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建设范文

2024-09-17

信心建设范文(精选12篇)

信心建设 第1篇

当前, 煤炭企业的经济出现下滑, 于是许多企业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在降低成本, 安全生产上,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态度很是消极。这样不仅没有让干部和职工为企业发展竭尽全力, 反而造成个别干部和职工将精力放在了如何从企业谋取利益上, 做出许多损害企业利益的事情。在当前发展不利的情势下, 更加应当注重党风廉政建设, 在领导干部和职工中间普及廉政建设的重要意义并形成广泛共识, 调动广大干部和职工参与到廉政建设当中, 以身作则, 自觉弘扬正气, 抵制腐败, 时刻保持警惕, 切实保护干部和职工的利益。

2 党风廉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组织建设不完善, 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效率不高

许多企业将注意力过多放在生产和效益上, 没有将廉政建设落实到实处, 甚至形成了干部和职工对廉政建设无人问津的地步。一些企业虽然成立了廉政建设小组, 但缺乏完善的制度约束, 缺少监督, 导致企业在廉洁建设上出现松懈。一些干部和职工认为解决当前企业效益下滑的最有效方法是抓安全、抓生产, 廉政建设可以先放在一边, 消极对待, 使得廉政建设受阻。所以当前最为主要的任务是抓好组织建设, 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 加大力度开展廉政建设, 消除干部和职工轻视的心态, 摆正思想, 从而促使干部和职工加大对廉政建设的投入。

2.2 干部和职工对于开展廉政建设的主动性不足

由于在廉政建设宣传上的力度不足, 许多干部和职工对于廉政建设的概念比较模糊, 认为廉政建设仅仅局限于干部, 建设过程走形式, 不能起到真正的效果, 因为对推动廉政建设的热情不高, 效果自然也就大打折扣。

3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若干建议

3.1 强化廉政建设的重要意义

在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工作当中, 要将廉政建设形成一种意识, 融入日常的生产、教育、监督当中。廉政建设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影响是深远的, 要充分认识到廉政建设的重要性, 积极从正面引导干部和职工加入到建设中来, 使得广大党员干部注重自身修养, 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绝不沾染不正之风, 行不义之事, 真正做到干净做事、廉洁从业。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强化制约监督, 做到廉政建设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 这是煤炭企业进行廉政建设的最为有力保障。

3.2 注重以人为本, 营造良好廉政建设氛围

首先应当在党员干部和职工当中形成廉政建设的意识, 在不同时期, 针对不同性质工作的党员干部和职工, 有目的性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并在工作形式上进行创新, 将廉政意识渗透到日常生活、工作当中, 使得廉政观念深入人心, 从而为廉政建设的开展争取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廉政建设也可以通过开展各项个性化的文体活动, 如征文、参观、演讲、知识竞赛等, 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在群众眼前。

3.3 完善廉政建设的制度规范, 加强监督

首先, 煤炭企业要完善组织的领导。廉政建设的关键在领导, 所以在廉政建设作为企业发展的重心之一时, 要由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建设, 班子成员各司其职, 落实工作责任。作为“一把手”要做好模范带头作用, 带头抓党风廉政建设, 要对班子企业的廉政建设负起不可推卸的责任;其次, 强化风险教育。廉政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干部和职工们的情绪变化, 居安思危、防微杜渐, 在干部和职工的情绪中稍微出现偏差就要及时的纠正, 将问题扼杀在源头;最后, 强化党内的监督。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的监督职责, 通过民主生活会等方式, 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班子成员要杜绝偏帮思想, 要敢于指出其他成员在工作作风、思想当中存在的问题。领导干部也应当自我解剖, 将思想上存在的疑惑说出来, 用于克服思想上存在的各种困难, 用于改正错误, 请大家为自己治病。上级组织要深入到职工群众当中去, 实时了解群众的思想动态, 通过个别访谈、民主评议、跟踪了解等方式, 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在党风廉政建设过程中, 每个人都应当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 并对社会影响大的违纪、违法党员干部进行曝光, 以起到鞭策、警示作用。

摘要:近年来, 煤炭企业发展整体呈下滑趋势, 许多煤炭企业经营上出现亏损, 造成企业职工思想波动比较大, 工作积极性降低。在这种形势下, 只有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才能提振煤炭企业信心, 保障企业的健康顺利发展。

关键词:煤炭企业,支柱型,党风廉政建设,信心

参考文献

[1]吴元博.浅谈新形势下煤矿企业廉洁文化建设[J].企业文化 (下旬刊) , 2015, 1.

信心建设 第2篇

建设水平

今年是全市“高效课堂建设提升年”。继续坚定不移提升高效课堂建设水平,是今年教育工作的主题,教学工作的主调,也是贯穿全年学校工作的主线。今天,我们在车逻镇中心小学召开全市小学高效课堂提升年现场推进会。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扬州市教育质量科研推进年动员大会精神,回顾总结2011年全市高效课堂推进年工作,研究部署2012年高效课堂提升年各项工作。进一步总结经验、排查问题;进一步明确思路、落实举措;进一步聚焦课堂,突出在建模上提纯、在释模中提炼、在用模上提速、在研模中提质,进一步提升高效课堂建设水平。

下面,我就做好全市小学高效课堂提升年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关于高效课堂推进年工作的简要回顾

2011年是我市高效课堂推进年。全市各小学高度重视和落实学段会、全市第六次精致管理暨高效课堂推进会精神,全面理解和把握“高效课堂”的内涵和本质,充分发挥校长的示范作用,骨干的引领作用,教师的主攻手作用,积极探寻模式构建的有效路径,模式推广的有效策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积极探索,全面构建了校本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积极探求,全面构建教学模式是高效课堂推进年的重要举措。围绕高效课堂的推进,市局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中小学高效课堂建设的意见》,从明确责任主体、建立保障机制、突出重点工作三个方面明确了深入推进高效课堂建设的策略,并进一步出台了课堂模式建构的实施意见。一年来,基层学校积极围绕市局“预-学导航”的模式架构,始终紧扣“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评教”的理念蓝本,充分开展个性化的课堂实践,不断探究、揣摩“自选动作”,主动打造校本化的课堂模式,切实推动高效课堂改革走向深入。

一是突出导学一体的方式,构建课堂模式。市实验小学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立足于体现学、导、看三位一体,力求自学、互学、助学、测学、拓学有机结合,导趣、导疑、导思、导练、导能层层推进,看预习程度、看合作广度、看探究深度、看学习效度、看拓展宽度全程评价,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提炼出了“三五”(五学五导五看)课堂模式。市城北小学抓住课前预习作为打造高效课堂的“牛鼻子”,揪住学生课后反思的“牛尾巴”,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积极构建了课前预习,独立尝试、小组互助,合作探究、精讲点拨,交流解惑、巩固提升,当堂检测、回顾反思,拓展延伸的“五步”教学模式。

二是以基于内化办学理念的方式,构建课堂模式。车逻镇中心小学基于学校“让校园焕发生命活力”的办学理念,把课堂作为师生生命成就激活的场所,初步形成了“导学重情趣、自学重生成、助学重能力、固学重建构、拓学重迁移”的“五学五重”教学模式,并把教师用模的信度、学生认知的效度、学习目标的达成度作为模式践行的抓手,积极探究生命课堂,努力打造“轻负担、低消耗、全纬度、高质量”的课堂范式。市第一小学将学校“奠基六年、致用六十年”的使命与高效课堂打造相结合,强化教师规范备课和实效备课,突出学生的“学”,提炼出了自助初学、互助研学、同助共学、辅助优学的“四助四学”模式。

三是以通过学习探路的方式,构建课堂模式。天山镇中心小学以理论学习为手段,以专题研讨为途径,以概况提炼为策略,提出了“引导自主阅读、促进主体发展”语文教学模式、“365”数学学科模式。高邮镇武安中心小学围绕市局“预-学导航”的“规定动作”,积极进行校本化实践,创生了“四导四学”的“自选动作”。界首镇中心小学以“我给学校提建议”为主题,组织教师开展学模、建模专题会,以校本学模给力,向群体智慧借力,初步形成了“一本五效、导练结合”的教学模式。

(二)全面推广,主动践行了“我的课堂教学模式”

强化用模,主动践行“我的课堂教学模式”是高效课堂推进的工作重心。为了切实推进教师对模式的认同和践行,全市各学校以校本培训引领教师学模式、建模式;以教学沙龙组织教师选模式、悟模式;以示范研讨课带着教师用模式、评模式,初步形成了校校关注模式,人人践行模式,课课都力争用好模式的良好氛围。

一是以学习培训助推“用模”。学习是行动的先导。许多学校积极采取借力“他山之石”、给力本校教师的策略,以实实在在的例会学习和专题学习,让教师领悟我市《关于加快推进中小学高效课堂建设的意见》精神,感受当前教育界影响大、范围广、效果好的课堂模型范式,掌握本校课堂模式的结构,熟悉“我的课堂教学模式”流程。送桥镇中心小学、高邮镇文游小学、卸甲镇中心小学等学校注重组织广大教师学习模式基本要求,领悟模式操作要领。通过学习,开阔了教师“学模”的眼界,提高了教师“悟模”的水准,增强了教师“用模”的意识,积淀了教师“用模”的底气。

二是以示范研讨强化“用模”。为了强化教师对学校课堂教学模式认同和践行,促进课堂教学模式在各年龄阶段的教师中、在各个学科中推行,市教育局在2011年12月底组织了全市中小学校长上汇报课,通过活动强化校长的率先垂范意识,推顶校长发挥靠前引领作用;一些学校也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市实验小学、第一小学、车逻镇中心小学坚持利用网络教研平台,做实网上结对活动,积极开展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

三是以考核纠查督促“用模”。在深入推进高效课堂建设的进程中,一些学校积极采取了“边学、边查、边纠”的活动。不少校长经常性深入课堂听、评课,以“是否用模”、“用得怎么样”为重点,及时向教师提出整改措施,帮助教师建构、完善自我教学模式。龙虬镇中心小学把“用模”作为考评的重要内容,积极组织教师上过关课、评比课。

(三)适度延伸,重构了基于学段、学科、课型特点的子模式

一段时间以来,围绕“建好、用好模式”,一些学校积极开展专题研讨、模式沙龙,大家通过备课、上课、听课和评课等校本研修活动,发现了模式的适应性、学科性、阶段性、个性化等一系列特点,同时也生发了一连串新的思考,并适度重建了基于学段、学科、课型特点的子模式,使模式内涵不断丰富,模式运用不断升温,模式可操作性不断增强,一些教师的教学个性和课堂教学的丰富性也同时得到了彰显。

从模式建构完善看,市实验小学、市城北小学的学科模式“变型”运作流程清晰、操作要求明确、考核机制完善。这些学校首先竭力保持模式运用相对的稳定,使全体教师能够扎实掌握“基本模式”并熟练运用。同时,注重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生成“变式”,不断增强教学模式的灵活性。

从模式运用范围看,市第一小学、车逻镇中心小学都能紧扣校本化的教学模式,主动创新,明确了基于学科特点的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模式和操作基本要求,做到了学科共性与学科个性的和谐统一;城南新区中心小学围绕“四步导学”模式,初步提出了新授课、复习课、评讲课等课型的步骤。

在充分肯定2011年工作成绩的同时,对照高效课堂推进年工作目标和要求,一些学校、一些工作特别是在模式的建构上和运用中,还存在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模式构建缺乏理论支撑。教学模式,它来源于教学实践,也高于教学实践,更指引着教学实践,它是教学现实和教学理论构想的统一,有一套完整的理论结构和一系列的运行要求,体现着理论上的自圆其说和过程上的按部就班、有始有终。所以,模式的构建不是简单的照抄照搬,“依葫芦画瓢”,它需要有殷实的理论为基础,需要有学校的内涵为积淀,更需要学校教师集思广益的智慧。前段时间,我们对全市各小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调研和解读,不少学校的模式还有待完善和提炼。有的模式构建形式化,敷衍应付,只是简单的教学方法的概括,歪曲了“预-学导航”的初衷;有的模式构建程式化,不立足学校实际、教师实情、学科实质;有的模式构建随意化,没有惠及教师群体的才智,有悖“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的构建原则;有的模式构建肤浅化,缺少学生性、学导性和学效性。

二是模式践行缺乏制度保障。有的学校配套保障机制协调不够。这些学校在模式推进中,仍然沿用过去的一套教学管理方式,缺少在高效课堂建设推进中应对新问题、新情况、新需要的配套机制;有的学校过程性推进机制不力。在模式践行中重构建、轻推行,重开端、轻过程,重说教,轻督查;有的学校督查机制实效性不强。教学督查横向不到边,纵向不到底,尤其是督查形式单一,督查内容单调,督查不重常态,导致模式推进缺失力度,至今成效不够鲜明;有的学校激励机制和问责机制落地率不够。奖勤罚懒、动真问责的制度还未能真正激发队伍的内驱力,丧失了应有的“杠杆”作用。

三是模式完善缺乏深度思考。“预-学导航”模式作为我市在特定的时期为改变课堂教学结构、优化师生组织关系、全面提高教学有效性乃至高效性而采取的一种行动策略。目前,许多学校虽然都已经对照“规定动作”建构了校本化的模式,但是这些模式有的并不完善,也不完美,甚至还有许多值得商榷之处,这些都有待于大家深入地进行行动研究,尝试性地探索实践,批判性地反思实践,建设性地改进实践。然而,在当前深入推进的重要阶段,践行模式对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作用在一些学校、一些教师身上还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同。一些学校满足于模式建成,万事大吉,就像建筑盖楼,只见模式架构,而看不到后续的外部修饰和内涵装饰,模式完善找不到“理论着陆,实践回归”的踪影;不少学校在模式建构和推进中,只知道一味地“埋头推”,缺少对师生在课堂模式发展各个阶段中作用大小的深度思考,忽略了推进模式的固有规律;一些教师在用模中,要么不了解校本模式的内涵和操作策略盲目地使用,要么不结合学段、学生的特点僵化地使用,要么不联系学科、课型的要求孤立地使用,模式推进有模式化、机械化、模糊化倾向。

二、关于高效课堂提升年的工作思路和工作举措

(一)工作思路

2012年是全市“高效课堂建设提升年”。各校要把高效课堂建设水平的提升,尤其是要把“完善建模”、“强化用模”纳入学校工作的重点,进一步统一思想,明晰思路,要以行动研究为重点,以模式为抓手,以活动为载体,制定好计划,设计好方案,落实好序时,切实以“四个结合”提升用模水平。一是规范文本与有效培训相结合。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构建校本化课堂教学模式和教育教学管理模式,规范学校模式文本,以培训等手段进一步引导教师将学校模式文本要求内化为自觉的教学行为,提升课堂教学质态;二是典型示范与执行底线相结合。充分发挥各类骨干教师的引领和引导作用,培养一批“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课改典型。同时,制定高效课堂底线要求,促使所有教师执行到位;三是自觉实践与行动研究相结合。深刻领会以模式深化课堂改革的内涵和意义,提高对构建高效课堂实践研究活动的自觉意识,提升执行高效课堂建设主动性和落地率。正确对待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组织骨干力量进行集体攻关,在解决问题中提升用模水平;四是创设氛围与督查考核相结合。加大对高效课堂创建活动的宣传力度,注重构建自主、平等、尊重、合作、温暖的班级学习文化。建立健全提升高效课堂建设水平的有效机制,充分发挥模式推进过程中学校激励、督查、考核等机制的杠杆作用。

(二)工作举措 1.提升高效课堂建设水平,必须重引领,典型示范创路径。一是要以校长引领提升教学管理质态。引领力是校长治校理政能力的体现,教学引领力更是一位校长价值魅力的集中体现。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有经验的校长,他所注意和关心的中心问题就是教学。”在高效课堂全面提升的关键阶段,每一位校长都要自觉成为关心教学、关注课堂的人,要切实把心思用在“如何引领”上、勇气用在“敢干引领”上、本领用在“会引领上”。今年,市教育局将进一步完善校长素质提升工程,以校长赛课、校长论坛、校长论文和校长高效课堂指导报告评比活动为抓手,全力提增校长的引领力。校长引领要注重常态。要勤于动腿、动眼、动脑,主动深入课堂、办公室、宿舍一线,以“眼睛向下”、“身子扑下”、“主动蹲下”“做一天学生”的姿态,捕捉“原生态”的信息,要带着问题意识走进教室,带着真实问题回到办公室,带着问题方案来到例会上,提高引领的常态化;校长引领要注重实效。要围绕课堂教学,坚持采用常规督查、教学巡查、推门抽查、率先垂范等传统方法,以备课笔记、导案批改、模式践行、听课笔记等为主要抓手,以带头进行课题研究、带头上公开课、带头撰写论文案例等为重要策略,在“实录”中洞幽察微,在“实践”中见微知著,切实解决教师最关心、最棘手的问题,提升一线引领的针对性、实效性;校长引领要注重方法。要针对在日查、周检、月报、飞检、抽检、普检等教学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加大引领的力度,要比照过去引领教师看变化,比照同行引领教师看差异,比照理论引领教师看不足,用多元化的引领方式,提升引领方法的科学化、人性化。

二是要以骨干引领提升模式推进质态。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教学能手、优秀教师、班主任,他们都是课堂教学和管理上的中坚力量,是“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教学典型。在模式推进的重要阶段,各学校要充分激发他们靠前“引领”和“示范”辐射的作用。要让他们成为学模、用模的“领头雁”。各校要按照“造血”功能快、学模劲头足、用模热情高的要求,给骨干下任务、压担子、提要求,要充分选树好各学科领域内、校本化、班本化的用模典型,创造性地为他们提供多种形式参与各级研修活动的机会和条件,主动为他们搭建展示平台,让他们上示范课、研究课、汇报课。近期,市教育局也将组织部分骨干教师、教研员和一等奖赛课获得者上展评课。各校要积极鼓励和激发骨干教师勇于探索,敢于战胜模式实践中遇到的困惑与困难,乐于总结模式践行中的经验与成绩,坚定用模深化高效课堂建设的目标与方向,引领和带出一支比、学、赶、帮的优秀教师团队,从面上提升模式推进的质态。要让他们成为释模、评模的“排头兵”。不断创新模式践行的方法,不断丰富释模、评模的理论支撑,是模式的生命力所在,也是用模而不模式化的重要标志。骨干教师作为高邮教育长期发展中积累的宝贵财富,是高效课堂建设水平不断提升的源泉和动力,创新方法和积淀理论是他们专长,各校要广泛通过开展校本讲座、校本论坛,组建学科“共同体”、“工作室”等途径,充分发挥他们在释模和评模中的“种子作用”,切实把课堂教学提升为教学模式艺术化、科学化的运用过程,从质上提升模式推进的质态。

三是要以学习引领提升教师用模质态。模式是一个课堂改进、优化、升华的参照,在不断建模、释模、用模、评模、再建模(出模)的过程中,才能产生真正的高效课堂,这也正是我们孜孜追求的高层境界。而持续学习则是保持课堂模式有效运行和不断发展的“元气”。要坚持学习校本化。各校要高度重视校本化的学习,要立足学校资源、结合教师实际、针对教学现状,通过各种途径广泛开展论坛、沙龙、研修学习,努力提升队伍的“造血功能”。当前,各校要坚持“学习先行”,重点关注校本模式的理论解读、主要程序、操作要求的学习,不断丰富、完善模式,让教师内化理论不至于“空洞”,运用模式不至于“盲目”,真正实现以校本化的学习引领教师学会科学用模,指导有效用模,提升用模质态。要持续提升学习力。人不学要落后,模不用要生锈。从一定意义上说,教师的学习力,就是教师的“教学力”,模式的“推进力”,校长的“引领力”。各校要坚持学、思一体,优化传统的接受性学习;坚持学、问结合,围绕课堂建设中突出问题拓展研究性学习;坚持学、行统一,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丰富体验性学习,切实提升教师的学习力。

2.提升高效课堂建设水平,必须重过程,循序渐进强规范。一是要关注学生“从独学到群学”的过程,分层次提升用模水平。教学模式的建构、诠释、践行、完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建立某种教学模式,最终都应超越这种教学模式,这才是达到艺术境界的教学,才算是掌握了学模、用模、评模、建模的精髓。当前,在高效课堂建设进入以模式运用、完善、提升为重点工作的新阶段,各校要特别关注以“预学、独学、互学、群学”为核心内容的学生“学习力”的提升。“没有学生学习力的提升,难有高效教学”;“没有高效教学,难有质量提升。”因此,高效课堂提升年,各学校必须突出分层推进、师生同进、有序求进,以“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激情,扎实抓好模式推进的“三个层次”。

(1)引领式“预-学导航”。这是教学模式推进的起始阶段。这一阶段中,一般都是由教师示范提出“学习目标”、“探究内容”,进行“学习指导”,学生基本按“指令”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这是一个较长的学习阶段,各学校要全面规划引领学生的学习策略,要围绕“怎样确定探究目标”、“怎样用好导学内容”、“怎样合理组建和完善学习小组”、“如何科学进行预习”、“如何实施有效展示、评价”等重点专题,让学生在反复的历练中不断提升,不断发展,从而不断理解、内化、掌握、运用科学的学习策略,这就相当于习武之人在模仿。

(2)互助式“预-学导航”。这是教学模式推进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中,教师的主要作用不是引领、确定学习目标和进行学习指导,而是组织课堂,布置学习内容,让学生个体和学生群体彼此互动,研讨确定“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必要时,教师也参与其间。当然,这一阶段必须建立在初始阶段之上,因为它相当于习武之人在切磋。各学校要引导教师充分把握这一阶段特征,积极制定合理化的推进策略和评价标准,保障推进的成效。

(3)自由式“预-学导航”。这是教学模式推进的提升阶段。这一阶段中,教师的作用纯粹是魅力化的点拨和风格化的组织,但更多的是提供时空、搭建平台、优化情境让学生全过程自由支配课堂学习时间、学习目标、学习策略、学习展示以及巩固训练。这一阶段是在发展阶段之上不断成熟化的模式质态,它已相当于习武之人到了自由发挥的层次,也是我们所说的“出模”、“出格”。各学校要正确解读和领悟这一阶段的模式精要,这时的教学模式实质是建立在学生能力基本形成基础之上的,是完全意义上学习解放模式,充分体现了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达到不教”的教育思想。这是我们教师教学艺术的最高境界,也是学生求学的最终境界,更是我们高效课堂建设所追求的美好愿景。

二是要关注教师“从备学到导学”的过程,重实效规范用模质态。规范是教学工作的基本底线;实效是高效课堂建设深入推进的基本保障。在高效课堂建设持续提升的进程中,必须优化用模质态,高度关注教师“从备学到导学”的全过程,突出以“备学、导学”为重点内容的教师“导学力”的提升。“没有教师实效的备学,难有导学的有效”;“没有有效的导学,难有课堂的高效。”因此,当下各学校必须立足校本实际、师本实际,重点强化实效备学、有效导学,全面推进模式发展,积极追寻“那人已在灯火阑珊处”的佳境。

(1)优化“备学”。备学是集体备课的核心内容。实效化的备学是高效导学的前提和基础。要加强备学内容的针对性。要立足课本,备好教材、学生和课型;要突出案本,抓好导学案的精选、批改和纠错;要着眼课堂,分清好“讲”与“不讲”,处理好“师讲”与“生讲”,把握好“讲什么”与“怎么讲”。要加强备学流程的实效性。要立足常态,有计划、有组织、有督查、有考评的开展备课研讨,完善备课流程,健全备课制度;要追求常新,作为学校而言,要从校情、教情、学情出发,进一步研究和落实校本化、年级化、学科化的备课要求,并针对高效课堂的推进进程及时修订完善,做到内容常新、规范常新、实践常新;要突破常规,充分调动一线教师的积极性,开展具有创新型的备课实践,提出具有个性化的备课方式,打造具有代表性的备课模式。市第一小学的集体备课内容研备一体化、备课格式校本化、备课流程规范化,很有借鉴作用。

(2)优化“导学”。一个好教师,一方面要能准确解读教材、大纲、课标,深刻理解教材意图;另一方面要能为学生精心设计学习的情境、探究的问题,同时要能科学设计好教学流程、组织方式。导学是教师教学艺术和教学智慧的集中体现,是高效课堂的根本保障,也是当前推进模式层次化发展的基本动力。各校要引导教师准确把握学生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充分利用教学媒体,全面优化导学策略。要从操作层面上优化。坚持抓课前,利用导学案为凭借,指导学生学会如何科学预习,如何阅读导学案、使用导学案、书写导学案;坚持抓课中,利用合作小组为抓手,科学指导小组独学、对学、群学活动,如何交换预学成果,如何快捷、高效进行探究与合作,如何进行大组展示与补充,如何学会有效倾听和文明质疑;坚持抓课尾,利用巩固为平台,科学进行课堂学习效果的检测和反馈,指导学生准确阅题,快速答题,有效开展师生、生生课后结对辅导,切实以引导学法的优化,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转化率和产出率。要从艺术层面上优化。一方面要引导教师充分发挥自己教学特长、教学风格,结合学科特点,综合媒体手段,有效引导学生进行独学、助学、展学活动;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究、完善小组激励机制、考核机制,构建和谐的小组合作文化,创新小组学习、交流、汇报形式,充分激发小组内和小组间各种异质成员参与学习、主动学习、快乐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自觉学习力、持续学习力、合作学习力。

3.提升高效课堂建设水平,必须重研究,用好抓手破难题。一是要用好校本教研的抓手,遏制模式推进中的“高原反应”。校本教研是学校自主发展的重要途径。各校校长要坚信一点:随着学校加快由外延建设向内涵建设转轨,“得教科研者得天下”的办学时代已经到来,学校的一切工作,尤其高效课堂建设越来越需要校本教研的支撑,越来越依赖于校本教研生成的智慧加以推进和提升。教研质态要形成由量到质向高度滚动。今后,各学校要把校本教研形式从单一的关注课堂双向延伸到预习环节、备课环节、导学环节、模式运用环节、反思环节;要建立健全学校校本教研制度,重点落实科室活动制度、课堂教学研讨交流制度、教研成果展示与奖励制度、教学反思制度,要从教师学习、培训、活动、成果等各个层面规范校本教研行为;要严把校本教研活动出勤、活动流程、活动考核关,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并与教师的绩效挂钩,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做实校本教研的积极性。

教研范围要形成由点至面向广度滚动。针对当前高效课堂推进中面临探究问题多的现状,各校要推动教研从一人主备、一人主讲、一课一议的活动形式向多人同备,多人主讲、同课异构的方式发展,形成“群体共生”的教研氛围;要鼓励教师首先从当前模式推进中的某个问题或某个环节入手,逐步扩大研究的范围,形成由点到面滚动探究的教研方式;要积极倡导各校突破人际、校际、区域等时空限制,开展区域连片教研、网上结对教研、乡镇中小学一体化教研,逐步形成教研范围向区域化、广度化、集群化发展。

教研内容要形成由表及里向深度滚动。各校要立足先于、基于、归于教学的原则,“在教学中开展教研”、“通过教学开展教研”和“基于教学开展教研”,突出围绕教材解读、学法研究、如何用好模、完善模、优化小组建设等为重点问题上来,定期开展主题教研,边研究、边实践,边反思、边总结;要注重运用“短、平、快”的研究方法,积极探究如何写好教学反思、记好教育随笔、撰好教学案例,倡导在校本教研中“晒一晒”“我的反思”,说一说“我是如何践行教学模式的”,评一评“我的教学案例”,不断提升校本教研的“研究分量”,彰显校本教研的“研究魅力”。

二是要用好项目管理的抓手,突破教学工作中的“管理倦怠”。项目管理是借助现代企业管理思想融入学校管理实践的一种对接,是解决执行力度不大、合力不够的重要抓手。各学校校长也要将项目管理的思想、方式融入到当前模式推进的管理当中。要认真学习项目管理知识。校长作为项目管理的先行者,要准确把握项目管理的内涵和真谛,掌握项目管理的流程和方式,熟悉项目管理的本质和要义;要主动细化管理项目。各学校要聚焦当前模式建构和运用的中心议题,对已经和即将开展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梳理,把诸如导学案的校本化使用、学习小组的校本化建设、学科组模式的校本化推进等一批具有方向性、前瞻性、根本性的问题,进行提炼、“打包”成一个个项目;要自觉运用项目管理。针对有效管理中计划、实施、控制和评价四大环节,以“包字当头”、“中层蹲点”的方式,以学校教导处、教科室、年级组和备课组为阵地,以优秀教师为骨干,以全体教师为主体,突出一个或多个项目进行集中攻关,并做到任务、分工、时间、责任人“四明确”,有序开展工作,逐步推进到位。相关科室要及时对各学校项目实施给予理念提升、论证指导、过程引领等帮助;要构建项目推进机制。以项目推进课堂建设水平的提升,是一项有益的尝试。各校校长要把项目管理作为今后的一项长期工作加以推进,要本着体现共性要求、基于校本实践的原则,以学校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应着力解决的重点项目为抓手,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分析问题、探索规律和寻找办法上,环环推进、逐步深入。同时,要让项目管理的方式由校本层面向师本层面延伸,由管理层面向教学层面拓展,逐步使项目管理在一线教师中“遍地开花”。

三是要用好督查考核的抓手,提增奖惩机制的“杠杆作用”。如果说项目管理和校本教研是学校课堂改革的内在抓手,那么督查和考核就是学校课堂建设的外在动力。只有内力和外力的结合,内因和外因的作用,高效课堂持续推动才具有了不竭的动力。高效课堂应落实“三全”,确保常态化。全员化,每位教师、每个班级,都要推进;全天候,从上午第一节到下午最后一节,每节课都要推进;全程化,教学各个环节,从备课、上课、作业处理都必须是高效的。

要贴近实际,优化督查考核的内容。各校要围绕当前高效课堂提升年的中心工作,要让学校模式推进中最棘手、最敏感的问题进入日常督查的重要项目,成为学期考核的基本标尺,要把是否用模、用得怎么样纳入常规督查、绩效考核的基本内容;要坚持督查内容、考核标准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的原则,尊重和吸纳大多数人的意见,提升教师对督查内容的认同度,提高教师自觉执行的指数。要立足“激发”,优化督查考核的机制。今后,各校要把常规督查作为提升学校管理质态,尤其是高效课堂建设水平的重要抓手。要坚持动真碰硬组织督查考核。要经常性推开门走进课堂和教室,零距离接触教师和学生,用“望、闻、问、切”的方式全方位地收集日常信息,客观详实地做好督查内容的记载,公平公正地做好督查结果的公开;要坚持“突出教、学”开展督查考核。当前要高度关注教师用模的质量,坚持以既定的教学要求、教学评价等文件精神为依据,把教师课堂用模、个性化备课、教学反思,作为衡量施教质态的重要标尺,把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满意度作为重要的评判标准;要坚持“优绩优酬”开展督查考核。要提高常规考核与教师绩效考核、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等工作的“融合度”,让成绩杰出者干劲倍增,成绩平庸者奋起直追,成绩低下者如坐针毡,真正打破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搞平均主义大锅饭的现象,力避考核方式的“蜻蜓点水”,考核过程的“昙花一现”,考核结果的“可有可无”。今年,市教育局也将加大督查、视导、飞检、考核的力度,对各校高效课堂提升情况进行全程监控,实行定期督查,并将各校高效课堂推广的“面”是否广,推广的“度”是否深,推广的效果是否明显作为评价教学创新示范校、教学创新先进个人、高效课堂建设先进班级、优秀学习共同体的重要依据,与学校考核、教师考评挂钩。

信心建设 第3篇

赵丹丹告诉记者,北京短短一周的时间让自己倍感振奋,“我关心的问题,包括民族地区发展、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居民收入、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这些在报告中都有体现,这就更坚定了自己建设好瑶乡的决心。”

赵丹丹说,离开北京返回广州途中,自己就开始构思回到瑶寨要做的工作,“年底了,有很多考核工作要做,还要建设农村劳动服务平台。”

财政吃紧,代表带头拉“援助”

短暂停留广州转车的间隙,赵丹丹并没有闲着,她在16日上午前往广东省红十字会拜访曾任职乳源瑶族自治县县委书记的省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梁健,“跟省红十字会协商,希望省红十字会给经济欠发达的瑶寨提供一些‘援助’,捐赠医药,他们还同意过一段时间组织前往瑶寨进行义诊。”

“必背目前最大的困难就是经济滞后,没有很好地整合现有资源,很多瑶族同胞生活困难。”赵丹丹说必背镇偏僻多山,交通不便,没有大企业入驻,因此财政收入低,但高寒偏远山区瑶胞移民搬迁、行政村道路硬底化建设、冬修水利等都需要大量的政府财政投入。

必背镇政府每年财政收入不足100万元,其中近80万元还是镇内一家水电站所缴纳的利税,而财政支出平均每个月接近18万元,“一半靠财政收入,另一半就要想办法拉‘援助’了。”赵丹丹说,尽管必背镇同时作为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山区,能得到一些政策扶持,但造血能力不足还是让自己忧心。

发展旅游,督促农户种油菜

从广州返回乳源,恰逢冷锋过境,秋雨绵绵。赵丹丹挨个给必背镇桂坑村几位对口帮扶的农户打电话,向他们确认油菜种植的情况,“今年准备种40亩,去北京之前还没开工,12日听说还要两天,现在已经全部种上了。”

必背镇的桂坑村有“广东最美的乡村”之称,秋收时节梯田里金黄的水稻分外惹眼。秋收9月份就结束了,农民们没有种晚造作物的习惯,任由稻田荒芜。为发展旅游,必背镇政府鼓励农户们种油菜。

“明年一开春,梯田里金黄色的油菜花将会非常漂亮,相信能吸引游人来瑶寨游玩。”赵丹丹说往常种植油菜的范围非常小,村民们也并不领情,镇里为此专门购置了农用拖拉机,种子、化肥都是镇政府向农业部门申请的。

16日傍晚时分,赵丹丹长途跋涉返回乳源县城的家中,听说儿子数学考了个100分,旅途劳顿一扫而光,“说起来挺愧疚的,我和他爸爸工作都很忙,没时间照顾他,但是他很懂事,独立性也很强。”

另一个急切赶回家中的理由是,她希望与亲朋分享北京一行的喜悦。“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党员代表,这次经历值得我一生铭记,我希望能与我的家人、亲友分享我的收获。”细心的赵丹丹给家人买了手信,给朋友准备了十八大首日封和小型张纪念邮票,没来得及休息就赶紧给他们送过去。

民族、生态,瑶寨“两条腿走路”

17日下午,韶关市登山协会组织的“走进瑶乡”活动终点便是必背,户外爱好者们抵达必背之后将举办千人长桌宴,并举办篝火和瑶族歌舞晚会。得知情况后,赵丹丹非常兴奋,表示时间允许一定要赶过去参加,“我们提出‘打民族牌,走生态路’的发展口号,初见成效了。”

赵丹丹说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自己,有不少瑶胞散居在高寒山区的泥坯房里,道路不通,收入有限,生活艰苦,理应搬到山下;不少搬至山下的瑶胞却很快被汉化,衣着、生活习惯跟汉族人无异,孩子们甚至不会讲瑶话。

“必背镇百分之七十五的居民是瑶胞,怎么才能在改善居住环境的同时把瑶族原汁原味的东西保留下来呢?”赵丹丹说必背正进行探索,利用镇区附近有限的平地建设、修葺一些房屋,把生活条件艰苦的瑶胞逐步搬迁下山,建成一个“瑶胞生活圈”,发展旅游业和“瑶家乐”。

“现在的问题是,镇区附近土地有限,旅游开发也尚待时日。”赵丹丹说瑶胞们生活尚未得到实质性改善,与此同时国家生态补偿标准偏低,山民们时常会为了眼前的利益,把保存完好的山林砍掉。

信心建设 第4篇

一、惠农政策是新农村建设的信心基础

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重视是一以贯之的。继1982-1986连续五年的“一号文件”都关于“三农”问题, 2004-2009连续六年以及2012年的“一号文件”也都关于“三农”问题;2010年和2011年虽然不是以“一号文件”的形式, 但也都是在年初即发布关于“三农”问题的重要文件。

近年来, 中央财政逐年加大强农惠农的资金投入力度, 不断扩大政策受益范围, 惠农政策至今已经涉及全国各地农业生产、农村建设和农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各级党委政府也都执行政策良好, 发放资金到位;农业不断得到加强, 农村得到快速发展, 农民持续得到实惠, 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群众反映普遍较好。

中央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 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些政策也正是我们大家有信心、有决心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坚实基础。广大农村党员和村组干部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人翁作用, 抓住各种学习机会, 努力熟悉中央的支农惠农政策, 带领村民们一起积极配合涉农支农的各级干部, 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地认真实现符合自己村寨实际情况的各项政策。

二、终身学习是新农村建设的力量源泉

“政治路线确定以后, 干部就是决定性的因素。”处在农村工作第一线的广大农村党员和村组干部, 是贯彻和实施党的惠农政策、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领头雁, 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 他们的能力、素质、作风如何, 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可以说,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 需要有一批高素质的农村党员和村组干部。

但实际情况是, 新农村建设更需要一支懂文化、有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新中国成立以来, 各级党委政府在“三农”问题上下了不少功夫, 在农村义务教育、党员干部培养和农民技能培训方面做了不少工作, 但我国的“三农”问题依然不容乐观。原因当然很多, 党和政府已经承担起主要责任;但各村各寨的村民也要承担起自己作为主人该承担的责任, 其中, 我认为最重要的、具有源头性质的责任, 就是学习, 终身学习。这不是简单的“学到老, 活到老”的问题, 而是关系到解决“三农”问题、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根本问题。

三、落实到人是新农村建设的真正实现

在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了一个阶段后, 云南省委部署了“四群”教育, 在全省各方面的工作中, 再次强调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 把我省新农村建设工作推向一个新高潮, 以确保我省各地的新农村建设能够真正收到实效, 也就是能够落实到群众、落实到人。在这里, “落实到人”可以包括两方面内容, 一方面是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 另一方面是强调要具体到每一个人。

新农村建设以人为本, 就是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人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就是要正确回答“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发展依靠谁”、“为了谁”等问题。这就要求村干部一定要实事求是, 深谋远虑, 立足本地实际, 把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与本村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 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作为一切工作的衡量标准。目前有些地方出现的一种“见新物不见新人”、“新房住旧人”的现象, 就不符合以人为本的理念。新农村建设无论从“面子”上, 还是从“里子”上都要凸出一个“新”字, 既要见“新物”, 又要见“新人”。面子上的“新”是从硬件着手, 里子上的“新”就要从精神文化层面着手。里外都新, 才是以人为本理念指导下建设的新农村, 才能突出新农村建设的“新”的实质和特点。

信心建设 第5篇

认清形势、把握大局,是统一思想、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当前的反腐倡廉形势,社会上存在一些不同认识,既有人过高估计成绩,存在盲目乐观倾向;也有人过分夸大腐败问题的严重程度,存在悲观失望情绪;国内外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则竭力利用腐败问题歪曲、否定我们党的领导和国家的政治制度。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全面、系统、深入地分析了当前的反腐倡廉形势,特别是用“三个并存”和“两个依然”科学概括了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总体态势,即成效明显和问题突出并存,防治力度加大和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并存,群众对反腐败期望值不断上升和腐败现象短期内难以根治并存,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胡锦涛总书记特别强调,我们既要看到反腐倡廉建设取得的明显成效,又要看到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和更加有力的举措坚决惩治腐败、有效预防腐败,进一步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这充分体现了中央对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的科学判断和对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对于我们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更好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一,要充分认识反腐倡廉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坚决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之一。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9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进行了艰辛探索,取得了重大成就。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纳入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来谋划和部署,不断深化对反腐倡廉建设规律的认识,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方向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措施更加有力、成效更加显著,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我们坚持把加强教育作为反腐倡廉的基础工作。近年来,中央在全党相继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结合纪检监察工作实际,我们还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加强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和岗位廉政教育,命名一批全国廉政教育示范基地,发布《中国的反腐败和廉政建设》白皮书,组织“扬正气、促和谐”全国优秀廉政公益广告展播,扎实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等,广大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拒腐防变的思想基础更加巩固,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风尚进一步形成。

我们坚持把健全制度作为反腐倡廉的重要保障。大力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和创新,制定或修订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等一批重要反腐倡廉法规制度。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上对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提出明确任务和要求后,我们及时将有关任务分解落实到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与单位,并召开会议进行部署。在抓制度建立的同时,建立健全贯彻落实制度的责任制和保障机制,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着力提高制度执行力、增强制度实效性。

我们坚持把强化监督作为反腐倡廉的关键。着力完善监督机制、拓宽监督渠道、加大监督力度、前移监督关口。通过加强巡视工作,完善纪检监察机关派驻机构统一管理,推进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积极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和其他形式的公开,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认真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等,切实加强对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促进权力运行程序化和规范透明。比如,巡视工作是一种有效的监督形式。党的十六大以后,中央颁布实施党内监督条例,把巡视确立为党内监督的一项重要制度。党的十七大把巡视制度正式写进党章,以党内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巡视工作边实践边探索,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工作机制不断完善。从2007年11月至2010年底,中央巡视组共完成对30个省(区、市)、12家中央金融单位和13户国有重要骨干企业的巡视,向中央及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建议164条,向被巡视地区和单位提出意见建议321条,发现并向有关部门移交了一批反映领导干部涉嫌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各省(区、市)、部分中央和国家机关以及金融机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也积极开展对所属单位的巡视。通过开展巡视工作,有力推动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加强了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我们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反腐倡廉的治本之策。协调和配合有关部门,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司法体制以及财税、金融、投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逐步完善公共资源配臵、公共资产交易、公共产品生产领域市场运行机制。2010年,中央纪委监察部在南京市召开了全国反腐倡廉建设创新经验交流会,总结推广了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特别是基层创造的一批成功经验和创新成果。

我们坚持把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作为反腐倡廉的重要任务。通过开展纠风专项治理、政风行风民主评议等,认真解决征地拆迁、涉法涉诉、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专项基金资金监管等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有力维护了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比如,2007年11月至2010年底,共纠正强农惠农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方面的问题2.3万个,涉及金额175.5亿元;纠正和查处损害农民土地权益问题约4.6万个;取消教育收费项目3764项,查处各类教育乱收费问题涉及金额16亿元;查处食品药品安全事件16.5万件;查处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扶贫资金、救灾救济资金管理使用方面违纪违法问题9800多件,涉及金额82亿元。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还积极协助党委、政府妥善处臵群体性事件,严肃查处群体性事件背后的失职渎职和腐败问题,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我们坚持把查办案件作为推进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手段。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的工作力度,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强劲势头,坚持党纪国法面前人人平等,不管涉及到什么人,不论职位多高,只要违反了党纪国法,就坚决查处,决不姑息,决不手软,切实做到发现一个查处一个。我们注重突出办案重点,严肃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案件,严肃查办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中的违纪违法案件,严肃查办商业贿赂案件。从2007年11月至2010年底,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43.5万件,结案44.6万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46.6万人,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16607人,立案件数、结案件数和党纪政纪处分人数逐年增长;共查办商业贿赂案件50244件,涉案金额125.4亿元。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央纪委监察部严肃查处了刘志军、陈绍基、王华元、黄松有、王益、康日新、黄瑶、宋勇、许宗衡等一批大案要案,各地区各部门也查处了一批在本地区本部门有重要影响的案件。通过查办案件,有力震慑了腐败分子,彰显了我们党反对腐败的鲜明态度和坚强决心,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反腐败斗争的信心。在加大办案力度、严惩腐败分子的同时,我们坚持依纪依法、安全文明办案,督促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改进办案方式方法、规范办案工作程序、加强内部监督制约、严肃办案纪律、提高办案人员业务能力,使办案质量和效率有了新的提高。我们注重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建立健全“一案两报告”等制度,加强案件剖析和情况通报,有针对性地总结教训、建章立制、堵塞漏洞,力求达到查处一起案件、教育一批干部、完善一批制度、深化一批改革的效果。我们坚持讲求政策策略,把握总体形势,改进宣传报道,确保查办案件工作取得良好的政治、法纪和社会效果。

这些年来,通过坚持不懈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有力地保证了党和国家工作的顺利进行,维护了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捍卫了党纪国法的尊严,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纯洁了党的组织和队伍,增强了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据国家统计局民意调查显示,人民群众对反腐败工作成效的满意度2003年为51.9%,2008年为65.5%,2010年达到70.6%;人民群众认为消极腐败现象得到不同程度遏制的比例2003年为68.1%,2008年为81.6%,2010年达到83.8%,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国际社会也对我国的反腐败工作给予积极评价,认为中国的反腐败成绩是“足以同在中国这样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解决温饱问题、极大地消除贫困相提并论的一个巨大贡献”。

第二,要清醒认识当前消极腐败现象的严重性。在充分肯定反腐倡廉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

一是腐败行为在一些领域仍然易发多发。主要表现在:权力集中部门和岗位腐败案件依然多发,资金密集领域和行业商业贿赂、内幕交易等现象严重,土地、矿产资源和工程建设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监管薄弱领域违纪违法问题突出,教育科研、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领域腐败案件逐渐增多,一些社会中介组织违纪违规问题时有发生。

二是党员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现象依然严重。一些领导干部利用职权或职务影响谋取非法利益问题突出,“一把手”腐败问题仍然严重。从2007年11月至2010年底,共处分县处级以上干部16082人,其中,处分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一把手”3362人,占同期处分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干部的38.4%。同时,一些基层管理部门和基层干部严重违纪违法案件增多。从2007年11月至2010年底,共处分基层站所工作人员38464人。比如,山西省临汾市蒲县煤炭局原局长郝鹏俊,利用职权违规从事煤炭生产经营活动,谋取巨额利益,同时犯有逃税罪、非法买卖爆炸物罪、贪污罪、挪用公款罪,违纪金额巨大,社会影响十分恶劣,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20年。

三是一些腐败案件涉案金额巨大,社会影响恶劣。比如,首都机场集团原董事长李培英,贪污公款8250万元,索要、收受有关单位和个人款项共计折合人民币2661万元;先后多次到境外赌博,赌资特别巨大。李培英被依法判处死刑

四是一些腐败分子同时具有多种违纪违法行为,集政治上蜕变、经济上贪婪、生活上腐化于一身。比如,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王益,政治上丧失理想信念、目无党纪国法;经济上贪得无厌,为谋取个人私利不择手段,利用职务便利为数名请托人谋取利益,索取或收受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1196万元;生活上极其糜烂。王益被依法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

五是窝案、串案、案中案明显增多,有的大案要案涉及几十人甚至上百人,有的一个领导班子中多人被查处。比如,在安徽省古井集团高管人员严重违纪违法案件中,原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效金,集团副总裁、房地产公司董事长李运杰,古井贡酒股份公司总经理甘绍玉等10名高管人员涉案。王效金被依法判处无期徒刑,其他人员也受到相应的刑事处罚。

六是腐败案件类型、性质和作案手段等出现新变化,违纪违法行为日趋复杂化、隐蔽化、智能化,新兴经济领域案件和利用高新技术手段作案有所增加。比如,商务部条法司原巡视员郭京毅单独或伙同商务部、工商总局、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多名司局级干部,以及一些中介组织工作人员,利用各自在外资审批、监管、服务等方面的权力,通过正常工作协调机制相互串通勾结谋取私利,犯罪行为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高度的隐蔽性。郭京毅因受贿罪被依法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其他涉案人员也分别受到相应的刑事处罚。

此外,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和廉洁自律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和不正之风仍然比较严重。一些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薄、工作作风漂浮,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漠不关心,甚至失职渎职、酿成严重后果。比如,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局长郑莜萸,“监守自盗”,除利用职权收受贿赂600多万元外,还违反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和民主决策程序,草率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统一换发药品批准文号工作,且疏于职守、部署不周、监管不力,致使药品注册管理秩序混乱,全国假药劣药事件频发,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用药安全。郑莜萸因受贿罪、玩忽职守罪被依法判处死刑。同时,一些领导干部作风简单粗暴,在土地征用、城镇拆迁、城市管理等过程中违规操作、粗暴执法,甚至滥用强制手段,引发群体性事件和个人极端事件;一些领导干部贪图安逸,奢侈浪费,享乐主义严重;一些领导干部在廉洁自律方面要求不严,违规收送红包礼金、超标准住房、从事营利性活动等问题屡禁不止,等等。另外,从这些年查处的一些群体性事件和重大责任事故看,背后往往隐藏着官商勾结、以权谋私等问题。比如,2008年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9〃8”溃坝事故,造成277人死亡。经过调查,临汾市公安局原常务副局长段波、临汾市原副市长周杰、襄汾县原县长张金凤等5名领导干部因利用职权为发生事故的新塔矿业公司非法生产提供便利、收受贿赂等严重违纪违法问题受到严肃查处。

第三,要深入分析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原因。腐败现象是一个具有复杂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古今中外都存在的世界性难题。当前,我国社会存在腐败现象的原因,我感到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

一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处于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和各种社会矛盾凸显的历史时期,各方面体制机制还不完善,有着不少缺陷和漏洞,存在着滋生腐败现象的土壤和条件。从世界各国发展历程看,西方发达国家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大都经历了上百年甚至更长时间,而我国用短短几十年时间跨越了其他国家上百年的发展历程,各方面体制机制制度必然要经历一个不断健全完善的过程。即使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健全的西方发达国家,也都为不断发生的腐败问题和政治丑闻所困扰。近年来突尼斯、埃及、利比亚等国家相继发生的政权更迭和政治**也都与腐败问题密切相关。

二是在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条件下,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影响乘机而入,同我国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封建残余思想影响相结合,侵蚀着党员干部的思想,一些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淡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滋长。比如,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原副主席孙瑜为满足自己的高消费,收受贿赂328万元,伙同他人骗取国家资金400余万元,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8年。孙瑜在其忏悔书中说:贪图享乐,无限制地追求高消费,是我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

三是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多元利益主体在我国市场上的竞争日趋激烈,不法分子通过商业贿赂攫取非法利益,拉拢腐蚀公职人员。比如,广东省政协原主席陈绍基因受贿2959万元,被依法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他在检查中说: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条件下,体现在领导干部身上腐蚀与反腐蚀的斗争是如此尖锐和复杂。说复杂,是指对领导干部的腐蚀,在温情脉脉、杯光酒影中就能得逞,让你在不知不觉、舒舒服服中演变过去。

四是干部队伍构成发生很大变化,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发生动摇,不少中青年干部缺少严格党内生活锻炼和重大政治风浪考验,容易受腐败病毒感染。一些领导干部没有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有的心态浮躁、贪图虚名,一门心思用在谋求更高的职位上;有的在收入和待遇上盲目攀比,感到自己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因而产生“心理失衡”,走上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的违法犯罪道路;有的甚至利欲熏心、私欲膨胀,公然索贿受贿、侵吞公共资产和国家、集体资金,等等。比如,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原副主席李堂堂,就是在2002年陕西省政府换届和2005年届中调整时未被提拔使用,感到自己吃了亏,产生了为自己捞好处、留后路的想法并付诸实施。2007年曾因拉票贿选、违反换届纪律,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并通报批评。与此同时,本人或通过其弟收受贿赂共计折合人民币760余万元。李堂堂因受贿罪一审被依法判处无期徒刑。

五是反腐倡廉建设中仍然存在薄弱环节,一些地方和单位管理失之于软、失之于宽,教育不够扎实,制度不够健全,监督不够得力,预防不够有效,好人主义盛行,应该及时提醒的没有及时提醒,应该坚决制止的没有坚决制止,应该严厉惩处的没有严厉惩处,有的甚至包庇腐败和犯罪。就纪检监察工作来讲,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比如在思想观念、工作机制、工作方式等方面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措施和办法还不够多,等等。

我到中央纪委工作以来,参与研究处理的中管干部有几十个。这些干部中的大多数可以说最初的表现还是好的,也是通过勤奋工作、清白做人赢得组织和群众信任,一步一步走上领导岗位的,其中有些人的能力和贡献还比较突出。但后来随着职务的提升和权力的增大,放松了主观世界的改造,加上社会上各种各样的诱惑,最终经受不住考验,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谋取私利的工具,从而滑入腐败深渊。这些人的违纪违法行为,不仅损害了党的形象、给国家造成严重损失,而且最终使自己落得个身败名裂甚至家破人亡的下场,的确让人感到既痛恨和气愤,又痛心和惋惜!第四,要充分认识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的有利条件,坚定抓好反腐倡廉建设的信心。首先,我们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我们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每年都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部署反腐倡廉工作,江泽民同志先后10次、胡锦涛同志先后10次出席中央纪委全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国务院每年都召开廉政工作会议,对政府系统反腐倡廉工作作出部署;中央还专门设立中央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和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直接指导和协调反腐倡廉工作。这些都为我们推进反腐败斗争提供了重要政治和领导保证。

其次,我们有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腐败现象从本质上讲是私有观念和剥削制度的产物。我国实行的社会主义制度作为区别于历史上任何剥削制度的崭新社会制度,为从根本上消除腐败奠定了制度基础。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综合国力极大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法制保障。近年来,我在率团出访期间与各国领导人会谈时,感到他们对我国的发展成就高度赞赏,同时对我们的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发展模式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等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比如,一位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首脑就对我说,中国现行的政治体制适合中国特殊的国情需要,现阶段的中国需要一个开明的领导层和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以便就重大问题作出决断。可见,社会主义制度有着巨大优越性,我们完全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自身存在的腐败问题。

其三,我们有一支优秀的党员干部队伍。长期以来,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宗旨、恪尽职守、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最近几年,我们国家大事多、难事多、急事多,我们之所以能在众多风险和挑战面前取得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靠的就是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和表率带头作用。这是我们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的最有力证明。不承认这一点,就难以解释我们今天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因此可以说,我们党员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是值得党和人民信赖和依靠的,腐败分子只是极少数。近年来每年受到党纪处分的党员约11万人,只占党员总数的1.4‰,其中因贪污贿赂类问题受到处分的仅占党员总数的0.3‰。

其四,我们有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是推进反腐败斗争的重要力量。随着人民群众参与反腐倡廉渠道的不断拓宽和揭露腐败问题能力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将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

其五,我们有长期以来反腐倡廉建设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反腐倡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方针、工作格局、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以及法规制度体系,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小林的信心+我的信心=小林的进步 第6篇

小林一直是我关注的目标。我一直在思考,他为什么会出现自卑、孤僻、敏感和多疑的心理和行为?

经多次访谈,我了解到使小林逐渐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两点:

其一是家庭背景。

父母视小林为掌上明珠,从来不让他参加家务劳动,在家里,小林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平时舍不得批评他,大事小事常迁就他。父母的过分溺爱,导致他事事依赖家长,有时还指挥家长做这做那,在家外则表现出懦弱、多疑、意志薄弱。

其二是生理变化。

14岁的男生,生理上发生了急剧变化,这个变化远远超过他在心理上的变化,使得他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发展极为不平衡,致使小林内心充满矛盾。在潜意识里,小林对异性有一种朦胧的向往;在行动上,小林想接近女生,与女生交朋友,希望得到女生的肯定和赞扬,但却不懂得如何把握男女生之间交往的“度”,导致女生对他避而远之。同学关系的紧张,使小林失去了交友的信心,性格越来越封闭,喜欢以夸张的动作引人注意(如上课大声咳嗽)。

为此,为了帮助小林,我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

努力养成良好习惯

我为他制订了克服不良行为习惯的计划:上课时如感到咽喉不适尽量进行自我控制,学会忍耐,把干咳的声音强度降到最低,或尽量少咳;如确定无法忍耐,应向老师请假,申请到老师办公室喝水。力争自主完成作业。对同学一视同仁,不要刻意去讨好同学,尤其是女生。和同学之间出现磨擦尽量在班里说明、解决,少打或不打电话给女生。

逐渐树立学习信心

从小林的谈话中,我体会到,小林认为自己学习成绩差而使同学不愿与自己交往。我抓住他想得到同学尊重和渴望上进的愿望,从帮助他确立适宜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人手,培养他学习的兴趣。如我要求他每次考试成绩都要有进步,一分两分都行。在小林班主任那里,我也做了工作,请班主任在小林每取得一点进步的时候就给予鼓励和表扬,帮助小林重建自信。

发挥特长,激发自豪感

让小林正确认识自己,在努力改正不足的同时,寻找自己身上的闪光点,用自己的闪光点去引人注目,而不是用不良行为去引人注目。这是我对他辅导中的一大收获。比如他体育成绩好,我鼓励他参加学校的运动会,让他能为集体争光。他乐于为班里打扫卫生,我让他担任班里卫生监督员。哪位同学身体不适了,我派他去照顾等等,使他的形象在同学们眼中有所转变。同学们看到他进步了,也渐渐乐意接近他了。

通过一个学期的追踪访谈,小林的进步比较明显,他慢慢地树立起了对学习的信心,初步学会了控制和调整自己不良情绪和行为的能力,与同学的关系也渐渐融洽起来,较好地融入了集体。小林的性格开朗多了,笑容也多了,学习成绩虽然还不太理想,但正在一步一步地提高。我对他有信心,他对自己也有了信心。这信心就像一束燃烧的火炬,照亮了小林前进的道路。

信心建设 第7篇

我所任教的高三7班有一位男生, 2008年高考时英语成绩极差, 而且后来在和家长的了解中得知该生自初中以来英语一直在班里处于中下游。慢慢地对这个学科就失去了信心, 更严重的是, 这一现象直接导致了他对于其他学科的信心不足, 导致学科总成绩不断下滑。得知这一情况后, 我反复找他谈话, 使他逐步认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通过课上课下反反复复的交谈, 该同学逐渐对英语学科有了信心, 而且进步非常明显, 成绩稳步提高。现在该生的成绩已经稳定在100分左右, 通过下表可以看出该生英语成绩增长非常的稳定, 现在的成绩和去年的高考相比几乎增长了一倍。可以说效果非常理想。

那么,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

一、赏识学生, 激发学生的信心。

美国著名盲人女作家海伦·凯勒说过, “对于另加于命运之上的人来说, 信心是命运的主宰。”的确, 人需要赏识, 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更不例外。他们常常把教师的赏识看成是对自己的评价, 当他们得到赏识时, 就觉得自己有进步, 能学好, 有发展前途, 以为自己在教师心目中是好学生, 因而产生自身增值感, 增强学习的内部动力。对学生的答案或方法, 正确的加以赞赏, 这是“锦上添花”;错误的也可以从思维方式、答题方式或态度上加以肯定, 这是“雪中送炭”。对答错的内容, 教师可以用多种手段让其自己认识并纠正, 只要纠正对了就要赞赏, 让他看到自己的成绩, 以利再学。学生答题正确了, 教师可用“很好”、“居然和我的看法一样”、“你的答案比我的更好”等语言予以赞赏。

老师要经常称赞和鼓励学生, 在指出他的错误之前, 首先表扬他好的方面。当学生出现了错误, 不应一味地责骂, 而应该告诉他们下次怎样做得更好。例如, 有一次, 上课时提问到该同学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时, 他没有回答上来, 我并没有批评你跟他, 而是利用课下的时间和他进行了谈心, 弄清楚他知识上的漏洞所在, 给他详细讲解了相关的知识点, 鼓励他要对自己有信心, 知识可以一点一点地的学习, 只要有了信心, 再加上正确的方法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自此以后他上课时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明显地增强了, 而且经常回答得很正确, 这时我就会抓住机会对他进行表扬, 即使回答错误, 我也不会对他进行横加指责, 而是发现他的思维方式和解题方法方面的可取之处。

二、尊重学生, 倾听学生的想法。

倾听学生的想法, 并关注学生, 这会使学生感觉自己受到了老师的尊重。倾听学生的意见, 让学生想办法解决面临的问题。学生有强烈的自尊心, 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重视和尊重。因此,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在课堂中的任何情况下都应该以“朋友和共同学习者”的身份与学生相处, 用真情实意尊重学生, 创设一个融洽、和睦、协调的课堂气氛,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获得知识, 提高能力, 陶冶情操。

利用课下的时间和学生谈心是增进师生之间互相了解, 倾听学生心声的最好方法。为了彻底改变该同学的学习状况, 我和他几乎每周都要进行两三次的谈话, 有时可能就是利用联排课的课间十分钟, 有事时利用上晚自习前的时间, 充分了解该生的思想动向。通过这一次又一次看似繁琐的谈心, 该生慢慢恢复了对英语学科的信心, 开始主动在自习课上做英语习题, 作业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书写更加规范, 正确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鼓励学生, 相信学生的能力。

英国伟大的文学家约翰逊曾经说过, “信心与能力通常是齐头并进的”。学生总喜欢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甚至超过自己能力的事情, 但老师不要轻率地加以拒绝或制止, 这样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 也限制了学生的行动。老师应该按学生的意愿和方式去做一些事情, 虽然他们不一定会做得很好, 但是如果老师适时地加以称赞, 必要时给予指导, 就会增加学生的一份自信心。

教师相信学生存在智能优势, 只要这种优势得到发挥, 每个学生都能学得好, 只要方法得当, 就没有跟不上的学生。在每位学生身上, 教师都要看到他们的长处, 找出他们行为中的闪光点, 哪怕是细微的优点。多说鼓励的话语比如:“我相信你做得到的”“我对你的有信心”。教师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送去一个信任, 促使他们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 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当然, 学生时不时会有一些奇怪的想法, 想尝试一下新鲜事物, 这时教师不要嘲笑或禁止, 否则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即使教师知道学生不可能成功, 也要大胆放手让他们去尝试, 然后再与学生分析失败原因, 鼓励学生想办法解决困难。这样, 学生一旦成功, 就会感到特别自豪。克服困难、取得成功是自信心的自然结果, 又是成功的重要原因。当学生不能流利地回答问题的时候, 教师投去一个期待的目光, 说一句信任的话语, 帮助他成功一次, 那么, 他在课堂上发言的水平会更高, 学习能力会更强。因此, 教师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送去一个信任, 在每位学生的心底里种下一颗自信的种子, 促使他们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 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四、科学评价, 增强学生的认识。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恰当与否是学生情绪的晴雨表。如果学生的做法能得到老师及时而中肯的评价, 学生就会感到自己被赏识, 就会愉快、积极, 从而增强自信心。反之, 就会情绪低落、被动、缺乏信心。为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因此, 我们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1. 多作肯定性评价。

学生的判断能力较弱, 老师心理投射是他们形成自我评价的主要来源, 这在低年级尤其明显, 学生需要从老师给予的肯定性评价中确立自信心。如果老师评价这个学生能干。他就认为自己确实是这样。当学生的学习、工作或其他方面已经努力但还不够理想时, 要肯定其努力和进步。比如可以说:“我知道你做这件事已经很努力了”“我看得出来你已经进步了”“对于这次考试我知道你在用心准备”。

2. 多角度评价学生。

传统教学对学生的评价是看各学科成绩来全面评价学生的, 影响学生的心理环境和学习效率。长此以往, 学生就缺乏自信心, 缺乏了上进的勇气。因此, 我认为在评价学生学科成绩的同时, 不要忽视对学生其他方面的评价, 如对一个学习不够努力但劳动非常积极的学生, 可以用这样的语言来评价他:有了你的帮助, 大扫除做得又快又好。或者:因为你的帮忙, 使我的工作变得容易多了。

五、感受成功, 体验成功的快乐。

每个人都具有在生活中取得成功的能力。每个人天生都具有独特的视、听、触以及思维的方式。每个人都能成为富于思想与创造的人, 一个成功者。在教学工作中, 要把握一切教育时机, 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挖掘自己的潜能, 帮助每一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 最大限度地开发出每个学生的内在潜能。

有一句教育名言是这样说: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抬起头来”意味着对自己、对未来、对所要做的事情充满信心。该同学的事例充分说明任何一个人, 当他昂首挺胸、大步前进的时候, 在他的心里有诸多的潜台词——“我能行”“我的目标一定能达到”。假如每一个学生, 都有这样的心态, 肯定能不断进步, 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将来才能成为祖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英]约翰逊《漫步者》

[2].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3].《心理学》

中国的信心 第8篇

■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计划■4万亿效果下半年显现

■专家建言再增投资

■2009年实施激进的财政政策■中国抵御危机能力强于他国■中国增长预期推动全球市场上扬

■中国经济低谷逐步回升态势正在形成■中国可进一步出台措施刺激经济

中国信心来自哪里

据联合国《2009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统计, 2008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达到22%, 今年将进一步增至50%。在美欧日等发达国家都陷入经济衰退之时, 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已成为尽早复苏全球经济的最重要的希望所在和信心来源。

温家宝总理坦言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造成较大冲击, 但中国在危机中采取了积极负责的态度, 把扩大内需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基本立足点, 实施了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 包括总额达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中国经济目前已出现早期复苏迹象, 这无疑会提振全球经济增长的信心, 减缓国际金融危机扩散蔓延趋势。

当然, “中国信心”以及尽快复苏全球经济的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也有赖于中国与其他国家的通力合作和共同承担责任。温家宝总理就采取更加积极有效措施渡过当前难关, 以及努力推动建立公正、合理、健康、稳定的世界经济新秩序, 在达沃斯论坛上提出了五点意见, 即反对欧美兴起的贸易保护主义, 增加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组织中的发言权和代表性, 扩大国际金融体系监管的覆盖面, 切实保护发展中国家利益等。这五点建议既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提出的合理主张, 也是全球更好应对当前危机的一个清晰的路线图。

在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 全球经济增速大幅度减缓的背景下, “中国信心”, 受到欧洲与世界的积极肯定。在许多发达国家与经济衰退苦苦抗争之际, 中国的经济增长已成为稳定全球金融市场和复苏全球经济的重要因素。

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计划

中国总理温家宝在达沃斯会上发表特别致辞, 详细介绍了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一是大规模增加政府支出和实施结构性减税。中国政府推出了总额达4万亿的两年计划, 规模相当于2007年中国GDP的16%。主要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铁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等方面的建设和地震灾后恢复重建, 这里既有“十一五”规划内加快实施的项目, 也有根据发展需要新增的项目。这个计划经过了科学论证, 在资金保证上做了周密的安排, 其中中央政府计划投资1.18万亿元, 并带动地方和社会资金参与建设。中国政府还推出了大规模的减税计划, 主要是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 出台中小企业、房地产交易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等措施, 取消和停征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 一年可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约5000亿元。

二是大频度降息和增加银行体系流动性。中央银行连续5次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 其中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累计分别下调1.89和2.16个百分点, 大幅度减轻企业财务负担。连续4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大型金融机构累计下调2个百分点, 中小型金融机构累计下调4个百分点, 共释放流动性约8000亿元, 使商业银行可用资金大幅增加。我们还出台一系列金融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 扩大贷款总量, 优化信贷结构, 加大对“三农”、中小企业等方面的金融支持。

三是大范围实施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我们抓住机遇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制定汽车、钢铁等重点产业的调整和振兴规划, 既着眼于解决企业当前存在的困难, 又致力于产业的长远发展。采取有力措施, 推进企业兼并重组, 淘汰落后产能, 发展先进生产力, 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资源配置效率。我们鼓励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 支持企业广泛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 调整产品结构, 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 提高生产经营水平。我们不断完善和落实金融支持政策, 健全信用担保体系, 放宽市场准入, 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四是大力度推进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加快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 特别是16个重大专项, 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 为中国经济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推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群, 创造新的社会需求,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是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我们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提高失业保险金和工伤保险金的标准, 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等保障水平, 提高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今年, 中央财政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的资金投入增幅将大大高于财政收入的增幅。我们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力争用三年时间基本建成覆盖全国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初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预计三年内各级政府将为此投入8500亿元。我们坚持优先发展教育, 正在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发展纲要。今年将进一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标准, 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 提高中小学教师待遇, 继续促进教育公平和优化教育结构。我们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特别是出台了大学毕业生和农民工就业的各项措施, 进一步开辟公益性就业岗位, 千方百计减缓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影响。

4万亿效果下半年显现

4万亿的投资力度究竟能否拉动中国经济这驾庞大的马车?

国家信息中心宏观预测部的专家说, 中央出台4万亿的目标是为了拉动内需, 从而刺激经济增长, 而如果2009年的消费和出口状况依然低迷的话, 4万亿的最终效果恐怕就会不如预期那么明显。不过, 在实际消费短期内难见起色的情况下, 投资仍会是主要手段。

国家发改委投资司的官员表示, 加大投资对经济起到最明显的效果就是熨平经济周期, 暂缓经济加速下滑。明年的中央投资方向已经基本确定, 主要是向涉及民生保障的基础设施倾斜, 对于公路、铁路等领域的投入会有所减少。

国家发改委投资所所长罗云毅说, 4万亿投资计划的出炉, 不仅是为了刺激经济, 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此前中国实行近一年多的紧缩政策的变化, 以此为标志, 中国的经济政策转向了积极和扩张的财政政策。

4万亿出台的背后是相关部委对经济走向判断的结果。2008年6月13日, 国务院在北京召开省区市和中央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会议。这次会议对宏观调控做出了五项部署, 其中已经看不到“严防投资反弹”这样的字眼了, 而是开始提“大力优化投资结构”。在此之前, 国务院对投资的要求一直都是防止投资反弹。这变化表明, 高层当时已经看出经济下滑风险加剧的端倪了, 而随着外部因素的恶化, 形势的发展, 态度越来越明朗。

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 4万亿投资计划预计每年拉动经济增长约1个百分点。在已经确定的框架内, 这4万亿投资中, 近一半投资将用于铁路、公路、机场和城乡电网建设, 总额1.8万亿元;用于地震重灾区的恢复重建投资1万亿元;用于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3700亿元;生态环境3500亿元, 保障性安居工程2800亿元, 自主创新结构调整1600亿元, 医疗卫生和文化教育事业400亿元。截止到目前, 中国各地已经上报投资项目投资额度超过了20万亿。而2007年, 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13万亿左右, 国家发改委预计2008年要超过17万亿。

专家建言再增投资

国务院出台4万亿投资规划以后, 围绕4万亿的争议和建议一时间成为经济学家们关注的重点, 1月8日, 在“搜狐2009中国新视角高峰论坛”上, 中国 (海南) 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研究员张文魁就认为, 4万亿投资远远不够, 解决不了中长期问题。为此, 迟福林还提出了一项6.4万亿的社会公共服务投资建议。

迟福林认为, 过去30年我们依靠改革开放, 解决了以人的温饱为目标的生存因素, 同时意味着低成本、低通胀的时代已经过去, 单纯依赖结构导向的发展模式已经过去。我国现在所面临的困难源于经济发展模式没有转型, 所以4万亿投资应该投入到能撬动社会投资的领域, 投入到对未来的消费增长有突出贡献的领域, 特别是服务性消费领域。

迟福林同时认为, 4万亿投资还不够, 只能解决短期问题, 解决不了中长期问题, 为此, 其所在的中国 (海南) 改革发展研究院最近提出了一项6.4万亿的社会公共服务投资建议, 就是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 用10年左右的时间, 新增6.42万亿的投资。6.4万亿的投资是什么概念?就是为了实现2020年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提高的目标, 国家财政每年财政支出须增加5000亿到6000亿, 把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控制在30%左右, 需要6.42万亿投资。“6.4万亿投资是个大战略, 在世界上是空前的, 从我们过去30年的改革意义来讲, 一点不逊色于市场经济的改革。”

2009年实施激进的财政政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张文魁认为, 拉动2009年的经济增长、甚至是拉动2010年的经济增长还是要靠投资, 4万亿根本不够, 尽管地方上报加起来有40万亿, 但钱从哪里来?所以2009年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应该是激进的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短期内根本没有用, 只能靠激进的财政政策, 大规模的增加中央政府的财政支出, 这样使投资上来, 投资上来之后增加就业机会, 增加企业订单, 张文魁据此判断中国经济会呈现U型的走势。

著名经济学家华生则认为, 内需不足的基本原因, 是因为我们有几亿农民工进入了工业化的过程, 创造了巨大的产能, 但是没有进入城市化过程, 不能产生需求过程, 所以出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严重的脱节。我国真实的城市化率不到27%, 推进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化, 启动农民工的市民化, 就启动了新的30年经济增长的引擎。

华生认为, 现在讲调整经济结构, 中国经济结构存在最大问题就是城市和农村的二元差别, 在这个情况下, 不可能解决内需问题, 也不可能解决启动后30年经济增长的引擎问题, 要启动新的30年经济增长的引擎, 最根本的是要从现在开始, 启动农民工赡养家属的试点化, 启动他们的事业演变过程。这样的改革, 既是经济改革, 因为它涉及到城乡利益的巨大调整;也是社会改革, 因为它要涉及到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公共设施;同时也是政治改革, 因为它要解决公民权益的均等化。

中国抵御危机能力强于他国

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指出, 中国的经济政策“十分明智”, 使得中国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强于任何其他国家。佐利克说, 中国政府成功利用了前几年国际金融形势较好的机会, 通过吸纳大量外资来改善基础设施, 这是“十分明智的政策”。他指出, 中国积累的巨额外汇储备使得中国目前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强于其他任何国家, 具备了在金融危机肆虐的时刻实行扩张性经济政策的条件, 从而起到保证经济平稳发展的作用。

他同时表示, 许多经济学家都认为, 当金融危机威胁经济发展时, 比较好的办法是通过实行降息、减税以及向金融市场注资等方式, 实行扩张性经济政策, 以减少金融危机影响。他说:“在实行扩张性经济政策方面, 中国具备非常好的条件。”

扩张性经济政策就是宽松的经济政策, 指政府通过降息、减税和增加财政支出规模等手段来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

中国增长预期推动全球市场上扬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 对中国经济早日复苏的希望, 推高了大宗商品市场和全球矿业类股, 随之而来的风险偏好的恢复, 导致全球股市大范围上涨。

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 (BDI, 铁矿石、煤炭和粮食等全球干散货商品的一个全球运费基准) 上涨14.6%, 创下自1985年以来最大单日涨幅。该指数之所以飙升, 是因为市场认为中国钢铁企业有望逐步加大铁矿石进口, 此前英澳矿业公司必和必拓 (BHP Billiton) 表示, 在减产之后, 中国的铁矿石库存目前已基本消耗完毕。

中国股市走势强劲, 上证综合指数升至四个月高点, 因为有证据表明, 政府刺激经济的措施开始显效。此前公布的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 (PMI) 强于预期;同时有数据显示, 1月份的前三周, 银行贷款增速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瑞士信贷 (Credit Suisse) 表示, 与世界其它地区相比, 中国经济增长将更具弹性, 因为其银行业体系基本面良好, 同时由于拥有庞大的外汇储备和经常账盈余, 政府手头拥有巨大的潜在政策空间。瑞士信贷的安德鲁·加斯威特 (Andrew Garthwaite) 表示, 对于中国提出的一些旨在拉动国内消费的措施, 比如给1200万教师加薪以及为7400万低收入消费者发放补贴等, 投资者可能低估了它们的影响。

中国经济低谷逐步

回升态势正在形成

据媒体报道,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认为, 中国经济低谷逐步回升的态势正在形成。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2009年1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 (PMI) 为百分之四十五点三, 比上月上升四点一个百分点。

1月份中国制造业PM I指数明显回升。同上月相比十二个指数中, 只有产成品库存指数、从业人员指数下降, 其余指数均明显上升, 升幅多在三个百分点以上。其中, 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采购量指数、进口指数、购进价格指数升势尤为明显, 升幅超过六个百分点。中国制造业PMI指数虽然最近两月连续回升, 但仍然位于较低水平, 除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略高于百分之五十以外, 其余各项指数均低于百分之五十, 尤其以新出口订单指数为最低, 只有百分之三十三点七。

分行业来看, 二十个行业中, 烟草制品业、饮料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食品加工及制造业、造纸印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五个行业高于百分之五十;其余十五个行业均低于百分之五十, 其中纺织业最低, 不足百分之三十。

对此,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说, 1月份的PMI指数表明, 中国经济低谷逐步回升的态势正在形成。值得注意的是, 扩大内需的政策, 特别是积极的财政政策效果开始通过投资品订单陆续传达到企业, 春节期间国内消费市场红火, 在这些因素影响下, 预计中国经济在一季度会出现回升态势。但由于春节的关系, 这些变化需要等待一至二月份的经济指标公布之后才能够确定。

中国可进一步出台措施刺激经济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 “欧元之父”蒙代尔表示, 中国将成为全球唯一能避免衰退的主要经济体, 但参照去年四季度下滑的出口数据, 中国今年GDP增速可能仅为6.0%。蒙代尔还为美国经济提出了促进复苏的四点建议, 并认为中国政府可以借鉴其中部分意见, 采取更为激进的措施刺激经济。

蒙代尔是在太平洋证券2009年春季论坛上作出上述表示的。他指出, 在全球其他主要经济体纷纷进入衰退之时, 中国成为唯一例外。他预测, 美国经济将在今年二季度显出复苏势头, 并于下半年恢复增长, 而欧洲经济可能无法在今年走出衰退。

信心成就未来 第9篇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 这十大“关键词”依然“关键”, 但比这十大“关键词”更“关键”的还有一个词, 就是——信心。

“信心危机才是最大的危机。”全国政协委员亿利资源集团董事局主席王文彪在“两会”上说的一句话让所有人心头一震。“对中国有信心”, 成为了两会代表委员们说得最多的话语。

信心是什么?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信心是“永恒的特效药”, 它赋予思想以生命、力量和行动。信心是所有奇迹的基础, 是所有不能用科学法则加以分析的神秘事物的基础。信心是唯一已知的失败的解药。信心能把人们有限的心智所产生的普通思想转变为精神力量。信心是唯一的媒介, 依据这个媒介人们能够控制和利用无穷的智慧所产生的巨大力量。信心是心智的催化剂。当信心与思想结合时, 潜意识中的心灵便立即接收到振波, 然后将振波转化为精神的对等物, 再将精神的对等物传达给“无穷的智慧”。

在过去的年代里, 宗教家们一直劝告在痛苦中挣扎的人们, 对这要有信心, 对那要有信心, 但是上帝没有告诉人们如何产生信心, 也没有说明:“信心是可以由自我暗示获得的一种心态。”其实我们可以用任何正常人都了解的语言, 来说明我们所共知的这种自我暗示原则。力行这些原则, 可以在没有信心的情形下培养出信心来。

对自己有信心, 对未来有信心。与卡耐基齐名的励志导师布里斯托尔曾经写过一本书名叫《信心成就未来》。他从千千万万个由普通人变成杰出成功人士的事例中得到启示, 总结出“只要你有坚定的信心, 事事皆有可能”的成功经验。该书与他的另一力作《成功TNT》曾鼓舞了无数平凡的人, 使他们成就了非同凡响的伟大事业。

今天, 在全球经济的“冬天”里, 在中国经济寒意逼人的时候, “信心”正在成为与温暖有关的一种力量。人类的经济活动从来是有其内在规律可循的。经济的发展依靠资本、资源、劳动力以及技术等各种要素, 同时也与人的预期密切相关。针对未来的理性、客观的判断有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而盲目乐观与盲目悲观都可能反过来拖累经济发展。前者往往是产生经济泡沫的重要原因, 而后者则会大大影响经济运行的活力。

当“世界站在悬崖边上”, 当中国经济进入下行调整的困难时段, 悲观主义显然不是理性的选项。这既因为悲观情绪的蔓延, 比之具体影响中国经济复苏的因素, 更将伤害到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 也因为对于中国经济持悲观态度, 缺少基本的依据。这个时候, 中国更需要的是基于现实面向未来的坚定的信心。信心, 是战胜困难最有力的武器。

温家宝总理在多个场合曾一再表示, 信心比黄金货币更重要。这句包含着深刻哲理与智慧的判断, 揭示了一个朴素的事实:在制度、政策、资金等必要条件之外, 坚定的信心将成为重要的生产力, 成为中国经济复苏的加速器。

成长于信心, 成功于未来。信心中国, 有你有我!

充满信心,谨慎应对 第10篇

从内需看, 投资情况仍较为乐观, 消费则表现出色。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2%, 实际增速预计将达18%, 创历史最高水平。从外贸数据看, 外需虽然仍比较疲弱, 但已基本企稳, 并有逐步改善的迹象。

7月份的宏观经济数据虽然喜忧参半, 但还是向我们释放了如下几个值得关注的动向:

首先, 中国经济复苏主要还是来自于政府资金的大量投入和政策的扶持。CPI和PPI物价指数依然低迷说明, 中国经济的复苏仍是基于政府的投资和消费行为, 所产生的消化产能过剩的结果, 而没有带来市场由于投资和消费“增量”的变化所带来的价格水平的明显变化。

第二, 从上半年连续膨胀的信贷规模到7月份信贷资金突然减少的变化, 以及由此引起的中国股市的剧烈震荡, 说明目前中国经济复苏的基础并不牢固。这一动向又很容易受市场发育程度不够的影响而被放大, 从而影响大众的信心和由此带来的对投资和消费的负面影响。

第三, 7月份M1的增长幅度在银行贷款和M2双双回落的状态下, 依然保持上升态势说明我国出口仍旧不旺。如何降低中国政府日益上升的财政压力, 危机前曾引以自豪而现在又重现国际竞争力的出口行业的复苏程度将成为决定性因素。

纵观中国经济目前所呈现的这三大特征, 我们在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的时候, 下半年的经济政策制定千万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而应有所舍弃和选择。

首先, 中国要素市场的放开问题, 很多专家学者都在建议, 政府要借这场危机给我们的压力和机会, 尽快放开油价、电价, 甚至利率和汇率等要素市场。从微观经济学上来讲, 这是一个无可挑剔的建议。但是, 当中国经济财富的创造方式, 因为受到我们自身发展阶段的限制, 还要借助国外市场购买力的时候, 那么, 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就将决定中国企业的生存能力和中国大众的财富获得能力。在这一大的前提条件下, 现在是否是市场开放问题的最佳解决时机就值得斟酌了。

其次, 现在是否真的已经到了要迫切考虑通胀问题的时候?目前的宏观经济政策是否会在不久的将来带来新一轮的经济通胀, 这是市场目前热议的一个话题。是否现在就应该采取应对通胀的措施, 也是我们必须要廓清的一个问题。事实上, 从中国的宏观经济数据中我们也能看出, 当前中国经济的复苏和改革还是需要稳定和足够资金加以扶持, 所以, 目前不是流动性充裕到已经需要调转政策方向的程度, 而是金融资源“错配”和我们“疏导”能力不够所带来的虚拟经济“过度繁荣”的问题。

再者, 在当前中国热钱流入压力空前增加的情况下, 我们一定要保持中国外汇储备流动性强的特征, 不能因为我们过于急切的调整我们的外汇储备结构, 而失去了它们原先所具有的高度流动性。否则, 一旦热钱因为美国利率上升等意想不到的原因而出现了大量流出的时候, 我们也可以用充足的、流动性强的外汇储备去弥补实际上已经高度开放的中国资本账户所带来的“防卫”缺陷。

信心建设 第11篇

机构的信心明显下降

10月的新财富信心指数较9月进一步下降至62。分析变动的结构,个人投资者信心指数仍为55,较9月未有变动;券商分析师信心指数为72,较9月下降了9%;机构投资者信心指数为66,较9月下降了13%,降幅最大。尽管三类被调查群体整体仍然对2010年四季度的市场持偏乐观预期,但后两类群体,尤其是机构投资者的信心指数下降趋势值得关注。

预计10月上证综指将上涨的全部投资者加权比例为74%,较9月调查下降2个百分点,其中,看涨的主力是券商分析师,看涨比例为85%,与9月持平;个人投资者的看涨比例为70%,较9月上涨10个百分点;机构投资者的看涨比例为69%,较9月大幅下降了31个百分点。预计未来6个月上证综指将上涨的全部投资者加权比例为86%,较9月下降8个百分点,结合8-9月调查中投资者对2010年年底的乐观预期,10月调查中此项指标的下降主要反映出投资者对2011年一季度的不确定性预期。

对大盘回弹力的信心恢复

对当前股票价格和价值拟合程度的判断结果显示,投资者认为当前股票价格低于真实合理的投资价值或基本一致的投资者加权比例为58%,其中,券商分析师为77%,机构投资者为69%,个人投资者为43%。

爱心·信心·耐心 第12篇

由于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 职业教育则被视为“二流教育”, 因此,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都是因未能考上普通高中的中下等学生和所谓的“差生”。这一特殊群体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文化课基础薄弱, 与此紧密联系的是, 他们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 甚至还有思想行为方面的问题。帮助他们消除自卑、树立自信, 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刚参加工作时, 笔者以为只要有一颗爱心,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可是很快就发现结果并非如此。于是带着困惑甚至是无助, 我一边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实践, 一边阅读大量教育书籍, 并将阅读所得应用于工作中, 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使我认识到, 面对中职学生这一特殊学生群体, 仅有爱心是不够的, 还需要有信心和耐心。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提出一个精辟的论断:“没有激发便没有发展, 天资也就停滞不前。教育就是激发, 教育理论就是激发理论。如果培养称为‘按智力发展’, 那么天资的培养就是有一定目的的激发。”所以, “教育的最高目标就是激发主动性, 培养独立性。从广义上讲这就是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当前, 新的教育理念和思潮层出不穷, 其核心内容都是如何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切努力都是为了一个最终目的———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笔者认为, 中等职业学校在实施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一定要坚持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即爱心、信心、耐心原则, 使爱心、信心和耐心贯穿于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全过程。爱心、信心、耐心三者缺一不可, 其中, 爱心是基础, 信心是关键, 耐心是保证。

爱心是基础。多数中职学生学习成绩不好,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 在初中时往往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重视, 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自卑心理, 对班级或学校的事情缺乏热情, 甚至漠不关心。他们最需要的就是来自老师、同学和学校的关心、爱护和帮助。对老师来说, 这种爱就是无条件的爱。中职学生不好管理, 主要是源于思想态度和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要想转变他们, 无条件的爱是最根本、最重要的方法和手段。老师应当一视同仁地爱着每一个孩子, 换句话说, 不管学生的学习成绩好坏、对班级的贡献大小、是遵守纪律还是经常违反纪律等, 老师都要毫无歧视、没有区别地爱每一个孩子, 关注他们的思想和心理, 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 只有这样, 他们才能在爱的温暖中慢慢地被感动、被转化, 进而形成良好的自我形象和良好的自我评价, 不断丢掉灰色或黑色的心理包袱, 走上一条阳光灿烂、充满希望的人生道路。

信心是关键。老师对学生仅仅有爱心还是远远不够的, 每一位学生都需要被重视, 都希望老师“看得起”自己。成功教育认为, 所有学生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后进生的困难是暂时的、可以克服的, 他们也有获得成功的强烈愿望和需要;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成功都应抱有极大的热情和深切的期望, 坚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

著名的“期望效应”之所以能产生神奇的教育效果, 就是建立在对学生充分信任的基础之上, 在教育教学以及日常的师生交流中, 老师通过表情、眼神或肢体动作等各种方式和途径, 直接或间接地把信任和信心传递给学生, 学生在接受了教师渗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积极信息之后, 会按照教师所规划的方向和水平来重新塑造自我形象, 调整自己的角色意识与角色行为, 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奇特效果。

如果老师对后进生缺乏信心, 即使付出很多的爱心, 转化工作也难以收到满意的效果。起初, 后进生对老师的关心和爱护, 内心确实充满温暖和感激, 决心努力学习, 遵守纪律, 不辜负老师的一片爱心。时间长了, 他们从老师的目光、表情以及言谈话语中得到的却是消极的负面心理暗示, 自己处处不如人, 只不过是受老师特殊照顾的对象而已, 老师的关心和爱护只是对自己的同情和可怜或者是虚伪地做做样子。长此下去, 他们或者心理脆弱, 自怨自怜, 或者麻木不仁, 我行我素。这时, 爱心产生的激励作用, 由于老师对他们缺乏信心, 而消失得荡然无存了。另一方面, 不少后进生也有很多优点或长处, 由于老师和家长一般只关心学习成绩, 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往往得不到肯定或应有的重视, 不能得到及时的激励, 缺乏树立自信的基础, 同时会还对老师和家长的说教产生抵触情绪, 任其发展下去原有的优点或长处也会逐渐消失。

如果老师不但给后进生以足够的爱心, 而且给予足够的信心, 他们内心就会充满感激, 心情健康舒畅, 感到自己完全沉浸在温暖而可靠的信任之中。最重要的是, 老师的信任能对他们产生强烈的激励作用。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说:“一个没有受激励的人, 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 而当他受到激励时, 其能力可能发挥到80%~90%。”他们因从老师那里得到积极良好的心理暗示而信心倍增, 潜在体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会充分发挥出来, 从而走向成功成才。

耐心是保证。用爱心教育和信心教育来转化后进生, 并不是立竿见影的事情, 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之中实现。在日常工作中, 老师应按照渐进性原则, 进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的循循诱导, 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和细微的进步, 并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 使他们在肯定、鼓励和一次次进步中, 感受到成功的欢乐, 从而不断加强自信心。同时, 在学生再次犯错误时, 老师应以充分的耐心和宽容及时帮助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决不能拔苗助长, 急于求成, 流露出“恨铁不成钢”的情绪, 甚至无可救药的情绪, 否则以前取得的成绩也会丧失。这就要求, 老师在教育教学中不但要有足够的爱心和信心, 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孩子的可塑性很强, 他们需要爱心去培植和浇灌, 需要信心去引导和激励, 需要耐心去保证和维护。同一个孩子, 由于我们对待方式不同, 其将来的发展结果就会迥然不同。愿天下的老师和家长都有足够的爱心、信心和耐心, 来对待自己的学生!

周弘先生在赏识教育中提出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提醒六大原则, 这是与爱心、信心和耐心原则完全一致的, 也可以说是这一原则的最好诠释。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信心建设】相关文章:

信心危机05-16

写作信心06-28

信心指数09-09

找回信心06-24

就业信心指数05-08

学生信心论文07-18

笔经:树立信心06-25

信心十足造句08-04

阅读信心范文05-20

专业信心范文05-20

上一篇:开启学生的诗性心灵下一篇:现代文学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