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者范文

2024-07-10

合作者范文(精选12篇)

合作者 第1篇

做语文学习的合作者, 语文教师首先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其次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合作互动, 共同提高。中国“师道尊严”是由来已久的。多少年来, 一批又一批的学生, 所表现的亦步亦趋、畏首畏尾、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思维禁锢, 正是在教师尊严的光环笼罩下, 甚至是如同绳索束缚下的产物。“我教你, 你得认认真真地学;我说了, 你就得听”。这种传统的师生关系, 学生是以教师心中的“标准”为答案、为目标的。学生自己的思维、个性在这种被动式的学习中被弱化, 甚至磨灭, 怎么可能进行合作学习呢?所以语文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 教学中要发扬民主, 努力创造良好氛围。一方面, 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结构的设计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方面, 要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另一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 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特别是允许和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总之,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有利于搞好合作教学, 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形成。

在教学中要合作互动, 就要尊重信任学生, 理解热爱学生。传统的教育只把学生当做学习的机器, 压抑学生的个性。教师专职于教“书”, 只知向学生灌输用来考试、提高分数的“知识”, 而很少有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机会, 致使师生间情感隔膜越来越深, 信任度降低, 严重影响教育效益的提高。倘若老师也能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从心底里就确信我的学生潜在着智慧, 坚信他们都会成为富有创造性的人, 那么学生每天在教师身边领略到、感受到就是他们所需要的支撑和催化。所以, 语文教师要善于理解学生, 要在深入熟悉和掌握学生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上理解他们, 要多和学生交流, 真诚地热爱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学生的一大学习动力和源泉, 是合作教学的基础。

要合作互动, 就要培养学生提高独立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习惯,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堂上,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领悟。要善于应用激励机制和科学方法, 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条件能力, 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要教育学生养成查阅工具参考书、质疑问难、自主探求、自我评价、合作交流等良好习惯, 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 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发展。重视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多向思维、创新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善于联系实际, 以增强其运用知识的能力, 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总之, 要搞好合作教学, 教师应着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而达到双方互动, 共同学习, 共同提高的目的。

承租经营合作者协议 第2篇

承租经营合作者协议

核心内容:在本文中,法律快车的小编将为您介绍承租经营合作者协议的样本,包括书写格式和主要内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承租经营合作者协议

我们 位同志自愿结合,依法投标、竞标。经过答辩、竞选,取得了 厂承租人的合法身份。为了在 年的租赁期内顺利开展工作,完成承租指标,我们 位承租人签订协议如下:

第一章 关于合作期限及相应事项

1.位承租人的合作期限为年,自 年 月 日起至 年 月 日止。

2.租赁期满后,若因善后处理工作及交接手续未尽的需要,在征得出租方同意以后,位承租人可协商决定适当延长合作的时间。

3.在合作期限内,任何一方承租人不得单方面任意退出合作团体,不得做出有损于承租人集体利益的行为。如有上述行为,违约者承担全部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

4.在合作期限内,合伙人确因意外事件而不得已单方面要求退出合作时,其他合伙人应经过集体协商,作出同意或不同意退出合作的决定,并报请出租方同意。

5.在合作期限内,合伙人以外的其他人自愿或经合伙成员介绍要求加入合作团体的,经合伙人讨论决定;讨论决定同意加入合作的,仍须报请出租方同意,方能成为正式合伙人。

6.若因不可抗力原因需要解除或终止租赁经营合同,或终止合作协议时,必须在全体承租合伙人内部形成决议。

第二章 承租合伙人之间的关系

1.位承租合伙人经过充分协商,推选同志为承租代表人,并作为当然的法人代表,担任厂长。其他 位同志作为厂长的助手和下级。位承租人在承租期间工作分工的确定、变动,得由全体承租人协商确定。

2.位承租人是企业的最高经营决策层,对于企业的重大经营事项具有同等决策权,位承租人如在重大问题上出现意见分岐,不能形成决议时,由 厂长行使最终决定权。

第三章 承租合伙人的利益分配

1.位承租合伙人之间的利益分配方案,由最高决策会议决定之。

有法律问题,上法律快车http://

2.承租期限内,每年承租人所得转为“风险保证金”部分,为 位承租合伙人共同所有。在租赁期满时,可一次或几次提取、分配,分配方案由最高决策层会议决定。若安排他用,须经承租合伙人取得一致意见后,方可实行。

第四章 承租合伙人之间的责任

1.位承租合伙人在承租期内,对 厂的兴衰负有同等的责任,承担同等的义务。

2.在企业经济效益不好或出现亏损时,位承租合伙人承担同等的偿付责任,对应交纳的租金应补偿的亏损额,位承租合伙人均等承担。

3.承租抵押价值共计 元整。承租合伙人每人抵押 元(或价值相等的实物)。抵押形式由本人自定。

第五章 附 则

1.本协议经全体承租合伙人同意,签字后即行生效。

2.本协议一式 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每位承租合伙人各执一份,余交出租方、公证机关、厂存档备案。

3.本协议未尽事宜,由 位承租合伙人协商解决,并根据需要另立专项协议作为补充。

订约人:(签字)

体验合作 感悟合作 学会合作 第3篇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合作能力;培养

有人说:一个成功的管理者,首先是一个懂得合作意义的人;一个优秀的员工,必然是一个具有合作能力的人。21世纪是竞争十分激烈的时代,知识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无处不在。然而这个时代又是要求广泛合作的时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细化,越来越多的工作要求人们通过团队的合作来完成。合作能力显得非常重要,因此,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教育者不仅担负着知识传授的任务,还应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各种基本技能。

一、综合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中的独特作用

合作能力很难通过讲座或讨论的形式得到培养。它需要通过某种活动,通过人与人的交往过程,通过共同完成任务和对各种结果的经历,以及成果的分享和责任共同承担的关系去培养。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这门课程的开展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创造了更多的交流机会。这门课程本身具有的亲历性、跨越学科的综合性以及突破教材课堂的开放性,为合作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个有效平台。合作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最基本最普遍的形式,学生经过互助合作达到学习目标,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自然而然地把自我融入集体当中,树立起合作精神。我国最早的教育文献《学记》中有“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的论点,它充分说明了在学习中合作互动的重要性。我们该如何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这是每位老师都应思考的问题。“一个苹果交换一个苹果,得到的是一个苹果;而一种思想交换一种思想,得到的却是两种思想”。因此,教师应利用好综合实践活动课,以此为契机,指导学生学会人际交往,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合作能力。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合作,体验合作

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给予每一个学生自主活动和表现自己的机会,鼓励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体会与人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激发合作的兴趣。教师应该给学生创设和营造一种活动情境,比如,在学习经济生活有关科学发展观的时候,我展示了本地区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相关资料和照片,这些情境就在我们学生身边,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资源环境状况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于是学生就提出了一个探究课题——“XX县资源调查及经济前景展望”,由于这个课题涉及的面较广,必须要分组合作才能完成。在我的指导下,把这个课题划分为土地资源及使用开发情况、水利资源及开发前景、山林资源及发展远景、能源现状及发展前景、旅游业现状及远景规划、人才状况及发展前景等六个子课题,全班学生分六个小组来完成。这些课题涉及各学科的相关知识,任何一个人都无法独立地完成。在活动中,学生自觉地开始合作,最后每组推荐一人来组成成果汇报小组。从活动中学生体验到:与人合作既能减轻任务又可以共享不同信息,只有与别人团结合作才能够成功。

2.指导分工——优化组合,学会合作

教师必要的引导与组织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虽然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体是学生,但老师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是弱化教师的作用,相反,对教师的角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转变单纯的知识教授为多方面的技能引导。

在活动中,分工的科学、优化状况直接关系活动的顺利进行和活动的结果,不合理的分工往往会使合作出现以下几种状况:(1)组与组间相比能力差距大,容易挫伤成员的积极性;(2)组内成员间沟通有障碍,使活动中断;(3)成员不明确自己的目标与任务。基于这些情况,在实际操作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调整。

①优化组间与组内的组合。分组前,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包括他们的特长、爱好、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态度以及现有的认知水平、家庭情况等因素,可以通过填写相关的调查表格来完成。在综合这些因素的基础上,均衡组间的实力。在组内,尽可能使成员的能力、爱好、特长等多样化,为合作提供有效条件。比如,了解有多少学生会电脑,有多少学生写作能力强,多少学生实践能力突出等,分别均衡到各组。既能避免组间差距,又能促进组内合作。

②明确小组合作的目标与具体要求。小组在开展活动时,如果學生不知道要完成哪些学习目标,那么合作往往会流于形式。因此,作为教师应在分工意图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使每项任务都具体到每位成员。我在指导“客家文化宣传”课题时,每位小组10位成员,根据学生能力等状况具体分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网络资料收集、文献资料收集、图片收集、制作展板、资料的整合等。这样既让每个人明白了自己该做什么,又有效地将个人与集体的工作结合了起来。既展示了分工的价值,又体现了合作的意义,增强了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③实行组长负责制。综合实践活动往往是一个中长期的活动过程,老师不能始终在场。因此,为了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小组长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选好小组长、培养小组长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可以常常给组长们“开小灶”,指导他们按活动主题的要求,制订小组的活动方案;要求组长起带头表率作用,积极带领大家开展活动;指导组长检查组员们的活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或与指导老师联系;在活动总结交流阶段,让组长集思广益,发挥组内成员的特长,选择小组的汇报内容和形式。有了这些得力的助手,将会使我们的教学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大胆放手——相信学生,自主合作

当代作家冯骥才在他的《珍珠鸟》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我们的教育。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

我曾参与指导我校知行学社的一个名为“身边的传统文化”的活动,刚开始,我们的几位指导老师很是费心,越俎代庖地策划了几个方案,但都遇到了很多现实问题:时间、经费、场所等。在不断地修改和完善方案的过程中,渐渐发现,学生最了解自己的生活和学生群体的需要,他们的构思往往最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认识到这一点我们老师学会放手,经过社团学生的努力与合作,他们发动社员,带来家乡的特长作为小奖品,解决了经费问题;聘请了老年大学的热心老人,这些老人既有艺术特长,又想发挥余热,学生的想法正符合了他们的需要,这些老人给我们的学生带来一场传统文化的盛宴,掌声久久未息;还设计小现场客家文化抢答、客家方言小品、客家名人展播、客家山歌连唱等,丰富和创新的活动形式让这次活动在全校范围内深得好评!教师要把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在讨论、设计、活动等各个过程中尽情发挥自己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激发合作能力。

4.多元评价——促进发展,激励合作

恰当、及时、准确的评价是激励学生参与合作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学生在能力素質等各方面存在差异;另一方面,每个小组从活动设计、活动过程到活动成果也是有差异的。因此,必须实现多元化评价模式,既要讲究组与组之间的集体竞争,又要注重小组内个人的成长,让个人获得成功的喜悦。比如,在“资源状况调查”这一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纵横比较评价和分阶段评价。从纵向上来说,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按不同的标准进行评定,注重学生在原有起点上的进步,这种评价一直从活动开始贯穿到活动结束。横向上来说,主要是以集体为单位,评出最佳创意小组、最佳组织小组、最团结小组、成果最多小组等优秀成果。从而增强每个小组成员的集体责任能力和荣誉能力,让每个成员都体会到自己的每一份努力与集体荣誉有关。只有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得到鼓励和肯定,才有继续前进的动力,从而对下一个学习任务进行合作探究产生兴趣,促使下一阶段的合作学习更加主动有效。

我国现代著名的心理学教授邵瑞珍指出:“合作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能使能力差的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改进学习方法,合作有助于学生发展良好的个性,增强群体凝聚力,形成和谐的教育氛围,在解决新的复杂问题时,学生间的合作显然要胜于个人的努力。”因此,希望每位教师都努力积极探索如何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如何让这门课程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中发挥独特作用。让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与时俱进,更好地为学生成长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7).

[2]杨宁.合作学习的教师指南[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1).

做学生的合作者、服务者 第4篇

随着社会与时代的发展,教师的师生关系观,要从传统的“师道尊严”转变成新型的伙伴关系、朋友关系。教育必须民主化。没有民主的师生关系,就不能发生根本的角色转变,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平等,没有平等的观念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服务意识。教师有尊严,学生也有学生的尊严,每一个学生无论他的成绩好坏,道德是否有缺陷,他的人格都应该受到尊重。一位教育家说: “教师与学生的脸是对立的,但情感不能对立。”教师的职业决定了教师就是为每个学生服务的。教师首先要尊重每个学生,只有尊重每个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在此基础上树立服务意识,为孩子服务,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学习知识。我们的这种帮助也就是服务,有了服务意识才能真正放下架子,为学生服务。不再像以前,教师按自己的导演方案,让学生演出教师认为理想的效果,学生是教师得意的演员。某个学生有了疑问时,是学生提出他需要帮助,而不是教师用一双“慧眼”去发现,去寻找哪个学生需要帮助,并思索着,他需要什么帮助,由此又设计如何去帮助他。也不再是教师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否定学生有新意、有自己想法的但是不合教师思路的问题。当教师具备了这种意识后,教师也就不用急于去教会学生知识,而是指导学生用什么方法去自己学,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满足学生个体需要。以后不仅是因材施教,更是因需施教,学生会提出自己想要的知识,教师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就像顾客向服务员提出他要的服务项目一样。当然学生能主动提出问题也是需要培养的,要把“舞台”让给学生,改变教学观念,要发展其潜在能力,就必须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那将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

二、服务行为的改变

我们的教育行为,现在可以理解成为服务行为,那么客人也就无所谓好坏、优劣,这样从理念上也就给学生一个真正的平等。我们对待学生平等了,那就要根据学生的需求来教育学生了。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加以教育,并且千方百计的来满足学生的要求,这样每个学生也就能吃饱,吃好,都得到相应的发展。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在教育实践中要探索教学方式的新途径,使新课程理念同教学方式有机整合,让学生在轻松民主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成为学习的主体。

教育行为决定了教育方法,如果我们真正以服务状态出现在现实面前,学生也就自然而然地把自己当成学习的主人,以自己自身的需求,来与教师交流,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当然这需要师生之间真正的平等,而不是现在我们所谓的平等。教师口上说的平等,而实际课题还是教师一人说的算,一人做主演,一人滔滔不绝,学生只是听,偶尔有发言,还是教师的得意弟子,是深知教师所要的教育效果的优秀学生,而大多数学生是默默无语的,或是随声附和的捧场者。课后教师对大多数学生进行一番题海轰炸,再来一个深加工,虽然大多数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定掌握,但,这对他们一生来说,这,又有什么意义呢? 而学生自身的优势,自身的潜质也被泯灭。

可见,有了服务思想的引导,还必须有彻底的服务行为,教师从根本上把自己当服务者、引导者,教师才能真正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这样学生也就能把自己当成学习的主人。

三、服务策略的优化

服务策略,也就是服务艺术。从教学上来说,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来服务呢? 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力从好奇升华为兴趣。教学内容设计应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和开发性的情境问题,使学生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至于教学方法我觉得现行教学方法都很好,如小组合作,讨论式学习……这些教育方式方法都在努力创造民主、和谐、平等的教育氛围,将学生置身于“问题解决”中,使学生产生好奇心,积极参与其中,从而激发学习动机。教师的态度应更多的是鼓励、宽容,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才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参与性。面对所有的孩子,相信每个孩子都具有独特的潜力,相信他们都有机会成为有创造力的人。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让不同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倡一问多答。即使学生的回答是错误的,教师也应设计方案,设法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敢说、敢问,诱导学生多方面探讨,多方式表达,形成广阔的思维空间,激发创造热情。现在教师在教学中虽然把学生放到了主体地位,但,学生是否把自己放到了主体地位呢? 教师改变的同时必须让学生有所改变,让学生明白教育的目的,让他们把握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寻求帮助的主动者,学生都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我们又能给予他们什么呢? 我觉得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尤为重要,而且,现在教育队伍中,中老年教师居多,在教育改革中,他们难以割舍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包括现在许多的中小学领导,他们也是放心不下的,由此导致,尤其是小学教师,他们的教育策略不上不下,也给现行的教育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优化教育策略就显得迫在眉睫了。在我们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都放不开手,不敢尝试,那我们的学生呢? 这么多年的被动教育,我们只是不停的喊,有什么意义呢? 我们必须讲究教育策略,研究教育方法,从自身开始,培养学生自主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地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摘要:教师在新课程中的最大变化是角色的转变,是学生的合作者、服务者,是学生健康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如何成为学生的合作者服务者呢?我觉得应从服务意识的培养、服务行为的改变、服务策略的优化几个方面完善自己。

对合作者不能求全责备 第5篇

从我们刚刚懂事开始,我们的人生第一课,实际上就是学习和别人相处。最初和我们相处的是我们的父母,之后有托儿所、幼儿园的阿姨和小朋友,之后又有从小学到大学期间的老师和同学。

等到我们走进了社会,我们的交际范围进一步扩大,各式各样的人物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和我们打交道,有些会成为我们一生的朋友、知己、伴侣。除了和我们朝夕相处的生活伴侣,和我们打交道最多的还是我们工作上的同事、生意上的伙伴,即我们的合作者。

我们的合作者,有些也会成为我们人生的朋友,而有些则只是合作者,只有工作上的关系或者生意上的关系,不会有多少情感上的投入。

如何和合作者相处,看起来似乎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但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并非如我们想像的这般简单,其中也有许多人陷入了求全责备的误区。

你可能在生活中听到过类似这样的话语:

“他怎么能跟我们搞这个项目,瞧瞧他那副清高的样子!”

“这个人个性太强,不适合到我们队里。”

……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生活、做人的道理我们都懂,但一遇到具体的事情,我们却常常犯类似上面话语的毛病,即对合作者的要求超出了对一个普通人的要求,要求他尽善尽美,没有缺点和不足;

一旦发现或意识到合作者身上有缺点和不足,就开始求全责备,由于对对方身上的一些无关紧要的方面看不顺眼,而拒绝同对方合作。这种由于非本质的好恶而排斥同对方合作的.做法,是一种生活上的失利和事业上的挫败。

是的,清高、孤僻、个性太强,这些有可能都是缺点和不足,然而问题是,这个人身上有着你这项工作、这笔生意、这个项目所需要的优点和长处,后者才是他这个人的主流。

所以,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类似这样的问题需要我们做出抉择的时候,你首先要考虑的是你的工

作、生意、项目,而不是你的合作者身上这样那样的缺点与不足;

再者,如果你对合作者求全责备时,你也该想想,你也不是完人,也并非十全十美。

更何况,国与国、党与党之间尚可以进行“求同存异”的合作,现在不过是从事某项工作或做一笔生意么。这个时候,你要想到你与合作者只是“有限合作”。 所谓“有限合作”,是指社会成员之间在某一方面、某种程度上的合作。

如对某项学术问题的共同兴趣、某项技术的合作开发以及生意上的买卖双方等等。为了实现这种“有限合作”,我们就可以不计其他方面的好恶,甚至,即使你的合作者“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也不要紧,因为你完全可以和那“一半天使”同游天堂,而不要去管那“一半魔鬼”是不是要下地狱。

而与此相关联的是,我们的舆论在这一问题上,也不应该用“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老观念来评价,而应该去挖掘其中新的内涵。这也即是所谓的“人尽其才”吧!

合作者 第6篇

根据第二语言学习论、整体语言教学论及当前教育提倡的任务型语言教学,要在帮助学生起飞的中学英语课堂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初中生的害羞心理远远超过小学生,经常在各种环境交流中出现问题,造成笔下工夫硬,口上难应答的毛病。这在八年级以后的学习中经常出现,从而导致在高中阶段大量学生英语学习掉队。

“在做中学,在做中用”,要强化语言的生活化实践过程,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多次开展行之有效的任务和各种结对、小组交流活动,通过体验合作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培养生活化英语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同时利用多媒体软件,帮助解决教学难题,活跃教学气氛。为学生创设真实可视的英语学习环境,从各种感官调动学生,使英语学习具有开放性和自由性,体现自主学习的立体模式(Pre-task-Task-cycle-Post-task)。

二、教材分析

《英语(新目标)》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模式,融会话题、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为一体,为层次不同的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场景去操练每一个语言项目。 在学生自我检测部分,每单元都以一组组卡通画结束,出人意料地充分体现本单元的目标语言,让学生在趣味中再次感悟、交流英语,使每个学生都能更多地使用英语,真正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任。

三、学习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为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第九单元Section A。学习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3点:

1. 学习有关单词:

American, athlete, skater, runner, born, start, stop, become, became,Brazilian, player, professtional, sneezing, star, stopped, learning

2. 学习过去时的重要句型:

(1)Who’s that?

(2)When was he born? He was born in 1895.

(3)How long did he hiccup? He hiccupped for 69 years.

(4)When did he start hiccupping? He started hiccupping in 1992.

3. 掌握语法点:Passive voice—Adverbial clauses with when/How long questions

四、学生分析

1. 十几岁的青少年求知欲和表现欲强,因此,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语言技能出发,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让他们进行真实合作、真正合作、多次合作。

2. 学生在前一单元学过关于过去时态的句子,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可以巩固时态,扩展知识,掌握用正确的语言结构表达人物的过去。

五、教学目标

1. 谈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指导学生谈论自己崇拜的名人、亲人或朋友,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

2. 根据真实情况,谈论学生自己过去的生活经历,增强师生、生生间的相互了解。

3.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六、教学过程

Step 1:Leading-in

Write the word “born” on the board. (板书单词。)

T:We are going to talk about when you were born.Who can tell me your birthday?

S1: April 2.

T: When were you born?

S1:1994.

T: Let’s talk about you and your family in pairs.

(Students use their imagination and express themselves freely.平时师生间、同学间接触多,学生的年龄特点是乐于介绍自己和家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相互了解,为近一步学习做好铺垫,此为第一次合作。)

Step 2:Revision

Write the words “how long” on the board.(板书单词。)

T: Can you ask some questions using the word “how long”?

S2: How long does it take to walk to school?

T: Who can answer the question?

S3: Ten minutes.

T: How long did I watch TV yesterday, do you know?

S4: I don’t know.

T: About twenty minutes.

(复习已学内容,将句子时态自然延伸到过去时态进行新课学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师生以聊天的方式步入正题,调节课堂气氛,向教学目标走近。)

Step 3:Presentation

Write down the Title — unit 9 When was he born? (板书课堂教学内容。)

1.Talk about some famous people with the students, write down their names on the board.

T: Do you like Yao Ming? Why?

S5:Yes. He is a good basketball player.

T: Do you like Zhou Bichang ?

S6:Yes, I like her songs very much. I know a lot about her.

T: Really? How old is she?

S: She’s 22.

T: When was she born?

S6: She was born in 1985.

T: I’d like to know more people, can you tell me?

(课堂一片哗然,要求学生必须用英语表达语法,每组内的同学相互帮忙以连珠炮的方式快速进行,渲染英语氛围,控制母语干扰,此为第二次合作。)

2. Ask students to think of some famous sports stars, or athletes, write their names under International Sports Stars, then the teacher shows some pictures, they are Deng Yaping, Michael Jordan, David Beckham, Liu Xuan. Ask the students to introduce them.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为大家介绍运动健儿,兴趣高,课堂进展快,要求学生尽可能用英语,出现语言交流错误不必纠正,在接下来的听力活动中学生能自我修复。)

Step 4:Listening practice

1. Listen to the tape carefully the first time, and write the date of each person was born and write the years on the second time.

2. Check the answer.

(听力训练既是对小组互动知识的补充,也是为下一步的任务输出提供了输入材料。)

Step 5:Reading and writing

T: You’ve touched some new words on the types, look at the picture on the screen, read the words one by one. American, athlete, skater, runner, player, born, start, stop, become, Brazilian, professional, sneezing, star, stopped, learning, hiccup.

T: Please write down the new words, as writing as speaking.

(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和多媒体软件,进行情景中的词汇教学,再次进行任务输入,为下一步进行交流做准备,体现词不离句。)

Step 6:Listening practice

T: What does world record mean?

S7: Someone is the best.

T: Correct. What do the words start and stop mean? Can you show me start and stop?

S7: (Stands up and starts to walk) Start.(Stops walking) Stop.

T: You’re correct. On the recording, you will hear a conversation about two people on this chart. Listen to the types the first time, and then fill in the information for each person under the column that says how long. Check the answer.

Step 7:Practise

Work in groups. The teacher made a table about “the first time”. Show an example on the screen.

Ask the students to finish the table in groups.

T: When was your first time to ride a bike?

S8: I rode a bike in 2004.

T: Would you tell us your first time?

S9: I swam when I was eleven years old.

S10: I flied a kite when I was seven.

T: Finish the table with “your first”. (Shows the example to the class.)

(学生在一起完成“第一次”的表格制作,然后互相提问,巩固所学知识,请3组学生以采访的方式将表格汇报给大家,达到做中用、做中学的效果。第三次合作。)

First Time

First timeAge

Step 8:Homework

T: You’ve done very well. We learned some different verbs in this classs. For homework today, make five different sentences with the following verbs.

run,play,hiccup,become,sneeze

(肯定学生的表现,给学生增添信心。布置动词写话活动,学生可以重新强化课堂所学知识,为下一步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七、教学反思

世界日新月异,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正面临更严峻的挑战。考虑到本节课知识的时态与前一单元相同,学生不感到陌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进行时态分析讲解,重点放在了创设情景,鼓励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感悟英语,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习惯上面。教学活动的主体在设计时顾及到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说带动听,以听带动读、写,再进行综合说写,采取新课不新,以旧带新的教学方式。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用“生日”这一话题组织教学,接下来以谈论学生所喜欢的歌星、体育明星展开话题;通过听力练习再现谈论过的人物,呈现本课的语言知识点,使学生的听说能力都得到锻炼。这时我运用多媒体软件进行词汇教学,打破以往先识词再学句子的办法,在较短的时间内顺利完成任务。最后我采用分组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填写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第一次,并互述衷肠,学习气氛顿时高涨,大部分学生都能熟练地运用句型。对于基础差一点的学生,我设置了简要回答的话题。一节课下来,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的合作也非常愉快,既突出了互动,又体现了个性化发展,调动各个层面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每位学生的参与意识。当然,这堂课也存在许多的不足。首先,合作的时间分配不够细致,导致上课时间超出5分钟;大组合作进展不好,英语基础差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我必须监督进行,耽误时间。其次,上课时我经常重复自己说过的话,害怕如果讲得太快学生可能接受不了。课后一些学生对我说:“老师,你不用总重复每句话,我们能听懂。”最后,我深深地感觉到自己的表达能力有待提高,在与学生语言交流方面有时表达不够准确。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北安分局长水河农场学校)

编辑/丁俊玲

合作学习务求合作高效 第7篇

合作学习不是简单教学课堂中教师“一言堂”的翻版,而是群体智慧的有效甚至高效发挥。这就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都要去自主探究。因此,在平时的阅读教学的学生感悟中,教师要注意从尊重每个学生做起,注意从尊重学生的首创开始,注意呵护每个学生,尤其是那些自感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这样,学生在探究时就显得比较“胆大妄为”,敢于打破自己的思维禁区,敢于冲破自己的思维牢笼,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在这样的自主学习态势下,学生个体都能比较理想地打开自己阅读感悟的思维闸门,相互之间产生良好的思维涟漪,绽放出集体智慧的思维奇葩。

譬如和学生一起学习《九色鹿》,即让学生通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故事中生动的人物形象和人物语言,并相互之间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学生在表达自己的感受时,虽然也出现了多种说法,对人物形象的感悟上似乎也出现了不少瑕疵,但毕竟在相互之间的合作感悟中获取了一定意义上的共同见解,虽然说法有异,但其意义是有相同之处的。很多学生真正明白了美在于拥有一颗善良、诚信、弃恶从善之心,并懂得做人要学会恪守信用的道理。

二、合作学习的高效务求感悟氛围的浓郁

阅读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的实践告诉我们:当学生的合作能够自主起来,那将是一种活力四射的浓郁氛围。要想形成如此氛围,在课堂教学中其媒体必须是优化型的,也必须是合理利用型的,更必须是整合型的。教学媒体的优化,首先当是现代教育媒体的充分使用,这主要建立在学生合作学习形式的多元上,阅读感悟的合作,我们可以让学生去对话文本,去对话文本中的人物,去对话文本的作者,而不仅仅局限于学生之间的合作。

譬如和学生一起学习一代伟人毛泽东的《七律·长征》,这是一首描写红军长征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诗中把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概括得十分生动,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的形象歌颂得热情洋溢,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战斗力。但应当看到的现实是,这首诗描写的是20世纪30年代的事,战斗场面距离现代小学生还是相对久远的。所以,让学生去合作学习,则必须设法让学生进入一定意义上的战争状态,让学生感受到红军长征的艰难;必须让学生去熟悉当时的历史背景,让学生知晓毛泽东那一代伟人的雄伟气魄。所以,教学时既要注意让学生通过Smart技术手段感受到红军长征的场景,又要注意让学生熟悉一些当时的历史,初步感受到红军长征的意义。学生阅读感悟的视野开阔,有助于丰富学生阅读感悟的资源,那学生的合作学习所获取的感悟效果将是令人欣慰的。

三、合作学习的高效务求学生思维的碰撞

小学生阅读感悟甚至是阅读创新的高效,无论是出发点还是立足点都应当建立在学生思维的碰撞上,没有学生思维的激烈碰撞,则不可能荡起学生思维的涟漪。所以,在平时学生阅读的合作中,笔者努力让学生去直接整体介入文本,直接涉猎文本内容而产生自己独特的见解,且以此推进学生的激烈争辩,形成思维碰撞的教学流程。平时的阅读教学告诉我们:没有学生激烈争辩的课堂永远不是热闹的课堂,没有学生激烈争辩的课堂也永远是苍白无力的,只有学生的思维产生激烈的碰撞之后,迸发起来的思维火花才会显得那样的灿烂无比。

合作学习中的“不合作” 第8篇

一、透视合作学习中“不合作”

1. 观念偏差人为导致“不合作者”的存在

尽管新课程提倡素质教育, 但“应试教育”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观念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 师生观念上的偏差往往导致合作学习中“不合作者”的存在。对多数教师而言, 成绩好坏仍是区分学生优劣的主要尺度。如在“小组合作”活动中, 有些教师总是给予“优生”重任, 让其充分地展示自己。而“差生”却很少能获得表现的机会, 只能在一旁当看客。而对部分学生来说, 他们已经习惯了“认真听讲”的上课方式, 缺乏参与的经验和技巧, 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合作意识。而部分“优生”把“合作”当成自我表演的舞台, 认为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是累赘, 忽视其他合作成员和集体的利益。久而久之, 这部分所谓的“差生”因得不到任何信任和鼓励而逐步沦为合作中的“不合作者”。

2. 情感障碍主观影响“不合作者”的参与

从主观上看, 不难发现那些在合作学习中出现的“弱势群体”主要有如下一些表现, 从而极大地影响了其参与合作学习的主动性。一是性格内向:这类学生虽然上课认真听讲和思考问题, 但由于性格内向, 不善于与他人交往, 于是不愿意主动参与合作学习。二是缺乏兴趣:这类学生认为学习的主题枯燥无味, 缺乏学习动力, 因而学习目的不明确, 态度不端正, 所学的知识肤浅零散, 因此不敢参与合作学习。三是学习困难:这类学生虽花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 但由于学习方法不恰当, 造成其语言基础薄弱, 因而产生焦虑情绪。他们总是担心自己犯语言错误而受到他人的批评嘲讽, 所以回避“合作”。

3. 机制缺陷客观上限制了“不合作者”合作能力的发挥

从客观上看, 由于小组合作机制不完善, 导致“不合作者”的无所作为, 从而限制了其合作学习能力的发挥, 挫伤了其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小组合作机制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分组不均。有些教师对合作分组十分随意, 往往按前后桌关系或学生自己自由组合的方式进行分组, 这往往导致各小组实力不均。有的“强势”小组合作活动开展得热火朝天、硕果累累;而有的“弱势”小组却冷冷清清, 收效甚微, 有的甚至半途而废。

(2) 任务不均。在进行小组合作任务分配时, 一些教师往往把重要的任务分配给“优生”, 使其得到充分锻炼和提高的机会。而对“弱势”学生, 教师则常常让其充当次要的小组角色, 承担较少的合作学习任务, 使其没有机会发掘自己的优点, 体现自身的价值。于是, 他们逐渐对小组合作学习感到不知所措。

(3) 检测不均。在检测合作学习成果时, 有的教师为了节省课堂时间, 总是让“优生”代表小组发言。“优生”的成就感得到满足。相反, “弱势”学生的发言机会却极少。有时即便他们鼓足勇气地开口发言, 教师也常常对其平庸的陈述表现得不耐烦, 或对其语言错误进行批评, 这极大地挫伤了其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4) 评价不均。优生善于思考, 且语言功底扎实, 因而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流利的表达, 为此, 他们经常得到教师的称赞。相比之下, “弱势”学生的思维较简单, 语言表达也显得零乱而无新意, 且断断续续。为此, 他们很难得到教师的夸奖。至于其是否有进步, 教师也很少提及。这种只重结果不看过程的评价方式使得“不合作”学生最终不得不退出合作学习的舞台。

二、探究“不合作”者参与合作学习的策略

1. 转变观念, 引导“不合作者”参与合作学习

(1) 教师树立正确观念。教师首先要改变以往对“不合作”学生的偏见, 给予其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如在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应认真倾听“弱势学生”的发言;留意那些游离在小组活动之外的学生, 及时与其交流, 协助其参与合作学习。同时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合作意识, 使其学会接纳和帮助这些“不合作者”, 构建民主和谐的小组合作学习环境。

(2) 帮助学生学会合作。教师要帮助部分学生改变过去对待“不合作者”的错误态度, 学会与其合作。如要求学生在小组合作活动中不搞“个人英雄主义”, 不轻视“弱势”学生, 学会尊重和包容他人, 用心倾听其倾诉, 对其优点表示赞赏, 对其缺点给予礼貌的提醒和适当的帮助, 以形成团结互助的小组合作气氛。

2. 疏通情感, 激励“不合作者”融入合作学习

(1) 克服胆怯, 体验成功。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 教师要经常与其沟通, 消除其与人交往时的胆怯和害羞心理。在合作学习时, 要激发其参与意识, 鼓励其把内心想法大胆表达出来, 并给予及时的表扬和奖励。这样, 他们就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意识到自己对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从而增强其责任感, 使其渐渐主动地参与合作学习。

(2) 端正态度, 体会乐趣。对于合作探究毫无兴趣的学生, 教师除了平时的心理辅导和严格监督外, 更要想方设法让其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从而促使其端正态度, 摆脱懒惰, 学会思考, 能够热情主动地加入合作的队伍。开展形式多样, 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是提高学生兴趣的极好途径。活动的开展可以激发其集体荣誉感, 增强其学习动力, 使其在热烈的氛围中投入到合作学习中去。

(3) 提高水平, 树立自信。对于学习困难生, 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首先要帮助其改良学习方法和策略, 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和目标。其次在合作活动中要鼓励其克服焦虑, 积极参与, 并给予适当的点拨, 对不会引起误解的语言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 努力提高其语言运用的能力。随着参与度的提高, 他们的信心会逐步增加, 自然也乐意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了。

3. 完善机制, 促进“不合作者”共同合作发展

(1) 恰当分组, 最佳搭档。恰当分组是合作学习活动的良好开端。教师尤其要考虑到“不合作”学生群体的实际情况, 为其作好安排。使其在小组中找到合适的位置, 不会游离在合作学习活动之外。例如将性格内向孤僻的学生与活泼开朗的学生安排在一起, 这样内向的学生会被这种活跃气氛感染, 也能参与合作学习。而缺乏兴趣, 态度不端正的学生, 将其安排在责任感强, 积极上进的学生一组, 使得他们迫于压力, 不得不对自己严格起来。对于学习基础薄弱, 学习不得法的学生, 可以将其安排与基础扎实且乐于助人的学生一组, 这样薄弱的学生在合作中可以得到及时的帮助, 而基础好的学生也可以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教学相长”。

(2) 拼图组合, 各司其职。合理分配合作任务, 让每一位成员都能在小组合作中发挥独一无二的特殊作用, 这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关键。正如每一位成员像一片独具形状和颜色的图块, 它在特定的方位具有特定的功能, 缺少了它整个版图将是残缺的, 甚至是难以辨认的。在合作学习中, 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特性, 进行合理的任务分配, 使每位学生尤其是“弱势”学生都有事可做。如在“美在家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 我让学生为家乡的古建筑做旅游广告, 让小组中较内向的学生担任小组长, 锻炼其交际协调能力;让缺乏兴趣的学生去拍摄古建筑的照片和上网收集资料。这样, “弱势”学生就有了施展自己才能的空间, 这种信任和责任对他们是一种莫大的鼓舞。

(3) 轮流发言, 全体锻炼。汇报任务活动成果是检测学生合作学习质量的重要环节, 同时也是培养“弱势群体”合作学习情感的极好时机。全组成员在协商一致后将活动成果整理好, 进行全班汇报交流。这时可以让每个组员轮流发言, 这样, 人人机会均等, 全体组员都得到了锻炼。如上述任务, 各小组选出四个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物到台上去介绍, 每个成员轮流介绍一个, 当发言不够充分时, 其他组员还可补充。这种集体行动给内向的同学壮了胆, 使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给懒惰的同学施了压, 使其变得勤奋了许多;给学习困难的同学指了路, 使其在“优生”的带动下也能理清一些头绪。

(4) 综合评价, 共同提高。在小组汇报后, 教师要进行及时而有效的评价, 但要改变以往只重优生好坏, 或只看合作成果优劣的评价方式。而应对参与活动的成员数量、合作状况、以及“优势群体”对不合作者帮扶情况及其效果, 进行综合评价。在评价时突出每位成员对小组的贡献。尤其要对小组中“不合作者”的进步和对小组的贡献进行鼓励嘉奖。这样, “不合作者”在过程与结果并重的评价中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合作者 第9篇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学生的自主探讨, 突破教学重难点, 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小组合作之前, 要根据教学实际, 课前充分准备, 精准确定学习合作内容, 以确保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 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讨论。如果把那些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就能解决, 甚至一看就懂的知识点拿来进行小组合作讨论, 不仅浪费时间, 而且会打击学生参与小组合作的积极性。教师要立足初中阶段学生的生活基础和思想认识, 站在利于学生发展的高度, 认真研究课程标准, 准确把握教材的精髓, 认真区分哪些可以让学生个体自主学习, 哪些应该由小组合作学习。只有那些需要探讨、值得争辩、产生质疑的问题, 才值得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因此我在备课过程中, 对于选择哪些内容作为合作内容, 总要经过多次筛选, 提请备课组讨论才敢做出决定。我一般选择以下三类问题作为小组学习合作内容。

一、教材中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教材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教学难点是指教材中学生较难理解、不易接受的知识内容。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是一个重要的合作内容。在传统课堂教学中, 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往往是依靠教师“自己的讲解来完成”。教师在台上滔滔不绝, 学生在下面一头雾水。而小组合作学习则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解决教材中的疑难问题。例如, 在教授“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话题时, 对于“为什么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怎样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问题, 我利用课本公共牧场材料进行情境创设, 预设了三个问题:“如果每一个牧民都不断增加牲畜的头数, 会怎样?”“如果每个牧民都适当控制牲畜的头数, 会怎样?”“材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很快就理解掌握了这一问题。

当然, 这当中教师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余文森教授说:“引导者是现代教师角色的定位, 它表现为:间接教学, 教方法, 讲方法, 让学生学会。”可见, 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学重难点的突破需要教师课前精心准备、课堂合理引导才能完成。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精心选择材料, 创设情境, 预设问题, 及时解决学生的疑虑, 才能切实提高课堂实效。

二、时政热点与教材的结合点

时政热点材料与思想品德教材的重点内容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为了提高思品课的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应引进新近发生的时政热点材料来说明教材的内容和观点, 例如每年的“两会”精神, 人类与资源环境的关系问题等。对于时政新闻, 由于它的“新”, 学生非常感兴趣。但初中生的知识面和社会经验有限, 往往不能准确理解、全面认识, 因此小组合作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由于现代通讯设备的发达和互联网的普及, 学生对时政热点有一定的了解, 这为小组合作奠定了基础。但初中生的知识面和社会经验有限, 往往不能准确理解、全面认识, 这就使小组合作成为必要。例如在“钓鱼岛”事件上, 学生表达出了对日本当局的愤慨, 却又不能理解为什么国家要禁止打砸日货商店和日系车辆的行为。教师通过精心设置问题让学生合作讨论, 让学生明白了公民有维护祖国领土安全的责任和义务, 有表达爱国情感的权利, 但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社会和集体的利益及他人的合法权益, 明白公民的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 教育学生要理性爱国。

三、学生生活中碰到的有交流价值或有争议的问题

贴近学生生活是思想品德学科最大特点。新课程标准强调“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思想品德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 与他们一起体会成长的美好、面对成长中的问题”。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解决学生的生活疑虑,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在小组合作中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碰到的问题, 解决学生的生活难题不仅是一种教学策略, 更是一种教学需要, 是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的落脚点。

学生生活中的问题有两类值得小组合作讨论:一类是学生中经常碰到而又熟视无睹的事情, 如“八年级中学生怎样孝敬父母的?课堂上老师错怪你了怎么办?九年级中学生如何合理使用零花钱?中学生能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你有哪些克服学习焦虑的方法?”这些问题极有交流的价值和必要。学生单独回答可能会比较片面, 相反, 在小组合作中则能够为多数学生提供比较合理的做法, 同时又能教育部分平时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好的学生。学生自己的做法比教师的说教有效多了。

另一类值得讨论的是学生生活当中有争议的问题。例如, “能不能玩电子游戏?上网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等。这类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辩论, 在辩论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引导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在辩题、解题中敢于创新、善于创新。

小组合作学习是高效课堂改革中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精选小组合作内容是提高小组合作实效的策略之一, 也是其中的关键点。作为思想品德课的教师, 我们更要加强与其他教师的合作, 通过不断学习他人经验, 不断地实践, 不断地反思偏差, 不断地改进方法, 努力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当然,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高效课堂改革中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 也仅是其中的一种方式。要真正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效, 还需要我们积极探索, 不断实践, 根据不同的内容, 面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和策略。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被广大教师所欣赏并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自主探讨, 突破教学重难点, 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小组合作之前, 要根据教学实际, 课前充分准备, 精选合作内容, 以确保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关键词:小组合作,合作内容,合作实效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 2001-5-29.

[2]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2011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3]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 2002 (2) .

[4]余文森.教师角色在课堂上如何转型[N].中国教育报, 2012-12-29.

合作者 第10篇

关键词:教学,学生

1 教学设计的理念

本节课是《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第十章,确立现代教师观念与角色中第四项内容:“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交流者”的实践演练展示课。通过复习和探究音乐创编活动相关基础知识,在进行常见的创编活动教学片段的设计和说课的训练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小学音乐创编活动教学片段的模拟演练展示。

树立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各种小学音乐实践活动,激发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展。

不断地更新知识与技能,进行教材和相关资料的重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文学创造等姊妹艺术的整合,在学生的“自由表达”和“自由参与”中,不断提升学生自身的素质和修养,为适应新形势下的音乐教育发展需要而实现自身的发展。

继续加强训练和提高不同学生的教学语言的组织能力,讲课能力,教学案例的分析能力,对于事物的整体判断能力,感性知觉能力和甄伪能力。

1.1 量化分组

05级音乐班的学生,是初中起点五年制音乐专业学生。通过专业系统学习和训练,大多数学生都掌握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根据学生在声乐、键盘、舞蹈、普通话水平等不同方面的专长,把学生分成了四组。原则上是按照优、良、及格的三个层次分工组合,采取以优带良、以良带及格、教师带全局的三层次教学结构,在不同层次上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语言、组织、教学方法、知识的巩固、助学为乐等)。

在三年多的实验中,学生都非常喜欢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师生之间已经建立了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协作的教学关系和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

1.2 教学版块简明设计

版块的设计主要是实现高效、高质的教学效率,统领整个教学的主线,做到“乱中有序”,实现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的融合。本节课主要进行了:〈解题明确目标〉;〈案例分析〉;〈演练和展示〉;〈相互点评〉;〈教学反思〉五大版块的教学过程。

1.3 充分准备

课下学生通过教材和查找资料,每个小组都具备一整套的基础知识储备。并进行了小组的教学演练说课训练准备。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优势,准备了相应的道具、打击乐器、乐件、服装等,进行了〈大鹿〉、〈孤独的牧羊人〉、〈蜗牛与黄鹂鸟〉、〈动物音乐会〉的课下小组练习,为本节课的下小学音乐创编活动演练和展示做了较好的准备。

2 教学目标的确立

通过分析案例的形式,小组协作进行上节课相关知识内容的复习,做到温故知新。

进行〈大鹿〉、〈孤独的牧羊人〉、〈蜗牛与黄鹂鸟〉、《动物音乐会》创编实践活动的小学音乐教学模拟演练和展示,对上节课内容进行实践的体会。积极点评,创设一种相互交流默契配合的教学关系和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

通过模拟演练的过程,熟悉和实践新课程下的小学音乐课堂面貌,感受小学生音乐心理,并能掌握一定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组织经验。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第二项内容。

教学难点:教学目标第二、三项内容。

教学方法:探究;模拟演练;点评;等。

3 教学内容的重组和加工

本节课是我和学生一起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一节实验研究课,本节课是在小学音乐有关于音乐创编活动的整合理论探究课堂教学;说课和试讲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的第三课时--小学音乐创编活动演练和展示的课堂教学。

学生课前对“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交流者”的相关知识,通过教材和查找相关资料而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学生课前进行了小组的试讲演练。教师设计板书上进行了创新。“灯谜揭示”。学生准备了演练的相关道具、乐件、服装、打击乐器等。

4 教学过程及步骤

组织教学:律动《幸福拍手歌》。

导言: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对小学音乐教学,有关于音乐创编活动的内容,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整合研究。对于小学音乐常见的创编活动进行了教学设计、试讲和说课的训练。并在课下要求大家进行了试讲训练,那么,这节课我们将进行哪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呢?

进入教学第一版块:

〈解题明确目标〉

揭开红灯明确目标:

请看板书(揭开灯谜显现课题),请让我们共同读一下,(齐读),从板书内容上看谁能看出我们这一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解题,明确教学目标。

为了演练展示扫除障碍,让我们共同进入教学第二版块:

〈案例分析〉

首先,我朗读一下案例,请同学们仔细听,结合案例进行思考。

教师案例朗读。

案例独到这里,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的第一个思考题,(读题)谁能对第一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生回答)

(读二题)哪位同学愿意发表自己的想法?请看第三道思考题,它是上节课的基础知识,让我们结合案例,具体连接一下吧!(师生共同做答)

教学进入重点训练的第三版块:

〈演练和展示〉

小学教材各表演内容:〈大鹿〉

抽签决定哪个组先展示。其他小组“评课”。在评课基础上的改进演练。讲课小组自评。抽签决定另外一组展示。(演示过的组除外)

教学进入第四版快:

〈相互点评〉

点评讲解的优点。点评不足。给出改进方法和建议。教师总结和综合,体现实践中的理论原则和方法、教法等。很关键的地方,不要离开教学目标太远,驾驭学生的各方面发展的“度”。

第五教学版块:

〈教学反思〉

刚才同学的展示如何体现“小教师”-“合作者和交流者”角色演练的?教学中师生应该是怎样的关系?好的音乐课堂应该是那样一种模式呢?

师生互相探究,教师给出板书,总结本节课的核心知识原理。

5 结束语

同学们,我们的演练展示到这里就要结束了,经过辛勤的耕耘,春华秋实,老师发现今天的你们,真的进步了!我为拥有你们这样的学生而感到高兴和自豪,高兴的是未来的小教舞台又一批新课改的新兴即将诞生!自豪的是下学期我们即将毕业,当我们真正迈进小学音乐课堂的时候,老师相信你们是最棒的!今天,也是我们小学音乐教学法的最后一节课。老师想把这样一句名言送给大家(公式大屏幕)

教师有感情的朗读,让我们以这一句话共勉,让我们不断的去创新,去创造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同学们未来的三尺讲台上再见。

作业:进行《大鹿》演练后的教学反思。

教具的准备:

电子琴;电脑;卡片;键盘图片等

课堂座位形式:每组的对座位,共分成4组。

板书设计:

小学音乐创编活动演练展示课

(一)案例分析(二)演练展示与互评

(三)教学关系:相互交流,默契配合

参考文献

合作者 第11篇

一、历史教师成为学生历史学习的

合作者是学生学习历史的精神需求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因师生关系的亲疏而受影响,良好的学科学习氛围及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重要因素。好的学习环境总是能带给学生愉悦的心境,从而有效促进学习兴趣的生成和学习效率的提高。可以说,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合理的精神需求,尤其是历史这样一门人文社会课程,蕴涵着丰富的人类情感因素,更是需要学习者以良好积极的心态去感受和评说。因此,中学历史教师在把自己定位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实施者的同时,不妨也把自己看作学生历史学习的合作者。所谓合作者就是一起学习和探究,在追求同一目标的过程中共担风险,同享成功喜悦的伙伴,其前提条件是合作的双方都具有平等的人格。历史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学生历史学习的过程,有利于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并可以为历史新课程的有效实施创造合适的环境。

二、合作者的身份

让教师的教学引导更具针对性

目前,我国学校教学的主要方式是班级授课制,它在满足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对人才批量需求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但现实生活中,由于每位学生的知识积累、生活阅历、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同样的学习过程带给他们的情感体验也不同。这些方面的差异更构成了他们在历史课程的学习与探究、感知与体验、认知与理解、评价与升华过程中的不同成效。因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想让学生都能充分理解教师的教学思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面对这种现实存在的客观差异,有效的解决方法莫过于个性化的引导。

历史学习涉及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思维与评价,是主观见之于客观历史事实的过程。由于学习者的知识结构、信息获取、价值观、情感及思维方式的不同,都在左右着学习的成效,因此,历史教师只有从合作者的身份出发,才能全面地了解和把握学生历史学习的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思维方式的指导。历史教师与学生合作学习与探究历史的过程,也是他们深入了解与体验学生学习历史时情感变化的过程,因此,教师能真切地感受学生学习历史的快乐与烦恼,并据此不断创设出适合不同类型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场景,让每位学生在历史课堂上都有活动的空间。

三、合作者的身份使教学评价更为客观

历史新课程的实施,客观上要求有与之相配套的评价方式,除了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外,历史课程标准还推出了学习档案、历史习作、历史制作和历史调查等评价方式。与历史教师在整个新课程的其它环节所发挥的主导作用一样,能否科学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历史学习效果,仍然离不开历史教师的主导作用。历史课程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决定了历史教师只有以合作者的身份,才能及时的了解和感受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细微的情感变化。而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又基于他们的知识掌握和思维发展,是潜移默化的、循序渐进的,我们不能设想和强迫学生在一节课的学习之后,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就发生重大或根本的转变。鉴于此,及时感受每一次教学过程、每一项历史活动、每一个历史人物与事件带给学生的思维启迪与情感触动,作为调整教学进程和评价学生的基本依据,是历史教师主导作用正确发挥的必然要求;而且客观准确的学习评价,既是对学生历史学习过程每一点努力的肯定、赞赏或纠正,更是激励、增强学生历史学习兴趣、自信心的有效手段。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

合作条件、固定利润与合作企业争议 第12篇

案例

境内公司甲与境外公司乙订立“中外合作经营××美食有限公司合同书”并获批准, 1993年1月领取营业执照, 约定: (1) 经营饮食和歌舞厅。 (2) 投资总额、注册资本均为240万美元 (折合人民币1400万元) 。 (3) 合作条件:甲方提供大楼地下室、首层、7~12层、电梯等, 但不作为公司资产, 不能抵押和偿债;执照签发半年内乙方缴清全部注册资本。 (4) 甲方负责合同报批、领取执照、工程审批, 乙方负责缴付出资、场地装修。 (5) 税前分利, 乙方每年支付甲方固定利润后, 公司所有利润归乙方, 自1993年5月起第一年固定利润450万元, 以后每年递增6%。1993年10月, 双方订立补充合同 (未报批) :甲方增加第6层供公司使用至2002年1月, 1993年12月起5个月固定利润20万元, 然后并入原合同按498万元基数以6%环比递增。因履约争议, 甲方申请仲裁, 请求:终止合同;乙方偿付拖欠利润972.85万元、承担律师费和仲裁费。

甲方诉称:甲方已按期交付场地, 而乙方未按期出资, 也未按约定向甲方支付利润。甲方曾同意分期支付, 但乙方仍欠972.85万元。

乙方辩称: (1) 乙方已出资136.49万美元, 歌舞厅和高层饮食未能获准, 只能按可行规模投入。 (2) 甲方同样违约, 其欲向第三方转让合作条件所有权, 也使乙方不敢继续投资。 (3) 甲方合作条件不适合经营, 2~5层是住宅, 歌舞厅无法获准, 甲方未依约取得证照, 场地仅利用36.9%, 无力支付利润。 (4) 公司开业前借款支付甲方404万元利润, 开业当年亏损仍付甲方134.23万元, 被迫缴纳108.57万元所得税, 到1996年底累计亏损402.24万元, 甲方却获利538.23万元。 (5) 税务局明确税前分利违反税法无效;固定利润约定无效, 《合作法》所规定的收益分配, 条件是有收益才能分配。甲方不担风险却坐享利润, 违背平等互利和诚实信用。 (6) 若非支付固定利润, 公司本可获利, 终止合同损失巨大, 不同意终止合同。

甲方反驳: (1) 乙方订约前曾多次实地考察, 不会贸然投资。 (2) 甲方的义务仅为办理营业执照, 歌舞厅许可应由公司办理。 (3) 《合作法》允许约定收益分配和风险分担, 利润分配已获批准, 合法有效。甲方年利润仅约450万元, 若出租场地租金可达580万元。 (4) 乙方不按时出资严重违约。 (5) 乙方控制公司, 甲方如不收取实为场地使用费的固定利润, 利益无从保障。

仲裁意见: (1) 乙方订约前多次考察未提异议, 称场地不符, 理由不足。 (2) 歌舞厅许可并非甲方义务。 (3) 乙方出资违约。 (4) 公司由乙方管理, 按《合作法》第2条、第22条, 固定利润约定有效。 (5) 歌舞厅未获许可影响效益, 固定利润应不计每年递增;楼面大部分未用, 故利润应该酌减;补充合同未生效, 双方均有过错, 但补充合同是双方真实意愿, 第6层已交付使用, 按等价有偿及公平合理原则, 应适当付费。综上, 乙方每年向甲方支付固定利润及第6层使用费410万元。截至1998年3月应付2017.2万元, 公司代扣税款后为1351.524万元, 扣除已付部分尚欠813.29万元。 (6) 因亏损严重乙方无力支付利润, 无法达到预期目的, 合同应终止, 公司应清算。 (7) 律师费请求不能成立。

裁决:终止合同, 双方对公司进行清算;作出裁决之日起30日内, 乙方向甲方支付税后固定利润及第6层楼使用费813.29万元;驳回律师费请求;仲裁费由甲方承担30%, 乙方承担70%。

合作条件与合作争议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深圳分会把本案定性为“合作条件、固定利润争议”, 是准确地归纳了争议焦点。

“合作条件”源自《合作法》第2条:“中外合作者举办合作企业, 应……在合作企业合同中约定投资或者合作条件……”;《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实施细则》 (以下称《实施细则》) 第17条也规定:“合作各方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合作企业合同的约定, 向合作企业投资或者提供合作条件”。在这里, “合作条件”被立法者设计成与“投资”并列的概念, 本质上两者都是向合作企业的广义投资, 都可以是现金、实物、土地使用权、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和其他财产权利, 不同点在于, 被称为“合作条件”的那部分投资不必作价折算成确定的股权比例。有人认为:这种灵活做法不仅减少了对实物和工业产权等投资进行估算和作价的困难和麻烦, 便于加速合作企业的建立, 而且还可以避免有关争端的产生。

在建立合资企业时, 无论合营各方以何种方式投资, 都必须按同一币种折算成注册资本比例, 相比之下, 合作条件可不作价, 确实灵活许多。问题是, 这种灵活变通方式, 在实践中并非如当初所设想的那样, 可起到避免争端的作用, 相反却成为合作企业容易产生争议、且在争议发生后难以公平解决的重要根源。具体分析, 起码在三个层面, 合作条件不作价导致了法律关系复杂化, 从而加大了争议风险。

第一, 合作双方的关系。在实践中最为常见的合作模式是:由中方向合作企业不作价提供房屋、场地使用权等合作条件;或进一步约定, 合作条件不作为合作企业的财产, 不能用做抵押和偿还企业债权, 同时以外方提供的现金或实物折算成全部注册资本。但是, 合作条件原本都是可以用货币计量的, 而在涉及国有资产时, 资产评估更是必须履行的义务, 说明作价本无实质性的困难和麻烦。如果像合资企业那样, 把账算在明处, 中方和外方投资同等折算注册资本比例, 明确各方提供财产的价值比例, 岂不更有利于协调安排合作双方的利益关系?其实, 不折价不只是为了快捷便利, 背后往往还有更为重要的动机, 就是为了规避法律规定。例如规避未经出让的土地使用权及其地上建筑物不得转让、出租的规定, 又如以合作的名义, 投资于当时产业政策不允许外商独资经营的行业 (如餐饮、娱乐、房地产) 等。但是这样一来, 注册资本仅由一方认缴, 很容易让人产生外方单方投资、中方只是有偿提供合作条件使用权的错觉, 原本可清晰明了的合作方关系, 被避法行为人为地复杂化了。

第二, 合作条件提供方与合作企业的关系。财产提供者与企业之间形成何种性质的关系, 与财产以何种名义进入企业, 是同一问题的两种表述。财产如以注册资本名义进入, 提供方取得的是股东权利, 包括资产收益权、参与重大决策权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如以贷款名义进入, 提供方取得的是针对企业的债权, 表现为还本付息的请求权;如以出租名义进入, 提供方同样取得针对企业的债权, 但是表现为租金及期满时返还租赁物的请求权。不作价的合作条件, 一是不能计入实收资本, 提供方要求企业分配利润显得师出无名;二是提供给企业的贷款, 无从要求还本付息;三是不存在租赁关系, 难以名正言顺地向企业请求租金和财产返还。本案中, 针对乙方提出的“固定利润约定违法, 合作企业巨额亏损, 甲方不担风险而坐享高额利润, 违背平等互利和诚实信用”的抗辩理由, 使甲方感到委屈, 称如将场地用于出租, 年租金可达580万元, 而作为合作条件提供, 约定的固定利润才只有450万元, 反映的正是法律关系不顺的尴尬。

第三, 合作企业及其合作方与债权人的关系。处理好这一层面的关系, 关键是准确把握公司的法律地位、对外责任及股东对公司的责任。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公司是企业法人, 有独立的法人财产, 享有法人财产权;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分析其中的含义:首先, 股东必须向公司投入出资, 以其认缴的出资额对公司承担有限的、同时也是不可回避的责任;其次, 股东出资转化为公司的独立法人财产, 构成其中初始的和基础的组成部分;最后, 公司以其独立财产为基础和必要条件, 取得法人地位, 对外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 并以全部法人财产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以上三个方面顺序递进, 逻辑起点是股东按其认缴的注册资本承担出资责任, 出资既是投资人以股东身份分取公司利润必须付出的对价, 又是公司取得法人地位的财产基础, 更是公司向债务人主张有限责任的前提条件。合作条件是否作价、是否进入企业资产、是否可以用于抵押偿债, 这些条件不仅是企业内部的事情, 而且会实质性地影响债权人等外部利害关系方的利益, 不应由合作者任意作出安排, 至少对那些自称为企业法人和有限公司的合作企业而言, 以上判断是正确的。

法律关系复杂化, 导致交易成本尤其是防范风险成本和争议成本增加。此外, 在合作企业的经营管理中, 合作条件不作价也给财务核算带来许多困扰, 如对合作条件无法计提折旧, 不能准确核计正常经营成本, 增加所得税纳税负担等。企业的利益固然直接受损, 企业的利害关系方, 包括员工、债权人、所在社区、政府、合作方等都将受到牵连。按约定享有固定利润的一方也不可能独善其身, 一旦企业陷于长期亏损 (如本文案例那样) , 不仅固定利润失去保障, 而且来自债权人的追索也将不可避免地殃及不作价的合作条件。因此, 以“经济理性行为” (核心价值是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利益或利润) 衡量, 合作条件不作价也是得不偿失的。

固定利润与合作争议

如同本文案例, 与合作条件不作价相联系, 合作双方经常会在合同中约定:无论企业盈利与否, 都必须向提供合作条件的中方合作者定期支付一笔固定利润 (或称“保底收益”、“定额回报”等) ;为了增加保险系数, 不少合同还会约定, 固定利润应在所得税前支付;作为交换条件, 中方一般表示不参与合作企业的日常管理, 剩余利润全部归外方所有。这就是所谓的固定利润模式。

合资企业必须严格遵循“按资 (本) 分配”原则, 即合营各方必须按注册资本比例分享利润、分担风险及亏损,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是, 《合作法》允许在合作合同中约定收益 (或产品) 的分配和风险亏损的分担。于是, 在招商引资官员那里, 灵活的收益分配方式被渲染成合作企业的一大“卖点”。收益分配约定可有多种方式, 其中外方先行回收投资、经批准外方税前回收投资, 虽然也引起广泛争论, 但至少还有《合作法》及其《实施细则》的依据, 此后又经过逐步规范, 风险尚在可控之中。但是向外方或中方固定分利、税前分利等, 却是纯属对法律的误解乃至故意曲解, 以为约定收益分配可以不受任何限制, 或将外方先行回收投资等同于固定回报, 由此形成又一类易于诱发合作争议的陷阱。理由如下:

第一, 税前分利不可行。即使法律有明文规定, 外方以税前分利或加速折旧的方式提前回收投资, 在实际操作中也是困难重重。税务机关的一般态度, 是置商务部门的批准于不顾, 对未经财税部门事先批准的此类约定不予认可。中方税前分利, 没有任何法律依据, 税务机关当然更不可能认可。不仅如此, 如果合作企业向合作方支付了所谓的固定利润, 则不管企业实际有无利润, 税务机关都会责令合作企业缴纳所得税, 合作企业常常因此背上双重负担。在本案例中, 税务局认为当事人的税前分利约定违反税法, 属无效约定, 并向合作企业征收所得税108.57万元, 其做法带有典型意义。考虑到税法的强制性和税务机关的高度权威, 当事人很难说服仲裁庭认可税前分利条款的效力, 如本案例那样。

第二, 资金来源不可靠。显然, 利润分配的义务主体应该是公司而不是股东。但是合作约定的典型模式却是:一方负责日常管理, 另一方基于放弃管理权 (也因为其参与合作原本就是名为投资, 实为提供贷款或租赁) 而要求固定回报, 剩余利润悉归管理方所有, 因此, 要求固定分利的一方一般会要求管理方承担连带支付义务。在实践中, 这种约定模式不仅容易导致实体争议, 而且在解决争议过程中, 经常还会遭遇主体、案由、管辖权等程序的困扰。当企业经营和财务状况良好时, 各方或许还能相安无事 (也不尽然) , 而当合作企业盈利状况不佳、没有足够利润用于兑现固定利润时, 资金来源就成为大问题。负责管理的一方假如愿意履行承诺, 可有两种选择:一是抽取企业内部资金, 或以企业名义借外债, 其必然后果是企业财务陷入恶性循环;二是管理方以自有资金或借款支付。姑且不论会不会有人心甘情愿做这种损己利人的傻事, 即使有也不太可能长此以往, 毕竟当初签订合同时对丰厚回报的美好憧憬, 与当下感受亏损的切肤之痛无法同日而语。况且, 上述解决方案在实际操作中还会遇到许多障碍和制约, 如因违反财税法规一再受到年度审计的制约, 境外汇入资金受到严格的外汇监管, 贷款银行对资金使用的严格限制等。失去企业自身盈利的支撑, 或许短期内尚可寻求变通的资金来源用于兑现固定利润, 但这毕竟是权宜之计, 既不能持久也不可信赖, 争议爆发只是时间问题。一旦发生争议, 合同终止、合作企业解散几乎是必然的结局。

第三, 中央政府不支持。如同本案情形, 在合作企业筹建之初, 合作合同中的固定利润条款一般总能顺利通过地方商务主管部门的审查批准, 地方官员永远不缺乏招商引资的热情。但是, 中央政府针对固定回报条款的反对态度已逐渐明朗。1998年和2001年, 为了加强外汇外债管理, 国务院曾经两度发文, 部署对合资、合作企业外方投资固定回报项目的清理、纠正和处理。2002年9月, 国务院办公厅又专门发布《关于妥善处理现有保证外方投资固定回报有关问题的通知》, 指出保证外方投资固定回报不符合中外投资者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 违反了中外合资、合作经营有关法律和法规的规定, 要求地方政府利用当时国内资金相对充裕、融资成本较低、吸引外资总体形势良好的有利条件, 采取“改、购、转、撤”等方式予以纠正, 同时明令今后任何单位不得保证外方投资固定回报, 也不得以吸引外资的名义变相对外借款, 否则合同一律无效, 并追究当事人的责任。诚然, 以上文件的初衷是控制外汇外债风险, 直接禁止的是外方固定回报, 但是从中外方平等互利的原则去解释、从直接投资与借款或租赁的本质区别去理解, 文件的立场原则没有理由不一体适用于中方固定回报。由此看来, 在本案例中, 乙方提出的“《合作法》所谓约定收益分配, 条件是有收益才能分配”抗辩, 还是有法理依据的。不过, 关于固定回报条件, 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两种不同态度, 也给争议埋下了伏笔。

在本案例中, 合作合同及其中的固定利润条款, 甲方认为有效, 乙方认为无效, 应该如何评判?仲裁的意见是:既然《合作法》允许中外合作者在合作合同中约定收益分配, 而且审批机关已经批准, 那么双方约定以乙方支付固定利润就是合法有效的。至于第6层的补充合同, 由于没有报请批准, 故未能生效。但是鉴于第6层已交付使用, 本着等价有偿和公平合理原则, 乙方也应向甲方支付适当费用。这里, 仲裁意见选择了一条最经济、最安全的裁判路径。所谓“经济”, 因为这样裁决所需阐明的理由最少, 相应付出的时间成本也最少, 仲裁员都是兼职的, 本能地带有提高单位时间报酬的动机;所谓“安全”, 因为这样裁决可避免挑战行政机关权威, 也可与仲裁机构的既往裁决保持一致, 发生错案的可能性较小。但是问题在于, “批准等于生效, 生效等于合法”的推论, 在逻辑上能否成立?作为个案, 这起合作企业争议随着裁决书的作出已“终局”了。由于仲裁机构未能充分阐释作为法律评价依据的具体规则, 因而未能使当事人及其他社会成员形成对规则的正确认识, 断言争议已在终极层次上得到解决或许为时尚早。可以肯定的是, 只要社会上还存在订有固定回报条款的合作企业, 或者将来的合作企业合同中还将继续订入此类条款并且获得批准, 由此引发的合作争议就不可能杜绝。

评价与结论

如同本案例中的合作企业那样, 大量并不符合条件的合作企业被错误登记成了有限公司和企业法人。不规范的冠名和登记源于对法人、有限公司的认识误区, 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法律混乱。合资企业登记为有限公司并取得法人地位, 有明确的法律依据, 可谓名至实归。但是《合作法》只规定合作企业符合中国法律关于法人条件的, 依法取得中国法人资格, 却对法人条件如何具体适用于合作企业, 以及合作企业能否登记为有限公司, 根本未作规定。所以1993年《公司法》制定后, 国家工商局于1995年7月发布工商企字[1995]第177号文, 指出合作企业的基本形态不符合公司法的规定, 不得称为有限公司。然而紧随其后, 外经贸部发布了国务院同年8月7日批准的《合作法细则》, 把合作企业分为法人型和非法人型两类, 并规定法人型合作企业为有限公司, 否定了工商局的立场。或许法人型合作企业登记为有限公司本身并无不可, 但是因合作约定不同, 在实践中合作企业的形态也是五花八门, 哪些可以界定为法人型, 哪些不可以, 《合作法细则》未给出确切标准, 合作企业登记为有限公司的条件也就无从确定。所有这些未解之谜, 都被授权给中外双方和负责审批、登记的政府官员, 任由他们自由理解、选择和解释, 合作企业法于是就成了困惑与纷争、寻租与贪腐丛生的灰色地带。

包括《合作法》在内的外资法与社会现实严重脱节, 要通过全面的修订加以解决。这一话题多年来被学界一再提起, 其中最具代表性、也是笔者赞同的观点是:“以公司法为本, 重构外资法”。就是把现行的“外商投资企业法律群”从内容上一分为三:凡是涉及企业设立、变更、终止、内部治理等的内容归并到公司法或其他商事组织法 (视是否符合公司条件而定) ;凡是涉及外资准入及后续监管的内容, 归入统一的《外商投资法》;其他涉及外汇管理、财务税收、外贸秩序、竞争规制、劳动和社会保障等内容, 则按内资、外资平等待遇的原则, 直接纳入相关的经济法和社会法。如能按上述内容全面修订, 合作企业法的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考虑到全面修订一时难以启动, 作为替代方案, 可先考虑从修订问题最为严重的《合作法》入手。除了其他内容外, 修订《合作法》应考虑两个重点:一是必须严格规范合作条件不作价、收益分配、提前回收投资等敏感条款的约定方式和条件;二是必须严格规范法人型企业和非法人型企业的归类条件和具体标准, 以此起到堵塞漏洞、防范或减少争议的作用。

谈及金融危机, 人们最迫切的要求是政府出面救市, 反而淡忘了本轮危机的最初诱因———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与其他金融衍生产品一样, 次贷投资是一把“双刃剑', 一面是灵活、创新和活力, 另一面则是过度投机和超常风险。金融衍生产品一旦监管失控, 必将导致金融市场全面动荡, 继而迅速殃及实体经济。因此, 政府救市只能治标, 治本之策则是完善金融监管体制, 强化金融高管的社会责任, 提高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合作企业及其合同约定与金融衍生产品相比, 虽然分属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 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都是灵活变通的“创新”产物, 都伴随着高度的法律风险, 一旦风险爆发都会给社会造成次生灾害, 也就是造成外部不经济。还有一点, 就是都亟待有效的规范和监管。

上一篇:系统化原则下一篇:视觉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