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存在问题

2024-05-18

小学体育教学存在问题(精选12篇)

小学体育教学存在问题 第1篇

一、教学要求脱离教学实际

小学作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用笔思维和表达的基本能力。由于年龄和知识水平的限制, 小学生作文无论语言还是思维都不同于成年人的语言和思维。稚嫩、浅显、天真、单纯是小学生作文的特点和优点。对此教师应当加以精心地保护, 但事实并不是这样。不少教师在作文教学中, 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对小学生作文提出过高、过严的要求。内容要求“有意义”, 篇篇都要“新、奇、巧”。这种脱离实际的高标准、严要求, 只会增加学生们的心理负担, 只会挫伤他们作文的积极性。

二、作文教学缺乏有效的指导, 对“指导”的理解存在偏差

作文指导不只是作前指导, 但教学中的“指导”被狭隘地理解为就是作前指导, 教师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投放在此, 从命题、选材、确定中心、选择写法, 到开头、结尾及词语的使用等等都作一番细致入微的指导。而小学生作文是从具体观察到抽象概括的思维过程, 需要学生在长期的作文实践中去认真地体会和训练, 转化为自己的作文能力。仅凭教师把中心思想和写法抄在黑板上, “扶着走”、“一言堂”, 包办代替, 让学生写“遵命作文”, 依样而行, 完全处于被动、消极地位, 实际上是由抽象到抽象, 忽视了学生的思维特点, 违背了学生的思维规律。教师未将作文指导的重点放在“评议”、“修改”上, 所以收效较低。

三、学生的积累明显不足, 入不敷出的矛盾较突出

所谓学生的积累不足, 一是作文时无“语”可写;二是作文时有“话”不会写。我们的小学生, 生活范围本来就很有限, 人生阅历刚翻开新页, 再加上来自各方面各种压力、限制使他们无法多接触, 多参与多种生活实践。课业负担过重, 致使课外阅读量少而窄, 生活和阅读的积累严重不足。

基于这几个问题, 特提出以下措施, 供大家参考:

1.低起点, 宽要求。小学阶段的作文训练主要是让学生入门、认路, 是“描红”。这时的学生作文, 用成年人的眼光看, 觉得“不怎么样”、“没多大意思”, 是正常的, 小学生作文能由无变为有, 就是一个飞跃, 就是一个进步。这时, 教师应当充分肯定他们的首创精神, 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保护他们的作文积极性, 并因势利导, 尽早使学生的作文由无序变为有序, 而切不可恨铁不成钢, 一开始就向学生提出过高过严的要求, 使教学双方都陷入十分被动的境地。

2.重评议, 多修改。 (1) 恰当引导, 大量训练, 培养学生评议能力。1) 评议的方式。教师评和学生评。一篇作文的优、缺点, 教师具有权威性, 但是教师切不可直接把想法说出来。教师讲得太多, 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调动不起来, 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来说, 能够找到别人作文中的优点, 说明他们已经具备了这方面的知识, 或者正是从中学到的, 善于发现别人作文中的不足, 就会在自己以后的实践中去克服。学生评议之后, 教师的小结评议是十分必要的。2) 评议的内容。评议内容包含学生的思想动向、知识的掌握情况、语言的表达能力等。对学生来说, 是一种学习方法, 对教师来说, 是一种教学方法。这方法有它的外在表现形式:学生可以质疑, 可以谈个人看法, 对有争议的问题还可辨论等等, 不必有所限制。只要有与之相关的内容, 尽可以提出来, 提倡“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评议时要注意循序渐进, 切不可操之过急。开始时, 语言的内容浅显一些, 比如, “这篇作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你从中懂得了什么?”“你觉得文中哪句话或哪段话留给你的印象最深?”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引导。随着知识技能的不断提高, 学生渐入佳境, 这时候, 再把纯粹的写作知识拿出来进行交流, 写作能力的进步则是必然的。 (2) 教给方法, 留足时间, 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目前, 小学生修改文章的训练薄弱。例如片面强调“当堂交”, 学生根本来不及修改草稿, 或者修改要求提得很笼统, 连最基本的方法也说不清楚。因此, 必须提高认识, 全面计划, 保证时间, 着力于学生修改技能的培养。修改作文的方法是先从大处着眼, 先看大问题, 后看小问题。大问题是指文章的题材、内容、要求, 大处着眼就是要从大问题上找到主要优缺点。小问题指好词佳句, 描写生动, 含蓄深刻, 错字病名, 修辞, 标点等。学生刚学批改, 容易在小问题上下功夫, 只注重字、词、句, 不能居高临下地看一篇文章。教师重在这方面多加引导, 让学生跳出小问题的圈子。学会先看布局谋篇的方法, 学生一旦学会, 将受用终生。

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2篇

樊战红

目前,我们小学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有的教师为获取高分,让学生进行枯燥乏味的纯技术训练,致使语文教学效率低下。有的上一堂公开课,课堂的花里胡哨让人觉得不实用。还是吕淑湘先生一语道破:“相当多的学生语文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能力比较差,写字潦草,错别字多,词汇贫乏,说话和作文词不达意,语句不通等现象还比较普遍”。而作为我们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环——作文教学则更是满目苍夷惨不忍睹这种状况着实让人忧虑。怎样改变这种令人担忧的现象,现来我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1、教师的教法陈旧导致学生没有观察力、想象力

(1)、我们日常的作文教学中,凡是要学生写一篇新体裁的文章,都往往去组织学生学习几篇范文,或给学生写个样子来,让学生模仿着去写;另一种作法是从审题、选材、列提纲教师都进行详细的分类指导,这本无可厚非。本来嘛!模仿是儿童的天性,示范是最佳的语言。但时间一长,我们将哭笑不得,我们种瓜不会得豆,不少学生的习作思路受到了束缚,不少学生的作文活动并不是“真实的作文”而是编造的,学生的作文活动不是出于一种表达的需要,而是为文而文。

(2)有的教师,为了应付考试,教学生背已发表的优秀作文,这早已成为语文教师公开的秘密。由于原《大纲》中只规定学生写记叙文,于是有的教师布置学生把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作文各背几篇,以应付考试。有的教师更有改头换面,移花接术的“绝招”,将学生背下来的作文稍作改装,一篇作文便可应付多个题目。作文教学走上了“背”这条捷径,并有可能获得好的成绩,于是造成了一部分学生放松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与思考,这样在作文时,学生的作文出现了千率一篇的现象。长此以往,谈何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说教师追求短期效应,急功近利,不利于学生的好习惯养成。

2、教师的期望值过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不见提高

纵观目前教师的批改,罗列问题的多,肯定成绩的少。翻开学生的习作练习,满眼的红圈和杠子,什么错别字,病句,标点等一一纠正过来,有的还是整段话的改写,以为发现问题越多,越说明我们批改认真负责,本本如此,人人如此,篇篇如此。这样的批改方法严重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一次次的习作中尝到的是一次次失败和痛苦的滋味,连习作兴趣都荡然无存,还谈什么创新能力的培养?

3、教师评讲作文过于偏激,缺少肯定和鼓励

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第3篇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8-048-01

小学教育是启蒙教育,在小学教育过程中,体育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养,让小学生能够拥有强健的体魄。同时,小学体育教育也能锻炼小学生的团队写作能力,让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加强与其他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逐渐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水平。但是当前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对此要对这些问题进行积极有效地解决。

一、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体育运动是小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一种常用的休闲方式,也是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在体育运动的发展过程中,小学生对各种体育运动的了解增多,对体育运动的练习也逐渐增多,尤其是当前社会已经逐渐形成了全民体育形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体育训练,小学也加强了体育教育的力度,在体育教育过程中加强了师资力量队伍、体育教学设施设备的投入,为体育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尽管如此,在当前小学的教育过程中仍然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在当前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综合能力水平不高、教学方式比较陈旧、教学理念比较老旧等,这些都会导致小学体育教学水平受到很大的影响。

二、小学体育教学策略

1、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对体育运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无论是专业化的体育教育,还是业余的体育训练,都受到人们的关注。加强体育教育已经成为小学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点,但是在全民体育教育背景下仍然有的教师教育理念比较陈旧,依旧采用比较传统的教育方式进行体育教学,对各种新型的教育资源的应用不到位。加强体育教育已经成为小学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点,在整体的教育观方面,需要把握体育教育的意义在于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养,而不是简单地让小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体育动作。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则需要对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改进,加强对素质教育理念的应用,并且对体育教学目标进行重新设计,使得体育教学工作可以有序推进,从而不断提高体育教学水平。与此同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应该要定期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为体育教师提供更多进修的机会,使得体育教师可以提高实践教学水平,能够把握好课堂与课外教学的关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小学生的学习营造良好的环境。

2、激发小学生的兴趣爱好

在体育中要不断激发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而才能不断激发小学生的学习潜力。为了使得小学生对体育学习有更加浓厚的兴趣,则需要应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一些与体育相关的问题展示在课堂上,通过引导、讨论、交流、启发等教学实践方式来提高小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度,从而使得小学生可以对各种体育知识有更加浓厚的兴趣,能够提高自己的体育学习水平。

3、加强课外活动教学的力度

体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的关键在于让小学生能够加强课外练习,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各项体育技能。单纯地依靠课堂教学的有限的时间对小学生进行体育教育,很难提高小学生的体育能力,当前很多小学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都开始注重加强第二课堂的建设,不仅要在课堂上加强对小学生的正确引导,还应该要在课外引导小学生进行自主练习。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应该要积极加强对小学生的实践教育,加强课外活动教学,让小学生在课后可以进行全面的练习。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一些多媒体设备、现代传媒技术等,加强对各种体育教学资源的应用,从而提高小学生的体育能力。比如在课后举行一些体育比赛,使得小学生的对体育知识进行理解的过程中可以提高自己对体育的认识,从而真正参与到相应的练习中,而且能够加强与其他同学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不断提高自己的体育水平。为了为小学生在课外学习提供更多的资源,在信息时代应该要加强对新媒体的投入,尤其是要加强小学领导对各种新媒体设备、新媒体技术等方面的投入,使得小学可以配备各种新媒体资源,从而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与利用。

4、加强评价体系的改革

评价是体育教育的补充,只有做到了科学合理的评价,才能使得小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自己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要对传统的体育评价模式进行改进。传统的体育评价主要是通过对小学生对各种体育动作和知识的掌握能力进行评价得到的,这其实是一种比较片面的评价方式。對此,在进行评价体系的设计过程中,不仅要涉及小学生对各种课程的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应该要加强对小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的培养,对小学生的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分析和探讨,从而对小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关注,了解小学生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评价学习过程中的不同需求,从而帮助小学生不断认识自我,自信地进行学习。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教育是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养的关键,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及时解决。尤其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必须要加强对小学生的体育技能的培训,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 郑全伟.浅谈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软件:电子版,2013(13)

[2] 朱妹梅.浅谈当前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新一代月刊,2010(23)

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第4篇

一、原因剖析

(1) 教师的共性指导限制了个性作文的发展。班级学生人数多, 教师在有限的作文课堂教学时间是不可能过多地关注到学生作文的个性化表达, 只能象征性地照顾到少数乐于表达、善于表达学生的个性诉求, 并以此作为蓝本推广至全班, 从而成就一篇篇具有如此“共性”的作文面孔。

(2) 学生的个体差异限制了个性化作文的发展。由于各个孩子的心智水平发展不同, 语言表达水平也不均衡, 这些都导致学生个性化表达有一定的困难、一定差异。一旦离开教师或家长的指导, 他们就无所适从, 最后为图省事, 随大流, 放弃个性化表达, 这也导致了“千文一面”的作文现状。

(3) 作文的评价体系限制了个性化作文的发展。现行的作文评价体系则比较注重谋篇布局、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完整性和完美性。这样就更使个性化作文“举步维艰, 四面楚歌”, 往往不能做到“善始善终”。几个回合下来, 教师和学生的努力没有得到更多更好的“回报”, 个性的表达也就慢慢地消退了“热度”, 宁肯雷同, 努力求稳。因此现行的作文评价体系也成了学生个性化作文发展的“绊脚石”。

二、改进策略

(1) 转变作文评价, 关注个性化价值。要使学生的作文有个性, 体现其灵动性, 教师必须转变评价观念, 充分尊重学生作文的个性化表达, 给予适当的鼓励, 让个性化作文的先行学生成为典范, 从而引领学生们向着个性化作文的健康之路进发。其次, 教师要放低姿态, 放低评价的门槛, 弱化对个性化作文在立意、谋篇布局、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要求, 而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习惯, 鼓励真情实感的表达、个性飞扬的表达, 期待孩子的自由作文、个性作文的涌现。

对学生有创意、流露着童真童趣的描写要多加肯定。教师可以用红色的圈画出来, 以示表扬;还可以用简单的评语传递热情肯定;还可以在作文评价时让学生朗读这些句段, 供其他同学欣赏。如一位老师让学生观察风后写一段话, 学生有的写道:“风轻轻地敲打着窗户, 好像叫我出去陪它玩, 见我们只顾上课不理它, 就调皮地跑开了。它一会儿在花坛中打转, 一会儿在操场上奔跑, 一会儿又跑回来, ‘啪’的一声把教室门关上, 吓了我们一跳。”有的写道:“只听窗外风声呼呼, 好像要闯进教室, 却被窗户拦住, 和窗户在吵架呢!”孩子们边读边赏, 渐渐领悟到个性化描写的窍门。

(2) 增加生活体验, 凸现个性化内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就决定了他们的生活体验不够丰富, 参差不齐。对于已有的一些生活经历、生活体验也是模模糊糊一片, 混混沌沌一团, 很难做到细致全面。这些往往都使他们无法找到生活体验和作文的连接点, 作文与生活完全隔断, 唤醒提取都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作文也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本之木”。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 架起一座生活体验与作文的桥梁, 培养学生观察积累的能力, 提高学生“找米”的能力。如写作前, 可以先让学生亲眼看一看, 听一听, 摸一摸, 体验一把, 让他们获得个性化的感受, 再让他们谈一谈, 议一议。如此一来, 不仅降低了个性化作文的难度, 也为学生个性化作文扫除了一部分语言表达上的障碍。

(3) 体现儿童视角, 促进个性化表达。学生虽小, 但也有自己的思想, 对于同一个问题, 成人角度和孩子角度肯定有一定的差别。因此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要站在儿童视角看作文, 站在儿童立场写作文, 这也许就是现如今提倡教师写下水文的初衷吧。在作文时教师应从孩子角度出发, 尽可能地拓展命题, 以拓展儿童写作的空间。平时教学中, 教师应努力营造一个能让孩子畅所欲言的宽松氛围, 让孩子有个性作文的表达空间, 激发他们个性化作文的热情, 促使他们走个性化作文之路。如薛法根老师让学生描述自己的特点时, 有学生说:“老师的牙齿有点奇怪, 是兔板牙。”薛老师幽默地予以肯定:“嗯, 有缺点的人才可爱。”有学生说:“老师尖嘴猴腮, 像猴子。”薛老师巧妙地引导:“我听出来了, 说我的脑袋小。我脑袋虽小, 但智慧多, 你说得很准。我属猴, 一点也不奇怪。”宽松的氛围放松了学生的紧张情绪, 点燃了学生表达的欲望, 让他们一个个“放下包袱, 轻装上阵”, 个性化的表达也如“雨后春笋”。在平时作文教学中, 教师更要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 独辟蹊径, 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个性化的感受, 呈现个性化的作文。

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5篇

有的教师刺伤学习成绩不理想或不努力的学生的自尊心,甚至羞辱学生的人格,(部分家长还有打骂、惩罚等现象)导致学生丧失信心,自暴自弃,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仇恨英语学习。

多数教师教学受教材的限制,教材有什么就教什么,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不能将最新的、有用的、教科书中没有的内容教给学生,导致教学缺乏弹性和选择性,限制了学生的视野拓展。

学生没有个性化的学习空间,无论读、背、抄写、练习、作业、测验都一种模式,都要达到同样的标准,学同样的句子和词汇。评价学生也是一把尺子、一个标准,导致培养的学生千人一面。

课堂上教师煞费苦心地讲解、传授,要求学生认真地倾听、理解、记忆,规范地模仿拼读、朗读、拼写,机械地背课文、背句子、背单词、背语音。英语教学被简化成为背词句、默词句的教学,忽视了学习主动性、“做中学”、和学生观察、想象、创新精神的培养。

小学新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探析 第6篇

关键词:小学;新课程;教学;问题;讨论

【分类号】G623.2

小学新课程教学的深入,对培育学生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怎样通过新课程教学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以及综合能力,是当代教学亟待解决的新课题之一。目前的小学新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这样的问题需要有关教育专家和学校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够得到妥善解决。新课程教学,要重新构建教育教学的理念框架,将教材当成教授知识的平台,变通性强地运用各种范例,是对以往教学模式的一种颠覆。

一、小学新课程教学观念

(一)创建情景教学,达到理想功效

在新课程教学开展的时候,要从平日的生活着手,创建形象、能够紧抓学生眼球的情景,在情景中拓宽学生眼界,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从客观事物着手,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掌握教材内容,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影响,寓教于乐。

(二)鼓励为先,批评适度,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新课程教学中,要注重把握学生的心态、情绪,教学中要积极运用正面评论,多使用正面的鼓励以及带有鼓励性质的肢体语言,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并引发学生的探索欲,鼓励学生深入学习;尽量不使用或少使用负面评论,让学生自己查漏补缺,预防下次犯同样的错误。

(三)变通性地利用教学课程,提升教学效率

新课程教学中,老师要依照学生的认知定律以及能力,注意领悟新课程教科书编纂的主旨,利用教科书,变通性强地对其使用;依照学生的具体状况,对教科书中的内容进行适度的删减或调节,要做到从教科书中提取精华。

此外,老师不但需要传道解惑,还要从理论、能力、心态、情绪以及思考模式等多层面实施教学。这是由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育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适应能力更为重要。

(四)培育学生的自主性,规避课程讲解的“假大空”

在新课程教学中,老师是学生的“引路明灯”,对学生熟悉的理论,应耐心讲授,而对综合程度较高并且兼具极佳思维锻炼意义的问题,要细分知识点。然而,目前的教学缺少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育。

新课程教学中,老师应诱导学生,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人翁。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研讨要适度,老师应擅长引导学生。要规划学生的学习计划,让学生从不同视角去了解所学知识,化解实际矛盾。

二、小学新课程教学存在的难题

(一)没有妥善处置教学民主和教学次序

在小学课程教学中,时常会出现如此情况:在老师提问以后,学生开始踊跃回答问题,一部分学生踊跃发言,课堂吵闹不堪;一部分学生不举手就站起来回答问题;一部分学生站到座椅上回答问题;另外,还有学生会走到老师跟前,扯着老师的衣服来回答疑问。

这样杂乱无章的课堂,老师明确要求点名发言,极个别的学生仍然吵闹不已;此外,老师为了呵护学生刚刚建立起来的兴趣,既需要维护教学秩序,又要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顾此失彼,一堂课下来学生学到的东西少之又少。

(二)课程教学模式的不科学

新课程教学中,时常是老师随机提问,需要学生分成小组探讨;然而,探讨过程中,同学们大多七嘴八舌、自说自话,与其说是探讨,倒更像菜市场里买菜。导致课堂教学秩序紊乱、学生没有办法正常探讨的根源在于:随意性太强,而教学过程中仅重视合作学习的成果,缺少探讨中的引导,忽略了对学生个性的培育。

(三)缺少学习自主性

新课程教学中,老师没有起到主导作用。尽管这样看上去学生的发言等更为踊跃,然而却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以往均是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似乎并非如此。这类畸形的自主,会导致课堂秩序紊乱,学生学无所得。

三、提升小学新课程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打造谐和公平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教学中,老师不应将自身的位置摆得过高,要与学生亲密互动,但又不失老师的威严。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纪,老师讲授课程的时候不能照本宣科;而应让学生各抒己见,从不同的视角来学习课文;要重视诱导学生,并不吝惜赞美之词。这样,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奇效。

(二)激励学生参加互动

学生参与是实践课程以及学习活动成功的标志。在新课程教学中。老师应诱导学生踊跃参与课堂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翁,而高效的学习办法是学生通过摸索获得的,如此能够最大限度地汲取课堂中的“养分”。

而通过创建丰富多彩的情景,将学生引导入异彩纷呈的问题时空中,激励学生主动参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灌输课程的重难点就变得容易得多。

(三)萃取教学语言

新课程转变,而老师还画地为牢、教学模式还一成不变的话,新课程教学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没有丝毫意义。新课程教学中,老师教学的质量怎样、效果怎样,取决于老师的组织能力。老师应对自己使用的教学语言进行萃取,避免使用啰嗦、重复的语言;规避过度讲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多留余地,培育自主能力

学生在充裕的时空中,自主学习才不会是一纸空谈。老师要尽可能精简自身的教学语言,对学生已经熟知并能灵活应用的知识,不需要再进行讲授。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讲授要兼具启迪性与引导性,要点拨学生的思维,不可将答案告知学生,学生应通过自主思考,找到问题的答案。另外,应培育学生的自主思维,老师提问时应反复揣摩问题的讨论价值,让学生解析问题,找到答案。

结束语:

新课程教学中,不应完全按照教科书来教学。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比如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等)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是至为关键的。而学生从新课程教学模式中学到的知识,将受用终身。

参考文献:

[1] 徐兰芬.让学生成为快乐的天使——新课程教学中的小学美术教学[J].课外阅读:中下,2012,(1):199-199.

[2] 叶应萍.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3,(43):244-244.

[3] 蒋智芳.心系学子焕生机——浅论基础教育中音乐新课程教學的备课[J].小学时代:教师,2012,(8):80-80.

小学体育教学存在问题 第7篇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问题,对策

小学是学生时代的起始阶段, 也是关键阶段, 是学生的各项习惯和爱好培养的重要时期。小学体育是小学学习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 可以为学生身体生长发育提供保障。小学体育课上得好, 不但可以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锻炼, 还可以使体育教学效率不断提高。但是自从开始实行新的体育健康课程教学标准以来, 确实给我们的小学体育教学带来了不少变化。我们在看到可喜的变化的同时, 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 一些传统的课程项目已经不能满足小学体育教学的需要, 还有小学体育日常教学中日益凸显的一些问题, 这些都是我们必须想办法完善的部分, 使小学体育教学的内容以及形式更符合目前素质教育的要求。所以, 笔者针对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能使体育教学效率不断提高的策略。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忽略体育课程的重要性

这是大部分小学存在的共性问题, 也是家长和学校多存在的典型问题:认为体育课不重要, 因为体育不计入学习成绩。现在的家长和学校都把学生的学习成绩摆在“第一位”, 其他影响学习成绩的事情统统不重要。所以在学校时, 体育课也就沦为其他教师的补习课或者学生写作业的自习课。在家时, 家长从来不让学生参加体育锻炼, 学生的时间被安排得满满当当的补习课所占用, 即使学生有心想要进行体育锻炼, 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样的结果就是直接导致学生的身体素质下降, 出现越来越多的“小胖子”或者体质弱学生。这些都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

(二) 小学生本身不喜欢体育运动

现在在学校中还存在一种现象, 学校一周好不容易给学生安排一次体育课, 学生到了操场上, 没跑多久就累得跑不动, 或者体育锻炼项目做不好, 完不成任务。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 除了一些客观因素外, 还有学生主观不喜欢体育运动的原因。他们更喜欢新兴的网络、计算机等活动, 坐在电脑前面既省力又好玩, 而且更吸引他们把时间都用在这些事情上面, 自然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就少多了。时间长了, 慢慢就形成了不爱运动的习惯。加上现在的饮食花样多, 学生的身体素质慢慢变得越来越差, 越来越不健康。

二、改善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 改变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学校必须改变以前的错误观念, 开展丰富多样的体育锻炼项目, 吸引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 以前的体育课上只是让学生跑跑步, 做做俯卧撑、仰卧起坐, 都是一些单调的项目, 难以吸引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现在, 我们可以多引进项目, 比如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轮滑等有趣的体育运动。这样学生会非常愿意参加, 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自主选择, 使学生拥有主动权。学生认为这样的课程新颖有趣, 改变自己对体育课的原有印象, 就会更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另外, 学校为了督促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还可以多组织集体运动的活动, 如常见的课间操, 课间集体跑步, 并不要求速度, 目的就是培养他们的运动习惯和运动观念。这样能改变学生原有的认为体育课程枯燥、没意思的看法, 同时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的体质, 使学生生病请假的情况大大减少, 还促进了学生的文化课学习成绩的提升。

(二) 更新学生的体育锻炼观念

小学生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 需要适当参加锻炼, 促进健康成长。而学生目前错误的观念和不良的习惯正在影响着自己身体的正常生长。所以,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就要多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 还要定期举行一些有趣的体育竞赛活动, 使学生为了取胜而积极锻炼。教师还应在教学评价时注意运用可以促进学生树立正确体育锻炼观念的标准, 促进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体育锻炼和体育教学中。同时, 体育教学中的一些项目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这也是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培养。

总而言之, 在如今各科教学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 小学体育教学也不能放慢脚步, 要按照改革的方向结合自身的课程特点, 为进一步改善小学生的健康状况, 增强小学生的体质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且, 我们要使改革后的课程更有利于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运动观念, 积极地锻炼身体, 磨炼坚强的意志, 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做好准备。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力, 还能够更好地强化小学生的体质。

参考文献

[1]刘庆云.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体育教学方式[J].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3 (4) .

[2]沈凤达.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途径与策略研究[J].学周刊, 2012 (1) .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8篇

一、朗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

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 一节课40分钟, 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 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 如雁掠过, 且又“雁过无痕”。如预习性的朗读, 要求学生读通课文, 读准生字新词, 但实际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 教师就“啪—啪—”鼓掌示意学生停下, 马上转入下一程序, 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而已。

2、朗读的目的性不够明确。

甲生读了乙生读, 男同学读了女同学读, 看似热热闹闹, 其实读前没有要求, 读中没有指导, 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价反馈, 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 没有用心、用情去读, 而是有口无心地“念着经”。这样的朗读事倍功半, 而且容易导致学生做事心不在焉、缺乏目的性。3、朗读的面窄。

不管是检查性的朗读还是讲析、答问之余的所谓感情朗读, 教师往往盯住几个尖子, 读来读去, 就是那四五个学生, 大部分学生都是规规矩矩坐着当听众, 这种多数学生得不到朗读练习的现状, 怎能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又怎能落实语文教育中最基本的一分子—会读4.朗读指导机械匮乏。

朗读教学指导方法单调、机械、生硬, 常见教师在分析、理解之余来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 或“把xxx语气读出来”, 诸如此类隔靴搔痒的引导, 导致朗读不能溶“导”、“练”于一炉, 不能揉理解、感悟于一体。有的教师即使有指导却不得要领, 只重声音形式, 不重内心体验;只重表层的技巧, 不重语言的内蕴。常听教师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 把某一个字 (词) 读得重 (或轻) 些, 把某几个句子读得快些 (慢些) , 而忽略了朗读表情达意的要义。所以许多学生一遇到感情比较强烈的句子, 就认为该读重音, 而不知道有时重音轻读, 表达的效果更强烈。

3、只求形式不求实效。

据观察, 一般一节课朗读安排了三—四次 (相对环节而言, 非指读的人次) , 但有安排却未到位, 有形式却无多大实效, 往往是朗朗书声骤然响起, 不到1分钟, 又在教师的示意下戛然而止, 朗读成了课堂教学的一种点缀。

二、优化朗读教学的对策:

1、保证读书时间。

教师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安排每节课的朗读时间, 并自我监控达成度。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 要求用普通话, 声音响亮, 吐字清楚, 读准字音, 不读破句, 特别是自学性朗读, 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 切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 匆匆过场, 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 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 读出感觉, 读出味道, 读出情趣, 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 通过评议, 强化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时间哪儿挤?精心设计问题, 让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读。让花俏形式的, 没有实效的小组讨论让位给读。

2、扩大朗读训练面。

朗续训练, 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特别是低段学生, 年龄小, 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 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 昏昏欲睡。要适当地创设情境, 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如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 有时请学生配配画外音, 也可把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进行比赛等等。

3、理解与朗读相互依存。

在阅读教学中, 把朗读与理解截然割裂的现象并非罕见, 分析前读一遍, 讲解完后再朗读一遍, 甚至根本没去理解, 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一次, 听一位教师上《春》一课, 仅仅理清了文章脉络后, 她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 还说:“春天的景色这么美, 请大家美美地读出来。”为何“美美”, 景色美又在何方?课后, 我问学生:“景色美在哪儿脑中有画面吗?”“哪些词句写出了景色美?”学生茫然不知所措。诚然, 我们的祖先有“书读百遍, 其义自现”的古训, 但正如鲁迅先生所说, 在瞎弄里摸索, 自悟自得的毕竟是少数。所以朗读要以理解为基础, 通过朗读又可促进对文章的感悟品味, 它们相辅相成的, 必须有机结合。

4、精选练点, 锤锤有声。

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9篇

不可否认, 学生的发展与教师的教育教学息息相关。如, 我校去年龙泉路校区的五年级1、2班, 下学期期末数学班级平均分与月牙塘校区班级平均分相差20多分, 到了六年级这位老师怀孕了, 要求学校给予照顾, 学校调整了一个市级学科带头人接手这两个班, 还担任其中一个班的班主任。一个学期下来, 学生的厌学情绪明显改善, 六年级上学期两个班的班级平均分比上一学期提高了15~18分, 与月牙塘校区同年级班级平均分也从相差20多分缩小到了3~5分。同样的学生, 不同的老师, 获得的教学效果竟相差这么大, 这真的不得不让我们再次反思:教师的教学究竟有些什么问题?

一、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本体性知识的缺失, 制约着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数学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既包括显性的可言传的数学知识, 也包括隐性的默会知识, 即数学能力、素养。两者中无论缺失哪一块都会制约教学效率的提高。笔者所在学校是云南省一级示范小学, 现有数学教师24人, 其中数学专业的仅有4人, 年龄稍长、教龄稍长的大部分是原来的中师生, 后来通过各种途径的学习获得了本科文凭, 但由于大家觉得数学难学, 很少学数学专业, 这部分教师专业技能和基本素养都不错, 但数学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不足, 面对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增加和更新, 往往难以把握和驾驭。如, 新课程内容中的统计与概率领域, 有时这些老师也通过各种途径学习请教, 但也仅限于基本弄懂学会, 没有更深入地学习领会。近几年新入职的教师基本上是专业对口的数学专业大学毕业生, 但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又不如原来的中师生扎实, 加之目前大多数高校数学专业的本科生培养目标是中学数学教师, 诸如小学数学教育学、心理学、算术理论等方面确实欠缺, 许多时候也无法应对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更新与学习要求的变化。

2.教学中忽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制约着学生数学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数学学习的两个基本功能:一是后续学习的支撑和工具, 二是思维能力 (核心是逻辑思维) 的培养。后者影响着学生的后续学习, 也是培养现代合格公民的重要内容。目前, 许多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偏重于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 偏重于学生的学习结果而忽视学习过程;课堂中, 机械练习、重复练习、低效甚至无效练习多, 而有变化、有层次、有思维含量的综合性练习少;急功近利地追求期末考试的高平均分和同学校、同区的成绩排名, 虽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不准搞排名, 但每次考试的成绩仍会在一定范围内公开, 仍然成为许多教师和学校相互攀比的资本。数学思维训练是数学教学的核心, 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是数学教学的灵魂, 也是学生创造能力的源泉。教师须知, 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思想方法, 可使学生终身受益。

3.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 制约着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个性发展。新课程实施以来, 教师都知道要转变观念, 转变角色, 要以学生为主体。但实际的课堂中有多少教师真正做到?就笔者听到、看到的大部分常规课堂仍采用师讲生听、师问生答这种乒乓球式的教学。甚至一个问题抛出来, 为了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只要有一个学生举手, 教师马上就叫起来回答并给予表扬, 对大多数学生没有留足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随意性语言过多, 一堂课好像教师总在讲话, 过于忙碌, 即便有教师关注到了以活动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 由于对活动的要求不够具体和明确, 导致活动成了摆样子、走过场。

二、建议和对策

针对上述现象和问题, 笔者有以下建议:

1.教师培训中加大本体性知识学习的内容和力度。对于职前教育, 我们无法回头去改变它, 而对于职后的培训我们则执手可行, 可以从学校层面或各级各类教研培训机构层面上考虑, 在现在经常进行的新教师入职培训、教育理论通识培训、教学技能、教材分析等基础上, 进一步深入调研, 增加涉及小学数学各领域本体性知识 (如算术理论、统计、概率等) 、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史、数学文化等方面的培训内容。只有具备较广厚的数学基础, 才有可能在以后的教学中“取之左右逢其源”, 深入浅出地驾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

2.进一步完善各级主管部门、学校对教师、学生的评价制度以及教师绩效考核办法, 正确引导教师从追求急功近利的单纯分数, 转变到真正落实数学教学的教育价值。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从自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要组织学生交流、探讨, 在探讨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要重视课堂练习, 从训练中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能力;要重视练习的讲评, 在讲评中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要让学生进行课堂小结, 在小结中培养归纳概括能力。只有把每一步走稳、踩实, 才能真正落实数学教学的教育价值, 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让学生终身受益。

3.学习可参考一些先进的能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如, 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 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模式, 中英西南项目的“参与式”模式等, 在充分分析自己学校的校情、学情的前提下加以创新利用,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 让学生动起来, 让课堂活起来, 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4.加大校内、区内、市内优秀教师的辐射作用, 进一步提高各级各类优秀教师的各方面待遇, 让特级教师、名师、各级学科带头人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真正做到以点带面、以优带良、以熟带生, 使大部分教师主动学习钻研, 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第10篇

问题之一:面对作文,教师缺乏底气

[问题剖析]在调研中,我们发现,造成作文教学质量偏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教师亦应承担相应的责任。长期以来,大部分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一直存在着畏难的情绪,不愿上作文课,害怕上作文课,敷衍作文课。不少教师根本不把作文课当“课”去上,上课时连教案都没有。大多是当一个单元教学结束时,只是按照单元的写作训练内容布置一个作文题目,提出几点作文要求,然后学生就开始作文。更有甚者,我们的教师本身不会写作文。有的教师教了一辈子作文,居然没有写过一篇文章,至少没有写过一篇像样的文章。这样的教师怎么能教作文,又怎能不惧怕作文教学呢?

[解决对策]俗话说,打铁必须自身硬。老师惧怕作文教学,其根本原因是缺乏写作实践,从而产生了“文章难写”、“作文难教”的心理障碍。为解除这种心理障碍,教师就要勤于写作实践,练就写作的真功夫。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老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或者能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想些什么,就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教师下水》)叶老的话言简意赅,不妨作为解决惧怕作文教学的一剂良药。如果我们让学生动笔之前,先按习作的要求写一篇相同的题目的作文,就可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又可在作文教学中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

问题之二:目标过高,学生兴趣受挫

[问题剖析]《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的习作目标中指出:“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这些习作目标,可以说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生活实际确定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因不少教师对作文教学的目的不够明确,对课标没有较好地消化吸收,对年级训练的重点不清,对学生的心理需求不明,作文教学“超标”、“拔高”的现象极为普遍。对学生作文评估要求偏高、偏难,使学生觉得写作文“高不可攀”。偏离实际的高标准、严要求,只会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长此以往,学生学习作文的情绪受到挫伤,消沉、厌烦,从而对作文失去兴趣。

[解决策略]农村小学应该学写什么样的文章呢?这是一个争论好久又没有解决的问题。长期以来,不少语文教师把作文课上成了文学作品课。在指导学生作文时,目标过高,导致了学生作文兴趣的缺失。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教师要深刻领会课标的精神,按课标要求进行作文教学。课标关于写作教学的目标是这样的:第一学段定位于“写话”;第二学段才开始“习作”。而对习作的目标要求则为:“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叶圣陶先生在论及作文教学时亦指出:“习作一课,我谓宜认定标的,师生全力以赴。标的为何?文理通顺而已。”课标的要求,叶老的见解,都为我们指明了小学生作文的目标方向。如果把握了这个教学方向和尺度,目标过高的现象将会得到较好的纠正。

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把学生作文的积极情绪内化为良好的行动,促使学生朝着成功的方向发展。教师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等实际情况出发,从班级的基础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作文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应敞开思想,互相沟通,取长补短,教师要信任学生,鼓励学生,增强他们写作的自信心,促使其写作的心境处于最佳状态,从而调动起积极的思想情绪,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问题之三:教学封闭,学生生活匮乏

[问题剖析]笔者在调研中了解到,目前,仍有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袭用封闭的教学模式,习惯于命题作文的指导,重形式,轻内容;重讲解,轻实践,不以学生生活为基础来引导学生作文,使学生的作文成为无源之水,毫无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在这样僵化的思维模式和思维定势的引导下,在封闭的校园教室里,学生怎能热爱作文,写出好的文章来呢?

[解决对策]写作的源头在生活。若学生生活丰富,接触的事物多,见识广,视野开阔,感受就会深刻,写起作文就会左右逢源,触类旁通。因此,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认识事物。注重从学生实际出发,广辟作文渠道,求得源头活水,丰富习作素材,为其“找米下锅”。

具体而言,一是从社会实践中开辟作文渠道。教学中应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开展一些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认识社会,了解生活,在实践中扩大视野,提高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二是从社会体验中开辟作文渠道。农村孩子是在学习和劳动中成长的,劳动给了他们许多课外知识,造就了他们勇敢、朴实、勤快、独立等性格,同时也让他们品尝到了许多酸甜苦辣。教师要指导农村学生多留心自己的劳动过程,体验劳动中的真实感受,从而燃起作文兴趣之火;三是从日常生活中开辟作文渠道。农村学生经常参加传统活动,目睹新人新事,观看人间百态。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分析,学生的作文就会言之有物,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

问题之四:缺乏积累,语言苍白无力

[问题剖析]由于农村办学条件较差,特别是偏远农村,学校图书馆建设形同虚设,图书的陈旧、短缺满足不了阅读需求。加之农村文化的缺乏,导致学生见识狭窄,缺乏相应的知识及词汇的储备,使学生作文语言枯燥,苍白无力,废话、套话连篇。

[解决对策]“日积月累,方能生悟。”如果说丰富生活,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那么广泛阅读则可帮助学生补充词语贫乏、苍白无力之不足。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通过大量阅读丰富词汇,为习作积累必要的语言材料。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 第11篇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8-326-01

新世纪是知识、经济网络化的时代,社会竞争激烈,信息技术成为人们适应社会和生活的重要素质。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被忽视,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成为小学生的“盲点”。因此,改变教学现状,创新和改革课堂模式,已势在必行。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简析

虽然信息技术课程在中小学全面开设,但不受重视、低效的教学现状普遍存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设施落后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施上不足,硬件设施薄弱,硬件设施的不足,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要。

小学生喜欢上网,对电脑情有独钟,然而,小学校的微机室的电脑,一般少的可怜,4、5个学生一台电脑,并不罕见,有时,不同的年级、班级同时上信息课,而只能一个班学生进微机室,其他学生只能坐在教室里上自习或者理论,因此,上机的机会大大减少,制约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

2、课时少

小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虽然倍爱有加,但也不得不因为语文、数学、英语的“重要性”而忍痛割爱,对于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除了课堂上学点以外,其他均没有时间和闲暇而顾及到。

由于对语数外的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一直处于“副科”的位置,可是少自不待言,一般情况下,小学一周只给信息技术一节课,每周40分钟,不用说小学信息技术老师缺乏专业知识、困乏系统的理论,信息素养的缺失,就是信息技术老师有回天术,也难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再者,信息技术本身就是技术活,学生仅仅掌握理论知识远远不够,关键要上机实践和操作。一周一节课,设备的缺失、课时少等,学生的实践时间也受到限制,操作水平更难以提高。再加上,信息课被其他老师所挤占,一学期下来,一个班信息课寥寥无几,学生们望眼欲穿,信息课尤显得狼狈不堪,谈质量和效益也是无稽之谈。

3、教学模式单一

信息课理论性强,难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讲网络知识,讲“WPS文字”、“WPS演示”“WPS表格”等理论,对小学生而言,无异于对牛弹琴,枯燥的理论知识令他们感到信息技术的乏味,对教学产生负面影响,教学质量难以提升。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对策

1、游戏法强化学习兴趣

游戏可以实现“寓教于乐”之效。如“指法练习”的教学中,借助于“金山打字2006中的“打字游戏”——激流勇进,看看谁打字最快,并通过设置按钮,不断挑战自己的能力,使游戏逐渐升级。游戏的开展,构建乐学的浓厚氛围。

用画图工具的软件时,教师可以组织开展“表情大串烧”的游戏,让学生使用“曲线”工具,在小熊的脸上畫上眼睛和嘴巴,构成各种各样的表情。这个游戏,让学生尽情展开想象,看看谁画得最像,谁画的表情最有趣?看似是玩游戏,实则是通过游戏,学会了知识和技能。

2、情景法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小学生对什么都好奇,并且总会打破砂锅问到底,如在WPS文字中,一个字可以变大、可以变小,可以变成简化字、可以变成繁体字,可以变粗也可以变细,可以空心,可以加边框,还可以插入图片,链接音乐盒视频等,对于这一切,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先操作,让学生对这些产生学的欲望,产生好奇,为想学、乐学奠定基础。如学习《初识WPS文字》时,教师先呈现教学目标,而教学目标以幻灯片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这个幻灯片,制作成字体不同,插入一个动漫图片,另外文字以荷花为背景。然后,提出问题:这个是用文字处理软件制作的图文并茂的WPS文字作品,这个作品漂亮不漂亮?这就是用WPS文字制作的,你们想不想学?今天就来认识WPS文字。这样,轻松把学生带进WPS文字的学习中。

3、问题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

《初识WPS文字》的教学中,在导入新授之后,直接提出问题:启动WPS文字有几种方法?要求学生至少找出两种方法,再让学生议一议,哪种方法最好、最简单?在学生掌握了WPS文字的启动方法后,进一步提出问题:那么如何退出WPS文字?这样的问题,步步引领学生投入到问题的探讨中。

4、注重操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初识WPS文字》时,给学生讲怎样启动WPS文字和如何退出WPS文字,以及如何保存文档等,枯燥的讲解和繁琐的知识点,令学生头昏脑涨,而如果让学生上机,让学生练一练:双击快捷图表启动WPS文字和通过开始——程序——打开WPS文字,比较一下,哪种启动速度快,这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学以致用。

再如,开展一次“致贺卡”的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形象力和创造力,同时渗透感恩教育。学生制作贺卡前,教师可以呈现自己制作的贺卡,如母亲节这天,自己制作的贺卡,上面画一束娇艳欲滴、散发着淡淡的清香的康乃馨、用圆体英文写上衷心地祝福Happy Mother’s Day!再用正楷中文将英语翻译出来:祝母亲节快乐!呈现父亲节那天,送给老爸的贺卡:一个烟斗格外醒目,棱角分明,色彩突出明显,烟斗边似轻纱、似薄雾的烟雾缭绕,一句:爸爸,您辛苦了!表达出浓浓的父子情、父女爱。给老师制作一张贺卡,给老师传递浓浓的师生情,六一儿童节、元旦、春节等,给朋友、给亲人送上一份祝福……这样的活动与所学的知识息息相关,也丝丝相连,并从活动中,找到成功的自信。

此外,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常常进行教学反思,分析教学中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创新和改革,促进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不断提升,培养信息技术素养的新一代。

参考文献:

[1] 童宇嵩.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体现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5(12).

[2] 张立全.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5(6).

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12篇

一、小学生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指导不得法。语文教师在 作文训练 中普遍存 在重教法 、轻学法的倾向。此外,有些教师不善于写作文, 于是学生也怕写作文,造成恶性循环。

2.作文训练年级不衔接。各年级作文训练不衔接的现象比较严重。 调查发现,三年级的作文大多数是命题作文,写作要求偏高,教师往往忽视写片断的练习, 一下子就要求学生写短文,缺乏过渡。

3.读写结合不紧密。在阅读教学中, 不少教师不注意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造成学生有话难说、有情难抒。

4.缺乏及时有效的反馈。有些教 师不及时 批改学生 的作文 ,致使学生要过很久才能得到教师的批改意见。学生对教师的批改结果不重视, 很难实现教师和学生的有效沟通。

二、提高小学作文教学的对策

1.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师要加强自身的文化学习, 每个学期都要制订自学计划, 不断地提高文化专业水平。学校要激励教师参加 不同层次 的函授培 训 ,并组织教师参加教研活动, 举办作文教学观摩课, 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语文教师要从素质教育的高度进一步明确作文教学的目的, 指导学生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使学生具有初步的作文能力,学习做人 ,开发智力 ,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2. 落实各年级的作文教学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着重练习写话,要有内容,语句要完整、连贯;中年级着重练习写片断, 内容要真实具体, 语句要通顺、连贯;高年级着重练习写成篇的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自觉落实《课标》要求 , 强化低年 级作文训练的意识, 落实低年级说话写话的要求,做到所写作文有内容,语句连贯、完整。要重视中年级的片断练习, 让学生逐步达到写作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连贯的目的。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是 人们认识 事物的重 要途径 ,也是构成作文能力的重要因素。小学生对 外界事物 缺乏敏锐 的观察、思考能力,他们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起点低、程度低,好多学生写作文像记流水账一样, 究其原因是学生不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从一年级起, 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借助教材,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带领学生参观、游览,教给学生观察方法;留心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

4. 加大阅读量 , 强化练习意识。阅读与写作是相互渗透的,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延续、巩固和发展, 所以教师要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加大阅读量,强化练习意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有计划地加强对学生的写作指导,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作文, 加大作文的练习量, 训练的方式主要是仿写。此外,教师还要注意课外阅读的指导和练习, 从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吸取养料, 并定期举办读书会、故事会,课外阅读 知识比赛 ,办墙报、板报,多方面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积累的素材多了,练笔的机会多了,作文思路就会更加开阔。

5.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欲望是人为某种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向往,它既是开启思维闸门的钥匙,又是思维的指南针。作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欲望, 教师就要为学生创设一个驰骋的舞台, 调动学生内在的言语表达欲望,以“让学生畅所欲言为本”,为学生的自主表达提供 有利条件 和广阔空 间减少对学生的束缚, 为学生的写作创造一 个自由驰 骋的舞台 ,让学生在这个舞台上说自己要想说的话。

6.适当采用作文面改法。对学生习作中的一些成功和不足做出总体评价之后, 逐一对其习作中出现的问题,包括中心不明确、病句、标点符号用错等 ,当面指出 ,提修改意见。在面批中采用商量的办法, 会使学生感到信任和鼓励,学生的自信心会增强,劲头会更足,个个跃跃欲试。修改完毕,学生读着 自己的“佳 作”,沉浸在创造的愉悦之中,加上前后对比,会很快地 悟出写好 作文的道 理来, 这对于挖掘学生的潜质是有好处的。

总之, 提高小学作文的教学质量,关键是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和重视作文教学的研究,不断探索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作文教学才能迈出困境,出现新的局面。

上一篇:吉林省电视台下一篇:日本企业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