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2024-05-13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精选9篇)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第1篇

一、帮助学生懂得评价标准, 让学生树立评价意识

许多教师的作文课就是纯粹地评判学生习作, 似开“表彰大会”或“批斗大会”, 梳理出优秀习作的成功之处和问题习作的存在问题, 一一举例进行分析。这些教师的评判尺度, 基本是套用中考作文阅卷的标准。一个班级中更多的可能是写得一般的甚至是写得不太好的习作, 教学的目光应该关注那些写得一般的、写得不够好的, 这些学生更需要教师的点拨和指导。

作文批改是促进写作教学的评价方式, 教师习惯于“独揽大权”。一篇好作文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好到怎样的程度才是好?学生不清楚。作文批改要真正为学生着想, 促进学生发展, 就应该公开表现标准, 以此为杠杆撬动起整个写作教学。

教学标准一般包括内容标准和表现标准。内容标准描述学生应该知道什么, 能够做什么, 或者应该掌握什么知识、技能;表现标准描述的是学生学到什么程度, 定性地描述期望学生达到的学业水平。写作教学有了表现标准, 学生的写作和教师的指导与评价才有了具体的目标。

二、帮助学生树立读者意识, 让学生成为评价主体

笔者认为, 高效益的作文指导不在于教师告诉了学生一些什么方法, 也不在于提出了一些怎样的要求, 关键是要有恰当的办法引导学生进入体验自己作文对象的过程。学生已经习惯了教师就是自己作文的唯一评判者, 他们的一切作文行为只是为了完成教师的指定动作并获得教师的认可, 于是他们最为关注的就是教师给予的分数和评语。其实, 学生作文的成就感是来自他们心中的读者, 不同的作文其读者对象是不同的。

读者意识一旦在学生思想中建立起来, 学生写作文时就必然思考这样两个问题:我所说的话是否是我最应该说的话?我所说的话是否让读者明白了我要表达的意思?有了这样的意识, 学生作文时一开始考虑的, 恐怕就不是“怎样让语言生动起来”等问题, 而是“我应该选择写什么内容”“我该如何把应该说的话说清楚”, 这样学生真正成为了评价的主体, 回归本位, 回归真实。

三、帮助学生拥有创作热情, 让学生享受评价方式

剂, 是学生心灵的强心剂。哪怕是一句形象的句子, 一个生动的词, 甚至一个准确的标点, 我们都应以充满激情、理智和希望的话语来增强他们的创作热情。如一个学生在《学做蛋糕》一文中, 对于他学做蛋糕的过程只是简单地写道:“开始我怎么也不会做, 还把碗给摔了。后来妈妈就教我, 我按妈妈教我的方法, 终于学会了做蛋糕。我开心极了!”教师旁批:“你真棒, 学会了做蛋糕!我也想学一学, 可细读之后, 怎么也没找到你妈妈教给你的绝招, 真让人感到遗憾!”这样的评改就比“内容不具体”“重点不突出”更能让学生明白不足之处, 也更能让学生明白该如何去改进和完善。鼓励性的评价, 有利于学生消除创作的畏难情绪和增强写作信心。

面批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向学生转达评价的方式。由于面批是与学生“一对一”的交流, 信息传递准确, 对学生认识自己作文的优劣、领会修改方向和提高写作水平效果较好。笔者建议采用“轮流面批”的做法, 应以肯定为主, 找出几条优点激励学生;对一名学生一次只谈一两个问题;以讨论和建议的口吻与学生交谈, 例如:“如果你这样写是不是更好?”“如果我来写, 可能会这样写……”最后判断学生对问题有没有理解, 最好要求学生把意见复述一遍或记下来。

教师也可以在创新评阅方式上动点脑筋, 丰富评阅活动, 增加评阅活动本身对学生的吸引力。如网络评阅、小组内互评、班级讨论、与家长联手评阅、把学生作文张贴在班级墙报上让大家任意点评、组织班级征文比赛、编印班刊等。学生对作文讲评充满期待, 无疑是他们写好作文的巨大动力。

“高分看语文、语文看作文”, 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 高效的作文指导是中考决胜的关键。笔者提出语文作文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探讨, 希望为作文教学提供一些台阶与路径, 给写作教学增加一些趣味与实效, 让学生写出满意作品, 笑傲中考语文考场。

参考文献

[1]阮腾雷.语文教学的有效起点:目标[J].语文教学通讯 (高中版) , 2009 (4) .

[2]黄厚江.作文教学尤其要弄清教什么[J].中学语文教学, 2010 (12) .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第2篇

一、口头评价与书面评价

口头评价是贯穿于教学中的一种即时的、情境的评价,是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口头评价的直接性、快捷性、情景性、高频性等特征,为教师的价值引导和情感感染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口头评价作为师生交流的有效方式,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的那些看似平常的话语,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新的空间。

在现实教学中,教师的口头评价往往还会出现单调、重复、低效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常会出现“不错”、“很好”这样的泛泛评价,不能对学生产生足够的影响。因而教师在进行口头评价时一定要从正确的评价理念出发,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形成注重过程关注发展为中心的新的评价体系。

口头评价是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中不可或缺组成部分。但是口头评价的随机性、无记录性等特征,一定程度上限制着口头评价的范围与效果。因此,口头评价只有与其他评价手段如书面评价相结合,才能更大地发挥其作用。

书面评价也是教育教学中评价的一种重要方式,它以书面形式的正规性更能引起学生对它的关注与期盼。因而它以评价的深刻性,效果的长期性的特点而日益成为师生交流的一种有效手段。作业本中一个翘起的“大拇指”,一颗鲜红的五角星,一个简单的“优秀”、“真棒”、“进步”都足以让学生激动好长时间,更不要说那一句句充满鼓励性语言的评价了。

由于书面评价的长效性,因而在使用时应尽量注意语言的运用,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即使并不是表扬也要注意用语的委婉。如作业中常出现的字迹马虎,作文内容不具体、语句不通畅,对其做书面评价时应尽量避免出现“字迹马虎”、“内容不具体”、“语句不通畅”等语言,而应尽量改为“字迹再工整一些,你的作业会写的更漂亮”, 本是批评的语言,换一个委婉的说法,学生更容易接受,更能引发学生的反思。

二、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

教师评价学生是教学评价常用的形式。教师在教学中的评价分为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两类。即时评价是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立即给予评价,利于及时纠正学习中的缺点和错误,鼓励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延时评价指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表现不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是以鼓励的行为方式和语言,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延时评价能充分发扬民主教学,创设自由的教育环境,提高了学生理解的深度,培养学生自信、灵活、深刻的品质。在教学中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要相互配合使用,使用即时评价来对学生给以及时的鼓励,同时要注意学生的差异,实行延迟性评价,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知识与技能的积累后,逐步达到学习目标。

教学中的评价并不能成为教师的"专利",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也应把评价权利下放,提倡学生自己给自己评价以及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让学生参与评价,即让被评价者从被动接受评价逐步转向主动参与评价。使学生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加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既可以提高被评价者的主体地位,将评价变成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同时在相互沟通协商中增进了双方的了解和理解,易于形成积极、有效、平等和民主的评价关系,这将有助被评价者接纳和认同评价结果,促进其不断改进,获得发展。

三、教学评价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教师要做个有心人,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闪亮点。学生是存在一定的差异的不可能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都同样的好,但每一个学生都一定有其他学生所没有的闪亮点。教师要能够慧眼识英雄,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能从各个不同的学生身上找到值得表扬和鼓励的地方。

评价中要善于使用鼓励性语言。鼓励和表扬是教育法宝,它们对于学生有着无穷的诱惑力,对学生的学习无疑是一剂兴奋剂,有了这种热情,课堂上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苛求学生,不如用一点心力去发现其优点,并以此鼓励他,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让他们都能自由、和谐的发展。

评价要恰如其分。虽然肯定与表扬能使学生体验到成功与喜悦,但教育心理学认为,过分的表扬能滋长学生骄傲情绪。因此,评价要以事实为依据,激发学生长久的内在的积极性,善于发现值得鼓励的地方,避免廉价的表扬,不能毫无根据地大加评价。那种一味地“鼓励、表扬”,会让学生摸不着边际,不知道自己到底哪里好,为什么好。因此,教师要有严谨审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充分肯定读得好的地方,巧妙地指出不足与需要改进的地方。

英语教学中的评价主体多元化 第3篇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他们最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因此, 教师很有必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此外, 自主评价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必要条件。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积极的学习者, 他们就会构建自己的学习目标, 并随时反思、检查和评价自己的学习状况。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 学生需要反思学过的内容, 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 通过评价、反思、再评价的过程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2. 生生互评

学生互评有利于培养学生互相监督、合作学习和竞争的意识, 有益于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比如, 在检查学生表演对话时, 可就以下两方面加以评价:第一, 语音、语调和节奏是否自然?是否能使对方听懂?第二, 信息组织是否合理?表达与交流是否流畅?同时, 要求各组组长详细记录考核的过程, 及时反馈给老师。

3. 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一直在教学中占主要且重要的地位, 是课堂教学评价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主要形式包括课堂评价、期末评价等。

(1) 课堂评价。课堂评价要本着客观、可接受的原则, 确定学生经过努力能达到的预期标准, 避免评价的随意性, 真正使评价标准“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行为准则, 在学生内心引起共鸣, 使学生树立起坚定的信心。课堂评价包括口头评价和书面评价。

(2) 期末评价。期末评价旨在评价学生在整个学期中的学业状况。为了使期末评价更客观、更全面, 设计了期末测试评价表, 包括课堂参与情况 (Class Participation) 、单元测试 (Unit Tests) 和期末测试 (Summative Tests) 三部分, 其中单元和期末测试包括口试 (Oral Tests) 、笔试 (Writen Tests) 和表现性评价 (Performance Assessment) 。这样, 既克服了纸笔测试 (Paper and Pencil Tests) 无法考查学生听、说、读的缺陷, 又借助真实环境 (Real-life Situation) 或者近似的真实环境完成表现性评价, 使我们的教学摆脱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

4. 家长评价

部分家长由于工作太忙, 无暇关心子女学习的情况, 他们往往对学生手册、作业或试卷随便签名应付了事。针对这一情况, 在设计《学生在家听读情况表》时, 尽量减少家长的负担, 由家长根据学生实际听读情况填写。然后, 在家长会上向家长告知子女的学习情况, 争取家长与教师的密切配合。

5. 自我反省

培养中国能源市场的多元化主体 第4篇

中国能源发展的两大挑战

中国能源发展面临两大内外挑战,一是中国国内能源资源可保障中国基本的能源需求,但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持续上升;二是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中国国内对能源普遍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

2011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为 34.8亿吨标准煤,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为31.5亿吨标准煤,中国国内能源产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90.51%。中国能源消费主要依靠其国内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不到10%。从分项上看,中国能源消费对外依存有另外一种严峻的形势。2011年,中国石油表观消费量约为4.6亿吨,其中进口石油约2.89亿吨,出口石油约2822万吨,石油对外依存度为56.8%;同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约为1340亿立方米,中国国内天然气产量1030.6亿立方米,进口量约310亿立方米,天然气对外存度为23.13%。这就是说,中国一半以上的石油和约四分之一的天然气需依赖国际市场。因此,石油天然气这两个能源资源严重的对外依赖,需要中国能源行业和中国国家宏观政策解决两个难题,一是供应保障,即如何从国际市场组织充足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供应,保障中国社会稳定可持续发展;二是价格合理,中国消费者用得起,不对社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带来冲击。

解决挑战之道:市场化的体制和机制改革

中国能源行业目前基本上是国有大企业主导。客观上,国有大企业居主导地位的中国能源行业,在过去较好地解决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增长导致的能源需求急剧增加的难题,使一些诸如西气东输、核电站建设、特高压输电等大项目得以实施,并使中国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在国际油气勘探开发方面取得了较喜人的成绩。由于服务意识、市场反应、成本控制等内在短板,中国国有大企业越来越不能适应市场差异化服务的需求,中国消费者对能源行业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大。

为解决不断提升的对海外油气资源的依存,中国需要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保障中国海外油气供应安全。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对海外油气资源依存问题,只能寄希望于增加中国国内油气资源供应,实现中国的能源独立。从美国近40年的努力和当前实际上看,一个大国要实现能源独立不仅是可能的,也是现实的。

要实现能源独立,从油气行业来说,一是要尽快扭转中国国内海上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增长缓慢的局面,要加速培养和组建专业化的海上油气勘探开发大企业,要让中国专业海上油气勘探开发企业专注于海上油气勘探开发工作;二是要打破中国陆上油气生产停滞不前的局面,这需要进一步开放中国国内陆上油气勘探开发,培养出众多拥有一定技术能力和经济实力的中小企业,让这些中小企业成为中国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市场的主体,从而尽快使中国油气勘探开发出现类似美国页岩气生产那样繁荣的局面。

为满足中国消费者对能源普遍服务的需求,能源行业需要千千万万个有差异化服务能力的企业,这些企业要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对市场的快速反应,有较强的成本控制能力。从而也使得中国消费者拥有选择服务和服务供应商的可能。要做到这一点,中国应开放其国内能源市场,培养出数量众多的能源企业,这些能源企业既可以是国有的,也可以是国有经济占主导的,更应该让更多的民营企业加入能源服务行业,通过多元的市场主体解决服务意识、市场反应和成本控制难题。

因此,解决中国能源发展面临的内外两大挑战,一方面需要有实力的大企业参与国际市场能源资源的开发、中国国内海上油气资源开发、核电站和长输管网电网等大项目建设,另一方面更需要数量众多的能源企业提供有竞争性的、可选择的差异化能源服务,更好地满足中国消费者不断提高的对能源普遍服务的要求。更为重要的是,要实现中国的能源独立,必须要有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充分挖掘和利用中国国内能源资源,扭转中国国内油气生产停滞不前的局面。

为此,中国在培养多种所有制能源服务企业的同时,还可以剥离能源行业垄断大企业的中国国内业务,使其解体,变成众多能提供区域化能源服务的中小企业,满足能源服务需求差异化和市场竞争的需要,增强中国国内能源市场的活力;另一方面,保留并增强能源大企业的国际化和专业化业务能力,参与国际竞争,专业从事国际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能源大项目建设工作。

用市场化的体制和机制改革破解能源价格困境

通常,电价、气价和油价会是一个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也是一个国家宏观政策制定面临的诸多决策难题之一。

在中国,一种流行的说法是,电价、气价和油价要与国际市场接轨。当然,如果中国电价、气价和油价真的要与国际接轨,其必要前提是中国消费者实际收入和生活水平也应该与国际接轨。仅从能源行业的有关数据看,国际市场接轨的说法也是不成立的。

2011年,中国全社会累计用电量为4.69万亿千瓦时,电力供应中火电占72.5%,水电占21.8%,风电占4.5%,核电占1.1%,其他占0.1%。当年,中国煤炭消费总量为34.2亿吨,净进口煤炭1.68亿吨,进口煤炭占全部煤炭消费的比例仅为4.9%。这就是说,中国电价主要由煤炭、水电价格决定,而煤炭、水电价格又是以中国国内市场为主,与国际市场的关系不大。2011年,中国消费的天然气中,只有不到24%来源于国际市场,而消费的石油中则有56.8%由国际市场供应。这也就是说,在中国气价构成和决策因素中,国际市场的影响因素不应超过四分之一;而中国油价构成和决策因素中,中国国内资源的影响因素也应该占到约一半的比重。

当前,中国的发电企业、油气企业均以产品价格不到位产生亏损为由,要求涨价或要求国家补贴。事实上,导致当前这些问题和矛盾背后深层次原因,是大型能源企业通过产品价格将自己的服务质量提升、市场反应和成本控制等企业责任,转嫁给政府和全社会,而政府和社会大众又没有选择能源服务供应商的机会和可能。

反观当今美国之所以能够实现能源独立,能源产品的价格,尤其是天然气和成品油价格处于较低的水平,就是得益于其国内充分竞争的能源市场。因此,要破解能源价格困境,必须从改革当前中国能源行业的体制机制着手,培养更多的市场化主体,通过市场竞争,使中国能源产品的价格回归到与资源供应来源、中国消费者生活水平相适应的合理水平。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第5篇

关键词:评价主体,多元化,习作教学应用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改变了过去那种由教师唱“独角戏”, 对学生的作品或学业成绩进行评价的做法, 它提倡参与评价活动的主角可以由多人组成, 不再把学生作为评价的待查客体, 而是把学生纳入“评价主体”的范畴。笔者认为, 在小学习作教学中应建立以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评价制度, 以改变传统的习作教学中, 教师独揽评价大权的局面。这种评价是在相互尊重、有效沟通的基础上, 通过共同协作来完成的。

一、让教师评价的“戏”活起来

1. 写下“给力性”评语, 让人文关怀洋溢在学生心扉。

“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著名作家肖复兴曾通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篇文章, 进行了一次饱含深情的回忆:上中学的时候, 叶圣陶老师对他的作文《一张画像》进行了细致入微的修改, 还写下了鼓励性的批语。暑假到来的时候, 叶圣陶老先生还邀请肖复兴到他家做客, 这更让正上中学的肖复兴内心激动不已。在家中, 叶圣陶先生跟肖复兴亲切地交谈, 教导他怎样做人, 怎样作文。时间已过去将近30年了, 但当时的情境如在眼前。15岁那年夏天的事情一直留在作者的脑海中, 叶圣陶先生的音容笑貌、亲切教诲一直激励着他前进。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语文教师批阅作文不仅要用准确规范的符号和简洁的语言指出字、词、句、段、篇和标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提出修改建议, 更重要的是要给学生留下几句充满人文关怀的“给力性”的评语。“给力性”的评语如阳光缕缕, 永远灿烂着学生的心扉;似春雨点点, 永远润泽着学生的心田。

2. 创设欣赏品味的平台, 让学生因赏识而更喜欢作文。

赏识是一座“金桥”, 它能有效沟通师生的心灵与情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应善于创设欣赏品味的平台, 让学生因赏识而更喜欢作文。在习作评改中, 教师要用一双慧眼敏锐地捕捉学生习作中的优点, 并在讲评课上大张旗鼓地给予鼓励和表扬, 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为学生树立起自信的风帆。笔者在作文课上, 经常兴味盎然地朗读学生的作文, 与学生共同品评、欣赏, 一同走进一个欣赏品味的温馨情境。

例如, 一次笔者发现班里有一位叫李莉的女孩, 写了一篇作文《我的姥姥》。这位同学小时候父母离异, 缺少母爱, 一直跟姥姥生活, 因此心里充满着忧郁和自卑, 很少跟同学在一起快乐地玩耍, 她在作文中写了自己的不幸, 写了姥姥给予她的无私的爱。在作文评讲课上, 她应我的要求非常有感情地朗读自己的作文, 同学们都被作文中流露出的真情打动了, 读完后, 竟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 那掌声热烈、持久。同学们的目光也不约而同地投向那个角落。李莉的眼睛里闪烁着从未有过的光彩。后来, 我就经常读她的作文, 不知不觉中, 李莉变得活泼开朗了, 作文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

赏识, 蕴含着教师的真情与真爱, 习作教学中不能缺少赏识。赏识, 能激发学生喜欢作文的情感, 鼓舞学生步入作文殿堂。

3. 指点发表作文的路径, 让学生拥抱成功。

学生的作文能够“公开亮相”或见诸报端, 对小学生来说是莫大的荣耀。学生作文发表的路径是很多的, 从小处说, 有班级的学习园地、黑板报以及学校的橱窗、校报等;往大处说, 有各种各样的报刊杂志, 如《小学生学习报》《百家作文指导》《作文报》《七彩语文》等。这些都为学生发表作文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笔者在平时的作文批改中, 只要读到富有创意、富有个性的作文, 总是爱不释手, 并不厌其烦地指导学生反复修改、雕琢, 再鼓励学生用端正美观的正楷字抄写下来向报社投稿, 有时也亲自通过电子邮箱帮学生发出去。当学生的佳作报刊上发表并在班内相互传阅时, 小作者脸上总会写满自豪与骄傲, 内心也会倍添无限动力。

二、让学生评价的“戏”靓起来

1. 养成字斟句酌、自读自改的习惯。

“我写作中有一个窍门, 一个东西写完了, 一定要再念再念再念, 念给别人听 (听不听由他) , 看念得顺不顺?准不准?别扭不?逻辑性强不?”“修改稿子不要光是看, 要念, 就是把全篇稿子放到口头说说看看。”这两段关于修改作文的精辟阐述分别是老舍先生和叶圣陶先生留下的。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 在习作教学中, 笔者要求学生完成初稿后, 就大声、反复朗读, 可以读给同桌听, 也可以读给自己听。在读和听的过程中, 去发现草稿中不通顺的句子, 去发现字里行间隐藏着的毛病。通过这样长年累月、坚持不懈的训练, 学生渐渐养成了字斟句酌、自读自改的推敲习惯。

2. 加强生生交流, 培养互批互改能力。

每一学期, 学生总要完成近期20篇的习作。完成习作初稿后, 学生总会在笔者的引导下, 优化组合分成若干小组, 在小组范围内和同学交换习作, 共同阅读、点评、修改, 然后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修改自己的习作。学生形象地亲历了诊断与批改的过程。这样的互批互改有效地促进了生生之间的交流, 在交流中学生学会了分析、鉴赏, 相互取长补短, 作文水平不断提高, 可谓受益匪浅。

3. 相互推荐佳作, 增强习作积极性。

习作是一种需要, 而不是为完成任务而写作, 不是写给教师看的。为了打破学生习作封闭储存的局面, 教师应想方设法让习作走向开放。在习作评讲课上, 笔者总会安排学生互相传阅同学的佳作, 并要求学生给他人的美文佳作写上中肯的、鼓励性的评语, 向班级的“习作园地”或“习作网站”上推荐。看到同学们饶有兴趣地拜读着同学的佳作, 笔者内心感到无比欣慰。

总之, 习作教学中应努力实施“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让教师评价的“戏”活起来, 让学生评价的“戏”靓起来, 切实改变过去那种单独由教师评价来学生作文的封闭状态, 使评价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协商活动。这种评价体制有利于推动习作教学的民主化, 能大大激发学生的习作潜能, 点燃学生的习作热情。

参考文献

[1]雷实, 张勇, 夏雄峰.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多元主体的现代文阅读评价法 第6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学习,现代文阅读,多元主体评价法

一、多元主体评价法的内容

传统的高中语文阅读能力评价是以教师为主体, 评价主体是一元的, 忽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使学生处于被动的被评判地位, 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有效保护, 从而导致大部分学生对评价持冷漠、应付心态。所以我们要提倡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教师评, 加强自评的指导, 在自评中学会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多元评价变单一的教师评价为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相结合, 强调评价主体间的沟通协商, 鼓励评价主体和被评价者之间展开互动与合作。这样可使学生由被动受试者变成评价的主动参与者, 教师由评价的权威变成评价的组织者和参与者, 家长由评价的旁观者变成评价的参与促进者。

1. 学生自评。

教学双方本应是教学中一组对等的主体, 他们不应该僵硬地分出谁主谁客。如果在阅读能力培养中, 人为地让学生处于客体的地位, 会使学生产生一种不负责任的随意阅读态度。学生自评则肯定了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学会反思, 从而发展自我内省智能, 逐步成长为一个自主和自立的学习者, 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2. 学生互评。

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 他们之间是完全平等的, 而且由于知识结构、阅读环境等的一致性, 使他们之间的沟通和合作进行得更加顺利。互评, 可以让学生获得不同的阅读体验, 并学会尊重他人, 理解并欣赏他人, 更加清楚同伴和自己的长处与不足, 学会信任、诚实、公正对己和对人。

3. 家长评。

家长评的最大优势在于家长对自己的孩子了解, 家长和孩子日常相处, 对孩子性格和处事习惯极其了解。这样在阅读评价中, 家长不仅可以就文论文, 而且可以结合共同的生活经历给孩子以指导, 加深孩子的阅读体验, 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另外, 由于家长和孩子相处的时间是日常而琐碎的, 这时候的阅读又是轻松而没有明确任务的, 因而评价时更带有一种处世之道的传授和交流, 更能激起孩子的阅读兴趣, 完善孩子的人格。

二、多元主体评价法的特点

多元主体评价法是基于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的基础上产生的, 它完全颠覆了传统的纸质试题问答形式的限制, 多角度多方位的用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它的特点如下。

1. 机动性。

多元主体评价法突破了传统试卷的束缚, 所以这种评价方式无论是在评价时间还是评价地点上都有极大的机动性。只要产生阅读, 无论是学生是在教室还是在家里, 甚或是在路上, 都可以进行评价。而且谁都可以成为主体, 所以无论是上课时还是课堂后都可以进行, 是一种简便易操作的评价方式。

2. 随意性。

在这里, 阅读评价法中的随意性是指在突破纸质试卷的牢笼后, 评价不再以鲜红的分数作为衡量一个学生阅读能力的标准, 它的多主体性使评价不再围绕一个主题, 限定一个标准答案, 在统一的范畴进行条条框框的作答。因为不同的主体由于自身经历和知识构成等诸多因素的不同, 他们对文本的理解也是有不同的, 这样的阅读评价可以使学生产生阅读的共鸣, 它这种对外显示出的一种随意性, 使阅读变得平民化, 具有一种亲和力, 使阅读真正成为一种素养的培养, 而不是技能的训练, 少了试卷的压迫感, 从而使阅读成为一种享受。

3. 反馈及时性。

作为一种机动性很强的阅读评价方式, 多元主体随时随地都可以对阅读能力进行评价, 所以它的反馈也几乎不受限制, 可以使反馈遍布于整个阅读过程。这样学生可以随时根据反馈的情况调整自己的阅读, 使阅读不再是一种茫然的无目的的横冲直撞, 像一只待宰的羔羊似的等待最后的宣判。这种反馈的及时性, 让评价成为沟通交流的方式, 而不再是阅读的粗暴的终结者。

三、多元主体评价法实施的前提

很多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实行一言堂, 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采取一刀切,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教师都是教学和评价的主角, 究其原因不外乎两者:其一是长久以来师道尊严的传统, 有些教师认为如果把课堂交给学生, 和学生交流会给学生以冒犯自己的机会, 让学生自己评价会让学生对教师的专业能力产生怀疑, 进而藐视教师, 最终会导致师道尊严尽失。其二是基于成年人对少年人的一种爱护, 但这种爱护是一种过分的保护, 其外在表现为一种对学生能力的不信任, 总是把学生的能力和自己的能力放在同一天平上进行衡量, 然后总能找出学生的不足, 最后的结果就是教师包办教学上的一切活动。而这一切都是多元主体评价法实施重大阻碍, 所以我们要实施多元主体评价法, 就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1. 认识到师生之间的平等。

这有利于教学效果的增强, 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有利。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赏识教育得以实施的前提, 它是保证激励性原则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师生平等既是学生渴望的, 也是好多教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但由于我们国家两千多年延续的教育观念, 所谓的师道尊严, 使我们的教育中老师总是高高在上, 不苟言笑, 即便有一些年轻教师想用现代的教学理念和学生打成一片平等相处, 身边总有老教师语重心长地指点你:要有威严才能树立威信。似乎教师的威信是靠高高在上, 用一种俯视的姿态面对学生, 而学生则谦卑地匍匐在老师的脚下获得的。在这样一种不平等的关系下产生的教学, 它是无法让学生产生愉悦感和满足感的。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阅读教学中, 老师要放下师道尊严, 走到学生中去, 以一种平等平和的姿态和学生一起交流阅读体验。

在教师和学生这一组关系中, 通常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里。当教师放下了所谓的师道尊严, 为学生构建了平等的交流平台, 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才会有一种安全感才会充满信心, 思维才会活跃, 才会向教师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亲其师, 信其道。只有在这种情境之下的评价, 才会让学生感到真诚而有价值。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这是提高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2. 对学生报以充分的信任。

高中生是正处于叛逆期的一个十分敏感的群体, 教师必须从心里相信学生, 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罗森塔尔效应实验证明, 教师给学生自信, 学生就会有高成就。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是一种巨大的鼓舞力量, 信度越大, 成就越高。陶行知先生也曾这样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 你的冷眼里有牛顿, 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这就需要我们恰当地评价。而这种评价不仅仅是就某篇文章, 某个知识点的就事论事, 而是让学生知道自己有很强的能力, 而且具备很大的潜能, 自己一定会成功的。这就需要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真诚地赏识学生。在阅读教学中, 让学生多一点自我感觉。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还学生以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地位,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要尊重学生各种各样的答案, 要知道阅读能力是一种个体体验, 不要用所谓的标准答案来粗暴地把学生“一棍子打死”。只有我们对学生的答案加以肯定, 并循循善诱之, 长此以往, 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一定会有大的提高。

四、多元主体评价法在实践中运用

多元主体评价法是一种简便易操作的阅读评价法, 它的简便性使它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现代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中, 而且, 这种多元主体不是单一的, 我们在使用学生为主体的评价方法时还可以以此为基础让学生互评, 然后让家长再评, 甚至以公告栏或网络的形式把学生的阅读体验阅读能力推到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上去。

例如讲授苏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课文《一个人的遭遇》, 这篇文章是前苏联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肖洛霍夫的作品, 篇幅很长, 作为一篇自读课文, 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同时也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于是评价方法显得至为重要。我就尝试着用多元主体评价法来进行教学。

上课之前我请学生课前预习, 自读课文, 并抛出一个问题:文中有哪些看似矛盾的情节?请你就其中某一方面进行探讨。这是阅读的初体验, 很多同学仅仅是基于一种对文本文字的一种粗略的了解, 所以他们的答案颇有些奇怪———有的同学提出孤儿凡尼亚和“我”年龄相差太大, 应该叫“我”爷爷而不是爸爸;“我”在战俘营应该被敌军杀死才对, 不会这么容易就逃了出来, 等等。对此, 我没有评价, 而是给学生们介绍了苏联卫国战争的背景知识和肖洛霍夫及他的战争创伤论, 然后请同学再结合一系列的知识再读文章, 并对自己之前的理解进行评价和修正。接着把自评修正后的成果以小纸条的方式投影展示给所有同学, 这时候教师要凸显自身的引导作用, 我把学生的回答整理成五个问题: (1) 标题是《一个人的遭遇》, 但文中主人公不止一个。 (2) 第二段说自己像个小孩儿那样好吹牛, 第七段又说自己常常做老头儿的梦。 (3) 自己的妻子儿女死了没有流泪, 可是和万尼亚对话后, 眼泪怎么也忍不住了。 (4) “我”有了新儿子应该是一个精神转机, 可是此前长做美梦的他, 反而常常做起了噩梦。 (5) “我”如此爱万尼亚, 可是给他买衣服为什么如此马虎?这些问题便于学生集中进行互评。这时候课堂上的气氛空前活跃, 学生们体会到了自身的活动主体地位, 阅读兴趣大大提高。课结束之后, 我请同学们把自己的阅读结果以读书笔记的形式保存下来, 并把这些文章放到班级的网页上, 请社会参与进我们的阅读评价中, 这时候每一篇读书笔记后面的“脚印”数和回帖数则是最好的社会评价。这样, 学生自己、教师、学生之间、社会各个主体在阅读评价中充分展现了自己的能动性, 大大提高了阅读效率, 长此以往, 阅读能力定会大大提高。

再有一例, 苏教版《现代散文选修》中的课文《我的母亲》, 这是胡适先生怀念自己母亲的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 对这篇文章的解读并不在于文字而是一种情感。所以在教授这篇文章时, 我没有直接评价学生的阅读问题, 而是请同学们写了一封《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 然后寄回家。据说很多家长接信后都哭了, 并写了一封长长的回信。这就是家长评价在阅读能力培养中的作用显现。

五、使用多元主体评价法应注意的问题

多元主体评价法作为一种较新的阅读能力评价方法, 我们在具体使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所谓的多元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 教师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学生由于自身经历和知识的局限, 在阅读评价时往往会不够客观全面, 这时候教师不能听之任之, 而是要积极引导、点拨。不能完全把课堂交给学生, 然后老师不闻不问, 甚至一走了之。在这里, 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应削弱, 而应大大加强, 因为原来的评价机制中教师是显性的, 直接作用于课堂阅读评价中, 而多元主体评价法中教师的作用是隐性的, 但绝不能消失, 这需要的就是更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和评价主导能力。同样, 家长和社会由于专业方向和专业程度的不同, 他们在评价的度上会有欠缺, 这时候, 也需要教师再适当地回评。

2. 这种多元是一个立体结构。

它不是非此即彼的, 也就是说, 当我们在对一篇文章进行评价时, 可以由学生、教师、家长和社会先后共同参与,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自评进行评价, 学生可以对教师的评价再评价, 甚至家长可以对教师和学生的阅读评价作再评价。而且, 它也可以是多个主体同时进行评价, 然后根据评价情况进行整合、反馈。

参考文献

[1]陈旭远主编.新课程新理念.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155-200.

[2]加德纳.多元智能.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4.

[3]许维新, 郭光友.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基础 (第2版) .科学出版社, 2009-03-12.

[4]余文森, 陈列.课堂教学评价体系[J].中小学管理, 1991, (3) .

[5]徐岩, 丁朝蓬.建立学业评价标准促进课程教学改革[J], 课程、教材、教法, 2009, VOL29, (12) .

多元主体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第7篇

一、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是指教师根据指标体系,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对学生的学习作出价值判断。

教师的评价要有常识性和期待性。善待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赞赏他们回答问题中的微小进步;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平时,教师要注意使用激励性语言,让学生在教师的赞赏性评价中获得自信,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出现。人无完人,更何况成长中的孩子,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出学生不足时,可采用发展性语言。如“努力啊”、“加油啊”、“相信你能做得更好”等。

教师既要有耐心,也要有爱心。时刻关注学生的生活、学习,认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大张旗鼓地加以表扬。如一个学生最近解题能力有提高,我在课堂上给予表扬,并写了一份鼓励和肯定的评语,签上姓名,让该同学在同伴们羡慕的目光中放进他的“成长记录袋”里。这样,不仅鼓励了一名学生,更主要地是带动了周围一大片。

二、学生评价

1. 自我评价。

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是尊重学生人格的一种表现。当学生完成练习或回答一个问题后,让学生独立思考、判断。想一想自己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养成自我检验,自我调控的意识,让学生对自己进行评价,既是知识的再现,同时又是对自己的能力和方法进行全面的反省,重新认识和评价形成对自我思想行为的反思意识。

当然,学生自评后应有反馈。教师对于新知识掌握不好的学困生,运用鼓励性评语给他一个客观公正、能激发他积极向上的评价,并在练习中允许他通过努力再次自评,考试中允许他向老师申请“保密贷分”,等成绩好时再将贷得的分数加倍还上,或者可以让他自主选择“三种考卷”(基础卷、反馈卷和提高卷)中的任意一种进行考试。教师对于新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可要求他们课后写“学习反思”。如在学习了“减法的意义和简便算法”后,一位学生写道:“今天学完减法的简便算法,陈老师让我们讨论:计算时应注意什么?通过讨论,我得出两点:一是在计算连减时,可以把几个减数合起来一起减去,同时括号里的减号必须改为加号;二是在计算从一个数里,减去几个数的和时,为了简便也可以分别减去,要想去掉括号,括号里面的加号也要改为减号。当时,我想:这么简单的题还能难倒我?结果,在做作业时,我很自然地掉进了‘没变符号’这一陷阱,却全然不知。第二天作业本发下来了,打开一看,一个红红的问号,让我愣住了,怎么会错?刚想找老师理论一番。却不由‘呀’地叫了一声,括号里面写的是(189-11),我得的却是200。陷阱!多么可怕的陷阱!都是我粗心,马虎造成的。真惭愧!”文章虽短,但写出的却是他自己的亲身感受,对这一类题,相信他以后不会再出错了。

2. 小组互评。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活动,“你说,我说,大家说”,使学生面对面地积极互动,有机会互相解释所学的知识,有机会互相帮助来理解所学的知识。

小组评价,教师应鼓励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防止那些不善言辞的学生被排挤在外,而失去锻炼的良好机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教师不要急于帮助,让他们按小组就问题展开充分、自由的讨论。由小组长根据同学的课堂表现,负责评价并填好“课堂表现记录卡”(如下表),一周上交一次,教师根据学生一周的课堂表现,选出优胜组,发优胜旗。为了避免弄虚作假,本组不评价本组,如一组、二组互评,三组、四组互评。通过实践,发现学生上课比以前认真了,能够结合学习的内容积极思考,提出不同问题,为了使自己表现更出色,各抒己见,就连一道口算题也能讨论出多种不同的解法。

3. 对评价的再评价。

在整个数学学习活动中,知识的形成或者能力的提高往往不是通过一次交流就能达到的,必须在信息的不断反馈与矫正中逐步形成。“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找出差距———自我评价———教师评价———有所提高”是数学学习评价的一个基本模式,再评价有助于提高评价的质量和价值。

三、家长评价

有些实践操作需要在家中进行,这就需要发挥家长的评价作用。学习一个单元后,以“家长心中的我”为主题,对孩子这段时间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回顾,然后作出评价。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请家长在评价表的分项指标后画钩,还可附上自已对孩子的期望、建议等。

家长的评价能架起家长、学生、学校沟通的桥梁。俗话说:“庄稼别人的好,孩子自己的好”,家长评价一般会偏高或偏低,教师有必要引导家长给孩子以恰当的评价。

结合上述三种评价,到了期中、期末教师可以“我进步了吗”为主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自我评价为主,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为辅,而将家长评价作为参考。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第8篇

一、实施多元评价的初步成效

1. 学生自评, 促进发展

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佛尔姆强调:评价“不在于证明, 而在于改进”。所以, 我们在实验中总是提供给学生自评的机会, 引导学生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 使他们能在自我评价中, 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坚定学习的信心, 学会自我肯定。在实验中通过自我评价,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提高, 有助于培养独立性、自主性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2. 学生互评, 互勉共进

在实验中我们借助学生之间的评价, 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学生知识的掌握、情感态度的变化、能力的形成。于是, 我们在实验时采取了两种方式, 一是对同学个人的评价, 可以是同桌之间或者小组内的成员相互评价。二是对小组进行评价, 可以是本组成员对组内整体的活动情况或个别同学的表现进行评价, 也可以对其他小组和小组成员进行评价。在实验中我们发现, 学生对他人评价的过程也是学习和交流的过程, 使学生相互之间学会欣赏、学会辨别、学会评价, 评价他人的同时也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3. 教师评价, 以生为本

在倡导评价主体多元化的理念下, 教师仍然是评价学生的主体之一。在实验中, 我们将教师评价重在发挥激励和导向功能。一般说来, 对优秀生的赞誉要和鞭策结合, 对中等生要多给予肯定、鼓励, 而对后进生更强调宽容、期待, 他们特别渴望老师的激励性语言, 给予更多的思考时间和发言的机会。所以在实践中, 课题组成员尤其注意评价语言的运用。有一次, 我们教师一句不经意的语言:“其实你很聪明, 老师相信你一定能把点钞这项技能练好, 练好后组长工作可以让你试试承担一下。”没想到这个孩子回家非常高兴, 充满自信地告诉家长, 一定会把点钞技能练好, 因为他希望能当组长。

4. 家校合作, 形成合力

家庭是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环境, 家长也是孩子重要的“教育者”。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对孩子评价的积极性是实现共同促进学生发展目标的重要环节。因此, 我们在四个实验班中分学期开展家长评价, 让家长描述学生在家中的表现, 比如喜欢看什么电视;在干活时喜欢独自去做, 还是请人帮忙一起做等等, 引导家长给予评价。让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评价, 弥补教师评价的片面性, 实现互通有无, 优势互补;同时又可调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家长与学校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使家长能与学校协调一致、形成合力, 对孩子进行教育, 促进其发展。

5. 企业评价, 客观真实

职业教育强调学生技能的培养, 其教学和评价决不能只局限于校内, 如何使职校生走向市场, 能否充分开发和利用社会教育资源, 得到企业界或用人单位的大力支持与合作, 是搞好职业教育的前提。因此, 我们克服困难, 大胆引入企业、行业作为评价主体。要求实验班的学生实行企业“导师制”, 通过企业“导师”对学生现场技能操作的评价与指导, 可以使学生更快的明确下一步学习方向, 提高学习效率, 而且丰富了学生的社会知识, 提高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 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基础。此外, 课题组以鉴定机构为评价主体, 积极推行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制度, 构建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等价体制, 要求实验班的全体同学在毕业时都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以此作为行业的准入证。课题组将企业、行业做为评价主体, 强化了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形成了目前实验班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良好学习氛围。

二、研究的突破性进展

1. 初步改变职业学校学生评价单一主体的现状, 将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企业评结合起来, 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2. 初步改变传统的一张试卷定成绩的单一考核方式, 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在对学生评价时, 改革了考试方法, 注意多种考试形式相结合:实行开卷和闭卷相结合;口试、笔试相结合;卷面考试与作业检查相结合;显性考试与隐性考试相结合等综合评价方法。

3. 初步采取“学校+用人单位一体化”的考核评价模式, 以“技能优先”的形成性考核为主, 理论考试为辅, 增加职业素养考核。加大企业评价力度, 评价中, 由企业专业人士制定评价考核标准, 以此标准作为制定教学计划、课程安排的依据;重视企业对学生在实习实践过程中的考察, 坚持企业评价与学校评价相结合, 初步形成了学校与企业互动, 师生互动的评价方式。

4. 考核指标以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的内容为标准, 使考核有据可依、具有可操作性, 充分体现职业学校的职业特征。

5. 在职业学校初步形成教、学、评的统一, 使评价与教学过程相结合。教学与评价乃唇齿相依的关系。多元化取向的教学与评价是一体两面的, 教师可以依据评价的结果来改进教学。教师将评价融于教学过程中, 评价变得自然和简单, 是学习情境中的一部份。教、学、评浑然一体, 不可分割。

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多元主体评价是一种新的评价方式, 这种评价方式突出了学生、企业、行业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改变了以往教师作为单一评价主体的局面。但多元主体评价在执行时还遇到了一定的问题:

1. 教师的评价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变, 仍有少数教师嫌评价太麻烦, 实施的不够认真, 也有部分教师未将教学与评价结合起来, 认为教学和评价是两个独立的教学事件, 两者之间没有多大关联。

2. 有些家长还不能很好的认识对学生的多元评价, 在评价时出现模糊、随意的现象, 降低了评价的有效性。

3. 企业作为评价主体, 在执行时遇到很多阻力和障碍, 一些企业领导只是在口头上支持学校推进素质教育, 改革对学生的评价体系, 而在实际的工作中重视不够。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第9篇

近年来,笔者以网络为平台,进行了主体多元合作评价作文的研究。网络环境中的作文教学最突出的优点就是可以大面积让学生进行评议和修改作文,把训练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能收到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效果。同时提供互动共享的智慧资源。利用网络,把学校、家庭、社会联系在一起,促进各种学习空间的彼此互相连通,打破各种学习空间的封闭性,实现在各种环境下更为广泛的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直接信息交换。网络扩大交流的时空,使大家不再是井底之蛙,每个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平等地交流,如果愿意的话,也可以匿名交流。在交流中,学生的心灵打开,思想放飞,大大提高了作文讲评的质量,培养了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学生在手指敲打键盘的过程中体会到那份合作的快乐、那份优秀习作成形的幸福。

【问题的研究】自主性作文评价的关键在于调动作文主体内在的思维积极性,独立审视、判断。作文资源的利用,包括资源的选择、组合、提炼等。这种评价的主体,必然是多元化的,状态是动态发展的,形式是开放的。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一个学生在多元的思想碰撞中,活跃思维,锻炼思维,提高思维品质和鉴赏能力。为此,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网络平台,把学生习作上传到学习网和论坛,让全班、全校的学生、老师一起阅读、评价,然后让学生进行修改。最后,一篇篇优秀的作文呈现在大家眼前。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笔者实行了以下三个“结合”———

一、共时评价和非共时评价相结合

1.共时评价。所谓共时评价,是指老师与学生同时在线,就某篇习作或某个问题展开讨论。如在点评《秋天的街道》时,我们采用的就是这个方法。有人可能会说,这和课堂中的点评有什么区别呢?区别就在于:全班学生只需在留言版上写评论,在短时间里就可以同时发表评论意见,这样,学生参与面就广了,让每位学生都感觉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对于提升每个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有好处。同时,也有利于老师和原作者对意见进行兼收并蓄。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45个学生的智慧,还不能打造出一篇优秀的习作吗?同时,这样的过程是学生、教师、学习材料的多元交互的学习过程,学生在沟通和分享中藉由别人的观点促使自我反思,并能逐步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真正形成知识的建构。这在传统的课堂上是很难做到的,传统的课堂通常只有一小部分学生有机会发言。

共时评价需要注意的是:

(1)教师提前浏览,做到心中有数。不要以为利用网络生生互改,主要是从根本上减轻教师作文评改的工作量过大的负担。其实不尽然,网络作文评改方式的变革主要是从根本上扭转学生对作文的畏难心理,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的目的。我们让学生改作文只是一个方面,如果教师不先作浏览初评,就难以了解当次作文写作的整体情况,也就很难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作文评改。因为学生评改时,肯定会就作文内容不时向老师发问,如果老师不了解作文内容,就会非常被动,耽误时间。再者,教师在浏览中必须要对本次作文存在的典型性问题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对优秀作文有一个大致了解,才能在全班交流时予以纠正或表扬,提高作文评改的实效性。

(2)精心组织,适时点拨。学生到网络教室后,教师先要交代清楚本次作文评改的方式和侧重点,不能笼统地放手让学生去评。从什么角度去评,如何评价,教师要讲清楚。最好是以系列评改的形式进行,要有计划性,避免盲目无序,也要避免空泛,流于形式。如在指导学生进行以“亲情”为话题的作文写作与评改时,我针对班上许多学生不会利用描写将文章写得生动、具体、感人的特点,在布置作文时特别要求学生运用细节描写,在作文评改时则侧重要求学生评析作文有无用到细节描写,体会细节描写的妙处等方面来评改。学生评改时,教师可以通过教师终端随机调阅了解各个学生的评改情况,并巡视课堂,随时回答学生的提问,帮助他们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3)推选例文,总结提高。要整体提高,还得依靠全班和教师来完成.所以在教学中要留出至少三分之一的时间来全班交流,或相互解答评改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或评析典型文章。尤其是学生修改特别成功的作文。让学生体会评点和修改起到的点石成金的功效。这是提高作文整体水平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2.非共时评价。所谓非共时评价,是指老师和学生利用平时的上网时间,去浏览习作,并提出一些意见。我们采用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让他们把评价作文当作一个乐趣来做,而并不当作是一件任务;引导学生的上网行为,使学生知道,上网不仅仅是打游戏和聊天。事实上,很多好的评价都是产生在非共时评价之中的。

二、针对性评价和随机性评价相结合

1.针对性评价。所谓针对性评价,是老师规定好评价的内容,请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这样可以借助强大的群体力量,发现并解决习作中存在的问题,使一篇或几篇习作的水平迅速获得提升。这样的一次提升过程,对其他同学也是一种启发。

2.随机性评价。所谓随机性评价,没有指定的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点击同学的文章,进行阅读、评价。这样所有学生都能得到评价,大部分学生可以得到多条评价和建议。在个别作品下面,学生还能自发地进行一些争论。看到自己的作品得到关注,学生的成就动机得到一定的满足。得到同学的评价,对习作也会进行一定的反思,对提高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很有帮助。

三、小环境评价和大环境评价相结合

所谓小环境评价,是一个班级的老师和同学进行评价,这和课堂评价的范围是相同的。大环境评价,是指除了得到本班同学老师的评价外,还可以得到同校师生、家长、社会人士的评价。在上传的优秀习作中,更多的是大环境评价,特别是得到学校老师的评价,从不同角度、不同视角进行评价,让习作者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也让作者体会到了修改的重要,更让每位参加点评的学生都从中受到了启发———怎样去修改一篇作品,他们对“推敲”二字有了更深切的了解。

近一年来,班级学生的习作屡次在省、市级各类比赛中获奖,或省市级各类习作报刊上发表。每当同学们拿到获奖证书时,就会高高举起,在教室里大声宣布“我们班又有文章获奖了”;每当同学们拿到报纸时,第一件事就是在报纸上寻找有没有我们班的习作发表;每当同学们拿到杂志社寄来的刊物时,就会骄傲地说“我的文章发表了”……时刻都表现出那份幸福感。作为老师,看在眼里,也乐在心里。这是网络平台的魅力,它不限时空,给予我们交流的机会,学生的幸福感来源于敲打键盘的指尖。

摘要:网络环境中的作文教学最突出的优点就是可以大面积让学生进行评议和修改作文,把训练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能收到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效果。在教学中实行三个“结合”:共时评价和非共时评价相结合、针对性评价和随机性评价相结合、小环境评价和大环境评价相结合,使每个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平等地交流。在交流中,学生的心灵打开,思想放飞,大大提高了作文讲评的质量,培养了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学生在手指敲打键盘的过程中体会到那份合作的快乐,那份优秀习作带来的幸福。

上一篇:新媒介新内容下一篇:当代传媒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