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用药的合理性

2024-07-12

儿童用药的合理性(精选10篇)

儿童用药的合理性 第1篇

1现状及应对方法

1.1 抗菌药的不合理使用

流行病学调查证明90%以上的上呼吸道感染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 因此上呼吸道感染时常规应用抗菌素是不合适的, 而且还会造成病原体对抗菌素产生抗药性及其不良反应的威胁以及药物的浪费。不要孩子一生病就不管什么原因便使用氯霉素、链霉素, 如果长期使用链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抗生素, 会对听神经造成影响, 引起眩晕、耳鸣、甚至耳聋, 使用氯霉素可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儿童特别是新生儿, 服用四环素、土霉素容易引起牙齿变黄, 并使牙釉质发育不良, 所以小儿一般不用四环素、土霉素。

1.2 保健药品的不合理使用

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 儿童的各种营养保健药品也相继问世, 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滥用维生素, 不合理补钙、补锌, 注射丙种球蛋白增强免疫力等。Vit A, Vit D服用过多, 一般不易察觉, 但小儿易产生厌食、发热、烦躁, 偶尔肝脾肿大及肾脏损害。因此, 小儿不可把鱼肝油当作补品乱用。据文献报道, Vit C大量服用可引起过敏性休克, 心脏骤停, 还可引起腹痛、腹泻、牙龈出血, 甚至加速肾结石形成, 出现药物中毒等症状。注射Vit D2及胶性钙治疗询楼病时, 症状消失后应及时停用, 绝对不可长期使用, 若过量使用钙剂会损害肾脏, 刺激胃肠道, 引起便秘, 代谢性碱中毒, 高血钙症, 肾结石等。食物中的 钙比补充钙剂更易为人体所吸收, 而且不产生副作用, 发生肾结石的 可能性也小。补锌也应慎重选择剂量, 过量时易引起缺铁性贫血, 而且对于那些伴有严重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其免疫系统已经适应原有状态时, 大剂量补锌易增加发病率和死亡率, 只有那些营养不良的儿童, 体弱多病, 厌食消瘦, 锌含量测定减低时才能适量补锌。而丙种球蛋白主要是用于预防麻疹、甲肝、脊髓灰质炎, 对其他传染病的 防治效果不可靠, 而且又是人血或胎盘血制成, 可能出现尊麻疹甚至过敏性休克及经血液传染的疾病。

1.3 解热镇痛药的不合理使用

小儿呼吸道细小而且娇嫩, 一旦伤风感冒, 容易引起呼吸系统炎症, 甚至引起肺炎。有的医生在没有查出病因前就盲目使用解热镇痛药, 这样不仅会掩盖病情, 还会引起出汗增多, 体温突然下降而发生虚脱。近年来, 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在瓶签上醒目警告:16岁以下儿童患流感、水痘或其他病毒感染不得擅自使用阿司匹林, 以防雷耶氏综合征的发生。儿童长期反复使用该药还会造成永久性耳聋, 抑制骨髓造血功能, 导致白细胞、血小板明显减少, 甚至大出血对乙酞氨基酚更易引起肝损害、血液变化和胃出血。

1.4 中成药的不合理使用

一般而言, 中草药的安全性比西药大一些, 但只是相对而言, 如果随便服用同样可导致婴幼儿健康的损害。据国内医药期刊报道:夏枯草、菊花、栀子、鱼腥草等中药中含有鞣质、生物碱、挥发油、甙类以及无机盐成分, 可能加重婴幼儿的肝脏负担, 损害肝功能。六神丸中含有蟾酥可引起恶心、呕吐、惊厥等症状。牛黄解毒片长时间服用可引起白细胞减少等。因此, 中草药也不能滥用。其次从药物经济学方面考虑, 对于儿童患者给予临床疗效好、副反应少、使用方便、价格适宜的药物, 才是最经济的。错误方案导致治疗失败或延长, 将是最大的浪费。

2儿童用药原则

2.1 小儿时期, 其机体随年龄增长而不断变化, 各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在各年龄期也有所不同, 因此在用药方面要注意年龄差异和生理特点, 不可随意用药, 以免延误或加重病情, 甚至给病儿留下终身疾患。

2.2 小儿用药要根据病情, 合理使用针对性强的药物, 注意正确的给药方法。目前上市药物品种繁多, 许多药品广告及说明书夸大治疗作用, 副作用书写不详, 常造成不合理用药, 出现用药后不良反应的情况十分常见。家长应了解些常用药物的不良反应, 尤其是对年幼、不能口头表达的患儿, 应严密注意服用后药物反应的观察。

提高儿童用药合理性 第2篇

【关键词】儿童;药物;合理性

世界卫生组织(WHO)2010年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有90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1]。如能及时给予安全有效的药物,将有很多儿童免于死亡。相反,广泛存在的不合理用药现象,却导致大量药品不良反应、细菌耐药和死亡的出现。提高儿童用药合理性势在必行。

1理想的儿童用药

WHO指出,理想的儿童用药应适合于不同年龄、生理条件和体重的服药儿童,同时,有灵活的固体口服剂型,可全部服用,也可用各种液体溶解,或撒在食物上,便于儿童服用[1]。

2如何合理用药

2.1恰当的选择药物品种所有药物都有其规定的适应症和剂量范围,临床用药应严格遵守说明书和相关规定。对于儿科用药更应注重参考药物的安全性研究资料,选择不良反应少和轻的药物。

为减少细菌耐药的出现,抗菌药物的使用必须严格掌控。重视病毒性感染与细菌性感染的区别,对确诊为细菌感染的患儿方可使用抗菌药物。同时避免局部用药。对于某些感染,为了增强抗菌药物疗效,可以采用联合用药。如混合感染或对于肺结核、HIV感染患儿。需要住院治疗的复杂感染或严重的社区获得性感染,如伤寒、肺炎和痢疾,应根据当地流行病学情况采用相应的一线抗菌药物,同时尽量避免联合用药。

2.2注重个体化用药不同日月龄及年龄组儿童之间,体内药物分布会因为机体含水量及血浆蛋白组成的不同而产生巨大差异[2],因此剂量推算需要综合考虑患儿体内药物代谢酶成熟情况、耐受性、用药时间、患儿体质以及患儿对药物的反应等采用不同的剂量推算公式。特别是对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或患有先天性和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的患儿,常需要联合用药,药物相互作用可能影响药代动力学的变化,剂量公式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

2.3避免用药差错由于需要根据患儿体重、体表面积、年龄及体质情况进行药物剂量计算,影响因素多,很容易出现用药差错。文献显示[3],1993年至2000年8年间,英国发生81起涉及1144名儿童的医疗用药差错事件,导致包括9名新生儿在内的29名儿童死亡,其中发生频率最高的差错类型即为剂量计算错误。因此,采取措施避免用药差错特别是计算差错,对于保证儿童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4控制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由于机体脂肪和水含量、药物代谢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儿童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同时,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对某些不适症状描述不清,所出现的药品不良反应很容易被忽视,并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必须加强儿童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处理、报告和信息化,坚持预防为主,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对儿童用药安全造成的隐患。

2.5确保儿科用药充足供给由于市场上儿童专用剂型、规格的缺乏,使得家长和医生只能根据经验或个人理解实施儿童药物治疗。显而易见,充足的可供临床选择的药物品种是保证用药合理的基础,因此,相关部门应重视儿童用药的开发与生产,并提高公立部门药品储备目录的合理性,保证儿科基本药物的供给。

2.6加強对父母和监护人的宣传教育在我国以及其他很多发展中国家,家长根据自身经验、亲戚朋友建议等为孩子自行用药的情况普遍存在。但是,大部分家长并不了解所用药物的适应症、用法用量及疗程。因此,加强儿科合理用药的宣传,让更多的父母认识到合理用药的方法和重要性,对提高儿童用药合理性具有重要意义。

2.7提高医务人员专业技能对于包括儿科医生在内的所有医疗服务人员而言,拥有足够的医学理论知识和良好的专业技能,是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医疗单位应注重对医务人员的基础教育和在职培训,提高业务技能。

3制定儿童基本药物目录和儿童药物使用指南

为使世界上更广泛区域的医务工作者和家长能够获得数量充足、剂型适当、质量安全、价格合理的儿童用药,WHO于2007年制订了第一版《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基本药物标准清单》,并于2010年发布了第一份《世界卫生组织儿童标准处方集》。但尚无国家建立本国的儿童基本药物目录和儿童药物使用指南。不难理解,有效的用药参考是儿科医生合理用药的基本保障,因此,相关工作急需开展。

4促进相关研究的开展

由于受到伦理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儿童临床试验的实施面临很多困难。但要想建立具有指导意义的儿童处方集,获得儿童用药的适应症和用法用量,就必须以临床试验数据作为参考。鉴于目前市场上大部分儿童用药都缺乏临床试验,相关工作有待开展。

5结语

已经有充分的临床和研究数据表明,儿童与成人药代动力学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但是由于药物品种和儿童临床试验的严重不足,儿科医生又不得不参考成人用药方案实施儿科药物治疗,导致每年都有惊人数量的儿童因不合理用药而延长住院时间、出现药品不良反应、致残甚至致死。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医务工作者开始关注并着力改善这一状况,但与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而言,我们需要付出的努力还有很多。

参考文献

[1]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儿童药物指南[M].日内瓦,瑞典,2010.04.29.

[2]G L Kearns and M D Reed.Clinical pharmacokinetics in infants and children:a reappraisal[J].Clinical Pharmacokinetics,1989,17(1):29–67.

药师在促进儿童合理用药中的作用 第3篇

1 儿童用药中常见的问题

1.1 儿童用药成人化

现阶段我国儿童用药的现状是专门用于儿童的药物品种少、规格少、剂型少, 儿童用药成人化。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儿童制剂主要有颗粒剂、口服液及片剂等, 其中以颗粒剂为主, 许多药物没有专门的儿童剂型。患儿服用片剂及胶囊时存在一定困难, 需将片剂掰开研磨、胶囊内容物倒出服用。近年来, 随着医药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口服型儿童用药逐渐增多, 但是儿童型针剂和注射剂几乎没有。

1.2 儿童用药的用量不精准

药品说明书中关于儿童用药的用量大都是“儿童酌减”或“遵医嘱”。儿童用药的用量一般按照体重计算, 缺乏精准的计量。

1.3 儿童用药缺乏临床试验

尽管目前儿科临床试验仍存在较大困难, 但随着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以及监管和执行力度的不断增强, 儿科临床试验将日趋完善, 最终实现基于儿科临床试验证据为儿童提供最佳治疗方案的目的[2]。

1.4 儿童用药不良反应较多

由于儿科用药缺乏相关的临床试验, 不良反应的信息较少以及儿童对不良反应的表达有限, 有时会掩盖不良反应, 甚至产生药源性疾病。据2010年来自国家药物不良反应检测机构的一份报告显示, 我国儿童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达到12.9%, 其中新生儿为24%, 而成人是6.9%。我国每年约有7000例儿童死于用药错误, 多涉及年龄最小、病情危重复杂的患儿。

1.5 儿童用药存在重复用药现象

患儿有时同时患上几种疾病, 在不同科室就诊, 由不同科室的医生开具药品时, 医生有时会开具同一种或同一类药品。

1.6 使用儿童禁用或忌用的药品

在临床诊疗过程中, 部分医生对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用药特点及用药禁忌了解较少, 如喹诺酮类药物在儿童中可引起关节痛及肿胀, 故18岁以下儿童禁用。

2 药师在儿童临床用药中的作用

2.1 认真审核处方, 规范操作规程

药师在审核儿科处方时, 应比成人更加认真仔细, 严格执行“四查十对”, 发现处方中存在用药错误、用药不适宜现象及超药品说明书使用时, 应严格执行处方管理办法及处方调剂操作规程, 及时与处方医生取得联系, 待确认后方可发药。

2.2 加强对患儿家长的用药指导

在患儿家长取药时应加强对家长的用药指导, 能提高患儿的用药依从性, 从而增强药效, 加快患儿的疾病好转。如在服用多种药物时, 应逐个服用, 不宜混合服用;吗丁啉混悬液应放置在儿童不易触及处, 避免儿童因喜食药品的甜味儿而过量用药;若药品说明上无特别说明, 药物不应与牛奶果汁等同服;肠溶片应整片服用, 不能掰开或碾碎;泡腾颗粒或泡腾片应加水溶解完全后服用;应提高儿童用药依从性, 不能捏鼻子, 以免发生意外, 退烧药应间隔4~6 h方可重复使用等。

2.3 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

由于儿童体内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低, 致使游离的药物浓度较高, 易产生不良反应。所以应结合患儿年龄、体重等特点, 制定个体化的用药剂量, 保证患儿安全有效的用药。

2.4 医院开展多种形式的药学咨询服务

医院可在门诊药房开设窗口咨询和电话咨询, 由高年资的药师加以专业培训, 承担药物咨询, 提供合理用药指导, 使患儿家长多方面获得合理用药的常识, 纠正常见的药物不合理应用, 以提高药物疗效, 减少不良反应。

2.5 发挥临床药师的作用

临床药师在平时的工作中, 应积极搜集门诊及住院患儿用药方面的不良反应资料, 整理分析并上报, 为儿童合理用药积累宝贵的资料。临床药师可通过查房参与临床药物治疗, 开展药物咨询, 提高患儿用药依从性, 促进合理用药, 防止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2.6 加强处方点评及抗菌药物的使用分析

药剂科应组织人员进行处方点评及病区医嘱分析, 并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加以分析, 对于不合理的处方要在医院信息中予以通报, 作为对医生考核的依据之一, 目的在于减少不合理用药, 使患儿得到安全有效的治疗。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分析, 减少细菌耐药性, 促进患儿安全合理用药。

3 小结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 关注儿童安全合理用药, 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2004年3月30日, 世界卫生组织 (WHO) 在曼谷召开“全球合理用药大会”指出, 全球有1/2药物被不合理使用, 死亡患者中有1/3是源于不合理用药而不是疾病本身。我国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为12%~32%, 而儿童的发生率则更高[3], 促进患儿安全合理用药迫在眉睫。药师作为医患间沟通的纽带, 应转变传统观念, 提高服务意识, 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做好儿童用药的指导, 提高患儿用药依从性, 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促进患儿安全合理用药。

摘要:通过儿童常见的药物使用情况, 采用积极有效的措施干预, 促进儿童合理用药。结合儿童生理特点及用药需求, 从窗口发药情况分析儿童用药容易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 指导儿童合理用药。药师开展儿科药学特色服务, 指导患儿正确合理用药, 可最大限度的发挥药效, 减少不良反应, 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关键词:儿童,药师,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韦波.论儿童合理用药.大家健康 (下旬版) , 2013, 7 (2) :129-130.

[2]曾力楠, 张伶俐.儿科药物临床试验的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儿科药学杂志, 2010, 16 (2) :4-6.

合理用药的十大原则 第4篇

1.优先使用基本药物。

2.用药应遵循能不用的就不用、能少用的就不多用,能口服的不肌注、能肌注的不输液的原则。

3.买药要去合法的医疗机构和药店,注意区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的处方购买。

4.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特别要注意药物的禁忌、慎用、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等说明。

5.处方药要严格遵照医嘱使用,切勿擅自变更。特别是抗菌类药物和激素类药物,不能自行调整用量或停用。

6.任何药物都有不良反应。非处方药长期、大量地使用也会导致不良后果。

7.孕期及哺乳期妇女用药要特别注意禁忌。儿童、老人和有肝脏、肾脏等疾病的患者,用药应更加谨慎,用药后要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从事驾驶、高空作业等特殊职业的从业者要注意药物对工作的影响。

8.药品的存放要科学、妥善,谨防儿童及精神异常者误服、误用。

9.接种疫苗是预防一些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国家免费为需要接种疫苗者提供一类疫苗,有关人员应按时接种。

儿童用药的合理性 第5篇

关键词:不合理用药,儿童,影响因素,问题

随着社会健康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 关于药物使用的安全性, 已经成为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的一个问题, 儿童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 由于其正处在生长发育的过程而且病理情况较之成年人也会有一定的差异, 因此在用药过程中实际面临的风险也更大;对于医疗机构来说, 儿童用药的安全保障将很大程度上决定其社会形象及社会职能能否完全体现, 因此关于该方面的研究, 不仅具有临床医疗意义还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1,2]。

1儿童不合理用药的影响因素

1.1儿童专用药物较少:在目前临床上使用的约3500种药物中, 专门供儿童使用药物仅仅有60多种;这就意味着在临床治疗中, 我们在处理大部分儿童疾病患者时, 都不得不选择通用药物进行治疗, 由于儿童其自身的特殊性, 很难完全保证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其次, 儿童临床药物试验环节, 医学伦理会要求, 将儿童置于临床试验必须获得儿童受试者法定监护人所签署的知情同意书才能进行, 但是就实际情况来看, 由于儿童对于家庭的重要性, 很少有家长愿意将自己的孩子参与到临床药物试验中来;这也就导致了关于儿童专门药物的临床研究的发展止步不前。

1.2临床确诊难度较大:从临床实践来看, 儿童在疾病治疗过程当中, 医护人员由于无法向对待其他年龄阶段的患者那样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和健康知识宣教, 因此在诊治过程中儿童的依从性相对较差, 再加上儿童大多天性好动, 稍不注意很有可能出现各种潜在的危险事件;此外, 某些疾病儿童的临床症状相对不明显, 体征也不典型, 也会给临床诊治带来一定的困难;再者, 儿童缺乏较高的正常沟通交流能力和表达水平, 无法向医护人员完整的诉说病情, 因此, 医护人员很难搜集到比较完整的病史资料, 从客观上来看, 这些因素都会对儿童的用药增加一定的不确定性。

1.3医护人员缺乏慎独精神:慎独精神是检验医务人员道德修养高低的主要标准之一;儿童尤其是新生儿和婴幼儿的各种器官和生理功能不健全, 肝脏对于药物的解毒作用也无法与成年人相比;如果在临床实践中, 主治医师在没有完全了解患儿的基本情况下就匆忙用药, 就很有可能出现用药不合理并对患儿的治疗及身体健康带来影响。

2保证儿童合理用药的对策

2.1建立适合儿童使用基本药物的目录:将已经在临床上被证实的安全、有效及稳定的儿科专用药物进行搜集和整理;其次, 为了加强关于儿童专用药物的研制, 国家或相关部门应给给予经济或政策上的支持, 对于儿童临床试验用药环节, 医学伦理会必须要发挥相关的作用, 严格遵循医学伦理学的最优原则, 正确评价儿童受试者的风险和收益, 在保障研究效果的基础上必须最大程度的保证受试者的基本安全。

2.2充分发挥药师的作用:从临床实践燕来看, 药师不可能对所有药物的基本信息完全的掌握, 在实际用药过程中也不可能一次性向患儿家属进行详细的说, 而且患儿家属对于部分专业医术用语也无法很好的理解。因此, 在临床上, 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对临床药师的角色进行适当的调整, 构建医和药构建成为一个联系更为紧密的整体, 指导患儿及其家属如何正确的进行药物的服用;其次, 直接参与到会诊和查房工作中去, 从专业的角度对患儿的用药情况进行综合性的评估, 并对医师的用药医嘱进行全面的审核, 如果发现有不合理用药的情况, 应第一时间做好记录并与主治医师进行沟通和交流。

2.3加快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培养的步伐:从临床实践来看, 儿童用药过程中的安全隐患绝大多数都来自于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的缺失, 这并不是说医务人员的专业技术无法达到临床的要求, 指的是医务人员缺乏慎独意识。因此, 在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或者考核中应该加入医疗职业道德, 进而推进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3讨论

儿童安全用药不仅关系到儿童的健康成长和今后的生活质量, 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医疗机构自身的社会形象和社会职能体现, 因此必须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从实践来看, 无论是就儿童用药安全性的重视还是相关研究, 当前都处于比较初级的探索阶段;本次研究所提出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 均结合实践及已有的研究资料, 虽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但是覆盖面则相对较窄, 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工作中花费更多的精力进行探索和研究, 才能真正从真正意义上改善儿童临床不合理用药的情况[3,4]。

参考文献

[1]马小花.儿科临床用药的影响因素及护理防范措施概述[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2, 13 (3) :184-186.

[2]邓丹平.直面“药物危机”, 中国儿童药物亟需量身定制[N].中国妇女报, 2012-02-28.

[3]蔺桂芳, 吕彩霞.临床静脉给药中的安全隐患调查分析及有效应对方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3, 21 (8a) :111-113.

儿童用药的合理性 第6篇

临床治疗中, 药物因素对合理用药水平影响复杂。在欧洲约15%的住院患者因药物不良事件而人院, 在美国约6.7%的住院患者发生过严重药物不良反应[2], 我国住院患者因不合理用药导致或促成死亡者占住院死亡人数的比例介于5%~17%[3], 因此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对医嘱用药合理性进行监控成为发展趋势。我院于2009年11月引进应用PASS系统, 将其嵌入HIS系统 (杭州创业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门急诊医师工作站, 住院医师工作站、药房工作站、临床药学工作站等[4]。在医师开具处方后PASS系统将实时进行动态监测, 根据可能对患者造成伤害的严重程度和临床用药时应该给予的关注程度, 以不同颜色的警示灯标识方式突出显示在每一条医嘱的前端用以提示医务人员。警示灯分别为: (1) 黑色灯:绝对禁忌、错误或致死性危害, 严重关注; (2) 红色灯:不推荐或较严重危害, 高度关注; (3) 橙色灯:慎用或有一定危害, 较高度关注; (4) 黄色灯:危害较低或尚不明确, 适度关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嵌入医院HIS系统, 分别抽取2009年8月门急诊处方61338例, 2010年5月门急诊处方65276例, 2011年1月门急诊处方65522例, 分别对应的是未安装PASS系统前、安装PASS系统后、对安装PASS系统的医师工作站设置干预功能后[5]的三个不同阶段。

1.2 方法

利用PASS系统对上述门急诊处方进行回顾性审查分析, 以红色灯 (较严重危害) 和黑色灯 (绝对禁忌) 提示为不合理用药依据, 用SPSS13.0对不合理用药率进行卡方检验。

2 结果

对抽取的2009年8月未使用PASS系统前的门急诊处方61338例进行回顾性审查分析, 共监测到黑色灯警示357例, 红色灯警示889例, 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为2.03%;对抽取的2010年5月使用PASS系统后的65276例门急诊处方进行回顾性审查分析, 共监测到黑色灯警示242例, 红色灯警示591例, 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为1.28%;对抽取的2011年1月安装PASS系统的医师工作站设置干预功能后的65522例门急诊处方进行回顾性审查分析, 共监测到黑色灯警示0例, 红色灯警示235例, 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为0.35%, 结果见表1。

注:*与未安装PASS组比, P<0.001;△与安装PASS组比, P<0.001

3 讨论

通过使用PASS系统对我院门急诊患者处方用药分析, 发现我院门急诊处方用药大多数是合理的, 在药物的选择、用法、用量、给药时间等方面均符合患者的病情需求。但同时也存在部分处方用药不合理现象, 监测发现, 在未使用PASS系统前, 门急诊处方不合理用药率为2.03%, 其中配伍禁忌用药占不合理用药的28.7%。在使用PASS系统后, 门急诊处方不合理用药率降至1.28%, 其中配伍禁忌用药占不合理用药的29.1%。通过对安装PASS系统的HIS系统医师工作站设置了干预功能后 (即对PASS系统审查出“黑灯警示”的处方, 系统限制其提交, 并自动弹出一个对话框提示医师:“绝对禁忌、错误或致死性危害, 请修改后再提交”;对“红灯警示”的处方则弹出对话框提示医师:“不推荐或较严重危害, 确认是否需要修改”) , 不合理用药率降至0.35%, 其中配伍禁忌用药则完全杜绝。本研究通过对未安装PASS系统前、安装PASS系统后、安装PASS系统的医师工作站设置干预功能后的三个不同阶段的门急诊处方回顾性分析比较, 发现与未安装PASS组比应用PASS系统可以降低门急诊处方不合理用药发生率 (χ2=111.686;P=0.000) , 特别是结合设置HIS系统的干预功能后, 可以明显降低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 (χ2=339.865;P=0.000) 。

临床上药物治疗大多数需要联合用药, 其目的是获得药物的相加或协同作用, 以增强疗效, 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提高机体的耐受性, 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等。但由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因素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和副作用的发生, 临床医师、药师有时未能完全记住和掌握上述知识, 且难以做到随时查阅文献, 而利用PASS系统可以有效地发现临床药物治疗工作中潜在的用药不合理, 从而减少医疗不合理用药的发生[6]。如果结合HIS系统对监测到的不合理用药进行干预, 强制或提醒临床医师对处方进行修改, 则可以达到显著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的目的。

总之, PASS系统能极大的帮助临床医师、药师等临床专业人员在用药过程中即时、有效地掌握和利用医药知识, 预防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 实现合理用药的目的,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评估合理用药监测系统 (PASS) 对临床合理用药的价值。方法 对PASS系统安装前、安装后以及安装PASS系统的医师工作站设置干预功能后的三个不同阶段的门诊处方进行随机抽取, 数量分别为61338张、65276张及65522张, 通过PASS系统的监测、审查功能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红色 (较严重危害) 和黑色 (绝对禁忌) 提示为不合理用药依据, 并对不合理用药率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 与未安装PASS组比应用PASS系统可明显降低门急诊处方不合理用药发生率 (χ2=111.686;P=0.000) , 设置干预功能后不合理用药发生率更低 (χ2=339.865;P=0.000) 。结论 应用PASS系统并对PASS系统设置干预功能后可显著提高门急诊处方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PASS系统,门急诊处方,合理用药,干预功能

参考文献

[1]赵喜荣, 郝晓菁, 曹瑞丽.PASS系统监测医嘱用药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8, 8 (4) :308-309.

[2]唐镜波, 颜敏, 兰奋, 等.药物警戒是ADR监测发展的大趋势[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05, 14 (1) :1-3.

[3]唐镜波.我国不合理用药的现状及对策[J].中华儿科杂志, 2002, 40 (8) :449-450.

[4]郑斌, 刘茂柏, 曾晓芳.我院利用合理用药监测软件PASS对用药医嘱进行监测结果分析[J].海峡医学, 2010, 22 (4) :200-202.

[5]王书杰, 张新春, 王丽萍, 等.以PASS系统为依托全面搞好临床合理用药[J].解放军药学学报, 2006, 22 (3) :240-241.

儿童用药的合理性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和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门诊处方各5000张。其中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急诊科处方2313张, 内科处方1099张, 外科处方890张, 妇产科处方698张;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急诊科处方2412张, 内科处方1129张, 外科处方921张, 妇产科处方538张。两个年度所抽取的处方在数量、处方类型上没有统计学意义, 有可比性。

1.2 方法

抽取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门诊处方5000张, 由合理用药调查小组对2010年度处方进行分析, 并探讨持续影响合理用药的主要因素, 在2011年度针对这些因素进行合理用药干预, 再抽取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门诊处方5000张, 比较两个阶段处方不合理率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结果录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当P<0.05为具有显著性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门诊处方, 不合理处方共计321张, 不合理处方率6.42%。其中联合用药不合理142张, 给药剂量不合理100张, 给药方案不合理79张。在2011年度进行合理用药干预后, 不合理处方共计56张, 不合理处方率1.12%, 两个年度的不合理用药率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 (χ2=34.12, P<0.05) , 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2。

3 讨论

3.1 影响合理用药的主要因素

分析影响合理用药的主要因素, 主要原因是临床医生存在药理知识掌握不足的情况[2];还有个别医生存在职业道德问题, 由于经济利益的影响, 临床用药时存在偏颇, 不按照、忽略合理用药基本原则[3];部分临床医生在临床用药时马虎大意[4], 对处方不进行认真斟酌, 会出现临床给药错误。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门诊处方, 不合理处方共计321张, 不合理处方率6.42%。其中联合用药不合理142张, 给药剂量不合理100张, 给药方案不合理79张。在2011年度进行合理用药干预后, 不合理处方共计56张, 不合理处方率1.12%。

3.2 合理用药干预措施

通过本文研究发现, 目前临床药物使用更新速度快是导致医生不能尽快对相关药理知识更加深入的了解是导致不合理用药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针对这些影响合理用药的因素, 在2011年度本院进行有针对性的合理用药干预措施:首先加强医生的主动学习, 让医生尽快掌握相关新药的药理知识, 主动掌握新药用法、临床应用范围、临床应用禁忌等, 更加广泛积累临床药理学知识;加强合理用药宣传教育, 广泛普合理用药知识, 采取定期考核的方式, 督促临床医生的学习, 对于在临床上发现不合理用药问题的医生给予教育、批评、指导, 纠正不合理用药;加大临床药师对合理用药情况的监管, 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5], 重点提高本院合理用药水平;重点加强医生医德教育, 坚决杜绝药品回扣发生;加大对特殊人群的用药监控。

综上所述, 分析持续影响合理用药的主要因素, 并针对这些因素进行合理用药干预可以显著降低不合理用药情况发生, 本院需要继续加强对不合理用药的干预。

摘要:目的 探讨持续影响合理用药的主要因素以及合理用药干预后的影响。方法 抽取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门诊处方5000张, 由合理用药调查小组对2010年度处方进行分析, 并探讨持续影响合理用药的主要因素, 在2011年度针对这些因素进行合理用药干预, 再抽取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门诊处方5000张, 比较两个阶段处方不合理率情况。结果 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门诊处方, 不合理处方共计321张, 不合理处方率6.42%。其中联合用药不合理142张, 给药剂量不合理100张, 给药方案不合理79张。在2011年度进行合理用药干预后, 不合理处方共计56张, 不合理处方率1.12%, 两个年度的不合理用药率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 (χ2=34.12, P<0.05) , 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分析持续影响合理用药的主要因素, 并针对这些因素进行合理用药干预可以显著降低不合理用药情况发生, 本院需要继续加强对不合理用药的干预。

关键词:合理用药,影响因素,干预,影响

参考文献

[1]刘晓琰.从处方分析谈合理用药[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5, 25 (11) :1073-1074.

[2]张策, 范青, 李雪.PASS系统对我院临床合理用药情况的监测与分析[J].中国药房, 2008, 19 (4) :313-315.

[3]陈莲珍, 王淑洁, 王青, 等.合理用药国际指标现场调查[J].中国药房, 2003, 14 (3) :156-158.

[4]王凤潇, 许卫芳, 华婷婷, 等.全国合理用药现状抽样调查[J].中国药房, 2010, 21 (17) :11-14.

儿科用药存在的问题与合理用药 第8篇

关键词:合理用药,儿科,不良反应

儿童的生理、生化功能、肝、肾、神经和内分泌功能均和成人有较大差异, 各器官生理功能不成熟, 对外界致病因素的防御能力较低下, 比成人更易罹患疾病[1]。由于儿童肾功能发育未完全, 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较差, 因此, 儿童用药不当会产生严重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为探讨儿科的用药特点和如何合理用药, 本文对儿科的用药的临床应用和监管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2009年7月至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患儿65例作为治疗组, 男35例, 女30例, 年龄0.4岁~12.5岁, 平均年龄7.2岁, 病程0.2年~1年, 平均0.5年。2009年1月~6月在我院收治的患儿62例作为对照组, 男29例, 女33例, 年龄0.5~12.1岁, 平均7.6岁, 病程0.3~1.2年, 平均0.45年。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用药管理方法

我院自2009年7月开始加强对儿科用药的管制, 包括如下措施:①选择合适药物。要遵循“可使用一种药物治疗时即不同时用两种药物”的原则, 特别对抗生素的使用, 严格掌握其适应证, 患儿的感染情况不是特别危重时, 应当在细菌培养的诊断明确后, 调整治疗方案, 选用窄谱、毒性低的药物进行治疗;②选择合适的剂型。原则上要求尽量使用口服给药途径代替注射治疗;研制口感好容易让患儿接受的药物;使用半衰期长的药物, 能减少服药次数和天数, 提高患儿对服药的依从性;③选择合适剂量。用药前应先检测患儿的肝肾功能, 对肝肾功能较差, 或肝肾功能存在原发病的患儿, 应尽量减少经肝或肾排泄的药物剂量或者禁用该药物, 剂量的计算比较复杂, 方法包括体表面积法、折算法、体重法等, 需根据患儿具体情况适当使用。

1.2.2 观察指标

观察儿科用药的常见不良反应指标包括消化系统症状 (腹泻、恶心、呕吐) , 肝功能不全等, 呼吸系统症状如咳嗽、泌尿系统损坏、急性肾功能衰竭和皮疹等。

1.2.3 统计学处理

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P<0.0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见表1。

注:对照组与治疗组之间比较:P<0.01

3 讨论

3.1 儿科临床存在问题

首先可表现为用药剂量的不准确。医生单纯凭借临床经验给予用药剂量, 是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ADR) 的重要原因之一, 特别是对于新生儿, 其胃酸浓度低, 胃排空时间较长, 肠蠕动欠规律, 药物吸收较容易。本文中的对照组许多患儿由于没有注意药物剂量的调整, 泌尿系统损坏的发生率较高 (8.1%) 。

药物滥用的情形仍然突出。由于小儿的机体发育不成熟, 对药物的敏感性比成人高, 对药物的依从性差, 波动性用药情况突出, 临床治疗时往往采用多种药物联合, 造成药物滥用情况普遍[2]。小儿滥用药物的情况比包括 (1) 抗生素的滥用 (2) 解热镇痛药的滥用 (3) 激素、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的滥用 (4) 长联合用药的滥用。药物的滥用会加大不良反应发生率, 造成药物间相互疗效的降低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由于药物的排泄途径多数由肝肾排泄, 药物的滥用往往会引起肝功能不全和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升高。

临床上的用药忽视使用的药物剂型。临床上使用的剂型有缓释片、控释片、分散片、口服液、滴剂、颗粒冲剂、糖浆剂、喷雾剂、栓剂、注射液、贴剂。有些剂型如果分散开来使用就会影响疗效, 如缓释片。有些剂型如果是胶囊剂, 如果要分开量将会很难操作, 容易造成药物过量或不足。

3.2 临床用药相关分析及相应对策

临床用药的进步, 已经使耳毒性和发育毒性的抗生素使用频率已经减少, 相关的并发症也减少。近年来的研究表明[3], 抗生素可分为浓度依赖与时间依赖和介于两者之间的三类。这种抗生素的分类方法直接关系到儿科用药间隔时间的改变与疗效和毒性作用的大小, 是临床医生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抗生素的抗生素后效应 (PAE) 是影响浓度依赖和时间依赖的主要因素, 其指细菌与抗生素短暂接触, 当药物浓度下降, 低于最低抑菌浓度 (NIC) 或清除后, 细菌的生长仍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通常说来, 临床上几乎所有抗菌药物都对革兰阳性细菌都有不同程度的PAE, 但是对于革兰阴性杆菌只有浓度依赖的氨基糖苷类与喹诺酮类才有较可靠的PAE。这种药物的杀菌作用主要取决于血药峰浓度的高低, 而且与药物在体内持续的时间关系不大。使用浓度依赖型药物对儿童产生较多并发症, 目前已较少使用浓度依赖性抗生素。而对于时间依赖型的β-内酰胺类药物, 其临床应用取决于血与组织中的药物浓度高于致病菌最低抑菌浓度 (MIC) 的时间, 但是与药物峰浓度关系不大, 临床上的儿科用药原则是缩短给药的间隔时间, 减少每次使用剂量。

我院自2009年7月开始对儿科用药的管理, 治疗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采取了以下措施:①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正确选择药物, 对一种疾病如果能使用一种药物达到临床疗效的尽量使用单药;②抗菌药不用于常规预防, 使用的剂型和剂量视患儿的年龄和身体状况而定, 尽量使用窄谱的抗生素和单药;需要使用抗生素的患者最好能尽量进行抽血培养, 明确致病菌, 尽快调整用药;③考虑影响药物相互作用的各种因素,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④根据不同情况计算患儿的用药剂量和剂型, 密切观察药物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随时调整剂量; 如要使用不良反应大的药物, 必须每日或隔日行血药浓度监测 (TDM) ;⑤根据药物在儿童体内的半衰期特点, 结合使用浓度依赖型或时间依赖型的抗生素, 使用合理的剂型和用法。

参考文献

[1]张丽荣, 刘昕, 张淑霞, 等.2005年至2006年抗生素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吉林医学, 2007, 12 (28) 17:1915-1916.

[2]徐进, 赵真龄.合理应用含解热镇痛活性成分的感冒药.儿科药学杂志, 2006, 9 (6) :35-37.

浅谈中药的合理用药 第9篇

【关键词】中药;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2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0-050-1

1中药剂量

医生处方,医院制剂,工业生产的中成药绝大部分为中药复方,其主要来源为传统的古方(或有所加减)、民间验方、祖传秘方等,其中各味药的用量都有一个即定的标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药用量的增长,地道药源枯竭,生态环境的变化,野生到种植,以及替代用药等,使中药中的药用成份或多或少的发生了改变,(如地道人参中有效成份皂甙含量为引种人参的30~40倍),有效成份含量的改变直接影响方剂的药效和疗效。因此中药”身份证”的建立是一项势在必行的工作,即根据中药的产地、其中所含有效成份一种或几种的含量指标,建立档案处方。制剂时根据此档案科学用量,才能使中药制剂达到应有的疗效。

2中药煎煮

中药汤剂在临床用于急症时,疗效仅次于静脉给药,在用于慢性病、疑难杂症、滋补等时,是西药(即化学制剂)无法替代的,中药煎煮的好坏对疗效有直接的影响。除了传统的煎药方法应重视的诸多问题外,如今中药煎煮机和药液包装设备被广泛应用,中药煎煮机改变了传统的炉火,砂锅煎煮中药的方法,采用自动压力罐煎煮,之后直接进行无菌灌装,更加卫生、便捷。但中药材煎煮火候很重要,煎煮机在操作上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对于需要先煎、后下、烊化等才能达到药效的药材,不适宜使用煎煮机。

3中药服用

正确服用中药,能使其疗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1大多数中药一日剂量分2~3次服,成药3次/d,使之维持一定的体内药物浓度,提高疗效,一般汤药宜饭前服用或空腹服用,滋补药如人参蜂王浆,十全大补汤,六味地黄丸等宜饭前服,以利充分吸收。

3.2消食导滞的健胃剂如健胃丸等宜饭后服用,以免刺激胃黏膜引起胃部不适。

3.3根据病情适时服药,如朱砂安神丸,酸枣仁汤等应睡前服,以利镇静安眠,速效救心丸等急救药物即时服用。

4中药毒副作用

人们普通存在一种误区,认为中药无毒副作用,中药用量多一点并无大碍。有些医生随便加大方药的用量、剂量,让患者超量服用;如今越来越多中药不良反应病例已引起各方面的关注,也提醒我们不可轻视中药的毒副作用。

5中药与西药

5.1与西药合理联用可提高疗效,降低化学药物的用量和毒副作用,缩短疗程和促进体质恢复等,显示了极大的优点。①协同增效:补中益气汤、葛根汤等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中药与抗胆碱酶药联用治疗肌无力疗效较好。具有保护肝脏和利胆作用的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大柴胡汤等与西药利胆药联用,能相互增强作用。②降低西药的不良反应的芍药甘草汤等与解痉药联用,在提高疗效的同时,还能消除腹胀便秘等不良反应;柴胡桂枝汤等与抗癫痫药联用,可减少抗癫痫药的用量,及肝损害、嗜睡等不良反应。

5.2中西药不合理联用不合理联用西药,会产生各种问题,或产生沉淀,降低药物疗效,或产生络合物,妨碍吸收;或产生毒性,引起疾病乃至危及生命。①降低药物疗效:含钙、镁、铁等金属离子的中药及中成药,不能与异烟肼联用,因异烟肼分子中含有肼类等功能团,与上述中药同服后,既会产生螯合效应,生成异烟肼与钙镁铁的螫合物,妨碍机体吸收;又能影响酶系统发挥干扰结核杆菌的代谢作用,从而降低疗效。酸性较强的中药及中成药。不可与碱性较强的西药如氨茶碱、胃舒平、乳酸钠、碳酸氢钠等联用,因与碱性药物发生中和反应后,会降解或失去疗效;②产生或增加不良反应:含有机酸类的中药及中成药,不能与磺胺类西药同服,因同服后易在肾小管中析山结晶,引起结晶尿、血尿,乃至尿闭、肾功能衰竭。含氰苷的中药如杏仁、桃仁、枇杷叶等,不宜长期与镇咳类的西药如咳必清等联用。因氰苷在酸性条件下,经酶水解后产生的氢氰酸虽有止咳功效,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呼吸中枢,咳必清等可加强其抑制作用,使呼吸功能受抑制。

6小结

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必须按照《国家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重点开展中医基础理论创新及中医经验传承与挖掘。中药的疗效与西药的一个区别是对病体的整体调节,这个调节显然涉及免疫系统,借鉴西医免疫学已经取得的成果,有助于弄清楚这个问题,中西医、中西药互相取长补短才能实现双赢。合理用药是在充分考虑患者用药后获得的效益与承担的风险后所做的最佳选择,即使药效得到充分发挥,不良反应降至最低水平,也使药品费用更为合理。合理用药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医务工作者,即医师正确选用药品,护士正确给药,药师正确调剂并向患者解释药品的用法;二是患者是否依从指导,正确合理。

儿童用药的合理性 第10篇

1 研究资料

1.1 资料来源

选取我院2011年12月及2012年1月所有门诊处方进行监测并统计分析。

1.2 调查内容与方法

PASS系统在应用过程中可对医师所有的处方医嘱进行实时监测, 根据不合理用药问题的严重程度以及关注程度以不同颜色的警示灯标识的方式显示在每一条医嘱的前端。警示灯按不同的警告等级分为黑色、红色、橙色和黄色:黑灯:绝对禁忌、错误或致死性危害, 严重关注, 指该条医嘱中的药物使用方式在医学理论上是被禁止的, 如果使用将可能发生致死性或严重危及生命的药物不良事件;红灯:慎用或较严重危害, 高度关注, 指该条医嘱中的药物使用方式在医学理论上是不被推荐或需谨慎使用的, 如果使用则可能发生较严重的药物不良事件;橙灯:慎用或有一定危害, 较高度关注, 指该条医嘱中的药物使用需谨慎, 若应用则可能发生一定危害, 造成比较多见的药物不良事件, 但程度低于红色警示灯;黄灯:危害较低或尚不明确, 适度关注, 指该条医嘱中的药物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不良事件, 但可能性相对较小且严重程度较低。

通过PASS系统对处方进行监测, 对黑、红、橙灯的发生情况, 包括药物相互作用、过敏史审查、儿童用药警告、重复治疗、重复成分、副作用、国内注射剂体外配伍、药品剂量审查、给药途径监测等方面进行调查, 对黑灯和红灯医嘱进行重点统计, 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2 结果

2.1 不合理用药医嘱统计 (如表1、表2、表3)

2.2 不合理用药分析 (如表4、表5)

3 讨论

3.1 PASS系统有助于合理用药

随着新药的不断推出, 药品种类不断增加, 为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更好更多的选择。根据病情合理联合用药能够增强疗效, 减少不良反应, 而不合理的联合用药则可能产生药物不良相互作用, 造成医药资源浪费甚至引发严重的药源性疾病。有研究显示药物相互作用由于比较隐蔽, 容易被忽视。因而是当前不合理用药中最突出、最普遍的问题, 当前新药层出不穷, 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也不断被研究和发现, 医生和药师不可能完全掌握如此巨量的药物信息, 也难以随时查阅文献。PASS系统提供了内容详尽的用药指南及实时实现处方审查、监测医嘱自动化的功能。从本院的监测情况, 可以看出PASS系统确实能够对处方中药物的不合理应用进行及时的监测和审查, 并提示医师对其进行修改, 可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帮助医生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以往药师通过手工查询医嘱的方法监测临床用药, 既繁琐又容易出错。现在利用PASS实时监测, 为临床药师提高药学服务水平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3.2 PASS系统的不足

PASS在监测时是以某个病人的所有医嘱为一个单位进行审核的, 但却未考虑用药时间对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 致使出现错误监测结果。监测结果表明, PASS系统的智能化程度不高, 只对联合用药中可能出现的药物相互作用给予提示, 并不考虑药物的实际用途, 致使出现错误检测结果。例如PASS软件提示的肝素与阿司匹林合用可能会增加出血倾向或使出血时间延长, 出现警示为红色配伍禁忌。但临床使用肝素注射液是用于病人输液完毕留置针封管抗凝, 并未全身用药;其用量极小, 不可能发生相互作用, 而系统却频频提示。其次PASS系统对病人个体差异考虑不足, 未能完全做到个体化用药监测, 如药物相互作用警示为红色灯的10%氯化钾注射液和螺内酯片, 系统提示两者联用可能引起高钾血症, 并可伴有心律不齐或心跳骤停。对于普通患者给予警示是正确的, 但该患者为血钾过低, 临床确实需要二者联用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此时PASS软件的红色警示是不合理的。以上药品在不同监测类型问题医嘱的数量均较大, 这些错误警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医生对审查结果的接受程度。尽管PASS系统审查出大量问题医嘱, 但有相当数量的低水平警示甚至错误警示, 过多的低水平警示可能使医生产生“警示疲劳”, 而忽视一部分重要警示。PASS系统的某些提示与实际情况不符, 因此本系统合理性和实用性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且一部分药品说明书资料不全、新药资料更新滞后等。

总之PASS系统的应用为监督并纠正临床科室的不合理用药现象提供了新途径, 有助于促进合理用药水平的提高和药师更好地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在一定程度上, 此系统的应用减少了医生选药用药的随意性及不良习惯, 避免了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有效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有效。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合理用药监测系统 (PASS) 促进我院合理化用药。方法:利用PASS系统随机抽查我院2011年12月和2012年1月处方, 以黑色和红色医嘱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问题处方主要在剂量审查方面、药物与药物相互作用和重复治疗方面。结论:PASS系统可有效的监测处方中不合理用药情况, 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PASS系统尚存在一定局限性, 有待进一步升级。

关键词:合理用药监测系统,合理用药,评价

参考文献

[1]唐镜波编著.新编268种注射液理化与治疗学配伍检索表.第4版.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陈新谦, 金有豫, 汤光主编.新编药物学.第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23.

[3]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2005年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4]张策, 范青, 李雪PASS系统对我院临床合理用药情况的监测与分析[J]中国药房, 2008, 19 (4) ::313.

上一篇:民主革命下一篇:信息运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