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赏好音乐

2024-09-01

激发兴趣?赏好音乐(精选9篇)

激发兴趣?赏好音乐 第1篇

一、教会学生正确的演唱方法, 培养学生学好音乐的信心

音乐是一门唱的艺术, 因此, 歌唱教学是音乐教学最主要的内容之一。教会学生正确的演唱方法, 让学生敢唱、会唱、能唱, 使学生爱上演唱, 是音乐教学的起点。在这里, 可以列举一些在央视《星光大道》上一唱而红的例子鼓励学生, 像“大衣哥”朱之文, “草帽姐”徐桂花等等, 就是凭借着对歌唱的兴趣和长年坚持不懈的努力, 从而获得了成功。初中学生都有着对明星的崇拜, 而这些明星又都是从我们的身边走出去的, 从而激发了学生“我也能行”的自信和“我也可以成功”的愿望, 从而对歌唱, 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传统的音乐课教学中, 在表现歌曲的时候, 学生用各种道具敲敲打打地表演, 课堂表现得很热闹, 却忽略了最为重要的“歌唱”。这样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误以为音乐就是随便唱唱, 不用讲究方法、声音, 当然也谈不上有感情的演唱了。因此, 我们在教学中, 一定要教会学生正确的演唱方法, 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

二、结合现代教学手段进行音乐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随着经济的发展, 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传统的音乐教学注入了无限的生机, 使得课堂内容丰富多彩起来, 同时使得我们的音乐课教学更为形象、直观、生动、活泼, 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课的兴趣。

据我的调查, 很多学生喜欢一些歌唱类的电视节目, 比如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 央视的《中国好歌曲》《开门大吉》, 很多学生一边欣赏, 一边学习, 一边跟唱。《开门大吉》更是让学生了解学习音乐旋律的好节目, 看到节目中的嘉宾通过旋律来猜歌曲的名称和歌手的名字, 很多学生羡慕不已, 于是对音乐的热爱油然而生。这种情况下, 我在上音乐课时, 经常录下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歌曲的旋律让他们竞猜, 使学生在喜欢的活动中学习音乐, 获得丰富的音乐体验, 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自身的音乐潜能。

三、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感, 让学生享受音乐带来的艺术享受

音乐是一门有情感的艺术, 对人的性情有极大的陶冶作用。学习音乐, 懂得音乐, 会让人成为一个感情丰富的人, 一个格调高雅的人, 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徜徉在音乐的海洋中, 可以让人充分享受到音乐带来的心旷神怡的美。每一首流传久远的名曲佳作, 无一不是充满情感的。因此, 无论是演唱, 还是演奏, 我们都要怀着同样的情感, 才能最大限度地沉浸其中, 感受作曲者的情感, 如身临其境, 感同身受。如果没有情感的投入, 演唱或演奏时缺乏真情, 再高超的演奏技巧, 再高明的演唱方法, 都不会打动人心, 无法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因此, 我们在音乐教学中, 一定要注重情感教学与技巧教学的有机结合, 既要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感, 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内涵, 又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技巧方法。

四、把流行歌曲融入音乐教学, 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音乐的魅力

流行音乐的歌曲大多取材于生活, 关注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 才能通过各种大众媒体流行。学生在社会中生活, 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流行音乐, 受到影响。在音乐课教学中, 融入流行音乐, 无疑会受到学生的欢迎。通过流行音乐的教学, 可以引导学生欣赏表现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乐, 也可以通过音乐让学生体验生活, 从而让学生懂得珍惜生活、热爱生活, 引导学生热爱音乐, 养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从容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论怎样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第2篇

摘要:激发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让我们的音乐课堂真正的“动”起来,使音乐走进孩子们的心中,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体现。要使小学音乐课堂生动、学生感兴趣却又能够有序的进行,那就要求我们的老师事先做好课堂教学设计及组织管理工作。本文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小学教学实例浅谈怎样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为顺利完成课堂教学打好基础。关键词:教学

音乐

感情体验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兴趣能够很好的使学生融入到音乐课堂。教师在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兴趣中起到关键的作用,我们音乐教师要以身育人、循循善诱从而激发、培养、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主要从以下这几个方面来分析怎样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

(一)集中学生注意力

如今的小学生普遍比较活泼好动、善于模仿、接受能力比较好,但是自我控制的约束能力比较弱、注意集中能力较短暂。如果我们还是采用以往一味要求学生在静态教学中掌握基础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这肯定是行不通的了,这就好像用绳子捆绑了学生的手脚、用牢笼关住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我们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要动、静结合,让学生在听觉、视觉中“动”起来。鼓励和引导学生心动不如行动,让学生自己在行动之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和情感,愉快的自主的学习。

比如在上小学低年级学唱歌曲《洗手绢》这是一首很多小朋友都比较熟悉的歌曲,歌曲简单很快就学会了,这时学生就会不怎么感兴趣,唱起来也很没劲儿,这时就会出现有学生不守纪律的现象。这时再继续上下去不论对老师还是对学生都是一种相互的折磨。当这种情况出现后我们可以把它设计为一堂综合课,从帮助妈妈洗手绢引题,再深化主题以热爱劳动为主线贯穿始终,组织孩子亲身体验劳动并热爱劳动,劳动光荣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学生兴致便会很高,接下来的课程进行便会很顺利的完成了。

(二)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皮格玛利翁效应”留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每个小学生的领悟和感知能力是不相同的,比如同样的一首曲子,有些天赋稍好一点的学生可能几分钟就学会了,而有一些学生音乐感知能力稍弱一点儿的可能一节课甚至很长时间也学不会,这时老师应该积极鼓励差一点的学生不要放弃并且学会使用正确的方法,不然这些差一点的学生就有可能失去学习音乐的信心,在课堂上感到无聊,从而影响课堂纪律。因此作为小学的音乐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受到挫折、想打退堂鼓时,应该给学生适当的鼓励,帮助学生恢复自信,教育学生遇到困难敢于面对。老师在课堂上除了给学生引导之外,还要创造机会,让那些不敢表现自己的学生学会勇于表现自己。大胆的让孩子去做,让孩子们能亲身体验参与音乐的各种表现形式。如乐器、舞蹈、表演等,让孩子亲身参与可以使孩子们直接的感受音乐,充分发现孩子们的艺术潜能,让孩子们自己树立起学习音乐的信心。抓住学生的闪光点,扩大学生的闪光点,使学生拥有自信。

(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日本的音乐教育家铃木先生说过,小学的音乐教育目的并不是有意识的培养一些少数精英和音乐家,而是希望能够通过小学音乐教育培养众多的、具有一定审美能力的学生,要把每一个孩子提升到能够拥有一颗纯洁高贵的心灵和完美人格的优秀程度,这也是最理想的目标。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全体学生参与到音乐课堂。

记得我实习的时候,我们班来了一个刚转过来的学生,上课总是低着头,也不爱看黑板,从来不主动回答问题。一次偶然机会我听到他在唱《大海啊!故乡》。在有一次上歌曲欣赏与扩展的时候,我特意指明让他来唱自己最喜欢的歌曲,刚开始他的脸刷的一下就红了,还很不情愿上台,于是我鼓励他说:没有关系、不用害怕,自己要有信心,来试一试唱歌曲《大海啊!故乡》。在我们全班的掌声和欢呼声中,他走上了讲台,完整的唱完了《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曲,虽然整个过程中他的声音都在颤抖,我们还是认为他就是我们班的小歌星。此后,他在不断地鼓励下,开始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又能够主动的学习,独立的完成作业了。这也为其它学生树立了榜样,使其它不爱表现自己的学生敢于展现自己。所以,在整个音乐教学的课堂上,应该多创造一些让孩子们参与的活动,让学生成为音乐课堂的主角。那些对音乐兴趣不太浓,音乐感知能力也不强的学生,多数对自己音乐潜能不被发觉,长此以往,如果老师不能及时发现并解决这个问题,孩子们的兴趣不是被其他学科所淹没,就是自己对音乐能力欠缺信心。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应该充分发掘他们的音乐潜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鼓励参与音乐创造,从而增加孩子们的自信心。

二、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

马克思·范梅男教授说“我们也可以看一看课堂氛围是怎样的,师生的关系是否疏远到亲近,学生活动是否由个人活动变成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人际交往活动,通过这样的一些观察可以看出情感教育的一些效果。”曾经有人调查得出结论:游戏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位居各种教学方法之首。上好音乐课堂上的游戏环节有助于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所以教师一定要明确教学目的,做好充分的教学活动准备,这样才能顺利进行游戏教学。

如小学二年级下册的《打花巴掌》,这首歌词源于北京地区的一种传统儿童游戏,是一段非常压韵的顺口溜,很容易就使学生掌握了歌曲的节奏。在掌握节奏的基础之上,老师适时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相互配合、游戏来学习歌曲。使这一过程贴近生活,也使整个课堂进入轻松、愉快的游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游戏教学成功地满足了学生的需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教学活动中,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在游戏中,老师要融入到学生的世界成为学生的伙伴,促使学生能够大胆的对音乐教学活动产生兴趣。从而更投入课堂教学活动中,使师生之间的距离缩短,营造出欢乐、融洽的氛围,这也就达到了愉快课堂的效果。利用游戏有意无意的特征,使学生在“欢乐中学习,游戏中创造”,愉快课堂的同时也喜爱音乐。

学生处于愉悦状态的时候,有利于形成有时兴奋中心,变“苦学”为“乐学”,这就是所谓“乐(音乐)即是乐(快乐)”的道理。生动活跃的音乐课堂,会让孩子身心愉悦,激发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使音乐课堂变“要他唱”为“他要唱”的愉快氛围。

三、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

教师上课的语言能否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学生产生共鸣,那就要看老师上课的时候所使用的语言是否风趣、幽默。风趣幽默的语言对于小学生来说就像是一种调剂品,使人心情愉悦,给人带来无比的放松和欢乐,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成长。如在小学生学唱歌曲《祖国!祖国!我爱你》时,学生们很快就掌握了歌曲的旋律,会唱了,但是声音却是软绵绵的,没有气势,整个课堂气氛萎靡不振。这时有一位上课老师故做诚恳的说:“在我们这个英勇威武的解放军队伍里,有几位身负重伤的伤病员,他弓着腰,低着头,双目无神,虽然全身无力.但仍强忍巨痛,艰难地迈开双腿,吃力向前挺进”,你们看敌人要是真的打来了看见你们这样岂不是要笑话咱们祖国吗?老师说完便稍带夸张的学唱他们的声音和唱歌状态,整个班的孩子都乐开了花。随后老师又问道我们班的同学是不是伤员?生:“不是”师:“那我们班的同学拿出气势来把敌人赶到后方去好不好”?学生兴致高昂、异口同声的说“好”。这时再让孩子们来演唱这首歌曲的时候便气势高昂、声音状态有了很大改观。所以说风趣幽默的语言是我们老师一个很好的助手,能够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将知识细化融入到歌曲教学中,让学生在欢乐中接受知识,这正是古人提到“润物细无声”的另一个意思。

四、重视感情体验,激发学生兴趣

老师在音乐教学的课堂上要重视学生的感情体验,培养学生优良的审美感,唤起学生对音乐的热情,使这种学习的热情能转换为学生强烈的求知动力,自己去理解探究。同时在音乐教学实施的课堂中,老师创设一个合适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有效地理解、消化吸收、综合与创新。培养学生兴趣应该重视音乐对于学生的艺术感染,淡化技能的学习,因为小学的音乐课程安排比较少,每周只有1~2节,根本无法操作太多的技能训练,与其如此,倒不如把重点放在音乐的感染力上,可以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内在美,千万不要因为那些太过繁难的技术技巧练习使学生失去了学习音乐的兴趣。

如广西艺术学院陈玉丹老师设计的小学中年级歌曲《云》:在发声练习中让学生唱“u”用启发想象的方法使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变成一朵云彩在天空飘„„教师紧接着展示不同的画面启发学生练声,月光下的云用轻柔的“呜”声,阳光下的云用明亮、流畅的“啦”声,带着夏雨点的云用短促、有弹力的“哒”声。老师在结合歌曲进行发声练习的同时,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而产生兴趣,避免了以往单一枯燥的发声练习。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正确发声练习,通过不同画面感知对自我进行音准、音色、音量等的调控。总之,只有学生对音乐产生了兴趣,学生才会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中,因此要求教师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激发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课后,老师要主动地走进学生,成为学生的朋友,使学生不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喜欢老师,尊重老师的劳动果实,爱上学习。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音乐课程标准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章连启、谭天静、张亚红合著:《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3、谢嘉辛、郁文武:《音乐教育与教学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学生学习音乐兴趣的激发 第3篇

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学生敬佩博学多才的老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修养, 适时在学生面前“露一手”会增强学生对老师的敬畏感。如在教五年级第一单元的《爱之梦》时, 我问:“同学们, 想听听老师给你们现场演奏这首钢琴独奏曲吗?”顿时, 教室里里响起热烈的掌声。我演奏完, 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说:“老师, 你真厉害!”“弹得真好听!”“再来一首。”我没有拒绝学生的请求, 给他们又演奏了一首柴可夫斯基的《雪橇》。看着孩子们的眼神, 我知道已陶醉在我的琴声中了。除此以外, 还要注意尽量少惩罚学生。记得有一次, 我刚走进教室有位同学举手告诉我:课间季强同学在琴上乱弹。我一听气就上来了, 那位同学站了起来低着头, 我看看他那副恐惧的样子, 迅速调整了自己的心态, 柔声问道:“季强, 你是想体验一下弹钢琴的感觉吗?”他小声的回答道:“是的。”“那你现在就给全班同学说说你的感受吧。”他长长的舒了一口气说:“钢琴的键很多, 弹起来感觉很重……”我微笑的点点头说:“说的很好, 看样子有体验才会有感受。其实钢琴并不难弹, 贵在坚持。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不要怕困难, 坚持下去就会成功。”同学们纷纷点点头。我庆辛自己没有狠狠的批评那位同学, 给他们反思纠正错误的余地, 从而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和信任。

2. 生动活泼的课堂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的成功与否, 关键看学生的参与是否积极主动。所以我经常采用学生喜爱的教学设计。比如讲故事、游戏……如教唱《劳动最光荣》一课时, 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鸟语花香的早晨, 鸟儿们都在忙绿着, 小喜鹊再造新房, 小蜜蜂在采蜜糖, 可是, 小蝴蝶却在玩耍, 不学习也不劳动。同学们你们知道最后小蝴蝶改好了吗?要想知道最后结果怎样了, 请同学们模仿一下这几只小鸟是怎么飞的, 老师再告诉你们。班上顿时热闹起来了。这样激发起学生对歌曲的学习欲望。再例如节奏训练时, 我把节奏X X比作走;XX XX比作跑:比作跳;比作马奔跑;比作战士射击等等, 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 把游戏和节奏有机的融为一体, 较好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再如学习《木瓜恰恰恰》一课时, 我根据歌曲的体裁形式安排了一个叫卖市场。让学生模仿菜市场上的叫卖声“卖小白菜咯!”“新鲜刀豆两块一斤。”“”“卖小黄鱼, 新鲜的小黄鱼!”……然后师生互动做吆喝接龙游戏, “小白菜”“一块五一斤”;“炸鸡”“十五元一只”;“鸡蛋”“四块一斤”;……最后让学生根据歌曲表演。让学生在生活化、游戏化的课堂中学会歌曲, 理解歌曲。

3. 及时合理的教学评价

新课标明确指出, 教学评价应该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和发展音乐的潜能, 建立自信心, 促进音乐的感知、表现和创造等能力的发展, 所以, 要运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及时合理的评价。如学完《好朋友》这首歌后, 我问:“这首歌曲, 我们除了拍手, 还可以怎样表现节奏型呢?”一石激起千层浪, 有的说跺脚, 有的说拍肩……有个调皮的孩子说:“拍屁股!”我一听就来了气, 但一想发火不是好办法, 于是我就让那孩子上来表演, 那孩子上来边唱歌曲半拍屁股。唱完, 我肯定了他的演唱说:“虽然把节奏型拍出来了, 可惜不太雅观了, 同学们说呢?”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是。”然后我对刚才的同学说:“回到座位上想一想还有什么好办法, 想出来在介绍给大家, 好吗?”教师合理的评价给学生创设了宽松的氛围。再如教《我爱我的家乡》这首歌时, 我请学生们把自己家乡的美好景物编成歌词, 填到歌曲中唱给大家听。有个同学这样唱道:“我的家乡是个好地方, 东靠宽阔的大海, 面临滚滚的长江, 那里有纺织品市场, 那里有纺织品工业园区, ……”当他唱完后, 我马上边为他鼓掌边评价道:“很精彩, 把我们家乡的特色都表达出来了, 让我们一起来为他鼓掌!”这种激励的评价帮学生树立了创作自信心, 因此学生们渐渐地喜欢上了音乐创作。

4.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课外音乐活动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开展活动的方式要多样化。如:教学生跳一些民族舞、儿童舞的基本动作, 学会用简单乐器为集体歌唱伴奏, 开展卡拉OK赛、讲音乐故事等。由于课外活动是学生自愿参加的活动, 学生的积极性较高, 通过以上活动不但能增进友谊, 还能开拓学生的知识面。正如张肖虎先生所说的:“如果说课内是偏重课堂集体统一学习个人完成, 而课外是培养重视艺术效果, 培养创造力, 参加社会实践的集体协作。”由此可见, 丰富的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与特长不可缺少的部分。

激发学生器乐进音乐课堂的学习兴趣 第4篇

杨红珍

(安徽省宿州市第九中学)

摘 要:旨在通过“器乐进课堂”的实践和运用,探索音乐教学的艺术方法,引导学生器乐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尝试、创造与表现,让学生轻松欣赏音乐、快乐感受音乐,生活中发现、体验、表达音乐,促进音乐教学水平提高。

关键词:器乐进课堂;欣赏水平;学习兴趣

全国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行“器乐进课堂”以来,许多教师在音乐教学实践中运用“课堂乐器”,引导学生器乐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尝试、创造与表现。将竖笛引进中学课堂,改变了原来各种乐器不足,难以组织的教学局面。竖笛的音色纯,体积小,携带方便,是中学生器乐学习的最佳学具。

一、学校音乐课堂乐器挑选的重要性

器乐进学校音乐课堂。首先的条件是,要求器乐在价格上要便宜,大多数家庭经济上可以承受。其次器乐的简约、轻巧,方便携带,学生可以在业余时间随时随地地进行练习。例如,竖笛、口琴、葫芦丝等,都是比较适合中学生在家里和学校音乐课堂使用的。让学生在学习竖笛的过程中,体验到音乐之美,感受到音乐之美的愉悦。老师一定要非常注重给学生演奏示范,一次次好的示范后,都会让学生激动地鼓起掌来。期盼的.眼神在想,“老师你演奏的曲子太好听了!我能不能学习会呢?”每当这时老师要鼓励学生。“你行,只要同学们坚持练习,一定能行,和老师吹奏的一样好听。”这就是要求乐器挑选中为学生考虑的轻巧、简约方便携带的好处。

二、器乐课堂应充满快乐,给学生创造空间

将器乐教学带入中学音乐课堂,一定要把握好音乐教学中的器乐演奏教学的“度”。教学中讲解乐器的技法,要耐心细致,手把手指导。初学竖笛时,气息应作为一个难点。吸气要从鼻子和嘴角吸气,吸到胸部和腰部,小腹微微向里收,以使演奏是有气息支持的。比如,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有的组感受把一张小纸片放在桌面上,轻轻吹纸片微微动,用气息把它吹动而不能把它吹跑,或体验把小蜡烛吹动而不能吹灭;有的组感受用力把大气球吹起来等等。

通过听辨各组用不同的气息演奏出的效果的不同,使学生对竖笛气息的运用有了初步了解,为进一步掌握竖笛的基本演奏方法做好铺垫。

在教学中,除吹奏必要的练习曲外,还要为学生准备一些短小、简练易吹奏的歌曲,如,《幸福拍手歌》《欢乐颂》《红河谷》《绒花》等。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已经可掌握吹奏课本上的歌曲了,还有些孩子能吹奏自己喜爱的歌曲,在课堂上,我还鼓励学生自评和互评。把学生分组进行演奏,还邀请学生到讲台演奏,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竖笛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演奏技能,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在自由的表演中,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学生为自己表演和创造出美妙音乐而感到成功与自信。

三、家校携手共同培养孩子器乐学习

孩子学习乐器,大多是在家长的陪伴与支持下开始的。在学习乐器的过程中,家长的耐心与支持,会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对于儿童来讲,他们的学习非常情绪化。通常需要有某种程度上的强制措施才能保证学习的持续性与计划性。所以,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学习进度,做到密切配合老师的教学,循序渐进地学习才能达到较理想的效果。

为孩子提供较好的学习环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观念不再是吃好、穿好与玩好,更多的家长以关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教育与未来发展目标为重点,素质教育也成为家长培养孩子的一个平台。为孩子提供较好的学习环境,如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为孩子选一个好的乐器老师,买一件孩子喜欢的乐器,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多给孩子鼓励,夸一夸自己的孩子等。

帮孩子打好基础,提高学习兴趣。孩子在5岁前后就可以学习乐器,初学者应打好基础,提高学习兴趣。孩子刚开始学习古筝,家长要成为孩子的学习伙伴,把孩子学习乐器的兴趣培养起来,所以开始并不是学技能而是培养兴趣,让孩子找到自信与感觉。基础练习是所有乐器练习的重点,如同盖房子的地基,好的地基能够支撑稳固整栋楼房,而简陋的地基,无论上面怎么去加固,也会有坍塌的可能性。然而所有的器乐训练中,基础练习最为枯燥乏味。为人父母应该清楚“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道理,要明确自己在孩子进行艺术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的定位,要明白作为家长应该在孩子学习过程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如,不能逼孩子练习得太紧,越紧就会产生厌恶学习心理,造成被动不喜欢学的现象。

孩子练习古筝与钢琴,手型可以决定琴的音色,可以决定曲子的感觉,甚至可以决定孩子将来最高演奏水平是什么程度。如,练习古筝和钢琴的开始手型有问题,本来大家都能掌握十级的乐曲,但是手型的错误,永远也别想有七级的水平。有些动作,手型不完美,不仅速度上不去,还会使演奏表现大打折扣。

让孩子的乐器学习在循序渐进中成长。如何激发孩子古筝学习的兴趣,同时又巩固基础练习呢?在古筝教学的入门练习中,为了使学生对古筝每个音的位置有很好的掌握,常见的都是一些乐器学习可增加人的内涵,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与气质,展示自我的方式。乐器学习中双手都用上,所以可开发左右大脑,逐步认知音乐、掌握音乐知识和演奏技能,更是儿童获得身体、智力、情感、个性和谐发展的过程,因此选择一种乐器让孩子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第5篇

一、拓宽视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因此合理安排音乐教学内容,精心选材,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1. 拓展并丰富教学内容。

音乐不是单纯的模仿,也不是简单地接受。学生不仅仅是一个接受的容器,他们在学习中不断出现更深层次的学习需要。可以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研究教材,对它们进行拓展。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新的信息,给他们想象与创造的空间。如在欣赏《阳关三叠》时,可以让学生联系诗歌内容和创作背景创编“送行”的过程,在多名学生表演过程中,不断评价强化对情景和意境的创设,要求“送别”的创作新颖且生活化,这样易引起学生的创作欲望。象这种有情节、有形象的音乐最易激起学生的兴趣。另外,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器乐教学应与唱歌、鉴赏、创造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例如,可用乐器为歌唱做伴奏,演奏欣赏曲的主题音调,等等。可采用各种演奏形式,以学生普遍学习的乐器合奏为主,鼓励学生从实际条件和各自的兴趣爱好出发,开阔音乐视野,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开辟广阔天地。

2. 突破并大胆取舍教材。

学生一般对音乐教学内容比其他学科更能表现出强烈的情感需求,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突破教材局限,大胆引入其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从学生的调查情况来看,学生希望把“流行歌曲”引入课堂。有的同学提出了很中肯的建议:虽然我们不能放弃我国的民族音乐,但是,我们是新时代的人,喜欢流行歌曲,音乐课可以适当穿插一些流行歌曲让我们了解它。流行歌曲富于时代气息,贴近生活,易学上口,与人们的生活接近,有其他音乐形式所不可取代的地位。指导学生以批判的眼光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对时下流行歌曲进行鉴赏,在与学生一起欣赏、评析、探讨过程中发掘流行音乐的艺术审美价值,取其精华,剔除糟粕,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

另外,我们还可以每节课留出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让他们推荐喜欢唱歌的同学上台表演,唱唱自己喜爱的歌曲,在他们表演以后,给他们讲一下声音的控制、气息的运用。这样结合实际传授课本以外的知识,学生上音乐课的兴趣就更浓了。

二、创设情境,科学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设计与应用,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不会自发产生,它有赖于教学内容的生动性、教学方法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因此,在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尽量给学生以最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最大的能动空间,并抓住学生渴望学习的好时机,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引导,使学生在有浓厚兴趣的心理状态下,体验情感,参与学习,激发互动,这样能收到较满意的教学效果。要上好一节音乐课,只靠几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我们不断去学习国外各种比较先进和科学的教学法,再根据我国的教育观念,创造出更多适用的新方法。

如在欣赏《春江花月夜》时,可用音像同步展现出夕阳西下、皓月东升、江上微波涟涟、白帆点点的场景。乐队的现场演奏如同置身于音乐厅现场欣赏一样。学生们会忘情地投入在民族器乐所展现的清丽优雅的意境中。又如,在戏剧欣赏课前,可在教室里张贴几幅剧照,如沙家浜里的《智斗》,《铡美案》、《红灯记》里的人物等,这样就可以在教室里营造出剧院的氛围。上课一开始可播放与戏剧中相关的唱段,让学生寻找与之相对应的剧照,判断人物角色所属的行当。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从而顺利地引导他们直奔主题,深入进行审美体验。再如:用录音机把学生自已的歌声录下并欣赏,点评,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怡心怡情,情不自禁地萌发喜爱音乐的兴趣。

三、及时鼓励,建立正确评价机制

在课堂教学中,要建立正确的评价机制。教师正确的评价,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肯定与否定的一种强化方式。正确的评价,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激发其上进心、自尊心、荣辱感和集体主义精神,等等。不正确的评价,则会使学生或是盲目骄傲,或是灰心失望,丧失学习的自信心。评价要以鼓励为主,教育家颜元说过:“数子千过,莫如奖子一长。”表扬能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和进步。总之,对于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和成绩,都要进行适当的表扬或鼓励。通过对学生的表扬和鼓励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一种重要的必不可缺的形式。

四、不断学习,提高自身音乐素养

音乐教师应具备良好的音乐素养、乐理知识、舞蹈及舞蹈编排、乐器演奏以及声乐等能力,音乐教师要尽可能地掌握,要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在教学中,音乐教师还要善于表现自己的专业水平,展现知识技能,如乐曲的范奏能提供给学生直观的现场音响媒介,学生聆听教师的范奏,不仅能够感知器乐曲的音响,初步体验旋律、节奏、乐器的音色和性能,而且能够感知教师范奏的姿势、演奏的方法、演奏气质、演奏风格,提供学习的“模仿源”,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力。直观形象的视听结合欣赏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音乐教师还要具备与音乐有关的知识,比如,文学、哲学、心理、历史、地理等,并能把这些知识渗透到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教学中去,这样学生就能够被自己丰富的知识所吸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放下架子,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学生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一切灌输。师生之间显然是不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和谐,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产生和发展有直接的影响。

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给学生带来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课堂上老师心境良好,学生的情绪也稳定,这就能够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教学就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我们平时要积极主动地与学生交往,对音乐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交流,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叶圣陶说过,他并不称赞某老师讲课时有怎样的高超艺术,“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光看老师的课”。在艺术课程中有很多单元就是要求老师放下架子,和学生一起游戏、舞蹈。

激发学习兴趣放飞音乐理想 第6篇

如何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 让学生放飞音乐理想呢?下面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一、注重新课导入,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导入是音乐课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之一。音乐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 采用形象、直观、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新课导入, 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1. 谜语导入。

以教学《两只小象》为例, 我在上课时先给学生出了这样一个谜语:耳朵像蒲扇, 身子像小山, 鼻子长又长, 帮人把活干。而后学生们就争先恐后地猜起了谜语。这样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 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画面导入。

教材中有许多插图是歌曲形象化的表现, 在学习歌曲之前, 教师以投影的形式将这些图画展现在学生面前, 这样不但增加了音乐教学的趣味

(兰性, 而且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甘3.游戏导入。如, 在学习《幸福拍手肃歌》时, 我先组织学生玩拍手游戏, 而后

□兰导入新课。

刘州4.复习导入。如, 在教学生学习四三彤7300拍义, 的在含此义基时础, 上先, 让引学导生学复生习理四解二、掌拍握的含四

00三拍的含义, 并找出两者之间的区别与) 联系, 经过比较, 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四

三拍的含义。

二、创设教学情境,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 是音乐教学“情感化”的基础和前提。教师依据音乐教学的目标和学生的心理特点, 自觉地按照音乐的审美规律, 精心地创设音乐教学情境, 是音乐教学得以成功和优化的保证。如, 我在上音乐欣赏课《龟兔赛跑》时, 精心绘制了乌龟、兔子、太阳、小鸟、美丽的大树等图画, 并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 运用生动而富于情感的语言, 从容地诵读导入语, 我的话语和播放的Flash动画, 随着音乐的展开而同步进行。此时, 学生聆听着优美的音乐, 看着丰富多彩的画面, 感受着教师生动而又富于情感的语言, 他们完全沉浸在美好的情境之中。美的因素从多种渠道综合作用于学生的情感, 从而达到了以情动人、以美育人的境地。

三、引导学生进行律动、歌唱表演, 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律动和歌唱表演是表达小学生欢快心情的主要活动形式。其中, 律动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 彰显学生的个性, 但在律动教学中, 教师不能只注重学生动作技巧的训练, 也不能只局限于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更不能为了使动作整齐划一而让学生反复练习, 应该从能力培养着眼设计教学, 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真知。如, “飞”的律动, 简单来说就是连续上下摆臂的动作, 但从培养学生能力着眼, 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由地去“飞”。由于学生能力间存在差异, 个性也有所不同, 他们“飞”的形态肯定各不相同。教师可启发学生对“飞”进行想象, 其间只要求学生跟上音乐节奏、互相之间不碰撞, 其他不作任何限制。学生们为了互不碰撞则能自觉地保持彼此间的空间距离, 由于动作不受限制, 每个学生都有发挥创造性的余地。这样使学生在实践中不只是学会了“飞”的技能, 更重要的是发挥了他们的创造性。此外, 现行的音乐教材中有很多歌曲或欣赏曲都适合于表演。教师一方面可教给学生一些必学的表演动作, 另一方面还应鼓励学生自己大胆创编表演动作。如, 在学习《开火车》这首歌时, 我引导学生从歌词入手, 通过对歌词的理解, 抓住人或物的动作特征, 自己创编动作, 边唱边表演动作, 这样不但使他们加深了对音乐形象的理解, 而且增强了其大脑与肢体间的协调性。

激发学生音乐兴趣的教学方式 第7篇

一些对音乐不感兴趣的小学生在上音乐课时, 经常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的神情。如何才能让这些小学生热爱音乐, 激发出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呢?我认为, 教师应该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 采用多种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

1. 创设情境, 激励参与

情境是音乐教学“情感化”“审美化”的前提和基础, 教师要依据音乐教育的目标和学生的身心特点, 按照音乐教学的规律, 精心地创设音乐审美情境。通过丰富的音像资料及教师富有情趣、饱含深情的语言, 可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教学中, 从而培养起对音乐的兴趣。

例如在教《母鸡叫咯咯》这首歌时, 为了激励学生参与, 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美丽的大森林里正举行一场音乐会, 大家看看来了哪些小动物?谁能够模仿一下它的动作并跟它一起演唱?接着播放动画课件《我爱我的小动物》。低年级的学生特别喜欢模仿小动物, 于是, 课堂上特别热闹, 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挑选自己扮演的角色。这一环节为后面的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接着, 我说:“今天鸡妈妈的小宝宝要出世了, 大家一起去看看。”接着, 我加入了学生创编音乐短句的环节:大家寻找鸡妈妈, 咚咚把门敲。同时, 引导学生扮演不同的动物形象、创编各种不同的节奏短句。在歌曲《母鸡叫咯咯》的音乐声中, 学生们情不自禁地唱了起来。

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有很多, 最常见的就是利用课件来创设。例如教《美丽的大草原》这一课, 可以找一些蒙古族吃、住、穿的图片以及优美的蒙古族音乐, 通过视听结合的课件创设情境, 避免了枯燥的说教, 使本来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化。不仅能将学生引入了美丽的大草原的情境中, 而且还能激起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2. 结合舞蹈, 体味内容

在小学低年级音乐课中, 舞蹈与音乐教学相结合, 不仅有助于学生体味歌曲的内容, 提高学习的兴趣, 并且有助于对学生音乐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

在歌曲《母鸡叫咯咯》的教学中, 我鼓励学生通过大胆表演来展现个性和才能。有些学生非常有想象力, 用红领巾在头上扎成头巾来模仿鸡妈妈蹒跚走路的样子;有些模仿母鸡生蛋后开心地伸脖子、扑扇着翅膀的神态;还有学生趴在地上翻滚起来, 模仿鸡蛋滚动的样子……我趁势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表演这首歌曲。整个课堂异常热闹, 个个学生都显得很开心, 大家手舞足蹈, 载歌载舞, 陶醉在音乐的世界里。

歌曲《郊游》旋律活泼, 节奏感很强, 结合歌曲内容, 我引导学生自由组合, 用身体语言去表现歌曲。学生的表现欲、创造力很强, 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他们分成四组, 大家围在一起设计动作和队形的变化。歌曲第一部分节奏感比较强, 他们设计了比较有动感、神采飞扬的动作, 表现了孩子们郊游时开心的心情。表演时学生或两人一组, 或三人一组;有梯形、三角形等队形变化, 让人感觉很有层次感。歌曲第二部分比较抒情, 有些学生随着音乐节拍, 身体轻轻左右摇摆;有些学生随着音乐围成圆形, 先收缩, 再向四边扩大;有些学生做高的动作, 有些做低的动作;还有些用手表现含苞欲放的花朵……在舞蹈表演过程中, 学生们不仅兴趣盎然, 而且也加深了对歌曲的理解。

3. 启发想象, 进入意境

奥尔夫说过:“让孩子们自己去寻找, 自己去创造音乐, 是最重要的。”在聆听音乐的同时, 启发学生对音乐的内容进行想象, 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例如教《公鸡和母鸡》这首歌时, 我叫学生在聆听的同时, 用画图形谱的形式去感受音乐和理解音乐。我的要求是:听着音乐, 用点、线把你对音乐的感受画出来, 并听出有哪些乐器演奏的声音。你觉得钢琴的音色是表现母鸡还是公鸡?你觉得音乐讲的是个什么故事?你能够根据音乐创编出一个故事吗?这时, 有学生说:“我感觉公鸡和母鸡在吵架。”又有学生说:“我觉得故事是这样的。一天早上, 母鸡生了一只小宝宝, 它觉得特别开心, 不停地唱, 向大家炫耀。公鸡听了也觉得特别开心, 也高兴地唱了起来。就在这时, 来了一只狐狸要偷母鸡的小宝宝, 于是公鸡和母鸡互相帮助, 把这个贼赶了出去。”我听了, 夸奖他们的想象力丰富。

在欣赏《森林水车》这首乐曲时, 我让学生用心听:伴随着小溪流水声和小鸟鸣叫声, 流畅优美的音乐旋律响起……曲子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森林晨景。音乐播放后, 我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想一想乐曲里面描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有学生说:在一个大森林的早晨, 太阳公公慢慢爬了起来, 水车在慢慢转动着, 小鸟也在唱着歌飞来飞去, 在水车的旁边有小河在慢慢流动……我觉得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很强, 只要教师适时引导, 不仅能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4. 变换唱法, 突破难点

“唱”是小学生在音乐课上愿意做也是最常做的事情, 但他们不喜欢用一种形式重复演唱多遍。教学中老用单一的方式来唱, 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但如果不多唱几遍, 学生又不能掌握歌曲, 怎么办?变换唱法, 往往能突破这个教学的难点。

歌曲《捉迷藏》旋律活泼欢快, 把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变化比成四个顽皮的小娃娃在玩捉迷藏, 富有童趣。但是歌曲多处采用了八分附点节奏, 加大了歌唱难度。在教学中, 可以让学生变换演唱的方法, 从而使他们始终兴趣高涨地演唱。第一遍时, 可用“说悄悄话的声音”演唱, 或是跟着音乐张口默唱, 这样学生能更好听清歌曲的内容, 熟悉歌曲旋律, 突出听觉体验, 建立对歌曲的感性认识。第二遍时, 用“哼鸣模唱”方法演唱。找出八分附点音符所对的字, 在“哼唱”中, 融入发声方法的训练, 尽量把知识融入音乐。这样变换唱法地练上几遍, 学生不仅学会了旋律, 而且还能在不知不觉中训练发声方法。接下来是分组分句学唱。可以结合歌词内容, 把学生分成歌曲中的“春、夏、秋、冬”四组娃娃, 当轮到哪组娃娃时哪组就高声唱出来, 好像在玩捉迷藏。也可以师生合作唱、分角色演唱、开火车式接唱、独唱、小组唱、轮唱……在多变换、多层次的演唱过程中, 学生不断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不仅突破歌曲难点, 而且还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5. 表演游戏, 形象生动

用表演游戏的方式来配合唱歌, 能很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猫虎歌》这首歌, 歌曲中用了很多的衬词, 比如“哎哎哎”这类的, 怎么才能唱好呢?首先必须理解歌词, 理解歌曲创作者把衬词加在这里的作用。在唱的时候一定要唱出小猫遇见大老虎一点都不害怕的神情。在歌词中, 一个“装”字, 能够很好地表现小猫当时聪明、骄傲的神态。其次在演唱歌曲时, 我引导学生编创动作进行表演, 用形象生动的表演来突出“装”字。我请出两位学生, 用道具把她们化装成小猫和老虎, 形象非常夸张、可爱, 学生们都觉得很有趣。这样, 通过表演将这首歌由听觉转化为视觉, 不仅给人印象深刻, 而且还活跃了课堂。

在欣赏《森林水车》时, 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表演森林早晨的情景。刚开始, 学生不知怎么去表现, 这时我提示他们可以先分组, 再通过不同的动作来表现各自的角色。于是学生自己开始分组, 由一部分人扮演水车, 一部分人扮演小鸟, 一部分人扮演流水。有的小组由一个学生不停地转动手臂来表现水车, 而有的小组则是几个人围成一个圆圈, 转起来, 表现出水车转动的气势。刚开始, 大家的表演不够好, 原因是各组表演的内容太一致了。我说, 在表演时大家可以自由想象, 自由发挥。于是, 有些学生调皮地跑进了“水车”里面, 扮演起水来, “小鸟”也调皮地在森林里面飞了起来, 有时高有时低……这样, 表演变得热闹起来。大家在表演的过程中, 乐曲被反复播放, 既增加了对乐曲的理解, 也达到了欣赏的目的。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第8篇

一、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有位教育家说过:“作为一名教师, 首先应是这样的人, 他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 他觉得和孩子们在一起是那样的快乐, 他爱孩子。”教师只有与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 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与心灵对话, 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 学生才能亲近老师, 学生才会因喜爱这位老师而喜欢这位老师所任教的学科。因此, 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要做到:1.关心热爱学生。关心热爱学生是建立平等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教师应在生活与学习中关心每一位学生, 常与学生谈话, 以便实时掌握学生的全面情况, 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与生活中的困难, 让学生深切体会到老师对学生的爱, 以拉近老师与学生间的距离。2.尊重信任学生。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与信任, 因此,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充分尊重与信任学生, 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与信任, 感受到在老师面前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 从而增进师生间的情感。3.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学生因先天条件和后天家庭条件以及教育环境的不同, 而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因学生成绩的优劣、守纪与否等来对学生区别对待, 这样会给部分学生带来心理阴影, 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因此, 我们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 公平合理地对待学生。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 才能建立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师生关系。

二、将抽象枯燥的乐理知识融入趣味教学中

目前, 学生音乐学习的一个普遍现象就是只愿意上音乐欣赏课, 只爱唱歌, 而普遍感觉乐理知识枯燥无味, 而不爱学习乐理知识。因此, 在教学中我融乐理知识教学与趣味性教学于一体, 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课变得生动有趣, 使得学生勤于学习, 乐于学习。我在教学时主要采取了以下两种趣味教学法:一是与游戏相结合。学生贪玩, 好动, 普遍喜欢游戏, 将乐理知识的教学与游戏活动相结合,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学习知识,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大大提高, 能有效培养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二是与体态律动相结合。教学时, 我不是让学生端端正正地坐着听讲, 而是调动学生身体的各器官, 让音乐与各种手势、动作演示相结合。这样动静结合, 让学生的身体动起来, 学生便不会觉得课堂枯燥无味, 而是充满了快乐的气息。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本身就是一件乐事, 学生何乐而不为呢?

三、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教学

学生对音乐学习兴趣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就是认为现在的音乐过于老化。现在的学生对流行音乐情有独钟, 他们喜爱流传最广的流行音乐, 因此我们在教学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的同时, 要注意引入流行因素, 而不要拒流行音乐于千里之外。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兴趣, 欣赏学生的爱好, 引导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音乐爱好, 对那些流行音乐不要一棍子打死, 也不要全盘引进, 而是要“去其糟粕, 取其精华”, 善于甄别, 让流行音乐为我们的音乐课堂服务。在实际教学中, 我及时上网查询资料, 适时在课堂上引入流行音乐, 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产生始终站在流行最前沿的感觉。只要我们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科学合理地引入流行音乐, 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人文素养的培养和学生终身音乐意识的形成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运用赏识教育, 帮助学生树立学好音乐的自信心

赏识教育是现代教育手段中最具活力的一种。“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赏识本身就是一种激励, 运用得当可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 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一种持久的学习动力, 帮助学生树立学好音乐的自信心, 使学生真正爱上音乐课, 爱上学习。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哪怕是微小的进步, 也要及时给予学生肯定与表扬, 哪怕只是一个微笑、一个爱抚的动作、一个温馨的眼神, 都可以让学生看到老师对他的认可, 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产生继续学习的不竭动力。特别是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 信心受挫时, 教师更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 让学生鼓起继续学习的勇气, 让学生越挫越勇, 敢于直视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鼓起更大的信心与勇气参与到学习中来。这样久而久之, 学生对音乐学习会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 会勇攀高峰, 争取更大的成功。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

课堂教学与课堂活动是学生习得知识的两个重要场所, 要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要重视课堂教学外, 还要注重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 来巩固学生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 提升学生的音乐能力。如我们可以让学生按照不同的兴趣爱好组织课外音乐兴趣小组, 可以创编歌曲, 可以创编舞蹈, 可以自编音乐舞蹈剧, 可以收集国内外相关的某方面的专业知识, 可以成立流行音乐小组, 也可以成产民族歌曲小组, 可以收集某一作品的创作背景, 可以收集某一作者的相关信息或其他的音乐小知识等等, 然后全班进行汇报演出, 让各小组相互进行交流, 这样能有效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 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音乐知识, 学到许多在课堂上所学不到的音乐知识。此外,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一系列创造性的活动, 可以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与运用于实践的喜悦, 不仅有利于学生音乐创新能力的培养, 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学好音乐的信心与勇气, 内化学习兴趣, 成为自身追求音乐高峰的不竭动力。

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第9篇

一、听

欣赏音乐, 通过听觉来激起学生在情绪上的共鸣, 使人产生联想。要使学生理解乐曲所塑造的音乐形象, 首先要多听。如:我在欣赏乐曲《动物狂欢节》时, 先以故事形式讲述:大森林里的早晨非常美丽幽静, 小鸟一醒来就喳喳叫, 小动物们也都醒来了, 大自然也在小鸟的鸣叫声中渐渐醒来。天越来越亮了, 动物们都开始工作了, 东看看, 西看看, 到处寻找它们的食物, 准备过节。突然, 大森林里走出一只很大很大的狮子, 它正得意洋洋、威风凛凛、迈着威严的步伐走来。听!它不断发出吼叫声, 好像正在说……接下的内容让学生想象, 自己讲述。教师可通过讲故事、猜谜等形式把学生带进乐曲的情景, 让学生直接感受乐曲的情绪, 或在可能的情况下做一些示范性的动作, 帮助学生理解音乐, 以创造更好的欣赏气氛。

二、想

在听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去想, 用不同情绪作比较。如:在欣赏雄壮有力的进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 先启发学生回顾:近年来, 我国体育健儿在世界体坛屡夺世界冠军, 每当他们登上冠军的奖台, 听到那代表祖国尊严的国歌、看到国旗冉冉升起时产生那种民族自豪感, 激动得热泪盈眶。当你们听到这首进行曲后可以做些什么?当你们听到摇篮曲后眼前又出现什么样的画面呢?在欣赏歌舞曲时我先出示一幅孩子们跳舞的画面, 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想象小朋友们在怎样跳舞, 在想象的基础上让学生懂得音乐就像一幅幅会动的图画。教师就能更好地帮助和启发学生去想象, 充分发挥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三、做

欣赏是训练学生的听觉能力, 根据学生年龄不同, 有时可借用“做”, 让学生亲自动一动, 做一做, 来加深对音乐内容及情绪的理解, 这比光听的效果要好些。如:我在欣赏进行曲时让学生边听边做动作, 通过亲自做动作来体会乐曲的雄壮有力;又如欣赏完摇篮曲后让学生结合音乐, 做一做拍娃娃或摇床等动作, 力度逐渐变弱, 速度逐渐变慢, 动作也随之变小而轻……同样, 随着活泼轻快的歌舞曲让学生拍拍手、跳跳舞, 学生爱怎样就让他们随音乐自由发挥。在欣赏歌舞曲的后阶段, 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创编一组简单的舞蹈动作, 让欢乐的情绪在学生活动中更充分地表现出来。

四、唱

为了使学生真正掌握不同情绪歌曲与乐曲的特点, 最好让学生唱一唱。在低年级教材中大多数是声乐为主, 更适合让学生边听边唱边欣赏。若是欣赏乐曲同样也可以哼唱些有特点的主旋律, 加深学生对乐曲的感觉和记忆。

上一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下一篇:支撑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