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企业范文

2024-09-18

国际贸易企业范文(精选12篇)

国际贸易企业 第1篇

一、中小企业融资的困境

一方面, 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息存在着严重不对称现象, 由于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 但发展参差不齐, 商业银行无法真实了解到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 为了避免出现资金风险, 商业银行往往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利率更高, 甚至有时拒绝贷款, 给中小企业的融资带来困难。另一方面, 中小企业是积极参与到国际贸易融资的主力军, 但商业银行却缺乏相应的国际贸易融资产品和信用管理体系, 在融资方面只是参照国有大型企业的标准对中小企业进行要求, 这种融资方式并不适用于中小企业, 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中小企业的融资带来困难。此外, 中小企业金融体系不完善直接制约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银行放贷过程中, 大部分商业银行与股份制银行都主要对中大企业服务, 明显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低下, 为那些为中小企业而成立的农信合作社与城商行等自身资金匮乏, 资本实力低下, 无法给予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有力支持。

二、开展中小企业贸易融资的优势分析

1.贸易融资准入门槛低

由于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财务指标有所规定, 而准入门槛低解决了中小企业财务指标无法达到银行标准的难题。商业银行关注的重点是具体业务交易, 但在贸易融资准入门槛低中, 银行无需套用传统评价体系, 使得一些财务指标无法达到银行标准的中小企业可以通过真实交易中的单笔业务获得贷款, 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2.贸易融资审批流程简单

中小企业在资金规模影响下, 其资金链经常处于一个紧张的状态, 在融资过程中要求时间短。传统资金贷款的审批过程十分复杂、时间较长, 审批结束后企业经常已经错过了最佳的商机。随着不断开展中小企业贸易融资, 通过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 充分满足中小企业贸易融资中对时间的要求。

3.贸易融资风险低

中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具有风险高、成本高、收益少的特点, 很容易产生资金挪用风险。贸易融资通过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记录、交易对象等多个方面进行严格审查, 在了解企业第一还款来源的基础上确定融资额度, 最大程度降低贸易融资风险, 进而降低银行风险。

4.贸易融资可扩大银行收入

对于我国现阶段的商业银行来说, 其中间业务仍然处于一个发展和起步的阶段, 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银行开展贸易融资, 能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大量中间业务收入, 进而扩大银行收入。并且, 中小企业由于直接贷款的难度较高, 银行适当对中小企业放宽要求, 在中小企业的融资过程中收取一定手续费, 相比于对大企业提供免费或低价的融资产品来说, 也能够扩大银行的收入, 促进银行进行收入结构的调整。

三、中小企业开展贸易融资应注意的问题

1.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准入门槛过高

在国际贸易融资背景下, 各大商业银行均放宽了贸易融资的准入门槛, 但在中小企业贸易融资方面与大型企业相比缺乏区别对待, 这导致中小企业在进行贸易融资时门槛过高, 无法获得有力支持。就比如, 在打包贷款时, 除要求企业需要具备高等级资信银行开具信用证本外, 还要保证企业提供保证或者抵押, 而中小企业实现这些条件。受限于大企业不远为中小企业担保风险, 也受限于缺乏适当的抵押物品, 这严重限制了中小企业迈入国际贸易融资。

2.对贸易融资审批缺乏标准

根据现阶段商业银行的融资审批, 大部分的银行都将贷款和融资的审批放在一起, 忽视了贸易融资所具有的特殊性。另外, 在贸易融资审批程序中, 也没有相应的方案提高审批的效率。针对中小企业来说, 中小企业主要是以短期交易为主, 其对贸易融资的要求就是审批快、时间短, 以保证中小企业的发展。但是由于贷款程序的审批时间较长, 内容又多, 导致审批的效率十分低, 中小企业在贸易融资过程中经常会错过良好的商机, 影响了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

3.中小企业普遍缺乏完备的信用管理体系

目前我国在出口贸易的交易中仍然以传统交易方式为主, 即通过对信用业务进行控制, 以实现降低出口风险的目的, 但对进口方面的资信并不了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进出口贸易更加频繁, 给企业的收款带来一定的风险。据我国商务部调查结果显示, 在我国出口企业中只有十分之一的企业建立信用管理体系, 而这十分之一的出口企业绝大部分为跨国企业。由此可见, 中小企业对收款风险认识程度不高, 极易发生资金回笼难的问题。

4.国际贸易融资形式单一

传统融资方式是现阶段我国国际贸易融资的主要类型, 主要表现为将融资和信用证结算互相结合, 这种融资类型导致了中小企业功能不全, 品种少,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在当今国际金融市场环境下, 市场的变化性使得中小企业的传统融资方式无法与其适应。国际贸易融资中的仓单融资、出口商业发票融资等形式在我国根本没有得到发展, 对于一些参与到国际化的中小企业来说, 商业银行无法满足其需求。

四、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采取的对策

1.借鉴发达国家融资经验

国际贸易融资最开始的国家是欧美等发达国家, 贸易融资的发展程度快且完善, 而我国国际贸易融资正处于一个发展的阶段, 应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融资经验, 促进我国更好的发展国际贸易融资。一般来说, 发达国家的出口融资主要集中在购买本国商品和机械设备当中, 例如, 美国的国际融资方面的政策规定, 出口信贷购买本国产品的比例不得少于85%。另外一部分是审批和贷款的分离, 发达国家在对出口信贷和担保中进行严格的审查, 力求保证企业所进行的贷款均有能力偿还。我国应借鉴这些先进经验, 在发展的过程中少走弯路, 更好的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2.加快我国融资体制改革

银行应该对信贷基本结构进行调整, 把金融服务从单一化逐渐转向多元化发展, 尤其应把中小企业贸易金融服务作为发展的重点, 更好促进发展。要根据中小企业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使其自我监管和信用体系都能够得到发展和建设, 民间资本就可以更好的融进中小企业贸易融资领域当中。在加快融资体制改革的过程中, 不但要加速建立中小企业政策性融资体系, 也要完善相关制度, 更好的解决中小企业贸易融资问题。立法部门要以国家基本国情和与国际接轨为基础, 将国际贸易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相结合, 加快融资体制改革。针对于银行和中小企业来说, 应对现有法律法规认真分析, 找出我国法律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问题制定方, 建立起产品化的基本业务流程, 以细致标准的合同文书凭证格式的方式杜绝在业务中出现法律风险。

3.建立适用于中小企业的信用管理体系

由于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具有规模小、成立时间短且融资需求高的特点, 商业银行应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制订相应的信用评估, 建立适用于中小企业的信用管理体系, 对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偿债能力进行科学的反映。一般来说, 人民币流动资金贷款客户信用管理应区别于中小企业贸易融资业务的信用管理, 主要是由于贸易中第一还款主要来源于现金流量, 第二还款来源于中小企业的自身盈利情况, 所以, 应针对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特点建立信用管理体系, 才能更好的对信用进行评定, 保证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另外, 也应建立中小企业信息库, 通过不断收集中小企业的相关信息, 市场情况、产品情况、进出口情况等都是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鼓励中小企业投保出口信用险来降低贸易中的风险。

4.丰富国际贸易融资方式

商业银行要想丰富国际贸易融资方式, 首先应积极拓宽自身的贷款业务和融资类型, 并向中小企业介绍业务类型, 将理财顾问的作用展现出来。另外, 银行针对中小企业推出福费廷、出口退税授信等新的融资渠道, 能够充分满足积极参与到国际化业务中的中小企业需求。商业银行在丰富国际贸易融资方式的同时也应对传统融资业务进行积极创新, 结合当前国际市场发展的趋势和自身的实际情况, 合理创新, 将传统业务不断拓展, 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5.建立健全国际贸易法律法规

我国相关立法部门应通过对国际贸易融资的了解和研究, 针对我国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产品和中小企业实际发展状况, 从我国国情出发, 并与国际贸易融资进行结合, 建立健全国际贸易相关的法律法规, 尤其是在押汇业中的商业银行根据单据和货物、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的债务关系等方面进行法律约束。只有在充分建立健全国际贸易法律法规的基础上, 中小企业和商业银行在法律规定下制定相应方案, 规避在业务中出现的风险和问题, 更好的适应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

6.培养专业化人才

商业银行要想更好的适应国际贸易融资, 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应不断培养专业化人才。一方面, 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均应对工作人员进行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 保证工作人员能够对银行中的贸易融资产品和特点详细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 要不断增强工作人员对风险的防范意识, 这就要求在日常工作当中, 工作人员应在不断积累经验、总结教训的过程中, 了解国际贸易知识和运输保险的相关业务, 了解国际市场的行情和变化情况, 提高市场预判和洞察能力。

五、商业银行开展国际贸易融资的品种

商业银行应开展出口退税的托管贷款和出口信用险融资品种, 也应开展动产质押授信业务以及发展福费廷业务等。同时, 商业银行在开展各项国际贸易品种的同时, 也应采取合适的时机向各个中小企业推荐和介绍, 做中小企业的理财顾问。并且, 对于中小企业的进出口业务中的贸易融资, 也应积极的进行创新, 将传统的产品创新。例如, 在进行打包贷款业务中, 应将信用证业务逐渐向出口发票融资等国际贸易融资品种中发展, 而针对于进口业务来说, 可进行备用信用证。商业银行只有开展多种国际贸易融资品种, 才能更好的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服务, 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才能更好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六、总结

总之, 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主要面临国际贸易融资体系过于传统和融资形式单一两个方面的问题, 影响着中小企业的发展, 我国应在不断借鉴先进国家发展经验的同时, 根据我国国情加快融资改革、建立适用于中小企业的信用管理体系, 并建立相关贸易方面的法律法规, 确保中小企业和商业银行更好的规避风险, 另外, 商业银行应不断丰富国际贸易融资方式、培养专业化人才, 以促进中小企业在不断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更好的发展。

摘要: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对国民经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融资问题一直是企业发展的阻碍所在, 外贸问题经常受到融资问题的影响。本文在分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基础上, 深入分析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优势和开展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对策以及商业银行开展国际贸易融资的品种, 旨在更好的推动中小企业发展。

关键词: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路径

参考文献

[1]温茜西.关于企业国际贸易融资路径的选择分析[J].商场现代化, 2015, (24) :4-5.

国际贸易企业证照办理流程 第2篇

一、核名

1、去行政大厅工商局窗口领取《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申请书》,按申请书内容填写公司名称、如有备选名称也可以填写。经营范围、住所所在地、注册资本、企业类型、投资人资料等。需要注意:成立一人股东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法》要求每年需要出具审计报告。

2、《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申请书》需要全体股东签字。

3、将如下资料准备齐全后,递交到行政大厅工商局窗口,工商局核对如果没有重名,2个工作日内会核发《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需准备的资料:①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申请书(需要全体投资人签名)②全体股东身份证复印件

二、确定经营场所

1、签订《租赁协议》,《租赁协议》模板去工商局窗口索要,也可以自己准备合同文本,办理证照时最好采用工商局提供的模板,合同承租方需要填写工商局核定的公司名头,需要所有股东签字。出租方需要提供房产证复印件。

2、去租赁场所所在街道办事处开具《关于新办企业不在动迁控制区的证明》。

三、制作公司门牌

四、办理《食品流通许可证》

企业经营范围涉及食品销售或批发项目,需要预先办理《食品流通许可证》。

1、去工商局食品科领取《食品流通许可证申请书》及食品流通许可申请设立、变更、延续、注销、增减补证一次性告知书。注意:资料必须在经营场所所在地工商局领取,不同区域的工商局,《食品流通许可证申请书》的样式及需要准备的资料都有所不同。

2、按照一次性告知书规定的内容准备资料:(1)《食品流通许可证申请书》填写完整,需要全体股东签字。(2)《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复印件

(3)负责人及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身份证复印件,经营人员身份证及健康证复印件。(4)与食品经营相适应的经营场所使用证明(《租赁协议》、房产证复印件、《关于新办企业不在动迁控制区的证明》复印件)

(5)食品经营安全承诺书(还需要制作成KT板样式上墙)(6)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文本(还需要制作成KT板样式上墙)(7)与食品经营相适应的经营设备、工具清单

(8)与食品经营相适应的经营设施空间布局和操作流程的文件(9)食品经营企业制定的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

(10)经营场所照片:门头照片一张、柜台照片一张、经营食品样品照片一张、仓库照片一张、全景照片1-2张、上墙制度照片一张。照片粘贴在A4纸上,要求申请人签字或盖章确认。

3、资料递交成功后,等待工商局派人现场核查。

4、现场核查通过后发放《食品流通许可证》

五、《公司章程》、任职文件等

1、公司设立需要提供1)公司章程、2)法定代表人任职文件、3)执行董事任职文件、4)监事委派证明、5)聘用经理证明,行政大厅工商局窗口提供相应服务,全套约100元左右。

2、打印完的章程、任职文件(除聘用经理证明),找全体股东签字。聘用经理证明只需要执行董事签字。

六、办理营业执照

1、行政大厅工商局窗口领取《公司登记(备案)申请书》,填写完整,法定代表人签字。

2、办理营业执照需要递交的资料:(1)《公司登记(备案)申请书》(2)《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授权委托书》及指定代表或委托代理人的身份证件复印件。

(3)全体股东签署的公司章程。

(4)股东的主体资格证明或者自然人身份证件复印件。◆ 股东为企业的,提交营业执照复印件。◆ 股东为自然人的,提交身份证件复印件。

(5)董事、监事和经理的任职文件(股东会决议由股东签署,董事会决议由公司董事签字)及身份证件复印件。

(6)法定代表人任职文件(股东会决议由股东签署,董事会决议由公司董事签字)及身份证件复印件。

(7)住所使用证明(《租赁协议》、房产证复印件、《关于新办企业不在动迁控制区的证明》原件)。(8)《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9)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规定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必须报经批准的,提交有关的批准文件或者许可证件复印件。(10)公司申请登记的经营范围中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规定必须在登记前报经批准的项目,提交有关批准文件或者许可证件的复印件。如:食品流通许可证。

3、资料递交后3个工作日领取《营业执照》及《开业核准通知书》

七、刻制印章

1、领取完《营业执照》即可去行政大厅公安局窗口申请刻制公司印章。

2、提供资料: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

3、费用:公章、财务专用章、合同专用章 90元/个,法人章60元/个,合计330元。

4、两个工作日后可以领取公章。

八、组织机构代码证

1、行政大厅质量监督局窗口办理。

2、办理组织机构代码证需要提供资料(提供复印件,审原件):(1)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2)工商开业核准通知书复印件(3)企业法人身份证复印件(4)经办人身份证复印件(5)单位公章

3、办理费用:148元 4、3个工作日后领取《组织机构代码证》及U盾

九、税务登记证

1、行政大厅税务局窗口办理

2、需要准备的资料(一式两份,国地税各一份):(1)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2)工商设立登记核准通知书复印件(3)组织机构代码证副本复印件(4)公司章程复印件(5)经营场所证明

另:填写三份单位税务登记表(需要粘贴法定代表人,经办人身份证复印件),并加盖公章和法人章。

即时可领取《税务登记证》。

注意:办理完税务登记证后15日内,需要去国税局、地税局分别办理落户。

十、基本户开户许可证和机构信用代码证

1、选定开户银行(开立基本户)

2、需要准备资料(原件):(1)营业执照正副本(2)税务登记证正副本(3)组织机构代码证正副本(4)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原件(5)经办人身份证原件 3、3个工作日后基本户开户行会核发《基本户开户许可证》和《机构信用代码证》

以下介绍注册涉外贸易企业额外需要办理的证照(经营范围内必须有货物进出口或技术进出口项目)

十一、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表

1、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网上申请)

先在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系统(网址:http://iecms.ec.com.cn/iecms/index.jsp)进行备案登记,登记成功后打印《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表》。

2、携带《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表》先去注册地外经贸局或行政大厅外经贸局窗口初审,初审合格后,外经贸局会在登记表上盖章。

3、大连市外经贸局办理《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表》需要准备的资料(1)打印两份《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表》,背面盖章、法人签字。(2)营业执照复印件

(3)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4、5个工作日后可以去大连市外经贸局领取加盖备案登记印章的《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表》。

注意:对外贸易经营者应凭加盖备案登记印章的《登记表》在30日内到当地海关、检验检疫、外汇、税务等部门办理开展对外贸易业务所需的有关手续。在规定的30个工作日内只要该对外贸易经营者的申请被海关、检验检疫、外汇、税务等相关部门中的任何一个部门正式受理,其《登记表》即为有效。逾期未办理的,《登记表》自动失效。

十二、海关办理《进出口收发货人注册登记证》

1、去海关大厅咨询备案所需资料

2、按海关提供模板填写、准备资料海关-进出口收发货人注册登记须知.doc

3、七个工作日后去海关领取《进出口收发货人注册登记证》

十三、刻制报关专用章

1、提供资料:

(1)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表》复印件(2)《进出口收发货人注册登记证》复印件

2、刻制费用:290元

十四、外汇管理局备案

1、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局窗口办理。

2、提供资料:按外汇管理局提供表格填写:附件1:贸易外汇收支企业名录登记申请书.doc 附件2:货物贸易外汇收支业务办理确认书.doc

3、提交资料3个工作日后去外汇管理局领取业务开通密码。

十五、办理《自理报检企业备案登记证明书》

1、办理地点:大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大厅

2、办理流程:

(1)网上填报资料:网址http:///card→相关下载→新入网企业情况登记表)注:需电脑填写

注:1.以上材料均需要原件及复印件,统一A4纸复印,原件与复印件内容必须一致。2.表格及所有复印件必须加盖本企业公章。3.各证件均需要在各部门年检后方可使用。4.所有复印件需按照1-8的材料顺序整理装订。

3、办理流程:

(1)首先须准备好所需资料,并按要求填好1号表。

(2)在分中心业务受理窗口递交资料之后,到收款窗口交款并领取《中国电子口岸数据中心大连分中心领卡凭证》、读卡器及安装光盘,同时须在《中国电子口岸数据中心大连分中心领卡凭证》-“收费情况”栏内签字确认。

(3)在材料受理5个工作日后,企业登陆“网上审核系统”(/card)查询制卡进度为100%时,持有效《中国电子口岸数据中心大连分中心领卡凭证》(原件!复印件无效!)及领卡人和持卡人身份证原件,到大连数据分中心业务受理窗口办理领卡手续。

中小企业如何规避国际贸易风险 第3篇

国际贸易风险客观存在

政策风险:各国之间贸易磨擦加剧,反倾销案件增多以及技术性贸易壁垒频繁出现

当前,世界贸易关系复杂多变。一方面,全球经济一体化、世界贸易自由化是贸易发展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的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迅速,排它性的区域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由于近几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快速增长,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案件也逐年增加。而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出口产品附加值不高,技术含量低,价格低廉是唯一的竞争优势,因此很容易遭到进口国或地区反倾销诉讼。

关税壁垒作为保护本国市场的一种手段,越来越趋于透明。但许多发达国家又以技术性贸易壁垒为手段,依据技术的优势制订产品标准、法规,将国外竞争者挤出本国市场。如20世纪90年代,我国某地日用陶瓷以价格优势大举进军美国和欧盟市场,曾经占据了当地中、低档市场的1/ 3以上,后美国和欧盟制订了新的质量标准,规定铅镉溶出量由不超过百万分之七提高到不超过百万分之三;而且瓷器的白度、亮度、黑点、变形都有新的标准,大大超过我们的国标,而我国相关的中小企业受技术和资金的限制,无法达到进口国不断提高的质量标准,而被迫退出这一市场。

许多发达国家不仅对产品质量标准设限,而且对生产企业的资质也提出了要求,这点我国的中小企业尤其需要重视。国内贸易往往比较注重产品质量本身,而忽视对生产企业的管理。中小企业有时从资金、设备、管理、成本的角度考虑,对企业认证不够重视,而错失贸易机会。如从事药品生产和经营的出口企业必须通过GSP认证,日用陶瓷要想出口到美国,生产企业必须提前半年甚至一年向美国FDA申请,获得通过后产品才能进入美国市场。而通过 ISO9000、ISO14000认证更是对出口企业的普通要求。

市场风险:进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形成对某些市场过分依赖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进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美、日、欧盟和我国港澳地区。1995~2005年,10年过去了,虽然它们各自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排位有所变化,但四大传统市场合在一起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份额仍在50%以上。固然四大传统市场属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市场容量大,商品需求层次多,购买力强,但由于我国对上述地区出口仍然是依靠低价格、大幅度增加出口量来实现的,使得这一传统市场过度饱和,同一市场上同行价格自相残杀,那只会是“鱼蚌相争,渔翁得利”。

交易风险:对国际贸易交易方式的复杂性以及对国际贸易惯例不熟悉

国际贸易由于买卖双方远隔千里,货物的交付和货款的结算都有别于国内贸易。一宗交易的完成,往往涉及商检、海关、运输、保险、银行等诸多部门,而且各个部门之间又存在密切的、内在的联系。中小企业,尤其是未从事过国际贸易的企业,他们对国际贸易的交易风险认识不足,要么习惯于国内贸易的做法,要求对方先付款,后发货,即“款到发货”,“不见兔子不放鹰”,拒对方于千里之外,错过贸易机会;要么迫于买方市场压力,盲目接受对方提出的不合理付款条件,赊账几个月甚至更长,让不法外商钻了空子。近年来,随着新的企业开展国际贸易,不法外商利用内外贸交易的方式不同,诈骗货物或货款,使这类案子呈上升趋势,给这些企业带来损失。

防范和规避

国际贸易风险的对策

树立质量意识和名牌意识

以质取胜,质量第一观念。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外汇短缺,当时主要强调出口创汇,以量取胜,造成了高耗低效,企业亏损严重。而现代国际市场已经从价格的竞争转变为质量的竞争,中小企业应依靠科技进步,重视科技成果在生产中的运用,不断开拓新产品,在提高产品的质量、档次和加工深度上下功夫,而不是拼价格、比数量,不给进口国反倾销留下口实。

积极推行国际标准,提高我国标准档次。针对发达国家相继采用各种标准来构筑技术性贸易壁垒,如欧盟的CE,美国的TCC,日本的T-MAIK等都属于强制性的合格标志,只有当商品符合这些标准时,才允许进口。我国中小企业要使自己的产品走向发达国家市场,必须积极采用国际标准,甚至是国外最先进标准。

实施名牌战略。品牌、商标是一种无形资产,中小企业通过创名牌,可以塑造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形象和地位。创名牌、保名牌的过程,本身就是企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不断保持产品更新换代的过程。企业重视产品质量,提高产品档次,也是规避技术性贸易壁垒带来的政策风险的一种有效手段。

实施市场多元化,多方位、立体式构筑全球多边贸易体系

亚洲金融危机和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已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过分依赖某些市场,将会在一些突发事件发生时,使我方遭受重大损失。我国的中小企业既要重视发达国家的市场,又要开拓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市场,还要积极探索扩大独联体市场。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大国,近几年通过大量引进外资、引进技术,产品质量和性能日益提高,我国沿海地区的部分产品质量完全可以与欧美、日韩产品相媲美,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由于我国地域规模大,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中西部地区生产的一些产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十分勉强,但十分适合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市场的需要。如2004年下半年某地生产的汽车,以其价格合理、质量良好、适合当地需求的特点,出口到南美地区近2000 辆,创汇580 万美元。这说明我国企业完全可以同许多与我国产业结构互补,生产力水平相当的发展中国家发展双边贸易。因此,只有实施市场多元化,多方位、立体式构筑全球多边贸易体系,才能摆脱企业仅瞄准传统市场造成过度竞争而退出市场的风险。

走专业化、差异化道路

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原则,突出自己的特色和核心竞争力。中小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之前,首先要对目标市场进行调查和分析,找到自己产品的市场切入点。企业可根据自身的实力和专业化分工的原则来调整、优化自己的经营领域,将企业有限的资源集中投入到最擅长的产品,在系列化、创新能力上做文章,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如青岛某蜡烛生产企业,20世纪90 年代末从一个十几个人,20 万元人民币资金的小厂起步,发展到目前年出口量超过5000万美元的规模,走的就是专业化、差异化的道路。这家企业开发了上千款蜡烛品种,并在蜡烛照明的基本功能上,独创了与上百种颜色、各种瓜果气味相配套的蜡烛系列,产品深受世界各国消费者欢迎。

遵循国际贸易惯例,严格按进出口贸易的基本操作程序办事

我国企业国际贸易外汇风险现状分析 第4篇

1 我国企业国际贸易外汇风险现状

随着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外汇风险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中凸显出来, 而且受世界主要货币汇率波动的影响较大。固定汇率制度是我国在汇率制度改革前主要实行的制度, 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相对固定, 其所产生的汇率变动风险基本上都是由国家来承担。近些年来, 我国人民币汇率市场随着国际贸易的发生而再不断改革, 企业在国际贸易中所遇到的外汇风险则由企业自身来承担。面对如此局面, 我国企业防范外汇风险现状不容乐观,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1 内部因素

首先, 外汇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薄弱。外汇风险管理活动在国际领先企业中早已开始进行。在1993年, 对前500强企业且参与国际贸易的企业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发现, 对外汇风险管理比较重视的企业就占85%以上, 它们并对风险采取了某些措施。在2005年汇率体制改革之前, 我国企业一直处于汇率零风险的环境中, 这种优异的环境给绝大多数的企业一个错觉, 使它们无法对风险管理提起重视, 甚至有些企业的思想还是比较落后, 没有加强创新, 仍然依靠低劳动力成本和资源优势, 并且还觉得很好, 没有一点风险意识, 长期这样, 促使它们形成一些错误的想法, 如外汇风险基本由国家来承担等。在这样的环境下, 企业高层以及财务人员对外汇风险并不重视, 比较缺乏专业的外汇风险管理人员, 从而对未来汇率的走势无法准确的判断, 也没有充分认识到一些潜在的外汇风险的危害性, 因此, 也忽视了对外汇风险。长此以往, 导致我国企业对于目前外汇市场哪种金融衍生工具能规避外汇风险以及这些工具的如何应用都不清楚, 因此, 外汇风险肯定会影响这些企业未来的国际贸易。其次, 完善的外汇风险综合管理体系比较缺乏。我国由于从事国际业务时间较晚, 专门的机构负责外汇风险管理没有设立。实际上, 我国企业涉及外汇的业务基本上都是由财务人员来进行, 财务人员虽然具有专业的财务知识, 但是他们没有专业的外汇知识和相关的外汇理财技巧, 很难应对日益剧烈变化的汇率波动。没有完善的外汇风险管理体系, 缺乏有效地制度保证。

1.2 外部因素

首先, 体制性约束。目前, 在我国, 参与外汇市场的主体并不是很多, 仅有的几家还都是国有银行, 这样垄断了外汇市场。到目前为止, 按照交易双方意愿来完成外汇交易, 在我国还是比较困难的。其次, 可供选择的避险工具有限。目前, 外汇政策的管制以及金融服务仍然对我国金融体系有一定的制约。目前在金融市场进行交易的金融衍生工具主要包括远期外汇买卖、货币互换、外汇期权、外汇期货等。我国仅有的几家国有银行实施外汇交易时也仅仅只是针对少数出口型企业或者是一些大型国企, 对于一般企业而言, 它们没有充足的避险工具, 可选择的避险工具也是非常有限的。

2 我国企业国际贸易外汇风险规避策略分析

2.1 经营策略

经营策略就是企业规避外汇风险主要是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和国际贸易业务特点通过对生产方式和营销方式的改变来进行的一种策略。经营策略并不是一个单一的策略, 它本身包括两种策略, 即营销策略和生产策略。

2.1.1 营销策略

营销策略主要是利用营销手段来对外汇风险进行规避。营销策略也包括很多:第一, 贸易市场选择策略。根据国际贸易对象所在市场的状况, 企业对该市场经济下进行国际贸易时的外汇风险现状和可能存在的外汇风险进行分析, 对国际贸易外汇风险比较大的市场贸易数量进行控制, 或加以战略性的有效控制, 并注意把握交易时机, 尽量选择国际贸易外汇风险小的市场进行贸易。贸易对象所在国的政局是否稳定、贸易对象的财政状况、市场结构是否合理是企业国际贸易外汇风险潜在的主要影响因素。第二, 结算币种选择策略。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时, 结算币种的选择类型是比较多样化的, 可以选择本国货币或者贸易对象国货币或者第三国货币。收硬付软或者折中地采用软硬币搭配或者直接用本币是结算币种选择的基本原则。另外, 要合理选择结算币种, 企业必须在合同谈判前, 对外汇走势进行分析, 加强对未来汇率走势的预测。第三, 结算时间调整策略。对于企业国际贸易外汇风险而言, 能够决定它的重要因素有很多, 而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就是外汇风险暴露时间。在这种情况下, 有效规避企业外汇风险主要就是通过调整现金流的收入和支付时间来进行。值得一提的是, 这种方法必须建立在对汇率波动准确预测的基础上, 而这个也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因此, 要想达到规避外汇风险的目的只能通过对汇率波动的时间结构的改变来进行。第四, 贸易合同保值策略。在贸易合同制定中, 国际贸易双方将保值条款订立起来并将其加入合同中, 这样能够有效地规避外汇风险。企业对汇率走势预测的准确度决定了贸易合同保值效果的好坏。第五, 价格调整策略。价格调整策略需要对价格调整的影响进行全面分析以及价格调整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2.1.2 生产策略

生产策略就是对生产产品的地点、规格、结构、品种等改变来规避外汇风险。第一, 转移生产地点策略。目前, 实力较强的企业可以采取该策略, 提高对汇率变动抵抗能力, 并且使汇率波动对企业国际贸易的影响也减小了。第二, 改变原料来源结构。改变原料来源结构不仅可以降低产品的成本, 而且还使企业市场竞争力得以提高, 从而规避外汇风险。第三, 对生产规模进行调整。这种策略可以使企业国际贸易业务的生产成本减低, 而且也提高了产品利润和市场竞争力, 进而也使外汇风险得以规避。

2.2 应用金融衍生品策略

应用金融衍生品策略就是利用外汇市场和回避市场的交易来规避外汇风险。金融衍生品策略主要包括:

2.2.1 外汇期汇交易策略

第一, 即期外汇交易。即期外汇交易是指买卖双方约定于成交后的营业日内交割来规避外汇风险。在各类外汇交易中, 即期外汇交易量是基础, 是外汇市场中最常见、最普遍的交易形式, 其交易量约占全部外汇交易量的2/3, 居各类外汇交易量之首。当汇率较为平稳时, 企业如果采用应用金融衍生品策略就会减少很多损失, 另外, 这种策略也是非常适合那些业务量不是非常大的企业。第二, 远期外汇交易。远期外汇交易策略是指外汇交易双方先签订交易合约, 但并不立即进行货币的转移, 而是约定在未来某一时间, 以约定的汇率完成货币的转移, 从而实现外汇风险的规避。在国际上, 这种方式的策略是最常用的避免外汇风险的方法。这种策略将远期的外汇交易汇率锁定在当前, 在进行交易时, 其汇率都按照合约的汇率, 不管汇率如何变动, 从而对外汇风险进行规避。这种策略与即期外汇交易策略最大的区别在于交割日不同, 即期外汇交易的交割必须是在成交后两个工作日内完成, 而远期外汇交易的交割发生在将来。

2.2.2 外汇期货交易策略

外汇期货交易策略就是指在有组织的交易市场上以公开叫价的方式进行外汇期货合约买卖来规避外汇风险。对于企业国际贸易需要收付的外汇, 企业可以与现汇市场交易数量相同且与交易位置相反的期货合约, 从而对汇率风险进行了规避, 也就是说防止企业造成较大损失。

2.2.3 外汇期权交易策略

外汇期权交易是指买方有权在未来的一定时间内按约定的汇率向期权的卖方买进或卖出约定数额的外币, 同时期权的买方有权不执行上述买卖合约, 从而规避外汇风险。与远期外汇交易相比, 在规避外汇风险上, 外汇期权交易更加灵活和主动, 根据国际贸易业务特点, 企业将相应期权购买后, 如果汇率变动对其有不利影响, 则当合约到期时对期权合约进行指定, 使企业能够很好地规避外汇风险, 进而降低损失;反之, 利益的获取不是通过执行期权合约而得到, 而是利益的获取是通过汇率的有利变动来得到。这里也提出期权所付费用要远远高于远期交易。

2.3 组合策略

我国企业国际贸易外汇风险的规避策略都有其优势、劣势, 每个策略都有其适应条件, 根据企业国际贸易特点企业可以单独使用, 也可以将这些策略结合起来共同使用, 也就是说对外汇风险的规避采用策略组合的方式来进行, 由此可见, 组合策略是一种有效地规避外汇风险的方法。

3 结语

当前, 国际外汇市场汇率波动加大, 我国每个参与国家贸易的企业都面临着外汇风险, 这足以说明我国企业国际贸易普遍面临着重大问题。企业必须采取某些措施来规避国际贸易外汇风险。其实规避国际贸易外汇风险除了本文所介绍的科学选择合适的规避策略之外, 提高外汇风险管理和规避意识以及培养和储备风险管理专业人才也是非常有效的方式。

摘要:外汇风险一直都是困扰参与国际贸易企业的一道难题。本文从我国企业国际贸易外汇风险现状分析入手, 剖析了我国企业外汇风险防范存在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从而有效地规避企业国际贸易外汇风险。

关键词:企业,国际贸易,外汇风险

参考文献

[1]周海.国有企业国际化经营中的外汇风险管理[J].中国金融, 2010 (18) .

国际贸易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第5篇

摘要:国际贸易企业对客户进行管理是业务得以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国际贸易企业在对客户关系管理过程中存在客户细分、满意度调查分析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本文以辽宁天顺国际合作有限公司客户关系管理问题为研究对象,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改进措施。

关键词:客户;客户关系管理;国际贸易

客户关系管理是指企业为提高核心竞争能力,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发展战略,并基于此开展的包括客户判断、客户选择、客户发展和客户保持在内的全过程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客户关系管理是企业以客户需求为重点,通过开展系统化的客户研究和分析策略,优化企业内部的组织体系和业务流程,核心目的是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和利润水平。

一、国际贸易企业客户关系管理存在的一般性问题

辽宁天顺国际合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顺国际”)在经营石化及机械产品进出口业务过程中,逐步认识到客户关系管理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但是在客户关系定位、后台信息技术支持、内部业务流程、组织模式及客户关系管理体系建设等方面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足。

1、缺少客户细分化管理

客户细分管理的技术基础是客户信息的内部共享。由于天顺国际目前还没有运行基于网络环境的客户管理信息系统,其客户基础数据的累积基本由业务部门自行收集和整理。由于缺少分享技术手段和制度措施,客户信息在各部门间未达到“统一化”处理,因此经常给客户留下“非统一进程”的企业印象。另外,天顺国际正处于转型期,企业或多或少存在着“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理念,特别是在机械项目上的目标客户群开发和市场定位上仍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无序性,长期发展的结果就是“客户多、种类杂”。再者,公司缺乏对机械项目客户的针对性分析研究和合理细分,不能有效区分不同客户的特殊需求,采取具有针对性的运行措施和方案,而是对所有客户都提供同质化服务,使得企业的有限资源过度分散在某些不必要的环节或者不需要提供特殊服务的客户身上,降低了企业资源的利用效率。

2、忽视客户满意度调查和需求分析

客户细分化管理的技术基础是客户满意度调查和分析。当前,国际贸易公司非常关注客户物流服务的过程,但很少关心客户接受服务后的实际感受,天顺国际也不例外尤其在新开拓的项目上。作为贸易服务机构,应主动应对客户关系管理,通过各种有效的形式来获得客户真实感受的反馈,在此基础上对客户的需求进行分析,然后通过企业内部流程、制度的改进和优化来满足客户的特殊需求。而目前,我们更关心经济指标和内部建设,还没有开展有效的客户需求调查和分析,导致无法及时了解客户的真正需求和想法,使得公司各项客户管理策略都有失决策基础和依据。

3、客户关系管理信息化水平落后

网络信息化技术是建立现代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必备技术条件之一,是有效对客户数据进行管理的`必备工具。天顺国际日常业务管理主要通过单机电脑进行,各部门和系统完成的基础数据还不能实现完全共享,数据产生和传递速度较慢,严重影响信息和数据的及时处理、分析和应用。在网络信息建设方面,天顺国际建立了公司网站,为客户提供动态的产品信息。但基于公司网站的电子商务并没有真正开展起来。对客户业务联络和沟通,包括服务进程中的操作环节,还只能通过电话、电邮等传统方式进行,客户关系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较弱,这也是我国多数国际贸易企业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二、改善国际贸易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的措施

客户细化管理、满意度调查分析和客户关系信息化管理手段是目前我国国际贸易企业在应对客户关系管理问题中所遇到的共性问题,需要给予特别的关注,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加以解决。

1、对客户进行市场细分化管理

对客户进行市场细分化管理有助于根据客户业务价值贡献采取针对性的客户政策。尤其是在目前公司开展的机械项目中,应根据客户对企业及产品的兴趣度及贡献价值的多少,将其分为重点客户(A类)、普通客户(B类)和小客户(C类)三种。遵循帕累托ABC规则,确定天顺国际重点客户约占5%,对公司贡献价值应占80%以上;普通客户15%左右,贡献价值约为l5%;除此之外的80%客户群,其贡献价值仅为5%。基于此分类标准,可针对不同客户实施不同的客户关系管理策略。

(1)重点客户关系管理策略

天顺国际应与重点客户建立“供应链式”战略联盟合作伙伴关系。对重点客户,应采取电话调查、面谈、会议或者专门拜访活动等保持日常性频繁沟通,维持双方信息流畅。同时,充分利用公开网络信息平台等技术渠道,获取重要客户业务模式或长期战略变化信息,加强跟踪调查和分析,以便及时对业务流程和管理机制做出评估和改善,满足客户的变化需求。再者,应为重点客户量身定制存储、分拨、包装、配送、结算等一系列个性化服务,确保提高重点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维持业务稳定。

(2)普通客户和小客户关系管理策略

普通客户价值贡献虽不及重点客户,但部分普通客户可能会在未来成为公司重要客户,因此必须给予足够重视。可通过向其提供部分定制服务或少量增值服务,来达到维系现存合作关系之目的,待时机成熟转化为重点客户。小客户数量较大,贡献价值有限,可据人力、场地等资源实际状况,采取削减服务成本等策略。

2、加强客户满意度调查和分析

客户满意度是指客户购买产品或接受服务过程中,基于自我感知与期望的对比所形成的对服务者的基本态度和认识。天顺国际应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平台进行客户满意度调查,主要收集渠道可考虑完善网站主页有关“投诉和建议”链接的信息收集功能,也可采取封闭结构的调查问卷形式。主要反馈客户对公司提供的运输、仓储、产品信息等服务的满意程度。公司组织专业人员对客户反馈意见进行汇总、整理和分析,根据客户反馈意见制定相应改进措施。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客户类别,重点考虑重要客户和普通客户的反馈意见以及客户反映比较集中的改进点和改进意见。

3、建立客户关系管理信息系统

天顺国际公司在运营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和手段,向客户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和资料,来加强物流定制服务的能力,提高公司的服务水准,提高企业员工的业务能力,缩短订单备货等方面的周期,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生产力。首先,应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加强公司网点建设。实现网络信息化是衡量现代物流企业的重要标志之一,当前许多大型贸易企业一般都建设有“一流三网”,即定单信息流、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用户资源网络和计算机信息网络。借助网络信息技术,企业可以整合各种业务流程,有效地融入到客户的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建立起一种“效率式交易”管理与生产模式。

客户关系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应能实现对客户销售、市场、支持和服务的全面管理,能实现客户基本数据的记录、跟踪,客户订单的流程追踪,客户市场的划分和趋势研究,以及客户支持服务情况的分析.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其次,要充分发挥公司主网站的商务功能开发,基于浏览器或服务器的网络环境应用方式,使公司与客户在不见面的前提下进行贸易活动,实现贸易企业与客户网上交易。建议在公司网站主页中建立“电子商务”子模块,使公司与客户之间通过网络环境进行交互式的沟通和反馈。

国际贸易企业实施客户关系管理,针对客户的细分化管理是基础,通过满意度调查和分析来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配合信息化技术来提高反馈效率,系统性改善客户关系管理的效果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唐霞.中小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设计[J].河北师范大学,(05).

[2]单友成,李敏强,赵红.面向客户关系管理的客户满意度指数模型及测评体系[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3).

[3]张春.第三方物流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研究[J].江苏大学,2010(06).

企业家应密切关注的国际贸易规则 第6篇

近年来,发达国家凭借其技术优势,利用《WTO/TBT协议》条款,在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上大做文章,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产品造成很大伤害。为此,我国企业家和政府管理人员应加深对合格评定程序和国外技术法规、标准的研究,加强预警措施的实施力度,使我国出口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得以顺利发展。

合格评定与认证

近十几年来,国内企业普遍开展了ISO 9000认证,因此,大家对“认证”一词已耳熟能详。但是,对于合格评定以及与认证的关系,并不十分了解。其实,合格评定是在认证(产品认证和体系认证)的基础上发展的一种程序。早在1985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理事会,为国际贸易便利化,决定将“实验室认可”和“审核员注册”等内容融入“认证委员会”,扩大其职责,并改名为“合格评定委员会”。因此,“合格评定程序”就是一种具有这样新内容的管理程序。相应地,在1993年乌拉圭回合讨论中,关贸总协定(GATT)就将“质量认证”扩展为“合格评定程序”。

在《WTO/TBT协议》中没有直接对合格评定下定义,只是在附件1中给出了“合格评定程序”(Conformity assessment procedures)的定义,即,“直接或间接用来确定是否符合技术法规或标准的相关要求的任何程序。”在此定义的注释中,还注明包括:抽样、测试和检验程序;评估、验证和合格保证(供方声明)程序;注册、认可和批准以及它们的综合程序。可以看出,合格评定的范围要比认证范围宽得多。

按ISO对认证的定义是:“给出产品/服务符合标准或规范的书面保证的过程。”或者说,认证是对产品符合技术法规或标准的要求做出合格评定的一项活动。制造商产品的质量由独立公正的第三方认证机构认定,并加贴认证标志。用这种认证方法担保产品是合格品。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贸易中公平交易的基础是信用。由于各方利益不同,所以以第三方来证明产品是否符合标准或技术法规,才能消除疑虑,建立信用。这也就是市场经济中把认证作为贸易手段的原因。认证与合格评定,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认证或认可都属于合格评定范畴之内,是一种规范化的合格评定。

认证制度的起源

认证制度源于19世纪末。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欧美大陆兴起,首先在美国出现了自愿性产品认证。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商品的性能和结构逐渐变得越来越复杂,因此,市场需要产品的质量必需得到客观、公正、第三方的认证,产品认证一出现就有自愿的属性。

1893年,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哥伦比亚展览会上,由于电气产品在使用中起火,这场大火轰动了全世界,成为当时新闻界的焦点。由于这一事件与安全保险有关,为此,保险商实验室公司萌发有必要成立一认证机构为电气产品进行质量认证的念头。1894年,该公司拨款并提供仪器和设备,组建一个检验实验室。这个实验室就是现在享有盛名的“保险商实验室”(Underwriter Laboratory)简称UL,这也是美洲第一家认证机构。UL成立迄今已有110年历史了。实验室成立后,提出了一系列倡议,建议政府规定在电气产品投入市场前,必须经过安全检验和认证。UL的倡议得到美国各州政府的大力支持。1916年后,UL已成为依靠自己的力量,逐步发展成为全世界闻名的、独立的、对各类电气产品进行可靠检验、测试和鉴定的非赢利民间机构。因为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各州司法权独立。所以在美国许多州,UL认证已经成为一种强制性的要求。在有些州的法律中已明文规定,没有UL标志的产品不准在市场上销售。在美国,当人们选购如电风扇、电熨斗、电褥子、电吹风、电烤箱、微波炉、电热水器、电按摩器等家电时,只要看到贴有UL标志,就觉得放心和有安全感。这是100多年来,UL长期从事机电产品安全性能鉴定所树立起来的信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电气、电子产品的广泛使用,各国政府为了保护公共利益、保护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纷纷通过立法对涉及人体健康和安全的产品实施强制性认证。以获得强制性产品证书和认证标志,作为市场准入的条件,这其中包括我国政府推行的3C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

20世纪6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的强制性产品认证得到快速的发展。欧洲各国纷纷推出自己的认证体系,例如德国的TUV、欧盟CE等。到20世纪90年代初,发达国家由于其法律体系健全,以及企业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心理比较成熟,使得这些国家纷纷放弃推行强制性产品认证的做法,大力推行自愿性认证。欧盟除了电信、电气和电子产品、机械类高危产品等必须由指定的认证机构认证外,其他许多产品可以由制造商自我声明,也可以向第三方认证机构申请认证后,加贴CE标志及认证机构的认证标志,不再公布强制性认证产品目录。尽管第三方认证是自愿的,但是由于严格的市场监督抽查,处罚力度很大,所以,许多产品,尤其是新产品和进口产品,为了得到市场认可,均主动向认证机构申请认证。

国际上对合格评定程序(认证)的不同要求

根据《TBT协议》的要求:各成员按照规定进行合格评定活动。但是,在涉及国家安全、防止欺诈、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生命和健康以及保护环境等情况下,允许成员实施与上述国际标准、指南不尽一致的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由于各国的发展水平、法律要求、标准、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的不同,因此在商品交流中,就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出口商和相关产品生产企业,更应密切关注其它成员的相关产品标准、市场准入规则以及他们的技术法规、合格评定程序等一系列相关要求,否则就有可能被人拒之于门外,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美国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2004年我对美贸易达到1696亿美元,贸易额增加了34.3%。所以我国企业更应关注美国的法律、法规,了解美国有关认证方面的情况。美国多数州政府发布法规,要求电气产品经过FCC或UL认证。不同产品依据不同技术法规,实施不同技术规范、检验和认证程序。

美国政府的认证方案及形式,大致可分为以下几大类:

1. 对直接影响到使用者或公众健康及安全的产品进行认证。此类认证包括美国食品及医药管理局(FDA)和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对新的动物用药和人体用药、医疗设备、生物制剂以及其他产品进行评价和批准;美国联邦航空局(FAA)和美国运输部,对飞机、飞机主要部件以及相关服务进行的认证;美国矿山安全与健康监察局(MSHA)和美国劳工部,对在矿山使用的电器设备进行的认证。

2. 对在军队系统使用的部件、原材料和元件进行认证的合格产品清单(QPL)。对生产商所有产品的生产过程控制和生产能力进行评估和核准。

3. 自愿认证的形式。例如美国农业部(USDA),按统一的质量评级来对肉类和肉制品进行评级和认证,同时也包括对乳制品、新鲜的和经过加工的水果、蔬菜、坚果以及相关产品进行认证。还有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署(DOAA)和美国商务部,也会应海产品加工商的请求,对鱼类和贝类产品进行检验、评级。

基于其他原因,美国各州也会采用各种类型的认证形式对各种产品进行认证。例如,有些州会对肉类和肉产品进行检验以证实其是否符合USDA设定的标准,然后被授予使用合适的USDA标志。

另外,美国的私营认证机构则承担了其它一些认证的项目。比如:美国燃气协会(AGA)与加拿大相应机构联合组成了国际认证服务(IAS),被广泛用于对煤气用具和相关配件、电器和燃油器具进行测试认证;美国家用电器制造商协会(AHAM),负责对室内空调、电冰箱/冰柜、加湿气、减湿气的认证;美国空调与制冷学会(ARI)负责对空调设备、水冷却器及太阳能收集器的认证;美国牙医协会(ADA)负责对牙科所用的材料、仪器设备以及牙膏牙刷进行认证;电器设备、灭火器的UL认证则是由美国保险商实验室承担;美国工厂互惠研究会(FM)则对重型卡车到建材的各个方面负责;还有诸如在美国出售的玫瑰花有AARS标志;HUD针对地毯及毯子;ASME法规则负责对锅炉、热水器、压力容器及部件进行认证等等。在美国,对不同类型的产品进行认证的私营机构超过了178个。

在美国使用的认证标志,依据美国1946年商标法(兰哈姆法案)1999年的修订版,在美国专利商标局(PTO)进行注册。PTO根据不同商标类型,制定和实施不同的使用要求。这些要求或附加说明应该标明认证机构的身份(如需要,还应标明其他任何测试方)以及认证方与生产商之间的关系。此外,合格证书还应标明产品型号、批次或其他信息以便追溯生产地和生产时间;合格证颁发日期;合格证颁发机构和负责人员。产品标签则应当指明供货商、产品名称、类型或型号、以及为正确并安全使用、维护的说明等。

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问题探讨 第7篇

一、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现状

在我国, 注册资金不超过500万元, 总资产不超过2000万元, 年销售总额不超过4000万元的企业被列为中小企业。近年来, 在我国不断改变的经济体制经济体制下, 经济体制得到空前发展, 同时占据我国企业总数大部分的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高、越来越重要。对外贸易, 体现了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支持, 使大量中小企业拥有对外经营贸易的权利。由于我国中小型企业多数成立在改革开放以后, 发展时间短, 欠缺历史性, 未能积累更多的资金, 导致发展业务时, 常常出现资金短缺的现象, 使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我国中小贸易企业灵活转变经营方式, 便于开拓经营市场, 是大企业难以比拟的优势, 但相较于大企业, 中小企业的融资方面相对薄弱。

随着银行新融资产品不断涌出市场, 及其不断提高的工作水平与工作力度, 致使贸易收入占据银行总收入的绝大部分, 因此很多商业银行也加入到中小企业信贷的市场中来, 使得根据中小企业自身性质进行中小企业贸易融资成为关键工作。

二、中小企业贸易融资问题产生原因

国际贸易融资的基本工作为国际计算, 国际计算是给予资金融通的重要方式。换句话讲, 进出口商确定了一种结算方式, 意味着确定了与之对应的贸易融资内容与操作过程, 通过结算进行融资, 有效提高了企业资金周转速率, 并帮助企业避开应收账款与对外付款时易产生的系列问题。国际贸易融资的前提是进行国际贸易, 其涉及的方面广泛、复杂, 如国内外两个贸易市场、不同的法律规则以及银行、商业两种信用等。中小型企业贸易融资相较于大型企业, 存在大量风险, 同时也面临着许多困难。

1. 企业内部问题

目前, 我国拥有大量中小企业, 总体效益却不见好, 甚至有些企业处于常年亏损状态, 存在管理不善、内部系统紊乱、资信情况不好等问题。一旦出现资信问题则采用信贷手段去银行套取资金。长期采用押汇与打包贷款等方式进行融资, 对经济长期发展起不到良好作用, 且占用了大量资金资源, 阻碍了更需要资金周转的企业获得贷款途径, 并给银行资金流动与安全造成影响。在国际贸易经营过程中通过国内外市场差价进行投机性经营方式;当某些商品在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的价差较大时, 国内贸易商争取商机, 大量进口该商品, 获取差价利润。与此同时, 当这些商品的国内市场价格下跌, 存货大量囤积, 造成货款难以收回, 降低了银行资金安全性。

2. 银行体系原因

贸易的国内外双方银行是导致贸易顺利进行的重要原因, 国外银行基本采用商业化经营模式, 当经营不恰当时, 可能随时结束营业。我国中小贸易企业在国外代理银行选择方面的经验与能力, 还有信息对称等都有所欠缺, 致使对代理银行无法全面深入地了解, 以及与国外代理银行的长期合作经验匮乏。在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过程中, 由于对该国的政策与管理条例的不了解, 导致双方信息不对称, 经常有无理拒付的情况出现。我国商业银行有关中小企业的理财产品不多, 相关信贷评价体系发展缓慢, 且担保体系还未得到健全。我国目前绝大部分金融政策都是针对国企与央企, 融资体系也是如此, 针对中小企业的商业银行评价规则也不多, 以大型企业为主, 致使许多中小企业无法获得贷款。

3. 外部政策影响

进出口贸易受到外部政策的严重影响, 国家政治与经济水平的平稳发展是对外贸易的重要保障, 完善健全的法律对贸易双方利益都具有保护作用, 严格的外汇与贸易管理制度是进行贸易的前提。通常情况下, 国际贸易融资涉及广泛, 包含各个国家债权以及债务清偿与支付, 当贸易输入方的政局发生变故, 有失平稳时, 外汇管制与制裁受到影响, 两国的贸易合同因此失效, 使银行承担巨大对的损失与风险。

三、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对策

由于发达国家的贸易经历了几百年历史, 发展相对成熟, 融资业务开展时间早, 且发展迅速, 可作为学习的标杆, 汲取相关经验教训。如颁布出台支持我国产品出口的相关法律与政策;严格审查出口信贷及其担保环节, 保证贷款清偿;多渠道进行融资等。

严格提升中小企业自身企业的信誉, 行政要稳定、连贯, 且具备预测性热点, 尤以预测为重点。严惩失信行为, 区别对待讲信用者与不讲信用者, 推崇相关奖惩制度, 促使企业自觉遵守信用。

由于我国的信贷行业还在持续发展中, 中小企业的贷款大多数都来源于银行, 因此, 银行需对贷款企业经营方面的能力与大致方向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与此同时, 企业也应建立起自己的信誉度, 严格按照约定时间还款付息, 使借贷双方相互了解与信任。

四、结束语

中小企业国际贸易相关融资的方式不少, 企业在自身特性的基础上, 采取适宜的融资方式, 解决相应的融资问题, 由此来促进国际贸易融资。

参考文献

[1]朱佩珍.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模式研究[J].中国商贸, 2012, 14:224-225.

中小外贸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创新研究 第8篇

对于中小外贸企业来说, 资金短缺是束缚其发展的重要的因素。其通常规模小、实力低、知名度差, 因此往往难以直接从资本市场通过债券、股票等方式获得发展所需的资金, 国际贸易融资由于自身的特点非常符合这类企业的需要, 是他们获得发展资金的最好的途径。

一、国际贸易融资创新的必要性

1. 银行自身发展需要融资创新

虽然, 当前商业银行的发展状况较为乐观, 但是其仍然面临着巨大的问题就是其发展结构的成本仍然较高, 因此, 必须采用创新的方式来降低成本创造更多利润。通过创新的方式, 大大增加实际的市场需求量, 研发出的各种新的融资产品更能满足顾客的各种不同的要求, 从而能够让银行对顾客更具吸引力, 促进自身的快速发展。

2. 传统国际贸易融资的局限性

传统的国际贸易融资的特点表现为周期短、灵活性好、流程简单、业务种类非常单一、成本较低, 因此对于融资金额需求量小、贸易双方关系稳定的企业来说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但是传统的方式同时又具有极大的局限, 对于一些融资高风险的区域, 尤其是那些相关体制仍然缺失或者不完善的新兴区域、发展中国家, 传统的方式已经无法适用于他们之间的贸易情况。对于一些涉及贸易金额巨大的融资项目, 传统方式同样无法适用。

二、国际贸易融资创新的意义

1. 对银行的意义

根据经济发展的规律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每个国家的国际贸易融资规模应当达到进出口贸易总量的百分之三十, 但是当前的真实情况是这个额度还远没有达到, 因此,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 他们拥有一个非常广阔的市场。当前越来越多的银行也意识到这个巨大的商机, 包括我国的银行和外资银行都前后推出面向中小外贸企业的融资产品, 并且根据顾客的需要, 不断创新产品、提高服务能力, 实际情况也证明了, 通过创新之路, 银行都获得了巨大的收益。

2. 对中小外贸企业的意义

站在中小外贸企业的立场上看, 进行国际贸易融资创新的意义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第一, 可以获得发展所需的周转资金, 在过去的银行服务中, 综合考虑风险和成本等问题, 银行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一般都只对那些大型的、优秀的企业开放, 中小外贸企业一般是难以从银行获取贷款作为自身的发展资金。但是通过创新理念的提出, 银行开始转变观念, 局面就大为改观, 银行开始将目光投向中小外贸企业的国际贸易融资这个巨大的市场, 并提供相关创新产品, 使得一部分的中小外贸企业的周转资金得到了有力的保障;第二, 帮助开拓海外市场, 随着全球化不断推进, 国际贸易的规模、范围都在持续增大, 一方面这成为一种机遇, 另一方面无疑给企业的国际贸易带来了更多的潜在风险, 贸易双方在面对巨大风险的情况下可能无法达成合作, 除此以外, 这些企业还希望能够在海外市场进行投资, 如果依靠贷款筹集资金的话风险会进一步增大, 并会造成资金的占压, 因此, 国际贸易融资的创新刚好符合这一切需要, 对企业的海外合作和拓宽海外市场是非常有意义的。

3. 对国际贸易发展的意义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 在大力发展民族工业的时候, 通常对出口贸易都表现出一定的依赖性, 但是出口有经常面临多方面的困境, 出口的产品大多是劳动资源密集性产品, 进口的大部分是工业制成品以及先进的机械设备和技术, 这样非常可能导致进出口出现逆差问题。因此, 无论是发展中还是发达国家, 借助于贸易融资创新产品这个有力的工具, 可以有效促进产品的出口力度, 改善逆差, 保持国际收支的平衡。

三、国际贸易融资创新方向

对于中小外贸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创新方向可以按照如下方式构造:

第一, 银行方面应当从理念、机构、技术等多个方面进行创新, 具体来讲就是: (1) 创新客户定位理念, 银行要端正对客户群体的认识, 不能把仅把目光瞄准那些大型企业, 同时应当关注中小外贸企业, 对营销计划做出相应改变, 调整客户结构, 拓宽客户来源; (2) 创新融资结构, 传统的银行信用衡量的标准是企业规模、盈利能力、净资产等, 这些往往会将这些中小外贸企业排除在外, 因此, 银行应当对融资结构进行创新, 将贸易融资作为有效的手段, 注重企业的实际交易; (3) 创新贸易融资工具, 将集结算、管理、担保、融资为一体的国际保理业务纳入应用的范围, 深入探索出口信用保险融资方式, 积极开展结构性贸易融资的设计与应用, 打破固定资产等为企业带来的壁垒, 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把为中小外贸企业服务作为银行的核心理念; (4) 贸易融资的进行需要技术平台的支持, 比如网上银行、贸易融资系统等, 因此, 银行需要建立相应的可实施更新升级的贸易融资系统, 并对系统进行不断优化, 大大提高用户体验。

第二, 政府方面则需要加快推进相应法律制度的构建和完善, 使得贸易融资的各个环节都能够有法可依, 避免法律漏洞, 政府应当在贸易融资创新过程中加快自身只能的转变, 最大发挥自身的引导功能。

第三, 中小外贸企业方面则应当积极建立良好的信用评级, 在法律和道德的双重约束下, 对自身提出讲信用、守信用、重信用的要求, 提高自身在银行的信用等级, 为后续的发展做好铺垫。

摘要:国际贸易融资创新对中小外贸企业的业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详细论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 阐明了创新的必要性及意义, 最后给出创新的方向。

关键词:中小外贸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创新

参考文献

[1]樊薇.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创新问题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 2008.

国际贸易企业 第9篇

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 我国经济已经孕育出一大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伴随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融合程度的加深, 许多企业开始走出国门, 积极探索国际化战略, 在世界范围内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

异质企业贸易理论是国际贸易的理论前沿, 其最重要的创新是将企业异质性引入原有模型框架, 从微观企业行为视角重新分析和解释国际贸易与投资以及跨国企业全球组织生产的抉择。这一理论出现与发展, 更好地解释了企业进入海外市场的方式, 特别是可以解释是贸易还是投资的选择, 以及对外直接投资与外包。因此, 为了适应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需要, 深入了解新新贸易理论的内涵及其发展, 为当前我国企业实际国际化经营提供参考和指导, 以探讨我国开展跨国公司的最优国际化战略问题。

1 新新贸易理论的内容

新新贸易理论的概念最先是由Baldwin于2004年提出, 而最早研究新新贸易理论的代表应属Melitz (2003) , Antras (2003) 以及Be rnard等 (2003) 。该理论以微观的企业为研究对象, 研究企业的全球生产组织行为和贸易、投资行为。其最突出的特征在于假设企业是异质的, 也就是企业是存在差别的, 而不是像先前贸易理论那样假设企业同质性, 只是外在的市场结构差异影响到企业行为, 而其异质性主要体现在生产率差异。该理论中, 将企业生产率差异纳入新贸易理论, 并以此分析企业商业模式选择, 称为异质企业贸易模型, 又被称为异质性企业贸易 (简称HFT) 理论;新新贸易理论的另一派则以Antras (2003) 为代表, 将新制度经济学的不完全契约思想纳入一体化和外包的商业模式选择, 称为企业内边界理论。这里, 主要介绍异质企业贸易理论。

我们知道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产业层次, 没有充分注意到企业间的差异对于理解国际贸易的重要性。同一产业部门内部企业之间的差异可能比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差异更加显著, 无论是企业规模还是企业的生产率, 企业都是异质的。新新贸易理论通过企业异质性来分析和研究更多新的企业层面的贸易现象和投资现象。因此, 新新贸易理论的特点表现为两个转变:一是贸易分工基础由国家优势向企业特有异质优势的转变;二为贸易所得来源由国家层面向企业层面优胜劣汰行为的转变。

事实上, 对大型跨国公司的实证研究也表明, 那些拥有更多国际专利的企业, 在一个特定的时段它们可以发展得更快并占有更多的国际市场份额。特别是那些在产业中最具创新的企业可以创造一系列非常有效的所有权优势和竞争优势, 从而加快其国际生产进程, 提高其世界市场份额。而技术水平较低的企业将逐步被淘汰。

2 关于企业的异质性

现实世界中, 个体企业存在特性差异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福斯特、梅特卡夫 (2005) 指出, 从经济学一般理论角度看, 异质性表示所考察对象之间的差异化程度, 不论是家庭、厂商、部门还是地区或者国家, 都会因为他们在产品消费或生产、生产方式选择、创新活动和组织环境上所做出的决策, 形成其努力、行为和成功方面的差异。因此, 无论从经济增长理论假设的现实性角度, 还是从探究经济增长的微观机制来说, 企业异质性是一个基准概念宋德勇等 (2009) 。

根据杨瑞龙、刘刚 (2002) 的研究, 企业异质性的基本内涵为:首先, 企业是一个历史的不断内生成长和演化的有机体, 企业在成长中所积累的核心知识和能力是独特的和有价值的。其次, 企业的核心知识和能力作为企业的关键性生产要素是非竞争性和难以模仿与替代的, 既无法通过市场公开定价和获得, 又使其他企业的模仿和替代行为面临成本约束。在企业异质性假设基础上, 企业通过核心知识和能力的积累及其相应的竞争行为或战略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或超额利润, 企业的利润或竞争优势是内生的。

总体而言:企业异质性主要表现为企业 (或工厂) 生产率、产品质量以及工人技能方面的差异, 而当前对这种差异性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贸易自由化对于产业内部结构变化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上。贸易自由化可以促使企业“质量”提升, 这里的“质量”主要指企业生产率或产品质量。在贸易自由化条件下, 由于企业进入出口市场需要支付一定的固定成本, 而通常只有生产率较高的企业才能承担出口进入固定成本, 因此, 企业特性差异会造成企业出口决策的差异, 具体表现为:有些企业进入出口市场, 而有些企业则只在国内市场上销售其产品, 这就形成了国际贸易中的企业异质性。因此, 所谓国际贸易中的企业异质性, 就是指出口企业与非出口企业在一系列企业特性上的差异, 以及由此所引发的关于出口与企业生产率之间因果关系的探讨。由此, 国际贸易中的企业异质性和出口进入沉没成本是在企业异质性视野下研究贸易自由化与生产率增长的两个关键要素。

3 异质企业贸易理论对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启示

企业在国际化的过程中面临着两个关键选择:一是, 是否进入国际市场, 继续作一个本土企业还是选择进入国际市场;二是, 以何种方式进入国际市场, 即选择出口还是FDI的形式?异质性企业理论从新的视角进行了分析。

新新贸易理论的主要结论是企业的贸易和投资行为越来越表现一体化的趋向, 它们自主地决定出口和FDI的国际化路径选择, 并且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这里起关键作用的是企业的异质性, 研究显示, 选择出口的企业生产率高于只供应国内市场的企业, 而选择FDI方式的企业生产率又高于出口的企业。同时, 在出口贸易的经济效应上, 出口对于企业生产率的作用方向不确定, 对于那些生产率较高的企业是有利的, 但对于生产率较低的企业并不利。同时, 出口贸易能够提高全社会企业的平均生产率, 迫使一部分生产率低的企业退出市场而增加生产率高的企业的市场份额。

因此, 根据异质企业的垄断竞争模型, 如果假定企业面临着一些在国外市场建厂的固定成本, 只有生产率最高的企业才愿意在国外投资建厂既选择绿地投资方式。将企业按照其生产率排序, 生产率最低的企业将退出市场;第二类型的企业只为本土市场生产, 不从事出口;生产率较高的企业既在本土销售也从事出口;只有最高生产率的企业既从事本土销售和出口, 同时也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 同时选择跨国并购方式进入东道国。

根据新新贸易理论, 贸易分工的基础是企业层面的优势, 贸易开放下, 企业优胜劣汰, 最终会导致生产要素集中在生产效率高的企业中, 从而产生更大的企业集中。这意味着, 只有生产效率高, 竞争优势强, 规模大的企业才能在国际竞争中获益最多并能得到更大的发展, 这就是所谓的企业自我选择机制。同时, 除了企业的自我选择, 企业的出口决策也同样会受到企业所处环境的影响, 政策的变化会影响企业的出口决策, 贸易政策可以通过激励企业有意识地自我选择并促进生产率提高而发挥积极作用。同时, 企业进入出口市场后, 竞争加剧、知识积累、技术转移等因素都有助于企业生产率的进一步提升, 即有可能存在“出口中学”效应, 这样的话, 非出口企业也会从出口企业学习如何出口, 除了象出口补贴、税收优惠等一般常用的出口促进措施外, 则改善基础设施, 提高信息沟通, 促进企业集群建设等都会促使企业进入国际市场。

4 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方式的选择

新新贸易理论告诉我们, 企业生产率决定了其对外贸易选择行为, 生产率越高的企业获益越大。因此, 企业应首先根据自身的生产率情况选择是否出口以及是否对外直接投资, 再者, 政府应该鼓励企业创新和提高生产率, 优化出口贸易结构, 更多的注重质量和效益, 限制和废除“两高一资”产业发展。最后, 在对外贸易的同时, 鼓励和帮助生产效率高的企业积极走出去, 开展对外直接投资, 因为生产率高的企业能够从对外直接投资中获得更多的好处。

而企业对外投资的方式选择中应该考虑以下因素:

首先, 企业生产率异质性是决定选择的主要因素, 要正确认识和评估自身的生产率水平, 也应重视培养和提高生产率, 再根据产业的特点选择确实符合企业成长和发展的对外直接投资模式。

其次, 将新新贸易理论的结果进行一个具体的扩展, 可以得到, 那些以技术优势为生产率差异的行业, 由于技术可以跨国流动, 则生产率越高的企业应该绿地投资;那些以本土化管理经验和资源优势为生产率差异的行业, 由于这些优势和能力不能跨国流动, 则生产率高的企业应该选择跨国并购。

最后, 针对当前我国企业和产业发展水平的现实和特点, 可以得到一个大致的投资模式选择是:我国的高新技术类产业, 其核心竞争力为技术, 水平不高且生产率较低, 应该更多选择跨国并购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 设立分支机构, 或者在国外设立研发中心, 以不断增强竞争力和获取市场份额;我国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其核心竞争力为资源和劳动力要素成本, 生产率并不高, 不应该大量对外直接投资, 即便要走出去, 应该更多选择绿地投资方式。

参考文献

[1]Antras, P.Firms, Contracts.andTrade Structure[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03 (11) :1375-1418

[2]Melitz, M.J.andOttaviano.G.LP.Market Size.Trade.and Productivi-ty.[A]NBER Working Paper11393.2005/6.

[3]Richard E.Baldwin, Trade and Growth with Heterogeneous Firms.[A]NBER Working Paper12326.2006.

[4]樊瑛, 异质企业贸易模型的理论进展[J].国际贸易问题.2008 (3) .124-128.

中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问题研究 第10篇

一、中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1.国际贸易融资的方式单一。企业国际化的融资经营最为主要的内容是一般商品的进出口融资,可以通过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方式进行。所谓直接融资就是指,通过货币市场进行票据的发行,对货币进行融资,主要的方式就是资本的融资;所谓间接融资就只指,通过商业银行或是其他专业的机构进行专门的融资服务,也可以通过中介进行融资服务,主要的方式是债务融资[1]。但是目前中国的货币市场并不完善,很难形成一个发达而又完善的货币市场,无法保证国际融资方式的多样化,商品融资仅仅局限于间接融资,方式的单一造成中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出现问题。

2.国际贸易融资的对象集中。在国际贸易融资时,往往会出现贷款无法收回的情况,那么中国的商业银行以及政策性的银行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就把目标客户定为大中型企业、三资企业。由于中小企业的规模以及没有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他们在对中小企业进行融资时,会出于风险的考虑,而不愿意对其进行融资。这样中小企业没有融资的帮助,很难进行自身业务上的发展。国际贸易融资对象的集中,使得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更迫切,进而导致难度更大,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对中小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也有所影响。

3.国际贸易融资有效的风险控制手段落后。国际贸易融资的特点是风险较大,具有很大的复杂性,但是这些风险能够预测并进行防范。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因为没有科学有效的方法和预防措施使得国际贸易融资风险控制手段落后,很多措施都无法得到具体的应用。就国家风险而言,他们的评估和风险预测也并不科学,对风险程度的预测都是通过经济计量模型而统计出来的,需要国家作为承担者,描述各个经济变量与国家风险之间的关系[2]。之后在进行数据资料的收集,这样才能预测国家风险的大小,但这个判断是主观的,可见其随意性。

二、中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之所以中国的中小企业会出现国际贸易融资难,是由多方面原因导致,例如企业自身存在一定的问题、银行和外部环境也会对其融资造成一定的影响。

1.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之所以中国的中小企业会存在国际贸易融资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中小企业自身实力较弱是造成贸易融资难的首要原因。因为中小企业没有较高的注册资金,在发展的过程中,财务情况不佳,表现出较弱的综合实力,没有抵质押担保、造成偏低的信用评级,最终导致银行不愿意给中小企业进行融资,只有将治理机构和经营管理提升上去,才能保证融资的顺利进行;第二,中小企业在外贸领域并没有很长的时间,因此比较缺乏复合型的人才,高素质的业务人员也相对比较缺乏,不能对复杂的风险贸易进行估计,导致无法运用更加灵活的融资手段吸引国外的客户,导致交易很难进行,进而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造成困扰[3];第三,中小企业没有强烈的风险意识,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进行创新,仍然采用传统的交易方式,对风险的认识不够,忽视对进口方的调查,导致企业需要承担较大的收款风险。

2.银行存在的问题。银行在中国的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难的问题中也承担着一定的责任,第一,在国际贸易融资的过程中银行往往存在着违规操作的现象,因为银行数量和规模的增加,银行对风险规范有所松懈,很多业务人员利用资金操作过程中的漏洞,给银行造成了较大的损失,也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第二,银行有较为复杂的操作环节和审批程序,由于风险的考虑,银行会对融资提出很多限制条件,而且相对而言,银行没有严格的标准,这样业务流程就不够规范,具有较大的随意性,这就致使中小企业在申请贸易融资时具有很大的困难。

3.政府存在的问题。政府在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但是因为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并不顺利。第一,政府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政策支持不够。在最近几年,国家才逐渐意识到中小企业的重要性,从而加大了对其的扶持力度,而且通过了一些法律条文对中小企业的业务进行支持,虽然无法与发达国家进行相比,例如在税收补贴方面,德国以及法国酒可以对中小企业免征营业税或是提供就业补贴,但是中国就没有发展到这个水平;第二,出口信用体系发展比较缓慢,像很多发达国家有较充裕的资本,因此可以有力保障出口商收汇安全,但在中国的发展还不成熟,勇于信用保险的资本金很少;第三,法律环境不够完善,很多国际贸易融资的术语与做法在中国的法律上并没有进行规范,而且中国的金融立法明显比业务的发展慢,例如银行对单据与货物的权利等等,不完善的地方会让国际贸易融资难度和风险都大大增加[4]。

三、改进中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对策建议

中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难的问题,对于企业进出口贸易的发展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会制约经济的发展步伐。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银行等多方进行努力,并结合国外的相关经验,进行国际贸易融资的改革,促进中小企业和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1.从政府层面着手,改进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体系。由于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不同国家对于外贸的支持力度也有所差异,这导致国际贸易融资在融资的方式、模式以及相关手段上都有很大的差别。借鉴国外的相关经验,对于完善中国的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具有很现实的意义,但同时也要考虑到中国的发展现状,进行有侧重点的模仿。当前中国需要从政府的层面着手,改进中小企业的国际贸易融资体系,主要表现在,要进一步注重对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倡导性功能。通过外贸等形式产生的经济贸易,能够体现其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的地位。在出口方面,因为从事信贷等原因,需要发挥出倡导性功能,保证能够利用闲置的资金对企业进行扩张。这样可以有效克服资金紧缺的问题,减轻政府的负担,做到出口信贷与出口信用体系协调统一[5]。现如今发达国家已经不需要利用政府贷款而进行出资,其主要的业务方式和内容是出口信用担保,它能够推动商业银行的发展,保证资金得到有效的利用。有了出口信用保险的配合,就能够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对中小企业的融资进行支持。

2.从商业银行层面着手,改进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体系。商业银行应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为改进中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问题作出改变。商业银行应重新对当前的中小企业进行评价,这能从根本上转变对中小企业的认识。金融机构应该能够看到,中国的中小企业发展已经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已经不是过去的个体经济,而是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设计的行业也都具有新材料、新工艺,有很高的技术价值。这些改变足以让金融机构发生观念的转变,重新以最大化的角度看待问题。再者,中国的银行应该重视中小企业的国际贸易融资问题,这是市场竞争的需要。中国金融业在逐渐发展的过程中,会有越来越多的外资进入到中国的市场,如果不能进行很好的融资服务,那么客户将向国外寻求支持,从而导致中国的经济发展下降。中国银行应该意识到融资的严峻性,对中国的中小企业进行态度上的转变。

3.从外向型中小企业层面着手,发展国际贸易融资。外向型中小企业需要转变自己的经营理念,对融资风险进行规避,保证完善财务管理,这样可以更好地进行融资。中小企业可以树立风险成本意识,对于传统的经营观念进行转变,倡导全新的经营模式,实行以市场为导向的营销方式。建立财会制度,从风险的出口杜绝风险,这是企业管理经营中很重要的一点。中小企业应该加强对客户资信的调查与管理,这可以可以对客户进行分类管理,保证对不良客户的监控。同时,也可以逐步实行客户资源的集中管理制度,对于符合规定的客户进行用户档案的建立,保证其能够覆盖所有的业务管理范围。

在中国国民经济中,中小企业不可或缺,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了解了国际贸易融资出现的问题和原因的基础上,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并结合中国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改革创新。中小企业需要从自身经营能力上进行提升,保证财务管理的规范化;政府部门需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对他们进行适当的金融扶持,保证中小企业的发展实力,消除经济发展的顾虑;商业银行要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趋势,对他们予以信用支持,并实行政策支持的偏斜。只有三方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中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问题,最终实现三方共赢的局面。

摘要:对于国民经济而言,中国的中小型企业在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中小型企业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国际贸易融资问题。虽然中国也采取了很多措施解决这类问题,但是还没有真正发挥出实效,尤其是对于成长型的中小企业而言,融资难仍是制约其发展的最大因素。

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现状及对策 第11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现状;对策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经济建设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崛起更让其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对市场经济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不但有效的吸纳了社会富余劳动力,还推动了市场经济的转型发展。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必须要认识到,国内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国际贸易融资难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其自身发展。所以,我们对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有效对策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现状分析

1.间接融资占主要地位

企业国际化发展的一般形式是产品的国际贸易融资,融资途径通常包含了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类型。利用货币工具如股票或者债券等进行的融资属于直接融资;而通过相关管理部门和机构给予的融资服务则属于间接融资。从具体情况来说,产品贸易融资情况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对间接融资还存在一定的依赖性,国内中小企业融资一般是借助于银行等第三方金融机构,而当前国内企业上市融资要求太高,中小企业无法利用证券市场来进行融资。

2.贸易融资方式单一

随着国际贸易规模日益增大,贸易方式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复杂,因此便出现了很多新的贸易融资方式,如结构化贸易融资和供应链融资等。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中小企业一般来说还是选择过去的融资渠道,即把信用证结算和融资结合起来的方式,但是这样的融资手段相对单一化且功能属性不强,融资方式单一的问题迟迟得不到有效的改善。因为金融机构的地区局限性以及技术和规格因素的限制,国际贸易融资不能够充分发挥出其基本职能,针对部分国际化的中小企业来说,其实际需求便无法被有效的满足。

3.中小企业自身融资难

银行在提供金融服务时,需要考虑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赢利性,无疑大型企业在这些方面具有优势,理所当然成为银行发展贸易融资业务的重点。在外贸出口化日益严峻的新形势下,国内中小企业由于发展规模的束缚,在国际贸易中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无法获得更多的融资。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因为中小企业制度不规范、缺乏资本、经营管理不规范、失信行为严重等原因,导致出现了我国中小企业绝大多数信用等级都很低的现状; 另一方面,因为中小企业制度不规范、缺乏资本、经营管理不规范、失信行为严重等原因导致了我国中小企业绝大多数信用等级都很低的现状。

二、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对策

1.完善中小企业的制度和体制

国内中小企业要处理好国际贸易融资难的问题,应当坚持从自身做起,进一步健全企业内部管理体制和相关制度,建立现代化的管理体系,确保中小企业内部管控朝着更加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还应当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促进企业财会专业人员的素质能力提升,确保中小企业内部财务工作的透明化与科学化。坚持做好资金预算工作,为企业投资提供决策参考,尽可能的防止因为后期资金不到位而对实际生产所造成的影响。最后是必须要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强调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以促进企业综合竞争实力的提升。

2.加强企业信用担保制度建设

必须要强化国内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努力健全相关机制,解决好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进而帮助中小企业处理好融资难问题。一般来说要借助于全面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促进企业信用度的提升,健全中小企业信用管理机制,有助于其更方便的进行融资行为;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与第三方担保机构积极合作,保证担保资金具有稳定的来源,确保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可以做好各自的分级担保体系。

3.加大政策方面的支撑和支持

在今天的市场竞争中,国内中小企业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与机遇,要有效的解决国际贸易融资问题,必须要依靠政府部门的支撑和支持。政府部门应当从税收方面或者财政补贴方面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帮助中小企业度过融资困境,或者是采取中小企业互助的办法来减少投资风险。由政府部门牵头,积极的给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4.加大银行机构对企业的支持

国内中小企业一般是凭借银行机构来进行融资,所以提升银行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支持非常关键。随着金融业改革的深化发展,也应当努力开辟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银行方面要严格落实相关政策规定,帮助中小企业真正解决好融资难的问题,同时真正做好款项跟进,健全贷款流程中的各项规定,真正认真对待中小企业信贷工作。同时,银行方面还必须要健全相关的制度规定,特别是信贷制度必须要符合市场发展趋势,从而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5.不断健全融资有关法律法规

为进一步处理好国内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难问题,政府主管部门必须要出台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与管理制度,尽量的缩减我国和国际融资方面规章制度的差距。同时,要尽快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确保政策法规的可操作性与灵活性,结合国际发展趋势制定出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政策,从而帮助国内中小企业能够拥有更多的融资渠道。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更应当充分认识到国内中小企业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作用,要坚持从中小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发,出台相应的支持政策,促进银行内部改革调整,为国内中小企业带来更多的金融业务支撑。另外,中小企业自身也应当不断提升综合实力,获得更多的社会地位,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冯俊楠,张宇杰.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问题及解决措施[J].经营与管理,2016,12:51-53.

国际贸易企业 第12篇

伴随着国际经济合作的不断深入和增加, 我国政府针对越来越频繁的外资企业与跨国经济合作事务制定了相应的政策以实现规范其发展。2001年11月22日, 原国家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联合公布了修改后《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合并与分立的规定》, 并于2010年施行。2007年6月修改后的《合伙企业法》正式施行, 外商投资有限合伙企业在中国获得了合法的设立依据。2009年11月下旬, 《外国企业或者个人在中国境内设立合伙企业管理办法》由国务院颁布出台, 它是在国务院第77次常务会议上通过的, 但具体施行的确切日期是2010年3月1日。以上国家和政府出台的政策和管理规定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外国企业或者个人在中国境内设立合伙企业的行为, 便于外国企业或者个人以设立合伙企业的方式在中国境内投资, 从而扩大对外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

外商投资合伙企业是一个新生事物, 也是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正当性。而知识产权壁垒的实质是发达的知识产权强国向发展中的知识产权弱国设置的, 维护发达国家核心竞争力, 防止发展中国家赶超的不平等、不公平的单方强权措施, 它的实施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间不具有相互性、对等性。

3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

3.1欧美国家国内法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

欧美发达国家绝对不甘心自己的领先地位被超越, 为了保证自己的绝对领先地位, 国内制定的知识产权保护性法律不仅严格得近乎苛刻, 而且具有明显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本文以美国为例, 该国的“337条款”和“特殊301条款”可以说是这方面的典型的具有贸易保护主义的知识产权条款, 对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正常国际贸易造成非常坏的影响。

第一, “337条款”。由于该条款的存在, 美国的国际贸易委员会 (ITC) 被授权能够对相关产品的进口以具有“不公平行为”或者“不正当竞争行为”为由发起进口调查, 假若调查结果判定进口方违反了该条款, 则国际贸易委员会 (ITC) 将会签发排除令, 指示美国海关部门禁止位列排除名单的产品进口到美国国内。因为该条款的调查程度比较简单, 但是应诉费用高昂, 无形中提高了企业的应诉门槛, 而且申请人能够提出较多的救济方法, 这样加重了被排除产品企业的维权负担, 因为具有非常大杀伤力。我国受该条款之害甚深。

第二, “特殊301条款”。上文中已有简略介绍, 正如上文所说, 美国的“特殊301条款”, 它的威力不是来自于其条款自身, 而是它有非常大的可能性带来全球性的报复性贸易和制裁性贸易的严重后果。自它于1989年出台以来, 便一直对中国“虎视眈眈”, 年年将中国列入它贸易发展至今的最新产物, 是外国商人在华投资的全新选择方式。外商投资合伙包括与其他外资合伙人合作、与中国的自然人及在中国大陆注册的法人或其他组织合作、或者加入已经成立的内资合伙企业这三种基本模式。除此之外, 按照《合伙企业法》的规定, 外资合伙人还可以在普通合伙、特殊普通合伙或有限合伙企业这三种形式任意选择。从外商投资合伙的整体贸易效益功能来看, 显然外商合伙人比较倾向于第二种模式。当然, 这需要中国企业在经营管理方式及其合作理念和信用方面都有更高的标准。

2适度从紧的外商合伙人的资格确立和准入机制

这对于合伙经营是前提性的。外商投资合伙, 首先要确定什么样的外国个人或法人具备在华投资并与中国企业合伙的资格。按照本文的理解, 外国合伙人明确指的是境外的个体和企业法人, 而中国的合伙人则包括中国的个体自然人、法人以及其他一些经济组们所谓的“黑名单”当中, 给我国的外贸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当然, 其他的欧美国家也有严密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 动不动就向发展中国家挥舞知识产权保护的大棒。

3.2 TRIPS协议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

TRIPS协议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知识产权国际公约。该协议不但在内容上超越了原有的知识产权保护法规, 而且在很多方面的保护水平也超过了原有的国际公约。从长远来看, TRIPS协议毋庸置疑在一定程度上会促使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逐渐形成重视知识、重视技术的良好氛围。但是, TRIPS协议是一个在发达国家控制之下产生的协议, 在乌拉圭回合的谈判过程中, 发达国家的主张对协议的内容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 TRIPS协议对我国国际贸易在近期还是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史嘉.论TRIPS协议和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完善[D].中国政法大

学, 2005.

[2]武长海.警惕海外知识产权摩擦[J].进出口经理人, 2009, (11) .

[3]齐丽霞.我国企业应对中美“337争端”的策略研究[J].黑龙江对外

经贸, 2008, (1) .

[4]陈志昂, 虞超杰.跨国公司知识产权转移新发展[J].国际经贸探

索, 2006, (5) .

[5]冯涛.贸易中的知识产权壁垒与应对战略[J].江苏大学学报 (社科

版) , 2007, (2) .织。不过从经济与管理层面上说, 仅就“企业”的字面意思来看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明确的解释, 虽然更多的可能是用来指那些营利组织, 这就在法律界定和识别上造成了一定的误区。我们可以推测, 这有可能是中国的经济立法者的大局意识, 它是基于对外国合伙人资格的谨慎态度这点出发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 (试行) 》 (《意见》) 第184条, 采用“企业”一词的表达方式, 对外商合伙人来说就可以将更多的自由裁量权交给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从而甄别和判定外商合伙人是否具备了相关条件和资格, 这个相关条件和资格主要就是看和中国相关法律中对“企业”的规定的要求是否符合。在这个大背景下, 外国合伙人就必须要注意, 若要充当普通合伙人, 他们就不能是《合伙企业法》第3条所规定的几种实体, 比如:国有独资公司、国有企业、上市公司以及公益性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而对于外国个体自然人或独立法人个体来说, 他们应具有《合伙企业法》第14条所要求的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根据《意见》第180条中的规定的, 外国的个人如果在中国境内进行民事活动, 就必须遵照中国法律看他是否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如果是就得按照中国的法律来裁决判定, 而不是考虑对方本国法律的规定。比如说规定必须要年满18周岁以上, 而且要求没有任何精神方面疾病的外国个人, 才有资格成为外国合伙人。于对外商合伙人的身份确认可以看出, 中国政府在对待外商投资和跨国经营合作方面的态度, 迎合了自2008世界金融危机依赖各国之间形成的“贸易保护主义”惯例。金融危机虽然发端于国内虚拟经济, 但是国际贸易是传播这种危机效应的最直接导体, 将一国的危机输出至国外, 波及全球。因此我国在针对外商合伙人的身份确认上呈现出的谨慎态度, 一方面基于我国政府主导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一方面也基于我国实体经济要得到平稳发展的需要。

3适度从宽的外商投资合伙企业的出资管理

关于这一企业的出资管理, 一方面基于跨国合伙制度在所有权及其经营权上的界定和规定, 一方面也是我国合理的贸易保护政策的一种管理倾向性的体现, 为的是对属于我国产业资本部分的保护和有效利用, 旨在对我国宏观经济和产业结构的整体把握。由于合伙企业并非法人企业, 在出资问题上并不遵照“注册资本”和“最低注册资本”的出资管理概念, 如合伙人虽有出资义务却不具备出资最低额度的限制, 合伙人要认缴或实缴的出资却没有强制规定出资期限和验资, 合伙人非货币出资方式尽管灵活多样, 而且并未强制要求评估等等, 这些都是合伙企业相较法人企业的比较优势, 即高度自治。然而对于中国当前适度从紧的金融政策而言, 这种自治能否得到相关的政策支持还是贸易限制呢?需要区分不同情况来对待。

3.1 非货币形式的外资投入可否必须评估作价

很多持狭义贸易保护主义的学者的观点是, 在外商投资合伙企业中, 外商合伙人如果以实物、知识产权或者其他非货币形式的财产权利出资的, 按照法律规定, 应该接受境内依法设立的评估机构的评估作价、财产核实, 严禁高估或者低估作价。此观点是出于对中方利益的保护, 因为非货币形式在评估上会出现种种复杂情况和不确定因素。而本文认为, 之所以高度自治, 就是建立在合伙企业成员之间的高度信任基础上的, 对于外商投资人的非货币形式的资本的估价核准问题, 可完全通过合伙双方在制定协议中自由约定, 如强制要求对其估价, 自然是违背了《合伙企业法》的相关规定。经济法是保护和促进经济活动健康发展的, 但这种执法行为也要遵循经济活动的基本契约行为。对外商投资人的出资信任, 自然会促进中外合伙人的合作进度和诚意, 从而加强跨国经济合作的力度, 实现多元形态资本的对接和融合。

3.2 外国普通合伙人的主要财产是否需要审查和登记

外国普通合伙人的主要财产基本上都在境外, 这就为合伙经营和支付交易活动的基本秩序带来极大的风险。同样, 贸易保护主义者也以为, 外国普通合伙人应该主动向登记和审批机关提交他的投资, 包括不动产以及其他主要财产详单、财产权属证明文件等, 并且还应当在财产发生重大变化时, 及时主动地将此变化向审批和登记机关备案, 以方便交易相对人获得关于外国普通合伙人偿债能力的的相关信息。尽管此制度设计对交易相对方来说, 都将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但是它也有自己的弊端。首先, 这样做的结果会大大增加审批和登记机关的行政成本;其次来说, 此制度设计让人无法掌握“财产权属证明文件”真实与否, 毕竟财产权是一种处于经常变动状态之中的权利。如果投资方将因此而没有及时履行申报义务, 最终的结果是这样的规定形同虚设。针对这种情况, 本文认为, 既然是普通合伙人, 那么这种外商投资对企业债务承担的就是无限连带责任的 (特殊普通合伙除外) , 其财产状况无论是什么情况都无法改变这一基本原则。也就是说, 即便合伙企业由于经营不善导致破产, 那么作为普通合伙人的外商投资法人也是不能逃避这种连带责任的。这种考虑, 一方面能够予以外商投资人在国内投资更大的信心, 进而能够促进合作前景更为远大的境外普通合伙人的多渠道投资行为, 使得中国经济能够更多的吸纳来自境外的资本。本文虽然并不反对当前后危机时代适度从紧的贸易政策和金融政策, 对境外投资应该保持应有的谨慎态度, 但作为鼓励中国对外贸易和跨国合作的一种方式, 中外合伙企业在受到更多的法律保护的条件下, 应该更大发挥其自治的优势。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效应的驱动下,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和最大的贸易受惠国之一, 吸纳了越来越多的外商投资, 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着力点。中国在迎接全面入世的背景下, 其民族产业的厚积薄发之势也愈发明显, 形成了与外资企业相互渗透的态势。因此, 外商投资合伙企业作为一个新生事物,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必然产生了。本文结合国际商贸和合伙企业的相关理论, 对这一新生事物的相关问题进行简要的研究。

关键词:外商投资,合伙企业,管理

参考文献

[1]徐春雷, 曹秀峰.外商投资合伙企业登记管理问题研究[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 2007, (12) .

[2]曹秀峰.外商投资合伙企业登记管理不可忽略的“不同”[J].工商行政管理, 2010, (5) .

[3]崔威.外商投资境内合伙企业的税法分析[J].环珠法律评论, 2009, (6) .

上一篇:创新思维与创新教育下一篇:奶牛梭菌病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