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小学数学情景课堂

2024-09-21

打造小学数学情景课堂(精选12篇)

打造小学数学情景课堂 第1篇

1夯实小学数学情景化教学课堂的基础

一是通过自主学习强化问题情景意识。教师应该加强自主学习,通过阅读教育书籍、上网查询等途径,进一步认真学习理解问题情景创设的概念、内涵和方法。

二是在研讨中强化问题情景创设意识。学校应以教研组为单位,加强对问题情景创设的讨论交流,使重视问题情景创设成为教师的共识。

三是通过培训学校强化问题情景创设意识。通过集中培训、远程教育等方式,进一步准确认识和理解创设问题情景的内涵。

2丰富小学数学情景化教学课堂的内涵

数学源于生活,充分发掘和整合学生生活中的数学资源,是创设问题情景的重要方法。在小学数学问题情景创设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并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设置问题情景,一般应该选取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东西作为情景素材,让学生在观察、探索中学习数学,充分认识到数学的实用性。如在教学《位置与方向》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对太阳比较熟悉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太阳这一资源,从学生知道太阳东升西落的生活常识入手,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分辨出东西南北等方位。小学三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发展阶段,如果直接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告诉学生,就会感到抽象难懂。因此,教师从太阳的东升西落这一生活经验出发,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学生在进行方向辨认的过程中,也将学生与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由此可见,只要把学生身边资源作为服务于问题情景的重要资源,切实抓好情与境的结合,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是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化,有效降低了学习难度。

3优化小学数学情景化教学课堂的途径

在进行问题情景创设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要根据具体内容来创设问题情景。在数学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更多动手探究的机会,只有让学生尽可能地亲自参与来活动直观性经验,才能使他们更好地学认识和理解数学知识。故此,创设让学生动手操作的问题情景,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途径来探究创设问题情景。教师可以让学生熟悉的游乐场上的蜻蜓风筝、蝴蝶风筝入手,并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了解其主要特征。在学生初步学习对称的概念后,通过“剪一剪”来认识轴对称图像。学生在剪出对称的图形后,汇报交流自己的剪法。在学生基本熟悉了轴对称图形后,再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轴对称图像。教师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通过说、剪、议等动手操作来创设问题情景,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4完善夯实小学数学情景化教学课堂的评价

一是深入调查研究,制定评价标准。通过调查研究,制定出评价标准,并将相关程序步骤都确定出来。教师要根据这些标准和步骤,对打造的情景化课堂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找出差距和不足,明确情景化课堂打造的有效性,在反思、反馈中不断改进。

二是构建教师与专家交流渠道。通过网络、培训学习等途径,加强与专家的沟通交流,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起来,才能打造更加有效的情境课堂。让一线教师与专家接触,倾听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能够加强对情景化课堂打造的指导。一方面,通过网络的途径,采用远程教育、网络视频、网络课堂等方式,加强与专家的学习,在专家的指点下更加有效地使用和改进情景化课堂的打造。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面对面授课培训途径,在听取专家辅导的过程中,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困惑。

三是不断改进和优化。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评价标准,经常地指导、评价自己的教学效果,从中发现存在的缺陷,并想方设法地改进完善问题情景的创设方式,拓宽创设的有效途径,这样才能不断增强情景化课堂打造的有效性。

5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中为了更好地打造情景化的教学课堂,我们必须不断强化问题情景意识,充分整合生活资源,选择创设的最佳途径,完善科学的评价体系,才能更好地促进情景化课堂的打造。

摘要:问题情景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利于活跃学生思维和课堂氛围,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文章以打造小学数学情景化教学课堂为目的,就如何打造小学数学情景化教学课堂提出了相关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问题情境,小学数学,途径,评价

参考文献

[1]董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小议[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09:28-29.

[2]耿秀娟.浅谈如何打造小学数学教学高效课堂[J].读与写,2014,(03):209.

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第2篇

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育实践者的不懈追求,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重在提高教师“教”的行为的有效性。那么如何提高教师高效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呢?

一、以生为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们都认识到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应当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能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其次是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以问促思,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所以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在质疑中思考,在思考中学到知识。

三、让学生在课堂上“活动”起来,参与到数学教学中去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让学生参与,让学生活动,特别是思维活动,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这就是说整个教学的课堂应成为学生活动的场所,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去动脑、动手,去创新。这样教学,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愉快,教学效果会更好。

四、着力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教师要放下传统观念中“师道尊严”的架子,要“俯下身子”与学生交流。只有在和谐、平等、其乐融融的师生关系中,才有师生全身心的投入,教者神采飞扬,学者兴致高涨。这就需要教师树立以发展学生为本的观点,坚持教学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教师更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即自己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此外,教师还要时刻铭记学生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他们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积极地建构知识。

五、找准难点,有效突破

一节成功的课,教学重点要突出,难点要得到突破,所以教学中,课前应深钻教材,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要了然于胸,找准本课时的重难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所拟定的教学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应当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针对重难点学习内容,教师要深入透彻的剖析,让学生知其所以然,从而真正的掌握知识。

六、在反思中进步提高

及时的课后反思也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教师既是研究的对象,又是研究的主体,教师反思的过程,是将“学会教”与“学会学”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行为的科学性。教师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想付诸于实践后,再不断的反思进行调整,在教学中应经常问一问自己,哪些教学行为及其观念是正确的,为什么;

哪些是不正确的,问题在哪里,应该怎么办。通过反思,教师可以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进而对教学现象和问题形成独立的有创造性的见解,从而提升教学活动的自主性、目的性,克服被动性、盲目性。

打造小学数学情景课堂 第3篇

问题情境 小学数学 途径 评价问题是激活思维的源泉,是引导人不断思考的催化剂。创设问题情景是打造小学数学情景化教学课堂最为常见的方法,以下就这一角度对如何打造小学数学情景化教学课堂提出以下分析。

1夯实小学数学情景化教学课堂的基础

一是通过自主学习强化问题情景意识。教师应该加强自主学习,通过阅读教育书籍、上网查询等途径,进一步认真学习理解问题情景创设的概念、内涵和方法。

二是在研讨中强化问题情景创设意识。学校应以教研组为单位,加强对问题情景创设的讨论交流,使重视问题情景创设成为教师的共识。

三是通过培训学校强化问题情景创设意识。通过集中培训、远程教育等方式,进一步准确认识和理解创设问题情景的内涵。

2丰富小学数学情景化教学课堂的内涵

数学源于生活,充分发掘和整合学生生活中的数学资源,是创设问题情景的重要方法。在小学数学问题情景创设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并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设置问题情景,一般应该选取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东西作为情景素材,让学生在观察、探索中学习数学,充分认识到数学的实用性。如在教学《位置与方向》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对太阳比较熟悉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太阳这一资源,从学生知道太阳东升西落的生活常识入手,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分辨出东西南北等方位。小学三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发展阶段,如果直接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告诉学生,就会感到抽象难懂。因此,教师从太阳的东升西落这一生活经验出发,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学生在进行方向辨认的过程中,也将学生与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由此可见,只要把学生身边资源作为服务于问题情景的重要资源,切实抓好情与境的结合,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是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化,有效降低了学习难度。

3优化小学数学情景化教学课堂的途径

在进行问题情景创设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要根据具体内容来创设问题情景。在数学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更多动手探究的机会,只有让学生尽可能地亲自参与来活动直观性经验,才能使他们更好地学认识和理解数学知识。故此,创设让学生动手操作的问题情景,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途径来探究创设问题情景。教师可以让学生熟悉的游乐场上的蜻蜓风筝、蝴蝶风筝入手,并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了解其主要特征。在学生初步学习对称的概念后,通过“剪一剪”来认识轴对称图像。学生在剪出对称的图形后,汇报交流自己的剪法。在学生基本熟悉了轴对称图形后,再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轴对称图像。教师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通过说、剪、议等动手操作来创设问题情景,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4完善夯实小学数学情景化教学课堂的评价

一是深入调查研究,制定评价标准。通过调查研究,制定出评价标准,并将相关程序步骤都确定出来。教师要根据这些标准和步骤,对打造的情景化课堂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找出差距和不足,明确情景化课堂打造的有效性,在反思、反馈中不断改进。

二是构建教师与专家交流渠道。通过网络、培训学习等途径,加强与专家的沟通交流,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起来,才能打造更加有效的情境课堂。让一线教师与专家接触,倾听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能够加强对情景化课堂打造的指导。一方面,通过网络的途径,采用远程教育、网络视频、网络课堂等方式,加强与专家的学习,在专家的指点下更加有效地使用和改进情景化课堂的打造。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面对面授课培训途径,在听取专家辅导的过程中,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困惑。

三是不断改进和优化。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评价标准,经常地指导、评价自己的教学效果,从中发现存在的缺陷,并想方设法地改进完善问题情景的创设方式,拓宽创设的有效途径,这样才能不断增强情景化课堂打造的有效性。

5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中为了更好地打造情景化的教学课堂,我们必须不断强化问题情景意识,充分整合生活资源,选择创设的最佳途径,完善科学的评价体系,才能更好地促进情景化课堂的打造。

参考文献:

[1]董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小议[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09:28-29.

[2]耿秀娟.浅谈如何打造小学数学教学高效课堂[J].读与写,2014, (03):209.

打造小学数学情景课堂 第4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景教学,策略

在小学课程中, 数学是三大主科之一, 更是学生打好数学基础,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行下, 更加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而非灌输式的传授教学内容. 然而, 由于数学学科的抽象性及逻辑思维性较强, 加上小学生年龄小, 很难长时间专注于课堂学习, 故教学效率往往不高. 为此, 教师灵活转变教学模式, 对提高教学效率则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 如何才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打造出情景化的课堂呢?

1. 积极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 爱玩、好动、好奇心强是天性, 很难长时间专注于课堂听讲, 尤其是枯燥、乏味的课堂. 在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中, 由于主要采用以教师灌输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 加上数学学科本身的特征, 学生很容易觉得课堂无趣, 对数学失去学习兴趣, 长期则可能出现厌学、偏科的不良情况. 针对这些现象, 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造生动、活泼、轻松的课堂氛围, 吸引学生主动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例如, 在学习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减法》的内容时, 主要是学习20 以内的减法. 所以, 教师可事先准备一些道具, 如20 支粉笔、20 支竹签、20 个瓶盖等. 然后, 用这些道具逐渐导入新课. 比如, 教师手拿15 支竹签, 并让甲同学取走3 支, 乙同学取走5 支, 问手里还剩多少支? 教师演示完之后, 让不同的学生上讲台演示, 台下同学思考与回答……小学生喜欢在教师与同学面前表现自己, 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 并使其主动参与, 从而有效活跃了课堂气氛, 为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基础.

2.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是集视频、声音、图片、文字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技术, 与现代教育息息相关, 是推动现代教育进步的重要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 可有效减轻教师备课与黑板板书的压力, 而且能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各种视频、图片等类型的课件, 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 而且能在一定程度降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难度.

例如, 在学习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认识图形》该单元内容时, 可将课件用多媒体展示出来, 如三角形屋顶的房屋、平行四边形的篱笆、三脚架的自行车、方形的盒子等等, 让学生观察这些图片, 找找图片中都包含有哪些图形. 学生指出来后, 教师可直接在多媒体课件上用不同颜色标注出来, 让图形更加鲜明、突出, 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 通过这样的方式, 多媒体可将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有效吸引了学生兴趣, 而且大大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 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3. 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以往教学效率不高, 很大一个原因主要是教学方式单一, 使得课堂氛围沉闷, 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 为此, 教师必须对以往的教学方式进行变革, 注意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增强课堂趣味性, 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激发其学习潜能.

例如, 在学习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认识方向》该单元内容时, 可用多媒体播放一段与方向相关的视频, 然后以某个人物/ 标志作为参照物, 让学生分别指出该物周围的事物/ 人, 逐渐引导学生认识方向, 如“前、后、左、右、东、西、南、北”;或者, 也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选出一人作为参照物, 不断变换方向, 其他学生负责指出该同学不同方向有哪些东西. 此外, 还可采取玩游戏或其他方式.

4. 注重教材和情景的有效结合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工具, 与教学效率的提高及教学目标的实现密切相关. 情景的创设, 应以教材内容为主题, 反映教材内容, 两者不可互相脱离. 为此, 教师应将教材内容和模拟情景相融合, 紧密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情景创设, 实现两者的高度统一.

比如, 在学习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分米与毫米》的内容时, 先提问“同学们, 大家天天坐在教室, 谁知道自己坐的桌子、凳子有多长、多高? 老师的讲台又有多长多高? ”很多学生则会摇头, 或回答“不知道”“没有量过”等. 然后, 教师顺势再问“那大家想不想知道? 如何测量? ”接着, 拿出教学工具“直尺”, 并为学生介绍直尺的使用方法、常用单位, 轮流让同学们测量. 课后, 还可让学生回家后, 学会测量家里常用家具的长度, 如饭桌、书桌、床, 或自己、家人的身高等.

5. 情景模拟应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数学是一门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 学生在生活中接触的事物或人物等也会存在差异. 在数学教学中与生活相结合, 一方面能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与趣味性, 另一方面则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比如, 学习图形时, 可用魔方、积木等作为例子;学习数数时, 可举包子、衣服等例子, 从学生的身边、生活入手. 为此, 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注意与生活进行紧密结合.

比如, 在学习二年级下册的《统计》该单元内容时, 可让学生算算自己有多少双鞋子、多少顶帽, 学校有多少栋楼, 多少间教室……课后, 还可让学生观察并统计家中家具的种类、数量、家附近的零售店数量等. 通过这样的方式, 不但增强了数学的趣味性, 而且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6. 小结

如何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第5篇

新纺学校 张福平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必须了解当今教育形势的发展,掌握这些新理念,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编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现就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导入要新,以兴趣引发思维。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由此可见,课堂教学要讲究导入的艺术。一个精彩的导入,既使学生情趣盎然,又可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一开始就向学生提出一个十分简单的实际问题:“你们见过的车轮是什么形状的?有正方形、三角形的车轮吗?为什么?”“那么椭圆也是没棱没角的,椭圆形的行不行?”随着这几个问题的讨论,促使学生进入深思,教师顺势引导,把学生的思维逼近圆的特征。这样的教学,学生容易理解,又能激发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爱学、乐学、会学、善学,从而增进知识,增长才干。导入新课时,我采用表演游戏、编讲故事、制造悬念、创造情景等,具体教学中可根据班级学生情况具体掌握。

二、新授要实,以联系促进思维。

新授是一堂课的中心环节,提高新授的教学效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

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这个核心,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充分注重对孩子思维的训练。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具有抽象性、准确性和应用的广泛性。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基于这两个特点的理解,我觉得不管在什么情境下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一节课是否上得成功有效,关键看课堂教学中是否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学生是否有思维实质的参与。而我认为要达到以上说的效果,教师除了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之外,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有更多的实践智慧,更高超的组织艺术,这样才能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引入问题情境去参与思考,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如我在教学二年级下册“两位数的加法口算”时恰逢植树节,我便把这节课设计成了一节植树活动课:先让一位“小小采购员”到树苗超市去选购两类树苗算出它们的价格(36+28=64),就让全班孩子经历思考、讨论、交流的过程利用不同的计算方法验证价格的正确性,以便顺利买到树苗。有些用个位、十位分别相加后再合起来的方法、有些只把28分成20和8再用36分别去加的方法、有些是叫做28拿4给36凑成40再加24的方法„„甚至有一个小朋友居然把28看成30与36相加后,多算了2再减2的方法,迎来了所有同学不约而同的掌声。然后回顾一下这些方法,让孩子自己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法再次到树苗超市去选购植树所需的两样劳动工具,和同组一起验证结果的正确性。这样,让孩子从小养成多角度、多种方法思考问题的习惯,随着年级的提高,学生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他们就会用发散思维的观点来考虑和分析。

2、充分预设并注重生成。

打造数学高效课堂既要精心预设又要注重生成。预设是教师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环节等做出的设计性的展望。目的是为了让课堂教学有序、有效的进行。生成是在课堂中自然出现的,这种出现与教材的精心设计是密不可分的,当然它也是意料之中的。预设与生成是一对矛盾统一体。没有充分的预设不会有也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它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补充和拓展,两者在教学过程中相辅相成,同样重要。作为一个数学教师就首先要有生成意识,宽容的接纳来自学生的生成,善于抓住和筛选有效的生成资源。记得在上《分数的意义》时,请学生从8枚棋子中找出四分之一。学生回答不一,有的认为是1枚棋子是四分之一,有的认为2枚棋子是四分之一,还有的认为4枚棋子是四分之一„„当时,我没有马上否定说错的学生,也没有用事先预设好的问题拉着学生走,而是恰如其分的灵活引导,把握好动态生成的新资源,展示出动态生成的艺术,达到了巧妙运用生成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3、要充分体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数学活动不是一般的活动,是让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是让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数学活动是学生数学思维的思维场。教师的作用是创设“思维场”而不是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思维。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因此,我们教师要通过数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思维。

三、练习要精,以训练来发展思维。

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作业应是一种生活,是一种活动,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非单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复。作为新课标下的数学练习设计,应体现它的效度,突出现实性、发展性和活动性。我认为:

1、练习要具有“娱乐性”。

让每一个学生从上课第一分钟到最后一分钟都能集中注意力,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又怎么向四十分钟要效率呢?要解决这一矛盾,提高课堂效率,就有必要设计一些“娱乐性”练习。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常设计一些“欢乐大比拼”、“夺冠ABC”、“勇攀高峰”等竞赛练习。同样的计算习题,放在不同的情境下,效果也有所不同。学生在这样一个“娱乐性”的氛围下做题,学习兴趣高,解题速度快,巩固性也强。如我在教学一年级《找规律》时,设计了“采摘智慧果””这一种游戏。把每一道练习题安排每个智慧果里,学生每做对一道题,智慧果就会落下来,送给大家,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快乐。像这样的练习,避免了机械重复练习所引起的注意力分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变“要我练”为“我要练”,更增添了练习的乐趣。

2、练习要具有开放性。

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必须是开放而多样的。课堂练习是使学生熟练地掌握知识,培养思维品质的具体措施,练习要刻意减少指令性的成分,增加练习的开放性,以使学生的思路更广阔、更灵活。如一年级学习了元、角、分后,我设计了这样一次开放性活动练习:向学生展示商店的场景,摆出各种物品供学生购买,假设每生准备5元钱,4个学生为一组,每组要商量如何买才比较合理而又能合心意。这一过程中,一要算好总价,二要注意数量,三要注意品种,对一年级学生而言,应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但由于学生是在具体的情境中(模拟商店),学生心情激动,思维活跃,又有群体合作,创新的火花自然激发,居然每一小组完成的都很出色。教学实例证明: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一个更广阔、更开放的练习空间和时间,能使学生在体会到

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创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四、总结要活,以活跃来拓宽思维。

课堂教学的结束阶段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减轻记忆的负担的重要环节。它对于发展兴趣、强化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说引人入胜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那么,画龙点睛的结束则使成功得以巩固。因此,课堂总结可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或进行归纳总结,或设置悬念,或开拓延伸,或活动游戏,力求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课堂的结束是一个知识点的延伸:结尾是“问号”不是“句号”。

打造小学数学情景课堂 第6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景教学;课堂效率

数学的学习不仅需要一定的思维头脑,更重要的是要养成一定的思维习惯,这个思维既要有逻辑,又要有一定的想象力,这对学习数学都是非常重要的。小学数学是学习数学的基础,这些知识虽然简单,但是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小学时期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为好的思维方式,能够更加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些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在这个情景中去思考、去实践,这样,不仅会使教师的教学效率得到提高,还会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锻炼。本文主要阐述了情景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一、实施情景教学的有效性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快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教师在教学中会设置一些情境以让学生能够更快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来,而情景教学也确实对学生学习数学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相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情景教学更能够考虑到学生的感受,将学生更能够理解和接受,尤其是小学时期的学生,许多地方还需要更多的成长空间,而教师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事物相结合,学生也会对将要学习的知识产生兴趣,甚至去主动学习新的知识。

有效的教学情境带给学生的知识是永久的,所以,教师在设置教学情景时,也要考虑到时间因素,让学生对这个知识点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记忆,也许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当学生运用到这个知识点时,就会想起当时的学习情景,这样的情景对学生是一种长久的财富。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设置情景时不要拘泥于一种形式,可以通过多媒体、游戏等这些形式,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这样学生也会更加地喜欢学习数学。

教学情景的设置,也要考虑到教材,教师要将数学知识与教学情景紧密地结合,使两者能够相得益彰。通过教学情景使教材内容得到更好的完善,而教学情景也不要脱离教材内容,通过将教材中比较抽象的知识让学生有一个更加直观的理解,这样学生既不会对新知识感到抗拒,教师在教学中又会更加的轻松有趣。

二、教学情景的实践应用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接受这些新知识,教师在有限的条件下会尽量设计出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教学情景,同时不同的知识点教师也会有不同的教学情景,为了将这些知识点更好地展现出来,让学生理解,教师也会努力地让自己的教学情景变得多元化。

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讲,他们的性格相对比较活泼好动,喜欢新鲜的事物,但是也缺乏一定的专注力,这时,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方式让学生去学习新的知识。例如,在讲“平移和旋转”这一课时,虽然知识内容不太复杂,但还是有一点抽象,许多学生并不能很好地理解书本上的内容,这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做一个小的游戏。教师可以将学生领到操场上,画出一个正方形的格子,让学生都站在格子里,然后教师提问,如果让A同学到F同学那里,需要平移几个格子,或者怎样的平移才能使A同学更快地到达F同学的位置,通过游戏的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平移的概念,还能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理解,要善于站在一个引导者的角度去教学,所以,教师在设置教学情景时也要考虑到让学生去思考,例如,在讲“正比例与反比例”时,因为这两者是有联系的,但是也有一定的区别,这样往往会造成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混乱,所以,对于这样的知识,教师就要善于去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去理解两者的不同。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个沙漏,当然学生都知道沙漏,但是因为不知道教师接下来要做什么,就会产生一定的好奇心,然后教师把沙漏倒过来时,我们都知道随着时间的增加,下部分沙漏里的沙子就会增多。这样,沙漏下部分的沙子的多少就与时间呈正比,而时间就与总体沙子的多少呈反比。然后,教师再向学生讲解正比例与反比例的定义,并让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出现的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现象。教师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慢慢地引导学生,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开始,这样会减小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程度,帮助学生更快地理解这些知识。

总之,在数学课堂上,为了让学生更快地理解这些新的知识点,教师要善于运用教学情景,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这样不仅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会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一个合理有效的教学情景会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兴趣,也会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知识,更会使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

参考文献:

[1]韦丽珠.论游戏及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考试与评价,2014(05).

[2]郑永刚.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开展策略[J].吉林教育,2014(26).

打造小学数学情景课堂 第7篇

一、妙设故事情景,激活数学课堂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死板的教学方法会让推理过程枯燥无味,如果教师不能进行特色的教学设计,很难营造出趣味生动的课堂氛围。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精彩故事与趣味游戏,并基于游戏或故事创设数学教学情景,拓展教学内容,刺激学生的手、眼、口等多种感官,实现学生全面参与课堂教学,从而让教学散发独特魅力。

如在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加与减》的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加法与减法有一个直观清晰的认识,并很快学会口答加法、减法的计算,教师可以基于教学内容设置以下故事情景:“森林里鸟语花香、热闹非凡,有6只小鸟在一棵老树上唱歌,大家正唱得起劲,这时其他鸟儿仿佛听到召唤,也纷纷加入歌唱队伍,于是又飞来2只小鸟。问题:大家知道现在树上共有几只鸟儿吗?你是怎样计算的?”在故事情景渲染和教师的指引下,低年级学生很快被吸引进去了。生动的情景激活了学生的数学体验。学生会在情景中将生活经验与知识相联系,他们会借情景理解加法的含义,并列出式子“6+2=8”。接着,教师继续讲故事:“过了一会儿,其中3只小鸟因有事急匆匆地飞走了。现在,树上还有几只小鸟在歌唱?”情景再次展示了减少的含义,这对于初接触加减法的学生是一个很好的认知体验过程,学生会借形象知识理解“加数”“和”等相关概念。

二、妙设生活情景,借问题引发思考

俗话说:“知识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连接,用实际生活唤醒学生的求知欲很重要。在基于生活创设问题情景时,教师要挖掘教材中蕴含的生活素材,巧妙引出问题,从而借情景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进而积极参与探究。

如,在《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课堂教学中,为了强化学生对“分数”概念的理解,并理解“平均分”在分数中的重要意义,教师先准备了一些图片学具,并让学生利用学具图片感受平均分,在学生汇报时,教师借助多媒体二次展示分的过程,如“分月饼”,教师结合学生的表述进行情景展示,在情景中,学生发现“平均分”和“不平均分”的重要区别,进而在大脑中形象感知分数的意义。分数在生活中应用的范围还是比较广泛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知与理解,教师可以继续引入生活情景,借生活情景让学生逐渐理解分数,进而有效建构知识。

三、妙设趣味情景,提升综合能力

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推广与普及,教师都喜欢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效果得到了极大改善。多媒体信息技术海量的学习资源以及图、光、影、声俱全的展现形式可以给予学生淋漓尽致的数学学习体验,让学生在在多姿多彩、趣味无边的教学情景中乐学、善学。如何创设趣味情景?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因素创设形式不一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诱导学生参与,发展学生思维。其次,教师可构建网络学习平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最后,在教学中,教师可用通过网络构建网络数学学习与交流情景,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如在《百分数的应用》的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初步了解百分数的意义,教师可以用PPT为学生展示以下成语图片“百发百中”“十拿九稳”“百里挑一”“平分秋色”等,然后提问学生:“认真研究课件中所呈现的成语,仔细想想,成语的数都是什么数呢?”譬如“百发百中”一词,学生特别容易与百分数相联系,但对百分数的理解并不能简单停留在初步认识中,教师要结合信息技术将生活中的百分数呈现出来,如药品说明中用到的百分数、饮料配方中用到的百分数等,教师巧妙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为学生的课堂探究提供感性材料,从而借情景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有效理解百分数。

总之,景因生设,情随师动。在数学课堂运用情景创设能效激活学生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乐趣。想让情景教学更有效,需要教师结合情景教学的特点,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情景素材,有效借情景将抽象的数学推理变成学生乐于接受的探究场景,并在情景中有效参与思考,从而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学习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妹菊.谈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艺术[J].学周刊,2011,(19).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景的选取 第8篇

一、从实际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中选取情景

生活离不开数学, 数学离不开生活, 教师让学生带着数学知识走进生活, 数学的生命力才能真正体现出来, 数学的价值才能真正彰显出来.课堂上的学会, 不意味着实际问题的解决, 应该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和方法回到生活, 才能领略数学的无穷魅力.

1.用生活中常用的熟悉物品, 如一副扑克牌, 在刚学完整数的加减乘除后, 教师可利用它来玩“24”的游戏, 即从中抽出4张牌, 利用加减乘除法, 使它们的得数是24.在教学过程中, 可采取全班竞赛、个人比赛等形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巩固所学知识.有一位教师在教人教版第十一册“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时, 也用了一副牌, 他先抽出两张大王, 让学生说出剩下的张数后, 再从中抽出红色的部分, “每种同色的各有多少张?”“13张.”“13张是52张的几分之几?”“1/4”, “也就是说52张的1/4是多少张?”“13张.”教师板书:.之后, 教师把1/4改变成25%, “1/4与25%相同吗?”“相同.”教师出示编题:有52张牌, 其中红色的占25%, 红色的有多少张?很快同学们都列出了式子.

2.把数学知识还原到生活之中去, 使学生明白数学的作用, 如学生日常遇到的建筑面积、算法, 家中铺地砖的选购、校园的规划等都离不开数学知识, 让学生把数学带到生活中, 使学生获得更深层次的认识.

二、从小学生学习心理出发, 选取情景

小学生天性喜欢玩耍, 普遍有好动、好奇、好胜、好群的心理, 在学习活动中一般都求新、求奇、求趣, “玩中学”, “学中玩”是比较适合小学生的.因此, 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 可以从小学生喜欢的电视节目中选取课堂情景, 如全国特级教师黄爱华在教学《24时记时法》时, 就采用中央电视台晚上7:00播放的中央新闻音乐作情景引入, 学生听了音乐之后, 要求学生猜出是什么, 在什么时候播放, 就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是晚上7:00, 另一种是19:00.由此引入新课, 学生学习效果很好.有位教师在教人教版第十一册“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后, 为了巩固练习所学内容, 引入了中央电视台“开心一百”的情景, 教师装成主持人, 提出要求.教师出题后, 答对的同学请站起来, 答错的同学请坐下来, 同桌互相监督, 看谁能够站到最后, 最后三名同学奖一本软抄.教师出题由简单到复杂, 每完成一题, 就用“开心一百”的场面来出下一题, “完成了吗?”, “完成了, 耶!” (学生伸出两个手指, 并大声说) , “请听题……”.整个课堂沉醉于做练习、竞争、兴奋的气氛之中, 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完成了教学内容.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 把游戏引入课堂, 让学生表演, 体验, 以增加教学情趣.游戏教学是我们大多数教师所青睐的一种课堂情景教学.例如, 著名的特级教师徐长青在执教《数学广角》时, 通过“猜”、“抢”两个游戏, 并巧妙地运用两个呼拉圈代替集合圈, 使同学们很自愿地认识了“重复”、“集合”这个数学知识.

三、用故事展示情景

小学生都非常喜欢听故事, 如果把数学知识, 融入故事之中, 既能吸引学生, 又能使学生学到知识.例如, 有位教师教学“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时, 把整个课堂都置身于《西游记》的故事当中, 教师声情并茂地讲了《西游记》的故事, 猪八戒想吃树上的桃子, 孙悟空出了一道题考八戒, 八戒想不出, 请同学们帮助八戒.唐僧又出了一道比孙悟空难一些的百分数应用题考八戒, 又请同学们帮助解决.沙僧又出了一题更难一些的题目考八戒:“师兄先别忙, 我也考考你, 八戒听到没有?”下面同学已经完全进入了角色, 有同学答“听到了.”全班一阵大笑.沙僧出题:“树上有桃子100个, 吃了一些后, 还剩30%, 吃了多少个?”八戒用力挠了挠头说, 同学们, 还是请你们来帮帮我吧!同学们忙于思考、计算.多好的一个情景啊!教师的整节课都贯穿于讲故事之中, 用故事来学习数学,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之中学到了知识.

很多教师都喜欢用故事做情景来引入课题, 著名特级教师黄爱华在教学《循环小数》时, 用了一个故事作引入, 非常有趣.教师一开始就说, “同学们, 我给你们讲个故事, 你们喜欢听吗”?“喜欢.”一下把学生的兴奋点提了起来.同学们屏住呼吸, 等待听故事, “古时候有座山, 山里有座庙, 庙里有个老和尚, 老和尚对小和尚说‘古时候有座山……’” (重复两次至三次) , 听着, 听着, 同学们听出玄门了, 就轰的一声大笑起来.之后, 教师再要求全班同学不断朗读这个“故事”, 通过亲身感受, 很生动地表达出了“不断重复出现”与“循环”的关系, 使学生加深了印象.

四、深入剖析教材, 从教材中挖掘情景

俗话说“万变不离其宗”, 教材是经过精心编写出来的, 是认识世界的窗口, 是获取知识的工具.创设情景, 不能舍本求异, 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 要熟悉教材, 要把握好教材.其次, 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 要理解教材的教学目的, 把握重点与难点.再次, 教师要挖掘教材内外的教学资源.教师在深入剖析教材之后, 才能根据重点和难点创设课堂教学情景, 使其生活化, 富于趣味性, 让学生感到有亲和力.例如, 小学除法的例题可以把它改为“袋鼠跳一下的距离是青蛙跳一下距离的多少倍”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考虑教材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如《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教师通过让学生动手实验, 并把实验结论记录起来, 利用小组合作交流等多种方法, 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激活状态, 经过实践探索, 学生把拼三角形过程中的几处重要结论都自然地挖掘出来了.

五、换位思考, 设身处地地创设教学情景

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要改变角色, 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发现问题, 尽量把课堂教学的气氛营造得轻松一些, 民主一些, 和谐一些.在新课程的改革下, 教师要“稚化”自己, 把自己当做学生, 用一颗“童心”去探知学生的想法和情感, 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来设计课堂教学.例如, 特级教师黄爱华教学了《24小时记时法》后, 在学生已熟悉两种记时法的互换后, 对学生说“前面一直是老师考你们, 现在我们换一下方式, 让你们出题来考老师好吗?出一些最难的, 看谁能把老师难倒?”听到要考老师, 同学们太高兴了, 他们有的沉思, 有的找资料, 有的互相小声讨论.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出难题考老师.这样一来, 他们纷纷举手, 向老师提出问题.教师放下架子, 给学生机会出题考教师, 使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提高了, 在出题过程中也不知不觉地进行了练习, 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打造小学数学情景课堂 第9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景教学,教学效果

小学生, 处于知识储备的启蒙阶段和关键时期。小学阶段教学效果的成败, 直接关系到以后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思维模式的成型。而传统的课堂教学过于死板、单调, 不仅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为以后的自主学习和终身教育埋下隐患。数学, 是一门注重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学科, 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较高, 这就需要创新教学模式, 提高学习效率。情景教学, 就是运用游戏、演讲、故事、舞台剧、朗诵等多种形式活跃课堂氛围, 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从而提高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本文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 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情景教学对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课堂教学应该根据学科特点, 学生的认知能力、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阶段, 不断调整教学模式和课程进度, 才能因材施教、事半功倍, 用巧妙的办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小学生处于天真烂漫、不谙世事的年龄阶段, 好奇心强, 对新鲜事物兴趣浓厚, 爱玩、爱闹, 喜欢结伴玩耍、做游戏, 同时自己的监督能力和知识探索能力差。而数学知识的学习需要较强的空间构建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针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 需要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加强引导和启发, 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引导小学生熟悉数学规律, 掌握数学原理。

一、运用游戏和故事创设情景, 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景教学,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氛围, 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的方式。情景教学, 结合小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 增加师生互动环节, 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口能力, 在全面的素质提升中, 学习能力自然就水涨船高。

情景教学可以充分运用游戏和故事的方式, 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 在“吨的认识”这节课上, 可以设置这样的练习题:某大桥限重15吨, 下列这些车能够顺利通过。 (1) 美羊羊开着装载5000千克货物的卡车; (2) 喜羊羊带着2头1吨的大象和载有10顿货物的车; (3) 懒羊羊驾驶装有11头海象的货车, 每头海象500千克。小学生在看到题目后, 就充满答题和计算的兴致, 因为《喜羊羊与灰太狼》是小学生爱看的流行动画片, 知名度和人气很高, 这样就可以把学生的兴趣点和小故事结合起来, 让学生感觉数学不再是枯燥无聊的计算和公式, 而是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实用价值的工具。再比如, 在学习“数字的排列”这一课的学习时, 可以设置这样的场景:《西游记》中的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 跋山涉水, 历经八十一难, 终于拿到了装满经书的宝箱。结果八戒拿过箱子一看, 顿时皱起了眉头, 原来箱子还有密码。密码是由3、9、8、2四位数字组成的, 需要经过恰当的组合才能组成正确的密码打开宝箱。这时, 就可以很自然地引入数字排列的课堂主题。让学生分别扮演孙悟空这个智者的形象, 给八戒支招, 共同进行数字组合的尝试。在精彩的故事讲解中, 可以充分满足小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需求, 同时很自然地引入课程。

二、贴近生活创设情景, 满足小学生的求知欲望

小学生年龄较小, 自我监督意识和自律意识较差, 主动学习的能力有待提高, 还没有充分感觉到探索知识的乐趣和知识运用的实用价值。数学知识的学习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要求较高, 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创设情境时, 紧贴生活实际, 拉近课本知识和现实生活的距离, 让学生感觉到知识来源于生活, 服务于生活。

数学知识不是枯燥的公式运算、图形构建, 而是与鲜活、生动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不可分割的。

小学数学中教学情景的构建, 也要将知识生活化, 拉近知识点和现实生活的距离, 在课堂中还原生活场景。这样看似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就不再远离现实, 而是变得熟悉和亲切, 使学生易于理解, 乐于接受。比如, 学习常见图形时, 可以让学生运用动手剪纸的形式, 认识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常见图形, 然后在剪纸上面作画, 画出窗户、房子、气球等不同形状的常见物品, 这样就可以让学生记忆鲜活、深刻, 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

三、引入多媒体创设情景, 点燃小学生的探索精神

小学生喜欢色彩绚丽的、动感十足的、充满趣味的事物, 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单纯讲解无法满足小学生的这些需求, 也就无法点燃他们的探索精神。多媒体引入课堂教学, 可以充分运用充满艺术气息的文字、色彩绚丽的图片、多姿多彩的视频, 甚至历史故事、音乐音响、纪录片、影视资料等创设生活场景,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激发小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 自由遨游于数学知识的海洋。

总之, 小学数学教学情景的创建, 需要教师运用游戏和故事, 贴近生活实际, 引入多媒体技术等多种手段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精神, 构建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蒙颂梅, 钟宝华.论情景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读与写, 2014 (3) .

打造小学数学情景课堂 第10篇

一、生活中的情景数学

学习数学的难度就在于这种基本学科对学生的要求较高,首先就是要具备良好的抽象的想象力,另外就是逻辑推理能力,如果先天这种技能本身不具备的话,在启蒙教育上,则一定要在后天的培养上下足功夫,而这种准备不仅需要孩子自身的努力,最重要的是教育工作者的授课方式,所以如何教学才能让孩子们学好数学,这个问题甚是棘手。而现在,老师们有了主意,将情景教学融入其中,备课时注意创建数学情景买模型,联系生活实际将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融入其中,将书本上晦涩难懂的知识通过这种方式充分体现出来,使学生们觉得知识来源于生活,以便能够更好地认识数学,并培养主动学习数学的能力,提升学习兴趣,用生活中的方法去解决数学中的难题。真正的数学知识,不应该仅仅是一些复杂公式,一些图形原理还有一些文字理论,而是生活中的事物。例如学习的几何图形的问题,就应该是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物品的形状,与日常生活不可分割。比如老师在讲解计算知识上让同学们在课堂上扮演不同的角色,老师在讲解计算的时候,可以将情景教学融入到课堂中,在学习计算时,上课时老师可以准备二十个橡皮,在课堂上让同学们进行分发,可以让同学们将这些橡皮分给十个小朋友,每个人应该分多少,如果是分给六个小朋友,每人又应该分多少,再改变一种模式,如果每人分三个橡皮,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每人分五个,等等分法。然后可以在下课前将橡皮分发给回答问题对的较多的同学,还有积极回答问题的同学,进而也能带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另外在学习几何图形的时候,可以让同学们在课堂上画出桌子椅子,让大家一起找出这里面都有哪些图形,没有那些图形,没有的图形在生活中哪里应用到了等等。孩子们通过这些比较感兴趣的问题分析与探讨,既能很快的掌握学习知识,又能使得课堂气氛活跃,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加同学们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素质全面提升,进而真正的利用情景教学来推动小学数学高校课堂的构建。

二、教学中创建数学情景模型,提升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1.趣味性。既然提到要让学生们觉得数学有趣,那一定要从提升数学的趣味性入手,因为小学生眼中的数学,数学是枯燥乏味的并且深奥的,而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产生厌烦心里,越来越反感,所以增强与如何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成了重中之重。而将请将教学融入课堂,恰好就增加了数学的趣味性,使学生慢慢的对数学有了全新的认识,认为生活中无不存在着数学知识,进而不排斥甚至慢慢喜欢数学。在创建情景数学教学上,还要注意几点,一是要结合学生们的接受能力,这个可以从孩子们的喜好,年龄来考虑,比如低年级的同学接受能力较差,而对新鲜事物较为敏感,老师就可以在学习数学中加入一些游戏元素,可以讲故事,进行情景表演,猜谜语等方式;而对于高年级的同学,接受能力相对较强,就可以进行智力小测试等,进行智力探究等比赛来增加学生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进而喜欢上数学课。

2.探索性。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与独立思考能力,在进行情景教学时,要注意提高同学们的积极探索性。首先我们应该清楚,孩子的天性就是活泼爱动,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有着探索的兴趣,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性来合理的安排情景教学,创建一些新颖的情景融入素材,来使数学的教学模式达到质的飞跃。

三、结语

对于现在的小学数学的教学,教育工作者做出了很多的努力才有了今天的多种教学模式,而情景教学作为其中的一种,则解决了很多问题,这不仅是教育工作者的福音,更是为孩子的启蒙教育做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齐翠英.浅议情景教学推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学周刊A版,2015(9):146.

小学数学课堂中情景图的应用浅析 第11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景图;应用

一、应用情景图能有效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小学数学课本里选用的情景图十分贴近现实生活,有很强的趣味性,包含了很多有趣的事物。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注意力较为分散,很容易集中到相对绚丽的景物上。所以,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选用情景图,进行有效教学。数学课本中蕴含很多生活场景,学生可以将日常生活场景运用到数学学习中,通过情景图找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数一数”一课的课本中,选取的是游乐场的场景,有各种样式的玩具。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观察,然后不断引导,询问学生能够从场景中看到什么,能提出关于场景的什么问题,如里面有多少人和玩具,位置在哪。如果学生回答正确,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够使学生认真观察,建立基本的数学认知。

二、运用情景图能有效增强小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动手实践非常重要。所以,学生要学习数学基础知识,体会数学的价值。随着新课改的大力实施,课本中有不少关于学生动手实践的情景图,涉及操作方法及分解示意图,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比如,在“球的反弹高度”一课中有一幅球的反弹高度实验图,教师可结合这幅实验图,向学生提问“如果不用力向下抛球,而让其自然落下,那球的反弹高度会是什么样”。部分学生可能会说“如果不拍球,球的反弹高度就低于下落高度”。为验证该回答,教师可结合相关要求进行实践操作,并让学生亲自参与,锻炼他们的动脑和动手能力,使学生思路更为清晰和明确,不断反思和实践,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智力活动,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

三、运用情景图对小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小学数学教学不但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让他们识数并掌握常用的计算方法,同时还应进行必要的品德教育。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正是加强品德教育的好时机。数学课本中有不少情景图蕴含很好的品德教育内容,教师可在教授数学知识的时候,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品德教育。比如,在“分数的加法与减法”一课中,有一张“垃圾堆积如山”的图,结合情景图里的场景,教师在教完数学知识以后,可以对学生开展环保教育,使他们从小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品质,努力为生态环境保护做贡献。

四、运用情景图提高小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

教师都认同“用课本教,而不是教课本”的理念,但在实际教学的时候,部分教师缺少钻进去的耐心,导致情景图的利用效率低,不能有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而成了简单地看情景图。其实,课本里的每一幅情景图都经过了精心设计,能够给学生提供探究的平台。教师可创设问题及情境,引发他们主动探究的欲望。以“认识分数”一课为例,课本中有一张情景图,可先让学生看这个图片,试着表述这个图的含义,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并写出分数,引导学生知道每个分数代表的意义。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将图里的东西平分。在学生回答完问题以后,教师指出:1个饼代表1个物体,1个长方形代表1个图形,从而引导小学生把前3个图形和第4个图形进行对比。利用情景图,能够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从而主动探索研究。

五、结语

情景图教学模式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最佳方式之一,它能够将生活实际和数学问题紧密联系起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小学数学教师要合理运用情景图,要吃透课本,认识到情景图的本质,进行科学引导,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究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另外,还可以进行适当的品德教育,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存明.给力“情景图”凸显“数学味”——小学数学课本“情景图”使用的现状与策略探寻[J].新课程研究(上旬),2013(7).

[2]徐淑梅.创设问题情境,让数学课堂生动有趣——谈小学数学教学法[J].读与写,2009(5).

[3]张鹏.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情境创设[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2).

[4]靳志亮.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8).

努力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第12篇

一、创造高效的生动可知的环境

环境与学生的数学学习直接有关。教育心理学研究显示当学生有心理安全感和心理自由时, 就会以积极的热情投入学习中,学习活动也就更高效。现行人教版数学教材为学生设计了许多富有童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 其中蕴含着许多奇妙的数学知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不同方式呈现这些接近学生心理的情境, 让学生在课堂上想说敢说,敢想敢做,课堂学习活动自然就会高效。

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设计“分生日蛋糕”的故事:一天小明过生日。他请来了小强、小丽两个好朋友一起分享生日蛋糕。小明爸爸将蛋糕分给三个人,小明分得蛋糕的1/3,小强分得蛋糕的2/6,小丽分得蛋糕的3/9。这样就给学生创设了究竟谁分得多的悬念。教师在多媒体上演示:将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三份,指着其中一份说是小明的;又将这个蛋糕平均分成六份, 指着其中两份说是小强的……不等教师将蛋糕分完,学生就急着喊道:“分得一样多。”是啊,这三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不同,为什么分数值相等呢? 此时教师抓住学生求知欲望强烈,迫切想知道其中道理的契机引导他们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

二、创设有效的动手操作的机会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习的重要手段。”心理学研究证明:儿童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要有效解决数学知识抽象性和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动手操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的思维特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充分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要求,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动手探究活动,真实地展示学生的学习过程。

例如教学“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时,我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 从文具盒中拿出3厘米、4厘米、5厘米的小棒各一根,然后围一围; 接着让学生用1厘米、3厘米、4厘米的小棒围一围学生在操作之后很快发现, 第一次拿的三根小棒可围成一个三角形,而第二次拿的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这是为什么呢? 到底怎样的三根小棒才能围成三角形呢? 我再次让学生动手操作, 从10厘米、9厘米、7厘米、5厘米、4厘米这五根小棒中选择其中的三根围一围,并做好记录。在摆弄过程中,学生很自然地明白“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这个知识点。这样使教学活动在动态中进行,尽可能地引导学生把外显的动作与内隐的思维活动和谐地结合在一起, 强化记忆和理解,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产生兴趣,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

三、实施弹性的动态生成的课堂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只是打开一扇通向一望无际的知识原野的窗子。”因此,教学中教师面对很多意想不到的“可能”与“意外”,在及时调整教学方案,真正融入弹性可变的课堂的同时,要注意随时捕捉课堂教学中闪动的亮点,真正形成动态生成的课堂。基于此,要求教师在课前要对每节课的教学方案进行多维预设, 为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提供广阔的空间。如在教学“认识钟表”这一课时我首先出示“1时=()分”这一问题让学生讨论,这时除小部分学生沉默不语外,其他学生还未讨论就脱口说出答案,此时我在“未知的探索”与“验证猜想”两种预设中,弹性、灵活地选择“验证猜想”。通过“拨学具钟 ”的学习活动 ,学生很容易就验证自己的猜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种课堂教学始终处在一种变化、动态的场景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让每个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学生才能富有激情地得出精彩答案。因此,数学教学的关键不在于改变数学知识本身,而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观,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与自觉钻研数学的习惯, 学生将终生受益。

总之,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新教材资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创设生动可知的情境,多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进行弹性的动态课堂教学,才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掌握“学”的方法,生成“学”的能力,真正养成高效学习的习惯。

摘要:以往的课堂“鸦雀无声”,是“注入式”教学,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作者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新教材资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创设生动可知的情境,多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进行弹性的动态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掌握“学”的方法 ,生成“学”的能力,真正养成高效学习的习惯。

上一篇:金融风险预警机制论文下一篇:血压水平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