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成本范文

2024-05-26

税收成本范文(精选11篇)

税收成本 第1篇

一、企业税收成本的涵义及其构成

企业税收成本是指企业在纳税过程中所发生的直接或间接耗费。企业税收成本具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狭义的企业税收成本仅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应当缴纳的各种税款之和;而广义的企业税收成本则应该包括税收负担以及与纳税相关的所有费用。本文讨论的是广义税收成本, 并将它划分为显性税收成本和隐性税收成本两大类。

(一) 显性税收成本

显性税收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 依照国家税收实体法的规定, 向税务机关缴纳的各种税款的总额。依据目前的税收实体法体系, 企业在所有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涉及缴纳的税种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企业所得税、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车船税、印花税、契税、车辆购置税、烟叶税及教育费附加等。

显性税收成本的特点主要体现为负担的公平性和成本的重要性。负担的公平性源自于税法的公平, 公平原则也是税收的最基本原则, 依法纳税也是所有纳税人义不容辞的义务。当然, 科学的税制往往是横向公平与纵向公平相结合, 在强调税法面前人人平等的前提下, 依据纳税人的能力强弱从而承担不同的税负。成本的重要性是指企业的显性税收成本是税收成本的核心, 占有绝对比重。另外, 显性税收成本来自于税法的刚性规定, 企业只有遵从, 应缴纳的各种税款是企业的资金流出, 缴纳税款的同时没有任何回报。

(二) 隐性税收成本

隐性税收成本也可以称为间接税收成本, 是指企业因为纳税行为而间接发生的所有相关费用或支出, 主要包括税收风险成本、税收财务成本及税收服务成本。

1. 税收风险成本。

税收风险成本是指企业有意或无意违反税法及其法律法规而遭致税务机关的处罚所发生的价值耗费, 包括税收滞纳金、罚款或者罚金。由于税收风险成本的发生完全是由于企业的主观故意或者过失原因而发生, 通过普法教育或者提高管理水平是可以充分避免的, 因此, 税收风险成本是企业自身过错而造成的一项额外增加成本。

2. 税收财务成本。

税收财务成本是指企业因缴纳各种税款而使资金流出企业发生的利息损失、机会成本等价值耗费。主要包括因纳税事宜而发生的利息损失、银行转账手续费以及缴纳税款资金的机会成本等。由于税收财务成本无法在账面上清晰地反映和核算, 具有较强的隐蔽性而常常被企业所忽视。

3. 税收服务成本。

税收服务成本是指企业为了完成纳税事宜而产生的应缴纳税款之外的价值耗费, 主要包括办理费用和代理费用。办理费用包括企业为办理纳税申报、上缴税款及其他涉税事项所发生的交通费、办公费;企业专门设立的税务工作部门及工作人员的费用;企业为接待税务机关的工作检查、业务指导等发生的接待费等。代理费用包括企业向税务师事务所 (会计师事务所) 等中介机构进行税务咨询发生的咨询费;委托注册税务师 (注册会计师) 代为办理纳税事宜所发生的服务费用;因纳税产生法律诉讼而发生的诉讼费、律师费;对员工进行税法知识培训发生的培训教育费等。企业的税收服务成本具有不稳定性, 会因为数额相对较小而不被重视, 但是, 企业完全可以对税收服务成本进行控制。

二、影响企业税收成本的因素

影响企业税收成本既有来自于企业外部的制度及环境因素, 又有来自于企业内部的自身因素。企业外部的制度及环境因素往往是刚性的, 企业无法进行控制或者很难有效地控制, 但是, 来自于企业内部的自身因素完全可以通过有效的控制措施进行规避。

(一) 影响企业税收成本的外部因素

影响企业税收成本的外部因素主要涉及经济发展状况、税收法律法规以及税收的征管水平。经济发展状况往往与政府的宏观调控密切联系, 而税收政策则是政府宏观调控常用的手段, 因此, 税收政策的调整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税收成本。

税收法律法规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旧税法的废止、新税法的颁布、现行税法的变更调整等因素对企业税收成本的影响。例如2008年1月1日起, 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法合并, 并且税率由33﹪调整为25﹪, 这一因素将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显性税收成本。

此外, 税务机关的征收管理水平也会对企业的税收成本产生一定的影响, 征管水平越高、征管手段越先进、企业纳税更便利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隐性税收成本。

(二) 影响企业税收成本的内部因素

影响企业税收成本的内部因素主要与企业的经营战略、管理水平、员工素质、工作效率等相关, 并且会随着公司经营战略或经营目标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同时也受到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

如果一个企业有明确的经营战略和经营目标, 并且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及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就不会为了短期利益冒很大风险去偷逃税款, 或者较少发生过失或疏漏而产生税收滞纳金、罚款、罚金等税收风险成本。从制度的有效性出发, 违法成本往往会大于违法所得, 因此, 冒险违反税法是博弈的下策。

另外, 企业员工的素质和能力及其工作效率, 也将对税收财务成本及税收服务成本产生影响。如果企业办税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足够高, 就会主动进行税务筹划, 采取对企业有利的纳税方案, 充分利用资金的时间价值, 大大降低税收财务成本。同时, 如果员工的能力足以胜任所有的纳税工作, 也不需要向中介机构购买相关服务, 减少支出培训费、服务费、咨询费等税收服务成本。

三、企业税收成本对经营活动的影响

企业的税收成本对于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不仅表现在管理层的投资决策方面, 更为重要的是, 税收成本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成果及经营业绩。

(一) 税收成本对管理层投资决策的影响

税收成本首先要影响投资项目的投资成本, 从而影响投资项目的投资收益。因此, 在其他因素大致相同的情况下, 税收政策尤其是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管理层的投资决策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 很多税种有基于地域的优惠政策。在总体税负、生产条件等基本相同的情况下, 企业进行投资决策时, 可能从降低税收显性成本的角度出发, 利用不同地区的税制差别或区域性的税收优惠政策, 选择整体税收负担较轻的地区进行投资, 从而获得更高的投资收益。

同时, 税收成本还将影响管理层对经营方向的选择, 例如, 国家为了鼓励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对于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 企业所得税减按15%缴纳。企业所得税法还有对农业、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领域的专项优惠政策, 从直接减少应纳税额的角度, 极有可能促使企业管理层改变原来的投资和经营方向。

另外, 税收成本还将影响企业管理层对投资方式的选择。例如, 企业所得税法就有对创业投资税收优惠的设计。

(二) 企业税收成本对经营成果的影响

企业的税收成本同其他成本费用项目一样, 都与企业净利润成反比关系。在显性税收成本中, 除了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之外, 其他各税种的应纳税额基本上可以在缴纳企业所得税时进行扣除, 税收风险成本、财务成本及服务成本也可以通过管理费用等项目计入当期损益, 从应税收入中进行了扣除, 产生一定的抵税效应。但是, 这些项目最终是要减少企业税前会计利润的, 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成果和经营业绩。

而企业所得税对于经营成果的影响则更为明显, 因为净利润通常是衡量企业经营成果的重要指标或者首选的指标, 税前利润减去所得税费用即为净利润, 因此, 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额是影响企业经营成果的非常重要而显著的因素。

四、优化税收成本对企业发展的意义

企业进行税收成本优化, 有利于企业资金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促使产业布局、产品结构更为合理, 也有利于企业获得成本优势, 并建立核心竞争力, 最终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从短期来看, 可以直接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 降低成本, 增加利润, 实现短期的经营目标。通过充分利用资金时间价值, 盘活企业的资金流, 从而通过生产或投资活动, 获得投资收益, 减少机会成本。

从长期来看, 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纳税意识, 普及税法知识, 控制和降低隐性税收成本。通过科学合理的税务筹划和决策过程, 企业将会逐渐规范其经营行为, 做出正确的决策, 从而促使企业精打细算、节约支出, 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培养战略意识, 增强企业竞争力。

五、优化企业税收成本的途径及措施

优化企业税收成本是指在税收法律法规允许的前提下, 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纳税事项及纳税行为进行科学分析与全面筹划, 选择税收成本最低的方案予以执行, 以获取最大的税收利益, 并最终实现企业的财务目标。

(一) 优化显性税收成本

显性税收成本主要来源于税法的刚性规定, 企业进行控制的余地并不大, 企业要想降低显性税收成本, 就必须主动地进行税务筹划。税务筹划的前提条件是必须符合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税务筹划的理念应当符合税收政策法规的导向;税务筹划必须在生产经营和投资决策行为作出之前;税务筹划的目标是使纳税人的税收利益最大化或者企业价值最大化。

通常情况下, 税务筹划实现的两种手段是选择低税负方案或者延迟纳税时间。但是, 笔者认为, 对于税务筹划最终目标的实现应该放在更高的层次上去认识, 要具有战略眼光, 可能有些税务筹划方案短期内使企业的税收成本不降反升, 但是, 从长期来看或者整个投资项目的经营期内来看, 将获得巨大的财务利益, 这样的税务筹划方案也不愧为高水平的筹划。

(二) 优化隐性税收成本

隐性税收成本主要来源于企业内部, 大多数在企业的控制范围之内, 因此, 企业可以通过适当的途径与措施进行优化, 减少隐性税收成本的支出。

对于税收风险成本, 企业一方面可以雇佣高素质的专业人员负责办税事宜, 并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另一方面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增强内部的监督和控制, 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 规避违反税法而产生的税收风险成本。

对于税收财务成本, 应该在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 尽量采取迟延纳税的方法来避免利息的损失。同时, 积极地加速资金流转, 获取其他利益从而规避缴纳税款而产生的机会成本。

对于税收服务成本, 企业办税人员应该进行合理分工, 提高工作效率,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减少重复无效的工作, 降低资料费、办公费及交通费等项目的支出。另外, 企业员工还应该及时主动学习掌握税法的变化, 避免产生纠纷而发生诉讼费等, 同时也能减少咨询费、培训费等其他间接支出。

总而言之, 优化税收成本, 企业需要培养全员参与意识, 不仅需要具备战略眼光, 还要从细节入手, 甚至可以将税收成本控制纳入预算管理范畴, 使税收成本优化变成企业的竞争优势。

摘要:从广义角度讲, 企业税收成本包括显性税收成本和隐性税收成本, 而隐性税收成本又涉及税收风险成本、税收财务成本及税收服务成本。企业内部的自身因素以及外部的环境因素都会影响企业税收成本的变化。同时, 税收成本将会对企业管理层的投资决策以及企业的经营成果产生直接的影响, 因此, 采取税务筹划等一系列措施优化税收成本对于企业短期利益或者长期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税收成本,成本构成,税务筹划

参考文献

[1]李健.企业税收成本的构成及优化[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3) .

[2]刘思白.税收筹划成本构成及分析[J].网络财富, 2008 (11) .[3]刘竹青.论企业税收筹划及其应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 2008 (12) .

[4]钱美琴.浅议影响税收筹划的几种因素[J].安徽税务, 2003 (9) .

[5]徐俊发.有关降低我国企业税收成本方法的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 2006 (8) .

[6]朱文娟, 陈岩峰.探析企业纳税筹划成本及其控制途径[J].商场现代化, 2009 (5) .

税收成本 第2篇

关键词:不对称信息税收成本

一、我国税收成本相关研究的现状

任何经济活动都有成本问题,税收活动也不例外。如何降低税收成本是税务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很多专家学者和税收工作者就这一问题提出了不少观点。纵观这些文章,基本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研究:从当前税收制度的不完善性(Incompleteness of the TaxSystem)着手,要求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税收制度;从税务机关的行政成本(Administrative Cost)出发,旨在提高税务机关工作效率;考虑纳税人纳税成本(Compliance Cost),希望提高纳税的可操作性。本文试图从税收征管活动中的税务机关和纳税人之间存在的不对称信息入手,探讨了这种不对称信息对税收成本的影响。

二、税收征管活动中的存在的不对称信息

1.不对称信息的引入

不对称信息(AsymmetricInformation)的提法可追溯到G?Akerlof于1970年提出的旧车市场的“柠檬”理论,它是信息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所谓信息不对称是指在商业活动中,交易的一方比另一方拥有更多的信息的情形。这种不对称信息的存在通常会使市场中出现逆向选择(AdverseSelection)和道德风险(MoralHazard),最终导致市场失灵。

2.税收管理活动中的存在的不对称信息

信息经济学中的不对称信息理论指的是在市场交易的双方之间存在的信息差别的情形。在税收征管活动中的税务机关和纳税人,他们之间虽然不是交易双方的关系,但从信息占有量出发,也存在着不对称的情况,它使得税务机关面临一个在不完全信息情况的税收工作决策的问题。

所谓税收管理中的不对称信息就是指税务机关掌握的经济税源信息和纳税人自身所掌握的经济税源信息存在差异:纳税人掌握有比税务机关更多、更真实的信息。如果税务部门掌握的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情况同纳税人的实际情况完全一致,即完全信息情况下,则税收征管工作就会变得非常简单。而事实上,从自利的经济人假设出发,除非一些例外情况,纳税人对自己的一部分信息会秘而不宣,税务部门与纳税人对纳税有关情况的了解存在差距,形成信息不对称,即税务信息不对称。于是,税收管理成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

税务机关为了消除这种不对称信息的存在,会采取在纳税人自主申报材料的基础上,定期或不定期集中进行税务稽查的措施,以了解该企业与纳税相关的全部情况。此时,信息不对称情况可以暂时消除。但是只要企业处在持续的生产经营中,过了一段时间,不对称信息又将会再次出现。因此,税收征管活动中的信息不对称必定是一个常态,绝对和静止的信息对称是不存在的。

3.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原因:

信息不对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是社会劳动分工的产物,也是专业化发展的结果。

税收信息不对称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但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税收信息不对称问题较为突出。产生这个问题的根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纳税人纳税意识不高

当前我国纳税人普遍纳税意识不高已是不争的事实,从1985年开始,全国每年查补的欠、偷税款在100亿元左右,而且逐年递增,为303亿,460亿元。纳税人有意隐藏税源信息,瞒报收入,使税务机关无法掌握真实的纳税人税务信息。

(2)当前的社会经济环境的不完善和纳税主体的复杂多样性

当前我国正处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转型经济时期,关于市场经济运行的一些经济法规不尽完善,这就给一部分纳税人造成了可乘之机,他们通过大量的资金转移、现金交易、多头开户、虚构业务等手段隐匿收入、多列支出,使得税务机关无法详实的掌握纳税人的所有经济税源信息。另外,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纳税主体由原来几乎单一的国有、集体企业变为国有、私营、股份制企业等各种不同经济性质并存,纳税主体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非国有性质的纳税人迅猛增加,

出于经济主体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偷税漏税的现象日趋严重,手段也不断发展变化,越来越复杂,税务机关搜集掌握经济税源信息的能力远远落后于经济的发展形势。面对数量众多的纳税人,高昂的调查成本使税务机关难以做到真正了解每个纳税人的销售收入情况和应纳税款。因此,虽然查账征收方式能够更准确地帮助税务机关掌握税源信息,但是不尽准确的估计性质的核定征收方式也有了存在的理由。

(3)税务机关征收效率低下

长期以来,我国行政机关效率低下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税务机关也不例外。由于征收手段单一、征收技术落后、税务基础资料不完善以及税务人员业务素质低下等问题,更加剧了税务信息不对称的程度。

三、不对称信息对税收成本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1.不对称信息对税收成本的影响

税收成本包括税务部门的征收成本和纳税人的纳税成本。不对称信息的存在会导致税务部门征收成本和纳税人纳税成本的增加。

如果税务机关掌握了完全对称的税源信息,那么就可以根据纳税人诚信度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制定征管政策,有区别地组织税收稽查。对于诚实纳税的纳税人可相对简化征管程序,从而在提高征管效率、降低征收成本的同时,也降低了纳税人的纳税成本。但实际工作中,由于不对称信息的存在,税务机关无法区分清楚诚实纳税和偷税漏税的纳税人。在这种情况下,税务机关只能在所有纳税人都有偷漏税的可能的假定条件下来进行征管工作,必须对所有的纳税人采取同样的趋于严格的管理方法。不得不设置多个环节来掌握纳税人的情况,这样不仅增加了纳税成本,也增大了征税成本。以一般纳税人办税为例,要经过税务登记、一般纳税人认定、发票发售,纳税申报、计算机稽核、一般纳税人年审、接受税务检查等环节。如此多的环节必然导致征收成本和纳税成本的升高。

不对称信息还会导致道德风险,对于道德风险的研究最早始于保险市场中投保人行为分析。

在税务机关和纳税人之间建立了一个稳定的税收征管和缴纳关系之后,由于税源信息不对称的现象的普遍存在,税务机关不可能掌握所有纳税人关于纳税的真实情况,具有信息优势的纳税人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就有可能产生偷税漏税的动机,采取不诚实纳税的行为。这种状况广泛出现在各种税种、各种经济成分的纳税主体之间,其中尤为突出的存在于个体私营经济和一部分高收入个人之中。税收征管中纳税人的道德风险的存在直接导致税收监管成本的提高。

2.如何降低税收征管中的信息不对称

如前所述,不对称信息在税收征管活动中是客观存在的,无法消除。但是在了解了不对称信息产生的原因后,我们可以分析可能的措施降低这种不对称信息的影响,以达到减少税收成本的目的。

(1)信息甄别(Screening)

当存在不对称信息的时候,信息优势的一方可以通过信号显示向信息劣势一方发出自己质量“好”的信号,但是质量“差”的一方也会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发出虚假的信号显示,此时就会出现“信号失灵”的情况。这就需要税务机关进行信息甄别。税务机关可以通过对纳税人申报资料的分析、到纳税人企业进行税务检查等方式进行信息甄别。此外,还可以通过纳税人有无既往违反征管记录的情况来区分区分诚实纳税和偷税漏税的纳税人。

(2)信号显示

信号传递(Signalling),是指信息不对称中具有信息优势的一方为表明自己质量“好”而向另一方发出“我的产品质量好”的信号。税源信息不对称中具有信息优势的一方是纳税人,诚实纳税的纳税人可以通过自觉纳税申报、按时缴纳税款、主动接受税务检查等方式积极主动配合税务人员工作,向税务机关发出“诚实纳税”的信号显示,从而达到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目的。

(3)提高公民的纳税意识是降低信息不对称的关键

提高公民的纳税意识,是解决不对称信息的根本办法。社会文明程度高低、公民依法纳税意识的强调直接影响着税收征管工作的成效。西方发达国家之所以税收成本较低,与其公民有较强的纳税意识密切相关。如果每一个公民都能意识到纳税的必然性和重要性并能正确履行纳税义务,税收征管的难度和税收成本就会大为降低。

高税收成本害了谁 第3篇

由于“税”具有政治强迫性、收取固定性、缴纳无偿性的“三性”特征,并形成了法律制度,因此国内媒体对税负水平常常缄默,特别是税这个东西有时可以上纲上线到爱不爱国的政治高度,更是令人讳莫如深。自己不谈不等于别人不谈。世界银行与普华永道不久前联合公布了一份全球纳税成本的调查报告,“中国税收成本高居全球第八”!著名的福布斯杂志也曾发布了一个“全球税收痛苦指数排行榜”,把中国排在了全球第二。税负的争论变得沸沸扬扬了。

据媒体透露,国家税务总局计统司已经对世界银行的调查报告进行了批驳:“这份调查报告不仅在统计方法上有问题,在计算方面也不科学。”我们还是为官员们的进步感到高兴,因为把争论的落脚点定在“科学”,而非其他,这就为畅所欲言划清了界线。

世界银行与普华永道报告显示中国内地由于“每年872小时的纳税时间、47项需缴纳的税种、77.1%的总税率”,在175个受调查国家(地区)中,纳税成本高居第8位。尽管官方人士认为报告中的数据是不准确的,但企业家们感受到中国纳税成本高却是事实。他们认为凡是政府部门征收的都应当叫税。现在政府的几十个部门都在收费,对大多数个体户和中小企业而言,税还只占其交给政府费用的1/3左右,而多种收费占到近2/3,比如工商、质监、城管、交通管理、卫生等,交费也要跑许多个部门,成本之高可想而知。

近几年,政府的财政收入在快速增长,2006年全国税收收入比上一年增长21.9%,税收增幅高于GDP增幅的11.2个百分点。2000年国家财政收入是1.3万亿元,2004年上升到2.6万亿元,翻了一番。到2006年达到了3.9万亿元,是2000年的3倍。政府的财政收入仅次于美国。

税者,国之大事,不可不察也。税既可兴国也可衰国。从古至今,从中到西,多少兴衰之事牵扯到税赋。如今国家财政收入占GPD的比重越来越高,如果政府、企业、居民收入分配结构没有根本改变,投资过热、需求不足、人民币升值……这些问题仍会缠绕着中国经济。因为,医疗、教育、住房这三座新大山压住居民有限增长的收入,内需不足的幽灵使消费难以发力,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只能依靠投资和出口来拉动。同时,政府财政收入增长过快,所占比例偏大,也是中国近年来固定资产投资屡次过热的重要原因。对于成长艰难的中小企业来说,更加令人忧虑,有调查称从2003年至今的四年间,小公司承担的税费负担至少增加了50%。

日益沉重的税费负担,无疑会加速中小企业的死亡。逐渐消失的小企业正在统计数字上表现出来。经济普查数据显示,2005年,全国内资企业实有350万户,比上年净减少30.1万户。专家认为,不断上升的实际税负是造成上述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统计从1999到2006的七年,个体户减少800万个。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说,“如果不设法避税和逃税,会有将近85%的企业被迫破产倒闭。”曾经许多企业以合资的名义注册,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避税。

税收成本对经济的影响 第4篇

1、税收成本普遍偏高并存在区域差异

征收成本 (征收成本率=征税费用/税收收入, 说明:这里的征税费用主要包括税务行政费用) 逐年上升, 预算内支出的征收成本与发达国家相比较高, 如果加上尚未进入统计的预算外支出, 则征收成本更高。从国内区域分布情况看, 由于地区经济结构和税源状况的不同, 税收成本的分布很不均衡, 存在着较大的地区差异, 即地区间的税收行政效率差距较大:经济欠发达地区税收成本高于发达地区, 农村高于城市, 山区市、县高于平原市、县。

2、地税的征收成本普遍高于国税

国、地税间税收征税成本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并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这是因为从税种构成看, 地税系统所负责征管的税种具有征收税种较多、税源相对分散、且有一定的隐蔽性, 征收管理难度较大、需要聘用较多的协税护税人员等特点。而国税系统所负责征管的是税源相对集中的税种, 如增值税、消费税等, 因此地税的征收成本高于国税;即地税的税收行政效率低于国税系统。

3、不易控制

一方面, 税收成本涉及的主体较多:征税机关、纳税人和所处的经济社会, 情况各异, 牵涉的因素较多。另一方面, 税收成本不易于量化, 都使得税收成本不易于控制。

二、税收成本对经济的影响

1、税收成本较高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1) 对财政收入规模和宏观调控功能的影响。较高的税收成本导致了我国政府财政收入规模的减少和宏观调控功能的弱化。在税收总收入既定的条件下, 税收成本与税收净收益收入二者高度负相关。因此从相对的意义上看, 税收成本过大造成了税收净收益的流失。税收净收益的流失就意味着财政收入的减少, 国家财力比重下降, 减弱税收在宏观经济中发挥的“内在稳定器”的作用, 使“相机抉择”的税收导向传导机制失灵, 弱化了税收宏观调控作用。缺乏有力的宏观调控会导致资源配置的分散与浪费, 使得资源配置效率降低。

(2) 对财政秩序的影响。在我国, 税收成本的居高不下, 不但影响政府收入的规模, 还导致了政府收入形式的变化, 甚至影响了财政分配秩序。税收收入规模过小很难保证政府职能部门运转及公共支出的基本需要。一些政府部门经费紧张, 甚至难以维持最基本的支出, 不少地方存在拖欠公教人员工资的现象。为了弥补财政支出缺口, 现实的财政压力使得政府更为依赖有效的收入机制, 即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下选择那些能实现筹集收入最大化的制度安排, 如设立其他收费项目, 自1992年以来, 税外收费已超过了税收收入。尽管近年来税费比例有所下降, 但该比例依然保持在1∶0.6左右。这种以收费形式取得的政府收入不仅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而且过多的收费还侵蚀了客税对象的税基。据估计, 目前中国的税外收费规模约为税收收入的15倍, 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5%。多交费必然少交税, “费挤税”的现象无法避免, 收费过多必然导致征税减少。由于大多数以收费形式的取得的收入不列入国家预算, 而由政府部门自收自支, 必然会干扰国家正常的资金分配秩序和格局, 造成资金严重短缺, 使得国家的重点建设项目无力保证。

(3) 对投资消费与就业的影响。我国中小企业提供的就业占全部企业的75%以上, 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中的65%左右在个体和私营企业中实现了再就业, 因此中小企业是解决就业、再就业的重要途径。政府部门不规范收费加剧了企业负担, 限制了企业的投资和创业活动, 尤其是中小企业。导致在GDP的高增长的情况下, 就业容量的相对减小, 失业率增加。连带产生居民工资收入增长缓慢, 消费增长远低于投资增长的局面。宏观经济学理论认为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因素, 如果消费不足, 消费率过低, 经济增长过度依赖于投资与出口, 不仅导致经济结构不平衡, 而且带有一定的风险。1998-2002年,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年均增长10.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4%, 投资快于消费2.4个百分点。近两年这种差别更加明显。

(4) 对税收行政效率和税收经济效率的影响。税收行政效率是指税务机关为实现其职能, 从事税收征收管理活动所取得的收益与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取得的收益主要指税务机关取得的各项财政收入, 支付的成本主要指税收征收成本和纳税成本。提高税收行政效率是税收制度的最基本、最直接要求。而税收成本是反映税收行政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而言, 税收成本低, 则税收行政效率高, 反之, 则税收行政效率低。

由于税收成本是因征税而从征纳双方所产生的资源耗费, 因此在中性的税收条件下, 税收成本的存在, 会影响公、私部门产品或服务的产出数量, 从而降低公、私部门的生产效率。征税成本高, 会使政府部门用于生产所能提供的公共产品或服务的资源减少, 影响公共产品或服务供给数量, 从而降低公共部门的公共物品供给能力;而纳税成本高, 也会使纳税人用于生产私人产品的资源减少, 影响私人产品的产出数量, 从而降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 要实现公、私产品的生产效率, 必定要尽可能地降低税收成本。

2、税收成本对微观经济的影响

(1) 企业利润。企业在进行财务成果的核算时, 将承担的纳税成本列入企业的费用进行核算, 它与企业的利润存在着此增彼减的交替关系, 即:企业承担的纳税成本高, 则企业的利润下降;企业承担的纳税成本低, 则企业的利润上升。

(2) 企业的融资和投资决策。纳税成本作为企业的一项成本支出会直接导致企业现金流量的减少。如果企业的纳税成本提高了, 企业的净利润会减小, 用于维持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或其他投资的规模就会减小。对于个人来说, 较高的纳税遵从成本会直接导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的减少, 从而影响纳税人的消费和投资的决策。

(3) 企业的税收遵从。纳税成本高影响企业或个人的税收遵从, 导致部分中小纳税人的厌税心理和强烈的偷逃税动机。由于税收任务总量是一个定数, 偷逃税款的存在, 就使得非法偷逃税款者逃避掉的纳税义务和负担就必然会转嫁给遵纪守法的纳税人, 从而加重了遵纪守法纳税人的税收负担, 产生了税收转嫁和税负不公。为促进税收遵从, 必须有效地降低税收成本, 特别是降低中小纳税人的税收遵从成本。

(4) 企业的公司形式选择。目前, 我国对公司和合伙企业实行不同的纳税规定。公司的营业利润在企业环节课征公司税, 税后利润作为股息分配给投资者, 投资者还要缴纳一次个人所得税。因此, 公司实质上须负担两个层次的税收, 即公司层次的企业所得税和个人层次的个人所得税, 需要承担两个税种的纳税成本。而合伙企业则与公司不同, 营业利润不交公司所得税, 只缴纳各个合伙人分得收益的个人所得税, 只需承担一个税种的纳税成本。另外我国对子公司或分公司的纳税规定也是不同的。前者往往承担全面纳税义务, 后者往往承担有限纳税义务, 二者承担不同的纳税成本。为了减少税款部分企业可能会选择合伙企业或分公司形式。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税收成本较高会对我国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需要认真研究税收成本较高原因, 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税收成本。

摘要:文章首先对我国税收成本现状进行分析, 然后较深入地分析了我国税收征收成本对宏观经济变量和微观经济变量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税收成本,宏观经济,微观经济

参考文献

[1]郭烈民:提高我国税收征管效率的思考[J].税务研究, 1999 (6) .

[2]孙莉、李淑萍:影响征税成本的制度原因剖析[J].商业研究, 2006 (4)

[3]梁春霞:降低税收成本提高税收效率[J].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2) .

[4]彭建军、李振宇:对我国税收成本上升趋势的原因博弈分析及对策[J].经济论坛, 2005 (22) .

我国财政税收遵从成本影响因素分析 第5篇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7-0028-01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税务理论与实践探究的深入进展,有关于税收遵从成本的研究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就结合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系统论述税收遵从成本的组成及影响因素。

关键词:税收遵从成本;影响因素;财政

在20世纪80年代,以美国、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开始研究税收遵从成本的相关问题,在此基础上,取得了显著的科研成果。而我国对税收遵从成本的研究则明显滞后于先进国家,目前我国税收成本通常被分为三类:经济成本、税收遵从成本和管理成本,本文就税收遵从成本的组成及影响因素展开探究。

1税收遵从成本的组成因素

税收遵从成本是指纳税人为了遵从既定的税法和税务机关的要求,在办理纳税事宜时出现的除了税收和税款的经济扭曲成本以外的费用支出。在财政税收遵从专业领域的主流研究报告看,税收遵从成本主要由货币成本、心理成本、非劳务成本和时间成本构成,下面分别详细论述这四种成本:

通常意义上,货币成本指的是纳税人在纳税的途中经由税务代理机构所办理纳税事宜所付出的中介费用或者询问税务顾问所支付的享受咨询服务的费用等。货币成本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办税设备经费:办税设备主要是一些为办税服务的硬件设施,例如地税部门的税控收款机,国税部门的防伪税控机等等,大多数情况下属于一次性投入,其费用会在一定时期内分摊;企业所安排的办税人员经费。这个项目的支出是纳税人办理涉税业务时不可或缺的开支,一般把此部分的费用划拨到企业的管理费之中,无法分隔开,大中型企业都会有专门的办税员工,绝大多数都是由财务部门的负责人兼任;税务代理费用的产生与纳税人委托代理行为的出现是分不开的,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带动了纳税代理服务的出现,也显著地为纳税人员办理相关业务提供了便利条件。

心理成本主要指纳税人因个人纳税后未享有相应的报酬而出现不满情绪或担心错误地理解税收规章会受到处罚而出现的焦虑情绪。心理成本的表现明显,但测量难度较大。税收征管从过去的来源扣缴到如今的纳税申报有了一个显著的改变。税收制度的公平程度与纳税人的心理平衡存在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纳税人能够负担个人所承受的税收额度,出现不良情绪的几率就会越低;税收政策普及程度越高,纳税人就越有信心纳税,从而会消除焦虑心态。

非劳务成本主要是在纳税活动中电子计算机、电话、传真等通讯设备的成本和专门拜访税务机关所产生的交通费用等,这一项看似与税收遵从成本的关联不大,因而容易被忽略、不加考虑。

时间成本是指纳税人自行搜集、保存必备的内容和数据,填写纳税申报表所消耗的时间价值。主要有个人纳税人、无偿援助者和公司纳税职员在办理纳税事宜的途中所消耗的单位时间价值和时间数量的乘积。

2税收遵从成本的影响因素

税收遵从成本是纳税人自行负担,也是在依法履行法律规定的纳税义务,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一方面遵从成本会影响到政府税收收入等因素,另一方面,遵从成本会随着多项因素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当前形势下,对税收遵从成本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税收环境安全程度、税收立法稳定程度、税收制度简化程度、征管部门专业化程度、中介组织完善程度和个人纳税意识程度,也包括税种的不同、税率的高低和税收腐败程度等。其中不少因素与税收遵从成本呈现负相关关系。近年来,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入、有序开展,我国纳税服务体系也得到了显著改善,从税收遵从成本的视角来分析,企业认为税收信息服务可为其节省非劳务成本和时间成本,税收征管部门工作效率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为相当一部分纳税人员节约了时间成本。依据我国税收改革的整体推进,影响税收遵从成本的因素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

税收法制不够完善。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备、统一的税收法律体系,《个人所得税法》、《企业所得税法》和《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是现行的规范,其他税法明显丧失了规范性、针对性,损坏了税法的权威性和准确性,使得执法上出现随意现象,很大程度上影响税收工作的公开、公正和透明,同时,执法上的随意性直接造成公众对纳税公平的质疑和对税收征管的抵触,这明显增加了心理成本。

科技的日新月异带来了税收征管手段的信息化和现代化,然而,群众对新式征管模式还比较陌生,需要适应成本和时间成本;此外,因缺乏统筹规划,各地区自主设计一些税收征管信息管理系统,根据方便和需要随时更新、改进系统软件,开发新技术系统又会增加较大的成本,构成浪费。

税收服务发展落户于时代的需要。一般来说,税收服务应当由税收机关的专业服务和社会中介机构的服务构成,而我国的税收专业服务,包括税收信息服务、税收技能服务和税收环境服务等存在诸多不到位的现象,缺乏规范、专业、高质量的配套服务措施。个别税收部门为了要提高自身业绩,好大喜功,违背税收相关的法律法规为纳税人提供一些有偿服务,这损害了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和征税工作的权威性。我国税务代理起步、发展较晚,代理行为本身也欠规范、不完善,上述種种漏洞都增大了我国的税收遵从成本。

税收管理体制和税收税务机构设置的变化。1994年我国开展了中央与地方的分税制改革,这样有利于确保中央与地方的收入稳定、调动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过针对纳税人而言,就构成了较大的负担,纳税人迫切需要在两个级别的机构注册、纳税,就增大了人力、物力成本和纳税人的时间成本,明显不利于税收遵从成本的降低。

3结语

我国税收遵从成本存在诸多影响因素,同时,面对税收遵从时间成本、心理成本和货币成本不断加大的态势,亟待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税收遵从成本,以提高税收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给纳税人提供便利。

参考文献

[1]薛菁,王金国-税收遵从成本影响因素及在我国的适用性分析[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1,(03) . 

[2]李梅超-税制复杂性与税收遵从成本关系探讨[J].科学经济社会, 2012,(01). 

[3]黄名伟,梁海滨-税收遵从成本对企业纳税遵从的影响分析——基于企业逃税模型的视角[J]. 经济与管理,2010,(13) . 

成本分摊协议税收管理难点问题分析 第6篇

一、CCA参与方的界定

新企业所得税法对CCA的参与方的界定是较为模糊的, 似乎“共同开发、受让无形资产, 或者共同提供、接受劳务的企业与其关联方”即是CCA的参与方。其实不然。共同利益是CCA的基础, 成本分摊的参与者必须具有CCA中目标资产或劳务的受益权。对此, 参与方应具备合理的预期, 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利用由此获得的利益。如果某方对CCA活动中获得利益没有合理预期, 那么其不应被视为CCA的参与方。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 无形资产的共同研发者或者劳务的提供者也未必是CCA的参与方。在某些情况下, CCA的参与方可能会决定将部分或全部的目标活动委托给第三方, 此时独立的第三方并非CCA的参与方。比如, 关联企业A、B公司共同委托第三方公司C研发无形资产或提供劳务, 而作为补偿, A、B公司会支付一定的费用给C公司, 而该成本则由受让资产或接受劳务的关联企业A、B公司根据各自的预期收益分担。在这种情形下, C公司只是以独立方的形式出现, 而并非为CCA的参与方。

二、CCA的独立交易原则

新企业所得税法要求企业与其关联方达成的CCA须符合独立交易原则, 这要求CCA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1) 采取协议分摊的成本必须是企业及其关联方在共同开发、受让无形资产, 或者共同提供、接受劳务时实际发生的成本数额, 而不应在实际成本基础上附加上述共同活动中任何成员公司的属于利润、收益的数据, 且这部分成本须与可比情形下没有关联关系的企业在从事上述活动中发生的成本具有可比性。 (2) 在协议安排期间, CCA的参与方的成本分摊比例, 应与预期获得的资产受益权或劳务服务的分享比例保持一致。 (3)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 在计算CCA参与方的相对贡献和确定CCA的收益分配须符合独立交易原则。CCA参与方做出的贡献必须与独立企业在可比情形下从CCA中取得合理的预期收益而愿意做出的贡献一致;CCA参与方获取的预期利益也必须与独立企业在可比情形下分摊成本后应获取的预期收益一致。 (4) 平衡支付也应遵循独立交易原则, 每一参与方根据协议按比例划分实际全部贡献的份额与其根据协议按比例划分预期获得的全部利益的份额应一致。 (5) 对于已经执行并形成一定资产、权利的CCA, 如果协议参与方发生变更或协议终止执行, 应根据独立交易原则做相应的处理:新参与方为获得已有协议成果的受益权应做出合理的支付;原参与方退出协议安排, 将已有协议成果的受益权转让给其他参与方, 应获得合理的补偿;参与方变更后, 应对各方受益和成本分摊情况做出相应调整;协议终止时, 各参与方应按照独立交易原则对已有协议成果做出合理分配并做相应的税务调整。

税务机关在审核关联企业之间所达成的CCA是否符合独立交易原则时, 通常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在协议签订时, 参考没有关联关系的企业间按照一般商业原则在类似情形下, 能否达成协议所达成的条款, 包括以何种方式预计和分配未来收益, 以何种方法进行成本分摊, 各方投入价值是否得到合理计量。 (2) 在协议执行期间, 如果某参与方在未来的实际受益比例与成本分摊比例不一致, 是否有相应的补偿机制, 使其得到其他成员的补偿, 或者补偿给其他成员。 (3) 在已生效协议有新的加入者、退出者或者终止时, 是否有相应的机制对前期活动已形成的资产做出合理补偿。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的CCA将不被税务机关所认可。税务机关对于背离独立交易原则的成本分摊会依照独立交易原则进行相应的税务调整, 包括对共同发生的成本进行确认、分摊, 对参与方的贡献进行评估、平衡支付等。这些均须按照在可比情形下没有关联关系的企业之间共同开发、受让无形资产或提供、接受劳务来确定。

三、成本分摊的基准

国际上, 成本分摊基准通常有两种:以预期收益作为分摊基准 (事前原则) 和以实际收益作为分摊基准 (事后原则) 。我国采用的是事前原则, 按预期收益来对发生的成本进行合理分摊。问题是以预期收益作为分摊基准, 将面临以下两个挑战: (1) 企业与关联方在共同开发、受让无形资产, 或者共同提供、接受劳务时, 预期收益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并不必然产生收益 (如研发失败) 。此时, 预期收益作为成本分摊的基准是否合适? (2) 预期收益的主要部分或全部是预期在未来而不是在现在实现, 由此在签订CCA时所预期的未来利益有可能与未来实现的实际利益不一致。对于这两个问题, 现行企业所得税法与实施条例并未加以明确。

笔者认为, 对于问题一, 由于实际收益并不是确定成本分摊的前提, 如当研发失败不能给企业及其关联企业带来收益时, 根据CCA, 参与方仍须对研发活动成本进行合理分摊, 在此情况下, 虽然预期收益不可证实, 但根据预期收益来分摊成本仍不失为一种次优的选择。对于问题二, 如果采用事前原则的话, 无疑会使得税务机关对于CCA参与方在确定成本分摊基准——预期收益的估计是否公允产生疑问, 特别是当预期收益与未来实际收益相差很大时, 势必会导致企业与其关联方各自所分摊的成本与所分享的收益的极度不配比。在此, 笔者提出一种补充方法:企业与关联方在共同开发、受让无形资产, 或者共同提供、接受劳务时, 所获得的预期收益其本质上是一种或有收益, 随着时间推移、经济环境等的变化, 未来预期收益的不确定性将越来越低 (当利益实现时, 预期利益的不确定性为零) , 此时参与方将不断修正对未来收益的估计, 即所估计的企业预期收益的不确定性变低。将修正后的预期收益作为成本分摊的基准, 无疑会提高分摊成本与预期收益的配比程度。当然, 为防止对预期收益进行修正性估计过于频繁, 我们可以设定一个预期收益变动比例范围, 如15%或20%, 即当实际收益高于或低于预期收益的15%或20%时, 则对预期收益进行修正, 进而确定成本分摊基准。

四、CCA参与方贡献的计量与评估

对于如何计量参与方的贡献, 新企业所得税法未予以明确。借鉴国际上通行做法, 可将参与方的贡献分成四个部分: (1) 可以精确归类到CCA中的贡献估价 (贡献Ⅰ) ; (2) 共享性资产或劳务的贡献估价 (贡献Ⅱ) ; (3) 在衡量参与方的贡献时, 可能涉及到政府给予的补贴或税收优惠 (包括投资抵免) 带来的成本节约 (贡献Ⅲ) ; (4) 平衡支付 (贡献Ⅳ) , 目的是调整参加者的贡献份额, 其支付形式通常为现金、资产等。

笔者认为, 对于贡献Ⅰ, 由于其能够精确归类与准确估价, 可以以发生时的成本来进行计量。对于贡献Ⅱ, 由于其估价比较困难, 因此对应CCA的具体特点, 有必要以商业上合理的方法、公认会计原则和实际情况来确定与CCA活动有关的所用资产和劳务的比例来合理分摊所发生的成本。对于贡献Ⅲ, 参考避免双重征税的税收协定来执行。对于贡献Ⅳ, 按支付标的物的公允价值来确定参与方的贡献变动数量。

摘要:成本分摊协议是税务管理的一个难点问题。本文讨论了成本分摊协议的参与方界定、独立交易原则判定、成本分摊基准的认定以及参与方贡献的计量与估计四大问题, 以期对成本分摊的税收管理实践有所借鉴。

关键词:成本分摊协议,独立交易原则,分摊基准,贡献计量

参考文献

OECD.跨国企业与税务机关转让定价指南.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 2006

[1].卓越科技.Excel2007财务应用融会贯通第1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

论税收成本内涵界定及其构成体系 第7篇

17世纪, 英国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派的创始人威廉·配第在他的代表作《赋税论》和《政治算术》中, 首次提出了三条税收标准, 即公平、简便、节省。其中节省标准初步涉及了税收成本问题, 即征收费用不能过多, 应注意节约。

18世纪, 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在其名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 提出了著名的税收四大原则, 即平等、确实、便利和最少征收费用。其中最少征收费用原则, 又称节约原则, 是指人民交纳的税额必须尽可能多地归入国库, 否则就是浪费或弊端。

19世纪后期, 德国学者瓦格纳对亚当·斯密的赋税理论进行了继承, 在其代表作《财政学原理》等书中提出了自己的税收原则, 共分四大项九小点 (故又称四项九端原则) 。包括:财政政策原则 (又称财政收入原则) 、国民经济原则、社会正义原则 (又称社会公平或社会政策原则) 和税务行政原则 (又称课税技术原则) 。其中课税技术原则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确定原则、便利原则和最小费用原则。

根据前文对税收成本内涵的界定和政府税收成本理论基础的阐述, 政府为了在一定的原则下实施税收分配过程, 最终取得税收收入, 必然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这种代价既包括有形的耗费, 也包括无形的耗费。所以, 笔者对政府税收成本的内涵做如下界定:政府税收成本 (Government’staxationcosts) 是指在现存经济条件和体制下, 政府实施税收分配全过程中, 为了取得税收收入而付出的代价, 即政府为取得税收收入所耗费的各种费用之和。这里的税收全过程是指从税法的制定到税款入库的整个过程。

政府税收成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政府税收成本包括税法制定成本、税收征管成本、税法缺失成本和税收社会成本四个部分;狭义的政府税收成本通常只包税法制定成本、税收征管成本和税法缺失成本三个部分。

第一, 税法制定成本 (Legislationcostsintaxlaw) 。税法制定成本是指政府在制定税法的过程中, 行政部门和立法部门在立法调研、草拟文本、征求意见、分析论证、提交审议和表决通过的全部过程中所付出的总代价。即从税法的酝酿、筹划、设计到税法的颁布所支出费用的总和。税法是政府征税的依据和前提, 只有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之后制定出来的税法, 才能在实施过程中与实际情况相符合, 便于征税机关征管和纳税人缴纳。所以, 税法制定成本的高低, 一方面反映税收立法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影响着税收征管成本、税法缺失成本和税收社会成本。即一般情况下, 健全、完善的税法体系需要较高的税法制定成本, 但能够降低税收征管成本、税法缺失成本和税收社会成本。

第二, 税收征管成本 (Taxcollectionandmanagementcosts) 。税收征管成本又叫税收执行成本, 这类成本具体说来包括宣传解释税法、办理税务登记、税款征收入库、税务稽查以及与税收执法相关的后勤服务、干部职工培训和税务人员工资福利等一系列费用和支出。所以, 税收征管成本的高低, 一方面是衡量税收征管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另一方面也是对税收立法效果的一个检验。即一般情况下, 税收征管成本高表明税收立法有缺陷, 税收征管成本低表明当前税法体系相对健全与完善。

第三, 税法缺失成本 (Costsoflackoftaxlaw) 。税法缺失成本是指政府在税收立法和税收执法过程中, 由于存在漏洞、空白和缺陷或有悖于税收的基本原则, 导致政府税收流失以及行政部门与立法机关对现行税法进行修正而发生的费用。包括税收流失成本、税法修正成本, 而税法修正成本又包括税收立法修订成本和税收执法 (税收征管) 改进成本。税法缺失成本的高低, 一方面反映出税法体系的健全和完善程度;另一方面也是对当前税收征管成本和税收社会成本控制程度的反映。

第四, 税收社会成本 (Socialcostsofthetaxation) 。税收社会成本是指不能直接归入政府税法制定成本、税收征管成本、税法缺失成本和纳税当事人税收成本, 但与税制运行过程直接相关, 由征纳主体以外的、组织、部门和个人承担的费用和支出。它包括除税收征管部门以外的政府部门为保证税制的运行而发生费用支出和税制运行对社会行为产生的扭曲与负效应以及纳税主体因为其他纳税主体纳税而发生的额外费用。税收社会成本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所以, 税收社会成本的高低反映出税法体系的健全和完善程度。即一般情况下, 税收社会成本高表明税收立法有缺陷, 税收社会成本低表明当前税法体系相对健全与完善。

降低税收成本的理论及实践分析 第8篇

税收成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税收成本是指征纳双方在征税和纳税过程中所付出的一切代价的总和, 具体包括征税成本、纳税成本及课税负效应三个部分。狭义的税收成本仅包括征税成本。

1.1 征税成本

征税成本, 即政府为取得税收收入而支付的各种费用。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主要是税务部门的征税相关成本;间接成本则是指社会各相关部门及团体、组织等为政府组织税收收入而承担的各项费用。国家取得税收收入的过程包括制定税收制度、组织征税活动、开展纳税检查并处理违法案件三个阶段, 与此相对应, 征税成本也由立法成本、征收成本和查处成本三个部分构成。其中, 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为税收立法而支付的费用包括在国家管理费之中, 一般无法单独成立预算, 所以, 征税成本一般是征收成本和查处成本。每部分征税成本基本上由四个项目要素构成。①人员费, 即有关人员的工资、津贴、福利等。②设备费, 即有关机构的办公场所、办公设施及交通、通信损耗等。③办公费, 即必需的公务经费, 如资料费、调研费、诉讼费、办案费等。④对纳税人的税法宣传费用、税务人员的培训费用、代征代缴费用及税收征管有关的其他费用。

征税成本又可以称为管理成本, 该成本的大小与税收制度的复杂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当税收制度变得复杂时, 就难以被理解, 征税机关需要加大培训力度, 使业务人员加强对税收制度的理解。同时, 在征税和稽查过程中, 税收制度复杂造成征税程序烦琐, 对纳税人需要加以辅导。这就意味着复杂的税收制度将带来附加的行政管理费用, 即税收制度的复杂程度直接影响着税收的成本。另外, 管理成本的大小还与税收管理的手段有关, 先进的税收管理手段, 例如信息化管理, 将使征税成本大大降低。

1.2 纳税成本

纳税成本, 即纳税人在计缴税款过程中付出的费用。纳税成本在西方税收学界又称为“奉行纳税费用”, 在我国则称为“税收奉行成本”。一般来说, 在下列四种情况下可能发生纳税成本。①纳税人按税法要求, 必须进行税务登记, 建立、规范账册供税务机关核查。②在自行申报纳税制度下, 纳税人首先要就纳税期限内的应税事项向税务机关进行申报, 并按期足额缴纳税款。此过程中, 纳税人聘请会计师、委托税务代理机构申报缴税以及购置计算机、税控机与税务机关联网报税, 需要投入经费, 并花费时间。③纳税人为正确执行税法, 合理缴纳税款, 需要聘请税务顾问, 同时在与征税机关发生税务纠纷时, 还要聘请律师。④纳税人为了合法减轻其纳税义务需要进行税收筹划, 即节税。对于这一项, 西方称为“相机抉择成本”。

纳税成本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存在税收服从成本。下面基于经济学理论对税收服从成本做一些理论分析。经济学家基于人们行为都是经济人行为的假定下, 即个体通常在评估成本和收益后理性地选择活动, 对人们为什么不遵从税收法律做出研究。经济学家建立的模型表示, 当人们发现他们逃避税收的犯罪行为的预期效用超过预期无效用, 他们会选择逃税行为。在给定税率下, 人们根据他们的收入计算出他们逃税的收益, 同时, 根据被发现后的处罚规定, 计算逃税成本, 在比较收益和成本后, 做出是否逃税的选择。阿林厄姆、桑德姆于1972年提出的预期效用最大化模型和斯里尼瓦桑于1973年提出的预期所得最大法模型用数学方法说明了这一问题。

斯里尼瓦桑的预期所得最大法模型假设:纳税人是以预期纳税和受处罚后所得的最大化为目标的, 因此纳税人所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使下面的预期所得函数最大化。

A (y) =π[y-T (y) -λP (λ) y]+ (1-π) {y-T[ (1-λ) y]}

式中:y为某一个纳税人的真实收入;T (y) 为真实收入课征的税收;λ为该纳税人收入中未申报的比率;P (λ) 为惩罚系数, 因此λP (λ) y即为对未申报收入λy的罚款额;π为查获概率;A (y) 为纳税人预期纳税和受处罚后的所得。

在这个模型中, 斯里尼瓦桑假设:对于所有的y>0时, 有T (y) > 0, 00, P’’ (λ) ≥0, 这表示惩罚系数P (λ) 是未申报比率λ (未申报纳税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例) 的正的、递增的凸函数。

纳税人正是基于预期所得最大化作出是否偷逃税以及申报多少的决定。由于偷逃税情况的存在, 增加了税收服从成本, 这也是纳税成本的一个组成方面。

1.3 课税负效应

课税负效应主要指政府课税对经济运行和纳税主体决策会产生不可避免的扭曲, 从而造成超过政府税收收入的额外经济损失。比如征税所造成资源配置的扭曲, 阻碍了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2 我国税收成本的现实及造成这种现实的原因

因为税收成本分为征税成本、纳税成本和课税负效应, 相对而言, 征税成本比较容易量化, 而纳税成本即税收奉行成本相对于征税成本而言, 难以进行准确计算, 特别是纳税人时间的耗费及心理负担难以用金钱衡量, 此外, 课税负效应主要是税收经济学研究的问题, 与税制设计相关。本文着重分析我国的税收成本主要是指税收成本的狭义概念, 即征税成本, 并主要采用征税成本率和人均征税额作为衡量税收征管效率的指标。根据统计数据, 我们测算了2002—2006年我国征税成本率及2007年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人均征税额, 来分析我国征税成本的现实情况。图1反映了2002—2006年我国征税成本的变化趋势, 图2反映了2007年人均征税额最高和最低的五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人均征税额的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财政年鉴 (2003—2007年)

数据来源:中国税务年鉴 (2008年)

通过对我国征税成本的分析, 可以看出, 我国征税成本率近几年维持在4%以上, 虽然呈下降趋势, 但是仍高于国际上许多国家水平。2007年全国国税人均征税额为2320元/人, 地税人均征税额为1011元/人。通过比较人均征税额最高的五个省市地区和人均征税额最低的五个省市地区, 可以看出, 由于各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相差较大, 经济发达地区如上海、北京、天津、广东人均征税额较高, 经济欠发达地区如西藏、青海、宁夏人均征税额较低, 而且差距明显。

造成我国征税成本较高的原因很多, 可以分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

2.1 主观原因

2.1.1 公民的纳税意识淡薄

我国宪法第5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但实际上, 有多少公民完全依照法律法规自觉履行了这一义务呢?近年来, 税收宣传主题一直强调“依法诚信纳税”, 可是, 有多少公民是真正诚信纳税呢?不管是从国家的税收现状, 还是从纳税人的角度, 我们都清楚地看到, 税收宣传的力度应当再加强, 全民的纳税意识应当再提高。在没有形成良好的依法纳税外部环境下, 某些人为了金钱, 可以置税收法律法规于不顾, 将偷税和逃税视为致富的捷径。公民的纳税道德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一个严重而紧迫的问题。

2.1.2 税务部门的效率观念不强

由于长期受计划体制的影响, 税务部门多注重收入的规模, 较少考虑征收的成本, 有时候还没有完全把税收看做是一种经济行为, 而当做是一种政治行为。这是造成税务部门效率观念不强的思想根源。此外, 由于涉税事务日益复杂、征管手段不断现代化, 基层税务机关的人员培训却没有及时跟进, 影响了税务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 导致税务部门行政效率偏低。

2.2 客观原因

2.2.1 税收制度比较复杂

正如前面提到的那样, 复杂的税收制度将需要耗费附加的税收成本。种类繁多的纳税申报表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为纳税人带来了很大的麻烦。部分税种征收过于烦琐, 不仅增加了征收成本, 而且加大了纳税成本。

2.2.2 征收管理手段落后

我国税收征管信息化工作已开展了十几年, 计算机已经基本普及各级税务机关, 但由于各地区在资金、技术人才乃至思想观念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目前信息化应用范围和应用深度还很不够, 某些地方、某些税收征管工作仍然需要人工完成, 特别是一些经济较不发达地区, 这就大大降低了征税效率。

2.2.3 税收征管工作的监督力度不够

目前我国还没有一套有利的评价税收征管工作的指标体系, 对于税务部门的工作效率, 国家的监督管理力度不够, 同时广大的纳税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作为纳税人的权利, 没有主动监督税务部门工作的意识。

2.2.4 经济税源分散与税务机构布局

一个地区的经济规模确定了该地区的税收总量, 在应收尽收的前提下, 税源不足, 相对分散, 必然导致税收成本偏高。从我国当前税务机构的布局上来看, 我国税务机关是按照行政区划设置的, 与税源的状况联系不大。这就造成各省市地区人均征税额的差异较大。在许多税源不足、比较分散的经济欠发达地方, 设置与经济发达地区同样的税务征收机构, 花费了同样的人力、财力、物力, 所征收的税款却较少, 导致税收成本偏高。

此外, 各地国地税局分设稽查分局、管理分局等, 征收费用增加, 而且纳税人要分别到国地税办税服务厅进行纳税申报, 也使纳税成本增加。国地税稽查分局按照各自的税收管理权限分别进行税务稽查, 出现了同一企业国税查完地税查的局面, 重叠检查, 不仅增加了企业的负担, 也增加了税务部门的检查成本。

3 降低税收成本的政策措施建议

中国的税收成本问题, 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无论是国家、各级税务部门, 还是纳税人都应该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 积极采取措施逐步降低税收成本。结合上面的理论和实践分析, 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以降低税收成本。

3.1 建立一套有效的税收成本评价体系

目前, 包括税务部门在内的各类政府行政部门大都存在效率偏低的现象, 低效率已成为公共部门的通病。作为公共部门, 它本身没有像私人部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激励机制来促使其提高活动效率。现实生活中, 由于少数官员自身追求私人利益最大化、公共部门相对垄断、公众监督制度不健全、透明度不高等原因, 公共部门的效率往往较低, 存在很大的改善空间。要改善公共部门的效率, 首先要做的就是评价出公共部门的效率。只有构建一套完整、全面的指标评价体系来分析公共部门的效率, 才能促进公共部门提高自身活动效率。因此, 尽快出台一套有效的税收成本评价体系, 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是降低税收成本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

3.2 提高全体公民的纳税意识

国家把每年四月定为税收宣传月, 通过十几年来的宣传, 全体公民的纳税意识已经有了很大提高。然而这一工作还必须继续, 因为我国公民的纳税意识较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当全民的纳税意识不断提高, 征税成本和纳税成本就能逐渐降低, 因而加大税收宣传力度也是降低税收成本的一项措施。在加大税收宣传力度的同时, 应向公民宣传纳税人权利的知识, 让全体公民意识到自己应有的权利, 并积极监督税务部门以提高征税效率。

3.3 加大对偷逃税行为的打击力度

从前面对纳税人根据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 采取偷逃税行为的分析看出, 当处罚系数增大时, 纳税人的预期所得将减少, 将采取依法纳税的行为以实现预期所得最大化。加强对偷逃税行为的打击力度, 减少纳税人的偷逃税行为, 这样对于降低税收成本能够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改善税收环境, 增强税法的刚性与震慑力, 降低税收机会成本。通过建立完善的税收司法制度, 健全税务司法保障体系, 组建税务警察队和设立专门法庭, 严厉打击涉税犯罪, 提高税务行政执法效率的执法质量。

3.4 简化税收制度, 推进税收征管信息化

我国现存税种较多, 应纳税额计算起来比较复杂, 加上税收征管手段不够先进, 增加了税收成本。从方便纳税人和降低税收成本角度出发, 适当简化税收制度, 同时在税收征管领域广泛应用信息化技术, 优化征税方式, 通过快捷的税款缴纳方式, 实现纳税申报自动化;建立联系密切的网络, 与工商、银行、企业等单位联网, 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数据共享, 有效进行现代化的严密税源监控、征管, 也是非常有效的降低税收成本的措施。

摘要:本文从理论上阐述税收成本的内容以及影响税收成本的几个因素, 进而通过有关数据计算指出我国税收成本的现状和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最后, 在对我国税收成本具体情况进行理论及实践分析后, 提出降低税收成本的政策措施建议。

关键词:征税成本,纳税成本,税收服从成本

参考文献

[1]杨秀琴, 钱晟制.中国税制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2]梁朋.税收流失经济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3]陈共.财政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基于企业成本管理的税收筹划 第9篇

纳税筹划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与实务体系的标志应该是1959年欧洲成立的税务联合会,其成员遍布美、法、德、意等22个国家,由从事税务咨询的专业人士和团体组成,明确提出以税务咨询为中心开展税务服务,而纳税筹划就是其服务的主要内容。

荷兰国际财政文献局《国际税收辞汇》认为,纳税筹划是指通过纳税人经营活动或个人事务活动的安排,实现缴纳最低的税收。印度税务专家N.T雅萨期威《个人投资和税务筹划》则认为,税务筹划是纳税人通过财务活动的安排,充分利用税务法规提供的包括减免在内的一切优惠,从而享得最大的税收利益。

美国加州大学W.B梅格斯与R.F.梅格斯合著的《会计学》也认为,纳税筹划是人们合理而又合法地安排自己的经营活动,使之缴纳可能最低的税收。

阿根廷的《宪法》规定:不应强迫阿根廷的居民做法律没有规定的事情,同时也不能禁止他们去做法律没有禁止的事情。

尽管在发达国家纳税人对纳税筹划耳熟能详,充分利用,而我国则处于初始阶段,且参差不齐、人言言殊,但法人和自然人对纳税筹划极其关注却是不争的事实。鉴于纳税人和税务机关法律地位平等,但权利义务不对等,势必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纳税筹划原则:对税务机关来说,要依法行政,不折不扣地执行“法无援权不得行”的原则,不能超越范围滥用自由裁量权;对纳税人来说,要遵守税法和尊重税法,坚定不移地遵循“法无明文不为过(罪)”的原则,切实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沿着纳税筹划的发展轨迹,根据国内外关于纳税筹划的研究成果和最新实践,笔者认为,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在国家现行税法及相关法规允许的范围内,依据税法中的“允许”、“不允许”以及“非不允许”的项目和内容等,采用一切合法和不违法的手段,通过对企业筹资、投资、经营等活动涉税事项的安排,以实现纳税人财富最大化和涉税风险最小化的财务管理活动。纳税筹划的核心是规范纳税,最终目标是既不多缴税,也不少缴税。

二、纳税筹划的内容

企业根据自己经营范围不同,所筹划的内容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税收筹划主要从以下两种税种入手:

(一)营业税。

营业税征收面广,无论纳税人经营状况如何、成本高低、是否盈利,只要取得应税营业收入,都要按规定纳税。企业应缴纳营业税额=营业额×税率。从公式中可以看出,影响营业税额大小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营业额,一个是适用的税率。从税收筹划的角度考虑,我们应从这两个影响因素入手,寻求营业税的筹划方略。营业税税率从3%~20%各不相同。企业在兼营不同税目应税行为时应当分别核算不同税目的营业额、转让额、销售额;未分别核算的,税务部门将从高适用税率。

(二)企业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是企业开展税收筹划的重点,许多筹划工作都是通过减少本期利润来达到减少所得税目的的。

1.避免形成年终预缴需退税的结果。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按年计算,分月或分季预缴,年度终了后五个月内汇算清缴,结清应缴应退税款。因此企业要想节省成本,在一年的大部分经营期间里拥有更多的流动资金而又不违反税收法规,只有在所得税预缴期间内尽可能合法地少预缴,特别是不要在年终形成预缴需退税的结果。

2.减少母公司的总体税负。

当企业为了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时往往会设立一些分支机构,这时企业将面临是设立分公司还是子公司的决策问题。从实质上看,子公司、分公司都是从母公司分离出来的,母公司对它们都具有财务、人事上的控制权。但从纳税的角度来看,两者之间存在差异:子公司是一个独立的法人,独立计算盈亏,是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可以独立享受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分公司不是独立的法人,不是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盈利同母公司合并计算纳税,所以分公司若出现亏损,可在母公司盈利中弥补,从而减少母公司的总体税负。因此,目前存在亏损子公司的企业集团,可考虑通过工商变更,将子公司变更为分公司,汇总缴纳所得税。

3.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的摊销。

在收入既定的情况下,折旧和摊销额越大,应纳税所得额就越少。会计上加速折旧是一种比较有效的节税方法。税法上规定符合一定条件的固定资产,经企业提出申请并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后,允许缩短折旧年限或采用加速折旧方法。企业应当对照这些条件,若有符合则应积极向税务机关争取。若固定资产价值不大,凡可以计入当期损益的项目应尽量计入期间费用。税法允许企业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企业可根据具体情况尽量选择较低的净残值率。此外,税法虽然对不同类别的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无形资产和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期作了最低规定,但企业在不违反规定的前提下对决定折旧年限的长短有一定的自主性。企业应当尽量选择较短的年限折旧计提或摊销完毕。

4.工资薪金支出及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的扣除。

新所得税法取消了计税工资制度,纳税人发生的真实、合法、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税前扣除;纳税人发生的职工福利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税前扣除;纳税人拨缴的职工工会经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的部分,准予税前扣除;除有特殊规定外,纳税人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的2.5%的部分,准予税前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这些新税法的规定,对内资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利好政策,企业要充分运用这些政策,但企业一定要注意参考同行业的正常工资水平,如果工资支出大幅超过同行业的正常工资水平,则税务机关可能认定为“非合理的支出”,而予以纳税调整。

5.借款费用。

新所得税法上根据借款费用的不同性质,对其处理方式也做了不同规定,有些予以资本化,有些予以费用化,有些虽可列入费用但需纳税调整。企业可以考虑以下三个方法节税:(1)当企业处于亏损年度或有前五年亏损可抵扣时,利息支出应尽可能资本化;(2)当企业处于盈利年度时,利息支出尽量予以费用化,以期达到费用极大化目的;(3)应尽量向金融机构贷款,以免税务机关对超额利息的剔除。

6.业务招待费的扣除。

由于招待费用只能按全额的60%抵扣,并且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所以其总的发生额一旦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8.33‰(5‰÷60%),将全额不能抵扣。

7.广告费用和业务宣传费用的扣除。

广告费用和业务宣传费用,按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15%部分予以扣除,剩余没有被抵扣的部分可以结转至以后的盈利年度扣除,每一个扣除年度,依然只能按销售(营业)收入的15%部分予以扣除,直至全部扣除。所以应做好广告费用和业务宣传费用的合理筹划。

8.公益性捐赠的扣除。

税收成本 第10篇

关键词:降低税收成本;纳税服务;税收遵从成本

中图分类号:F810.4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07(2011)10-0045-04

收稿日期:2011-08-14

作者简介:刘华堂(1975—),女,辽宁大连人,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纳税服务。

一、降低税收遵从成本对纳税服务建设的意义

(一)降低税收遵从成本可以提高税收遵从度

税收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公共权力,按照法律所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因此,税收又是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和矛盾的一大焦点,对国家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然而,征税者——税务机关和纳税者——纳税人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时刻进行着博弈与较量,二者之间成为矛盾的统一体。纳税人的目标是追求经济利益,而税务机关的目标是拿走企业的部分利润进行再分配,二者之间的矛盾是具有天然性的。值得重视的是,纳税人在承担着税收本身的同时,还担负着沉重的税收遵从成本(税收遵从成本指纳税人在办理涉税事务方面所花费的货币成本、时间成本和心理成本等税外负担)。在税收本已较高的情况下,纳税人的遵从成本必将使征纳关系进一步疏远。虽然在一定情况下,纳税人有可能选择忍受现状,承受遵从成本负担,但更有可能选择相应的应对方式(如逃避纳税义务)来设法避免遵从成本。因此,降低税收遵从成本将是提高税收遵从度的必然选择。

纳税服务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税收遵从度。纳税服务以纳税人的需求为导向,以纳税人满意为宗旨。改善服务态度、优化办税环境的服务是较浅层次的服务,以降低纳税成本为要求的便捷、高效、优质的各种服务是较高层次的服务。这种高层次的纳税服务是以引导纳税人自觉遵从税法、及时足额地申报纳税为目标的。换句话说,纳税服务是降低税收成本、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重要途径;是加强税务干部队伍建设,树立良好税务形象的必然要求;是改善投资环境、支持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要求;更是提高纳税人税收遵从度的根本途径。

(二)降低纳税遵从成本是提高纳税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

降低纳税成本是提高纳税服务质量的直接途径。以纳税人为中心,以降低纳税成本为出发点,以提高纳税遵从度为目标,以信息化为依托,以简化纳税流程为导向,建立健全纳税服务体系,科学规范执法,降低纳税过程中的成本,提高纳税人乃至整个社会对税收的满意度,是纳税服务工作开展的初衷。国外的税收专家和学者也发现,在税收遵从成本与税收不遵从程度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特别是相对于有国家强制力作后盾的税务机关来说,企业是天然的弱势一方,他们在依法纳税的情况下,还发生着一笔“隐形的税收”,即税收遵从成本。在税收工作中,税务机关已经清楚地认识到提高纳税人自愿遵从的重要性。在探讨怎样提高税收遵从度时,税务工作者们发现其所做的纳税服务是提高遵从度的重要途径。因此,从降低纳税人纳税成本角度来进行有效的纳税服务建设是建立和谐的征纳关系,做好税收工作的有效途径。

二、我国税收遵从成本的现状和弊端

目前,尽管我国尚未开始对税收遵从成本问题进行系统研究,但税收遵从成本的社会影响已被实践验证。我国税收遵从成本高的现状与弊端不容忽视。

⒈从涉税过程中的相关因素分析。第一,机构设置重叠复杂。目前,我国的税务机构实行国地税分管,虽有其积极意义,但税务机构内人员冗杂、工作效率低,必然造成纳税人税收遵从成本的提高。由于经济全球化,需要一些应对新形势、新任务的新的税务管理机构,然而急需的机构设置不全,被时代淘汰的机构却依然存在。于是形成了机构内部协调受阻的问题。第二,信息化管理缺失。随着社会信息化发展的不断深入,我国税务系统实行了计算机网络征税。但是,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税务管理信息化水平不统一,实现税务管理信息化仍需时间。例如:虽然实行税务信息化管理,但是纳税人仍不能简单地通过网上申报纳税事宜;更存在纳税人信息档案建设不完备、信息传递滞后、信息不全等问题。第三,风险管理意识淡薄。税收遵从成本高,并非税务机构一手造成的。纳税人在纳税过程中也负有责任。纳税人税务风险管理是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必须优先考虑的事项。我国企业缺乏内部管理控制机制,缺乏税务风险管理意识。很多企业没有自己的管理税务风险的机构,往往把税务事项当作财务部门的事,出现的税务事宜也由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临时处理。由于忽视事前控制税务风险,所以往往通过非正常手段降低税务风险,选择事后找关系摆平涉税违法行为。因此产生了税收遵从成本提高的后果。第四,税种繁杂。我国企业需要缴纳的税种包括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流转税、行为税、财产税。每一种税都要纳税人填写单独的纳税申报表,到税务机关办理申报和缴税手续。特别是税收缴纳的税率、计算方法、表格的填报等一系列工作非常复杂,现行的增值税、土地增值税及企业所得税等应纳税款的计算和申报缴纳制度较为繁琐不利于纳税人简单、明了地缴纳税款,遵从成本因此提高。另外,有的税种的税基设计不尽合理,造成了纳税人对税收的不满,无形中又增加了税收遵从成本。如个人所得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物价消费指数差异性很强,但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在没有考虑这些因素的情况下,采取了一刀切的方式,这无疑是不尽合理的。也因此迫使有的纳税人想方设法逃避个人所得税。

⒉从涉税成本角度分析。世界银行与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近日联合发布的一份全球纳税成本调查报告指出,“中国内地由于每年872小时的纳税时间、47项需缴纳的税种、77.1%的总税率”,在175个受调查国家(地区)中排名第168位,纳税成本高居第8位。由此可见,我国纳税人税收遵从成本主要包括税款、缴税时间和涉税过程中的心理承受压力三方面。这三方面对纳税人的遵从度有着直接的影响。然而我国在此方面的做法却不容乐观。

第一,货币成本不断提高。有数据显示,按1992年的年报统计,美国的税收征收成本占税收收入总额的0.58%,日本为1.13%,而据有关专家透露,估算中国这一指标近年来已接近8%。高比例的征税成本自然由纳税人来承担。随着经济发展国际化,我国的税收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完善。企业的经营和发展走向规模化。企业在壮大的同时,社会责任在增强,绝对税收值也在增加。另外,纳税人在缴税过程中与税务代理、中介及咨询机构产生了业务联系,这些因税产生的额外费用也导致纳税人的税收货币成本不断提高。

第二,时间成本仍然较高。我们提出降低税收成本,并不意味着简单地压缩税收经费支出,在办税过程中的时间成本也是纳税人头痛的事情。时间成本是指纳税人搜集、保存必要的资料和收据,填写纳税申报表所耗费的时间价值。我国税收体系复杂、税种繁多才是导致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一方面,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能力制约着税法宣传的力度,纳税人了解税法规定、学会缴税所花费的时间较长;另一方面,我国信息管税水平不高,纳税申报还做不到电子化申报,缴税过程需要花费纳税人大量的时间成本。

第三,心理成本不断增加。随着经济全球化,税收法律法规会更加纷繁复杂,纳税人学习税法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同时,国、地税分设,征、管、检分离造成的重复检查,给纳税人带来了额外的心理负担;少数税务工作人员不当的工作方式使纳税人不得不承担一些精神压力;另外,一些地区和税务部门的不正之风依然严重,这使纳税人产生的焦虑及不满情绪愈发严重,心理成本必然增加。

三、国外降低企业税收遵从成本的经验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当我们在探索如何降低税收遵从成本时,国外的先进经验可以为我们提供借鉴。

⒈更新纳税服务理念。近年来,加拿大、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将“整体政府”理念引入纳税服务中,从而降低了税收遵从成本。所谓“整体政府”是指通过横向和纵向协调的思想与行动以实现预期利益的政府治理模式。第一,建立统一税收与社保基金的征管机构。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将征收社会保障费用交给税务机关,整合社保资金和税种的征收管理,统筹协调,减少征税过程中产生的时间耗费。如:因表格不同而带来的不必要的重复和研究所需的时间,大大提高纳税人的遵从成本。而建立了统一的征管机构,统一的格式、统一的系统,相同的审计系统大量减少了文字工作,提高了雇主计算的准确性,从而提高了税收遵从度。第二,减少纳税人重复报送信息。世界各国政府在对企业的管理过程中,都需要企业填报大量的信息。由于政府机构复杂,各部门收集信息时常常是“多头”管理。这必然导致企业信息的重复报送。为了解决重复报送问题,荷兰政府在2004年出台了“信息数据分类标准计划”,以实现从本质上减轻企业行政负担的目标。这一举措实行三年后,又进行了与相关的金融会计及软件包的整合,使企业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与改革前比较,时间节省了33%。具体地讲,小型企业每年约节省9个小时,中型企业每年节省140个小时,总计减负达3.5亿欧元。

⒉采取“以人为本”的纳税服务方式。这里的“以人为本”是以纳税人为本。在纳税服务工作中时刻以纳税人为中心进行设置安排。第一,在组织机构设置上以纳税人为中心。近年来,国际税务界改变了传统的“按税种”的管理模式,并按照“整体顾客”的理念,构建了一系列的纳税服务体系。其根本原因在于:税务机关已经认识到理解纳税人的观念和行为,才能改善纳税人的整体税收遵从度。因此,认知、把握纳税人心理,可以开发潜在纳税机会,减轻遵从成本,使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比如,建立大企业专业化征管服务部门,根据大企业的个性特征,提供个性化服务。第二,整合税务信息,科学设计网站。以往税务机关为每个税种都提供了独立的税务信息系统。这大大增加了企业的额外负担。目前,较为先进的做法是实行统一的信息系统,减少重复信息收集带来的浪费。与此同时,国外税务局按照“纳税人类型”设计网站“主页”。例如,美国联邦税务局和澳大利亚税务局都拥有相同的“以客户为导向”的门户网站主页,指引不同类型的纳税人浏览网页。其目的是便于纳税人更便捷地获得与其纳税相关的信息,节省纳税过程所耗费的时间。

⒊简化税收程序。第一,采用简易方法确定应缴税款。国际上采用简易方法确定应缴税款已经不在少数,其目的就是降低纳税人的遵从成本。比如,澳大利亚实行的《小企业税法修正案》,目的就是让小企业纳税人更为简捷地确定自己的资格,享受税收优惠,降低税收遵从成本。第二,细化税收起征点。税收的发展至今已较为完备,纳税服务意识也与日俱增。以细化纳税起征点的方式减少对纳税人的打扰也是发达国家降低税收遵从度的另一方式。例如,德国对上一年度工资税低于 3000德国马克的企业按季度报税,低于800德国马克的企业按年度报税,其他企业按月度报税;加拿大政府对每月平均应纳税款低于3000加元的企业按季度扣缴;澳大利亚、加拿大和德国等国家的税务机关对小企业的增值税申报实行合并征期等方式。这些做法的根本目标是减轻纳税人的税收遵从成本,同时也减轻了税务部门的工作量。第三,简化个人所得税的征管。为了简化程序,减轻纳税人的负担,法国、德国、奥地利、丹麦、挪威、瑞典、芬兰、日本、韩国、美国和荷兰对企业提供了统一的扣除项目表格,简化了税务机关的行政程序,减少了税务机关逐个审批扣除项目的工作量。有的国家还利用第三方信息比对来降低纳税人的遵从成本。例如,韩国近年来在交税时提交医疗、教育、保险等费用的原始凭证,而这些凭证都有现成的电子版,很容易收集到,这种方法使纳税人节省了收集原始证明的时间和费用,企业也节省了资料储存管理所产生的经济支出,税收遵从成本因此也大大降低。

⒋大力推行网络应用,拓展纳税服务手段。第一,推进税收信息化进程。澳大利亚、瑞典以及丹麦等国的税务机关已经采取电子化措施,整合各个税种的税款计算、申报和缴纳。第二,广泛运用网络服务税收。电子服务为税收带来的便捷是不容置疑的,但是走入电子服务还需要一个过程,许多国家的税务机关采取激励机制,鼓励纳税人使用电子服务。例如,澳大利亚对进行电子申报纳税和缴纳税款的纳税人,可以比正常申报期延后两周申报;同时,许多国家还拓展对纳税人和税务中介的服务范畴,提供了全面的网上在线服务。韩国、英国、新西兰等国则采用金钱激励的方式鼓励纳税人使用网上服务。进行相关费用补贴,有效地引导了纳税人使用网上在线服务。

⒌减少税务检查。频繁的税务检查对企业来说可能会导致大量的税收遵从成本。特别是企业在应对检查时可能负担的时间成本、经济成本、心理成本。因此,税务机关有必要减少、缩短稽查时间。为了达到科学检查的目的,各国采取一定的激励手段。意大利实行纳税人自查制度,即纳税人主动邀请税务机关对其纳税情况进行检查,查出应补缴税款后,只要求纳税人补缴税款而不按偷逃税处理。这种做法在短期内虽然会减少税收收入,但纳税人从心理上得到了切实的尊重与激励,而获得的弥补机会更有助于它们形成自觉纳税意识。相对于有国家强制力作后盾的征税人来说 ,纳税人是天然的弱势一方 ,他们很需要这份尊重与激励,因此带来的税收遵从成本方面的收获是巨大的。

四、从降低税收遵从成本角度出发加强纳税服务模式建设

纳税服务与纳税人税收遵从成本是紧密相连的两个方面。前者,纳税服务的关键是要知道服务什么、如何实施纳税服务,以及如何评判纳税服务的优劣。后者,纳税人也应该知道自己的权益是什么,要求提供那些应有的纳税服务,如何以合法的方式降低自身的税收遵从成本。因此,二者的关键和切入点是如何从纳税人角度出发,以降低税收遵从成本的方式加强纳税服务模式建设。

(一)强化“以人为本”的纳税服务模式

为纳税人服务是建设服务型政府对税务部门的基本要求,是国外税务工作的先进经验和税收工作的根本理念。例如,美国联邦税务局名称直译就是“国内税收服务局”,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则通过制定宪章的形式确定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国内外的实践和经验告诉我们,税务部门为纳税人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是政府行政部门职能转变的一大趋势和任务。由此可见,以创建公平、公正的税收环境为出发点,及时了解纳税人的诉求,减少纳税人的遵从成本,满足纳税人的合法需求,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是当前纳税服务模式的基点。加强与纳税人的沟通,提高利益相关主体对税收立法的参与度,提高税法适用的确定性;建立纳税人权益保护机制,完善税收法律援助制度,构建援助激励机制是建设科学纳税服务模式的有效途径。

(二)简化纳税程序

从前文对纳税遵从成本的分析上来看,简化税收过程中的复杂程序,将会有效而直接地降低税收遵从成本。在税收工作中,我们应从机制体制创新入手,优化服务流程。譬如推行公开办税制度,落实“一站式”服务和一次性告知、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同城办税等制度。减少税务工作人员对于纳税人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和不必要的重复接待,减少个别税务人员损害纳税人利益行为发生的客观条件。同时,优化行政程序,对于资格认定、行政许可、减免税审批等要力求手续简化。推行办税服务厅统一受理,内部流转,统一对外公布结果的业务流程,提高服务效能。

(三)拓展信息管税能力

推进税收信息化进程,在条件成熟的地方,积极推广网上申报纳税、网上填报纳税报表和资料;充分利用网站进行税法宣传教育,以方便纳税人及时了解和掌握税收政策的变化及其他税务信息。拓宽网上纳税服务,建设网上办税服务业务。实行网上登记、网上申报缴税、网上审批、网上咨询、网上服务等措施,为纳税人提供便捷的服务。

(四)建立提高纳税人满意度的纳税服务考核体系

应以“纳税人满意度”这一考核指标来衡量纳税服务质量,形成社会各界与纳税人广泛参与的评价机制。根据“激励为主、突出重点、内外结合、结果导向”的原则,明确考核范围,细化考核指标,健全社会化监督评价体系和服务质量指标体系及考核机制。科学的考核体制应与公平的纳税服务奖惩机制配套运行。有条件的地方尽早推行第三方主导的纳税人满意度、纳税服务工作整体满意度等调研评估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德平.建立现代的纳税服务体系[J].税务研究,2004,(01):20-23.

[2]王红涛,薛桂芝.浅议税收遵从成本对税收遵从行为的影响[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8,(02)

[3]谢旭人.加强和优化纳税服务,构建和谐税收征纳关系[J].中国税务,2007,(07):36-40.

[4]杨志安,韩娇.降低我国税收遵从成本的途径选择[J].税务研究,2006,(01):8-70.

[5]赵迎春.现代管理理论在纳税服务中的运用[J].税务与经济,2006,(02):42-44.

[6]曾飞.国外纳税服务的经验及借鉴[J].税务研究,2003,(12):46-48.

[7]马国强.正确认识与开展税务服务[J].涉外税务,2005,(30):5-8.

[8]王德平.建立现代纳税服务体系的理性思考[J].税收与企业,2003,(12):12-13.

[9]李坤,於鼎丞.从降低纳税遵从成本的角度看我国税收服务的取向[J].财会研究,2004,(06):10-12.

[10]李军鹏.公共服务型政府[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28-142.

[11]李胜良.纳税人行为解析[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12]韩晓琴.论当前优化纳税服务的重点及需要处理的关系[J].扬州大学税务学院学报.2006,(04)

[13]李林木.国外税收遵从成本研究述评[J].涉外税务,2004,(08):41-45.

(责任编辑:牟春野)

Reduce the Tax Compliance Costs and Innovate the Tax Service Model

Liu Huatang

Abstract:Taxpayers need to tax compliance costs as low as possible,and the tax authorities want to maximize taxpayer compliance with tax laws,tax collection levied for both sides in the game has a rational choice of meeting point-to reduce tax compliance costs.Thus,tax compliance costs of taxpayers and tax related services,explore reduce tax compliance costs to promote tax services,tax services through improved measures to reduce the taxpayer's tax compliance costs and create a virtuous cycle between the two,the China's enterprises,the tax authorities,and eve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s economic health has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

税收筹划对企业财务管理成本的影响 第11篇

一、税收筹划与财务管理的关系

税收筹划和财务管理之间具有目标上的一致性, 主要体现在, 税收筹划和财务管理都是对资金进行充分的管理, 同样也都是企业自身的财务管控工作, 对于企业的自身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同时, 税收筹划是企业对于资金进行的事前筹划, 是财务管理成本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税收筹划工作从属于财务管理工作, 两者的目标都是为了有效降低企业的财务成本, 尽可能地实现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这在本质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税收筹划还会受到财务管理对象职能的重要影响, 财务管理的具体职能主要有财务的决策、预算和规划等等, 这对于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具有重要影响[1]。

二、税收筹划在财务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一) 税收筹划对筹资成本的影响

税收筹划是运用一些合法的手段, 使得企业筹资中担负的税收数额达到最小范围, 从而有利于企业获取到较大的经济利益。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 主要采用的两个方面的措施包括筹资渠道的策划和筹资方式的策划工作。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的过程中, 往往会通过优化筹资方式进行合理降低税负。企业进行筹资的渠道通常包括企业的自我积累、企业的内部筹资、股票债券的发行以及企业之间的拆借资金等。这些方式对于企业自身税收筹划工作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 得到的税收后果更是有所不同, 因而, 企业在选择合适的税收筹划方案时, 一般都会经过长期详细的考察工作[2]。

(二) 税收筹划对投资成本的影响

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 产生的财务资本方面的影响作用还主要体现在投资成本方面。企业进行各项的生产经营活动, 都需要进行不同程度的投资, 企业在进行投资活动时, 需要掌握到良好的全面的信息, 由此才能够进行下一步的具体活动。税收筹划, 在实际进行的过程中, 对于各项投资信息的需求更大, 因为, 企业采取不同的税收规划方式, 所达到的税收支出消减情况也是不尽相同的。税收优惠政策和税制差别, 将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对企业的投资情况造成影响[3]。

(三) 税收筹划对资金运营的影响

任何企业在进行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 都不能离开资金运营的重要参与, 并且, 资金运营情况的好坏, 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企业在进行各项资金运营的过程中, 都需要进行相应的财务成本管理工作, 税收筹划是企业财务管理成本中的重要工作内容, 因而, 在进行税收筹划的过程中, 势必会对企业自身资金运营情况造成一定的影响。上市企业资金运营情况较为明显, 针对上市企业的资金运营状况进行分析和考察, 能够发现其中的股权集中度和盈余管理程度具有负相关的关系, 这也就意味着需要加强税收筹划的盈余管理工作。某上市企业税收筹划的情况, 对该企业自身可利用、可流动资金造成影响, 该企业积极做好相应的税收筹划工作, 有效保证了该企业拥有足够的资金进行相应的生产经营活动。税收筹划工作, 通常都是针对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进行的, 同时还会对企业未来的投资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而该上市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的过程中, 将资金运营情况充分考虑在内, 以此达到保证企业良性运行的目的[4]。

(四) 税收筹划对利润分配的影响

企业经营的根本目的是获取到充分的经济利益, 因而, 企业进行各项的财务管理工作, 都是为了这个目标而努力的。税收筹划作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自然也不能脱离这个目的而单独进行。想要获取到充分的利润, 企业需要针对企业已有的各项利润进行良好的分配活动, 才能够保证企业保持良性运行的状态。税收筹划工作, 对于企业自身的利益分配政策具有重要影响。科学合理的利润分配政策, 将会有效促进企业资本积累, 对企业的扩大再生产具有重要的积极影响。但是如果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时, 没有做好相应的税收筹划工作, 将会对企业的后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三、总结

税收筹划能够对企业降低税负工作起到良好的实际效果, 筹划方法也较为直接有效, 对于企业财务管理的成本具有重要的影响。针对税收筹划工作, 企业需要做好各方面的控制和管理工作, 尽可能地降低税收筹划的局限性, 使得该项工作能够为企业财务管理成本发挥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郭云川.纳税筹划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4 (18) :255-257.

[2]张晓涓.浅析税务筹划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J].会计师, 2014 (11) :57-58.

[3]张煜.纳税筹划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J].中外企业家, 2015 (28) :102-103.

上一篇:大班幼儿教育下一篇:大坝灌浆