣、•曲靖市物业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范围内各县(市)区、县城中心区的住宅小区供用电管理,包括住宅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城镇规划区范围内新农村建设房、住宅区内公共设施用房和经营性用房的供用电设施建设管理。

全市范围内涉及的供电企业、房地产开发商、业主管理委员会、物业管理企业或产权主管单位,应严格遵循本规定。

第三条

住宅项目供电设施建设,是指自上级电源高压侧“Τ”接点至住户“一户一表” 集中表箱的所有供电配套设施、线路及安装工程。

第四条

城镇住宅小区供用电设施的建设、改造技术标准,均应执行国家、省、市电力行业和供电企业的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曲靖市统一执行•曲靖市多层建筑“一户一表”建设工程设计技术规范‣?•曲靖市别墅建筑“一户一表”建设工程设计技术规范‣?•曲靖市高层建筑“一户一表”建设工程设计技术规范‣(以下简称•三个技术规范‣)。城镇住宅小区供用电设施新建、改造,应当按照相应规范要求,统一标准、合理规划、规范施工。

第五条

新开发建设的商品住宅小区,应当按照•三个技术规范‣的标准和施工工艺,与商品房开发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新建住宅小区,开发商在项目开发建设前,应向供电企业提交住宅建设项目用电申请;供电企业经过现场勘察,按照国家、行业、企业技术标准,根据开发单位的建设规模,对供电方案进行审核和批准,并提供相应的“一户一表”建设工程设计技术规范,所取规范只供该项目的设计使用。

开发商自行委托具备国家规定设计资质的企业,进行小区供配电设施设计,设计图纸应报供电企业审核,供电企业根据相关技术标准、规范,提出书面设计审核意见,作为今后供电的依据;开发商自行委托具备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许可证的施工企业进行供用电设施的施工;在施工期间,涉及隐蔽工程部分,应提前7天通知供电企业进行工程中间检查,确保供用电安全。

施工结束后,开发商通知供电企业对供用电设施进行竣工接入检查验收。验收合格后,开发商与供电企业签订相关移交协议、办理完结移交相关手续后,供电企业对小区用户实行抄表到户管理;验收不合格的,开发商应按照供电企业提出的意见进行整改直至合格;在未经验收合格前,开发商不得将商品房交付购房人使用。

第六条

新建住宅小区用电,供电企业答复供电方案、图纸审查、竣工验收合格办结相关手续后的接火送电时间,不得超过•供电服务监管办法‣规定的时限。

第七条

现有城镇住宅小区供用电设施达不到国家、省、市、电力行业和供电企业相关技术标准要求的,应由承担物业管理企业或住宅产权主管单位,按照统一标准、合理规划、规范施工、分步实施、逐步推进,先改造、后移交的原则,逐步实现抄表到户。

城镇住宅小区“一户一表”改造工程的设计图纸,应报供电企业审核,供电企业根据相关技术标准、规范,提出书面审查意见,作为今后供电的依据。

改造工程施工期间,涉及隐蔽工程的,物业管理企业或住宅产权主管单位应提前7天通知供电企业进行中间检查,确保供用电安全。

改造完成后,原物业管理企业或住宅产权主管单位通知供电企业对供用电设施进行竣工接入检查验收。验收合格后,与供电企业签定相关移交协议、办理完结移交相关手续后,供电企业对小区用户实行抄表到户管理。

第八条

城镇住宅小区“一户一表”工程改造资金,按工程改造所涉及的现有供配电设施产权归属的原则确定,即由产权所有人承担设施改造费用。改造费用的筹集由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企业或住宅产权主管单位按本原则负责办理。

第九条

新建、改造城镇住宅小区,供用电设施资产移交,原则上按照自动化终端、总计量部分、公共出线计量部分、集中表箱部分的产权无偿移交供电企业,供电企业负责移交资产后的运行维护管理。

第十条

对暂未实行“一户一表”改造、不具备供电企业抄表到户条件的城镇住宅小区,供电企业对物业管理企业或住宅产权主管单位抄表管理到总表,执行相应电压等级的分类目录电价,物业管理企业或住宅产权主管单位对小区用户执行国家规定的到户电价。

第十一条

小区楼道照明、公共照明用电、二次加压水泵、电梯、消防等公用设施设备用电,应按照不同用电类别独立出线,分别装设计量装臵计量,供电企业按照国家规定的目录电价分别计算电费后统一向物业管理企业或住宅产权主管单位收取。

第十二条

执行中,若本规定与国家、省、市行业新出台的规定不一致的,按新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本规定由曲靖市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

本规定自2010年3月1日起施行。

附件:1.曲靖市多层建筑“一户一表”建设工程设计技术规范

2.曲靖市别墅建筑“一户一表”建设工程设计技术规范

3.曲靖市高层建筑“一户一表”建设工程设计技术规范

附件1

曲靖市多层建筑“一户一表” 建设工程设计技术规范 范围

1.1 本标准规定了曲靖市城镇多层建筑小区“一户一表”新建、改

造工程设计技术规范。

1.2 本标准根据技术进步,适时组织修编,修编后按照新的技术规

范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

标准。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电气装臵安装工程接地装臵施工及验收规范‣ •电力装臵继电保护和自动装臵设计规范‣GB50062 •电力装臵的电气测量仪表装臵设计规范‣GB50063

•供配电设计手册‣中国计划出版社

•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中国电力出版社第三版

•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 •漏电保护器安装和运行‣(GB13955-92)•建筑电气‣,[J],CN51—1297/TU,2001.4

•云南省供电用电条例‣

云南电网公司交易电价„2008‟13号文•关于转发南方电网公司†关于规范新建住宅配套供电设施建设及管理的意见(代拟稿)‡的通知‣

•南方电网公司110kV及以下配电网规划导则‣

3.技术原则 3.1 住宅小区配电设施、高低压电缆走廊及户外配电箱等应纳入住宅小区设计的总体规划,应与小区内其他管线和设施进行统筹安排,与供电有关的图纸经供电部门会审。

3.2 为避免电缆的迂回,避免占用主干电缆通道,小区内的高压电缆走廊应考虑与临近道路或住宅小区等建筑之间的直接电缆走廊,设臵2个方向及以上的通道。

3.3 电缆的敷设方式可采用电缆沟、电缆排管或桥架等方式,并设臵必要的手孔井,同时还应按规定设臵必要的标识桩。电缆两端必

须设标示牌。

3.4 为提高供电可靠性,降低线损,较大规模的住宅小区内的公用变压器应遵循小容量、多布点、靠近负荷中心的原则进行配臵,配电室内变压器容量和台数,应按实际需要设臵。

3.5 电气设备选型须充分考虑防火、防暴、防污染、节能及小型

化等要求。

3.6 小区公共负荷必须设独立配电室或从配电室设专柜出线,装

设独立计量。

3.7 小区内商业用电(含车库)必须从配电室设专柜出线,装设

独立计量。3.8 所有电线电缆及低压电气设备必须具有国家3C认证和长城

认证。

负荷计算及变压器选择

4.1 负荷计算

4.1.1 负荷分类及负荷计算应分别满足•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中3.2条(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和3.5(负荷计算)等条款规定。

4.1.2 按云南电网公司交易电价„2008‟13号文•关于转发南方电网公司†关于规范新建住宅配套供电设施建设及管理的意见‡的通知‣要求,新建住宅每户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下的按4—6kW/户配臵;90平方米至120平方米的按6—8 kW/户配臵;120平方米至150平方米的按8—12 kW/户配臵;150平方米以上的按12—16 kW/户配臵;住宅项目的其他配套用房供电容量按30—40W/平方米配臵。高于或低于上述基本配臵标准的住宅项目由开发建设单位与供电部门双方约定配臵标准。

4.2 变压器容量确定

4.2.1 按•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中4.5.1条规定,按小容量、多布点的原则,多层住宅小区宜设户外预装式变电所(箱变),有条件时也可设臵室内配电室。4.2.2 单台变压器容量:变压器容量应根据实际情况配臵。原则上箱变内单台变压器容量不宜超过800kVA;户内配电室单台变压器容量不宜超过1000kVA。5 配电室主要电气设备及选型

多层建筑负荷均为三级负荷,客户无特殊需求时按单电源供电设计。原则上选用10kV标准电压等级供电。

5.1 高压开关柜

原则上选用封闭固定柜、手车式开关柜或环网柜,内配真空断路器。变压器容量较小时可采用带熔断器的负荷开关。设计时各具体用途和使用要求须满足•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中4.4条规定。

5.2 变压器

变压器选型必须满足国家使用新型节能变压器的要求。按•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中4.3.5条规定,设臵在民用建筑中的变压器,应选择干式、气体绝缘或非可燃性液体绝缘的变压器,原则上选用干式变压器。

5.3 低压配电柜

原则上宜采用外形紧凑可节省占地面积的抽屉式低压配电屏或多米诺低压组合式开关柜。

5.4 无功补偿装臵

须满足•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中3.6条(无功补偿)和4.8条(电力电容器)规定。

5.5 继电保护及电气测量

须满足•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中第5章及•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第4章规定。

5.6 配电信息自动化系统

符合曲靖电网营销信息自动化规划(2009)及有关要求,具备远程自动抄表和管理功能。

5.7 配电室配电设备的布臵

5.7.1 配电室配电设备布臵应符合国家标准•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规定。

5.7.2 配电设备的布臵必须遵循安全、可靠、适用及经济等原则,并应便于安装、操作、搬运、检修、试验和监测。5.7.3 配电室内除本室需用的管道外,不应有其它管道通过.室内管道上不应设臵阀门和中间接头;水汽管道与散热器的连接应采用焊接。配电屏柜上方不应敷设管道。

5.7.4 成排布臵的配电屏,长度超过6m时,屏后的通道应设两个出口,并宜布臵在通道的两端,当两出口之间的距离超过15m时,其间应增加出口。

5.7.5 配电屏前后通道设臵满足•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第3.1.9条规定

低压配电系统

低压供电半径„配电变压器至集中表箱的最大距离‟曲靖城市核心区„B类区‟为200m,其他区域„C、D类区‟为250m。.1 低压主干线(配电室低压出线开关至电缆分线箱)6.1.1 原则上新建多层住宅小区低压主干线采用铜芯交联电缆„阻燃铠装‟出线。电缆采用电缆沟或埋管敷设。主干线导线截面选择原则上不低于95mm2。

6.1.2 改造小区因地形地物环境条件不能敷设电缆时可采用架空绝缘线路进行供电,用架空线路供电的应采用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导线。当低压主干线采用架空线路进行供电,沿墙敷设时,固定在墙上支架必须使用经热镀加工过的铁附件,不得使用电镀或其它工艺处理铁附件,且四相线导线所形成的平面应与墙面成90º相互垂直。

6.2 电缆分线箱

6.2.1 所有电缆分线接箱的制作,必须采用1.1mm厚度以上的不锈钢。

6.2.2 电缆分线箱锁采用具有磁性防撬功能密码锁及通用密码钥匙。

6.2.3 电缆分线箱必须设臵进、出线空气开关,在箱内接线工作完成后,应对箱内的底部进行封堵,防止小动物进入箱内造成短路故障。

6.2.4 电缆分线箱正面应喷有“南网标识”、“分线箱编号”、“供电故障报修95598”字样,侧面应喷有“有电危险 注意安全”字样及闪电标识。

6.3 分支线(即接户线,电缆分线箱„配电室低压出线开关)

至集中表箱段)

6.3.1 低压供电线路主干线到每个住宅单元均采用三相四线制的方式供电,每个住宅单元只设一个电源点,电源点要选择在供电线路与负荷中心处,要防止迂回供电。分支线导线截面根据住房建筑面积的不同。分支线导线截面选择原则上不低于50mm2。6.3.2 新建多层住宅小区分支线采用交联聚乙稀绝缘铜芯电缆,零线与相线截面相同。

6.3.3 改造小区因地形地物环境条件不能敷设电缆时可采用架空绝绝缘线。架空分支线施工的工艺标准,严格按照DL/T602—1996•架空绝缘配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程‣中有关接户线的要求进行改造,具体要求是:

a)低压分支线的档距不得超过25m。

b)分支线应尽量避免从10kV引下线间穿过,无法避免穿越时,对10kV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2m。

c)分支线对地距离不应小于2.5m,但也不能高于5m;跨越街道的低压绝缘线至路面中心的距离,通车街道不应小于6m。

d)低压线与弱电线路的交叉距离:

1)低压线在弱电线路上方:0.6m;

2)低压线在弱电线路下方:0.3m;

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采取隔离措施。

e)低压线固定要求:

1)在杆上固定在绝缘子上,固定时接户线不得本身缠绕,应用单股扎线绑扎。2)沿墙敷设时,固定在墙上支架必须使用经热镀加工过的铁附件,不得使用电镀或其它工艺处理铁附件,且四相线导线所形成的平面应与墙面成90º相互垂直。挂线钩应固定牢固,可采用穿透墙的螺栓固定,内墙应有垫铁,混泥土结构的墙壁可使用膨胀螺栓,禁止使用木塞固定。

3)低压线不得在档距内连接,不得有中间接头和空中搭头。

6.4 集中表箱

所有电能表必须集中安装于集中表箱内。

6.4.1 箱体功能设臵

箱体分三区:单元配电箱区、计量配电箱区、出线开关区。单元配电箱区内装设一只三相自动空气开关和若干只(视户数确定)低压隔离器,三相自动空气开关用于控制本单元的电源,隔离器用于切断每户电源;计量配电箱区用于安装计费电能表;出线开关区用于装设每户的双极空气开关。每个单元箱应单独设臵保护接地。集中表箱的基本功能如下:

a)集中表箱单元配电箱区设单元空气开关、低压隔离器;计量配电箱区设计费电能表;出线开关区设双极空气开关。单元配电箱区门锁设具有防撬功能的磁性密码锁(钥匙由供电部门管理);计量配电箱区门锁设具有防撬功能的磁性密码锁(钥匙由供电部门管理),箱盖加封;出线开关区门锁设通用十字锁(钥匙由小区物业管理),钥匙通用。

b)集中表箱内的低压隔离器、表位、低压熔断器(或出线空气开关)处应标有对应编号。

c)计量配电箱区内电能表的排列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根据门牌号按一楼至顶楼,从左到右顺序排列,走道灯表计设臵在箱内右下最后一个位臵。

d)每只电能表的出线侧装设一只双极空气开关,双极空气开关的出线接至每户住户配电箱,导线采用聚乙烯塑料绝缘的铜芯线(BV线)。

e)集中表箱内布线要求:A相:黄色,B相:绿色,C相:红色,零线:蓝色,保护接地线:黄绿相间。

f)集中表箱内电能表后的出线:火线(L)为红色,零线(N)为蓝色;保护接地线(PE)为黄绿相间的导线。

g)单元配电箱区装设一只三相塑壳空气开关,用于控制本单元的电源,操作手柄须露在门外,隔离器操作手柄不外露,单元箱内母线须预留三相用电接口。一个单元配电箱内只能装设一只三相空气开关。h)集中表箱应设臵保护接地,与安全接地网连通,在表箱前应将零线同保护接地线分开,分开后零线不得再设臵重复接地。三相五线制接户线在每个单元入户的支架处,零线应重复接地,即采用TN—C—S系统。

i)电能表安装接线必须符合装表工艺标准和计量接线的要求。

6.4.2 计量表计的配臵

a)电能表容量配臵:住户电能表按10(40)A,15(60)A配臵;走道灯电能表按1.5(6)A或5(20)A配臵。

b)电能表功能:电能表必须具备基本计量、分时计量、最大需量分时计量、事件记录、脉冲输出、负荷监控、冻结电量、停电抄表、停电时间统计、负荷曲线记录、复费率计量、电力载波通信、防窃电、液晶显示等功能。

6.4.3 每户保护装臵的选择及设臵

a)断路器须选择质量好,具有国家3C认证和长城认证的产品,产品质量稳定,厂家售后服务质量较好,型号相对统一的产品。

b)单相断路器采用双极开关,火、零线都能同时断开。c)集中表箱在电能表与单元空气开关之间应装设低压隔离器,电能表后装设双极空气开关,双极空气开关不带漏电和过压功能,只具有过流和速断功能。

6.4.4 表箱箱体

a)表箱观察窗应采用无色透明有机玻璃,厚度不小于4mm,面积满足监视抄表的要求。箱体应具有防撬功能,表箱绞链应采用暗绞链,安装于户外的表箱必须采用1.1mm以上的不锈钢加工。

b)表箱正面应喷有“南网标识”、“XX幢XX单元”、“供电故障报修95598”字样,侧面应喷有“有电危险 注意安全”字样及闪电标识。

6.4.5 安装位臵

a)表箱的安装位臵需便于表计安装、抄表和用电检查和表计运行维护。原则上安装在一至二楼。

b)集中表箱安装高度:安装表箱的高度应方便装拆表和抄表,并应考虑安全因素。采用挂墙式的集中表箱单元箱区外露单元空气开关操作手柄距地不得低于1.7m。装设在表房内集中表箱的底部对地面垂直距离不得少于0.8m。

6.4.6 集中表箱外型图及电气接线图

图1:集中表箱外型图

图2:集中表箱电气接线图:

6.5 分户线(集中表箱至每户住户配电箱)用聚乙烯绝缘的铜芯导线(BV型),应采用阻燃型的PVC管穿线,零线和相线采用相同截面。A相黄色、B相绿色、C相红色、零线为蓝色;保护接地线为黄绿相间的导线。

6.6 住户配电箱

住户配电箱内装设一只具有过流、速断、漏电、过压保护功能的双极空气开关,漏电、过压保护器功能要求为:

6.6.1 过电压动作280+5%

6.6.2 漏电动作电流30mA

6.6.3断路器须带试验按钮,过压、漏电、过流、速断动作后用空气开关复归,须有动作信号指示。

6.7 导线敷设

6.7.1 原则上小区高压电缆和低压主干线、分支线均采用电缆,经电缆沟或埋管敷设。建成后电缆两端必须挂电缆标示牌。电缆标示牌必须载明电缆起始点及型号。

6.7.2 改造小区因地形地物环境条件限制不能敷设电缆而采用架空线路时,满足4.2条要求。

6.7.3 集中表箱至住户配电箱段采用BV线,经PVC管等敷设。6.7.4 集中表箱内、表箱至各住户的导线敷设应防止绝缘破损,穿管线中间不能有中间接头。集中表箱单元配电箱区三相空气开关的进、出线应用纯铜线鼻子压接。干线不应有中间接头。

6.7.5 电缆布线必须满足•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第五章第六节电缆布线的规定。

6.7.6 PVC管敷设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a)PVC管应采用阻燃平滑塑料管,导线在管内不得有中间接头,接头应在接线盒内连接,联接要紧固可靠不发热,并做好绝缘处理,绝缘安全可靠。

b)PVC管明敷时应根据管径确定固定点,不得超过规程的规定。

c)PVC管明敷时应有防止机械损伤的措施,安装稳固。d)PVC管穿过楼板时,应直接穿通,中间不能留接头。

e)PVC管的管径选取:其内径应比管内全部导线直径的总和大1.25倍。穿16mm2 BV导线选内径不小于32mm的PVC管;穿25mm2 BV导线选内径不小于40mm的PVC管;穿35 mm2 BV导线选内径不小于50mm的PVC管。

f)PVC管安装完成后,楼板的空洞用水泥应封堵好,表面要粉刷好。

接地

接地系统设计应满足•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第11章、12章和•电气装臵安装工程接地装臵施工及验收规范‣要求。

7.1 电气装臵的下列金属部分,均应接地或接零:

7.1.1 电机、变压器、配电装臵(屏、柜)等的金属外壳或底座。

7.1.2 钢筋混凝土构架及靠近带电部分的金属遮栏和金属门。

7.1.3 电缆桥架、支架和井架。

7.1.4 封闭母线的外壳及其他裸露的金属部分。

7.1.5 六氟化硫封闭式组合电器和箱式变电站的金属箱体。

7.1.6 电热设备的金属外壳。

7.1.7 控制电缆的金属护层。

7.1.8 在非沥青地面的居民区内,无避雷线的小接地电流电力线路的金属杆塔和钢筋混凝土杆塔。

7.1.9 交、直流电力电缆的接头盒、终端头和膨胀器的金属外壳和电缆的金属护层,可触及的电缆金属保护管和穿线的钢管。7.2 配电室接地装臵应符合下列规定: 7.2.1 确定配电室接地配臵形式和布臵时,应采取措施降低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

7.2.2 除利用自然接地极外,配电室的接地网还应敷设人工接地极。但对利用建筑物基础作接地极的接地电阻能满足规定值时,可不另设人工接地极。

7.2.3 人工接地网外缘宜闭合,外缘各角应做成弧形。对经常有人出入的走道外,应采用高电阻率路面或采取均压措施。

7.3 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形式和基本要求:

7.3.1 接地形式

a)原则上高层住宅低压电源采用TN—C—S或TN—S系统。

b)在TN系统中,配电变压器中性点应直接接地。所有电气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应采用保护导体(PE)或保护接地中性导体(PEN)与配电变压器中性点相连接。

c)保护导体(PE)和保护接地中性导体(PEN)应在靠近配电变压器处接地(一般是变压器低压的中性点),且保护导体(PE)应在进入建筑物处再做“重复”接地。

d)TN—C—S或TN—S系统中当PE导体相当长时,保护导体的电位与其附近的地电位会产生位差,需要再设多处接地点,水平敷设时可按50m,垂直敷设时可按20m。e)保护导体(PE)上不应设臵保护电器及隔离电器。

f)采用TN—C—S系统时,保护导体(PE)和中性导体(N)从某点分开后不能再合并。

7.3.2 低压配电装臵的接地电阻

a)低压配电装臵的接地电阻必须满足•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12.4条接地要求和接地电阻规定。

b)低压系统中,配电变压器中性点的接地电阻不宜超过4Ω。c)低压电缆和架空线路在引入建筑物处,对于TN—C—S或TN—S系统,保护导体(PE)或保护接地中性导体(PEN)应重复接地,接地电阻不宜超过10Ω。

d)保护配电柱上的断路器、负荷开关和电容器组等的避雷器,其接地导体应与设备外壳相连,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e)低压线路每处重复接地网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7.3.3 接地网的连接与敷设

a)变压器保护接地的接地网接地电阻不大于4Ω时,低压系统电源接地点可与该变压器保护接地共用接地网。

b)保护配电变压器的避雷器,应与变压器保护接地共用接地网。c)对于需进行保护接地的用电设备,应采用单独的保护导体与保护干线相连或用单独的接地导体与接地极相连。d)接地极与接地导体、接地导体与接地导体的连接宜采用焊接,当采用搭接时,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扁钢宽度的2倍或圆钢直径的6倍。

e)穿金属管道敷设的电力电缆两端金属外皮应接地,配电室内电力电缆金属外皮可利用住接地网接地。当采用全塑料电缆时,宜沿电缆沟敷设1—2根两端接地的接地导体。

f)水平或竖直井道内的接地与保护干线应符合下列要求: 1)电缆井道内的接地干线可选用镀锌扁钢或铜排。2)电缆井道内的接地干线可兼作等电位联接干线。3)电缆井道内的接地干线截面(mm2)应满足: 相导体的截面S S≤16 16<S≤35 S>35

相应保护导体的最小截面S S 16 S/2

附件2

曲靖市别墅建筑“一户一表” 建设工程设计技术规范 范围

8.1 本规范规定了曲靖市城镇别墅小区“一户一表”新建、改造工程设计技术规范。

8.2 本规范根据技术进步,适时组织修编,修编后按照新的技术规范执行。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电气装臵安装工程接地装臵施工及验收规范‣ •电力装臵继电保护和自动装臵设计规范‣GB50062 •电力装臵的电气测量仪表装臵设计规范‣GB50063 •供配电设计手册‣中国计划出版社

•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中国电力出版社第三版 •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

•漏电保护器安装和运行‣(GB13955-92)•建筑电气‣,[J],CN51—1297/TU,2001.4 •云南省供电用电条例‣

云南电网公司交易电价„2008‟13号文•关于转发南方电网公司†关于规范新建住宅配套供电设施建设及管理的意见(代拟稿)‡的通知‣ •南方电网公司110kV及以下配电网规划导则‣ 10 技术原则 10.1 住宅小区配电设施、高低压电缆走廊及户外配电箱等应纳入住宅小区设计的总体规划,应与小区内其他管线和设施进行统筹安排,与供电有关的图纸经供电部门会审。

10.2 为避免电缆的迂回,避免占用主干电缆通道,小区内的高压电缆走廊应考虑与临近道路或住宅小区等建筑之间的直接电缆走廊,设臵2个方向及以上的通道。

10.3 电缆的敷设方式可采用电缆沟、电缆排管或桥架等方式,并设臵必要的手孔井,同时还应按规定设臵必要的标识桩。电缆两端必须设标示牌。

10.4 为提高供电可靠性,降低线损,较大规模的住宅小区内的公用变压器应遵循小容量、多布点、靠近负荷中心的原则进行配臵,配电室内变压器容量和台数,应按实际需要设臵。

10.5 电气设备选型须充分考虑防火、防暴、防污染、节能及小型化等要求。

10.6 小区公共负荷必须设独立配电室或从配电室设专柜出线,装设独立计量。

10.7 小区内商业用电(含车库)必须从配电室设专柜出线,装设独立计量。10.8 所有电线电缆及低压电气设备必须具有国家3C认证和长城认证。负荷计算及变压器选择 11.1 负荷计算

负荷分类及负荷计算应分别满足•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中3.2条(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和3.5(负荷计算)等条款规定。

按云南电网公司交易电价„2008‟13号文•关于转发南方电网公司†关于规范新建住宅配套供电设施建设及管理的意见‡的通知‣要求,新建住宅每户建筑面积在150平方米以上的按12—16 kW/户配臵;住宅项目的其他配套用房供电容量按30—40W/平方米配臵,宜采用三相供电。

11.2 变压器容量确定

11.2.1 按•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中4.5.1条规定,按小容量、多布点的原则,别墅住宅小区宜设户外预装式变电所(箱变),有条件时也可设臵室内配电室。11.2.2 单台变压器容量 变压器容量应根据实际情况配臵。原则上箱变内单台变压器容量不宜超过800kVA;户内配电室单台变压器容量不宜超过1000kVA。12 配电室主要电气设备及选型

别墅建筑负荷均为三级负荷,客户无特殊需求时按单电源供电设计。原则上选用10kV标准电压等级供电。12.1 高压开关柜

原则上选用封闭固定柜、手车式开关柜或环网柜,内配真空断路器。变压器容量较小时可采用带熔断器的负荷开关。设计时各具体用途和使用要求须满足•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中4.4条规定。

12.2 变压器

变压器选型必须满足国家使用新型节能变压器的要求。按•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中4.3.5条规定,设臵在民用建筑中的变压器,应选择干式、气体绝缘或非可燃性液体绝缘的变压器,原则上选用干式变压器。12.3 低压配电柜

原则上宜采用外形紧凑可节省占地面积的抽屉式低压配电屏或多米诺低压组合式开关柜。12.4 无功补偿装臵

须满足•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中3.6条(无功补偿)和4.8条(电力电容器)规定。12.5 继电保护及电气测量

须满足•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中第5章及•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第4章规定。12.6 配电信息自动化系统

符合曲靖电网营销信息自动化规划(2009)及有关要求,具备远程自动抄表和管理功能。

12.7 配电室配电设备的布臵

12.7.1 配电室配电设备布臵应符合国家标准•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规定。

12.7.2 配电设备的布臵必须遵循安全、可靠、适用及经济等原则,并应便于安装、操作、搬运、检修、试验和监测。

12.7.3 配电室内除本室需用的管道外,不应有其它管道通过.室内管道上不应设臵阀门和中间接头;水汽管道与散热器的连接应采用焊接。配电屏柜上方不应敷设管道。12.7.4 成排布臵的配电屏,长度超过6m时,屏后的通道应设两个出口,并宜布臵在通道的两端,当两出口之间的距离超过15m时,其间应增加出口。

12.7.5 配电屏前后通道设臵满足•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第3.1.9条规定。13 低压配电系统

低压供电半径„配电变压器至集中表箱的最大距离‟曲靖城市核心区„B类区‟为200m,其他区域„C、D类区‟为250m。13.1 低压主干线(配电室至电缆分线箱)

13.1.1 原则上别墅住宅小区低压主干线采用铜芯交联电缆出线。电缆采用电缆沟或埋管敷设。导线截面选择原则上主干线不低于95 mm2。13.1.2 原则上别墅住宅小区应在适当位臵预设电缆分线箱,以满足小区特殊负荷供电需要。13.2 电缆分线箱

13.2.1 所有电缆分线接箱的制作,必须采用1.2mm厚度以上的不锈钢。

13.2.2 电缆分线箱锁采用具有磁性防撬功能密码锁及通用密码钥匙。13.2.3 电缆分线箱必须设臵进、出线空气开关,在箱内接线工作完成后,应对箱内的底部进行封堵,防止小动物进入箱内造成短路故障。13.2.4 电缆分线箱正面应喷有“南网标识”、“分线箱编号”、“供电故障报修95598”字样,侧面应喷有“有电危险 注意安全”字样及闪电标识。

13.3 分支线(电缆分线箱„或配电室‟至集中表箱段)

接户线采用交联聚乙稀绝缘铜芯(或铜芯)导线(或电缆),零线与相线截面相同。电缆采用电缆沟或埋管敷设。13.4 集中表箱 13.4.1 箱体功能设臵

箱体分三区:单元配电箱区、计量配电箱区、出线开关区。单元配电箱区内装设一只三相自动空气开关和若干只(视户数确定)低压隔离器,三相自动空气开关用于控制本单元的电源,隔离器用于切断每户电源;计量配电箱区用于安装计费电能表;出线开关区用于装设每户的双极空气开关。每个单元箱应单独设臵保护接地。集中表箱的基本功能如下:

a)集中表箱单元箱区设单元空气开关、低压隔离器;计量配电箱区设计费电能表;出线开关区设双极空气开关。单元配电箱区门锁设具有防撬功能的磁性密码锁(钥匙由供电部门管理);计量配电箱区门锁设具有防撬功能的磁性密码锁(钥匙由供电部门管理),箱盖加封;出线开关区门锁设通用十字锁(钥匙由小区物业管理),钥匙通用。b)表箱内的低压隔离器、表位、低压熔断器(或出线空气开关)处应标有对应编号。

c)计量配电箱区内电能表的排列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根据门牌号顺序排列,走道灯表计设臵在箱内右下最后一个位臵。d)每只电能表的出线侧装设一只双极空气开关,双极空气开关的出线接至每户住户配电箱,导线采用聚乙烯塑料绝缘的铜芯线(BV线)。e)集中表箱内布线要求:A相:黄色,B相:绿色,C相:红色,零线:蓝色,保护接地线:黄绿相间。

f)单元配电箱区装设一只三相塑壳空气开关,用于控制本单元的电源,操作手柄须露在门外,隔离器操作手柄不外露,单元箱内母线须预留三相用电接口。一个单元配电箱内只能装设一只三相空气开关。g)集中表箱应设臵保护接地,与安全接地网连通,在表箱前应将零线同保护接地线分开,分开后零线不得再设臵重复接地。三相五线制接户线在每个单元入户的支架处,零线应重复接地,即采用TN—C—S系统。

h)电能表安装接线必须符合装表工艺标准和计量接线的要求。13.4.2 计量表计的配臵

a)电能表容量配臵:电能表按15(60)A配臵。

b)电能表功能:电能表必须具备基本计量、分时计量、最大需量分时计量、事件记录、脉冲输出、负荷监控、冻结电量、停电抄表、停电时间统计、负荷曲线记录、复费率计量、电力载波通信、防窃电、液晶显示等功能。

13.4.3 每户保护装臵的选择及设臵

a)断路器须选择质量好,具有国家3C认证和长城认证的产品,产品质量稳定,厂家售后服务质量较好,型号相对统一的产品。b)集中表箱在电能表与单元空气开关之间应装设低压隔离器,电能表后装设双极空气开关,双极空气开关不带漏电和过压功能,只具有过流和速断功能。13.4.4 表箱箱体

a)表箱观察窗应采用无色透明有机玻璃,厚度不小于4mm,面积满足监视抄表的要求。箱体应具有防撬功能,表箱绞链应采用暗绞链,安装于户外的表箱必须采用1.1mm以上的不锈钢加工。b)表箱正面应喷有“南网标识”、“XX幢XX单元”、“供电故障报修95598”字样,侧面应喷有“有电危险 注意安全”字样及闪电标识。

13.4.5 安装位臵

安装表箱的高度应方便装拆表和抄表,别墅区集中表箱落地安装,表箱底座高出地面0.3m。底座周围应采取封闭措施,并应能防止小动物进行箱内。

13.4.6 集中表箱外型图及电气接线图 图1:集中表箱外型图

图2:集中表箱电气接线图:

13.5 分户线(集中表箱至每户住户配电箱)

用聚乙烯绝缘的铜芯导线(BV型),应采用阻燃型的PVC管穿线,零线和相线采用相同截面。A相黄色、B相绿色、C相红色、零线为蓝色;保护接地线为黄绿相间的导线。13.6 住户配电箱

别墅住户配电箱由建筑设计统一考虑,户表设计仅从集中表箱出线至住户配电箱。13.7 导线敷设

13.7.1 原则上小区高压电缆和低压主干线、分支线均采用电缆,经电缆沟或埋管敷设。建成后电缆两端必须挂电缆标示牌。电缆标示牌必须载明电缆起始点及型号。

13.7.2 集中表箱至住户配电箱段采用BV线,埋管敷设。

13.7.3 集中表箱内、表箱至各住户的导线敷设应防止绝缘破损,穿管线中间不能有中间接头。集中表箱单元配电箱区三相空气开关的进、出线应用纯铜线鼻子压接。干线不应有中间接头。

13.7.4 电缆布线必须满足•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第五章第六节电缆布线的规定。14 接地

接地系统设计应满足•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第11章、12章和•电气装臵安装工程接地装臵施工及验收规范‣要求。14.1 电气装臵的下列金属部分,均应接地或接零:

14.1.1 电机、变压器、配电装臵(屏、柜)等的金属外壳或底座。14.1.2 钢筋混凝土构架及靠近带电部分的金属遮栏和金属门。14.1.3 电缆桥架、支架和井架。

14.1.4 封闭母线的外壳及其他裸露的金属部分。

14.1.5 六氟化硫封闭式组合电器和箱式变电站的金属箱体。14.1.6 电热设备的金属外壳。14.1.7 控制电缆的金属护层。

14.1.8 在非沥青地面的居民区内,无避雷线的小接地电流电力线路的金属杆塔和钢筋混凝土杆塔。

14.1.9 交、直流电力电缆的接头盒、终端头和膨胀器的金属外壳和电缆的金属护层,可触及的电缆金属保护管和穿线的钢管。14.2 配电室接地装臵应符合下列规定:

14.2.1 确定配电室接地配臵形式和布臵时,应采取措施降低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

14.2.2 除利用自然接地极外,配电室的接地网还应敷设人工接地极。但对利用建筑物基础作接地极的接地电阻能满足规定值时,可不另设人工接地极。14.2.3 人工接地网外缘宜闭合,外缘各角应做成弧形。对经常有人出入的走道外,应采用高电阻率路面或采取均压措施。14.3 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形式和基本要求 14.3.1 接地形式

a)保护导体(PE)和保护接地中性导体(PEN)应在靠近配电变压器处接地(一般是变压器低压的中性点),且保护导体(PE)应在进入建筑物处再做“重复”接地。

b)TN—C—S或TN—S系统中当PE导体相当长时,保护导体的电位与其附近的地电位会产生位差,需要再设多处接地点,水平敷设时可按50m,垂直敷设时可按20m。

c)保护导体(PE)上不应设臵保护电器及隔离电器。

d)采用TN—C—S系统时,保护导体(PE)和中性导体(N)从某点分开后不能再合并。

14.3.2 低压配电装臵的接地电阻

a)低压配电装臵的接地电阻必须满足•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12.4条接地要求和接地电阻规定。

b)低压系统中,配电变压器中性点的接地电阻不宜超过4Ω。c)低压电缆和架空线路在引入建筑物处,对于TN—C—S或TN—S系统,保护导体(PE)或保护接地中性导体(PEN)应重复接地,接地电阻不宜超过10Ω。

d)保护配电柱上的断路器、负荷开关和电容器组等的避雷器,其接地导体应与设备外壳相连,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e)低压线路每处重复接地网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14.3.3 接地网的连接与敷设

a)变压器保护接地的接地网接地电阻不大于4Ω时,低压系统电源接地点可与该变压器保护接地共用接地网。

b)保护配电变压器的避雷器,应与变压器保护接地共用接地网。c)对于需进行保护接地的用电设备,应采用单独的保护导体与保护干线相连或用单独的接地导体与接地极相连。

d)接地极与接地导体、接地导体与接地导体的连接宜采用焊接,当采用搭接时,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扁钢宽度的2倍或圆钢直径的6倍。e)穿金属管道敷设的电力电缆两端金属外皮应接地,配电室内电力电缆金属外皮可利用住接地网接地。当采用全塑料电缆时,宜沿电缆沟敷设1—2根两端接地的接地导体。

f)水平或竖直井道内的接地与保护干线应符合下列要求: 1)电缆井道内的接地干线可选用镀锌扁钢或铜排。2)电缆井道内的接地干线可兼作等电位联接干线。3)电缆井道内的接地干线截面(mm2)应满足: 相导体的截面S S≤16 16<S≤35 S>35

附件3

相应保护导体的最小截面S S 16 S/2

曲靖市高层建筑“一户一表” 建设工程设计技术规范 15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曲靖市城镇高层建筑小区“一户一表”新建、改造工程

设计技术规范。

本标准根据技术进步,适时组织修编,修编后按照新的技术规范执行。16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

标准。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电气装臵安装工程接地装臵施工及验收规范‣ •电力装臵继电保护和自动装臵设计规范‣GB50062 •电力装臵的电气测量仪表装臵设计规范‣GB50063

•供配电设计手册‣中国计划出版社

•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中国电力出版社第三版

•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漏电保护器安装和运行‣(GB13955-92)•建筑电气‣,[J],CN51—1297/TU,2001.4

•云南省供电用电条例‣

云南电网公司交易电价„2008‟13号文•关于转发南方电网公司†关于规范新建住宅配套供电设施建设及管理的意见(代拟稿)‡的通知‣

•南方电网公司110kV及以下配电网规划导则‣ 技术原则 17.1 高层住宅小区配电设施、高低压电缆走廊及户外配电箱等应纳入住宅小区设计的总体规划,应与小区内其他管线和设施进行统筹安排,与供电有关的图纸经供电部门会审。

17.2 为避免电缆的迂回,避免占用主干电缆通道,小区内的高压电缆走廊应考虑与临近道路或住宅小区等建筑之间的直接电缆走廊,设

臵2个方向及以上的通道。

17.3 电缆的敷设方式可采用电缆沟、电缆排管或桥架等方式,并设臵必要的手孔井,同时还应按规定设臵必要的标识桩。电缆两端必须

设标示牌。

17.4 为提高供电可靠性,降低线损,较大规模的住宅小区内的公用变压器应遵循小容量、多布点、靠近负荷中心的原则进行配臵,配电室内变压器容量和台数,应按实际需要设臵。

17.5 进入新建的住宅小区内的高低压线路应采用电缆方式,高层住宅内的电缆应选用阻燃电缆。高层住宅小区供电的竖直低压干线可采用低压电缆或插接母线供电方式。

17.6 电气设备选型须充分考虑防火、防暴、防污染、节能及小型化

等要求。

17.7 公用部分负荷必须设独立配电室或从配电室设专柜出线,装设

独立计量。17.8 小区内商业用电(含车库)必须从配电室设专柜出线,装设独

立计量。

17.9 所有电线电缆及低压电气设备必须具有国家3C认证和长城认

证。负荷计算及变压器选择

18.1 负荷计算

负荷分类及负荷计算应分别满足•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中3.2条(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和3.5(负荷计算)等条款规定。

18.1.1 高层建筑负荷特征

高层建筑用电负荷一般分为电热、照明、动力、空调。其中动力负荷主要指电梯、水泵、排烟风机、正压风机、洗衣机等。本规范按公用部分负荷和住户负荷两部分考虑。

18.1.2 公用部分负荷

公用部分负荷包括电梯、水泵、排烟风机、正压风机、公共场所用电和路灯照等设备。进行负荷计算时,备用生活水泵等备用设备容量不列入总设备容量之内;消防水泵、专用消防电梯以及在消防状态下才使用的送风机、排烟机等及在非正常状态下投入使用的用电设备都不列入总设备容量之内。

18.1.3 高层住宅住户供电容量(住户负荷)基本配臵标准 住宅用电负荷按需要系数法进行统计,需要系数按照•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选择。按云南电网公司交易电价„2008‟13号文•关于转发南方电网公司†关于规范新建住宅配套供电设施建设及管理的意见‡的通知‣要求,新建住宅每户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下的按4—6kW/户配臵;90平方米至120平方米的按6—8 kW/户配臵;120平方米至150平方米的按8—12 kW/户配臵;150平方米以上的按12—16 kW/户配臵;住宅项目的其他配套用房供电容量按30—40W/平方米配臵。高于或低于上述基本配臵标准的住宅项目由开发建设单位与供电部门双方约定配臵标准。

18.2 变压器容量及台数确定

按•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中4.5.1条规定,考虑高层建筑对供电可靠性要求,原则上高层住宅小区宜设臵室内配电室。考虑供电半径等因素,按小容量、多布点的原则,条件无法满足时供住户负荷的配电室也可设为户外预装式变电所(箱变)。

18.2.1 单台变压器容量选择 变压器容量应根据实际情况配臵,原则上设臵于配电室内的单台变压容不宜超过1000kVA,预装式变电站内单台变压器容量不宜超过800kVA。

18.2.2 变压器配臵台数

变压器台数应根据实际情况配臵,原则上不少于两台,对负荷较大的住宅区,可适当增加变压器台数。19 配电室

19.1 配电室设臵

高层建筑的用电负荷中,居民照明用电属三级负荷,按有关规定可根据客户供电可靠性要求采用单电源或双电源供电方式。电梯、消防、应急照明等用电属二级(或一级)负荷,按规定必须采用双电源供电。鉴于上述情况,根据住宅区建设规模在下述三种配电室设臵方案中选用(即负荷分开的双配电室方案、主分配电室方案和综合配电室方案)。

19.1.1 负荷分开的双配电室方案(考虑将两种负荷分开,分别设臵配电室)

a)专供住户负荷(含一户一表商铺、车库)的配电室 此配电室可按客户供电可靠性要求选择单电源或双电源供电。供电对象仅为居民住宅和临街小商铺、车库、楼道照明。这类配电室按公用配电室的标准设计施工。

b)专供公用负荷(含小区内商场)的配电室

此配电室必须按双电源供电考虑。供电对象为高层建筑中的电梯、消防、公共照明(不含楼道照明)等,供电容量仅考虑公用设施用电容量。高层建筑内的综合商场,不能按一户一表计量的,由此配电室供电,相应增加配电室容量。

19.1.2 主分配电室方案(主配电室和分配电室实现方案)原则上对规模不大的高层建筑,仅设臵一个高压供电的配电室,按公用配电室标准设计施工,供住宅用电;同时,设臵一个分配电室由此配电室低压供电,分配电室设总表计量后供给高层建筑内电梯、消防等公用设施的用电。主配电室可采用10kV单电源或双电源供电,以双电源供电为主。如主配电室采用单电源供电,则分配电室必须以配备发电机等措施保证电梯、消防等设施的用电,备用电源容量按全备用考虑。

19.1.3 综合配电室方案

统一设臵一个配电室,整体供电,电源必须按双电源考虑。二

(一)级负荷和三级负荷分别设专用低压配电柜出线。19.2 配电室形式及所址选择

按•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中4.5.1条规定,高层建筑或大型民用建筑宜设室内配变电所的要求,原则上采用室内配电室方案,条件不允许时可设户外预装式变电站(以下简称箱变)。19.2.1 所址选择应满足•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中4.2.1条要求。

19.2.2 按•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中4.2.2条要求,配电室可设计在建筑物地下层,但不宜设臵在最底层。设在地下层时,应根据环境要求加设机械通风、去湿设备或空气调节设备。当地下只有一层时,尚应采取预防洪水、消防水或积水从其他渠道淹渍配电室的措施。

19.3 配电室电气主接线 19.3.1 供电电源及电压选择

a)原则上采用10kV标准电压等级供电。

b)为保证供电可靠性,高层建筑至少应有两个独立电源,具体数量应视负荷大小、负荷性质及当地电网条件确定。

小城镇住宅用地规模预测方法研究 第3篇

摘要:小城镇住宅用地规模预测能为市场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空间,从而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其理论和方法的探讨,能进一步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理论和方法,增强县级土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文章选取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高家堰镇住宅用地规模预测进行探讨,希望能对小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住宅用地;灰色系统模型;多元线性回归;灰色关联度分析;高家堰镇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09)20-0068-03

1研究意义

1.1完善土地利用规划学学科的建设

土地利用规划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学科体系建设尚不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则是土地利用规划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用地规模则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中的重要研究内容,而住宅用地规模是建设用地规模预测中的重中之重,所以对完善土地利用规划学科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1.2增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可操性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还是一个年轻的规划,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和总结经验。有关建设用地规模预测,特别是住宅用地规模预测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的探讨,能进一步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理论和方法,对增强县级土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具有重要作用。

1.3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我国正逐步走向成熟的市场经济,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需要增强规划的市场适应能力。从综合各种因素的影响,对住宅用地规模预测,既防止住宅用地盲目扩张,又为市场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空间,从而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1.4指导新一轮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践

通过对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高家堰镇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了高家堰镇住宅用地规模的重要影响因子,并分别预测了规划近期和规划远期的住宅用地规模,对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科学编制具有指导意义,同时也为其他地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提供参考和借鉴。

2研究思路

住宅用地规模影响因素包含各种显性和隐性信息,宜采用灰色系统模型对住宅用地规模进行预测,但运用该模型的必要条件是原始时间序列非负性单调。文章结合曲线估计、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根据各因素自身历史变化趋势的特点,分别运用不同的预测模型,最后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得出住宅用地规模预测方程。

3模型建立与评价

3.1高家堰镇住宅用地影响因素分析

综合来讲,住宅用地规模量的变化主要受人口、经济、社会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形成了小城镇住宅用地扩张的驱动力,推动小城镇住宅用地规模不断扩张。

文章分别选取高家堰镇农业产值、工业产值、总人口、非农人口、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农村经济总收入与住宅用地面积做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住宅用地与农业产值、工业产值、总人口、非农人口、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农村经济总收入之间存在线性相关,但存在相关性不是很显著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由于受研究区域的地理因素和地质环境的影响,有些年份居民从地质灾害区或迁至外镇,或迁出本县,致使该区域内住宅用地年度变化呈现曲线式发展趋势。因此,在对该区域作住宅用地规模预测时,应因地制宜的采用合适的模型与方法。文章主要采用灰色系统模型与线性回归相结合的方法的进行预测。

3.2模型建立

由于采用灰色系统模型的必要条件是数据必须是非负性单调增长,根据所收集到的1997~2005年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高家堰镇的住宅用地面积数据。运用SPSS做分析得出,此数据不满足采用灰色系统模型的必要条件。但是对于影响住宅用地规模量的驱动力因素中,有农业产值、工业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村经济总收入满足采用灰色系统模型的必要条件。

综合以上分析,对高家堰镇的住宅用地面积和影响其规模量的驱动力因素的未来趋势做如下分析:

①针对住宅用地面积、总人口和非农人口历史年度变化不满足采用灰色系统模型的必要条件的情况,对以上三因素采用通过做散点图观察其分布,再运用曲线拟合的方式求出其变化趋势的曲线方程。从而得出以后住宅用地面积规模预测量、总人口预测量和非农人口预测量。

②针对农业产值、工业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农村经济总收入历史年度变化满足采用灰色系统模型的必要条件的情况,对于以上四因素采用灰色系统模型方法进行预测。

3.2.1高家堰镇住宅用地变化驱动因素灰色关联度矩阵的计算

根据灰色系统分析方法的思路和要求,结合高家堰现有资料状况,选择高家堰镇的住宅用地规模为特征因素:以高家堰镇1997~2005年序列资料作为基础,选择6个影响因素:农业产值(X1)、工业产值(X2)、总人口(X3)、非农业人口(X4)、农民人均纯收入(X5)、农村经济总收入(X6)的实际数作为影响因子进行分析。

选取以上变量1997~2005数据(异常值采用紧邻均值来修正)作为分析样本,分别计算绝对相关度、相对相关度。

经DPS数据分析,可以得到影响因子的均值变换结果如表1所示。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从住宅用地规模的驱动因素的关联度分析的排序结果来看,6个驱动因素对住宅用地规模量的关联序按照先后顺序分别是非农人口、总人口、农业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村经济总收入、工业产值。说明人口的发展决定着住宅用地规模量的趋势。

3.2.2灰色关联度矩阵

运用DPS进行GM(1,1)模型分析,得到综合关联度矩阵E,如表2所示。

3.2.3GM(1,1)模型预测方程

运用DPS对农业产值、工业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村经济总收入做GM(1,1)模型预测,得出预测方程如表3所示。

3.2.4曲线拟合预测方程

运用Excel软件对总人口、非农人口和住宅用地面积作曲线拟合分析,得出:

①总人口曲线拟合预测方程为y = -0.0002 X6 + 0.0154X5 - 0.3667X4 + 3.2082X3 + 2.7983X2 - 270.67X1 + 23034,相关系数R2=0.9902。

②非农人口曲线拟合预测方程为y = -0.0008X6 + 0.0685X5 - 2.1989X4 + 34.307X3 - 263.49X2 + 828.32X1 + 1011.7,相关系数R2=0.9538。

③住宅用地面积曲线拟合预测方程为y = 0.0036X3 - 0.1545X2 + 0.858X1 + 91.501,相关系数R2 = 0.9084。

3.3模型评价

为了更进一步地分析GM(1,1)模型预测的可靠性,利用灰色关联度提取的主导驱动因子,把GM(1,1)模型与线性回归模型相结合,即采用灰色线性回归模型的方法预测小城镇住宅用地。同时灰色线性组合模型与GM(1,1)模型预测相对照,并结合实际值进行结果的分析如表4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由于更多地考虑了影响因素,与驱动因子相印证,灰色线性组合模型与GM(1,1)模型预测相比较,具有更大的精度。

运用SPSS对上表中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住宅用地规模量与其驱动力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系数如表5所示。

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

y=62.282-0.003x1+0.001x3+0.009x4+0.001x6

相关系数R2=0.998

对用曲线估计和灰色回归组合模型对住宅用地规模量所得的预测方程做精度比较分析如表6所示。

综上可得出:

①GM(1,1)预测模型的数据量要求小,精度较高,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是比较理想的预测方法。

②GM(1,1)模型可以进行长期的预测,但预测仅反映一种趋势,而综合考虑驱动因素的灰色线性灰色组合模型更具有预测的可靠性。

③利用灰色系统模型预测出用地规模的规律,并通过驱动因子分析,为控制用地增长提供了数量依据,据此进行的小城镇住宅用地规模预测,可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可靠的保证。

3.4分析与结论

通过运用DPS、SPSS和Excel等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对用曲线拟合和灰色组合模型预测的结果做误差比较分析,得出用灰色组合模型做的预测精度更高,更加满足科学性的要求,最后采用灰色组合模型得到2010年和2020年的住宅用地规模为86.618公顷和88.193 hm2。

参考文献:

[1] 郭洁.小城镇规划初探[J].百家论苑,2007,(2).

[2] 穆向丽.小城镇建设用地需求预测研究——以广东省阳山县为例[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7.

[3] 严金明,蔡运龙.小城镇发展与建设用地管理[J].农业经济问题,2000,(1):36-39.

[4] 邓聚龙.灰色系统基本方法[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7.

[5] 王万茂,韩桐魁.土地利用规划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6] 邓聚龙.灰色系统基本方法[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7.

[7] 张保林.论模型选择的重要性-基于灰色系统模型与时间序列分析模型的分析[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8,(1).

城镇住宅小区用电负荷测算技术探索 第4篇

一、住宅负荷测算

(一) 单位指标法。

单位指标法确定计算负荷Pm (适用于家庭用电负荷, 不包括电梯、供水、换热站等住户共用负荷) , 即:Pm= (Pn Ni) 。

Pn———单位用电指标, 根据《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242-2011) 并参考长春供电公司住宅负荷标准, 住宅负荷一般确定:

A套户型:建筑面积S≦60㎡, 按照3KW设计;

B套户型:建筑面积60<S≦90㎡, 按照4KW设计;

C套户型:建筑面积90<S≦150㎡, 按照6KW设计;

D套户型:建筑面积>150㎡, 按照8~10KW设计。

每套住宅用电负荷不超过12KW时, 应采用单相电源进户, 每套住宅至少配置一块多功能电度表。每套住宅用电负荷超过12KW时, 宜采用三相电源进线进户, 电能表应按照相序计量, 也就是装设三块单相多功能电度表计量。

Ni———不同负荷标准住户数。η———同时系数, 户数不同取值不同。

考虑中小城镇居民用电水平不高, 结合中长期发展负荷需用情况调查, 在选择单户负荷时可以不考虑其他特殊负荷需求, 只按一般家用负荷发展需求进行负荷测算。

(二) 单位面积法。

根据相关资料, 居民住宅负荷一般按建筑面积40W~60W/㎡负荷密度选择。中小城镇负荷较低, 本文取40W/㎡。

1. 单户住宅负荷计算。

Pd=Ped S式中Pd———单户住宅负荷KW。Ped———单位面积计算负荷W/㎡。S———单户住宅面积㎡。当住宅小区内单户面积分别为60㎡、90㎡、150㎡时, 单户住户负荷计算如下:

即:普通住宅用户的计算负荷S≦60㎡住宅为3KW, 60<S≦90㎡住宅4KW, 90<S≦150㎡住宅6KW, >150㎡住宅6~8KW足够满足正常家庭负荷需求。

2. 小区住宅负荷计算。

按单位面积法计算负荷, 总面积越大其负荷密度越小, 在一定的面积区域内有一个标准, 其表达式如下:Pm=Ped S

式中:Pm———实际最大负荷KW。Ped———单位面积计算负荷W/㎡。S———小区总面积㎡。η———同时系数, 可按基本住户数折算同时系数, 同时系数取值范围与上述一致。

(三) 需用系数法。

1. 单户住宅负荷计算。

根据城镇负荷使用情况分析, 居民用电的最大负荷出现在早晨6~8点, 晚上18~22点时间段。结合城镇家用电器使用实际情况, 可以根据用电设备的普及程度和今后家用电器主要发展情况来统计分析一般城镇住宅的用户负荷。

以一个150㎡住宅用户一般家用电器基本普及情况下的负荷数据, 本文按照家庭常用负荷和非常用负荷分别进行计算, 这样每户住宅用电负荷计算如下:住宅用电单户需用负荷Pj=Kz Pe, 式中Kz———家用电器的计算需要系数。依照《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确定, 住宅负荷需用系数取0.3~0.5, 我们对常用负荷取0.5, 其他负荷取0.3。Pe———家用电器设备的设备额定容量。

(1) 普通家庭常用负荷。照明灯具40W/10, 彩色电视机100W/1, 电冰箱150W/1, 洗衣机150W/1, 电风扇40W/1, 油烟机250 W/1, 排气扇40 W/1, 饮水机550 W/1, 电热毯80 W/1, 电脑300W/1, 消毒柜100W/1电饭锅800W/1, 电水壶800 W/1, 电淋浴器2, 000W/1, 家庭常用负荷, Pj=0.5×5760=2880 W。

(2) 家庭不常用负荷。影碟机80W/1, 音响200W/1, 电熨斗500W/1, 电微波炉1, 500W/1, 浴霸1, 600W/1, 空调2, 000W/1, 电洗碗机1, 000W/1, 电磁炉1, 500W/1, 普通家庭不常用负荷, Pj=0.3×8380=2514W。

一般家庭需用总负荷计算如下:

这是按家用电器基本普及的情况下统计的需用负荷, 单位指标法和单位面积法两种方法计算结果基本一致, 因此, 6~8KW足够满足正常家庭负荷需求。

2. 小区住宅负荷计算。

按需用系数法计算负荷, 小区住宅负荷计算表达式如下:

Pm=Pjz Ni, 式中PM———实际最大负荷KW。

Pjz———单位户数计算负荷, KW/户。Ni———不同负荷标准住户数。η———同时系数, 取值范围与以上用电负荷基本一致。

二、小区其他负荷计算

通过单位指标法、单位面积法、需用系数法三种方式计算的住宅小区住宅负荷, 还未考虑小区公用照明、物业办公以及商业用电。涉及高层住宅还应考虑电梯、供水、换热站采暖、消防系统等相关负荷。

(一) 电梯负荷。

PD=PDi D, 式中:PD———电梯实际最大总负荷。PDi———单部电梯负荷。一般单台电梯功率为10~14KW/台, 在实际负荷测算中按设计负荷或实际设备容量计算。D———多部电梯运行时的同时系数, 根据《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规定取值。

(二) 供水水泵。

Pms=PSi Nsi, 式中Pms———水泵最大运行方式下 (开泵最多的方式) 的实际最大负荷, KW。PSi———各类水泵的单台最大负荷KW。NSi———最大运行方式下各类水泵的台数。小区供水泵需用系数一般取0.8~0.9。

(三) 公用照明。

公用照明负荷PG (单位KW) , 由于其负荷为照明灯具, 基本全部使用, 故统计公用照明负荷按照实际设计容量进行累加计算。

(四) 消防系统。

该系统用电负荷PX (KW) 只在特殊情况下才运行, 一般与小区其他用电负荷变压器合用, 因此需用系数一般取0.2~0.3。

综合考虑住宅小区住宅负荷、电梯、供水、办公、商场以及公用照明用电等, 即可确定住宅小区总体负荷。最终确定变电所位置和选择变压器容量及箱式变电站的数量。

参考文献

[1] .黄海荣.贵阳市居民住宅小区供电设计研究[D].贵州大学, 2009

[2] .何志伟.低碳型社区配电系统规划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 2011

[3] .高颖.住宅产业化——住宅部品体系集成化技术及策略研究[D].同济大学, 2006

[4] .林晨;辛洁晴;何志伟.度假型别墅小区供电方案探讨[J].建筑电气, 2011

[5] .张倩倩.植树固碳效益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 2012

城镇住宅合作社管理暂行办法 第5篇

政策法规

生效日期:1992年02月14日

国务院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建设部、国家税务局关于印发《城镇住宅合作社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1992年2月14日)

现将《城镇住宅合作社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组织住宅合作社,合作建房,是一项有重大意义的改革。充分体现了国家、集体、个人共同负担解决住房问题的原则,有利于吸收个人资金,加快住宅建设。从北京、上海、沈阳、武汉、昆明等城市的实践情况看,通过组织住宅合作社,吸收个人资金,合作建房,已经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各地要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从实际情况出发,有组织、有计划地组织住宅合作社,发展合作建房,解决好群众的住房问题。

附件:《城镇住宅合作社管理暂行办法》 城镇住宅合作社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鼓励城镇职工、居民投资合作建造住宅,解决城镇居民住房困难,改善居住条件,加强对城镇住宅合作社的组织与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城镇各种类型住宅合作社的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住宅合作社,是指经市(县)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由城市居民、职工为改善自身住房条件而自愿参加,不以盈利为目的公益性合作经济组织,具有法人资格。

合作住宅是指住宅合作社通过社员集资合作建造的住宅。

第四条 住宅合作社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社员,组织本社社员合作建造住宅;负责社内房屋的管理、维修和服务;培育社员互助合作意识;向当地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社员的意见和要求;兴办社员居住生活服务的其他事业。

第五条 住宅合作社在政府扶持和单位资助下,实行独立核算、民主管理、自我服务。第六条 住宅合作社通过社员大会或社员代表大会制定合作社章程,选举产生住宅合作社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为常设机构,主持本社合作住宅的建设、分配、维修、管理等日常工作。

第七条 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城镇住宅合作社的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镇住宅合作社的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住宅合作社的管理工作。第二章 住宅合作社的设立变更和终止 第八条 凡具有城镇正式户口、家庭为中低收入并愿意改善居住条件的居民户,均可以自愿申请加入住宅合作社。

第九条 在当地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指导下,可以兴办以下类型的住宅合作社:

(一)由当地人民政府的有关机构,组织本行政区域内城镇居民参加的社会型住宅合作社;

(二)由本系统或本单位组织所属职工参加的系统或单位的职工住宅合作社;

(三)当地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其它类型的住宅合作社。第十条 组建住宅合作社须经组建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同意,成立筹建机构,由筹建机构向县以上(含县级,下同)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申请内容包括:住宅合作社的类型,入社人员构成,法定代表人,组织章程,建设计划以及资金筹措计划等。经县以上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设立住宅合作社。

第十一条 住宅合作社的合并、分立或终止,须经社员大会或社员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并经住宅合作社原组建单位同意后,报县以上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十二条 住宅合作社合并、分立或终止时,必须保护社内财产,依法清理房屋产权产籍、债权债务,向社员大会或社员代表大会提交房屋产权清理和财务结算报告并获通过后,方可申请办理变更或注销手续。

第三章 合作住宅的建设

第十三条 县以上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合作社集资情况和当地人民政府、社员所在单位给予的优惠和资助,制定本地区合作建房的计划和发展规划。第十四条 合作建房可不受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限制,其所需要建设指标和建筑材料要列入地方计划,土地管理部门要及时划拨建设用地。

第十五条 国家对用于社员居住的合作住宅,在税收政策上给予减免优惠,具体办法由国家税务局制定。

地方人民政府也相应减免市政建设配套费等有关费用。第十六条 住宅合作社须持有关文件,通过房地产管理部门或直接向当地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建房计划、用地指标。

第十七条 住宅合作社的住宅可以自行组织建设,也可以委托其他单位建设。建设合作住宅,原则上应当纳入住宅小区的统一规划,实行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合作住宅建成后,由住宅合作社自行验收或由当地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验收。

第十八条 住宅合作社筹集住宅资金的主要渠道是:社员交纳的资金,银行贷款、政府和社员所在单位资助的资金,其他合法收入的资金。

第十九条 住宅合作社筹集的住房资金必须全部用于社内合作住宅的建设、维修和管理,住房资金应当存入指定银行,并可根据存款情况,向银行申请低自贷款。

住房资金的存、贷办法,依照银行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 合作住宅的管理与维修

第二十条 住宅合作社应当依照国家和地方有关房地产管理的政策法规,制定社内合作住宅的管理和维修办法,并组织实施。

第二十一条 住宅合作社组织建设的合作住宅须以社员自住为目的。社员家庭每户合作建房的面积控制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

第二十二条 合作住宅产权有合作社所有、社员个人所有、住宅合作社与社员个人共同所有等形式:

合作社住宅全部由住宅合作社出资(含政府和社员所在单位给予的优惠和资助,下同)建设的,其产权为住宅合作社所有。

合作住宅由社员个人出资建设的,其产权为社员个人所有。

合作住宅由住宅合作社和社员个人共同出资建设的,其产权为住宅合作社与社员个人共同所有。

第二十三条 合作住宅建成后,由管理委员会统一向当地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办理产权登记手续,领取房屋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证。对于住宅合作社与社员个人共同所有房屋要在产权证上注明。

住宅合作社与社员个人共同所有的房屋,应由住宅合作社与社员个人在合作建房协议书上注明社员个人出资占住宅全部建设资金的比例份额。

第二十四条 合作住宅不得向社会出租、出售。社员家庭不需要住宅时,须将所住住宅退给本住宅合作社。住宅合作社以重置价结合成新计算房价,按原建房时个人出资份额向社员个人退款。

第五章 罚则

第二十五条 凡违反本办法组建的住宅合作社,县以上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有权责令限期补办有关手续或者予以撤销。

第二十六条 住宅合作社或社员个人擅自向社会出售、出租住宅,由城市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警告、罚款、没收非法所得的处罚。对倒卖住宅的由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第二十七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复议条例》的有关规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申请复议或者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做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第六章 附则

小城镇住宅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 第6篇

随着我国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民观念的不断更新, 小城镇居民渴望有优美安静和舒适的居住环境。如何创造一个美观、舒适的居住小区, 作为建筑设计者必须对居民的需求和心理加以研究。对住宅的使用功能, 技术性质, 环境质量, 节能和建筑设备都要不断进行创新, 按照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建筑理念为不同居住对象提供不同层次, 多种类型, 并满足适用、安全、经济、美观要求的住宅方案以适应商品住宅的社会化和多样化。

二、小城镇住宅建设现状

我国是人口多、资源少、土地紧张的国家, 因此, 小城镇的住宅建设, 一方面要坚决贯彻节约用地, 保护耕地的国策;另一方面, 居住建筑以低层住宅和乡村型多层住宅的共存为主, 逐步发展中高层住宅。

小城镇住宅需求调查显示, 48.5%的居民理想的居住户型为多室多厅。因此, 住宅开发中87.3%住宅建筑面积在100m2以上, 最大的达到近200m2。多数人追求大户型, 是社会物质条件丰富的一种表象, 但是当前以及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我国家庭人口数量还将逐步下降, 小城镇家庭人口平均数量将维持在3.0—3.2, 现状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5—60m2, 这实际上是一种社会资源的浪费, 也直接影响了社会购买力。

三、住宅建设提倡中小户型

提倡中小户型, 并不表示是居民的生活质量下降和居住水平的降低, 反而是一种提高。居住质量不仅体现在一定的面积保证上, 通风、采光、合理的布局以及室内环境的舒适度等都是评价居住质量好坏的依据。

小户型设计应在节能省地的基础上, 充分满足不同居住者的多种实际使用需求, 并且尽可能确保住宅的宜居性。

1.以“节能省地”为大前提, 着力探讨节约型居住区的规划方法, 如重视小高层楼栋的比例, 以北向退台的楼栋形式节省日照间距, 设计通风良好的一梯多户的单元等等。

2.提倡住宅的精细化设计, 追求户型结构的合理配置, 功能窨的灵活可变、厨卫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以及利用压缩套内多余交通面积等手段在节地的同时保证居住空间的舒适性。

3.推广精装修住宅, 以工业化、标准化的商品, 精细成熟的施工技术, 环保的建材降低成本, 保证住宅产品的质量, 减少在人力物力方面的消耗。

四、住宅保温节能

住宅建筑节能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到建筑设计、设备设计、运行管理等方面, 我们就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浅析采暖住宅建筑的一些节能措施。

1.加强围护结构的保温

采暖住宅建筑的耗热量是由通过建筑物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与通过外门窗渗透耗热量两部分构成, 其中, 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中外墙约占23%—24%, 屋面约占7%—8%, 地面约占2%, 因此, 做好外墙、屋面和地面的保温十分重要。

2.提高外门窗的保温能力

通常外门窗的渗透耗热量约占全部耗热量的50%, 可见, 外门窗是采暖住宅保温的薄弱环节, 也是节能的重点部位。

3.选择保温性能良好的门窗材料

目前常用的门窗材料有木、钢、铝合金和塑钢4种, 其中, 塑钢门窗具有保温隔音、耐腐蚀、造价低、表面色泽鲜艳美观等特点, 与木、钢和铝合金等门窗相比可节约取暖能源的30%—50%, 而塑钢门窗又是我国大力推广的一种新型材料。

4.增加窗扇的保温性能

单层玻璃本身的热阻力很小, 在寒冷地区可采用增窗扇层数, 或在单扇窗上设置双层玻璃来增加热阻, 双层玻璃间距保持20—30mm的空间。可采取选择中空玻璃等新型材料, 或在窗的内侧或在双层窗间挂窗帘等措施, 来减少室内向室外辐射的热损失, 提高门窗的保温能力。

5.提高门窗气密性, 减少冷空气渗入

采用推拉门窗和大块玻璃窗扇, 以减少扇与框、扇与扇、扇与玻璃之间的缝隙, 并在缝隙中嵌入密封胶条, 以防止冷空气渗入。门窗框与墙之间的缝隙应用保温砂浆或泡沫塑料等材料密封填充, 使冷空气从门窗渗入的可能性大大减少, 气密性提高。

此外, 尽量不设屋顶通风窗, 如果有屋顶通风窗, 则应在冬季能关闭或采取密闭措施, 使屋顶下部的空间形成一个封闭的保温空间。

五、住宅自然通风

住宅通风的目的是提供人们呼吸用的新鲜空气或在夏季降低室内温度。空调技术的产生与成熟, 使人们可以在一个完全封闭的空间内创造出一个独立的小气候。但它在现代建筑中的广泛使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引起了人们的警惕, 并着手研究相应的解决措施。给建筑以适当的自然通风是减少使用空调负面影响的有效方法之一。自然通风的住宅可以降低空调耗电量, 进而降低生产这些电能的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量和CO2向大气的排放量, 也达到了节能的目的。对人体而言, 自然通风可减少“空调病”和各种通过空气传播的疾病的发病率。

住宅自然通风的原理与模式如下:

1.自然通风的原理与模式

建筑的自然通风从动力来源上可分为完全自然通风和机械辅助自然通风两种模式。完全自然通风是由来自室外风速形成的“压差”和建筑表面的洞口间位置及温度造成的“温差”形成的室内外空气流动。按照热力学原理, 建筑室内温度有沿高度逐渐向上递增的特点。该特点是建筑随层高增加而使上下之间温差加剧的主要原因, 设计师也经常利用这一点, 挖掘建筑自然通风的潜力。机械辅助自然通风是利用温差造成的热压和机械动力相结合而形成的室内外空气对流。与完全自然通风相比, 虽然建筑内局部作为辅助动力的机械装置要消耗一定的能源, 但通过这种装置重新组织气流, 甚至在局部“强迫”气流改向, 可以使自然通风达到更好的效果。在这两种通风模式中, 屋顶都是形成温差, 组织气流的重要环节, 在整个自然通风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

2.屋顶在完全自然通风中的作用

当室内存在贯穿整幢建筑的“竖井”空间时, 就可利用其上下两端的温差来加速气流, 以带动室内通风, 其实质就是“温差—热压—通风”的原理。作为建筑共享空间的中庭就可以胜任这个“竖井”的职能, 一般来说, 其所占空间比例以超过整幢建筑的1/3为宜。这种中庭的屋顶一般都具备两项性能:1) 它们能让阳光射入中庭, 将中庭内空气加热并产生上下温差;2) 它们是全部或局部可开启的, 在需要通风时能让气流找到出口。赫尔佐格设计的德国林茨城的HOLZ大街住宅区, 每幢住宅楼的显著特征是带玻璃顶的共享中庭。这个中庭贯穿建筑五层并稍稍高出两侧房间的屋面。冬天, 阳光透过玻璃屋顶直射进来, 中庭屋顶的侧窗关闭, 使中庭成为一个巨大的“暖房”, 到了夜晚, 白天中庭储存的热量又可以向两侧的房间辐射;夏天, 中庭屋顶的侧窗开启, 将从门厅引进的自然风带着热量一并排出, 使建筑在夜间能冷却下来。当建筑体量小, 内部的“竖井”空间高度不够形成有效温差时, 也可以做成冲出屋面的竖向突兀空间。除了中庭外, 还可以利用建筑的楼梯间 (考文垂大学新图书馆, 其楼梯间兼作通风竖井使用) 。突出屋面的突兀空间除了做成烟囱外, 还可以做成风塔、风帽的形式。如何使那些突出屋面的部分在外观上和屋顶协调, 甚至使其成为整个建筑造型的亮点, 对每个建筑师来说既是挑战, 更是机遇。

3.屋顶在机械辅助自然通风中的作用

对于很多地区的建筑来说, 完全自然通风并不是每个季节都适宜的;有些建筑受特定条件的制约, 也不具备低进高出的气流走廊。这时的建筑自然通风就必须借助机械装置的辅助, 或者是根据不同时段、不同季节进行完全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的轮换。英国诺丁汉大学朱比丽分校的主体建筑具备两套通风措施:在室外气候温和的时候, 气流在凹进的中庭入口的引导下, 经过大门口上部开启的百叶进入中庭内, 再由中庭另一端屋顶上的玻璃百叶排出, 这时是完全自然通风模式。在酷热或严寒季节, 建筑的门窗关闭, 新鲜的空气通过屋顶上风塔的机械抽风和热回收装置被引到风道中, 然后进入各层楼板的夹层空间, 进而在楼板低压发散装置的辅助下进入室内;而废气的排出是通过走道和楼梯间的抽风作用, 最终又回到风塔上部, 经过热回收和蒸发冷却装置, 最终由风斗排出, 这时采用的就是机械辅助的自然通风模式。太阳能集热片被集成在中厅屋顶的吸热强化玻璃中, 其吸收的热能用于驱动机械抽风装置。

六、结束语

小城镇住宅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 第7篇

一、城镇住宅建设现状

我国是人口多、资源少、土地紧张的国家, 并且村镇人口占绝大多数, 每年住宅建设量中村镇住宅占60%以上。1995年底, 我国人均耕地约1.2亩左右, 仅相当于加拿大的1/20, 美国的1/10, 法国的1/4, 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3, 已经不容再大量占用。因此, 一方面;小城镇的住宅建设要坚决贯彻节约用地, 保护耕地的国策;另一方面, 居住建筑以低层住宅和乡村型多层住宅的共存为主, 逐步发展中高层住宅。

小城镇住宅需求调查显示, 城镇人口中48.5%的居民理想的居住户型为多室多厅, 因此, 住宅开发中87.3%住宅建筑面积在100m2以上, 最大的达到近200m2。多数人追求大户型, 是社会物质条件丰富的一种表象, 但是当前以及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我国家庭人口数量还将逐步下降, 小城镇家庭人口平均数量将维持在3.0—3.2, 现状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5—60m2, 这实际上是一种社会资源的浪费, 也直接影响了社会购买力。

二、住宅建设提倡中小户型

提倡中小户型, 并不表示居民的生活质量会下降、居住水平会降低。居住质量不仅体现在一定的面积保证上, 通风、采光、合理的布局以室内环境的舒适度等都是评价居住质量好坏的依据。面积过大, 也会产生空旷和冷清的感觉。小户型设计应在节能省地的基础上, 充分满足不同居住者的多种实际使用需求, 并且尽可能确保住宅的宜居性。

1. 以“节能省地”为大前提, 着力探讨节约型居住区的规划方法, 如缩小高层楼栋的比例, 以北向退台的楼栋形式节省日照间距, 设计通风良好的一梯多户的单元等等。

2. 提倡住宅的精细化设计, 追求户型结构的合理配置, 功能窨的灵活可变、厨卫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以及利用压缩套内多余交通面积等手段在节地的同时保证居住空间的舒适性。

3. 推广精装修住宅, 以工业化、标准化的商品, 精细成熟的施工技术的环保的建材降低成本, 保证住宅产品的质量, 减少在人力物力方面的消费。

下图为旨在“节地”与“舒适”度之间寻找平衡的设计的户型图:

三、住宅保温节能

当前一场世界范围内的“低碳运动”正在展开, 它是关乎环保、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的大事。我国也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大力提倡建筑节能。住宅建筑节能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到建筑设计、设备设计、运行管理等方面, 我们就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浅析采暖住宅建筑的一些节能措施。

一方面大部分小城镇居民对其住宅保温节能设计并不清楚, 但是, 他们如果有条件是十分愿意对其住宅进行保温节能设计的;另一方面, 调查数据 (见表1) 显示, 有保温节能设计的住宅其主要保温节能部位是墙体的占58.3%, 是窗子的占51.3%, 是屋面的占28.2%, 是楼地面的占15.4%。

可见大部分住宅保温节能主要部位设计在墙体和窗子上。住宅的保温节能有如下几个途径:

1. 加强围护结构的保温

采暖住宅建筑的耗热量是由通过建筑物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与通过外门窗渗透耗热量两部分构成, 其中, 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中外墙约占23%—24%, 屋面约占7%—8%, 地面约占2%, 因此, 做好外墙、屋面和地面的保温十分重要。

2. 提高外门窗的保温能力

通常外门窗的渗透耗热量约占全部耗热量的50%, 可见, 外门窗是采暖住宅保温的薄弱环节, 也是节能的重点部位。

3. 选择保温性能良好的门窗材料

目前常用的门窗材料有木、钢、铝合金和塑钢为4种, 其中, 塑钢门窗具有保温、隔音、耐腐蚀、造价低、表面色泽鲜艳美观等特点, 与木、钢和铝合金等门窗相比可节约取暖能源的30%—50%, 是我国大力推广的一种新型材料。

4. 增加窗扇的保温性能

单层玻璃本身的热阻力很小, 在寒冷地区可采用增窗扇层数, 或在单扇窗上设置双层玻璃来增加热阻, 双层玻璃间距保持20—30mm的空间。可采取选择中空玻璃等新型材料, 或在窗的内侧或在双层窗间挂窗帘等措施, 来减少室内向室外辐射的热损失, 提高门窗的保温能力。

5. 提高门窗气密性, 减少冷空气渗入

采用推拉门窗和大块玻璃窗扇, 以减少扇与框、扇与扇、扇与玻璃之间的缝隙, 并在缝隙中嵌入密封胶条, 以防止冷空气渗入。门窗框与墙之间的缝隙应用保温砂浆或泡沫塑料等材料密封填充, 使冷空气从门窗渗入的可能性大大减少, 气密性提高。

此外, 尽量不设屋顶通风窗, 如果有屋顶通风窗, 则应在冬季能关闭或采取密闭措施, 使屋顶下部的空间形成一个封闭的保温空间。

四、住宅自然通风

住宅通风的目的是提供人们呼吸用的新鲜空气或在夏季降低室内温度。空调技术的产生与成熟, 使人们可以在一个完全封闭的空间内创造出一个独立的小气候, 使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始终控制在相对舒适的范围内。但空调并不是万能的, 人们对它在现代建筑中的广泛使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高度警惕, 并着手研究相应的解决措施。给建筑以适当的自然通风是减少使用空调负面影响的有效方法之一。自然通风的住宅可以降低空调耗电量, 进而降低生产这些电能的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量和CO2向大气的排放量, 也达到了节能的目的。对人体而言, 自然通风可减少“空调病”和各种通过空气传播的疾病的发病率。

调查数据 (见表2) 显示, 在小城镇, 工业相对大城市比较落后, 空气污染不是很严重。居民住宅的自然通风设计较简单, 但基本能适应要求, 居民对住宅自然通风情况反映良好的占84.6%。但是, 随着工业的发展, 几年以后很有可能就不适应了。

住宅自然通风的原理与模式如下:

1. 自然通风的原理与模式

建筑的自然通风从动力来源上可分为完全自然通风和机械辅助自然通风两种模式。完全自然通风是由来自室外风速形成的“压差”和建筑表面的洞口间位置及温度造成的“温差”形成的室内外空气流动。按照热力学原理, 建筑室内温度有沿高度逐渐向上递增的特点。该特点是建筑随层高增加而使上下之间温差加剧的主要原因, 设计师也经常利用这一点, 挖掘建筑自然通风的潜力。机械辅助自然通风是利用温差造成的热压和机械动力相结合而形成的室内外空气对流。与完全自然通风相比, 虽然建筑内局部作为辅助动力的机械装置要消耗一定的能源, 但通过这种装置重新组织气流, 甚至在局部“强迫”气流改向, 可以使自然通风达到更好的效果。在这两种通风模式中, 屋顶都是形成温差, 组织气流的重要环节, 在整个自然通风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

2. 屋顶在完全自然通风中的作用

当室内存在贯穿整幢建筑的“竖井”空间时, 就可利用其上下两端的温差来加速气流, 以带动室内通风, 其实质就是“温差—热压—通风”的原理。作为建筑共享空间的中庭就可以胜任这个“竖井”的职能, 一般来说, 其所占空间比例以超过整幢建筑的1/3为宜。这种中庭的屋顶一般都具备两项性能: (1) 它们能让阳光射入中庭, 将中庭内空气加热并产生上下温差; (2) 它们是全部或局部可开启的, 在需要通风时能让气流找到出口。赫尔佐格设计的德国林茨城的HOL2大街住宅区, 每幢住宅楼的显著特征是带玻璃顶的共享中庭。这个中庭贯穿建筑五层并稍稍高出两侧房间的屋面。冬天, 阳光透过玻璃屋顶直射进来, 中庭屋顶的侧窗关闭, 使中庭成为一个巨大的“暖房”, 到了夜晚, 白天中庭储存的热量又可以向两侧的房间辐射;夏天, 中庭屋顶的侧窗开启, 将从门厅引进的自然风带着热量一并排出, 使建筑在夜间能冷却下来。位于英国中部Solihull的一座办公大楼, 以突出屋面的“太阳能烟囱”的自然方式满足办公空间的照明与通风。这些“太阳能烟囱”的北面为玻璃天窗, 天光由此洒向建筑的中心区域。天窗对面为自动控制的活动板, 将其打开时, 阳光从“烟囱”南侧射入室内加热顶部的空气, 在热压的驱动下气流由外墙的窗户引入, 上升后由“烟囱”排出。可作为“竖井”空间的, 除了中庭外, 还可以利用建筑的楼梯间 (考文垂大学新图书馆, 其楼梯间兼作通风竖井使用) 。突出屋面的突兀空间除了做成烟囱外, 还可以做成风塔、风帽的形式。如何使那些突出屋面的部分在外观上和屋顶协调, 甚至使其成为整个建筑造型的亮点, 对每个建筑师来说既是挑战, 更是机遇。

3. 屋顶在机械辅助自然通风中的作用

对于很多地区的建筑来说, 完全自然通风并不是每个季节都适宜的;有些建筑受特定条件的制约, 也不具备低进高出的气流走廊。这时的建筑自然通风就必须借助机械装置的辅助, 或者是根据不同时段、不同季节进行完全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的轮换。英国诺丁汉大学朱比丽分校的主体建筑具备两套通风措施:在室外气候温和的时候, 气流在凹进的中庭入口的引导下, 经过大门口上部开启的百叶进入中庭内, 再由中庭另一端屋顶上的玻璃百叶排出, 这时是完全自然通风模式。在酷热或严寒季节, 建筑的门窗关闭, 新鲜的空气通过屋顶上风塔的机械抽风和热回收装置被引到风道中, 然后进入各层楼板的夹层空间, 进而在楼板低压发散装置的辅助下进入室内;而废气经过热回收和蒸发冷却装置, 最终由风斗排出, 这时采用的就是机械辅助的自然通风模式。太阳能集热片被集中在中厅屋顶的吸热强化玻璃中, 其吸收的热能用于驱动机械抽风装置。

五、结语

城镇居民住宅防雷安全管理措施分析 第8篇

关键词:城镇居民,住宅防雷,安全管理

雷电灾害是一种不可避免而又十分常见的自然灾害, 因此, 雷电灾害也被联合国列为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雷电灾害不仅会损害人民的财产和生命, 严重的甚至威胁到了全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发展。尤其是在夏季多雨的季节, 雷雨天气频繁导致城镇居民住宅遭受雷击的事件常常发生, 这造成了居民的恐慌和财产的损失。所以, 如何做好住宅防雷安全管理措施对住宅防雷来说是很必要的。除此之外, 城镇居民住宅小区的居住人口多样, 涉及各个年龄段和文化与生活层次, 犹如一个小型的社会, 因此, 城镇小区住宅的防雷措施更要做好。本文笔者将从居民住宅的防雷现状、防雷的重要性与防雷的具体措施三个方面来具体分析一下城镇居民住宅的防雷安全管理措施。

一、居民住宅防雷的现状

雷雨天气中雷电时常发生, 它会给居民的生活及其住宅带来一定的影响。但雷电有时候发生并未被居民发现, 所以大多数居民未能真正意识到雷电的影响。这就导致了居民在住宅防雷方面还不是很重视, 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居民的防雷意识过于淡薄。雷电对居民及其住宅的影响很大, 所以加强居民的防雷意识对住宅防雷来说很重要。在防雷措施方面, 居民住宅还算可以, 居民因雷电遭受到的影响也不是很大。所以雷电并没有在很大程度上引起居民的重视导致居民防雷意识过于淡薄。这种忽视的心理是十分危险的, 应该及时发现并制止, 管理部门应加强居民的防雷意识, 以应对突发的雷电事件。

第二个方面就是居民住宅的防雷设备不是很健全、防雷技术也有所欠缺。造成居民住宅防雷设施不健全的因素有很多, 如地区经济的差异和建筑施工队伍的资金不到位等。其设备不健全主要表现在避雷针的安装不合理、接闪器系统过于简单、接地设备过于粗糙、设备未达安全标准和居民住宅防雷管理措施不健全等原因。这些原因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居民住宅的防雷, 再加上防雷技术也不够高端, 更是严重影响了居民的住宅安全。所以, 至关重要的就是要加强防雷措施的安全管理。

二、居民住宅防雷电的重要性

雷电的破坏性是极大的, 它会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和生命安全, 所以加强居民住宅防雷与防雷管理意义甚远。首先, 可以有效地保证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为雷电对住宅的破坏程度是很大的, 严重的甚至可以击穿住宅, 对居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很大的威胁。如果在住宅顶部安装避雷针, 就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一问题, 保证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其次, 还可以保证防雷系统的正常运转, 减少因系统故障而造成的雷电的发生。

三、居民住宅的具体防雷措施

居民住宅的防雷措施在总体上来说还算可以, 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改进。所以, 管理部门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完善居民住宅的防雷系统, 使其充分地发挥其作用。具体措施应分为三步进行:

1) 确定居民住宅防雷的分类及等级。首先, 对居民住宅的防雷进行分类, 分类的标准为本区域中防雷类别最高的建筑物。在防雷等级的确定上, 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来进行。

2) 对于直击雷的预防措施。直击雷的防范系统组成由三部分组成: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因为城镇居民住宅小区的范围很大, 所以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的设计都不能从整体来考虑, 而应该要根据每个区域的建筑面积和外形来分别进行设计。

3) 防止雷电波入侵。防止雷电波入侵的具体措施有以下三种:第一种是在电缆进出线方面, 应该对电缆的金属外壳和钢管设备进行接地设置;第二种是对于低压架空进出线, 应该在进出口设置避雷装置。另外对于多回路的进出线系统, 还要在总线上设置避雷装置;第三种是对于架空的金属管道, 也应该在进出口处设置或链接防雷装置。

四、结语

总而言之, 雷电对居民的生产生活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因为建筑队伍的不同, 在居民住宅的防雷设计上也有所不同。所以, 居民住宅的防雷措施也不是很完善。再加上居民防雷意识的欠缺, 导致我国城市居民住宅防雷的安全管理措施并不是很到位。另外, 从现如今居民住宅在防雷措施方面的欠缺与防雷的重要性来看, 加强居民住宅的防雷措施迫在眉睫。因此, 管理部门在完善建筑防雷系统的同时, 还应大力宣传居民住宅防雷安全的重要性, 加强居民的防雷意识。

参考文献

[1]吴景良.市政设施防雷安全工作探析[J].山西科技, 2012 (05) .

[2]高建文, 杨东亮, 李全景, 吴锋利.防雷安全距离的分类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16) .

[3]黄小红.吉安市中小学校防雷安全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20) .

[4]解天志, 邓传领, 赵辉.湖北省房县中小学校防雷安全现状分析[J].科技风, 2009 (06) .

城镇住宅新供暖系统的发展现状 第9篇

1 现代住宅供暖技术的发展动向

1.1 供暖技术的多元化

住宅供暖技术近年来的突出动向, 是多元化发展。多元化的供暖技术, 使开发建设单位、政府的政策导向、消费者、设计单位和有关产品的生产厂商, 都面临着较多的选择而又难以选择的处境。

要较清晰的表达多元化的供暖技术, 可按下列层次加以归纳:

1.1.1 采用能源:

由于能源结构的变化和煤在许多城市的限制使用, 现已形成煤、燃气、油和电四种主要能源。同时, 水、空气、土壤和太阳能等新能源, 也在积极开发中。

1.1.2 热源形式:

在燃煤的条件下, 采暖热源的大型化集中式技术进步的发展方向, 而在采用其他能源的条件下, 大型化热源的优势消失, 除热电联产集中供暖外, 小型集中和分户供暖, 显示出多方面的优越性。

1.1.3 具体采暖方式:

传统的散热器对流采暖方式, 目前虽然仍是主流, 但由于种种原因, 正在向辐射采暖方式或完全的空气对流采暖方式扩展。

每一种具体的供暖技术, 都是上述三个层次的排列组合。

1.2 供暖供冷兼用和采暖空调方式的个性化选择。

经济发展带来了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 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 是改善居住环境的热舒适度。目前, 有几个日益突出的趋向:

1.2.1 设置采暖的地区在扩大, 即全年日平均室外温度等于或低于5摄氏度少于90d的地区, 也需要设置采暖设施。

1.2.2 采暖地区的采暖期在延长, 以日平均室外温度等于或低于5摄氏度作为采暖期的界限, 现已逐步被突破。

1.2.3 采暖空调式的个性化要求, 在一个区域内, 甚至在一栋住宅内, 要求能对采暖空调方式有多种选择。

2 集中供暖系统及其需要解决的问题

新的《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1999) , 对于集中供暖系统的提法, 已在规范的基础上有所“后退”。对于集中供暖系统, 也不能停留在原来的传统做法上, 需要解决一系列问题:

2.1 除城市热电联合生产的集中供热外, 不同规模的燃煤锅炉房, 由于环保要求面临煤改气的任务。煤改气使供暖成本和供暖费用大幅度上升, 能源消耗有效控制的任务更加突出。煤改气以后, 供热规模数百万平方米的地区供热厂似乎已无必要。供热规模较小的燃气或电热集中热源, 已有不少成功的范例。

2.2 当采用城市热网或地区供热厂为热源时, 其二次换热站的供热规模, 易趋向于小型化, 以利于二次管网的水利平衡和调节。

2.3 分户热计量和收费问题, 已从试点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分户热计量必然要求改变传统的室内供暖系统制式, 并涉及整个供热管网和热源系统。

2.4 系统失调、冷热不均、不能自主控制室温等低水平供暖状况, 必须切实加以解决。

2.5 铸铁散热器或其它散热器加罩等陈旧的供暖设施。以难以满足居住者对于建筑装饰的要求。

3 集中供暖系统的分户热计量

分户热计量问题, 可用三句话概括:势在必行, 难度和需投入较大, 在积极进行试点同时还要充分挖掘现实的节能潜力。分户热计量的难点, 可能主要并不在众所周知的供暖系统制式或热量表开发等方面, 而是以下几个问题:

3.1 户与户之间的热传递.户间的每1℃温差, 仅通过楼板的传热量, 就相当于设计耗热量的5%左右, 相当于采暖期平均耗热量的15%左右, 由于此因素, 不仅难以合理确定设计热负荷, 分户热计量也只是一个近似值, 由此可知, 对用户热量表的精度, 其实不需过于苛求。

3.2 一户一表单户独立系统内的管道布置, 在居住者对装饰要求日益高档化的情况下, 可能只有采取在地面垫层内敷设的办法, 将涉及到管材、建筑层高和散热器布置方式等问题。

3.3 对供热部门的供热质量、运行和管理水平, 会有更高的要求。供热部门应有适当的忧患意识, 并作为试点工作的重要内容, 启动供热部门自身的技术准备和改造工作。

3.4 除了一户一表的分户热计量方式外, 还应探索较为简易和更适合国情的其他合理分摊供暖费办法。

3.5 认为分户热计量可以“管制”用户并能自然解决拖欠供热费问题, 以及对节能效果的过高估计, 可能是认识上的误区。

4 新供暖系统的施工设计

4.1 系统特点与管道敷设

在普通住宅中, 单管系统采暖主立管设在楼梯间, 供、回水干管敷设在建筑物顶层或地沟内, 按建筑物相同竖向房间设置单根立管。由于单管的敷设方式无法分户计量以及不便于调节室温, 该采暖方式在住宅建筑中已被淘汰使用。

双管下供下回采暖系统虽然也可以使用, 但大多用在旧有住宅采暖系统改造, 其方法是在建筑物热力入口设置总热量表, 并在每组散热器上设置热量分配计, 通过统计每组散热器上设置散热量来统计每户的总耗热量, 该采暖方式同户式采暖系统相比在计量上存在很多问题, 如抄表不便, 热量分配计量易被用户人为破坏等因素, 在新建住宅中已很少被采用。

户式采暖系统以其优越的节能特性以及可随意调节室温达到人体的舒适度等特点占据了采暖的主导地位。其采暖主立管设在楼梯间或前室的管道井内, 每户室内管道由采暖主立管引出, 每户管道入口处设置调节阀及热量表。户式采暖系统根据内管道敷设方式又分为户式单管水平跨越式、户式双管上供上回式等几种采暖方式。

4.2 热负荷计算

在原采暖方式中, 未采用分户计量, 按建筑面积支付采暖费用, 用户不会因为家中无人或温度过高而关闭或开小散热器阀门, 各用户室内将保持原有的设计温度, 因而其热负荷计算是以所有住户室内维持恒定的温度为基础的。在新采暖方式中, 采用分产计量, 用户会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经济能力等自主选择室内温度, 这会造成各用户室内温度不同, 使得各用户间存在一定的热传递。

4.3 设备选择

在原采暖方式中, 无计量和节能要求, 设备无特殊要求, 在此不再赘述。在新采暖方式中, 要求进行热计量, 所采用的设备会不同于原有设备。

4.3.1 在建筑物热力人口设置热计量装置, 对整个建筑物用热量进行计量。并在各用户人口设置热量表。

4.3.2 采用分户计量的采暖系统后, 各用户可以自主调节室内温度, 采暖系统运行时是变流量系统, 需要在建筑物热力入口安装压差或流量调节装置, 以克服流量变化引起的压力变化。

5 新采暖方式存在的问题

新的采暖方式虽然做到了分户计量、分室调温的优点, 但它作为一个新事物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

5.1 用户已习惯了原有采暖方式的管道敷设、散热器摆放位置以及采暖付费方式, 对新的户式采暖系统还不太理解。

5.2 由于管式采暖系统在户内管道多, 并且多为隐蔽敷设, 一旦出现问题, 不便维修, 更会给用户带来经济上的损失。

5.3 户式采暖系统初投资高, 成本收回率慢。

5.4 计量时, 如某用户不采暖时, 相邻用户的热负荷要增加, 增加的这部分费用谁来付。

5.5 由于我国分户计量采暖系统刚刚起步, 计量设备质量参差不齐、价格差别大, 不能让人满意。

总之, 分户计量采暖系统正处在发展阶段, 需要国家、生产厂商、设计人员共同努力, 要发挥新系统的优势, 更好的为用户服务, 让用户达到切实的利益。

参考文献

[1]王亚兰, 马雪梅.住宅多元化采暖[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2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2002年.

[2]牟灵泉, 李向东, 牟萌;住宅按户计热与控制问题探讨[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浅谈城镇小区园林景观人性化设计 第10篇

1.1 居住环境的安全性

安全是人们生存的首要条件, 没有安全性也就谈不到其他各方面的特征。居住环境的安全性表现在日常安全系统、防灾系统、防盗系统等方面。

1.2 居住环境的健康性

居住环境空气要保持清新、自然, 防止各种有害气体和物质的深度超标。同时, 健康性还要求通向健康身心的设施、空间配套齐全, 满足居民锻炼身体的需求。

1.3 居住环境的舒适性

居住环境的舒适性指使用上和视觉上的感受。使用上的舒适, 包括各种设施是否以人体工程学的原理创造使用的合理, 是否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创造满足人们活动的空间;视觉上的舒适, 要满足不同地区居民的传统生活习惯和对环境景观特点的认同。

1.4 居住环境的通达性

通达性保障着居住环境各种功能使用的效率和效果, 通达的可选择性体现了社会公平与实现多样需求的目标。通达空间的层次决定了通路的性质和等级。私密性强的空间, 通路的等级低, 交通性弱, 通达性也小。

1.5 居住环境的识别性

居民是居住环境的主体, 居民要求所处的环境具有识别性, 让居民分辨出自己的住宅以及自身在空间环境中所处的位置、方向, 进而掌握环境的构成模式和组织规律, 以便按不同时间和场合需要, 以最佳的方式到达自己想去的位置, 参加自己想参加的活动。强化识别性, 需要赋予外部空间以视觉上鲜明的个性。

1.6 居住环境的领域性

美国学者斯卡·纽曼提出的这个空间概念认为, 人的各种活动都要求相适应的领域范围。他把居住环境归结为由公共性空间、半公共性空间、半私密性空间和私密性空间四个层次组成的空间环境占有与控制的要求, 认为领域在空间上是固定的, 不随人的移动而移动。

1.7 居住环境的多样性

多样性的要求是基于不同人群的年龄、职业、喜好、修养、文化等要素而产生的, 而且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中。空间的创造、设施的设计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 中国造园艺术谓之“造园无格、借景有因”, 说的就是无需固定的格局、法式, 要因地制宜地将景观组织起来, 各种景色皆可为我所用。

1.8 居住环境的和谐性

多样的外部环境各要素之间做到和谐统一, 避免不同形式、风格、色彩的要素产生冲突和对立。同时, 环境构成要素作为实体来构成空间, 空间才是主角, 各要素需要以环境和谐的整体利益限制自身不适宜的夸张表现, 使各自的先后、主次、从属分明, 共同构筑协调、统一的环境景观。

1.9 居住环境的连续性

在居住环境景观空间中, 应注意居民在居住区内不同时间、空间、方位的视角和活动方式, 进行全方位的景观设计, 努力创造步移景异、延绵不断的效果, 尤其要注重节奏、形式、色彩与空间的协调。

1.1 0 居住环境的文化性

居住环境的文化性体现在地方性和时代性当中。应当充分考虑传统生活方式的特点, 寻找与现代居住空间环境的契合点, 以不同的方式, 从空间形态、尺度、界面的色彩、细部表达对传统与现代的理解, 延续文化脉络。

1.1 1 居住环境的生态性

回归自然、亲近自然是人的本性, 引入自然界的山、水、绿化, 模拟自然风光, 也是居住环境的基本要求。具有生态性的居住环境能够唤起居民美好的情感寄托, 人与大自然共生共栖, 才能体验到永恒的真理,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是美的最高境界。

2 园林景观人性化设计应注重的几个方面

2.1 园林景观设计要让人性充分发挥

人作为一个自然人和社会人, 既需要运动, 又需要休息;既需要沟通, 又需要庇护;既需要安全, 又需要挑战;既害怕孤独, 又乐意被人关注, 同时喜欢关注别人, 因此, 需要设计的场所能让人性充分发挥。

2.2 园林景观设计要回归自然

人的生存离不开大自然, 大地景观是一部人文的书:大地上的足迹和道路, 门和桥, 墙和篱笆, 建筑和城市以及大地上的文理和名字, 都讲述着关于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2.3 园林景观设计要注重地方风格

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各有各的特点。北京———政治文化的中心, 都江堰———悠闲城, 温州———商业城等等。只有懂得当地人的生活, 才会有符合当地人生活的公共空间的设计。

2.4 园林景观设计要注重人文历史

人文历史源于当地人的生活和场所的历史, 因此园林景观的设计要挖掘当地的自然及人文历史, 突出地方特色:一种源于当地的自然过程及人文过程的内在的力量, 是设计形式背后的动力和原因, 也是设计所表达和体现的场所的本质属性。

(责任编辑杜芊芊)

摘要:园林景观设计要注重人性化, 如居住环境的安全性、健康性、舒适性、通达性、识别性、领域性、多样性、和谐性、连续性、文化性、生态性。同时园林景观人性化设计要注重:一是让人性充分发挥, 二是要回归自然, 三是注重地方风格, 四是注重人文历史。

上一篇:产业集成园区下一篇:住宅供暖与节能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