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学实践范文

2024-09-17

理论教学实践范文(精选12篇)

理论教学实践 第1篇

一、剖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现状

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总听到不少教师抱怨:教学理论不断翻新,过于高深,不便具体操作,存在着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分离的现象。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一)学习理论不深。

有些教师对教学理论的学习只是“蜻蜓点水”,甚至点都未点到,缺乏认真的态度、扎实的行动去系统地学习理论、研究理论、吸收理论。有的教师虽然也读书学习,但是不求甚解,或者人云亦云,只满足于照搬照套、盲目模仿,沿着别人的老路子亦步亦趋。这些教师虽然掌握了一些教学理论,但是不完整、不系统,甚至并不正确,以这样的教学理论知识指导教学工作,自然意义不大,效果不好。

(二)理论书籍质量不高。

有些教育教学理论书籍观点不新、层次不高、理论陈旧,甚至只是照搬照抄,罗列教条。有的作者可能对教学一线的情况不甚了解,其创作出来的理论自然毫无意义。这样的教育理论书籍或文章,教师读起来味同嚼蜡,使用起来凿枘不合,无法下手。这与作者的态度与水平和出版界的不良风气有很大关系,这种教学理论确实对提高教育教学没有什么帮助。

(三)理论与教学实际结合不紧。

客观而言,从教学理论层面来看,理论有深浅之分,甚至相同的理论在表达方式上也有深浅之分。从教学实践方面来看,教师的自身知识、业务水平有高低之分,需要解决的教学问题也有难易之分。因此,教师所选所读的书籍和文章必须和自己的业务水平相切合,若相对浅了,读来价值就不大;若相对深了,不仅难理解,更用不上。如何将理论与实际有机地结合,是教育理论界和教学一线的教师共同思考的问题。教学理论工作者也不能只顾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不考虑对象是什么人,接受能力如何。目前,许多教学理论与教学实际结合不紧,使得理论对教学实践发挥不了作用。

(四)消化理论的本领不强。

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必须有教师消化吸收的过程,有的教师总是忽略这个过程,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没有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创造性的劳动,没有进行消化、加工等再创造,而是直接将书上现成的东西搬来就用,这样自然就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就不能怪罪教学理论脱离实际。

二、探索教学理论实践化的途径

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是教育教学事业发展的内容,无论是教学理论研究还是教学实践的探索,归根结底,就是为了提高教学实效。在具体的工作中,笔者认为,应注重以下问题:

(一)以教学理论为引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优化“教学”结构。

首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优化“教学”结构的教学理念,拟订好学习目标,向学生明确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知识重点、学习难点,让学生对本课学习能够心中有数。教师在制定学习目标时,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基础知识、思维水平,有适当的深度和广度,在此基础上,还要准备好与学习目标有关的训练习题、拓展训练等。其次要优化教学内容。教师要让教学内容具有灵活性,根据先进教学理论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有的放矢,选好、选精教学内容,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有所侧重,稳中求活,活不超纲,确保不拖堂。重点内容要重点讲,而且要讲深讲透,力求学生熟练掌握,对于一般内容可一带而过,甚至可以要求学生课后自习。最后要趣味导课。具有趣味的导课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导课的方式丰富多样,例如提问导入、悬念导入、讨论导入、启示导入等,要保证趣味性,这样便于将学生引入求知若渴的状态,置学生于最佳的学习状态,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二)以教学实践为依托,充分显现学生主体作用,优化“学习”模式。

实践理论实践教学模式调查问卷 第2篇

(二)一、单选题:

1、开展实验操作技能训练和竞赛()

A、必要B、可有可无C、不必要

2、教师在教学中是否注重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

A、注重B、一般C、不注重

3、教师是否采用“实践——理论——实践”教学模式()

A、经常采用B、不大用C、不用

4、你认为“实践——理论——实践”教学模式学习效果()

A、好B、一般C、差

5、通过本教学模式学习,你的动手能力()

A、提高较快B、有所提高C、没有提高

6、你认为实践操作内容安排()

A、合理B、基本合理C、不合理

7、你对本校指导老师的教学经验和责任心()

A、满意B、基本满意C、不满意

8、你认为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时间分配()

A、理论学习时间过长B、实践操作时间过长C、时间比例分配基本合适

9、你认为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学应是()

A、注重理论教学B、注重实践能力提高C、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侧重实践

D、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侧重理论

二、多选题:

10、通过实践你认为可以学到的能力()

A、增强动手能力B、增强自信C、积累经验D、理解理论能力

11、在实践中你认为自己缺少()

A、抗挫折能力B、自学能力C、敢于动手操作勇气D、设计合理操作步骤

12、老师可采用哪些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

A、课内实验B、模拟操作C、技能大赛D、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13、在实践教学中你最满意的是()

A、时间B、地点C、教师D、实践内容

14、你认为实践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

A、教师指导B、实践纪律C、实践方式D、实践效果测评

E、实践内容F、实践途径

15、你认为实践过程中存在哪些不足()

A、准备不充分B、激励措施缺乏C、对学生关心不足D、实习设备有限

16、你喜欢哪类老师指导你们学习()

A、理论水平高B、工作经验多C、操作能力强D、积极主动负责任的三、简答题:

从教学实践到教学理论的思考 第3篇

随着美术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文后简称为《纲要》)首次将《美术鉴赏与批评》设定为高校美术教师教育专业必修课程,并在课程性质与目标、课程内容与教学、课程实施与评价上提出了新要求,这使得编著出版美术教师教育专业《美术鉴赏与批评》新教材成为当务之急。

一、高校美术教师教育专业《美术鉴赏与批评》教材的使用对象

《美术鉴赏与批评》是高校美术教师教育专业必修课的必备教材,这决定了教材的使用对象是高校美术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这些学生毕业后的主要方向是承担中学的美术教学和社会美术教育工作,他们审美水平的高低关系着今后广大学校学生和社会人群的审美发展。当前,高中美术课程改革更重视《美术鉴赏》课程的作用,以全新面貌呈现的高中《美术鉴赏》新教材要求学校美术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掌握鉴赏美术作品的多元方法。因此,编著高校《美术鉴赏与批评》教材在注重学科专业性的同时,还要注重通识性和普及性的特点,并与现行高中《美术鉴赏》新教材对接起来,使教材成为美术教师教育专业学生职前知识积累和职后自修、完善鉴赏教学的指导文本,切实解决美术鉴赏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二、编著高校美术教师教育专业《美术鉴赏与批评》教材的思考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是科学规划教学内容的具体表现。编著高校美术教师教育专业《美术鉴赏与批评》教材必须考虑全局,将学科特点、国家政策及教学需要有机结合,使教材切实发挥作用。

第一,《美术鉴赏与批评》课程的学科特点。从字面上看,“美术鉴赏与批评”是由“美术鉴赏”与“美术批评”组合而成。所谓美术鉴赏,是人们运用视觉感知、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欣赏和鉴别的审美活动过程。所谓美术批评,是以一定的标准对美术作品或美术现象做出理论上的鉴别和论断。两者关系密切,美术鉴赏离不开美术批评,当人们面对一件美术作品时,都可能在进行鉴赏活动的同时进行美术批评;而美术批评是在美术鉴赏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分析揭示美术作品、美术现象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它有效地帮助人们更深刻地鉴赏美术作品。由此可见,高校美术教师教育专业《美术鉴赏与批评》融洽了“美术鉴赏”与“美术批评”的学科优势,在引领学生感知美术作品的同时,从理论的高度深入剖析美术相关问题,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编著高校美术教师教育专业《美术鉴赏与批评》教材在绪论部分阐述了课程性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让学生对本课程有全面的了解。

第二,《纲要》对高校美术教师教育专业《美术鉴赏与批评》课程的具体要求。国家教育部颁布的《纲要》起着教学大纲的作用,其中明确指出“重点学习从美学、社会、文化角度对美术作品进行解读、比较、鉴赏与批评的方法, 提高对美术文化、美术活动的价值、意义的理解,促使学生把感性的审美体验与理性的批评意识有机结合起来,培养适应中小学美术教育需要的合格美术教师。”这清晰地反映出《美术鉴赏与批评》的教学重点及培养目标,《纲要》还提出了掌握中小学美术鉴赏课教学的基本要求、步骤和方法,培养策划校园美术活动和参与社会美术活动的能力。

第三,高校美术教师教育专业《美术鉴赏与批评》课程的教学需要。为了更好地编著高校《美术鉴赏与批评》教材,编者做了相关市场的调查,深入分析研究已出版的《美术鉴赏与批评》教材,取长补短,并依照教学对象、教学时数及教法等要求进行改进。有的《美术鉴赏与批评》教材理论性太强、过难,更适合于高校美术理论专业学生使用,而《美术鉴赏与批评》教材使用对象是高校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和中学美术教师,尤其是他们还要给广大中小学生和社会人群传授美术鉴赏与批评的方法,太过深奥复杂的理论,易使学生学习时产生畏难情绪,从而影响到美术鉴赏与批评方法的传授和普及,因此,本教材尽量深入浅出地将抽象理论与典型的美术作品相结合进行解析,做到图文并茂,积极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美术鉴赏与批评》教材编著的内容过多,这在《纲要》给予《美术鉴赏与批评》课程60学时的教学中,难免难以完成整本教材的教学任务。因此,编著《美术鉴赏与批评》教材时,设计有教学讲授部分和拓展部分,使教学和自修相结合,还要有意识地将内容编排与教学方法有机结合,以突出知识重点,如对比分析多那太罗的《大卫》、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和贝尼尼的《大卫》(附图),作品的表现手法、创作意图、艺术风格等知识在对比中清晰,更利于教学。

三、整体编排体现着高校美术教师教育专业《美术鉴赏与批评》教材的编著思想:

经过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的高校《美术鉴赏与批评》教材总体编排了十章,每章都围绕着各美术鉴赏与批评的方法及其教学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在绪论中编排有课程性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内容。第一章什么是美术,编排了美术现象、美术作用、对美术的鉴赏与批评等内容。第二章是社会学角度的美术鉴赏与批评方法,编排了社会学角度的美术鉴赏与批评的发展、社会学角度的美术鉴赏与批评的关键词、社会学角度的美术鉴赏与批评方法的实践等内容。第三章是美术形式角度的美术鉴赏与批评方法,编排了美术形式角度的美术鉴赏与批评方法的发展、美术形式角度的美术鉴赏与批评方法的关键词、美术形式角度的美术鉴赏与批评方法的实践等内容。第四章是图像学角度的美术鉴赏与批评方法,编排了图像学角度的美术鉴赏与批评方法的发展、图像学角度的美术鉴赏与批评方法的关键词、图像学角度的美术鉴赏与批评方法的实践等内容。第五章是心理分析角度的美术鉴赏与批评方法,编排了心理分析角度的美术鉴赏与批评方法的发展、心理分析角度的美术鉴赏与批评方法的关键词、心理分析角度的美术鉴赏与批评方法的实践等内容。第六章是解构主义分析角度的美术鉴赏与批评的方法,编排了解构主义分析角度的美术鉴赏与批评的方法的发展、解构主义分析角度的美术鉴赏与批评的方法的关键词、解构主义分析角度的美术鉴赏与批评的方法的实践等内容。第七章是女性主义角度的美术鉴赏与批评的方法,编排了女性主义角度的美术鉴赏与批评的方法的发展、女性主义角度的美术鉴赏与批评的方法的关键词、女性主义角度的美术鉴赏与批评的方法的实践等内容。第八章是中学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编排了美术鉴赏教学的特点、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策略、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资源开发、学校美术鉴赏教学微格实践等内容。第九章是美术鉴赏与批评的方法的知识拓展,编排了美术鉴赏与批评的短文写作、美术作品鉴赏与批评的评述等内容。

总之,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是学科知识、国家政策及教学需要的有机结合。高校美术教师教育专业《美术鉴赏与批评》教材将由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它将会在教学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单位:广西艺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

分层教学的理论和实践 第4篇

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观点, 主张在了解学生个性差异与才能差异的基础上, 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促进每名学生的正常发展.在素质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 教学更应面向全体, 面向着有差异的每一个个体, 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 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正视学生智力、能力、情感、创造力、创新意识等多方面的差异性.分层教学, 既能体现班级授课制高效率的教育教学效果, 又能克服其不利于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的缺点, 实现个别教学与集体教学的有机统一, 真正做到优势互补, 从而在集体教学与因材施教的结合上找到了契合点.

一、班级内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依据

1.教育学理论依据

(1) 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当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名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掌握学习理论调和了传统教学理论与现代教学理论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根据这一理论的设想和要求逐步发展起来的分层教学思想很好地将传统教学理论与现代教学理论统一起来, 在保证学校教学效益的基础上克服了班级授课制的某些固有的不足, 为学校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2) 荷兰数学家弗莱登塔尔的“再创造学习”理论:荷兰数学家弗莱登塔尔的研究表明:数学教育应是一个活动过程, 在整个活动中, 学生应处于一种积极创造状态.教师的任务就是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提供自由广阔的天地, 在于引导学生探索获得知识、技能的途径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的作用就是如何使每一名学生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低起点、缓坡度、多层次立体化的弹性教学.

(3) “主动学习”原则: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G·波利亚明确指出:“学习任何东西, 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为了有效地学习, 学生应当在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景下, 尽量多地自己去发现学习的知识、方法及学科思想等具体内容.

2.心理学理论依据

(1) 前苏联心理学家科鲁捷茨基的研究实验表明, 儿童的数学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数学分层教学的涵义就是把同一班级 (年级) 的学生, 按照学习基础、能力的差异分成若干个层次, 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来实施教学, 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每名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2)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也认为, 教师的教学活动不能停留在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 (即所谓的第一发展区) 上, 教师的教学过程中, 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生, 采取适当的方法, 激发和启动学生一系列的内部发展过程,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思考, 完成相对其现有知识水平而言更高层次的知识水平.这种知识水平是经过学生的努力可以达到的.

二、班级内分层次教学的实施方法

1.充分沟通, 和谐分层

分层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分层次教学”能否成功.分层前, 教师必须做好分层前的思想工作, 明确分层的目标是实现每个个体的充分发展, 是本着对每名学生发展负责的宗旨, 尽力让个体获得量身打造的优质教育, 绝不是人格的分层.讲清道理: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接受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分层次教学的目的不是人为地制造等级, 而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 让不同成绩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 以逐步缩小差距, 达到班级整体优化.指导每名学生实事求是地估计自己, 通过学生自我评估, 完全由学生自己自愿选择适应自己的层次.最后, 教师根据学生自愿选择的情况进行合理性分析, 若有必要, 在征得学生同意的基础上作个别调整之后, 公布分层结果.

层级内的名单不是固定的, 经过努力后成绩和能力有明显提升的, 经师生协商可以进入高一层次;反之,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感觉不适应的, 也可以协商到低一层.实现灵活流动.

2.科学分层, 优化设计

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 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 按课程标准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 可将学生依上、中、下按3∶5∶2的比例分为A, B, C三个层次:A层是拔尖的优等生, 即能掌握课堂内容, 独立完成课内习题, 并在教师的启发下探究延伸和拓展题, 负责主动帮助B层、C层的学生;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 即能掌握课堂内容, 独立完成课内练习, 负责主动帮助C层同学;C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即能在教师和A, B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堂内容, 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上课时, 每组四人, A层1人, B层2人, C层1人, 便于交流、合作, 形成学习小组, 互帮互助, 优势互补.

3.制订层次化教学目标, 并落实在分层教学过程中

教学目标可分五个层次:①识记.②领会.③简单应用, ④简单综合应用.⑤较复杂综合应用.A层学生达到①~⑤, B层学生达到①~④, C层学生达到①~③, 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例如, 在设计“椭圆及其标准方程1”时, C层学生要求:理解椭圆的定义;明确焦点、焦距的概念, 会根据所给的条件画出椭圆的草图并确定椭圆的标准方程;B层学生要求:能由椭圆定义推导椭圆的方程;正确运用椭圆的定义与标准方程解题;A层学生要求:学会用待定系数法与定义法求曲线的方程;掌握转移法 (代换法、中间变量法、相关点法) 求动点轨迹方程的方法与解决.

4.设计层次化的课堂提问,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体验成功

课堂教学中教师课堂的主导, 合理的设计有层次的课堂提问, 是教与学的双向交流, 调动双边活动的积极性是完成分层次教学的关键所在.严谨的问题串设计, 不仅是严谨思维的外在体现, 也是各层次学生建构所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教师在设计问题串时, 必须以B层学生为基准, 同时兼顾AC两层, 注意调动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比率, 使A层有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 同时C层也不受冷落, 并在聆听在他人的回答中有所收获.课堂教学要循序渐进, 由易到难, 由简到繁, 逐步上升, 要求不宜过高, 层次落差不宜太大.尽量让A层同学“吃饱”, 防止A层同学认为问题简单, 不需思考, 处于等待状态;B层“吃好”;保证C层在听课时能听懂.

5.设计层次化的课堂练习, 基础题+选做题相结合

作业的层次设计做法是,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设计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 供不同层次学生选择, 题型应由易到难递进.C层做基础题+B组的两道选做题;B组减少基础题量, 同时增加中档题+1道A组的题;A组做中档题和综合题.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吃到自己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苹果”, 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教学评价层次化

最后,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也不采用统一评价的方式, 课堂上如果C层或B层的学生解决上一层的问题, 教师可以高度的评价, 鼓励他们独立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优秀的学习品质.学期的评价也不以考试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 而过程评价、动态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对学习进行评价和考核, 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纳入平时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之下, 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三、分层教学的成果

一年的教学实践表明,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一年前相比有了明显的提高, 不少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数学学科的特长和优势显著增加, 班级内的两极分化现象减少很多, 班级的平均成绩较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我相信, 只要教师勇于坚持, 切实把分层教学的各个环节做精、做细、做实, 这种教学方式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摘要:现阶段, 班级授课制仍是学校实施教学工作的主要组织形式.教师通过课堂教学传授系统知识、培养大量人才, 但是, 教师在课堂教学时, 常常不能兼全体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和个性特征的差异, 大多将教学难度设定在班级的中等人群, 强调统一教学计划, 达到统一教学要求, 长此以往, 很容易导致班级内部学生的两极分化.近年来, 随着学生数的逐年减少, 班级人数也在缩减, 客观上为实施和推广分层教学带来了机遇.采取班级分层教学的方法, 教师可以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 教师有针对性的分层备课, 分层授课, 分类指导, 使学生进行分层练习, 分层评价, 师生互相交流, 共同发展, 而使各层次的学生达到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利于全体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开发潜能, 充分发展.

关键词:分层教学,理论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孔庆邮.数学分层教学及研究性学习的探索实践与思考.中学数学教学, 2002 (1) .

[2]郭慧.分层教学中的问题及其优化策略.

理论教学实践 第5篇

摘要: 医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对护理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教研室结合临床实践,组织研究近年的护士资格考试大纲,参照该大纲修订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保障教学内容结合临床实践,适应护士资格考试的要求。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尽量做到医学护理临床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加强人文教育,提高护患沟通能力,在临床见习带教过程中,教师言传身教,强化“以患者为中心”服务理念,实施人性化优质护理。

关键词:护理学;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教师;护患沟通

我院是攀枝花学院的附属医院,在培养医学护理生的教学课程中要充分体现理论联系实践,理论课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教会学生了解疾病及护理,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院护理教研室正在对理论及实践教学课程进行改革探索。

1结合临床实践,修改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目前医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教学内容往往滞后于现实医学科学的发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除以护理教材为基础,还应获取各种疾病的最新进展及临床指南的最新信息,以适应医学护理快速发展的需要。同时集中护理各专业骨干教师研究近年的护理资格考试大纲,参照该大纲修订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保障教学内容结合临床实践,适应护士资格考试的要求,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尽量做到医学护理临床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

2教学模式的改革

2.1传统的教学模式及教学现状 目前,医学院校的护理教育多采用以“教师为主、课堂教学为主、教材为主”的教学模式即“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方式大多采取以教师为主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以灌输知识为主要手段。这种教学模式把学生错误地放在教学从属地位而非主体地位,违背了教育的指导作用和导向作用,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新能力,学生的综合分析、逻辑推理能力很少在教学中得到开发和提高。

2.2探索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法与以问题为基础(PBL)的学习教学法相结合方式的教育模式。这两种学习法,都存在各自的优缺点,国外在数10年前就已开始开展PBL教学。PBL教学法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提倡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目的在于减少死记硬背,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是PBL教学运用给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双方都带来新的挑战。因此,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法与PBL教学法相结合将逐渐成为我院护理学教育模式改革的趋势。

根据PBL教学模式,教学原理设计的一种“以病例为引导教学”的教学法,通过把真实、典型的住院病案与患者的一些影像资料搬到课堂上,帮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并通过病例的引导、讨论分析,将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联系起来。教师据此病例提出问题:①患者主诉是什么?②该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是什么?让学生分析和回答提出初步的护理诊断,制定护理措施,从而引出本章重点教学内容,再按教学大纲要求系统传授内容。在理论教学中坚持“重点突出,难点讲透”的原则,将发病机制等难点用清晰的图片和动画演示展示给学生,即生动形象,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方便记忆。当学生对该病有初步了解后,再进一步提出问题:③为明确诊断还应做哪些检查?与哪些疾病鉴别?学生展开讨论并回答问题后,教师再展示患者相关的检查资料如视野检查、眼部B超、OTC检查等,继续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出这类病例的临床特征、确诊的方法。

3培养高素质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3.1注重教师选拔培养 采用分段教学方式,每个教师所选课目章节结合自己所在科室及专业所长,这样也便于结合临床案例,力求教学相长。我院理论课的讲授主要由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辅以重点培养的青年教师。对青年教师不但要做到认真备课,组织预讲;还要以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为指导老师,通过讲座、集体备课和现场点评来培训青年教师,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3.2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师的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除了选择先进性、科学性的教学内容,还可以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平时的临床工作中注意收集患者典型的临床表现、体征及辅助检查资料制作成图片再结合理论知识讲解,能更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多媒体教学关键的是制作优质的课件,课件文本叙述过多,不能突出重点和难点;动画杂乱,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照“屏”宣科、课件播放太快,均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我院护理教研室将每年进行一次PPT制作培训,以提高整体的课件制作水平。

4加强人文教育,提高护患沟通能力

良好的护患沟通能力是新形势下护士的必备素质,在临床见习带教过程中,教师言传身教,强化“以患者为中心”服务理念,实施人性化优质护理,以实际行动感染、带动学生。要求护士衣冠整洁,举止得体;对患者应使用礼貌性语言和安慰性语言,注重语言沟通技巧;要富有爱心和同情心,在临床实践中帮助学生提高护患沟通的能力,使学生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总之,现代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对于传统的临床护理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不但要强调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更要结合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特点,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才能培养出更多的既有“知识”、又有“能力”,更有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实践教学外包模式理论探究 第6篇

【关键词】实践性教学外包 外包

实践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外包”是借用现代企业业务流程中的“业务外包”形式,引入到高职实践课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模式,是指学校与实践教学承包商签订合同,为在校学生提供教育服务的过程。通过外包模式,解决了高职院校自身难以开展的实践实训项目,确保了实践实训落到实处,并取得实效。

一、“外包”与“实践教学外包”

外包是指企业将一些其认为非核心的、次要的或辅助性的功能或业务外包给企业外部可以高度信任的专业服务机构,利用它们的专长和优势来提高企业整体的效率和竞争力,而自身专注于那些核心的、主要的功能或业务。外包合作伙伴可以为企业带来知识,增加后备管理时间。在执行者专注于其特长业务时,为其改善产品的整体质量。外包协会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外包协议使企事业节省9%的成本,而能力与质量则上升了15%。

基于以上理念,应用到高职教育领域,产生了“实践教学外包”模式,即各个高职院校将按照自己的优势、重点和特色,保留这些自己的优势教学内容;选择自己不擅长的、投资过大的部分教学内容,外包给专业的社会培训中心、专业技能中心、企业培训中心等外部专业教学机构;从而解决许多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条件简陋、教学内容肤浅、投资深度不够、校企合作不易、工学结合松懈、顶岗实习难办、技能证书缩水等难题。

二、实践教学外包实施的意义与条件

1.实践教学外包是可以低成本的实现“基于工作过程的、以项目为载体的、工学结合校企联合、顶岗实习的”理论的。这种利用社会资源,利用产品生产厂的培训中心、利用专业培训机构、利用专业技能考核中心的设备、师资和场地为学生提供社会化的实训必将成为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中的一个主力军。

2.实践教学外包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和企业紧密配合,包括教师素质、人才培养方案、设课设计、教材开发、教学方法、考试方法等各个方面。

3.实践教学外包可以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五大衔接,是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一种延伸。

4.实践教学外包需要将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项目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5.实践教学外包的实施要求创新实践教学的方法和考核方式,协调好企业和学校所扮演的角色,在外包的过程中明晰学校和企业各自的职责,企业承担好合同中规定的课程模块教学和工作岗位上的技能考核,学校负责学生的思想教育、安全监管、以及技能指导。

6.实施实践教学外包,有利于高职教师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角色转变为多重角色,有利于企业专家的引入,促进课程设计革新、教材开发和教学的创新。

三、实践教学外包模式国外经验借鉴

国外大学的实践教学以创业取向、经营取向的实践教学外包模式最为典型,重点突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创新实践的能力。处于改革转型期的高等职业教育在实践教学方面需要借鉴国外大学的经验。

1.面向实际,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中心,锻炼创新实践能力。为了使毕业生进入人才市场就能上岗操作,国外很多应用型大学贯彻面向实际、面向实践教学外包的方针,教学与企业、社会紧密结合,将实践教育贯穿大学人才培养的全部过程中,通过多种途径实行实践教学外包,以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如:德國不少领域中的新技术,通过外包服务已进入学校的实验教材。德国、美国在实践教学中普遍采用项目教学法,根据某个实际项目,把学生组织在若干小组内,几个学科的教师联合进行指导,让学生自己合作完成项目。参加项目学习的学生来自不同专业甚至不同的职业领域,其结果既训练了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又训练了与不同专业、职业人员的合作能力。国外许多应用型大学都要求学生的毕业设计必须在工厂、企业进行,毕业设计题目也都是工厂、企业的实际课题。

2.校企合作为学生构建完善的实践训练条件。在美国,大学与企业合作,由企业提供资金和项目,学校提供研究人员进行开发研究,学生可以获得实习和参与科研的机会。如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波纳—钱宾分校与全国各地100家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建立了“合作教育项目”。参加该项目的学生是大一新生,他们的学制是3年,其中必须在某一合作公司工作一年。这其中约有2/3的参加者被工作过的公司留用。

德国FH“企业主导型”的实践教学外包模式比较典型。FH的新生入学前要有大约6个月的时间到企业内预实习,进入FH主要学习阶段后,有两个完整的学期被安排在企业或管理部门实习。第一个实习期间安排在第二学期,第二个实习期间安排在第三、四学期进行顶岗实习,并将实习与毕业实践结合,解决企业实际的真实课题。在FH模式中,实践教学经费主要来自企业,企业主导着FH的整个实践教学过程。教学中科研选题全部来自企业需求和为企业服务,企业是实践教学成果评价考核的主体。在合作过程中,政府通过有关法规使合作制度化,为FH教育计划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3.注重实践经验和工作资格,有利于实践教师队伍建设。韩国的应用型大学在聘请教师时,常常把实践经验看作一项重要的条件。从国外经验看,为保持与经济界、产业界的紧密联系和保持教师队伍的弹性,一方面从生产第一线的现职技术人员中聘请一部分兼职教师,另一方面组织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体验学习,培养更多的双师型教师。另外还应采用更加灵活的用人机制,以能力为核心,不拘一格选用人才,完善技能型师资的聘任机制和师资共享机制,来解决师资队伍不足的问题。

四、实践教学外包模式国内应用经验

目前实践教学外包各种形式在国内的应用并不广泛。比较突出的有常州职业技术学院与江苏省模具工业协会“2.5+0.5”模式培训双证顶岗学习方式,由模具工业协会提供模具、机床和培训教师与教材,完成高级模具技师的全部实践课程;苏州工业园职业技术学院“以培训换设备的合作办学模式”;浙江大红鹰专业技术学院“与公交公司合办维修基地”,“与园林局、林场合办园林技术培训中心”。

整体看来,现在国内应用的实践教学外包主要模式有:

1.为企业培训的合作办学,这是 “教学外包”的一种初级形式,是学校以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的方法,換取企业的生产闲置设备。这种合作解决了学校在实践教学环节的许多问题。

2.与企业合办服务性企业,这是另外一种“教学外包”形式,学校可以利用企业的场地、设备兴办服务性企业,为企业服务的同时,完成学校的实践教学。

3.与实践教学设备生产企业合作,建立中心城市实践教学中心,学生可以接受到“基于工作过程的、以项目为载体的、工学结合校企联合”的实践教学,甚至条件完善的教学中心也可以生产产品,让学生做到“顶岗实习”。同时还可以与企业共同建立实践教学标准,租赁实践教学设备等。

4.用人单位的进校培训,很多单位在入职时都会为员工做一系列的培训,这些培训除了对企业文化类的培训之外,很多的技术岗位都会提供技能和操作的培训。

5.外包给独立从事实践教学外包的企业,一旦“实践教学外包”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主流,按照市场经济的理论和实践,就会有那些独立的从事实践外包的企业建立起来主动服务于高校的实践教学。

具体来说,“教学外包”形式包括:承包商提供课程教学课程内容和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师、在课程推广、资金运作、课程管理等方面全面负责的全面承包服务。承包商提供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所需要的设备条件、教师资源, 学校负责招生、课程组织和管理等事务的专业培训服务;承包商提供课程内容, 并负责培训合作学院的教师, 由合作学院的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准外包服务。

这种利用社会资源,利用企业的培训中心、利用专业培训机构、利用专业技能考核中心的设备、师资和场地为学生提供社会化的实训必将成为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中的一个主力军。

电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方法探析 第7篇

1 电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1.1 电路理论课在整个电专业的学习过程中是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它是电专业学生进入专业课程的入门专业基础课, 如何应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启发好学生学好这门课, 运用好教学方法和手段, 去探索课堂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新模式, 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有机的进行结合,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就要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在理论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2 电路理论课一贯是以理论性强, 抽象, 对于刚接触电路课程的学生电路中所讲的定理, 定律电路模型不易掌握和理解, 所以,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这就需要对本门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1.3 它是学习和掌握电类各专业知识的基础, 它所描述和研究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普遍使用在电子学科各专业领域。可以说, 绝大多数相关的电子工程课程都是以这门课为基础的, 很多重大发明所遵循的基本规律也是在这门课中所描述的。

1.4 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是目前新时代培养新人才的新目标。在确保验证性实验质量的同时, 增加提高型实验 (综合性、设计性、应用性等) 、研究创新型实验的比例。采取分层次、分阶段、循序渐进的模式, 由浅入深、由简单到综合、课内外结合, 并通过开放式实验教学, 鼓励学生自主立项,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养科学的实验方法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2 教学过程中结合工程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1 该课程理论严密, 逻辑性强, 在培养学生的辩证抽象思维能力和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 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观念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电路基础》课程的理论教学中, 任一实际电路或系统均被抽象成理想化的电路模型。所阐述的电路理论都是建立在电路模型的基础上, 选用的例题与习题也很少涉及实际问题。这就使学生感到难以将电路理论与工程实际问题联系起来, 同时也不清楚电路理论所学的各部分内容在后继专业课中的应用。因此尽管教师反复强调《电路基础》课的重要性而学生却难以领会, 往往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学习的效果不尽人意。为改变这一状况, 要在教学中注意收集各种工程实际中或生活用电方面的电路问题, 穿插到各章相应的内容中去讲解, 使学生了解到电路理论并不抽象, 而是与工程实际紧密联系着的, 有着十分重要的实用价值。

2.2 在讲授新知识时, 同时向学生介绍将在哪些后续专业课程中被应用, 说明各门课程相互间的联系, 使学生明确电路理论是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基础的, 对能否学好专业课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例如对于戴维南定理电路进行分析计算, 是学生的学习难点, 学生对其等效电路的等效对象不好理解, 在学习中产生畏难情绪。在等效变换中应用最多的是戴维南定理, 戴维南等效电路参数的确定是应用其定理的基础, 一般教材运用端口开路电源, 端口短路电流, 端口等效电阻的方法求解, 在实训中直接用实验测量法, 即直接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量出所求支路的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 而后得到戴维南等效电路, 这种方法对于学生学习戴维南定理更加直接, 简便, 快捷。与后续课电子技术课放大等效电路中能更好的理解和运用。

3 实践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1 电路实验课是电路课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它不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手段, 而且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以及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主要途径。电路课作为电气类专业的第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 以往传统实验体系, 对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能力、巩固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无疑是最基本的、必要的。

3.2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 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实验内容的选取上注意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加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比例。从而加强学生对实际电路理论的认识与理解, 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意识。研究能反映学科发展前沿的新型设计性、系统性、综合性实验。在基本实验完成的基础上,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兴趣设计电路实验项目。

3.3 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开阔学生的视野, 提高科学实验和独立实验工作能力。利用开放性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启发调动学生自主学习, 动手实验的一种新手段, 是目前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新方法。是目前进一步提高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水平,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并使学生能更早的深入现代的科技社会, 更多的掌握现代的科学技术。

4 结论

传统的电路实验都是学生在实验指导书的指导下完成的, 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实验步骤以及接线方法都写得很详细、具体, 教师在实验课前的讲解, 使得实验操作性增强。因此, 学生几乎是被教师和指导书“扶”着完成实验的, 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实验教学改革应着手解决上述问题, 对传统的实验指导书进行改革, 把重点放在综合性和自行设计实验上;逐步减少对理论的验证, 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教师对学生的问题仅作启发式、提示性的解答, 引导学生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提高实验兴趣用以综合性创新性实验, 从而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自我独立意识和创新精神, 激发创作激情。如何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更好的掌握所学的知识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尝试。

摘要:分析和论述了电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利用综合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电路理论,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赵可萍, 王炜, 孙红.实验室科学, 2006, 5.

[2]杨建宁.电子技术课程CAI的开发和应用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会计职业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 第8篇

一、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教学存在诸多问题,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偏重于会计专业理论知识。

课程设置大多没有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 即未从职业的本质出发, 过分注重学科本身的系统性, 缺乏灵活性, 导致财会专业课程设置各自为政、课程数量偏多。很多学校“会计专业”, 都开设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等十几门会计课程, 理论课程完成了, 实际操作课课时数很少, 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这种格局与经济发展快速多变的特点是不相适应的。有的课程理论性强, 理解难度较大, 所授知识在以后的工作中用得很少, 甚至根本用不上。相反, 与实际工作联系紧密的一些实践类课程却开得很少, 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另外, 专业课比重过大, 知识结构不太合理, 使得学生很难对会计的学习产生兴趣。

2. 教会学生理论知识, 忽视了教会学生如何应用这些知识。

在传统的会计教育模式下, 学生也许学会了怎样编制分录、怎样编制报表, 但在如何利用这些生成的信息帮助解决日益复杂的企业与会计问题方面则显得不足。

3. 与会计职业迅速发展相比, 职业学校会计教学还是“以教师为主, 学生为辅, 以教科书为依据”。

在这种模式下, 教学手段落后, 仍然沿袭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传统教学方式, 教师按部就班地一章一节的讲授课本知识, 很难实现前后知识点的呼应与归纳, 课程结束时, 学生也不一定能够形成对该门课的一个总体认识, 既影响教学质量, 也缺乏实践经验。

4. 目前, 有些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管理较为松散, 没有建立一整套关于实训教学的管理制度和相应的质量管理与评价规范, 或没能真正落实, 实训教学的管理全凭指导教师的责任心, 对实训教学的要求远没有对理论教学的要求严格。

相当一部分学生非常轻视实训课, 实训效果可想而知。

二、高职会计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的策略分析

1. 优化课程设置, 突出实践能力。

要培养出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其核心工程就是要设计出行之有效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应从职业角度构建其内容架构, 切实做到根据岗位定课程和确定课程目标, 把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生应有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落实到各门课程上, 教学内容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 以必需、够用为度, 减少过多的理论知识, 增加实用知识和实务知识;课程体系的设置注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材建设与实验实训室建设的相互配套, 形成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教学体系;同时, 应同与财会密切相关的财税、金融、市场和公司经营等相关知识整合起来, 培养学生处理和解决经济业务问题的能力。

2. 重视会计模拟实验的作用。

当前大部分用人单位都很“务实”, 一旦被招聘就要求立即从事工作, 因此, 开设会计实验课, 通过模拟、仿真的财务科资料学习操作, 促使学生全面、系统、快速地掌握各部门生产经营程序和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模拟实验教学的最大特点是模拟性, 即仿真性。仿真程度越高, 越贴近企业实际的财务工作, 实验效果会越好。提高仿真性应从如下两方面入手:一方面, 提高模拟业务的仿真性。这主要体现在实验教材的建设上。模拟业务应贴近企业实际, 以企业近期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模拟对象, 来设计实验内容, 并随着会计理论、会计实务的发展不断更新、完善实验内容, 将企业最新、最完整的业务引入到实验教材中, 加强实验教材建设, 提高仿真性;另一方面, 引入情景教学, 加强财务情景模拟教学。即模拟企业的工作环境、岗位设置、工作流程进行演练, 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 心临其景, 感受企业实际会计工作。将上述“业务模拟”与“情景模拟”相结合, 既模拟实际的会计业务, 也模拟财务工作“情景”, 提高仿真程度, 模拟实验效果会更好。让学生通过会计实验的“实战演习”与“强化训练”而能够成为一个有经验、有实际能力的会计工作人员。

3. 提高财会教师专业素质。

教师是教学中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职业学校的财会教师多数都是从财会专业毕业后, 直接进入学校, 从事教学工作的。虽然, 他们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 但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 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从根本上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不断加强实践技能。学校可以向企事业单位、会计事务所聘请财务总监、注册会计师担任客座教授, 让他们到学校指导会计教学工作, 进行教师培训。并创造条件让会计教师经常到企业会计工作一线, 了解、掌握会计实务工作流程、会计业务处理方法、技巧等, 并随着会计实务工作的发展而不断充实自己的实践知识, 才能将会计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编写出高质量的教材, 进行形象、生动的教学, 进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 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会计职业教学应积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较先进的校园网及多媒体设备, 使用网络课程、课件库、素材库等各种现代教学手段, 使专业的教学手段、方法都更加规范化、现代化、多元化。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过程中, 除了教学基本要传授的知识点外, 还要精心收集资料, 使制作内容丰富, 能反映最新会计信息, 使其具有精美、生动、新颖、互动性强的特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会计实操能力。比如, 如何将经济业务从记账凭证过入账簿, 为了突破这个难点, 在多媒体课件中, 将记账凭证和账页显示在同一张幻灯片上, 用线段、箭头加动画效果, 显示整个登账过程, 让学生能清楚看到账簿上, 数据的来龙去脉。通过课件教学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有关操作要求, 并且可以节约将近一半的学习时间,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 加强学校和企业间的密切联系。

为改变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模式, 高职会计教育应与企业紧密联系, 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通过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将行业、企业融入学校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企业参与专业建设与专业活动, 给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和实践教学的场所。在实习过程中, 能全方位提升学生对会计工作的认识, 使其消化所学理论知识, 接触新鲜有趣的实务, 并发现弥补自己知识上的欠缺, 提升他们对会计知识的认识。同时,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学校提供就业信息, 为学生就业提供机会, 协助解决毕业生就业。这种产学结合模式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 弥补了校内模拟实训教学的不足, 完善了专业实践体系。

6. 职业教育与国家职业标准相结合。

通过合理的教学体系的设计与安排, 以及加强与有关职业培训和考试机构部门的合作, 将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有机结合, 使学生既可以获得学历证书, 又可以获得各种职业技能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 如外语、计算机等级证书, 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电算化证书等, 以增强毕业生的上岗竞争力和职业适应力, 为顺利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摘要:随着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 会计职业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也越来越迫切。在分析当前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教学存在不足的基础上, 提出要优化课程设置, 要重视会计模拟实验的作用, 要提高财会教师专业素质, 要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要加强学校和企业间的密切联系, 要与国家职业标准相结合, 培养学生应用会计理论和方法解决会计实践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理论,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于燕.高职会计实践教学的改革[J].今日湖北:理论版, 2007, (4) .

[2]黄明卿.浅析基础会计实践性教学[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6, (7) .

[3]杨哲旗.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初探[J].经济师, 2006, (7) .

[4]李富英.浅谈对会计模拟实训教学的几点认识[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3) .

数控铣削加工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 第9篇

(一) 传统教学。

数控铣削加工教学与其它学科一样, 传统的教学是完成其基本教学的重要途径, 是一种在教室里通过师生的双向交流而完成知识传授的教学形式, 可借用传统教学工具, 采用讲述、举例、对比、图示、练习等教学方法, 恰当地将知识点分解, 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 使学生易于接受。然而, 不同于其他专业课的是, 数控铣削加工教学的实践性非常强, 有很多问题很抽象, 单纯地靠课堂讲解、练习等方法很难较好地完成理论教学, 所以, 必须进一步将理论问题实践化, 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这在传统的课堂里很难达到。

(二) 电化教学。

电化教学是利用计算机、投影仪、音响等多媒体设备, 适当地将教学内容配上声音、图像、动画等, 从而使学生更易于接受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形式。如果在数控铣削加工理论课中, 适当地运用这种多媒体教学, 则很多较难讲述清楚的抽象问题, 就能形象地表达出来。一个好的电教课件能通过合适的声音配以恰当的说明来突出重点、难点和疑点问题, 能反复演示一些较难理解的知识点等。比如, 在讲述一个较复杂的三维曲面零件的加工时, 其加工顺序、换刀、刀具选择等都是较难掌握的, 对于初学者来说, 一般很难作出最佳选择, 如果用课件, 以动画的形式将多种可能的方案一一演示出来, 让学生进行比较, 则最佳方案就一目了然, 而学生也更容易地接受这种比较式的学习方法。

(三) 仿真系统的使用。

数控仿真系统是指能在计算机上模拟数控机床各种操作的, 利用局域网的功能, 让学生坐在计算机前模拟地完成数控机床的各种操作, 教师能对学生每台电脑进行实时监控与现场教学。对于经济实力薄弱, 没有足够机床设备供学生实操的学校来说, 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拟系统。而且, 只要能正确使用电脑, 学生就能安全操作, 不会造成任何由于操作不当而带来的人身伤亡与机械设备的损害, 既使是有足够实操设备的学校, 在仿真系统设备上教学, 对于初学者来说, 也是最佳的学习方式。

二、实践教学

对于数控铣削加工教学来说, 实操训练是一项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教学内容, 学生只有掌握了铣床的各种基本功能、众多数控指令的运用和操作命令的使用方法, 以及采用软件对工件进行三维造型与自动编程, 才有可能顺利地进行零件加工训练。学生要尽快地掌握这一训练内容, 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 规范化、高标准的实操要求。

任何实操课都要求规范、标准:一是课堂组织规范。课堂做到秩序井然, 有条不紊, 形成一个高标准的教学组织形态, 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实操练习环境。二是操作规范。做到每位学生每个操作动作都很规范、标准, 这样才能确保每堂课的正常进行。三是在训练进度上要求有一个高的标准, 每堂课后, 都要求学生达到一个什么水平, 并予以评价、比较, 给予适当的褒奖与激励。这样才能确保每堂课安全高效地进行, 才能达到实操课的真正目的, 所以, 在实操课前制定一个完整、可靠、规范的实操要求和安全规则是必要的。

(二) 科学分组, 以优辅差, 共同进步。

数控铣削加工的教学任务不仅是让学生学会怎样操作一个系统的数控铣床 (任何两个系统的数控铣床之间都存有差别) ,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数控铣削加工的学习方法, 使他们通过自学掌握各种铣床的操作, 只有这样, 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满足外界社会的需要, 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然而对于一个班的学生的教学, 很容易出现下列情况:一是优秀的学生接受能力强, 老师的讲述、示范等都能较容易的掌握, 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不会遇到太多问题, 特别是一些难度不大但又容易出现的错误, 或是容易被忽略的问题, 他们可能遇不到。也许有很多人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没问题是好事, 其实不然, 因为没遇到问题不等于没问题, 对于学习, 没遇到问题本身就是最大的问题。学生在一帆风顺的学习过程中是不可能学到太多的, 特别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能得不到明显的提高。二是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 就可能受到很大的压力, 一方面是来自教师的, 一方面是来自其他同学的, 还有自己的心理因素, 等等。随着教学的推进, 积累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 认为自己笨, “破罐子破摔”。三是优秀的学生没有一个比较的参考点, 容易满足, 容易助长学生“不过如此而已”的心态, 从而造成止步不前的状况。这些现象都是极有可能出现的, 这样就会使整个班集体的学风变坏, 慢慢地造成整体退步的现象。

面对这些情况, 我认为“以优辅差”的方法是比较好的。实操课一般都是分组练习的, 有很多教师都由学生自行分组或随随便便将学生分成若干组, 也不作任何调查分析, 这是不可取的。科学的分组能使其达到最优配置, 比如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性格、悟性等情况, 合理地安排每组成员, 这是比较好的。最起码要做到的一点, 我认为就是要优劣搭配, 每组都要安排优秀的学生作为组长, 全面地带动同学进行实操训练。这样做我认为有以下优点。

1. 优等生能帮助教师进行教学辅导, 使教师有足够的时间照看整个课堂, 有利于整个课堂秩序的维护, 保证实操课安全、正常地进行。

2. 每组的后进生都有优等生进行辅导, 能及时、高效地解决问题, 而且同学之间的沟通比师生之间更容易。

3. 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解答那些优秀生无法解决的问题, 这样优秀生的进步就比较快, 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4. 后进生能够得到更多的辅导与帮助, 他们的学习也就会逐渐好起来。自信心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而由于优秀生辅导后进生时, 也会遇到许多自己没有遇到过的问题, 使他们多了很多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机会, 无形中培养了他们各方面的能力。

5. 同学之间互相帮助, 更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使他们能更加团结一致, 齐心协力, 共同进步。

(三) 综合训练。

数控铣削加工实操综合训练主要是集毛坯选择、装刀、对刀、程序编制 (自动编程与手工编程) 与调试、试切加工等于一体的操作练习, 其中重点与难点就在于编程与对刀, 而加工则是体现前述操作正确与否的关键, 在这一阶段很容易出现各种事故, 如撞刀等。所以, 这一训练阶段一定要妥善管理, 谨慎教学, 以保证教学工作正常、高效地开展, 我认为这阶段的教学有必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健全教学管理机制。

数控铣削加工综合训练是在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各项单独操作 (如编程对刀等) 后, 集所有操作步骤一次性完成的一种操作训练, 要一次性完成从毛坯选择到零件加工这一过程中的每一步操作, 其难度较以前的基础训练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一阶段很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所以必须有一个健全的教学管理体系, 如此才能确保教学的正常进行。

首先, 要有一个完善的实操规范和安全规则, 对操作的每一个动作都做到严格要求, 一定做到规范、标准 (这在基础训练中同样重要) 。其次, 我认为采取组长负责的竞争教学机制也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因为教师不可能时时刻刻都跟着每一位学生, 为了确保安全, 就必须每组、每台机床设备都有一个能代表教师进行严格管理和示范操作的学生作为组长, 课前教师首先对组长进行严格的培训, 使他们预先就熟练地掌握本次课的知识点与操作技巧, 了解课堂的注意事项, 上课时他们全权代表教师进行本组的教学与管理。教师再适当地加以激励, 使组与组之间形成一种相互竞争, 互相促进的局势。这样既能体现“以优辅差”的优越性, 又能基本能确保每堂课的正常进行。

2. 高标准、分层次的综合训练。

综合训练的难易程度取决于工件的复杂程度, 一般实操应由易到难, 分步骤、分层次地进行。比如, 首先可以练习二维工件的加工 (采用手工编程) , 然后是单个三维工件 (采用自动编程) , 最后可以进行复杂三维工件的加工练习 (采用自动编程) 。这一阶段必须规定好练习内容、训练要求、时间、零件检测标准等。这是一个主要的技能训练、锻炼学生操作技能、技巧的一个阶段, 所以, 必须花大量时间和精力。

其次, “自由训练”也是值得提倡的。它很容易让人想起“放羊”式的教学。这里所讲的“自由”是高标准、高要求下的自由, 并非完全放手任学生胡来。这是在前阶段综合训练基础上的升级。在这一阶段, 教师规定了学生的训练步骤和达标方案。比如, 第一, 要求学生自己设计零件图形和尺寸及技术参数, 并以图纸的形式表达出来, 以备教师检查。这一步要求学生不仅懂得铣工工艺的有关知识, 而且必须具备公差、制图、三维造型与自动编程等相关专业知识, 对于学生来说, 难度是较大的, 但它也给了学生自由发挥的机会, 有利于他们个性的发挥, 培养他们综合的专业能力。第二, 学生必须根据零件的需要选择刀具, 有时甚至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设计并磨出所需刀具。因为学生自己设计的工件通常形状怪异, 难度很大, 在练习的过程中通常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问题, 这自然就会加大学生的练习难度, 也拓宽学生练习的知识范围。第三, 因为工件是由学生自己设计的, 所以他们的兴趣会很高, 有时, 有的学生还有可能会遇到高难度的问题, 他们会互相商量, 勤奋思考或询问老师, 直到将问题解决。在这一学习过程中, 学生在无形中会学到很多书本上无法学到, 教师也难以教会的知识。我认为, 教是教方法, 学也是学方法, 也只有这样高度发挥学生自主性的教学才能培养出更优秀的学生。

当然, 这样的“自由训练”也不是一味地鼓励学生往难处钻, 而是要循序渐进, 分层次、分步骤地进行, 有的学生想“一步登天”, 想一下子就能自己设计并加工出非常复杂的工件来, 这是不现实的, 还有些学生可能会认为偷懒的机会来了, 可以弄虚作假, 胡乱抄袭, 这也是不可取的。所以, 教师在检查学生的设计图纸时, 就应该严格把好关, 严格控制这些好高骛远或想瞒天过海的学生。其次, 教师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引导学生设计各种自己力所能及的零件, 以真正达到“跳一跳, 摘颗桃”的教学效果。比如, 评分不以工件难度大小为标准, 而以完成质量好坏和与前次相比是否有进步为尺度, 鼓励学生在练习时做到由易到难, 步步为营。

以上是我在几年的数控铣削加工教学中, 从理论学习、实习教学、综合训练三个方面作的一些总结与探讨。数控铣削加工教学, 没有任何的经验可以借鉴, 只有慢慢摸索, 故任重而道远。

摘要:现代数控技术是综合计算机、自动化控制、电气传动、精密测量、机械制造和管理信息等技术而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现代数控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需要更多的数控技术人才。作为数控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工种, 数控铣削加工在职业教育中的比重也逐渐加大, 本文作者就在职教中的数控铣削加工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与体会。

关键词:数控铣削加工教学,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谈高职数控技术教学.电大理工, 2004, (1) .

[2]数控技术教学探讨.教育科研, 2007, (10) .

理论教学实践 第10篇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学生存在的差异程度,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以便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分层教学在教学目标上致力于促进全班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综合交替运用班级、分组和个别教学形式;在教学效果上则谋求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分层教学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分层优化、因材施教、主体参与的教学特点,对于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减少学生流失,大面积提高体育素质是很有效的。分层施教起点低,能多层次地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具有保尖、促中、补差的作用。

二、素质教育理念下高校篮球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素质教育理念强调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关注每个学生个体,尊重个体差异。那么,在现行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如何弥补一个教师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呢?这就迫切需要我们改变传统的“一刀切”、“齐步走”的教学模式,实施分层教学法,以适应学生日益扩大的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力求做到层次化,有难有易,使每个学生都能提高,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求知的满足与成功的体验,激发其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这种教学模式就是分层教学。

三、高校篮球选项教学的现状分析

很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模式采用的是在年级内打破班级为单位的授课形式,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选项的教学模式。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各项目的教师和学生都普遍反映较好。篮球选项教学主要是根据篮球运动技术训练的一般规律,在全面发展篮球基本技术的基础上,不同的训练阶段安排的重点要有所侧重。因此,在制订和安排篮球教学计划时,我们严格按照学生运动感觉形成的过程和篮球技能之间良性转移的规律,采用丰富的教学训练手段,在狠抓三项主要基础技术的同时辅助安排其他专项技术,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内容,克服一成不变的单调技术教学形式和教学训练中的盲目性和无计划性,使篮球选项教学实现系统化、科学化的组织与安排,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教学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阻碍着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1.篮球选项班学生的篮球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在选项教学中,学生全部都是根据各自的兴趣选择项目,基本上是每学年选择一次,学期间只作个别调整。有的学生偏爱篮球,自始至终都选择篮球作为选修项目;也有相当部分学生兴趣广泛,什么项目都想学学,自然造成学生的篮球水平参差不齐。另外,在篮球教学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先天条件好,技战术水平进步较快;而有的学生则受各种原因限制 (如:身高、力量等) ,进步不大,这也是造成学生的篮球水平参差不齐的另一原因,这样一来就给组织教学带来诸多不便。

2.学生对篮球基本技术的学习兴趣不高

在篮球选项教学班中,大部分学生都有一定的篮球技术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对基本技术的学习感到枯燥无味,一心只想着多点时间进行教学比赛。忽视了篮球技术的重要性,从而导致思想上不够重视,特别是对传球和运球等基本技术兴趣不高。

3.篮球战术教学效果不明显

由于学生忽视基本技术的学习,存在着技术滞后的问题,也就是在战术动态配合中不能随机应变的熟练运用技术,尤其是不能适时快速传接球。另外,防守的运动员不能积极配合防守,甚至直接采用干扰战术的防守行动,使战术训练难以取得预期效果。因此,在篮球教学比赛与训练中,学生所学篮球战术运用效果不明显,组织的战术在比赛实战中没有实际效果,尤其是整体的进攻和防守战术。使学生对战术打法失去信心,甚至怀疑战术方案本身,导致在教学中组织战术教学困难,从而影响战术训练的质量。

四、篮球运动分层教学的优势

1.有利于因材施教

在现实的生活中,学生的身体形态、健康状况、素质水平、心理素质和理解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有别是客观存在的,针对这一问题,在篮球教学中应科学对待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如愿以偿地找到适合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从而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课堂教学分层推进是行之有效的发展途径,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激发进取心,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逐步得到提高。

2.有利于增强学生兴趣和自信心

根据不同层次水平学生的篮球基本知识技能,有区别地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合理设置梯度、变换教学方式、确定评估体系,动态分层,学生怎样学,教师就怎样教,让学生根据不同的技术特点和不同阶段的学习情况,随时调整层次。这种动态互动的分层教学,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自信心,避免了以前目标统一、万马齐喑的局面,让学生自主发展,达成目标不搞一刀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区别对待,注意低起点、小步子、多梯度,并鼓励越位,真正做到保基础也求超越相结合,确保学生“吃得了”、“吃得好”,从而促进每个学生能真正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3.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

国家新课程标准对各学段水平都有相应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但是由于区域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基础、篮球运动的基本技术和技能各有差异,所以,教学班级的教学运作过程就显得过于传统,缺乏针对性,常常会出现学生“吃不饱,吃不消”的两极分化现象,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驱动下,学生篮球教学以目标统领教学内容,实施分层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篮球运动的兴趣,较好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并且能够促进各层次同学间相互交流与竞争,真正提高篮球运动的技战术水平,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五、高校篮球教学中“分层教学”的特点及其安排

(一) 优秀生

1.优秀生的特点

(1) 有强烈的求知欲望。

这是优秀生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大多数优秀生勤奋好学,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他们不满足目前所学的知识,渴望进行更深入地学习,提高自己的水平。

(2) 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对篮球教学来说,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取得好成绩的基础。优秀生的身体素质要明显好于其他学生,所以他们学习新知识要比其他学生更加轻松,成绩好也就理所当然。

2.对优秀班的教学安排

第一,教学方法。

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要采用自学辅导法。在技术教学中,教师重点抓住技术中的主要环节进行讲解,要求学生主动进行思考、练习,体会各项技术动作的原理,然后说出自己的想法,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讨论。把整个技术的结构搞清楚了,学起来就容易了;在战术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细致地讲解战术的方法和运用,和学生进行战术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看法,大家共同探讨。教学中以比赛练习法为主,让学生在比赛中体会战术的运用方法和灵活运用各种战术的能力,并且让学生轮流当比赛裁判,培养其裁判能力,促进多方面的积极发展。

第二,教学目标。

对优秀班的学生,主要是进行较系统的技术、战术教学和训练,目的是使学生打下坚实的运动基础,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学会篮球运动的组织教法、运动竞赛的组织和训练以及中等的裁判能力,为后来的发展和继续提高创造条件。

(二) 中等生

1.中等生的特点

(1) 渴求进步。

一部分中等生学习刻苦,自尊心比较强,他们通常羡慕优秀生的成绩,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信赖,有表现自己才能的要求。

(2) 满足现状。

另外一部分中等生思想上缺乏进取心,学习起来信心不足,满足现状,常常为不能取得好成绩进行自我安慰,认为虽然自己不行,但是还有比自己差的。

2.对中等班的教学安排

第一,教学方法。

由于中等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其特点也是各不相同。这个班的学生实际上又可以分为两个等级:一类是“候补优秀生”,这些学生的水平与优秀生比较接近,通过一定的努力,能达到优秀生的水平;另一类是中等生,这部分学生一般都能完成教学任务,他们中的个别能取得较好的成绩,大多数学生的成绩一般。

根据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在该层的教学中对学生要多给予信心和帮助,让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加强他们的学习动机。同时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创造一种良好的竞争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鼓励他们赶超别人,向优秀生靠拢。

第二,教学目标。

对中等班学生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篮球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学会篮球运动的组织教法和基本技巧,使之具备在普通学校体育教学中运用篮球教材组织学生进行身体活动的能力。

(三) 差生

1.差生的特点

(1) 自卑感很强。

大多数差生有很强的自卑感,他们常常认为自己能力太差,再学也没有用,“反正就这样了,谁也不会关心我们,就这样混吧!”

(2) 学习动机水平低。

由于差生经常对所学知识“吃不了”,而且又缺乏教师的专门指导,使他们对学习逐渐地失去兴趣,导致了学习动机水平降低。

(3) 身体素质较差。

体育差生普遍身体素质、篮球基础比较差,这使他们学习起来比其他同学要困难得多。

2.对较差班的教学安排

第一,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由于差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自觉性都比较差,进行重新分班以后,会使他们产生自卑感,认为自己能力差,别人看不起等,导致其学习动机降低。所以,在教学中要更多地调整他们的心理状态,采用期望成功的方法,为其创造有利条件,鼓励他们取得初次成功,消解他们对自我的抑制,使其增强自信。

第二,教学目标。

在较差班学生的教学中,要使学生掌握篮球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大部分学生能学会篮球运动的组织教法和基本技巧,以及简单的裁判能力。

六、结论

分层教学的目标既注重学生纵向个性的发展,又保证横向的整体协调共进,从而实现了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大幅度提高和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个性特长的充分发展,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自觉地步入了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轨道。实践证明,分层教学是切实可行的有效发展途径。

摘要:分层教学是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探索出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所谓篮球分层教学, 就是以篮球运动特点、学校学生实际为出发点, 根据教学总体目标, 针对学生的不同能力、体质、兴趣与爱好, 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过程,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深入挖掘教育潜能, 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调动学生学练的积极性, 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不同层次与不同需求学生身体素质的升华与运动技能的张扬, 从而实现篮球运动教学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高校,篮球,分层,教学

参考文献

[1]季浏.走进新课程丛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实验) 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4.

[2]毛振明.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中职院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第11篇

关键词:中职院校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往往更重视理论知识。因为对处于应试教育下的学生而言,知识是很重要的。这样的情况就会导致学生所学的知识不会应用,对于学生而言,知识就变成了应付考试的工具。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逐渐被提出和重视,特别是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而言,实践能力是很重要的。实践能力决定着学生以后的就业和发展,而理论知识又是他们进行实践的基础和根本。由此可见,在教学的过程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都是至关重要又息息相关的,所以说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把握好两者的关系,用正确的方法将两者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一个整体中的两个方面

刚开始的时候,人们不懂得学习和运用知识,在研究和执行某一件事的时候,都是凭着无数次的尝试,最终取得一些成果。这样的操作模式很浪费时间,而且成功的概率也很小。现在社会上还有一部分人,他们的脑子里有很多理论和知识,但是只是纸上谈兵。

由此可见,理论和实践都是不能独立存在的。只有在理论的基础上再加上实践的技巧和能力,才能高效地去完成一件事情,将效率达到最大化。在中职院校,学生学习的内容已经很专业化,而且他们毕业后的方向也有了一些眉目,所以他们不仅需要专业的知识,还需要很强的实践能力。这样在以后走出校园时,他们才能更容易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针对理论和时间的这种关系和学生的需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更应该注重这种密切的联系,引导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学习和活动。

二、理论教学是实践教学的基础

在教学的过程中将理论教学安排在实践教学前面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理论教学就相当于学生实践过程中的一个方向和标杆。有了这个方向,学生就会在实践的道路上少走很多弯路。无论学生学习任何专业,他们都会接触到专业的理论知识。这些理论知识都是前辈通过不断的积累总结出来的一些专业知识和经验,也可以说是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一种实践方法。当然,理论也是和实践相结合的。如果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某一种理论很难解释,教师也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实践操作帮助学生理解。

三、理论教学服务于实践教学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常会先学习理论知识,再根据理论知识安排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实践。然而,其实理论教学是为以后的实践教学服务的。简单地说,进行理论教学的时候也要考虑以后的实践内容,然后再安排理论教学。现在社会上更需要的人才是具备能力的人才。

在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先考虑学生步入社会需要哪些实践和能力,这些实践内容需要建立在什么样的理论基础上,最后再根据学生和社会的需求进行教学。按照这样的思维模式安排理论教学,会使学生学到的知识运用性更强,也会使学生消除学习就是为了应付考试这种消极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学习变得主动、高效。

四、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升华的一个过程

知识都是在实践中产生的,所以说实践的过程也是知识升华和提升的过程。它可以打开我们的想象和创新,让我们得出更多的新知识。在课堂上,教师会教给学生一些固定的、原有的知识。这些就作为学生实践的基础和理论。每一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都是不一样的,在针对一个理论进行实践的时候,不同的学生也许就会产生不同的实践结果,同时会在实践的过程中有更深的体会和认识。这样的实践过程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也会让学生发现新的事物,在老师和原有理论的思维上创建新的、属于自己的一些想法。

简快作文教学理论与实践探究 第12篇

什么是“简快作文”呢?简快作文就是作文时最简单快速的作文训练模式。它一般由三部分构成, 见下图所示:

一点题定位 (扣题)

点题定位 (扣题) 即在文章的开头必须以最简洁的语言开门见山, 直奔主题。让读者一看就明白你写的是什么, 从而引起读者的兴趣, 使其继续读下去。如陆定一的《老山界》开头:“我们决定要爬一座30里高的瑶山, 地图上叫越城岭, 土名叫老山界。”短短的二十几个字, 交代了人物、地点, 事件 (红军要干什么, 在什么地方) 等要素, 学生一读就明白了, 很好的引起读者继续读下去的兴趣。又如, 散文大家朱自清的《春》也是短短的数语点题定位, 见下图所示:

二详写

详写即文章的主体部分紧紧承接开头的定位, 围绕主题展开详细的铺叙。这里详写的关键是要扣住开头定位的主题范围来展开叙述, 展开时可用并列式铺陈, 也可用递进式的推进。可叙述、描写、议论, 也可顺写、倒写, 也可插叙, 可详可略。如《老山界》一文的中间部分就细腻的对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艰难进行了叙述, 这一部分紧扣“翻越”这一定位来写, 以递进式的结构推进文章情节的向前发展, 文章铺的很开, 但使人读来思路非常的清晰, 这就是承上的优点。我们学过的朱自清的《春》也是这样写的, 中间部分紧扣开头的“欣欣然”这一定位, 以并列式的铺陈来写活了“春”, 见下图所示:

三照应深化

照应深化即结尾时要照应开头、提升主题, 使人读来感到文章浑然一体, 读后给人留下深深的思考和回味, 同时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给人以细细咀嚼的食粮, 从而使人很容易把握住文章的灵魂, 读了还想读。如《老山界》中的结尾这样写道:“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但……比起这些地方来, 还是小得很。”文章结尾再点老山界, 照应开头, 结构上浑然一体, 如同画了一个圆一样。但这还不够, 作者通过对比写出了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蔑视困难的乐观情怀, 从而使这一翻山过程有了深意。朱自清在这方面做得更好, 更值得学习, 见下图所示:

除了在结构上按照这样的办法去构思以外, 要写出一篇好文章还要注意一点, 就是要注意捕措动人的细节, 展现深厚的情谊。如:有一位考生在描写母亲时是这样叙述的:“我的目光追随着母亲:她娴熟的舀水, 用手探探水温, 又加入热水, 再探探, 又急速的将水提到浴室。”这里就抓住了母亲帮女儿洗头发的一些细节, 简单的一些动作中却蕴含着母亲无限的温情。

上一篇:主导性高技术产业下一篇:失实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