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学方式

2024-06-07

高中英语教学方式(精选12篇)

高中英语教学方式 第1篇

英语写作教学在现今的英语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听说读写的全面协调发展是英语成绩提升的必然要求。然而, 在实际教学中, 英语的写作教学不单单是为了写作而教写作, 而是应该将写作的教学与日常生活学习相联系,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知识水平等, 循序渐进地开展写作教学, 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方法地教学。总的来说, 决定英语写作优劣的标准主要是内容、技巧、大体结构等, 一篇好的文章应该语言流畅、结构完整、内容充实、独具匠心。为响应新课改的要求, 高中英语写作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死记单词、语法、万能句等, 更应该掌握开放性、创新性的写作手法, 只有这样, 学生的写作水平才能达到质的飞跃。下面我们就谈谈英语作文写作的教学方法

2.高一高二阶段的基础性训练

传统意义上的写作就是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的形式。学生的英语写作开始于初中阶段, 但真正意义上的写作应该说在高一高二时候才涉及。所以, 老师在高一高二基础年级的教学时, 应更注意学生写作习惯、态度、兴趣的培养。在字体的规范 性、语言的 连贯性、句 式的整齐 性、书写的 得体等方面, 都应该严格要求, 对于基础年级的学生来说, 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不仅仅是多布置几篇家庭作业让他们写写, 更是应该将写作的教学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始终, 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例如, 将写作教学融入listening, Speaking等阶段的教学。

2.1坚 持 全 英 文 授 课 。

在现在这种现代化教学的大环境下, 多媒体的使用及双语教学的广泛应用, 全英教学模式在各大重点高校处处可见在教学每次课时, 教师应尽可能地采用全英文组织教学, 例如单词讲解、知识点的讲解等, 回避汉语的出现, 用学生平时熟识的单词、语句描述所要传达的教学意思。如此, 不仅学生听课的兴趣大大提高, 使学生了解单词的用法, 营造英语的语言大环境, 培养学生的语感和用英语思维的学习习惯, 而且能够同时训练学生听说读写多方面的能力, 达到英语教学的最高宗旨。

2.2复 述 课 文 。

顾名思义, 使用学生自己的语言讲述课文的大概意思。与传统的背诵课文相比, 其优势显而易见。传统的教学方法强调背诵, 觉得背下来了才是自己的, 但是没有体现学生的活学活用, 大多情况下是学生只会背诵, 而不会转化到写作中。复述课文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上的语言表达能力, 还会提高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因为学生如果能够熟练地用自己的话概括一篇文章, 就是不仅读懂了, 更是掌握了。这种反复的复述, 会使课文的知识体系体现得更加完整, 学生也会将知识点、关键的语法、关键字、关键词掌握得更加系统。

2.3营 造 轻 松 的 英 语 学习 环 境 , 多 为 学生 提 供 实 际 应用 英语的平台。

例如每次上课前完成几分钟的Daily Report, 举办定期的英语演讲比赛等。这就是通过各种轻松愉快的形式, 达到让学生多接触英语、多说、多练的目的。

2.4进 行 多 类 型 、多 样 式 的 写 作练 习 。

看图说话类型、议论类型、叙述类型等多类型的英语写作训练, 能够使学生在面对考试作文时游刃有余。针对现在高考作文选题的多样化, 教师在日常训练时应该多方面、多角度地训练学生。要做到循序渐进地进行练习, 多让学生联系平时的日常生活, 记记英文日记, 记录每天的所见所闻, 听听英文广播歌曲, 更是能积累写作素材。这样, 在高一高二阶段打下扎实的写作基础, 为高三的强化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3.备战高考的强化巩固性训练

英语作文满分30分, 占总分数的1/5。可见, 英语作文在高考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 在高三阶段, 英语写作方面的教学更是要强化训练。

3.1让 学 生在 思 想 上重视 写 作 。

一些学生在思想上并不重视英语作文, 有的学生认为随便写写和真正写也就差几分而已, 所以会有学生写作文时草草了事的现象, 教师应该让学生在思想上对作文的书写提高重视。

3.2怎 样 强 化 学生的 写 作训练 。

通过高一高二阶段的基础训练, 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为了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 高三学生的强化训练是必然的。例如要保证每天的阅读量, 使学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 教师应该定时定量地对学生的写作水平进行强化, 一周一次的作文, 教师应该认真批阅, 将错误的字词、语法标出。

4.结 语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写作教学的建议, 在英语写作的教学上, 教师应该从选词、句式、结构、标点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比如现在比 较认可的Contrelled Writing, Guided Writing, Free Writing, 等等。我们在日常教学中 , 可以将多种方法结合进行教学, 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徐鸿昌.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建议[J].学苑教育, 2011 (16) .

高中政治教学方式方法 第2篇

【摘要】众所周知,政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但是在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很多同事对待这一门课大都是在“照本宣科”。在新课改推行之后,对政治教学的实践性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可是总的来说,我们的工作开展情况并不乐观。本文主要讨论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自己的心得体会。希望为提高教学工作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关键词】政治;教学;改革

距离新课改提出已经近十年有余,可是我们的工作却一直在停滞不前。针对高考方案不断改革的现状,很多老师在对待工作中都会采用“求稳”的态度。只注重理论知识的拓展加深,在总课时数量固定的前提下,我们的教学质量可想而知。但是这样做却恰恰忽略了这门学科更深层次的意义,政治这一门课与学生的每个阶段的成长都息息相关。所以当下的重点就是,如何改变陈旧的教学思路,如何提高工作的质量,如何在保证学生高考发挥的前提下,发挥这一学科更加积极的意义。

一、现阶段“政治”的现状

很多老师对待平时的知识,只是在枯燥的讲解。根本不会注意到学生的兴趣。对待基本知识点只知道一味的灌输,找不到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甚至对于学生有些“千奇百怪”的提问,根本不知道如何应对。对待我们特殊的民族环境根本不能了解更何谈去跟我们的学生教学。

美国的孩子,从小就会接受自由独立的人权教育。韩国的男孩子都会以服兵役为荣,德国的基础教育都会加入机械这个类别的科目,可是在当下。我们国家的情况并不容乐观,“有钱的都出国留学了,”甚至“学习无用论”已经开始充斥在我们的周围。这些现象都应该是算作我们工作的失误。教书育人上,我们只注重了学生的分数。很少去关注学生思想方面的状况,就是‘心理咨询室’,这一基础设施,在我国的中学也没有完全普及。

二、基本的教学思路

1、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老话讲:“好的方法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运用恰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也许我们不能改变什么。但是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自由空间,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对于这门科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兴趣贯穿着学习过程的始末,高中的政治逻辑性更强,需要更强的理解概括能力。在面对大段大段的问题背诵时,可以为学生设定固定的情景,在加深理解的同时,也可以增强知识的运用。改变学生对这门学科的看法!再继续“走老路”只会让我们的工作开展越来越困难,教育心理上指出: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是学习动机,这一论断更说明了改革的必要性。

2、加强对课本内容的提炼

教材是教学的范本,我们用的教材是经过不断完善而来的,凝聚了许许多多同仁的智慧。不管是对待高考这样的“鬼门关”,还是学生日后的成长。教材对于我们平时工作的作用显而易见。对待重点内容,要加深理解。比如,“信用”一词,在经济范畴和道德范畴内的解释就存在很大差距,需要我们在工作中注意思考问题方式的培养。如果我们将新旧教材进行比较,就会发现过去的重点知识,新教材上要么提现,要么淡化,甚至是做了分散处理。如果我们继续按照过去的经验去教学,很容易就会失去方向。

所以我们必须根据教材去及时调整我们的教学重点,在设计教案以及日常的测验考核中要加入当下最热点的正能量,将课本知识与社会热点进行结合,给学生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模块。

3、以身作则,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政治学科的特殊性,使负责这一门课的老师,需要承担的可能不仅仅是日常的教学任务,还需要运用合适的方式,对学生的思想上产生积极的影响。高中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不管是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是成熟完善的阶段。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更会建立起一道沟通的桥梁,让我们在学生的人生道路上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可能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如果哪一位老师年轻、漂亮,那么她的课学生绝对会有兴趣听,如果学生对哪位老师的讲课方式感兴趣,那么他的工作效率绝对会事半功倍。相反,如果学生们对某位老师感到害怕或者恐惧,那么我相信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定很难开展工作。”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绝对是我们工作成效高低与否的决定性因素。

我觉得最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亦师亦友的存在,我们需要完成的不仅仅是教学任务,更应该利用自己的阅历、优势,让我们的学生能够树立健全的人格。比如讲到我国政体、民族政策的章节时,我相信我们的大多数同学肯定会对“56个民族,55个加分”很有“意见”。这个时候需要我们对学生的这一思想加以正确的引导。可以结合我们自己上学时候的经历与现在做对照,让学生对我们的基本政策有个清楚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思想,为以后更好的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三、我们需要克服的矛盾

政治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在我们工作中,想要取得成绩需要处理好以下这几种矛盾。

1、课程的延伸与课时的矛盾

我们教材的每一章节,都可以拓展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这正是这门学科独特的魅力。不管是政治、经济、法律和道德,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时候需要我们的教师起到“检索归纳”的作用,我们要分清楚那些是我们值得去探讨的,哪怕这部分知识对于“分数”并不是那么重要,可是我们还是应该做出适当的拓展。

每个学校政治的课时数都是在语、数、外这三门主课之下的,这是客观条件,没办法。我国国家特有的民族环境和地理环境的大前提下,为了维持稳定,需要我们去对我们的下一代进行思想上的教育。放眼世界,不论哪一个国家,我们国家这方面的教育也是首屈一指的。这个现状优劣与否暂且不谈。可是这样更恰恰说明了我们工作的重要性。我们要认真对待每一节课,在进行设计时要有主题。发散思维要有正确的引导。这样才能提高我们每节课的效率。

2、理论学习与探究学习的矛盾

很多学生对政治的看法就是,玩命的背。确实课本上的知识量对于学生的记忆来说确实是个难题。很多老师在平时的工作中,也想出了很多“办法”去督促学生记忆。甚至是在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却还是换不来学生的“认可”,我们的工作就这样陷入了死循环。

所以我们在教学的设计时,要注重理论性学习与知识探究的结合。注重教学环节的整体性,虽然我们的大部分知识还需要老师亲自讲授,是带有思想教育性质的,这是这门学科的性质。但是长此以往这样的灌输,我相信连我们自己都会烦。所以平时我们可以在完成教学进度的基础上,时不时地去组织公开课,甚至演讲比赛。甚至可以采适当的物质激励的办法,让学生在紧张的高中学习中可以得到短暂的放松,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也起到学生对自我的探究,完善社会人格的作用。

3、教学与自我学习的矛盾

我们的民族是历史悠久的民族,对历史渊源的探讨,我相信政治这门学科是仅次于历史的。不管是采取何种方式的自我探究,我相信都会对我们的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可是在进行这样的工作的过程中,恰恰消耗的是我们学习知识的时间。这与我们的大环境是不相符的。因此,如何把握这其中的平衡,是我们需要面对的难题。我个人认为,政治的教学应该是成果重于分数的。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注意传授知识的生成,让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

比如在“神奇的货币”这一课中,新课标的要求是:“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和职能,理解金钱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可以看出课标要求是让学生在了解货币起源的同时,了解各种货币形式,树立合理的金钱观念,既有知识掌握的要求,也有理念的培养。最后还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三方面层层递进。那我们在教这一节的时候就应该注意加强引导,在完成知识掌握的要求的同时,应当采用合适的方式去发散学生的思维,对于价值观的培养,并不能采用灌输的方式,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特点,用积极的手段去引导学生的自我探索,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四、完善基础的教学环节

1、强化记忆

在平时记忆知识点时,老师可以去教授一些新鲜的记忆方法。比如联想记忆,图片记忆。做好知识的迁移,其实如果对课本熟悉,我们的很多知识在不同的情景下都是共通的。对待一个问题要清楚他的来由,只有这样在应对考试时,才能够活学活用。

协同记忆,充分调动各个感官。用眼、耳、口、手、脑的协调性调动我们的思维。这样才可以在枯燥的记忆中找到一点乐趣。老师也应该把握课堂的记忆节奏,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疲劳点。

记忆的方法有很多,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2、做好预习复习

遗忘是正常的,这一现象不仅出现在这一学科当中。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结合这一规律来进行正确的复习。时间与遗忘的程度成正比,所以我们绝对不能偷懒,善于利用平时一点一滴的时间。老师应当交给学生最基本的遗忘规律,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记忆兴奋点。将“功夫用在平时”,不要忽视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琐碎的时间,政治能够拉开差距的,就是这样细小的差距。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同时老师们也应该对于旧知识的回顾稍稍投入精力。

【总结】在新课改的倡议之下,我们当下的工作重点最重要的就是找到适合学生的方法。强化教学方法论的指导,改变旧的思维模式。在教学之前,先提高自我的素质。对于政治这样的实践性能较强的学科,我们选取任何方法都不能以偏概全。重点是结合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以上是我对工作中的遇到的问题以及自己的看法,我相信可以给改善教学质量作出自己的贡献。【参考文献】

高中英语教学方式 第3篇

一、教学方式

我们的教学现状是:教材内容多、信息量大、课时紧张,高考方案出台后,许多教师在教学内容处理上采取“求稳“的对策,对知识进行扩充加深,导致教学内容与课时的矛盾进一步突出。缓解这一矛盾的方法有:(1)教材已删除的内容不要补充。(2)我们要反思,我们的教法是否过于陈旧,我们的课堂是不是“高耗低效”。为此,我想主要应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学习方法上找出路。

1.重组、整合,对教材再创造

既要“吃透”教材,又要“补充”“更新”教材。教师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依据新课标和考试大纲、考试说明的要求,确定教材的重点和主干知识,以大单元为单位,对教材进行删减、补充、延伸,合理地重组,同时要把握好书与书之间、单元与单元、课与课、框与框之间的横、纵联系,给学生一个大视角。

2.研究学生

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同时,头脑中要有学生,带着学生的实际水平去处理教材。研究学生已有经验如何,学生能理解到什么程度,哪些是学生自己就能学懂学会的,所学内容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学到什么程度,哪个问题该由哪个层次学生来回答等,教師要做到心中有数。

教师吃透了教材,了解了学生,就要调整教法。我们的原则是:凡是学生能自己说出的,教师不引;凡是学生能自己做出的,教师不启;凡是学生能够自己探究的,教师不导;凡是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该放弃的就放弃,把课堂时间节省下来,集中力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们可以优化选择多种教学方式,如,讲授、合作、探究、操作、演示等。

3.创设情境

从社会生活及学生周围实际出发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愉悦,享受学习的快乐。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有多种,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灵活运用,但不管采取何种方

法,都要以适应学生心理状态、引起学生思想共鸣、激发学生认知的火花、引起学生的强烈兴趣和刨根问底儿的求知欲为准。让学生感觉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不是累的,而是快乐的,这时的教与学效率才会高。

二、学习方式

教师教学方式的调整会引起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过去,教师“灌”,学生被动“听”“记”,窒息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智力,摧残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热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要把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创设学习的空间,发挥“最近发展区”的作用,主动探究,大胆质疑。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一线教师要不断研究、探索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以课堂为阵地,努力践行新课改理念,做到“低耗高效”,为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而努力。

(作者单位 吉林省乾安县第七中学)

高中历史教学方式新探 第4篇

如何彻底地改变这种修修补补的教学模式, 充分使学生感受到历史课的乐趣, 再现历史情境, 使学生比较易于理解过去尤其是数千数百年前的陈年旧事, 加深对历史知识的感性认识, 从中培养他们理性思考历史问题的能力, 真正做到寓教于乐?笔者认为, 历史教学应该大胆借鉴音乐电视 (MTV) 的做法, 即将每一章节的教学内容制作成一集或几集的历史电视, 我们姑且把它称为HTV。

把高中历史教科书上的内容制作成HTV, 历史学科具有独特的学科优势。

首先, 历史学科每一章节内容都是一个或几个比较完整的故事, 它们具有一定的情节。这一点是其他学科所缺乏的。而且即便是在教学中, 有时也不得不对某些情节进行渲染。这是制作HTV得天独厚的优势, 也是当今历史题材影视剧得以风靡的重要原因。据粗略统计, 从商周到明清, 历代有名的帝王将相、文人学士、才子佳人差不多都搬上了银屏。应该说这些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是学生学习了解历史知识的较好途径, 但是由于这些电视剧中情节虚实混杂, 不仅学生无法分辨, 就是专家学者也不可能去考证这些历史剧中情节的虚实。因此如果把这些娱乐大众的消遣品作为一种正确无误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显然是不严肃的。况且这些历史影视剧特别是电视连续剧往往是长篇大作、恢弘巨制。一部《三国演义》就长达80多集, 照此下去, 何年何月才能学完历史?再者, 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只注重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文人学士, 对历史的其他方面如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普通民众则关心不够。仅讲伟人、能人、名人, 忽视众人、凡人也不合乎“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主人”这一伟大论断。所以依靠现有的有关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来进行形象化教学, 显然是行不通的。

那么作为教学所用的HTV, 就必须是短小精悍型的。也就是说, 在介绍历史人物、讲述故事情节时要借鉴历史剧制作的方法但又要讲究精练、注意必须与史实相吻合。具体说来, 要符合课堂教学的要求, 内容不宜过多, 以教材中所述为主, 不宜作更多的发挥, 否则便难免有重蹈历史剧覆辙之嫌;时间不宜过长, 一节课的内容以半个小时左右为宜, 要有一定的空余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 同时老师也可作适当的归纳和分析。

其次, 已经发掘的遗址、化石或留存下来的遗迹为HTV的制作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制作HTV不仅需要通过人物表演使故事形象化, 对于历史上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讲述, 则最好把相关的遗迹、遗址、化石拍摄下来, 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印象。这样学生在学习课文内容时, 脑海中就有了直观的印象, 而不必等课程早已结束时再组织学生外出去博物馆、纪念馆参观。因为到那时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已经是见似已见、学似已学, 两者已难划等号了。何况中华之大, 历史遗迹之多, 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都有分布, 要组织学生全部去实地考察、学习, 只能是一句空话, 而HTV就能解决这个难题。

另外, 历史课的教学目的也决定了HTV教学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方法。高中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再现历史知识, 使学生了解昨天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 接触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 认识社会发展的轨迹。可以说, 主要的任务是感性认识而不是理性思维, 至于总结历史规律、考证史实则不应该成为高中历史教学的主要目标。HTV就能符合上述要求。学生在观看HTV的过程中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也应在旁加以引导、分析。这样在愉快的教学过程中也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

高中数学教学方式的改进 第5篇

[摘要]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挖掘出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设置生动、真实、趣味的教学氛围,将学生个体引到教学活动中,带着情感主动参与集体学习活动,保持积极向上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情态。本文在此背景下谈谈对高中数学教学进行改进的方法。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教学方式 改进

现阶段参加高中教育的孩子心理已经逐渐走向成熟,所以对高中生的教育显得更加重要。但是目前我国高中数学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不能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一味注重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本文在此背景下谈谈对高中数学教学进行改进的方法。

1以问题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动力

提问是教师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有专家提出:“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下,大部分可以从他们所提出的问题的性质和发问的方法来考察。中学教师若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工作是不易收效的。”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根据高中生的具体学情与教学内容提出富有探索性、艺术性与趣味性的问题,以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从而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主动地投入到教学中来。如:在学习“余弦定理”时,我提问学生:直角三角的三边有什么关系?学生答道:c2-a2+b2。然后再提出:那么非直角三角形三边有什么关系呢?能否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进行变化来表示呢?这样学生在问题的驱使下会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来,以期顺利地解决问题。

2营造良好教学氛围,触发高中生团结向上的学习情态

学习情感和思想情感的培养和树立,需要良好学习氛围、适宜教学情境的熏染。高中生经过阶段性的实践和锻炼,学习技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良好的思想品质得到了培养。学习活动作为一项集体性、互助性的整体过程,团队意识和集体精神能够得到有效的培养。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挖掘出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设置生动、真实、趣味的教学氛围,将学生个体引到教学活动中,带着情感主动参与集体学习活动,保持积极向上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情态。如在“三角函数”教学活动中,教师抓住教材内容的生活应用特性,设置“货轮进入港口”的教学氛围,抓住学生学习的认知特点,使高中生保持学习主动性,深入参与探求新知的活动中,进而构建团结合作的学习情感。

3要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审题是解题的关键,数学题是由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构成的,拿到目要“宁停三分”,“不抢一秒”,要在已有知识和解题经验基础上,译字逐句仔细审题,细心推敲,切忌题意不清,仓促上阵,审数学题有时须对题意逐句“翻译”,将隐含条件转化为明显条件;有时需联系题设与结论,前后呼应挖掘构建题设与目标的桥梁,寻找突破点,从而形成解题思路。

要养成良好的演算、验算习惯,提高运算能力。学习数学离不开运算,初中老师往往一步一步在黑板上演算,因时间有限,运算量大,高中老师常把计算留给学生,这就要同学们多动脑,勤动手,不仅能笔算,而且也能口算和心算,对复杂运算,要有耐心,掌握算理,注重简便方法。

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一门逻辑性强、思维严谨的学科。而训练并规范解题习惯是提高用文字、符号和图形三种数学语言表达的有效途径,而数学语言又是发展思维能力的基础。因此,只有以本为本,夯实基础,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解完题目之后,要养成不失时机地回顾下述问题:解题过程中是如何分析联想探索出解题途径的?使问题获得解决的关键是什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这样,通过解题后的回顾与反思,就有利于发现解题的关键所在,并从中提炼出数学思想和方法,如果忽视了对它的挖掘,解题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因此,在解题后,要经常总结题目及解法的规律,只有勤反思,才能“站得高山,看得远,驾驭全局”,才能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

4鼓励学生持之以恒

实践证明,顽强的意志力在学习知识时具有极大的积极作用。为此,教师必须要鼓励学生学会持之以恒。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当中可以和学生开展一些探究工作,例如在求立方体的体积时,教师可以取不同体积的立方体让学生计算其体积,然后在归纳出最终的公式。教师在布置日常习题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会学生及时排解不良情绪,如:失落、悲观等,要让学生以一颗平常心来学习高中数学。习题训练强度要适中,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持之以恒,还有助于不断提高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5“生活数学”

数学本身不是数学符号,它有丰富的内涵,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是源于生活、又回到生活的道理,把所学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新课程也提倡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能力解决问题。但数学应用意识的缺失是我们数学教育的一个严重问题。随着科学的发展,有关数学的问题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呈现的越来越明显,比如贷款、分期付款、彩票等等方面的数学问题,已日渐成为人们的常识。如果数学教学仍旧埋头于数学公式中,不加强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那么数学对学生来讲仅仅只是几个数字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恐怕就更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了。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第6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3-011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3.068

以往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目标都是以成绩为主的,没有真正注重学生全面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如今以分数为主的教学目标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因此教师要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制订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计划。最重要的是在课堂教育中,要将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和主动学习,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充足的学习空间,使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知识,这就需要我们适应新形势,积极转变教学模式。

一、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下,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落实新课程标准就必须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居于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一切教师说了算,学生对教师必须绝对服从,没有任何发言权。在这种环境下学习,只能禁锢学生的思维发展,削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和传统课堂教学不同的教学理念,新课程改革下,教师首先要做好角色的转变,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当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等于教师就袖手旁观,对学生放任自流,而是教师要发挥好自己课堂教学引领者的作用。只有教师为学生创设出适合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环境与条件,才能够在更大的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愉悦的氛围当中,学生才会身心放松,思维的火花才会被点燃,探究知识的欲望才会更强。

二、运用小组教学法,激活课堂教学

21世纪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是要“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习过程中要想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就需要生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相互交流与合作。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为学生营造良好互助的课堂氛围,结合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交流讨论的机会。学生可以分组讨论,自由发表见解,教师再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改正。在这种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中,课堂效率才能得到更大提高。

小组教学法是新课程改革下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教学法的运用,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人翁作用,让每位学生都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通常情况下,教师在进行小组教学时会对小组进行合理划分,在小组合作时,每个学生都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从而让每位学生都能体会到自己在教学中的作用。在运用小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要让小组展开充分的讨论,为学生留出必要的时间和空间。当然,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好自己的作用,多多走入学生中间,和学生一起探讨,当学生出现错误时,及时指正;多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做好引导,帮助学生度过难关。在学生讨论之后,教师要让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发言,说说本组讨论的结果,不管学生讨论的结果正确与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都要给予肯定,给予鼓励,保持小组学习的积极性。高中生都有很强的自尊心,他们都希望自己能够得到肯定。因此,在运用小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还可以引入竞争机制,利用高中生的好胜心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优化评价机制,对学生形成激励

传统的评价机制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单纯依靠学习成绩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评价模式不能对学生做出合理的评价。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还要注重评价模式的转变。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即使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也有自己的优点。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多个方面,除了学习成绩之外,还要看到学生的进步、学生的思想品质等,不管学生在哪个方面取得进步或有突出的表现,教师都要给予表扬和鼓励,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除了由教师对他们进行评价之外,还要进行学生之间的互评、小组评价、学生自评等,通过多种评价模式相结合,让学生不断进步。

四、把化学教学和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从中体味学习化学知识的乐趣

化学是一门和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在进行化学教学时,教师要做到化学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相结合。实践表明,寻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让化学从生活中走来,既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化的化学,让学生用“化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在生活中的化学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这无疑是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积极性的活力源泉。通过把化学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生活,不仅让学生学到了化学知识,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而且还让学生在学习中懂得了如何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身边的实例融入到化学课堂中,让教学走到现实生活中,使化学课堂大起来。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只要教师肯下功夫,一定能够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要实现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高中化学教师就要对新理念、新教材、新方法以及新课程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并不断总结以往实践中的经验和不足,促进高中化学教学效率的提高。

高中历史教学思维创新方式浅淡 第7篇

结合我几年来的教学经验,下面简单探讨一下高中历史教学思维的问题。

一、新思维方式

传统教学思维一般是从原因到结果,并以此为中心形成了一套定格的思维模式。它把学生的思维框定在机械性的思维界域内,使他们的思维失去了活跃性。这种思维方式看起来很“稳”,但一旦遇到较为复杂的事物、现象,他们就会束手无策,不知其解。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该做什么呢?该如何消除这种传统思维的弊端呢?我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引入新的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是一种抽象的东西,有别于传统思维,那么哪些才算新思维呢?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双向思维,这三种思维方式是以下我要谈的新思维。

1. 求异思维。

所谓求异思维,指的是一种非常式的创造思维,其特征是用不同于常规的角度和方法观察、分析客观事物而得出全新形式的思维成果。正如前面所提的,比如对因果关系的分析,传统方法是从原因到结果,把学生的思维框定在机械性的因果关系思维界域内,使他们的思维失去了活性、异性。求异思维则突破这种因果关系,在对事物的分析上,在因果关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向四面八方去思考,以寻找各种各样解决的方法,提出各方面大胆的设想,以得到光芒四射的智慧。求异思维常常表现为打破框框的、别出心裁的、超乎寻常的思考,因而易产生标新立异的成果。如,童年时代的司马光砸缸救小孩,就是一种求异思维的表现。把这种求异思维引用到历史教学中,就是大胆地引导学生朝其它方向思考。又如,在我们提出问题时,不一定要学生解答为什么会这样,但可以让学生反问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问题?跳出了固定的框框,反而会让学生的思维更广阔,更全面。

2. 逆向思维。

严格地说,逆向思维也是求异思维的一种分支,这里我们将它单独谈,因为这种思维方式在教学思维中能起到更大的作用。

逆向思维,就是在思维过程中,反其思路而行。如,教材中讲隋炀帝是怎样的一个暴君,在列举这些暴行时,我们可以反其思路而行,分析这些暴行中客观的、正面的一方面,因为凡事都是一分为二的,既然它有负的一面,那肯定也会有正的一面。把这样的思维方式引入到教学中,对于学生来讲,得到的就不仅仅是新鲜感,更是看问题的全面辩证的思维方式。

历史是客观的,而问题才是主观的,这样的例子在教材中还有很多。教师要引导学生的这种思维方式,让他们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又如,为什么既肯定元朝统一中国的积极意义,又赞扬文天祥的抗元斗争精神?五四运动后中国革命既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为什么又说它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不是正义的战争一定会取得胜利?等等。这些问题的提出就有很高层次的开拓求异性,是逆向思维的信息反馈。教师要抓住这个契机,既要给学生以知识方面的答疑,更要给学生这一良好的求异思维苗头以鼓励与进一步引导。教学不只是死板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应尽可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3. 双向思维。

任何事情都要一分为二地看。同样的一个问题,除了正向逆向之外,同一个方向,也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结果。

历史这门人文学科的可知性、过去性强,且层次交迭,意象远,而且只有当教、学过程中思维的辐射与聚合协同共振时才能奏出一曲和谐悦耳的新乐章。双向思维就是要让学生在思考问题时,考虑得更全面、更周到,不仅要从历史的角度,还要从地理、人文、社会等各方面思考。分析问题也不能只运用一种方法,还要运用更多的方法,从而掌握事物的现象、本质和某些结论的来龙去脉。

我们培养学生的新思维能力主要在于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让学生变消极被动为积极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开拓学生的创造思维。以上的思维方式仅仅涉及数学目的,教学方法也要创新。

二、教学思维方法的创新

上面讲的主要是新思维方式,下面主要探讨一下思维方法的创新。

1. 裂变创新。

历史不是单独存在的,它与政治、地理学科都有着很强的内在联系,历史是时间,地理是空间,政治是意识,这三个维度构成了社会科学的主体框架。历史教学中若以历史学科为主体,聚合其它学科,将达到课堂教学的匠心独运。这就是所谓的裂变,把一个学科问题裂开来,用多个学科的知识来说明它。如论证台湾建立起行政机构,行使对其它地区的管辖权时可说明,早在公元230年,三国时期的孙吴政权就派将军卫温到夷洲(今台湾);隋朝隋炀帝曾三次派人到琉球(今台湾);访察异俗,慰抚当地居民;元朝时,政府设彭湖巡检司,管辖彭湖和琉球(今台湾);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驱逐荷兰人入侵者,收复台湾,台湾进入“明郑”时期;1683年清朝军队入台,台湾又纳入中央政权的统一管辖之下;1685年(清光绪11年)划台湾为单一行省,1895年清政府因甲午战争失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日本割台湾,此后台湾同胞进行了反日斗争,和祖国大陆同胞一起,于1945年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台湾又回到祖国的怀抱。其次,从空间(即地理)来说,根据地质学家分析,台湾岛本来与祖国大陆相连,在更新世时期,由于地壳运动形成了台湾岛,台湾和福建、浙江沿海地区的地质情况是一致的,因此,台湾是祖国大陆地形自然延伸的一部分,按国际法院1969年欧洲北海大陆架划界案例:“大陆架的主权界限之划定,应符合沿海国家陆地领土自然延伸的原则”,台湾主权属于中国。再次,从意识(即政治)来说,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在这种承认的基础上,联合国这个只有主权国家才能参加的世界上最权威的国际组织,在1971年将台湾当局驱逐出去,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权益,即使在李登辉露出分裂祖国的真面目后,美国、日本等政府仍重申“一个中国”的政策。就这样,从时间、空间、意识三个方面的聚合中,我们证明了一个令世界信服的结论: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

这样的裂变,不仅使课堂变得生动,还收到了大大增强学生印象和记忆力的效果。

2. 挖掘、转移创新。

这里说的挖掘、转移实际上是指挖掘课本隐性知识、实现知识迁移,以使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作用,即“举一反三”、“闻一知十”。

任何问题都不是单独存在的,问题和问题之间总有一些内在的联系,将一个问题转移到另一个问题中,分析出结果后,再转回来,这时就会出现一个更清晰的结果。这和成语中所说的“触类旁通”是同样的道理。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一基本史实延伸开去,突破教材中的思维定势,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求异、扩散的创新思维能力。如在讲到中国资本主义产物时,有的学生持否定看法,理由是:内因是决定因素,中国鸦片战争前,就有资本主义萌芽,说明商品经济发达,在这样的土壤里,商品经济的资本主义经济才会在外商企业的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下产生。有的学生持肯定看法,理由是:没有土壤,强行嫁接资本主义并不罕见。这样学生将历史事件放在多角度中审视,新观点、新看法就出现了。

三、如何创新

要做到以上这些,不是只教师努力就可以达到的,更重要的是学生的配合。而要让学生配合,就要让学生有主动性和创新欲望。

1. 增强学生主动性。

我们大力提倡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主体性教学是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前提,让学生在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全面发展。在教学中应科学设立主体教学目标,诱发学生学习心向,引导学生自主活动,发展学生自主能力,发扬教学民主,创造良好的教学心理环境,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2. 激发学生创新欲望。

要创新,首先就要有创新的欲望和需求,有了不断创新的欲望,才能进行有意识、有意义的创新活动,也才有可能达到创新的目的。历史知识丰富多彩,中国古代的文明辉煌灿烂、世界战争风云变幻,这些学生都充满好奇,通过学习了解,他们会提出种种问题,也许幼稚、也许无意义,但却是他们的一种发现、一种探寻、一种创新。我在实践中注重及时肯定他们的做法,鼓励这种敢于发问、敢于探讨、敢于创新的精神。

3. 增强教学的互动性。

教学活动不是个体进行的,不能只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问,教师答,更重要的是做到了教与学的互动参与性。这些问题不同的教学探讨中都已谈到很多,这里就不再一一细举了。

4. 要走出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的误区。

一是切莫抛开课本,一味追求高、深、难。

二是切莫忽视非智力因素(如兴趣、爱好、信心、人际关系等)在历史教学中的促进作用。

高中英语课堂互动方式研究 第8篇

一、借助情境互动, 创设和谐课堂气氛

情境 (situation) 主要指进行言语交际的外部的具体场合。在英语学习过程中, 情境是学生进行对话和交流的基本依托。借助情境来进行互动, 可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状态转变为主动的学习状态。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 情境还可调节课堂气氛, 让师生间的互动更加协调。

以“Making an action plan” (模板六Unit4) 的教学为例, 情境如:Today our task is making an action plan (writing it onthe Bb) . Before that, I’ll show you a short video. After youwatch the viedo, you are expected to answer some questions onthe screen. (问题:Who attended the the meeting?What happened?In which country?What do they need?) 学生看视频后回答问题, 教师再以对话为互动方式进入课堂 (T: Now thatthey are in badly need of help, would you like to help them?/S1: Yes./T: Are you willing to help them?/S2: Yes./T: Any reason?/S2: No./S3: Helping others can do good to me. Shows apicture of a nurse./T: What’s she?) , 学生在直观的视频观看中思考并解决问题, 师生对话中引入课题, 让学生学习变得更加主动。

二、借助问题互动, 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 互动双方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 是围绕一定的目标 (学习目标和教学目标) 进行的, 教师若要让学生更快地接近目标, 那交互过程中就要让学生主动去构建知识。而知识的构建则有赖于问题的解决, 故而在英语教学中借助问题来引导学生互动就显得尤为重要。借助问题来引导学生互动在阅读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

以“Behind beliefs” (模板九Unit4) 的教学为例, 教师先以问题“What is an idiom?Which language was the Bible firstwritten in? Which idiom is often used to describe children? ”先引导学生初步阅读了解文章大意, 然后再提出问题“Whydoes the Bible have a lot of idioms? What did‘by and by’originally mean in the Bible? What does‘by and by’mean today? How many years ago was the Bible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What does‘feet of clay’mean? Which animals are featured in the idioms in the article? Which foods are included inthe idioms in the article?How is studying idioms useful in language learning?”来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 同时通过问题解决而引出该课时的知识点。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根据阅读情况先自主解答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小组代表发言来完成对问题的解决。同时, 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及时反馈。

三、借助任务互动, 通过活动培养技能

通过任务来引导学生互动可在互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口语表达技能, 在实践活动中也可对学生的实践技能进行培养。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 任务要紧扣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 同时要考虑任务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作用。当然, 在任务实施过程中, 教师要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

以“Amazing people” (模块2 Unit3) 的教学中, 引导学生阅读后教师设计了模拟采访任务, 让学生巩固已有知识, 在模拟采访过程中练习快速提问与速记, 切实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做到在练习中提升能力。同时, 再次为最后环节中课外人物的采访和写作奠定基础。其中采访问题可如“Whatis your job now, a pilot or an astronaut?When were you sent into space?Were you afraid before the sending up?Where and when were you born?What were you interested when you were young?Is it easy to be an astronaut? ”采用任务进行对话的方式最大的优点是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中, 在活动中通过主动完成任务来构建知识, 从而获得技能的提升。

四、借助游戏活动,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学生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对游戏的兴趣有所下降, 但在课堂教学中若能结合教学内容而以游戏形式来组织活动, 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 可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率。

以语法教学为例, 很多高中学生在识记语法规则中总是不得其法, 效率不高。而借助游戏, 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 在游戏中记忆就可收到不错的效果。以“定语从句”的语法教学为例, 教师利用小游戏“你说我猜”来组织教学 (两人一组, 教师呈现图片, 其中一名学生用限制性定语从句进行描述, 另一同学猜) , 学生在活动中不仅掌握了定语从句的相关知识, 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如虚拟语气是一个难点。教师讲完语法规则后, 可以创造情境, 通过一个接龙游戏来巩固语法句型, 如T:What would we do if we were on vacation?S1:If we were on vacation, we would go to the countryside. S2:If we went to the countryside, we would go by train. S3: If wewent by train, we would arrive very soon. S4: If we arrived verysoon, we would swim in the river. …这样的接龙游戏, 使学生对虚拟语气的表达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高中“实用型英语”教学方式的运用 第9篇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一旦对某个学科感兴趣, 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英语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教学效果, 能避免在以后的学习中产生两极分化。我们可以把语言教学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上课时有目的地讲解一些西方背景知识和趣事, 这就需要教师对英美文化、英美概况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课后要多和学生交流接触, 了解学生的需要, 适当和学生一起参加活动, 如圣诞晚会就能极大地拉近老师和学生的距离, 同时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与积极性, “万圣节”可以组织化装舞会, 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西方文化, 热爱西方文化, 进而喜欢上英语。

让“双差生”学英语是令很多老师头痛的事。学好英语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 而“双差生”缺乏的往往就是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 如果只是从正面向他们灌输学好英语的种种好处, 恐怕收效甚微, 如果能把这些学生在其他方面的兴趣迁移到学英语中, 则可事半功倍。有一次, 我把班上几个常逃学到街上打电子游戏的学生叫到宿舍, 打开电脑, 让他们见识“红色警戒”、“植物大战僵尸”、“星际争霸”等游戏, 那令人震撼的32位音效, 赏心悦目的3D动画, 人性化的交互式操作, 是街上游戏厅中的16位甚至8位的游戏所望尘莫及的, 很快他们就融入游戏之中。但每每就在他们指挥着千军万马, 即将解放全人类, 实现心中梦想时, 屏幕上出现数行的英文提示, 这些学生全傻眼了, 这时我就在旁边轻描淡写地给予翻译。学生顿悟:玩, 也要懂英语。事后, 我发现英语课上, 这几个学生“重新做人”了。可见, 巧妙地迁移学生的兴趣, 有如“四两拨千斤”, 对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大有裨益。

二、注重听说能力的培养

著名的英语教学专家WM.Rivers指出:“学生的需要不单是个人的, 它们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的压力和政治需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 中外交往日益频繁, 运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因此, 学生在中学毕业后, 既要有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 又要有用英语进行初步交际的能力, 高中英语教学应该适应这一需要。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贯彻听说领先的教学思想, 是素质教育的体现和要求。

听、说、读、写、译是一门语言的五大组成部分, 中国学生在高考的指挥棒下, 读和写的技能发展得比较好, 却忽视了听和说的能力的提高。英语是一门应用型社会学科, 需要在社会中反馈其价值, 社会对于英语的需求也具有不同的范围和层次, 毋庸置疑, 文字的运用能力与信息表达的精准度是英语能力高低的一个基本衡量标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注重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

要做到敢于说出来, 首先要做到克服羞怯心理, 平常早读的时候要出声朗读, 不要学哑巴英语, 因为只有出声朗读, 才能谈得上模仿, 才能读出语感。有条件的话, 可以对录音机朗读, 再与标准磁带作比较, 找出其间的差距。有不少同学错误地认为:反正英语考试只考笔试和听力, 朗读不朗读没有多大关系, 那么结果是什么呢? 作为交流思想工具的语言, 其作用等于零, 平日听写一类的课堂练习就无法参加, 时间越长, 困难越大, 造成恶性循环, 成绩必然下降。随着电影业的发展, 好莱坞大片和英美电视剧成为学生学习口语的极好教材, 如Friends, Titanic, A Tale of Two Cities, Jane Eyre, Merchant ofVenice等经典影片,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 了解英美背景知识, 还可以对电影电视对白进行模仿, 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知识“全球化”、教育“终身化”的要求下,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通过辅导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 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包括:学生的预习能力、掌握英语基本知识的能力、学生自己整理所学知识的能力。另外, 自学能力的提高得益于学生课外大量的独立的阅读, 高一就应该要求学生人人购买英汉词典作为工具书, 让他们勤查字典。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找一些英语学习的网站和软件, 如沪江英语学习网, 可可英语网站, 还有一些英语学习软件, 如拓词, 有道, 让学生自学的时候有途径可寻。

总之, 在高中开展英语“实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是必要的, 也是可行的, 在强调开展英语“实用型”人才培养教学的同时, 不能忽视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根深才能叶茂”, 这句话形象地反映了语言基础知识与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关系。没有英语语法、词法、句型等扎实的根基, 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枝叶”就不能“茂盛”。只有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学生的英语水平才能不断提高, 英语“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1]郭培文.学生学习兴趣及其习惯的培养.苏州大学, 2005.

[2]陈琦.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华中师范大学, 2009.

高中英语教学方式 第10篇

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也就无法实现教育的真正目的。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学科,有着浓厚的人文性,所谓工具性指的是语文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强的实用性,影响到人们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而人文性,指的是文学作品中所承载的人文情怀,这种情怀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心灵感悟和思维情绪。

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动态多重对话的过程,包括师生间的对话、文章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在对话过程中能实现心灵感悟、思想情感以及人文情怀的传递。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对话教学策略,在对话互动中,师生之间可以就文章内容得到信息反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能熏陶、净化学生心灵,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对话策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生本对话,不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感

分享阅读体验是对话教学模式中常运用的环节,多表现为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交流分享,但往往忽视了学生与文本间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是一个指向自我的过程,学生在专注自我体验的同时,能提升思想水平,深化思想深度。但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缺失,导致学生阅读体验感变差,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依赖性越来越大,思考空间却越来越小。

(二)不注重师生对话的深度

在对话教学策略中,教师的角色是辅助者,主要起帮助和引导作用,因此教师不能像传统教学模式那样主导整节课的知识灌输,单向地向学生灌输知识点。虽然现在的课堂教学,教师不再霸占整节课,但依旧起主宰作用,学生只是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绿叶”,这导致在对话策略实施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对话过于浅显,没有思维深度,难以引发学生对特定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三、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对话策略实施

(一)开放对话过程,增强学生阅读体验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对话教学策略,关键在于开放课堂对话过程,注重过程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的是引领者的作用,主要通过充分调动自身的知识体系和生活阅历来帮助学生延伸知识内涵、拓展知识面,从而完善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丰富学生的思想,进而增强学生对文本阅读的体验感。

比如《合欢树》一文,文中直接表现母亲坚强情感的文字描述比较少,再加上高中生生活阅历尚浅,他们难以充分体会到这种情感。所以在讨论母亲性格时,大多学生都会显得比较茫然。基于此,教师可以通引入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实现学生与作者更深层次的对话,通过拓宽对话渠道来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

(二)对话方式要多样化

语文阅读教学的对话策略包括多个方面,有师生之间的对话、教师与文章间的对话、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和文章之间的对话,但最重要的还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可就对文章的篇章、语句的感悟和体会来与教师或同伴进行交流探讨,以此实现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文章虽然不会发出声音,但是文章可以通过语言文字传递情感、思想,激发起读者的情感,从而达到思想情感交流的目的,在这个过程,学生能深刻体会文章的思想内涵和作者的创作目的,最终实现生本对话。

(三)消除对话隔阂,深入与文本的对话

高中生由于文化水平有限、阅历尚浅且能力不足,他们在阅读文本时往往体会不到文本的艺术美感和精神实质。所以,为了使学生对文本精髓有更深入的把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巧妙运用对话策略,避免师生间的对话停留在浅层次的“假对话”上。教学中,教师除了要介绍文章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活背景,还要通过设置问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由此与文章内容产生共鸣,缩小代沟。

比如,《合欢树》这篇文章,母爱是表现阅读张力的最佳切入点,因此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情感体验,便能消除学生的陌生感和隔阂感,从而缩小课堂对话代沟。

四、结语

对话策略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教学方式,对话,即是在教学过程中将课本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中的对话作为教学意识和精神,这种对话要建立在师生、生生平等的基础之上,它通过各种沟通交流方式实现生生、生本、师生之间的沟通协作,从而引导学生深入感悟、体会文章中的思想情感内涵,领悟文章作者的思想观点,汲取文章的人文价值,最终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关键部分,对语文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教学策略在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提高语文教学效率都有着积极意义。本文分析了对话教学策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高效实施对话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对话教学

参考文献

[1]李青云.关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2010(05):19.

[2]祁恒山.浅议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1(01):12.

浅谈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方式 第11篇

【关键词】英语 写作 教学

一、当前英语写作在教与学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学生方面,主要表现在:一是受中文影响'生造词语,汉英逐一对照,汉语句式的英语句子充斥整个篇章;二是所用词汇匮乏,搭配不当,句型误用,语法错误多;同时信息不全,条理紊乱;三是言之无物,主题不明;罗列事实多,分析问题少;四是表达欠具体,不确切;句子间逻辑不严密。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高中学生英语语法、词汇等基础知识不扎实;阅读量少。教师方面,主要是教学中缺乏科学和系统的写作教学策略,写作教学计划缺乏条理性。具体表现在:一是训练缺乏条理性;写作孤立进行;呈分散状态,影响目标的实现;二是写作杂乱相间,影响写作能力的提高;三是写作训练没有层次,影响学生对各种英语文体结构的熟悉和掌握。三是单纯为写作而写作,忽视写作过程的指导。同时教师没有把听说教学、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对学生写作思维表达能力进行训练,教师的教学重点放在语言知识、写作结构、技巧方面,对学生进行孤立、机械的字、词、句的讲解与忽视思维能力的训练使得学生写作能力也止步不前。

二、改进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方式的途径

针对高中生英语写作中的现状,从教师层面上,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要创新,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注重写作训练的多样化。首先要注意听写训练,持之以恒地让学生听写没有生词的句子和内容简单的语段,这样能培养学生语句思维能力。其次要注意改写训1练,在听力与对話讨论式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做听力题和表演以外,要经常要求学生把所听内容或对话改写成一段短文,在此过程中学生不得不注意时态、语态、人称和前后逻辑关系,从而为写作打下良好基础,起到潜移默化之效果。第三,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答问,在答问时,学生会不经意的注意到人称、时态的相应变化并进行句型转换与词语替换。对于写作水平比较高的学生,还可要求他们缩写、改写或续写课文,缩写、改写与续写能拓展学生思路,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好方法。

(二)以积累词汇和把握英语句法为基础,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通过翻译,描述事物和发表议论,启发诱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训练要及时批改,指出或纠正错字和病句,并进行适当的评价和分析,不断地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同时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英文句法,为更高层次的写作训练打好基础。

(三)注意写作模式与规范书写训练。高中写作训练应以高考写作题型为蓝本,严格规定写作步骤,培养学生的良好写作习惯。以情景作文为例,学生应该遵循以下五个步骤:

(1)审题(文字信息和图画信息):在这一过程中确定写作中的人称、时态与信息点;

(2)确定要点:用一两个单词或短语快速写出细节要点;

(3)连词成句:运用恰当的连词与句型将上述要点扩展成句子;

(4)修改润色:注意主谓搭配是否一致、开头与结尾是否呼应,词组与表达方式应用是否恰当,复合句的应用是否合理等,再根据行文逻辑适当增加时间、地点、条件等背景信息;

(5)检查修改、规范抄写: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要能熟练而清楚地书写,要求书写格式、连笔、词距、标点正确。

(四)加强对写作技巧的训练。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非常重要。据统计,近十几年全国英语高考卷中的书面表达,主要是关于记人、叙事、写信和通知或看图作文等内容的记叙文、议论文和应用文。无论是记叙文、议论文还是应用文,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一般要遵循以下几个步骤:

1、动笔前,要认真审题。仔细阅读题目要求和所提供的情景,确定作文的体裁、格式和要点。写作的体裁形式多样,有书信、通知、日记、人物,地点介绍等等。其中书信的格式要求最严格,也最复杂;通知中的书面和口头通知也不相同。学生审题一定要弄清格式,不然会白白丢分。

2、罗列要点,组词成句。内容完整也是写作的一个重要评分依据。因此,在认真审题、弄清题意的基础上,应逐个、完整无缺地把内容要点罗列出来。注意要点既不要遗漏,也不可随意添加。然后尝试着用这些确定好的材料组织成句。

3、打好腹稿,谋句成篇。首先,要理清文章的脉络和层次,确定段落和语句的顺序,句与句和段与段之间如何衔接,以最大限度地保证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行文流畅。其次,根据句子结构和段落层次的需要,添加必要的并列连词、从属连词以及一些承上启下的连词,并最终组织成文。

4、认真检查,全面核实。在连句成文,完成草稿后,要从题目要求对短文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和修改。要凭语感看语言表达是否准确得当。检查主谓是否一致,时态和语态是否正确,字母大小写以及标点符号是否有误或遗漏等等。发现问题要及时改正。

在写作的过程中,还要注意这样的一些技巧:

1、合理安排时间。只要时间充裕就一定先打好草稿。不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要在试卷上随手写。

2、语句要连贯流畅,句式尽可能多样化。

3、准确地道,灵活多变。书面表达其实是变相的翻译,讲究语言灵活地道,最忌讳写出汉语式的英语。

4、抄写时要书写规范,卷面整洁;大小写、标点符号准确,行列平行对称,字迹要美观大方,切忌在卷面上改动。

5、善始善终,注意开头和结尾。不要一开始就出现错误句子,也不要草草收兵,从而使文章不够完整。

高中英语教学方式 第12篇

一、课堂形式多样化

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和不同知识内容的特点, 化学课的课堂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教学可以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很多, 如探究—讨论式教学法、启发—讨论式教学法、程序教学法、单元结构教学法、发现法、自学辅导法、实验探究法等多种形式。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感到学而不厌, 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同时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应该注意一个问题, 那就是一定要根据教学实际, 做到形式为内容服务, 形式和内容统一, 并且要强化化学作为教学主体的能动作用, 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 使教学形式多样、内容新颖, 达到学生喜闻乐见的效果。

二、检测方法多样化

为了巩固和检测课堂效果, 考试和作业是必不可少的形式。在平时的教学中, 很多同学听见考试就头疼, 作业抄袭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为了转变这种现象, 教师应该多动脑筋, 尽量使作业和检测改变过去单一呆板的模式, 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比如, 采取课前五分钟小测验、分组竞赛等形式及化学小论文、化学实验竞赛、化学通讯使学生对化学感兴趣, 增长知识面, 同时自觉地掌握相关的化学知识, 学得愉快, 学得轻松, 在学习中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 为今后更好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化学实验功能的多样性

化学教学中学生获取化学知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实验, 实验能力对于一个人终身的发展意义重大,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新教材中增加了很多学生实验和演示试验, 在教学中可多发挥实验的功能, 不仅做好大纲要求的实验, 还可以包括活动与探究中的探究实验和需要探究的实验。可以采取多样的形式充分发挥实验的功能, 包括可以就实验现象展开问题的讨论, 以实验检验某个结论的正确或错误, 设计某一实验使现象更加完美或解决环境污染等问题……总之, 实验在激起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所以应当充分发挥其优势。

四、学习内容的丰富性

教学中不但要完成基本化学知识的教学, 要尽量使化学知识存在于生活的背景中, 使之能够成为为人类服务的手段和方法, 为此要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内容, 教师要在此基础上搜集地方资料或新科技、新发现的相关内容, 还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分内容、分小组地研究相关领域, 在共同交流中共同提高, 增长知识, 开阔视野, 增强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从而使其获得化学科学教育。

上一篇:家庭主题下一篇:学习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