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2024-07-18

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精选12篇)

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第1篇

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意义在于变抽象为直观, 便于学生观察和认识, 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提高教学速度、节省课时, 减轻教师的劳动。近几年来,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快速发展并走向成熟, 在微机上就可以实现许多传统模拟的数字化, 使得视频、音频、图像、动画和图形文字一起在计算机中进行处理。因此, 计算机所处理和表达的信息量急剧增加, 从而为多媒体计算机在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可能。

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是最有前途、令人振奋的发展领域。社会的进步, 科学技术、知识的急剧增加和人口的膨胀, 急需训练有素、能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利用多媒体技术所具有的高度集成性、良好的交互性、信息容量大、反馈及时等特点, 将多种信息同时或交替作用给学习者感官, 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的种种弊端, 使学习更加趣味化、自然化、人性化。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意义既深且远。

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概括地说是承载和传递教学信息。与传统教学媒体相比, 高品质、设计良好并且使用得当的现代教学媒体会给学生的学习活动带来一系列的变化,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效果更好

进行过认真设计的教学媒体必然是针对学习者的特性并结合教学目标的要求, 把教学内容进行规划组织, 以学习者易于接受的方式和形式呈现出来, 学习起来效果当然会更好。如小学自然系列电视教材, 是组织了全国小学自然学科的专家将该学科的内容进行整理、归纳, 总结出一系列重点、难点问题, 以小专题的形式拍成电视教材, 使用时, 配合教师的讲解, 让学生观其行、闻其声, 自然印象深刻, 效果较好。

二、学习效率更高

人类的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过程, 根据心理学关于生理机制的研究, 人的各种感觉器官的功能和作用是各不相同的, 在获得知识、引起注意、保持记忆等方面也有不同的表现, 特瑞赤拉1967年得到的有关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从前面几个表格中我们已经得出结论, 多种感觉器官并用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丰富的教学媒体为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调动各种感觉器官提供了条件, 同时也使我们的教学内容更加准确、丰富, 而所使用的时间更加经济。

三、学习的趣味性更强

虽然教学媒体是以完成学习目标的要求为目的的, 但精心设计的教学媒体, 仍具备其媒体本身的特性, 尤其是视听类媒体, 适当的发挥其逼真的声光效果, 也会激发学习的动机, 引起学习者的兴趣, 若再提供学生动手参与学习的机会, 则必然使学习过程趣味盎然, 学生乐在其中。

四、学习内容更标准

同样一门课, 由不同的教师来讲授, 内容上会有很大的差异。这虽然可解释为教师的自主性与教学的艺术性, 但也可理解为学习内容缺乏一致性。使用教学媒体可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 因为即使教师在对学科内容理解上有所出入, 学生可从教学媒体中接收到同样的知识信息, 教学内容还是一致的。

五、学习更加个性化

现行教学大都以年龄为依据划分年级和班级, 进行团体教学, 很难照顾到学生个性差异。教学媒体的使用使个别化教学成为可能。计算机辅助教学或多媒体教学系统, 可使学生按自己的需要来决定教材的深浅程度和学习速度。这样, 迟钝的学生不用因跟不上教学进度而拼命追赶, 聪明的学生也不必为等待慢的学生而浪费时间。

六、学习者的参与程度更高

具有一定媒体素养的教师, 在使用教学媒体时, 会安排某种形式的准备工作及后续工作来鼓励学生主动学习, 而不会让教学媒体完全代替自己。如观看电视教材之前给学生介绍背景资料, 讲解观看目的等, 观看之后安排讨论等。计算机作为教学媒体时则更要求双向沟通, 实时交互。

综上所述, 设计合理的教学媒体可以提高和促进学习, 但是教学媒体的有效性还依赖于教师。明确了这一点, 我们在使用中既不会完全依赖教学媒体, 也不会对某种媒体产生失望, 就能够在使用中减少盲目性。现代科学技术的确可以帮助教学、改进教学, 但是把教学工作做好的基本教学原则是不会改变的。教师同样要充分备课, 要事先把材料充分消化, 找出最容易为学生吸收的方法来教, 又得给学生充分的机会来自己做。这些和许许多多其他有效的教学原则都相同, 所改变的是我们有了新的机会, 有了更好的工具和手段, 可以更有效地来运用这些原则。

媒体的作用已经毋庸置疑, 那么如何选择教学媒体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依据知识技能内容的特点选择媒体。需要感性经验或需要客观验证后的知识, 则应该选择实物媒体。需要进行细致分析、抽象概括的知识, 需要选择相应的模象媒体作为分析的对象。关于知识应用方面的经验, 由于受实际操作条件的限制, 可以采用模象媒体; (2) 依据认识过程的特点选择教学媒体。对于上位学习或发现学习, 需要提供关于下位知识的具体经验, 这就要选择实物媒体或模象媒体。例如, 要形成“压力”的上位概念知识, 就需要提供一组具体的压力现象的图片或投影片, 如放在平面上的重物对平面的压力, 用手在墙上按图钉时, 手对图钉帽的压力, 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对斜面上的压力, 用手握住瓶子时手对瓶子侧壁的压力等等。从这些具体的事例中才能概括出压力概念的内涵; (3) 依据教学组织形式和认识活动的情感需要选择媒体。以教师为指导的班级教学组织形式, 需要接触面宽的演示性媒体。以学生活动为主的小组教学组织形式, 则需要可供学生直接操作的媒体。户外的参观调查则需要现实事物的媒体或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一类的媒体。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的教学组织形式, 则需要教师充分开发种种教学资源, 如指定课外阅读参考书、图书馆的作用、计算机网络、社区中的人员等。学生角色扮演的教学组织形式, 可以使用DV机或录音机, 将学生的角色扮演活动记录下来, 然后重放进行反馈和改进。不同的媒体对学生的态度、情感的影响也很大。在引入新课题时所设置的情境中使用事物媒体、报纸新闻、图片等媒体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构成悬念。提供反映学习内容的背景材料或辅助材料的录像片, 其活动图像和声音容易使学生保持有意注意。学生能亲手操作的媒体更能引起学生的兴奋情绪。宗旨真实的情境, 学生可以参与或操作的媒体最容易引起学生的情绪和兴趣。

此外, 媒体是否运用到位还取决于教师, 教师必须有基本的动手操作和设计能力, 要想把媒体的作用充分发挥好, 需要教师的不断努力和继续学习。相信在21世纪这样一个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时代, 媒体教学将在这一时期成为教学的主要手段。教师要紧跟科学发展的步伐, 努力掌握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以提高自身素质, 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要求。

摘要:随着教育的发展, 教育的手段也在与时俱进, 而媒体在教育中的运用特别明显。可以说现在的教学不能没有媒体。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已经不可估量, 媒体在教学中的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教师在媒体的选择上存在误区。如何选择媒体, 在教学中不可忽视, 使用得当事半功倍。

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 第2篇

亨地中学申灿

1、使教学传递更加标准化.这一作用改变了过去因教师或地域文化发展水平的不同而造成的信息传递质与量上的差异,使学生能够通过媒体获得相同的教学信息.为其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打下相同或相似的基础

2、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教学媒体,特别是现代教学媒体主要是用声音,画面等直观地呈现教学信息.特技效果,艺术手法以及交互性的较好运用,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感知,新颖的学习形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能增加感知深度,提高学习效果.

3、使各种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得到有效的运用.教学媒体.特别是教学软件在内容的组织和呈现方式上都要经过精心设计的.这样,可以反复推敲,认真研究,使已有的教学原则,认知规律,学与教的经验和理论最大限度地贯彻其中,讲究方式,方法,讲究效率和效果,从而使获得最佳的学与教成为可能.

4、方式灵活,广泛适用.教学媒体的特性之一,就是它的灵活性和实用性.对学与教来说,无论是集体的,小组的,还是个人的,都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为学与教提供便利.

5、使教师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 出来.当学生利用媒体进行学习时,教师的重复性体力劳动就会减轻.教师一方面可以精力来研究,鉴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一方面又可以研究,设计和开发新的教学产品来解决问题.同时,还可为教师的自我再提高,当好学生的咨询者和指导者等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精力.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第3篇

一、多媒体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教师才能寓教于乐。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直接构成学生的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它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就会由学习的“被动者”变成“主动者”,真正发挥其主体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向学生传授知识时,仅靠教师口传笔授,教师往往口干舌燥,学生却一头雾水。学生通常也只能是听其声,而不能观其形,一些很简单的事物即使描述得很复杂也很难使学生明白。而多媒体教学恰恰弥补了这个不足。它充分利用音频、视频等设备传授知识,它以“图文并茂”为特点,为课堂打造了一个形象具体的教学情景,极大地促进和改善学生的理解能力,吸引其注意力,激发其求知欲,最后形成学习动机。这在课堂导语上显得尤其重要。一节课如能有一个出色的导语,就能深深吸引学生,收到先声夺人之效。好的导语犹如一块磁铁,一下子就把学生注意力聚拢起来。正因为这样,教师在课堂导语上都绞尽脑汁,力图导语新巧,以期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迅速投入到学习中去。然而传统教学由于手法单一,教师尽管做出了诸多努力,可收效甚微。多媒体恰恰运用图、文、音、像、影并茂的特点,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声音,去敲击、震撼学生心灵,把学生自然而然引入新课,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奠定了良好基础。导语激趣抓住了学生的眼球,如果要使学生一节课都兴趣十足,情趣盎然,学习热情不减,还要求教师在关键环节使用多媒体。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推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动力”。多媒体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上表现了高度的优越性。丰富的画面、美妙的音乐,给课堂带来的是学习气氛活跃、学习氛围轻松。而传统教学,学生面向静止的课本和板书,难免感觉枯燥、乏味。多媒体教学正是在克服了这一缺陷基础上,为课堂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们把主体部分的四个画面“清幽、壮美、阴森、光明”以视频形式分别展示给学生,由生涩呆板的文字变为生动鲜活画面,由静止到动态,自然而然就把学生的思维带到青山碧水的意境中,不仅恰当地理解了诗歌的意境,又激发学生们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如果没有多媒体创设的画面情境,学生就很难理解何为“清幽”、何为“壮美”。尤其“壮美”,没观赏过海上日出,真的很难理解浩瀚的海洋之上一轮红日喷薄而出的壮阔之美。有了视频画面,学生始终情趣盎然,学习兴趣浓厚,课堂往往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多媒体拓宽课堂容量,提高学习效率

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投入意识,活化课堂,并且还能够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增大课堂的知识容量。传统的教学往往由于板书、绘图和重复讲解而浪费时间,使学生课上练习少,课外作业负担重。多媒体的应用,节省了授课时间,加大了练习容量。教师可以事先在计算机上将所教内容、解题步骤,乃至试验等设计好,也可将课上练习题准备好,上课时,就省去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省时省力,事半功倍。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课中,如果用传统的口传笔授的单一教学手段,完成讲、背、练任务就得需要三节课时间。运用多媒体教学,节省板书和大量的讲解时间,两节课即可完成。节省下来的时间可用于学生学习新知识、巩固旧知识,也可用于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使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里获得了最大的收益。同时多媒体教学又以其能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形象,化单一为多元,将学生带入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中,使学生视听感官受到冲击,从而发展了思维能力,加深了对事物的理解能力,降低了认知难度,变难为易,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在戴望舒《雨巷》的教学中,教师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网上下载了诸多“雨巷”、“油纸伞”等图片用于教学。“雨巷”“油纸伞”是旧时代产物,街面上已很难见到。因此,单凭教师讲解,学生很难体会“雨巷”的那种朦胧,很难领悟“油纸伞”的那种古朴,教师很可能费力不讨好。多媒体的使用可让学生边欣赏画面,边聆听课件中的配乐朗诵,然后用心体会其意象所蕴含的深意。这就使难于理解的问题变得简单了。通过多媒体的多元功能,将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有机地组合在了一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拓宽了信息传递的渠道,降低了知识难度,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总之,信息时代呼唤教育教学的革新,单一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已远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尽管是一种辅助手段,但它以其形象性、多元性、趣味性、直观性等特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多媒体使课堂教学大放异彩。

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 第4篇

关键词:多媒体,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是9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是一种把文本、图形、形象、视频图像、动画和声言等运载信息的媒体集成在一起, 并通过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的一种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是信息领域的又一次革命, 在教学上, 它既能向学生快速提供丰富多彩的集图、文、声于一体的教学信息, 又能为学生提供生动、友好、多样化的交互方式。

多媒体教学可产生优良的视听效果。因为人的视觉、听觉是接收信息的主要渠道, 获得的信息也最大。多媒体教学有利于信息传递和学生对信息的接受、储存。其特有的优势对学生产生一定强度的刺激, 引起学生的注意。如果没有注意, 感知就不会产生强烈观察力。而观察力是在感知过程中并以感知为基础形成起来的, 离开了感知也就没有了观察。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引人入胜, 可以不断提高学生注意的品质, 使学生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

以往的教学活动是由教师、学生、媒体三个要素构成的, 缺一不可。大多数教学媒体都具有直观性, 但各有所长, 也各所短。传统教学媒体中有教师语言、课本、板书、实物、模型、挂图等, 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多媒体能使学生不由自主地集中全部注意力, 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 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 从中获得直接、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 恰当地选用教学媒体, 能更好地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 加快师生间的信息传递, 优化教学过程, 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能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学中常有一些宏观的自然现象、逝去的景色或者需长时间才能感知的事物, 因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 无法让学生亲眼看见;一些微观的事物和微小的变化, 无法通过仪器设备让学生进行观察, 这些都是课堂教学难点。多媒体的运用, 为学生提供了形象生动、内容丰富、直观具体、感染力强的感性认识材料, 使学生看到了事物在运动、发展、变化。真情实感取代了凭空想象, 难题无须多讲, “百闻不如一见”。学生通过听、视、评、悟充分感知原先较为抽象的教学内容, 适应了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 从而保证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心理学研究指出, 认知活动是与人的情感活动紧密联系的。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 在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情感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有利于学生入情入境, 借境悟理,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媒体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先进教学手段。多媒体的恰当运用, 使课堂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 促使学生始终在愉悦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学会学习, 提高能力。学生当堂学习新知识, 当堂消化吸收, 无须课上损失课下补, 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事实表明, 许多好课使学生久久不忘, 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正因为多媒体是教学、教育的发展的有效手段, 因此, 我校从98年开始, 对教师在多个应用软件的使用上进行培训, 如:通过对软件的学习, 把它有利的运用到教学中去, 对教学过程实行立体化设计。这种设计既包含教学活动中教师、学生、教材、教育技术四要素之间的恰当定位;也体现了当前教改的核心, 即教师角色的转变, 学生地位的转变, 教学过程的转变, 媒体作用的转变。多媒体可使教学过程立体化, 可以改变以往教学过程设计的线性结构, 能够直观显示整体课堂教学中四要素的比重及其之间的正确关系, 能够作为实施课堂教学的蓝图, 能有效克服教学的随意性, 有反馈功能, 可以依据学生的反应作出相应的判断, 为各学科各种类型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建立奠定基础。

多媒体在识字教学中的作用 第5篇

胡蓉

小学阶段有较重的识字任务,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尤其是低年级,许多课时都是围绕识字展开。所以,优化识字教学,打下扎实基础,对中、高年级语文教学,甚至学生的终身教育都是大有益处的。

低年级儿童的学习并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他们的注意具有随意性和不稳定性。传统的字词学习却是极为枯燥乏味的,而且效率低,学生遗忘也快。现代科技的结晶--多媒体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把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多媒体辅助教学借助了声、电、光等现代技术,能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那色彩鲜艳的画面、优美动听的音乐、丰富多彩的内容,都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使他们对新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记忆效率明显提高了。以下举例一二,谈谈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识字教学。

一、看视频,激发学习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是儿童的年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正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之一。通过多媒体技术,烘托场面,使学生在对课文内容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加深对生字的印象,创设乐学的情境。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识字一》是一篇看图学文,抓住春天景物的特点,描绘春天的田野美景。课中先播放一段视频(课前结合课文内容特别摄制田野景色,配之活泼的钢琴声),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让学生对春天的美景有初步的感知。如先出示蓝天白云图,让学生说出画了什么?接着问:“高高的蓝天上,飘着朵朵白云”中的“白”怎样写?从看图说话、学文自然过渡到识字教学,学生兴趣浓厚,印象深刻。

二、看动画,正确识字书写。

对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字词教学是重点。但传统的字词学习却是极为枯燥乏味的,训练效果不佳。如教学“笑”字,传统教学只告诉学生上面是竹字头,下面是“夭”。我根据汉字象形字的构字特点,探索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笑”字教学,先由投影出示一个卡通脸谱,然后依次将眼、眉演变成“竹”字头,将鼻子演变成“╯”,将嘴演变成“一”,脸谱笑时,两个嘴角也演变成“丿”和“乀 ”,转眼一个“笑”字就出现了。在艺术的感染、熏陶、启迪下,他们在快乐中不知不觉地记住了这个字,掌握了字义,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新奇精彩的画面令学生惊奇不已,妙趣横生的卡通人物令学生开怀大笑。

小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利用动画教学笔画,分析结构,运笔示范,把比较抽象的起笔、行笔、收笔等过程直接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他们的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思维就会活跃,记忆也就深刻。他们心理需求得到满足,求知欲也就大大激发出来。诱发学趣,易

于理解笔画、结构等特点,便于记忆摹仿。一般生字学生都能自己“析形索义”,遇到难写、易错、不易理解的字,则可以充分发挥电教优势,化难为易,使学生正确识字书写。例:教学象形字“鸟”字时,可由图慢慢地演变成“鸟”字,并用鲜红的色彩突出鸟字的点,一边讲解;小鸟不能没有眼睛,没了眼睛可怎么生存呀!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快乐而且也记得牢。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中“奶”字的笔顺和第四笔“ㄋ”不易掌握,就制作一个写“奶”字的动画,一笔笔写出来,配之笔划声的音乐,让学生认识笔顺,“ㄋ”这个笔划学生难写到位,显示这一笔时,动画速度较慢,学生看了动画,留在记忆里的痕迹就深。又如“蹈、摔、鹰”等字多笔画的难写字,可让学生跟着动画,完成书写一个个部首,再整合在一起。又如一些易写错字,闪动笔画或偏旁,加强刺激。

三、多形式,巩固识字教学。

一个汉字在学生的脑中扎下根,还必须通过反复练习,及时反馈,来强化记忆。多媒体技术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交互性。设计了程序,计算机可以成为能反馈练习的老师。这一点在学生自学时优势很大,我想谈谈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几个例子。(1)出示声旁,繁衍新字。

针对低年级学生识字记忆较快、回生也快的特点,教师可采用举一反三的练习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如出示“方”、“里”等字,分别让学生以这些字为母体,繁衍出另一字。屏幕显示两个文字框,上面是母体字,下面是新产生的字。设计动画,等学生说出新的字,移去形旁,电脑给予鼓励:“太棒了, 还有吗?”学生热情高涨,思绪活跃。“方”繁衍出“放、房、访、仿、芳”等字,“里”繁衍出“理、童、埋、哩”等字。这样的巩固练习,扩大了识字量,又促进了自学能力的形成。(2)相近字比较。

汉字中许多相近字,小学生用字不分语言环境,不管字义,随便就用,所以必须通过练习,强化记忆,形成正确的用字习惯。如“晴、睛”两字,极易混淆。教学中可这样设计,先随图出示“晴”字,让学生明白晴天跟太阳有关系,所以是“日”字旁,闪动偏旁“日”,加深刺激,再让学生组词。接着随图出示“睛”字,让学生明白睛就是眼睛,所以是“目”字旁,闪动“目”,让学生组词。最后出示几句话,让学生结合语言环境,说说要用“晴”字还是“睛”字。这种由图到字,再应用的学习过程,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并能培养学生的正确的学习习惯。(3)寻找错别字。

中低年级学生在写话、作文中错别字的数量多得惊人。尤其是学习了一段时间的字。小学生写错字,有一些字是因为还不会写,另外就是受其它字的影响,如桌写成卓(受早影响),南写成“”(受羊影响),练写成 “ ”(受东影响)。小学生写别字,多用音近字或声旁相同的

字来代替。针对小学生犯错的原因,设计改错题,让学生做寻找错别字的“啄木鸟”的过程中,正确书写、合理用字,如出示几句话或引导学生,找出后放大错字或将别字移至别处,闪动错的笔划或用错的形旁。换之正确的字,返回原处。

写字在识字教学中,写字也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重要手段。范写时,屏幕上出现较大的田字格,教师可根据需要调控“描红”的速度。学生跟着屏幕逐笔“描红”。书空完毕,田字格中出现的是笔画形状准确、布局合理的范字,右边是同步显示的该字的笔顺。这种比传统书本、小黑板字样更清晰、对比更强烈的范例,使学生一开始学写字就有规可循。如在教“禾”字时,先慢速播放由谷子的根、茎、穗整体形象变成“禾”字的动画,让学生观察后提问:“谷穗”变成了禾字的哪一笔?学生很容易地指出谷穗变成了“禾”字的第一笔,这样一来,“禾”的字形被牢记住了,不会与形近字“木”相混淆。

(4)编儿歌,打字谜

根据记忆原理、识字教学的规律和儿童认识规律,我设计了丰富多彩的练习。如:“大雨推倒一座山”———雪,“人在门中站”———闪,“一边绿,一边红,一边喜雨,一边喜风”———秋,这些字谜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引发了丰富的联想,他们在猜字谜的过程中,产生了创造的欲望,要自己给新学的汉字编顺口溜。学“天”时,有的同学说:“大字上面加一横”,有的说“一人顶个二”,学“入”时,有同学说出:“人字照镜子”,还有的如:“国”———口里含块玉,“会”———人在云上站,“雷”———雨在田地上等等。这些充满稚趣的儿歌都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又如学“月”时,我问:“什么时候的月亮最圆”———八月十五;“弯弯的月牙像什么?”———相继出现小船、香蕉、眉毛等图象。这样就扩大了知识面,增长了见识。配合所学汉字,我有选择地让学生做些练习,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增强观察力,从而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

小议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第6篇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计算机技术

就电教媒体在初中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谈谈个人的几点浅见:

一、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英语教学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以其特有的声、光、形、色的特点,所展现的信息看得见又听得到,并且形式活泼多样。它能引导学生在接近真实的语境中开展听、说、读、写的练习,使学生的各方面综合能力得到训练。同时,电教多媒体图文并茂,丰富多彩,具有生动形象、直观趣味等特点。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猎奇心理,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教师还可以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练习,加深了对知识的巩固应用,加大了教学容量,使课堂教学密度增加,从而解决了英语教学中许多重要的问题。把单纯的听觉为主的英语课变为视、听、思结合,动脑、动手相结合,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提高了课堂效率。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知识结构新、变法快、应用广、效率高等特点恰好能弥补旧式教学的不足。它能将重难点一一呈现,并且任意调用、反复重现,避免了教师对重难点繁琐的板书与讲解。教师可精讲多练,加快课堂节奏,为知识点的操练、巩固腾出时间,加大课堂训练的密度,提高课堂效率。

二、利用多媒体电教,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面对21世纪社会的发展需要,中学数学教学在使学生学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必须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养成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并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十分必要。

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是教师认真讲解,仔细分析,学生规矩听讲,这样的课堂缺乏创新意识,也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在大力提倡发展素质教育的今天。这些教学模式显然有些落后了。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各种方法启发学生,使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自己思考,学会创新,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利用多媒体电教,能将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动画演示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同进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探究3中,教师在讲解后,可以让学生编一道比赛积分的实际问题,要求以10支队各比赛22场,胜一场积3分,负一场积1分为条件。学生好自然就联想到电视上的足球比赛和CBA比赛。引发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学生提高了创新能力时,也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

三、運用电教媒体,创设诗境,感知整体美

古代诗遣词造句高度精辟,具有浓郁的诗意。因此在教学中应巧妙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通过绚丽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悦耳的音乐为学生创设优美的诗境。这样有助于学生较为迅速、深刻地整体感知诗文,体会作者蕴含在诗中的思想感情。诗是抒发诗人情感的,而感情又一定要通过形象,构成一种意境,然后借助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因此诗是十分注重形象描绘的。如果教师能将抽象、凝炼的语言与具体的形象实物联系起来,将古诗中的“形象”化为可作用于视觉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投影图片,那么教学往往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音乐是开启人们感情闸门的钥匙。如教学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是首送别诗,诗人与故人离情别绪,完全寓于天水一色的景色之中。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选用与所教古诗的诗意相协调的古筝乐曲,那舒缓、轻悠的旋律拔动了学生的心弦,唤起了学生丰富的想象,使他们如闻其声,如见其物,如临其境。那深情的乐曲很自然地将学生带入一千多年前的长江之滨,黄鹤楼下,他们仿佛看到一代诗仙李白与老友握手话别后,一直伫立江边,虽然船帆的影子已消失在天水之间。如教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可让学生欣常歌曲《九月九的酒》,利用饱含思念之情的乐曲将学生不知不觉带入“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艺术氛围。电教媒体同样可以应用与理化与政史的教学中,它会将晦涩难懂,抽象枯燥的内容化形象生动直观有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第7篇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多媒体是集丰富的影像、声音、视频和文字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种技术,它以其丰富的教学资源、形象生动的情境和鲜明的教学特点,备受广大师生的青睐。多媒体教学通常指的是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是通过计算机实现的多种媒体组合,具有交互性、集成性、可控性等特点,下面浅谈一下多媒体在操作课教学中的作用。

一、应用多媒体可以清晰呈现课堂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可以变简单为复杂,为突破教学重难点提供“捷径”。它能把一些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把一些枯燥的问题趣味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可以使学生接受到大量的教学信息,而且能获得清晰明快的感受。画面生动,图、声、文配合,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使注意力更集中,因而提高课堂效率。多媒体教学最重要的优势在于它能展示知识发生的过程,使学生对所有的操作步骤,出现的效果一目了然,从而使学生的记忆更深刻、理解更透彻。

以往的教学活动是由教师、学生、媒体三个要素构成的。大多数教学媒体都具有直观性,但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传统教学媒体中有教师语言、课本、板书、实物、模型、挂图等,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多媒体由于自身的特点能使学生从中获得直接、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恰当地选用教学媒体,能更好地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加快师生间的信息传递,优化教学过程,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讲授PowerPoint时,幻灯片动画效果的设置是重点和难点。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单调的用“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也只能告诉同学们操作步骤,选择哪个菜单中的哪个命令来完成,然而设置后的动画效果是什么样子,设置动画比不设置动画又怎么更生动更吸引人,却不能简明扼要地讲清楚,也不能使学生亲眼看到各种形态的动画画面,那么学生对动画设置这一块的兴趣就会大大降低,教学效果自然就不会很好。而如果用多媒体教学,首先在计算机上演示操作步骤,使同学们可以直观地看到。设置完成后直接演示动画效果,使飞入飞出的动画直接显示在屏幕上,学生的注意力就全被吸引住了。枯燥无趣的操作步骤后出现的是美轮美奂的动画,大家忍不住有跃跃欲试的念头,记忆自然深刻,教学效果就大大提高了。

二、应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学生由于年龄不大,比较年轻,缺乏耐性,讨厌枯燥的生活,喜欢生动的东西。多媒体教学声像并茂、视听结合,能以直观的图像、艳丽的色彩、逼真的音响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培养学生兴趣,激发求知欲,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教师的基本教学目标之一。在现代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制多媒体教具,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使学生提升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善于把课上得生动活泼、乐观有趣,实现最优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如果能把空洞的文字转化成各式各样影音,来刺激学生的感官印象,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让学生充分享受课堂学习的快乐。

如在讲授网络应用时可以通过网上查阅资料、网上购物、网上听音乐、发送电子邮件等操作演示,使同学们了解网络的方便与好处,还可以播放由于不注意网络安全出现的密码被盗、电脑被黑客侵入或感染严重病毒而造成严重后果的重要案例的光盘给学生看。亲身体会网路的便捷,亲眼看到不注意网络安全的后果,使学生感到网络的无所不能和神秘莫测。学生学习兴趣都被调动起来了,个个兴致勃勃,热情高涨,自发借阅各种网络书籍,巴不得自己都成为网络高手。

三、应用多媒体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动手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强调教师的教,教学过程的主题是教师,而在现代教学过程中则更重视学生的学,教学过程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是启发学生学习、指导学生学习的人。现代教学过程中,逐步摒弃了“填鸭式”教学的弊病。多媒体教学可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产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尤其是在操作课教学中,这一点就显得更为重要。老师把操作步骤讲解演示完毕后,可以让学生现场操作。

如在讲授Word的排版时,可以拿一份报纸,让学生按照报纸格式来现场操作,进行排版练习。刚开始有些学生可能不敢动手,老师要鼓励学生来操作,在操作过程中老师能了解学生对内容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熟悉的地方再加以强调,学生也提高了动手能力。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对如何进行排版的记忆更深刻,单独操作也更容易完成。操作完成后也会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以后自然会愿意动手,乐于动手。

四、应用多媒体有利于打破局限性,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有利于使课堂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难点,有利于正确地处理好教学活动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介四者之间的关系。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中,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的感染力。教学中常有一些具体的操作、进行各种设置后达到的效果,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让学生亲眼看见,亲手体会,学生就不会有直观的感受,也就提不起学习的兴趣,这些都是操作课教学的难点。多媒体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了形象生动、内容丰富、直观具体、感染力强的感性认识材料,使学生看到了字体、段落、版式等通过各种设置发生的变化。直观印象取代了凭空想象,难点无须多讲,一看便知。学生通过听、看、悟充分感知原先较为抽象的教学内容,适应了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从而保证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心理学研究指出,认知活动是与人的情感活动紧密联系的。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在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情感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有利于学生人情入境,借境悟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网络信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探索的学习环境。例如:需要搜集哪些资料,从何处去获取有关资料,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找相关资料,研究问题,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例如:在学习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时,老师在课前提出这样的问题:计算机发展到今天经过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它的存储设备有哪些?分别有哪些优缺点?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在老师引导下,同学们各显神通,去图书馆,去资料室,而更多同学利用网络资源找到了大量图文并茂的资料,一幅幅精致的图片,一段段详细的关于各种存储设备的性能介绍,使学生对各种存储器有了了解,而且还对计算机的其他硬件设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丰富了知识面,真是其乐无穷。

总之,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素质,而且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得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活动中互相补充与完善。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把静止的图像动起来,更加具体地反映思维过程,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灵感、开阔思维,使传统与现代化媒体相互渗透、补充,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多媒体是课堂的辅助,老师的帮手。同时,我们教师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我们正面对着一种新的挑战:它要求教师们不仅要从理论上接受多种媒体手段教学的优势,而且要在大量的实践过程中体会每一种设备的特点和优点,设计教案的同时要精心设计好每一部分所需采用的多媒体手段,并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期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能福, 闫旭骞.多媒体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J].教学研究.2002, 25 (2) :149–1511

[2]吕永芳, 王英, 江煜.使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02, (2) :881

电教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第8篇

1从理论上与现在的条件上来看

1) 近年来, 音乐教育事业获得迅速发展, 教学条件得到不断改善, 各种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被广泛使用, 普及电化教育是必然趋势。现在各中小学、电教设备齐全, 所有教师都正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电教媒体的应用。

2) 学生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发展, 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他们直接感知到的具体生动的形象, 容易成为学习动力, 使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兴趣和需要, 形成学习音乐的内在动力。

3) 根据学生生理发展特点, 学生是多种感官综合运用的时期, 好奇、好动、模仿力强, 只有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 把视、听等多种感官综合运用, 发掘其内在的潜力, 才能充分发挥感官的作用。

4) 著名心理学家特瑞赤拉 (Treychler) 在1967年通过大量的心理学实验证实:人类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中有83%是通过视觉, 11%是通过听觉, 1%是通过味觉, 1、5%是通过触觉, 3、5%是通过嗅觉获得的。人们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得的信息占从外界获得的所有信息的94%, 这充分说明人类的视觉和听觉特别是视觉对学习的重要作用。

5) 运用多种电教媒体进行的电化教育又称视听教育, 是利用高科技的现代视听工具作用于人的感官, 特别是视觉和听觉器官, 加强刺激, 以增强表现对象的形象性、直观性, 使活动主体在兴致勃勃的情况下主动接受它们所传播的信息, 这些形象可感的信息易于转变为容易接受的理性认识层面。

6) 现代教师大部分具备操作电教媒体的能力。现代教育对教师素质有很高的要求, 现在的教师, 尤其是年轻教师, 经过各方面的学习与培训, 都具备了操作电教设备的能力, 对电教设备能够正确的使用, 并能自己制作一些教学用课件, 如投影片、录象、动画等。这为普及电化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利用幻灯、投影、录像以及音响等电教媒体相结合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 我们将幻灯、投影、录像以及音响等电教媒体相结合, 运用到歌唱、音乐欣赏及节奏活动中, 帮助学生熟悉歌词, 理解乐曲性质和内容, 感知音乐的节奏和力度等, 并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氛围,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1) 利用投影将歌词内容直观化。低年级学生直接读记歌词有很大的困难。例如:歌词:太阳天空照, 花儿对我笑, 小鸟说早早早, 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我去上学校, 天天不迟到, 爱学习, 爱劳动, 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教师根据歌词内容, 将太阳、花儿、小鸟、小朋友、学校组合的图片展示给学生, 让学生看图片理解记忆歌词。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以前一节课都记不住的歌词, 现在用半节课就能记下来了。

(2) 利用可视图片将音乐内容直观化。学生以前听音乐, 就是听个热闹, 对音乐所表现的内容一点也不理解。如果在播放音乐的同时, 提供给学生相关的图片, 二者结合, 就会使学生易于理解。例如, 欣赏《快乐的一天》在音乐播放的同时, 教师为学生提供音乐内容所表现的图片———早早起、上学了、上课、课间活动、好好睡。音乐是抽象的, 但在图片的表现下就变的直观起来了, 很多的乐曲欣赏都可以采取这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所表现的内容。

(3) 利用录象、VCD将音乐游戏、舞蹈直观化。学生对教师语言的理解能力也是很有限度的, 教师讲解舞蹈动作, 学生在下边基本上都是不知所措。如果先让学生对动作先有了感知, 效果就不一样了。例如, 在教学《闪烁的小星》一课的舞蹈动作时, 先播放舞蹈动作录象, 使学生对与音乐同步的舞蹈动作先有了具体的形象感知, 然后通过模仿来学习。这样学生学的即快又好, 同时也给教师省了不少做示范的力气, 也增强了动作的准确性, 对于不善舞蹈的教师来说, 更是帮了大忙。

(4) 化解音乐教育的难点, 利用录音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特点及情感。每首乐曲都有它独自的特点及情感, 教师的范唱及讲解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原唱录音能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如节奏的快慢、乐曲的特点 (声音是欢快、是舒缓、是柔美、是诙谐……) , 范唱带对学生的演唱起到直接指导作用。音乐教学使用电教手段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以唱歌为例, 象《中国, 中国, 鲜红的太阳永不落》、《保卫黄河》、《欢乐颂》等齐唱、轮唱、合唱歌曲, 如果由教师一个人范唱、是不能表现齐唱的雄壮有力、轮唱的此起彼伏、合唱的丰厚和声效果的。从人声分类看, 独唱又分为童声独唱、女声独唱和男声独唱, 从基本音区看, 又有女中音和女高音、男中音和男高音等音区的不同。音乐教师是女性的, 唱不了男声;是男性的, 又唱不了女声。解决这些矛盾的办法是什么?就是使用电教手段, 播放教学录音带, 因为只有它才能准确地表现体裁和音色, 准确地表现音乐形象。

总之, 音乐在学校的美育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以其独特功能, 如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意境美等来陶冶人的情操, 净化人的心灵, 从而在实践中形成行为美。

摘要: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声音所形成的艺术形象, 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 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艺术。主要通过表演使接受者感受音乐的艺术形象, 产生联想和想象, 进而达到审美的目的。

关键词:音乐,电教媒体,审美目的

参考文献

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第9篇

一、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 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 唤醒, 鼓舞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是一种渴求知识, 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 就会由被动学习为转化主动学习, 甚至达到乐此不疲, 废寝忘食的地步。因此,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运用多媒体提供的有关背景资料, 创设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情和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如教读课文《荷塘月色》的四、五、六段时, 我播放了幻灯片, 并配以乐曲《月光奏鸣曲》让学生进行朗读, 通过美妙的画面, 悠扬的旋律激起学生对课文语言的品味, 体味作者当时的心境, 从而提高了阅读效果。而在教学《月亮上的足迹》一课时, 为了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我利用flash制作了动画, 其中有宇航员的图片、“阿波罗11号”飞船的图片等, 更主要的是播放了一段当时登月的录像。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 不仅掌握了课文内容, 课外学生们还纷纷利用网络查询相关资料, 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过程。

二、利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 能够更好地进行大语文教学, 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 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在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时, 鲁达三拳打死郑屠这一情节最能体现鲁达疾恶如仇的性格特征, 这一情节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部分, 光靠读课文理解鲁达这光辉形象是远远不够的, 我就通过多媒体屏幕出示电视《水浒》中这一段音像, 之后用多媒体播放主题歌《好汉歌》, 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结合看电视情节, 对鲁达形象的感悟就很透彻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凡是没有学会流利、有理解地阅读的人是不可能顺利地掌握知识的。”广读、多读才能有所悟, 广读、多读必须要有大量阅读的材料, 网络教学就可以提供丰富的适合青少年阅读的材料。为学生自主学习, 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学生通过多读类似范文内容的文章, 启发思考, 形成量的积累, 而达到自悟, 如我在《春》一课的教学中, 通过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内容:例如春天的花、春天的境、春天的歌、春天的诗、春天的人、春天的节日等等。阅读后, 我带着好奇的神情问:“你是怎样感受到春天的呢?”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各抒己见, “我是用耳朵听到春天”、“我用眼睛看到春天”、“我是用手摸到春天”、“我是用鼻子闻到春天”。孩子们在大量阅读后发出了一串串感悟, 语言真实自然。

三、多媒体教学的运用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性, 感染性, 它能够通过声, 形, 色为学生创造一种愉快和谐的学习气氛, 唤起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 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同时, 还具有再现性, 它能超越时间和空间, 反映出丰富内容, 增大教学容量, 加大教学力度。

教材中的古典诗词是比较难理解的, 教师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 通过叙述的描绘来逐字逐句的分析, 难以使学生全面深刻把握作品的思想意义和审美意蕴, 那么, 学生的学习就会处于被动状态, 这样的课是乏味而又抽象的。如果用多媒体再现历史情景, 超时空地把这些情景展现在学生眼前或脑海中, 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由潜伏状态转为活跃状态, 变被动为主动。如教学曹操《观沧海》一诗时, 单凭说教式教学, 对于我们内陆的学生很难领会到海涛声、领会到沧海的雄伟壮丽。这时利用录像资料或课件, 让学生亲眼目睹到碧波荡漾的大海, 亲耳听到海上传来一阵阵“哗……哗……”“轰……轰……”的巨响, 可谓既见其形, 又闻其声。学生从而领略到沧海的雄伟壮观, 接受了自然美的沐浴, 就会产生强烈的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说明文, 教师教起来过于枯燥乏味, 学生学习也不如文学作品那样兴趣浓厚, 如《巍巍中山陵》,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凡尔赛宫》等等, 如果采用现代教学方法, 可以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 使学生学得津津有味, 既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多媒体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第10篇

一、能深化德育和美育

音乐是一门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学科, 音乐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是音乐教学最重要的任务。因此, 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乐理知识,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的同时, 必须有机地融进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

(一) 教育功能。

音乐教学中的唱歌教学和音乐欣赏教学, 根据歌词等内容, 虽然可以通过说教对学生进行性格情操的陶冶, 思想感情的净化和道德行为的规范, 但远不及设计绘制投影片后来演示教学内容及用录像来指导学生观看教学内容所获得的效果好。

(二) 感染功能。

它包括愉悦感染和悲凉感染等, 指的是歌曲的内容通过电教媒体再现情景后, 学生的情感受到激发而产生的共鸣。比如教《谁不说俺家乡好》这首歌, 在幻灯映出的“青山、白云、 (下转第58页) (上接第57页) 河水、梯田、果树、松柏、麦浪”背景下, 然后播放歌曲的演唱录音, 这样把学生置身于一个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的艺术氛围里, 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 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热爱歌中的家乡和我们自己的家乡的思想感情。

(三) 美感功能。

美是客观存在的。音乐除了声音的美之外, 形式美也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它能被人的感官所接受。如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的第七首──《保卫黄河》, 通过放映演唱录像, 使学生从形象色彩、音乐旋律等视觉和听觉方面, 身临其境地强烈地感受到了磅礴的气势美和中国人民奋起斗争的英雄形象美, 从心灵深处接受了美的教育, 美的熏陶, 进而热爱美、追求美, 就会更加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 并为这种美好的生活和未来而奋斗。

二、能开阔视野, 增长见识

通过录像, 学生可以把乐队演奏时的规模阵容, 指挥的风格手势, 音乐的情感形象, 乐器的音色特点以及演员的服装道具, 演唱时的动作表情等看得明明白白, 听得清清楚楚。如在欣赏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第五场中杨子荣的一段《迎来春色换人间》的唱腔和其它组合片断的过程中, 我紧随画面介绍了京剧人物的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使学生明白了什么是黑、白、灰须生和不带胡须的小生, 什么是青衣、花旦及刀马旦, 什么是花脸、黑头等。这样既开阔了视野, 增长了见识, 又获得了美好的艺术享受。因此, 教学录像带是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最有效的电教媒体。

三、能丰富想象, 激发写作兴趣

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第11篇

关键词:多媒体化学教学作用

目前,中学教学改革的关键是在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使他们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自主发现和获取知识。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增加课堂容量,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完善课堂教学结构。但是运用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

多媒体教学是以多媒体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投影仪等硬件设备为平台,运用多媒体开展课堂教学的一种计算机辅助教学形式。多媒体介入教学领域,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运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用多媒体演示实验激发兴趣。利用计算机模拟辅助化学实验,直观形象,可重复再现,大小、远近、时空、动静、快慢都可调节。如氧气在空气中所占体积比的验证试验很难做成功,若采用动画模拟实验,便一目了然。用多媒体演示代替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更容易观察现象,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节省课堂时间,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将概念转化为生动画面激发兴趣。经验表明,学生感到化学题目难做的原因不是化学中的概念和规律不熟,而是无法想象完整的化学情景,从而无法准确地弄清化学过程。现代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种技术于一体,能够将抽象的化学概念和情景转化为形象生动的化学画面,降低化学知识的认知难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运用多媒体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化学课教学中,教师要适当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灵感。运用多媒体可以进行情感教学,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教材共同作用的一种认识过程,而情感过程和认识过程是密切联系的。认识过程的发生必然伴随着情感过程的产生,情感过程的升华必然伴随着认识过程的完成。教师能用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理解引起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理解,这就是师生情感上的“共振”,发生了师生情感的转移,这就是一种成功的教学。化学概念、原理,若单靠教师一人在台上讲解,教师尽管使尽混身解数,由于受客观条件限制,也难以完全将情感表达出来,学生就会觉得内容干巴,提不起精神。但教师如果运用多媒体,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具有直观性,声图并茂,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特别是一些容易重复的内容,教师通过多媒体,对旧知识增添新内容,学生会不断地有一种新鲜感和空间接近感,从而很好地避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课件“统治”课堂,教师不能因材施教,师生难以情感交流。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注重对学生认知方法的培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说,教学媒体应该是学生进行发现、探究、认识社会、接受新信息并最终完成进行意义建构的手段,而不应该变成教师讲解演示的工具。课件“统治”课堂,人性化的师生人际交流被冷冰冰的“人机交往”所取代,会严重妨碍师生课堂情感的互动。因此,在运用多媒体的过程中,教师在“教”中的引导者地位,不能以“机”取而代之。在多媒体的使用方式和时机上,要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助于设置生动的教学情境,增强教学直观性,引导学生人情入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若教师一味追求新奇、刺激,迎合学生好新鲜的口味,将插图弄得过分夸张、变形,在不该插图的地方插了图,或者插上与授课内容毫不相干的图片,纯粹只是为了点缀画面,求得所谓的美化效果,或在课堂上播的音乐不经过严格的挑选,与教学内容不融洽和谐,这样就势必会造成学生注意力分散,给课堂教学带来负面影响。本末倒置,过分追求多媒体课堂教学的高密度、大容量、快节奏。

化学多媒体教学的高密度、大容量、快节奏已成事实,这为提高化学教学效益创造了便利条件,但化学多媒体课件中图片、音乐素材“多”和“滥”容易使学生忽视了化学固有的学科特点。因此课件制作要讲究“度”:适“度”才有可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过“度”则会事与愿违,适得其反。

因此,在化学多媒体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恰当控制教学容量、密度与节奏,要以有助于学生接受与消化为前提。

在化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应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人为本。教师在设计课件时,始终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研究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几个重要环节。同时,在教学环节的设置上,教师应该着重考虑留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注意与学生的交流,并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课件,真正做到课件为人所用,而不是人为课件所设。课件的使用应是必要的、灵活的、易用的。教师在制作课件前,首先要考虑的是课件的教学价值,即这堂课是否有使用课件的必要。

其次在素材的组织上应是灵活的,准备的素材要多,将它用菜单的形式提供出来。课件操作应简捷方便,这样可以让教师在上课时把注意力集中在组织教学上。课件应有较强的针对性,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归根到底,制作课件的目的是采用多媒体手段和方法,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加强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细致的分析,从教材中捕捉出重点和难点,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出发制作课件。运用多媒体辅助物理教学应与传统教学手段相配合。

在化学常规教学中,教师能用三言两语把某个复杂的问题讲得清楚透彻,并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和逻辑力量,它是任何现代技术不能代替的,其简便易行又是多媒体很难达到的。

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第12篇

一、多媒体在歌曲教学中的运用

传统教学一首歌曲, 不是教师范唱、听录音范唱就是用琴伴奏学生演唱。这种教学方式, 使学生感到很枯燥, 很无味。教学时, 学生只是随声附和的学唱。对歌曲的内容和意境, 也只能是通过教师口头讲述。学生对歌曲的内容不能很好把握, 演唱时当然不能完全表达歌曲的意境和词曲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的歌声是无法打动别人, 甚至无法打动自己。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慢慢地对唱歌失去兴趣, 甚至对音乐课也不感兴趣。在教唱歌曲时, 运用多媒体把歌曲所要表现的情境和有关的信息用直观的形式展示出来, 使学生对歌曲的内容和意境有所了解, 学唱的效果就会大不一样。例如, 在学习《四渡赤水出奇兵》这首歌时, 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与这首歌曲有关的视频片段和相关资料, 让学生深入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意境, 然后再用多媒体播放歌唱家声情并茂的演唱, 通过聆听演唱并结合欣赏描写歌曲内容的画面, 使学生更加形象地了解歌曲的意境和所要表现的音乐主题, 使歌曲情感与艺术形象完美的结合。在这样的基础上, 学生再结合生活中的素材, 学唱起来就容易多了。

二、多媒体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作用

在人教版的音乐教材中, 音乐欣赏约占每学期总时数的25%, 这是一个不小的比例。传统的音乐欣赏课, 学生要么听教师演奏乐曲, 要么听录音磁带, 很是被动, 当然这样的音乐课也很枯燥和单调, 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上音乐欣赏课运用多媒体教学, 就可以结合画面讲解, 欣赏音乐节目, 大大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欣赏课的效果。例如, 在欣赏歌曲《十送红军》时, 由于学生生活的年代不同, 原来教学时只是给学生播放完录音, 然后再由教师介绍歌曲, 学生很难想象军民深厚的鱼水之情, 也体会不出两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胜利与人民群众的支持那种密不可分的关系。现在教学时, 运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万里长征艰难险阻, 老百姓送子参军, 与红军依依离别的感人片段后, 再欣赏这首歌的MTV,这样一来学生就形象直观地感受到战争年代血与火的峥嵘岁月和军民鱼水情谊之深。从而使学生深受爱国主义教育。又如在上器乐欣赏课时,过去只让学生看图片,听录音和教师的讲解,一节课过后,学生还不能把某种乐器一一认出来。现在运用多媒体把各种乐器的图片、音色、演奏技法及其分类很直观,很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在介绍某种乐器时,不仅从屏幕上直观的看到这种乐器,还可以听到这种乐器的演奏, 了解它性能和音色。通过形象直观的对比,学生很轻松的就辨别出了各种乐器,归纳出它们的种类,并且记忆深刻。

三、多媒体在音乐兴趣活动课中的作用

在音乐兴趣活动课教学中,教师可以把课前预设好的教学课件链接到多媒体教学网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音乐基础、知识水平、喜好以及自学能力的强弱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因人而异,各取所需,并且可以多次重复观看,使学生了解更多的音乐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他们的音乐才能。例如,目前我们使用的音乐教材中只有歌曲乐曲的欣赏,学生对中外舞蹈和戏剧的了解相对要少一些。为了获得好的教学效果,课前要求学生在互联网上查找有关资料,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我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的代表性舞蹈和戏剧,如维吾尔族舞蹈“赛乃姆”“齐格提麦”;鲜族的“骨格里”“安旦”;各民族传统、民间地方戏剧等等。在欣赏中外舞蹈和戏剧的同时,也进一步了解了各少数民族的风俗文化,拓宽了学生视野,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养。课下让学生在学校或班级的多媒体教学网上开辟音乐吧或交流平台,使师生、生生之间就音乐知识、音乐作品尽情的交流、讨论,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上一篇:舞台音响效果的强化下一篇:万科股权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