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推广模式范文

2024-07-28

农技推广模式范文(精选12篇)

农技推广模式 第1篇

1 我国农技推广体系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1.1 农技推广体系面临的挑战

1.1.1 农民科技需求的多样性

农产品供给量从长期短缺转变为总量基本平衡与地区性、结构性过剩是目前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特征;农业生产从最初所追求的产量农业转变为效益农业;农业经营模式逐渐从单纯原料生产转变为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1]。由此可以看出, 农民对科技的强烈需求直接反映出消费者对农产品的强烈需求, 并呈现多样化趋势。

1.1.2 农业科技服务市场逐步发展, 多元化市场主体逐步形成

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农业科技服务市场也取得了相对较快的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其他农业中介服务组织开始逐渐发育, 并逐步形成多元化市场主体。它们在开展农业技术服务时, 所呈现出来的发展趋势为以下这2个方面:第一, 很多民间农技服务组织的主要经营业务几乎都定位在技术培训、农资供应等这些农技推广当中的环节上, 因为这些领域除了利润空间与其他领域相比较大之外, 也是政府农技推广机构开展技物技物结合经营的范围之内;第二, 大部分产业化企业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这一目标, 开始从事一体化服务, 使企业服务领域得到不断拓宽。

1.2 农技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

1.2.1 基层政府对于农机推广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由于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不够, 导致从事农技推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强, 不尽心、不热心现象普遍, 特别是新录用的农学类的大中专毕业生, 即使目前在农技推广机构工作, 但是大多数都是想先在此学习工作经验, 为以后调改岗位打好基础, 造成农技推广队伍不稳。且相对于其他岗位的工作来说, 农技推广工作条件差, 待遇低, 不能留住人才也不会引进人才, 导致农技推广人员综合素质相对较低。

1.2.2 手段落后, 装备简陋

近年来, 农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条件虽有所改善, 但技术装备水平仍十分简陋, 工作手段相当落后, 缺乏必要的检测分析设备、必需的业务工作设施。仅凭一张嘴两条腿开展业务、指导生产, 沿用较为落后的经验判断去解决生产中的问题, 用20世纪的工作办法, 干21世纪农业的工作。

1.2.3 管理机制欠顺, 服务效益不高

实施以县级农业主管部门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后, 由于交由了县级农业主管部门管理时间不长, 一些乡镇领导或农技人员还存在观念上的偏差、认识上的不足、行动上的迟缓, 作为国家农技推广主要渠道的重要环节, 县农业主管部门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管理力、凝聚力、约束力有待加强[2]。

2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创新模式探讨

2.1 培育主体、创新模式, 把握改革的着力点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创新模式的行动上必须贯彻政府扶持与市场引导相结合的原则。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需求就是建立以政府农技推广机构为主, 龙头企业与社会中介组织为辅的多元化农技推广网络, 同时, 也是完善农技推广体系的关键要素。在巩固政府农技推广机构基础地位的基础之上, 实行挂靠科研院与农业院校, 扶持农村经纪人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开展推广, 积极鼓励涉农企业参与到农技推广当中, 形成全社会支持、关注、参与推广的合力。

2.2 落实待遇, 创新机制

尽快推行事业单位技术人员岗位设置和岗位管理办法。切实提高农业技术人员待遇水平, 落实工资倾斜和绩效工资政策。充分调动广大农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以饱满的精神状态, 投身于现代农业科技事业, 探索和发展适合农业产业结构特点的科技创新机制, 健全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农产品为单元、产业链为主线、综合试验站为基点的新型农业科技资源组合模式, 及时发现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难题并有效解决, 使试验示范、技术创新、辐射带动所起到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使电视、广播、互联网等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媒体都能得到充分利用, 为农民群众提供一个方便快捷、双向互动、简明有效的服务。

2.3 构建载体、创新形式, 筑牢改革的支撑点

对农技推广的各方面条件和环境进行完善和提高, 在此基础上, 加强对农民农机相关技术进行指导与培训, 通过这种多样化的农机推广服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农民的农业科技素养和技能。第一, 将活动作为载体[3]。农业生产部门必须要坚持开展科技下乡、科技进家等等的活动, 加强对农民的各方面培训。第二, 将基地作为载体。对入股、承包等等创办与领办示范基地的形式给予鼓励, 辐射周边农民, 推广农业技术, 引导农业生产。

3 结语

农技推广服务必须服务“三农”作为核心, 使地方的粮食生产能力都得到提高, 使现代农业得到持续发展, 通过完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 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化组织积极参与, 推广、培训单位、科研单位、示范基地、农民、企业联动的网络。造就整体素质高、全心为农民服务的农技推广人才, 使农技推广队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当中所起到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卢小磊, 杨凤书, 陶佩君.完善河北省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实证分析[J].农业科技管理, 2011 (3) .

[2]袁正亮, 石业贵.基层农技推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北京农业.2009 (9) .

推广模式案例 第2篇

1.海南圆椒品种引进推广进展情况

进入20 世纪90 年代中期,海南圆椒等冬季瓜菜已成为海南热带高效农业中的主要支柱产业。海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着重开展引种试验圆椒优良品种工作。在初步试验成功的基础上,继续开展了正规的品种比较试验,并且取得了圆椒当家种———中椒5 号引种试验的成功。从1999 年开始,在海南省种子站的密切配合下,海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以项目计划,科技下乡等推广方式,联合文昌、东方、临高、澄迈等市县农业单位,全面开展冠爵等30 多个优良圆椒品种的多点试验示范和大面积推广工作,加速了中椒5 号等新品种的示范推广和成果转化,取得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据统计,1999-2005 年,中椒5 号等圆椒品种经过7 年连续不断的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工作,已经收到极好的科技成果转化效果,并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①先后引进、试验、示范了30 多个甜(圆)椒新品种。经比较试验、示范筛选出中椒5 号圆椒新品种,且推广多年来经久不衰。目前仍为我省甜椒产区的主栽品种。

②研究制订出科学、适应、可操作性强的甜(圆)椒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包括苗床规格、栽培季节、品种选择、苗床处理、种子处理、播种、苗期管理、土壤治理与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标准化技术内容。

③推广效益显著。栽培甜(圆)椒的耕地原来主要是水稻田,实行稻椒轮作有利于改善生态条件。中椒5 号比原来主栽品种百利西圆椒抗性明显增强,能大大减少农药用量,有利于甜椒的无公害生产。通过良种与良法的配套推广,中椒5 号在海南甜椒生产中从无到有,由少到多,逐步形成了以文昌、临高、东方为优势区域中心的圆椒产业带。据统计,海南中椒5 号甜椒示范产量达2 696~3 784 kg/667 m2;大面积甜椒的栽培产量亦超过2 000 kg/667 m2。每667 m2产值超过5 000 元,增值2 000~3 000 元。比项目实施前的甜椒产量与产值至少提高30%以上。1999-2005 年累计推广2.5 万hm2,累计生产72.702 9 万t,累计创农业产值14.18 亿元,累计为农业增加纯收入5.70 亿元。

2海南圆椒品种引进推广的具体做法

2.1 做好良种引进和田间品种比较试验工作

根据生态区域性和技术区域性,确定适宜引种的圆椒优良品种,并着手引进试验工作。在田间品种比较试验中,确定好播种期、育苗期、移栽期、小区规格、株行距等栽培技术参数和对照品种,按随机区组排列、重复、局部控制三大原则搞好田间品种比较试验设计和实施操作,确保试验成功。

2.2 坚持抓好现场观摩,提高示范效果

为了让广大的农技推广人员、种子经销商及专业大户及时全面了解圆椒优良品种的特征特性,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每年由海南省农业厅和海南省种子站主持,在海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永发蔬菜基地、定安、琼海等3 个单位示范点的基础上召开全省现场观摩会。每次由各市县农业局组织来观摩的人数达250~300 人,并通过海南电视台、海南日报等新闻媒体的宣传,很快使中椒5 号等优良品种在瓜菜主产区扩大推广。

2.3 重视政府引导和建议,不断扩大良种知名度

每年在举办中国(海口)冬季农产品交易会之前,海南省政府都要组织全省农业科研、推广方面的知名专家,建议本应推广的优良瓜菜品种、优良农资,并列出名单,供各市县及广大的生产基地选择。这项工作开展以来,中椒5 号每年都被列为主推瓜菜品种,也是每年都被选中的几个品种之一。

2.4 加强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为无公害生产提供保障

优良圆椒品种的推广潜力与实现无公害生产,必须通过相配套的标准化栽培技术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来实现。在推广应用初期,就推出了一套简便易行的栽培技术;并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逐步形成了一套系统、适用、可操作性强的无公害栽培技术操作规程和质量安全标准。强化制定和实施标准化质量安全工作,为海南无公害圆椒的产业化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2.5 扎实办好示范点,为大面积推广起到桥梁和辐射作用

推广实践证明,农作物品种或农业技术的推广,都是先从示范点开始的。据调查,从1998 年开始,海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科技人员就开始在文昌市文教、海口市大致坡等地建立圆椒示范点。从1999年开始,除了省级多点示范试验以外,文昌、临高、东方等市县先后分别在冯坡、东阁、临城、波莲、加来、感城、三家、八所等主产区建立了生产示范点。由于这些示范点均建立在主产区,更易为广大椒农所接受,收到了极好的示范效果。

2.6 抓好经常性的培训工作

从2002 年开始,由海南省农业厅主持在全省各主要市县经常开展无公害瓜菜栽培技术培训,海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每次都参与其中。此外,一些主产市县如文昌市、临高县等每年邀请海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的技术骨干到各主要乡镇举办无公害瓜菜技术讲座。据统计每年培训达20~30 期,累计培训120 期以上,受训农民超过30 000 人。无公害圆椒生产技术都是每次科技下乡培训的主要内容。由于连续多年的培训工作,大大提升了海南的无公害甜(圆)椒生产水平。

2.7 深入田间地头,解决关键时期的关键技术问题几年来,在生产关键时期,如寒潮期或病害流行期,海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科技人员与海南省部分市县技术人员一起,经常性地深入田间地头,为菜农朋友开展咨询活动,对一些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提出相应的技术对策,使项目在应用中减少失误,增强了农民朋友的信心。

2.8 加强横向联合圆椒项目实施来,由海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牵头策划,联合海南省种子站、部分市县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组成课题组,通过市县政府或职能部门牵头组织各乡镇政府及农技站干部、种植企业(大户)、农民尤其是农村妇女参加推广工作,让各方面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真正起到了强强联合的作用,极大地促进了项目成果转化与应用推广。海南引进推广圆椒的运作模式分析

3.1 指导思想世纪90 年代后期以来,我国正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技术不断进步,数量型农业逐步转变为质量型和效益型农业,对我国农业推广理论与方法提出新的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我国原有的农业推广体系必须进行改革,农业技术推广的内涵也亟待拓宽。借鉴国外农业推广发展的历史经验,结合海南省情,我们既不能停留在技术推广这种农业推广的初级阶段,也不能完全照搬国内外的农业推广模式。通过对圆椒品种在海南引进、试验、示范、推广运作模式的分析研究,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海南省情的农业推广模式,进一步促进海南农业科技进步和可持续发展。采取教育、咨询、开发、服务等形式,示范、培训、技术指导等方法,将圆椒等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扩散、普及应用到农村、农业、农民中去,从而加速海南新农村建设。

3.2 主要方式

①项目计划方式项目计划型是政府有计划、有组织地以项目的形式推广农业科技成果,是海南目前农业推广的重要形式。各级科技部门和农业部门,每年都要从中编列一批重点推广项目,有计划、有组织地大面积推广应用。如海南省科技厅的省级重点科技推广项目、海南省农业厅的百项农业新技术项目。

按项目计划推广,一般要经过项目的选择、论证、试验、示范、培训、实施、评价等

步骤,项目的选择和论证是关键。项目的论证要考虑到推广地区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经济状况、推广人员能力、市场影响等因素。项目经过论证,报上级批准后,方可定为推广项目。一般推广项目由上级主管部门如海南省科技厅组织协调实施。一个项目一般推广3~4 年,取得预定效益后再实施新的推广项目。

②企业牵动方式为了适应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兴办农产品加工保鲜等龙头企业,发展贸工农、产加销一体化,以市场为导向,农民按合同生产、交售,企业按合同收购、加工、销售,使农民种椒有技术指导,生产过程有服务,销售产品有市场。这种推广方式,企业承担了一部分农技推广工作,同时加强了基地建设,进行了规模化和组织化生产经营,搞活了市场,引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目前出现的推广形式主要为“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类型。例如,海南永青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市场”企业牵动方式,通过组织化机制连结千家万户的农民种植、加工、销售圆椒。

③科技下乡方式科技下乡是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为主体,将高校、科研机构等技术部门的科技成果和先进技术,通过适当的方式介绍给农民、乡镇技术干部和生产企业,使科技广泛服务于“三农”,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提高社会、生态、经济效益。科技下乡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推广方式,具有多重意义。如海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每年都在若干个乡镇和示范点举办科技下乡活动。

3.3 主要运行机制

①“科、教、推”三结合的运行机制农业科研、教学、推广部门通过承担项目的方式形成的“科、教、推”三结合运行机制,是海南重要运行机制之一。但是在原体制下的无偿转让技术规则下,知识产权得不到完全保护,三个系统从业人员的经济利益由国家按照相应分配制度统一发放,人才资源由国家统一调配等,缺乏激励、竞争机制,还需要逐步改革。随着各项农业法律、法规不断健全,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越来越重视发展热带高效农业及冬季瓜菜生产,支持示范推广体系的改革和建设,使圆椒新品种引种、示范、推广投入有了稳定的机制和保障,示范推广和成果转化系统自身积累与发展机制逐步完善,加之市场和计划共同调控功能,“科、教、推”三结合运行机制将会得到更为科学的整合,三者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并继续发挥示范推广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作用。如每年海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都联合海南大学农学院、海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等单位开展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

②企业、基地、农户三结合的运行机制这种运作模式推广应用优良品种,一般由企业自主研发、国外引进、购买专利或技术转化等形式,获得生产经营权。通过基地与农户签订圆椒购销合同,安排规模不等的农户进行生产。公司负责产中技术指导,产品按合同标准经严格验收后,以一定的保护价格回收。其运行机制运用了产业化的经营思路,抓住了产业化经营的三个关键环节:a.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培育了市场及市场销售体系;b.提高了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将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分散农民通过民营经济合作社、农民专业协会等中介机构组织起来,鼓励农户围绕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开展多元化、多形式的合作,拓展产业链条;c.提高了基地的建设水平,实现了规模化与社会化生产。在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将企业、基地、农户三者紧密结合,在龙头企业、中介机构和生产农户之间建立了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的利益机制,形成了有市场、有规模的主导产业,有效地解决了“产品没有市场不能发展,有了市场而没有规模也不能形成气候”的生产难题。在市场的拉动下,有效地把基地建设、优化区域布局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反过来又加速了新品种的示范推广进程。

③经营、咨询、推广三结合的运行机制新时期广大农民的从业分离,对农业技术示范推广提出了多元化的需求,农民希望示范推广部门实行全程优质服务,跟踪到位经营服务。在新形势下,经营、咨询、推广“三结合”的运行机制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产生了。它在海南各级农业推广部门的深化改革中逐渐成熟。其主要形式是:农业推广

机构将种子、农药、化肥、农机具等物化类成果,根据专业经验和所掌握的信息,并结合当地环境与生产条件,制定出示范推广计划,以经营的方式传递到农民手中,同时跟踪进行配套的综合服务,解答农民各种咨询,指导他们进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经营、咨询、推广三结合实现了由过去单纯服务型向有偿、无偿服务相结合的过渡,解决了技术报务与物质供给相分离的矛盾。经营中所获利润可增强推广机构的实力,使其发挥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潜能。海南引进推广圆椒运作模式的规律及创新路径

4.1 一般规律

通过总结分析,海南圆椒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运作模式的一般规律是7 个步骤,即项目选择、试验、示范、培训、服务、推广和评价。其中田间品种比较试验、多点示范、大面积推广是海南农业推广工作的三个基本步骤。

4.2 创新路径

①多点示范点应建立在海南圆椒主要产区由于受气候条件、生产条件、经济状况、生产习惯、科技文化素质的差异等自然资源、社会环境因素制约,目前海南圆椒示范点不多,且分布在主要产区的少。如果将圆椒示范点建在海南圆椒生态区域布局主产区,将更有利于农民接受新技术、新成果,增强示范效仿效果,提高示范推广覆盖率。

②加强自身建设,广泛开展基层培训工作过去科研、推广等单位大多数注重培训生产大户,不注重培养基层乡镇干部、基层推广站技术人员和散户农民,尤其是广大农村妇女。今后,应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和服务三农体系建设,改变海南各市县、乡镇一些干部的陈旧观念,提高农民特别是农村妇女科技文化素质,提高项目推广实效,加速示范推广进程。同时,构建先进的科技平台,加大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力度,加强科研、高校、推广等单位人才队伍体系建设,着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科技水平,树立他们的市场意识。在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基础上,根据市场发展趋势,更好地向基层组织、生产企业、农民提供有效、便捷的科技培训和服务。

③科研、教育、基层推广单位应加强协作科研、教育单位应主动走出去,联合海南各市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乡镇农技站开展工作,促进成果转化与应用推广。基层推广单位应变被动为主动,主动上门跟科研、教育单位联合,共同搞好示范推广工作。同时,科研、教育单位要加强自身建设,互相交流经验,强强联合,加强科技攻关与协作。

④进一步推进农业信息化工作,通过媒体、网络、印刷、声像等科技手段改进推广方法不同的推广方法对农民接受和采用新技术的效果是不同的,也就是说推广效率是不同的。由于海南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农民对看得见、摸得着的技术信息比较感兴趣,通过听、看才能做得好。在保留传统的现场观摩会、示范参观等好做法的同时,进一步完善省、市县、乡镇、村四级农业科技110 视频信息体系平台建设。利用现代印刷、声像、信息技术,宣传推广印刷品,制作农业标准化技术规程VCD,DVD 等声像资料。采用印刷图书资料、发行VCD 光碟、成果示范、方法示范、网络演示,举办培训班、经验交流会、网上咨询等方式,以市场为导向,将示范推广与经营服务一体化紧密结合,为农民巡回指导、咨询服务和技术传授。同时,经常跟报社、广播电视、文化出版、邮政电信、广告公司等媒体、通信网络机构联络,扩大示范推广的宣传效果。海南圆椒品种引进推广体制的展望

5.1 政府应继续加强对农业推广工作的领导和支持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一定要强化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作用,继续探索农业推广的运行机制、方式和途径,积极推动农业技术推广事业发展,丰富农业推广工作内涵,增强服务功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适应农户的多种技术需要,逐步建立起一个稳定高效的海南圆椒品种多元化引进推广体系。

5.2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强科技培训、服务和示范推广工作

农业技术推广投资不足是影响我省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应增加政府财政对农业推广投资的经费。我省各级财政每年的农业技术推广投资经费占农业总产值的份额应不低于0.5%。从海南实际出发,在稳定目前推广体系的前提下,建立以政府主导的多体制、多元化科技培训、服务和推广体制,逐年增加省、市县、乡镇有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和推广项目,加大财政、金融资金投入力度。同时,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如果农民素质太低,那么再好的农作物良种、良法也不能发挥其应有的科技效应。由于受到传统和地域的影响,海南仍有相当数量农民的技术素质有待提高,政府应在这方面多做一些工作,广泛开展科技下乡等科普活动,扎扎实实办好各类示范点,将农业生产技术和优良品种送到田间地头。

5.3 加强农业科研、教育、推广部门的协作

长期以来,科研、教育、推广部门自成体系,缺乏有效的内在结合机制,科研成果没有流向推广部门的正常渠道,科研机构很少过问推广系统的工作,推广部门很少主动了解科研进展情况,所需要解决的生产技术难题有些没有及时列入科研计划的正规途径,从而影响了农业推广的效果。借鉴国外的经验,建立三者的协调机制,是当前摆在海南各级政府面前的紧迫任务,应建立相应的制度,引进新的机制,促进海南各级农业科研、教育、推广单位三者协作开展工作。科研、教育、推广单位要通力协作,联合攻关,加强国内外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新优品种的选育及其配套技术的推广,加速培育海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和著名品牌,促进优良品种的更新换代,使其更加符合外向型农业生产的需要。

5.4 建立切实可行的农业推广评价体系

从对国内外农业推广体系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只有建立起具有实事求是、综合效益、可比性原则的评价指标体系,严格开展评价活动,才能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为实现总体目标提供依据,为检验工作方案的正确性提供依据,为提高推广管理工作效率提供依据,也可使推广工作更容易得到各方面的认同和了解。目前,海南建立切实可行的农业推广评价体系尤为重要。

5.5 品种和品牌优势的集成是品种推广的关键

品种优势主要是指品种的广适性、商品性、丰产性和抗逆性等方面优于同类品种的潜在能力。产品品牌优势是指企业的整体形象、顾客对产品的忠诚程度、企业的知名度、产品的质量及企业对该种产品市场的专有程度等。例如,湖南省蔬菜研究所、湖南湘研种苗中心经过10 多年的蔬菜选育和推广,建立了实力强大的科研队伍和品种推广队伍,已经形成了育、繁、推、销一体化的品种产业化开发体系,建立了“湘研”、“湘辣”系列品牌效应。

5.6 积极探索“政府+科技+专业合作社+农民”的培训、示范、推广模式

农技推广模式 第3篇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农机推广;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04.015

农机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对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作出了极大贡献,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我国在农机推广工作方面取得了很大突破,也有很多新型的多功能农机设备不断研发。但是也不可否认,现阶段农机推广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解决[1]。这就需要打破以往陈旧的思维方式,提高农民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1农机推广工作的发展现状

1.1农机推广工作的整体实力不足

农机推广工作整体实力落后,主要是人力、物力、财力都比较缺乏,还有比较简陋的工作环境和严重流失的技术人才都导致农机推广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农机推广机构的改革使城乡推广机构合并,不少人员因此被裁减,人员只出不进,导致基层与上级机构不能够有效连接。农机推广的整体技术力量也都在不断下降,特别是缺少足够的专业人才进行补充,严重缺少足够的高素质农机推广技术人员[2]。国家也没有投入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来完善这一方面的工作,导致工作人员的能力得不到很好的提升。农机推广在这方面的工作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就导致整体实力不足。

1.2农机装备落后

农机推广的方式方法结合农业机械设备才能更好地保证相关工作取到最大化的效果,当前农机推广工作因为物质条件、技术力量等因素导致相关培训、推广等职能无法发挥。我国当前的农机设备多数属于中小型农业机械,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而且大多数设备都是耕播、收割设备,严重缺少水产、畜牧等设备,还有些设备的研发速度也严重滞后。再加上农机产品的需求和市场推广一直处于脱节状态,都阻碍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1.3政府资金投入不足,推广手段落后

主要是国家财政目前投入的力度不足,相关的扶持政策也很不明确,特别是在农机事业方面的比例更少。另外由于农民的收支无法满足购买新型的技术设备,购买能力不足,这些都是影响农机推广工作的客观原因。目前农机推广人员可以说严重不足,无法满足正常的工作需要。加上老旧的推广方法,一直停留在文件、会议等方式,相关的实际指导工作无法很好地开展,技术培训和服务难以深入。

2农机推广工作的相关对策分析

2.1健全农机推广体系,提高综合实力

大力加强机构的专业化建设,提高机构的整体实力,建立相关的约束、奖励机制,最大程度地提高人员的积极性和活力。通过更多的培训来建设复合型的专业人才队伍,并吸收大、中专毕业生加入农村推广工作中去[3]。

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并且刺激政府能够在政策、资金等方面不断投入农机推广中去。然后将更多先进的农机新技术投入到农业生产的第一线,并加大对农民的培训,让他们能够快速使用这些设备,增加新农机的效果和作用,带动全社会对农机推广工作的关注度。

通过农机人员进修学习,不断提高农机人员的素质能力。通过激励方式提高推广人员的文化知识能力,才能够更好地为农机推广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并成为推广工作的动力。

2.2建立新型的农机产品研发和推广体系

农机推广工作可以说是极其复杂,涉及到的内容也非常多。因此要将科研院所、工、户,有机地联系起来,并发挥出各个环节的优势和作用,不断提高农机推广工作的力度。利用农机大户、科技大户的带头作用,组织农民进行参观学习,加快他们学习新技术的步伐。通过多元化推广方式,使先进的农机设备迅速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应用。

以各乡(镇、街道)为单位,建立农机推广的示范点,以此收集各种农机设备的需求情况,才能够更好地提供服务。利用互联网等手段获取农机企业的各种信息内容,同时和农机企业保持好联系。

2.3加大财政补贴,建立新型的推广模式

目前国内的农民绝大部分没有足够的资金实力投入到农机购买中,因此需要国家投入更多的资金支持力度和补贴力度,创造更好的农机推广环境。通过相关的政策引导来提高农机化的使用范围和效率,提高农民的经济效应,保证农机推广工作的顺利发展。还需要利用各种形式来推广,建立优异的农机服务体系,以此提高新型农机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以信息化方式带动农机化的飞速发展。

3结论

综上所述,在农机推广的过程中要通过积极的引导,才能推进现代农业的建设和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4]。农机推广工作对于农机化工作开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相关工作开展思路和方式上还有很大的不足,无法有效取得相关推广工作成果。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改变农民、政府、技术人员在相关观念上的错误意识外,还要通过多多投入相关的扶持措施、福利待遇等方法来提高农机推广工作的深入。还要缓解农民采购农机设备的风险因素,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全员素质,使人人懂技术、会操作,把农机推广变为农民传授新技术,让农民快速掌握新本领,直接转换为更多的经济收入。

参考文献

[1] 谌俊良.关于农机推广工作的思路与对策分析[J].湖南农机,2014,41(4):26-27.

[2] 蒋利.农机推广工作的现状分析[J].农机纵横,2014,(24):43.

[3] 李琳,郭长明,黄鹤,等.农机推广工作之我见[J].农村牧区机械化,2010,(06):34.

[4] 杨荣梅.衡水市农机推广体系建设现状及建议[J].现代农村科技,2010,(21):4.

新时期创新农技推广模式的思考 第4篇

新时期农业发展步入了新的轨迹,尤其是在三农政策的号召和推动下,农技推广开始步入了黄金发展期。面对新的发展态势,非常有必要对传统的农技推广模式进行思考,通过资源整合、方法创新、思路革新,设计一套崭新的农技推广模式。鉴于此,本文试着从推广目标、推广对象、推广内容、推广方法四个方面,对农技推广思路进行重新的界定,为今后本地区农技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借鉴思路。

2 新时期农技推广模式研究

2.1 推广目标设计

农技推广总目标在于提高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力度,通过创新方法、革新思路、资源整合,建议一套职能明确、机构完善、队伍充实、保障有力、运转高效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2.2 推广对象设计

根据地方农技发展思路,农技推广对象主要集中如下四方面:

第一,农业合作社。扶持发展农业合作社,从政策、税收、信贷等等各个方面,给予农业合作社的发展优惠,提升农业合作社的组织化程度。农业合作社作为农技推广的中坚力量,必须要通过政策引导、优惠扶持,发挥其在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指导作用,明确服务内容、规范服务标准、提高服务质量,满足新时期农民农业生产的发展需求。

第二,农业科技示范户。农业科技示范户对于农技推广起着很重要的带头作用,在科技推广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这部分农技推广户主的技术指导、政策倾向,建立风险评估预警机制,解决科技示范户农技推广的后顾之忧。强化科技示范户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协议农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必要时政府应与科技示范户共同承担农技推广风险。此外,鼓励农业科技示范户改革创新农技新技术,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创新适合地方农业发展的新技术,对于创新示范户给予资金鼓励,实现由“科研创新”到“技术创新”到“应用创新”的快速转化,加快农技推广速度。

第三,中小农户。农技推广最终要落实到中小农户的生产应用之中,建议农技推广人员选择相应的村落建立联户推广机制,落实农技推广进村入户体系,增加与生产农户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加强田间地头农技技术指导工作,提高农技推广效率。同时,针对中小农户要做足农技推广的宣传工作,不断革新农户致富观念,争做新时代靠科技发家致富的现代农民。

第四,农技服务。提高农技推广的时效性,必须要规范农业企业服务行为。鼓励农业企业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合作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开展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农机作业与维修、农业生产资料经营等农业生产服务,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水平,引导涉农企业不断完善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为农户提供市场信息、生产技术和销售服务,增强服务和带动能力。

2.3 推广内容设计

农技推广落实到实处,必须要发挥三方面的带动作用。第一方面是资金,资金是农技推广的重要“力量来源”,解决推广资金问题,可参照如下思路:(1)各基层政府直接增加对农技推广的资金支持力度,参照国际农技推广思路,对于农技推广中的基础设施建设、科研力度、教育推广力度等等直接进行资金投入,使农技推广扶持达到国际化水准。(2)建议成立农技推广公益基金,发挥社会各基层的力量,尤其是调动涉农企业的惠农情怀,为农技推广资金来源拓宽思路。

第二方面是信息,在信息化发展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要想提高农技推广的效率,必须要认清形势,借助信息传媒(比如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等)的影响力,实现农技推广的高速度。建议与中国移动、联通等等信息服务媒介成立“短信农技推广服务平台”,发展农技推广信息服务化潮流。

第三方面是技术,要努力打通科研、推广、培训3大体系。推动建立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长效机制,使所有农业科技力量都能围绕农业产业的需求协同工作,使各类农业技术成果都能从实验室到田间顺利成长,形成需求与研究互为因果的良性循环,跨越“最后一公里”的沟壑。

2.4 推广方法设计

传统农技推广走的是政策推广“一条腿”,也就是制定推广政策,自上而下的工作思路。现如今,非常有必要创新思路,重视农技推广信息的双向沟通,“两条腿”走路。一方面继续领悟中央精神,制定农技推广策略;另一方面,走向田间地头,了解田间作业需求,并调动农户技术创新积极性,及时调整农技推广思路。此外,还要借助各大网络、传媒等等信息影响力,提高新技术产品的传播时效。

3 结论

总之,在新形势下,必须要对农技推广模式进行重新定位。在推广目标方面,要逐步提高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力度;在推广对象方面,要从农业合作社、农业科技示范户、中小农户、农技服务四个层面有针对地深入;在推广内容上,一是要有资金保障,政府直接投入、成立农技推广公益基金是最为有效的措施。二是加强信息沟通,借助信息传媒(比如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等)的影响力,实现农技推广的高速度。三是技术创新方面,必须要努力打通科研、推广、培训3大体系;在推广方法上,改革传统的“政策制定、强制推广”的策略。做到农技推广上要贯彻中央进行,下要联系群众、调动农户技术创新积极性,只有如此才能将农技推广工作落实到实处,体现农技推广的惠民精神。

摘要:目前,传统农技推广模式难以满足时代发展要求。由此,各农技推广单位必须要资源整合、方法创新、思路革新,设计一套崭新的农技推广模式。以此为出发点,从推广目标、推广对象、推广内容、推广方法四个方面,就创新农技推广模式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农技推广,模式,思考

参考文献

[1]丁长发.主要发达国家科技进步支持农村经济建设经验与启示[J].甘肃农业.2010,(3):34-36.

浅谈企业新型推广模式 第5篇

从渠道开发到市场渠道延展,从项目招商再到企业招商,从项目推广再到细致分化,能有这样的详细周密的思路去帮助企业解决难题,相信是任何一家企业都迫切需要的。来自广州启泰企业的“招商快车”正是一家这样的招商团队,他们就在做着“帮企业重新转型,重塑品牌形象”的事情。“我们能够做到的,不止是让你的企业经销商愈发的多起来,更多的是真正意义的帮助企业找到自信心,这是十分难得的”招商快车的总裁鲁总说到。

看来,如同美国一样,中国的企业要想也“一夜成名”,也要开始转变思维,进行新型推广模式了。例如,找到“招商快车”这样的“推广大师”就是不错的选择。

现在出现了一家名为“招商快车”的招商企业,他们所贯穿的不止是凡庸的那些招商信息和广告。他们更有新的眼光和实力,招商快车的策划总监吕总这样说:“谈到招商,与我们将产品卖给消费者一样,只不过现在的消费者变成了准代理商,目标更加集中,人群更加稀少。保健品营销必须遵守28法则,而保健品招商也是保健品营销的一部分,同样应该遵守此法则,必须要在某一媒体做深、做细、做透,才会取得成效。我们做产品打广告有滞后性,而招商广告也同样有滞后性,月月看里面的广告,有的人偶尔买,还有的是翻以前的杂志,找上面的招商广告来看上,感兴趣的就打个电话问一问。所以你必须坚持,不能在这个媒体上打一期广告,再换个媒体继续打。我们的经验是,像很多高端和大型的媒体打一年左右的招商广告(一月一次)是可以的。

《华盛顿邮报》报道了一家新鲜出炉的快餐企业,在22日内疯狂推广自己,最终成功让品牌遍及全美47个州,而这个几乎是“一夜成名”的企业其实凭借的只是一个小手段:和另一家同样新开始的广告公司强强合作,互利互助。

广告公司的强项是推广品牌,快餐企业又相辅相成的帮助广告公司找到“实战案例”,二者聪明而完美的结合令人称道。企业能有这样的高瞻远瞩其实并不稀罕,因为在全球经济回暖的大基调下,如何寻求新的突变,是每一家企业都在思考的事情。

从渠道开发到市场渠道延展,从项目招商再到企业招商,从项目推广再到细致分化,能有这样的详细周密的思路去帮助企业解决难题,相信是任何一家企业都迫切需要的。来自广州启泰企业的“招商快车”正是一家这样的招商团队,他们就在做着“帮企业重新转型,重塑品牌形象”的事情。“我们能够做到的,不止是让你的企业经销商愈发的多起来,更多的是真正意义的帮助企业找到自信心,这是十分难得的”招商快车的总裁鲁总说到。

推广完善综合养老模式 第6篇

关键词:失独家庭;社会养老;家庭养老;社区养老;社会救助

一、问题引入

中国有这样一群父母,被称为“失独者”。年轻时,他们响应政府关于计划生育的号召“只生一个好”。但人过中年,已无法生育的时候,孩子却因为各种原因意外死亡。积极响应国家计划生育的号召,但却无奈遇到老年丧子这一人生之大不幸。有专家推算,中国1975年到2010年出生的2.18亿独生子女中,有超过1000万会在25岁之前死亡,从而造成2000多万名失独父母。这一群体正以每年新增7.6万名的速度日趋庞大[1]。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养儿防老”的思想根深蒂固,失去子女对于这样的家庭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他们将承受生活、精神上的双重打击。随着劳动能力逐渐丧失,他们的养老问题成为最严重的问题。家庭养老模式对他们来说已经不适用,社会养老模式是否可行?

养老机构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一般情况下不接收失独老人,或者至少需要有二至三位亲戚签字担保才可以安排入住。养老院担忧如果老人身体出现问题,或者神志不清了,该怎么办?谁来支付老人的医疗费?2007年,人口计生委、财政部联合发出通知,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后未再生育或合法收养子女的夫妻,符合相应条件的,由政府给予每人每月不低于80元和100元的扶助金,直至亡故为止。不过,这样的补助,对于失独家庭而言,可以说是杯水车薪,更重要的是,他们缺少的是情感的抚慰。

二、相关概念

失独家庭,即为这样的一些家庭,他们年龄大都在50开外,疾病或意外却让他们遭遇独子夭折的厄运。在经历了“老来丧子”的人生大悲之后,已失去再生育能力,只能独自承担养老压力和精神空虚。他们作为空巢家庭的一部分,比起其他的空巢家庭需要的照顾更多,但得到的关怀却很少。

社区养老,也被称为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居住在家中养老,所需要的养老服务由社会提供的养老模式。在这种养老模式下,老年人可以在家享受各种照顾,而且照顾细致入微,更加重视老年人的心理抚慰,重视对老年人精神方面的照顾。

三、供求分析

1、社会养老公信力低

社会养老公信力如何?有多少老年人希望将来在养老院养老呢?公益类型的养老院在运作过程中面临很大的资金压力、人员压力,而且养老院自身有着较高入住标准,需要确保能联系到其子女。老年人在养老院的生活空虚,生活质量不高,商业类型的养老院则资费标准较高。更何况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为老年人提供社会养老,农村老年人的养老压力更加沉重。

2、家庭养老负担沉重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但随着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实施,以及经济社会的转型,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4-2-1’家庭结构日益普遍,空巢家庭不断增多。家庭规模的缩小和结构变化使其养老功能不断弱化,对专业化养老机构和社区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2]家庭结构的日益缩小,让居家养老对于普通家庭都已有一定的负担。更何况,对于失独家庭,由于独生子女的丧生,老年人很难得到贴心的照顾。所以,家庭养老负担太过沉重。

3、社区养老需求分析

(1)生活照顾需求。进入老年阶段后,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衰退。据研究显示,人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减退在80岁之前是较平滑的,80岁之后则有较快的下滑。[3]重体力活、日常照顾、家庭维护是当前老年人需求最高的几项生活照顾需求。而这些需求在社区养老模式下都可以得到较好的满足。

(2)医疗照顾需求。老年人随年龄增长,对医疗照顾方面的需求也逐渐增加。数据表明,老年人对身体检查、健康讲座、康复治疗方面的需求较大,希望能通过健康咨询和较为定期的身体检查来预防疾病。社区养老模式下,社区可以利用自身的资源,为辖区内的老年人开展健康讲座、义诊等服务,让老年人减少健康方面的后顾之忧。

(3)休闲娱乐需求。随年龄增长,老年人身体各项机能都在下降,适当的社区活动能让他们保持体力,维持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可以让老年人在社区娱乐过程中得到更多精神抚慰,与其他老年人交流的过程中,他们的生活特别是精神生活得到极大的充实。

社区养老应该如何落实?在之前,笔者曾走访社区了解社区养老情况,这些社區首先建立社区老人档案,之后根据老人家庭情况,分等级(100元、200元、300元)为他们提供不同的服务,这些服务包括生活照顾、家庭服务、娱乐服务等,还会提供午餐、晚餐,方便老人,并带去健康合理的饮食。由此来看,社区养老可以有效落实。

四、措施建议

1、构建多元化养老体系

正如张翼教授在“2013年《社会蓝皮书》发布暨中国社会形势报告会”上所说:中国未来老年人养老单纯依靠家庭养老的局面势必会被打破,但是依靠家庭养老的格局是不会打破的,所以社会养老的支持必须要增加上来。因此,笔者认为,重要的是形成一张覆盖面更广的养老救助网:商业养老模式为前沿,让那些经济条件允许并且有自理能力的老年人选择适合自己的宽松舒适的养老模式,享受自身的老年生活;以家庭养老为基础,让那些尚有自理能力、并且能够得到子女较好照顾的老年人在家庭养老;以社区养老为辅助,政府出资,购买服务,让那些并没有完全丧失自理能力,又不愿进入福利院的老年人在家接受照顾;以社会养老为补充,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存需要。建立这样一张全方位、立体化、多层面的养老救助网,从而让全体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张养老救助网的最终将向着高级化的方向发展——流入对底层的老年人数量将越来越少,处于最高层的老年人所占比例将越来越大,这才表明一种社会的进步,只有当最后一个层次社会救助性质的“社会养老模式”最终消失,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才算是得到真正解决。

2、完善立法

众所周知,社会救助法早在2005年就已开始着手起草,但由于种种原因,社会救助法都无法出台。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说:“‘社会救助’是一个专有名词,多用于社会政策、社会保障领域。就其定义而言,社会救助就是国家通过立法对生活有困难的低收入群体实施的旨在帮助他们达到最起码的生活水准的社会保障制度。”而由于这个词义的广泛性,人们经常会将其理解为政府责任。另一方面,在机构确立、资金来源、责任确立等方面都有很大的矛盾。社区养老在这三方面应该重视社会的作用,而不仅仅将其作为政府责任,政府应该注重吸引社会力量,在加大政府投资的力度的同时,引导社会慈善事业关注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成立专项基金,购买专项服务,从而确保对老年人的照顾能够细致全面。

3、填补养老空账

填补养老金中的空账,以防将来养老问题日益扩大。除了养老保险,还应重视社会商业保险的作用,引入商业保险,从而让那些有经济条件的老年人生活更加舒心,减少社会在养老方面的压力。(作者单位:兰州大学)

参考文献:

[1] 数据来源于卫生部出版的《2012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2] 引自《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

电子发票推广模式浅析 第7篇

一、电子发票推广的现状

(一)电子发票的法律地位尚待认可

从税务机关角度来看,由于电子商务贸易和传统贸易方式的不同,造成电子商务贸易缺乏税收监管,提高了税务机关的征税成本,造成征税效率下降,税收流失。我国《税收征管法》的相关规定中,仅仅强调了发票的纸质属性,难以应对互联网交易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比如,一部分商家在进行电子商务交易时不提供发票,由此所造成的国家税收流失和消费者权益受损。面对这种新情况,需要相关部门将电子发票纳入到相关税收法律体系中,填补法律漏洞,使电子发票的征管做到有法可依,完善我国的税收征管体系。

(二)电子发表的报销入账仍然存在障碍

电子发票作为和现行的纸质发票一样的合法的交易和保修凭证,和纸质发票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但是很多企事业单位的采购人员面临着凭借电子发票无法入账、报销的困境,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电子发票的应用推广。

(三)各地区电子发票的标准不统一

电子发票应用试点中,各地区电子发票的使用标准和管理办法都不同,造成电子发票很难进行跨地区流转。而作为电子商务主体的网络平台一般都是全国性经营的企业,如果使用电子发票,那么税源归属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推动我国电子发票发展的措施思考

(一)开创税务部门税收征管新模式

首先,税务部门要加强全国统一标准的电子发票信息平台的建设,实现全国电子发票信息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各地税务部门应建立起跨地区和跨境试点地区中试点和非试点企业的相互衔接工作,有效的解决电子发票推广中的区域不同步问题。其次,在税收管理方面,提高电子发票信息共享的成果。税务部门可以积极的和银行之间进行联系,银行将所有纳税人的资金流入和流出的票据电子化,并实时传递到税务部门,税务部门将掌握每个纳税人的现金流数据,方便进行准确的信息稽核,对税务机关的税收管理的分析有重大的意义。再次,提高税务机关的纳税服务效率和水平,电子发票施行后,网上办税服务厅将实现办税功能的全覆盖,实体办税服务厅将定位于税企之间交流的补充场所,这样不仅减轻了办税服务厅税务人员工作压力,又减少了纳税人到税务局的次数和等待时间,方便了企业和纳税人进行税务业务的办理。

(二)健全电子发票的跨地区、跨境的对接模式

从技术角度讲,建立健全跨地区和跨境的电子发票认证系统是极为必要的。从根本上说,还是应该推进我国应用电子发票的进程,及时与国际接轨。就现阶段而言,由于电子发票涉及到各地区和各国的税收管辖权问题,因此,法律层面的合作应该以地区间以及国家间的法律协定为基础,本着自愿互利原则,对电子发票的认定程序和依据进行详细说明,并且进行相应的商事法律合作,从而建立健全电子发票认证的相应法律规范。

(三)明确电子发票的法律地位,扫清入账、报销障碍

我国应该加快对电子发票相关的立法工作,明确电子发票的法律地位和相关的法律规范,为电子发票成为原始凭证入账报销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国电子发票蓝皮书课题组.中国电子发票蓝皮书[R].北京: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11.

[2]邵峰.试行电子发票实施综合改革—江苏省地方税务局发票管理改革综述[J].中国税务,2013(6).

[3]李本贵.建立我国电子发票交换中心及电子发票系统的设想[J].国际税收,2014(11).

[4]张莉.中国电子发票将进入广泛应用阶段推进仍需解决一系列问题[N].中国贸易报,2013,07,04(006).

[5]邓悦.浅析电子发票的影响[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07).

第三方农技平台模式 第8篇

1 构架和流程

第三方农技平台由多个功能站组成, 覆盖从农资供给和市场经纪到农产品加工及认证监管等三方区域, 贯穿农业全景领域, 梳理农业整体战略达到良性循环。

1.1 农技区

农业数据库-植保门户-养殖门户-农林牧渔分类网-农业经纪人-农业阿里巴巴 (交易平台)

1.2 功能区

视频通讯-农盟渠道-农业人才-农业网校-3G农业-有机农业-现货交易―农盟物流-民俗贸易

1.3 服务区

名企区-连锁区-媒体区-代理区

1.4 工具区

农盟通 (多人视频会议通讯工具, 诊断、宣讲、沟通面对面) :农业庞杂多变, 大量的数据需要现场诊断、答疑, 传统的电话、短信等功能已不能完全满足行业的需要。技术和服务到终端, 始终停留在表面上。像电话替代书信一样, 视频通讯不仅比电话更省钱、更形象、更有效, 而且随时随地在您的授权下满足系统内每一个人 (包括管理层、服务层、经销商、农民) 实现“面对面”沟通。

2 模式

第三方农业技术网络根植于庞大的农业动态数据库和农业专家群, 利用视频通讯工具构建完备的互联网农业平台、模式、服务体系, 方方面面互联互通, 环环相扣。

借鉴发达国家的农业管理经验, 第三方农技平台强化农业信息技术顶层设计, 加强信息资源整合, 围绕农业技术普及架构多媒体平台, 站在第三方立场, 结合农盟渠道的实体店面, 以“农民+第三方农技平台+农业专家”的形式为农民、种养大户、农资零售商、农业合作社、农资批发商、农资连锁公司、农资生产厂以及经纪人、批发市场、连锁超市和各级消费者等公平公正提供农业技术, 让农业专家和种养大户面对面交流, 让供应者和消费者面对面沟通, 为消费者提供24小时互动视频的无间断展示农作、加工、流通的各个环节, 实现从土地到餐桌的农产品生产可追溯体制, 打造技术、信息、交易一体化平台, 实现农业战略体系再造, 梳理农业“教育、服务、流通”体系, 实现农业“产、供、销、管”的模式创新。

3 服务

第三方农技平台避免前端收费, 不与原本定位为服务商的第三方机构产生角色冲突, 可以是咨询服务的收费, 也可以是会员制服务的收费, 但不从供应商获得销售佣金。目前从中高端收取会员费, 服务内容包括视频通讯、咨询、培训、软件开发、工具应用、信息和数据库的集成、诚信评价纪录和物流、支付等管理服务, 包括以下九个服务系统和十个收费平台。

3.1 九个服务系统

3.1.1 农业专家多人视频会诊系统

正确的诊断是有效进行农业有害生物管理的基础。农业专家多人视频会诊系统整合专业视频压缩技术, 推出多人视频在线诊断方案, 邀约农业领域众多专家和种养能手, 集中数据, 现场会诊, 让技术直达终端, 推动良性循环。农业专家多人视频会诊系统在同一个平台上实现了即时通讯功能和视频会议功能的无缝结合, 提供给用户多层次的应用感受, 满足了点对点通讯、在线感知、实时会议、多方交互等多种实际需求。

(1) 协同数据:电子白板功能支持多人同时进行可视化信息的书写和绘制, 而文档共享功能支持多文档同时共享和多人并发操作。屏幕截图功能可随时将屏幕上任意矩形区域进行截图并将截下来的图面共享在白板页上, 方便了信息的交流与共享。

(2) 网络适应:对于代理服务器及各种防火墙提供多种机制的解决方案, 可穿越防火墙;提供主席控制机制保证了沟通安全、有序、可控地进行, 在会议中主持人与发言人等身份可在所有参会者之间任意转移;具有高度安全性保障及安全验证策略。

(3) 视频管理:第三方农技平台多人视频通讯系统是一款多人视频会议管理软件, 它用于监控多人视频通讯系统服务器和各参会节点, 实现对整个会议系统的监督控制、跟踪维护以及灾难恢复等, 保证会议过程中的服务器和各节点之间的正常运行, 同时集成桌面管理系统中的文件分发、软硬件监控、远程监控等功能, 实现对会议系统的全面管理。

3.1.2 农业生产网络视频监控系统

基于对环境保护、社会安全、经济效益等多方面的考虑, 在当前可操作情况下, 应尽可能减少化工产品, 如化肥、农药、添加剂等的使用, 节约资源, 降低成本, 促进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通过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全天候监控农业生产, 及时接受农业专家亲临指导, 全面迎接消费者审度和大众监督, 依据消费市场需求让生产透明化、差异化。

3.1.2. 1 系统模块

(1) 中心业务平台:第三方农技平台生产监控中心业务平台位于整个系统的中心, 通常部署在用户的中心机房。中心业务平台逻辑上包含以下几个业务模块:接入认证、网络管理、业务控制以及媒体分发。

(2) 网络录像单元:网络录像单元用于实现网络媒体数据的数字化录像、存储、检索、回放以及管理功能。网络录像单元可在中心业务平台的调度下进行分布式部署。

(3) 解码单元:解码单元即视频解码器, 负责在客户端的控制与管理下, 实现对中心业务平台转发的或前端编码单元直接发送的监控点音视频码流的接收、解码和输出。

(4) 客户端:客户端是远程图像集中监控和维护管理的应用平台, 主要实现客户登录、图像浏览、辅助设备控制、码流分发控制等业务功能。

3.1.2. 2 系统功能

第三方农技平台农业视频监控系统通过客户端为使用视频监控业务的用户提供各类功能的操作使用和配置管理。农业视频监控系统实现的主要功能如下: (1) 图像监控 (2) 存储回放 (3) 音频通信 (4) 报警联动 (5) 管理功能。

3.1.2. 3 系统特点

(1) 领先的应用架构:系统采用领先的数字化、网络化及智能化联网架构, 可通过高效的视音频编码技术、灵活的网络处理技术以及智能的应用整合技术, 为用户提供高效、便捷的远程监控整体解决方案。

(2) 开放的设计体系:基于开放的设计体系, 第三方农技平台农业视频监控系统可提供差异化的农业应用解决方案, 以满足农业领域的应用需求。

(3) 分布式部署:中心业务平台的所有功能模块均可配置、可裁减, 可集中运行在同一套操作系统和硬件之上, 也可任意分布在不同的操作系统和不同硬件之上, 通过分布式部署, 实现系统的大容量平滑扩展和多级级联大型组网应用。

3.1.3 有机农业参与式保障体系

个体与群体的健康是与生态系统的健康不可分割的, 健康的土壤可以生产出健康的作物, 而健康的作物是健康的动物和健康的人类的保障。有机农业应通过对农业体系的设计、提供生态环境和保持基因与农业的多样性来实现生态平衡, 通过广泛的参与式保障体系来实现, 以生态循环为基础, 与之合作, 与之协调, 并帮助其持续生存, 确保公平享受公共环境和生存机遇的各种关系。

3.1.4 农业网校远程培训系统

现代农业教育只有密切结合生产实际才能迅速推动农技推广体系的发展, 农业网校远程培训系统基于web的远程管理交互功能, 集中宽带视频会议动态数据库应用资源, 共享数据, 协同浏览, 是院校到本土专家的互动大课堂。它根植于实践, 是现代农业教育体系的有力补充。农业网校基于互联网的实时、交互、多媒体远程教学, 专家在主教室或生产现场授课, 学生集中在各远程节点听课, 是传统课堂教学的模拟和拓展。功能应用主要包括:

3.1.4. 1 支持多路音视频。

可根据需求设置并发视频数目, 也可由教师控制打开的视频对象或学生端任意切换, 灵活方便;并支持MIC自动增益、回声抑制、自动降噪等。

3.1.4. 2 提供数据共享功能。

包括电子白板、文档共享和协同浏览功能。利用这些工具,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能非常方便的进行演示、讲解。同时, 利用协同浏览和桌面共享功能, 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浏览网络上各种信息资源。

3.1.4. 3 网上多媒体教室。

通过这种形式实现资源共享, 不同地域的学生无需奔波就能够接受到优质的网上教育。

3.1.4. 4 各种研讨会和交流会。

可以方便的进行各种日常会议的召开, 加强校师生的互动, 节约时间和金钱, 实用而高效。

3.1.5 农产品贸易谈判和农盟会议系统

信息社会国际交流日趋广泛, 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商业活动的各个方面日趋全球化, 通过参与国际竞争、跨国经营, 寻求一种利用更少的资源来完成更大利润的策略。互联网农业会始终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拉近中国农民与国际市场的距离, 促进农业向外向型经济转化。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普及, 网上交易已成为各国农产品交易的重要方式, 网络已成为新世纪农业经济竞争的主战场, 集合视频会议的谈判沟通和农产品生产的可追溯展示, 使更多国际贸易顺利达成并开展联盟或圈子互动和数据共享。

3.1.6 农业专家智能系统

第三方农技平台农业专家智能系统是一种智能程序子系统, 它将人工智能的知识工程原理应用于农业领域, 运用知识获取等技术构建数学模型进行智能化的分析推理, 根据时、空变化数据, 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运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新形势下土地流转和合作社法的推行给专家系统注入了新的生机。

3.1.7 大宗农产品现货交易咨询系统

现货交易是以现货市场为基础, 切入点为电子商务, 参与经营大宗初级原料商品。通过互联网交易平台, 以仓单为交易标的, 自由报价, 由交易系统按价格优先, 时间优先的原则自动撮合, 把众多的买家和卖家汇集起来, 促进全国性统一大市场的形成, 规避市场风险。

3.1.8 互联网农业体系

互联网农业体系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之上, 包括互联网多媒体技术和3G移动通信技术以及全球定位系统 (GPS) , 数据交换技术 (EDI) , 电子商务 (EC) , GS1条码技术等, 充分满足供应商的信息和数据集成、终端商易操作的视频诊断、规模化生产者的可视化监控等技术需要。

3.1.9 农业动态数据库

传统数据库基础上集合实时诊断的现场音视频数据, 在各个子系统不同功能模块下交互, 时刻保持最新最实用的数据和知识, 及时汇总和分析, 构建数学模型并提供数据下载和点播, 为当下生产服务。包括信息提交子系统、信息整合加工子系统、信息发布子系统、后台管理模块等。

3.2 十个收费平台

3.2.1 第三方农技平台

伴随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完善, 以立足国家骨干网构建的覆盖全国的分布式流媒体服务器为基础, 第三方农技平台打破信息孤岛, 构建农业领域最完备的动态数据库, 为农民和种养大户实现优质高产提供最新的生产技术, 为农产品经纪搭建现货交易平台, 为农资渠道提供管理、支付、销售、推广服务, 为加盟店、创业者、代理商、区域买断商提供超值回报。

3.2.2 农业经纪人平台

农业领域庞杂多变, 农业经纪人是最活跃的一群, 也是最早接触网络的一群。经纪人信息分类就是提供这么一个将人 (农业经纪人、农村能人、种养大户、合作社等) 与物 (农业技术、供求信息等) 合理划分的平台, 使农业信息分类更加精细, 信息质量更高, 并通过不断完善的反垃圾系统、自动过滤系统和三方评价系统保障信息的真实有效性和及时性。

3.2.3 农业网校平台

作为必需根植于实践的农业教育只有借助现代信息化技术才能实现院校知识与农户经验的交互融合并藉此厚泽子孙后代。基于第三方农技平台的多人视频会议系统, 专家在主教室或生产现场授课, 学生集中在各远程农盟成员点听课, 是传统课堂教学的模拟和拓展。

3.2.4 农技服务配套平台

涵盖农盟渠道、电子商务、物流等。农盟物流贯穿全国各地节点办事处, 全程监控, 随时查询;农盟网络渠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终端互联互通, 物资进销存全国统一平台, 网络OA一键管理各个节点, 从物流进货、入库到利润分析, 资金周转率高, 利润最大化;矩阵点对点视频管理, 无环节, 费用最小化。

农盟协作配套服务共建节点, 把企业和系统所有客户对接, 利用平台和软件管理, 增加销售额, 降低成本, 结束因行业恶性竞争而导致的微利时代, 开启农资行业持久财富之门, 变营销的“挣钱”为“来钱”, 铺设一条良性循环管道, 定向、可控、低耗, 真正把企业和连锁机构的产品、服务和文化, 变模式为系统, 杜绝了口号和噱头, 让技术和服务拉动市场, 配合现场宣讲, 杜绝赊欠, 提高效益, 持续赢利。

3.2.5 视频通讯平台

第三方农技平台多人视频通讯系统从桌面到会议室, 充分满足个人、部门间的协作沟通需要, 以及数据文档的分享交流, 在同一个平台上实现了即时通讯功能和视频会议功能的无缝结合, 使数据会议应用功能在时间和距离上都将不再是障碍, 让会议开得更高效。

3.2.6 网络营销平台

网络营销系统性很强, 不仅需要企业多个部门的协调工作, 也涉及到企业营销活动各个层面, 网络营销由各项具体网络营销活动组成, 如网络品牌、网站建设、网站推广、网上销售、SEO、各种群发等, 这些活动之间是相互关联的。

3.2.7 第三方数据库营销

依托深厚行业研究背景和专家的丰富经验, 以农业领域庞杂农技数据库为基础, 把适时动态更新的农资企业数据、农业经纪人数据、种养大户数据、农资经销商数据、现货交易数据以及国际采购商数据等进行数据的统一、字段的规范、数据的准确和完备等, 采用行业研究智库与方法论和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及检索手段, 提供行业研究和数据渠道, 精准送达目标群体。

3.2.8 农盟通宝平台

农盟通宝为用户提供网上诚信平台, 农盟通宝会员档案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公司或个人资质认证信息、相关证书和证件、交易纪录和评价、企业或个人资料图片、资信参考等。

3.2.9 支付角平台

支付角的支付和担保服务仅针对农业相关领域具备农盟通宝诚信档案客户。

3.2.1 0 软件开发平台

包括通用管理和营销系列软件的推广以及农业应用软件系列的开发。

4 结束语

农业推广服务模式及创新 第9篇

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 实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与农业科研单位、有关学校以及群众性科技组织、农民技术人员相结合的推广体系。[1]国家鼓励和支持供销合作社、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社会各界的科技人员, 到农村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活动。[2]长期以来, 在农业推广的实践与理论创新结合中, 各地探索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农业推广服务模式, 为农业推广、农业科技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实践中探索创造出的农业推广服务模式

1. 农业专家大院

农业专家大院是我国较早探索的农业推广模式之一, 主要是地方政府与农业院校、科研院所合作, 引进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农业技术专家, 通过种养示范、现场讲解指导、提供技术服务等方式推广农业技术的模式。据有关资料, 全国已有26个省市相继建立了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四川省省级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已达129个。农业专家大院充分发挥农业院校、科研院所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信息优势, 有力地促进了农业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推动了农业专业化、标准化生产。

2. 农业科技特派员

相比之下, 农业科技特派员是一种更加灵活、便捷的农业推广模式, 受到的硬件设施约束相对较少, 推广落实面更宽。以四川为例, 2010年全省共有156个县开展了科技特派员工作, 组建科技特派员团队282个, 选派科技特派员8279人, 实施科技项目1335项, 总投资21.1亿元, 引进新品种3820个, 推广新技术1276项, 培训农民398万人次, 大力推进生猪、薯类、泡菜、茶叶、蚕桑、柑橘等六大科技创业链项目, 项目的实施让近15万农民在家乡实现就业, 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640多元, 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2500元。针对推动蔬菜产业发展所需, 派出科技特派团, 加快形成了以成都、眉山、南充、宜宾、内江等地为核心的四川泡菜产业集群。四川泡菜占全国份额的50%以上, 2010年总产值突破了120亿元, 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此外, 蔬菜产业科技特派团还举办了“中韩现代泡菜产业发展科技论坛”, 助推四川泡菜产业步入国际化快车道。

3. 农业科技园区

农业科技园区依托现代农业产业, 打造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体系上具有样板意义的示范区, 有效发挥创新科技、推广技术、发展产业的作用, 强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和集成应用, 为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以四川为例, 目前全省已有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3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93个。2010年, 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建立核心区74万亩、示范区196万亩、辐射区1400多万亩, 范片园区分别占86%、85%和69%;示范推广新种1428个、新技术732项、新模式251项;开发产品492个, 建立农民专合组织或专业技术协会1300多个, 培训农民133.8万人次;各级财政投入28.59亿元, 实现产值272亿元、税金6.5亿元。

4. 农民专业技术协会

农民专业技术协会主要是农户自建的解决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中品种改良、技术普及等问题的专门组织。这些专合组织、专业协会通过提供种苗、技术、信息服务, 推动特色产业发展, 同时也较好地解决了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 确保了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生产的需要。以四川为例, 2010年全省共有农民专业技术协会424个, 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5. 小农户科技园

小农户科技园通过土地经营机制创新、农民联户经营以及政府的政策支持, 实现农业技术与农户的对接。2008年, 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在古力半忽洞村开始探索小农户科技园模式。目前, 全县已建设小农户科技园220个, 政府投入资金215万元, 全部用于小农户科技园农户的补贴。[3]小农户科技园通过农户联户实现适度规模经营, 提高产品品质、单产和种养效益, 带动周边农户学科技、用科技, 增强农业推广实效。

三、农业推广服务模式比较分析

农业推广不同模式在具体推广的不同环节中各有侧重, 都具有较好的模式理念, 在推广实践中也发挥了较好的效果。从农业推广主体不同模式中主导力量的不同来看, 现有农业推广服务模式可以分为政府主导型和农民主导型两类。其中农业专家大院、农业科技特派员、农业科技园区模式属于政府主导型模式, 农民专业技术协会 (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合组织) 、小农户科技园模式属于农民主导型模式。具体分析, 不同的模式有各有优劣 (表1) 。

1. 农业专家大院

其优势是为农业技术专家提供了长期从事某一或几个产业技术推广的平台, 确保农业技术推广得到可以确保实效的足够时间, 同时大院的专家也可以像农村诊所一样为农民群众提供庄稼医院式的服务。但农业专家大院的承载量有限, 专家大院的专家相对固定, 与农民产业发展的多样性需求对接不够

2. 农业科技特派员

其优势是方便、灵活、快捷, 农业科技特派员到农村服务既可以有专家大院等作为依托载体, 也可以由技术人员直接进村入户、深入产业基地服务, 也便于政府派出各级农技部门的技术力量。但农业科技特派员比较分散, 服务时间随意性比较强, 对政府部门农业技术人员的服务考核机制难以建立, 影响农业推广质量。

3. 农业科技园区

其优势是示范作用明显, 园区通过优良品种的采用、实用技术的应用以及园区生产者技术培训实践等, 使农民亲眼目睹农业科技对产业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 激发农民使用新品种、学习新技术的积极性。但园区建设成本较高, 受农业的市场、自然风险双重制约, 园区试验成败的风险被放大。

4. 农民专业技术协会

其优势是充分体现了农民的自主性, 技术推广与产业发展结合紧密, 优良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的普及往往是从产业发展所需出发, 农民参与度高, 推广助力小、效果好。但农民专业技术协会以及专业合作社、专合组织中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以及政府部门的技术力量介入不够, 农业技术力量比较薄弱。

5. 小农户科技园

其优势是通过农户自己的联户示范, 刺激农民采用新品种、新技术等, 把科技推广的阵地摆在农民自己的试验田里, 拉近与农民的距离, 让农民更直接、更接近、更更易于接受新事物, 掌握新技术。但小农户科技园比较分散, 个体数目也较多,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工作量很大。这种模式是一种局部地区正在探索的模式, 尚未大面积推开, 其有效性有待实践检验。

四、创新农业推广服务模式的实践分析

农业推广的根本目的是让农业科技创新的成果得到转化应用。目前, 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50%左右, 比发达国家低20个百分点左右。四川“十五”、“十一五”期间, 农业领域共应用各类科技成果1734个, 应用率70.8%, 获奖成果、审定品种、授权专利应用率分别为92.9%、67.9%和58.1%, 种植业、畜牧业成果的应用率70%以上。而这说明, 当前我国农业推广模式的实效性还不够强, 有许多需要创新和完善的地方。

创新和完善农业推广模式。支撑其发挥作用的基本要素我认为有4个:一是推广主体。从当前我国的探索来看, 有的以政府各级农业服务部门技术力量为主, 比如科技特派员模式, 有的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技术力量为主, 比如专家大院模式。二是农民。农民是农业推广的主要对象, 农民中一批观念新、有文化的年轻人可以率先掌握农业产业发展新知识、新技术, 成为加强农业推广工作的重要力量。三是推广制度。推广制度包括政府部门农业推广技术人员的管理使用, 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技术力量的引导, 社会力量参与推广的支持引导, 不同推广主体的合作, 农业推广与产业培育结合等方面的体制机制, 是促进推广主体和推广对象之间有效对接、确保农业推广实效的核心因素。四是农业产业。农业产业是农业推广各方主体联系的纽带, 产业的发展、壮大和技术创新也是农业推广的根本目的所在。4个要素之间相互关联, 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相互之间的结合度与推广效果关联很大 (图1) 。

从这4个要素来看, 制约我国农业推广取得实效的根本因素是推广制度。我国《农业推广法》明确规定:“实行科研单位、有关学校、推广机构与群众性科技组织、科技人员、农业劳动者相结合”。具体实践中结合的情况并不是很理想。政府部门技术力量以县乡行政区划为单位均衡布局, 技术力量没有与产业发展很好地结合起来。特别是由于管理体制的行政层级限制, 县一级及以上大量的农业部门技术人员没有直接参与到农业技术推广中。有关专家2008年对四川省4个县486个农户关于技术服务来源的问卷调查表明, 73.6%的农民对农业技术服务表示不满意, 不满意的第一位原因是农技服务部门不能到村组开展服务。[4]农民专业技术协会、专合组织、专业合作社缺乏强有力的学校、科研单位技术力量做支撑, 推广的随意性、松散性影响了实际效果。单纯的没有自己参与的产业基地、试验田、园区做依托的农业推广技术人员, 难以分割到农业推广带来的增值收益, 缺少内生的技术推广积极性。

同时, 推广主体也具有不适应性。据有关人员在“水稻科技入户”示范县的实地调查, 在水稻种植技术推广服务中, 农技人员技术指导内容有待丰富, 技术指导方法相对单一。在浙江省诸暨市、江西省都昌县、湖北省武穴市3个示范县, 农技员最主要的方法集中在发放技术指导资料上, 有90.23%的农户将其列为主要获得技术的方法。[5]此外, 农村现有劳动力素质也制约了农业推广进程。

美国农业科技对农业总产值的贡献率在75%以上,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在80%左右。美国农业推广服务体系经历了《莫里哀法》、《哈奇法》、《史密斯-利佛法》、《2008食品、保护与能源法案》4个阶段, 发展应该说是很成熟了。其关键在于美国联邦政府并不直接领导农业推广站, 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由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运作, 赠地大学负责执行、评价各项工作计划, 指导农业生产经营活动, 县级农业推广机构由赠地大学管理。[6]美国的农业推广体系, 学、研、产3个环节紧密结合, 形成一个整体, 大大提升了农业推广效率, 对创新农业推广服务模式、完善我国农业推广体系有借鉴意义。

五、小结

我国提出“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任何国家的农业现代化, 都不可能仅仅依靠农民自身的力量”, [7]除了政府、社会的支持、参与, 通过农业技术推广提高农民科学种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探索适合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适应农民家庭分户经营的农业推广模式, 主要应在促进推广主体重心下移, 学校、研究单位通过与农户合作建设农业推广试验田、科技示范园区, 政府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管理逐步打破行政层级, 转变到以直接服务到产业发展、农户生产为核心的管理模式;促进政府农业推广部门、学校、研究单位与实体经营合作, 与产业发展配套, 与农民或农民合作组织联合;提高农业推广主体与农户经营的对接度、农民的参与度以及农业推广的深度和广度, 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农业科技贡献率。

摘要:当前, 我国一些农业推广不同模式在具体推广的不同环节中各有优劣, 但总体实效性还不够强, 需要创新和完善。本文探索适合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农业推广模式, 应促进推广主体重心下移, 提高农业推广主体与农户经营的对接度、农民的参与度以及农业推广的深度和广度。

关键词:农业推广服务,模式创新,推广制度

参考文献

(1) (2)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Z].1993-07-02.

(3) (4) 辛岭.小农户科技园:现代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探索[J].农业经济问题, 2011, (05) .

(5) 王建明, 周宇, 张蕾.我国农技推广行为评价机制创新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 2011, (05) .

水光互补模式推广应用的分析 第10篇

1 大中型并网光伏电站和水光互补项目开发的重要意义

发展大中型并网光伏电站, 对于保证国家能源安全、缓解环境压力、促进产业升级、实现结构调整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国家应把发展大中型并网光伏电站特别是水光互补项目作为新能源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但发展大中型并网光伏电站和水光互补项目在总体规划、配套设施建设、行业规范和技术标准、建设运营成本等方面还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需要有关部门建立与完善相关政策体系, 制订行业规范和技术标准, 加大对项目的研究和扶持力度, 促进项目在国内的推广应用。

2 水光互补项目较大中型并网光伏电站的优势

水光互补项目依托水光互补光伏电站和水电站, 将光伏电站视为水电站扩建的机组, 以330k V/750k V线路接入水电站330k V GIS室空闲备用间隔, 并通过大机组大库容的水电调节后, 以两个电源组合的电力电量, 利用原水电站的送出通道送入电网。

水光互补的协调运行解决了光伏发电的安全并网问题, 填补了国际大规模水光互补关键技术的空白, 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为我国清洁能源提供了互补的新型发展模式, 与独立的大中型并网光伏电站相比, 具有以下显著优势。

2.1 提高电网的安全性稳定性

光伏发电受间歇性、波动性、随机性影响, 必须由其他常规电源为其有功出力提供补偿调节。利用水能、光能的互补性, 依托水轮发电机组的快速调节能力和水电站水库的调节能力, 调整光伏电站的有功出力, 可将现在普遍认为是不太友好的光伏发电出力进行水光互补后, 达到平滑、稳定的光伏发电曲线, 有效弥补独立光伏电站的不足, 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使光伏发电成为与水电相媲美的优质电能。

2.2 减少电网旋转备用容量

随着百MW级甚至GW级大规模并网光伏基地的投产发电, 需要系统储备大量的旋转备用容量以调节光伏电站出力的不稳定性。水光互补项目的研究及成功应用可将光伏电站出力由局部水电站补偿, 减少了电力系统为吸纳并网光伏电站发电所需的旋转备用容量。

2.3 提升综合效益

水光互补项目的建设可充分利用原水电站的备用间隔, 盘活了电站的闲置资产, 提高了送出线路的设备利用率。通过大型水光互补项目建设, 例如某大型水电站送出线路年利用小时可由原来设计的4621h提高到5019h, 提高了线路送出效率, 节省光伏电站送出的投资, 增加了电网的经济效益。

2.4 提高电网消纳及送出能力

水光互补协调控制后, 原大型水电站对下游流域调节性能未发生变化, 未改变水电站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 并达到了增加电网系统消纳光伏目的。两个电站共用已建成的线路接入电网, 不受系统网架结构及输电能力等的限制, 对电网系统充分消纳新能源有重要意义。

2.5 水光储输一体化应用

在同样满足水量调度的情况下, 水光互补组合电源点增加了电量;若在同等电量的情况下, 相当于在原水电站水库蓄了按光伏电站发电量折算的水量, 保证光伏电站满负荷发电, 减少弃光电量, 实现水、光、储、输一体化应用。

3 对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3.1建立并完善与战略目标相配套的政策体系, 以可再生能源法为核心, 结合总体能源规划和电力规划制定既适合我国国情、国力, 又着眼于未来能源结构长远发展的大型水光互补项目产业规划;建立跨部门的工作协调机制, 推进大型水光互补项目建设标准化和电网输变电工程等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 做到水电、光伏输配电工程统一规划, 超前建设电网, 实现电网与电源协调发展。

3.2尽快制定大型水光互补项目的行业规范和技术标准, 使项目的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标准化;落实电网责任, 不能仅把接入责任推给电网, 让电网被动接受光伏, 而应理顺体制, 充分发挥电网规划和调度能力, 让电网主动解决相关的技术和管理问题;让电网参与具体项目规划和制定标准, 落实电网接入的资金保障, 调整对电网的考核指标, 使电网责权利相匹配。

3.3 以国内光伏领域优势企业为龙头, 加大对大型水光互补项目的研究力度, 在条件较好的西北地区扶持建设大型水光互补项目并进行科学研究。通过研究推广水光互补协调运行技术, 实现水电集群与太阳能光伏电站基地之间的互补运行;推广大功率组件、组串式逆变器、无线通讯等先进技术在项目中的应用, 提高项目的运行效率;加大对大型水光互补项目研究扶持力度, 给予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

3.4 总结以往建设管理经验, 提炼新能源项目开发管控的核心要素, 修订相关管理标准, 精简或取消必要性不强的审查或验收项目, 简化新能源项目工程前期及并网验收手续, 精简管理程序, 提升管理效率。

摘要:发展大中型并网光伏电站, 对于保证国家能源安全、缓解环境压力、促进产业升级、实现结构调整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能源产业应把发展大中型并网光伏电站特别是水光互补项目作为新能源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就目前现状, 讨论水光互补在推广过程中存在的优势及相关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水光互补,大中型并网光伏电站,优势,建议

参考文献

花蔓侬:地面推广,做透模式 第11篇

策划公司通过了解,认为花蔓侬目前出现的市场滑坡,不是因为销售管理,而是市场拉动的问题。但市场的拉动不是一个活动就能解决的,因此不能单纯地做促销,而要结合一个旗帜鲜明的主题,进行主题推广运动。这样不但解决市场拉动问题,而且可以保持活动的可延续性,同时累积品牌资产。针对花蔓侬品牌定位模糊、卖点不突出、形象印记模糊等问题,策划公司首先为品牌确定了一个明确的概念——“中国第一个专业洁面品牌”,然后针对竞品提出有攻击性的主题推广概念——“真洗脸”,并进一步提出辅助概念——“真洗脸三部曲”。

概念就绪之后,我们把市场推广的“战场”放在了基础较好的山东市场。

确立推广模式

考虑到在中心城市市场操作投入规模以及队伍素质要求等方面的压力,蔓侬公司从一开始就瞄准了二、三级市场。在2003年圣诞节时,蔓侬曾在二、三级市场做过几场成功的地面推广活动,几个地级市的当日现场销售均超过了8000元,有的县城甚至超过了10000元,对市场起到了强势拉动作用。活动后的市场均有良好增长。当时的活动很简单:一是在人流量较大的商场、广场设立促销台,二是召集了100名学生身穿圣诞老人服装在主要道路进行巡游,向目标顾客派送气球、产品宣传材料和优惠券。分析当时活动成功的原因,主要是“起势”了——消费者见过1个圣诞老人,见过2个圣诞老人,但没见过100个手持气球,浩浩荡荡进行市场宣传的圣诞老人。

鉴于此,我们认为这种形式的活动还是非常有效的,只是当初是区域市场的短线活动,而这次是整个山东市场,因此面临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考虑:

1.如何保证其在非节日期间的连续性、长期性?

2.如何确保活动的规模性?

3.大范围、多场次同时推广,如何在队伍上得到保障?

4.大范围、多场次同时推广,如何确保活动的易操作性?

我们在这个思路上构思一个长期性的大规模的主题推广运动。

首先是推广运动主题“真洗脸”革命。我们的推广运动要让更多的人掌握科学的洗脸方法,同时接受花蔓侬产品。

鉴于该活动要几场甚至几十场同时展开,在队伍保障方面,我们按照以下两个思路进行

一是充分利用学生力量,同时开展“万人助学计划”。“万人助学计划”伴随“真洗脸”革命同时开展,并将持续3~5年,帮助10000名学生完成学业。其间采用勤工俭学、资助贫困学生、捐赠文化图书等多种形式,开展公益性推广行动。伴随“真洗脸”革命的推广,学生不仅通过自己的劳动增加了实际收入,还锻炼了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

二是成立专门的推广公司。公司现有的人力资源无法支持这么大规模的推广运动,而如此大规模的推广活动足以支持一个推广大公司,因此策划公司成立了专业推广公司,负责推广活动的策划与执行。

区域执行指引

为了保证活动能够在多个地点同时开展,我们制定了“区域执行指引”作为指导。

通过“真洗脸革命”——万人助学计划的主题,以系列活动的形式,在各区域地面联动推进,同时配合促销活动,更好地吸引消费群体,提升品牌亲和力,拉动市场销售。

单站活动将在各地级城市、重点县市巡回开展,也可以在中心城市的重点卖场或广场周期展开。

一、活动方案

1.时间选择:选择周六、周曰或节日人流量大的黄金时段,上午9:30~11 30,下午200~500进行活动,目标购物群体集中,传播力度强,效果明显。

2.地点选择:(1)人气较旺的商场、购物广场门前,目标消费群体集中,便于提升销量,(2)人群流量大的大型广场,利于现场布置,便于造势。

3.信息传播:(1)通过当地强势媒体(晚报、晨报、都市报等)进行活动预报,(2)通过电视游动字幕进行公告,覆盖面广,(3)软文炒作跟进,将效果扩大化,进行更广范围的传播,为消费者营造更好的热销氛围,影响消费者。

4.学生助销团:(1)联系当地大中专学校,以勤工俭学名义组织100人参加活动。(2)学生着装统一,在当地主要商业街道进行活动宣传、派发资料。

5.活动内容:(1)学生巡游团,地毯式宣传,(2)现场促销(见促销细则),(3)现场抽奖(见促销细则)。

6.现场布置 (略)。

7.人员配合:公司安排业务人员2名(分别负责促销现场协调、巡游队伍管理),促销人员6~8名。

二、执行进度安排

1.准备工作程序:(1)拟订活动开展计划,确定活动开展时间,(2)提前10天客户联系,考察场地,与商场洽谈等,将场地时间段问题落实,(3)提前6天落实活动宣传物料、展架、背景布、音响、条幅、奖品、促销方案、活动人员等问题,(4)提前2天进行场地、人员、宣传物料的最后落实,(5)活动当天提前2小时进行现场布置,布置帐篷、背景布及音响调试,促销台摆放,悬挂条幅、摆放展架。展架尽量要多,摆放在人群容易流动处。

2.客户合作要求:(1)必须是县区内较好的零售终端,(2)必须有良好的合作愿望及能力,(3)必须能按要求相应配合,(4)必须对区域合作达成一致。

3.宣传人员要求:(1)当地高校或者中专的在校学生,男女均可,(2)以勤工俭学名义,直接与学校学生会或教务处联系。

4.客户配合要求:(1)场地配合:协商促销场地,如要在店面门口进行,需安排好活动场地,必须提供不少于2个促销场地。(2)销售配合:活动期间提供货物储藏管理服务,活动期间如在店前促销,必须得到该店的全力配合销售,必须以花蔓侬销售为主,不准其他品牌同期进行活动。(3)收银配合:负责销售收款事宜,活动结束后,客户必须按协议完成回款。(4)人员配合:活动期问,每个促销现场提供2名以上营业员配合销售,活动期间,安排1名以上专门人员协调工作。(5)物品配合:提供音响(带电视)一套,用于现场使用:提供车辆(带音响)一辆,用于巡游宣传。(6)学校联系联:系学校,组织巡游队伍,学校联系以勤工俭学名义。(7)其他配合:协调处理其他突发事情。

三、现场控制措施

1.巡游控管

(1)巡游队伍必须由专人带队指挥,并且事先设计好巡游路线。(2)巡游队伍中,安排发放宣传品、气球,保持队伍有秩序前进。(3)巡游中,基本要求所有店面、人员派发到位,每人必须时刻注意掉弃宣传品的回收,以减少环卫干涉的可能。(4)如在行进中,发生城管、环卫、交通干涉,必须交代清楚我们是勤工俭学活动,我们会很注意环卫问题,我们会很有秩序地进行活动。(5)发放宣传品人员必须要有礼貌,不能胡乱塞给消费者,而是要面带笑容,说一声“您好,花蔓侬产品优惠促销,您如果有兴趣请看一看”。同时用手指向活动现场,并说明活动现场具体位置。(6)宣传人员必须统一着装,仪态要端庄、大方。活动期间,不允许出现大声喧哗、嬉笑打闹现象。(7)巡游安排半天巡游2次,上午9:00~10:00,11:00~12:00,下午2:00~3:30,4:30~5:30,除巡游一次休息15分钟,其余时间集中在促销现场,列队欢迎顾客,以凝聚人气。(8)学生在活动前一天进行简单培训,培训内容为工作任务、工作要求、工作分工。

2.赠品控管:(1)现场设赠品发放区/抽奖区,由专人负责。(2)顾客凭销售小票领取赠品,并作好记录。

3.抽奖控管:(1)顾客凭小票抽奖,抽奖作好奖品记录。(2)一等奖每天只能送出一个,适当控制送出时机。

4.备用活动手段:(1)如现场出现顾客不信任现象,现场气氛冷清,可以采用备用手段。(2)使用备用措施,应贴出海报,标明特价内容。(3)活动应在贴出海报至少10分钟后开始,特价产品不享受其他赠品。

活动的推广离不开传播,三级市场的传播有其特点,也就是没有主流媒体,特别是印刷媒体。考虑到花蔓侬营销传播概念系统的特点,必须有印刷媒体支持,同时我们也发现,在三级市场,消费者比较缺少报纸、杂志等信息资源,可阅读物不多,因此如果能有一份阅读性较强的材料给他们看,大家都会比较仔细地阅读。于是我们就自己编辑了《真洗脸》报,大标题就是“90%的人不会洗脸”。同时,报中设立以下几大板块90%的人不会洗脸,用香皂,洗脸还是伤脸?花蔓依为什么可以实现真洗脸?真洗脸三部曲,洗脸不当,早老5年——花蔓侬带来科学洁面方法,洗脸格言,顾客反馈,万人助学计划等内容。

首战得失

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筹备后,2004年5月15日~16日,抱着“两天成就一个县城名牌”的目标,我们首先选择了寿光、青州、昌邑、昌乐4个县级城市开展。

15日,各地捷报频传:在寿光,虽然由于学生助销团上午没能赶到,在一张促销台3个促销员的简陋装备下,当日上午依然出现了热销的场面,人流量足够大。一个人负责派发《真洗脸》报,咨询者络绎不绝,一上午1张促销台销售了1500多元。下午随着助销团的加入,同时增加了一个销售处,销售达到了5000元。

在昌邑,两个销售现场分别销售4000多元,当日销售近9000元,超额完成任务。

在青州,销售6000多元。

在昌乐,由于场地、学生没有提前落实到位,活动流产。

16日,在吸取了前一天的经验教训后,把第一天没准备到的拉网展架、帐篷等都准备就绪,各地都鼓足了劲要大干一场,可是天有不测风云,遭遇到了雷阵雨,寿光当日销售只有3000元。

首战有得有失,但总的来讲是成功了。除个别地区因没能落实好场地搁浅外,其他地区都实现了比较理想的销售。虽然受到风雨的阻碍,但活动本身从投入产出来看是成功的,而更大的作用则是对当地市场的强势拉动。

执行小结

截止到6月6日,蔓依公司已经开展了40多场次活动,对市场的拉动作用已经显现。从目前来看,蔓侬的推广运动是成功的,主要是因为我们成立了专门的推广公司,每个环节责任到人,保证活动有序开展。

这种地面推广运动看似简单,执行起来则很繁琐,往往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活动就要流产。总结这种地面推广活动,有几个环节是要特别注意的

1.选择场地是最关键的因素,当地人气最旺的商场门口是最佳选择。首战中青州第一天只销售了6000元,主要是场地选择失误所致。

2.促销队伍的保障。我们曾有6场活动同时进行,但由于经系统培训的促销员人数不够,而临时增加的新促销员能力不足,活动大打折扣。

3.助销团的管控。很多地方的学生来自一些职业中学。技校等,素质较低,往往不能保证派送品的准确派发,还有中途“逃跑”的,有的在队伍中嬉戏打闹等,都会对整个活动造成不良影响。

接驳:一种值得推广的客运模式 第12篇

为应对运输市场的不断变化, 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同时为在辽西运输市场上占领更大的份额, 处在特殊地理位置的锦州增加了很多接驳线路, 在这里我把近两年来参与接触接驳运输的一点体会和大家分享。

首先, 思想上要高度重视。

真正意识到接驳运输的重要性, 是一次我对锦赤线路生产分析时领悟到的。锦州至赤峰线路自2009年4月11日起在朝阳站配载朝阳—赤峰线路的旅客, 到2010年年底, 锦赤线路往返程共计运送旅客18379人, 锦州—赤峰去程运送旅客10344人, 其中朝阳—赤峰线路的客量为3199人, 朝阳站实际结算金额106323.35元, 仅此一个配载班次全年就能创造10万元的利润, 这一数字相当可观。这还仅仅是数字上能看到的, 长远来看, 从公司整体利益角度出发, 朝阳至赤峰的配载为日后公司在朝赤线可能营运的班次运营做好了前期铺垫, 朝赤线配载工作对于朝赤线的线路宣传、客流培养都是我们无法用数字能够计算出来的。

其次, 完善接驳运输的相关作业流程。

接驳运输的过程中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一是接驳运输途中需要在高速口上下停车接送旅客, 无疑会耽误时间, 一旦遇见堵车、修路等情况, 等待时间会更长, 处理不当, 极易引起旅客投诉。二是接驳运输需要接驳双方沟通顺畅才能保证旅客的出行质量, 很多附属内容都是原日常生产组织工作所没有的, 虽然目前是处在探索过程中, 但每一个细节都是不能有丝毫差错的, 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完善相关流程。

仍以锦州运管处目前的接驳线路为例, 每天涉及接驳的线路有9条、班次15个, 接驳的时间、地点, 接、驳双方的定员, 接驳车辆的所属单位等都各自不同, 我们针对每条接驳线路的特点制订了与之配套的作业指导书。接驳运输工作要求每个岗位的工作人员都必须具有极强的工作责任心、敏锐的洞察力、灵活的应变能力。我们日常管理工作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对于涉及配载的班次, 在车辆发车前要求乘务员对旅客进行服务用语宣传, 提示旅客配载的时间、地点, 让乘客对所乘坐的配载班次有先知权和应知权, 保证旅客的基本消费权益, 避免因配载延长运营时间而产生不必要的旅客投诉。

二是保证接驳双方有效沟通, 及时调整接驳双方的定员, 保证车辆利用率最大。凡涉及接驳运输的班次, 在始发站、配载站均分配了不同的定员, 每天根据客流变化与其他涉及配载的相关管理处进行沟通, 了解各配载地当日售票情况, 根据需要及时调整各地定员, 避免车辆资源的浪费, 保证公司整体利益最大化。仅以锦沈线路1个班次为例, 若每天少浪费一个座位, 按全程票价71元计算, 全年365天就是25915元, 这25915元就是公司的纯利润。这仅仅是全公司众多线路中的一个班次利润。

三是根据路况变化, 灵活调整接驳地点。作为公路旅客运输行业, 路阻、封路等情况随时都会发生, 应灵活改变运行线路保证接驳工作有序进行。

四是对外管理处司乘的信息进行详细登记。外管理处在锦州处回发涉及配载的班次较多, 以往出现突发情况时只能通过联系对方管理人员才能把相关信息通知给当班司乘, 由于需要中途转接, 耽误时间是不可避免的, 有时可能就短短的半分钟都会给行车带来诸多不便, 为此, 每天发车前现场工作人员对当班司乘的联系方式进行详细登记, 便于出现突发情况时及时和司乘联系, 保证班车的正点运行。

上一篇:教师的点评下一篇:地方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